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22 17:27:41

生物科技知识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课改 现代生物科技 高中教学 生物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4-002-01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育的特点,力争全方位的落实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也就意味着今后学校的教育不仅仅是要学生被动的接受一些知识,满足升学的需求,而是要求他们能够学会全面自主的学习方法,能够真正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具备学习的动力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有特色、有个性的发展。为祖国培养更多新型的,全面的科技人才。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将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是生物教学中的一大突破,也是对现代生物教学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新教材的修订中渗透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更好地将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首先必须对现在已有的或陈旧教材进行一些修订,撤除一些说教性强的,过时的知识,因为这些东西都比较死板,枯燥无味。同学们对这些东西想要了解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都比较低。要适当的引入一些新的、与现代生活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侧重引进一些报刊文章,增加一些小阅读,例如:将以往课本中对一些生物学家的生平简介,换成他们学习或者生活中的一些有趣小故事,增加阅读性。将对他们科学成就的歌功颂德换成他们最初研究时的兴趣或者动机,以及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所产成的灵感等等。激励着孩子们善于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同时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只借助课本去传播知识,可以引导孩子去阅读杂志、报刊、文献。让他们主动去寻求知识,找到他们的兴趣点。

二、从提高教师素养上渗透

所谓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也是将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的执行者。因而生物教学老师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积极主动的去关注生物科技知识的成果更新,发展方向和知识动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自己的职能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提升自身的魅力,善于除旧立新,形成学生接受的教学风格(如幽默风趣,轻松随和等)避免以前简单机械的"照本宣科",要善于用开放式的教育模式去引导和教育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开阔学生思维。最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自主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是为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能够言传身教,更好地将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去。

三、从教育模式里渗透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那么以老师在课堂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这样,在生物教学中也就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重建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善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然后积极引导,要他们积极寻求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例如:Problem Learn教学方式(简称PBL教学),就是在每节课前一两天发一张问卷,提出下一节课的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主查资料解决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上分析讨论。例如:(1).克隆羊与试管婴儿的技术上的区别与联系时什么? (2)转基因食品能否解决全球的粮食需求?通过这些与生活,生产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兴趣,探讨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思维。在课堂上,各同学积极发言,创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最后教师解答问题,使同学们对生殖这一节课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从教学评价上渗透

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方法和模式的一个尺度,故若教学评比中渗透现代生物科技知识的要求,势必可以促进现代生物科技知识在教学中的渗透。要避免以前一切向成绩看齐的老方式、老观念。要侧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新的生物科技知识[4]的能力,综合素质的考察。同时要改变现有的考试制度进行改革,要进行自主命题和自主招生,对于考试的题目在符合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多选择开放性的现代生物科技题目,综合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

五、结语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各种知识、信息正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快速更新变化着,尤其是现代生物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生物科技知识快速传播[5],我们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面临太多的要求和挑战。我们要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有用的新型的科技人才就必须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将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渗透到高中的生物教学中去。让我们的下一代善于发现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方向,有更开阔的视野,更专业的知识支撑。

[ 参 考 文 献 ]

[1] 徐阳. 研究性学习的实质和对新课改的意义[J].中学生导报(教

学研究),2012(14).

[2] 张文华.生物科技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J].生物学杂志,2013(1).

[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 生殖.人民出版

社,2010(12).

[4] 刘学礼.近代中国科技教育的兴起――以生物学教育为例[J].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2篇

一、科技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一)教学方法上的渗透

教学方法是最能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沟通教与学,完成教学任务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的必要手段。传统的生物教学,学生被动接受地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习兴趣被忽视,学习主动性被压抑,科学精神、科学创新能力被扼杀:而现代生物科技教育,重视技术,重视价值取向,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兼容,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这与《课标》的理念完全一致。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理论内容形象化。

讲授、讨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注意用最新的科技媒体辅助实现多项互动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既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思维、综合能力,又突出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过程注重演绎,而忽视归纳和引导学生创新。演绎法这种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局限于前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培养模仿能力,能解决同类问题,思维的重复操作性强,但不能引导学生去创新。而采用以上方式传授能先抓住现象,然后从现象中抽象其中的精神或本质,再用基本的最深刻的原则来验证。这就需要学生认认真真、脚踏实地把握好理论基础的学习和做好每一个实验,再加上新理论知识的应用,既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又培养探讨和创新意识。因此生物教师首先要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大胆革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对于习题教学,教师首先选择时代感强、具有真实情景,有利于引起学生好奇的习题,以及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探究的习题,然后根据不同类型习题的特点,选择“讨论法”、“科学探究法”等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对于实验教学,尽量变演示实验为师生协同实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实验的操作,自主观察、思考、分析、发现、归纳;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式试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做出猜想和假设的能力、试验方案的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光合作用时,书中涉及几个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案例1:光合作用

课前让各班的生物科代表和生物科技活动小组长协助做以下准备:

(1)将盆栽的天竺葵和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用锡箔纸盖天竺葵叶的一部分(叶表面、背面同时遮盖),再连同银边天竺葵一起移到光下照射2―3小时。

(2)准备两套装置,在甲玻璃槽里放NaOH溶液。乙玻璃槽中放入清水,将有带叶枝条和清水的两只小烧杯分别放入甲乙玻璃槽中,然后用玻璃罩罩住上述甲、乙装置,封口处用透明胶带封严,先放在暗处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2―3小时。

(3)将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扣在漏斗下面,置于大烧杯中,注入清水,水面高于漏斗柄;又将装满水的试管倒插在漏斗内水面下降,准备下一步实验。做好准备后,我在课堂演示要求学生观察,同时填写出表格,让参与准备实验的同学给全班讲解实验步骤,并分析过程得出结论。

案例分析:本案例将课本中的经典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在教学方法上做了改进,通过该实验,改变了课程实验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二)教学评价上的渗透

教学评价是为了甄别与选择,为了促进教学,它贯穿于中学生物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是一个与教学并行持续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评价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功能、调节导向功能、记录成长功能,评价指标单一,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形式单一,评价内容单一,使很多学生难以尝试“成功的喜悦”,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精神、观念、态度的形成,不利于学生科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科技知识以“课外活动”形式渗透

根据现代生物科技知识的特点,拓宽教学的空间,将现代生物科技知识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教材提供的“窗口”举办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设备的要求较高,很多高中受学校经济、技术等限制没有适应现代生物技术的设备,可以采用借助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技术设备开展一些基本的实验,如:尝试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尝试DNA的提取和分离、尝试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尝试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尝试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等现代技术活动实践。聘请科学家作科普讲座、报告等。如我校开展了环境保护教育专题――拯救地球、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生物武器等教育。教师可从报纸杂志上摘录适合于学生的教育内容并向学生宣讲一些生物科技动态,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有关现代生物学前沿的最新成就,使学生理解生物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生物学的进步。现在出版了许多关于科技知识的科普读物,如《科技博览》、《科技大世界》、《中学科技》、《科技时报》、《中学生物学》、《百科知识》、《科技日报》等,书刊类:《科学》、《中学科技》、《科学时报》等,这些读物语言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很好地兼顾了可读性。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科技类网站和电视类节目: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人与自然、探索(discovery)等栏目。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单位的科技教育活动,各大专院校生物奥赛培养基地。除正常的科技课堂教育外,各种科技社团、兴趣小组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也可以作为现代生物科技活动的有益补充。

案例2:如开展简单易行的无土栽培课外活动

实验材料:葱(取材简单)营养液(自己配制)

实验方法:水培法

实验步骤:

1.配制营养液:一组用土壤浸出液,一组用营养液,一组用自来水,一组用纯净水,分装四个广口瓶,标号A、B、C、D。

2.将四组葱长势相同的葱置于四个广口瓶中,放在适宜光照条件下,隔一段时间换上对应的营养液。

3.观察四组葱的长势,在实验过程中定期观察,测量、记录葱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土壤浸出液中的葱生长最快,叶色鲜绿,健壮挺拔;

营养液中的葱长得较快,叶色鲜绿,健壮挺拔;

自来水中的葱长得较慢,细瘦,叶色淡绿;

纯净水中的葱生长最慢,瘦弱矮小,叶色黄绿。

案例分析:“植物无土栽培”属现代生物技术,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非常投入,以下几方面素质得到了提高:①观察能力:通过对不同培养液中葱的生长状况的每个细节的观察,有利于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②操作能力:通过实验,不仅培养了使用仪器的技能,还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溶解、溶液量取和稀释。③思维能力: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分析、综合,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对实验中不同培养液中葱的生长作对比,得出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结论。④创新能力:有的学生提问:为什么土壤浸出液中的葱长得要比营养液中的好?我没有直接解答,而是帮助学生比较土壤浸出液与营养液成分,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认识到,自来水中无机盐含量少,因而葱能生长,但生长不良。纯净水中由于没有无机盐,因此葱的生长状况最差。有的学生回去后还将吊兰等花卉进行无土栽培,也获得了成功。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3篇

1 材料选取与情境设置

1.1 材料选取关注生产生活实际

统计2009~2013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生物选考题的材料背景和情景来源,整理成表1。

选修模块关注生产生活实际,重视学生对现代生物科技的理解。2009年~2013年高考福建省理综卷生物选考题联系生产生活,与生物科技进展密切相关。背景材料来源广泛,涉及农业生产、医疗健康、畜牧养殖等方面,充分体现选考题材料联系实际的特点。选考题以转基因抗病香蕉、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产前基因诊断、癌症基因治疗、猪克隆技术为情境,在考查考生现代生物科技知识的同时,引导考生关注生物技术在实践上的应用,提高其生物科学素养。

新课程高考背景材料不再单一地来源于中学教材上的内容,而是从大学教材、科技进展、科技论文等处获取丰富的材料信息,呈现全新的试题背景。近五年来,高考福建省理综卷生物选考题背景材料大都来自公开发表的生物科技论文。例如,2010年试题材料选自“红细胞生成素(EPO)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稳定表达”;2012年试题材料选自“Let-7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对肺癌A549细胞k-Ras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2013年试题材料选自“猪体细胞克隆胚胎体外发育过程中的凋亡规律”。以科技论文作为命题素材保证了试题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平性,不仅体现高考能力立意,同时还提高了命题效率和命题质量。

1.2 情境设置图文结合

如何使背景材料清晰表达且不失科学性,符合高考纸笔测试要求,是试题命制的一个关注点。2009年~2013年高考福建省生物选考题均以“文字+图示”的方式呈现生物科技复杂的过程,所采用的图示为技术路线图或过程图,充分反映出《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工程技术的特色。选修模块3所涉及的情境注重工程技术和操作流程,所需设备、材料较多,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有时一项研究会涵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等工程领域,若单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背景材料无疑会增加考生阅读负担,影响考生正常应试思维,降低考试信度。若试题将大量的有效信息蕴含于图示中,可以保证提供充分、清晰明了的试题信息。

2 知识分布与能力要求

2009~2013高考福建理综卷生物选考题重视考查考生将所学现代生物科技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将2009~2013年选考题知识分布与能力要求整理成表2。

2.1 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

统计2009年~2013年选考题分值比例发现,近五年来,选考题关注考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掌握,并且基因工程知识占选考题总分的60%,细胞工程占24%,胚胎工程占12%。高考试题表现为侧重考查基因工程,兼顾考查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的命题特征。

选修模块3包含五大专题: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生态工程,近五年选考题只涉及到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基础和重点,在现代生物科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进一步开展现代生物科技研究的前提。其中,构建表达载体、PCR扩增技术等知识在基因工程的考查中占了较大比例。构建表达载体和PCR技术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应用也相当广泛,以这两者为重点进行考查,反映出选考题强调主干知识考查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所介绍的生物科技有些需要在必修模块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因此,选考题的知识考查有时会涉及必修模块内容。例如,2011年选考题对电泳带谱图的分析涉及必修模块2的电泳知识。

2.2 能力要求逐年提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高考生物提出了四种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总体上看,近五年选考题注重考查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能力要求较为简单,能力考查层级不高。但从纵向来看,选考题能力要求逐年提高。

例如,2012年选考题第(3)小题:“肺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可能是由于细胞中 (RASmRNA/RAS蛋白)含量减少引起的”。该小题重点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需要考生在理解基因工程应用的基础上,“能从课外材料中提取有效的生物学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获取信息能力层级较高。

再如,2013年选考题第(2)小题:“从基因组数据库中查询Bcl-2 mRNA的核苷酸序列,以便根据这一序列设计合成 用于PCR扩增,PCR过程第一轮循环的模板是 。”该小题重点考查理解能力,试题背景材料和题中所涉及基因工程知识的广度、深度较往年均有所提高,要求考生能深入理解基因工程的具体原理及过程。

根据裘伯川等对理解能力在理科综合能力中所处关系的研究发现,理解能力是构建理科综合能力的核心,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因素。分析近五年高考福建生物卷选考试题,不难发现每一道试题都涉及理解能力的应用。获取信息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选考题材料来源新颖多样、信息呈现简洁直观有助于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重视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利用已有生物学知识发现、鉴别并运用获得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设计与难度控制

3.1 问题设计严谨、灵活

问题设计是高考命题的关键一环,基于能力立意的问题设计应有助于考生启发思维,促进问题的解决。现从问题结构、问题表述和问题内容三方面,总结近五年高考福建生物卷选考题问题设计的特点:

① 选考题围绕考查的知识内容,以填空题的形式将试题情境引伸出5个具体的小问题,每个问题分值均为2分。

② 选考题在保证客观严谨的前提下,善于运用文字提示表述问题,体现问题设计的灵活性。例如,2011年选考题第(3)题:“据此判断胎儿为 (正常/患者/携带者)”;2012年选考题第(2)题:“MstⅡ是一种 酶”。这类问题表述限定了作答方向,问题指向明确。③ 问题内容与背景材料、知识考查密切相关。选考题或围绕新情境下的问题核心,延伸出多个知识点设计问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或通过隐藏生物技术流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设计问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能力。

3.2 难度控制相对合理

一道试题的难度与该试题的背景材料、知识考查、能力要求及问题设计等各因素有关,现将2009~2013年高考福建卷生物选考题实测难度列成表3。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科学素养 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5-02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有非常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指的是一种长期教育培养下而形成的习惯,科学素养是一种人的内在品质,包括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也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知识和办法。当今社会是一个高科技、高速度、高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以超过任何一个时代的速度飞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限于某个领域的竞争,而是国家的整体素质的竞争。

全面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中生物学科是以科学实验探究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应该把科学素养培育作为本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在高中生物教师在课程规划、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应加强以渗透科学素养教育的设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思维的品质,力图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关键场所,我们应该开发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1.重视必修课教学科学素养的培育

生物必修课教学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最基础、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科学知识和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它工作的基础。生物教学必须克服单纯为应付各类考试而进行必修课教学的错误倾向,认真挖掘教材中科学素养的其它因素。重视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机结合、渗透。

学校通过绿色评价引导教师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增加科普特长生的评价等级。

2.积极开发科技类选修课

针对各地乡土特色的科普课程资源丰富的特点,鼓励教师开发乡土科技课程,如生态学调查实践、动植物环境资源研究、食品安全等科普类课程,还可由学校行政部门组织优秀教师开发地方科普课程。

选修课是学校进行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良好途径。生物学选修课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适当拓宽和加深。选修课的内容除反映学科知识外,更要渗透科技知识、反映新的科技成果,体现STS教育思想、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同时结合生物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科技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和献身生物科学的热情,增强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3.灵活开设科技活动课

重视实践活动,开设科技活动课。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可以使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转化为意识,进而转化为责任与能力。主要形式可以有:(1)专题活动。去科技场馆参观,大学院所的实验室学习等。(2)科技宣传活动。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设计科技知识展览栏等。(3)科技夏令营。集中专题培训,访谈专家、讲座等。(4)科技小实验、小制作、小论文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了解:问题的提出、方案的确定与实施、团队的合作培养、信息的处理问题的解决等,从而促使学生动脑、动手,锤炼其科学态度、意志品质。

4.重视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鼓励生物科技辅导员辅导学生科技实践活动,并落实科技辅导员的基本待遇。制定相关政策,在职评、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一线科技辅导员倾斜,重视生物学科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科技辅导员的作用。

聘请大学、科研院所相关专家作为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导师,引导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小学校园,大手牵小手,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5.鼓励中小学生参加科普活动

鼓励所任教班级学生参加各类生物科普活动。 创造一些科普品牌活动,如科普创意竞赛、中小学生科技节等。其中由中国科协主办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活动中就有很多生物科技类项目,生物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生物小课题研究。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村民;农业科技;传播;影响

1.引言

在大学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科技知识传播的方式和意义。大众接受科技知识是要靠传播的,科技知识的传播过程,也就是科技知识的大众化过程。从理论上讲,科技知识的传播主要有以下途径:一是通过政府组织的形式自上而下的宣传普及。政府部门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主流传媒,对科技知识进行全方位大范围,方便快捷并且是简单易懂的大众化传播;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进行科技知识教育。由于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的原因,学校就成为了科技知识传播的主渠道,在对每个人进行专门学科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同时接受广泛的科技知识的熏陶;三是将科技知识的传播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总是离不开物质产品,可以通过产品说明等等手段传播科技知识。这是我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如何?特别是广大农村的一般村民对待农业科技知识的态度如何?这值得我们认真了解。2009年7月,利用暑假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在成都下属的三区县(温江、双流、新津)进行了农村村民接受农业科技知识情况的问卷调查。

2.调查分析

课题组于2009年7月对上述三区县的农村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50份,回收746份,除去信息填写不符合要求的,共获得有效问卷724份,问卷有效率为97%。各项统计分析结果见下述各种统计分析。

2.1关于调查对象。任何调查的开始,都是从对人的调查开始的。农村村民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接受情况会不会与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呢?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首先进行了这方面相关内容的调查。我们对调查对象都是随机走访的,各项调查结果见表1。

x

2.2关于农业科技对农业的影响。在对你是否了解农业科技的回答中,56%的农村村民表示听说过,29%的农村村民认为了解一点,15%的农村村民认为不了解,听说过和了解一点的相加,一共有85%的农村村民在到一定程度上了解农业科技(见表2)。

可见,随着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村村民接受农业科技的能力也在提升。农业科技已成为最富活力的农业技术,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还正在日益贴近农村村民。

农村村民种地,过去是自己留存农作物种子,产量低质量差。近年来农作物新品种不断向农村推广,农村村民对它能接受和使用吗?在对你平时种地是否使用新品种并且是否了解新品种的回答中,35%的农村村民表示接受新品种是通过看了种子包装上的说明文字,40%的农村村民表示经常用,25%的农村村民表示使用过。这就说明,由于新品种本身的特性赢得了广大农村村民的青睐。

2.3关于农业科技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安全问题。农业科技对农业的发展正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基因工程研究培育出了“用水更少、抗旱、抗虫害、营养价值和产量更高、对环境也无害”的新作物。但是也相应提出了安全性问题。关于农业科技的安全性,是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问题。在对你认为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回答中,62%的农村村民表示安全,16%的农村村民表示不安全,另外有22%的农村村民表示不清楚。

在对你是否会吃转基因食品的回答中,认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农村村民表示会吃,表示不安全或不清楚是否安全的农村村民认为不会吃。这就说明大多数农村村民还是对生物科技是有信心的,但是担心的人也不少。

3.农村村民对农业科技应用的看法

上述调查结果涉及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农村村民对待农业科技知识的态度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村民对待农业科技的态度是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关键取决于他们认为农业科技是否对农业生产真的有帮助。在你认为农业科技是否对农业增产有帮助的回答中,97%的农村村民认为有帮助,3%的农村村民认为没有帮助。这就说明大多数农村村民还是认可农业科技的。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这一矛盾还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变得愈发尖锐。如果没有科技的新突破,农业生产就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转基因育种将成为未来农业科技的竞争焦点。以重要农作物的功能基因为核心的转基因技术突破将成为未来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对你认为转基因种子产出的食品是否容易销售的回答中,84%的农村村民认为比容容易,16%的农村村民表示一般。

尽管从理论上的研究认为转基因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动物胚胎移植与克隆技术以及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新型饲料添加剂与新型疫苗的开发应用,将大幅度地减少化学农药与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引起种植业的根本改变。但是在现实中,农村村民的态度如何呢?也许上表给出了部分答案。人们的担心可见一斑。在对你是否看好农业科技的前景的回答中,89%的农村村民表示农业科技会越来越成熟并越来越对农业有帮助。

4、结论和建议

4.1从调查中得到了两个基本性的结论。

一是农业科技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总理说过:“要解决粮食问题,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农业科技和转基因技术。”农业科技帮助农村村民在耕地上节约了更多资源、生产了更多作物,同时投入也减少了。农村村民的收入提高了,生活也就改善了。二是农业科技的发展呈现巨大的活力。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已进入收获期,由此可能引发农业科技产业的快速生长。其特征表现为农业科学技术成熟度较高,农业产业规模较大,农业生产品种多,农业经济的效益也日益明显。农村村民们大多相信农业科技带来的好处以及未来农业的发展潜力。

4.2对加强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建议。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6篇

一、课题研究驱动学校特色亮化,塑造精品校园

(一)科学论证学校特色方向

找准学校办学特色的方向至关重要,它是一所学校走向成功的起点。我校在制订三年发展规划,策划学校特色时,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立足学校实际,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召开学校办学特色定位论证会,集中思索:新时期的教育发展大趋势是什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体现“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如何把握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设施一般的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科技启蒙教育?我校在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缺陷是什么?生物科技启蒙教育在我校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实践的意义有多大?实践困难是什么等。经过层层论证,才将继续深化学校生物科技启蒙教育,加大生物科技启蒙教育研究,形成科技教育模式、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使学校原由的优势项目真正转变为学校办学特色项目,从而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科学规划特色实践途径

1、以课题驱动特色创建的优点

规划学校特色的实践途径是学校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校在确定了继续深化学校生物科技启蒙教育,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建设这一办学特色后,就办学特色有效实践途径展开了探索,最后得出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推动学校特色形成是一条捷径,原因如下:一是因为课研工作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以课研形式可以深入、持续地推动学校特色工作的开展,区别于搞突击,确保学校特色创建的普及性和连续性;二是因为课研工作是以科学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研究途径,有别于急功近利脱离实践搞文本现象,以课研形式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学校特色工作的开展,确保学校特色创建的科学性;三是在课研搞特色过程中既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又培养了教师个体的科技素养和群体的合作意识,有利于为生物科技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辅导队伍。

2、以课题驱动特色创建的两大实施过程

(1)以“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体系的构建”为接力棒,形成科技教育模式

继《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后,我们又申报立项了台州市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体系的构建》,开发了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满足学生要求的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体系。课题组围绕“使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种养殖知识;在动手操作和探究中,培养学生敢干实践、敢干尝试、敢干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对生物、对科学、对劳动的兴趣和爱好,了解生物科技与校外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科学习”的总体目标,构建了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体系的总框架。该课题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特色项目的形成,构建了生物科技启蒙教育内容体系、生物科技启蒙教育方法体系、生物科技启蒙教育评价体系等。同时本课题获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肯定了学校特色创建的成绩,扩大了学校办学特色的影响面。

(2)以“农村小学生物启蒙科技校本课程建设”为着力点,提升科技教育品位

在《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刚刚结题时,我们就与一些专家进行访谈,获取诊断校本课程设置的信息,为学校构建校本课程的框架提出建议,对学生的常识课、生活与劳动课进行了大量的多层次的评估整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评估。又申报立项了省“十五”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生物启蒙科技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通过与理论工作者的紧密结合,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取得突破。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我们设计了36个活动项目,编制了生物科技校本教材,在全校各班铺开试用。实践中,遵循四大原则:

①启蒙性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受学生的认知规律、所学知识、思维能力等的限制,对他们进行科技教育,必须强调教育的奠基功能,以培养参与和从事科技活动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为主要目标。由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采用传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活动,即每一项实验课题,指导老师先讲一讲科技知识和做法要求,有时指导师再示范操作,然后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掌握科技实践能力。

②地方性适合儿童的知识首先是儿童在现实中能感受到的,因而应该让儿童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经验。农村地域广阔,动植物繁多,随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交替出现,物类的变化丰富多彩,春播秋收更是农村一道独有的风景线。我们就是从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选择生物活动作为学生科技教育的主阵地,走的是同农村产业密切联系的科教之路,基本上是围绕花果类的培育、繁殖、引种上的一些具体科学技术问题展开科技启蒙教育

,对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效果,既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又使农村学生直接领悟到科学的社会价值,深得学生和当地领导、干群的欢迎。

③实践性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科技教育的内容决定了“从活动中学”的教学方法。我们在科技启蒙教育中,给学生创造接触社会和大自然的机会,以观察、实验、制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自体验学习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每两周定期上一节课,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实践,获得解决问师的真实经验,全面培养能力。

④渗透性在一个规模大,人数多的大校开展整体性的科技启蒙教育,光靠每周定期进行的一次科技园活动,显然是不够的。使科技教育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把科技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将科技和学科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因此,我们采取课堂教学渗透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把科技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目标中,实施以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为主各学科配合的渗透课程组织模式。

伴随着该课题的实施,在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分低、中、高三级段编印了学生生物科技启蒙教育校本教材、教师参考用书,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在全校、全镇推广,使生物科技教育真正在全校学生中做到有计划、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的条件下开展,为我校构建起独特的校本文化,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特色亮化,使我校科技教育特色不断发扬,科技教育之翼更加丰满。该课题荣获了省创新教育成果一等奖。

(三)科学总结办学特色经验

教育是不断发展的,存在着共性和个性,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验证,只有不断总结已有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我校并不不仅仅满足于学校在特色创建中取得的显著成效,而是积极地通过教育专家指导、长三角地区教育成果推广会等途径科学总结特色创建的成功经验,并积极地辐射到学校工作各层面,丰富了学校教育管理的内涵,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不断前进,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师资建设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塑造教师家园

(一)以实施“师德创优”为核心,打造教师敬业奉献的家园

认真实施“__小学师德创优三年规划”,提高教师师德建设的规划性、实效性。以“团结人、鼓舞人、塑造人、提高人”为宗旨,汇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创教育文明,分年度分别以“爱学生”“爱事业”“爱学校”教育为主题,学校党政、工会精心部署,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强师德,促师能学习活动,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师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师德座右铭征集、爱学校征文、师德征文、“两法”学习、师德报告会、典型评选等活动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了一支精诚团结、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真正树立起我校教师的师德师表形象,为学校自主发展,实现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保障。

(二)以实施“校本教研”为主抓手,打造教师专业发展的家园

1、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研讨、调查研究等为基本形式的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形式,并通过教学研讨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为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实施“周周有活动,每月一循环”的校本教研系列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切实抓好“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反思交流、主题研讨”系列活动。①每月安排一次教师“理论学习”活动。②每月安排一次教师“集体备课”活动。③每月安排一次教师反思交流活动。④每月安排一次“主题教研”活动。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研讨”活动,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能力。

3、围绕调研中发现的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定教研重点,多渠道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了近30次全镇性的语文、数学、技能科教研会及教学开放周活动,做到上课、说课、听课、评课系列化,努力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水平,不断总结新课程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教改经验。

4、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灵活的校本教研方式,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多次邀请专家名师来校指导,单04学年,我校就有5批教师到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市内、外听课学习平均每人达2次以上,10多位专家来校指导,大大增加了教师与专家、名课堂直面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师成长中的专业引领作用。

5、以“评”促“展”,推动教师的专业提升。

通过各项业务评比和展示活动,多为教师成长搭台,通过组织镇新课程优质课评比、镇教学大比武、镇新教师教学汇报展示、镇语文教师阅读竞赛、镇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以坚持“科研兴校”为依托,打造教师群体研究型的家园

学校教育科研坚持以“以服务为方向,以创新为核心,以提高为重点,以管理为保证,以效益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立足课堂教学,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通过组内研讨、网上研讨、教学研讨等形式加强教师业务培养,共召开4次全镇性的课题研讨会,并邀请专家点评引领。三年来,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较快,成效显著,大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学校的自主发展,实现规划提供才力保障。

(四)以丰富“教工生活”为途径,打造教师和谐发展的家园

学校党政、工会以“陶冶情操、培能益智、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组织教工外出旅游、排球赛、篮球赛、电脑打字比赛、才艺比赛、体操比赛、拔河比赛、文艺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教师生活,培养教师积极的情感,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我校教工在全市的教工体操,教工 元旦文艺汇演中均获全市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工的风采,学校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先进职工之家,下属3个片校被评为市先进职工小家,2名教师被评为市工会工作积极分子,凸现了学校办学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精神大家园。

(五)以实施“名师工程”为载体,打造教师成就事业的家园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7篇

关键词:人教版 生物科学与社会 STS 呈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77-01

“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起源于美国,如今已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科学教育理念。STS教育强调理科教学与科学技术发展相结合、与社会生产生活相结合,[1]为学生提供科技知识,加强其对科技本身的理解,发展其科学探究的能力、社会决策的能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2]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人教版“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模块教材(以下简称“教材”)致力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能力”[3],对其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研究,可以为教师更好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提供参考,为教材编写者在教材编制中更好的体现STS教育理念提供思路。

1 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材”以“生物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开篇,给同学们概括性的介绍了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并进一步通过生物科学与健康、生物科学与农业、生物科学与工业、生物科学与环境保护等四章逐一展开论述。正文共17节,栏目计16种,文字庞大,栏目繁多,主要以阅读资料、学习活动两类方式呈现STS教育内容。

1.1利用阅读资料呈现STS教育内容

“教材”每章都以“科技发展之窗”介绍本章主题的历史发展及最新进展,并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开始,以“总结与拓展”总结科技知识,梳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可能结束。“从社会中来”作为背景资料,利用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起始每节的内容,再结合“资料卡”、“现实中的问题”、“拓展视野”、“书海导航”、“网站链接”等栏目进行STS教育。其中,“资料卡”以卡片的形式出现,就像学生自己的小笔记;“现实中的问题”引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现象,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拓展视野”作为课外读出现在节末,提供本节内容相关的前沿应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4]“书海导航”和“网站链接”分别为学生提供了深入学习的文本资源和网络资源。

1.2安排学习活动呈现STS教育内容

“教材”中的STS教育内容很多都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例如,“教材”中提到,传统化学农药容易导致生态坏境恶化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在这样的材料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既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又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产品对人畜无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此外,“教材”设置有搜集资料6项、调查6项、讨论21项、模拟作决策4项、参观1项,分布在“到社会中去”、“思考与探究”、“讨论”、“资料分析”等栏目。例如,搜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存在争议的原因、调查绿色消费现状、讨论现代生殖技术面临的伦理学问题、制定防止蝗灾再次大范围发生的预案、报道《生物技术药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撰写预防生物性污染的论文等,[5]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决策能力。

2 启示

“教材”中STS教育内容以生物科学在健康、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为框架,运用了讲解和探究的两种基本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6]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启示我们在落实STS教育理念方面应该:

2.1注重各栏目间关联

栏目之间建立联系,对于学生读懂教材,教师用好教材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教材”体现STS教育的栏目数量众多,却不松散,彼此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例如,“从社会中来”激发兴趣,“到社会中去”走向社会,二者在结构、内容上相互呼应。

2.2丰富教育活动形式

STS教育内容的呈现是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的,合理设置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获得发展,特别是搜集资料、调查、讨论、模拟作决策、参观、报道、撰写论文、做板报宣传等。

2.3配置网络教育资源

信息化的今天,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促进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已经势不可挡。单纯的“书海导航”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网络链接”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导引的基础上,相关网络教育资源的配置、电子教材和网络教程的开发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蔡民.STS教育与生物学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04(9):12- 13.

[2]王小阳. STS科学教育的新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 15(2):62-6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4]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4.

[5]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1,48,109,26,55,88,97.

[6]方红峰.“新世纪”版“生物科学与社会”选修模块教材设计的探讨(2)[J].生物学通报,2005,40(12):25-27.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8篇

一、教师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1.运用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授课

生物学科是一门概括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千变万化、千奇百怪的生物界包含着太多的自然科学规律,生物学有自己的概念、专业术语,并通过它们构成理论体系揭示并阐述其客观规律。在语言表述中,若不能正确使用特定的生物学术语,一般会使语意不准确、表达不清晰。如:“竞争”不能表述成“斗争”;“自由组合定律”不能说成“随机组合定律”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尽可能的运用生物学科的专业术语授课,这样会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影响下,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堂板书力求简洁、严谨

课堂板书能突出重难点、强化记忆、展示知识间内在联系和知识体系。由于高效课堂中多种高科技手段的综合使用,能借助图片和动画的形式将知识体系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一些教师课堂板书越来越少,有些甚至没有板书;学生能通过图片和动画理解和记忆知识概况,但对其中重要的关键字、词、句记忆不准,语言表达容易出错。在学生答卷中,经常看到把“双缩脲试剂”写成“双缩尿试剂”;把“吡罗红染液”写成“比罗红染液”或“吡啰红染液”;如果教师在授课时,把关键字、词、句准确、工整地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强化的训练,学生记忆自然深刻。教师课堂教学还要注意书写规范化,板书中不能出现用字符代替文字、不恰当的简写或缩写。例如把“染色体”写成“CS”;把“减数分裂”写成“RD”;把“蛋白质”写成“Pr”等,这些书写会影响学生准确的书面的表达。

二、加强对学生“说”和“写”的训练

1.“说”的训练

随着教育新课改的逐步推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逐步被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高效课堂模式所取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各种未知会在课堂中及时的提出来,生生和师生共同探究和讨论,学生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质疑,并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解释,这样能加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探究中相互促进,从思维到表达,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知识变得清晰,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学生在“听”、“说”过程中中,提高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2.“写”的训练

写是对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把知识经常落实在卷面上,才能准确发现知识理解中的各种问题,有些学生不愿意动笔,特别是简答题,因答案繁琐,阅读后感觉会就行了,有时是对着答案阅读,一看就会,一写就错,形成眼高手低的毛病。这就要求教师应及时检查作业情况,用适当的激励性评语给以鼓励,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有些学生对实验设计题思路不清或没有思路,答案条理不清、表达方式单调等;教师应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坚决避免边做边抄袭答案;讲解时,着重分析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表达方式,让学生注重对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三、指导学生阅读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他阅读能力是分不开的,而阅读量是提升阅读能力的主要方面,阅读包括阅读教材和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

1.阅读教材教材中的语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体会语言的准确和严谨。(1)课前预习:要求学生课前以预习案为主要依托,对教材内容的关键字、词、句进行填充,对基本知识形成初步记忆;(2)课堂上指导学生对重要词句重点阅读,对关键的内容,要求原句、原话背诵。只有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才能在做题和分析问题时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2.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

根据教材内容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生物科技知识,掌握生物科技前沿动态,多渠道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底蕴,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9篇

1.深入研究教材

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是教学的依赖。教师不仅要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加以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在教学中,我通常都是先把教材中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个个专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穿插很多的活动,例如一些课堂小游戏、调查、竞赛等,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2.向教材以外拓宽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应当有开放的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当拓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拓展的方面主要有:

2.1知识点的拓宽。教师要根据教学上的一些知识点,适当补充一些生物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比如说教参上的,课外读物上的,生物杂志上的,等等。

2.2最新生物科技的拓宽。生物科技是新世纪最活跃最有发展前途的前沿科学。教师在日常的开放性教学中要不断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生物科学发展成就,如我国科学家绘制完成的水稻基因组图谱,克隆羊克隆牛等生物克隆技术,转基因工程,网上治病,等等,教师应当向学生介绍生物科技的最新发展动向。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然后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4.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生物教学上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如能创造逼真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丰富了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例如:在教学《环境保护》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出一幅幅被破坏的人为环境灾害(白色污染、赤潮、酸雨、长江洪水、荒漠化等)的图片,以及一段段真实的录像片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环境危机就在眼前”,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促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了教学效率。

5.把微笑与幽默带进课堂

利用合适的办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适时的玩笑更可提神。对于可能出现的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现象,开学第一课就严格要求。但偶尔有打盹、说话、私聊、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走到开小差的同学跟前,不经意地点醒,或者突然停顿,或者干脆停止1分钟讲课,条件是一分钟后不再有走神的,顺便也让刚才溜号的学生看看黑板上的板书,待其理清思路后,上课的效果就会好很多。同时设定小组答题竞赛,看看哪一组最后优胜,以此来刺激学生,激励学生。同时我会精炼课堂语言,穿插些与生物知识相关联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展示给学生,如“大树底下好乘凉”、“笋有多大,竹有多粗”、“树不怕空心,就怕剥皮”、“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些不仅使学生一下胃口大开,气氛异常活跃,课后学生还会反复思考。

6.教学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切实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教学中,要搞清生物要领的形成过程,讲清生物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生物要领的理解。对生物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同时要讲清生物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及生物规律中各生物量之间的关系,必要时对其相关的概念规律要加以比较区别,消除学生对生物概念规律的模糊感。

生物科技知识范文第10篇

1 通过流程图考查生物技术的原理、操作及过程分析

高中生物科技模块知识在高考试卷中的考查主要以选考题(简答题)形式为主,考查方式主要通过流程图对技术操作的原理、操作过程进行分析,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相关技术操作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2010年天津卷7(1)题、2011年山东卷35题以基因工程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操作过程,2011年浙江卷2题、福建卷32题以流程图考查胚胎工程过程及分析,这类题目都比较简单,解答时只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即可。

[例1](2010年浙江卷・17)某同学进行苹果汁制作实验,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请回答:

(1)图中用KMnO4溶液浸泡苹果的目的是______。黑曲霉提取液中含有的___可水解果胶,从而使果汁澄清。固定化柱中填充的石英砂通过___方式将酶固定化,酶液固定用蒸馏水洗涤固定化柱是为了除去_____。

(2)实验中,操作流程A和B的先后程序为_____。在苹果汁澄清过程中,如有浑浊的现象应关闭的流速调节阀是___。要测定从固定化柱流出的苹果汁中是否有果胶,可取一定量的果汁与等量的___混合,如果出现___现象,说明果胶还没有被完全水解。为使果胶完全水解,应将流速调____。

(3)实验后,将洗涤过的固定化柱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若干天,该固定化柱仍可用于苹果汁制作实验,说明固定化酶可被____使用。

解析:本题通过苹果汁制备实验流程图,考查酶的应用、固定化酶技术。(1)KMnO4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可将苹果表面的杂菌杀死。果汁中因含有果胶等而使苹果汁浑浊,用果胶酶处理可使果胶水解,使果汁澄清。固定化酶技术是将酶固定在固定化柱的载体上,固定化柱内填充的石英砂可以起到很好的吸附作用。酶被固定后用蒸馏水冲洗是为了除去未被忙订定的酶。(2)具体操作时,先提取果胶酶,将果胶酶固定在固定化柱中,再将阀2打开,使苹果汁进入固定化柱,与酶接触,固定的果胶酶就能将果汁中的果胶分解,而果胶酶不流失。苹果汁中的果胶酸钙能与乙醇作用形成沉淀,故可用乙醇鉴定果汁中的果胶,如有浑浊现象,说明果汁中仍有果胶存在,此时应控制流速调节阀2的流量,调慢果汁流速。(3)酶被同定化后,便于与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重复利用,提高酶利用率。

答案:(1)消毒果胶酶吸附未被固定的酶等(2)AB 阀1 乙醇 浑浊(沉淀) 慢(3)重复

2 以流程图考查实验分析与设计

生物科技中许多技术手段都是通过实验过程实现的,通过流程图既能整合考查相关技术过程,又可以拓展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或实验过程、结果分析能力,如2010年重庆卷31题,通过微生物培养与鉴定流程图考查培养基的灭菌、微生物的特点及营养和免疫等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如2011年天津卷8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相关知识及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这类题目的难度相对较大,除要求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提取信息,运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是今后新课程高考命题的主流趋势之一,在复习备考中要加强教材知识的理解和类似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例2](2011年天津卷・8)絮凝性细菌分泌的具有絮凝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能与石油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和有机物等形成絮状沉淀,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融合,构建目的菌株。其流程图如图2。

据图回答:

(1)溶菌酶的作用是_______。

(2)PEG的作用是______。

(3)经处理后,在再生培养基上,未融合的A、B难以生长。图中AB融合菌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目的菌株的筛选:筛选既能分泌具有絮凝活性的化合物,又能在含有____的培养基上生长的AB融合菌,选择效果最好的最为目的菌株。

(5)为探究目的菌株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液的絮凝效果,将目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定时取发酵液,加入石油污水中:同时设置____为对照组。经搅拌、静置各3min后,分别测定上层水样的石油浓度COD值(COD值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程度越高),计算石油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结果如图3。

(6)目的菌的种群增长曲线是________型。在40~44h,发酵液对石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的相关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实验结果分析能力。由题图知,细菌均含有细胞壁,要将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融合,先要用溶菌酶分解细胞壁,得到不含细胞壁的原生质体A、B,再用PEG诱导原生质体A、B融合,接着通过再生培养基可培养出新的细胞壁,从而形成AB融合菌,且只有AB融合菌能在再生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单独的A、B均不能在再生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可见两类亲本菌失活部位不同,融合后活性部位能互补。由于AB融合菌兼具絮凝性细菌和石油降解菌的优点,可在含石油的培养基上筛选。若要探究目的菌株(AB融合菌)在不同发酵时间内对发酵液的效果,可通过加与不加发酵液设置两组来对照,对照组应加不含发酵液的石油污水。由坐标图知,目的菌种群符合S型增长曲线规律,在40-44h期间内,图中数据表明目的菌相对数量、COD去除率、石油去除率达到高峰,可见目的菌及其产生的絮凝活性高分子化合物含量高。

答案:(1)分解细胞壁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3)两亲本失活部位不同,融合后活性部位互补(4)石油

(5)不加发酵液的石油污水

(6)S 此期间,目的菌及其产生的絮凝活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高

解题指导:实验设计题目总体上可以用以下流程进行分析和设计:了解题目要求明确实验类型(验证和探究)明确实验目的(干什么)分析实验原理(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教材原理或规律进行推断)确定实验变量(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实验步骤(根据提供的材料或要求进行分组编号、控制变量、确定观测对象)预期结果与分析及结论。掌握了这个设计流程,在高考中涉及的多数实验设计及分析题目都能迎刃而解。

3 通过流程图进行多个考点考查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问的内在联

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是新课程高考对学生的一项基本能力要求,也是近几年生物高考命题的主流趋势。生物科技模块知识是建立在对细胞结构和代谢研究、遗传变异规律、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基础上的,这为高考综合命题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如基因工程与细胞结构、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进化知识的联系,细胞工程与细胞分裂、分化、细胞代谢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胚胎工程与细胞分裂、分化、遗传物质基础等联系,以及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上游技术与胚胎工程等各工程技术手段之间的联系。解答这类题目的要点是首先仔细审读题目,找出题干提供的关键词句,根据试题提示与所学知识搭建桥梁,构建解题思路,然后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例3](2011年重庆卷・31)拟南芥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某突变体可用于验证相关的基因的功能。野生型拟南芥的种皮为深褐色(TT),某突变体的种皮为黄色(tt),下图是利用该突变体验证油菜种皮颜色基因(Tn)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1)与拟南芥t基因的mRNA相比,若油菜Tn基因的mRNA中UGA变为AGA,其末端序列成为“-AGCGCGACCAGACUCUAA”,则Tn比t多编码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GA、UAA为终止密码子)。

(2)图中①应为_________。若②不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则原因是__________。若③的种皮颜色为____________,则说明油菜Tn基因与拟南芥T基因的功能相同。

(3)假设该油菜Tn基因连接到拟南芥染色体并替换其中一个t基因,则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在联会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同时,③的叶片卷曲(叶片正常对叶片卷曲为显性,且与种皮性状独立遗传),用它与种皮深褐色、叶片正常的双杂合体拟南芥杂交,其后代中所占比列最小的个体表现为___________;取③的茎尖培养成16颗植株,其性状通常_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4)所得的转基因拟南芥与野生型拟南芥__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同一个物种。

解析:本题以基因工程操作步骤流程图为考查点,综合考查基因的功能、遗传规律、及生物进化的物种鉴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1)Tn基因的mRNA末端序列为“-AGCGCGACCAGACUCUAA”,它是t基因的mRNA的UGA变成了AGA,所以t基因的mRNA的末端序列应为“-AGCGCGACCUGA”。UGA与UAA为终止子,不对应氨基酸,所以Tn基因比t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就多AGA和CUC对应的2个氨基酸。(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质粒)结合形成重组质粒;质粒上有抗生素Kan抗性基因,导人了质粒或重组质粒的农杆菌都能在含抗生素Kan的培养基上生长;拟南芥T基因控制其种皮深褐色。(3)转基因拟南芥体细胞基因型为Tnt,减数分裂细胞联会是已完成DNA复制,所以此时细胞中相应基因组成为TnTntt;假设控制拟南芥叶片形状的基因为B、b,(Tn基因与T基因功能相同)则Tntbb×TtBb3/8深褐色正常、3/8深褐色卷曲、1/8黄色正常、1/8黄色卷曲;植物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繁殖技术,其特点是保持亲本的一切性状,后代性状一般不变(排除基因突变)。(4)由上可知所得③转基因拟南芥Tnt和野生型拟南芥TT两个品种相当于发生基因突变,没有隔离,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因此是同一个物种。

答案:(1)2(2)重组质粒(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未导入;深褐色

(3)TnTntto;黄色正常、黄色卷曲:不变

上一篇:文化产业规划范文 下一篇:教育管理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