摄影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05 01:59:45

摄影基础

摄影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摄影基础;技术基础;艺术基础

基础――专业能力发展之根本,摄影基础是摄影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没有良好的摄影基础能力,影像的表现和主题的表达都会受影响。摄影基础课程的设置正是为摄影专业和非摄影专业的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保证以后的广告摄影、新闻纪实摄影等课程的顺利进行,让非摄影专业的学生以后也能以相机这一工具,获取艺术创作的素材,同时也能以相机为媒介去表达主观的主题艺术创作。这一基础包括了技术基础和艺术基础两大部分,技术基础主要是相机使用的技法和影像的控制和表现。艺术基础,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做支撑,通过摄影作品将艺术美感体现出来,是决定作品成功的关键。因此技术和艺术基础是摄影基础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现行的摄影课程教学中,很多时候体现出来的是因为某一基础的薄弱导致拍摄能力和作品质量的下降,影响整体教学效果。细究摄影基础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摄影基础教学中应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相机操作的基本能力

相机操作的基本能力,包括传统相机的操作和数码相机的操作两大部分。传统相机的操作应熟知胶片的类型,特性、安装以及相机相关各部件的功能和操作,学会装片、调节感光度、选择焦点、控制快门、速度、光圈等,并借助测光表获取基本准确的曝光,以此积累一定的曝光控制经验。数码相机则在了解焦点、快门、速度、光圈等操作的基础上,还要了解更多关于数码相机特有的电子功能运用。

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相机的使用说明书是一本必读的工具书,每个学生都必须从使用说明书中详尽地了解自己相机的各个功能的操控,可以说,相机使用说明书是学习摄影入门必读的一本武功秘籍。

2 控制影像的基本方法

用相机控制影像的表现基本上是通过镜头、快门速度、景深等来表现的。不同的快门速度,不同的景深,和不同的镜头都有他不同的表现力。每一个焦段不同的镜头都有它不同的表现力,比如,标准镜头,它的所谓标准是指镜头的有效视域范围和人们观看一个场景的所能清晰地看到的区域是一致的,这种镜头叫标准镜头。但是并不等于这种镜头他的透视表现也会跟人们在观看物体时表现出来的透视感觉完全一致,所以才会有为了更好的表现肖像的透视比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85 ~ 135mm的镜头,从具体的影像表现中你能发现,用这一焦段的镜头摄影出来的肖像最符合人眼观察肖像时的透视比例关系,因此这镜头被称之为肖像镜头。而广角和焦段更短的鱼眼镜头,为了扩展视域范围,这类镜头表现出来的是具有强烈透视畸变的影像,近大远小的透视特征强烈地被表现出来并且强化了物体和物体之间的距离。

除了透视关系之外,不同焦段的镜头还存在着不同的景深表现。正常来讲,长焦段镜头的景深范围要比短镜头的景深范围小,空间距离感会被压缩。所以在选择镜头时应充分考虑拍摄对象和拍摄要求。运用不同镜头的特点进行创作。想要更为空旷、空间层次更为丰富的画面,就要选择焦段适中或偏短的镜头,想要获得更趋平面化的面面效果就得选择较长焦段的镜头。总之,要了解不同镜头的不同表现力,在摄影创作时,主观地选择合适创作主题和拍摄主体的镜头。而景深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是由镜头的孔径决定的,其中的原理无法在此详明。但要在教学中让学生记住,孔径越小(F值越大)景深越小,孔径越大(F值越小)景深越大。同时还有焦点越远景深越大的成像特点,当然还有镜头焦段的长短对景深的影响。

3 构图能力和主题的表现与表达

摄影构图需要一定的美学基础的支撑,所谓的摄影构图,是人们根据成功摄影作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套实践经验进而上升而成的理论,在这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对角线构图等。运用这些规律能有效地建立画面的秩序感和美感,突出主题和主体。在拍摄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一副好的摄影作品,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在作品中清晰的让人知道你要表达的是一个人、一件事或者是某一题材的一个情节或一个片段。总之主题必须鲜明,使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出来你要表达的东西。

第二,一幅好的照片主体一定要突出,要让人阅读你的作品时第一眼就能看到你的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建立清晰明朗的视觉流程,让观赏者的眼光能在你画面中一眼就注意到你的拍摄主体。

第三,一幅好的照片必须画面简洁,画面中所有的元素只保留那些对主题表达有效的和能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被摄主体的元素,其他任何影响主体和主题表达的东西都要想办法让其在画面中消失或弱化。

4 画面的鉴赏能力和一定的后期调整能力

学会欣赏是一个摄影者必修的基本功之一,只有眼高才能手高,才能从好作品里面学到更多的东西。摄影是一个瞬间还原现实事物,这是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而独立存在的艺术特征,这一艺术特征决定了它自身的艺术规律,所以欣赏摄影艺术可以从以下几个因素来评价:基本造型因素、技术与技巧、艺术表现的手法及主题思想等。

首先,摄影艺术是一门用光的艺术,因为光所以有了色彩、色调,塑造了形体,因此,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用光、影调、造型等被欣赏者直接感受到的基础要素入手,从构图的秩序感和节奏感入手,这些要素是建立一副优秀摄影作品的基础,也是欣赏者感受和认知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前提。其次,摄影技术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也是成就一幅优秀作品密不可分的条件是触动欣赏者心灵之声的一根弦。第三,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是欣赏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是摄影家在艺术观、主题的指导下,根据创作的需要所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第四,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是贯穿从构思到完成作品的全过程,是一种内容与形式在画面上的统一和集中表现。总之主题是灵魂,形式、色彩、构图等都是围绕主题表现而存在的。主题不同,表现形式和构图形式也就不同。要学会从理解主题表现入手去理解和欣赏一幅摄影作品。

数码摄影盛行的年代,数字化的影像资料为后期的调整和处理提供了更为便利和宽阔的空间,适度的后期手段对摄影的效果表达是有所帮助的,就像传统胶片摄影一样,也是需要一定的暗房技术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不要把摄影后期变成一个“做”照片的过程,人为地增加一些原照片没有的或者严重违反客观色彩、影像表现规律的东西(广告摄影除外)。所以,数码摄影的时代,还是要掌握一定的摄影后期的技术,才能对摄影的最终表现起到一定的帮助。

上述内容,笔者认为是摄影基础课程必须打下的扎实基础,特别是技术基础的内容,更应该是在摄影基础课程的练习中使其变成一种本能的条件反射,所谓熟能生巧,只有将基础技术熟练掌握才可能在关键的时刻捕捉住关键的瞬间。而艺术基础的内容应该是一个积累和个人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表现,在摄影基础上打下的艺术基础,将是这一综合能力提升的坚固基石。所以在摄影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必须牢记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摄影基础之根本,不应哗众取宠地在教学中,过渡地展示作品、点评作品而忽略了这些作品产生的基础技术要素。

参考文献:

[1] 纽约摄影学院教材[M].

摄影基础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开设摄影基础选修课概述

我们国家摄影教育历史并不是很久远,可以说仍然处于萌芽时期,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方才有了所谓摄影教学,但发展势头仍旧是十分迅猛的,到了今天,办学结构已经逐渐趋向多层次,多形式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现如今我们国家拥有摄影专业高职院校超过六百所,开设摄影课程高职院校超八百多所。简单算一下,现如今高职院校当中,具有艺术专业的占据了八成以上份额,摄影课程遍布各高校当中,并且逐渐成为艺术专业必修课。摄影课程专业有些比较专业,有些非专业,对于现今读图时代可以说具有历史性意义。非专业型摄影教育摄影技术为本专业服务,比如像农业医学等院校,摄影课程同样具有大用场。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展开有特色摄影教学,从技术视角,将摄影视为信息采集亦或其他类服务工具,如刑侦,文物这些专业摄影课程是为他们工作记录做服务的,美术学院用该项技术辅助收集创作素材。我们国家高职院校展开摄影基础选修课等的教学旨在该项用途,摄影为一类学习工具,高职院校将摄影技术应用视作教学重点。

二.高职院校开设摄影基础选修课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开设摄影基础选修课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摄影基础选修课是老师通过直观教学,学生实践这些摄影教学活动,使学生摄影基本常识得以丰富,对摄影语言进行了解,并掌握一些创作方法与摄影技巧,综合提升摄影文化的水平,拓展摄影艺术的审美领域,养成摄影鉴赏与审美能力,掌握部分摄影鉴赏的方法,于艺术和技术双项交融当中,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加强,对创造潜能进行挖掘的一系列过程。所以,高职院校卡社摄影基础选修课是具有特殊目的与任务的。首先,它是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培养寻找美、发现美的一双眼睛,可以感受美好及丰富多彩的生活。结合相机,也可以对科学美有所领悟。其次,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一种提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进行培养,摄影教育要比其他学科具备更多优势,带有特殊性,其他学科教育主要以认知,模仿与记忆前人经验为主,摄影课程主要以发现美,欣赏美,呈现美与捕捉美为主。摄影作品涉猎很广,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这些都为学生们创新思维具象材料。教学当中,任课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学生创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强化训练,将创作意识培养作为摄影技能培养前提,让学生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以就业作为总目标,以培养社会所需高精尖人才作为发展方向。对以往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课程设置同实践教学的模式相互协调,综合提高师资力量及水平,使高职院校中硬件设备的环境得以改善。通过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不断探索,是高职院校摄影教育出现科学丰富,欣欣向荣新局面,使我们国家摄影教育相关体系逐渐趋于完善,研究与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相关人才培养新模式,使摄影教育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唐劲松.高职院校“摄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01:57-59.

[2]张定义.摄影课堂教学+学会+企业三位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73-76.

[3]梁丽华.高职院校软技能教育显性课程现状调查与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58-61.

摄影基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测绘 航摄影像 正射影像图 地形图

[中图分类号] P62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221-1

航摄影像是航摄仪在空中对地面根据中心投影原理摄成的像片。航摄影像必须经过处理方可成为基础测绘的应用成果。航摄影像的处理主要是根据地物的光谱特性、几何形状和成像规律,从像片上判释出与像片影像相应的地物、地貌的类别与特性以及某些要素等的作业。本文主要就基础测绘中航摄影像在某些方面的处理方法作一些探讨。

1正射影像图制作

因为保留了航摄像片丰富的影像信息又具有地形图的特征,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制作正射影像图有各种各样的方法,当前一般采用的是数字微分纠正技术.对于航摄像对,可以直接通过像对解算像点的地面点高程,进而制作影像重叠区的正射影像。下面就利用单张航摄像片制作正射影像图的几种典型方法,作一些分析。

航空摄影瞬间,由行姿态不同,每张像片与地面之间的几何关系也是不同的。利用航空像片测制一定比例尺的地图,首先要恢复这种几何关系。对于单张像片来说,像点的空间位置和它相应的地面点的关系可以用一些特定的参数建立起来,确定这些参数就能恢复相互的几何关系,这些参数称为像片的方位元素。其中,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关系位置的参数称为内方位元素,恢复内方位元素的目的在于恢复摄影光束;确定摄影中心与地面相互关系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外方位元素有六个:其中三个是摄影中心在地面辅助坐标系中的坐标,是直线元素;另外三个是航摄像片(或摄像光束)在地面辅助坐标系中的姿态,是角元素。确定外方位元素的目的在于恢复摄影像片与地面的几何关系。当这些元素都恢复后,航摄像片与地面之间的固定的几何关系也就恢复了。

对于由多张像片构成的立体模型来说,恢复或确定其与地面的几何关系,一般分为两步: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1)相对定向是在仪器上恢复摄影瞬间构成像对的像片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即恢复两个摄影光束的相对位置,使同名投影光线成对相交。相对定向后,就能够观察到立体了。两张像片构成的单独像对,只要转动左右两个光束,就能完成相对定向;连续立体模型的相对走向则要保持左光束不动,依次旋转右光束即可。相对定向后,就建立了自由比例尺的、方位任意的立体模型。(2)建立立体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测绘与实地相似的地图,这就要求把模型按着确定的比例尺和实际方位放置到大地坐标系当中,这个过程就是绝对定向。

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是立体摄影测量中,根据少量的野外控制点,在室内进行控制点加密,求得加密点的高程和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为缺少野外控制点地区测图提供绝对定向的控制点。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指用计算的方法,根据遥感像片上量测的像点坐标和少量地面控制点,采用较严密数学公式,按最小二乘法原理,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解算待定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区域网平差。按照构网的方法和平差单元的划分,区域网平差的基本方法有:航线法、独立模型法和光束法。

3基础测绘航摄中航摄影像处理应用实例

以某县规划区建设用地约30平方公里进行1:1000航测数字化地形图测绘为例,要求制作50平方公里县区航摄正射影像图一幅,30平方公里1:1000线划图159幅。

3.1空三部分

采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加密软件采用自动空中三角测量(AAT)及光束法平差软件(PAT-B)。

(1)相对定向: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定向,人工干预剔除粗差。当森林地区匹配点稀少时,手工增加匹配点。标准点残余上下视差q不大于±0.005mm,检查点残余上下视差q不大于±0.008mm。

(2)整体平差:基本定向点平面残余误差一般0.100 m,最大0.195 m。

高程残余误差一般0.160 m,最大0.245 m。区域网间公共点平面接边一般0.250m,最大0.336m;高程接边一般0.260m,最大0.407m。

本测区加密共分3个区域网进行平差计算,野外平高程点全部作为模型的定向点。区域网内部平差精度良好,区域网之间进行严格的接边,限差满足设计要求。

3.2航测数字化内业测图

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将加密成果直接导入建模。内业立体采集时根据影像上地物构像所形成的各自的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 如形状、大小、色调、阴影和相互位置关系等,来识别地物对象范围和性质内容,确定所有地物的轮廓特征。对立体判读有疑问的地物影像加注符号说明,供外业调绘时修改。在最后提交的采集初编图中,测定的点状地物要在其几何位置中心,线状地物连续,面状地物的边线连续且使图斑封闭。

本项目采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进行数据采集,生成*.XYZ文件,共完成159幅图。

利用CAD对地形图进行编辑,按照该测区的设计要求对地形图进行层色处理,按照调绘底图处理图面。在CAD中进行159幅地形图编辑。

3.4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

当DEM生产后,可进行正射影像的制作。

(1)在批处理中生成多个像对的DOM。并对生成的DOM进行检查(变形、拉丝、重叠、划痕)。(2)DOM拼接。DOM的拼接我们采用适普软件公司的ImageXuite,因为它有很好的影像镶嵌功能,可以生成无缝镶嵌的影像,大大提高了影像(原始影像和正射影像)拼接的质量。(3)DOM修饰、调色。成图后用PHOTOSHOP对图幅有划痕、变形的进行修饰、调色。(4)图例整饰。在整个区域内,主要道路、河流用0.2mm的实线画出并标注名称;重要单位(如县委、县政府等)在其实地位置进行注记表示。(5)DOM图廓整饰。根据项目技术要求不同的数据格式,采用不同的软件进行整饰。即在拼接好的图幅上加图名、地名、图廓、结合表及图内说明文字。(6)DOM数据输出以及打印成图。

4结论与总结

基础测绘中,航空摄影图像必须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后方能形成基础测绘的应用成果。本文主要就航摄影片加工处理的应用方法作了一些探讨,实际测绘工作中,对加工处理后的图像仍需进一步做质量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形成最终的成果,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摄影基础范文第4篇

《摄影基础》课程的开设,要求学院建设专业的摄影棚,配备最基本的聚光灯和背景布,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网络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本课程有了新的技术要求。淘宝、京东等网络商城的迅速崛起,为这个时代培养了无数具有网络购物习惯的个体,因此如何拍摄出适合网络商城需求的照片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一项技能。为了满足该需求,摄影棚可以配套引进微型摄影棚,该摄影棚主要用于产品拍摄,可以更换不同颜色的背景布,学生在学习静物摄影模块时,可以将静物放置到摄影棚中进行拍摄,学生需要综合掌握测光技术、色差调节技术、物品摆放及画面构成技术等,学习对金属材质、玻璃器皿、瓷器、毛衣等不同典型材质的拍摄手法。静物拍摄模块除了引进微型摄影棚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后期修片的一些技术,例如利用PS软件进行色调、产品光泽的修饰、抠图、更换背景等常规手法,制作出符合网络商城使用需求的图片。对于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同学而言,可以学习自己拍摄海报制作所需的素材进行海报创作。网络商城中的衣物也是主要的商品摄影对象,网络零售与传统零售最大的区别就是无法做到眼见为实,客户只能通过商家在网上的照片来了解商品的特性,由于服装类商品比较注重款式和效果,因此对商品照片的要求就更高,要求在视觉上能充分地呈现出服装的不同款式、面料、做工、风格和档次等区别,属于大件商品里面最难拍出效果的一类商品。在这个环节,可以采用棚内拍摄和街景拍摄相结合的训练方式。一方面利用摄影棚的背景布,由学生中体格身材较合适的人当模特,学生通过人体美姿的设计,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布光方式,从而表现出服装的特点;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到艺术氛围较浓厚的街道进行现场拍摄。临街的商店、路灯和广告牌都是很好的布景,可以引导学生加以利用,而一些人流量较少的酒吧街或者是欧美风格建筑物都是很好的拍摄背景。学生可以根据实地情况取景拍摄,将构图、布光等不同技巧灵活结合起来,力求表现出服装商品的卖点。

2.引进摄影的后期修图技法

数码摄影与传统胶片摄影的不同在于摄影素材是可以在电脑上利用设计软件进行后期处理的,以期达到最佳的摄影效果。摄影的后期修图分为一般修图技巧和商业人像修图技巧。(1)一般修图技巧常见的数码照片后期修图技巧多种多样,基本上可以借助photoshop等相关设计软件进行处理。照片的修图思路首先要考虑内容的裁切与保留。可以根据需要对照片需要保留的部分进行裁切,重新构图,以获得最佳的构图效果。其次要考虑照片的色调是否合适,以photoshop软件为例,可借助曲线、色彩平衡等工具调整照片的整体色调,整体色调为冷色和暖色两大方向,具体的色彩偏向度可以结合《色彩构成》的知识进行设计。第三要考虑色彩的明暗对比度是否合理,可以通过亮度对比度、色阶等工具进行设置。第四,在大色调确定的前提下要考虑局部的色彩内容,要求掌握如将色彩从绿色变为红色这样的技术,以求色彩的配色合理。第五,掌握抠图技巧,能够实现更换背景或照片局部内容。第六,能够进行特效处理,例如提亮金属的光泽、去除衣物的褶皱和污渍等技巧。(2)商业人像修图技巧商业人像摄影是指能够用于商业活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人像摄影作品,如时尚大片、各类广告、写真等。其中婚纱摄影和个人写真是目前市场需求量最大的商业摄影需求。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摄影课,其延伸课程可以是《商业人像制作》这样的技术课程,但是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还是有必要让学生掌握常用技能。商业人像修图技巧包括人物妆容的绘制、人物形体的调整、服装色彩的改变、背景的调整等。人物妆容的绘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人的脸美不美,直接关系到摄影作品的效果。而人物妆容的调整包括去除脸部斑点污渍、皮肤的柔化和提亮、鼻梁修饰挺拔、眼睛的眼神光调整、头发质感提升和色彩绘制。色彩绘制是利用人为的手法为人物添加颜色,如眼影设置、口红颜色设置、头发染色、腮红绘制等技法。人物形态调整也是商业人像后期一定会处理的。一般人体态不可能完美无瑕,因此需要人为调整修饰,如瘦身、瘦腿、瘦手臂,或者为了特殊需要而将人体调胖等等。人物形态调整需要把握人体的骨骼结构特点,遵循肌肉走向进行调整。服装色彩的改变和背景调整都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的,例如服装颜色搭配没有效果,那么就可以在后期进行处理,背景的天空灰暗,河水太过灰绿等等都可以进行调整修饰,以期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当然,好的摄影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产生高质量的作品,当是即使是专业模特和专业摄影师的作品,在商业使用前依然要做许多后期处理,而这个处理的工作量是非常细致而繁琐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照片,而一心期待后期技术处理是产生不了优秀作品的,只要高质量的照片结合后期处理才能产生优秀的摄影作品。商业人像后期处理的一般流程为:首先去除人物和背景的瑕疵,如斑点、褶皱等;其次对人物的形体进行调整和塑造;第三,对照片的整体色调和明暗对比度进行调整;第四,对人物的皮肤、眼神和妆容进行修饰调整;第五,特效处理,如更换首饰、提高金属光泽等细节。

3.《摄影基础》的后续课程建议

《摄影基础》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本素养课程,其后续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开始。对于平面广告设计专业而言,要注重静物摄影和人像摄影的技法训练,强调摄影的设计感,其后续课程可以设置《商业广告设计》、《商业人像制作》;影视和多媒体制作方向的相关专业要强调摄影的设计感,改变传统的学习思维,后续课程可以设置《摄影创作》,旨在对《摄影基础》课程的进一步提升和进阶,让学生掌握更加熟练的技术;动漫游戏制作方向的相关专业要注重静物摄影、微距摄影技法训练,注重对光线的控制和表现,掌握一般的修图技法,后续课程可以设置《定格动画短片创作》。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要注重建筑摄影技法,强调构图、用光等知识点的掌握;工业设计方向(造型)要注重静物摄影技法、微距摄影技法训练,强调构图,掌握一般的修图技法。

摄影基础范文第5篇

不知不觉,半年多过去了。今天我们要上的这一课,是数码摄影学堂基础篇的最后一课,这一课的内容,还是与光线有关。Tom Xu疑惑地问:“我们不是学过曝光,也讲过如何运用光线了么?怎么这一次还是老生常谈!”没办法,谁让摄影是门光线的艺术呢?有好光线要拍,没有好光线创造光线也要拍!这就是闪光灯的用途,别把这三个字看轻了,想要研究清楚,玩得转,学问大得很呢!

闪光灯的基本知识

闪光灯分为很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相机上面自带的小型闪光灯,支在相机脑袋瓜子上外置闪光灯(新闻记者必备),用于影棚影楼、需要外接电源并支在专用架子上的大型外置闪光灯等等。

即便是一个卡片式的小数码相机,也都具备内置的小型闪光灯,如图1,而专业一些的高端数码相机的内置闪光灯是弹出式的,平时蛰伏在机身顶部,关键时刻按下按钮就会弹起,闪得你眼冒金星(如图2)。

安装在相机顶部的外置闪光灯,是通过一个卡槽连接在相机上的,这个连接的卡槽,叫做热靴(如图3),没啥典故,英文Hot Shoe的直译而已。

通过这个热靴,你可以安装上相应规格的外置闪光灯,如图4。

许多人可能会纳闷了,既然相机上已经带内置的闪光灯,还要外置的干什么?功率更大、控制更灵活是主要的两大原因: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普及以下有关光的物理知识:光(电磁波的一种)的照射(辐射)强度和到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也就是说同样强度的光源,照射到2m外的强度是1m外的1/4。相机闪光灯使用一个叫做闪光指数(GN值)的参数来描述闪光灯的最大功率,这个指数除以光圈值,所得出的结果就是该闪光灯所能够覆盖的最大范围。以上的描述有一个前提,就是相机的感光度为ISO 100。

普通的数码相机内置闪光灯指数通常只有10到12,就算是在F2.8的较大光圈下,也只能照亮约4m远的物体。

能否理解闪光灯的工作距离(最大照射距离)是普通人和摄影爱好者的最根本分别。大家应该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在大型体育盛会的开幕式上,场地看台上不时有闪光灯一片狂闪,其实这些闪光灯对于数十甚至数百米外物体的照明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外置闪光灯的闪光指数通常达到了30至50,甚至还有更高的,这意味着配合F2.8左右的光圈,可以照射到接近20m的范围,一般的会议、小型演出、新闻等环境下,外置闪光灯的工作距离都足够。指数高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外置闪光灯所在的位置比镜头高出不少,与成像的光路形成了一定的夹角,这样能够减少眼镜、玻璃、漆面等反光、减轻被拍人的红眼现象。你还可以个把闪光灯的灯头角度任意调节,让它朝向天花板或者墙壁反射,取得更好的闪光效果(后文详述)。

至于影棚、影楼的大型外置闪光灯,对于初学者来说暂时很少接触,如果有机会我们会在将来的课程中介绍。

如何让闪光效果更出色?

了解了有关闪光灯的基本知识后,相信对于一些实用技巧就会更容理解。我们下面来教你一些小贴士:

何时需要使用闪光灯?

虽然本课的主题是闪光灯的使用,但有一个建议还是不得不说:只要光线允许,还是尽量利用自然光、环境光线进行拍摄,这样能够更好地还原现场的气氛,而无论你如何想方设法去控制闪光灯,总会对现场气氛和光线造成影响。对于静止的物体,加上三角架在弱光下拍摄得到效果不会让你失望;如果光线弱并且被摄物体是移动的(或者不稳定的),你就需要使用闪光灯了,这也就是所谓的没有光纤创造光线也要拍。此外,当你逆光拍摄人像时,由于背景太亮,拍出来的照片人脸发黑,这时候也需要开闪光灯。统一场合下闪光与不闪光的气氛对比

如何避免被摄人出现红眼?

用闪光灯拍人物是我们最常遇到的情况,比如出去游玩,到了灯火通明繁华热闹的地方,你想来一张到此一游,又或者是你要拍摄站在昏暗主讲台上的演讲者,就需要用灯去“晃他”。

然而在昏暗的场景下,人的瞳孔(即眼球的光圈)会放大,眼底的血管会被闪光照亮而发红,这就是常说的红眼现象。使用闪光灯的防红眼功能有一定作用,它可以先预闪一下刺激被摄者的眼睛收缩瞳孔,这让眼底的血管就不那么明显了。使用外置闪光灯也有一定作用,因为闪光方向与成像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反射主轴是偏离成像方向的,红眼现象会有所减弱。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闪光灯脱离机身,使用热靴延长线,将闪光灯用手举高或者举偏,这样能够更好地消除红眼现象。

如何平衡闪光与环境光的平衡?

在夜间拍摄人像的时候,你经常会苦恼:不开闪光灯一切都是虚的,开了闪灯则之后人是亮的,背景一团漆黑,根本看不出来是在哪拍的。这个时候,你需要使用慢速快门,或者提高感光度并对背景测光来确定拍摄时的快门和光圈。

慢速快门比较容易理解,在闪光的一瞬间,主体人物被照亮并凝固,剩下的时间较慢的快门速度会让背景环境充分曝光。但大多数时候,没有带三脚架的你无法保证这样慢速快门的稳定性,这时候就需要提升感光度来加快快门速度,按照拍风景的办法先保证背景能够正确曝光,然后在手动曝光控制下打开闪光灯,从而使主体和背景都曝光正确。这一点对于逆光拍摄人像也是适用的。

如何使闪光效果更柔和、更均匀?

在拍摄人物时,就算你使用了外置闪光灯,所获得的照片也经常会显得太生硬,人物脸上一片惨白,没有任何层次和色调,并且可能还会把细微的出汗拍成油光满面的效果。在这个时候,你需要尝试使用闪光反光板或者闪光柔光罩,使闪光变得均匀柔和,另外一个办法是充分利用天花板。如果天花板高度不是很高(5m之内),如果天花板不是镜子,如果天花板不是深色(好像大多数房间的天花板都是浅色甚至白色),那么你就可以让外置闪光灯的灯头朝向斜上方,利用天花板反射的光线来照亮人物,只要你使用得当,效果会远远胜过直接闪光。

题外话:使用闪光的礼节

请记住: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使用闪光灯,一些场合下使用闪灯是很不礼貌的,甚至是很不应该的:

音乐会、舞台表演等最好不用闪光灯,一方面是闪光灯会对表演者造成干扰,另一方面舞台的灯光设计都是很完善的,并且灯光亮度非常高,不用闪光灯也能获得足够的快门速度,并且更有利于气氛还原;

体育比赛请勿使用闪光灯,例如台球、射击、跳水、类、保龄球等等,你的闪光灯会严重影响选手的视线和思维;

对于婴儿不要使用闪光灯,因为婴儿的眼睛发育还很不完善,不具备对强光的自我保护能力,所以闪光灯会损伤婴儿的眼睛;

博物馆、文物展请勿使用闪光灯,因为闪光可能会对古老的文物造成损害,加速老化。

摄影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津沽学院;摄影基础;构图;教学方法

0 引言

对于摄影专业,《摄影基础》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摄影基础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和艺术基础,技术基础主要是照相机使用的技法,艺术基础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做支撑,通过作品的艺术美感体现出来,是决定作品成功的关键,因此技术和艺术在摄影基础的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津沽学院摄影专业招生计划以文化课学生为主,在入学之前有一定的摄影技术基础,美术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在实践中普遍存在构图方面的问题。针对现状,在强调摄影技术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和构图的能力。因此以《摄影基础》课程实践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 侧重通过加强学生构图基本原理与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构图方面的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摄影技术需掌握扎实,使技术与艺术有机统一,为今后广告摄影、新闻摄影、人像摄影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当前学生《摄影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摄影基础》作为摄影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学习摄影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基础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后面专业课的学习。构图在摄影作品中的整体效果体现和表情达意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在进行《摄影基础》的教学中,学生很难根据他们的表达意图和需要而选择相应的构图方式。通过与学生谈话,观察他们的拍摄过程以及分析他们的作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四方面:不能够合理的组织画面中的视觉元素,缺乏美感;缺乏耐心,拍摄前不能够对被摄体反复观察、推敲;学生在拍摄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有明确的意图时而不能运用适当的构图方式。

2 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采取了如下几方面的措施来解决:

第一,针对学生生源的现状,合理分配课时。针对学生生源现状对授课的课时比例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技术基础理论讲解占30%,主要包括照相机的构造及应用、镜头的性能与种类等内容,艺术基础理论讲解占40%,主要包括摄影图片造型、摄影构图等内容,摄影基础训练占30%。

在理论讲授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构图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与讲解。无论是表达思想、目的还是意图,都必须是基于最基本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讲解和演示。为此笔者在保证所有学生照相机的使用方面都掌握扎实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加强了这方面知识的传授。在讲授理论基础构图时,由于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在详细讲解的同时,每一种构图方式还配了图片进行分析,增加了名作赏析,详细分析每一幅作品的构图方式,并针对课上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课程的后期,每一次课留20分钟来分析学生拍摄的作品。

第二,培养学生的摄前意识。根据认知心理学,人的行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要让摄影拍摄前的这项行动成为有意识的行为,最终表达方式的随意性就会变小。在摄影之前,首先要确定拍摄的目的然后再去追踪目标。课堂上列举了像解海龙、杨延康等一批著名摄影家的典型事例,讲述他们在拍摄《希望工程》、《藏传佛教》系列纪实摄影从前期的选题到图片的拍摄到后期产生的社会价值都作了详细的讲述,同学们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对于摄前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拍摄前的目的性促使学生在做这件事情时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必须对被摄对象加以选择和取舍,才能找到最佳的表达对象,采用最佳的表达方式。在布置作业时,有意识地增强这方面的训练,比如要求他们拍摄不同的人物形象:一位公正廉洁,克己奉公而传统的领导:一个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的在公园锻炼的老人: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等等。[1]

第三,要求学生课下多看书。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些艺术类的书籍及作品,对于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要求学生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伦理道德以及地方风土人情的学习,同时要求他们在摄影时以适当的构图方式加以体现,将对文化的理解迁移到以后的摄影作品中,从而达到文化物化于作品,作品体现文化的效果。

第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与创新能力。摄影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要拍出好的作品是要付出努力的,比如袁毅平老师花了两年时间拍摄的单幅作品《东方红》足以说明,因此要想拍出好的作品需要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不断尝试以新的手法来阐释图像的能力。例如拍摄一个孩子在游乐园一天的生活场景等,并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的拍摄来反映物和景所体现出来的生活或者文化内涵;从不同角度拍摄秋景;以不同侧面去拍摄牛犊吃奶的过程,这样的拍摄就需要学生有仔细观察的观察力和很强的忍耐性,小孩子在游乐园一天的生活场景,从不同侧面拍摄到的镜头其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人和景物在不同时段所体现出来的表情、姿态、意象等均可从不同的方面来诠释它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物化在他们身上的文化内涵;登山拍秋景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一天中最佳光线的等待需要有耐心,还有其他的方方面面配合才能拍出绚丽的秋景;小牛吃奶时是断断续续进行的,这就需要学生耐心等待才能拍到最佳的镜头,在拍摄之前先给学生们讲了摄影史上伟大的摄影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并看了他的作品,学生们对于耐心等待、瞬间的抓取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2]

3 效果的验证

通过对学生进行以上方法的强化训练和实际的操作,学生的构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课程结束之后,笔者和学生将这个学期的作品精心设计并装订成册,在专业教师和学生对作品的满意度的测评中得知,学生的作品在构图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自己在这段时间的训练也很满意,增强了自信心,学生的10多件作品在刚结束的第六届全国美育成果展评中分获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笔者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这些成果的获得是对训练结果的一种肯定,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鼓舞了学生们的信心,增强了创作的激情。

4 对研究的反思

这次津沽学院《摄影基础》教学方法论的研究,从总体上看学生在构图能力方面有了提高。然而,反思整个过程,该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班级人数较多,不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很好的个性化指导,而自学能力和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其作品跟接受个性化指导的学生差异较大。这些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同时该研究的不足之处也为其他的研究者留下了研究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程昌福,刘克勒.数码时代的摄影观念[J].数码前沿,2004(1):27-28.

[2] 杨琼.提高学生构图能力的教学行动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0(3):90-91.

摄影基础范文第7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 摄影基础课程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景观摄影的研究――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项目编号:14Q04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2-02

摄影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随着数字化发展的加速,传统的摄影基础教育己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面对教育技术本身的发展变迁,需要对摄影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整体目标,在摄影课教学中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摄影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作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形成科学完整的摄影基础课程体系,提高摄影课教学质量。

1.注重专业的综合性特征,明确教学目标。摄影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并掌握摄影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相关知识的探索和创新,丰富所学专业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专业的表现力。

2.依据专业特点,修订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在修订大纲时结合不同专业与摄影课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同法则,设定基础理论讲授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3.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调整摄影课教学内容。数字化对摄影从硬件器材到制作手段、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学内容也应随之而变,增加数字存储和后期处理技术、影像输出技术、数字暗房技术、数字色彩管理等数字摄影知识。

4.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摄影在艺术学科中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学习摄影,需要了解视觉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像语言的丰富表现力,还要加强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摄影美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传统思维模式发出挑战,用创新的理念去探索未知世界。

二、摄影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

摄影基础课教学方法,受着传统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中应用了美术类课程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摄影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将艺术设计中的三大构成的表现方法讲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构成原理来理解摄影的构图。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所需的人才也会有所变化,而教学的要求也要随之改变,这些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现代摄影教育的需要,对艺术设计类摄影教学方法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1.新媒体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使用。在摄影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摄影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直观、生动、易学。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场拍摄,并对摄影作品进行各种后期处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2.摄影课程中引入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教师将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基础在网络上开设教学平台,用平成学生的作业递交、批改、并且和学生及时交流,将课件放在WEB 网络教学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一个随时可学的空间。将摄影学习相关的文章、图片下载建立一个学习专栏,并把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网站连接放在上面供学生参阅,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3.创作实践与作品赏析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摄影创作,支持学生参加摄影展览和摄影比赛。通过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学生进行优秀作品赏析。在教学中,作品赏析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作品赏析可以通过学生在研究分析摄影家的作品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

4.改革摄影课程考核办法。摄影课程考核考查了学生对摄影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通过作品体现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例如期末考试要求学生进行专题创作,题目自拟,可以包含纪实、广告、人像、风景、新闻、时尚、观念等领域,要求以组照的形式反映主题,并对创作进行文字阐释,通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手法,可以发挥他们的独到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

三、摄影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摄影实验室建设

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摄影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开设的时间很短,现有的摄影教师中有很多都是非本专业毕业,缺乏系统摄影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摄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从业背景,才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又没有教学经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摄影实验室的配套也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摄影课堂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摄影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的建设势在必行。

1.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以学科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为指导方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制定培养目标、中期规划和近期培养计划。通过提高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学习等途径进行专业教师的培养。如鼓励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申报教学改革项目。支持教师参加摄影比赛或举办摄影展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在专业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在国内外访学项目上多考虑青年教师。

2.制定摄影专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价体系。留住人才就必须尊重人才,在学校里面很多摄影专业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工作还无偿成为学校的专职摄影师,不管什么活动都会被安排到场,把这种额外的工作作为摄影教师的应尽的义务。这种摊派的工作不仅影响了平时的教学工作而且使摄影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尊重,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议从尊重人才,平等对待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劳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将教学外的工作折算成分值,作为年终评定的依据。鼓励教师积极创作,参加各类摄影大赛和举办个人展览,对大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并进行表扬和宣传,在职称评定中作为加分项。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让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肯定。

3.加强数字摄影实验室建设和完善。数字相机和拍照手机的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摄影门槛越来越低,摄影技术更加简单,影像传输更加容易,这些也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而数字摄影实验室必须有配套的设施,保障数字影像的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新时代数字技术对摄影教学提供了很好地支持,在数字化环境下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完善影像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项目, 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凤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探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

[2]程平,严晶.浅谈摄影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6

[3]宋春颖,李红钧.摄影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效果评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0.6

[4]钱华欣.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科技文汇.2011.1

作者简介:

邓俊峰(1979-),男,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人,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像传播、视觉传达设计。

摄影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乳突梅氏;双45°;摄影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 R81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02-0098-02

乳突的梅氏位摄影(乳突轴位),是患者到放射科检查的常规摄影位置,乳突梅氏位是检查中耳乳突胆脂瘤等疾病的关键部位。为提高乳突摄影技术和影像的质量,本文对乳突梅氏位的摄影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乳突梅氏位X线影像片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与CT片对照(因CT片有实际测量尺寸)。发现有的乳突轴位影像有严重失真现象,影像失真可给临床造成一定影响。所以,研究乳突梅氏位的摄影理论基础,可以提高我们的摄影技术和保证X线片的质量。

1.2方法

采用《医学影像检查技术》[1]所介绍的摄影方法:患者仰卧,头转向被检侧,正中矢状面与床面成45°角,听眶线与床面正中线垂直,被检侧耳廓前折,乳突位于床面正中线上,头部保持稳定。中心线向足侧倾斜45°角。经乳突射入暗盒中心。

2结果

在20例乳突梅氏位X线影像片中(图1),经与CT片对比,4例乳突轴位影像比实际长度长1~3 cm(图3)。3例乳突轴位影像比实际长度短1~2 cm(图4),13例乳突影像和实际长度相等或接近相等(图2)。

3讨论

3.1乳突梅氏的摄影为什么要倾斜双45°角,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乳突梅氏位,显示颞骨岩部的轴位像,最适于显示“三A区”[2],即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和乳突窦。它是检查中耳乳突胆脂瘤等疾病的关键部位。在《X线解剖学》[2]中,人体头颅中的颞骨岩部被看成是一个三棱锥体,锥体的长轴与头颅中央矢状面向前成45°角。所以,在摄影时把患者摆成仰卧,面部转向被检侧听眦线与暗盒垂直,头部中央矢状面与暗盒成45°角,此时的颞骨岩部轴位正好与暗盒垂直成90°角。中心线对准对侧眼眶上方额部,并向足侧倾斜45°角(图1)。

在中心线向足侧倾斜45°角摄影时,实际的颞骨岩部与投影在胶片上的颞骨岩部正好形成一个等边的直角三角形,即实际的颞骨岩部为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邻边),而投影在胶片上的颞骨岩部影像则形成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对边),中心线则是这个三角形的斜边。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定理,有一个直角90°,其他两个角都是45°时,两条直角边也相等。所以说,乳突的梅氏位摆成双45°角的目的就是,使投影在胶片上的颞骨岩部影像与实际的颞骨岩部相等或接近相等,即把影像的失真度控制在最小,这也是摄影工作的要求(图2)。

3.2 假如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大于45°,颞骨岩部的影像如何?

这时可根据三角函数的正切原理推导出。例如,实际的颞骨岩部长10 cm,中心线向足侧倾斜50°,把它代入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

tga对边/邻边,tga50°对边/邻边,对边=11.918 cm,投影的颞骨岩部长11.918 cm,比实际的颞骨岩部长了1.9l8 cm(图3)。

3.3假如中心线向足侧倾斜小于45°,颞骨岩都的影像如何?

实际的颞骨岩部长10 cm,中心线向足侧倾斜40°,把它代入三角函数的正切公式:

tga=对边/邻边,tga40°对边/10,对边=8.381 cm,投影的颞骨岩部长8.391 cm,比实际的颞骨岩部短了1.609 cm(图4)。

综上,在实际摄影工作中,为保证影像的质量,乳突梅氏位倾斜双45°,这是个关键角度,不能增大或缩小。如果偏离这个度数,影像就会失真,偏离的越大,失真度越大,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

[参考文献]

[1] 袁聿德.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1-52.

[2] 崔志谭,严加和. X线解剖学[M]. 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7,70.

摄影基础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非艺术类专业 摄影基础 兴趣 改革 素质教育

一、非艺术类专业开设摄影课程的教学情况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非艺术类专业中,很多学校开设了《摄影基础》课程,如与工民建相关的专业,旅游服务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等等。这些专业的摄影基础课程的课时少,有的作为选修课,处于整个课程体系中边缘课程的位置。为了上好该课,一些任课教师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课程改革,主要集中在教材选用、课程目标及课程教学过程设计、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轻重、实践场地硬件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有以下几种趋势。

1.摄影基础课程教材的选用偏重新方法新技术。

有专业教师认为,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更新与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电子元器件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与数码科技产品的不断普及,应该着力进行摄影教材和教学大纲的改革,教材中应及时提供最新的学科和技能知识,增加实验项目。如:图像处理、影像编辑、数码照片修饰等,并及时补充最新的影像发展信息,从而使社会需求与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接轨。

2.在课程目标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上偏重于实践。

有专家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在传统摄影教学的基础上,改变《摄影基础》以往轻实践重理论的情况,调整课时的分配;坚持以传统摄影知识为基础,以数码摄影操作技术为学习重点,将数码摄影实践部分的课程比例加重,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创新需要。

3.教学实践设备与实践平台建设偏重于加大专业设施的投入。

有的摄影教师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大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只有保证摄影硬件设备更新与发展才能保证学生摄影实践能力与摄影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通过加强学校摄影与摄像、多媒体、广告等实验室资源建设,拓展学生自主实验的资源,从而提高学生利用各种资源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能力。他们认为非艺术类专业的摄影基础课程的实践平台建设只有通过加大学校的专业硬件建设,为学生搭建自主实践,相对独立的操作平台,才能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4.师资的建设偏重于专业性,对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不够。

有教师认为加强高职院校摄影师资队伍建设,就应该坚持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理念。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国际性的,不分国界、肤色和语言。因此要不断提高摄影教师的素质,应使教师全方位了解世界摄影的尖端知识、技巧和方法。要更新理念并灵活运用先进思想,渗透于教学,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实现我国摄影教育与世界摄影教育的接轨。应将青年教师送到国外培训,参与国际教育论坛、学术研讨班,并以此为任课教师主要知识更新的手段。

综上所述,国内高职院校的非艺术类摄影基础课程改革中存在套用艺术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情况,这样的课程改革后,在非艺术类专业摄影课程课时少、学生艺术素质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的《摄影基础》教学,一般采用专业摄影教育的经验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缺乏艺术基础的学生来说并不合适,这类学生艺术素质与理论基础相对较差,通过较少的课时很难学到专业的技术,同时因为轻视理论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种经验式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科学的素质化的摄影教育目的。

我校在现有非艺术专业摄影基础课程建设的基础上,针对非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较差,学时短,使用的教材与时代脱节,实践器材跟不上发展的要求等诸多问题,组织摄影专任教师及人文素质、公共艺术教育等相关教师进行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结合南通职业大学和其他高职院校实际,精心选择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有关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典型案例,组织交流并用成熟的经验、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反馈修改完善,不断地改进和提高。

通过研究国外高等职业院校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课程的资料,我们发现,非艺术类专业的摄影基础课程在国外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通识教育部分都引入了摄影基础课程。欧洲的重点大学大都设有与摄影相关的基础课程。摄影文化在其常规国民教育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在非艺术类专业的摄影基础类课程安排上很注重人文内容的讲授。他们通过俱乐部制等方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同时在“艺术性、现代性”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培养学生敏锐的艺术感悟力,保持前沿创新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摄影教学的改进措施

结合高等职业院校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艺术素质低下的基本状况,以及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应试教育大背景,笔者认为,高职院校非艺术类《摄影基础》应是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同时随着数码技术的迅猛发展,数码摄影器材与技术逐渐普及,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入手,改变仅以学习器材使用和基础理论及专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现状,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及摄影技术和摄影内容的社会性、艺术性,让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审美能力,并能完成具有一定深度的社会性、艺术性的课程作业。课程改革应该着重研究以下方面。

1.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课程教材实用性与适用性。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编制具有高职特色的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教材。可以组织摄影教师自编,教材的编写应在素质教育框架的基础上,以鉴赏吸引学生的兴趣,注重教材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

教材应难易度适中,既便于教师在较少的课程时间内达到通识性的课程目标,又保证有一定的延伸性知识,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课程结束后继续学习。

2.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课程建设应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除学习基本知识点外,还应利用有限的时间安排更多的摄影艺术欣赏、鉴赏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将实践的作业尽量安排到课余的活动课程中去。通过网络平台的建设,在课后安排模拟性练习,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自己完成的作业,并组织合作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教师点评以鼓励教育为主,以此促进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在网络平台的相互评判及教师的审美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准,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甚至终生学习的目的。

3.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实践器材配置与作业交互平台建设。

按课程难易要求对器材需求分类,逐步完善硬件投入,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整合优化摄影硬件设备资源。针对硬件配置的淘汰周期短的特点,可以多用学生的手机、自动相机训练构图、色彩、光线等基本课题。采用逐步完善的办法,根据每年的淘汰率,不断增加先进的基础设备。同时,通过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利用合作企业的专业摄影设备,对一些专业的灯光或器材,分组分批安排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完成实践训练,缓解学校在该课程硬件投资上的压力。

4.建设以继续教育为抓手,高职院校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的师资队伍。

以继续教育为抓手,加大双师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由学校定期组织教师下企业、进社会锻炼实习,亦可聘请摄影专家或商业摄影师来学校任课。鼓励专职教师承接社会性摄影课题,或在授课之余参与商业拍摄,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避免教师的专业技术与时展脱节。

通过美育、人文素质及公共艺术等多方位的艺术讲座、艺术培训等手段,开阔教师的视野,增长摄影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以及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的横向关联。摄影基础课纳入通识教育的范畴,对于非艺术类专业的摄影基础课程教师来说,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同样重要,需要教师从各个层次丰富知识,适应时展的要求。通过以上课程改革将素质教育与摄影教育中的理论与技能教育结合起来,在课程中除讲授最基本的名词与基本的技能外,将时间多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由兴趣学习法引入模拟学习法,再介入小组合作学习法,最后至项目学习法等诸多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终生学习的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将非艺术类专业的摄影基础教育办出特色,应在普及知识的同时兼顾个性发展,以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非艺术类专业《摄影基础》课程的改革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艺术素质的学习与技术基础的学习完美融合,使学生产生兴趣,打好知识基础,通过动手实践、结合专业、自我设计、服务企业等方式使学生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感到满意。从而培养出有一定人文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晓洲.高校摄影教育现状及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4).

[2]唐劲松.高职院校“摄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讨[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3).

[3]殷强.浅谈国外摄影教育借鉴与创新.中国摄影教育网,2011-06-01.

[4]马鑫祺.对我国摄影教育的新认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5).

[5]李学杰.数字环境下《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0,(10).

项目名称:南通职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3-ZD-003)。

摄影基础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摄影教学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专业在中职学校是一新兴的专业,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高速发展,淘宝网、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商城日益成熟,然而商业摄影人才的培养在中职教育中完全是一片空白。学校与南昌大学合作的电子商务专业成人教育大专班,摄影基础课程在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是一门必修课程,为了适应电子商务领域的高速发展,学校不断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都开设了摄影基础课程,该专业开设摄影基础课程不仅要给学生普及摄影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使用摄影器材,学习摄影技巧,更要让学生了解摄影在电子商务专业中起到主导地位,一张好的图片完全是一套成功营销方案的开始。但目前的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教材选用问题,目前摄影教学教材种类较多,且没有一定的教学标准,如何合理选用教材就是一个难题,而教材选定后是单纯按照教材流程介绍摄影基本技术还是有针对性的取舍教学内容,甚至高于教材进行了有益尝试都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二是大部分中职学校开设该门课程教学课时都不多,我们面临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基础较差的现状,极易造成教学深度不够,或只注重理论知识、忽视摄影技术训练及艺术性培养的状况。加之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畏难情绪重,也易出现学生放弃学习的局面。

三是学校教学设备及实训场馆建设规模数量有限,学生实习用的摄影器材从数量到质量都江堰市不宵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使用摄影手段表现设计作品时,在拍摄的过程中,往往对摄影的设备、拍摄条件、摄影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许多学校在开设完摄影相关课程后,都没有可供学生使用的摄影设备和摄影场所,这也是我们教师现在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四是教学与专业实训脱节,课程的学习对专业技能提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学生还不懂摄影与商业的关系,不会将自己拍摄的图片应用于电子商务中,且目前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摄影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学目标不明确,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后,面对上述问题,本人总结出了几点改革措施。

1.教材处理既要适应摄影技术发展的趋势,又要与专业学习相适应。

根据本人这几年大专班电子商务专业摄影基础教学经验发现,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并做好教材的处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首要任务,我们所选的教材既要适应现代摄影发展趋势又要与我们的专业学习相适应。我们在教材选择及备课上可以对教学内容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处理:(1)减少传统摄影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于数码摄影技术的讲授。如:弱化传统摄影中传统相机与胶片的讲解,增强数码相机结构、成像原理、操作技术等方面知识了解,删除暗房冲印技术,增加数字图像后期处理技术,将一些专业图像处理软件与摄影后期处理相结合等。(2)偏重广告摄影技法练习,了解艺术摄影与商业摄影的区别。我们开设该课程主要不是为了培养摄影师,而是为创作收集各种素材,虽然也注重艺术创新,但不强调纯粹的艺术摄影创作。

2.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摄影基础课程在非摄影专业教育的教学中,往往是作为技术学科来讲授,之所以选择摄影基础作为科目的理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艺术修养。所以大部分的中职学校开设摄影课程的课时都不多,以我校为例,一般在40课时左右。这么一点时间,对非摄影专业的摄影教学来说,也很成问题,学生除了学习摄影的基础知识外,要想全面了解摄影技术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说,当前中职学校的摄影课程教学就是摄影技术的基础教学。

作为讲授摄影基础科目的教师,我必须要了解每个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兴趣程度,以及过去已经了解的程度,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好授课的进程和教学方法,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觉得课堂学习是有趣的。这时最的是要对教材进行详略、增删的处理,写出教案,做好课件,用一些视频素材来提高学习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凭着教师的讲授、技能和艺术修养把教材上的东西变成学生的东西,并从中提高学生的专业相关能力。

3.创造条件,提升学生技能水平

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没有专门的摄影实训场所,甚至连实训设备都没有,设施设备的有限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内实训基础。另一方面可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设备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备相机,培养学生的随手拍意识,利用课余时间随时留心周围事物,捕捉有意义的画面。平时有任务式给学生下达课外拍摄创作任务,提出拍摄技巧和艺术构思方面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每练一次都有明显的收获。同时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校外的摄影类竞赛,提高其摄影水平。近几年来,学生作品在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中获得摄影类一、二、三等奖,成绩突出。

4.建立完整的实训教学评价标准。

一套好的实训教学评价标准既是组织实训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效果的检测要求,没有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评价标准,实训教学的质量就无法保证。要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目标,将该课程的评价标准分解为一系列成阶梯的子标准并分配到各教学阶段中,以便教师在教学中贯彻执行。

上述课程改革模式只是本人根据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市场需求发展而提出的。由于电子商务市场在我国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商业摄影人才需求仍处于不断发展中,中职学校为了使自己的课程改革能够和市场接轨,更深层化地校企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校企合作深入,才能根据社会需求变化不断地动态调整调和设置,进行课程改革,这样学校才能培养长期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使专业发展经久不衰。

参考文献

[1]付朝霞 关于电子商务创新教学的探讨[J].法制与社会 2010

[2]付林刚,潘云华 观念摄影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装饰 2011

上一篇:基础化学范文 下一篇:桥梁机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