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22:28:22

生物生物论文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1篇

1.以游戏教学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农村中学教学设备相对较差,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将游戏教学与学生生物学习进行巧妙结合,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如在对“人体血液循环”的教学中,诸如体循环、肺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等内容比较抽象,单纯地借助挂图和模型教学,学生不仅不容易理解,且学完也就忘了,为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课前指导学生预习,并指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场上画出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用蓝色粉笔画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用红色粉笔画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上课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血液成分发生变化的地方放上红色小球或蓝色小球,让学生拿着小球沿着循环路径跑,规定学生跑到流动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红色小球,流静脉血的血管和腔的地方要拿蓝色小球。在一个小组的同学跑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就当“裁判”,最后看哪个小组跑得又快又准确,就颁发一份奖品给他们。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体循环、肺循环等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还培养了同学之间竞争、团结、合作的精神。

2.利用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课程理念———“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组成,而不是孤立于世界的抽象存在”的表现之一,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自身发展的主要基础。学生们绝大多数都生活在农村,与之相关的信息会润物细无声般地进入学生的脑海。如在学习“植物的嫁接”之前,我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个问题:“你们亲自嫁接或见父母嫁接过哪些果树?如何嫁接的?”然后引入新课的学习,最后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要拘泥于教材中的嫁接方法,还要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嫁接。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在课堂中合理利用这些素材,会使学生觉得生物知识不是空中楼阁,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主动的观察、探究周围的生命现象,这样就可以将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

生活中的很多概念与生物学术语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及时排除生活经验对学习的干扰,建立起正确的生物学概念。例如在学习果实概念之前,学生思想中已经有了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果实”概念,这个“果实”概念与生物学中的果实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者通常指不包括种子的可食部分“;果皮”也仅指外果皮。若不注意这些生活经验,就会干扰生物学中果实概念的建立。又如在学“生物的无性生殖”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认为插秧属于扦插;用出芽土豆繁殖属于出芽生殖等等。因此,在教学中应借助于比较找出异同,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干扰作用。

二、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农村中学在动植物资源的拥有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物教材(苏教版)中的很多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带,由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所有的学生都乐于参与这样的活动。例如:在观察“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学生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植物来观察。他们带来的植物不一定都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种营养器官,有的只有三种营养器官,有的是四种器官等,这些现象引发了学生的质疑“:这些植物在结构上有没有共性呢?”。再借助显微镜学生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次体验使学生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都有六种器官,同时让学生再次体验了科学探究中成功的乐趣,领略大自然的奥妙。又如在“观察蚂蚁的运动器官和步伐”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还会捉来蜈蚣和其他小动物进行观察,完成了多组实验。再如在实验“含氮无机盐对植物的影响”中,除了用课本中提到的植物做实验外,还表扬那些用其它植物做实验的学生,同时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究如含磷、含钾等的无机盐又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目前,人类的干扰已超出了生物圈的承载能力,自然界已经在不断地报复人类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知道只有在自然界许可的限度内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才能使生态环境逐渐走向良性循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寻找、发现、思考农村中习以为常的,但却是破坏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行为,并通过以下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1.利用黑板报宣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在每一个与生物学相关的重要的节日(如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来临之际,我都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资料,出一期相关知识的黑板报。这些节日每年的主题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针对目前全球的环境问题提出来的。通过黑板报的宣传,呼吁学生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中。只有从点滴做起,人人做起,才能形成合力,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帮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开展专题讲座,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结合教学内容,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这天,我设计了一个名为“同呼吸共奋斗”主题班会活动,这是2013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旨在倡导反对粮食浪费,减少耗粮足迹和碳排放,使人们意识到粮食消耗方式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召开这个主题班会的目的在于呼应世界主题的同时,释放和传递建设美丽中国人人共享、人人有责的信息,倡导在一片蓝天下生活、呼吸的每一个公民都应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切实履行好呵护环境的责任,自觉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增强节约意识、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激发学生持久的环保热情,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3.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完“保护生物圈———从自身做起”这节内容后,我给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去调查。如我们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应对措施;近几年来我们身边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生活中哪些做法会破坏生态平衡?它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后果?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调查,并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题目自拟),然后在班上交流,最后对如何保护环境问题达成共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总之,素质教育不能是一句空话,应该把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放在首位。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生物学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2篇

1.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由于课外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所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器材使用、实验对象管理、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整理等环节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所以与课堂实验相比,课外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课堂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器材等的限制,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为减少,而课外实验大多分散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或者天地较为广阔,或者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课外实验均为探索性实验,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的“看看种子怎样萌发和长成幼苗”“看看根尖的哪一部分在伸长”“观察叶色与光照有没有关系”“看看水分沿着茎的什么部分上升”等。这些实验需时较长,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所以安排为课外实验。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便逐步养成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课外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生物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许多课外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开展“向日葵人工辅助授粉”“植物营养繁殖的操作”等课外实验,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人工授粉、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实用技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课外实验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由于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无法在课堂实验中完成,单靠课内讲授又不够具体、直观,所以学生较难掌握。如“种子萌发过程”“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等教学内容,在课堂实验的有限时间内无法看到结果,课堂讲授也只能作一般性描述,因此学生听后印象不深、掌握不牢。对于这样的内容,如果课后再辅之以课外实验,既可克服时间限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具体、更直观,当然也有利于巩固和深化课内知识。

笔者认为,课外实验不但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同样大有用武之地。为了使课外实验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加强下述几方面工作。第一,实验前讲清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使学生有所遵循;第二,实验过程中通过谈话、课堂提问等形式随时掌握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指导;第三,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在条件许可时,还可指导学生就课外实验内容撰写小论文,并进行评选活动,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3篇

与此同时,引入大量知识量的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变得繁重,以往几个学时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现在1个学时就可以介绍完,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理解,但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知识,也会随之导致学生的吸收、记忆和掌握困难。所以,要在知识主框架基础上,主要讲解重点、难点,而利用现代化手段展示的信息中的大部分知识,仅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只作为需要学生了解内容。改革考试方法,以综述及平时成绩作为考核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往的一次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显然不适合当代大学生教学,因此,该次改革在《兽医生物制品学》的考核过程中,采取撰写专题综述的方式。通过该方法,使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及综述撰写的基本常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便于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科技动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实验课成绩进行考核,做到了公平公正地全面评价学生的水平。实践证明,学生对该考核方式的反馈良好。

《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课程改革

通常,实验课都是穿插在理论课程中进行的,考虑到《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内容多、实验周期长的特点,为确保实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该校教师进行了实验课教学改革,采用了连续实验的方法,使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提高了学生实验技能。下面以常规无菌试验为例,进行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经验介绍。在《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以及实践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基本技能就是无菌操作,它是生物制品生产和研制成功的第一要素[3]。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树立贯穿整个《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决定产品质量的无菌观念和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前的无菌准备效果好坏的评价标准是实验最终成功与否[4],只有培养的细菌没有杂菌生长、病毒没有被细菌污染、免疫血清除菌后没有细菌生长等,才能称得上真正掌握了无菌操作技术[5]。亲力亲为,使学生在实验员指导下做实验准备通常的实验准备工作都是由实验员完成的,实验中使用的需要灭菌的试剂、器材都是实验员在实验课之前准备好的,所以,学生只知道所用的材料是无菌的,但并不清楚是如何获得的。该次改革中,尝试由部分自愿参加准备工作的学生协助实验员完成实验前的准备,让学生按照对各种器材、试剂的不同要求,分别进行灭菌,而不是完全依赖于实验员进行实验准备,使学生真正树立无菌观念和灭菌意识。培养学生实验中的应变能力应变就是能够自主克服实验中的困难,比如前面提到的灭菌,灭菌有很多方法,器械不同、试剂成分不同,对灭菌条件要求也不一样,如玻璃器械、金属器械多采用高温干热灭菌,而实验当中如果急用,那么金属器材还可采用火焰灭菌或化学药品灭菌(即酒精消毒)。又如耐高温的溶液在实验准备中可采用高温高压流通蒸汽灭菌,但如果实验中临时需要,则可采用过滤除菌。学生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失误和错误,学会如何挽救就是对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明白实验方法要灵活运用而非教条使用。提高学生实验中的安全意识,使其成为合格的动物医学工作者在《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中,考虑到学生的安全等问题,往往选取的细菌和病毒都是安全性较高的,对人无害或危害极小的,但在实践工作中则可能遇到各种病原体。所以,一定要在实验中严格树立学生的安全意识,即使所用材料是安全的,也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去做。在实验中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警惕,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突出《兽医生物制品学》实验中的重点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等相关学科中开设的实验教学内容,避免实验教学内容重复。选择连续性好、涵盖全面的经典实验教授学生,从而确保实验教学的重点突出,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必备的实验技能。

《兽医生物制品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中的体会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下一步初中生物教学应当采取的对策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应当对症下药,去确定合理的教学对策.主要阐述如下:一是采用科学的复习方式.初中七年级与八年级的生物知识综合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且由于学生投入的学习精力相对有限,因此学生对生物教材中知识的掌握是比较零散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所采取的复习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目前生物会考的相当一部分内容还是以识记性评价为主,因此教师的复习方式多是重复训练加机械记忆,这实际上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笔者以为应当坚持主线复习的方式,即将初中生物知识分成若干个主线,围绕这些主线将知识串上去,最终形成一个大的知识系统,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大脑中对生物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二是进行科学的复习指导.复习指导是直接面向学生的一种复习技术的指导.其中记忆策略的指导是一个重要方面,这里所说的记忆不是机械记忆,而是指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将不熟练的知识附着到熟练知识上去.比如上面所举的细胞的例子,可以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细胞模型———其实也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植物果实模型,然后从壁、膜、质、核四个层次去构建,并附加上不同部分的功能,这样细胞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是一个系统,而非一个孤立的知识.类似于这样复习策略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常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具有完整性,从而更好地面对应试.三是进行科学的应试指导.至于应试指导,倒不纯粹的是应试技术的指导,而是依附于生物知识的应试技巧的指导.以上面提到的科学探究的考查为例,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至少三道同样的探究题的呈现,去让学生发现这一类试题的考查特点,如一般要考查对探究步骤的评价,一般考查的对象都是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一般都会进行相对发散的考查等.一旦学生认识到这些特点(也就是考查的规律),他们在面对探究题时心里就会有底气,在面对考试时就会多一份把握.值得重视的是,这是考试心理方面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水平的发挥.

二、未来初中生物考试的前瞻与教学分析

如文章开头所说,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对生物学科的评价将会日益受到重视,而基于目前的评价来看,未来对初中生物的评价将更注重能力的考查,这个能力包括对初中生物认知的能力,以及对重要实验的操作能力的考查.而且这种考查将日益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还存在形式化的现象).除此之外,笔者更是大胆猜测,对于生物知识的考查可能会用更多的陌生知识(即课本上没有出现的知识)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探究能力.鉴于这样的猜想,笔者以为日常的生物教学要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而在复习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以让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够真正使学生面对陌生知识时的考查.作出这一猜想,客观上还是考虑到了考试对教学的指挥棒作用.目前社会发展中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生物人才也常常是供不应求,初中生物教学作为学生生物素养奠基的一个阶段,必须充分发挥好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以让生物考试真正科学起来,让初中生物教学真正灵动起来.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5篇

在某种程度上,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主要原因有:(1)人们的日常活动总是依照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是社会常识进行,这些经验和常识都是在问题基础上进行验证的,一般不会轻易出现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发现问题。(2)人们在生活的过程中,总是过多地依赖过去的经验进行日常活动。因此,原有的经验意识掩盖了对发现新问题的意识,导致人们不会主动寻找问题。同时,还有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隐藏在事物的背后,极不容易被人轻易地发现。除了隐蔽性外,问题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在哪一个环节问题就出现了,寻找问题没有具体的方向。如果问题一旦被提出,那么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因此,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样也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取和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不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故意留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探究。如在人教版生物教材“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首先进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的研究,调查光合作用产生的条件、原料以及产物。通过研究表明,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和无机盐。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根据这些概念,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活动。在进行实验活动之前,我们首先根据概念提出问题,例如,“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是否相同”“植物生长如果缺少了其中一个条件会产生什么后果”等问题。

二、重视研究计划的制订

科学探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研究计划制订,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后就需要我们制订一个实施计划,然后按照计划一步步地实施,最终会得到预想的结果。而且研究计划的制订难度是非常大的,它需要制订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探究经验,还要有快速的应变能力。因此,要加大对制订研究计划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首先,加强对生物基础知识的了解,只有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在这些基础上进行拓展;然后,要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生物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仔细了解和掌握制订科学探究计划的思路和方法;接着教师要有充分的设计探究计划意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和教育;最后,可以进行专业的讲座,加强学生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对策。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6篇

1.利用探究实验,思考生活现象。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不仅可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设计相关实验,从实验中发现新知识。如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一课时,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鱼,但对于它是如何呼吸、游泳的并不是十分清楚。此时,可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方案。教师适时提问: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通过滴墨汁的实验进一步探究鱼的呼吸过程。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学生不仅对鱼适应水中生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知道了如何通过鳃的颜色辨别鱼的新鲜程度,增加了生活常识。

2.开辟第二课堂,活化生物学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落实新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校园植物种类的调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校园生态系统的观察等内容,都可以安排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有些内容也可通过网络学习、课外书籍阅读获得。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理论走向实践,这样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既可以系统地学“深”,又可以联系实际地学“活”。

3.组织开展“生物与生活”小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需要调动的,而长期保持更需要一定的激励。于是,我常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以“生物与生活”为主题的小型知识竞赛,促进学生愿学会用。比如,我曾出过这样一些题目:“奶奶在家突然晕倒了,昏迷不醒,你该怎么办?”“小丽最近脸色苍白,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贫血,对她的饮食你有什么建议?”等等。学生踊跃抢答。这样,“抢答的”巩固了知识,“观众”也复习了知识。

4.作业布置应生活化、活动化。学生学习的快乐,不仅在于考试取得了理想的分数,更在于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如在学习了“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后,我给学生布置如下作业:根据父母的健康状况和身体需要,为他们设计一份营养食谱,且亲自烹调,并向父母介绍其中的道理,请父母品尝后做出评价。学生对这样的作业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二、初中生物教学回归生活后的成效

通过回归生活的生物教学,学生对于一些生活现象,善于用生物学思维去考虑,在生活中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走向生活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回归生活的教学实践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再觉得生物枯燥乏味,而是觉得生物非常有价值、非常有趣。

三、初中生物教学回归生活需要注意的问题

生物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质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和提升。但并非所有生物学知识都能“生活化”,也并非所有的生活素材都能为初中生物教学服务。教师不能为了“回归生活”而生搬硬套,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教材和学生生活的结合点,通过生活学习生物学,学好生物学,更好地造福于生活,这才是生物教学回归生活的真谛。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7篇

工业革命激发了人类征服自然的欲望,过度的资源利用让人类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考验与挑战。如今的人类已经逐渐改变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观点,开始思考着如何能将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相平衡。国外针对生态美学的研究从单一逐渐走向多元化,例如,提出了“参与式美学”论点或是“诗意地栖居”命题,开设有关课程等,这种结合教育的研究值得我们学习。而我国的生态美学发展进程中,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生态哲学、环境美学等理论,同时与我国实情相结合,甚至将中国的儒家、道家思想等融入其中,不断充实理论研究。虽然我国对生态美学的理论研究较多,但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学校教育等方面没有过多的研究。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教学内容

(一)生物的形式美

生物独特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外在表象与生理机制两方面。第一,在外在表象美的方面,生物个体的外在形态、颜色、生长繁殖、伪装,以及团队的合作都是生态美的体现,在生物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图片很好地体表达了这种生态美。例如,放眼望去的池塘中都是正盛开的荷花,拥有美丽外套的七星瓢虫,有把黑白色条纹作隐藏作用的斑马,有伪装成枯叶形状的枯叶蝶,还有共同合作运送食物的蚂蚁和齐心协力采蜜的小蜜蜂。第二,生理机制美的方面,在传递能量、吸收营养物质以及生命的新陈代谢等方面都有体现,例如,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能量的释放与利用等。

(二)生物群体的和谐美

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与稳定,是生物群体和谐生存的基础。生物群体包括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美的结合,无论是整个地球生物圈还是小池塘都有其独特的生态美。初中生教学内容可以将太湖生态环境作为自然生态美的代表,园林生态环境甚至是校园生态环境作为人工生态美的代表,这样的内容不仅贴切学生生活还不会违背主要教学内容。

三、初中生物教学中生态美学观教育计划

(一)通过实践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全身心去感受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发现美。例如,在进行校园生态环境考察时,就能很好地让学生接触自然,不仅获得了美的享受还能更加贴近生态环境。

(二)引用古代诗词陶冶情操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将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还寓情于景,将人的主观感受融入到诗词作品当中,也体现了生命与自然的美好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古典诗词,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加对生态美的感受。

(三)增加多媒体教学内容刺激直观感觉

学生对于生动有趣的图像比起文字会更有感觉,更有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展示一些形象有趣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关注,此外,也可以展示具有鲜明对比的图片来让学生主动关注,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为学生介绍内容,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引起对生态环境的感受与思考。

(四)添加模拟的生态环境增强兴趣

教师在授课中应当添加模拟的生态情境,比如观察豆芽在遮光条件下的生长过程,这样就能让学生亲眼观看到豆芽颜色的变化,对学生产生正面直观的刺激,那么学生就能在模拟情境下感受到自然环境的奇妙之处,逐渐产生对大自然力量的感叹,从而培养了生态美学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总结

将生态美学观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们对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了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让成绩有所提高,让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相信把生态美学观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8篇

(一)有利于学生的素质提高。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高中生物教学评价模式逐渐有所改变,任课教师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想办法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生物素质。在多元化教学评价下,部分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也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也增长了才干、拓宽了视野、锻炼了思维。因此,多元化教学评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铸造。

多元化教学评价能够促使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和亮点,能够帮助教师找到弥补不足的办法和发挥优点的途径,在多元化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教学水平可以得到逐渐提升,有利于专业素质的铸造。要使用好多元化教学评价,教师需要从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学习好的办法,在对比中发现自身在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加快自身水平的提升。

(三)有利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

每一种教学评价都有自己的侧重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评价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指导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可以说,不同的教学评价方法组成了生物教学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促使生物教学不断优化创新。

二、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元化评价的应用

(一)学生自评。

高中生相对来说,心智逐渐走向成熟,他们自身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有明确的认识,有能力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以此寻找到更好的办法学习,获得更大的提高。例如在教师完成一些展示实验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展示实验。试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反思实验中使用的方法、评价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效果。总结成功的经验,查找失败的原因。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组织,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反思,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良好发展。而学生的自我评价实际也是信息分析、整理、比较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

(二)学生间互评。

学生间的互评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互帮互学,有利于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在学生间互评的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引导,提示学生互相评价时要注意对方的优点,同时能够看到不足,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给同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等等。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布置任务,通过知识传授和实验观察,最后让学生分组汇报学习内容和观察过程,并由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在学生间互评过程中,无形中提高了自身多项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鉴赏能力。具体到互评的形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性地开展,穿行。

(三)教师评价。

多元化教学评价中,要降低教师评价在的比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工作是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评价,这样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中找到改进的办法。在评价中,教师的要用好延时评价。就是说,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而是留一段时间给其他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给出合理评价,这种延时评价方法,为学生讨论分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发现和探究。同时,我们很有必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互相点评。高中生物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点评,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能够逐渐发现师生交流和合作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师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构性分数的评价。

结构性分数的评价就是打破传统的期中或者期末考试为唯一评价标准的作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测试评价,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首先,布置专题作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就要通过专题作业来实现,例如让学生完成一些调查报告、专题论文等等,让学生采集和收集相关资料、数据、信息,最终将调查、研究的内容和结果通过报告、论文的形式得以体现,这个评价做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次,采用多样化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可以考虑由基础知识的笔试、平时学习的过程记录、基本技能的考核等等,如生物每一学期的总成绩构成我们可以考虑30%是期中成绩,40%是期末考试成绩,另外30%是平时学习的情况。平时学习情况可以包含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平时测试、平时加分等等。同时,高中生物教材内容中,学生参与探讨的话题和问题很多,因此,对月考、半期考的考试上应作科学改进。在试题上,提高开卷试题的比重,多出一些具有探究性、开放性、综合实验性较强的题目。但我们需要认识的是结构性分数评价在高考整体模式没有改变之前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不妨先行,这也算是一种创新。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9篇

针对上述缺陷,我们应当改变传统以老师演示为主的实验方式,积极推广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有以下优点:第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要求将实验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去操作,老师只是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了动手能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探究式实验中学生可以与他人和老师进行探讨,这样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第三,探究式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设计去完成,这样创造思维被充分地激发出来,有利于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师在讲解种子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一实验时,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则可以让他们去认真思考。当然在让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教师必须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讲解中必须注意适当的方法,不能全部一五一十地教给学生,教师可以先进行提示,让学生自己先思考。例如,在检测是否存在二氧化碳时,教师可以提示用石灰水来检测。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不仅让他们充分掌握了相关知识,而且还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探究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设置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轻重,对于重点知识要重点讲解,对于次要知识可以一笔带过。

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上文提到的设置相关问题之外,还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等方式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生物课与其他课程不一样,它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习和认识,例如,关于青蛙的结构,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进行讲解,学生肯定也只是知道一点皮毛,如果教师能够将学生带到野外,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可想而知,学生对青蛙的认识必定能更加全面。老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使提出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比如,老师在讲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时,可以先详细地向学生讲解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安静思考一会。然后,教师再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样,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了提高。另外,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将更高。

三、设置探究空间,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依据新的课程要求,探究式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基础。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必须具备探究精神,探究精神的培养非常关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时,不必拘泥于教室这个固定的空间,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带领学生去郊区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培养探究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定期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生物生物论文范文第10篇

检验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方法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原理可分为形态鉴定、生理化学法鉴定、物理法鉴定、细胞学方法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来鉴定品种纯度的方法有很多,它是在DNA和RNA等分子水平上鉴别不同的品种,目前最常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SSR技术又称为microsatelliteDNA、RAPD技术、AFLP技术、RFLP技术和SNP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就属SSR技术,最有应用前景的要数SNP技术[2]。

1.1运用SSR标记技术鉴定品种的纯度和真实性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子企业都应用SSR技术来鉴定品种的纯度,DNA分子标记技术是通过诊断生物的内在基因排布规律和外在的表现规律,并直接分析遗传物质的多态性,同时通过比较不同品种的DNA的结构和组成,以此来鉴别品种的纯度和真实性的。该技术可以反映生物个体和种群之间有差异的片段,正因为此技术的不受时间、空间和外界环境的因素影响,所以其检测结果更真实可靠,也便于自动化管理。由于SSR技术呈共显性遗传,然而相比于其他的遗传方式,它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种子的纯合体和杂合体,所以就成为了目前最广泛应用并最受欢迎的检测技术。SSR技术是由一个到六个核苷酸串联成100bp以内的DN段,在基因的复制过程中,及碱基的错配会产生几个重复单位,就使得基因组每次都会突变成几个重复的单位,导致等位基因的出现,当运用电泳技术进行分离后,就轻而易举的获取了这些重复序列的信息[3]。

1.2PAPD技术

PAPD技术是以基因组为模板,并对农作物进行PCR扩增,最终得到多态性的DNA谱带的一项技术,此项技术有很多特点,如操作简单、经济快捷、基因需求量小等,并且在向日葵、扁豆、芹菜、棉花、甘薯等植物的检测均有报道,虽然对于已经筛选出来的种子进行指纹分析是比较方便和快捷的,但是对于未检测过的新品种,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引物进行鉴定难度很大[4]。

1.3RFLP技术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检测不同的遗传位点的变异,它能够区分不同生物个体间基因的微小差异,由于同一个农作物能够在不同品种中找到许多的标记,所以这项技术是在检测品种的真实度和纯度的方法中最可靠的方法,但是其操作过程繁琐、操作难度大、周期长、费用高[5]。

1.4AFLP技术

AFLP技术的原理是在检测过程中选择基因组DNA的酶切片段,其标记技术优点有重复性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等,实验证明在克隆技术上此项技术拥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由于实验对DNA纯度和内切酶有高质量的要求,基因组的不完全会影响实验的结果,而且此方法不仅操作程序长、步骤多,还要求有很高的实验技能和精密的仪器,因而在对农作物的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中难以普及和应用[6]。

2如何验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可靠性

2.1验证方法

为了验证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鉴定结果是否可靠,需要进一步的确认,通常实验都会采用两种纯度检测的方法来验证,一般会选择分子标记鉴定和田间纯度鉴定法,根据有无亲本的两种情况,对已经知道亲本的生物运用共显性鉴定法,即基因在亲本之间表现为多态性,在杂交一代中表现为共显性的生物。对未知亲本的作物采用多态性扩增的方法[7]。田间种植鉴定,分别在田间正季和异地种植,以水稻为例,田间正季鉴定材料种植在四川两种实验基地,单粒播种,每个样品种植200株,常规管理,海南异地种植在三亚种植基地,通过分析种植的产物的特征特性来最终得到田间鉴定结果。鉴定依据要严格按照种子检验规程执行,对产物性状的审定同样按照规则审定描述进行。

2.2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信息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谱带种若出现双亲互补的为杂交种,若母本出现纯和带类型为不育系,谱带如图3-1所示,以此来计算纯度的百分比,将得到的鉴定结果和田间实验的鉴定结果比较,验证了24对引物的结果准确。另外发现在经过生物技术检测的纯度和田间正季的鉴定结果相关系数可达到93.8%,在田间鉴定过程中不同的鉴定者鉴定的结果也有很大差异,过程中很难区分杂株,将分子技术检测结果与田间检测的性状做对比,在田间表现为不育系的大多分为两种情况,第一是在田间表现为不育株的在SSR检测中变下为母本不育,第二是田间表现为异型株的检测为母本不育系,其谱带表现如图3-2所示,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田间种植检测结果比较如图3-1,分子标记检测纯度与田间种植检测纯度比较结果如图3-2。经过以上研究分析得出,在品种纯度测定中,所用的引物越多、样本容量越大检测得出的结论(见表3-1、表3-2)越可靠,在实际的检测中,为了兼顾经济性和准确性,一般选用3对引物来进行检测,在品种真实性和纯度的鉴定中,大多数人们认为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比田间鉴定的结果更为严格,所以对企业就相对有失公平,本研究显示其电泳结果更接近于田间种植结果,这一研究结果为接下来的分子鉴定提供了更有力的依据。但是就针对于农作物真实度和纯度的鉴定而言,分子标记的结果和鉴定结果相一致,且检测时间短,能迅速为种子的监管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和技术支撑,更大力度的减少由种子不合格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8]。

3讨论

对于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农作物品种的真实性和纯度进行检测的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无论是常规鉴定技术还是化学物理鉴定技术都各有局限性,不能满足种子纯度和育种工作的发展需求,可以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更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将会在学者的不断努力下得到革新和不断完善,在不久的将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会直接应用到农业的发展中去,通过本文以上的研究,可以得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最终检测结果和田间实际种植的结果大致相同,所有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断地发展和研究,最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农作物真实性和纯度的检测结果将于实际差距越来越小,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是鉴定农作物真实性和纯度未来的发展方向。

上一篇:生物资源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用化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