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1 05:11:0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无论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永远是一个团队能够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有力保证。现代市场竞争机制下,一名具有高超业务水平、丰富管理经验、超前思想意识的人才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力。因此,作为现代农业企业,一定要重视引进人才,并知人善用,为其营造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与平台,使其为企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和计算机、互联网等高科技产业不同,农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走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的企业很少见,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对农业从业人员有所偏见,认为这是工作辛苦、前途暗淡的行业,从而导致很多有能力、有抱负年轻人不愿涉足相关行业。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案例充分证明农业是当前社会背景下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终将会不断壮大。而对于已经成立了十几年、几十年到现在已经“垂垂老矣”的农业企业来说,一群思想意识超前、敢闯敢拼的青年员工队伍,绝对是一支“生力军”,他们的朝气与活力,必将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企业“永葆生机”的骨干力量。

2注重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队伍整体水平

除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员工外出参观学习或请行业专家到企业授课以外,还可与周边农业院校沟通协商,建立“校企合作”运营机制,高校为农业企业员工提供正规学历教育,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双方互为扶持,合作共赢。同时,还应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使得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深入到每一名员工的内心,树立员工自身荣誉感。

3激励与鞭策并存引导员工不断进步

每一名员工根据自身岗位特点或专业方向以书面形式拟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年度目标承诺书》,如考取相关证书、设定销售额度、开拓新兴市场、竞聘相关岗位等,同时由员工自己设立奖惩标准,达到目标时由企业给予一定奖励,未达到目标时由员工个人承担相应责罚。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所设奖惩标准进行审核,合理者给予通过,不合理者令其修改。然后将所有员工的承诺书统一或按部门贴在公示栏内,由大家监督执行情况;年底再由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本年度个人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核,给予相应奖励或责罚。以这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激励与鞭策,奖,能对员工进步产生拉动力;惩,对员工懈怠起到鞭策作用;同时采用公示的方式对规划的执行进展进行监督,对员工的个人进步也能产生一种助力作用。在这样三股力的作用下,一定能对员工个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4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创造和谐宽松工作环境

对于农业企业的一些基层管理岗位,可由基层员工竞聘产生,由人力资源部门审核后进入试用期,试用期满后根据群众测评及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合格者正式录用,不合格者退位让贤。除特殊需要外(如引进行业专家等)对于高一级别的岗位同样参照此项原则进行竞聘上岗,对员工是一种激励,也保证管理者对本部门业务有一定的认识与见解。

5关心员工生活树立“以企为家”理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煤炭企业从事的生产主要是煤炭、焦炭的生产,是煤炭企业取得法人资格之后进行的经济活动,在经济上采用的模式大多是自主经营的方式。山西是煤炭大省,其煤炭资源丰富,全省经济都在煤炭企业的带动中发展较快。煤炭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运输耗费大,自然灾害多,开采事故频发,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了煤炭的开采面临着很多的问题。煤炭需求量之大决定了我国的煤炭开采技术机械化融入的必要性,只有机械才能使生产力加大,才能满足我国的煤炭需用量。薄煤层综合机械化采煤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使我国煤炭资源获得充分的开发,在采煤的过程中安全性有很大提高,生产成本也被降低,人力也节省了很多。近些年的煤炭开采在机械化的生产中产量逐年上升,在机械的优势和人力丰富情况下山西这一煤矿大省在全国的煤炭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

二、国内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目前普遍管理状况

目前不仅仅是山西省,全国的很多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表现。

1.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充分认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聚在一起就是资源,人力资源存在了,就要利用好的、合理的配置去优化。现在煤炭的开采已经处于机械化阶段,所以人力的合理利用、人才的培养更显得极为重要,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遇到薄煤层、断层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爆破松动的方法先将开采范围内的岩层进行处理,支架护理的问题常常出现,空顶、冒顶等都会在日常的作业中发现,这样的问题都是需要专业的、细心的人力来完成的,所以,煤炭企业员工的利用和培训一定要认真,危险作业需要高素质的员工,尤其是山西的煤矿企业较多,可以定时的展开沟通和学习。员工的责任心和创新能力等如果不能被有效的利用将是企业的损失。

2.高素质人才过多流失。滚筒采煤机综合机械化开采机组、刨煤机综合机械化开采机组等先进机器的使用和煤炭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使很多企业都在走精简员工的路,人员的流动量大,山西省的煤炭企业众多,每年在一线生产上被减下来的员工很多,这些员工在煤炭开采方面已经技术精良,减下来只是对煤炭企业的损失。从山西省某家中小煤炭企业的相关资料显示,在减下来的众多人员中,大多数是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管理人员、生产骨干和有相当技能的员工,而留下的往往是那些中老年员工。他们的思想守旧,生产激情减退,自然对企业的发展没有太大的价值,但是却凭资历留了下来。煤炭企业虽然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企业,但是由于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十分的辛苦,莘莘学习的大学生毕业后都不会愿意来煤炭公司这样工作环境恶劣的地方,在煤炭企业生产中财务、劳资等工作环境好的管理岗位从来不缺人才,但是在生产部门就不一样了,苦、脏、险、累、差等环境导致一线生产单位十分缺乏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这是煤炭企业生产的瓶颈,对生产质量的提升和技术的提高都很不利。

3.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到位。由于煤炭企业的工作条件的艰苦,不可能以苛刻的条件招录员工,因此在近年招收的一些年龄偏大又无特殊专长的返乡者,而地面辅助单位也因多年来几乎没进行过成规模的招录新员工,员工年龄老化问题已经十分突显,致使人力资源接续的断层逐步拉大,有的工作不得不以外聘或成建制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外包队伍方式替代。煤炭企业员工的收入较低,工作环境恶劣,年轻的对技术掌握较熟练地经常流动变化,最低也就呆两年就会离开,这也是煤炭企业的一个损失。煤炭企业面临着招人容易留人困难的局面,这样的情况给企业带来的潜在的威胁很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方针

1.理念确立在以人为本之上。企业的核心就是人心,人心所向才能让企业有一个良好的未来,以人为本的观念是所有企业都适合的。山西煤炭企业劳动力密集,在企业的生产生活中不能只顾着产量,每一个工人的身后都是一个家庭,要为员工着想,善待每一个员工,让他们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在不断的信赖和认可成度增加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相应的后勤保障得到满足,工人在优越的待遇中使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自然在企业的壮大过程中就形成了向心力,使员工不再经常性流动,企业积攒下来的就是有经验的好员工。在这过程中各级领导要善于发现,对于有想法、在技术方面比较钻研的年轻人可以出资让其深造,做得好的可以晋升至管理层,进而带动大家的积极性,让大家工作虽苦却有干劲。

2.建立动态的管理机制。煤炭企业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从开采到加工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所以在合理的利用人力资源时必须考虑岗位的适合度,善于研发的、细心的、有管理能力的等人才要人尽其才,只有让一个人的优势得到合理的利用他才能在企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才会愿意奋斗下去,煤炭企业的岗位设置要结合本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和不同时期的人力资源战略计划,设计和调整人力资源配置模式,通过机制调整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使员工的潜在能量得到有效激发。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奖罚分明,建立合理的机制,让员工在争取和约束中规范自己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的灵魂,所以企业要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让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统一的最高目标和价值标准。形成具有核心的价值理念,一同为企业的未来奋斗。

四、结语

本文结合山西省煤炭企业介绍了煤炭资源的现状和发展状况,提出了山西省以至于全国的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人才的短缺导致发展的闭塞,人才的利用不当导致经济受损,人力资源整体结构的不合理让整个产业链蒙受损失。无论任何的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尤其现在的煤炭企业,由于技术化含量增加致使原来不要求高科技技术人才的煤炭企业也需要大批量的人才,技术的不断开发减少了过去煤矿的瓦斯爆炸、塌方等安全问题,保护了财产也保护了工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对人才的高效利用和培养等问题事关煤炭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一定要得到重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

所谓家族企业,是指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利益为目标,同一家族成员掌握全部或大部对企业的所有权和对企业具有实际控制权的企业。现阶段,我国的家族企业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一种主流企业形式,家族企业无论在发展生产力、扩大劳动就业方面,还是在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地区经济繁荣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家族企业发展比较迅速。然而,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却比较低,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了困扰着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是家族企业有意或无意间忽略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因此,要实现我国家族企业的繁荣发展和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对当前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一、当前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资源。当前,家族企业是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的一种主流企业形式。无论是何种方式的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其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吸引到本企业来,将他们保留在本企业之内,并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身于企业的发展壮大。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家族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日益强大和多样化,竞争变得更为激烈,我国大部分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普遍出现了如下的情况:

1.家长式、集权式的管理方式。家长式管理,也可称为集权式管理。家族企业中的家长式管理,主要是指采取集权式的组织模式、恩威并用的管理方法以及“家长”的示范效应等方式,来完成企业的人事管理。在家族企业中,所有权主要为业主及其家族所掌握和控制,重要管理岗位主要为家族成员担任,企业集团下属子公司的决策管理层也大多由家族所占据。即使有些家族企业发行股票成为上市公司,家族仍然以多数股份牢牢地控制上市公司。尤其在家族企业的经营决策管理方面,一般都是老板一人说了算,在下属提供的充分资料的基础上老板自己作决策,同时要求下属绝对服从。这种高度集中的决策机制,在家族企业创业初期是高效率的,能够形成强大的领导核心与执行能力,能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并做出迅速的反应,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家族企业的权利往往过于集中在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家长手里,家族企业的命运维系于一身,特别是当家族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主要负责人综合素质不全面时,不仅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而且为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危机”。

2.注重亲属、关系的管理模式。大多数家族企业在用人方面侧重于近亲使用,任人惟亲,而不能对社会优秀人才进行“择优录用”。在家族企业中,具有血缘、亲缘等关系的家族成员被当作自己人,而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则被当作外人。这种注重关系的企业治理方式,能够借助亲情增强家族内部的凝聚力,使家族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地勤奋工作。在我国家族企业,自己人与外人概念的存在,已是一种客观事实。《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表明,20.9%的私营企业主愿意自己的配偶参与企业管理,而绝大多数私企老板都为子女“预留”了接班位置。据调查,在家族企业中,总经理、副总经理有66%来自策事长或总经理亲属,其他重要部门(如采购、则务等)的人员多来自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亲属和朋友。家族企业试图用血缘、亲属关系来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来确保企业的顺利运转。总而言之,家族企业主要是靠血缘关系、朋友关系和亲属关系进行管理的。所以,注重关系式治理,是当前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盛行的做法。

3.重使用轻开发的用人制度。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之所以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因为只有人才能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运用知识,而人力资源开发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培训。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对智力资本的经营是企业经营的最高层次。但是,目前大多家族企业还没有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家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开发”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对员上培训出现“内外有别”的情况。对于家族内部成员,尤其是子女的教育和商业技能培养极为重视,甚至不计投入;非家族员则重使用轻培训,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投资成本,担心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得不到回报,缺乏充分开发培养的积极性。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宁可花费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投入,也不愿意增加人才培养的投入。在我们对某地区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研中发现,51%的受调查企业未制定培训计划,49%的受调查企业虽然制定了培训计划,但是其中71%的企业执行不力或没有执行。93.8%的企业培训投入在5%以下。这种情况的存在,无疑将企业人力资源的能力局限在现有水平上,一旦企业发展壮大,则缺乏相应的人才支撑,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以其快速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已占据了重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依然是家族企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1.人力资本产权不明晰。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凭借其自身的人力资本通过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博弈而得到的相关权利,这个权利最终表现为收益权和部分控制权。它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等构成。家族成员之间由于特殊的亲属关系,不但物质资本产权不甚明确,人力资本的产权更加模糊。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家族成员,因为产权不明晰,许多成员并不能从家族企业中得到体现其人力资本价值的收益。主要表现为:某些家族成员为企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因为在家族中的地位不高,得到的收益并不多。家族外的人才因在家族企业中,处于“圈外人”的角色,也可能得不到体现其人力资本的收益。这种产权模糊的状况,不仅影响家族企业的健康发展,严重时还可能引起家族成员内讧,最终导致家族企业分崩离析。

2.聘用人员排他性现象突出。家族企业的人力资源模式,不利于吸收更有价值的社会人力资本。由于招聘范比较狭窄,家族企业需要人时,首先想的是用家族内部人员或者是亲朋好友介绍的人员来补充。但家族内部人员和介绍来的人员,并不一定掌握本企业的专业技术和相应的管理能力。另外,家族企业招聘人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只是按照个人简历情况作概括性地了解而没有进行全面测评即被聘用,这样就出现人与事不匹配,最终导致所招聘到的人员不尽人意。而在任用人的时候,则往往只从浅层的信任和利益的角度考虑,使外聘人员不能很好地融于企业,不能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3.激励机制不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激发员工的潜能。但在家族企业中,企业与员工之间基本上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企业主对激励的理解十分简单,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和惩罚”。从理论上分析,当员工的货币收入达到一定数额以后,物质刺激并不总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同时,家族化管理的企业,由于内部特殊的人际关系格局,使得“圈内人”与“圈外人”划分明显,两者之间缺乏亲密感和信任感,圈外人对于企业缺少安全感、归属感。特别是一些家族企业仍然怀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认为他们未必靠得住。这种观念不仅会破坏企业的团结,而且还会影响非家族员工的积极性,降低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因此,家族企业员工较高层次的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也难以在工作中实现,致使他们缺乏一定的精神激励。4.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淡薄。许多家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淡薄,从而导致家族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不够,使家族企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我国家族企业的资本和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位置由同一家族成员出任,企业运营主要通过血缘或友情纽带维系,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增强成员间的协作意识,降低管理上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付出的监督成本。但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脆弱、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短缺,这是目前我国许多家族企业不能实现持续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等方面,家族企业不愿意自己投资培养,不愿承担人才投资成本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总想坐享其成,挖其他企业的人才墙脚;或者等到人员空缺影响正常运作时才急急忙忙向外界招聘,由于时问仓促,很难保证录用人员的质量。

5.人力资源制度建设不规范。家族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建设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家族领导者的决策随意性较大,且规范性与可操作性不强。在市场经济中,家族企业或泛家族企业自主性和灵活性比较大,对市场信号反映灵敏、决策快,可以加快调整经营和生产方向。但是,在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和执行中,却表现出很多不规范之处。例如,一些家族企业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考核以及辞退等方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在处理和解决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带有众多的情感色彩,具有随意性大的特点。尤其是在企业的一些重要岗位和部门中,都安排着自己的家族成员,而对非家族成员要求苛刻,一旦违规处罚过重,这样不仅挫伤了非家族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把高素质人员招至麾下,加速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

三、加强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

如何加强积极有效的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家族企业员工投身企业发展的积极性,是家族企业面临并着力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要求家族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地开拓适合员工思想实际以及适合他们特点的用工新途径,促进我国家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现代企业制度,是加强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适应国营企业,同样也适应家族企业。家族企业要想规范、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就是产权清晰。产权清晰不仅要求企业各物质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产权清晰,还要求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产权清晰明了。对家族企业来说,只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力资本产权不明晰的弊端,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制度可以遵循。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决策科学,以推进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强化科学公正的用人意识。家族企业在规模扩大以后,必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意识,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任人唯贤,按照制度规范招纳贤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力,适应多层次、宽跨度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对人力资本的需求。一要推行招聘工作制度化,根据事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面向社会吸取更有价值的人力资本。二要严格执行招聘制度,企业在在招聘过程中,必须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择优录取,严格考核,用刚性的商业原则代替柔性的亲情伦理观念。三要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这可以使家族成员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转换到适当的位置,从而避免家族成员合理流动引发的家族关系不协调对企业经营决策造成的不良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合理地用人,才不会造成企业内部人才的浪费,并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

3.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行之有效激励机制,能够把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充分调动和挖掘出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激励是一项科学含量很高的复杂工作,家族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实行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有效的激励方法,能够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忠诚感。一般来说,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方面,家族企业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劳动都能得到合理的环保,形成企业与员工的命运共同体;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给员工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创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注重感情投入与人文关怀,在提高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中从整体推动企业的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才管理改革与创新

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占一席之地、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是企业的人力资源,谁能有效地管理和发展人力资源,谁就能掌握科技、掌握市场、掌握先进的生产力,就能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获得企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可以说,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来确保人力资本增值的问题。因此,改革和创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突破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局限,探索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成为摆在大多数企业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改革和创新企业人才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最核心的概念是寻找一个合适的机制把人用好。我们经常说,一个好的机制可以将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不好的机制也可以将好人变成坏人。对于我们的许多企业来说,面临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确保人才的发展,而不是将希望寄托在个别领导人或人事经理的主观判断和识别人才上。通过合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企业要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灵活竞争机制,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竞争上岗,择优录取,按市场化的需要配备人员,使企业需要的人走进来,不需要的人淘汰出去,搞活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海尔的“赛马竞争机制”(人才竞争就像赛马一样,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公平的竞争,通过比赛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谁跑得最快,谁就是“千里马”)就可以借鉴。推行竟聘结合的用人办法,通过竞争上岗、公示制等形式,把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岗位上。面对在岗职工则要全面考核,采取末位淘汰制、引咎辞职制等办法,形成动态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合理的员工准入、使用、退出机制,推行从业人员职业化进程,并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用工期限和待遇,形成正常的流动机制,有效地促进人才流动,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对企业的老员工要妥善安置,充分发挥其从业经验和智慧的优势,赋予其咨询顾问或督察职位。

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根据员工对组织的心理期望和组织对员工的心理期望制定企业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员工培训计划、评估与激励计划等等,同时,还要鼓励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并且积极地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发展相互匹配,使组织与员工共同成长和发展,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双赢”。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管理基础,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向公众展示企业良好的形象。

二、改革和创新企业人才管理模式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要柔性化。所谓柔性化,就是当今,劳动者文化素质日益提高,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知识差距日益缩小,整个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上双向选择,劳资双方的关系从“契约关系”日渐演变为“盟约关系”。原来金字塔式的逐级刚性管理柔性化,就是说,以原来的命令方式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力。同时,信息的网络化,大家可以处于一个信息平台上,改变了过去一项信息逐级下达,上多下少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出现新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约束。其次,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一方面要看到人才的层次性,不能将人才仅仅理解为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尖子,有时由于中层和基层缺乏人才也严重阻碍了事业的发展。但是,也要看到,杰出的创新人才,在任何时候都是人才竞争的焦点。所以,必须对人才有全面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全面评价人才,不能仅仅根据学历、学位,必须根据实践,依其能否胜任其岗位,是否有创新来判定,但对人才也不能求全责备。再次,人才工作的立足点、着眼点不是以静止的目光着眼于留住人才,而是要以动态的目光着眼于吸引、发现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影响人才流动的各项因素,根据专家的研究,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领导重视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比值为18.6%,物质待遇的比值为14.4%,居第四位,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五位,比值是11.7%;专业对口为第六位,比值是8.4%。这个调查数据虽不是绝对的,但从中可以看出,吸引人才不能简单靠一两项措施,而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整个企业造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不单是领导者和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伯乐,全体员工都要关心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争当伯乐。也就是说,尊重人才、关心人才成长,要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改革和创新企业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一个多维高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激励过程中,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用工资、奖金、福利、改善工作条件等物质激励手段,通过物质手段来调动职工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精神激励手段的作用,全面满足职工的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形成更为强大、持久的激励力。

在企业内部针对现行工资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通过优化工资结构,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使分配拉开合理差距,来稳定和吸引人才。如实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股权制和期权制等薪酬制度。特别是股票期权制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方案,可有效地约束短期行为的发生。在全球500强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对高层管理人员实行了股票期权激励。在国有企业中,股票期权激励的对象可以由董事长、经理人员进一步扩大到企业的技术和业务骨干。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晋升道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的结合,员工才有动力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与组织结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企业中人才流动相对容易和更加频繁。许多企业的优秀人才选择离开公司,不是因为薪酬和福利待遇不高,更主要的原因是不认可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员工工作满意度以及感情上对组织的投入和认同感降低,逐渐产生离职意向。对于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而言,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问题,有必要首先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和感受,把握影响企业员工心理状况和工作态度的主要因素,分析导致员工产生较低的组织公平感、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以及较高的离职意向的主要原因,并采用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以改进实际的管理工作。如职工参与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激励措施。在企业中赋予职工较大参与权,并参与企业的管理和重大问题的决策,使职工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使全体员工群策群力,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管理者应该按绩效考核结果及时作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为薪酬分配、人员调动、培训与晋升等诸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如果企业不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的结果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行动,那么即便是再准确、可靠的考评结果也毫无意义,不能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企业应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科学分析与正确应用工作,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这种及时强化和奖惩激励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改革和创新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首先,企业要把人才培训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建立完备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以此来挖掘人才的潜能,发挥人才的优势。同时,企业要建立员工的“人才库”,详细纪录员工在本企业的发展状况,根据员工的发展状况,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为实现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指明方向。要建立“学习型组织”,着重培养员工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将组织的发展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愿望,达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目的,这是企业核心能力避免刚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要加强人际合作与交往,发扬团队精神。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引导员工学习解决冲突的技能,人际协调的技能、谈判的技能和沟通的技能,促进员工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团队之间、员工之间的正面影响和作用。这种正面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减少摩擦;二是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以及和谐氛围;三是促进创新思想和创新行为的形成。企业管理者也应经常与本企业的精英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苦恼,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也向他们传达自己的想法和企业的使命,让他们对企业产生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发挥其潜能,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易纲海闻: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而在亚洲,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不长,约半数以上的大型企业以家族所有的形式存在。知名的家族更是比比皆是,李嘉诚父子成功的故事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家族企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公司治理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反而显得简单,但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在企业做大后,原先靠亲情维系起来的不明晰的产权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引发内部争权夺利,不少家族企业内部人才缺乏却又不愿意管理权旁落。许多暴露出的问题表明,中国的家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长挑战和观念升级。

一、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民营企业由于收入低、人才成长环境欠佳,加之家族式的管理对人才晋升等要求的局限,引进并留住人才有一定的难度,使得人才匮乏成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的症结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得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决策者还没有对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点是: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人才的潜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与员工的交流,重视公司文化和凝聚力,培养员工对公司的责任和认同感。而目前我国的许多民营企业对这一观念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事务性管理层面,以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人与事的关系为职责,谋求人与事相宜为目标,以事为中心,要求人去适应事,强调使用而轻培育,将人视为成本算人头账,而不算人力资本账,使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

(二)缺乏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近年来,民营企业的发展迅速,人力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尤其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的缺乏使得民营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作为一个企业不能等到用人时才去找人,而应事先有人力资源规划。在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的基础之上形成本企业的人员替补计划、招聘计划、退养计划、发展计划等。谁是企业未来的领导人?谁是企业未来的“领头羊”?这是每一个民企老板必须经常思考的问题。许多民营企业业主存在功利主义,有开发培养人才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顾虑,对人才只用不养,缺乏充分开发培养、合理使用、有效管理人才的观念。这种观念无疑将企业人才的能力局限在现有水平上,不能有效地挖掘员工潜能,更是对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极大挫伤,其后果必然极大的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三)员工流失快,人才稳定难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机制越来越灵活。很多民营企业老板认为只要有钱,不愁在市场上找不到人。可是他偏偏忘了,骨干人员的离去,带走的不仅是技术、市场及其它资源,而且更可怕的是遗留下来的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使得员工心态不稳,进而引发“跳槽”,整个员工队伍流失加大,甚至导致高层管理人员的流失过快。严重影响了士气及整个组织气氛。有资料表明,我国民营企业员工跳槽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企业员工流失率达25%,以至于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由此陷入了招聘—流失—再招聘的不良循环中。这一方面加大了人力资本损耗,使人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也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难以维持,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对企业来讲,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必要的,流动异常,不利于工作的延续和事业的发展。

(四)人员招聘不规范,方法单一

人员的招聘本身应具有很明显的计划性、程序性和科学性。而我国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规范的招聘规程,在招聘时没有详尽周密的招聘计划,其招聘往往呈现出“现用现招”的特点。结果往往是招聘者重复性地到本地或跨地区的人才市场上去寻找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样既费时,又费力,造成了招聘成本过高,而且企业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

另外,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招聘时,往往采用传统的面试法,很少采用笔试法、情景模拟法和心理测验法来考察应聘者的写作能力、分析创造能力、组织决策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面试法具有简单、直观、节省时间的特点,但仅靠面试是很难测试出一个人的实际能力的;加上多数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的专业素质较低,在招聘时,往往凭经验办事,重学历不重能力。重应聘者的言谈,不注重考察实绩,甚至以貌取人。可以想象,这样的“伯乐”怎么能够找到真正的“千里马”呢?

(五)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人才的缺乏,尤其是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目前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的现状是:

1.历不高

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人才素质较高之外,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管理,其管理人员多是家族成员或企业的创业元老,而他们当中大部分的学历偏低。

2.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一般来说在民营企业中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者缺乏现货企业管理的基本认识,不大懂得按

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在管理方式上,大部分仍处于经验管理阶段。

(3)专业结构单一,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少

尤其在一些民营高科技企业中,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单纯学技术出身的,知识结构太单一,缺乏必要的相关管理知识。

民营企业如何拓宽提高人才素质途径的渠道,如何通过科学配置,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才整体效应、实现素质与结构的和谐,就显得非常重要。

(六)人才晋升难,发展空间小

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因此,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最为担心的是这些人才对企业或老板的忠诚。一方面,企业感到原有的亲戚朋友创业元勋的能力、学识和素质已难以胜任企业的持续发展,急需从外部选聘人才。但另一方面又顾虑从外部选聘的人才是否和自己一条心,能否忠于企业,忠于职守。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导致企业以家族成员利益为中心,企业内从财务到人事等核心部门充斥着本家族人士,从而造成近亲繁殖。相应地,则把引进的外来人才放在各种框框的控制内使用,把人才手脚捆起来跳舞。在晋升、培训机会的分配与安排上,不是以员工的能力与实际需要为标准,而是将外聘人员当作“外人”,一律拒之门外。

(七)强调管理,忽视激励

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过于强调组织中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的制定,忽视了建立和健全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把人看成是一种活的资源来加以开发、利用,把激发人的热情、增强人的能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目标。通过有效而正确的激励技巧,激发出每个人内在的活力,使其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以较高的工资收入或其他物质激励方式吸引人才,但在对人才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单一地以增加报酬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忽视非物质的激励方式(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培训激励和自我实现激励等),忽视良好的企业组织环境的培育,使得企业缺乏凝聚力,员工缺乏归属感。

(八)注重培训的形式和数量,忽视培训的内容和质量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本身也认识到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搞培训,结果却是受训者对培训内容兴趣不大,参训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对促进管理及人员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培训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国内许多民营企业的培训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有被动性、临时性和片面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培训目标并没有与岗位相联系。培训并没有与员工的工作绩效的提高相联系。培训并未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系。只图完成任务,办了多少期班、培训了多少人,至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所应该做哪些培训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缺乏培训要求的调查,并且缺乏培训体系的规划,培训手段落后,培训形式单调,培训方法不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培训者专业化素质不高,培训资料和教材缺乏,培训政策不到位等等都给培训工作带来了挑战。

(九)人事法规政策淡漠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管理者忽视企业文化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小微企业主大多是个体创业,企业从白手起家,到小作坊一步步发展起来。在这段过程中企业主依靠个人对市场的判断和家长制的管理获得了创业初期的成功。企业主对自己管理企业的能力充满信心,他们只关心产品、市场和利润;认为企业规模小、员工数量少,能很容易的从劳动力市场招聘新员工应对员工的离职,常常忽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同时,认为企业文化建设耗时耗力,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和凝聚力的增强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企业文化对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常被忽视。

2.企业文化建设重形式,轻实质,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效果不明显由于小微企业在规模,财力、薪资福利、社会声誉等方面都无法与大中型企业抗衡,部分小微企业主逐步意识到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竞争力水平。但由于对企业文化认知的局限性,常把构建企业文化等同于组织聚餐,唱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虽然这些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员工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这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类似这些活动其他企业也同样可以开展、仿效,没能形成企业独有的文化特征。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让文化融入到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去,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动力,而小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往往重于形式,却忽略了内涵的构建,表面热闹而效果欠佳。

3.将传统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运用于人力资源管理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特别是儒家文化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的思想对国人影响较深,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为人处世的指导原则。小微企业主在管理中也常常遵循传统文化的指引,无形中把传统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推广。常常出现人情关系与规章制度的冲突,工作规范与作业习惯的矛盾,不按规则办事,小团体等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正常管理。同时小微企业主的处世方式、经营理念者等随着企业主创业的成功逐步形成了企业主个人的行为、思维习惯,影响和感染着企业的员工,甚至也产生了个人崇拜。尽管这些能将员工团结在企业主周围,也能激发工作热情,但也为企业后期的发展留下了隐患。企业文化不是个人崇拜,个人的领导才能和魅力不可能取代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小微企业初创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必然要依靠企业的核心团队,而非个人文化。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融合

1.坚持制度文化建设,维护公平原则公平运作的平台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的前提,制度文化的建设又能不断巩固已有的公平机制。因此,坚持制度治理应当成为小微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小微企业管理者通过自己言行向全体成员传递企业的公平价值观,公平对待企业的每一个员工,尊重员工,严格执行岗位薪资分配及奖惩制度,制度为先,反对人情化的干扰,形成人人关注,互相监督,维护企业公平大环境的氛围。

2.强化行为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企业间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国内外成功的企业会把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提高员工职业素质上,通过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行为文化建设可以从员工行为着手:强化以身作则,事必争先的工作作风,强调遵时、惜时、守时的工作态度,培养员工学会服从,勇担责任的性格和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

3.精神文化建设,正向激励,增强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可以从信任员工、宽容和善待员工三方面着手。对员工充分的信任比奖金更能激发其工作的热情;宽容员工工作的失误,虚心听取下属的反对意见,从关心员工心声,维护员工的利益,解决员工实际困难等都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所包含的内容,能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1.1部分企业对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很多大企业已经意识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但是绝大多数的小企业都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或者说有的企业在使用的时候也存在应用不足的现象。没有统一的组织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几乎还停留在使用时再开发的状态,同过去的传统方式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使得大量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得到不到更新,而且比较散乱,没有起到信息化应用的作用。

1.2大多数企业缺乏专业人员,人员信息化使用技术水平不高

虽然现在很多企业都引进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都不是很高,因此,对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作用还没有完全掌握,导致信息化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处于待使用的状态。

1.3信息的安全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没有引起注意

目前,信息安全成为全球范围内重要的话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信息高度集中的部门,理应妥善保管好这些信息,数据的信息安全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实现管理方式信息化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聚集着企业的大量信息,一旦这些信息泄露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解决目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面对目前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2条解决的措施:

2.1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信息化使用水平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掌握着企业的核心,对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具有很大的影响。

2.2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的安全性

安全性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企业的信誉。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的安全性是每个企业都迫切解决的问题。安全性因素应该纳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应妥善处理企业的各种信息。综上所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实行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关系着企业的成败。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笔长期的财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人才和知识的竞争,人力资源及其创造力成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根源。

二、提高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一)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更新观念

我国企业要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企业管理中应充分意识到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要性,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与整体规划中来。企业还应树立起人力资本的本位观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观念的转变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全部管理的一个有机统一部分,让重视人才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习惯行为。这样企业的长远发展就有了坚实的智力保障。

(二)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促进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是我国企业所有资源中增值潜力最大、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资源,而员工培训是企业所有投资中风险最小、收益最大的战略性投资,故在完善的人资管理体系中要重点开发与培养人力资源,因为它不但为员工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企业也由于员工技能的提高而得到长远发展,进而员工又从企业发展和自身努力中获得收益,如此双赢的局面,更利于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益。

(三)注重企业员工的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企业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注重技能培训,首先,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实在具体,培训人员要按时到场、培训时间要落实到位,力争通过培养来让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上一个档次。其次,培训应该具有广泛性。应该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要让员工尽量多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成为“多技型”“复合型”的人才。最后,细化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应该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课题计划、计划、职称晋升计划,工人技术等级晋升计划、再教育计划、人才引进计划以及职工培训计划等。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安排员工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单位、到岗位上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本的社会化、商品化和市场化,是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管理运作体制,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让企业真正拥有经营者用工自,促进劳动力在全社会合理、有序流动。要加快人才中介体制建设,努力形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服务机构。实现人才市场企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努力形成国有、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和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的公平竞争。要创新人才流动机制,全方位地盘活人才存量,实现以存量促增量。企业可以通过人才互借形式开展合作项目,实现人才的技术交流和互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利、双赢。

(五)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如何构建先进企业文化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变人力资源为人力资本的又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最为基本的手段。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环境中获得胜利,必须重视人才,人才是企业获胜的法宝。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关乎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能否提高,因此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现代管理科学普遍认为,要管理好一个企业需要4大资源: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物资资源、信息资源。在这4大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能动性资源,这是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最根本的区别。一个企业具有优质的、充足的人力资源,其他资源都可以从无到有,资金可以筹集,设备、厂房可以扩建,信息可以采集、处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弥补其他资源的不足,油田企业几十年来的艰苦创业史就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和创新的浪潮中,市场瞬间万变,在企业的一切资源中,把人力资源放在核心地位,实现人力资源合理开发,是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一、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职工人数总量过剩目前油田行业普遍存在人员过剩,油田几十年来发展过程中,人海战术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人员膨胀超过了油田勘探地质新增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随着技术更新,管理更新,油田出现人员过剩,经过最近几年的改制分流,已减少了用工总量,但和国外相同行业相比,人均产油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企业运营人力资本总量过剩,油田企业的勘探、钻井、大修等施工队伍开工不足,辅助生产单位工作量也不饱满,形成人力资源相对过剩,解决转岗待岗职工再就业工作难度大。

(二)人员结构不合理油田企业人力资源来源于大中专毕业生、技工学校毕业生,以及招工、复转军人等,人才素质个体差异大,采油、作业、施工队伍间的素质差异大,人力资源整体质量不稳定,受绩效评定、工作环境、各种待遇的影响,职工个人的努力差异也很大,企业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有效性方面的缺陷也制约了人才素质的提高,通用人才过剩,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一线人员尤其是生产技术骨干紧缺,后勤通用岗位人员过多。稀缺人才不能因生产需要及时得到补充。

二、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的内部保护政策由于油田企业职工人数总量过剩,企业内部再就业压力大,人员流动实行出多进少,控制进人,优先考虑职工子弟就业。二级单位之间也各自为战,控制人员的流进,鼓励职工走出油田,内部保护政策虽不得已而为之,但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人力资源流动性受到限制,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只有通过跳槽来实现个人的努力目标,因此职工个人的工作满意度和投入感得不到发挥,职工缺乏危机感和参与竞争的意识,劳动积极性受到制约。

(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状况社会保障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居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据法律规定对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提供的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是人力资源市场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解除后顾之忧。目前油田企业的各种保障制度正逐步与社会保障并轨,为进一步溶入社会保障体系进行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化管理。

(三)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行为劳动者、企业、及作为劳动需求者身份出现的政府是人力资源市场上的3大主体,其中劳动者是人力资源的供给方,人力资源的供需双方的行为动机是相同的,双方都寻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并以此决定各自的供给和需求行为。在供需双方的选择过程中,工资率又作为价格信号引导调节人力资源在社会各种需求中分配,规范的工资形成机制和实现机制是市场正常运行的剂,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化运作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取得成功的基础。

三、提高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效益的途径

(一)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非常重要,人力资源市场直接影响着用人单位的具体计划落实,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市场在模拟市场化运作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强化规范操作,发挥模拟市场应有的职能和作用。要根据石油企业劳动力总量过剩的状况,加强与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的劳务合作,增加就业渠道,通过对外合作,改善本企业的用人环境。

(二)制定企业人才发展战略目标常言道,商场如战场,只有充分了解行业现状,正确把握本企业市场定位,重视人才的开发利用,把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和人才的保值增值,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使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确立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目标,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有效地落实责、权、利三者关系,规范本企业人力资源市场运作方式,合理调整人力资源配制,使人才供需比例动态平衡,使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步调一致,形成良性的人才发展动态系统。超级秘书网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球化;韩国;人力资源管理;转型

正如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1998年2月25日的就职演说中所指,韩国已经成为排名世界第十一位的经济强国。[1]韩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其国民、政府以及企业管理机制,这其中也包括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近年来韩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及其他一系列社会文化事务方面受到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已经对建立在儒家传统价值体系基础上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成极大挑战。

本文简要论述传统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韩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对韩国的影响,并着重对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转型过程中在雇佣方式、薪酬结构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出现的新趋势进行探讨。

一、传统的韩国人力资源管理

受到其民族特性和历史文化的影响,传统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文化价值观与之存在较大差异的西方国家。韩国人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恪守其传统的社会和文化规范。正是由于符合这些规范,传统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才能有效运作。在传统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儒家文化价值观始终处于支配地位。

(一)稳定单一的雇佣方式

过去韩国企业一直实行内部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公开招聘”吸收名牌高校的毕业生而不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然后把他们培训成为企业“自己的”员工。这种做法在1954年首先由三星集团采纳实施,紧接着是现代集团和其他大企业。[2]这种内部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典型的韩国传统雇佣政策。在韩国没有统一的法定退休年龄,一般来说,大学教授65岁退休,政府公务员60岁退休,而大多数企业普通员工则是55岁退休。[3]

韩国企业习惯于长期雇佣而很少解雇员工,在1997年修改劳动法之前,解雇员工的做法在韩国是被禁止的。韩国企业的传统雇佣方式表现为“辞职易、解雇难”。而在韩国辞职和跳槽的情况过去一直较少,内部劳动力市场是原因之一,而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多数韩国人认为经常变换工作是缺乏适应力的表现。[4]简单来说,韩国企业传统的雇佣习惯就是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和不轻易解雇员工的做法。

(二)基于资历的薪酬结构

韩国企业员工的薪酬结构比较复杂,通常月工资中的65%是基本工资,另外的35%则是各种补贴,每两个月会有一次奖金收入,其数额一般相当于正常一个月的工资,因此一个韩国企业员工通常一年可以获得相当于十七个月工资的薪酬。[5]这种复杂的结构使得雇主可以通过保持较低的员工基本工资水平和增减补贴的方法来操控员工薪酬的支出。而员工薪酬的数额主要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和资历。具体来说,员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受雇时间越久,其薪酬水平就越高,而在韩国企业中或多或少的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男女同工不同酬在传统的韩国社会中是不成文的隐性规则。

(三)流于形式的考核制度

对员工的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在韩国企业中被广泛运用。而传统的韩国企业员工考核大多流于形式。考核过程通常是由两到三名上级主管对一名员工进行主观评价。总的来说,传统韩国企业的员工业绩并不是考核的重点,因为它并不能真正影响员工的职位和收入。[6]在传统的韩国企业里员工职位的升迁是基于其在该企业的资历,而不是个人激励机制的结果。[7]事实上,过去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员工都只是将业绩考核看作是一年一次的形式而已。

(四)传统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传统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在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由于儒家文化强调家庭的价值,所以在传统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很突出的家庭导向的特征。企业管理层由家庭意识出发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长期受雇于同一企业、基于服务期长短的员工地位差异,以及企业管理层对员工私人事务的关心和介入都是源于韩国传统的家庭意识。

二、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对韩国的影响

作为单一民族国家,韩国社会很好地继承了其家庭导向的儒家传统价值观。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实现经济起飞之后,韩国不再是一个“隐士之国”,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开始改变这个国家及其企业管理模式。

韩国前总统金泳三在1994年首次将“全球化”概念引入韩国。事实上,在此之前韩国就已经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的经济保持了近二十年的两位数增长,也是从那时起,韩国开始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并向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开放市场。

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韩国借鉴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而随着这些管理经验而来的则是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为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生存发展,韩国社会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影响和韩国社会的适应性调整直接导致了1987年的韩国民主化变革。

为了能够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韩国政府和企业实行了一系列以增强竞争力为目的的新政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韩国企业的管理者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巨大障碍,员工的积极性无法通过传统的雇佣方式、薪酬结构和考核制度得到鼓励和提高,从而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也得不到提升,甚至难以维持,这将导致韩国企业在与国际对手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面前,韩国政府和企业只有两个选择,一是退出经济全球化进程,二是实行变革,而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

三、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

1995年是韩国经济的转折点。在这一年韩国经济增速放缓,实现了“软着陆”,进入了平稳增长时期,政府也开始采取新的步骤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而企业则相继开始推行改革以适应全球竞争的新环境,其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改革不仅涉及企业结构和技术革新,也涉及具体管理政策和做法。

(一)灵活多样的雇佣方式

首先,韩国企业传统的长期雇佣方式被打破。

近来,韩国企业所招募的不再仅仅是新入行的初级员工,也包括有经验的熟练工甚至中层管理人员。在过去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大规模的“公开招聘”十分有效,但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到较高的水平,韩国企业开始采用按需招聘的策略。

随着企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韩国企业员工构成中,全职员工的比重逐年下降,而临时员工则逐年增加(表1),这种雇佣方式的变化说明韩国人传统的家庭导向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随着1997年修改的劳动法取消了解雇员工的禁令,韩国企业裁员的现象开始增多。社会对跳槽的看法也在改变,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开始把跳槽看作一种实现自我提升和自我发展的途径。比起传统的“终身就业机会”,员工们更希望获得“终生就业能力”。

(二)基于业绩的薪酬结构

受到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影响,韩国企业开始将个人激励机制引入员工基本工资。三星集团将员工基本工资又细分为两部分,即“最基本工资”和“业绩工资”,前者依然是基于员工的资历和职位,而后者则取决于员工的工作业绩。在三星,管理人员的业绩工资在其基本工资中所占比重是68%,而高级员工和初级员工则分别是64%和42%。这样,职位越高,工资中的变量比例就越大。此外,很多韩国企业都实行了与员工业绩挂钩的年薪制和奖金浮动制(表2)。这些改革措施使得韩国企业逐步建立起个人激励机制,从而有利于通过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来实现企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三)全面客观的考核制度

传统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很少关注对员工个人业绩的考核,因为员工个人业绩并不直接影响其职位和收入的变动。过去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将考核制度看作一种无关紧要的形式。

但是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竞争压力,韩国企业必须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在这方面,个人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韩国企业在决定员工职位和薪酬变动时实行新的员工业绩考核政策。为了使考核过程和结果公平可信,企业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企业管理人员被要求记录员工平时的工作表现和意见反馈,以便为员工业绩考核提供参考。为了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很多企业都实行了一种“360度全方位考核法”,即将参与考核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员工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所有方面,包括其上级、下属、同事、客户以及供货商等等。三星集团更规定将员工考核分为业绩考核和能力考核两个部分,并由被考核员工的直接上级按照“360度全方位考核法”负责实施。

四、结语

目前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正处在转型阶段,这一阶段也是韩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新环境在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相互磨合的过程。韩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其政府自1970年开始实施的经济发展计划,在此过程中,韩国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建立在儒家传统价值观基础上的韩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都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韩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新环境下,这些传统的做法却成为韩国企业参与竞争和生存发展的障碍,因此韩国企业通过改革引入新机制来增加其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灵活性并鼓励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20世纪90年代起很多韩国企业都开始实行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包括采取灵活多样的雇佣方式、建立与员工业绩直接挂钩的薪酬结构和考核制度等。一些企业即使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而是在实际运作中基本保持了传统的做法,但也通过修订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提高了对员工业绩的重视程度。

作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韩国多年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并从中受益,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简单来说,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不但影响和挑战了韩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并最终促成其逐步转型以适应新的市场竞争形势。

参考文献

[1]金大中.1998年2月25日总统就职演说[N].汉城:韩国先驱报,1998-2-26(1).

[2]Ozaki,Robert.HumanCapitalism[M].NewYork:Kodan-

shaInternational,1991.

[3]经济活跃人口调查[R].汉城:大韩民国国家统计局,2001.

上一篇:知识产权论文范文 下一篇:乒乓球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