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2 16:19:34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卓越绩效模式 电网支撑企业 管理体系

一、引言

卓越绩效模式作为一种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断追求高水平的经营绩效目标,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电网企业发展路径相匹配,故在电网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是其必然选择。

国网天津物资公司通过卓越绩效模式的实践应用,推进卓越绩效模式与专业管理的深度融合并形成固化工作机制,建立了“测量-评价-改进-提升”常态化闭环模式。本文以国网天津物资公司为案例,探讨电网支撑企业卓越绩效实践应用方法,以此为同类型企业提供可借鉴路径。

二、建立柔性组织构架和特色管理机制

(一)建立柔性组织架构

为保障卓越绩效模式顺利导入,国网天津物资公司构建由公司“一把手”牵头的卓越绩效三级柔性组织体系,明确各层级组织责任,实现共同参与、协同推进、改进短板、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目标。

领导小组由公司高层组成,负责统筹各项工作并审定项目实施方案、听取汇报、提供决策支持和指导。工作小组由各部室领导组成,负责各项工作具体开展、编制项目整体方案及进行质量监督、组织协调外部机构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汇报工作进展。跨职能联络小组由各部室专业骨干组成,全程参与报告撰写与材料收集工作,负责卓越绩效模式在本部门推广与实施。外协专家由外部专家组成,负责模式导入的前期培训、报告统稿、模式落地服务及技术支持(柔性化组织体系见图1)。

(二)建立特色管理机制

1.多维度宣传营造卓越氛围。公司围绕卓越绩效体系多维度开展宣贯,有步骤、有目的地将卓越绩效理念灌输于员工。首先,通过卓越项目启动会、培训会、公司内部网络平台介绍卓越绩效开展情况及成效,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其次,充分发挥工作小组及跨职能联络小组的专业优势,研究部门管理与卓越绩效模式的深度融合机制,制定改进方案并在内部推广。另外,总结工作经验,提炼卓越管理典型案例,加强集团内部的经验交流,实现协同发展、共同提高的目的。

2.全方位培训管理,提高全员卓越意识。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导入与实施,针对项目开展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制定相应的培训管理措施。

理念导入阶段,本阶段培训主要面向自评报告撰写人员组织开展相关数据资料收集、卓越绩效自评报告撰写、方法工具使用等培训。实施评价阶段,通过聘请外部专家或参加权威机构举办的自评师培训班的方式培养内部自评师,培训对象为公司四级四类专家人才及青年人才骨干。深化落地阶段,该阶段培训主要是在自我评价和综合诊断的基础上,结合“三集五大”体系运行要求,建立评价、改进、推广的应用工作机制,对各部门进行培训宣导。

3.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卓越绩效落地。物资公司在开展自评过程中运用项目过程管理模式进行管控。首先,在项目开展前期成立由“一把手”牵头的卓越绩效三级柔性管理组织。其次,形成项目阶段性汇报机制,定期汇报项目进展及完成情况,针对问题统筹协调各类资源,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再者,形成项目质量管控机制。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评估和监控工作,协调外部专家针对项目进度、质量,以及人、财、物配置和整改情况等进行监督管控。

4.投入“三专”资源,保障预期成效。为了保障卓越绩效模式在公司的顺利开展,公司倾斜优势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人才保障方面,选拔公司四级四类优秀专家人才及各部门青年骨干参与自评及实施,培养内部自评师团队。在资金保障方面,公司领导划拨专项资金,印制宣传品、组织培训、聘请专家等。物力保障方面,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卓越绩效模式建设,调动公司及各部门相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为项目开展提供坚强的物力支撑。

三、物资公司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

(一)模式导入

1.注重前期导入宣传,根植卓越绩效理念。物资公司以《国网天津电力19580》评价要求为依托,深入解读国网公司下发的卓越绩效《导则》《大纲》,并采购《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物》(质协第二版)下发各部室,结合物资公司业务特色编制卓越绩效宣传培训手册、卓越绩效评价实施指南、卓越绩效自评模板等材料,组织公司四级四类优秀人才及各专业青年骨干参与培训,提高对卓越绩效体系的理解和认知,促进卓越管理思想的传播和应用,营造追求卓越的工作氛围。

2.制定“拼图式”矩阵,无缝衔接准则要求。物资公司作为国网天津电力的物力支撑企业,区别于供电企业常规部门组织架构,部门构成以业务开展“链条化”分工为主,无法借鉴供电企业某个部门牵头负责整个章节的常规做法。

物资公司以《国网天津电力19580》为依托,结合公司业务及管理实际,将7个类目,23个评分项,43个着重方面,140个“如何”进一步细化,制定具有物资公司特色的卓越绩效导入工作矩阵图,采取“拼图式”点对点应答模式,开展材料收集,化整为零进行整合。

3.超前构建KPI指标体系,提升卓越绩效自评速率。战略指标体系是评判公司卓越运营成效的标准和手段,物资公司因职能定位,前期并未制定战略目标及支撑战略目标的关键指标体系。为更好地实现卓越绩效模式的有效落地,物资公司以国网天津电力使命、愿景、价值观为前提,定位于为电网建设和国网电力发展提供坚强物力保障,加快构建卓越供应链体系的战略目标。

(二)测量评价

通过深入研究卓越绩效模式的内容,选取适合本单位工作性质的视角,结合本专业“五位一体”平台建设成果,侧重特色支撑展开应答。以撰写报告为契机,深入了解公司内部情况,展示优势、定位短板、改进提升,为高层领导提供决策辅助。

1.制定“里程碑”节点,完成任务分解。以卓越绩效导入工作矩阵图为依据,按照任务分工和评价工作步骤,将相关标准要求和工作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形成自评工作清单。制定自评工作计划并编制甘特图,明确里程碑节点,有效推进自评工作的开展。

2.遵循卓越评价原则实施资料收集。跨部门联络小组和部门按照自评计划和分工,对照物资公司卓越绩效矩阵图要求,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提炼具体做法、优势亮点、短板不足。

3.发挥内外部专家团队作用,合力开展综合诊断分析。自评报告完成后,由专家团队针对物资公司自评报告,按照“评分要点”和“评分过程”的要求,C合诊断分析公司现状,系统分析公司在业务开展、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和改进机会,对公司管理成熟度和绩效卓越度逐条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形成评审反馈报告。

在综合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物资公司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体制、机制、方法的角度提出系统性的优化建议,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弥补短板。

(三)改进提升

根据自评结果,结合“三集五大”运行要求,分析专业管理优势和短板问题。针对管理优势,提出巩固措施,进一步保持提升;针对短板问题,制定改进方案,推进集中整改,系统改进、提升管理水平。

根据改进难度和效果,平衡改进方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定改进机会的优先次序,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将改进工作与“三集五大”体系深化完善、“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深化应用等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落实改进措施。

(四)持续优化

1.总结卓越绩效模式经验。全面总结公司开展卓越绩效体系的应用经验,根据各专业卓越绩效评分情况,挖掘专业管理优势,形成实施卓越绩效体系应用经验;结合“三集五大”体系运行实际,发现总结管理优势项目,提炼卓越管理案例。建立最佳实践经验库,加强成果共享与工作交流,提升卓越绩效体系应用水平。

2.构建卓越人才梯队。以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为契机,培养一批懂评价方法、熟悉管理规则、业务精湛的卓越管理人才队伍。构建跨专业、跨部门的柔性化管理团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完成好《卓越绩效模式基层落地自评报告》和《卓越绩效模式整改提升报告》的撰写和导入工作,完善知识沉淀,形成与本单位融合的特色经验和亮点,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支撑单位卓越绩效导入模型详见图2)。

四、卓越绩效模式实施效果

卓越绩效模式的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内部运营体系更加优化

天津物资公司各部门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内部运营相关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取得了良好成效。其中,投资计划与项目计划执行准确率、物力资源管理任务完成率、履约完成率、协议库存完成率、供应质量完成率、集体企业关键指标完成率连续3年取得100%的好成绩,企业负责人同业对标位列国网第一方阵。

(二)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健全

通过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人才培养规划,人力资本质量指标连续3年达到100%,人才当量密度连续3年以0.4%~0.6%/年的速度递增。在创新成果方面,积极开展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近3年公司科技创新任务完成率、信息通信任务完成率均为100%。

(三)客户服务品质提升

通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物资公司重新划分关键顾客群体,建立完善一系列客户服务标准及流程,努力提升客户支持服务满意率,近3年客户调研满意率均达到100%。

(四)经营效益提升

天津物资公司在卓越绩效模式开展下,经营效益稳步提升。通过优化内部财务管控,物资公司可控费用指标较去年有大幅提升,项目预算执行率近3年稳步提升(卓越绩效实施成效示例图见图3)。

五、推广建议

(一)制定支撑战略目标实现的战略绩效指标体系

建议同类企业在战略制定过程中,构建明确的战略绩效指标体系。天津物资公司基于国网天津电力“十三五”战略规划,定位于为电网建设和电力发展提供坚强物力保障,战略目标为加快构建卓越供应链体系。为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责任书》、内部对标、年度重点任务等,制定战略绩效指标体系。

(二)内部市场分类及核心业务过程识别建议

针对内部市场分类,建议分别从全年供货金额总量、区域发展重要程度、电网工程重要程度三个维度用综合因素法确定关键顾客群,通过交集选取法,确定关键客户、次重要客户及一般客户。

针对公司核心业务过程识别,建议应用ARIS“房式结构”理论,识别战略与决策、计划等19个过程。采用价值链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将有效支撑战略关键绩效指标完成的8个过程确定为关键过程。

(三)关键绩效指标测量建议

针对关键绩效指标测量,建议以企业战略为导向,构建以企业负责人业绩指标为核心,以内外部及专业机构对标为基础的指标体系。围绕企业战略运营目标,建立以运营监测(控)平台为依托,以省公司指标库、物资公司关键绩效指标、物资专业端到端流程的监控为手段,以信息化、组织与激励、沟通反馈机制为支撑的全过程绩效测量系统。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评估;模式;河海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2-0054-03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包含了学生、教师、课程、教材、实验室、实践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人员等相关要素。国内外高等教育专业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证明,专业评估是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行之有效的手段。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为进一步做好评估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高校应强化高等学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构建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评估制度。”因此,校内专业评估是强化高校自主意识,建立健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本科专业建设和管理,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校内专业评估的目的

第一,有利于各专业了解自身办学水平的现状。校内专业评估强调全员性、全面性、发展性,注重质量建设的过程性环节,全面、客观地考察教学全过程。通过“亮家底”“理思路”“促改进”的实践方式,为各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第二,有利于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布局。通过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科学诊断和分析,高校能够准确判断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结构的适应度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区域和全国的竞争力,促使高校在“合理布局、整体优化,面向需求、强化特色,注重效益、科学定位”的原则下,开展专业结构优化调整工作,强化优势特色专业,培育新兴潜力专业,调整缺乏竞争力的专业,形成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第三,有利于高校科学评估各项教学政策成效。通过分析全校专业自评数据、学情调查数据和相关满意度调查数据,高校能够有效检验各项教学政策的合理性和执行效果,明确政策的改进方向,并为合理调控人、财、物等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有利于完善校内质量保障体系。校内专业评估是高校内部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活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调动高校自我管理、自主参与、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积极性[1],增强适应外部评估的能力,为将来接受外部整体教学评估和专项评估夯实基础。

二、国内外校内专业评估的经验

(一)学情调查

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的学情调查项目有:美国的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项目、英国的全国大学生调查项目和澳大利亚的大学生课程体验调查项目[2]。以全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为例,评价的一级指标分为: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水平;校园经验丰富度;校园环境支持度。清华大学史静寰教授引进NSSE项目,分析了清华大学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生在5个一级指标的差异性[3]。大学生学情调查以学生学习投入度、学习过程、学习成效为评价内容,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丰富了专业评估内涵。

(二)专业认证与评估

教育部组织的专业认证和住建部组织的专业评估是我国工程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专业评估项目。如专业认证中水利类专业认证一级指标:专业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质量评价。评价结果分为:合格,完全符合标准(P);合格,达到标准要求(P/C);合格,基本达到标准(P/W);不合格(F)。专业认证和评估的基本工作模式为找问题,找出专业的办学实际与评估标准的差距。专业认证和评估推进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建立了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体系,促进了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国际互认。

(三)专业等级排名榜

近年来社会评价机构对专业办学的影响力逐年增大,社会评价机构以一套或一组指标作为质量度量,各类指标通常都划分为投入指标、过程指标和产出指标三大类[4]。如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专业评价的一级指标分为: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专业声誉。该中心将各大学的专业(类)分为五个等级,对高校各专业进行等级排名,受到广大考生和用人单位的关注。

三、校内专业评估的内容

河海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评估工作。2005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十一五”期间,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河海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实施方案》(简称“彩虹工程”),逐步建立起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河海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5]。2008年,学校实施了校内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教学评估、学生培养质量评估、教学管理评估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等6项校内专项评估工作,为进一步改革、创新校内教学评估的模式和方法积累了宝贵经验。

学校高度重视新一轮校内专业评估工作,多次组织教学院长、本科教学督导、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专家、教育学专家、管理学专家进行研讨。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专业评估的理论前沿和先进经验,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了专家对专业自评报告评价、在校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评价、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评价四大评估模块,保障了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建立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新模式。

(一)专家对专业自评报告的评价

专家全面审阅专业自评报告,系统总结专业建设成效、存在的问题,并明确改进的方向。专业自评报告主要依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书》《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文件精神,开展教师发展、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和培养质量等方面的评估,全面考察专业建设现状,推进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品质。教师发展包含教师培养和教学水平2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师资结构、教学培训、教学团队、评优评奖、教学满意度等。教学改革包含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成果4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专业改革、专业教育、课程规划、教材选用、教材编写、教改立项和获奖、教学研究论文等。实践教学包含实验(实践)项目、实习状况、毕业设计(论文)3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实验开出率、综合性实验、社会实践、校外基地、实习效果、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和质量等。教学管理包含过程管理、质量保障、教研活动3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教学文件、教学组织、领导听课、同行听课、院督导听课、学情调查、教研组织与成效等。培养质量包含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学习成效、社会声誉4个维度,主要观测点为:专业技能、综合素养、毕业率继续深造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竞赛获奖、论文专利、就业质量、社会评价等。

(二)在校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对在校大学生开展专业认识、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参与专业建设的积极性。专业认识包含专业兴趣、前景期望2个维度;教学质量包含课程体系、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5个维度;教学管理包含教学纪律、行政服务、班导师服务3个维度;教学保障包含师资配备、实验设备、教材及学习资源3个维度。

(三)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的评价

对毕业生开展培养过程、核心课程、专业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推动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培养过程包含课程体系、专业教育、实习效果、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教育5个维度;核心课程包含课程重要性、课程有效性2个维度;专业技能包含多项特定专业技术能力;综合能力包含批判性思维、良好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10项综合能力。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的评价

对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工程(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等方面的满意度调查,了解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收集用人单位需求,鼓励行业用人部门深度参与专业课程设置,增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四、校内专业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一)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校内专业评估涉及专业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估专家等众多人员,操作流程复杂,只有建立功能强大的信息化平台才能保障评估工作顺利实施。信息化平台应体现流程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特点:流程化是指系统能满足在线自评、在线调查、在线审核、在线评估等功能,保障校内专业评估工作有序、高效开展;集成化是指系统能实现多角色数据共享功能,如在校生、毕业生调查模块中“本学期课程学习状态”“课外学习活动情况”“毕业生综合能力”等学情调查数据能够自动被专业自评模块读取;智能化是指系统能提供大数据挖掘、统计功能,提升专业评价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二)开展专业自评

一是专业负责人在学习、领会校内专业评估方案后,对照校内专业评估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支撑材料,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填写专业自评报告。二是学院审核专业自评报告数据的真实性。三是专业自评报告经学院审核通过后,在全校公示,接受广大教师、学生监督。专业负责人还需为在校生、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提供专业核心课程清单和相关专业技能明细。

(三)实施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

教务处组织开展在校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评价,并与就业指导中心一起做好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满意度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度评价工作,并最终提供各专业三类评价的调查数据。教务处还需汇总整理好校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研究性示范课程、全英文课程、新生研讨课、学位率、毕业率、教师获奖等数据明细,进一步减轻专业自评工作负担。

(四)注重专家评估

专家遴选的标准为:一是专业相近。评估专家必须是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二是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评估专家必须是从事过系主任、教学副院长等教学管理工作的专家。三是专家多元化。每个专业安排2―3名专家进行评估,其中至少1名为校外专家。教务处统一组织专家开展专业评估工作,专家通过网络查阅专业自评报告,依据专业评估指标体系逐项评价,并撰写专家评价意见。

(五)形成专业评估分报告

专业评估结果实施分类指导,学校将专业竞争力等级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强竞争力专业,是指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强竞争力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是吸引考生和用人单位的“拳头”产品。强竞争力专业要能体现“领头羊”作用,应获得更多、更高等级的教学获奖和教学改革项目;应大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应高质量通过教育部和住建部的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应大力拓展国际化教育,开设了全英文课程、本科生中具有一个月以上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高;应有较高的毕业生继续深造率等。第二类为新办专业,是指毕业生不足三届的专业。新办专业应具备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且执行良好;师资队伍结构应合理,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实验、实习条件应有保障;学生、用人单位满意度好等。第三类为一般竞争力专业,是指除强竞争力专业和新办专业之外的专业。一般竞争力专业应有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能够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应有强化学生专业认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专业建设应取得一定成效,有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或奖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教学培训,有一批教研成果;就业率达90%以上等。教务处与学院共同分析评估专家、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数据,依据各专业的竞争力等级,明确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对应对策,并最终形成单个专业评估分报告。

(六)形成专业评估总报告

学校从全校层面汇总专家、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数据,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分析学校在专业建设中的成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供对策和建议,并最终形成校内专业评估总报告。

五、校内专业评估的成效

2012年,河海大学组织57个本科专业开展了校内专业自评工作,3906名在校生、3610名毕业生、311家用人单位参与了问卷调查,邀请了校内外67位知名专家在线评审,了河海大学本科教学专业评估分报告和总报告白皮书。本次校内专业评估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协商共治的长效机制,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内容多样化;打破了评价结果唯分数论制约,而是根据专业竞争力不同等级给予专业相应指导,激发了专业在校内专业评估中的主动性,变“要我评”为“我要评”;建立了学校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常态化的联系机制,使专业面向社会发展实际培养学生,提高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建立了循环评估和后继评估机制,完善了校内常态化监测的教学评估制度。

参考文献:

[1]宋彩萍.高校专业内涵建设自主评估框架维度甄别与建构[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2]史秋衡.我国大学生学情状态与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2,(2).

[3]史静寰.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

[4][摩]杰米尔・萨尔米,[加]阿勒诺什・萨拉杨;汪利兵,阚阅译.作为政策工具的大学排行榜[J].教育研究,2010,(1).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县级文化馆 评估

引言

我国对文化馆评估的工作始于2003年,各级文化馆(按行政层级相应称为省级馆、副省级馆、地市级馆、县级馆)评估定级工作以文化部制定的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县级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评估标准以及评估细则为依据。一般情况下,为充分发挥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作用,促进我国文化馆事业的发展,各地各级文化馆如无特殊原因一律都要参加评估工作。按照行政级别的不同,文化部组织评估工作小组负责对省级馆和副省级馆评估,并抽查部分地市级馆和县级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组织评估工作小组,负责对本省(区、市)地市级馆、县级馆评估。2011年文化部组织对各级文化馆实施了第三次评估。这里,就以笔者对贵州省黔东南州所属的16个县级馆评估发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文化馆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黔东南州县级文化馆的评估时间为2011年5月23日至6月1日,共计9天的时间,但由于有16个县需要评估,且分布又不是很集中,交通不便等因素,所以,评估专家组就确定了每天要完成2个馆的任务。评估组具体行程见表1。

考查组按规定,每到一地都是先看馆舍、场地和设施、设备等,再集中到会议室介绍评估组组员情况,宣布评估方法与纪律,待被评估馆简要介绍资料准备和自评情况后,随即开始甄别材料和对照标准逐项进行的评估打分工作。这个阶段一般需要两个半小时。通过评估发现文化馆评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部分地方政府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总体来看,大多数县对评估工作是很重视的,黄平、天柱、黎平、榕江、丹寨、三穗、麻江、岑巩和剑河等县的县委县政府都参与了评估工作。雷山县在评估结束后,又专门召集召开有县委、县政府领导参加的评估情况反馈会,认真听取评估组对该县文化馆工作的点评,对文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县的县委、县政府对评估工作漠不关心,甚至是不闻不问,致使县文化馆评估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让文化馆工作人员感到不受重视,有些灰心丧气。对待四年一次的评估工作态度尚且如此,那么平时对文化馆的关注、支持、投入就完全可以想象。

(二)被评估馆对国家有关政策没有吃透,评估材料准备不翔实

从提供的评估材料来看,尽管有榕江、三穗、麻江、雷山和凯里等县提供了思路清晰,制作到位和内容详实的评估材料令专家组欣慰外,多数馆的材料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国家免费服务的政策理解有失偏颇。一是许多馆在自评时把免费服务时间都填成8小时,以为把文化馆的门打开,免费服务就完成了,让其提供活动计划,实施方案和相关图片就无法提供;二是对评估标准里队伍建设中的两项指标理解有误。这两项内容分别是“职工教育及岗位培训达到48学时的人数占职工总数(%)”和“业务人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达到72学时人数占业务人员总数(%)”。许多参评馆在自评时都打了高分,以为随便参加几次学习就够了,其实是理解有误。

2、 材料不能佐证内容。如馆舍面积,许多只是讲总共有多少多少面积,可既拿不出房产证,也无建筑施工合同,评估组很难认定房子产权究竟是谁的。

3、财务不独立,账目不清晰。除了榕江和镇远等少数县文化馆的财务是独立的外,大多数县级文化馆都没有单独立户,很多账目都无法理清其收支究竟与文化馆有无联系,有多大联系?而这种现象却又普遍存在,这是很不利于作为独立法人资格的文化馆的事业发展的。

(三)《自评报告》没能正确定位,合理赋分

参评文化馆撰写的自评材料主要有《自评报告》、《自评结果一览表》两项,《自评报告》无疑是重要材料,专家着重要看的就是《自评报告》。参评文化馆要写好《自评报告》,必须正确定位,合理赋分。如果心浮气燥的话,就容易导致报告中掺水,甚至弄虚作假,整出很多虚假资料来。实际上,我们文化馆评估要重视的是评建过程,而对评估结论要尽量淡化。获得理想等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提升文化馆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有的地方政府和文化行政部门不讲客观实际,盲目要求文化馆力争一级馆,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指导思想下,有的自评报告对取得的成绩尽量夸大,大书特书,而对存在的问题却避重就轻,一笔带过。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导致上述问题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文化馆评估的不够重视,这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大的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有具体实施过程中技术操作层面上的不当;既有观念的问题,也有理解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肯定就要对文化馆评估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加强对文化馆评估的重视,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评估工作本身重要性的认识、重视;二是对评估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材料收集整理的重视;三是在整理评估资料的基础上对《自评报告》撰写的重视。基于这三点认识,笔者认为针对县级文化馆评估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进行:

(一)增大文化馆评估工作在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比重

尽管中央和贵州省委、省政府三令五申强调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及有的领导对文化馆建设不够重视,没有把文化馆建设摆在它应有的位置,没有将其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所谓纳入的也多是停留在文件上,没有落实到实处。文化馆评估得一级馆,还是二、三级馆都无关紧要,什么级别不级别的对地方政府政绩都似乎无关紧要。在这样的语境中,部分政府官员肯定不会太重视对文化馆的投入和建设。

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如果我们将文化馆的建设像计划生育、环境保护、人均GDP一样与其地方政府政绩进行挂钩的话,文化馆评估不受重视的情况应该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观。今天之所以造成文化馆评估有的地方政府不来问津的尴尬局面,就是因为“文化建设”在政绩考核中的分量太轻。

(二)加强对参评馆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很多文化馆之所以没能提供思路清晰,制作到位和内容详实的评估材料这一问题,除了其本身的业务水平有所欠缺,政策没有吃透等因素外,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对参评馆业务人员评估工作的培训。笔者认为,在文化馆评估工作开始前1至2个月,应该举办一期专门的评估工作培训班,每个县级文化馆选派1至2名业务人员参加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班教员由评估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对当年评估的条件、标准、政策、要求等进行讲解,让参评文化馆的业务人员吃透政策,从而有的放矢的准备评估的相关资料。

(三)正确定位《自评报告》,注重内容的真实性

《自评报告》是评估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件,因此,参评馆都应该认真对待。评估专家对参评馆《自评报告》的审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看结构、二看内容、三看重点。内容是《自评报告》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内容的真实性是《自评报告》写作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自评报告》质量的基本标准。《自评报告》要实事求是,我们应该重视评建这一过程,尽量淡化评估结论。本着这样一种心态去看待评估,就不会心浮气躁,自然就不会去弄虚作假,从而导致《自评报告》失真。文化馆《自评报告》内容的真实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对于成绩、优点不夸大。一般而言,文化馆的自评报告,大致可以按文化馆评估的等级评比条件逐一列出,按照这种测评的顺序来写的话有利于专家对评估的每个指标或观测点进行评判。比如说,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项,如有的文化馆自评为“高水平”“一流的”的人才队伍,客观地说,作为“欠开发,欠发达”的民族地区的县级文化馆人才队伍建设,用“高水平”“一流的”形容词来定位,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又如,有的文化馆在“送文化”下乡方面做得还算不错,但一年演出100场就显得言过其实了,先抛开时间是否允许不论,据笔者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一场演出单经费支出一项就在1-2万元左右,这个经费绝对不是一个县文化馆能承受得了的,这就不符合文化馆的实际情况,属于故意拔高优点,夸大效果了。

其二,面对问题不回避,不缩小。《自评报告》是参评馆自我剖析、自我诊断的结果,对于自身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无法回避,也是不应该回避的。毕竟,问题的存在恰恰从另一侧面反映了文化馆的现状和水平。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以求真务实态度,不讳疾忌医,实事求是地把问题摆出来,诚恳地请专家诊治。可是,有的文化馆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往往用几句概括性的话轻描淡写地带过,诸如“由于历史原因”或“由于主客观原因,我馆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不足,比如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数字化建设等等,需要今后予以重视”这一类的话。这就是一种回避问题,缩小困难的表现,对文化馆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结语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4篇

学校创建46年来,本科教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办学传统和特色日益凸现;专业结构和布局,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与实践环节管理,质量控制与信息反馈,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等等日益得到社会的公认,并为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作出了贡献。近年来,在211工程,世行贷款和985工程的支持下,软硬件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影响日益增强。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学进步,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本科教学成为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在以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改进:

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还要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还要进一步落实;学生占有的教学资源某些部分还不足;课程教学和教材资源数量不足;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及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建立;教师(特别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整体上的特色和亮点还有待于进一步升华和凝炼。

二,总体时间安排:(初步以11年11月专家进校评估设计)

1。7月-9月

⑴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细化,分解指标体系,形成本校的本科教学评估任务分解表,建设任务书,院级评估工作指南,和院级评估指标体系和总体;

⑵成立学校评估领导机构及学院一级评建办公机构;

⑶开始启动专业教学评估工作;

⑷学校相关的主要职能部门开展学习动员,调查研究,资料整理,查漏补缺和校内外经验交流工作;

⑸加强常规教学检查,软硬件补充和指导工作。

2。10月-12月

⑴初步完成专业教学评估的自评自建工作;

⑵组织校内外专家分步骤开展对专业评估的检查和验收;

⑶为院级评估初评汇集资料,并开展整改,促建工作;

⑷相关职能部门完成材料的初步收集工作。

3。11年1月-3月

⑴各学院开展院级评估,形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初稿;

⑵加强交叉巡回检查和整改,完善各类软硬件设施;

⑶再次校内外组织专家检查和验收,针对问题进一步整改。

4。11年4月-5月

⑴根据当年学校基本状态数据,核实,修订,补充,完善各类材料数据;

⑵完成院级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全部材料;

⑶完成机关职能部门全部相关材料;

⑷提炼学校的本科教学特色鲜明项目和亮点建设项目。

5。11年6月-8月

⑴汇总各单位自评报告及材料,初步形成学校的自评依据和自评报告;

⑵完成校长汇报提纲(包括文字,光盘材料)和特色报告;

⑶进一步完善向专家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备查资料;

⑷配合教育部开展进校前的调研工作;

6。11年9月-11月

⑴进入倒计时阶段,学校利用多种形式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对本次教学评估工作的意义,指标体系进行一次广泛的再学习和宣传;

⑵完成学校的自评报告,自评依据,校长汇报提纲并向教育部,省教育厅和中国科学院汇报;

⑶全面落实专家进校后若干事宜和物质,人员到位情况。

7。11年11月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5篇

前言

叙述自评报告的结构、撰写经过、执笔人

第一章本单位试点的基本情况

叙述本单位试点的基本情况,包括试点开始的年月、历年来的专业设置、分专业的招生录取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人数数据;本单位设点的主要教学设施(固定资产)、本单位的主要的特色等情况简单介绍。

第二章自评工作简介

主要介绍总结性评估动员会以来,开展自评的几个阶段、自评的组织机构及组织工作、实现各个阶段目标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三章试点工作的主要进展

主要介绍中期评估结束之后试点薄弱环节整改和试点深入开展的过程和取得的进展。

要按照总结性评估指标体系39个观测点的顺序,先对照合格标准,然后对照优秀标准,逐条叙述达到标准的工作及其评价、存在的问题。内涵要求须参照2004年9月24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网上培训会”中央电大于云秀书记、孙绿怡副校长和教育部课题组副组长任为民教授讲话的要点。网上培训会会议记录可浏览浙江电大网站“总结性评估”网页。

要求所叙述的内容必须有根据、有针对性、有基于事实的分析而且分析要恰当,每个标准叙述之后有一句话或一段话作结论。用于佐证的讲话、发言、论文、数据等材料要有时间、场合、实物,不能夸大成绩、缩小或掩盖问题,结论不能闪烁其辞、似是而非。

第四章自评结论

按照评估指标体系I级指标、II级指标、39个观测点以及评估标准的顺序,列表评分。

根据总结性评估指标体系的计算本单位的所有39个观测点积分的总和,对照总结性评估指标体系最后的“说明”,得出本单位的结论(省级以下电大评估结论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省电大评估结论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

第五章推进试点工作的整改措施

概括性地提出本单位试点中存在的问题,逐条提出整改的措施。附件:“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自评报告论证材料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6篇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对我省31所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从200*年5月开始开展了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工作。在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帮助下,我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经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工作,严格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的要求,完成了四个阶段的自评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被省教育厅专家组评为优秀。现将我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今年5月接到省教育厅评估通知后,学校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党委会和校务会,专题研究评估工作,从各方面加强了对自评工作的领导。一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特点和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自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步骤。二是成立了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自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评建办,由分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主任,教务处长、校办主任为副主任,抽调了专门人员,正式开展自评工作。同时,成立了16个项目组,具体负责15项二级指标和办学特色、创新项目的自评工作;各部门也成立了自评工作小组,抓好本单位自评工作。学校确定了校长为学校评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为本单位的第一责任人。三是抓好指标分解,明确工作任务。校评建办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经过认真梳理,将评估指标体系的8项一级指标、15项二级指标和81项主要信息,具体分解到各部门,明确自评任务,责任到各单位。各部门根据评建办分配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进行合理分工,及时将指标和主要信息分解到有关科室,指定专人负责,开始了“清查家底”,收集整理档案资料工作。四是搞好建章立制,保证了自评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明确要求评建办要定期向校党委汇报,每周至少要向校长专门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并出台了《评建工作奖惩规定》;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也建立了定期研究、汇报、检查评建工作的制度。校评建办坚持每天上午开早会,通报各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对评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此外,学校还分别于6月底、8月中旬和10月初对各项目组的自评工作进行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明确整改方向,增强了评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好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5月17日,学校召开了接到教育部评估正式通知后的第一次迎评创建动员大会。8月30日,在新学期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校领导就迎评创建工作再次做了动员和部署。评建期间,刘瑞榕副校长还参加了教育厅组织的水平评估培训会,并多次亲自主持召开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工作小组会议,就大家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各部门层层动员,广泛宣传评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师生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增强了搞好评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政治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校园网络、学生刊物、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了浓厚的评建氛围。校评建办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文件和评估指标体系内容,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组织人员到已接受评估的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参观考察、学习取经;邀请评估专家、福州大学原教务处处长郑威教授,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负责人到校作自评辅导报告;编写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宣传手册》,做到全校师生人手一册,广泛宣传,使大家对评估指标体系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把握。

(三)开展自评自查,整改存在问题。评建期间,各部门按照评估指标、观测点的等级标准,逐一进行对照检查,深入剖析,找准找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差距和不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整改存在的问题。迎评创建期间,学校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先后投入715万元,建成了射击馆;投入35万元,建成了物理实验室;投入近200万元,用于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添置和更新了一大批教学仪器设备,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同时,修订完善了各专业教学计划;建立健全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了精品课程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学风建设行动计划、教师干部外出参加会议等制度,并将全校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各项教学、行政管理;针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抓实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还与石狮市公安局、福州市公安局仓山分局建立了包括人才培养、对口业务交流、教官选派、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挂职锻炼、学生实践锻炼、科研协作等全方位的协作关系,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互动式教学训练模式;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建立了侦查治安法律综合实训基地和警务技能实训基地。此外,还开展了校级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和校级、省级、部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申报活动。

10月中旬省教育厅专家组对我校进行预评估后,学校党委认真研究了专家组的反馈意见,要求各单位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要求,认真消化、限期整改,并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严格评估工作纪律,增强评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校师生员工根据学校的部署,又一次全员发动,逐项落实,层层把关。各系部进一步规范了教学档案,加强了专业剖析工作,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后勤部门进一步整治了校园环境,修缮了各项设施。学生管理部门层层动员,分级负责,狠抓学风、校风的薄弱环节。教学管理部门评建结合,不断健全和完善教学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校评建办克服困难,加班加点,精心撰写,对《自评报告》、《特色和创新项目》、《自评依据》数易其稿,反复修改,对重要数据进行了多次核对;各项目组对自评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修改。

(四)全力做好准备,迎接专家评估。评估临近期间,学校把评建工作与日常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软件和硬件上做好最后的准备。校评建办对各项目组汇总上交的材料进行了最后的审阅,并成立了校内专家组,对各项目的自评材料进行了交叉审阅;总务处对教室、宿舍等设施以及校园环境进行了最后的修膳和整治;政治处对校园环境和相关场所进行了布置。学校调整了评建办人员,成立了专家秘书组和接待组,从各部门和单位抽调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强,熟悉学校工作情况的教职工担任评估专家秘书和接待员。12月17日,评估专家组进驻我校,正式对我校近三年来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学校各单位、各部门全力以赴,积极迎评,做到:提供材料,及时准确;访问师生,随叫随到;考察现场,准时畅通;学生测试,规范应考。师生员工以诚实、认真、积极的态度对待评估,保证了专家考察工作顺利进行。

二、主要收获和成效

(一)进一步转变了教育思想观念,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迎评创建期间,通过学习讨论教育部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促使广大教职工对过去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和特色、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培养模式和教育观念进行认真反思,拓宽了人才培养工作的视野,提高了对高职高专的教育特点和办学规律的认识,从而增强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了较为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尤其是各项目组、各部门自评小组的教师干部结合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就评估指标的内涵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讨论,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和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根据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学校确定的“立足福建,服务公安,以专科教育为主体,培养公安一线高等应用性警务人才”的办学定位准确,符合高职高专学校为地方经济、行业部门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定位。学校根据福建省对公安工作发展的要求,提出到2010年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福建省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职民警训练基地、警务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跨入国内同类专门院校先进行列的发展战略目标切实可行,发展规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二)加大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推进了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学校以此次评估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从课程建设、教学计划的修订,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入手,推进了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先后启动建设了一批校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加大了高职高专示范试点专业的建设力度,并论证设立了“反恐反暴专业”,初步形成了警察指挥与战术、刑事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治安管理等一批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二是加大了对课程建设的政策扶持与经济投入力度,把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把课程建设的普遍开展与扶持打造精品课程相结合,探索教学训练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2003《警察查缉战术》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后,今年《刑事侦查学》课程又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国家赔偿法》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我校申报的教改项目《创建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教育实战新体系》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选送参加教育部评比。三是在认真调研公安工作改革与发展对当代公安业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以及公安业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对公安类各专业计划进行较大范围的修订,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调整了课程结构比例,建立了以培养公安通才为基础、专业各有侧重的“公共基础课+公安通识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四是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各系部认真开展教学法研究,根据课程的内容积极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探讨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模拟(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动力和活力。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研究开发多媒体课件,将公安实战中鲜活资料制作成课件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教师自主制作课件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已尉然成风。在省直机关工会组织开展的省直院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中,我校推荐的《福建省毒情分析》多媒体课件获得二等奖。

(三)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迎评促建,学校认识到产学研相结合是高职高专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学校坚持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平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稳定的运行机制。学校根据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把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立足点,把校外实训基地作为产学研相结合的主阵地,突出警察职业训练特色,建设了各类实训基地。评建期间,学校先后建成了侦查治安实训基地、警务技能实训基地、模拟法庭等校内实训基地,并在原有12个专业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又建立了16个专业基地和12个学生课余实践基地。依托各类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践操作和校外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学校成立的由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公安实践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为我校与公安机关合作办学的纽带,进一步丰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此外,还进一步完善了我校与公安机关的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提高了教师的“双师”素质,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实战性。在科研方面,通过以评促建,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获得省科技厅重点项目1项,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1项,社科项目3项,获得课题资助经费21.9万元,实现了我校获省级重点项目立项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今年12月7日,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管理检查组对我校科研工作进行检查,对我校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评选2002-2004年度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先进单位的民主投票中,我校获得全票通过。

(四)全面总结了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提炼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为更加全面、详实、客观地总结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发展的成果、经验和特色,校领导、校评建办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各项目组在收集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就该项目所涵盖的学校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总结,撰写了观测点自评概述和依据说明;各系部自评小组从专业剖析入手,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各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科目课程、教学环节、职业素质教育、教学环境、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与建设、师资队伍、学生素质、学生就业等11个方面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负责撰写《自评报告》、《特色与创新项目》的同志认真对照评估指标的内涵要求,结合近年来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收集、查阅大量丰富而厚实的材料的基础上,对报告的框架、内容进行了精心构思,对学校的基本情况、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改革与建设、特色与创新等方面的成果、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能较好反映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现状和办学特色的质量较高的《自评报告》和《特色与创新项目》,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评估期间,经过专家组全体成员充分讨论,并投票表决,认定学校的特色创新项目为:学校坚持教学、科研、实战三位一体,培养公安一线现代警务人才;学校创新专业和教学训练模式,促进警察技战术水平全面提升。通过对学校办学经验得失、特色创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总结与回顾,既增强了我们搞好公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使我们看清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三、迎评创建工作的体会

(一)正确认识是先导。正确认识评估工作是做好评估工作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评估才能见到实效。我校对评估的认识,也经历了由肤浅到深刻,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开始评估时,有一部分同志存在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和“草率应付、侥幸过关”的态度。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党委认识到要抓评估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学习讨论、大力宣传、层层发动,并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全校上下认识逐步提高,思想趋于统一,从评建开始时的“要我评估”转变成后来的“我要评估”。广大教职工普遍认识到:“评估就是学校的发展”。评估是对我校办学过程的全面审视,是推动学校上台阶的绝好机会,是学校发展史上难得可贵的机遇。通过评估,使我们更加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找准办学定位,制定发展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事业发展。大家把评估视为自身学习和提高的一次难得的机遇,激发了干劲,明确了目标,总结了办学经验,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环节,制订了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决心为学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平时工作是基础。评估是对以往工作的集中检查。通过评估,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平时不易解决的问题,但把所有的问题寄希望于一次集中解决也是不现实的。如果仅靠评估这几个月的临时突击,可能起到“临阵磨枪,不利也光”的功效,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只有把功夫用在平时,基础工作打扎实了,评估工作目标才能更高,效果才能更显著。学校制定实施“十五”计划以来,始终都把人才培养列为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的定位,明晰了办学思路,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2002年以来,学校通过采取“引进、培养、使用”的各项措施,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了师资的整体水平;通过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发挥示范试点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优势和特色品牌的专业;通过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扶持打造了《警察查缉战术》、《刑事科学技术》、《国家赔偿法》等部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十分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科研成果初显成效。学校先后投入了10293.1万元,建成了图书馆、学生公寓、办公楼、射击馆等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所有这些,都为此次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员参与是保障。学校是一个整体,人才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评估不仅要评教学,而且要评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对办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牵涉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我们认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人,没有与评估无关的事。因此,评估工作人人受益,人人有责,人人应当参与。在评估中,师生们人人总结成绩,鼓舞自己,人人查找问题,鞭策自己,通过评估这一特殊的工作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评建期间,我们努力做到软件与硬件一起上,教工与学生一起抓,行政工作与思想工作协调开展,集中检验人才培养工作支撑保障体系工作成绩,加快改革、建设和管理的步伐,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前进。

(四)自查自评是重点。评估的原则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评建期间,全校上下普遍认识到如果找不到真正的问题,就谈不上改,更谈不上建。事实上,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专家们驻校考察,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整改。同时也认识到,当前学校要发展,面临多方的困难与挑战,有些困难需要借助评估强大的外力推动,集中迸发出我们内部的能量才能解决。因此,各部门都能按照要求严肃认真地做好自评自查,不讳疾忌医,不文过饰非,不夸大成绩,不回避矛盾,认真总结经验,查摆存在问题,整改突出问题,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五)团队精神是关键。在整个评建过程中,全校上下围绕迎评这一中心开展工作,领导重视,全校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各部门团结协作,上下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紧围绕和服务于这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为做好整改和建设工作不辞辛苦,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地整理材料,努力寻找支撑点;一次又一次地落实评建任务,不做好不罢休;一遍又一遍地练操作,不达到规范要求不休息。大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勤奋进取的精神、努力拼搏的作风和锐意进取的勇气,为学校的事业增光添彩。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7篇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材料是迎评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的好坏可反映日常管理的水平。对照教育部颁发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平台,积极做好评估过程中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文件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对高职院校的长远建设和发展关系密切。就收集范围而言,具体应包括以下几大类:

1.撰写性材料。包括自评报告、社会评价报告、特色项目报告、院校长报告、自评依据等。

2.提供性材料。包括高职院校机构设置,教学计划(培养计划),教学管理制度汇编,在校学生名单,教师名单,干部名单,校历及本学期课程表,教材目录,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名单,课程的试卷名单等。

3.支撑性材料。包括所有支撑自评报告、社会评价报告、特色报告、院校长报告、自评依据的原始文件材料、数据、统计报表、账目等。具体可参照教育部的评估指标体系所规定的内涵进行收集,大体应从以下八个方面来考虑:①领导作用:包括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办学目标与定位、对人才培养重视程度、校园稳定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②师资队伍:包括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基本情况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③课程建设: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主讲教师、教学资料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④实践教学:包括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双证书获取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⑤特色专业建设:包括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出的特色的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⑥教学管理:包括体现教学管理制度完备、规范,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合理,制度健全,校园文化良好;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建设完善、机制运行与效果良好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⑦社会评价:包括体现第一志愿上线率与报到率高,就业率高,学校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开展良好,社会回报高等有关内容的档案材料;⑧迎评办确定的其他归档材料。

二、统一规范,系统整理评估材料

为了确保“迎评”材料的质量,对“迎评”档案的整理应提出具体要求。

1.评估材料的分类。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档案的分类是指遵循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材料自然形成的规律的成套性的特点,保持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进行科学的分类。可根据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一级、二级、三级的内容、特点和形成的规律,编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档案的一级、二级、三级类目。如:一级类目是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综合(撰写性材料、提供性材料、文件等)、其它。二级类目指二级指标所规定的22项范围。三级类目指观察点(也可叫三级指标)。分类编号用档号的三级类目代号简表表示,其代号:1.1.1—1~n。

2.评估材料的制式标准。为了使装订材料美观、整齐,最好统一纸张,原始档案材料不要求纸的型号,但小于BS或纸质脆弱的材料可粘贴在A4复印纸上存放;新制材料统一用A4型纸,激光打印;表格可根据具体情况用A4纸,单面、纵向或横向、激光打印。页面设置要求:上边、下边、右侧均为2cm、左侧为2.5cm,段落行间距为固定值25磅;新建文字材料采用WORD文档格式,题目用三号黑体字,大标题用四号黑体字,正文用四号仿宋_GB2312。表格题目用小三号黑体字;标题栏用小四号黑体字,数据栏用五号黑体字。数据较多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或EXCEL表格。个别表格按迎评办要求制作。这样,加上统一的封面,一册美观实用的材料就形成了。

3.规范评估归档材料的内容要求。排列系统、标号、编目、排架等,应与迎评办的标准相统一。具体要求:①教师个人材料根据学校《教师个人材料目录》进行整理,集中存放所在系院。②各单位提交的统计数据必须准确一致,所有的数据必须有支撑材料说明,支撑材料要齐全、准确,要经得起专家的检查。③各单位收集的每一项材料应尽可能包括下列内容:学校的有关文件;工作实施过程的原始材料;工作计划及总结;综述材料等。各单位存放的原始档案要规范、整洁、齐全,分类清楚,装订成册,排列有序,便于查找利用。④各单位向迎评办上传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电子文档,若职能部门为第一责任单位,其上传的数据与院系相关,应由职能部门与院系核准。若院系为第一责任单位,其上传的数据与职能部门相关,应由院系与职能部门核准。各单位均应有备份留存。⑤校级“迎评”材料由“评估材料运行与档案组”统一整理,对各部门、各单位材料进行审查、汇总,建立校级材料体系,统一编印学校“自评依据”。自评材料力求文字资料和数据准确、真实、字迹工整,内容规范,专人分管。评估档案的案卷质量,是与档案人员整理文件的水平密不可分的。根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应对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文件的内容、数量、载体形式进行系统整理、组卷。档案按观察点三级指标组卷,一个观察点一卷或若干卷,便于保管和利用。组卷时,对综合性文件材料依发文机关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依序排列。密不可分的材料包括正件与副件、请示与批复、正本与定稿。同一材料项目,文件材料在前、图样在后。这样,排列的标准化、系统化就为收集、检索、利用评估档案创造了条件。⑥全校的评建材料统一材料目录、统一格式。系统内各方面的材料保持统一。有了同一的顺序,可以很容易发现文件资料是否齐全。各单位资料整理与汇总应自成体系。各种纸质评估资料,只需按照相应的评估指标归类装盒,形成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基础素材库,以备本单位选用和引用。

4.规范评估材料的案卷格式。要求结构完整、简短、准确。一般应准确概括卷内文件主要责任者、内容、名称(文种)。评估材料应设立专门的档案柜,档案盒等用具的大小、质地、颜色等,统一定制。盒子封脊写上二级目录,如:1.1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字体用三号黑体字;盒子正面写上三级目录,如:1.1.1当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字体用四号黑体字。

5.规范上传评估材料的电子文档。湖南省教育厅推出了一个职教新干线,按照《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实施细则》的要求,参评院校要在“湖南职教新干线机构用户平台建设评估专题网站”,评估专家到参评院校现场考察交流前,将对参评院校评估网站(网页)审查、分析院校有关评估资料,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与院校领导、二级机构负责人和师生进行交流与访谈。因此,在建好网络平台的基础上,要及时规范上传自评报告、《数据采集平台》数据、区域或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等有关评估资料电子版。

6.强化评估材料的移交验收。评估结束后,确定档案存放点,一般在档案室或评建办,迎评办派人办理档案移交,移交时,应填写移交清单一式3份,移交人和接受人经核对后签字并各执1份,l份交档案室作备存。评估档案一经归档,不能随意改动。

三、网络管理,实现评估档案资源共享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网络虚拟城市,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居民在世界大学城“入住”,并建设自己的“家园”,共享着“资源”。高职院校可以在世界大学城建立自己的机构平台和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将评估材料中的文本、照片、录音、录像等进行数字化处理存储,成为单一的易于交换的通信媒体,以便于网络传播和利用。概括起来就是将评估材料中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直接进人本单位档案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本单位档案存储(归档)和档案检索(查档)网络化、自动化,从而使档案更准确、更快捷、更有效地为高职院校各部门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档案网络,将评估材料的归档文件按照要求直接转化为机检数据,将评估材料的大量电子文件保存起来,减少信息的二次输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实现档案资料数字化和虚拟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共享化、多样化、广泛化,利用者可通过系统登录在网上查询所需评估材料的目录、全文,使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服务于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8篇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县的决定》精神,对照《全国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现就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文化大县建设目标,积极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建设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入手,重点实施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力争经过5年努力,创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一)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发展规划

1、有“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县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经常性专项资金预算每年安排300万元,并视财力可能逐年增加。加强对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增收工作,省财政返还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部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逐年增加,每年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对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视文化体制创新

1、政府及有关部门从人事、编制、工资、职称、经费、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和支持,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2、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功能

1、完善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布局。文化馆和图书馆馆舍按规范标准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指标建设达到省先进水平。购书经费专款专用,年购书经费10万元以上,并逐年增加。明显改善影剧院的设施和设备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博物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认真实施“*东海文化明珠”、“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东海文化明珠”镇乡(街道)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其中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乡乡建有文化站,80%的站有独立设施,设备齐全。镇乡(街道)图书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50%以上达到省级标准。80%以上的社区和村有文化活动阵地并能正常开展活动。建设一批农家书屋、社区书屋。

3、推进先进文化传播网络建设。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传播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建设水平,力争行政村及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强互联网的管理和建设,加强网上文化阵地的建设。

(四)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加强基层特色文化建设

1、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重点抓好*调腔研究传承保护。

2、积极开展文化特色镇乡、村(社区)、户的评选活动,努力建设“一乡一品”,命名一批“民间艺术家”。

3、保护、开发、利用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民间文化品牌。

4、弘扬传统文化,办好具有地域特色的、示范性的文艺活动。

5、加强文物管理建设,促进本土文物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构建若干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景区。

(五)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充分发挥文化单位的作用,做好对基层的指导和培训工作;集中力量抓有特色、影响大、效果好的群文活动。

2、大力发展城镇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

3、深入开展“阳光文化山里行”和农民“种文化”活动,举办一年一度的农民文化节,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每年放映电影不少于2500场。

4、重视青少年文化工作队伍和活动基地建设,抓好老年文化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受众均衡性。

5、繁荣节庆文化,办好大型旅游节会和茶文化节。重视法定节日和民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开展。承办好绍兴市第七届运动会。

(六)建立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促进文艺创作繁荣

1、制定和实施文艺创作规划,完善奖励政策。

2、以“金茶花文学艺术奖”为龙头,全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力争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省级、部级影响力的重点文艺精品的创作,通过5年努力,精心组织创作生产50件以上的各类文化精品。

3、鼓励创办业余文化艺术团、文化角,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七)促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1、加强引导,合理布局,全面实施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文化市场的规模、档次和品位。

2、加大对文化市场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保护支持守法经营单位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3、坚持依法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实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全县城乡部门之间形成文化市场管理联动机制,加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八)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提升文化队伍素质

1、加强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策划人才的培训,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激励的机制和措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的改善与优化。

2、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比例不少于50%,在岗职工60%以上受到高等教育或专门的业务培训。

3、巩固和发展基层文化队伍,建立社区、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

4、切实解决好镇乡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编制、待遇问题。

三、工作职责

(一)相关部门

1、县委办、县府办承担争创文化先进县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责;将文化事业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计划。

2、县人大办、县政协办负责对争创文化先进县各项任务的进行监督、检查和调研指导。

3、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有关重大文化活动;为争创文化先进县做好宣传工作。

4、文化部门承担各项规划的起草和组织实施;对各镇乡(街道)的争创工作进行指导、服务和督查;落实县争创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负责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配合做好全县性大型文化活动的有关工作;牵头负责文艺精品的生产,弘扬民间特色文化;负责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队伍建设、文物保护利用及图书、电影等工作;负责文化先进县争创工作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5、发改部门负责把文化事业发展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协助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建设项目优先审批、立项。

6、财税部门要保证全县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增幅每年不低于正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保证上级补助资金相应额度以上的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保障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认真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筹措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文化活动资金;安排好每年的文保专项经费,重大项目另行安排;审核办理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经费,在年底计算所得税额时予以扣除。

7、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将文化建设项目列入城镇建设(含镇乡)总体规划;负责对文化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对文化建设项目中有关费用予以优惠;按有关规定保证在市政建设配套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文保经费;城镇(含镇乡)建设新建工程,县文物部门必须参与会审。

8、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文化建设用地的报批及征用工作;落实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的有关优惠政策。

9、组织劳动人事部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负责文化部门的编制、职称等有关工作的落实;重视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充实文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理顺镇乡文化站管理体制。

10、教体部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搞好各类学校文化艺术活动;协助文艺精品生产工作;协助全县性文艺活动的开展;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11、城管部门负责城区主要街道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对夜市书摊的监督管理工作。

12、公安部门依法对文化经营场所及文物保护单位(点)进行消防、治安管理工作,并加强指导与监督;及时依法查处违法文化经营活动。负责大型文化活动组织安全保卫和交通管制等工作。

13、工商部门负责及时审批经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合格的文化经营单位的注册登记申请和变更名称、法人代表等重要事项的变更登记申请;在职责范围内,依法查处违法文化经营活动。

14、旅游部门负责文化旅游项目的挖掘、培育宣传和研究,协助文物部门加强对景区内各级文物的保护。

15、卫生部门及时对符合卫生条件的文化经营场所依法颁发卫生许可证;依法对文化经营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镇乡、街道

负责本地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筹措本地文化建设经费和活动经费;加强当地文化设施的建设,积极争创“*省东海文化明珠”、“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加强基层文化站、图书室等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镇乡(街道)村(社区)文化活动;建设“一乡一品”特色文化;协调解决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加强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年8月-12月):拟订规划,出台政策

1、对照《全国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逐条分析我县文化工作的基本现状。

2、列出重点、难点,提出不达标的整改措施和计划;

3、制订并明确各镇乡(街道)、各相关部门在争创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4、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县文化新闻成果奖励办法》。

(二)第二阶段(20*年1月-2009年6月):组织实施,自查整改

1、成立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制定工作职责,开展工作;

2、制订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实施意见并下发至各镇乡(街道)和各部门;

3、召开全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工作会议;

4、县政府与各镇乡(街道)签订争创工作责任书;

5、镇乡(街道)建立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和相应的措施,并上报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

6、召开全县镇乡(街道)分管领导和文化站干部会议,布置任务,做好培训工作;

7、各相关责任部门根据争创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工作;

8、各镇乡(街道)结合“*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建设和文化站建设,根据责任书各项目标逐项加以落实,除基建工程外,基础设施、设备添置都必须落实到位;

9、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好《*县文化工作基本情况》的光盘摄制大纲,档案工作全面进行,重点做好争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0、县争创领导小组重点开展指导、督促和落实工作;

11、各镇乡(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对争创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初稿报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

12、根据自查自评的汇总情况,对争创工作的薄弱环节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指导;

13、草拟《*县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自评报告》;

14、完成“*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争创镇乡(街道)自评报告初稿。

(三)第三阶段(2009年6月-7月):查漏补缺,完善提高

1、各项工作和设施设备全部落实到位;

2、各镇乡(街道)完成自查自评报告送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

3、《*县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自评报告》完成;

4、完成全县所有指标基础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5、“*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争创镇乡(街道)自评报告完成;

6、《*县文化工作基本情况》的光盘摄制完成;

7、县争创领导小组逐项逐单位加以检查评估;

8、召开县争创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汇报前期工作,审议自评报告,提出整改意见,使各项工作目标达到先进县标准。

(四)第四阶段(2009年7月-12月):组织申报,迎接验收

1、《*县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自评报告》最后定稿,并报送省文化厅;

2、“*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争创镇乡(街道)的自评报告最后定稿,并报送省文化厅;

3、各镇乡(街道)完成自评报告,有关部门准备好汇报材料;

4、县级和镇乡(街道)各类档案和基础材料最后装订成册;

5、确定检查镇乡(街道),并进行重点指导;

6、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的迎检氛围;

7、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

8、召开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领导会议,部署迎检工作;

9、“*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争创镇乡(街道)验收;

10、全省文化先进县争创工作验收。

(五)第五阶段(2010年1月-12月):做好验收,总结经验

1、在全省文化先进县争创工作验收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做好迎接全国文化先进县争创工作验收;

2、总结争创文化先进县工作。

五、争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县文化相关部门及各镇乡(街道)共同行动,举全县之力,促进*文化建设率先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和掌握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提高驾驭文化工作的能力,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拿出新举措,多办实事。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取得成效。

(二)形成建设合力

明确各级各部门肩负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责任。文化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级各部门要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切实抓好争创工作。

(三)落实政策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政策的导向和扶持,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文化专项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投入到文化实事项目和文化精品生产上,使有限的资金产出最大的效益。

(四)营造宣传氛围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专业建设;行业特色;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郝杰(1986-),女,河北张家口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务处,助理研究员。(北京 10224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43-02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立足点,其建设水平决定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应基于目前专业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高校专业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思路,加强专业建设,通过专业建设工作不断推动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

专业建设工作是“十二五”期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开展专业综合改革,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健全专业评估、预警、退出机制。《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将“专业综合改革”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目前高校专业建设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专业建设工作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亟待研究与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有待进一步明确。大多高校有非常明确的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与指导思想,但在专业层面的建设目标与思路尚需进一步明确。二是专业建设的组织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专业负责人的权责有待进一步明晰,为专业建设工作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三是专业的内涵式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专业建设的评估与预警机制有待建立。

二、专业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

1.突出学校特色,优化专业结构

逐步形成布局合理、适应性强、优势互补、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综合型学科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适应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社会竞争力和社会效益的优势专业,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2.注重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案设定、课程建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专业建设的开放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提高办学效益,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专门人才。

3.加强评估管理,实现持续改进

逐步建立“五位一体”的专业评估机制,即通过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专业自评、校内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五项工作的开展,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促进专业建设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三、加强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1.理顺组织机制,加强专业建设管理工作

(1)成立专家组织。学校应设立专业设置与建设评议委员会,由专家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学校发展需要、现有专业办学质量等情况,对学校专业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为学校提供决策和咨询意见。

(2)明确校院两级管理职责。教务处是学校专业建设的职能部门,负责相关组织协调工作。专业建设以学院为主,各学院应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制订本学院专业建设规划和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成立学院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负责对专业发展规划、新专业设置申请、专业认证等事项进行审议,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质量监控与指导。

(3)实行专业负责人负责制。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建设负总责,其基本职责是制订本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基本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工作。各学院应出台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专业负责人的聘任办法、工作职责、考核办法。在学院层面构建完整的专业建设工作体系,为该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加强顶层设计,实施本科专业分类建设

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实施本科专业分类建设,提升专业整体建设水平。

(1)进一步提升行业主干专业建设水平,突出办学优势与特色。依托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继续加强主干优势专业的建设,开展综合改革,形成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社会竞争力、在国内或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的优势专业,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通用专业建设力度,提升整体专业建设质量,稳步推进通用专业的建设。鼓励通用专业借鉴优势专业及国内外同类优秀专业的办学经验,开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在学科优势互补、增强学生就业优势、彰显行业特色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形成有价值的示范性成果,逐步提高办学质量。

3.明确建设内容与标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本科专业建设应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

(1)培养方案建设。加强相关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制订培养方案的工作机制,确保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切实符合社会人才需求。

(2)教学团队建设。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团队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健全的团队运行机制及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

(3)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果,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开发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设专业优质课程及课程群。

(4)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改进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协作性实验。

(6)教学管理改革。更新教学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有利于支撑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师教书育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办法。

4.以评促建,完善专业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

构建高校内部专业办学质量评估与预警机制意义重大,通过开展相关专业建设评估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促进各专业明确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内涵式发展。通过实施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可以逐步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以及对社会人才需求的适应性。但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专业建设质量评估与预警体系,亟待建立与完善。应在校内构建“五位一体”的专业评估机制,通过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专业自评、校内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五项工作的开展,加强专业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提升专业办学质量。

(1)专业状态数据上报与监测。实施专业基础状态数据上报制度,定期采集专业在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数据,建立专业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及时发现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

(2)专业自评。建立专业教学自评制度,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在自评基础上形成专业教学工作年度质量报告,作为学校开展专业评估和建设工作的重要参考。

(3)校内专业评估。定期组织一次校内专业评估工作,综合评估专业建设水平。依照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依托校级教学专家组,通过自评报告评审、教学档案查阅、专家现场评估、结论审议与公布等步骤对专业进行考查与评价。评估结论为“不合格”的专业应调减招生数量或停止招生,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再恢复招生。

(4)专业认证。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有计划地组织相关专业参与国内专业认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明确专业建设标准与要求,完善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育,促进专业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

(5)国际评估。鼓励有条件的专业聘请相应学科专业领域的国际高水平专家学者开展本专业的国际评估。积极组织优势专业接受国际专业认证,加强与同领域国际先进高校的交流,进一步提升主干专业办学实力和国际化办学水平。

5.建立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优化专业结构

在专业质量监测与评估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依据专业基本状态数据、校内评估结论、社会人才需求与评价等情况,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就业率和就业对口率较低、专业评估结论为“不合格”的专业列入预警名单,调减招生数量或停止招生,进行整改,优化专业结构,保障专业建设质量。

人才工作自评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本科教学;审核评估;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43-03

我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体系主要包括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五种类型。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又是院校评估的三种形式。合格评估属于认证模式,主要对新办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进行评估,结论分“通过”、“不通过”两类,在院校自评的基础上,由评估专家到校认证,达到评估标准即获得通过。水平评估属于分等模式,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种等级,在院校自评的基础上,由评估专家依据国家评估标准对院校办学水平进行等级评定。审核评估属于诊断模式,在院校自评的基础上,由评估专家依据评估要点,结合自身的管理工作经验,对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整体把

脉,与被评估高校一起找出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不分等,也没有“合格”与“不合格”结论。

一、正确理解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价值导向

我国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是基于把高校作为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其理应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来保证教学质量,这样一种前提假设来建构评估要素和工作机制。这种评估理念借鉴了英国院校审计(Institutional Audit)的经验,英国大学副校长委员会

(CVCP)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将财务

审计的方法运用到保证学术质量的工作中来,并于1990年10月开始对所有大学进行质量审计”[1]。其审计的重点不是直接放在被评估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上,而是评估院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有效性。在评估实施方法上,又借鉴了美国高等教育审核评估的经验,主要是对由自评报告展现出的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核。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本着以评促建助建、促改助改的原则,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通过文档复核、深度访谈、现场考查、专业剖析、听课看课等方式,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详尽而中肯的具体分析,形成写实性评估报告,帮助学校巩固成绩,改进工作。《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教高〔2011〕9号)明确提出,本科教学评估的总体目标就是为了“切实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2]。审核评估“注重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3],高校的主体地位与主体责任是一致的。通过审核评估,意在引导高校完善内部质量标准、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审核评估与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的差异,如表1所示。

由于我国高校长期习惯于刚性的管理要求和“实用主义”哲学,容易对审核评估的理念和内在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容易导致一些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审核评估不如水平评估、合格评估对学校影响大,因为水平评估不优秀,会直接导致学校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删减;合格评估不通过,会调减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但是审核评估结果不会对高校直接产生刚性影响,原来“谁砸了学校的饭碗,学校就砸了谁的饭碗”的异常重视,往往变为“自然态、没状态”,导致评估工作的促建、促管、促改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二是沿袭过去对待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的经验,把主要精力放在迎评材料的准备上、应对审核评估专家上,没有把审核评估作为学校重新审视办学目标定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强化内涵建设,凝心聚力抓本科教学质量,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自我反思、改进、提升,促进学校整体内涵建设的重要机遇。

二、科学理解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质量标准

合格评估、水平评估的指标体系变为审核评估的6+1个审核项目、24个审核要素、64个审核要点,没有了量化指标。有人就认为审核评估没有硬的指标要求,没有硬的质量标准,这是极大的认识误区。相对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审核评估的质量标准更高,更难达到。审核评估的质量标准实际上暗含着四种评估标准。

一是办学条件合格标准。审核评估的对象是已经“通过”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达到“合格”以上的高校,意味着参加审核评估的高校是各种量化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标准,达不到基本办学条件的高校,原则上不具备参加本科审核评估的资格。这个资格的审定首先由教育部评估中心根据学校上报的教学基本状态数据,进行“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这也是作为“五位一体”评估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认为审核评估没有定量标准的理解是不准确的,只是在评估过程中,对量化指标审核的不够严格。严格意义上说,量化指标不达标,应该属于“一票否决”的要求。

二是全国同类院校平均状态(常模)标准。审核评估专家进校前20个工作日要先审计教育部评估中心提供的学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报告》,这个分析报告有一个常模数据,给出了被评高校每个指标在全国高校所处的位置,如果在常模之下,即使达到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专家会认为这项指标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平均状态之下,学校质量保障的支撑度相对薄弱。

三是被评学校自身标准(学校自己的尺子)。审核性评估重在审核“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对这“五个度”的审核评估,既是对学校自身质量标准的检验,又是对质量标准达标情况的

评定。

四是评估专家经验性标准。教育部会同省教育主管部门选定的评估专家,都充分考虑了学校类型、学科专业结构等背景要素,每位评估专家都会有“心中的评估标准”,这个评估标准主要来自评估专家所在学校的经验和已经评估过同类高校的情况,是一个“更高”要求的“水平比较”标准。

虽然从形式上看,审核评估“主要看被评估对象是否达到了自身设定的目标,国家不设统一评估标准,是

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4]。由此就理解为审核评估没有标准、没有量化标准,审核评估比其他评估“简单应对”、“容易通过”是非常错误的。审核评估借鉴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克服以定量评价和外部评估专家评为主的

传统评估方法的弊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高校自评与外部专家评估相结合,更能准确地评估高校的实际办学水平。

三、准确把握审核评估的内涵与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范围》分为审核项目、审核要素、审核要点,意从64个观测点、24个关键点、6+1个核心领域去审核“五个度”。相对于合格评估、水平评估,审核评估的质量标准更高,更难达到。

做好审核评估工作,首先要树立系统思维。把握好项目与要素之间、要素c要点之间以及项目与项目之间

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点与要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主导评估范围内在逻辑关系的主线是“五个度”的审核评估“标准”。以6个审核项目为例,“定位与目标”重点考查的是办学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等项目是支撑“定位与目标”实现的基础性要素,重点考查的是其保障度;“质量保障”项目重点考查的是学校质量标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后勤保障体系等保障教学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发展”项目中的“招生及生源质量”、“就业与发展”等审核要素,重点考查的是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当然,在校学生、教师对学校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满意度也分散在其他各个要素之中。各个项目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也不是孤立的工作点,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审核评估有助于强化本科教学工作的系统观念,消解长期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积淀下来的条块分割观念,各审核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项目、要素、要点和工作实践支撑之间是一个系统相互支撑印证的关系,体现的是决策、计划、实施、结果、反馈、改进之间的工作链(见图2、图3)。

四、基于审核评估的本科教学内涵建设策略

任何一项评估都是一种工作手段,其目的就是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推进高校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更加突出内涵建设、更加突出特色发展,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从重视规模、热衷“更名上点”、争项目、争奖励等显性教学GDP思维,转向更加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从而达到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的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办学定位与目标及其发展战略规划的顶层设计,体现的是学校领导层的决策水平和领导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升,是由教务、学生、团委、招生就业、财务、人事、科研、组织、资产、后勤等全校各职能部门和院系协同努力的结果。反过来说,要做好以评促建、促改工作,需要调动全校的正能量,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取得实效。学校党委行政领导尤其是党委书记、校长高度重视评估工作是前提和基础。

审核评估是在高校自评基础上的专家诊断,前期做好自评工作,写好自评报告是工作基础。自评工作包括院(系)和职能部门自评整改与学校整体自评整改两个阶段,只有各院系、各职能部门把每个工作板块的经验和问题理清了,把问题原因剖析全面准确了,把整改工作思路弄明确了,学校自评才有了“根”。因此,审核评估是动员全校上下,在国家发展战略转型、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的宏观背景下,从外延发展“热闹”回归大学教育的“宁静”。是冷静分析学校发展机遇,认真总结办学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强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逐院系、逐部门做好自评剖析,鼓励每位教师认真反思课程教学能力,全面理解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处理好科研与教学关系,处理好教师个人事业发展与促进学生事业发展、国家事业发展的关系,唤醒教师的“师德良知”去投入本科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在自评阶段,学校在全面促建促改的同时,更要设计好若干个有利于教育教学长远发展的重点任务,如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信息化水平高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人事激励制度,做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做好院系、专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完善本科教学保障体系等。同时,把迎接专家进校考察作为同行交流提升的重要机遇,既展示学校的办学成就、办学优势特色,更以“平常心、正常态”参与评估,以“学习心、开放态”对待评估,不造假,不掩盖、不回避问题,真实客观地向专家展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真实面貌,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估专家的作用,把专家多年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应用于学校未来的发展,使学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鸿琴.评估新模式:英国院校审计[J].高教发展与评 估,2010,(5).

上一篇:工会工作自评报告范文 下一篇:体育工作自评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