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个人学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02 16:18:36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篇1

【关键词】 企业管理;教学改革;参与性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汽车维修企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础上,结合汽车行业自身的特点,发展现状及规律,总结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学科,是管理理论与汽车维修知识的有机结合体。

一、中职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状态分析

1、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

中职学生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年龄心智都还不足以过深的学习企业管理这门有较高难度的课程。对《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学习,首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去掉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而重点教授实用性和趣味性较强的知识。汽车维修专业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际动手为主的技术型专业,根据汽修专业特点对课程知识选择性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2、传统教学方法在本门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学校《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的教学方法还比较滞后,仍有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状态,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抓住学生的兴趣的。部分较有实力的学校引入了多媒体设备,教师上课加入了带图片、带声像的课件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不过,企业管理是门实战型很强的课程,学生光靠看,听的接受方式,学习效果仍然无法达到要求。本文将探讨如何引入有效的参与性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边实战,边学习,力争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二、对本课程教法进行整体设计——“分组企业经营模拟”贯穿全程

本文首先从宏观入手,对整门课程教法进行设计。第一步,将《汽车维修企业管理》课程内容分为:采购、库存、生产、质量、销售、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七大块,后续的教学将会围绕着七大块内容循序展开。第二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分为3~4组),每组扮演一家汽车行业相关的企业。同时,要求组中的每个同学都要扮演一个实际企业中的员工角色。按照自愿和推选的原则选出以下角色:CEO1名,生产技术总监1名,质检员1~2名,生产技术员4名,会计1名,销售代表1名。确保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岗位和工作职责。接着在CEO的带领下确定公司的名称,经营口号,商标,模拟注册流程正式成立企业。虚拟企业经营这个教学方式将会贯穿本门课程学习的全过程。

三、参与性教学方法在不同教学阶段的运用

根据成人学习理论,如果人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能够取得好的效果。成人学习记忆力金字塔(如图1)告诉我们,如果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亲身参与到教学中来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本课程中引入参与性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根据近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作者接下来讨论参与性教学方法在课程学习各个阶段的运用情况。

1、游戏教学法的运用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自身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激烈的竞赛中,在无比的兴奋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

游戏教学法对教师教学前的准备有很高的要求。为此,作者参照中国SIYB创业培训项目游戏设计,针对本门课程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了两个游戏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需4个课时。在学习完采购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三部分内容后引入游戏模块一。游戏一包含采购、生产、质检、销售与资金回笼几个环节。在游戏中每组各模拟一个企业,每位组员各模拟一个企业职员,最终经营效益最好的一组获胜。通过游戏模块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企业经营的基本周期,成本与利润的关系,产品质量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在学习完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两部分内容后引入游戏模块二。游戏二除了包含了游戏一的教学环节外,还加入了合约谈判、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库存、销售技巧几个环节。游戏中对每组的企业经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游戏的可玩性和知识性更强。通过游戏二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谈判技巧,深入体会市场的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了解良好的库存管理对企业运作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销售技巧。每个游戏模块结束后均要求企业CEO做经营情况总结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点评,剖析游戏中所反映的教学内容。

2、讨论法的运用

讨论法可以灵活的运用到本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总结点评,是讨论法运用的基本步骤。讨论法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开阔,表达欲望得到满足。讨论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议题的要有质量,包括议题提出的时机合理,有吸引力和针对性。另外课堂整体状况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包括场面控制和时间控制,避免出现失控。最后教师要做好讨论的总结工作。先是各组企业代表的总结发言(代表不固定,轮换以保证每位同学都有机会),然后是教师的总结点评。教师点评要起到画龙点睛作用,切中关键。

3、角色扮演法的运用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角色扮演是一种参与性极强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了获得较高的评价,受试者一定会充分表现自我,施展自己的才华。

本课程在人力资源管理这部分内容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根据教学目的,教师有针对性的设计若干个相关的虚拟场景,提出问题和矛盾。学生以各自在的“企业”为单位对选到的虚拟场景进行角色分配,表演细节分析,矛盾和问题解决方法讨论,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小品等方式的表演。表演以场景重现逼真,矛盾与问题反应深刻,解决问题的方法清晰,表演生动逼真为优胜。同样,表演结束后评选出优胜组,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4、练习法的运用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作者在财务管理部分内容学习时采用此种教学法。财务知识浩繁而难学,中职学生依靠本门课程的学习是不可能掌握太深入的财务知识。因此,本门课程在财务管理学习上定位为了解财务基本知识,会做基本的财务表,如销售计划统计表、现金流量表、销售与利润统计表等。

财务管理学习涉及大量的数据统计和计算。教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练习中,以课堂和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练习中来,通过一定量的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财务表的做法。

教无常法,学无定法。参与性教学方法的运用形式多种多样,方法也各有不同,但是教师教学前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组织引导,切中要害的总结点评是成功运用参与性教学方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国艳.浅析高职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改革[J].企业家天地,2010,125.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篇2

21世纪,我国高职教育明确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指导方针,形成了新的教育观念,突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促进了教育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推进高职学生进入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这一教学途径,实现了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工作环境的职业化,工作经历的真实性和工作体验的综合性,成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不可或缺的实践方式。一个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关系到学生良好职业素质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对于脱离常规教学体系参加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如何建立起一套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以保证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实习效果,是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2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本文研究以“PDCA过程管理”循环理论为理论基础:P一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一实施:实施过程;c一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一处理(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同时运用行动研究法,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与苏宁电器集团的校企合作为契机,尝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构建起高职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由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四方联动的顶岗实习有效过程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管理内容、管理节点和管理方式,其具体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如下图所示:

3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的管理步骤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①顶岗实习前期准备:包括学校企业的管理基本定位;校企合作协议的制订;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标准;顶岗实习前期教育等。②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包括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四方联动的过程管理体系;开发学生顶岗实习信息收集模块、实习教学质量测评模块、实习信息沟通模块。③顶岗实习后期总结评价:对于整个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进行总结和反思,补充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

4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各阶段的管理要点

4.1顶岗实习前期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甚至是顶岗实习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前期准备具体包括:

4.1.1顶岗实习企业的选择

顶岗实习的主要地点是企业,实习时间比较长,涉及的学生人数也比较多。因此,实习企业的选择非常重要。学校要对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从企业规模、接纳能力、后勤保障、岗位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选择具有接纳实习学生能力的优质企业。出于管理的成本考虑,同一批次顶岗实习的企业量不要太多,尽量选择有能力大批接纳实习生的企业,这样便于校方进行学生的跟踪和管理。

4.1.2校企合作模式的拟定

顶岗实习的合作企业一旦确定,就要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权利义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以企业为主进行,学校起辅助支持作用。

4.1.3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标准

结合企业顶岗实习岗位的特点,校方在顶岗实习前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实习课程评价标准,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评价标准同样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地从不同角度,对于学生的顶岗实习课程进行评定。

4.1.4顶岗实习的前期教育

学生一旦进入实习岗位,就是企业的“准员工”,随之而来的就是单一学生角色向学生加员工双重身份的转变。这样转变必然需要一定的适应期。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实习岗位,深入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期教育必不可少。顶岗实习前期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对于学生进行实习岗位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教育,一方面是校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实习态度的教育。保证学生对于实习岗位和实习过程有清醒的认识,并引导学生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参加顶岗实习。

4.2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4.2.1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规范的管理是保证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校方必须建立起健全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落实到具体的实习指导教师,真正做到“学生顶岗实习到哪里,教学管理就延伸到哪里”。

4.2.2建立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四方联动的过程管理体系

在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必须要向学生家长进行相关信息的通报,说明顶岗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情况,取得学生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要定期与企业、学生保持联系,协助企业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并对于学生进行正确的岗前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顶岗实习态度。

4.2.3建立常态的信息沟通渠道

顶岗实习期问,师生间的地理距离不再便于面对面的沟通,为了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在实习期问的问题,方便与学生的即时沟通,常态的信息沟通渠道必不可少。实现于与学生远程沟通,可以借助便捷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通过QQ群、飞信群等方式,与学生进行常态的信息沟通,必要时,线下电话沟通的效果更好。同时,为了准确跟踪学生的实习状态,需要建立完整的实习报告制度。笔者设计的实习报告以周为单位,要求学生按工作日每天记录简单的工作状态,并以周为单位进行简单小结。同时每月设计一次月结,学生按月进行实习心得的总结,并由企业和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共同进行评价。依据实习报告,指导老师就能大体掌握学生的实习动态和进程。43顶岗实习后期总结评价实习结束后,是制定下一轮实习方案的最佳时机,在组织学生对于实习成果进行总结提高的同时,组织者可以对整个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进行总结和反思,补充和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本次实习的成功经验可以沿用至下一轮实习,同时也可以为专业课程的建设提供第一手的资料。顶岗实习过程中积累的各种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和保存,为后续的顶岗实习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5小结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篇3

【关键词】企业文秘人员;能力素质;途径

企业文秘工作是企业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服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文秘工作对及时传达、贯彻各项政策法令,对企业实施科学决策,强化各项管理,搞活生产经营,疏通业务关系,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秘工作能否搞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秘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

一、当前企业文秘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只要有领导工作,就离不开文秘工作,文秘队伍的能力素质决定了文秘工作的质量。当前企业文秘人员队伍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与新时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上进心不够强。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文秘工作可有可无,工作简单,无非是收收发发,抄抄写写,谁都能干。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形成文秘人员不被重视、更换频繁的局面。这种局面使部分文秘人员自己认为不受重用,提拔无望,晋级无路,工作没奔头,前途无希望,因此会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二是主观方面,责任感、事业心不强。少数企业文秘人员片面追求个人实惠,图名求利,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出现偏移,或责任意识谈薄,抱着“混”的态度对待工作,上进心不够,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企业文秘人员大多从基层管理人员选拔上来的,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文秘专业知识方面还没受过系统的学习,同时企业也很少开展文秘专业方面的培训。因此大多数文秘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工作完成靠同事的指点或自己的摸索,因此不能较好地胜任文秘工作。

3、学习力不够扎实。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对文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现实是,部分文秘工作人员知识更新慢,又不能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不变应万变”,业务能力不能及时得以提升,不能适应文秘管理工作新形势的要求。

4、创新力不够足。

由于很多企业对文秘管理队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少为文秘人员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少组织专门的工作培训,因此,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从而使企业文秘工作的创新举步维艰。

二、提高企业文秘人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企业文秘人员队伍,其中不少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文秘工作的要求,极大制约了企业文秘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企业文秘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已成为当下亟待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1、要提高认识。

随着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企业文秘工作的压力与日俱增,工作难度不断增大,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文秘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新形势下高素质文秘人才建设要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要不断建立和完善文秘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文秘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设计力度,为其提供培训、晋升等工作机会,改善其工作环境,提高其工作待遇。具体到人员培养方面,一是通过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二是通过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积极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到文秘部门工作,不断充实专业力量。

2、要加强学习。

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基础,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使企业文秘人员思维层次和知识水平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能力素质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要紧密结合实际,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的知识,要把学习当作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需要、第一位的责任。企业文秘人员,要立足本职,“苦练内功”,坚持干什么、专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切实做到知识有所增长,觉悟有所提高,工作有所建树。

3、要做到“三勤”

企业办公室是机关的轴心,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重工作,处于协调机关各部门、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枢纽地位,因而要求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办事能力,从能力素质方面要做到“三勤”:

(1)勤于思考。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连结点”作用。对上级,要领会、传达领导意图,对群众,要收集、整理、归纳和上报他们的意见建议。因此,要当好企业文秘工作人员,首先要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参照各方面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和掌握本质的、深层次的东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理性思考,运用综合分析,对问题作出定性、定量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2)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成才,提高素质,离开实践这个环节。作为一名企业文秘工作人员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工作,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这样做出的决定才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篇4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实习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不断调整,学生实习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传统的学生实习

遇到了不可回避的难题

实习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是由培养技术工人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实习在职业教育中占有相当比重,它所占课时大约相当于总课时的一半,分为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形式。一方面,实习是为了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方法变为实践知识和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实习是为了促进学生适应企业和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为此,需要消耗大量的物料,要占用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还需要具备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教师进行实习指导。同时实习中还容易出现损坏设备、影响生产、安全事故等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期,工厂、企业多是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学生实习中的物料消耗、设备占用、耗费工时和实习指导人员、工伤处理等,一般影响不到企业的利益,实习的安排比较容易。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成本核算直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没有企业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很多人实习更为困难,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难以真实的进行。

面对上述困境,学校自建实习工厂无疑是解决实习问题的良策。但实习场地、设施设备投入、物料、水电投入和实习日常开支巨大,多年来职业教育资金又严重不足,因此,自建实习工厂难以实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缺失,造成实习功能萎缩,并引发学生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企业生产需求严重脱节,职业学校学生操作技能和基本素质严重下降。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加大,再加上工厂减员增效,工人下岗,就业机会减少,职业教育一度陷入低谷,给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难题。

勇于创新,在困境中

探索职校学生实习之路

我校经过多年的办学和发展,建设了不少与所开设专业配套的实习、实训车间,购置了不少实习、实训设备,积累了不少实习实训经验,为企业培养了不少技术骨干。但校内实习教学主要功能毕竟是培养、训练学生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它虽然有管理方便、利用率高等优点,但是校内实习室设备相对较少、较为单一、一些专业工位不足、实习消耗大、没有企业生产的环境,实习内容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这就决定了校内教学实习、实训室无法满足实习的全部要求。要走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缺失的困境,勇于创新,探索学生生产实习的新路势在必行。

在困境中探索

职校学生“社会实践实习”之路

经过多年办学的实践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学校安排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很困难,而企业在发展中录用合适的职校毕业生同样困难。特别是季节性很强的服务性行业,更是如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破传统的专业对口实习的老观念。如果一些安排实习困难的专业,能跨专业实习,虽然对提高本专业技能无益,却可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生活,获得社会经验,培养学生另一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的企业及社会适应能力,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这样就解决了企业用人的难题,适应了企业需要,同时还扩大了学生的就业范围,同样能达到实习的部分目的。

我们多次安排了美容美发专业学生、计算机专业学生到宾馆、饭店等服务行业实习。经过实践和摸索,跨专业实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转变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可以使学生学到本专业以外的技能、待人处事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通过跨专业实习,学生能找出自身素质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还能认识到自己应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学习本专业知识,自觉补充社会需要的相关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一专多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劳动者,从而缩短了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同时,实习收入还可以助学,增强了学生的成功感和自立能力。

我们将跨专业实习称为“社会实践实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实习的组织和过程的管理,把“社会实践实习”建设成了转变就业观念,提高操作技能,熟悉、适应、服务企业和社会的平台。取得了企业、学校、学生、家长都满意的效果,探索出了一条职校、技校学生实习的成功之路。如2000年毕业生裴某在某集团实习后留用至今,已升任集团一宾馆副总。2002年公关礼仪专业毕业的赵某在某集团公司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后留用,先后干过炼铁高炉统计、集团总部宾馆大堂经理,其间她还获得2003年唐山市礼仪文化大赛“礼仪之花”称号,成为集团的形象代言人。

在实践中开创职校学生

“就业实习”的实习新路

我校多数专业是为第二产业培养技术工人的专业,这些专业实习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学生人数多,没有企业愿意接受学生毕业实习。唐山市是重工业城市,近年来钢铁、煤炭、水泥、电力等工业发展很快,用人市场需求大。但企业急需的是有工作经验的熟练技术工人,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为此,我校领导多次进公司、跑企业调查研究,多方联系、,寻找合作伙伴,探讨企校互利双赢的问题,协商了一个“安排学生进厂顶岗实习兼生产,企业择优录用为正式工人”的办法。使学生提前步入企业和社会,适应企业生产需求,很快成长为熟练技术工人。该办法遵循企业与毕业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为我校开创了职校学生“就业实习”的实习和推荐学生就业新路,使“就业实习”真正成为学生实习与就业有机联系的结合点。如2002届汽修专业毕业生刘某在滦河某炼铁厂实习留用后,爱岗敬业,勤奋好学,多次参加高炉技改攻关项目,荣获集团“优秀共青团员”、鸿达公司“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我校建设学生

劳动实习基地的一些成功做法

首先,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有严格的标准:选择有条件能一次性接纳较多学生实习、设备先进、管理严格、用工规范、治安稳定、信誉良好、确保安全、待遇较高的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身临其境,能达到提高技能、熟悉、适应和服务社会的目的,确保学生实习得到最大收获。

其次,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纳入法制轨道:企校联合办学,发挥企业的实习基地作用和学校的技术工人培训基地作用,双方的权利、义务用协议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约束各方,防止发生冲突和矛盾。2000年以来,学校与多个企业签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和《实习协议》。

根据标准和合同规范,我们确定了12家“社会实践实习”基地和10家“就业实习”基地。

我校每年安排50名学生到河北某集团实习,实习结束后绝大部分能留厂就业。2005年6月,河北某集团新建的轧钢生产线投产,安排我校学生150人顶岗生产实习,实习结束后留用了110多人。

重视实习的组织管理

领导重视校长亲自抓校外实习工作,每次实习前都要召开班子会专门研究,并与企业签定实习协议;

严格管理一是责成专人负责组织,安排指导教师随班带队管理,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请示。二是制度建设:制定纪律规定,对不参加实习、半路跑回、违纪退回的学生给予纪律处理。三是学校与学生签定合同,明确实习目的要求、纪律规定和实习待遇。

精心安排一是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动员教育,讲明实习目的,提出明确要求,转变学生和家长的错误观念。二是选派带队教师,强调工作方法,要求培养使用班干部、团员。三是精心谋划,对实习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前分析,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四是实习中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总结奖惩实习总结工作由班级简单总结开始,发展到召开全校师生的“实习总结报告会”。师生的总结发言有对社会及就业等的认识,有个人思想的转变,有思想观念的收获、社会经验的收获、技术技能的收获、经济利益的收获、企业认可与自身价值的收获,有对实习中经验教训的总结等。报告会的精彩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以“就业实习”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校组织“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实习”反馈回来大量的各种信息,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专业适应企业需求调整、课程适应企业需求改革、设备适应企业需求更新的重要性。我们多次找上级领导汇报情况,争取支持,2006年已筹集区预算资金200万元,获得市配套资金160万元,用于设备添置、更新和改建实训车间1000平方米,新建实训车间2000平方米。整个工程完工后,我校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更上一层楼。

同时,我们还把合作办学领域扩大到了与民营企业合作办车工实习基地。我们无偿为民营企业提供车间、场地、水暖等部分设施和一些实习设备。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篇5

【关键词】企业文化 理论课 职业能力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55-02

根据国发〔2002〕16号《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职业教育就是职业能力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职业能力的核心应该是用科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不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传授科学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并不等同于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不可否认,有时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很多知识,但学生不知道这些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或如何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企业文化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创造性地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习惯,从而理顺企业文化的成因――方法――目标的逻辑关系,使得貌似高深莫测的企业文化理论变为具体的和可摸可触的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在理论课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1 引导学生了解与分析教科书中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的问题意识

无庸质疑,培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首要内容,也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本课而言,引导学生了解与分析教科书中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是实现这一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必要而有效的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教科书中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同时通过上网或图书馆或书店查找企业文化的定义、结构、功能等内容,并作为实训作业,在上课前一天以电子文档形式上交给教师。教师在上本课前要全部阅读完这些电子作业。

2)在课堂开始的20分钟内,教师简明扼要地介绍教科书中的企业文化理论体系:通常教科书是从企业文化的定义、结构、功能等方面来展开阐述企业文化理论体系。一般而言,主要概述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特征包括:

(1)超个体的独特性

(2)相对稳定性

(3)融合继承性

(4)发展性。

企业文化的结构包括:

(1)精神层

(2)制度层

(3)物质层。

企业文化的内容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规范和企业素养。企业文化的功能包括:

(1)整合功能

(2)适应功能

(3)导向功能

(4)发展功能

(5)持续功能。

3)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反思,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接着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通俗语言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又是什么?”“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关系?在企业管理的教材里为什么要有企业文化这一章节?”……

按常规,经过第一和第二教学环节,学生应该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但是,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往往回答不了,并对此表示一片茫然不知!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4)引导学生分析与总结。

通过前面的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现有资料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结构、功能等有关内容的表述如“第一”点表述的几乎一样,大同小异,都没有高度概括地说明企业文化的实质含义,没有说明企业文化的成因与结果、目标与方法的逻辑关系,缺乏逻辑的陈述是难以让人理解的。这样的概念或定义表述抽象、不得要领,零碎不成系统,让人眼花缭乱而费解,造成教师讲不清楚,学生听不明白的“尴尬状况”。

重新定义企业文化,理顺企业文化的成因――方法――目标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培养革新意识和理论创新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学生的革新意识和理论创新能力是决定学生今后职业生涯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革新意识和理论创新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又一重要内容。本课中,通过上述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企业文化理论的各种表述,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造成上述“尴尬状况”的原因,最终让学生认同:造成“尴尬状况”的原因在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方式欠妥。因此,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重新定义企业文化,理顺企业文化的成因、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与企业目标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培养革新意识和理论创新能力。

笔者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习惯,即企业员工共有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其理由主要有两个:第一,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这一概念引入我国之前,总是把冲突归因为双方习惯不同,而现在把冲突归因为双方文化不同;把现在说的“饮食文化”说成“饮食习惯”,“行为文化”说成“行为习惯”……由此可见,从人们对文化含义的本来理解,文化的本质含义是习惯,即文化=习惯。因此,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习惯是基于人们原来对文化理解的本质含义,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第二,从心理学来讲,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对于企业管理而言,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程度是结果,而这个结果是由员工的行为来决定的。而某种行为长期重复就形成了习惯,全体员工的习惯就构成了企业习惯。显而易见,企业习惯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故可以通过管理企业习惯来实现企业目标。本文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习惯,正是基于人们这种处事一般都讲究因果关系,要求方法要与目标一致的逻辑。如图1所示,价值观、信念信仰、传统风俗、气氛环境、作风、知识等都是影响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因素,而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得到长期重复就形成习惯,员工共同的习惯就形成了企业文化。习惯的成因会比文化的成因更让人容易理解,因此,把企业文化定义为企业习惯,就有:企业文化成因=企业习惯成因,这将让人们便于理解企业文化的成因,然后根据成因寻找企业文化建设基本途径,即通过建立或改变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信仰、传统风俗、气氛环境、作风、知识等影响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因素来影响员工的行为,再通过制度或激励保持和促成员工养成有利于企业目标实现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2 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管理理论转变为管理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上述对企业文化的重新定义和对该理论体系整理分析,使得貌似高深莫测的企业文化理论变为具体的和可摸可触的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让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企业文化事实上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有效工具。因此引导学生学习企业文化这个工具的用途与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1 引导学生寻找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着眼点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都希望所有的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里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要求员工有着共同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换句话说,要求围绕企业目标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因此,如何让员工形成符合企业目标要求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寻找企业文化建设途径的着眼点。图1显示,分析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因素,是寻找企业文化建设策略措施的关键和着眼点。

2.2 引导学生分析各因素对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特点,针对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特点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要形成良好企业文化,首先,要使员工正确地思维(想得对)和正确地行为(做得对);其次,促使这种正确思维模式或行为模式长期重复而形成习惯。能够直接诱导员工想得对和做得对而养成有利于企业习惯的因素很多, 在图1中,列举了部份影响人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因素,其中,各因素对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影响程度和影响特点是有区别的。下面仅通过分析价值观念、制度、环境这三个主要因素对员工习惯的影响加以说明,如何根据各因素对思维和行为习惯影响程度和影响特点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2.3 企业价值观决定企业习惯

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这样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你的观念。”据此推理,企业价值观决定企业习惯,企业习惯决定企业命运。因此要员工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员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一个人来说,他认为最有意义和最重要的客观事物,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习惯,而且还影响整个企业习惯。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出不同的行为。同一个规章制度,认为这个规章制度是合理的人,就会认真地贯彻执行;认为这个规章制度是错误的人,就会拒不执行。这是因为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结果。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目标,一个有效的经常管理者必须十分重视企业价值观。引导和培育企业价值观的主要策略有:

2.3.1 企业领导首先提高自身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有什么样的领导人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人的素质决定企业文化的优劣;企业家不仅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也是培育独特的企业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2.3.2 选择培育有特点、反映企业宗旨与方向、为员工接纳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决定企业文化,选择培育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是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选择培育企业价值观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具体特点,根据自己的目的、环境要求和组成方式等特点。企业价值要正确、明晰、科学,具有鲜明特点;要体现企业的宗旨、管理战略和发展方向;要切实调查本企业员工的认可程度和接纳程度,使之与本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相和谐,过高或过低的标准都很难奏效;选择企业价值观要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认真听取员工的各种意见,并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次反复,审慎地筛选出既符合本企业特点又反映员工心态的企业价值观。

2.3.3 向员工讲解企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企业目标、企业的经营理念、先进科学知识、,领导通过和职工多种形式的沟通与讨论,深入员工心里,让员工在充分了解企业前提下,理解企业而接受企业的价值观。

2.3.4 让员工参与企业一些决策。 让员工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以使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有机地融合,以便更好地实施企业决策。

2.3.5 强化职工的认同感。⑴利用一切宣传媒体,宣传企业文化的内容,使之家喻户晓,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⑵培养和树立典型,榜样和英雄人物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人格化身与形象缩影,能够以其特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企业成员提供可以仿效的具体榜样;⑶加强相关培训教育,有目的的培训与教育,能够使企业成员系统地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并强化员工的认同感。

2.4 制度能强化积极行为,弱化消极行为,促使员工保持良好的企业习惯

我们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称为积极行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称为消极行为。在企业制度里明确对积极行为激励机制,对消极行为的惩罚条例,让员工学习企业制度,知道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清楚各种行为的后果。因而员工的积极行为因为制度的强化而重复养成习惯,从而形成企业文化。

2.5 环境能够让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养成企业习惯

俗话说的“入乡随俗”,意思是人到一个新地方可以按照新地方规矩行事,不要求改变本人旧规矩,只是不用旧规矩在新地方行事。这说明来自不同地方和有着各种文化差异的企业员工可以按照本企业习惯规则行事。因此,企业只要改善企业内部条件与内部氛围,营造有利于企业正常运行并实现企业目标的良好企业内部环境,让环境来同化员工的习惯。这样既能尊重员工的个性发展,又能促使员工甘心情愿地接受本企业文化,从而使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营造企业内部环境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领导改进工作作风,改革企业组织结构、确定本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营造具有特色的、反映企业宗旨与方向、为员工接纳的企业文化氛围;一是改善企业内部物质条件,如提供员工合理适当的的工作条件,包括办公场所、办公设施设备,保持企业内环境优美,统一员工着装要求,厂容厂貌干净整洁,装饰颜色格调和谐,产品和服务优质。其结果,让员工“不忍心”破坏这优美环境,只好从众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和养成企业习惯。

3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党和国家赋予每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神圣的社会职责。教师的一切教务活动都要围绕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个中心开展,如上所述,把学生职业能力细化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钻研业务,充分熟悉教材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理解能力确定教学难点,选择兼顾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繁杂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生活化,实践问题概念化。本文的企业文化理论课中,笔者把抽象的企业文化定义为形象的企业习惯;通过图示说明企业文化的成因――方法――目标的逻辑关系,使得繁杂的企业文化理论变得具体的和可摸可触的一种有效的企业管理工具,通俗易懂;最后,引导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企业文化这个工具的的用途和使用方法,再把诸如营造企业内部环境、树立典型等具体实践活动上升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高度进行总结而把实践问题概念化。让学生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体验与分享教师的学习-钻研-创新的精神和方法,从中学习和掌握一些具体实用的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

[2] 陆荣林.建设有职业特点的学校行为文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

[3] 杨凤敏.管理学基础与应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3.

[4] 斯蒂芬・P・罗宾斯(Stephen P.Robbins)著,孙健敏,李原(译).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篇6

1、向学习型企业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发展的目的。只有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推动总公司改革与发展不断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加充分的实现。加快推进“四个过渡”,深入开展“打造优势年”活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目的,统筹协调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统筹协调企业利益与员工政治、经济、文化权益的关系。通过向学习型企业转变,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造员工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环境,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这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向学习型企业转变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正如总经理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内总公司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市场挑战严峻。下步,仍需持续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加大开发力度。当前,总公司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的新阶段,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强调学习就更具有现实意义。不学习,就谈不上解放思想;不学习,就不可能奋发有为;不学习,就不能与时俱进;不学习,就不能科学回答和解决总公司当前生产经营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就难以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考验和挑战。向学习型企业转变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在公司上下形成浓郁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3、向学习型企业转变是打造企业优势的重大举措

向学习型企业转变,一方面在于通过大兴学习之风,不断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加强团队学习,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进而全面打造企业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近几年改革发展来看,分开分立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降库增效”、“百日攻坚”、“百日拓展”和“推进发展年”、“市场拓展年”等工作,推进了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进步。但是,管理是无止境的,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体制改革逐步深入,企业主导地位受到严峻考验,企业许多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总公司提出向学习型企业转变的战略思想,根本的落脚点就是通过打造一个优势,即品牌优势,构建以品牌优势为主导、比较优势为支撑的优势体系,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机制的变革,全面提升总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篇7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上述行业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4.1%、10.2%、5.4%、3.3%、3.3%和2.7%。从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占60.4%,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23.1%和16.5%;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分别占15.7%、47.9%和36.4%;从企业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占17.6%,非国有企业占82.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44.4%,股份有限公司占14.5%,集体企业占3%、私营企业占8.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6.5%,股份合作企业占5.2%。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经营者越来越重视学习,大部分企业经营者认为其个人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水平,目前其获取经营管理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来自于亲身实践以及总结与反思。

与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相比,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在获取知识和传递知识的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收集外部资料、外出学习和参加会展等。企业在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通过管理者向员工传授、经验交流等传统途径,而类似互联网交流、内部刊物等现代和规范的知识分享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所有制、规模的企业,其组织学习能力有显著不同。总体来说,民营、规模较大、员工学历较高、培训费用较多的企业,其组织学习能力相对较强。

总体上看,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明显强于组织学习能力,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影响。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都对企业创新和竞争优势有较大影响,其中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更大。

调查表明,企业应重视学习,企业经营者在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要有效地将个人学习能力逐渐转化为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重视员工素质提升,加大员工学习培训经费投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应大力加强企业家成长与企业组织学习的社会支持体系的建设,重视文化教育环境的改善,从而促进企业家健康成长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学习的现状

本次调查涉及了企业学习的两个方面: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学习和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

一、企业经营者的个人学习

本次调查从三个方面了解了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的情况:一是个人学习能力;二是获取知识途径和读书情况;三是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熟悉程度。

本次调查依据学习型组织过程模型,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分为九个分项,分别为“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反思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传递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并对这九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得出“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本次调查将个人学习能力强弱分为七等,分别为非常弱、弱、较弱、一般、较强、强和非常强,依次用数字1~7表示。得分越高,说明个人学习能力越强。

1.企业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经营者对自身九项能力的评价得出,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平均值为5.48,属于中等偏上,即学习能力较强的水平。其中反思能力(5.69)、发明能力(5.63)、获取知识能力(5.61)相对较强,选择能力(5.57)、执行能力(5.55)、推广能力(5.54)、发现能力(5.50)处于中间,传递知识能力(5.19)和知识管理能力(4.59)相对较弱(见表4)。

调查还发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的九个分能力之间大多数存在显著差异,只有“执行能力”与“推广能力”、“发明能力”与“获取知识能力”以及“选择能力”与“执行能力”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企业经营者获取经营管理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亲身实践、总结与反思,同时对读书学习也较为重视

调查发现,企业经营者认为获取经营管理知识的有效途径按比例排列依次为:亲身实践(69.9%)、总结与反思(47.1%)、与人交流(30.2%)、参加培训(25.5%)、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21.1%)。这说明亲身实践和总结与反思是企业经营者获取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见表6)。

3.大部分企业经营者对“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比较熟悉

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熟悉“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这两个名词。其中,很熟悉的占22.6%,较熟悉的占59.8%,不太熟悉的占17%,很不熟悉的只占0.6%。

二、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

本次调查从三个方面了解了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情况:一是组织学习能力;二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途径;三是企业内部分享知识的途径。

1.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总体上弱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

本次调查依据学习型组织过程模型,将组织学习能力分为九个分项,分别为“发现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执行能力”、“推广能力”、“反思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传递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并对这九个学习分能力加权平均得出“组织综合学习能力”。本次调查将组织学习能力强弱分为七等,分别为非常弱、弱、较弱、一般、较强、强和非常强,得分越高,说明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平均值为5.15,属于中等偏上,即学习能力较强的水平。其中,执行能力(5.34)、反思能力(5.33)、推广能力(5.30)相对较强,选择能力(5.29)、发明能力(5.19)、发现能力(5.18)、获取知识能力(5.15)处于中间,而知识管理能力(4.71)和传递知识能力(4.47)相对较弱(见表10)。

调查还发现,企业组织学习的九个分能力之间大多数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发现能力”与“发明能力”、“发现能力”与“获取知识能力”、“选择能力”与“推广能力”以及“执行能力”与“反思能力”四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2.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收集外部资料、外出学习和参加会展

调查发现,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比较多,按比例排列依次为:收集外部资料信息(69.1%)、派人出去学习课程(63.1%)、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62.3%)、外出考察(58.4%)、聘请外部人员来授课(45.3%)、读书刊和看影像资料

(43%)、通过合作联盟(22.9%)、聘请外部顾问(21.6%)、从外面招聘或挖人(21%)、聘请咨询公司做咨询(13.1%)、通过收购兼并(3.5%)。这说明,收集外部资料信息、派人出去学习课程和参加相关会议及展览,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3.企业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采用传统的途径,更现代和规范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发现,企业在内部分享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比较多,按比例排列依次为:管理者向员工传授(75.8%)、将经验变成制度流程(55.8%)、开正式经验交流会(48.1%)、员工之间非正式交流(35.1%)、将经验形成课程用于培训(27%)、内部刊物交流(17.7%)、内部互联网交流(11.2%)。这说明,企业内部分享知识主要采用管理者向员工传授和经验交流等传统途径,而类似互联网交流和内部刊物等现代和规范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加强。

影响企业学习的因素

本次调查了解了影响企业整体组织学习能力的三类因素:

一是企业特征,包括企业所有制类型、规模、地区和行业;

二是企业员工素质和员工培训;

三是企业对竞争环境和发展目标的认识。

一、企业特征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在综合学习能力、发明能力、选择能力以及获取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显著差异,非国有企业强于国有企业。

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九个学习分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上都有显著差异,大体趋势是企业规模越大,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不同地区的企业在推广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和知识管理能力上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部地区的企业在推广能力、获取知识能力以及知识管理能力上强于西部的企业。

不同行业的企业在获取知识能力和传递知识能力上有显著差异,其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住宿餐饮业的企业获取知识能力最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采掘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企业传递知识能力最强。

二、企业员工素质和员工培训对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

1.企业拥有高学历员工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发现,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越高,组织学习能力越强,这说明企业吸引高学历的人才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还发现,员工中大学本科比例不足5%的企业占40.1%,在5%~20%之间的占42.2%,在20%~50%之间的占12.7%,超过50%的占5%。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八成的企业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比例不足20%,企业应该重视高学历人才的引进,以促进企业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

2.企业增加对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助于提升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发现,企业对职工的教育费用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重越高,企业组织学习能力越强。

调查结果显示,**年职工教育费占企业年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7%,其中有43.7%的企业比重不足0.5%,38.9%的企业比重在0.5%~2%之间,12.9%的企业比重在2%~5%之间,只有4.6%的企业比重在5%以上。这表明企业加强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有利于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

3.企业对培训较为重视,但在采用现代培训方式和对培训的考核管理上还应加强

调查发现,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实践(5.11)总体来看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企业较为重视员工的培训(5.67)、在培训时比较会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行(5.56)、培训既包含技术也包含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内容(5.35)、在培训中较为强调解决实际问题(5.18)。但是,企业将员工的培训成绩与其晋升奖励结合起来(4.79)以及采用现代化的电子化学习系统(4.11)有待提高。这说明,企业虽然较为重视培训,但在采用现代培训方式和对培训的考核管理上还有待改善和加强(见表16)。

三、企业对竞争环境和发展目标的认识

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感知、企业的危机意识和企业的愿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

1.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感受明显

调查发现,企业感受到较大的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总体来看处于较高水平。其中,企业感受最大的是外部竞争压力,认为竞争

压力大的比重接近八成,其次是市场环境变化、行业发展变化、顾客需求变化、技术环境变化。这说明,我国企业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感受较为强烈。

2.企业具有较强的危机意识

调查发现,企业的危机意识平均得分为5.79,属于较强的水平。其危机意识的四个方面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对未来发展的危机意识(5.99)、对外部挑战的危机意识(5.85)、对经营管理方面的危机意识(5.79)、对内部问题的危机意识(5.52)。这说明,相对而言,我国企业对未来发展和外部挑战方面的危机意识,比对经营管理和内部问题方面的危机意识强(见表18)。

企业学习对企业创新成效

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本次调查在了解了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现状的基础上,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学习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一是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影响;二是组织学习能力的影响;三是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影响。

一、企业在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方面的现状

调查发现,企业综合创新成效平均为4.71,属于创新成效一般的水平。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平均为5.08,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较强的为客户竞争优势(5.39)、运作竞争优势(5.05)和员工竞争优势(5.04),而财务竞争优势(4.69)相对较弱。

二、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为了解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时以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为自变量,以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以及员工方面竞争优势等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运作、客户和员工方面的竞争优势都有显著和正面的影响。其中,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创新成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从竞争优势的各方面来看,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对四个方面的竞争优势解释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员工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

三、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为了解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分析时以组织综合学习能力为自变量,以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以及员工方面竞争优势等分别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企业综合创新成效、综合竞争优势、财务、运作、客户和员工方面的竞争优势都有显著和正面的影响。其中,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创新成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综合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比较显著。从竞争优势的各方面来看,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对四个方面的竞争优势解释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员工方面竞争优势、运作方面竞争优势、客户方面竞争优势、财务方面竞争优势。

四、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1.绝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明显比组织学习能力强,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调查分析发现,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强于组织综合学习能力,差值为0.33。在几个学习分能力方面,经营者个人和组织的差距从大到小依次为:传递知识能力(0.72)、获取知识能力(0.46)、发明能力(0.44)、反思能力(0.36)、发现能力(0.32)、选择能力(0.28)、推广能力(0.24)、执行能力(0.21)。只有在知识管理能力上,组织略大于经营者个人(0.12)。这表明,企业应在重视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同时,特别重视提升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而且经营者要善于将个人学习能力转化成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

调查分析还发现,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与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在同一学习分能力上相关系数最大(见表24)。这说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是相互影响的,这种影响在同一学习的分项能力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2.企业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对企业创新成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调查分析时把整个样本按照企业组织综合学习能力与经营者个人综合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分成“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两组,得出两组间的企业创新成效、竞争优势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的显著性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的企业综合创新成效、企业综合竞争优势、财务竞争优势、运作竞争优势、客户竞争优势和员工竞争优势的差异都是显著的。

当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时,企业综合创新成效、企业综合竞争优势、财务竞争优势、运作竞争优势、客户竞争优势和员工竞争优势六项指标都比组织学习能力<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的企业要高。这说明,相对于经营者个人学习能力而言,企业整体的组织学习能力对企业发展更重要。

企业个人学习总结篇8

为深入贯彻落实同志关于”*”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分期分批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今天召开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工作会议,也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贯彻中办发*号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作出部署和安排。

下面,我讲几个问题。

一、充分认识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步伐的重大举措。各级党委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委(党组),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第一,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从19*年*月到*年底,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次成功实践;是党在执政条件下,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的环境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和增强拒腐防变、抗御风险能力的创造性探索;是我们党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所作的重要思想、政治和组织准备。整个”三讲”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健康,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成功经验,基本达到了中央提出的目标要求。

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三讲”教育工作结束之后,选择适当时机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党中央的既定决策。当前,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年国内生产总值达8940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1*0年翻两番的任务超额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境内或境外上市。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97年的2.9倍,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这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创造了良好条件。展望新世纪的国内外形势,新的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而我国又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这既对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我们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未来五年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也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跨入新的世纪,面临全面开始实施”十五”计划纲要,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形势下,中央决定,从今年3月起,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中央的这一决定是非常及时的、正确的。我们要充分借鉴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开展”三讲”教育的成功经验,抓住当前有利时机,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要决定,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

第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把同志”*”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国有企业各项工作中去的重要举措

同志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在新形势下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企业的各项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同志”*”重要思想。因此,要把”*”的重要思想贯穿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始终。

通过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要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思路,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以保证我们党在国有企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通过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要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进一步解决企业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促进国有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以保证我们党在国有企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通过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要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的意识,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密切企业的党群、干群关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保证我们党在国有企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三,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迫切需要

在新的世纪,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肯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领导班子、经营管理者队伍总体是好的,绝大多数领导班子是团结的,有战斗力的,为实现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还有部分企业的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办发[20*]8号文件列举了六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对搞好国有企业缺乏信心和责任感;二是有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结构陈旧,缺乏创新意识和驾驭市场经济、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三是有的党性观念和群众观念淡薄,忽视企业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四是有的领导班子不团结,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五是有的决策机制不健全,个人说了算,出现决策重大失误,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六是有的甚至、违法乱纪、贪赃枉法。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中央关于搞好国有企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机遇,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提高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领导者的任用与考核制度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第四,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步伐的客观要求

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虽然已经基本实现,但必须看到,制约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解决。一方面,多数国有企业在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还有相当大差距;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是已经脱困的企业,基础还不牢固,有的还可能重新返困。从总体上讲,我国国有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还不强。我们要通过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五”计划纲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加强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成果,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加快国有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各级党委和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定上来,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稳妥、扎实地搞好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使之取得真正效果。

二、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基本要求,确保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中央确定的这次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关于”*”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相结合,与领导班子考察工作相结合,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着眼于领导班子成员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切实解决领导班子及成员存在的影响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中央还要求,通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要出现四个”新”:一是使领导班子的精神面貌有新的变化;二是使企业在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有新的举措;三是使企业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新的改善;四是使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新的提高。

这些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既借鉴了党政机关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又充分考虑了企业与党政机关的不同点。为使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更加符合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特点,中组部、中央企业工委作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企业的意见。应该说,中央文件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切合企业实际,针对性也很强。各级党委、各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首先要学好文件,吃透精神,准确领会和把握好这次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一方面要注意不能照搬照套党政机关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做法,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不能降低标准,放松要求,防止”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走过场,特别要克服那种认为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必然要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等思想顾虑和担心,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文件精神上来。在工作中,特别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第一,坚持”三个结合”,找准”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切入点

一要把学习教育活动同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指导方针及政策措施,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又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五年的目标和方向。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政方针已定,目标很明确,措施也很具体,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现在的关键是企业领导班子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坚定地、全面地、准确地贯彻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要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增进班子团结,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领导班子及成员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积极进取,为国有企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结合起来。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是中心,必须牢牢抓住这个中心不动摇。改革、发展、稳定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立足于促进企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现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要注意合理安排力量和时间,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既不能脱离企业的中心工作,坐而论道,搞空对空;也不能简单地用解决具体问题的办法来代替学习教育,忽视提高思想认识;更不能借口工作忙不认真抓学习教育活动。要在领会好中央精神的基础上,找准学习教育活动和企业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提高学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三要把学习教育活动与领导班子考察工作结合起来。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是对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全面了解和考察,也是对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状况的全面检验。这次”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有没有成效,主要看中央文件指出的领导班子及成员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在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精神状态,提高市场竞争力上,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四个方面有没有改进和提高。这是考察了解班子的主要内容。要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全面深入地了解干部,为下一步充实、调整企业班子提供依据。同时,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发现优秀后备干部,为加强班子建设打下基础。

第二,要坚持自我教育为主,着眼于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

这次学习教育活动,是对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进行的一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自我教育。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必须着眼于启发自觉性,把内因和外因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把工作重点放到启动干部内在的积极因素上,立足于发挥领导班子及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首先,要自觉学习,自觉读书。要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保证必要的学习读书时间。尤其要安排一定的时间,集中读书学习。其次,要自觉地联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自觉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找出差距,找准问题,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第三,要自觉主动地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向干部、职工表明虚心听取意见的诚意和进行整改的决心。第四,要自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群众。第五,要自觉进行整改,属于个人的问题主要靠个人主观努力来解决;属于班子的问题,要靠班子的自觉性,发挥整体合力来解决。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要痛下决心进行整改。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立说立行,让职工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学习教育活动带来的变化。

在强调进行自我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发挥职工群众的作用、班子成员的作用、上级主管部门的作用,共同搞好”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以进一步提高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自我教育的水平,提高班子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

第三,下大力气切实解决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长期的任务。这次学习教育活动,不可能解决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存在的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全部问题。要使这次学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就必须从本企业实际出发,抓住重点问题、要害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去解决,创造条件去解决。能否解决几个突出问题,是衡量学习教育活动有没有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讲”的核心是讲政治。在国有企业,讲政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在领导班子及成员是否坚定了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是否树立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否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否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目前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总体上是好的,是讲政治的。但是,在一些企业,一些企业领导干部中间,也确实存在值得重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模糊认识,为此,我在这里再强调四点: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年目标基本实现,企业效益大幅度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制改革全面展开,已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路子。实践充分证明,国有企业是完全可以搞好的,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完全可以有效结合的,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全面、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不能将国有企业改革简单地归纳为”国退民进”,笼统地说”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性领域退出”。这是不符合四中全会精神的。我们讲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目的在于通过企业改制、重组,使国有资本调动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要把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上来,增强搞好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信心,在一些重大的原则性的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有任何含糊。

二是要旗帜鲜明地开展反对””组织的斗争。””组织不仅是一个宣扬迷信愚昧、反人类反科学的组织,而且以为头子的””策划者、骨干分子,还是一个有着很深西方敌对背景的、有着明显政治企图和目的的政治组织。因此,我们同””组织进行斗争,绝不是小题大做,而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国当前关系全局的政治任务,是讲政治的重要内容。搞好这场斗争,不只是各级党委、各级政府的事,也是各个企业的事。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绝不能麻痹大意,丧失警惕,要克服一切麻痹、厌战、松懈的思想,切实按照中央的要求继续做好工作。要通过这场斗争,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党建工作,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坚决抵制””的侵害,坚决同””组织斗争到底。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当前,个别企业党员干部的腐化变质,损害了党的形象,破坏了党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危害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加强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实现”*”的必然要求,是”三讲”的一项重要内容。搞好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要带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管好配偶子女。同时,要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以增强群众的信心,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是要关心职工群众生活,切实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当前,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困难企业仍有不少,部分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各级干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关心职工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的生活,做好”两个确保”工作;要针对职工群众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要让职工群众切切实实地感到”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果,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为把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创造条件。

通过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一定要使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在讲政治问题上有新提高。这是”三讲”应当解决好的首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坚持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才能带领广大职工不断推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什么问题突出就下功夫解决什么问题。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职工群众说明情况,并采取措施逐步加以解决。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要瞄准世界500强中的竞争对手,检查自己在核心竞争能力、国际竞争力上的差距,查找经营管理上的问题,制定和修订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更上一层楼;困难企业要重点查找造成困难的主要原因和突出问题,定出扭亏脱困的措施和时间表;改制的企业,要在完善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下功夫。

总之,要通过”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取得”四个新”的实效,为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周密部署,抓住主要环节,把握好政策

由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连续性和时效性的特点,企业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在安排上必须有别于党政机关,要精心设计,周密部署,规范运作,扎实进行。

第一,要按照中央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步骤推进工作

中办发[20*]8号文件,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范围、时间、对象和方法,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如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范围和对象是由中央管理、中央企业工委管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管理的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强调从企业实际出发,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着眼于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领导班子及成员中存在的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又如,在方法步骤上,主要抓好学习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找准问题,开好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三个环节。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自我总结,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评议,而不搞自我剖析,不搞民主测评。在组织领导上,强调区别情况,分级组织实施。文件还要求,生产经营状况较好、领导班子比较健全的企业分批开展;班子不健全或严重不团结的企业,调整班子后再开展;正在进行资产重组或即将实施兼并、关闭破产的企业、特别困难的企业、新组建的企业以及境外企业,不列入这次”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范围,等等。这些规定十分明确,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要认真领会和把握,确保”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按照中央规定的范围、对象和方法步骤健康开展。

第二,开展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要重点抓好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学习理论,提高思想认识”。这是搞好”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同志指出:”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仅有利于把我们的思想认识和行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而且有利于陶冶革命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在这次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要集中一段时间,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国有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必读》。学习教育的过程,既是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为此,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边学习边联系,边读书边思考。在认真学习、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征求职工的意见。要特别注意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二是”找准问题、开好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要带头学习,深入思考,要找准职工群众反映强烈、影响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进行自我总结,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自我总结材料要在集团公司总部中层干部、职工代表和重点直属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中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意见向领导班子和本人反馈。在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的基础上,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是”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采取适当方式向企业职工群众公布。整改方案公布后,”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即告一段落。企业领导班子要继续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企业领导班子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检查。对于”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交由纪检、司法机关查处。对在”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中发现问题比较多、群众意见比较大、经考察不宜继续担任领导职务的班子成员,要果断地予以调整。

第三,严格掌握政策,确保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稳妥有序进行

”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既是一项思想教育活动,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严格掌握政策是稳妥推进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前提。在学习教育活动中,既不能回避矛盾,又要严格按党的政策办事,不搞人人过关。

要注意正确引导,避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对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客观分析,正确看待,防止出现偏差,挫伤领导班子及成员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教育活动的健康发展。对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在严格管理中产生的某些群众意见,要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评价。对勇于改革、大胆管理、敢抓敢管的干部,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

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督查力度,务求取得实效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根据中央的要求,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由中央组织部、中央企业工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澄凑掌笠盗斓及嘧庸芾砣ㄏ蓿鹎榭觯滞凡渴穑旨蹲橹凳U獯”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加强领导,成立全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教育联络小组,负责学习教育活动的协调指导。联络小组由李铁林同志任组长,郑斯林、孙晓群、蒋黔贵同志任副组长。中央组织部、中央企业工委分别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加强对所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由于企业在规模、行业特点、工作基础和领导班子状况等方面差异较大,有关党组织要加强对”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分类指导。可选择部分企业进行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分批进行。要针对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作出周密部署。

加强”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基础在企业的党组织。企业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情况特殊的由企业领导班子主管部门确定第一责任人。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办发[20*]8号文件,严格按照中央要求组织实施好”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工作。要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在学习理论、找准问题和制定整改方案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扎扎实实,取得实效,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根据有的地方的教训,”三讲”教育搞形式、走过场,不仅损害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形象,也损害党的形象,比不搞”三讲”学习教育活动,造成的负面作用更大、群众影响更坏。因此,如果发现搞形式、走过场的,主管企业领导班子的部门要责成其坚决推倒重来,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领导责任;问题严重的,要重新调整领导班子。要把领导班子及成员在”三讲”学习教育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考察了解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次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是否取得成效,主要看: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是否得到提高,领导班子是否团结、有凝聚力,具有带领职工群众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状态;企业是否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是否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工作思路;企业职工群众在廉政建设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企业领导班子是否认真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建立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企业领导班子是否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从组织上、制度上规范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途径和办法,是否切实加强了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既是这次”三讲”学习教育活动要实现的目标,也是衡量学习教育活动成效大小的标准。

要加强对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督促与检查。企业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同志对其他成员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成员之间负有相互监督的责任。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学习文件精神、掌握政策、切实履行职责。为加强对中组部、中央企业工委管理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讲”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中组部、中央企业工委将向这些企业派出指导检查组,选派熟悉中央关于国有企业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当前情况、具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领导干部担任指导检查组组长。对参加指导检查组的成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检查组的主要职责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帮助,督促检查。指导检查组是确保学习教育活动不走过场的重要组织保证。指导检查组的同志要增强责任感,切实履行好职责,以中办发[20*]8号文件为依据,认真帮助指导企业开展好”三讲”学习教育活动。

上一篇:基本卫生保健范文 下一篇:大气污染治理的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