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范文

时间:2023-09-19 18:50:45

摄影基础

摄影基础篇1

关键词: 摄影 特性 针对性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已经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技能与艺术了,已经融入进了千千万万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会摄影,也略懂一些简单的常用的摄影技术与方法,也能拍出非常漂亮的照片。我国的国力在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这样有助于摄影的持续与发展。在每年的各个摄影比赛中,获奖者往往来源于各行各业。在现在各种刊物、书籍的设计上,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摄影作品,这些非常直观的图形表示,很好地与内容相结合,强化了其视觉性与传达性。

在综合性的高校中,现在摄影课程已经成为艺术系方向中的一门必修的课程,我觉得除了介绍摄影历史、摄影知识、摄影技术外,应该还有很多的共通点来让学生吸收、强化。在别的专业课里,也会找到能与摄影相联系的相关技巧,摄影也能给别的课程带来一定的共通性和互补性。现今,摄影在视觉传达方向体系中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这种存在,有它独到的一面。

二、摄影的特性

摄影是表现瞬间美感的视觉艺术,目前多数普通高校都开设有摄影类教学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摄影,在生活中也坚持摄影,在课堂上学习过硬的摄影技术,能够把摄影技术与别的设计专业课程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摄影表现出的是一种冷淡的态度,以为有网络,有软件,这样可以很好地弥补设计上对图片、对素材的寻找。其实这样的现象有其两面性,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我觉得,结果肯定是利大于弊。因为摄影是一门独立性、适应性非常强的学科。它有独立特色,单独成为一门艺术,但是也有着对别的专业共通的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数码摄影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有针对性地对摄影课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将原本单一的、神化的摄影教学方法多样化、大众化,让学生接触摄影不是为拍而学。在我国各高等院校中,除了专业的摄影院校外,有很多院校都将摄影课程作为该校艺术方向的专业课程。摄影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而且形式越来越多样。加上现在数码摄影时代的来临,新摄影表现方法的出现,摄影影像数字化的形成,让更多的人以一种新的视觉观察方式来看待摄影。数字时代,支撑摄影教育的技术平台有了新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我们必须对此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通过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型的社会专业人才。摄影不是学好技术,按下快门的人为肢体语言,而是以一种全方位的、个人的、客观理解的思想活动而存在着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地、专业地、合理地教学,处理好培养操作性与艺术性这两者的关系。

三、针对性的强化过程

强化基本功的训练,这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在胶片时代,专业摄影师以经验和技术的熟练程度取胜,但在数字时代,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影像可以进行精确的量化控制。数字摄影相对于传统摄影的这一变化,所要求的不仅是对训练方法和内容的改革,而且要求在摄影教学中贯穿这样的理念,影像的控制应该从基于经验、主观判断的传统摄影影像控制方法转变为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精确、量化调整的数字摄影影像控制方法。不要把数字化理解成为一种单纯的数码技术,而要把摄影应用到数字化当中,利用数字化的特点来摄影,了解和掌握数字化带来的特殊环境,适应数字化带来的兼容性与扩展性。

在专业技能培养中要将技能训练与设计创新融为一体。摄影是视觉的艺术,包含了视觉传达视觉传达基础、色彩学、艺术美学、传播学等相关领域,且这些领域关系密切。由于摄影重摆布拍摄的创意、重技法表现的创意、重构成表现的创意,更重现代艺术意识理念的独创、启发和诱导,自然具有现代视觉艺术表现观念意识的强烈性、趣味性和深邃性。摄影是构图的艺术,是自我创意的过程,除了发挥摄影本质的再现功能外,我们还要在艺术摄影中将摄影的表现功能发挥出来。可以看出,我们所要学习的一些构图法则,运用光线的技巧,曝光的技巧,后期处理的过程,这些都是可以在自主控制的范围内,根据个人的想法来描写对象,抒发自己的情感。这些法则可以很好地与平面设计的各个专业相结合,共同来为视觉服务,起到很好的视觉性、直观性、传达性。所以在这个共通的范畴内,我们可以最大化地运用摄影所带来的这种传播媒介,交流工具的性质,利用其独特的造型艺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应用网络资源来实现摄影专业知识拥有量的最大化和高速更新,并将数字摄影技术与网络技术更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有特色的摄影课程教学,使摄影教育在高技术平台上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使摄影最大化地为视觉传达专业服务。

强化对社会和时代的认识与思考,不是训练会使用照相机的人,而应是培养会用照相机思考的人。

四、结语

高校摄影教育应以摄影技术教育与设计结合为主流,注重探讨摄影的表达方式和视觉力度,注重主体意识的拓展并且不断创造新的摄影语言、新的摄影方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探索与创新,把摄影技术面向视觉传达专业的所有领域,不把摄影当做是一种单独的拍照,然后洗出照片。我们要把照片的框架最大化或虚拟化,把摄影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很好地体现出传达性与表现性的本质。这样学生才能在摄影课之后,在学习新的专业课的时候,更多地、更好地、更方便地利用摄影的特性,来为其视觉。这样学习摄影的目的就能达到,才能把这个独立的学科、趣味性非常强的学科与视觉传达中别的专业学科很好地联系起来,一起为视觉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飞越.世界摄影艺术之旅.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2.

[2][日]学习研究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9.

摄影基础篇2

【关键词】艺术设计 摄影基础课程 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景观摄影的研究――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项目编号:14Q042)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12-02

摄影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随着数字化发展的加速,传统的摄影基础教育己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知识需求,面对教育技术本身的发展变迁,需要对摄影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革才能适应当前教育的整体目标,在摄影课教学中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摄影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在专业教学中起着与其他专业课程衔接作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改革形成科学完整的摄影基础课程体系,提高摄影课教学质量。

1.注重专业的综合性特征,明确教学目标。摄影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摄影艺术并掌握摄影技术和专业理论知识,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相关知识的探索和创新,丰富所学专业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专业的表现力。

2.依据专业特点,修订教学大纲。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专业要求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在修订大纲时结合不同专业与摄影课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共同法则,设定基础理论讲授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

3.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调整摄影课教学内容。数字化对摄影从硬件器材到制作手段、观念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学内容也应随之而变,增加数字存储和后期处理技术、影像输出技术、数字暗房技术、数字色彩管理等数字摄影知识。

4.丰富教学内容,加强交叉学科知识的学习。摄影在艺术学科中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学习摄影,需要了解视觉艺术的基本规律掌握影像语言的丰富表现力,还要加强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比如:摄影美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传统思维模式发出挑战,用创新的理念去探索未知世界。

二、摄影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

摄影基础课教学方法,受着传统美术教育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学中应用了美术类课程成功的教学方法,如:摄影基础理论知识方面,将艺术设计中的三大构成的表现方法讲授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构成原理来理解摄影的构图。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但是社会在发展,时代所需的人才也会有所变化,而教学的要求也要随之改变,这些教学方法就不能适应现代摄影教育的需要,对艺术设计类摄影教学方法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1.新媒体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使用。在摄影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使摄影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直观、生动、易学。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现场拍摄,并对摄影作品进行各种后期处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都有很大的帮助。

2.摄影课程中引入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教师将课堂教学作为课程基础在网络上开设教学平台,用平成学生的作业递交、批改、并且和学生及时交流,将课件放在WEB 网络教学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一个随时可学的空间。将摄影学习相关的文章、图片下载建立一个学习专栏,并把一些国内外优秀的网站连接放在上面供学生参阅,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3.创作实践与作品赏析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摄影创作,支持学生参加摄影展览和摄影比赛。通过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学生进行优秀作品赏析。在教学中,作品赏析具有更重要的地位。作品赏析可以通过学生在研究分析摄影家的作品艺术表现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和读图识图能力。

4.改革摄影课程考核办法。摄影课程考核考查了学生对摄影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也通过作品体现出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例如期末考试要求学生进行专题创作,题目自拟,可以包含纪实、广告、人像、风景、新闻、时尚、观念等领域,要求以组照的形式反映主题,并对创作进行文字阐释,通过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手法,可以发挥他们的独到见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

三、摄影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摄影实验室建设

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摄影课程作为一门学科开设的时间很短,现有的摄影教师中有很多都是非本专业毕业,缺乏系统摄影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大部分摄影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从业背景,才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又没有教学经验。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摄影实验室的配套也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现代摄影课堂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高校摄影专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室的建设势在必行。

1.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以学科的发展和培养人才为指导方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制定培养目标、中期规划和近期培养计划。通过提高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专业学习等途径进行专业教师的培养。如鼓励教师参加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申报教学改革项目。支持教师参加摄影比赛或举办摄影展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申请教学研究项目,在专业类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教研论文。在国内外访学项目上多考虑青年教师。

2.制定摄影专业教师的激励机制和教学评价体系。留住人才就必须尊重人才,在学校里面很多摄影专业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工作还无偿成为学校的专职摄影师,不管什么活动都会被安排到场,把这种额外的工作作为摄影教师的应尽的义务。这种摊派的工作不仅影响了平时的教学工作而且使摄影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尊重,打击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建议从尊重人才,平等对待为出发点,尊重教师的劳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将教学外的工作折算成分值,作为年终评定的依据。鼓励教师积极创作,参加各类摄影大赛和举办个人展览,对大赛中获奖的教师给予奖励,并进行表扬和宣传,在职称评定中作为加分项。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者,给予表彰,让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肯定。

3.加强数字摄影实验室建设和完善。数字相机和拍照手机的摄影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摄影门槛越来越低,摄影技术更加简单,影像传输更加容易,这些也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而数字摄影实验室必须有配套的设施,保障数字影像的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新时代数字技术对摄影教学提供了很好地支持,在数字化环境下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建设优秀的教师团队,完善影像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项目, 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肖凤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探述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5

[2]程平,严晶.浅谈摄影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2006.6

[3]宋春颖,李红钧.摄影课实践教学改革与效果评估[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 2010.6

[4]钱华欣.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科技文汇.2011.1

作者简介:

邓俊峰(1979-),男,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人,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像传播、视觉传达设计。

摄影基础篇3

本文在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含义的基础上,结合《摄影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变化,认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教学难点和盲点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应用

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软件创设虚拟现实,为课程实践的改革提供了可能。但虚拟现实技术并非为教育量身定做的,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应重新审视新技术的应用。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在《摄影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更应注重技术工具的整合运用,而不是取代完整的认知过程。

一、虚拟现实技术的含义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可以看出,用户借助一些三维设备和传感器设备,通过人的自然技能,比如听觉、视觉、触觉等完成在虚拟环境里的交互和体验,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摄影基础》课程特点分析

1、《摄影基础》课程的特点

(1)综合性强。《摄影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摄影技术与技能,培养学生的摄影鉴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从实践、视觉、艺术和心理等角度实现技术学习与艺术应用的有机融合。对于摄影教学:首先,让学生形成一个个人摄影理论知识框架,从而全面提高基础理论素养;其次,培养学生恰当的使用摄影视觉语言;第三,彰显个性,培养学生具备独立的摄影创作能力。

(2)实践性强。《摄影基础》课实践性很强,在教学中必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并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宜采用“讲、评、看、练”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机会,在品评作品中学习,在实践操练中积累经验。通过对摄影核心技术的训练,达到自如应对不同艺术表现的技术要求。

(3)时代性强。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器材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导致摄影课程的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摄影技术、理念的前沿,突显学生的个性化风格,拓展创作思维空间。

2、《摄影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摄影基础》课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展示课件、浏览摄影案例以及学生作品的提交及管理方面,与其他课程相比并无多大新意。但摄影这一艺术门类,它是用二维平面的手法表现真实三维空间的艺术,对于一些抽象的行为很难用二维的多媒体课件来进行展示盒讲解。比如,照相机的内部构造、摄影的曝光控制、摄影构图等,都是摄影基础课程中的核心知识和技术,仅靠教师与学生的口耳相传和想象,很难理解透彻。

因此,《摄影基础》课程需要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来满足学生对技术学习的需要。而虚拟现实技术恰恰为这种改变提供了可能,现在利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构建三维场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随机控制场景的景别、角度;可以随意移动场景内人物的位置,对于取景和构图的训练大大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学习效率,更好地发展并完善了摄影技术的教学。

三、虚拟现实技术促进《摄影基础》课程教学发展与变化

虚拟现实技术在摄影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教学信息更加丰富多彩,把原本抽象冗长的文字信息简洁化、生动化,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手段的改变。

1、教学观念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主要采取讲授法,教师是主导,是整个教学的中心,决定了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进度的安排,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性不高,学习环境较差。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促进了合作化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加速了学生知识内化的进程。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将极大地促进教学观念发生变化。

2、教学手段的变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保证,是教学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虚拟现实技术在展演教学内容方面能提供直观形象的多重感官刺激,通过身临其境的、自主控制的人机交互获取反应,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直观形象材料,展现了学生现实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促进了新知识的获取。

3、摄影教学难点、盲点的清晰再现

在《摄影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仅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或者简单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是无法让学生透彻理解的。由于摄影器材昂贵,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我们不可能拆卸相机让学生明白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或者有些机型根本就无法拆解,那会严重影响成像质量或导致相机瘫痪。比如在讲解相机镜头时,我们无法将镜头内部的镜片组拆开一一展示,让学生看清楚它们排列组合的构造;在讲镜头的成像原理时,也无法让学生看清光线进入的轨迹以及在感光元件上结成影像的过程;在讲曝光控制时,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立即明白不同的测光及曝光方式对影像效果带来的影响,学生要想搞清楚这些内容,必须课下反复实践练习、总结经验。这样一来,与课堂的理论讲授就会造成脱节,再加上一些学生对摄影实验的懈怠,就更加无法掌握曝光控制技术这一学习难点了。另外,在摄影构图的讲解过程中,虽然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去演示照片,作为实例分析,但可操作性较差,毕竟已经定格的画面没办法再重新布局,构图的假设只能凭空去想象。

而虚拟现实技术为这种假设提供了可能,在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场景进行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明室环境下无法展现的知识盲点都可以在虚拟情境和虚拟实验中学习到,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还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结语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的确促进了《摄影基础》课程在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但客观地说,现阶段该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比较简单,受到技术和硬件条件的制约。但相信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摄影基础》课程教学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胡小强.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摄影基础篇4

2. 反差大的胶卷,感光度就低。 ( 错 )

3. 黑白相纸号数越大,反差越大。 ( 对 )

4. 3号黑白相纸比1号黑白相纸反差小。 ( 错 )

5. 不同地域色温都是不一样的。 ( 对 )

6. 阴影下的色温比阳光下的高。 ( 对 )

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 ( 对 )

8.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 对 )

9. 摄影布光、是指对人造光的运用。 ( 对 )

10. 高感光度胶片灰雾度小。 ( 错 )

11. 望远镜头能使主体在画面上的成像比例小。 ( 错 )

12. 红光的波长比X光的波长短。 ( 错 )

13. 高感光度胶片灰雾度大。 ( 对 )

14. 顺光是从被摄主体侧面照射过来的光线。 ( 错 )

15. 光线只可以直线传播。 ( 对 )

16. 红光的波长比红外线的波长短。 ( 对 )

17. 红滤色镜允许黄光通过。 ( 错 )

18. 照相机镜头前加偏振镜保护镜头。 ( 错 )

19. 凹透镜是发散透镜。 ( 对 )

20. 常用摄影电池按结构可分纽扣电池 圆柱形电池 方形电池。 ( 错 )

21. 在二度空间里只有长度和宽度。 ( 对 )

22. 拍摄点是拍摄时相机所在的位置。 ( 对 )

23. 主光又称塑型光。 ( 对 )

24. 光线可以曲线传播。 ( 错 )

25. 镜间快门不受闪光灯同步限制。 ( 对 )

26. 多触点的闪光灯是专用型闪光灯。 ( 对 )

27. SB系列是尼康相机专用闪光灯。 ( 对 )

28. EZ系列是佳能像机的专用闪光灯。 ( 对 )

29. GN值是闪光灯亮度的标志。 ( 对 )

30. 小孔成像是正像。   ( 错 )

31. 灰卡最适于测纯白色的物体。 ( 对 )

32. 入射式侧光表用来测定被摄体表面一定区域亮度。 ( 错 )

33. 反射式测光表也称照度测光表。 ( 错 )

34. 高反差的被摄体应采用明暗兼顾的测光方法。 ( 对 )

35. 点测光要对被摄体多部位进行测光。 ( 对 )

36. 入射式测光表应在被摄体位置,朝向照相机。 ( 对 )

37. 入射式测光表测被摄体的亮度的。 ( 对 )

38. 发射式测光表是测光源照度的。 ( 对 )

39. 近摄接环又叫镜头延长管。 ( 对 )

40. 利用快门线操纵快门,可以减小震动。 ( 对 )

41. 变焦遮光罩又称变焦随动追踪遮光罩。 ( 对 )

42. 变焦随动追踪遮光罩是我国发明的。 ( 对 )

43. 反射率高物体受光照明强。 ( 对 )

44. DX编码是自动识别装置。 ( 对 )

45. 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长。 ( 对 )

46. 镜头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大。 ( 错 )

47. 散射光是光源照射方向不明显的光。 ( 对 )

48. 晴天时的光是散射光。 ( 错 )

49.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 对 )

摄影基础篇5

【关键词】应用创新;摄影;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3-0122-03

引言

摄影是教育技术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影视艺术创造的基础,是社会与人之间信息传播最直接的纽带。它是一种利用摄影造型手段来展现有关社会信息的传播媒介。它常用于宣传海报、大型图片展示、新闻传播、纪事性资料收藏、艺术鉴赏等,具有广泛进入传播通道的功能。学习并掌握好摄影的拍摄思路与技法,使学生了解摄影的发展历史及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影视艺术观,拓展其艺术思维空间,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本课程的宗旨。该课为72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6学时2学分,实践环节36学时1学分。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数码相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数字图片经过图像处理技术加工处理后,再经彩色激光打印机或彩色喷墨打印机输出高质量的图片,使得摄影课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摄影》课程的教学已经步入正轨,特别是《摄影》实践教学已初显成效,使该课真正成为《网页制作》、《课件制作》、《教学设计》、《电视节目制作》、《3D动画》等众多课程的学科基础课,为这些课在教学实践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笔者将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总结出来,与同行学者共享。

一、教学目标再定位

摄影首先是一种技术,一种机械学、光学、化学、电子学和数字技术合成出来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信息传播的一种技术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何通过摄影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素养是本课在教学实践中重点思考的问题。摄影课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以往的教学目标只注重基本理论的学习,实践教学还停留在相机的使用、曝光的控制、暗房冲卷、洗片上,多数学生只能拍出图像清楚的照片,而对摄影的构图、光线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以及如何进行摄影作品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还不够深入细致,而随着数码相机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相机的操作越来越简单,教学的重心就应放在摄影的艺术创作上。因此,要让学生多拍、多看、多想、多总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目前该课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理论;

(2)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理论及构图技巧;

(3)掌握摄影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拍摄技巧;

(4)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摄影艺术鉴赏能力,懂得什么是美,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观。

二、更新教材调整教学重心

针对新的目标定位,对摄影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加强,为了强化实践教学几次更换教材、调整教学的重心。将过去的暗房冲卷、洗片、胶片摄影创作等调整为选学内容。

2000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该教材主要侧重摄影的基础理论及摄影暗房技术。2004年使用徐国兴著,《摄影技术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数码相机技术及使用。2008年使用杨恩璞著,《摄影基础――新编实用摄影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上册是摄影基础,下册是摄影实践。杨恩璞所著教材在徐国兴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影构图、摄影布光、摄影图片的后期制作技术以及摄影专题片的创作。2010年至今,又将《摄影》课程教学分为摄影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和摄影实践教学部分。参考书有:颜志刚编著《摄影技艺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刘滁民编著《摄影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张宗寿等编《大学生摄影基础教程》浙江摄影出版社,刘书亮著《影视摄影的艺术境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三、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学时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数码相机的运用,依据教材的更换,教学内容也有了很大调整,过去的胶片摄影、暗房洗片所占课时比重较大,现如今把教学重点调整到数码相机的使用以及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艺术人像摄影、艺术创意摄影以及数字图片的加工处理上,胶片摄影和暗房洗片则作为选修内容。该课程的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学时36,实践学时36,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如表1实践教学学时分配表。

四、完善数字设计加强实验室建设

《摄影》课程虽说是学科基础课,但其实践性很强,因此,实验完成的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以前的摄影教学只有几台用胶片记录影像的传统机械相机和一个摄影暗房实验室。现如今,根据以上实验项目的设置以及数字技术的普及,实验设备必须更新、配套及完善。对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和暗房冲洗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

在实验室建设上,以摄影摄像灯光实验室为主,分别建有一个热光源的摄影棚和一个冷光源的摄影棚,同时为图片的后期加工处理建有一个平面设计动画机房。在设备配置上,以佳能数码相机为主,分别配备了佳能SX20IS相机4台、佳能350D相机3台、佳能450D相机4台、佳能50D相机l台。为数字图片的输出配备了爱普生7880C大幅面彩色喷墨打印机2台、HP2020彩色激光打印机2台、色彩管理校色仪2台,并配有计算机。灯光实验室配备背景幕、调光台,同时配备了各种测光表、闪光灯、滤色镜等,完全能满足以上所列实验项目的要求。

通过对摄影实验室的改造升级,大大改善了实验教学环境,使该实验室能进行摄影光学实验、胶片相机和数码相机的摄影创作实验、数字图片的后期处理等三大类实验,能完成相机的使用、摄影光学、摄影布光、曝光控制、光圈与景深控制、人像摄影、风光摄影、图片修整、图片打印输出以及摄影暗房洗片等一系列实验项目。

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为适应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应具备综合能力的需要,以应用创新为本,加强学生在校内外的创新意识,提高在当今社会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也能适应新时期高校新的完全学分制改革,也为《摄影》精品课建设更加完善,所以,当前改革的重点是加大对校外摄影课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

目前该课程在赤峰市叮咚数码影像工作室、赤峰市海马影像制作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同时校内还成立了学生摄影协会社团。学生利用寒暑假、周六周日以及业余时间分期分批到摄影社团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见习或实训。主要见习婚礼摄影、户外采风、室内人像摄影、参与照片的数字处理、翻拍老照片以及制作电子相册等。

学生通过见习,零距离接触社会,增长了摄影的实践能力,积累了社会经验。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实训基地建设

的投入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融入社会,为学生设计开发出更切实际的实验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满足社会对摄影人才的需求。

六、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手段

2004年以前教育技术学专科阶段,摄影课教学评价主要依据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没有评价。2004年以后教育技术学本科阶段,对学生的摄影实践教学有了评价。2004至2008年,当时的评价只是考试卷面成绩占70%,实践教学占20%,平时作业、出勤占10%,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据学生完成的8个实验给出成绩,平时作业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摄影作品。2008年以后到2010年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评价比例加大,提高到30%,考试卷面成绩占60%,学生出勤占10%。2010年以后至今,为进一步加大摄影的实践教学力度,将摄影课实践教学部分单独开课为36学时,1学分。

独立开课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有:相机的使用实践、焦距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实践、滤色镜的使用实践、室内灯光摄影实践、室外胶片摄影实践、室内人像摄影实践、室外风光摄影实践、数字照片加工处理实践、暗房冲卷洗片实践、专题图片(夜景、雪景、花卉、新闻、广告)摄影实践等。通过以上实践教学并要求学生完成8个实验报告。评价手段主要有:实践教学依据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度占10%;学生提交的实践作品占50%,如人像摄影作品、风光摄影作品、图片加工处理的摄影作品和暗房洗片作品等;学生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后所提交的实验报告成绩占40%。

七、改革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摄影》课程实践部分虽然独立开课,单独进行评价,但在教学时一定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积极参加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强调理论的重要性,以便巩固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艺术创造性,同时要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作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实践课的讲授上要以学生的自学学习为主,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采取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多发挥网络平台的互动作用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作品的作用。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进行创作、反思,教师更多时间去评价学生所提交的摄影作品,分享协作学习成果。

教师要推荐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大众摄影》杂志、《人像摄影》杂志、中国摄影家协会网站(http://省略),中国摄影家网站(http://省略),中国摄影网站(http://省略)等。

结论

摄影基础篇6

[关键词]新文化史;研究方法;中国摄影史;启示;基础研究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3 — 0087 — 02

新文化史学因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而产生了一系列极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在新文化史运动已经由先锋前卫演沉淀为历史经典,新文化史学已基本建立的当下,研究新文化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艺术史这类新兴学科的历史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对如摄影这样的研究时间短、研究基础薄弱、极为缺乏元理论建设的专业门类意义尤为重大。如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对于中国摄影各方面的专业史、门类史、各地区的地方发展史(其研究基础多为空白)等课题而言,新文化史学等新兴学科及其研究方法甚至有着救命稻草般的现实意义,可以保证该类历史编撰工作顺利启动并形成初步成果。当然,首先要对新文化史学研究方法本身进行辨析,取其精华区去其糟粕。

一、新文化史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新文化史学概述

新文化史学形成于新文化史运动中,以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福柯为开创,以美国历史学家林·亨特为集大成者形成了新文化史学派。新文化史学颠覆了传统历史学的系统性、严谨性和经典性,对历史学在现当代的发展意义重大。对现当代诸多新的历史研究课题的研究起到了醍醐灌顶般的作用。随着文化史的地位在历史研究里的逐渐提高和历史专业学科发展的日趋细化,原来在传统历史著作里只字不提或只在文化章节里稍带一笔的研究对象现在都从历史发展的研究角度进入了本专业学者的研究视野,如中国摄影史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对象往往都因为基础建设薄弱而缺乏系统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新文化史学的研究方法

新文化史学有明确的治史主张,但自身反传统的学术定位似乎使得其对于研究方法的总结和对研究方法本身的研究不够重视,因为系统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标志着其已经不再是前卫的先锋了。但现在新文化史学本身也已经由先锋变为经典,甚至在当下也成了被新的先锋所反对和批评的对象。于是,研究其自身学科研究方法的时机已经成熟。何况还有如中国摄影史这样自身尚缺乏元理论、元思维方法及研究方法的新兴学科的历史编撰等学术呼声的存在。总的来讲,新文化史学的研究方法有:注重研究方法的灵活性、不迷信数据、注重哲学性思考、思维方法的简约等四大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这对于严重缺少研究基础、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中国摄影史的编撰而言,新文化史学的研究方法是十分有价值的。

二、当下中国摄影史编撰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基础薄弱

中国摄影史研究的工作基础很薄弱。摄影术传入百余年来,中国摄影史专题的著作(包括发表的文章)总共不过百余部(数据来自2013年12月的中国知网和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摄影家个案研究的成果不在统计之列)。以这样的研究基础,编撰大部头的中国摄影通史的历史时机显然远未成熟。应该鼓励各地区从自身研究基础和地域特色出发先将一省一市的地区摄影史编撰着手进行,《广东摄影艺术志》《上海摄影史》《长安摄影志》(东莞长安镇)是其代表。随着这方面研究基础的不断积累,从全局出发进行编撰的中国摄影史自然就成了有的放矢的有源之水。

(二)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

中国摄影的发展缺乏元理论的建设和专业与学科的系统建设,也缺乏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方法的运用多是从传统的艺术学研究方法中截取的,能保证研究的大方向,但难以保证研究的深入性和专业性。而中国当下的艺术学本身的元理论的建设和专业与学科的系统建设也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元理论问题也尚未得到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编撰中国摄影史在研究方法方面出现混乱和无助就是必然的了。如何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来选择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法以及加强研究方法在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研究就成了摄影史研究的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这方面的问题不解决(哪怕是先做以单方面的有效尝试),中国摄影史的系统编撰就是一句空话。

三、新文化史学研究方法对于中国摄影史编撰的启示

(一)注重研究方法的灵活性

新文化史学在研究方法方面十分灵活,几乎从不按套路(即传统史学研究方法及其体系)出牌。其实,在新文化史选择了不同于传统的另类研究对象的时候,其研究方法的多样化(在传统史学来看就是研究方法使用的混乱)和灵活性。中国摄影史的编撰目前是出于初始阶段,甚至是“哪些内容可以成为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对象”这个基本问题还在讨论之中。其实,从历史的角度讲这个问题本无需讨论,只要从自身能力和兴趣出发,对各自感兴趣的专题各自进行研究,如各省市各自的摄影发展史。待这些研究成果日渐丰厚和完善之后,大部头中国摄影史的编撰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于是,各省市各地区各自的摄影发展史、各行业各专业的摄影发展史、各种风格及各种审美取向的摄影发展史就是目前及其后的时间段里(至少在未来的10年内)中国摄影史的实际研究对象的主体。而面对这些个性大于共性、区别大于联系、甚至连发展的时间断代都有很大差异的不同的摄影现象和类别,单纯划一的研究方法肯定是不适用的。无论这种研究方法是多么的有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于中国摄影是而言,在当下特定的历史阶段,以研究对象自身的属性和特点出发,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研究方法,强调研究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即强调灵活性而不是经典性和系统性,才是研究方法运用的最大的原则。对此,新文化史学给我们的启示是最为直接的。

(二)不迷信数据

在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系统中,数据引证法和数据比较法是较为常用的。在现代的年鉴学派里,对数据引证法和数据比较法更是推崇之极。通过数据以及数据的比对,许多观点可以增加可信度甚至是直接被证实。而新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多是一个小小的点,与其所在的体系相比,因为在性质方面的极为不对等,很大程度上二者各自的数据是没有多少可比性的。于是,新文化史往往集中阐述研究对象本身(甚至对其产生的原因和对后世的影响都不太关注),而不通过引用其他类似对象的相关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阐述的史实。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阅读的枯燥并有助于理解的顺畅。摄影的便捷性和普及性使得我们在某一方面较容易地获得了影像资料及其相关数据的同时很可能忽视了(也可能是无法获取)另一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当我们谈及摄影的时候很可能实际所指的是在“艺术摄影”这个语境下,而不包括新闻摄影等其他摄影类别。而若编撰“中国摄影史”则除了艺术摄影之外的如新闻、纪实、科考、人类学、商业、新锐、现当代艺术等形态的摄影也必须给予考虑。甚至为了结论的客观性要将这些摄影形态给予大致相等的文字表述,而不是花大量笔墨在艺术摄影而忽视了其他摄影形态。这种情况现在较为普遍。若认清了上述弊端之后,就不应该迷信现有数据(因为其很可能是从艺术摄影这个单一的渠道获得的),而是应该花精力去再广泛搜索其他摄影形态的数据以保证结论的客观性。或者索性先将自己的研究范围定位在区域研究、地方研究、行业研究甚至是摄影家个案研究上,以减小对数据的依赖。

(三)注重哲学性思考

哲学性在传统史学看来不是研究和表述的主体。虽然传统史学观念和研究方法之下的经典专著如《史记》《左传》等,无不闪耀着传统东方哲学的光辉,以至于被传统哲学反复引用。但无论中外,传统史学观点在主观意愿上是不注重对哲学性的研究和表述的。这就从根本上成为了阻断历史学与哲学交汇,尤其是阻碍了“以史学专著来探索并发展哲学”、“以哲学理念来指导修史和理解历史”这两个编撰和研究历史主要的价值意义。而新文化史笔下的研究对象似乎都是按照某种哲学理念来运行或生活的(客观上也的确是如此)。这使得新文化史研究成果的哲学性和哲理性和明显,也恰恰暗合了现当代学术研究交叉性、综合性、复合性的历史发展需要。中国摄影史的编撰恰逢我国华夏文明伟大复兴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契机,注重研究成果包括哲学导向、哲学立场等在内的哲学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于是,为了中国摄影史编撰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为了研究成果本身的学术深度,强调研究方法的哲学性是十分必要的。哲学作为所有学科尤其是文化类各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其研究方法无疑会对每个文化类的专业和学科发挥作用。而且,近年来受浮躁之风的影响,学术研究也出现了许多浮躁现象,对哲学等基础性学科及其研究方法的关注程度有所减少。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和编撰恰逢此时,在系统的研究工作开始之初更应该在此方面引以为戒。

(四)思维方法的简约

新文化史学的研究方法不选择传统史学那种以宏大叙事为主的思维方式方法,转而选择微小的切入点来做研究,讲究小中见大,体现了思维方法的简约。为了不因此使研究陷入琐碎和虚无,新文化史学加强了对抽象思维方法的运用。这也是为了与强调哲学性的研究主张相配合所决定的。中国摄影史的研究和编撰为了能够跳出单纯的政治史或社会史表述的传统研究方法体系(至少没必要每个研究课题都这样做),而转向文化史、艺术史表述方式的轨道上来。强调思维方法的单纯简约反倒是有意义的。而且,由于摄影的可视性和直观性,容易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倾向于具体法而忽视抽象法。但抽象思维方法的运用是使研究成果由初级提升至高级,由琐碎提升至系统,由片面提升至全面的必然之路。未来数年,中国摄影史各局部的研究成果会迅速增加并得以汇总。于是,抽象思维方法的运用会确保其系统化、理论化的顺利完成。

四、结论

虽然新文化史学的研究方法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传统经典史学看来缺少严谨性和系统性。但对于摄影这样缺乏本专业元理论体系建设的新兴专业,对于中国摄影史这样非常缺少研究基础的全新课题,新文化史学的研究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其可以很快地启动中国摄影史尤其是各地区、各行业、各门类的摄影发展史的初始研究。

〔参 考 文 献〕

〔1〕王瑶.当代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

〔2〕李树峰.“中国摄影史”写作:历史与当下的反思〔J〕.文艺研究.2010,(08):27-36.

〔3〕公元.广东摄影艺术志〔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8.

〔4〕王天平.上海摄影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5〕崔昊. 刍议东北地域山水画学术高度的提升〔J〕.作家.2013,(01):223-224.

〔6〕〔美〕林·亨特.姜进译.新文化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摄影基础篇7

大力培养怀化创意性广告摄影人才怀化目前从事广告摄影的人员主要来源于这几部分:①由从事艺术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新闻摄影等行业人员而来;②由从事美术创作、平面设计的人员而来;③由从事其它行业而“半路出家”的人员而来。这样的摄影师在进行广告摄影创作时由于自身的局限,往往只能照搬模仿,尤其在后期的二次创作上显得薄弱。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民间的广告摄影的培训主要由一些商业机构为主,师资力量与硬件设施不足,学徒制的陈旧培养模式既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又缺少对新兴技术设备的了解。可见,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艺术层面传统的广告摄影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的需求。欲推动怀化地区的广告摄影水平,必须明确广告摄影师的培训目标和能力水平,灌输创意广告摄影理念,借助一切有利资源从根本上提高怀化本土的广告摄影水平。大力拓宽怀化创意性广告摄影渠道广告摄影是一种依附于经济活动的摄影创作,但又不是纯经济交往的活动,其本身带有强烈的艺术创作的色彩,一切静物、风景、人物、建筑、体育、舞台等各类题材都可以成为广告摄影的拍摄对象。怀化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为广告摄影发展带来良好机遇,将创意融入地域特色,大力拓展怀化创意性广告摄影渠道,在服务地方政企建设的同时,又能为广告摄影人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提高广告摄影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

以怀化城市建设发展为基础的创意性广告摄影70年代初,国家因战备需要,修建了湘黔、枝柳铁路,怀化成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199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怀化撤地设市,怀化城市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怀化由一个山区小镇发展成为中西部的新兴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地对怀化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调整,按照“南延北扩、靓河纳山”的总体思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经营城市、市场运作的理念,筹措城市建设资金,依法强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路网骨架,完善公用配套设施,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以怀化城区为核心,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市域城镇体系。怀化的城市建设发展促进了房地产业、建筑业的稳健发展,突出了以鹤城区为中心城区,中方、洪江、芷江为副城区,中方新加坡工业园为节点的城市骨架。以怀化城市建设发展为基础的创意性广告摄影,参与怀化房地产楼盘、城市建筑风光、园林景观的拍摄,如在进行建筑广告摄影拍摄时不仅仅是一种纯记录,而是融合进去了人文气息,将美好生活的创意点融入到广告摄影中,怀化地区性的创意广告摄影有了新的起色。

以怀化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创意性广告摄影怀化工业强势崛起,发展后劲与活力持续增强。特别是泰格林40万吨浆纸、娃哈哈、汇源果汁、金丰3.5万锭精梳纱、华荣硅业、双阳林化、安泰塔尔油等一批项目的竣工投产,有力地支撑了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此外,怀化工业园区发展态势强劲,中方、辰溪、沅陵、溆浦、鹤城、新晃等县工业园区建设来势喜人,园区工业初显成效;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共引进工业项目267个,合同引资380亿元,到位资金145亿元。沅陵槽式太阳能热发电设备、溆浦碳粉生产线、中方湘商文化科技产业园、洪江区5万吨双氧水等重点项目相继落户或开工建设。怀化城市工业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建材、机电、食品、纺织、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湘西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以怀化工业发展为基础的创意性广告摄影,可将广告摄影的创意定位在企业形象包装、工业产品拍摄,打造怀化本土工业品牌形象,推动怀化市、县级工业园的宣传。

推动怀化地区创意性广告摄影,可将广告摄影的镜头对准怀化的壮美山川,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韵味悠长的古镇、古村,将创意融进怀化的每一寸自然、人文景观,以分丰富多彩的广告图片形式吸引各地人民到怀化做客,推动怀化旅游业的发展。怀化,一个“火车拖出来的城市”,如今正朝着“旅游升级、产业转身、打造生态宜居新城”的目标前进。推动怀化地区创意性广告摄影,拓展怀化创意性广告摄影渠道,使广告摄影成为怀化对外宣传的窗口,用广告摄影的形式印证着怀化的城市变迁,记录着怀化工商业的巨大发展,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剧变与进步。

作者:刘琼 单位: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

摄影基础篇8

起步晚,发展快,作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摄影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受到了社会的关注,而思维活跃的学生也常常以其彰显个性的作品带给摄影界一次次惊喜。专家介绍,目前我国设有摄影院系的院校100多所,有摄影专业的约200多家。他们的现状如何?面临着何种难题?来自部分高校的负责人,为我们做出了展示、回答。

啤酒广告 邸京 摄 北京印刷学院

永远的F50 许宁超 摄 四川美术学院

故宫角楼 辛志秀 摄 北京印刷学院

喻鱼 刘帮国 摄 四川美术学院

巴黎童年 刘永 摄 北京电影学院

Black pool海滩 郭杨 摄 大连医科大学

茶馆 罗小菊 摄 四川美术学院

白球鞋年代 贾雪 摄 鲁迅美术学院

餐桌前的风景 杨威 摄 鲁迅美术学院

私人空间 宋扬 摄 北京电影学院

卧室 李春光 摄 北京电影学院

教堂 赵欣 摄 大连医科大学

第一个摄影系的诞生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

历史、现状

1984年,辽宁省摄影家协会委托鲁迅美术学院创建摄影系,1985年获准成立。摄影系在鲁迅美术学院是一个年轻的专业,但它却是全国美术院校中成立的第一个摄影系,经过了20多年艰辛努力,形成了自己的专业教学特色和优势,培养了全国第一个艺术摄影硕士研究生。

教学原则

从绘画基础的视觉训练向摄影基础的自然性过渡;

从摄影基本技能向摄影艺术表现的强化性过渡;

从摄影创作的艺术规律向摄影表现风格的升华性过渡。

学生在入学时都具备了一定的传统造型艺术的绘画基础,再加上美院浓郁的艺术氛围,因此除了本专业的相关训练以外,还特别强调关注当代、关注社会,以自我关注为方式,以摄影大师为范本,启迪和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念,强调学生个性化艺术语言的形成。

学生就业方向

由于摄影建系的时间早,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去各大高校任摄影教学工作,全国50多所院校有我们的毕业生在任教;还有大批在媒体工作的毕业生;同时也有很多专心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包括现在在当代艺术领域比较活跃的王宁德、阎实等。

(林简娇 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副主任)

影、视不分家

四川美术学院摄影专业

历史、现状

2000年创办摄影专业。2006年9月,已在原摄影专业基础之上成立二级学院,名为“影视艺术学院”。现有包括图片摄影、影视摄影、影视编导、影视动画等在内的7个专业方向。2003年起开始招收摄影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生需要具有起码的美术基础,在以后的摄影图像创作中,对视觉审美的把握就显出了优势。学院经常聘请顾铮、杨小彦、王南溟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作为外聘客座教师。

教学特色

以图片摄影为主兼以视频摄影;涵盖商业摄影、传媒摄影和艺术摄影等不同应用领域。学生进入三年级后就显示出自己的个性化发展方向,教师会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引导。四年级时,按照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进行分组辅导教学。

学生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在尚未了解不同摄影类型、表达方式之前,过早地局限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只做自己熟悉的。对这类学生,鼓励其放开眼界,发展自己的潜能。另一种则相反,一直犹豫不定,认识不到自我价值。对于此类学生,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分析其个性特点和知识、能力中的优与劣,扬长避短,找准努力方向。

(吴时敏 四川美术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院长)

开设摄影专业的高校已达数百所,分类涵盖商业、纪实、观念等多个领域,以下几所院校为我们展示了各自的教学特色。

某天 王宁德 摄

历史、现状

北京印刷学院摄影教育开始于1990年,2004年将专业教育定位于“影像”。

摄影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制版印刷技术带来的图像广泛传播,作为印刷学院的摄影教育一方面秉承这种技术优势,针对数字化教育新格局,先后购进7台1600万像素到3900万像素不同规格的数字后背和数十台各规格数码相机,以及配套的高端图像处理与输出设施。在摄影本体研究的同时,继承印刷载体优势,在专业调图、色彩管理方面与印刷接轨。

教学特色

强化艺术创新与社会商业接轨的原则,一方面沿袭高校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暗房影棚实践体系,建设起以禄莱、仙娜座机、暗房相配套的传统拍摄制作系统;一方面配备从低端到高端的数字单反相机和数字后背组成的拍摄系统,以及完善的后期图像处理、输出和色彩管理设备等。

以商业摄影、艺术创意摄影为核心,并辅之以纪实摄影、短片创作课程,将摄影、影像置于新媒体的框架之下,与现有的艺术设计、多媒体、三维虚拟、数字绘画、印刷色彩管理等专业密切联系,互为支撑,以拓展影像教育的外延。

(史民峰 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

历史、现状

中英摄影研究生教育硕士点,是由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与英国波顿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共同创建,2005年通过英国教育部门的评估而正式设立的。2006年1月开始招收第一届研究生,每班约20人。学员来自中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等多个国家,其中不乏国内一些重要媒体的在职人员,比如上海《东方早报》图片采集部主任安光系等人。

培养目标

具有良好的摄影理论基础和工作技能的国际新闻、纪实报道摄影师,以及高层次的摄影教育、研究人员。

掌握摄影与传媒行业的国际规则、能够良好地对外交流与沟通,并完成国内外媒体拍摄、采编图像任务。

教学特点

在中国硕士点学习的中国研究生,与其他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理论、一起研究课题;他们分头拍摄、独自完成作业,但是一起讨论、析辨,共享不同的文化理念和相同的社会意识资源;利用网络的优势,与在英国校本部的研究生同时开课,研究同样的课题,做同样的作业,并且通过互联网交流互动;上传照片与图片说明,讨论研究专题的主题思想和创作内容,互相评判作业完成的情况等等。

课程三步走

一年的课程分成三个学期:大量阅读、讨论,熟悉和掌握有关专业方向的现代摄影理论,并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训练适应现代国际摄影环境;

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规划选题和制定执行计划,独立完成两组专题摄影(要求在第三国的陌生环境里独立完成);

在选题的基础上整理、完善,通过图片编辑和文字合成的训练,做成一本达到出版质量的书籍。

(杨晓光 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院长)

跨国办学

大连医科大学影像艺术学院

中英摄影研究生教育硕士点

印刷学院里的摄影

北京印刷学院摄影专业

上一篇:桥梁机械范文 下一篇:基础化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