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法治文化范文

时间:2023-08-10 11:01:33

企业法治文化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化建设 法治意识 企业文化 培养 员工

1 设立企业法律顾问

所谓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企业法律顾问的核心是规范企业内部专职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人员,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法律职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法律顾问包括:企业法律顾问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企业法律顾问组织制度、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现如今,在西方许多国家,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已经成为众多大企业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要实现我们真正的与国际接轨,除了引进创新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这些硬件设施以外,还要学习其先进的管理制度这些“软实力”。为此,我们必须要将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作为目前加强企业法制建设的重点关注内容,通过建立起一支完善专业到位的企业法律顾问来充实企业法制文化管理的灵魂,进而为加强企业法制的建设奠定强有力地基础。

1.1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推行 虽说我们已经走过了改革开放之初那段“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岁月,然而,进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建设绝对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套路。为此,我们要结合目前国内形势政策趋势以及本企业内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在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考虑后,小心翼翼地逐步推进。企业的法律顾问属于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该部门负责着企业内部的全部法律方面的事务工作,应该是从属于企业法定代表后者是总经理,对其负责。在进行企业法律顾问部门组成人员的选聘时,首先第一位应当考虑的必然是本企业内部的那些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法律专业精的综合性的优秀人才。我们的这一做法,并非是“举贤不避亲”,相反,正是由于企业内部在职工作人员相对于那些外聘人员来说,更加熟悉本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更具有整顿的发言权。

1.2 加强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建设 我们知道,企业法律顾问队伍的建设是推行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重要基础。为此,企业要做到将法律顾问部门的工作人员纳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范畴,提高其工作待遇,大力支持其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支持鼓励员工学习了解一些与本职工作相联系的有关的法律知识,最好是让那些具备相关条件的人员参加并通过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的认证,进而使得本企业法律顾问的业务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当然,尽管本企业在职人员在对企业具体情况方面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有利的优势,但我们不能抱残守缺,不然,我们的单位就变成了一潭了无活力的死水了。为此,我们仍要面向社会招聘一些企业法律顾问以及后备的专业人才,加强对法律方面人才的培养,开展各式各样有效地法律方面的专业培训,尽快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其职业水平。

2 完善内部工作制度

内部工作制度的完善,旨在规避企业法律方面的风险。当然,其完善的重点在于机制的形成。加强企业内部的法制文化的建设,必须加快健全建立企业内部的法律监督制度,只有充分发挥企业法律监督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补救的作用。针对于此,笔者将其论述为以下三点:

2.1 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打个比方来说:企业的法律风险隐藏在企业整个工作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就好比是无数颗的定时炸弹,说不准会有哪一颗将会趁我们不备的情况下瞬间爆炸……我想,任何一个这样的后果都是我们所难以接受的,他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创伤,除非亲自一一体验过,否则,我们无从预测。然而,诸如这种体验,我可以及其肯定的断定,我们没有谁乐意去尝试哪怕是仅仅一次吧。为此,企业必须树立防范为主的管理理念,在深入分析本企业目前面临的种种隐藏式法律风险之后,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行强而有效地防范工作。

2.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律监督机制 监督历来是督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屡试不爽。自然而然,法律监督也不会例外。在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中,在完善财务、审计的监督管理机制的同时,法律监控机制同样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只有将这一环连同其他监管工作同等重视起来,全力推动其建设的进行,我们才有望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管理层次高、协调力度强、业务范围广、办事效率高、制度全面到位的法律监督网络。最终在制度的建设以及工作流程方面形成具有我们企业特色的法制文化体系。

2.3 建立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制度 健全单位的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目的在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规避或是化解法律方面风险乃至促进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取得良性进步的基本举措。随着我们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方面的法规建设也必然会有着强大的生命活力蒸蒸日上飞速发展。我们的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谋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依靠法律的支持和保护。由此看来,大力推进依法治企的步伐、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且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便要依靠企业内部法律事务的管理来完成了。

3 分层次有重点地抓好各类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工作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我们必须认识到的一点便是:法制建设最终的实践要完全依靠我们的广大的员工。只有众员工树立起法制观念,我们的法制建设才能够真真正正地得到落实。为了论述的清晰明了,同样,我们将其分成了企业领导、经营管理者以及广大职工三个层次进行一一解释。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2篇

一、全面部署实施,突出典型引领

2014年以来,常州市在全市企业中开展实施“企业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程”,通过企业报刊、网络平台、法制宣传栏(展板、橱窗)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拓宽培育和传播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注重文化融合。坚持学以致用,实时进行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依法治企全面推进,“依法、合规、公平、诚信”成为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普遍认同。

1. 摆上重要位置。年初,市经信委把企业文化示范点创建工作纳入年度重点项目,召开专题会议,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成立由市经信委、市依法经营协调指导办公室、企业法制工作协会组成“企业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工程”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和考评办法,确保创建有序推进。

2. 坚持典型引领。遴选15家依法治企成绩突出、法治文化底蕴浓厚、创建愿意较强的企业为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进,带动全市企业法治文化上新台阶。各示范点企业高层主管领导和法务、宣传部门高度重视此项活动,制定具体的活动实施方案,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按照时序进度,精心组织实施,着力推进项目的落实。

3. 强化业务指导。市企业法制工作协会先后走访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四药制药有限公司等示范企业开展现场指导与督查。由协会牵头定期与示范点企业协调沟通,及时了解活动进展进度。强化业务指导,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将各单位活动进展情况、新举措、新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戚机公司活动实施方案制定缜密,可操作性强,为其它企业开展活动提供了借鉴。

4. 建好固定阵地。大力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拓宽培育和传播渠道。通过企业报刊、网络平台、法治宣传栏(展板、橱窗)等多种宣传载体,加大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法治企业的“软环境”。积极营造人人宣贯、时时宣贯、处处宣贯的企业法治文化氛围。戚机公司成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利用女职工心灵家园等阵地,将每月8日定为法律咨询日;与戚区法院建立了“央企司法服务站”院企互动。二建公司搭建《二建报》、宣传画廊、企业网站阵地,开设“农民工学校”,大力开展针对农民工法律维权的企业法治文化宣传。戚研所编制推行《法律风险预警手册》,搭建完善合同管理体系。

5. 突出活动引领。各示范点企业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注重文化融合,创新开展特色法治文化活动。“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做到具体鲜明,寓教于乐,以丰富生动的法治文化吸引人、感染人、说服人,提升企业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和渲染力。常州电信、戚机公司、戚研所、西电常变、洛克公司、二建司等在厂区进口、办公大厅、职工食堂、职工活动中心、单身职工宿舍和基层单位宣传栏等地开通电子屏幕,张贴法律知识宣传画报,开辟法治案例展板,登载有关法律法规,向员工传递法律法规知识。常州电信、戚机公司结合“12.4”国家宪法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巩固所学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文化影响力。

6. 坚持学以致用。示范点企业致力于法律法规与实际工作开展的结合上下功夫,不论是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上,还是在日常管理中,鼓励广大员工尽努力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南车戚机公司、南车戚研所、针对本企业高新产业的特性实际,共同举办《工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专题培训,其下属单位和部门行政主管、专利工作联络员、法律事务联络员200余人参加了系统培训。戚机公司、戚研所根据中国南车编制的《企业法律风险控制指引》,在企业内部实行风险管理,提高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实时进行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和控制,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

二、深耕法治文化,突出创建亮点

各示范企业围绕创建活动的目标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突出企业特色,制定出具体详实的活动实施方案,创新法治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和法治文化紧密结合,深耕出了一个个法治文化建设新亮点,突显了示范企业依法治企优势和深厚企业法治文化底蕴,以法治文化来提升依法治企水平,从而起到典型引领作用。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通过增强“三大意识”、完善“三大体系”、提高“三项能力”、实现“三个转变”,确保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成功。建立了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法律管理制度和两级法律事务人员队伍;开发了以合同为中心,集成投资预算、招投标、期间费用管理、财务管理等一体的合同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推动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编制和推行《法律风险预警手册》,建立法律风险预警长效机制,显著地规范了生产经营管理行为,保障了企业合法权益,保障了国有资产安全。

侨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由总经理挂帅,行政部和工会牵头,部门和车间负责人参与的公司法治文化创建办公室。以整合资源,明确责任,经费保障,确保法治文化建设活动落实到位。培育了一支有基础、有热情、有优势、有成绩的法治文化宣传队,利用影视、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方式,组织员工观看法治影视资料。以职工活动中心为基地,建立法治文化宣传基地,坚持“以人为本,严爱相济”的原则,将法治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之中,在深化内容、丰富载体、扩大阵地等方面形成了本公司法治文化建设的特色品牌。

江苏旷达集团由董事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集团公司认真制定法治文化建设方案,将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和相关人员,使这项工作常态化、经常化、制度化。

江苏金N实业股份公司将法治文化同企业文化相结合,坚持做到与员工教育培训相结合,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起来,促进安全生产;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相结合,促进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前行;与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企业法治文化管理水平;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结合,建立内部临近机制,为企业法治化管理打下扎实基础,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深入开展BI建设,大力倡导合规文化,强化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遵守规则的意识,培养员工“标准化作业、精益化制造”良好行为习惯,做到在工作中遵守规则,生活中遵守法律。利用公司工会女工咨询服务中心和心灵家园等阵地,建立法律咨询服务站,充分发挥公司现有法律专业人才的作用,将每月8日定为法律咨询日,为员工提供劳动争议、交通事故处理、婚姻经济纠纷、民事赔偿等方面的法律咨询,为员工排忧解难。建立“央企司法服务站”,与戚区法院合作,开展法律咨询、专项法律诊断,为企业合法经营提供法律保障。

常州二建建设有限公司利用《二建报》、宣传画廊、企业网站、工地宣传栏等阵地大力宣传诚信经营,遵纪守法,依法维权等管理制度和执行要求。制作法律知识宣传图片到工地巡回展览,送法到工地,帮助农民工解决工资纠纷,确保创建平安工地。开设“农民工学校”,提高农民工遵章守纪,文明道德、依法维权的能力和意识。

常州西电变压器有限责任公司专门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保密法》,《安全法》等法律培训,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事务管理制度,使得三项法律审核即重要经营决策法律审核率、规章制度审核率、经济合同审核率全部达到100%。

常州电信公司以网络资源优势为载体,开展多层次的全员培训,中高层的培训通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的学习,增强依法治企工作前瞻性研究,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中层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结合全业务发展与政府监管制度调整所带来的法律风险,侧重于具体操作性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具体案件的分析研讨,重点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用工新政等法规。基层员工培训主要运用集中学习、日常自学等形式,针对不同岗位的开展系列贯宣活动,重点关注与员工实际密切相关的操作性法规的宣传。

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开展以质量、生命、道德为主题的法制教育,通过药品安全违法案件警示教育,树立“药品行业就是道德行业”的责任意识,弘扬“用心制好药”职业道德,坚持守法经营,树立品牌意识,争当行业标杆。

江苏洛克电器公司在“七化”上苦练内功,即管理制度体系化,关键岗位人员配备择优化,激励机制考评化,关爱员工细微化,工作运行信息化,资金运作集权化,法制教育常态化,形成自己的法治文化特色。公司具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与钟楼区检察院联手共同设立观护帮教中心,引入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工作站,为其提供免费食宿和技能培训,成为保一方平安的积极践行者。

三、营造法治氛围,突显创建成效

通过企业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企业依法决策意识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及成员积极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自觉学法用法;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遵纪守法的观念显著增强,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了靠制度管事、管人、管财、管物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转机制;职工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明显提高。

1.依法决策意识进一步提高。通过企业法治文化创建,企业领导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领导班子及成员积极发挥表率和带头作用,自觉学法用法。在企业经管理中和重大决策中,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极大地提高了防范法律风险意识和能力。近年来,我市11家企业、3位个人荣获江苏省“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先进企业和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称号;20家企业、10位个人荣获常州市“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先进企业和勇担社会责任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称号,进而推动了全市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深入开展。

2.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深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遵纪守法的观念和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明显提升。各企业初步形成了靠制度管事、管人、管财、管物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转机制,依法严格规范企业生产、运营等各项经济活动,初步养成了“遇事先问法,违法不办事”的思维习惯,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和解决了各种利益关系,有力促进了企业规范化法治化管理进程。企业法律顾问制度进一步健全,总法律顾问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企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注重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有效提升了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成效。

3.依法维权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创建活动,员工法律素质得到了提高,建设起了一支知法、懂法、守法的员工队伍。广大员工不但增强了法律意识,而且能自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彰显。自觉把法律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身边的事情,深切感受到了在法治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许多员工自觉地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劳动关系、民间借贷、房屋产权等问题都能通过法律公证、诉讼、判决来解决纠纷问题,把学法和用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为营造企业法治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3篇

摘 要 企业法治文化也是社会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企业是否能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诚信守法,公平竞争,关系到企业的法治文化,也影响到社会整体法治建设。正确认识石油企业法治文化的重大作用,采取多种举措加强石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词 石油企业 法治文化 依法治国 举措

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人民的法治思维,奠定法治国家的坚实根基。在我国的国家经济体系中,石油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是市场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为市场的良性运行运送着丰富的养料。企业法治文化也是社会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企业是否能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诚信守法,公平竞争,关系到企业的法治文化,也影响到社会整体法治建设。因此,石油企业法治文化对于社会整体法治文化的优化有着不可小视的价值和意义。

一、石油企业法治文化的重大作用

(一)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推动法治建设发展的积极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制经济,就是要求国家在宪法的基础上制定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并保证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严格的执行和遵守,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有效运行。实践证明,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须要求具有比较完善的法制作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法治化的过程。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细胞,它的一切活动必然会发生复杂的法律关系,这些都离不开法的制约与调整。而任何一项经济法律要发生作用,也必然需要以企业为载体来实现。因此,企业对法的认同和遵循,企业法治文化的发展无可争议的将影响和推动社会整体法治的发展。

(二)良好的企业法治文化有助于以法治的理念来平衡各方利益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牵连着诸多相关各方。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其所有者、经营者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中无不需要法律来调整。良好的企业法治文化,对于企业合理处理各类内外部关系,有着指导作用。它指引企业用法律的思维、依照法律的程序,按法律的规定来依法办事。法律作为一种明确的为国家所认可和保障的行为方式,可以规范企业行为,并给相关利益各方带来行为结果的合理预期,从而保障经济有序运行。

(三)良好的企业法治文化有助于以法治的手段解决纠纷

法治为控制无序与混乱不仅提供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来协调、支配和控制人们的行为,还设定了独立的司法机关由其依法作出裁判,使冲突和纠纷得到缓和和解决。企业法治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建立起一种社会共同认同的企业间纠纷解决机制。随着企业运用法律手段的多样化,企业法律相关机构设置的健全,无论是内部专职法务,还是外部专业律师等,在企业发生纠纷时都会首先推荐选择仲裁或诉讼。这种方法对比计划时代的“请主管部门评理”,可以避免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裁定的不公正。对树立法院权威,建立一种良性的纠纷解决机制具有积极作用。

(四)良好的企业法治文化有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如果把社会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那么企业是构成这个有机体最重要的细胞之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法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社会整体法治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整体法治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良好的企业内、外部法治文化的建设,将为企业创造可预期的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繁荣。

二、加强石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举措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完善和落实打击整治长效机制,配合专门机关重点对管线打孔盗油、井口盗窃、抢劫原油和盗窃水、电、气、电力设施等涉油违法犯罪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打击治理。同时,依法严厉打击“”等组织的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突出治安问题和案件线索,对影响职工群众正常生活的入室盗窃、抢夺、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事件要强化防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社会治安面。

(二)强化内部治安管理和防范措施

加大对重点要害部位、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治安防控和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实行专人、专库、专柜管理,定期检查,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发生盗窃、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治安灾害事故,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力度,重点要害部位“三防”覆盖率达到100%。

(三)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完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有效管理、落实出租人、承租人、管理单位等的责任。各单位出租房屋发生治安或刑事案件的,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介绍谁负责”的原则,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继续做好服刑、劳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时的衔接工作,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措施落实率100%,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3%。

(四)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工作

各单位要把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方针、任务、措施、要求,宣传各单位综合治理、法治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理论研究工作,探讨法治文化和综治工作的对策和规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推动法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要强化“110”联动服务, 严格落实、完善社会管理统一指挥和调度制度,各专业队伍、群防群治队伍等有联动职责的单位和部门要加强领导,专人负责,明确任务,提高维护稳定的防控水平和实战能力。

(五)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形成经常性的法治文化教育机制,实施依法治理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 企业法治文化 依法治企 经营管理

历经33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一方面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愈加成熟,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更加复杂。从外部看,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对接世界市场,企业既要与外国同行开展竞争,又要肩负起“走出去”的艰巨使命。从内部看,我国企业亦面临的挑战同样突出。近年来,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逐步深入,企业在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有所加大,而一些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既不能依法合规经营,又不能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企业如何应对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法律风险,构建完善的企业法治文化,使“依法治企”的观念内化了企业全体人员的群体思想和自觉行动在当今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已愈发凸显其重要性。

一、企业法治文化的内涵

企业法治文化是指渗透着法治精神和法治理想的制度、规范、意识、价值观、心理等文明形态的总和。企业法治文化以依法治理企业理念为精神内核,以国家法律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为载体,以民主立法、依法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和自觉守法为建设过程。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法治文化建设应当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生产经营任务和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依法治理企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当以国家法律规范和企业的规章制度为载体,安排和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等各项任务,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企业还应当注意与本身具体情况相结合,遵循法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发展模式,从而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健康进行。

二、“依法治企”理念的含义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依法治企理念是企业法治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需要。因此,本文有必要在此详细探讨依法治企理念的含义。依法治企理念的基本含义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当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来治理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使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制度。

当前企业在贯彻依法治企理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未能真正贯彻依法治企理念,重形式,轻实效

一些企业不能真正重视“依法治企”理念,开展普法工作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非真正追求通过员工中普及法律知识,从而构建并提升全体员工的法治理念,培育本企业法律文化这一目标。这种现象的产生根源在于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对依法治企理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意识到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面临着特殊而复杂的工作环境,各个工作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各类法律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要贯彻依法治企原则,必须充分认识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真正做到贯彻依法治企的理念、提升企业法治化建设水平。

(二)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建设薄弱

在企业建立初期,生存压力是首要问题,“人治”大于“法治”这一情况比较多见,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大重视法律事务管理,更不用说设置专职的法律事务管理团队。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及规模后,企业管理就必须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型,从依靠个人的决断转而依靠制度建设、合规经营来谋求企业的永续发展。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要想切实落实“依法治企”,就必须要依靠法律事务管理团队的力量。就此而言,一支高效专业、有执行力和管控力的法律事务管理团队便成为企业法治建设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

横向来看,我国企业目前的法律事务管理人员力量仍相对薄弱。在西方发达国家,公司律师制度是一项发展非常成熟的律师执业制度,私人律师、公司律师、政府律师在执业律师中的比例为7:1.5:1.5。

我国加入wto已十年有余,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及相关管理部门对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的建设也愈加重视,1997年,我国颁布《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其中便明文规定“国有独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大型企业应设置法律事务机构,中型企业应当配备企业法律顾问”,这就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的建立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于企业而言,实现“依法治企”,法律事务管理团队就必须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之中涉及法律的事务由企业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或者企业法律顾问处理或参与处理就必须解决以下好三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在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其次,要明确企业律事务管理团队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另外,还要明确企业律事务管理团队处理或参与企业中涉及法律事务的运作机制及流程。

只有建立成熟、专业的企业律事务管理团队,才能从制度上避免企业因没有遵循依法合规经营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及经济损失。企业法律部门以及企业法律顾问不仅可实现企业风险的事后控制,也是风险前端控制的组织及人力保障,堪称为企业内“看门人”。因此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立一支优秀高效的企业法律事务管理团队是企业适应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管控各类法律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依法治企”理念实现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企原则

随着依法治企原则日益受到我国企业重视,我国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贯彻法治经营以及依法治企原则,要求企业的一切活动必须在合法合规的框架内进行,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了成功。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在贯彻依法治企原则方面取得的成果极有借鉴意义。华为成立于1988年,成立之初的注册资金为2万元,然而自1992年至2001年,这十年之间,华为年销售额从1亿多元增长至255亿元,在华为公司迅速扩张过程中,企业规模的膨胀也对企业宏观战略的调整施加了压力。1996年,华为公司制定了《华为基本法》作为企业管理大纲,它摒弃了以企业领导者的人为意志覆盖企业管理的过去模式,改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制订和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从而将企业组织和人的行为规范化,形成了一套决策科学化、流程标准化、考核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即“依法治企”模式。

此外,作为国有大型企业代表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其也十分重视依法治企理念的构建及法治文化的建设。2012年,中国石化专门制定了法治文化建设纲要和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纲要,按照纲要的要求,中国石化要将企业法治文化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使企业法治文化发展成为中国石化的重要竞争力。当前,全球经济在欧债危机的阴影下岌岌可危,但中国石化依然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在2012年中国500强企业中蝉联榜首。

从上述企业成功的例子可以看出,只有树立了依法治企原则作为企业运营中的指导原则,才能促使企业规章制度的形成与完善。只有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制度化,才能做到企业依照制度决策,遵循程序运营,最终达到法律与企业管理的高度融合,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要实现依法治企,最重要的保障和基础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由此可见,只有首先建立健全依法治企的管理制度,才能将依法治企真正落到实处。

我国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庞杂而繁琐,因此企业可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自身情况制定切换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将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基础上,企业还应将制度规定的各项责任予以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责任到位,各司其职,有规必依,违规必究。

从主体看,“依法治企”的落实,不仅仅是企业领导的责任,更需要全体企业员工的共同努力,只有保证各职能部门及所属员工都严格依照法律和企业章程及其配套制度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才能真正保证企业规章制度行之有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适用系统化的企业规章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在美国纽约上市的世界500强公司,中国石化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遵循中国石化的法律、组织和管理形态,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现代国际惯例、法规相结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强企业管理,使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成为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包容性很强的内部管理制度。中国石化的内控制度,不仅体现合规性原则,使得依法治企理念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同时又使每一个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各项制度实施与执行的被监督者,通过一系列的监管与控制,既确保企业“有法可依”,又使得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真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依法治企是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若要实现依法治企,企业首先要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企原则,然后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辅之以责任追究与监管控制措施,从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到普通职工都应当重视依法合规处理企业在改革、改制等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涉法事务。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走依法治企之路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在树立法治意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

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依法治企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强化员工对法治的内心信仰与敬畏,激发员工崇尚法律的热情,使“依法、合规、公平、诚信”得到全体员工的普遍认同和奉守,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法治文化支撑。

企业必须在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贯彻“依法治企”理念这一精神内核,我国企业在贯彻依法治企理念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企业未能充分重视依法治企理念,导致企业法治团队力量比较薄弱,这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5篇

一是高位谋划,扎实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近年来,纯梁厂“六五”普法领导小组立足厂情,不断拓展普法渠道,实现普法工作由零散式、分散式、随意性向阵地化、长效化运作的转变,法治文化广场已成为采油厂法治文化建设的精品工程,在全厂范围内组织开展“送法到基层”和“查问题、反内盗、守法纪、稳队伍”的“查反守稳”深化年法治文化活动,做到全员参与、红红火火的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格局,有力提升了采油厂法治文化品位。

二是推出精品,不断提升法治文化广场水平。建设石油企业法治文化宣传广场,就是要在文化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内涵,不断寻找新的法治文化构建空间。多角度、深层次立体打造法治文化广场。充分整合资源,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基地、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企业员工学法园地、禁毒教育基地、不断拓展新型普法宣传阵地,大力加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展等场地的规范化建设,广泛宣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物权法、婚姻法、治安处罚法以及条例、妇女儿童保护法,营造“出门有法、抬头见法、知法守法、办事循法”的法治文化氛围。

三是品位论坛,组织开展送法到基础活动。推进“法律大讲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功能,注重依托“法律大讲坛”、“普法讲师团”、“法律咨询服务团”和“法治文艺演出团”等专业团队进行法治文化宣传,让群众在欣赏法治文艺作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体验法治文化,真正实现法治文化宣传由灌输式向渗透式、单一化向多样化、重过程向重实效的转变。通过设置“法律(援助)咨询室、人民调解室、禁毒工作室、电子阅览室、关爱之家、法制议事园、电影放映厅、电影文化陈列馆、多媒体播放系统、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中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多媒体播放系统”等功能室,让职工群众通过互动性的法治文化生活体验,增强法治观念,培育法治信仰,提升法律素质,引领法治文化水平,让法治文化成果惠及民生。

四是人文关怀,营造法治文人环境。因地制宜设置与油田企业基层环境协调、与生态相融的法治文化设施,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石油企业发展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建设的影响度。紧紧围绕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争取民利,通过“问卷调查、群众督查、职工展评”、“百姓点题、专家破题”等形式,梳理法治建设实事项目,依法整治事关民生、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法治文化建设与法治实践相融合,使职工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依托图书馆、展览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公共文化设施,通过开发制作台历、挂图、雨伞、折扇、扑克、书签、杯垫、环保袋等各类载体,运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戏曲、故事、春联、年画、短信、书画、动漫等各类艺术形式,将法治文化建设与群众生活相融合,提升法治文化的大众性、娱乐性和广泛性。

五是融于结合,推进“法律六进”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构建“法治、廉政、阳光”的企业法治文化、职工群众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石油企业单位诚信守法的法治理念,不断提升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找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法制宣传相结合,通过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理念融入到人们的头脑中,体现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在石油企业树立法律信仰,形成崇尚法治的浓烈氛围,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始终与时展同行,与企业发展进步同步。将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以企业法治理念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以法治精髓主导社会管理创新,用法治精神统帅社会管理创新,用法治眼光审视企业管理各种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企业管理的战略,加快从企业行政主导的管理模式向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注重克服创新就是突破法律的片面认识,更加注重石油企业法治观念的转变,制度的创新、机制的整合、要素的集成和方法的改进,努力实现石油企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法治化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石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打造世界一流,实现率先发展”,建设国际一流能源企业的需要。这就要求石油企业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重点时期法治文化宣传要到位,整合各类有效资源,善于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以案释法、巡回审判、模拟法庭、文艺作品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法治精神。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6.5”世界环境保护日、“6.26”国际禁毒日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机开展法治文化广场活动,集中组织专业律师、法律工作者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现场解答居民的法律问题,努力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大力促进石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企业的发展将会大展宏图,石油企业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6篇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推进,企业的法治文化建设逐步纳入议事日程。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发展要求、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针的需要使得构建全面科学系统有效的法治文化体系成为必然。

为深入研究国有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先后到内蒙、宁夏、新疆、陕西、天津、上海、浙江等地,通过座谈交流、查阅资料、实地查看、随机访谈等形式,对十家国有煤炭企业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所调研的企业包括了国有煤炭开采企业、煤化工企业、发电企业、科学研究企业。本文基于调研的结果,对国有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法治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国有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随着依法治国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将“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国有煤炭企业里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在调研中发现,煤炭企业在建设法治文化,实施依法治企的道路上都取得了一定进步。员工的法治意识普遍有所增强;法律事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构较为健全;普法教育能够年度开展、形式丰富多样;法律制度比较完善;普遍建立了基本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个别公司建立了法律风险防控信息系统;高管层依法决策的意识有了明显增强。所有这些,都为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奠定了精神、制度、物质层面的基础。整体看,煤炭企业的法治文化建设有进步,但是进展不一,繁简不同。

国有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国有煤炭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法治意识的增强,法治体系的完善,法治基础设施的健全使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具备了雏形,使法治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依法治企,管理先进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具体表现为,法治文化理念体系还不够清晰,法治文化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法治文化的执行体系还不够到位,法治文化的群众性、创新性仍显不足,因而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或实践上的问题。

(一)对法治文化和法律文化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澄清。调研中发现,无论是普通员工、中层管理者还是高层管理者,都对法治文化和法律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混淆现象,有的甚至认为,法治文化就是法律文化。谈法治文化建设,往往还局限在法律文化,甚至是法律制度建设的范围内。

(二)管理者和员工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炭企业凝聚了大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但是任何专业都有短板。这些人才中系统学习过法律知识,有过法律从业经验的人少之又少,工作中难免出现法治观念、法治思维的短板。在经营管理中往往表现为习惯于按传统经验和老规矩办事,出了问题或纠纷以后,首先想到的是依靠熟人关系,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行政权力的力量而不是依据法律制度、通过法律的途径来解决。员工和中层管理者法治意识的缺乏,一方面表现为缺乏对法律的敬畏,个别关键岗位员工在利益诱惑面前,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另一方面表现为不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权益,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倾向于通过过激的方式进行宣泄,而不是寻求法律的帮助。

(三)企业法务人员队伍的法治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务从业人员一般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具有做好法务工作的基础。但是在法律实务、依法治企、法制意识、法治文化方面仍有欠缺。他们经历过的实际诉讼不多,在法律原则的坚守,制度的执行方面,不受企业领导意见的影响而独立决策的能力有待加强。在法治文化的创新方面,有的还停留在法制文化建设阶段,只重视制度建设,忽视法治精神的倡导;重视法律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忽视实际应用的培训和知行合一的引导;法治文化建设的创新性不够。

(四)企业的法治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法治体系包括了法治意识、制度体系、组织体系、执行体系、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运营中,管理层对法治文化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法律的运用上应该更倾向事前的防范。员工在参与普法的活动中,更多的是完成任务,走走形式,而非真正接受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在制度体系上,不仅仅是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执行不够到位,“人治”而非“法治”的思想和做法仍然存在。有时为了追求经营效益,完成考核指标,在工程建设、生产运营、财务管理方面,偶尔会有未批先建,未验即产,违规担保等行为。在法治文化的组织体系上,法务机构、法务人员配备还不太健全,其作用的发挥还不到位。在规章制度的执行和保障方面,有些企业并未将法律损失纳入单独的业绩考核指标,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健全。

(五)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四个组成部分,都是依《公司法》设置的,它们的产生和组成,职权的行使,行事的规则等在公司法中都作了具体规定。但是有些企业作为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形成了特殊的股权结构,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弱化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功能。四个组成部分之间应该按照明确的职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而在实际的运行中,股东会的所有权利(控制权),董事会的决策权、监事会的监督权、经营层的管理权并没有很好落实。运营中,更多表现出来的是董事会或者董事长在发挥作用,以职位的高低决定发言权的大小现象依然存在。以董事长为核心的董事会、以总经理为核心的经营层、以监事会主席为核心的监事会之间的协商工作机制还不完善。

国有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建议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7篇

二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严打”整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完善和落实打击整治长效机制,配合专门机关重点对管线打孔盗油、井口盗窃、抢劫原油和盗窃水、电、气、电力设施等涉油违法犯罪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打击治理。同时,依法严厉打击“”等组织的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突出治安问题和案件线索,对影响职工群众正常生活的入室盗窃、抢夺、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事件要强化防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社会治安面。

三是强化内部治安管理和防范措施。加大对重点要害部位、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治安防控和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实行专人、专库、专柜管理,定期检查,及时整改,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不发生盗窃、中毒、火灾、爆炸、人员伤亡等治安灾害事故。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力度,重点要害部位“三防”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工作,完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有效管理,落实出租人、承租人、管理单位等的责任。各单位出租房屋发生治安或刑事案件的,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介绍谁负责”的原则,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继续做好服刑、劳教人员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时的衔接工作,确保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措施落实率100%,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分别不超过5%和3%。

五是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单位要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基层单位成立融治保、普法、调解、巡逻、帮教“五位一体”的综治工作小组,安排专职人员抓落实,进一步明确各级综治组织的职责任务,规范工作机构,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基层综治工作有人抓、抓得紧,有人管、管得严,有人干,干得好。加强综治干部培训,重视提高综治干部组织协调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按照人员精干、思路明确、工作高效的要求,深化综治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层综治干部队伍。

六是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工作。各单位要把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方针、任务、措施、要求,宣传各单位综合治理、法治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先进事迹,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要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理论研究工作,探讨法治文化和综治工作的对策和规律,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推动法治文化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要强化“110”联动服务。严格落实、完善社会管理统一指挥和调度制度,各专业队伍、群防群治队伍等有联动职责的单位和部门要加强领导,专人负责,明确任务,提高维护稳定的防控水平和实战能力。

七是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形成经常性的法治文化教育机制,实施依法治理。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有轻微违法行为的职工和特殊群体的法制教育,适时开展法制讲座、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以此全面推进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厂的深入开展,圆满完成年度普法依法治理任务。

八是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人民调解工作。调解纠纷主动及时,做到“小事不出队,大事不出矿,矛盾不上交”,有效控制民事转刑事案件的发生,全年民转刑案件为零,民事纠纷调处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90%以上。同时,积极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坏人坏事,敢于斗争,不徇私情。对见义勇为,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重大犯罪线索并协助破案的先进人物,除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外,本单位也要给予表彰奖励;严格遵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例会制度、议事制度、办公会议、联席会议、信息上报等综治工作制度,提高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水平。九是加强廉洁法治文化建设。营造廉洁从业氛围,把保持党的纯洁性贯彻落实到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自觉做到珍惜工作岗位,不踩法纪“红线”,确保全员廉洁从业目标的实现。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石化企业 法治文化 对策措施

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工作,这既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融入现代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保持基业常青的内在要求,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一、石化企业法治文化及其内涵

石化企业法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和基石,是指包含法治精神和法治理想的制度规范、意识形态、价值理念、思维行为方式等。结合石化行业特点,它普遍以“依法治企、诚信经营”为核心内容,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为准则,以企业普遍认同和敬畏法律、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法治信仰和践行以法为矩、奉法办事为主要内涵。

二、石化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潜移默化于历史长河,并载有深厚的历史痕迹和烙印,不可能一蹴而就。石化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同样需经较长过程持续打造和培育,当前总体情况向好,但也存在着若干问题。

1.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与国家法治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大多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建树不多,有的刚刚起步,企业法治文化理念不够科学、全面,未能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不能与时俱进。甚至受现实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现象,以及权力文化、拜金主义和人情因素的影响,在法治文化建设上信心不足,犹豫徘徊,裹足不前,与当前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不相适应和匹配,既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也加大了安全、环保、合规、维稳等法律风险,企业法治文化的软实力、正能量未得到彰显。

2.企业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企业对法治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不强,对法治文化与企业未来的关系及作用认识不足,也未能将法治文化建设上升到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重要保障的高度对待,对其持观望、怀疑、消极、应付态度。

3.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缺乏制度保障

有的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没有科学规划,没有相应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保障,这样法治文化建设难以推进,更不可能抓出特色及成效,而只能是一句空话,至多是局部的、间断的、空洞的说教,难以形成全面、持续和有效的企业法治文化体系。不少企业单靠几句响亮的口号、广告词来推动工作,甚至视其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也有一些企业单靠宣传部门或法律部门,将日常的法制宣传和普法活动等同于企业法治文化,没有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其效果甚微,企业法治文化的作用难以发挥。

4.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软实力被习惯性忽视

不少企业建立了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并开展普法活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有一定成效。但同时在企业各层面、相关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又存在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执行不力,违法违规行为和事件时有发生等现象。

5.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持续创新能力不足

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方面,不少企业尚未确立法治理念,或法治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甚至还停留在法制文化理念阶段;比较重视常规的法制宣传教育,忽视法治文化建设实质内涵,在方法、手段、形式上多拘泥于传统方式和习惯思维,满足于现状和一般要求,习惯于人云亦云、拿来主义,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开拓创新存在要求不高、动力不足、能力不够等现象。

三、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1.准确定位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法治文化理念

首先要确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作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方向,要体现时代精神和国家法治建设要求,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契合。当今依法治企、诚信经营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认可的法治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和目标。而企业法治文化理念是企业法治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法治文化的高度浓缩,一般具有简短精悍、生动易记等鲜明个性特征,是引领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旗帜。

2.大力提升对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高度

法律是企业最大最有效的保护伞,但又是一把双刃剑,合法才受保护,违法将受惩罚。一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决策、管理、经营和维权必须秉持依法合规理念,这一红线避不开绕不过,任何“偷工减料”做法只会为企业留下风险和祸根。不少知名大公司因违法违规不仅遭受巨额罚款,而且声誉毁损,甚至走向破产;二是领导层要重视和亲身引导,作为企业法治文化的设计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应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认识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统筹谋划有序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以自身示范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带动全体员工达到思想上的认同,行为上的规范;三是要提升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对法治文化的认识,从法治国家、企业发展、员工利益、恪守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引导,上下认识到位,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就有了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

3.建立健全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及制度保障

打造百年老店,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需要法治文化的支撑,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要有体制机制的支撑和制度保障。企业首先应以制度形式明确法治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各部门职责、工作流程、考核奖惩等规定,构建上下一体的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格局;二是既要发挥法律、宣传部门主导作用,也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各方联动,形成合力,建立法治文化常态化工作机制;三要处理好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关系。规章制度是企业法治文化的反映与固化,法治文化是企业规章制度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4.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要切实做到言行合一知行一体

企业法治文化建设要勇于实践和培育,要引导员工充分知晓和认同,把法治文化理念内化为员工的思维方式,外化为个人和集体的自觉行动,才能彰显法治文化的力量。首先企业领导者,在处理企业重大、敏感、热点、难点问题上,要“言行合一”,主动践行依法合规理念,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各级管理从业人员要立足岗位、“知行一体”,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特别是对项目投资、安全环保、劳动保险、财务税收等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及时有效地贯彻到位,防范合规风险;三要建立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制,包括党纪政纪处分、绩效考核、经济赔偿等,以实际行动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法治信仰,培育法治文化。

5.企业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持续改进开拓创新

法治文化建设贵在持续创新,要紧跟时展和国家法治进程新要求,既要注重传承优秀成果,又要持续改进和创新内容与形式。一要注重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法治实践、道德教育和规范管理相结合,避免单纯“说法”,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二要不断丰富和创新企业法治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变专业法律知识为浅显易懂、简单易记的漫画图像、警言警句,以及运用电视、网络、手机等现代传媒,形成丰富多采的立体化宣教格局,增强法治文化的感染力;三要结合石化装置易燃易爆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法治文化教育,进行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宣贯,增强法制工作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时均通. 企业文化建设应凸显法治的力量[J]. 商品与质量. 2012(05)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9篇

关键字: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必要性;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要求,强调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法制观念教育等。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作为保障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的重要载体,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意义深远。企业建设法治文化不仅可以规范员工行为模式、调节各种关系,使企业运行协调稳定有序;而且还能通过惩戒违规、激励合法行为,调动一切因素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一、现阶段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有的煤炭企业对普法的认识不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强。在无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凸显,个别企业仍存在着"权大于法"的现象。

2、有的煤炭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薄弱,重形式,轻实效,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不够,实效性不强。

二、煤炭企业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行业特点是煤炭企业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煤炭开采是一种高危险性行业,由于其主要工作地点位于地表以下,安全生产的可靠性主要依赖于对安全作业规章制度、安全规程措施的正确理解,坚决执行。建设企业法治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企业法治文化所蕴含的法律、规章制度至上精神,以制度的形式对在实践中形成的良好做法和措施予以确认和规范,通过企业法治演进,并在运行中形成得到普遍遵守的规则来引导人的文化,以达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2、和谐发展是煤炭企业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间交流的加深,人的心理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成为当前社会的主流。而煤炭企业新的体制机制在有些干部职工心中还未能完全适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及"权大于法"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必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做到人人平等,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3、市场经济特性要求煤炭企业必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依法经营,违法经营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特点,竞争性使资源能得到有效配置,然而它的消极面会使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加强法治文化假设是煤炭企业识别、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

三、当前加强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1、加强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必须抓住三个要点

一是关键要树立法治文化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增强公民个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思想意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企业员工必须确立法律制度至上的思想,确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并且在实践中以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和企业利益,形成健全的法律性格,为法律和企业规章制度的实施创造条件。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领导人作用。法治文化建设要以企业领导人的引导为重点,企业领导是企业法治文化的设计人、倡导者、传播机。企业领导人应充分发挥其在本企业独有的人格魅力优势,统筹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以身作则,模范带头,领导企业实践法治文化建设。

三是必须提高法治文化执行力。执行是企业法治文化得以构建和实施的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离不开坚定的执行,即使立法意图再美好、结构再严谨、规定的再具体、条文再完善,如果执行不力也等于零。因此企业建设法治文化,必须提高执行力。

2、加强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实现三个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煤炭企业法治文化组织领导工作保障机制。法治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程,煤炭企业应当健全法治文化建设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领导体制,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着力形成条块结合、部门协调、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法治文化建设格局。积极做好企业法治文化的宣传报道、活动开展、工作指导等工作。企业法务部门应做好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煤炭企业法治文化法制宣传教育保障机制。煤炭企业应凸显行业特点,在宣传内容的选择上,着重体现与煤炭企业及员工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安全生产法、婚姻法、民法、刑法等法律知识为宣传重点;在宣传方式的应用上,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依靠法制讲座、宣传标语、宣传橱窗及图片展览等载体,不断推陈出新,务必使宣传形式新颖、方式灵活。在宣传效果上,坚持渐进原则,综合评估企业员工法律认知水平,渐进式、层次化提高企业员工知法用法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煤炭企业法治文化监督检查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从制度上规范监督各种违规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守法必奖、违法必究。企业应通过各职能部门联动、各环节层层把关,充分调动基层单位贯彻执行标准积极性, 增强干部职工守法的自觉性,从而真正把标准的贯彻执行工作落到了实处,保证依法治企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做好三个强化

一是强化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的本质是用法治精神塑造人、用法治信仰引导人,用法治实践提高人,用法治文化熏陶人。要运用法治文化的特有功效,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成功架起法与职工群众之间的桥梁,以一种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力量默默地传播法治,以它的独特优势与魅力体现法治文化的人本意识和人文关怀。当前形势下,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增强人的需求、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是强化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创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源动力。法治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建立健全法治文化队伍,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要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多采用接近大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表现形式。

三是强化煤炭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法治文化建设同法治实践相结合才有生命力。既不能离开经济发展空谈法治文化建设,更不能用法治文化建设干扰和阻碍经济发展。要支持和引导法治文化建设朝着促进依法行政、服务大局等方向发展,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的法治化,形成崇尚法治的企业氛围和文化导向。

参考文献:

[1]缪蒂生: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年第4期。

[2]胡仙芝:依法治国的制约因素与实现途径,《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企业法治文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 法治文化建设 方略与举措

一、油田企业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目的与意义

培育油田企业法制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自觉抵御侵袭,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切实加强胜利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举措。加强油田企业平安和谐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责任制,是油田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的课题。因此,油田企业在研究企业发展、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时,必须把企业法制文化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常,与企业发展和生产经营同安排部署,同检查考核,纳入本单位发展规划,把加强企业法制文化建设,打击,促进和谐稳定作为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培植企业法治文化基本原则

建设油田企业法制文化发展应当与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融为一体,把抵御侵袭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坚持企业基层党的领导,为构建法制文化提供思想组织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和文化条件,是构建油田企业和谐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把握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企业法治文化必须坚持为民服务。世间一切事务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油田企业法制文化工作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增强油田发展创造能力,增强油田职工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形成在胜利文化的氛围内和谐文明、扶贫济困的良好风气,形成公平正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有利于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人民利益矛盾,重视保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动,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全体人民主人翁意识,团结、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油田企业所有员工都应当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是企业法治文化必须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油田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在企业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的领导是开展法制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是构建国有企业平安和谐文化的重要抓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重要保证。它能够紧紧抓住解决群众思想问题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这个环节,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密切党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使职工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增强职工群众对党的信任,使职工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实现油田企业利益,构建和谐油田而鼓劲加油。

三是企业法治文化必须坚持核心观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使命,同样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中心环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思想保证、价值观念、舆论环境、文化条件,打牢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在社会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三、加强油田企法治文化建设方略与举措

油田企业各级领导是法治文化建设,抵御侵袭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确保平安和谐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注重抓好六项工作。

一是全力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基层单位要完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国有企业基层单位应当建立完善融治保、普法、调解、巡逻、帮教“五位一体”的综治工作小组,安排专职人员抓落实,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基层综治干部队伍。

二是全力打造法治文化。完善维护稳定工作领导体系,健全维护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形成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的稳定工作机制。做到“工作人员、组织机构、运行机制、信息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追究”六落实。

三是全力强化管理防范。加大对重点要害部位、公共复杂场所、特种行业、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的治安防控和监管力度,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大“三防”建设投入力度,重点要害部位“三防”覆盖率达到100%。

四是全力加强预警机制。组织打击的大排查,积极发动群众检举揭发非法活动等和坏人坏事,敢于斗争,不徇私情。对见义勇为,积极向公安机关提供重大犯罪线索并协助破案的先进人物,除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外,本单位也要给予表彰奖励。

五是全力抓好职工队伍法制教育。油田企业形成经常性的教育机制,实施依法治理。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突出领导干部、青少年、有轻微违法行为的职工和特殊群体的法制教育,适时开展法制讲座、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上一篇:地理教学教案范文 下一篇:交通工程理论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