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00:02:45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概念图;初中生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标准侧重于对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概念,主要为对学生学习主要内容以及构建合理化生物学知识框架的素材。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在于有效掌握相关概念以及由概念所形成的知识系统。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图概述

概念图属于一种工具,主要被用于组织及表述各自不同的知识点,概念图能够将不同概念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整理,使得学习者容易理解。生物知识点相对较多且琐碎,初学者刚刚接触的时候往往感觉压力较大,难以快速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妥善整理,且识记过程比较困难,容易在众多知识点或概念之间迷失方向。而概念图本身特性决定了其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以更为简单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生物学科的各个概念,帮助学生对现有知识点实现形成性评价,并在课程最后环节使用概念图进行评价,展现学生的知识增长状况,实现总结性评价。

二、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笔者以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阐述概念图在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的实践和研究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教学设计

笔者选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水中生活的动物”为例,认为教师应从鱼的运动以及形态等方面入手,分析鱼儿适合生活在水里的主要特性。首先,教师可通过教材中观察和思考环节引导学生学习鱼的形态;运用第二个栏目讲述鱼的呼吸器官(鳃的内部结构以及功能);运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鱼的运动器官(不同鱼鳍的主要作用);最后对鱼适合生活在水中的相关性特征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鱼结构及其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为学生未来学习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应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由于学生在七年级课本中已经了解到生理功能主要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教师可将其作为各个概念关系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寻找出鱼结构、鱼功能的相关性概念名词,并理解相对应结构及功能相互之间具备的具体性联系。在这种形式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更为强烈的确定概念的能力。因此,教师可是有概念图的方式,引导学生还原其探索和学习的过程,进而轻松理清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习印象。

(二)教学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动手绘制鱼的简图,并逐个对板书上面鱼的不同结构及其相关性作用展开讲述。首先,教师可利用视频、图片进行课程导入,直接引出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之前收集各种环境内的动物视频或资料,帮助并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已经出现的动物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为其生活环境。另外,教师还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有效展示生活在淡水及海洋中的鱼,并对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是否可以跟鱼一样自由地生活在水里呢,为什么?学生在观看完多媒体课件之后,开始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鱼如何在水里呼吸和运动,并通过一系列讨论得出,人类没有与鱼相似的结构,难以在水下自由呼吸和运动。

教师在对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之后,为了帮助学生理顺各项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亲手进行鱼的板书设计,在图中对鱼的每个部位进行详细讲解,并板书。

学生在了解整个鱼板书绘制过程之后,能够从更为清晰地角度理解鱼每个部位的功能和作用,并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概念之间的关联性,绘制概念图。以下图1为一组鱼概念图,教师可将其作为课堂展示的模板,在学生完成各自概念图并且点评之后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图1 鱼概念图

(三)课堂小结

教师在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对本节课程所学相关知识点及概念进行回忆和总结,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于鱼的整体性认识,并回忆之前在课堂上接触过的概念图,总结教师在课堂上列出的相关性概念,尝试这着以另外一种形式绘制鱼概念图。另外,教师可运用板书板画完成课程小结。首先将所学新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明确,并帮助学生回忆起原来接触过的细胞行为及结构概念图的模型,引导学生完成鱼概念图,实现对知识的强化以及有效反馈。

三、结语

概念图在促进初中生知识构建上有着十分显著的积极效果。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发挥积极作用,并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相关调查和研究显示,学生在接触概念图之后,对于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等都展现出更为积极的状态,并学会如何进行知识点之间的融会贯通,这意味着学生开始懂得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笔者分析概念图的特点并阐述其运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际过程和效果,希望为促进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杨旋.模型建构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王惠琴.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知识点 记忆技巧 规律记忆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107

高中生物是一门“理中文”的学科,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且繁杂,这需要有良好的记忆技巧。在此,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技巧。

一、联想记忆

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中提到,摘除葡萄梗时,需要先清洗,再去梗,以防止微生物感染。这一知识点可以联系生活中洗菜的方式。洗菜时也应当先洗,再择菜,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又如,在记忆糖被具有、保护的功能时,可联系平时吃火锅:很烫的食物进入有糖被的食道后,并未将食道烫伤,这可能就是食道表面糖被的保护作用。再如,记忆胡萝卜素是橘黄色时,可联系生活中的胡萝卜是橘黄色来记忆。但这种方法需要注意选择好联想的中介,且有时并不完全准确,但可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此外,这种方法还需要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

二、口诀记忆

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通过口诀形式记忆。比如在《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实验中,滤纸条上的颜色从上到下可记为:胡(胡萝卜素)叶(叶黄素)a(叶绿素a)b(叶绿素b)。在记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时,可采用以下口诀:甲携来一本亮色书。而微量元素的口诀可用:铁很凶猛(锰),碰(硼)上了新(锌)买的木(钼)桶(铜)。

又如,有丝分裂各时期特征,可描述为:前期,仁膜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三、规律记忆

通过总结规律进行记忆。例如在“必修一”中学到:凡是大分子物质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就肯定需要水,该过程释放能量,是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储存在ATP中。故放能反应与ATP的合成相关。

以上方法主要应用于对零散知识的记忆。但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还必须弄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及时归纳总结,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解题时才能游刃有余。

四、图示记忆、列表记忆、概括记忆

图示记忆,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知识画概念图。通过绘制概念图,了解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每学完一章后,将这部分的内容回顾一遍,系统地梳理出大致的内容和结构。比如在记忆蛋白质一节的内容时,可绘制以下概念图帮助记忆。

列表记忆的方法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比如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概括记忆。对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要学会概括。例如总结产生水的细胞器: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再如概括仅含有C、H、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有糖类、脂肪、固醇。又如在课本“必修一”中首先学到构成细胞的元素,它们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故紧接着就学习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构成细胞的基本结构,再到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以及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

五、通过实验现象增强记忆

记忆是靠多途径输入信息的。输入大脑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视觉来完成。在学习中,若我们把知识点与实物、挂图等直观手段结合起来,通过调动我们的多种感官来获得生动表象,就会形成牢固的记忆。比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通过直观的感受,可增强记忆的效果。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小结;图表;口诀;多媒体;鼓励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0-0075-01

课堂小结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过程,它是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整节课的知识结构。新教育改革之后,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小结,教师希望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知识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小结可以发挥归纳提升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本节课内容的知识网络。因此,课堂小结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科学有效的课堂小结。

一、运用图表直观展示知识框架

图表有直观展示的特点,教师将知识点放入图表之中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观看图表后,可以知道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根据图表归纳总结出每个知识点的从属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繁多的知识点。知识点繁多是初中生物这门课程的特点,它涉及的层面非常多,比如动物、植物、人类这三部分是初中生物课本的主要内容,涉及这三部分的知识点繁多,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些知识点一个一个记住是非常不科学的,但如果教师将这些知识点联系起来,让学生一块一块地去记忆,则会变得简单可行。比如,在教授关于“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部分内容时,就可用图表法给学生展示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及DNA四者的联系。首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圆,这些圆逐步内切。然后,从外到内依次写上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学生从这四个内切的圆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所属关系,他们发现DNA是最基础的,如果没有DNA就不会有染色体、细胞核及细胞的概念,所以学生非常注重DNA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发现了规律后,在课堂上就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结合自己刚才课上学习的知识来完善这个图表,在每个圆旁边都标注上自己的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运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

生物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生物就是生活知识的部分缩影。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在生活中总结了一些规律,并将这些规律转化为口诀,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忆这些规律,比如关于气候、庄稼的口诀等。生物是生活知识的缩影,所以也可以运用口诀来进行总结,将生物知识转化为简短顺口的口诀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生物知识。除此之外,顺口的口诀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这一内容时,可采用口诀进行课堂小结,利用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察”给学生讲解显微镜的操作诀窍,这28个字很好地总结了显微镜使用的要点。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总结非常容易理解,学生背熟之后就能根据口诀内容进行显微镜观察实验,节省了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

三、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快速总结

多媒体设备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着简单、快速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节省教学时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是非常有效的课堂小结手段。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用黑板给学生上课,黑板的面积有限,教师需要擦掉一部分内容再给学生讲解新知识。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免去这个过程,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翻阅之前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重新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知识框架。多媒体设备的引用,让教师提高了课堂利用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简短复习,给学生进行分段总结,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运用鼓励性语言进行课堂小结

随着新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已经认识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危害,就学校而言,学校开始要求教师重视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成为一个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认为生物是一门不重要的学科,这种观念应该改变,那么教师应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观念呢?课堂小结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改变学生观念的手段。教师在每节课的最后都应该用充满激情的鼓励性语言给学生进行小结,这会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生物学习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使生物在学生心中变得与语数外等学科同等重要。比如,在给学生讲解“用药与急救”这部分内容时,可用李时珍的生平事迹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只要认真挖掘,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鼓励性小结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信心,多媒体小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图表与口诀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的知识。可见,生物课堂小结的手段很多,并且每种总结方式都很重要。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决断,采用最佳的小结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在生物课上收获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蒋炳芳.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课堂小结的一些做法和体会[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复习;有效性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的总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而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包括: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检测等。初中的学生往往将学习的主要精力放在上课和作业环节,因为上课有老师盯着,不认真上课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作业不按时完成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复习环节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往往被许多学生忽视,很少有学生专门去研究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因此到了考试时往往出现知识点不清楚、做题时似是而非、相关知识前后联系不起来等问题,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也对学习生物的信心和兴趣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继而成绩更差,陷入恶性循环。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同化、顺应新知识的过程。”复习是指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复习是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笔者根据初中生的学习特点,《新课标》和生物学科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复习的方法,希望能给他人的教学和学习提供一些借鉴。

一、熟记各个章节的标题

章节的标题,既是教材中安排知识的结构和顺序,也是对每节课所学内容的总概括,熟记每一节的标题,可以知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从而为你的复习提供了一个框架,也提供了一个知识结构。例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的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记住这些标题后你就可以知道,本章的每一节都是讲不同种类的动物,主要内容是各类动物的特征,知识点包括动物的生活环境,代表性的动物,它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记住标题如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就可以知道本节主要讲的是这两类动物的代表性动物水螅和涡虫,他们生活的环境,形态和结构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等。在做题和考试时,能迅速判断知识点属于哪章哪节,该节的什么位置,从而大大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

二、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

当前生物学科命题范围很广,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小知识、小资料、知识链接、课后阅读资料等内容,常常是出题的知识点,而这部分内容往往是教师上课和学生学习时容易忽视的地方,而且这些部分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阅读教材,同时用笔标出其中的知识点,最好是摘抄到笔记本上,这样不仅可以完善知识点,而且可以加深印象。例如:以下这道题所涉及的内容就是教材中小字部分的内容,很容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

下面是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探究实验,请回答问题。(共6分)

(1)菜粉蝶是菜青虫的_______。

(2)探究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吗?

①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

③找到菜青虫的卵后,将菜青虫的卵隔离孵化发育幼虫隔离饲养,从卵开始隔离的目的是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______。

④准备几种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为甲组,和几种其他植物的叶片(如芹菜、莴笋叶等)为乙组,看菜青虫更趋向哪儿取食。这一步骤中,实验组叶是_________,对照组叶是________。

⑤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注重对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进行复习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表现形式,深入实践与研究实验探究活动,整合、创造、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实验探究策略,对于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有关探究的题目大量出现在各级各类复习资料和试卷中,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实验转化情境,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先行组织者”的引导下,尝试运用已有的先备知识,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明确化,使新知识顺利地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去,有效地促进学习。

学生在复习时要注重回答“为什么探究”“探究什么”“怎么探究”“探究得怎么样”等问题,对实验探究做出整体安排,对教材中的探究可以进行拓展,重新提出不同的问题,制订出不同的计划,最好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去动手做实验,不断完善和改进实验方案。这样不仅可以培养思考和观察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

生物学十分注重实验,根据实验观察所绘制的各种图形,能够帮助我们从直观上学习有关的知识,许多重点和难点知识都与图形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的命题趋势来看,各级各类考试中,都离不开图形,看图做答题目都占有相当的比例,而且往往是后面的大题,分值较高,这些图大多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课本,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课本上的插图,最好是自己亲自画图,能促进我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以下各题均出自于八年级生物教材中的插图:

(9分)家鸽适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鸽的身体呈________型,可以_________,利行。

(2)飞行器官发达:前肢变成了_________,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的_________,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10分)请认真观察骨、关节和骨骼肌关系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A中可知一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1]是__________,[2]是___________。

(2)图B显示的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关节,它们能够灵活运动的重要原因是关节头、关节窝的表面均包围一层[ ]____________以及[ ]_______里有滑液,减少了运动时的摩擦。

(3)图A表示________动作,做该动作时,骨骼肌接受了____________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引______绕__________活动,此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而肱三头肌处于__________状态。

当然,关于初中生物的复习方法还有很多,其中不乏更好的方法,笔者仅仅谈了一些自己的浅见,希望对生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David p.Ausube.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2.朱正威.生物新课程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中学生物教学,2005(9).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思想

以往课堂是教师的阵地,一个优秀的教师可以驾驭课堂,将45分钟充分发挥,上得很精彩。但是有一个问题可能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我们的课堂评价标准不是我们上得有多精彩,而是学生是否都掌握了。很多教师也认识到了,因此他们在课堂上加了检查和小小的惩罚措施。试想有些学生受到批评和惩罚,他们还能对你的课堂产生兴趣吗?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呢?因此我们必须大胆地让出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用句广告语来形容:“我的课堂我做主”。关于新课堂改革也有许多教师持怀疑态度,他们对学生不放心,认为学生很难驾驭课堂。其实,这是我们多虑了。我们教育的学生自主性和创新能力可能比我们强很多,他们活泼外向、爱表现。改革深入了,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会给我们很多惊喜。如果我们把课堂交给学生,那学生就是由“我要学,要刻苦”转变成“我想学,学习真有趣”。因此,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教学思想要改革。

二、高效课堂组织形式

1.班级小组划分

一个班级要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左右,每个小组有六到八人,教师要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基础划分成几个集团,每个集团六人,基础最好的六人做每个小组一号。基础其次好的六位同学为小组二号,以此类推。这样每个小组实力相当。每个小组一号为学习型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任务(包括分配任务,组织大家讨论问题、总结问题)。每个小组除了学外,还要有一位纪律组长,负责本组的纪律。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立小组秘书(负责本组作业收缴以及和教师联系等)。

2.小组评分激励机制

评分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学生活动是否积极,学生是否主动参与都和评分机制息息相关。一个好的评分机制完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如何制定评分机制?每个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自己制定或者由班主任在班级统一制定。我的课堂评分机制是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打分,每天小总结,每周大汇总。每天得分最差组给个小小的惩罚,比如让该小组出一位学生在第二天上课前为大家唱首歌,或者讲一个小故事。每周得分最好的组可以每人奖励一点小礼品,每周得分最差的组可以义务为大家劳动一次。而且教师可以灵活应用评分机制,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三、生物学科特点

1.生物学科是一门以概念为核心的学科

高中生物是由核心概念为基础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有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分裂、遗传变异、生物进化、内环境与稳态、生物与环境等。学生要对这些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

2.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

生物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高考中与实验有关的考题可以达到三分之一。所以,生物学是一门高度重视实验的科学。

3.生物学科是一门直观的学科

许多生物知识的内容、形态、过程是通过图表的方式来呈现的,通过这些图表可以很便捷地掌握难点和重点;而且许多高考题都含有图表,学生能否读懂图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要重视图表的学习,要注意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4.生物学是一门生活的科学

生物学是与我们生产、生活最紧密的学科,如农业、食品、健康、生理等,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一特征也反映出生物学科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生物新型课堂的构建

1.课前预习

高中生物知识有些部分很难理解,那么课前预习就非常重要。在课前教师要提前将本节课的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确认学生认真预习,在课前一定要批改。而且教师还要针对重点、难点部分在课前讲解,为学生自学讨论做好铺垫。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搜查。

2.新课构建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课堂可以分为五部分,分别为:任务分配,小组学习,小组讲解,小组演示,演示评价和教师总结。(1)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将本节课知识点人为分为若干部分,形成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2)每个小组组长将展示的问题分配给相应的组员。任务分配后组员应充分利用课本、资料,认真学习并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如果课前有自习课的话,还可以在自习课将任务分配,在课前可以充分准备。组员负责部分知识点掌握后还要将对应知识深化,并结合习题掌握考点和考法。(3)组员将知识点解决后,便在组内讲解和讨论,并形成统一答案。此过程特别重要,也是本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每个组员对知识点都熟悉理解的话,那么我们这节课就成功了。因此老师要在这个过程中对小组讨论进行监督和抽查。(4)小组展示。建议老师随机抽取每组同学进行展示,这样更能检验小组学习质量。在小组展示过程中教师一般不要批改和更正,要把这个机会留给其他同学(用改错加分来调动学生积极性)。(5)小组演示完成,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对应小组同学进行讲解,如果讲解不充分,教师可以补充。最后教师根据本节课重点、难点给予点评。

3.复习课和习题课构建

复习课一般可以分为:小组PK,知识点抢答,作业演示,教师总结四部分。(1)小组PK。先将不同小组划分成两两对立小组,再让每个小组精练若干习题,在黑板上展示,并给予学生一定时间准备,然后由出题小组组长选择对立小组某组员演示并讲解习题。(2)一般学生总结习题不够全面,教师还可以将本部分知识精炼成若干习题,教师以抢答形式出题(可以用加分来激励学生)。(3)作业演示是教师将作业习题分配给每个小组准备,让对应小组成员总结习题。(4)教师总结。如果题目太难或者小组成员总结不到位,教师要及时总结。

五、阶段性检测

阶段性检测是阶段性知识点讲解完成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检测。可以每组抽取部分组员进行试卷检测,或者教师随机抽取知识点进行提问。教师要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调节课程结构。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中生物知识 记忆法则 生物学观点

对这几年理综考试试题中的生物考题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有以下特点: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考查。其中细胞学约占15%,新陈代谢约占20%,生命活动调节约占30%,遗传与变异约占25%。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立足于教材。学科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上的。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常用的记忆方法。

1.比较记忆

通过比较不同的概念的异同点,分析相近的知识点的本质区别及联系。比如通过列表对比比较加以记忆。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异同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比较;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与次级代谢产物的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真核基因和原核基因的比较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比较,等等。再比如一些概念:极体极核;胚囊与囊胚;原生质原生体与原生质层;密码子与反密码子;DNA与RNA;抗体与受体;载体与运载体;竞争与种内斗争,等等。还有各种图像图形的比较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具有的形象化、直观化、简明化的特点,它比文字更容易存入大脑,有利于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联想记忆

一些字母表示的名词与英文的缩写有关,我们可将这些字母与英文单词联系起来记忆,比如:肺炎双球菌S型与R型各自特征的记忆,单词“光滑”的第一个字母是S,有夹膜所以光滑并且有毒所以会致死(S),粗糙的第一个字母是R,无荚膜无毒不致死;Mrna,tRNA的M和T分别是信息和搬运这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如果能将理论联系生产实践,贴近生活实际的话,则记忆会深刻得多。例如:联系“畸形西瓜果实,果肉发育不良的部分瓜子也畸形”,可以加深对“幼嫩的种子能产生生长激素,促进子房发育”的理解和记忆;联系“人患肠胃炎后不直接补充纯水而是补充生理盐水”,可以加强对“无机盐维持血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有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的记忆。联系“白菜烧心(内部叶片边缘干枯,卷曲,外部正常)”有助于记忆“钙是不能在植物体内移动的元素”。

3.口诀记忆

一些无规律的知识点可以利用谐音把它们编成口诀记住他们。比如:植物必需的7种元素:Fe,Mn,B,Zn,Cu,Mo,Cl(铁猛碰醒铜母驴);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甲携来一本亮色书);12对脑神经的记忆: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听八面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动物个体发展中三个胚层的分化情况可以编成:外表感神仙,内消呼肝胰,其中中胚层。

4.总结记忆

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成几个重点字或重点词进行记忆。例如,叶绿体色素带从上至下可依次概括为胡黄AB(胡即胡萝卜素,黄指的是叶黄素,A指叶绿素A,B指叶绿素B)。再如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的种类可以概括为:二酸糖维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脂类)。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比较复杂,可以分别概括为:膜仁消失显两体,形数清晰赤道齐,点裂数增均两级,两消两现重开始(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分别移向细胞的两级,末期纺锤体消失染色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把原核生物的种类总结为:蓝色细丝支毛衣(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5.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生物学的学习

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

(1)生命物质性观点。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

(2)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3)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4)生命活动对立统一的观点。生物的诸多生命活动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有的甚至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生命活动。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知识讲授阶段;四化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良好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怎样的课堂知识讲授阶段的教学流程,才能有效地够提高日常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一直是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孜孜以求的教学策略之一,通过长期的实践,本文中论述的“五化”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成为一种较为实用的知识讲授阶段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1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起始阶段,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建立,在与小学阶段相比较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反应强烈,求知欲望旺盛。对于接触到的新事物本能的表现出“追根溯源”的天性。认知具有明显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能主动地对课本内的知识进行自主地揣摩和识记。在认知的过程中,能够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自发的进行内在联系构建,在知识构建中还表现出一定的精确性和概括性。但他们受到认知年龄、经历、经验等原因的限制,对知识构建过程中所要达到的精确性和概括性还不是很准确、很到位。而初中这一阶段,初中生在认知过程中对知识的记忆亦变得主动起来,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在认知的过程中,他们对新接触到的知识具有较以前更大的关注度,课堂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明显加长,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得当,必将在学习认知方面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强调概念教学,致力于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内容设置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活泼、有趣、涉及面广范,《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共计10个单元模块的内容。知识点的层次浅显易懂,但不失学术性和科学性。通过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新学习认知阶段时,引导学生将生物学科知识认知从自己思维中原有的“大而阔”的自然科学知识认知范畴中,分离出来重新构建新的、较为完整的、独立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就成为初中生物学科知识承载的重要使命。

3构建有效的初中生物课堂知识讲授阶段教学流程,即“四化”流程设计

3.1知识问题化

教师在备课阶段,“知识问题化”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知识问题化,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炼出来,对于教师而言,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兼顾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及课文中必要掌握的重点词汇和生物学重要概念,如果教师多加思索和创新,提出具有概括性和引导性且兼顾趣味性的问题,那将有助于教师在一节课中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达成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在设计问题时,按照目前的初中生物课本内容的安排,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过程来看,量的把握应该以每节课3~5个问题为宜。问题设置过多时,课本知识点易于被分散,对学生进行课内知识总结活动产生影响,不便于他们进行构建课本知识体系;其次过多的问题也不便于教师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3.2问题过程化

“问题过程化”就是教师基于之前设置的知识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讨论、实验、观察、调查汇报、归纳总结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众多的生物学概念知识点,在问题进行回答的过程,应该引导孩子进行大量的举例环节,这样会更好的促进他们对重要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使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更加显著。在问题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于某一问题的教学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该问题所要呈现的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即某个知识点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其次要把握活动的设计在实际课堂中的可操控性和实效性。使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最大化。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6章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有关“化石”的学习,我们将这一知识点在课文中,有对于化石概念的描述,和举例,但对于化石对生物体进化的证明,提出的并不是很明显,我们通过备课,将这个概念剖析成三个部分:①化石的定义;②化石的分类;③化石证明生物是进化的。设计活动时,教师先举例大量的化石图片,让学生感知化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化石的定义和分类;再通过展示不同地层中同种生物化石和不同种生物化石的埋藏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化石对生物进化的证明作用,教学效果达成良好。

3.3过程结论化

鉴于初中生对事物认知过程的精确性。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结束后,都要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即知识点的概括。关于知识点的概括,必须注意这两点:一是必须要以学科专业术语进行描述,以便建立他们的学科意识,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二是在知识点的概括过程中,要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知识权威”意识,教师就学生针对于某个知识点的概括要进行纠正、完善甚至重复,以便告知全班学生就某个知识点的概括更为准确的描述。对于实验性质的活动过程结束后,我们必须把握必要的对实验结果或结论的总结以外,还必须要注重对学生在实验技巧和技能方面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这样他们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知识,还同时获得了额外的技能,更能突显教学效果的达成。

3.4结论体系化

初中生物教学大纲为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规定了如“探索生命的奥秘”等10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化单元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章节内的知识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学生知识储备中的生物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在每节新课知识学习结束时,进行一节课的知识框架体系构建,章节单元以此类推,最终构建起整个初中阶段的生物知识框架体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时,首先要注重课本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其次要注重教师在最后的纠正与补充。来帮助学生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生物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滕春利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5).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主体地位 培养能力

生物课堂教学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有关动植物、微生物和人体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珍爱生命等情感和意识。以往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式程序化,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自2008年起,本人尝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探究,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动脑分析、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获取新知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程序设计

1.利用图书、网络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为了检测多媒体教学效果,将所教的平行班分成两组,一组实验班,一组对照班。每次讲新知识的前三天,让实验班各小组学生按分配的任务从网上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帮助他们使用教材、图书、网络查找到相关资料,并学会筛选和整理。

2.通过课件展示进行课堂交流讨论:课堂上各组学生分头汇报,全体学生观看、倾听主发言人搜索的信息。每个小组汇报完,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充分锻炼学生分析、表达、总结等能力。学生展示结束后师生给予点评,有时还可以质疑或追问,让学生探究深层次的问题。学生交流时对于难懂的知识点,能够利用Flas进行展示,使理解更加深刻。因为学生是在自己学习,所以学生课上愿听、会听、专心听,课堂效果就体现出来了。

3.利用多媒体进行归纳总结,反馈训练:每节课后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故采用学生交流,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散乱的知识点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变简单学习为深入学习,应用多媒体增大了教学容量,通过练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从而作出准确评价。

二、教学效果对比测试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验后,将实验班与用常规方法授课的对照班进行对比测试。结果两班成绩相差很多,平均分相差23.2分之多,优生率实验班超出平行班两倍多,且各方面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如八年级生物实验结业考试中,实验班的学生操作水平远高于对比班的学生的操作水平。

附:八年级生物结业考试实验班与对照班教学效果一览表

这些数字说明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生物知识,综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教学效果评价

1.利用多媒体激情导趣,调动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生物学的微观结构与其生理反应知识比较抽象、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调动,适时插入多媒体课件,发挥多媒体动画、视频放大、模拟演示等功能,把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可视化,学生感觉乏味的知识有趣化,困难问题简单化,这样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细胞的特点时,我用自制显微投影放大设备,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清晰观察到细胞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多媒体的应用,使那些在实验过程中看不到、摸不到的现象变得可见,这样教学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

2.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性特点,跨越时空界限,解决教学难点。生物学知识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同时很多知识点跨越时空,短时间看不到生物规律。教学时,可以发挥多媒体的时空跨越功能,把多个年代的生物知识联系起来,说明一个道理,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所学知识,加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例如在生物的进化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远古时代的动物发展到现在的漫长历史过程,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进化的生物内涵,从而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3.运用多媒体加大课堂密度,提高训练效率,减轻课业负担。多媒体课件具有大容量、交互性等特点。课上教师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前设计好检测题,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展示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自行检测,查漏补缺,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课业负担。

4.多媒体的科学利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搜集筛选资料,进行信息的处理,进行合作探究,这些都是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为了制作课件,学生们查阅了大量资料,教师及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他们一起分析整理,以获得实用的材料。在制作课件时小组成员既分工又有合作,他们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还注意与其他部分承接,做到自然过渡,使小组作品的严密性、整体性得到完美体现,从而增强了学生交流、合作、表达自主见解的能力。

科学使用多媒体技术,既能展示生物现象,又可揭示生物发展的规律,在揭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创造力。实践证明,多媒体的应用绝不是赶时髦,而是我们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法宝,应该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蔡振祥.探究教学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T].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生物复习

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还应提高动手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创新初中生物复习课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生物复习教学中,可以增强生物教学的开放性,优化教学效益,对生物学科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是整理思路的一种方法,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具有独特的特征:(1)焦点集中,主干发散。焦点在中央图形上,呈现树状结构,从中央向四周放射。(2)形式多样,直观易懂。在文字之外引入图形、颜色、线条,从而使零散琐碎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3)内容简洁,层次分明。树干的分支由一个个关键词所构成,内容要点简洁,导图是按照知识的内部结构进行分层加工。

二、思维导图在复习课中的应用意义

思维导图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提高学习、工作效率的工具,将其运用在教学上,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有效地复习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1.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目前学生学习整体状况来看,多数处在一个被动的状态,被迫记忆大量的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质量不高。思维导图对于迅速整理大量零碎的知识点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通过运用图形、线条甚至色彩等形式对生物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联想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改变了以往复习课单纯罗列知识点,沉闷、枯燥乏味的复习。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物学习内容,进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2.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思维导图的制作是非常灵活的,没有很多严格的限制原则,有了兴趣,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自己绘制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符号、图形,自己构建知识体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可在一定程度上释放自己的个性,并大胆质疑,积极进行阅读、思考,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对细微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只要学生掌握这一思维方法,就一定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画图过程中更有效地掌握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识图、绘图能力,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实际应用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章节内容整理

将思维导图用于章节复习,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建构知识框架体系,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以及各概念间的区别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章节内容结构化、条理化、系统化。在这个大思维导图下进行学习,标记出重难点、易混点,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对本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使复习更具有针对性。例如复习“被子植物一生”一章时,教师把本章的要点进行罗列、串联。被子植物一生从种子的萌发到植株的生长,再到开花结果有三部分内容,接着再由三部分内容展开,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细化知识点内容,种子的萌发包括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萌发的过程;植株的生长包括根的生长、枝条的发育;开花结果包括花的结构、果实的形成。注意不同分支使用不同的颜色,同一个分支最好使用同一种颜色,如此对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就能全面掌握“被子植物一生”这章的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专题复习

生物复习课是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概括性整理,形成新的认识结构。传统复习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利用参考资料中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形成记忆,再结合相关习题练习巩固。八年级生物总复习时,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内容多,涵盖七下整本书,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知识,常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如何梳理生物圈中人的系统中各个系统结构组成和功能,以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为本专题复习的关键。因此,今年复习这部分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专题相关知识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巩固第一轮复习的成果,我尝试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将复习所得的精髓用直观的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复习课上,先引出话题: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怎样才能构成人体?人体包括哪些系统?再顺着学生的答案继续提问: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和氧气怎样获得?又是怎样输送到身体的组织细胞利用的?哪些系统参与调节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这些问题均由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回答,由此及彼,边听学生的答案边整理思维导图,学生回答完,不同章节的系统也就串联完成了(见上图)。这样从思维导图出发,理出各大系统要点,再通过对知识的深层挖掘、拓展延伸,进行专题拓展突破,最后回归思维导图,将不同系统内容进行联系,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从而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通过这样专题复习、变式探讨和习题演练,丰富并完善了原有的体系构架。总之,思维导图在运用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确的问题中心,这样就为学生学习内容的积累指明了学习方向,还易学易懂。形象直观的图示展现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可以实现将几十页的书本知识内容压缩在几张图中,将繁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用词汇、线条、符号和图像等,把一些枯燥繁琐的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生动有趣的图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在生物教学中的优越性,鼓励并发展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教学过程中再对知识进行情境化、问题化的设计,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也能表现出浓厚的参与热情,从而巩固其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国庆.别说你懂思维导图.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12-66.

[2]邵贵瑜.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2):81.

[3]葛丽侠.思维导图引入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3(5):168.

[4]林小云.提升生物学习效率的有效工具————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福建教育,2015.09.

[5]张红雨.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2017.04.

[6]陆桂玲.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中的应用基础教育论坛(下旬刊),2017年第3期.

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B-0062-01

初中生物知识面广,教学内容涉及动植物、微生物、人体和遗传等多方面知识,需要记忆的内容多且杂,许多学生因此而出现学习障碍,逐渐失去生物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需采取有效措施,激起学生的记忆热情,引导学生应用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夯实基础,并灵活应用所学。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辅以具体的教学例子,谈谈教学中三种高效记忆方法的运用。

一、运用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部分生物学科的内容十分抽象(如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不运用正确的记忆方法来记背往往容易忘记。比喻记忆法即借助比喻,利用生动、浅显的事物来说明和解释一些抽象、复杂的事物。这种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生物教师可以用比喻法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浅显化,将陌生的知识点比喻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用以比喻的事物要与相关知识点,在外观、功能或性质等某一方面具有相似性。

“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光合作用的过程为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教师可利用比喻记忆法,把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形象地比喻为工厂生产的全过程――工厂生产的过程需要原料、厂房、人工等,最后才制造出产品,光合作用的过程也需要原料(水和二氧化碳),厂房(叶绿体),人工(光能),最后生产出由这些因素结合所得的产品(淀粉和氧气)。在这里,叶绿体就可以比喻成为“整个工厂”。通过这个比喻,学生对光合作用这个抽象的理论概念有了形象具体的感知,理解起来难度低,记忆起来印象深刻。

二、利用事物异同对比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常常会遇到许多词义相近或相似的知识点(例如人教版七年级所涉及的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双子叶植物种子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等内容),如不注意,会造成知识体系混乱。对比法是指列出相关名词清单,从范围、内涵、外延、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相似知识的异同,并用最适合自己的形式进行对比,如利用表格、树形图等,在鲜明的对比深入理解和区分知识点,避免混淆。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内容时,许多学生容易混淆概念,将两种植物的特点记混,理解和记忆起来不清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表一进行对比记忆。

通过以上表中几个突出特点的列举与对比,学生能直观抓住二者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从相似中找出不同点,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并且有利于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从而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生物知识。

三、借助联想,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联系记忆法是指根据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未知事物与已知事物联系起来,以达到高效认识新事物的目的。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联想记忆法,要将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联系,尽量选取学生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的事物。

例如“眼球的结构”这一知识点虽看似简单,但学生对于眼球的内部结构却十分陌生。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眼球中晶状体、瞳孔、视网膜和脉络膜的作用,并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知识量大、记忆难度大。教师可以利用照相机与眼球结构相似的这个特点来展开讲解。照相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眼球的结构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联系起来,总结出:照相机在观看到物体时,光线透过照相机的凸透镜,产生类似小孔成像的效果,影像会在感光元件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而照相机的凸透镜就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感光元件就相当于眼球的视网膜。这样讲解能使学生通过联想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将陌生的事物转化为熟悉的事物,使新旧知识得以融合,更方便记忆。

生物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运用比喻、对比和联想的记忆方法来教学,能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生物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广大教师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坚定的决心外,还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出更多更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最终达到优化教学的目标。

上一篇:八年级下册生物小结范文 下一篇: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