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6 14:50:12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业余训练情况。我州青少年业余训采取州、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点,现有田径、国际式摔跤、柔道、拳击、篮球、足球、举重7个项目训练点,在训运动员达400人左右,13名专职教练员进行执教,采取常规训练和集中训练的方式开展训练。2018年起,州本级项目队开始实施“体教融合”下体育特长班模式,在训运动员以“班”的形式组建,学校负责学习,州体育运动学校负责吃、住、训,做到了统一管理、统一训练、统一学习,在训运动员200人左右,有效解决了学与训之间的矛盾,截止目前为止,初步建立起甲乙丙组小学六年级至初三年级梯度循环培养之路。2020年度,我州组队参加了青少年田径、国际式摔跤、柔道、拳击、足球、举重锦标赛,参赛运动员139人,获得1个第一名、4个第二名、7个第三名、3个第四名、8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5个第七名、4个第八名的成绩,田径项目2名竞走队员入选省级优秀队集训名单;参加2020年青少年拳击冠军赛,获得1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1个第五名的成绩,1名运动员代表参加2020年“金拳套”全国U16女子拳击锦标赛暨2020年全国少年女子拳击锦标赛,3名运动员进入拳击二线队集训。组建2支队伍参加12月举办的第一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赛。

(二)青少年、幼儿体育活动情况。青少年、幼儿主要阵地在学校,各级各类学校主要举办春、冬运动会;11月,举办了青少年冬令营活动,参加单位6个,参加活动营员120人左右,吸引了广大青少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11月中旬,举办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为喜爱足球的学生搭建了较高竞技平台。4月,我州组织参加了第三届幼儿体育大会线上亲子运动会,21家幼儿园报名参赛,3962个家庭参加,累计打卡8248次,7所幼儿园获一等奖、7所幼儿园获二等奖、2所幼儿园获三等奖;5月,组织参加了川渝首届“庆六一”线上亲子运动会,133所学校参加比赛,12693各家庭参与,小学组1所获一等奖、5所获二等奖、33所获三等奖,幼儿园组7所获一等奖、8所获二等奖、23所获三等奖,我州荣获优秀组织奖;11月,参加全国青少年体育冬令营(站)暨青少年健美操定向越野比赛,5支队伍28名学生参加比赛,健美操舞获得中学乙组第一名,定向越野赛1名教练员获得优秀奖,3支队伍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通过活动,让青少年增长了见识,开拓了眼界;12月,组织各县(市)参加2020年川渝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线上知识竞赛,普及青少年科学健身方法和知识。

(三)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情况。6月至11月县级举办足球、篮球、田径教练员(体育教师)7期培训,参培人员达234人。8月举办篮球教练员培训班,参培人员48人。10月,举办第一期足球E级教练员培训班,参培人员30人;参加部级培训3人,参加省级培训107人。

(四)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部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幼儿体育基地工作情况。我州体育运动学校属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训项目田径、国际式摔跤、柔道,专职教练员8人,在训运动员200人左右,2020年参加了青少年田径、国际式摔跤、柔道锦标赛,获得1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7个第三名的成绩。我州现有1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6所部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无省级幼儿体育基地,活动主要依托学校开展的,开展的主要项目是篮球、田径、健美操。今年,泸定县第二中学、康定中学、丹巴县中学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参加了全国青少年体育冬令营(站)暨青少年定向越野比赛。

二、2021年工作计划

(一)业余训练工作计划。十三五期间,州本级青少年培养培育体系已初步形成,2021年继续实施“体教融合,”狠抓县级训练点建设,重点开展学校体育,逐步建立起以体育运动学校为龙头,州县业余训练点为骨干,学校为基础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做好运动员网上注册工作、反兴奋教育工作,采取常规训练、集中训练、跟队训练等多种训练方法提升竞技水平,积极组队参加青少年锦标赛等各类省级赛事,备战好2022年第十四届运动会。

(二)开展青少年、幼儿活动计划。举办青少年校园足球赛、青少年冬夏令营活动等各类赛事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增长知识。组织参加省级各类青少年、幼儿体育活动,让青少年、幼儿在乐趣中增智,强健体魄,健康成长。

(三)开展青少年体育培训计划。青少年体育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学,年初,将教练员和体育师资培训计划纳入2021年预算内,将举办2至3期培训,同时要求各县(市)制定相关培训方案和计划,通过州县共同培养、提升教练员和体育师资的教学水平。积极组织参加部级和省级各类培训学习,提升我州体育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部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幼儿体育基地工作计划。体育运动学校是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省田径高原耐力基地,也是我州青少年重点业余训练基地,2021年,做好运动员学生的招生工作,进一步做好与学校的衔接和沟通工作,加大业余训练工作,学习与训练齐抓共管,共同提升。积极做好体育助学金发放和申报工作,有力保障其业余训练的正常开展,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通过赛事,不断提升综合水平和竞技水平。引导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部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与学校深度融合,做好俱乐部星级评定工作,查找问题,解决突出问题,积极探索成长之路,逐渐成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之一。

三、十四五工作重点

(一)以学校体育工作为重点。一是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和省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教会学生体育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鼓励中小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教学,将民族体育传统舞蹈融入阳关大课间活动。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未达到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加强青少年学生军训。二是健全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体教融合,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夏(冬)令营活动。按照“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模式,学校建立足球、篮球、田径、摔跤、柔道等学校代表队。通过校内竞赛、校校联赛、选拔赛选拔优秀青少年体育人才组建县级代表队,积极向州级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三是开展青少年体育赛事。学校每年至少举办一次运动会。县级每二年举办一次单项体育赛事,每四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州级每年举办单项体育赛事,每四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运动会,检查全州青少年体育工作水平,发现优秀体育后备人才。

(二)抓好运动员队伍建设。加大体育人才培养和储备,逐步建立起以学校为基础,州县训练点为骨干,州体育运动学校为龙头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培养体系。坚持“体教结合”,州、县、校三级联动,持续实施体育特长班学生运动员招生工作,不断优化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与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强化运动员注册和资格审查,加强反兴奋剂教育,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优化项目结构,扩大优势项目,科学调整项目布局,完善运动员就读升学优惠政策等激励机制。围绕省运会、青运会、全运会等运动会周期,以常规训练、集中训练、跟队训练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竞技水平,积极组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体育赛事,加大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力度,推动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07−04

校企合作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逐渐纳入到了高职院校管理机制。在高职院院级层面上,引导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仅要在高职院校内部建立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而且要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工作考核指标完成的保障机制。[1]

一、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组织领导作用

1. 二级学院领导的作用

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领导特别是院长把校企合作作为凸现高职教育特色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贯穿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采取积极可行的措施,保障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主要观测点包括:“十二五”发展规划、本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学院领导及主管部门认定或确定交流的典型案例,如:对校企合作办学特色的评价、在院级以上会议交流的经验材料等、有关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及报告、有关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措施的文本。

2. 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规划

一是具有推进和深化校企合作的规划,在专业发展规划中将校企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内容。具有校企合作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有成效。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按年度实施,不断拓展和深化校企合作的办学内涵。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的规划文本、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年度工作中校企合作进展的主要亮点,如:经验总结、成果实例、完成合作项目。二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探索与研究,取得一定成果,对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产生促进作用。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开展校企合作研究,指导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课题研究成果、教师团队或骨干教师有校企合作办学方面的论文。

3. 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

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有校企合作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研究校企合作办学发展。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建立沟通与合作平台,落实有关管理机构,为校企合作办学提供组织体制保障,并切实发挥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的作用,解决校企合作办学实际问题。主要观测点包括:有校企合作工作组名单、有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工作计划、当年校企合作办学工作组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2]

二、与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1.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签定实习基地协议,在企业挂牌,每年能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人数80%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在实训基地就业。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按规范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在毕业生顶岗实习与就业方面的骨干作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企合作双方签定的实习基地协议、实习基地企业牌额照片、当年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汇总表与实习计划和实施的原始材料、当年毕业生在校企合作企业就业情况汇总表(原始名单)。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有一定科技水平或技术档次,诚信经营,能切实保护实习生权益。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选择有一定科技水平和职业教育素质、发展前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主动开拓与科技水平高、职业教育素质好的大型企业、跨国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有一定科技水平是指生产的产品运用技术和设备先进、工艺要求较高、成品精致。一定技术档次是指服务类企业资质或星级较高。诚信经营,不把实习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使用。主要观测点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名录及政府部门与行业组织授予的各类先进称号、学生实习工作场所的照片、实习企业实习生工作计划或安排及待遇方面的佐证材料。三是每年定期邀请企业参加职业信息活动,举办技术讲座,营造校园校企合作氛围。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坚持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切实重视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职业信息是指企业通过学校所的招聘信息。校内就业市场是指学校组织相关企业在校园内开展的企业与学生双向洽谈招聘活动。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有就业信息、在校内举行过就业招聘。

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一是各主干专业校内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与行业企业共同完成,设备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合理、与企业接轨,实训环境体现企业真实情境和教学训练环境的结合和统一。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专业技术、高技能人才共同完成实训基地设计布局,保证实训场地尽可能地与企业真实场景接轨,避免盲目失误。企业各主干专业实训基地是指校内大类专业的综合实训场地和专项实验实训室。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实训基地设计布局方案及参与完成人员名单、实地考察基地。二是接受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推介或入股建设实训基地。企业设备占总设备值的80%以上。企业先进设备赠送是指企业无偿支持学校用于实训的设备,推介是指企业将设备配置在学校实训场地,设备仍属企业所有。入股是指企业将设备以股份形式投入到学校实训基地用于实训,企业可以优先获取毕业生,为企业培训职工,利用设备为企业提供加工、服务等形式取得股份回报。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设备清单及价值、捐赠或入股建设协议。

3. 实训基地管理及运行

一是具有健全的管理规章制度;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实训基地条件,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社会培训是指涉及技能操作的培训。每年培训人次是指近三年培训的平均数。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社会培训的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及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健全。二是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或者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成为行业、地方职业技能竞赛或技能鉴定场所。该考核内容是指引进企业产品、资金、生产线或生产车间进行产品生产时,引进社会服务机构(如服务企业、会计事务机构等)开展服务业务时,同时保证学生的实习需要(如生产实习、实务操作等)。主要观测点是考察现场实际情况。

三、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

1. 毕业生顶岗实习管理规范

一是制定符合技能训练要求的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将实习纳入教学计划的全过程中。建立毕业生实习管理档案和情况反馈及考核制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充分重视毕业生实习阶段的教学管理,避免“放羊式”的实习,造成管理缺位。实习管理档案是指学生学籍卡对学生实习管理的记录,或学校专门印制的实习管理手册等管理形式,情况反馈和考核制度是指学校和企业制定的学生实习的表现、工作业绩的评价方面的记录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有当年毕业生实习计划、有当年毕业生实习情况反馈信息或企业的评价(如学生实习考核、鉴定的情况等)和实习工作总结、毕业生实习报告或实习管理手册(随机抽取)。二是有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带队实习或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二级学院配合学校聘请企业实习指导教师,二级学院要配合企业确定实习岗位,实习岗位要符合技能发展需要,实习生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培养成效明显。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是指有计划地到企业去了解指导实习情况,时间长短因需而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二级学院安排实习指导教师的名单;定期到企业巡查指导实习的原始材料、企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名单及实习专题材料、实习企业实习管理及考评等材料

2. 毕业生实习岗位对口并签订协议书

一是学校、企业和学生签定学生实习协议,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签定学生实习协议,明确三方职责和权利以及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管理要求。实习岗位基本专业对口是指实习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且需运用所学主要专业知识。如经历多个实习岗位,则大多数工作与所学专业大类一致。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企业和学生签定的实习协议书,当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二是实习生劳动保护、安全教育措施到位。企业按规定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并要签订安全协议书。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并与实习企业协调,做好毕业生实习劳动保护和安全保障工作。在落实或指导学生实习安排过程中,加强与实习企业协调,协调企业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支付学生实习报酬有关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07号)精神,执行支付实习生报酬和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的规定。主要观测点包括:实习企业和学生签订的实习协议是否体现劳动保护、安全保障条款;近一年学生实习安排汇总表,汇总表应包括学生实习单位、实习岗位或工种、联系电话等;学生实习期间的有关待遇(如工作、生活环境、待遇等)。

四、企业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1. 企业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

一是各专业建立由紧密合作企业有关专家参加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委员会章程,提出专业建设规划。该考核内容要求院系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对专业和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保证教学工作的适需性、有效性、针对性。主干专业是指学校确定的长期办好的专业(含办学时间较长并将继续办好的专业、新设置的按规划长期办好的专业以及省市示范专业)。主要观测点包括: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名单;各主干专业的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文本;专业建设规划。二是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有企业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参与专业设置、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专业教学工作。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发挥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保证人才培养的职业性特色。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计划与总结;当年专业和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纪要及会议材料;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并参与教学;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三是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专业文化是指主干专业的专业建设理念,专业发展过程、专业特色和职业氛围、与企业联系的状况,具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环境、操作流程和规范要求、员工素质培养要求等的营造。主要观测点包括:显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环境、氛围等;隐性的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因素,如制度、典型工作等。

2. 企业兼职教师与教师培养

一是二级学院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所有专业教师每年定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到企事业单位调研访问。所有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达2个月以上,课题明确,并实行考核。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通过建立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制度,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企业工作经历等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关键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主要是指专业教师有计划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按计划分阶段实施,总时间要求两年内达到2月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二级学院有关于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制度与实施办法;当年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的计划和名单;当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记录或其它考核资料。二是二级学院建有相对稳定的来自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等兼职教师库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聘请企业等有实践经验的高技能人才和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任兼职教师的比例达30%。每年定期邀请合作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形成职业学校专兼职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互补、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是指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聘请担任专业课教学、实习指导、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教学的教师,必须有聘用手续,在校有效教学工作量大于40学时/年。高技能人才是指高级工及以上人才,技术、经营、管理人才是指企业等工程技术人员、经管管理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兼职教师情况汇总表,其中应包括兼职教师学历、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技能证书等级和兼课情况;兼职教师聘任资料;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员为学生作成才讲座的有关资料;兼职教师管理制度。

五、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1.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是主干专业和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或“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办“企业冠名班”,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与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应根据人才培养和企业实际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企业冠名班”指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也可以是企业确定的专门为本企业品牌连锁企业培养人才的课程项目。主要观测点包括: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学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方案、“企业冠名班”协议。二是有效利用企业设备、场地,实行校企合作,管理规范。该考核内容鼓励二级学院利用企业资源,推进高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有合作协议、在某个班级或专业开展的试点形式。主要观测点包括:实行校企合作企业和班级名单;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企业资助的奖学助学基金办法。

2. 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师资队伍

主要是聘请行业、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当年聘请的兼职教师人数占40%。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数,并安排来校实行“阶段性”教学。为二级学院专业教师举办技能讲座。主要观测点包括:具有当年聘请兼职教师的计划和兼职教师名单;安排到学校实行“脱产教学”的教学任务书;培训专业教师。

六、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服务

1. 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政策

一是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发团队和相应的管理机构。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产学研开发作为体现职业教育水平特色、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基地是指校内外基地或合作企业内的技术研发中心、车间等,开发团队是指学校参与开发教师达3人及以上。主要观测点包括: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开发团队;产学研基地现场实际情况;有具体的产学研项目。二是制定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企业在学校建立研发基地和新产品、新技术培育孵化基地是指企业在学校利用学校教师技术资源和条件装备资源的优势开展的研发过程。主要观测点包括:产学研规划和政策措施文本;现场实际情况。

2. 技术研发

一是教师在企业帮助下或自主开发具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教师开发的实训设备和实训平台在教学实训中得到应用,开展产业化经营服务。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开展技术研发将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的实验实训设备的开发作为重要内容,提高技术研发的实用性,使技术研发成为直接为教学服务的手段。一定科技水平的实训设备、实训平台或实训软件是指成果水平基本达到或接近同类产品水平。主要观测点是技术研发项目和成果。二是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成果在生产、服务领域得到应用或获得专利。该考核内容要求二级学院将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或自主开发工作作为提升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是指教师为研发主要人员之一。主要观测点包括:技术研发(或承担)项目和成果、相关的证明材料或专利证书等。

3. 为企业培训服务

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文化科技教育、岗位技能培训,专业教师按企业需求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实现教学相长。该考核内容指二级学院与合作企业开展的职工培训工作,合作企业指二级学院与其签定合作办学协议的企业或单位。主要观测点包括:当年为合作企业举办职工培训的培训计划(包括项目、地点、时间、学时等)和学员名单;在紧密合作企业建立培训基地的协议和培训实习材料。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深化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加快培养技能人才的意见[Z].京劳社培发[2007]85号.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工作总体思路

在县教委和乡党委政府的指导、领导下,进一步完善乡镇、村、农户三级培训网络,规范培训阵地,切实开展农业现代实用技术、现代生活文明,农民实用法律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全年培训农民2500人次。建立3个以上科技项目,培养5个以上科技示范户,培育新型农民发展“一村一品”,大力发挥乡土人才作用,扎实开展短、平、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农民增收致富,确保在全县的领先地位。

二、工作重点措施

(一)、工作重点:

在乡党委政府及学校的领导下,组织各村农校校务委员会成员,认真贯彻执行“两会”精神。利用各种会议,简报,专栏,电视,广播进一步掀起学科学,用科学,用科技知识指导农村经济发展。拓宽思路,采取各种形式吸引农村劳动力参加科技知识培训,力争在一两年内能学会和掌握一至两门应用于自身家庭经济发展的技术,为致富奔小康创造条件。

(二)工作措施:

1、开学后协助学校回收流失生,堵住新文盲产生,力争小学流失率为0%,初中控制在1—3%以内。

2、填报各种名册,整理好业务档案。

3、联系乡上各涉农部门开展各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数在2500人次以上,确保完成县下达指标。

4、继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利用现有的科普资源,对重点户及专业户进行光碟播放指导。对高年级学生利用班队活动组织观看科教片。

5、培育新型农民“一村一品”,切实做好八角村“金猪”养殖、蔬菜生产等指导,香龙村的“苎麻”,六棱村的“烤烟”。利用政府各种工作会,大力挖掘乡土人才,发挥他们优势,开展短、平、快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6、对专业户(雷玉发养猪),示范户(王长海的湘苎二号),示范项目(蔡兴移民坝蔬菜基地、李佐梅渝糯7号种植)及其它基地加强联系和指导,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备查。利用业余时间下载部分信息,送给各播放点和示范户,让他们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7、写好有价值的经验文章送县,认真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拟定工作计划。

8、及时搞好新闻报道工作,一旦有新闻价值的事迹,要做到及时向有关单位或报刊报道。

以上是我乡2008年春期工作计划,如与县上工作计划有矛盾,再作修改。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实地培养工作的培训时间

实地培养工作时间的长短应以所选主导作物的生育周期为标准,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应从作物播种至收获全程参加培训,这样才能做到栽培理论与生产实践充分结合,熟练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实地培养工作的培训地点

实地培养工作应选派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到具有权威性的科研院所、实验基地或生产基地培训,与农技推广专家对接,一对一交流,并且要和这些部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便农技推广骨干人才能够及时、准确地指导农业生产。据了解,黑龙江省垦区作物栽培接近现代化,而且垦区管理体制相当规范,开展实地培养工作,也可以选派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到垦区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管理经验。

实地培养工作的培训内容

实地培养工作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主导产业来确定培训内容,应以现场操作为主,以理论阐述为辅,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的业务水平,使其能够合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经验,并总结出适合当地的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实地培养工作的培训形式

实地培养工作应以脱产形式为主,这样农技推广骨干人才才能把繁忙的业务工作放下,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培训中去,跟随省级农业专家开展相关农业技术的集成、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在实地培养工作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农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组织实施实地培养工作

实地培养工作计划制定后,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关建设依托单位要以提高骨干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宗旨,将骨干人才的培养需求与本单位的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保证实地培养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资源优势,帮助骨干人才真正学到先进技术,并学会如何运用先进技术。

实地培养工作的培训评估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顶岗实习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9-0003-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和对高职教育规律认识的加深,人们都意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将受教育者从学生培养成劳动者的必经过程。近几年,各个高职院校都在探讨如何根据社会职业教育环境搞好顶岗实习。但在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分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顶岗实习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措施

1.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纲领,如何确保实践教学环节高质量的完成、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率,是学校的主要关注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

2.成立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指导小组

为保障对顶岗实习的科学有效管理,需要设立由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和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

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应由学校系、部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领导和策划。专业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带头,校内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和各实习单位校外兼职指导教师组成,负责对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全面管理。顶岗实习学生自律小组由学生自我选举,由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确认后成立,负责本小组成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自主管理。

3.制定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相关措施

为保证高职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有效完成。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双导师制”,即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同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双考核制”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同时接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三监控制”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一是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情况的考核。二是学生实习期满返校后要撰写实结,学校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顶岗实习工作的真实体会和收获。三是由学生自我管理小组根据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提出综合的自我评价意见,为专业指导教师的考核提供参考意见。

二、加强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

1.顶岗实习的计划

(1)确定顶岗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的目标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等。

(2)编制顶岗实体工作计划。依据已确定的顶岗实习目标,考虑学校现有的校外实训条件,结合学生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现状,制定好顶岗实体工作计划。总体工作计划主要包括:编制计划的现实条件分析;总体工作计划实施主要内容;总体工作计划预期绩效分析等。

(3)编制组织方案。顶岗实习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需要设计一个合理的人员组织结构;同时实习工作能否正常进行,还有赖于参与顶岗实习管理的教师及其他人员的努力和相互配合。

(4)实施方案。依据已编制的总体工作计划,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是对总体工作计划的事实化、具体化,实施方案即行动指南,能指导整个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实施方案包括:顶岗实习学生工作安排、顶岗实习准备工作计划、顶岗实习内容安排、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计划等。

(5)编制质量管理计划。顶岗实习要达到预期目标,必须执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全员质量控制。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并予以辅导;督导人员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各层次的质量管理须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并做到“量化考核”。

(6)编制进度管理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明确主要步骤,设计每个步骤的工作持续时间,据此编制合理可行的进度计划。此进度计划编制完成后,指导教师根据进度计划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进行跟踪、指导、考核。

(7)编制安全管理计划。学生的顶岗实习是真正的工作,在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中,会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必须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如: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指导;编制安全事故处理预案等。

2.顶岗实习的实施

(1)顶岗实习动员。顶岗实习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实训活动,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工作者”的身份独立完成企业岗位工作。在顶岗实习活动开展前,学院必须召开由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全体实习生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使所有人员在思想上统一认识。

(2)顶岗实习准备工作。第一,实习学生在了解顶岗实习目的、意义及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自己的能力要求,提出自己的实习计划,该计划由实习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审核、修订,作为每位学生的实习活动指导计划。第二,实习教师应理解顶岗实习的真实“内涵”,即:培养学生独立的职业实践能力,应了解顶岗实习的具体任务,明确实习教师在实习活动中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实习教师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计划。第三,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理解顶岗实习意图,明确学生急待提高的实践能力的内容,并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企业工作任务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计划。

(3)顶岗实习的实施。实习学生按照各自编制的实习计划,结合实习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在实习教师的指导下,以独立“工作者”的身份开展实习工作,并接受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

实习教师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身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有效地技能指导、过程管理、成果验收。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应根据顶岗实习计划及自己的工作计划,对顶岗实习学生下达工作任务,对工程过程、工程成果进行考核。

(4)做好顶岗实习过程、成果资料的记录、整理、归档工作。第一,顶岗实习过程资料包括: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顶岗实习的工作记录、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等。第二,顶岗实习成果资料包括:实习实物成果、以图片记录的成果、以视频方式记录的成果、实结等。第三,资料记录:学生的出勤、实习态度、实习纪律记录由实习老师(或委托企业单位管理人员)记录;顶岗的工作记录由单位相关人员出具;顶岗的工作成果资料由本人或单位提供;顶岗实习日记、顶岗实习调查报告、顶岗实结等由学生撰写。

3.顶岗实习的监控

为了确保顶岗实习达到预期目标,必须对顶岗实习的计划、人员等进行全方位、过程化的监控。

(1)配置专门的督导人员。高职院校为确保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需要在人事上配置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人员。督导人员深入企业,了解实习教师、实习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协调、处理,保障顶岗实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应按已制定的工作计划,实习教师、聘请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过程点的质量考核;督导人员对实习教师、聘请的管理人员进行阶段性的质量考核。

4.顶岗实习的改进

在顶岗实习完成后,应及时组织专门人员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项进行讨论,对可行的做法进行总结,并作为经验加以推广;对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寻找对策,并将对策作为下次编制实习计划时的重要的参考性方法。

顶岗实习工作作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将顶岗实习工作落到实处,以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 忻.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2 万 平.提高高职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3 徐丽香、黎旺星.推行“顶岗实习”保障体系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8(9)

4 卢飞跃、渠川钰.高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5 汤忠华.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2(24)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夯实基层团组织建设、服务农村青年成长需求,为深入实施我市“一个中心、五大基地”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榆树成为食品城、商贸城、智慧城、生态城做出新的贡献。

(一)务实做好农村青年思想引导工作

1.开展主题实践活动。针对农村青年思想实际,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为重点,开展“畅想青春 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新工作载体,分层分类开展“寻找最美代言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精品文化进农村”、“农村趣味运动会”等主题活动。每个乡(镇)街主题活动不少于2场次。

2.选树优秀青年典型。深化“寻找乡村好青年”、“十大杰出青年农民”推选活动。充分发挥乡村好青年作用,将挖掘选树与跟踪培养相结合,建设乡村好青年人才库,将乡村好青年作为乡村两级团干部的重要来源,增强基层工作力量。以典型示范激励更多的青年积极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传递青春正能量。每个乡(镇)街跟踪培养至少2名优秀青年典型,同时新挖掘培养1名优秀青年。

3.探索新媒体引导方式。深入推进乡镇团组织微信体系建设,拓展网络宣传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乡村好青年微信群建设,实现网络覆盖,创新农村青年思想引导路径,打造经常化、便捷联系农村青年的渠道。组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网络文明志愿宣言”、“清朗网络青年力量”、“阳光跟帖”等全团性主题网络活动。每个乡(镇)街至少建立1个本级团组织微信群,推动建立村级团组织微信群,动员团员青年收听团市委微信公众号(榆树团市委,微信号:ystsw54)。

(二)扎实开展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就业工作

4.深入推动特色农产品网上创业平台建设。根据致富带头人、农村返乡大学生、农村小额贷款信用示范户等农村青年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农村青年电商,开设特色农产品网店。依托团省、市委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积聚更多创业资源,抓住省级域外培训、长春市农村青年网上创业导师团培训等有利契机,鼓励动员优秀青年参与学习网上创业技术服务、营销策略和网上创业实战经验,解决网上创业的实际困难。有效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有效对接,激发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业潜能。

5.开展青年创业就业扶持工作。以“村村青年致富星火培养计划”为统领,落实团中央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计划部署。面向农村青年企业家开展农业产业政策、现代企业管理等高端知识培训,帮助其掌握现代化商业运作模式,提升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面向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依托基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知识、技术及创业常识培训,扶持青年自主创业不断提高青年就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小额贷款工作,围绕解决农村青年创业资金难题,建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绿色通道”,深入推进小额贷款项目,为创业青年提供方便、快捷、优惠的金融服务。继续开展“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评定工作。

6.加大引导青年创业服务力度。加强农村青年创业创富基地建设,加大对创业创富示范基地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农村青年参与基地创业学习。完善现有农村创业创富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开展创业就业培训,进一步整合推广性强、入门门槛低的优质项目供创业青年学习借鉴。同时充分利用好校地对接科技兴农资源,引入高校涉农科技,助推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发挥共青团凝聚、培育青年创业人才的组织优势。通过大赛遴选、典型选树和系统培训,构建完善的服务青年创业人才组织网络。

(三)不断深化服务民生工作

7.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不断深化青少年生态环保工作,抓住春季植树造林的有利时机,集中开展流域性和区域性的青少年植树造林活动。培养青少年生态志愿环保队伍,广泛开展光盘行动、低碳出行、清洁家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修旧利废等生态保护主题实践活动,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8.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深化社会实践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载体和渠道,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围绕法治创建、志愿服务、文明倡导等内容,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助残“阳光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等社会实践行动。特别针对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整合资源,实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计划》、《重点青少年群体保障计划》,按照不同群体类别,制定有针对的帮扶机制,不断提高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扶水平,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以“乡(镇)街团(工)委+志愿者服务组织+重点青少年”的模式,注重接力机制建设,实现长期有效的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提高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继续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9.扎实推进农村区域化团建工作。以“百县千乡”分类示范创建行动为载体,坚持区域化建组织,充分利用团代会的有利时机,整顿和规范基层团组织建设。坚持区域化配干部,建立起完善的乡(镇)街团(工)委集中换届或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对农村团组织的队伍巩固;坚持区域化搞活动,明确服务项目和工作目标,培育区域性品牌活动,实现对农村团组织的工作活跃;坚持区域化建阵地,整合资源,建设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联系和服务农村青年的区域化阵地,实现对基层团组织工作的有效支撑。同时深入开展星级支部、示范创建等活动,各乡(镇)街至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一)精心打造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运行载体

积极广泛地开展各项合作洽谈: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从企业到专业合作社,只要有利于地方、学校、企业、学生发展的项目,以订单委培、借用场地和仪器设备、培训考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最终实现双方共赢。

校企合作委员会的建立旨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共赢互利。在合作单位中,挑选投入多收益大的 "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增强他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管理积极性,形成"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模式,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二)认真梳理,不断更校企合作委员会

二、牢固树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找准校企双方的利益趋同点

12月年底召开校企合作座谈联谊会,对本年度校企合作优秀典型企业进行表彰奖励,扩大宣传,树立榜样,深度推动校企合作,通过优质校企合作提高就业质量。

三、构建以教研室为单位校企合作主体,多形式开展校企合作。

建立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校企合作主体,企业派实践专家来校兼课,学校派教师到企业访问,企业可以在学校设置展厅,可以利用学校实训基地开展科研,可以使用学校的图书馆等设施。联合编写订单班的教材,共同探讨和制定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四、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建立一支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是校企合作的关键。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在人事科统筹下,各教研室制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校企共同培养计划,交流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制定考核细则,对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对培养效果突出的教研室和企业给予奖励。

五、挖掘校企合作的深度,全方位开展校企合作。

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抓住企业的合作要求,进一步挖掘校企合作的内涵。当企业有订单班的合作意向时,我们引导他们能够建立以企业命名订单班,订单班的成立对企业的益处是:增加企业文化的内涵,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的管理,可以使用学校的一些资源,增加学生上岗后的稳定性、可以设立"项目工作室".

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人才共育、合作共赢、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以合作办学为路径,合作育人为目标,合作就业为导向,合作发展为动力,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全面实现开放办学。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12年3月1日

校企合作工作计划(二)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2012年学校工作计划,以及充分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之路,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厚德强能办学思想为宗旨,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我校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并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质量

(一)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硬件条件。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学校加大使用教育资金,完善实训条件,进一步强化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

(二)提供高水平双师型师资。"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技能教学,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双师型"教师活动,组织观摩考察活动、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走出学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聘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三)采取"订单"模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

2012年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平台,扩大与签定企业合作面的同时将开展以下工作:

三、立足企业需求,扩大企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

(一)结合农业行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力度的加大,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向高层次、多技能、快速应用方向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企业需求与发展,进一步结合企业现场开展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实习设备、场地资源同企业技术资源相结合的优势,建立校企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职责功能,开展农艺工、果蔬园艺工、动物防疫员等资格认证,提升校企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三)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满足顶岗实习要求。

(四)扩展培养专业范围,把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范围进一步扩大,解决小工种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现象,使校企合作培养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二、建立机构、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一)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结合。其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培训目标,制定实施教学计划;搞好课程开发,组织编写校本教材;落实兼职教师和学生实习,指导教学改革。

(二)建立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基地企业优先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三)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办专业以及共建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示范性的基地,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又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四、合作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训协议、每年将需要专业人数通报我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择优并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样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有个良好的对接。

(二)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

五、合作的主要措施

(一)与企业商谈合作事项,并拟定有关协议。

(二)分批到企业进行不同岗位的实习。

(三)通过与企业的各种联谊活动增进双方感情,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四)组织好学生供需见面会,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好进入合作企业的人选。

(五)对入围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应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作好其正式上岗的过渡工作;

(六)组织开展好学生与社会各企事业的就业推荐会。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在市教育工委、教育局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即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服务,为职业学校服务,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服务,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服务)、全局意识,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研工作的含金量,不断开拓创新,扎实有效开展工作,开创职业技术研究工作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一)、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研究管理机制。在原有11个中心教研组的基础上做好调整、充实、完善工作,进一步明确主持学校、兼职教研员的职责,指导各专业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各职业学校的教研水平,确保教研质量。逐步实现职教研究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我市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体现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根据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办学宗旨,职业教育是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数以万计的中等实用人才,所以专业理论和技能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与普通教育的区别所在,更是职业教育的优势所在,为此,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的研究和技能课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专业课技能训练。一是加强教材和大纲的研究。在教材研究方面,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训。打破以前的传统实验体系,将新的知识技术和方法融入教材中。二是注重教学过程。在实施专业技能教学时,确定知识体系、工艺体系和实际操作体系。加强每个单元的训练和检测,为任课教师提供一把尺子,为学校提供检查和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提高专业技能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三是指导专任教师采取多种研究教学训练方法。根据专业、设备、内容、训练目标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可以采用竞赛法、演示法和榜样示范法。又如在农学可采用观察法和对比法等。四是综合专业技能训练和技能鉴定。根据每个专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指导职业学校制定相关的训练科目,使训练和鉴定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有的放矢的训练,在鉴定时能够顺利拿到技能合格证书,为将来的就业铺平道路。

(2)狠抓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生产管理的真实氛围。目前实训基地建设远远跟不上教学的需要,学生多设备少的现象很普遍,职教研发挥理论优势指导学校让现有设备充分利用,更好的为职业教育技能训练服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进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同时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实际生产。加强校外培训基地的联系,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工作进行现场培训。大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弥补校内实训的不足,促进教与学双向互动,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

(3)强化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最近一段时间,各职业学校的招生都不是太好,生源质量不高,成绩参差不齐,如果教师讲课方法仍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授课,教学效果不会理想,课改势在必行。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成绩水平进行从备课、讲课和检测方法全面改进。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新影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挥职教学会的作用。通过职教学会加强与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引起他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因为职业教育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油箱”和“引擎”。积极推进学校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招生就业的模式,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来。指导我市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出行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

(五)、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专业评估。各职业学校相同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大相径庭,课程编排上千差万别,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明年起要着手大力加强职业学校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一套适合我市职业教育情况的、具有我市特色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体系和评估办法。

(六)、加强市级以上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发挥职教研究室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作用和督查作用。加强课题研究的管理和指导,及时推广优秀教研成果。要认真抓好课题的过程管理,对已立项的课题的开题、研究过程要进行督查。对一批有影响、针对性强的课题要进行奖励性资助,要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的热点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新大纲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研究和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让课题研究真实起来,切实解决好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抓学习,提素质。加强内部处室人员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的政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要求处室认真学习《职业教育法》和新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用以指导职业学校新大纲和新教材的使用工作。建立本处室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调动处室人员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理论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1

(二)、抓培训,提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研员和教师队伍是不行的,为此,要加强教师的政治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教研员教学研究和教师教学水平,结合今年8月份市教育局举办的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新大纲培训工作和科学发展观等学习内容,组织全市职业学校教研员和教师进行政治和教学业务培训,提高全市职业教育教研员和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研究水平。

(三)、抓活动,提高水平。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如何,是要从教育质量表现出来的。教育质量的高低是要从各种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同进教学活动对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明显推动作用。所以,抓好各项教学活动,对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2年职业教育研究室要举办教师评优示范课和学生技能比赛,论文研讨、课件展示、说课等教学活动。

(四)、抓落实,提效益。教育教研是细致而长期不懈的工作,对职业学校每年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列入年度考核目标之内,加强督查、指导,以确保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到位,全面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研究工作计划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

三、如何保证工作计划得到执行:工作计划写出来,目的就是要执行。执行可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我的方案已经拿出来了,执行是执行人员的事情。出了问题也是执行人员自身的水平问题”。执行不力,或者无法执行跟方案其实有很大关系,如果一开始,我们不了解现实情况,没有去做足够的调查和了解。那么这个方案先天就会给其后的执行埋下隐患。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计划能不能真正得到贯彻执行,不仅仅是执行人员的问题,也是写计划的人的问题。另外,工作计划应该是可以调整的。当工作计划的执行偏离或违背了我们的目的时,需要对其做出调整,不能为了计划而计划。最后,修订后的工作计划应该有企业领导审核与签字,并负责跟踪执行和检查。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关键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1关键能力的内涵

“关键能力”常被称为跨职业能力,指的是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它超出了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范畴,是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能力在从业者的未来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从业者的综合职业行为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从业者具备了这种能力,并内化成为自身的基本素质,那么,当职业发展变化或劳动组织形成发生变化时,他就能够从容地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取未来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实现可持续性的自我发展。

2培养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必要性

21世纪的到来,意味着技术的变化愈来愈全球性,技术与工艺的进步愈来愈快。技术与工艺的变化必然导致工作组织的不断变化。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只进行单一职业岗位(群)的培训,并在此基础上仅仅培养学生一些具体岗位(群) 的技能,已经远远不够。而要想使学生将来能适应并胜任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和新的环境,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职业教育就必须让学生获得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与人的综合素质有关的能力――关键能力。

3高职院校“关键能力”的培养模式

3.1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让学生通过承接和完成某个具体项目来实施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的培养,达到“关键能力”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是独立思考,主动获取和加工信息,设计工作步骤和方式方法,分析并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完成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转化,并通过互帮互学来完成项目工作。首先,项目实践课题放在小组内让学生讨论,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工作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个人的知识欠缺将通过共同讨论、集思广益来弥补;经过大家讨论,群策群力最终确定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期间实践指导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然后,按照确定的最优解决方案,学生独自或以小组方式在各自独立制定的工作计划指导下完成工作。工作结果要按照预定的目标来进行自我和相互的检查,并判断达到的效果如何。

概括起来,项目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收集信息阶段:学生了解课题工作要求,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独立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

(2)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学生按照课题实际需要,自己独立确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步骤、工作时间、检验计划、需求计划、设备使用计划等。

(3)决定阶段:各自的工作计划在组内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的实施方案。

(4)实施阶段:学生按选定的最终工作计划,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5)检查阶段:经常性检查,中间检查,学生自查,学生互查,教师检查交替进行,除对工作计划以内的内容进行检查外,还应对工作安全和质量保证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排除故障的练习。

(6)评价阶段: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最后的工作总结、成绩评定、并找出差距和改正办法。在各个阶段都确定相对应的教学培训目标,学生经过多个项目实践课题的不断强化培训,通过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在完成课题的技术活动中使学生懂得遵循行为科学原理,形成自觉的行为意识,构成完整的职业行为方式。

3.2团队教学的组织方式

无论职业院校的专业理论学习,还是实验实践及实训,教学组织的选择和安排对教学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影响。为了能够使教学最优化,学校应采用排式教学组织形式(圆桌式教学组织形式)和“做中学”式教学组织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合作,增强了团队工作精神、独立工作以及解决个人所负责工作中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和他人交流、进行创新性思考;锻炼了批判性地评价自己工作成果的能力。

3.3教师作用和地位的改变

在项目教学、小组教学等新颖教学组织形式中,职业院校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而是一个顾问、支持者和咨询专家。教师一般不再总是站在教室的前方宣讲知识,而是站在小组的旁边,随时指导学生。教师地位和作用的这种变化并非说明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相反却是提高了。教师经常要面对一组学生,解答一个群体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要有丰富的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具有工程实践经验,以适应新形势不断变换的要求。

3.4产教结合的实训基地

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必须建设相应的实训基地,使教学直接融于生产环境中。这就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办学,实行产教结合的生产教学模式。学校投入一部分资金到企业,既节省了企业开支,也能使学生尽早接触生产实际;教师也可以经常亲临现场,感受企业技术革新的不断变化。

4总结

现代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等都要求并需要适应能力强的高技能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有责任采用适当的方式培养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只有把知识、技术同关键能力结合在一起学习并掌握,学生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职业院校及其教师要运用现代职教理念、教学方式方法、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来创造出关键能力培养的条件和环境,要全面提高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吕景泉. 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注重“关键能力”培养[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 (4).

人才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万般德为首,为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水准和行为习惯,特制定本学年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从幼儿班到初中三年级共计二十五个班级,学生的年龄跨度大,德育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很大,加上我校处于武安市城乡结合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因此上,在学校德育工作方面,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德育阵地建设方面,我校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相继建成了两个大的基地。针对当前学生犯罪现象的不断出现,我校在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方面,相继作出了一些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任务和要求

第一.进行“五爱”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早日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第二、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守则》来要求学生,按照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养成习惯进行教育。

第三、进行“五心”教育,使学生具有全心全意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信念和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四、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坚决杜绝“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思想,学习一些交通规则。让学生意识到社会公共秩序给我们日常生活中带来的方便。

第五、学习雷锋精神,勇于向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开战,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

第六、认识搞好学习,热爱集体,热爱共产党,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三、主要措施

1、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扎扎实实搞好德育工作。一切为学生着想。

2、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条例。

3、通过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加强思想教育。

4、把德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5、搞好“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网络,建立班上的德育教育机构,进行有计划,有系统活动。

上一篇:青年人才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政协人才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