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5 20:22:28

医用化学论文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就提高学生实验兴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及实践总结。

目前,国内大学已经提出“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个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教学改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理性的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以及旧的教学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因此,从化学角度上讲,我们也应该改革目前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重新认识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这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

一、更新实验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1)围绕培养目标更新实验内容。医用化学既有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又有为医学教学打好基础的双重教学任务。以往的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受其影响,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多为验证性实验,忽略了医用化学与医学的紧密联系。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实验内容。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相一致的前提下,选择靠近专业特点的实验,注重独立设计内容及操作途径的实验,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放到演示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要保证实验教学的系统、完整、精练与科学,使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大效果。实验教学计划应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增强学生实验技术能力的同时巩固理论知识。实验和教学紧密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2)跟踪学科发展,更新实验内容。实验内容要紧跟学科发展,对于医用化学学科来说,这一点比较困难。可取材于研究热点的技术操作,也可取材于刊载在国外文献上的实验操作,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一些教师多年来做提取中药有效成份的研究,搞“SOD”测定的研究。学生也很想了解他们的老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如能在这些方向安排一些实验操作,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将来步入科研领域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知识骨架,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新的信息或经验,不是被现有的认知结构所同化,就是改进现有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个人在感性知识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在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这种认知结构在学生的头脑里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验证式”化学实验操作方式,总是按照“某实验—用仪器—取药品—条件”这样一个“照方抓药”的固定模式进行,若再做下一个实验,学生很快就会被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方式所同化。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改进这种刻板僵化的认知结构,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出探索性实验操作安排,通过用“理论依据是什么,仪器药品选择哪些,步骤设想如何”等创设问题的情境方式提出,供学生讨论,以学习者个人为思维中心开展实验教学与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规律性知识体系。因此,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结构就是要求交给学生的知识有骨(骨架)有髓,骨髓一致。当学生把握了合理的认知结构以后,就可抓住其结构精要,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作用,从机械的“背实验”、“背公式”、“抓药方”的模式中解放出来。

三、加强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的学生也必须大力加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实验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开始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实验设计原理,结合实验内容复习医用化学及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验开始前抽出5~10分钟时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要求学生在实验时认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客观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实验教师要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对基本性实验,要突出“四个一”:围绕一个基本原理、掌握一组实验仪器、学会一种研究方法、解决一类实际问题。

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具体而精要地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教师不必完成全部实验,只需演示关键步骤、环节和注意事项,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并将原始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上,若结果错误或不明,应要求学生重做,并自己找出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实验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接近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引向深入。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在实验中的提问和暴露出的具体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既是对学生因材施教,同时也以点带面,给同样问题的学生以提示。这样不仅使学生动手参加了整个实验过程,而且能自觉的带着问题去做实验,认真分析解释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从而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基本技能训练安排成综合型实验,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医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也有条件开展综合型实验,从而使实验内容紧凑、丰富、知识点连续性强,并为开展更多的实验内容提供时间基础。例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测未知液的浓度、测其电离平衡常数,教给学生一套完整的分析测定方 法。

四、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实验课的考核,是强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既要客观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又要促使学生重视实验教学,总结和深化所学知识。现行的实验成绩多为几次实验报告的平均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操作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考核。为此我们在实验考核上尝试了一些新方法:在理论考卷试题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实验内容;将预习报告、清洁整齐的作风和安全意识列入实验态度作为一项考核内容;除了体现在实验报告上,还要将规范和正确的操作、观察记录和数据的准确及处理列为实验技能考核之中;在批改实验报告中注意对实验现象、过程、结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核。以上考核方案新学期公布执行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验效果不理想的,学生主动要求重作。实验报告也写出了开拓思维、认真操作的特点。纠正了某些学生的依赖思想,变被动为主动,为实验教学的成功开辟了途径。

化学实验具有证明物质的真实性、教学的直观性和启发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技能等功能。通过上述实验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医用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186.

[2]陆泉芳,高锦章.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与创新思维,2002,(5):5-8.

[3]何帮平,陈杰,李东方.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的设想[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4(3):238.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医用化学教学要淡化学科意识,从与专业对接、与医学联系的角度有针对性地选定教学内容,删减深奥的化学理论,增加与医学相关的知识,强调对护理专业的针对性、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以护理专业课程为突破口,深入钻研,使教学贴近实际工作,强调课程和职业相结合。我们通过了解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查阅护理专业的相关书籍,如《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还和任课教师沟通,运用资料收集法、查阅文献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确定护理专业后续课程需要的化学知识,以此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定医用化学教学内容。其中无机化学重点介绍溶液的浓度、渗透压、电解质溶液及缓冲溶液的组成和性质等,有机化学主要介绍医学上常见的有机物如醇、酚、醛、酮、羧酸、脂类、糖、蛋白质等的结构和有关的化学性质。医用化学知识是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并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加强实践教学

国内高职高专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从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开始,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以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结构,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强调课程和职业相结合。将“教、学、做”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解决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成长为优秀的护理技能型人才。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工作过程的完整而不是学科的完整,其最大的目标是建立学习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直接联系。医用化学教学通过案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方法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奠定基础。例如临床护理工作中给患者换药时,通常用与组织细胞液等渗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配制的眼药水必须与房水的渗透压相同,否则会刺激眼组织或导致眼组织损伤,为什么?提出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师利用学生对临床知识的渴望,在教学中适当将一些与临床联系紧密的病例导入新课。例如:有一天,老李在回家时突然感觉浑身无力,差点晕倒在路上,回家后接连出现口渴、尿频的症状。家属马上将其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其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血糖病理指标高达4个加号,再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酸中毒,严重的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医院对于酸中毒一般给予碳酸氢钠等渗溶液静脉滴注,为什么临床上用碳酸氢钠等渗溶液而不用乳酸钠等渗溶液纠正酸中毒?人体内存在着怎样的酸碱平衡?由此病例引出酸碱平衡、电解质水解等新知识。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寻找答案,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得出正确结论,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医用化学知识对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提高了学生对医用化学知识在护理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

4结语

综上所述,将医用化学与护理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合理搭配,形成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对护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

化学教育尤其大学化学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医学类职业是与人类生死、健康休戚相关的事业,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药物,药物合成又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如何在这三者之间构建和谐,绿色化学是唯一出路。绿色化学不应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应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人们应该倾力追求的目标[1]。作为大学化学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意识,培养出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一代新人[2]。绿色化学成为医用基础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提高自身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与物理、生物、材料及信息等科学结合的产物,是化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学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还要系统地学习关于绿色化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有关绿色化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2.改革实验方式,避免实验污染物产生。

化学实验中总有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的生成,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有害或有毒的实验废弃物。笔者所在的安徽三联学院医用基础化学课程针对的是文理兼收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他们毕业后从事药物开发、合成的可能性很小,进行化学实验实际意义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取消了实验操作环节。对于个别必要的实验,借助网络,利用录像、多媒体课件、Flas、计算机虚拟实验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演示,避免了化学污染物的产生。

3.针对职业需要,整合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结构,添加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选用了张法浩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该教材包含了无机、分析及有机化学的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根据专业的特点及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我院该课程总学时只有72节,比过去减少了二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3]。要更多地将医药营销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知识融入教学过程,摒弃那些不重要又晦涩难懂的知识,使医用基础化学真正成为理论的基石。现行教材内容与职业缺乏紧密联系,忽视了与实际的联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笔者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删减和压缩了教材中电解质溶液、酸碱滴定法、配位化合物、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子轨道理论等章节内容。将压缩的理论和实验课时用以补充绿色化学内容[4][5],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学生揭示、展现绿色化学与基础化学的紧密联系。对晦涩难懂的内容以教师精讲为主;常识性的内容由学生讲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相关的内容设计题目,让学生发表见解、分组讨论或辩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4.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原理,结合绿色化学,撰写科技小论文。

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除了布置教材习题外,为让学生更深入更主动地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传统化学学习中,在课程结束前,笔者布置学生选择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选题,通过探究和调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解释、评价、调查、讨论、研究,写出科技小论文。从对连续三届学生提交的论文情况看,由于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贯穿了“绿色”这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主题,学生兴趣浓厚、选题广泛、立意明确,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始终是决策者、行动者。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关心环境及环境问题,更深刻地理解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将对现在和未来的全球环境、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改革教学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五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历了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改革过程。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无论信息量还是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成绩的评定,考试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从2005级开始,课程成绩的评定项目包括:平时成绩20分,科技论文40分,理论考试40分。前两项是基本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占总分60%,比重超过了理论知识的考核,既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教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笔者经过几年尝试性地将绿色化学融入到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探索,逐渐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及时渗透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适当地加深和思维拓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成为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新一代高职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莉,冉呜.绿色化学的提出与发展.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6).

[2]何树华,田开江.大学化学专业应加强绿色化学教育.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0,18,(5)

[3]乔秀文,杜志坚,李洪玲,曾宪佳.医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农垦医学,2004,II(1):47

[4]汪朝阳.2004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当代化工,2005.34,(1):46-48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投入角度 教学法 问卷调查 临床医学 专业基础 化学教学质量

基础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对教师和学生的压力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我全身心投入并采用以角度教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方位进行思考探讨的教学方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法的交叉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去,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关键所在

我把教学当成最大的乐趣,并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既是尊重学生的根本体现,也是获得学生尊重的关键所在,学生将这种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转移到所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上。教师付出的劳动越多,代价越高,说明对学生就越尊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就越高。从2003年起,我通过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来收集完全量化的反馈资料,该调查表由“教学态度与教学热情”等23项指标构成,每个指标分五个等级:很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表格后附书面征求意见及建议,以便让学生提供更具体的看法和意见。每年上完《基础化学》课后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表评价。由于我在教学实践中付出了劳动,因而获得了学生较高的评价及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自己连续两年来对临床医学本科2003级7班和8班,2004级1班和2班共221人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自己教学态度和热情认为很满意的占95.63%,满意的占4.37%,而认为一般的、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各占0%。对自己总评价认为很满意的占79.79%,满意的占20.21%。同学们评议说,“黄老师是一位具有现代气息的高素质教师”“自读书以来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教学责任心极强,对教学的负责和热情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敬业精神很强烈”“对教学倾心投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学院有关领导的首肯和许多教师的称赞,2004年被学院评为首届右江民族医学院模范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理论的探索,自己不但在教学上更加走向成熟,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学们在给我的书面评价意见中说,“枯燥难懂的内容经过黄老师的组织、分析,就变得通俗易懂了”“你让枯燥的化学变得异常丰富”“讲课很有吸引力”。

二、多种教学法的灵活交叉运用,生动活泼,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阶段,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参考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一些幽默的词句和一些有趣的事例,力求讲课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从同学们书面反映的信息看,他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认为,“教学水平高”“授课一流”“讲课棒极了”“都喜欢听您讲课并认为能听您讲课是一种快乐”“课堂气氛活跃,有幽默感,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很想听这门课”。同学们还认为该教学法具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抽象的记忆化为具体的记忆,机械记忆即强记对某些内容有时是必要的,但容易遗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就是逻辑记忆,尽可能将抽象的记忆化为具体的、有趣的、生动的记忆。例如,运用手势演示,形象地传授知识,以便加强学生的立体概念,大大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作手势,逼真地显现形态和结构,有时可使学生终身难忘。笔者在讲乙二胺四乙酸的结构时这样比喻:整个分子就好象一个人,其中乙二胺如同人的身体,一端N上的两个乙酸基如同人的两只手、另一端N上的两个乙酸基如同人的两条腿。整个分子结构就好象一个人正在做游泳时蛙泳的姿态,学生们听了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对所讲的乙二胺四乙酸的结构印象极为深刻,并留下永久性的回味。

三、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并通过科研充实和促进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可为科研立题提供线索。而通过科研工作,教师需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这就使得教师进一步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从而为讲好自己的专业课打下更为深厚的基础。几年来,我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写出了《谈备课》《谈科学方法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如何上好医用化学课的一点体会》《提高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方法初探》《民族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全身心投入,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等,其中,《谈科学方法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获广西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奖,所发表的论著和成果有的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得到区内、国内本学科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在医学化学的应用、探索和教学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并被国内同行认可,引起同行专家注意并认为有应用参考价值。2004年我参加学校理论课教学竞赛并荣获二等奖。

此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医用化学实验训练的继续和延伸,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现在我们试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可以面向全校招收一定数量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我们化学专业导师组,均招收一定数量的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同时,近年来,我承担部级、自治区级、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多项,有一定的经费,利用这一优势,我们积极吸收被录取的优秀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实验。通过文献查阅、设计方案、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探索性工作,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生参与撰写和发表了科学研究论文20篇。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使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有多篇学生的科研论文在广西大学生化学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获奖。开展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医用化学实验兴趣,反过来又促使大学生重视医用化学实验课而认真学好,同时对教师的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还使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面向本学科前沿领域,获得最新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反过来又能在教学中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科研工作中有更广阔的思路,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锻炼了科学思维,启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初步的科研能力。

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提高教育效果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欢迎。同学们这样评价:“教学中注重渗透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不但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典范。”反馈信息更能看出我的教书育人的突出成绩,优良率(很满意+满意)高达97.74%。

联系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医用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在教学中常以故事的形式,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成就和思想,以此来感染激励学生。例如,在讲授电离学说时,讲道: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年青时提出了电离理论,但被当时瑞典社会斥之为“荒唐的小学生”,他在国内得不到支持后很苦闷,后来投书国外诸多名家,觅求知音,其中有门捷列夫、迈尔等。出乎意料的是有的是冷淡的回答,有的竟如石沉大海。最后,由于奥斯特瓦尔德和范特荷莆的热情支持和崇高威望,终于使电离理论闻名遐尔,人们几乎全部接受了这一理论。阿累尼乌斯也因此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阿累尼乌斯曾拒绝应聘到国外当教授,甘愿回国到斯德哥尔摩当讲师,后来当了教授、大学校长和诺贝尔研究所的所长。通过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学习阿累尼乌斯勇于探索科学真理,坚定信念和不怕冷嘲热讽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通过分析教学效果反馈信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非常注重通过在每次课中、课后及时收集和分析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对量化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①指标得分排序。将23项指标按得分大小排队,以了解本次授课最值得发扬的地方和特别需要注意克服的地方。同时,通过对各年指标顺位的变化了解自己教学能力方面的变化情况。如“板书简明、整齐”指标多年常排在最后一位,从而为自己指明了最薄弱的环节。②各指标各评价等级的人数及构成,即对各指标满意的程度。通过对不同年份同一指标各评议等级人数的差异作秩和检验,可以知道自己教学上某个方面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在教学法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学效果显著。但是,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我决心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海峰,黄锁义.浅谈提高医用化学课教学质量[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4):630.

[2]巫光宏,何平,詹福建,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23.

[3]黄锁义,陆海峰,潘祖光,等.民族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2):65.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实验;实验考核;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48-02

医用化学是面向医学类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涉及到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两方面[1]。其中,医用化学实验是医用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验论证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创新理论,这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工作,通过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其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这对学生后续学科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考核,可以评价实验教学质量,并以此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评价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还可以以此合理地评定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学科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医用化学实验的教学形式、实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考核上。传统的实验成绩的评定方式是以实验报告和期末试卷考核为依据的,多年来这种考核方式证明会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实验素质的提高,也不能有效的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操作进行规范性的考察。如何选择有效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科学的评价,还能够对其动手操作仪器和思维创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考察,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目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因此,我们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胆创新和探索,分别通过对医用化学的考核方式、内容进行改革,加强了对仪器的基本操作考核,强化对能力的培养,期望以此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考核现状分析

医用化学实验是可以用来培养医学院校学生实践、创新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然而,目前对医用化学实验的改革进程明显滞后于理论教学。长期以来,人们将实验教学定位于理论的辅助教学,在高等学校,尤其是医学类院校,化学实验往往得不到实质性的重视,所形成的不足的实验教学考核模式自然严重制约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3,4]。目前,医用化学实验考核模式的现状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单一化。主要包括有:(1)考核形式主要为书面形式,考核内容为实验报告书写(实验原理、实验结果)和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使得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和实验原理,而忽视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考核缺乏公平客观性,丧失其原有目的,不利于学生良好实验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与形成。(2)实验考核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未能作为单独考核,造成学生形成对实验课不重视、不积极和不主动的学习态度。(3)考核内容局限性大,缺乏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考核内容,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实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体系的建立。

2.缺少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考核标准。有些实验结果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统一、科学的评分标准,导致不同的教师会采用不同的评分方式,随意性较大;加之考核结果往往不是现场公布,学生会对考核结果感到疑惑,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及错误,学生的实验水平得不到提高,失去了考核的意义。

二、多元化考核方式的初探

1.考核内容多样化。改变单一的实验报告书写和期末相关理论知识考察的考核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除了原有的实验报告及期末笔试外,还应增设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纪律考勤、卫生、课堂回答问题等也应在整个考核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具体如下:(1)考勤和卫生情况则可以在课前和课后安排专人负责,反馈后打分。(2)课前预习。学生的课前预习可以通过预习报告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考察和打分,这是提高实验效率、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学生对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方式。预习报告涉及到实验内容、实验原理、与以前实验的比较等,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考察需要教师在开课前和实验过程中通过适当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打分。此外,指导教师需要在实验过程中全程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通过观察学生实验了解其课前资料查找情况,及时对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进行纠正,并就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随时提问以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回答问题情况进行打分。(3)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核。实验操作技能主要指在实验过程中对仪器使用情况的考察。考察过程中应循序渐进,从学习到模仿到能够熟练操作仪器,准确进行实验,记录明确的实验现象。

2.注重综合性实验考核。大学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能够在教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机械地完成课本上要求的实验,而应该具有自主动脑设计、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就是说,应具备一定的自主科研能力。大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升素质教育。因此,对于化学实验基本教学的内容,除了对基本仪器的教学指导外,还应将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和设计思路整合进来。包括有: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技巧,科研事实的概括与总结方法,数据处理,科研成果的写作发表与交流方法,等等。将这些知识与传统化学实验教学融合起来,可以提升大学生化学实验的效果和质量,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因此,有必要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分组,指导教师给出实验题目与要求,请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术,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设计实验方案。上课前,指导教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审阅,根据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确定可行性,并帮助学生改正和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在课堂上,学生根据小组设计的方案,相互协作进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际的实验过程撰写实验论文。在此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熟练性,以及论文完成后数据处理和论文撰写的情况进行打分。此外,还应根据小组中各个成员在设计实验、完成实验过程中的工作量,进行分别打分。实验完成后,仪器清洗收纳和卫生的打扫,也应在分值的安排范围内。相信这种开设综合实验的考核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素质。

三、结语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是一种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的有效评价手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拓展,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为全面、客观的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在多元化的改革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指导教师在评分时,应当把握好打分标准,减少偏差,熟悉各个环节的评分要求,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能够准确把握,这样才能更准确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分项打分。此外,一些具体的评分准则还应完善,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对平时考核和期终考核在总评分中所占的比例,可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对于综合性实验,会受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调整以使得医用化学实验多元化考核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立力,周丽平,胡雪原,李伟,杨晓兰.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7):498-499.

[2]程金林,吴斌,靳晓枝,黄铮.高校实验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76-78.

[3]杨俊松,李文戈.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62-64.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高职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学不仅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化学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医学类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与一般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其内容主要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在医学上应用,该课程直接为护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文化素养的任务。然而,医用化学内容繁杂、反应机理难懂、新知识猛增、学时压缩,因此,讲课时稍不留意,就会陷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泥潭,也就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教研室主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的改革

五年制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初中阶段只学过很简单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化学学科的分类以及应用化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属于空白,如果直接讲一些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根本无法接受,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我们重点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以“基础化学”为先导的新课程体系,将该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打通和整合,例如打破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线,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穿插一些简单实用的药物化学知识,以达到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强化各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删除陈旧、减少重复、精简学时。为了达到反映前沿、提高水平、强化能力的目的,在新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理论教学删除了一些陈旧的知识。

2.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过去我校护理专业《医用化学》的计划学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为确保知识的完整与够用,怎样结合原有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们研究探讨的新问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摒弃了原来的本科压缩型内容体系,删去了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部分,适当增加了反映近代药物化学发展的新内容,并增加了与社会生活、专业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

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能力,来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精选了和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精讲,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四个方面,即: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有机化学部分侧重于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强调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而忽略掉对一些空间异构、反应历程以及立体化学部分等较深的理论。另外,“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还补充了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例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化学与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补充的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结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了书本单一而枯燥的理论教学,通过调整后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计算。

3.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当今的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加强智能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学说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分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会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一切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基础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我们用大量的直观教学法。例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通过模型,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二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基础相差比较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总想面面俱到,总想把什么都教给学生,结果效果并不好。经过认真思索及长期实践,我在上课尽可能使用启发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上课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基础差点的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处,上课就会更加认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必须发展新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根据医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真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开发和引进电视系列教材,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少,我们一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

4.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医用化学是一门凭借实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强化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医用化学实验并没有脱离理论知识独立开设,我们在每一章节后都及时进行实验教学,共穿插了九个无机实验、五个有机实验和两个综合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7篇

1. 毕业设计(论文)综述(题目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1.1背景、意义:

生物材料作为生命科学研究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当今已引起越来越多材料界科学工作者和临床医生的兴趣,生物材料是一种植入躯体各系统或与各系统结合而设计的物质,它与躯体不起药理反应。这一定义规定了生物材料是指置换或恢复活组织及其功能,对机体是惰性的植入材料[1]。

目前运用于医用的材料主要有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生物高分子、陶瓷材料由于本身固有缺陷,作为承力的硬组织修复替代材料还有相当的距离,所以金属医用材料仍然是当前临床上最主要的硬组织植人材料,而且在将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地位是不可替代和动摇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钛合金和镁合金医用植入材料。

而医用不锈钢中的镍(N i) 离子就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有害元素, 除了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外, 还存在致畸、致癌的危害性 [2~4]。钛合金在性能方面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 ,但由于其价格较贵(相当于不锈钢的两倍) , 并且会在使用中产生应力遮挡效应[5],从而很难得到广泛使用。因此镁合金有望成为最主要的金属医用植入材料。

镁合金作为医用植入材料,与现在已投入临床使用的各种金属植入材料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1)资源丰富,价格低廉,金属镁锭的价格在2万元/吨以下,而钛锭的价格在6万元/吨以上[6];

2)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7,8];

3)是人体内仅次于钾、钠、钙的细胞内正离子,参与蛋白质合成,能激活体内多种酶,调节神经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保障心肌正常收缩。

镁几乎参与人体内所有新陈代谢过程[9]。初步的细胞毒性研究表明:镁对于骨髓细胞的生长没有抑制作用,也没有发现细胞溶解现象[10]。最近还有研究者指出:金属镁可以促进骨细胞的形成,加速骨的愈合等。

1.2国内外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将镁及镁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还很少,主要是因为镁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其标准电极电位为-2.37V。镁在腐蚀介质中产生的氧化膜疏松多孔,不能对基体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在含有Cl-的腐蚀介质中,MgO表面膜的完整性会遭到破坏,导致腐蚀加剧[6]。

所以,将镁及镁合金作为长期植入材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通过提高镁及镁合金的耐蚀性,可以实现其作为长期植入材料的应用[12]。

另外,根据镁及镁合金的耐蚀性能较差的特点,可以将其发展成为生物医用可降解植入材料及器件,如可降解心血管支架及周边支架、内固定用接骨板和骨钉以及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等[13]。

有研究者提出将镁及镁合金作为可降解血管支架材料[14],镁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15],因此其腐蚀产物是生物可吸收的,力学性能也符合植入材料要求。

而作为支架,由于血液的流动性,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不会成为发展可降解金属镁支架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B Heublein[14]将镁合金植入鼠心脏血管处,研究了镁合金在鼠体内的炎症反应和植入期间因金属腐蚀而生成氢气的影响,认为生物可吸收镁基合金有可能成为一种用于制作心血管支架的新型材料。

但在研究这种新材料时必须注意,体外模拟可降解实验过程并不能用于预测体内腐蚀情况[16],且体内情况又相当复杂,因此镁作为可降解材料的应用将面临较大的困难。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2.1课题主要内容简介:

按照一定的配比配置好所要熔炼的原料,将配比好的合金成分熔炼凝固,根据《稀土在镁及镁合金中的应用》[17]中的阐述,采用RE损耗量最低的溶剂进行熔炼,对熔炼好的镁合金进行压缩,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热压板材料,并对热压板材料进行宏观与微观的金相分析,观察其内部的相组成及各相的形状。

将各试样切割成若干小块分组做:均匀化处理、淬火、和时效处理。之后将各不同热处理方法处理过的试样也进行金相分析并且与先前的铸态分析结果对比,得出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镁合金功能材料组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组织的变化确定最佳的熔炼方法和热处理工艺。

2.2 研究方案:

通过镁合金热压板材料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组织结构分析,针对镁合金热压板材料的组织缺陷改进热处理工艺,为进一步探索镁合金热压板材料作为优良的生物植入体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2.3 研究方法:

将配比熔炼后的镁合金材料分为三组,一组作为对比样,另外的分别做固溶处理后淬火处理、固溶处理后时效处理,通过对每组试样都做金相、SEM能谱分析。仔细对比分析材料显微组织的变化情况,测量晶粒度的大小,观察第二相数量和形态及其与热处理前比较发生的改变。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材料中亚结构的变化情况,例如位错组态、孪晶、层错等,了解第二相形态、分布及其尺寸类型等进行物相鉴定,确认第二相的成分,得

出一种较好的热处理工艺。

3.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前期已开展工作

3.1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不同热处理过程后的镁合金的热压板材料的晶粒度的测量,相组成的鉴定等组织分析来确定一种热处理工艺,使得用该工艺得到较均匀、致密的镁合金组织而运用于人体,作为支架材料。

其难点是热处理所需的最佳时间长度还在探索之中;用于做金相分析和透射分析的试样制备有难度,特别是金相试样的抛光和透射试样的最终减薄;对透射花样的分析和标定也是难点之一。

3.2 前期已开展工作:

已经查阅了相当资料(包括外文资料)并对将要测试的镁合金进行初期试验配比熔炼[18]。

4.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1)第13周:查阅文献资料(包括外文资料),熔炼试样

2)第4周:写开题报告并答辩

3)第511周:实验过程及期中小结报告

4)第1214周:整理实验数据并分析、讨论

5)第1516周:书写论文,准备答辩

参考文献

[1] 张其清. 生物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普外临床,1997,12(2):67~68.

[2] Denkhaus E, Salnikow K. Crit ical Review s in Onco logy Hemato logy . 42; 352 6, 2002.

[3] Coogan TP, L at ta DM , Snow ET, et al . CRC Crit ical RevToxical, 1989; 19 (4)∶341.

[4] Regina LW , Sanfo rd B, L inda CL. Biomaterials, 1999; 20∶1647.

[5] Song,G.;Amanda,A.; StJohn,D.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2004,366(1):74.

[6] 李龙川 ,高家诚 ,王勇.医用镁合金的腐蚀行为与表面改性.材料导报 ,2003 ,17 (10) :29.

[7] Serre C M , Papillard M , Chavassieux P , et al . Influence of magnesium substitution on a collagen2apatite biomaterial on the production of a calcifying mat rix by human oxteoblast s. J Biomed Mater Res , 1998 , 42 : 626.

[8] Kuwahara H , Al2abdullat Y, Mazaki N ,et al . Precipitation of magnesium apatite on pure magnesium surface during im2 mersing in Hank s solution. Mater Trans , 2001 , 42 : 1317.

[9] 胡庆福.镁化合物生产应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547.

[10] Li Longchuan , Gao Jiacheng , et al . Evaluation of cyto2tox2icity 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alkali2heat t reated magnesium in simulated body fluid. Surf Coat Techn ,2004 , 185 : 92.

[11] 黄晶晶, 杨柯. 镁合金的生物医用研究.材料导报,2006,4,20(4):67~68

[12] 任伊宾,黄晶晶,杨柯,等.CN Pat,200510046360.6 .

[13] Heublein B, Rohde R, Kaese V. Biocorrosion of magnesium alloys: a new principle in cardiovascular implant techmology.Heart,2003,89:651.

[14] 赵霖,鲍善芬.镁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992,6(3):138.

[15] Frank Witte, Jens Fischer, Jens Nellesen, et al. In vitro and in vivo corrosion measurements of magnesium alloys.Biomaterial,2006,9:1728.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8篇

为了提高医用化学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可以从考试方面、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内容上对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医用化学作为医校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教学对象是医学学生。

一、调整化学实验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1.设置医用化学实验课程要紧密配合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并且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教学目标调控、管理着整个教学过程,是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作为实验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合理规划实验教学目标,调整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结构,全面提高医学化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水平。

2.调整医用化学实验教学目标时要坚持拓宽专业性、增强基础性、加强适应性的基本理念。当前化学医用实验教学主要以基本理论为教学基础,实验课程的设置以理论教学内容为依据,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很小,验证性实验占据比例比较大,从而造成实验课成了理论课的补充。

3.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实验课是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的训练,医学院校的化学实验课非常具有特点,实验课程的学习能够为药物分析、生化实验、临床诊断等后面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根据实际状况以及学科自身的特点,把纯理论的化学知识删除实验教学内容中,并对不合理的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恰当的改革。

4.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要尽量选取与药物分析和临床诊断有关联的实验,如:咖啡因、荟丁等的提取实验和定量、定性实验;磺胺类、阿斯匹林等各种药物的合成。在化学实验的内容设计和安排上,要坚持以实验技术为核心,坚持三部曲的实验策略。第一步先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知识的培养,通过对简单仪器的使用操作,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们讲解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的实验实例,让学生们学会融会贯通,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价值所在。第三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查阅资料。

二、改善实验教学方法,导入PBL教学法

1.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已经被当前形势所淘汰。当前不仅教学课时大量减少而且学生们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被用来训练素质,为了确保教学水平,应该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想改善教学方法就应该转变教师们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探索性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只讲实验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实验要求和目的,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来进行实验。在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实验分析。

2.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拓宽学生们的视野,提高医学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开展一些锻炼动手能力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

3.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导入PBL教学法。在不断探索医学试验教学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课程导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教师给出学生们相对应的提纲,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准备工作。

(2)在话题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发表意见。

(3)最后教师要做好实验课程的总结工作,不仅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

三、改善考试方法,注重对学生们的能力考查

传统医学化学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考查,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进,人们越来越注重能力。减轻学生们的考试压力,为学生们提供充分自我展现的平台,注重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和平时成绩。对于一些常识性知识,教师可以加入到理论知识的考核当中,比如胶体和溶液这部分内容完全可以并入理论试卷考试中。针对一些应用型临床知识,例如缓冲剂和人体各种反应之间的关系,稀溶液依数性的应用,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学会探究学习,最后再进行论文考试,让学生们学会自我总结。

四、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观察在医学化学实验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深刻理解一些概念性知识的含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追根溯源,针对观察到的现象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原理是什么?并且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之间的对比。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知识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验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可以多加入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方法,充分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医用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恰当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杜兵兵,何弘水,王永和.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2]严华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

[3]闫秀玲,王兴磊.教育新形势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改革;基础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评价方式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2005年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 [1](以下简称化学专业规范),文中指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传授化学知识和训练实验技能,还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思维、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应独立设课。由此可见,在本科生中开设化学实验课程意义重大,尤其是对于我校(滨州医学院)等医学院校, 医用化学开设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是临床医学、口腔、影像、麻醉和护理等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的课程。作为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实验课,医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大学时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甚至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是,许多高校尤其是医学专业的化学实验,往往不受学生的重视,学生实验经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草草了事。化学实验教学也往往都是照方抓药,灌输式教学,重结论而轻过程,对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情况的评价重视不够,缺乏科学严谨的评价方案,从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因此,建立一套新的化学实验教学及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我校在多年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对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强调实验记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有的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是化学实验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使学生养成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态度;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等。我们在长期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从细节入手,参照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3],在各方各面加强对学生实验态度的要求与培养。例如,在进行试验记录时要求学生牢记六个字: “详实、准确、及时”。 “详实”即详细、真实。要求学生在记录数据时必须反映实验的真实情况,不抄袭他人或书本的数据或内容,也不能根据理论推理进行杜撰,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同时要求对实验中的任何数据、 现象以及上述各项内容做详细记录,甚至包括自己当时认为无用的内容都要不厌其烦地记录下来,这些数据与内容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或者课后反思时将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必须做到宁可在整理总结实验报告时舍去,也不能因为缺少数据而浪费大量时间重复实验过程。再有,记录应该清楚和明白,不仅自己能看懂,而且别人也应该能看懂;不仅当时能看懂,而且多年后重新翻看实验记录时也能看懂。“准确”是说记录应该科学、严谨。通过实验得到的是第一手的实验资料,数据记录不仅仅要表示最后的实验结果是多少,而且还必须反映实验的准确度。因此在医用化学实验中,数据记录要求科学严谨,尤其是有效数字的判断与处理尤为重要。在学生真正进行试验之前,我们总是单独就此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 “及时” 是指实验时要边做边记,随时记录,切不可在实验结束后补做 “回忆录”。回忆容易造成漏记、误记,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程度。

二、注重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坚实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动手操作是感性的物质活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把蕴含于化学实验目的和化学实验设计中的理论思维,通过物质的和实验操作方法外现于感性的具体实践活动中。这是培养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最佳途径。尤其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思考能力、手脑协调能力,训练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作风,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都采用小班教学法,积极创造条件,要求每个同学都动手,尽量独立完成每个实验。由于医用化学是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所以在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我们注重基础实验,注重基本仪器的使用,注重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动手实验过程中,要求教师分组巡视指导,对于学生在操作中存在问题,要求随时发现随时纠正,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教师要重点指导,对马虎草率的学生,绝不姑息,坚决进行严厉批评。

三、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

大学的本质是“格物致知”,即科学研究。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最基本的教育目的之一。[4]实验教学说到底是一种科学研究教育与科学实验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素质。为此,在实验化学基本教学内容中应该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知识整合进来,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般方法和一般技巧,科学研究的选题与设计方法,科学研究的实验观察与实验记录方法,科研事实的概括与总结的方法,科研成果的写作发表与交流的方法等。将这些有关科学实验的通识教育内容与化学专业的实验内容相结合,则可以使其相互促进,即达到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科学素质的课程目标,又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化学实验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我们在认真扎实地做好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开了不少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与要求,请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技术,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上课前,指导教师审阅每个学生的实验方案,根据学校现有实验药品及实验条件,确定其可行性,并帮助学生改正或完善实验设计方案。课堂上,学生根据每个人自己的设计方案,独立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际的实验过程,撰写实验论文。经过几届学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巧开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方式,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可以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与素质。

四、改革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课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也往往是过分注重评价学生在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忽视了对科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评价,致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遇到新问题不能灵活处理,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只有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才能真正客观地反映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换言之,化学实验评价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初步创立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医用化学实验评价体系。在具体的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验的评价可以从平时评价[2]、实验报告评价[5]和期末考核评价[6]三个方面进行。平时评价是实验教学评价的基础,贯穿于学生的每一次实验过程中,具体从教师评价与学生的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平行展开。实验报告评价是所有高等院校实验考核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它是一个实验的完结,是将具体实验事实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成果,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7],是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关键。教师在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核实学生是否根据自己对实验的理解而完成的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部分的评判,因为这部分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掌握、融会贯通的程度,只有这部分才能直接反映出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展现每位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期末考核评价是一个学期的实验课程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的一个总体评价。教师设计实验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准确考察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将上述方案应用于我校临床、影像、口腔、麻醉、护理等本科各专业医用化学实验之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措施符合我校医学及相关学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能够客观地反映我校化学实验教与学的实际情况,更主要的是,大大的调动了学生进行医用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动手能力明显改观,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 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化学专业规范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DL/OL].http:///fifth_680/.

[2] 董秀丽,陈向明,医学专业化学实验评价方法之探索,考试周刊,2011,50: 174.

[3] 王秋长, 赵鸿喜, 张守民等.基础实验化学[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

[4] 丁长江,李政,李宏斌,徐家宁,整合实验化学课程内容 创新实验化学课程体系[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91.

[5] 崔洪珊,熊言林.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85.

[6] 岳松,蒋珍菊,芮光伟,等. 基础化学实验考核体系标准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8(4):44.

[7] 于晨,陈向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及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76.

作者简介:

董秀丽(1979 -),女,山东省烟台市人,博士,主要从事医用化学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项目基金:

医用化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张晓凯,籍贯天津宝坻县,1961年出生于沈阳,1978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一直从事电子显微镜应用研究与管理工作。由于他所负责管理运作的电镜室在省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省内外高校、研究所的电镜出现技术问题时都积极向他寻求帮助,而他突出的工作业绩,不仅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同行们的赞许,也在《科技日报》等媒体上得以广泛宣传报道。

”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是张晓凯的真实写照,仪器维修人员――理工程师――实验师――高级实验师,一步步坚实的足迹见证了他的成长。20多年来,他主要参加完成山东省科委,教委项目6项,校级及以上优秀论文和成果奖20余篇次,先后在《Journal of Trace andMicroprobe Techniques》、《JournaI of PhysicaI Chemistry B》。《ChemPhysChem》、《化学学报》,《化学物理学报》、《电子显微学报》、《分析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杂志及学术会议上94篇,内容涉及精密仪器,生物医学材料、材料科学等诸方面,并有多篇研究论文被国际性学术会议录用,多篇论文被scI收录。

值得一提的是,张晓凯在1988年编著的《日立H-800型电子显微镜结构原理和整机线路分析》一书在全国性电镜用户协会会议上作为专业参考书籍发给电镜同行,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随后受中国科技大学结构分析中心邀请,为该校部分电镜专业的教师及博士、硕士生(包括合肥工业大学部分师生)进行电镜结构剖析的技术指导。

1992年,张晓凯作为课题主要研究人员之一与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医科大学共同合作完成的“医用可切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的研制”项目,经过两年的潜心研究,于1994年5月11日通过了山东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该成果填补了我国应用人工生物材料治疗脊椎骨疾患的一项空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获1995年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自然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

1995年,张晓凯与山东轻工业学院再次合作的山东省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掺杂非线性光学复合材料的溶胶一凝胶化机理研究”,由该项目总结撰写的《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分相与析晶机理的综合研究》获1996年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自然科学理论成果二等奖。而他于2001年自主完成的另一省教委项目也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他正在对协作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进行专项研究。

如果说一项项成果的突破应用是张晓凯一个理想的实现,那么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则是他的另一理想的实现。多年来,张晓凯一直承担着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中的电镜结构原理及应用的讲解及示教。听他的讲授,解释原理条理清晰又不失风趣,结合各种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对研究知识点理解得更加透彻。除此之外,他还承担着学校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半导体所研究生的《实用电子显微学》课程及实验,对化学院、物电学院学生的毕业论文严格把关,年均指导10人以上,其中,多人获得校级优秀本科论文奖。

有志者则事竟成,张晓凯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的事迹被载入70余部大型人物文献及辞典,并先后荣获全国“华夏精英”、“中国百名行业风云人物”、“海内外杰出爱国人士”,“中国管理专家学者十年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还被商务部研究院《经济发展论谈》专家指导委员会。中国亚太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聘为高级研究员,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聘为特约研究员,目前为中国电子显微学会山东省电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一篇:生物生物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学试剂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