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15:12:06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1篇

1实验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实验班)与非案例教学方法(对照班)所产生的学习效果的比较,来探讨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价值,为生物学教材的编写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依据。

2实验对象

样本来自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二年级水平接近的两个理科实验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和水平接近的高二普通侧理班二个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的学生。

3实验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教材第一册(必修1)中的第五章,即“能量的供应和利用”。

4具体方法

本实验采用准实验法,即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水平接近的两个理科实验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和水平接近的高二普通侧理班二个班(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分别由同一教师执教,实验班采用已编制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即案例引入分析案例案例讨论案例拓展概括总结),对照班以常规的生物学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验证实验法等)进行教学。学习效果检验根据美国耶格在衣阿华大学设置的STS课程模式研究中,提出的五个评价指标(即科学概念、过程技能、科学知识应用、创造性和情感态度),并编制成测试题和评分标准,采用一套测试题(前四个领域各20分)来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习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性检验,情感态度领域采用一套调查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

4.1生物学概念领域

此部分包括传统生物学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如事实、概念、信息、原理、定理、理论等。该领域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即识记和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识记和理解的程度。

【例1】组成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

A.氨基酸

B.核苷酸

C.葡萄糖

D.A或B

4.2生物学过程领域

教师应该强调用探究过程式教学方法寻求答案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这些探究过程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观察,分类,归类,量化,测量,交流,推理,预测,控制和识别变量,解释数据,形成假设,界定,实验等。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在一种更宽阔的背景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探究科学的兴趣。此领域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

【例2】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1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胜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4.3生物学知识的应用领域

此部分包括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及各种抽象概念应用于新的具体情景中;能解释新问题新现象或解释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上的生物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周围的问题;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营养摄入及生活方式作出科学的决策;融生物科学于其他学科中去解决问题;对当地、地区、国家甚至对国际事务提出建议等。

【例3】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的测定”实验。表2中记录的是不同温度条件下除去各种污渍所需时间,请依据表中数据作答。

(1)使用加酶洗衣粉洗涤衣物时最好将水温调到__________左右,因为在此温度左右__________,洗涤效果好。80℃时水温时,加酶洗衣粉酶的活性会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

(2)在适宜温度范围内,这种加酶洗衣粉只对衣物上某些污渍的清除有比较好的效果,其中对

的洗涤效果最佳。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

4.4 创造性领域

创造性领域包括想象、设计模型;预测可能的结果;用新的观点考察生物体及其生命现象;改进实验方法和步骤;创新思维;鉴别;发散等。其中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是人们创造活动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个领域主要考查学生生物学知识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能力。

4.5态度领域

态度领域包括积极地看待生物科学及其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关心生态平衡,并作出一定的科学决策等。

通过科学量表测定和学科考试研究学生的素质提高情况,即生物学案例教学对学生科学概念、过程技能、科学知识应用、创造性和态度领域等领域的影响。

5 实验结果和分析

(1)通过案例教学,实验班学生在生物学概念领域与对照班无明显差异(表3)。

(2)通过案例教学,实验班学生在过程技能领域、知识应用领域、创造性领域和态度领域四个方面比对照班有显著的提高(表4、5、6、7)。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2篇

1认真分析教材

高二生物课是学生完成初中的生物学习,间隔两年后又重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过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主要侧重于生命现象的描述,缺乏横的联系。到了高二年级,知识的安排是按照横的方向来概括介绍生物的共同特征,并且进一步探讨生命问题的本质。教材内容既涉及了整个自然界,又涉及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和人类自己本身,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因此,知识的安排是从分述上升到了概述阶段,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另外更注重知识的运用,要求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自然现象。

2按学生和知识结构实施分层分组

对于高二的每一位学生来说,学习的起点和学习效果差异明显,目前高二年级段教学的分层主要是按照语、数、英和理化成绩分为实验班和普通班:一班 ---三班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四班---十五班为成绩一般的学生,每班按好、中、差分A层、B层、C层三个层次,生物是按照化学的分层进行教学,也基本上反映出了他们在本学科上的差异。这种情况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有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组,同样各层次也进行适当的更换学生。分层和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无论如何分层,我们认为学生在高二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起点差别是不大的,可能有些同学别的学科不好分在了 C层和普通班,但生物可能好一些,或对生物的学习更有兴趣,为了鼓励他们,从一开始就强调只要认真学习,普通班班也能超过实验班,虽然在教学中有分班级和分层次的做法,但现在是站在知识的同一起跑线上,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几次作业后,特别是9月份的月考后,生物还是和其它学科一样,各层差异明显,深感学生出现差异不仅有基础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学习的自信心、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重视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在目前理综情况下,生物比理化分数少20--30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动力和重视程度更是大打折扣,这将是我们在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确定分层教学对策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对症下药,进行有目标有计划的分层教育教学,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3.1明确教学思想:

本学期一开始我们就制定了明确的教学思想:对普通班和 C层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实验班和A层、B层采取“高起点、重能力、多联系、重课堂”的措施,承认不同层次的学生不仅存在差异而且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他们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获得进步的愿望和需要,坚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成才。

3.2强化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成败的原因,不仅与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有关,而且与个人对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关系;让学生树立只要努力就可能超过他人的成功思想。让学生明白在会考和高考的理综试卷中生物是和物理、化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的,启发学生正确处理好语数外的学习与生物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积极性。如赵明明同学刚开始,对生物不重视,月考只考 55分,但经过科 任 老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努力,期中考试考了 86分,等等。因此老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给学生以这方面的引导,特别是对B层\、\C层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谈话教育次数更多,而且确实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对生物的重视,钻研学习方法和探讨学习问题的学生多了,他们的成绩逐步得到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不断提高了。并且认识到要想出好成绩,平时必须在保证重点的同时,搞好各科平衡。

3.3明确分层目标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可避免事倍功半。在教学中,我们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合这几年的会考和高考的考纲以及教学大纲,按照不同的层次制定学生要达到的目标:对实验班和 A层的一部分同学着眼于会考及高三高考综合能力课的考试,让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能更多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动态,对B层的少部分同学同时着眼于高考和会考;对于C层的一部分同学、B层和A层的大部分同学、则着眼于会考,对课本知 识不做太多的延伸和扩展。教学目标明确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如对实验班不仅要学好课本知识,而且还应该拓宽知识面和加深知识难度,要求选做我们设计的综合性较强的能力题以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对普通班则立足于弄懂课本上的内容,多看书本和学习卷,然后慢慢融会贯通,不断提高要求,充分保护他们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性。

3.4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3.4.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进行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要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 A层和实验班学生要求他们做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备“减数分裂”一节时,要求普通班和C层会分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异同;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等,不要求会画图说明卵细胞和的染色体变化,B层、A层和实验班则要求掌握这些内容的同时,还要结合数学知识把变化规律绘制成曲线,能画出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图,以适应高考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时,要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中等程度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其他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 A组学生能回答能分析,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层同学分析回答,增加他们的成功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能做到 “培优、辅差”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3.4.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的实施的主要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 “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引导学生学习;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在“细胞膜的结构”一节的教学时,进行了如下的分层教学,对实验班和B、A层可以直接结合教师的课件进行自学,自我发现问题“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分别是什么?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适应的?等”,解决问题“细胞膜主动吸收钾离子的过程、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等。对中等生B层可根据教师课件中的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A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启发他们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本上的习题都是要求全部学生掌握,做这类题时实验班和 B、A层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而C层和普通班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练习时还可以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不同的层次作业的数量有区别。这样,在同一时间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能完成 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对实验班和 A层除了课本的复习题外,适当做一些这几年的市统考和高考中的题目,对普通班班则不做要求,对一课一练进行筛选,结合不同的班级进行布置,结合每个同学的实际可以做临时的调整,作到班级内的分层,达到粗分层和细分层的目的。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可以不写在作业本上,作为课后思考,培养创新的意识,如学了 “物质代谢”一节时让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减肥,如何防止贫血?糖尿病人如何饮食?等问题。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就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一、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外作业中的 A组题、研究性学习等。二、让他们积极参加帮助同学的活动。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普通班和C层的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创造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同一个层次的班级内,让C组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表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4.3作业与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从半个学期的实践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了学习生物的兴趣,优生堂堂都能吃的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4分层教>:请记住我站域名/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本教育;师生角色互换;前置作业

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欢天喜地庆贺高考制度的恢复,而今,我们却因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讨论着如何改革高考制度。三十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就如摸着石头过河,学生许多素质不但没有提高反而下滑。长期被教育界奉为金科玉律的传统教育――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严重限制了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扼制了学生潜力的挖掘与拓展。因此,新课标教育理念要求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生本教育”便应运而生。

一、生本教育的定义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一种生本式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依靠学生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二、“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提出

山区县各种资源有限,人们得到充分发展的机会不多,所以“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广大学生都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高考分数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课堂就很难脱离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而且,笔者从十年教学生涯中深刻感到,要改革不理想的考试制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可以从教育方法入手,尽量让教育往培养素质方向靠拢。比如,我们可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非应试能力。然而,“师生角色互换”式的课堂就能化被动为主动,鼓励学生通过生动活泼、主动自然的积累和感悟,取得优异的终端考试成绩。

“师生角色互换”是指让学生课前自学,对课本内容进行理解归纳和重组整合,然后在课堂上充当教师角色,将自身对知识的领悟传达给其他同学,亲身体会老师对信息的加工方法,教师只需在适当时候参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在学生遇到问题难以解决时作好引导,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培养能力双重教育的目的。

三、“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的运用

“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法关键是要设计好前置作业。前置作业是指在老师开展课堂教学前布置给学生完成的“作业”。前置作业的设置要相对开放、低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学科有几种比较典型的课型,下面谈谈常见课型中前置作业的设计以及“师生角色互换”课堂的开展实例。

1.常识课

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关于科学常识介绍的课型,对于这种课型我一般会将前置作业设计成三部曲――浏览课本内容归纳知识要点提出你的疑问。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其他植物激素一节,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要归纳本节内容知识要点,课堂上请学生向全班同学讲述他们对这节内容的理解,最后提出自己的疑问,请班上的同学回答。以下是我校高二某学生的课堂实例。

这位学生首先向同学介绍了本节知识结构,然后呈现教材P54图,让同学们针对图解中的事实进行图表转换,列出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表。同学们根据课本回答完上表内容后,此学生再简单介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利用教材信息让其他同学讨论并回答教材P55讨论题。

最后,他提出了个人疑问:“植物激素也有专门的分泌器官吗?与动物激素相比有何不同?”希望班上同学或者老师能够帮他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学生的表现,回答他的疑问,并扼要总结以及对本节知识作必要补充。

2.习题课

每个学生对相同知识点具有不同的视野,导致学生答题不尽相同,因此在设计习题课前置作业时,可要求学生课前整理好错题,在错题旁边注明出错的原因;或者让学生收集认为最容易错的题目和推荐认为最好的题目,在收集试题时必须说明自己选择或推荐的理由。

教师要对学生的总结和自我剖析作出及时的表扬,随后邀请答对的同学讲述如何思考这些题目,最后再作必要的解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将原先所做的试题重新复习了一次,最重要的是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和题目的价值。

3.探究课

我们的课堂教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探究,其实是对前人认识的重认识、重验证。因此,让学生事先通过预习做好知识的准备或充分的感知,即使学生自学后知道结论,他也必定心存种种疑问,依然保持着浓厚的探究欲望。探究课的前置作业教师可要求学生弄清楚以下五个问题:(1)探究目的;(2)原理;(3)实验设计;(4)预期结果;(5)你的疑问。

例如,高中生物必修3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一节中,高二某学生课堂上首先向大家介绍此活动目的及原理,然后着重介绍并投影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这是最近几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最后提出如何确定浓度梯度范围的疑问。教师应即时给予学生积极评价,并补充“预实验”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预实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从“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既有“学习身份”,又有“指导身份”,这里面的“学”体现在课前的主动自学,课上共同分享,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知识体系。我们亦可从中摒弃拘谨被动的师本课堂,淡化教师高高在上的疏远氛围,实现自由、平等、积极的交流式生本课堂。通过前置作业,还可纠正学生学习依赖性心理和做事眼高手低的浮躁现象,培养学生做事积极主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解除对学生智力发挥的限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潜力。

教育的现实决定了家长十分注重分数,而忽视对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家长轻视的态度也会导致学生对前置作业敷衍的结果。以上这些困难,需要我们教师在“师生角色互换”式课堂的实践中研究对策,不断完善这种具有尝试性的新型教法。

参考文献:

[1]邬英英.课堂中师生角色互换的作用及其运用要点.时代人物,2007(12).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4篇

一、营造愉悦和谐的氛围

复习课上,往往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场面:有的课堂上,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兴趣盎然,师生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的课堂枯燥乏味,死水一潭。之所以出现截然相反的局面,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精心设计课堂复习内容。笔者设计:每一节生物课在复习新内容之前,由一位学生上台向全班同学预告本堂课所要复习的内容,引入新课。这种方式本身比较新颖,台上同学的愉快体验可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台下学生对台上同学如何导入新课会感到好奇,从而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即使过去对生物课没有直接兴趣的学生,由于对该环节的兴趣,也会产生对生物课的间接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习题分配给几个小组,进行课堂小组和个人抢答竞赛,评价按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间进行记分,进行“优秀小组”评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特别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挑选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给他们提供机会,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

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

在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关注自己如何提问,却很少顾及怎样引导学生提问,这种“生从师问”的局面下形成的学习心理依然是消极的、被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地引导学生提问,使课堂提问更切合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与学习实际,并充分挖掘他们的深层潜能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想办法循循善诱。例如在提问“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内,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了什么”,教师就要问他“细胞壁具有什么性质,细胞是不是什么物质都吸收,由哪层结构把关,细胞膜功能特点是什么,所学的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等等。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完全可以把题答出来。学生有了自信心才有兴趣,才有求知欲。

三、采用多种手段教学

最好的手段就是直观教学法,由于高二学生已把课程学完,所以利用课件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示。例如: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课件让学生自己边演示边讲解,找到不同点。这样既复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心理素质的训练,为高考做好了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针对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微观抽象的内容用宏观生动的模型来展现,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和培养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面对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不能搞一刀切,这样既浪费了优等生的宝贵时间,打消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也会让差后进生感到吃力,容易丧失学习兴趣。教师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没有理由不教好每个学生。在工作中我时刻提醒自己,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我是这样做的:根据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分成三或四个层次,留的课后作业也要相应地分层次,根据作业情况掌握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便于在课堂上有的放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另外,可以安排拔尖的学生帮助教师准备有关实验,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四、指导学生正确阅读

高三复习科目多,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安排给生物学科的课时相对较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比较完整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不够的。此外,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但课后不能很好地复习,也很难记住或深刻理解教师讲的内容,而读书、做笔记能有效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故指导、帮助学生研究性阅读、提高阅读能力是高三复习的任务之一。阅读指导的内容很多,包括指导学生研究教材中的概念、术语;研究句子、句群的层次结构;研究原理、结论存在的条件、范围。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研究章节结构及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教材的基本内容融会贯通。指导学生研究图表时,要注意材料中图表、曲线等非文字形式部分的作用,要仔细研究它们所表达的内容,特别是隐含的知识。

五、实验复习策略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方法、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根据这几年高考实验的命题趋势,我认为对生物实验的复习应侧重实验基础理论知识。能力测试是建立在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的,复习时注重对课本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说明实验和隐含实验等基础理论知识全面再现、巩固和提高。实验是对教材中的假说、观点、规律等内容的验证和探索研究,是教材内容的迁移和延伸,它离不开教材的理论基础,因此要在复习时强化与教材有关内容的联系,形成实验理论和教材内容的有机统一。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5篇

1、角色扮演的概念。角色扮演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指扮演者根据自我对各种角色理解,并根据这些角色对个体的要求而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1]。2、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基本实施步骤。学者Shaftel认为角色扮演应该包括以下六项步骤[3]:(1)准备阶段: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本。(2)选择参与者:应以7—10人为宜,教师分析各角色的特性,并征求适合扮演的人选。可让学生毛遂自荐,对参与表演的同学进行分组。(3)角色扮演者演练:教师要协助学生融入自己的角色中,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引导其思考。(4)观察员的学习:未扮演的学生不应忽略,课程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5)进行角色扮演:由扮演者自发活动,活动过程教师对有不妥之处,应随时纠正。(6)讨论与评价:活动后引导角色扮演者与旁观者进行讨论,教师宜用开放式的问句,学生自然会有很多反应。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1、活动内容的选择。在教学中,只有适合角色扮演的主题,才有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不是对所有问题都有积极的作用,那些本已具有具体形象或生动描述的分类、形态、结构的生物学内容,毋需设计角色扮演[7]。在生物学中,角色扮演的角色可能不仅仅是人物角色,更多的可能是将生物学上相关结构拟人化了,通过肢体语言或拟人化的语言进行表现。如一个人代表一个染色体,用行动来表现染色体的行为和变化,从而明确细胞分裂的特点。2、实施案例。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中的有丝分裂为例,重点扮演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进一步阐述角色扮演在生物教学中的行动研究。(1)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对“有丝分裂”的教学要求是“概述其过程”,并且“观察和分析各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变化”,属于理解水平的目标要求。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是重点,也是难点,但是比较抽象和难于理解,而染色体及相关结构的变化是常考知识,便于较好的开展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1)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2)说明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一次分裂完成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间期为分裂期进行大量的物质准备;(3)强调细胞分裂过程是动态和连续的。(2)实施方案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过程(以植物细胞为例),明确相关概念(如细胞周期),概述染色体变化特点。角色扮演活动:一位学生代表一个(中着丝粒)染色体,身体中段表示着丝点,双手和双脚可用来表示着丝点周围的片段。当扮演者双手举起时,其双手和双脚可表示“每条染色体包括两条并列的姐妹染色单体”;当扮演者双手放下或一只手和一只脚(不论左右)或双手举起(双腿跪下)时,可表示“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13位同学,其中1位同学扮演“细胞周期老人”(简称“周期老人”),另外12位同学扮演12条染色体,12位同学中6位“首发”染色体(3男3女,每对男女身高相近,可引入“同源染色体”这个概念,便于学习减数分裂)、6位“替补”染色体(同上)。随着周期老人通报细胞周期的每个阶段,扮演染色体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最后,结合教材P113图解进行总体认识。在组织的过程中,我进行了记录和统计,现将详细过程介绍如下:周期老人:各位染色体同志,大家下午好!我是周期老人,欢迎各位进入细胞周期。有句古语这样说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毋庸置疑,各位在分裂间期都进行了大量准备,经过螺旋缠绕后,如今变得强壮了。以前,你们被称为“染色质”,如今,成为了大名鼎鼎的“染色体”!相信你们都渴望进入新的阶段吧!欢迎来到分裂期,分裂期分为四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咱们先进入分裂前期!6位首发染色体:双手举起,散乱地分布在讲台上。(注:6个人代表6条染色体,每位同学的双手和双脚都伸展着,表示1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和2个DNA分子。)周期老人(提问):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染色单体有几条?DNA有几条?观察学生(回答):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有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周期老人:欢迎来到中期!6位首发染色体:双手举起,呈一列排布在讲台中央。周期老人(提问):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染色单体有几条?DNA有几条?观察学生(回答):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运动,最终整齐地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赤道板)。此时,有6条染色体,12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周期老人:后期!6位首发染色体:沿赤道板统一后撤一步后。其中A、B同学双手下放,笔直站立;C同学双腿下跪,双手举起;D同学左腿站立,右手举起;E、F同学右腿站立,左手举起。6位替补染色体:距离赤道线一步,面向首发染色体。其中,A1、B1双腿下跪,双手举起;C1同学双手下放,笔直站立;D1同学右腿站立,左手举起;E1、F1同学左腿站立,右手举起。周期老人(提问):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染色单体有几条?DNA有几条?观察学生(回答):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此时,有12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周期老人:末期!6位首发染色体和6位替补染色体,各向后移动一步。周期老人在赤道板上放上一块小黑板(表示细胞壁)。周期老人(提问):描述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染色单体有几条?DNA有几条?观察学生(回答):当两套染色体分别到达细胞的两极以后,每条染色体逐渐变成细长而盘曲的染色质丝。此时,有6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6个DNA分子。教师补充:在练习中,常常出现分裂末期有12条染色体,0条染色单体,12个DNA分子,若出现这种情况,隐含着细胞核分开,而细胞质未分开,严格说细胞未分开。周期老人:潮起潮落,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万事万物都在轮回交替中,经过一个周期后,让我们一起进入下一周期吧!下周期见!2)小结:对以上活动进行汇总,从整体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特点,总结染色体、染色单体、DNA(2N=6)的变化趋势。3)染色体的行为:分裂间期:散乱分布在纺锤体中央;分裂前期:缩短变粗,散乱分布;分裂中期:稳定清晰,着丝点位于中央;分裂后期:分裂加倍,两极两套;分裂末期:螺旋解开,形成丝状染色体4)染色体的变化趋势:以二倍体生物为例(如表1和图1)

三、案例分析

(1)情况说明:以昭通一中明达分校高二年级的60班(实验班)和62班(对照班)为实验对象,其中,两个班为同一阶层的。60班进行以上所述的角色扮演,62班为对照班进行比较,通过“有丝分裂”的随堂测试对实验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统计。(2)对照实验班分数统计如下:(如表2和图2)比较可看出,两者都满足正态分布曲线。实验班的高分段人数较多,70-79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低分段较少,及格率为77.46%;对照班高分段人数较少,60-69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低分段较多,及格率为52.17%。通过比较,效果不言而喻。

四、应用体会

(1)活动前要做好细致的准备和引导工作。教师和学生必须要课前认真思考,充分准备,考虑周全。

参考文献:

[1]徐彦.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自然科学版,2014,23(4):431-433.

[2]张传明.角色扮演教学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2,(02):47-48.

[3]杨国龙.用课堂角色表演提高学生素质[J].保山师专学报,2005,19(1):72-74.

[4]宋晴葵.用角色扮演法教授自然选择学说[J].人才与教育,2008,(7):154-155.

[5]柏化勇.生物教学方法浅谈[J].学科建设,2012(9):142.

[6]余自强.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建构[J].课程•教材.教学,2004,24(9):54.

[7]寇红.浅议高中生物教学方法[J].教学研究,2012(6):36.

[8]周佳球.角色扮演活动的分类、设计与评价[J].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6):119-120.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合作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 应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都开始创新教学方式,以此适应逐渐走向成熟的教学体系。我国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合作、自主的教学改革,目前,高中生物教学普遍采用实验式、讲授式及演示式,教师只负责传授知识,不研究如何教,由此看出传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建构简单的认知过程,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概念,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为活动主体,让学生充分实现探究、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教学质量。高中生物教学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再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形成开放型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且有利于让学生全面、深入地领悟学习内容,提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题是学习,由教师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学任务中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即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易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只有妥善解决和落实教学重、难点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时,生长素的发展过程既是理解植物生长素调节作用的关键,更是掌握植物生长素生理功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还能对学生探究能力进行培养。由于高二学生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科学实验设计,因此其设计的可行性、科学性及严谨性有待提高。再加上学生对植物形态学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认知,缺乏感性认识,所以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及分布等各个问题。此外,设计开放性主题能使合作学习发挥自身应有作用及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开放性的合作主题能让学生对不同见解的问题产生强烈的思想碰撞和冲突,从而深入理解问题。再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时,可在学生能详细叙述及举例生态系统能力流动特点时,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进一步探究关于焚烧秸秆的相关问题。焚烧秸秆在我国农村地区十分常见,但现如今人们不再依赖秸秆作为燃料,液化气和天然气取代了传统方式,如此一来农村就在田地焚烧秸秆,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和大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教师可让学生设计解决农村秸秆问题的方案,设计既要保障农民生活质量,又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以此提出可行性的措施。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引导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再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发掘其潜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2.在课外探究中合作学习

生物学的实验性较强,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因为探究活动作为理论教学的良好补充,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后合理安排具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发挥小组成员的优势,让独立的探究活动延伸为相互合作的探究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有研究价值问题的能力。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开始应用新课程标准,然而部分学校在生物课安排较少的课时,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所以课外探究活动十分重要。课外探究活动可采用“协同―发现”型策略,第一,选择有探究必要、清晰且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课题;第二,根据课题分配小组成员、实验材料和具体安排;第三,开展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安排时间、提供实验材料及用具。小组成员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要学会共同分享;第四,成果展示,该环节要体现探究特点和闪光点,其他小组成员要认真听取汇报,从中找寻问题相互探讨学习;第五是评价,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多运用鼓励性语言,对不足之处的点拨也要中肯、简明扼要。

例如,课外活动《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活动前首先让学生共同讨论实验重、难点及应注意的问题,调查过程中选择容易计数和熟悉的植物,该物种的种群密度应以样方内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为准,计数时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其次,在制订计划时要围绕“样方”,各个小组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再次,调查结束后各个小组相互交流汇报成果,同时讨论常见问题,如何才能保证调查结果和实际情况接近及各个小组的调查结果有何差异等,评价小组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小组成员之间配合是否融洽,小组成员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及结果分析是否合理等内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在复习过程中合作学习

通过复习课堂所学知识可以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巩固薄弱的知识。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表达命题网络的结构化图形。它源于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即知识的构建来自对已有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学习就是建构概念网络后不断向网络添加新内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概念图使老师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反映了学生组织知识点的思路,能发现学生对知识点错误的理解,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生物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很多知识点都与生理过程相关,因此比较抽象、也很微观,学生对此没有太多认识,因此在感知过程中就会受到很大限制,遇到很大困难,然而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建构演示模型则可以将很多抽象的生理问题具体化,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细胞的分裂等生物过程。比如,在学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老师一边演示学生自主制作的细胞分裂模型,一边复习本节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时不时抛给学生一个问题,然后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回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可以记录实验模型的特点,便于最后总结分析。小组合作过程中不仅活跃了整个课堂的气氛,而且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与老师的讲解中理解细胞的分裂,染色体的复制等知识。通过对模型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老师与教材的授课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交流,从而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再例如在学习《种群和群落》一课时,先复习种群和群落的特征、数量变动、群落演替及群落结构。之后结合研究实例和研究方法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如细菌种群增长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是否会受到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数字形式表达,最后观察和统计细菌数量,检验和校正自己所建立的模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编和互阅测试题,以此督促学生及时阅读教科书并掌握学科重、难点知识,从而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最好在期末复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自编试卷,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选择题要简洁扼要,不能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让学生在自编试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保证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值得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江峰.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5):58.

[2]万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5):3.

[3]方林铭.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7):121.

[4]覃道.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6):190.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7篇

下面,就我校在工作实践中的工作落实情况、三个覆盖率情况、教学环境建设、课题研究情况、教学资源建设、制作和使用情况、师资培训情况、实验效果等七方面进行总结,敬请专家们指导。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健全实验研究机构

科研项目的研究,健全机构要先行,经认真研究,健全机构如下:

主管领导:劳瑞桥(开平市风采中学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周珠花(开平市风采中学副校长,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负责部门:教务处——张伯栋(教务主任)

教研核心:(各科组长负责):

政治:吴世福(一级教师) 语文:余悦敏(一级教师)

劳瑞权(一级教师)

英语:余伟能(一级教师) 数学:韩 瑞(一级教师)

张爱凤(一级教师) 张栋平(一级教师)

物理:龚作威(一级教师) 生化:张月萍(一级教师)

历史:凌征伟(高级教师) 电教:余盛强(二级教师)

美音:林尤清、李福泉 录像:张国恩

科研小组的成员具有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有现代科学意识,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确保了实验的顺利的研究。

(二)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明确目标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资源(CAI课件、网络资源、网站)的利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革新,以及综合学习活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途径,改革中学学科教学与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学生学习与活动的自主性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实现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的最优化,促使各有差异学生潜能充分开发,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A、通过实验,主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1、探索出适应我市、我校发展水平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资源建设的不同模式,提高现代教育资源建设。

2、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

3、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开发出一批优秀的音像教材和多媒体电子教材、网络教材和校本课程教材,提高学习资源的利用率。

4、在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教学研究中,取得一定突破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

5、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教育先进理念,掌握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

6、建立网络系统和教学资源中心,创建校园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7、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学校管理体系,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形成反映时代内涵、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发展特色,在推进本市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示范作用。

B、实验研究内容与思路

1、建立适合本校各学科的教学和学习的知识信息资源库,配合开平市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课题研究。

2、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制作的研究。争取能设计有创意的好脚本,并制作成交互性强适应性广的电子课件资源,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3、研究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组织形式的革新与学生能力发展,教学模式现代化的构建与应用。

4、加强各学科技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现实世界形成综合素质的理解,全面地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相互影响,深化素质教育。

5、学生能力发展评价的研究。采用“学生发展记录册评价法”对学生学习全过程进行质与量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对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对“学生发展记录评价法”构成要素——学习过程记录、单元评价和单元综合质性评价三方面的内容与操作进行研究与实验。探讨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6、做好资料的积累、阶段性的归类和总结。

C、研究的阶段安排

前期:实验学校申报,建立领导和实验小组,启动研究程序。(已完成)

中期:

1、各科组按实验方案完善网页的构建;

2、做好信息的收集,将学习资料入库;

3、成立网上学习疑难问题解答小组;

4、发挥电子阅览室功能,调动学生自觉探索,互相讨论,共同提高,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5、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能力培养和写出评估阶段的总结或论文。

中后期(巩固和发展阶段):

1、将信息化条件下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深化;

2、整理实验过程的资料,汇总各科的研究成果,写出实验总结和结题报告,迎接上级的验收;

3、配合开平市教育局的安排,争取能出成果。

后期:

在上级领导下,在实验完成时,对研究实验进行验收,撰写总结报告。

D、成果的形成

1、各学科建立自己的特色教学模式,学生活动模式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方法。

2、出一批优秀的学科课件、网络资源、建立校园网和网站,实现资源共享等。

3、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出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论文或教学创新的课堂设计。

E、实验措施

1、执行学校科学实验奖励方案,重奖科研有功人员;

2、加强领导,成立本校实验研究成员,确保资金和人员到位;

3、定期开经验交流会,促进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

4 、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交流经验,学习吸取经验,争取胜利完成实验研究;

5、定期向市局和省汇报进展情况。

二、三个覆盖率

在电教实验中,教师、学科、课时覆盖率高。能运用电教手段上课的教师占任课教师的100%以上,(除了实验员和后勤员工外),所有学科都能开展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教与学,体育较少利用外,其他学科都开展电教教学,开展电教的学科占总学科的90%。采用电教手段的课时占总课时的70%左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环境建设

第一,学校领导为了实验研究的顺利开展和确保研究的胜利完成,高瞻远瞩,领先其他兄弟学校一步,创建开平市最先进的,具有信息技术特色的学校。耗巨资(100多万元)在2003年上半年对全校所有的学生教室(30室)建立多媒体教学平台(实物投影仪、电脑(P4)、功放、卡座、大屏幕背投电视等),目前已投入使用。建设多功能阶梯室(综合电教室)1间,课件制作室1间、各学科电教室(如音乐室、关美术室、舞蹈室、物理、化学、生物室等,其他学科正在筹建中)和学生电脑室(2室),均链接上Internet,共享教学资源。这样,我们的进行实验研究更是如鱼得水了。

第二,实现远程教与学。为了更好地让世界了解风采,让风采走向世界,让学生从家里可以完成学习。利用余氏风采堂(旅游景点)的影响与优势,2003年,下半年,耗资百多万元,学校创建校园网,把教室、各功能室和办公室(每师一机)联网,链接Internet,并建设具有风采中学特色的网站,学生可以从家中了解学校教与学的动态和进行远程学习。

第三,学校参加广东省电化教育馆组织的《中小学校图书馆参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学校图书馆跟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网。建成了数字图书馆,教师和学生查阅资料的资源丰富了。教师、学生阅览室电脑化、现代化。

第四,建成教学演播系统,安装闭路电视系统和语音讲播系统,很好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例如语音讲播系统,能进行统一的讲播,英语听力测试,可以同进进行。

第五,教学检测系统的配置在不断完善中。现已运用改卷机进行评卷和分析试卷(主要是客观题)。电子备课系统正在开发完善中。争取今年下半年完成。

第六,购置了大量的教学软件课件,并配置了软件教材库一间。

第七,购置语音室一间,另一间正在筹建中。

第八,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设备,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如进行探究性研究课题的研究。

全校电脑数量大约300台,所有教师每一台,学生用机160台,平均每10位学生一台计算机。所有计算机开通互联网,采用一卡通,刷卡上网,利用互联网,学生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四、课题研究情况

(一)参加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部级课题《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研究与实验》(课题编号:BF010469)研究( 2004年10月已通过总课题组的中期验收)

在2002年3月,接到市教研室的任务,本学校参加省教厅教研室组织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部级研究课题《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幼学生能力培养研究与实验》的研究。确定由物理科组负责,初定子课题《信息化条件下中学生物理科学习能力提高培养研究与实验》。

在2002年10月省总课题组会议,同意将《创新教学与创造力培养》与《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幼)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培养研究与实验》合并。我校重新确定新的研究课题,课题组进行一系列教研活动。

学校领导层明确我们学校要上层次——“实验基地”。理由:一是有压力才有动力,让大家明白一定要完成任务;二是学校要上层次,适应社会和时展的要求。由此,我们的课题由最初的物理科组负责的《信息化条件下中学生物理学科学习能力提高培养研究与实验》课题,改为《信息化条件下中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培养研究与实验》,要求所有的学科参与课题的研究,成为名符其实的“实验基地”。我们明确各学科负责教师,并要求确立其子课题,各科组每学月汇报其课题研究进程,并至少上交一篇论文或教育教学随笔(体会)等。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进行全校性的科研活动。

在课题中,成立和健全研究机构,并制定了研究方案,建立了科研激励机,加大投入,严格按方案计划进行研究,2004年10已通过总课题组的中期成验收。

(二)2005年5月申报中国日报社《二十一世纪报》主办的“全国中学英语报刊教学实验学校”,并对英语教学成立课题进行研究。

五、教学资源建设、开发和使用情况

通过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和政治学习。

把课件(开发、网上下载或采购),经消化,及时应用到闭路电视系统的课堂教学。

通过多媒体电教室进行公开课教学,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网络教育

文化科学知识的教与学龄前

建立校园网,将开发的课件在互联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和共享、学习。

教学和图书软件资料输入电子图书馆的总机,供学生上机查阅,扩大知识视野。

互联网上进行精神文明教育

发挥闭路电视演播室功能

让品学兼优的学生作现场学习经验介绍。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召开民主法制研讨会,进行交通安全、禁毒教育

培养学生民主竞争意识,学术研讨,利用演播室进行演讲比赛

通过校园网让自愿参加“学生会”候选人进行“竞选演讲”,有效地选拨干部,能有效地参与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利用现代化教育进行研究的途径如下所示: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和省中小学教材审查组的推荐,购置了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辅助器材和教学软件每科数套。如语文、英语各册的录音带,各学科的投影片(含活动型的)。绝大多数教师能充分利用教材很好地实现了与学科的整合,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同时,教师们能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制作了大量的,实用的、创新的教学器材。如投影片,录音、录像以及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六、教师培训情况

在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的双边协调活动中,教师是起着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所以要使实验研究顺利开展,聘用和培训造就一批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门人才是关键。在现代技术人才比较缺乏的情况下,解决方法如下示:

本省专业人才

外省专业人才

聘用

培训

派出去参观学习或培训

重用本校专业人才自办培训班

请进来办讲学班

人才来源的途径

我们学校与人事局、教育局多方商量,争取指标,在较短时间内聘用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派骨干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或培训,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了中央电教馆举办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知识培训,全体教师参加江门市教育局组织的初级计算机知识培训和广东省教育学院举办的中级计算机知识培训,所有教师都通过了初、中级计算机知识考核。全校教师都能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并每学期举行课件制作比赛。

为了让教师学习先进理论知识和及时了解新的动态,学校订阅了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刊物,如《教育信息技术》等;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关键是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校的师资培训主要通过学校举办学习培训班和派出去学习两个途径。主要是进行理论培训、电教技术能培训以及软件教材制作技术培训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所有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和掌握互联网基本知识,50岁以下的都师能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绝大数的年青教师都能利用Flash制作动画课件辅助教学。为此,学校奖励所有教师,为所有教师添置了计算机,并开通了互联网。

七、实验效果

我校在积极开展实验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并以引促进实验教研活动的更有效开展。

1、实现教学现代化

学校投资百多万,在每课室安装多媒本教学平台(大屏幕背投电视、电脑、功放、卡座、实物投影仪等);实现无纸办公,每位老师一台电脑办公;投资百多万建成校园网,建设开通风采网站。

2、提高了教师的教改科研能力

参加课题的研究,使我们的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转变,理论素养不断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过去教师为主,满堂灌,到现在学生主动积极去追求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知识的主动过程。全体教师热情高涨,积极参加教学创新和课题的研究,注重总结经验,撰写大量的教学教育研究论文。主要的论文情况如下:

(1)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作品

《中学德育如何应对当今的网络环境》(广东省教育学会2004年度学术研讨会“TCL杯”优秀奖,凌征伟)

《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英语教学》(广东省教育学会2004年度学术研讨会“TCL杯”优秀奖,张勇)

《信息化条件下中学生物理科的能力培养研究与实验》(2003年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委员会全国二等奖、《电化教育研究》2003-5,龚作威)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动力源——问题引导,任务驱动》(2003年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委员会全国三等奖、李春秀)

《重视变式教学 培养思维能力》(发表于《中学数学月刊》、卢均昌)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广东省中学化学教改科研会三等奖、郭惠莲)

《以趣激学提高课堂效率》(广东省二等奖、甄艳玲)

《转变观念,促进语文素质全面提高》(全国第二届语通杯成果奖、劳锐权)

《例说极端性原理应用》(04年6期《中学数学研究》,张栋平)

《发掘等差数列的几何意义解题》(05年2期《中学数学研究》,张栋平)

《图表:高考综合科历史试题的切入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特辑 第四辑),凌征伟)

《“宽” “严”浅说》(2003,2,〈〈中小学教育(四)〉〉,司徒素柏)

《动量守恒总复习之我见》(2002,9,第五届全国中学物理教研论文选评一等奖,张伯栋)

《一类含绝对值的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2002年中学数学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韩瑞)

《浅谈课堂提问的技巧》(2002年中学数学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司徒素柏)

《全面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2002,6〈语文教与学研究〉,劳瑞权)

《如何灵活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2001,1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刘辉)

《由教师体罚学生所想到的》(2002,5,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二等奖,茹健美)

《浅谈中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2002年中学数学教研论文评选二等奖,司徒素柏)

(2)获江门市奖或发表作品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江门市一等奖、张钦华)

《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的尝试》(发表在江门市教育局《研究性学习》刘 辉)

《谈新编初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的教学》(江门市一等奖、苏燕芬)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探索》(江门三等奖、龚作威)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实验的改进》(江门市化学科创新实验优秀论文三等奖、劳梅剑)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江门三等奖、劳梅剑)

《研究性学习——学习观念的变革》(江门市三等奖、吴新科)

《谈数学教学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江门三等奖、司徒丽嫦)

《化学教学中讨论式教学法初探》(江门三等奖、张月萍)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以致用》(江门市三等奖、余伟能)

(3)开平市获奖作品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素质教育与高中英语教学》(开平市二等奖、周珠花)

《中学开展研究性课题活动探讨》(开平市三等奖、龚作威)

《Word在物理编辑中的活用》(开平市三等奖、龚作威)、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简谐运动”教学难点》(开平市二等奖、龚作威)

《浅谈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平市二等奖,张惠贤)

《浅谈生物实验中对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开平市科技论文三等奖,麦合意)

《用Powerpoint制作化学教学课件》(开平市二等奖、劳梅剑)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2004开平市教育局二等奖,伍春萍)

(4)近期完成作品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张钦华)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王敏润)

《谈谈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问题》(齐永波)

《运用多媒体进行愉快的化学课堂教学》(劳梅剑)

《略谈多媒体教学的体会》(张小杏)

《浅谈多媒体平台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罗丽华)

《语文研究性学习提出课题的策略》(周德平)

《多媒体实验室管理的技巧》(余盛强)

《在信息化条件下英语课堂教学之我见》(余伟能)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参加各项比赛活动均有出色表现。

日期姓名获奖名称获奖情况

4/2004张耀彬第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江门市教育学会二等奖

4/2004张根沛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委员会三等奖

4/2004黄芬芳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委员会三等奖

4/2004张伟彦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委员会三等奖

4/2004杨健成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委员会三等奖

4/2004梁洁瑜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委员会三等奖

4/2004黄永烽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委员会三等奖

4/2004余国清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委员会三等奖

5/2004胡耀钧第十四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开平市教育局优胜奖

5/2004张健文《侨乡的风采》邮政杯征文比赛开平市邮政局优胜奖

5/2004徐国胜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获开平市三等奖开平市邮政局三等奖

6/2004余树锋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中一年级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组委会

6/2004陈贤兴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中二年级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组委会

6/2004冯健强第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高中三年级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组委会

6/2004徐晓鸿作品静物入展《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

6/2004李华东作品人像入展《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

6/2004黄千娈作品静物入展《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

6/2004谭健辉作品碉楼入展《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

6/2004张金珠作品静物入展《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

6/2004周远鸿作品静物入展《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

6/2004黄启杰作品静物入展《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

6/2004司徒婉文作品罐《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三等奖

6/2004张金珠作品人像《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二等奖

6/2004罗健聪作品静物《开平市“集邮杯”暨第十八届中小学生市画展览》开平市美术馆一等奖

6/2004梁锐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开平市教育局三等奖

11/2004李煜慈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开平市教育局三等奖

11/2004余创业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开平市教育局二等奖

11/2004张创胜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开平市教育局三等奖

11/2004黎耀庭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开平市教育局三等奖

11/2004余素燕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开平市教育局三等奖

11/2004郭瑞勋第二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开平市教育局三等奖

9/2004余兆棠水粉作品《风采堂》江门市教育局高中组二等奖

9/2004黄千娈水粉作品《碉楼》江门市教育局高中组二等奖

12/2004李源达二OO四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门市教育局教研室二等奖

2003年12月我校学生参加广东省第二届中学生创意实验设计展评荣获省一等奖和三等奖;

1、高一级 梁昆元同学荣获一等奖;

2、高二级 黎耀庭同学荣获三等奖;

2003年10月我校学生参加开平市第七届“蓝之星”中小学信息学奥林匹克赛高中组文字录入一等奖和三等奖;

1、 高一级 欧小细同学荣获一等奖;

2、 高一级 梁森添同学荣获三等奖;

4、高考成绩连续保持开平市普通中学的前列,高考录取人数连续增长

年份报考人数(人)录取人数(人)第一批(人)第二批(人)第三批(人)第四批(人)

200126818231951109

200239626832877160

2003432332128303

200441735310A48;B6A88;B201

5、发挥窗口作用,成为开平市信息现代化教育教育示范学校。

(1) 2004年5月,市局组织全市中小学校长到本校参观指导;

(2) 每学期组织四次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示范公开课,均受到同行的好评;

八、问题与思考

我校加入了第二批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有力地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水平提高。我校现代化教育技术水平已上新台阶。为了进一步推进课题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改革,下列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1、师生如何进一步融入到课题研究的教学情景中,开拓师生间广泛交流的渠道;

2、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如何进一步优化组合,以便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促进课题研究;

3、多媒体网络教学如何最大限度体现学生“个性和创造”;

4、如何用现代化教育思想有机整合教学,使多媒体网络教学优势日益明显;

5、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供的崭新平台,在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8篇

一、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被灌输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认知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善于设想,勤于思考,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性;要具备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品质。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在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中对正确引导设题、提示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课题、支持交流评判、引导归纳总结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法指导。

二、研究性学习的几种类型

1、化工工艺类。如:学习高中化学中h2so4的工业制备、hno3的工业制备、氯碱工业等三酸二碱工业生产时,让学生研究归纳此类化工产品生产的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计算等,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多种渠道去研究这些学生感兴趣又有深度的课题。

2、知识归纳类。在高三进行催化剂、漂白剂等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纵观高中化学并联系生活,使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认识。如复习催化剂时,可以通过学生资料查找、小组讨论,研究催化剂对人类的益处、催化剂与加快反应速率的关系、催化剂的选择、科学发现催化剂的例子等,使学生了解到书本更多更有益的知识。

3、实验改进类。如锌粉与碘的反应,按课本实验要求,一般课堂实验会失败。教师可以创设实验失败的课堂情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和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学生自己探索找到:把锌粉与碘粉充分研磨和将混合粉末用热水浴加热等多种成功的改进方案。又如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有学生认为书上实验步骤不够明了,通过研究实验,许多学生用化学估量法找到用胶头滴管替代量筒进行简易对比操作的方法,结果使实验变得清晰明了,减少了许多干扰因素。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确还存在不少实验改进的研究点,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

4、学科交叉类。化学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学科之一,而自然界的许多问题则是与多种学科有关的综合性问题。高中化学中的许多应用型问题,就属于这类问题,需要应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进行分析研究。如:电解类题型中经常与物理、数学相联系,用v=s*h求电解池的体积,用q=it来求电解产生的电量;有机物结构推断中又经常会碰到立体几何共面共线等的相关知识。又如在高一开展浓硫酸使蔗糖变黑,学习浓硫酸脱水性时便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类比研究糖类,学生经过研究提出:蔗糖的形成是2c6h12o6c12h22+h20。植物光合作用原理为6co2+6h2oc6h12o6+6o2。有氧呼吸是c6h12o66co2+6h2o。

5、生活环保类。化学之所以让学生感兴趣,是因为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中,经常找到与生活相关的研究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展开研究。化学与化妆品生产、化学与新药研究、化学与能源开发、化学与环境保护等,把它们作为一个个的研究点,以课堂为主,以课余为辅,指导学生开展有滋有味的研究学习。如高二学到甲烷时,学生从解放初农村使用沼气情况,谈到最近海底发现固态甲烷以及这种新能源的开发技术等,课堂显得很活跃,信息量也大。又如,高三进行醛类研究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大型建材超市进行调查,发现有些家具与涂料能挥发出对人体有害的醛类物质,对此,也研制出了新型的绿色环保涂料和除醛喷雾剂等新产品。

三、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9篇

一、站讲台、潜心教学,快速成为学科教学的专家

夏育华,1994年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以下简称“周南中学”)担任生物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数年后担任学科教研组长、学校教科室主任兼教务副主任、教务主任至副校长。成为一名教师后,夏育华就特别注重提升自身素质,一方面系统地掌握中学生物教材的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全面地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深入钻研教学大纲,认真研读教材,全面了解学情,脚踏实地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善于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握教法,坚持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形成了“三自”教学法的教学风格。

教学成绩是教师非常看重的“硬指标”。无论是在周南中学还是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任教,无论是初中教学还是高中把关教学,夏育华所教的班级生物成绩都遥遥领先于同行,或由接手时的落后到稳步前进至最终领先,学生满意率几乎都是100%。他多年的毕业班教学保障实施的“中学生物‘三自’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稳步推进,其教学方法越来越成熟。2008年,星辰在线邀请他作为高考名师,直播高考前30天的生物复习策略。

学生学科竞赛辅导是教师专业成长乃至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常规教学之余,夏育华还担任生物奥赛教练的指导工作,辅导袁X等10余名学生参加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部级二等奖及以上荣誉。指导学生廖XX参加“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该生被成功保送到厦门大学。他辅导并给予经济支持的蒋XX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汉大学本硕连读。作为“湖南省奥林匹克竞赛辅导优秀教练”,他还注重“传帮带”,在他的指导下,赵红亮等老师很快地成长为生物奥赛优秀教练。

懂得教学管理是实现教书育人到治校办学的必修课。夏育华在周南中学担任学校教务主任期间,就牢牢把握了“三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评价坚持做到了“三个落实”:落实日常检查、落实教学要求、落实质量评价;教学管理逐步实现了“三个优化”:优化管理途径、优化课程建设、优化考试组织;教学改革创新开始了“三大工程”:名师工程、名校工程、名生工程。2005年,在长沙市首届教务主任培训班上,他应邀做《从文化角度谈周南中学教学管理的成功特色》讲座并受好评。从2000年开始,他在周南中学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尤其是管理初三、高三年级,其成功组织了多次全年级教师学习会议及学生、家长大会,并促成多次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教育教学研讨。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思想、规章制度和落实措施,尤其是创造性地开展年级组管理模式、实行班主任目标责任制、备课组长责任追究制等充分地调动了广大老师的积极性。2007年,二本一次性上线率创造历史新高,居长沙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前茅!尤其是首届开福区课改生二本上线超过50%,学生谭XX以英语142分的高分获得长沙市英语单科状元。2008年,初三年级克服了综合素质评定复杂、直升保送等学生毕业形式多样、文理综合等第呈现等考试改革的困难,中考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均居全市前列;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显著提升,两人考上清华、北大。

夏育华主持的科研教研成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学科教法与学法》获得长沙市教育局友谊科研一等奖,撰写的《试论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运用探究性教学指导学生解答生物实验设计题》《中学“三自”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三点体会》《文学为我的教育事业助力》获得省一等奖或公开发表。他主持的课题“基于精致教育的学校内部治理制度优化的行动研究”“实施精致教育,培养完全人物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二、响应号召、积极援疆,吐鲁番实验中学育人业绩显著

2008年7月,夏育华被长沙市委组织部提拔为周南中学副校长并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明确为湖南第五批援疆干部,担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是湖南省对口援疆的重点项目,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着力打造的援疆项目。学校办学的成绩直接关系到湖南省委、省政府援疆的成绩和质量,也关系到湖南教育的声望和信誉。上任之初,面对重重压力、陌生环境,夏育华迎难而上,迅速展开工作局面。

一是践行规划蓝图。夏育华主持制定了2008~2011年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明确三年内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工程、教学质量工程、十年校庆工程、规划发展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示范性高中工程”六大工程。近三年,夏校长争取了上亿元资金新建了学生食堂、师生公寓2栋、图书馆和征地新建田径运动场,每间教室配备价值3万元的多媒体设备,成功举办了十周年校庆典礼。做好了建立一个校史陈列室,编辑一本纪念办学十年的画册,搞好一台庆典仪式与文艺汇演,出版一本素质教育成果集,联系到一系列贺信、题词,拟定好一套校歌、校徽、校训,出版好一份校庆特刊,建设好一个纪念园地等“十二个一”工程。其成功接待了张春贤、等10多位省部级及以上领导的指导考察。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中层干部竞聘,优化干部队伍建设。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组织新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夏校长主编了《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课程改革指导手册》等,实行包括教育理念、多媒w课件制作、普通话、三笔字等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建立湖南与吐鲁番两地的长期交流合作机制,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周南中学、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等名校牵手,实现与一流高中的成功对接。

三是落实教育管理。抓常规,促进管理更加规范。制定《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课堂教学规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规定》、年级教学活动周制度、“一考四会”制度,等等。其突出了教学管理中的“四抓”:抓备课、抓上课、抓作业、抓考试。促教研,促进课改不断深入,制定了《学校教育科研奖励办法》等制度。学生管理方式采取疏堵并用教导并举的办法。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针对性、渗透性、体验性;日常化、系列化、校本化”的工作格局和“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9年、2010年吐鲁番地区实验中学高考成绩连创辉煌,本科上线率高达85%,其中一本上线率超过40%。2009年有24名学生被全国十大名校录取。其中吐鲁番地区汉语系列理科民考汉状元、文科状元、双语系列状元全部出自该校。2010年,30名学生被全国十大名校录取并有一人录入北京大学。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荣誉17项,其中有“2008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部级荣誉3项。

三、创新德育、科学管理,促进每一个学生和谐发展

2011~2013年,夏育华担任湖南省长沙市田家炳实验学校副校长,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同时任教高中生物,这一时期间,他对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全新的思考与探索。

一是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通过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升旗仪式活动、班会团队工作、组织学生大会、家长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多重渠道为学生的思想进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组织高一、高二学生到故居等地进行德育活动,学生每月一个德育主题,每期评选“校园之星”,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活动,给学生鼓舞和激励,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制定并督促实施寝室文化与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方案,让学生在窗明几净的环境下同时感受共同的班旗、班徽、班训、班刊、班级寄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请书法家李立、周桂华等为学校书写校名、校训以及办学理念等作品多幅;为《艺芳晚晴》《艺芳文学社刊》《综合实践活动记录本》等,撰写《人间重晚晴》《教育是慢的艺术》等文章多篇(首),为学校及各项活动撰写对联多幅,等等。

二是力促体艺工作成就,打造学校体艺教育工作品牌。夏校长精心组织策划了以“展青春风采,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班级集体舞比赛,组织和丰富了每年的“科技节”“狂欢节”“体育节”“艺术节”等。2011年;舞蹈《一条红领巾》获得一等奖前三甲,在长沙市教育局举办的“独唱、独舞、独奏”比赛中,独唱组获5个一等奖,独舞获7个一等奖,其中学生罗XX获特等奖,杨X获长沙市最高分;在包头市举行的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一银、一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国校园青春健身操比赛长沙赛区荣获团体总分一等奖;长沙市足球比赛初、高中均荣获第四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12年,组织140多名学生参加长沙市阳光体育运动会和田径运动会,健美操、田径、足球和游泳四个代表队相继参加省市、部级比赛捷报频传,获得市级以上奖励145人次,25人次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荣誉,特别是健美操队获得全国健身操比赛特等奖,学校200多名学生参与的校园青春健身操被中央电视台录播。

三是倾力学校全面工作。按照学校班子集体决议,夏育华积极投身在学校督导评估工作、后勤服务工作及招生录取工作,以及生物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比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督导评估获得领导们的一致肯定,学校的学业水平考试连续三年100%合格率,学校招生工作稳步前进。在学科教学中始终贯穿德育教育,进行生物教学时,他进行“三自”教学。为提高竞争性增强教学效果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兴趣小组,给小组取一个生物的名字,如“受精卵组”“阳光叶绿体组”等,每月在“三自”教学中选出表现最好的兴趣小组,并赠与他们诗词楹联。这种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生物知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进行了传统文化教育及德育渗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所教班学生成绩在同行中排名第一,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四、乘风破浪、全新起航,开创望城区一中的新局面

2013年8月,长沙市教育局任命夏育华担任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第一中学的校长,四年来,他带领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大力实施精致教育。夏育华校长提出“实施精致教育,培养完全人物”的办学策略,提出“六个一”的现代中学生培养目标,即“一副健康身心、一个良好习惯、一种创新特质、一门艺术素养、一身国学传承、一生导师引领”。大力实施主体德育“12345工程”,即“高举一面旗帜、建设两大节日,创新三个平台,办好四所学校,实施五个体验”,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效教学、课堂观察”的“生本课堂”建设,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学业人生规划、环卫安保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星级服务”。总结提炼形成了课题“实施精致教育,培养完全人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该课题被列为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资课题。

二是积极创新学校管理。为了调动学校行政人员管理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学校不断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健全制度。出台了《长沙市望城区一中督导评估工作方案》《长沙市望城区一中有错无为问责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实行教学活动周、十分钟片段赛、教师节表彰活动等,建立教师教学考核机制,以形成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制定师德师风考核制度,树立一批爱岗敬业、师德师风模范典型。①充分发扬民主。开展中层干部竞聘,采用全民普选,学校行政队伍焕然一新,真正选拔了一支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②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了年级组“三人制”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教育、教学、党政工团工作,明晰了机制,明确了责任,激活了热情,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升。搭建“校长午餐平台”,畅通了校长与学生的沟通渠道,为更好地服务学生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是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了优化学校生源质量,他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宣传。积极推进校园网、校园微信、校报、校刊等学校宣传平台向外传递学校工作情况。②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中心校、茶亭中心校、乌山学区、新康学区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全力办好望一高塘岭中学、望一简文学校、望一育红学校、望一新康中学。③深入全市初中学校解读生源政策。夏校长先后深入师大博才、星城实验中学、金海中学等10余所初级中学进行宣讲。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引进名优教师、改善内部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创新课程建设、探索智慧校园建设,通过软硬件两手抓、师资与管理两管齐下,学校内部综合治理效果显著,教师凝聚力显著提升,教育质量稳步前进,学校声誉日隆。

天道酬勤,在夏育华校长的带领下,学校领导班子和教职工团结一心,共创佳绩,学校先后获得各级各类荣誉20项,其中部级荣誉4项,省级荣誉1项,较好的示范效应引来了媒体的纷纷报道,报道学校工作特色的媒体有人民网、新华网等部级及省级媒体。夏育华校长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学校园”优秀校长等国家荣誉2项,“湖南省教育教学创新奖”1项,市委组织部嘉奖1项,望城教育奖优秀校长1项。湖南省政协新闻网《湘疆情|校长夏育华:“让他们接纳你,认可你”》,吐鲁番政府网《潇湘儿女情注吐鲁番》报道了夏育华援疆的事迹,红网《继续毫无保留地为望城教育事业奉献自己》报道了他获得“望城教育奖优秀校长”的典型事迹。

二十多年一线丰富的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积累,成就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善管理的专家型校长。目前,他还被湖南师范大学聘请为兼职教授,担任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长沙市生物学会理事、湖南省长沙市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湖南省长沙市楹联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长沙市中小学德育理事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他从教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学校园优秀校长”“中国教育管理杰出人物”等部级荣誉,“湖南省奥林匹克赛优秀教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援疆干部”等省级荣誉多项,“吐鲁番地区劳动模范”“‘国开’促进教育公平奖”等市级荣誉10余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夏育华最初走上讲台到现在,已在四所省级示范性学校工作过,每在一所学校,他都能恪尽职守、潜心教育,创新思维、科学管理,全心全意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现在的望城一中已呈现出一派良好的势头,在夏育华校长的带领下,全体师生都朝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迈进!

高二生物学法总结范文第10篇

【标题】学生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培养探索

【作者】郑霞珍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6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9期

【标题】中国地理教学的几个策略

【作者】胡良,张全玉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6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9期

【标题】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校本化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蒋雅云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6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9期

【标题】翻转课堂课前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作者】杨凯锋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5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作者】高梅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什么是真正参与了探究的教学

【作者】王东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转载于《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从作业设计走向学习设计

【作者】阙银杏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3期,转载于《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英语阅读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应机巧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5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设计

【作者】任燕红,于淑儿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6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纠错策略

【作者】祝夏和,余丽娟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5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思想政治必修拓展课程开发的几对关系

【作者】沈毓春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5期,转载于《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低成本物理实验的研究与开发

【作者】邢云开,黄晶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6期,转载于《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第08期

【标题】学会自我诊断,提高英语能力

【作者】孔慧敏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4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7期

【标题】“三圈环流”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地方

【作者】郑浩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7期

【标题】发挥影视资源对名著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

【作者】徐文凯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4期,转载于《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7期

【标题】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讲评策略例谈

【作者】骆欢欢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5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7期

【标题】引入“翻转课堂”,助推语文课堂转型

【作者】顾叶斌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7期

【标题】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培养例谈

【作者】朱崇军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5期,转载于《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第06期

【标题】论生物学能力结构与培养

【作者】缪仁票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转载于《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第06期

【标题】学生阅读散文的认知分析

【作者】张悦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3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6期

【标题】重构高中语文课程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黄华伟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1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6期

【标题】高校技术指导下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

实践和探索

【作者】彭素飞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3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6期

【标题】基于知识价值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陆军,曹丽敏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6期

【标题】英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探索

【作者】陈永芳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2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6期

【标题】员工援助计划在普高教师压力管理中的

应用

【作者】方松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小学学校管理》2014第05期

【标题】基于考题分析的阅读理解训练方法

【作 者】胡学军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3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5期

【标题】“中点四边形”――基于研究性学习视角下的

再设计

【作者】王晓峰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转载于《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第05期

【标题】读写融合,读仿迁移,角色审视

【作者】张一山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2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5期

【标题】“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问题的分析

【作者】吴新建,张贤金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2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5期

【标题】摒弃初中散文教学中的“去散文化”课堂

【作者】范维胜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5期,转载于《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5期

【标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的培养

【作者】田雪莲,叶爱忠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2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5期

【标题】打造微课精品,促进教育公平

【作者】张永谦,杨茕杰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2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4期

【标题】理清基础概念,突破解题瓶颈

【作者】邓先武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4期

【标题】语文“小先生”的培养

【作者】韩金玲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2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4期

【标题】例谈语块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作者】许颖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2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4期

【标题】从理念到实践

【作者】胡新建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2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4期

【标题】《三国演义》整体性引入初中语文教学的探索

【作者】柯孔泉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11期,转载于《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4期

【标题】三方入手,有效突破膜电位图像分析题

【作者】朱长伟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第03期

【标题】比较史学类试题的基础类型与应对策略

【作者】杨德志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3期

【标题】高考中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定量计算

【作者】唐立峰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3期

【标题】让学生在总结中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益

【作者】刘成丽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9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3期

【标题】基于学生学习优势的有效英语教学探究

【作者】黄雪祥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3期

【标题】例析历史人物教学中的价值观引领

【作者】姜红斌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11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3期

【标题】汉语形象与古诗文教学

【作者】刘飞耀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12期,转载于《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3期

【标题】我国写作教学改革的突围之路

【作者】屠锦红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转载于《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3期

【标题】基于充分解读文本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沈晓彤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9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作者】苏跃民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第05期

【标题】提升语文教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能力的

探索

【作者】赵群筠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9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运用三维螺旋法进行化学概念的建构

【作者】于容峻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1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数字化生物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方淳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第05期

【标题】区域地理案例型情境设计策略

【作者】张明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1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在过程中熔炼和析离方法

【作者】高进峰,刘建宇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1期,转载于《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含英咀华研课标,精思深悟始知音

【作者】熊芸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转载于《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利用面质技术促进物理对话教学

【作者】罗成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转载于《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以思维导图模式优化复习

【作者】王滋F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12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物理课程建设

【作者】黄国龙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1期,转载于《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高二历史练习有效度的提升策略

【作者】吴琳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7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2期

【标题】高中语文知识拓展类先修课程开发的思考

【作者】徐桦君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1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1期

【标题】高考地理综合题的价值取向、命题特点与复

习策略

【作者】汤国荣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3年第3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1期

【标题】“二阶六步”教学法在《实验化学》模块中的

应用

【作者】罗欣,徐丹青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1期

【标题】中学语文教学应对网络语言冲击的研究

【作者】朱佩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9期,转载于《初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01期

【标题】基于物理探究教学中问题环节的评价指标体

系初探

【作者】耿建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转载于《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第01期

【标题】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文史结合及策略

【作者】陈新民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0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01期

【标题】高三化学概念与规则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作者】卢颖智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12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01期

【标题】“定”“变”思维模型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李周平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9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12期

【标题】臻善课本“探究”,展开变式教学

【作者】张明霞,屠红良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8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12期

【标题】费马点的数学文化意蕴

【作者】郑永杰,楼婷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9期,转载于《初中数学教与学》2014第12期

【标题】例谈高三完形填空讲评课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宋颖超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8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12期

【标题】“大历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徐文彬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7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12期

【标题】在“聊天”中“唤醒”

【作者】唐惠忠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9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12期

【标题】高三历史复习应关注立意、逻辑和问题

【作者】陈亚利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3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12期

【标题】例析2014年浙江高考文综政治命题特点及

启示

【作者】周琴皎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9期,转载于《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第12期

【标题】“以学定教”视角下的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

【作者】章斌秋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9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01期

【标题】英语写作同伴互评中的评价导引

【作者】方静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8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11期

【标题】基于理解的学科教学知识(PCK)建构研究

【作者】孙天山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8期,转载于《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第11期

【标题】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

思考

【作者】陈智峰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8期,转载于《高中语文教与学》2014第11期

【标题】缩、展、提、联:让学生的知识融会贯通

【作者】王葵红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7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11期

【标题】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几个途径

【作者】邓广峰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8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11期

【标题】打造突破教学难点的利器

【作者】王加飞,金国仁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8期,转载于《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第11期

【标题】翻转课堂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的个性化教

【作者】陈申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9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11期

【标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侯新杰,安淑盈,王娴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7期,转载于《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第10期

【标题】晨昏线教学的探究

【作者】冯小琴,刘帮友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4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10期

【标题】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探究

【作者】张泽芳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7期,转载于《中小学学校管理》2014第11期

【标题】一次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颜先辉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年第5期,转载于《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14第10期

【标题】高三英语一轮复习中的话题教学研究

【作者】李海,李燕

原发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4年第7期,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第10期

【标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情感解读

【作者】徐群力

上一篇:生物八知识点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中所有生物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