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

时间:2023-03-01 11:47:59

企业信息化模式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化;CRM;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1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ode

Gao Lei

(Lanzhou Petrochemical,Communication Network Center,Lanzhou73006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ode discussed.First,the status of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were introduced,and then outlined the content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then summed up the go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and finally,on the main mode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are outlined.

Keywords:Informatization;CRM;Cloud computing

近年来,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有了相当大的提高,根据目前的调查来看,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局域网,甚至在某些行业应用互联网的企业已经超过80%。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残次不齐,先进企业和传统企业的差距不断拉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发展阶段上还存在着各种不平衡,因特网的应用也主要集中在网上查询和网上信息等简单的网络操作,在供应链集成、分销渠道、客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还不普遍。

一、企业信息化及企业信息化模式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对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达到提高管理水平、销售能力、经营水平的目的过程。依据企业信息化适用的规模和联网程度,可以将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单机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信息搜索以及报表处理等基本的工作,这些应用发生在企业的操作层面;第二个层次是部门层面的局域网应用。企业局域网链接,实现协同办公、部门间交流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为企业服务;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级的个性化应用,主要包括企业通过实施ERP、CRM等管理软件,建立起基于网络的企业日常管理、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而信息化模式是指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的路线、方式,其内涵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企业信息化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企业信息化范围以及企业信息化实施次序等内容。

二、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目标分析

根据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和实施的成本与难度可以将企业信息化目标分为:办公自动化、CRM、SCM、ERP等具体信息化目标。

(一)办公自动化(OA)。办公自动化是企业信息化中最容易实现一种信息化方式,也是直接效果最明显的部分。所谓办公自动化,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采用各种机器设备来协助人们的办公业务,并在人员与设备之间搭建起一套服务于企业的高效信息处理系统。其目的是尽可能充分地利用企业信息资源,将人们从凡在的公司业务中解放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其他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二)客户关系管理(CRM)。CRM,是指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一种新型管理机制。系统通过向企业销售部门、市场部门和服务部门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客户资料的方式,使企业能够建立和维护一个能够实现统一对外的企业客户关系,达到提高客户满意程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的目的。

(三)供应链管理(SCM)。SCM是对采购原材料、销售、生产、库存、定单以及分销发货等的管理,涵盖了从原材料入库到发货、从供应商到顾客每一个过程环节。企业在运用SCM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加库存和生产预测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降低库存积压和降低工作流程周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成本。

(四)企业资源计划(ERP)。ERP是建立在高度发达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并融入先进企业管理思想的一种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ERP是一个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在管理思想方面,ERP系统包含了多种理论――JIT(准时生产)、SCM(供应链管理)以及库存管理等理论。

三、基于信息化产品提供来源的模式选择

提供信息化产品的主体有以下几类:企业、信息化产品生产厂商(如用友、金蝶等)、信息化产品租赁商。信息化的提供主体不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主体产,而且也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运营成本和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

(一)企业自我定制模式。该模式是指企业通过组织内部相关信息技术人员或者将企业的软件定制承包给公司等多种方式进行独立开发和实施。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量身定做,能充分满足企业自身的特色需要,但是这种方式往往花费的开发成本较高,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承受。

(二)外购模式。外购模式是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需要向外部信息化产品提供商购买软件及服务。通常企业在选择产品的时候会选用公认程度较高的成熟产品或服务,这种产品或者服务往往不用做大的修改。其优点是可以节省了量的信息化建设时间。但也同样具有它本身的缺陷,在于企业信息化产品的选型较为困难,很难找到一种与企业实际情况完全匹配的产品或服务。

(三)租赁模式。租赁模式是指从专业的信息化服务商租赁信息化设备,设备产权属于信息化租赁商,企业只拥有付费使用权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减轻了企业过重的投资压力,使部分资金保持在良好的流动状态,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动态更新优势,保证信息系统较强的处理能力,保持对企业信息化的有力支撑。信息化产品的租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从最初的实体设备租赁到当前的网络和数据处理租赁到未来的云计算方式,实现了租赁内容由实物到虚拟的转变,降低了租赁成本,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当前及未来的信息化租赁模式主要有:

1.ASP(A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是指基于网络服务器向客户提供“租赁式”应用服务,客户的信息需求可通过网络服务器来获得。

2.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这种模式是指通过浏览器把程序传给成千上万的用户。对于用户,可以省去在服务器和软件授权上的开支,对于供应商,也只需要维持一个程序就够了,同样能够减少成本。

3.计算技术模式,云计算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未来这种模式将有可能在全球中小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SaaS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39-02

导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发改委的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仅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从几年前开始,中小企业信息化便已经开始展开,各中小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实施信息化来改变企业的命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和效益不高。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发达国家通常在2%~3%之间。资金不足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中小企业缺乏专门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比较复杂,需要专门人才。中小企业内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之间的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现有的软件缺乏针对性。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其能够和企业相匹配。目前,中国多数信息软件都是通用化的软件,缺乏针对性,这导致软件无法实现与企业的完美契合。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认为购买了各种软硬件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想法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5.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实现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往往成为“烂尾工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大多与传统的信息化模式有关。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使得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同时在系统安装后需要企业自身来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当系统需要升级或出现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回馈,需要与系统提供商进行沟通,然后才能进行。

二、SaaS模式的优势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服务化),指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资金。SaaS模式切合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灵活、投入低、快速变化等特点,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新途径。

采用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的收费方式风险小。SaaS使企业无须购买软件的全部功能,只需购买自身需要的功能,同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可以随时增减所需模块,即企业的付出都能够带来相应的效益。同时由于企业不再和某一种系统绑定,企业只需将必要的数据等转移到新的SaaS服务提供商处,就可以实现平台的转变,企业转变平台的成本极低。

2.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变化。传统的软件模式如果需要对企业新出现的业务快速提供系统支持,需要请软件提供商或业务系统开发商重新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很难快速跟上业务需求的变化。SaaS系统架构是遵循可配置、可扩展、可定制等特性的开放架构,用户在SaaS服务平台上可以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需求从服务提供商那里订购相应的软件服务来重新配置系统;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功能。

3.信息化所需成本较低。在传统模式中,信息化预算主要用于三大领域:软件、硬件和专业服务。三者预算加在一起是中小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而在采用SaaS模式的企业中,SaaS服务提供商在其公司内部的中央服务器上存储重要的应用和相关数据,并拥有专业的支持人员来维护软硬件。企业只需通过向SaaS服务提供商按月交纳使用费的形式支付软件费用,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支出。

4.让中小企业更专注核心业务。传统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日常的维护。随着应用SaaS模式,信息系统被封装在服务商处,企业只是通过一些接口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分离。企业无须了解系统是什么样的,以及是如何运行和维护的。这样企业将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无须关心信息系统。

5.技术优势及高水平用户体验。(1)SaaS服务提供商是专业的软件服务公司,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软件开发中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的升级,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加强软件的安全性。(2)改善用户体验,让用户及时分享先进技术的成果;通过更新硬件或优化系统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可靠性。(3)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使得系统具备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可定制性。使用户可以在SaaS服务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额外的工具、功能、数据模型和用户界面,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三、如何应用SaaS模式

由于SaaS模式并不是一个万灵模式,在获得其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如何与企业原有各子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如何确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的安全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准备应用SaaS模式时,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规划。首先,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并接受SaaS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制订出企业的长期计划。其次,必须认真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并进行适当的改进与优化,找出适合用SaaS的业务。最后,在具体实施SaaS模式信息化时,可分阶段进行,层层推进以保证企业SaaS模式的信息化稳妥、顺利地进行,最终建立比较完善的系统网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2.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商,保证企业信息化成功实施。中小企业应根据SaaS服务提供商的资质、本地化现场服务的支持程度、客户服务水平、SaaS从业人员的资质、价格、声望、实施应用的能力、成功案例等进行筛选,考察SaaS服务提供商能否提供本企业所需的应用系统,能否提供强大快速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及能否保证其服务数据的安全性。

虽然技术是任何SaaS重要的因素。SaaS不一定需要“科技含量最好”的技术,而需要的技术必须成熟可靠,具备可控制的成本,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单元模块定制及其工作流定义方式,并提供相应灵活的数据分析模型,保证中小企业实现良好的业务连续性。

3.注重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4. 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SaaS模式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只能够降低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充斥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此,在SaaS模式应用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结语

诚然,SaaS以其便捷的服务和低廉的成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但对于管理模式的变革而言,中国的许多企业对其还是存在一些顾虑。首先,可能会因服务停用而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销售额蒙受损失。Web服务的性能也是一个问题,对C/S模式的应用软件的速度存在质疑。还有一些诸如潜在的隐性成本,比如导入数据、服务与其他内部应用软件的集成等方面的问题。

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先进的IT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中正日益兴起的SaaS服务,它的诸多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思路。然而仍处在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中国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正确、合理地选择SaaS的不同服务,从而享有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

[2]韦群锋.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aaS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9,(3).

[3]郑柯. SaaS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捷径[J].程序员,2008,(8).

[4]陈婧,王伟军. SaaS变革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J].商业研究,2008,(6).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煤炭企业 信息化管理 管控模式

随着煤炭企业向集团化发展,研究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规划煤炭企业信息战略,首先需要理解煤炭企业的管控模式。IT管控的目标是如何帮助业务部门充分利用IT能力提升业务价值。IT管控作为控制IT投资产生业务价值的方法,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应用系统架构、基础设施以及数据管控提供了在决策和执行上的有效保障。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管控的需求

(1)规划:规划需求是指在总体上对信息化管控进行控制,从IT管控上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同时确保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煤炭企业在IT管控的整体规划方面具体需求为: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有效一致的规划和控制;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支持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保证企业信息化执行力。(2)组织:组织需求包括进行IT管控的实际职能与执行部门。煤炭企业在IT管控组织方面具体需求为:明确IT管控组织和有效推进信息化进程。(3)绩效:绩效需求是对信息化投资的衡量。在煤炭企业的一个完整信息化周期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法以对信息化投资的投入和产出进行控制。煤炭企业在IT管控所实现的绩效方面具体需求为:明确IT投资目标和优先级;对IT投资制定有效的考核指标。(4)流程:流程需求是实际实现IT管控行为和IT管控职责的一系列操作步骤。通过IT管控组织对IT管控流程的执行,才可以实现IT管控的效果。煤炭企业在IT管控所实现的绩效方面具体需求为:统一明确的IT管控的规范和职责分配;制定明确的IT管控角色和IT管控流程,有效协调业务部门与IT部门的合作关系。

二、煤炭企业信息化管控模式的构建分析

煤炭企业采用集中式的IT管控模式,由IT部门统一管控和发起所有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维,可以为企业各业务板块和下属企业提供专业型共享服务,如财务分析、集中战略采购、设备管理、集中运销、安全生产等、信息技术,为各业务板块和下属企业创造价值。

2.1 统一应用架构设计

从现实和愿景的分析出发,设计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基础技术架构四个层次的应用架构。从企业内统一应用系统建设的高度出发,对业务、应用、数据、技术等内容进行架构设计,充分考虑系统的整合性、可扩展性、高能性等客观要求。

2.2 引入PMO项目群管理机制

从煤炭企业组织机构自身来看,信息化实施工作可能面临高层领导支持力度不够,业务部门专业度不强,参与度不高,部门间协调困难,系统建设由IT驱动而不是业务驱动等问题;从工程管理角度看,可能面临进度压力巨大,预算不足但期望过高,项目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从煤炭企业信息化自身特点看,下属煤矿的系统实施,建设后期运营规划等运营管理工作,通常超出煤炭企业自身项目管控能力。引入PMO项目群管理机制作为项目的整体管控机制,有助于降低工程实施管控风险,保障项目顺利实施。PMO的主要职能是对项目进行整体管理、监控和支持,目标是项目管理行为的有效实施和最大程度的达到信息化投资目标;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实施小组的设立可以让信息化运维部门和相关的业务部门更好地参与到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积累必要的技术和知识,建设和强化煤炭企业的内部信息化团队。神华集团在2010年9月成立了PMO,最终实现了项目协同管理,总体目标收益最大化,提升了集团信息化管理和实施能力。

2.3 核心应用系统构建方式比较分析

核心应用系统覆盖了煤炭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管理的主要环节,体现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和管理思想,它的实施成功与否关乎企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必须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有三种可选策略:自主开发,采用自主开发的方式建立;采用成熟套装软件,由一体化产品供应商提供的商用套装软件系统覆盖尽量多的相关功能范围;采用最佳产品组合,对于各业务功能分别选用市场上最优产品的组合,再通过技术集成的方式实现整合。

三、结语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具有发展性和长期性的特征,信息化管控模式的构建更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需要从企业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把信息化管控模式的建设有效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当中,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促进煤炭企业的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模式 核心竞争力 战略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考虑与新兴旅游网站构建战略联盟。以向E-commerce中的一种B2C(Business to Customers)模式发展为目标,实现Internet与旅游企业传统资源的整合,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以此为起点,为最终实现真正的B2C模式的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和物流配送的真正的电子商务做铺垫,这样一来,旅游企业不仅要利用Internet进行E-marketing,而且,要依据自身的市场定位,考虑进行EC。选择一个实力强大、信用良好的或者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网站合作,这是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的又一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刘伟.尹家绪.构筑信息时代的企业竞争力.科学出版社,2004.

[2](美)唐•泰普斯科特.范式的转变.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5篇

1、缺乏管理理念

目前,我国看似大部分发电企业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由于发电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管理方法不严谨以及管理体制落后的影响,使得这些信息化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开展,大多都流于形式,传统的发电企业管理模式仍然处于企业工作的主导地位。面对这种情况,发电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许多的管理系统出现了老龄化现象。就现有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它通常都将重点置放在业务开展阶段,仅仅是按照企业当前的管理方法和业务流程开展工作的,没有从根本上实现计算机管理,也就是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过去陈旧、落后的管理制度在发电企业日常经营和工作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电力管理模式并没有出现太大的转变。

2、信息化建设基础缺乏

在过去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都将重点放在业务上面,加之本身对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等复杂工作缺乏系统认识,导致企业规划与管理策略设计存在问题,给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造带来一定的影响。同时国内目前许多发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都是通过不同信息系统相互沟通形成的,虽然这些子系统看似组合成为一个复杂、综合的管理体系,但他们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很多需要沟通、交流、共享的信息受到限制,并没有被可靠的连接成为一体,造成了管理信息传递存在问题。

3、缺乏全局性观念

在过去的发电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中,由于工作人员对发电行业的全局规划、细节以及标准建设认识不够,使得整个系统操作难度大,系统管理体系单一。虽然许多发电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做了相应的改革,但是传统的系统庞大、复杂以及缺乏有效认识的问题还是很突出,在大多管理系统还存在追求重点、放弃细节的现象。

二、发电企业信息化管理要点

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得出,一个合理、科学的电力信息化管理制度能有效的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及社会效益,并且实现企业风险规避、方便控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工作目的。基于这些要求,在当今发电企业工作中开展信息化管理可谓势在必行。

1、实现标准化管理

在当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我们要全面结合管理学工作原理,利用已经提出的标准化管理策略和理念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但是对于发电企业而言,由于企业工作本身存在的特殊性,因此在管理中应该将企业所有的管理活动都纳入其中,如设备检查、设备运行监控、配件采购等,这些管理措施的开展之际关系到设备的使用耐久性与运行稳定性,因此我们必须要格局这些内容建立相应的管理路程,科学、细致的开展每一项业务,且让这些业务符合当今实际发展的要求。同时发电企业的管理工作本身是由若干个不同的子系统组成的,每一个子系统之间有存在差异,因此在管理中还要将这些环节进行分析和处理,从根本上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从而达到企业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

2、采用ERP管理模式

ERP管理是当今企业管理工作中常见内容,它也是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发电企业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行业,在其工作中开展ERP管理效果突出,作用明显,它的管理模式是从生产过程中的物资、人力管理的基础上,引入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新内容,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综合、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流程,让整个管理工作得到系统、科学的落实。尤其是对火力发电厂管理工作而言,这种管理方法的应用有效规范了发电厂燃料系统、发电系统、供电系统等多个不同内容的管理流程,让整个发电厂工作效率得到有效保证。细节决定成败,只要我们在发电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做好各方管理内容,从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要求着手,将每一个管理内容都落到使出,那么我们坚信发电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作用必然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我国发电事业也必然会更好、更稳定的前进。

三、结束语

随着国家电力公司的体制改革的深入,火力发电企业己面临着打破垄断走向竞争的格局,信息化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流程(包括人员)进行全方位改造,重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信息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技术应用和革新,而是更高层次上的全新管理革命。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6篇

然在某些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主要还停留在单项事务处理的初级阶段,互联网应用也主要集中于简单应用层面。

近年来,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一批IT新技术的推陈出新,掀起了又一轮IT技术革命的浪潮。这些新技术与企业的结合,将带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

资源虚拟化

在云计算模式下,企业可以按照自身的业务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云计算中的虚拟资源,并按资源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等支付费用。这种IT资源的虚拟创新租用模式,一方面可以把传统模式下企业信息化初期大量资本投入,转变为企业小额日常开支及运营成本,从而大大减轻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门槛及投资风险,弥补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同时,还可使中小企业也能及时享用到IT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与大企业站在同一竞争水平线上。

应用弹性化

由于云计算采取的虚化技术、海量存储计算和负载平衡等先进技术形成共享的动态资源池,实现了IT资源向上级管理机构集中。一方面,能使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的实际应用需要,动态地购买和配置所需的IT资源与服务,而无需再为短期波峰业务应用预留大量闲置资源,造成长时间资源等待的浪费。另一方面,云计算模式下的统一数据标准和模型、模块化数据处理流程,以及基于SOA的开放软件架构,还可使企业信息化应用动态弹性地调整相关功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客户、政府机构、合作伙伴等应用系统的弹性连接,及其数据、流程及应用的集成,从而可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模式创新,使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敏捷制造、协同商务等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易实施。

终端移动化

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个人智能信息终端应用的普及,企业员工个人IT使用行为也在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企业的IT应用。据调查,超过七成的企业CIO认为个人的IT消费行为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IT应用,45%的企业CIO考虑将个人信息终端与企业业务信息系统相结合。移动平台与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整合,不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对办公人员的束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加强企业、员工以及合作伙伴间的远程协作,尤其是可轻松处理常规办公模式下难以解决的紧急事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促进企业内外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终端移动化不仅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创新的重要方向,而且也将成为促进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引擎。也许不远的某天,用户只需用一部手机,就可跑通企业全部业务流程。

信息大数据化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企业信息处理的数据类型从以传统的企业人事系统、财务系统、ERP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为主,拓展到了电子邮件、文本文件、网络新闻等半结构化数据,以及由传感器、移动终端、社交网络等产生的非结构化数据。据统计,企业中20%的数据是结构化的,80%是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而且,非结构化数据的增长速率远远大于结构化数据,前者为63%,后者为32%。增长如此迅速且庞大繁杂的数据资源,既给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带来巨大挑战,也给企业产品、营销、管理创新带来新的机遇和手段。

社交网络融合化

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工具的发展,带来了企业信息交流沟通方式的新一轮变革。特别是随着社交工具的全员化应用发展,企业管理软件与社交平台的整合,将会成为企业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另一重领域,并催生出诸如社交企业、社交商务等各种创新的企业模式和商业模式。

企业信息沟通平台的社交化,一方面,可使企业内外部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自由、开放和高效,从而可以实现企业内外各方更多的互动与协作,并使企业对各种问题的反应也会愈加迅捷,做出的判断和决策会更加准确与符合实际,工作效率和决策质量也将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企业信息沟通平台的社交化由于消除了组织内外不必要的界限,使企业能够及时感知客户需求,提升客户服务,加快创意产生。根据调查,企业信息交流平台社交化,可以使企业沟通效率提高50%、客户满意度提高48%、服务响应及解决周期缩短63%。产品开发周期缩短 1/3。如果将企业社交网络平台与企业内部其他管理软件实现整合与对接,可进一步实现信息交流、沟通协作、知识管理、应用集成等更多增值功能。

供应链管理智能化

利用物联网技术可将ERP系统的管理对象延伸到单个的物品,使企业能够以更小的“单位”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系统构架,可使企业实时掌握库存、路况、天气等信息,预测送货天数,优化运输线路,制定合理的供货计划。一方面,可使企业对物流管理中的仓储、分拣、配送等各环节进行全程、实时、可视化监控和管理,实现物流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而缩短企业备货时间、降低库存及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企业间信息交流的及时与通畅,推动供应链各个环节间的无缝集成和产业间的整合。从而构建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供应链系统,实现上下游企业乃至产业链的实时协同,保证敏捷生产和柔性加工等创新型生产模式的实现。

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从本质上改变传统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方式,并将创造出更为丰富、更具潜力的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模式;核心竞争力;战略

一、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概念及现状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外包 信息化

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启动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电子商务,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西部地区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信息化可以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灵活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提供机会,使企业树立大市场观念,拥有更紧密的市场供应链营销手段,同时提高了商务活动的效率,使企业更容易进入全国或国际市场,给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与集团公司或大型跨国企业平等竞争的机会。但是虽然实施信息化战略十分重要,由于西部中小企业普遍实力较弱,自己投资建设网络平台,将承受开发成本、技术保障费用等压力,加重了企业的经济包袱,相反,持观望态度将会使企业延误时机,失去抢夺潜在客户的良机。如何低投入、快捷地实现面向内部资源管理和面向外部、如何达到企业和销售渠道、用户之间直接、快速的融合成为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问题,IT外包模式以其降低成本,获得灵活、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资源服务成为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ASP服务模式的可行性

近几年来,随着ASP概念的兴起,有不少敢于尝试的中小企业尝到了甜头,关注这种新型业务模式的企业正变得越来越多。ASP是1999年于美国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出的概念,所谓的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应用服务供应商)是指在双方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基础上(协议内容可以包含价格、服务水平、商业机密等),用户将其部分或全部与业务流程相关的应用委托给服务商,由服务商保证这些业务流程的平滑运作。通俗地说,ASP是一种业务租赁模式,企业用户可以直接租用ASP的计算机及软件系统进行自己的业务管理,从而节省一大笔用于IT产品技术购买和运行的资金。对企业来说,与整个运行相关的风险可以被分摊,IT应用技术也可及时更新。 ASP模式提供的是“一对多”的服务,服务商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出租软件使用权,且ASP的服务产品更多的是打包化的和标准化的(而并非客户化或为少数人服务)。

ASP最大的特点是:ASP向用户提供应用系统的有偿使用权及服务;应用系统被集中放置在ASP的IDC(Internet数据服务中心)中,具有充足的带宽、电力和空间保证;ASP按月向用户收取服务费。中小企业用户可以在这种新的信息运营模式下找到比传统网络信息服务更加实用、便宜和有效的服务内容。中小企业可选择主机托管、应用软件(包括电子商务、ERP、eMail、、CRM等)、网络租用(包括路由器、交换机、Modem、防火墙等)、热线支持、坐席出租(如Call Center坐席)等平台租用应用以及主机监控、数据备份、数据库优化、安全管理(包括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系统升级等监控与维护应用,建立起企业面向内部资源管理和面向外部的电子商务平台。

目前,ASP主要存在以龙头企业带动的ASP、面向中小企业的ASP、跨区域的ASP三种应用服务模式,象广东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宁波爵溪街道办和北京联合生产力信息技术公司等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符合国情的ASP实践的典型案例。广东南方技术创新中心创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中心购置了计算机,引进CAD软件,建立实验工厂、监测认证中心等,专业从事面料、染色、印花、提花的设计和实验等,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宁波爵溪镇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不仅是爵溪镇500多家针织企业共享的电子商务中心、产品设计中心、企业管理中心、技术咨询中心,还是连接政府和企业的电子政务中心。北京联合生产力公司是在863项目―“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联合山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辽宁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服装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等30多家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的企业,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技术及商业信息增值服务等。ASP服务平台不仅促进了单个企业的信息化,还为上下游合作伙伴间供应链的信息化提供了便利,当ASP服务平台上的客户增加到一定数量,通过授权很轻松就实现了供应链的信息化。

ASP外包模式的适用性

节省企业的IT投资。ASP服务商可以聘用专门人才集中管理设备和应用系统,中小企业不必再增聘专门人才,这样一来,企业以较小的投资,快速利用ASP服务商提供的IT工具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并且避免了人才竞争带来的压力。

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ASP服务商可以提供统一的技术培训教材,提供在线技术培训,因而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人员教育成本。

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通过ASP服务,企业可以真正将精力放在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上面,避免对IT系统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日常维护,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业务运作效率。

减轻应用系统的后续维修与升级负担。企业可以根据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再添置新的应用服务,也不用担心应用系统捆绑在哪个平台上。这些问题全部交给ASP供应商的专业人员解决。而ASP服务商可以通过一次升级完成,节约了再训练成本。

ASP服务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一个中小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出于规模和投资考虑,可能不会采取备份和容灾措施,也不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但ASP服务商却可以提供公共的灾难备份系统,甚至为企业提供大型存储网络和数据中心技术,使企业享受最优秀的专业化信息服务。

同时,ASP服务的收费模式非常灵活,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资金负担,投资回报率高,同时风险最低。

ASP外包的成功要素

确定合适的外包模式

很多企业没有透彻分析自己的IT需求,选择外包服务只是为了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结果有些企业被一些巨大长期的服务合同所束缚,从长期来看这样做得不偿失。企业只有对需求有了准确地把握,才能做出正确的服务选择,而盲目地全面外包,只会丢失自身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企业至少应该掌握核心层次的自,这是培育、提高和保持企业核心能力的关键。

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应该全面考虑供应商的名气、市场份额和成长、响应状况、外包协议种类是否多样、价格、经验、规模和历史等因素。在IT外包的过程如果不认真选择供应商,就会造成承包商龙蛇混杂的局面,最终导致项目的拖延,乃至整体失败。在选择外包商时,更不能基于主观或个人偏好,或只选择最低报价。价格只是总费用的一部分,在价格方面获得的好处可能会在运营费用和性能方面失去。

订立灵活有利的合同

合同是企业在确定ASP服务时的重要一环。如果合同一开始就对价格和服务级别定得过死,而没有包含任何用于持续改进的重要机制,那么在开始阶段定下的固定条款很可能会阻碍持续发展,合作双方不能从学习的机会中得到好处。同时,如果合同缺少灵活性,那么所有外包合同基于的一些关键假设,包括技术、商业条件、人员和其它相关问题,在合同签署后都有可能会改变。一旦双方不能持续进行有效沟通,必然会导致项目结果南辕北辙。

ASP是不断探索、创新的信息化模式,但当前ASP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也难以回避,主要有:对ASP服务商的信任问题;用户对存放于ASP服务商系统中数据能否安全、ASP能否保证机密商业数据不会被泄露;通过ASP方式提供的服务功能是否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服务质量与使用成本;外界因素,如通信线路故障等。不管怎样,IT外包的先进和ASP成功经验是值得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所借鉴的, IT外包模式无疑会使企业更加专注其核心竞争力,制胜于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1.宋乐永.非常ASP成功案例[N].计算机世界,2004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9篇

1财务管控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综合作用

1.1资金合理使用的有效管理渠道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综合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各个项目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经营项目、集团公司等方面的综合运行中,不同的财务核算体系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运行模式,就需要结合相关的财务手段,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有财务报表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数据模式,这样,通过信息化建设的综合管理,尤其是在使用科学规范的财务管理系统中,管理者可以从宏观角度进行财务资金使用方面的调控、调配等,并将每一份资金都用到最精准的位置上。

1.2财务成本控制的有效管理模式

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实施信息化的综合运用,在具体的管理中,针对项目实行有效的财务控制方式,突出在项目资源的综合运用,尤其是在科学、合理地制定综合管理项目,形成项目资源供应的计划成本控制,在综合性的资产评估过程中,形成企业资产的有效核算管理。同时,对企业在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各个财务的盘点分析中,全面分清楚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并能定期地对企业的资产储量、分布结构以及综合效益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管理,制定出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促进闲置资金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全面盘活资金的综合使用。

2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控的现状

2.1资金管理还不够严格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由于建设资金投资相对较大、周期较长,资金结存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因此,就会造成资金建设等方面的混乱性,在整个资金的使用上难以综合控制和把握,尤其是在财务综合情况的管理中,会缺少严格的管理约束机制,加之综合管理的监管力度不严,就会造成资产的相对浪费,以及国有资产的流失。尤其是在资金管理相对混乱、随意性相对较大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腐败现象,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性。

2.2制度化运用不够完善

在企业信息财务管理中,由于历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原有的旧制度不能与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相吻合,新出台的制度在执行上缺少相应的力度,也就不能全面的实施到位。同时,在企业内部的综合管理中,也可能出现财权分割、资金账外循环等情况,就会导致企业在综合运行中出现分散状态、私设小金库等现象,在财务部门的综合管理中不能实现有效的掌控,也就不能全面地为领导者提供企业综合运转的综合记录,不能形成制度化管理的综合模式。

3企业信息化环境中财务管控的全新模式设计与运行

3.1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流程系统

通过对企业财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与综合管理,对企业业务流程形成综合性的控制,其中,主要是通过建立阳光可操作的处理模式,在具体业务流程与综合设计中,构建规范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财务管理与控制在技术、制度运行中的无缝对接。譬如,在企业资金管理的系统操作中,可以实行系统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网上申请、审批、监督等系统业务流程,形成在资金流向、使用说明等方面实时控制管理,对于出现的疑问以及各种相关问题,形成系统预警与报警模式,能有效的实现资金的集中及时处理。在综合预警以及报警系统中,可以采取红黄橙等警示灯的方式进行及时的监控预警,并对每一个交易形成扫描式的诊断,进行及时的反馈跟踪,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各类交易风险,形成综合管理效能的提升。

3.2信息收集系统的有效搭建模式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综合性质,在基础信息系统的管控中,形成综合信息的集中处理,有效地减少财务运作中的工作量和快速反应管理的相关难度,有效地控制整个综合管理平台。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基础信息与生产系统信息中的财务数据的收集管理,尤其是突出在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方面的内容,形成数据报表、财务监控、数据收集分析等各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在每一个财务信息化架构的建设中,根据管理的综合需要,及时对系统进行相应的更新或者替换等,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基础信息收集平台、生产系统管理平台等多方面,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并结合不同层级的财务信息管理需求,做好财务系统设计的数据库集中处理模式,从而有效地优化企业的综合处理能力。

3.3信息化管控模式的综合设计

在财务管控模式的设计中,可以采用横向设计与纵向设计的方式,在横向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企业在组织架构中形成的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信息系统在不同领域的管理依存关系,形成综合性与系统性管理的原则,并设计不同管理系统的沟通机制,在财务管控模式的纵向设计中,可以根据企业经营业务范围的流程方式,注重审批流程等,并按照财务管控模式中的制衡性原则,形成信息设计的传递与控制机制,这样,能形成多方面的有效控制。在综合管理过程中,主要在会计核算、全面预算、应收应付与合同管理、资金管理、项目管理等动态化的评价机制,并且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财务报告、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动态监督,更好地实现整个财务控制综合管理。

3.4构建企业专项资金管理模式

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实行“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方式,设计专项管理,每天及时存入所在地的通行费收入专户,银行方面的结算都由统一结算中心来实施。事前明确责任,事后落实责任的一系列行为规范。管理者对管理目标的有效管理,除用必要的利益激励机制把收益化暗为明以外,还要落实责任压力,施以相应的产权约束,强化监督机制。强化收支预算管理的硬约束,严格“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管理及“专款专用”、“专户存储”管理的方式。财务预算的有效完成是一个全员参与实践的过程,光靠财务部门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财务部门作为财务管理的核心位置应该主动协调与其他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不能继续以往很多财务部门“视权而骄”的态度。财务部门应该对每一阶段的预算目标全面的把握,在与预算目标不符时,及时向领导阶层报告。

4结论

通过对企业管理中综合财务信息化的处理,在具体的业务处理中,突出财务管理在制度化建设、信息化模式、成本精细化管理、系统构建等方面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企业的综合发展,解决财务运行中的相对困难,全面实现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模式范文第10篇

旅游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就是旅游企业为完成既定的信息化管理目标,使用的一种可重复利用、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的一种标准化的系统框架或方案集合。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充斥世界的今天,旅游企业如何进行体制改革、规范市场、实现产业集聚化和企业分工体系的重建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现实的内部环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旅游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旅游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改变经营理念、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那么将无疑更加处于不利的竞争地势。

二、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新模式

1.企业资源规划管理模式

企业资源规划即围绕既定的管理目标,对企业所有的资源进行规划与管理。在信息时代,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成为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顾客多样化、个性化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企业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精良,敏捷,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的结构。这种结构,一方面计算机系统将取代中层监督和控制部门的大量职能,加强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使中层管理的作用大为降低,从而减少了管理层次,削减了机构规模。另一方面,各种“工作小组”将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管理方式从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这种组织形式通过水平、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企业内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实现了动态管理,不仅使信息沟通畅通,及时,降低对科层的监督协调成本,更使市场和周围的信息同决策中心间的反馈更加迅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组织成员的潜能和积极性,促进了相互间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虚拟企业管理模式

虚拟企业是一种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网络中各成员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核心优势,共享技术,分摊费用,迅速将共同开发与制造的产品推向市场的一种企业形式。虚拟企业通过企业间的最佳动态组合,不光能迅速抓住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快速响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而且通过集成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发挥综合效应,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的同时,促进企业注重专精,培养核心能力。此外,虚拟企业改变了过去企业间你死我活的输赢竞争关系,代之以竞争合作式的双赢关系。竞争则提高了企业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旅游企业通过低成本和建立服务与产品的差异性来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力。旅游信息化服务将“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信息组合起来,形成信息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涉及得多,物流很少,这些特征很适合用电子商务的方式去实现。电子商务的低成本、支付电子化、信息高效传递、宣传覆盖面广等特性是传统旅游企业所不具备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售前旅游企业可以借助网上主页和电子邮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宣传,客户可借助网上搜索工具快速找到需要的旅游产品信息;售中可以实现网上订购、网上支付,还可以实现旅游产品模拟体验;售后的信息反馈更及时,可以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三种发展战略选择

1.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专业化战略选择

专业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来谋求其不断发展。专业化经营战略的优势在于:企业可集中各种资源优势于最熟悉的业务领域,从而开发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便于企业整合战略的运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取得行业内的成本优势;有利于CIS战略的贯彻实施,使企业品牌与产品有机融合。从竞争的角度看,企业业务的专业化能够以更高的效率,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在较广阔的竞争范围内超过对手。波特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可使企业赢利的潜力超过行业内的普遍水平。这种战略为我国中小型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的借鉴。

2.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集团化战略选择

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中的集团化,是一种产业集聚形式。依靠旅游业信息化、网络化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分阶段推进,实现产业集聚,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战略联盟,构建旅游企业的战略航母。

产业集聚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非常现实的经济地理现象,它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地理集中,它可以是某种特定产业及其相关支撑产业或属于不同类型产业的集中。在旅游产品与服务方面,其特性和生产、消费的高度同一性,使得有协作意愿的旅游企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方面,在同一个经营目的下集合成为可能。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这种集聚效应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旅游产业必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一体化态势,并逐渐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实现连横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区域旅游功能要素的配套,向构建区域旅游圈的目标迅速跟进。

3.旅游企业与新兴旅游信息服务公司合作化经营战略选择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管理范文 下一篇:高校财务信息化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