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木工程范文

时间:2023-12-09 16:04:07

农业土木工程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07年7月首次招生,属于新办学院的新专业,截至今年(2015年8月)一共招生9届,毕业了5届,每年招生场面十分火爆。以2012年招生为例,仅第一志愿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上二本A线的就有近千人,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仅录取了133人,但也远超过计划名额70人。从已经毕业的五届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情况反馈信息来看,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还不够完善,一些重要专业课未开设,一些内容相同的课程必须精简,学生动手能力还需加强。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在校生有400多名,共3个年级(12个班级),已远超过每年招生计划规定的名额,今后招生还是扩招的趋势,今年暑期又已招生142名土木生,这更增加了在农业院校创办土木工程专业的难度。为了使毕业生毕业后具备最基本的工程设计能力、较强的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及一定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使农业院校走出来的土木工程学生能和重点理工类高校毕业生一样得到社会的肯定,从专业申办至今,我们不断修改和完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进行调研和探讨,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进行合理分配,目的就是为祖国的建设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我们参考一些重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3版)》为基础,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以下几方面对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探究。

二、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教学进程计划表

总学时: 513总学分:33

备注:《形势与政策》分散在第一至第六学期内进行,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统一安排,学分计入第六学期。

通过比较各大高校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易发现公共必修课的课程名称、学分安排及学期安排都差不多,但通过对学生的调研,了解到很有必要增加一些文化素质课、心理学、世界发展趋势、文献检索、土木与生态等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建议学生必须修满10个学分。

三、学科基础课程平台教学进程计划表

学分要求:学分:(47 其中必修40.5学分, 选修6.5 学分)

由于房屋的建设和计算离不开力学基础,我们强烈建议在学科基础必修类别里面增加两门重要课程:《弹性力学及有限元基础》,32学时,2学分;《结构力学(下册)》,32学时,2学分。学科基础选修类别里面增加:《建筑灾害及其对策》,16学时,1学分;《卓越工程师培养》在前四个学期都可以安排。

四、专业课程平台

学分要求:学分: (46 其中必修32 学分, 选修14 学分)

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目前无法分方向教学,专业课有点散而不精,建议增加:《混凝土结构:中册》,32学时,2学分;《多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24学时,1.5学分。《砌体结构》16学时,可以并入《混凝土结构:中册》后阶段学习,不必单独开设,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后续实践教学平台会再提);去除《道路勘测设计》,对于“大土木”来说,《路基路面工程》和《桥梁工程》这两门课的课时可以适当减少。

近两年城市建设学院飞速发展,学校对我们学院越来越重视,学院领导积极鼓励年轻教师申请各种各样的省级科研项目,随着校区大迁徙,实验室建设也紧跟步伐,随着师资队伍的日益强大,预计未来三五年,土木工程专业可以采取“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即头两年半时间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后一年半时间分三个方向开展专业课的学习:建筑工程方向、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建筑管理,专业得到细化,学生学得更精更细,更有利于毕业后工作上立即上手。

不管是现有“大土木”的笼统教学,还是未来“平台+模块”的教学,建议都必须开展以下专业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兴趣扩宽多方面知识面:《建筑设计》《PKPM结构设计》《工程结构事故分析与处理》《结构可靠度》《城市规划与交通》《工程监理》等。

五、实践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实践学时共38学时,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德育实践16学时1学分;其余22学时由各学院结合入学教育、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志愿服务等,在思政部的指导下以讲座、参观、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主动组织完成

课外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2学分,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

合计

根据2007年至今的教学经验,课内的课程设计增加《砌体结构课程设计》1周,1学分;由于第七学期已经有3周的生产实习,建议取消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同时把生产实习增加到5周,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到14周。这样实践方面既不重复,又有更多时间留给毕业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和找工作。由于去除了《道路勘测设计》,也相应取消其对应的课程设计。(这门课的开设可以等“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形成之后,作为其中某一个方向的专业课。)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工程;土木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40-0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这种现状,培养具有跨学科、交叉学科学习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研究生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必经之路,更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要想达到这种要求,合理设置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是成功的关键。

一、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保障

交叉学科设置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夯实数、理、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技术等基本知识,为参与交叉学科项目研究提供基础保障。在国内,北京大学于2006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有理论生物学中心(Center for Theoretical Biology,CTB)。CTB的课程由4门必修课程、13门专业选修课程、20门专业限选课程、15门跨专业选修课程和8门跨专业限选课程组成。研究生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进行课程学习,50%为跨学科专业课程[1]。在国外,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简称UWM)于1998年发起了一项大学/州伙伴关系创新性计划(Cluster Hiring Initiative,简称CHI)[2]。在教学上,CHI中几乎每个研究集群都开发了新的课程,一些研究集群甚至已开发出新的跨学科计划[3]。

(二)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是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会结合跨学科课题所涉及的知识面的宽度及学科的前沿性调整研究生教学的选课及授课内容。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一般涵盖不同学科的基础必修课程、选修课及相关方向的补修课。一个人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充分发挥知识间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4]。因此,如何构建合理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增强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是培养研究生学术兴趣的必要途径

交叉学科一般涉及学科的多个领域,通过对多学科课程内容的整合,课程的精彩程度和趣味性会有很大提高。研究生在交叉学科领域学习过程中,会结合自身的长处、特点,在交叉学科领域的课题研究中找到落脚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二、当前跨学科课程体系的弊端

(一)课程体系固化,以专业为主

从高校研究生培养计划可以看出,研究生的课程受专业限制很大,这就导致本专业研究生与跨专业研究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个体差异关注不够,课程内容前沿性、综合性不够,交叉学科课程、综合性课程较少[5]。

(二)跨学科人才培养中,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导师起主导作用

首先,由于理工类研究生大多是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个别培养,受导师自身专业背景的局限与依赖,各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跨度等原因,致使学生很难进行跨学科研究[6]。其次,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导师的课题方向决定研究生的选课方向。

(三)院系设置以学科为主导,不利于跨学科课程整合

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学科为主导设置院系,而以跨学科设置院系的高校较少。现有院系设置不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不同专业之间的课程整合。这样的局面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热情,势必会影响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欲望。

三、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跨学科课程体系的构建

前面系统地讨论了建立跨学科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弊端,现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两个学科的实际,对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和设施农业结构防灾减灾两个方向进行跨学科课程体系分析。在确立课程体系时我们设计了《农业工程和土木工程跨学科培养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调查问卷》。在制作调查问卷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两个交叉专业可能出现的课程共通性,尽可能设计更多的课程,力求使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具有宽泛的理论基础,使交叉学科的研究生所学到的知识适应两个专业发展的需要。

(一)调查问卷统计

本次发放调查问卷的对象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的在职教师,共收到23份有效问卷。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年龄集中在28―38岁和38岁以上两个年龄区间,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95.65%,具有副教授职称和教授职称的总和占65.20%,问卷填写教师的任职专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其他专业总和低于10%。

(二)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分析

1.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方向。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学术型研究生所修学分总数大于等于30学分,扣除英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及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必修课外,交叉学科研究生必须选修不少于五门的基础必修课,其中数值分析是学位必修课,还需要选修4门基础必修课。基础必修课的数据统计结果如下:在备选的15门课程中,数值分析得票最高23票,土壤水文过程模拟得票最少仅为8票。考虑到交叉学科研究内容的宽泛性,结合统计结果,去掉土壤水文过程模拟、土壤物理化学、喷微灌理论与技术三门课程。这样在北方寒区农业水利工程与水利资源利用方向就剩下12门课在基础必修课模块内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修。课程名称如下: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土壤水动力学、水工建筑物健康监测与检测、节水灌溉工程学、计算流体力学、水土资源规划与评价、高等水工建筑物、新型建筑材料及其应用、灌溉原理与技术、地下水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流体仿真与软件应用。

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在选修课模块所修学分大于等于10学分,而每门课的学分分配是1.5或2学分。结合统计结果,选修课模块去除土壤学与肥料学及环境水利学两门课,保留其余12门得票较多的课程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修。课程名称如下:水生态工程学、粘性流体动力学、弹塑性力学、生态水文学、现代环境监测与控制、环境水动力学、土壤学与农作物学、水工钢结构、水工混凝土、水文学与水利计算、农田水利学水力学。

2.设施农业结构防灾减灾方向。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研究生所修学分大于等于30学分。去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及学位课数值分析,每位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必需选择不少于4门基础必修课。问卷结果表明,除设施环境工程学获得11票外,其他13门课,每门课程所得票数比较均衡,最低票数是15票,最高票数是22票。考虑到设施环境工程学和防灾减灾的关联性不是很大,结合统计结果把设施环境工程学去掉不作为基础必修课的选用课程,这样基础必修课就改成13门课,供交叉学科研究生选择。课程名称如下:数值分析、数学物理方程、农业设施概论、农业生物环境工程、结构动力学、高等结构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原理、工程结构加固技术、建筑火灾安全新技术、地震工程学、建筑结构抗风设计、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在选修课模块中,共列出了10门课,供调查问卷填写人投票选择。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土壤学与农作学仅有6人投票,考虑到这门课自身的内容和防灾减灾的关联性不大,所以决定把这门课去掉,不在研究生选修课范围内。振动信号处理虽然只得到11位问卷填写人的投票,考虑到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需要对数字振动信号处理的技巧和理论基础,所以,振动信号处理仍供交叉学科的研究生选修。其他8门课,每门课的票数相对较均衡,故不作调整。课程如下:弹塑性力学、工程结构分析与软件应用、模态分析与参数识别、振动信号处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砌体结构、农业设施环境控制、农业设施设计制造。

文中论述了确立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的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设计了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的调查问卷,并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的相关专业的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23份,通过对23份问卷的基本信息及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最终确立了农业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学科的两个交叉方向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贾川.北京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分析[J].科技创新导 报,2008,(31).

[2]Cluster Hiring Initiative.http://www.clusters. wisc.edu.

[3]陈艾华,邹晓东,陈勇等.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的 实践创新――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CHI为例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4]郑宏珍,初佃辉.交叉学科建设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J].信息系统工程,2010,(11).

[5]张良.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当代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不仅产生了高技术,而且改变了整个科学技术的形象,使科学技术步入了大科学时代。土木工程这一综合性学科随着时代的步伐与自身的发展在这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土木工程的发展沿革告诉我们,大科学时代已经到来,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土木工程发展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和预测,就必须建立与大科学时代相适应的大科学观。

1.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

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是:适应各类工程建设高速发展的要求,人们需要建造大规模、大跨度、高耸、轻型、大型、精密、设备现代化的建筑物。既要求高质量和快速施工,又要求高经济效益。这就向土木工程提出新的课题,并推动土木工程这门学科前进。

高强轻质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比钢轻的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已开始应用。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已取得显著成果,而且还仍继续进展。

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及其在天然状态下的应力情况和力学性能,不仅直接决定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还常常关系到工程设施的选址、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的选择,对于地下工程影响就更大了。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目前主要仍然是现场钻探取样,室内分析试验,这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为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要,急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创造新的勘察方法。

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

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剖析

2.1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结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过几次重大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的推动, 人类社会逐渐由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步入后工业经济时代, 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 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科学技术( 知识)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 以巨大的威力和越来越短的更新周期, 深刻地影响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在农业社会, 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居于首要地位; 在工业社会, 生产工具居于重要的地位; 但在知识经济时代, 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己不再是资本和劳动力, 而是知识的生产、传播、应用和创新。

2.2 “知识经济”的基石和支柱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高新技术一词源于美国, 人们对其有多种不同的理解。通常认为, 高新技术是指那些对一国军事、经济有重大影响, 具有较大社会意义, 能形成产业的新技术或尖端技术; 或是指基本原理主要是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

以及海洋技术。土术工程学科的发展, 无论是理论研究、实验技术、施工工艺还是建筑材料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推动, 尤其需要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以及海洋技术的引导和应用; 同时, 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 也在各方面对高新技术提出要求, 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发展。

2.3 高新技术与土木工程技术相互渗透

2.3.1信息技术己深入到包括土木工程领域在内的一切领域, 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土木工程同样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例如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 计算机绘制工程图纸, 计算机模拟工程荷载, 建筑物变形监测需要用到传感和控制技术等。

2.3.2要建造高质量的各种类型建筑物或构筑物, 没有新材料的出现和应用是不可想象的。例如高性能隔声隔热材料, 轻质高强砖和混凝土, 自动防腐金属材料, 防尘防辐射材料等。

2.3.3利用生物技术延长建筑物寿命, 增强防腐防破坏功能。例如, 利用细菌技术可增加在海水、酸碱盐等腐蚀性环境工作中的混凝土、钢材抵抗腐蚀的能力, 从而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利用种草植树可防路基滑坡等等。另外, 利用生物技术还可减轻或消除施工带来的污染。

2.3.4利用新能源技术。例如, 用太阳能或人造月亮照明, 而不用常规的电力照明, 再配以阻燃技术可防止建筑物火灾的发生。

2.3.5在空间技术方面, 从理论和技术上研究失重状态下修造建筑物。例如, 在月球上修建基地, 在缺水失重或超重的其他星球上修造建筑物等。

2.3.6在海洋技术方面, 现在有人提出修造“海底城市”这一设想, 这对解决全球人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来说, 是有希望的探索。人类要想在海洋中生活, 首先要设计建造水下房屋, 这就对土木工程学科提出了难题,据了解, 目前, 只有法、美、日等少数国家进行过初步研究。

2.4 高新技术与土木工程技术相互促进

土木工程( C ivilE ngineering) , 也称土木工程学科( 或土木工程技术) , 是指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知识, 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土木工程方面的专门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修建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

一门学科( 或技术) 。中国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定义为: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 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 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 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技术。土木工程是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的工程。其中与“住”的关系是直接的, 因为要解决住的问题必须建造各种类型的房屋; 与“衣、食、行”的关系既有直接的一面, 也有间接的一面。“衣、食、住、行”是人们从事包括高新技术活动在内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活动的基础, 因此土木工程技术是高新技术的基础; 并且, 随着时代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衣、食、住、行”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3.结束语

当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 在知识经济时代,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中国, 包括土木工程学科在内的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可能关在屋里进行, 更不可能独自在房间里取得成功。科学家是从事“认识自然”工作的, 他们的约束仅仅是自然规律; 而工程技术人员是从事“改造自然”或称“协调自然”工作的, 他们的约束不仅是自然规律, 而且有包括经济规律在内的社会规律。工程技术人员不可能不接触社会, 不可能不与社会打交道。这就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人员走出去, 到社会和市场上去, 寻找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支撑点和动力; 同时为土木工程学科的创新成果及时开拓市场, 获取效益, 真正做到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 经济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可以说, 没有创新, 土木工程学科就会停滞不前而落后于时代; 没有创新, 土木工程学科就无法应付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 就没有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方从严,梁有峰,吴庆. 土木工程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综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02)

[2]孙世国. 21世纪土木工程发展趋势刍议[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02,(03)

[3]吕志涛. 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J]江苏建筑, 2003,(S1)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卓越土木工程师;注册工程师制度;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87-03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开展,建设领域对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于2010年6月23日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目前,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作为一种执业资格考试制度,门槛和技术要求都很严格或者可以说严谨,通过难度大。但通过考试取得了注册执业资格后,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工程行业中各个部门的技术或管理骨干,同时也得到了社和行业的极大认可。所以,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既明确了一个工程师所具备的执业技能和资格,又是对高校土木工程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的一种行业检验标准。而如何对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出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也是高等院校和土木行业共同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面临的困难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主要有三个特点:(1)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培养工程人才;

(2)要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来。针对当前工程界对土木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和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现状,“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需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从近年来各高校对“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的情况来看,还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力不足:从安全风险到经济效益,都导致了企业参与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动力不足问题的出现。

2.高校的企业资源短缺:实习企业常常是靠研究课题组教师成员的个人资源和个人能力,而教师个人资源中的企业未必是“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对口的企业和施工工地。

3.执行卓越计划的师资困难:由于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高校与企业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卓越计划”对师资能力方面的要求。

4.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工程活动的简单重复性和工程实习完整度差等问题都影响了学生执行“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积极性。

从以上分析可知,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导致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再加上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当如何考核,标准怎样制定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深入实施。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明确了土建行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为我国高校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培养方向。

三、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土木工程人才能力的要求

目前国家建设部组织的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中提出了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其素质能力考核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即基础知识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几大注册工程师考试科目(2015年)如表1所示。

从以上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来分析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对土木工程从业人员基本能力素质的要求,可以看出,几大注册工程师制度基础考试科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行业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基本知识结构的要求;而专业考试是以工程案例分析形式体现,与规范是同步更新的,着重考核的是从业人员的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因此,注册执业资格考试是从实际工程出发,注重考查土木工程技术人员是否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相应的规范、法律法规、标准知识等,这也是国内外土建行业对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四、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以上分析可知,“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对工程从业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基本一致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行业特色,充分利用长期以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人才培养经验,再结合时展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具体变化,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素养较强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是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改革的必然方向。现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进行研究。

1.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卓越土木师人才的培养方案。(1)本校遵循教育部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通用标准来进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并进一步优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2年9月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规定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2011年10月制定的《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来优化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2)本校重点按照《土木工程行业标准》来修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突出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的理论教学,强化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采用了灵活的学分机制和考核制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我国已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土建类注册工程师制度,并且在企业工程中严格执行,所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将以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制度作为行业标准来具体修订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其中,基础理论考试知识已包含在国家通用标准内容里面,专业考试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工程案例分析。总之,在本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中将新建土建类注册工程师执业考证理论教学模块与专业考试的专业知识相配套,强化了本科生实践创新培养与专业考试的工程案例分析,以此来实现按执行行业标准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

2.构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体系。(1)通过提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学分要求,本校还大力鼓励学生申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纵向与横向的科研项目中去。(2)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校外高级别的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本校响应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组委会的号召,选拔出优秀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辰杯”中南地区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比赛,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第二届“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中,本校土木工程专业获得了两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三个优胜奖。(3)有计划地举行城市建设学院“筑梦飞”大赛。“筑梦飞”建筑设计大赛作为本校城市建设学院大学生创业创新专业的竞赛品牌项目,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设计思维潜能、工程实践素质、团队协作精神及学生把书本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等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至今,本校城市建设学院“筑梦飞”大赛共举行了四届,比赛的内容与形式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改进,逐步形成了符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且凸显了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比赛体系。目前,大赛已形成以力学架构制作竞赛、CAD技能竞赛、测量技能竞赛和建筑设计竞赛四个子项目为主的专业竞赛体系。在专业改革试点期内,本校近期目标是力争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参赛率达到60%以上,远期目标是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全员参与该项赛事。同时,邀请广东其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参加,提升“筑梦飞”大赛的品牌效益。

3.加大行业企业参与培养过程的力度。(1)巩固和发展实习基地。与其他质量工程项目一道,巩固和发展现有实习基地的教学功能,不断完善实习基地硬件条件,为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进一步拓展新的实习基地,通过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使相关企业成为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现有实习基地一览表如表2所示。(2)企业深度参与到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来。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阶段的企业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两大实践环节:实习与设计,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设计主要指毕业设计。本校土木工程专业重视校企协同培养,特别设立了五大实习课程。学校与企业一道制订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培养计划,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学生在企业技术工程师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参与到实践中去。

4.“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本校要求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业教师必须积极到企业中进行一定的实践锻炼,通过参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申请与企业相关的横向项目,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本校还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必须获得一级注册建造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土木工程师(r土)、注册造价师资格等。另一方面,本校还推行“企业导师制”,积极选聘企业中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优秀技术骨干人员担任部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或指导本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五、结语

目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城镇化建设和大城市基础升级,让土木工程的发展面临着大量的需求与机遇。结合国家土木建筑行业注册工程师制度,开展高校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是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创新潜质、领导才能、活动能力等融合在一起,培养出能够针对不同工程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而注册执业资格制度则是一种从业人员的准入制度,其明确了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培养人才执业水平是否合格的一种评价。因此,适应国家注册执业制度要求,按土木工程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与企业共赢合作,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高校实际的卓越土木工程师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明奎.执业制度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30(9):106-109.

[2]顾红春,张友志.基于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许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3):46-52.

[3]鲁正,武贵,吴启晨.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及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6):54-58.

[4]赵文军,孙静,赵永江,等.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民营科技,2015,(3):202.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Civil Excellence Talents Based on the System of Registered Engineer

ZHAO Jia-jian,XU Zhao-juan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Guangdong 510225,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difficulties fac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t plan,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ability of the registered engineer system,this paper studied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civil excellence talents,which included the revision of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bases and so on. Meanwhile,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civil excellence talents based on the system of registered engineer,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gineer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to cultivate excellent talents of civil engineers.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土木工程,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较快,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未来五年发展目标[2]。但是无论在理念还是技术实践,我国的绿色建筑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较多,例如发展时间短,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但最急需解决的是绿色建筑的人才培养问题。因此,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顺应绿色建筑发展形势,发挥人才培养优势,推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面向建筑业输送具有绿色建筑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解决我国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薄弱的问题。笔者认为土木工程专业中主要以下课程需增加绿色建筑的教学内容。

二、“土木工程制图”教学内容的改革

土木工程制图的传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画法几何”、“计算机绘图”“专业制图”三大部分。“画法几何”部分主要是为专业制图提供理论基础和空间几何想象能力,与实际的绘图、识图联系不大;“计算机绘图”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重在实践;“专业制图”部分根据专业不同,讲述的内容略有差异,重在讲述运用计算机绘图和识图的能力。目前国内的土木工制图教程均为涉及建筑节能制图、识图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当前绿色建筑逐渐普及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在土木工程制图中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应增加以下教学内容:1.介绍建筑节能设计包含的内容,重点介绍建筑结构方面的节能设计;2.在实践环节上,要训练学生对建筑节能图纸绘制、识别能力。

三、“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的改革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而建筑节能材料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和构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绿色节能建筑材料需要满足“绿色”和“节能”两方面的要求,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的使用。目前土木工程材料中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传统的建筑材料为主线,大部分传统的建筑材料能耗高、回收率低,国家已经开始限制劳动密集型高资源消耗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不属于绿色节能建材,这也突显了改革传统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内容的必要性,以及增加绿色节能建筑材料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实际工程中的土木工程材料的绿色和节能涉及到材料的生产、施工、使用等环节,因此要让学生熟悉目前使用的土木工程材料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情况,树立绿色意识和节能观念[3]。在教学中应增加以下内容:1.介绍我国资源的储备量与环境受污染程度,土木工程材料生产过程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情况及对环境污染状况;2.介绍居住环境受土木工程材料污染的实例, 绿色节能型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的节能效果的对比与分析;3.分类介绍常用或国家推广使用的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种类、性质及力学性能,可按以下四类进行讲解: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4.讲解利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制造土木工程材料的必要性与工程实践。比如我国的水泥年产量已达到6亿吨以上,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50%以上,但是每生产1吨水泥所需要的资源消耗指标达到5.5GJ,并向大气中排0.9吨的二氧化碳。这些实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理使用水泥等高资源消耗型材料的思想认识;5.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方面,进行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制试验与工业副产品制造的土木工程材料的展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工业副产品制造土木工程材料的直接认识;6.在建筑材料节能方面,对比分析新型墙体材料建筑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建筑的能耗比较,可以加深学生的绿色节能意识。通过以上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学,增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的认识。

四、“土木工程施工”教学内容的改革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施工的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删除工程上已经淘汰的施工方法,优选较少采用的施工手段,保留经常采用的施工方法,增加绿色施工内容,将绿色施工的理念贯穿于土木工程施工教学的全过程。

绿色施工反映在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防护六个方面。因此,土木工程施工应增加以下绿色施工的教学内容:1.绿色施工的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及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2.环境保护方面需增加扬尘控制、噪音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土壤保护、建筑垃圾控制及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等教学内容;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方面需增加节材措施、节能围护材料、周转材料等教学内容;4.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提高用水效率、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及用水安全;5.节能与能源利用方面的节能措施、机械设备与机具、施工用电及照明;6.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方面的临时用地指标、临时用地保护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以及将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建筑业仍将将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状态之中,绿色节能型的建筑越来越受到青睐,建筑节能逐渐变成强制性标准和规范。但是当前土建类人才仍按传统的模式进行培养,教材内容更新滞后,极大制约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因此,高等院校有必要推动土建类专业建设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使之贴近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与运营管理全过程,探索优化绿色建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途径,推广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006年.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2011年.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意义

前 言

土木工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所居住的房屋,所行走的道路,连接河流两岸的桥梁都是土木工程项目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也变得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中,各种施工工地随处可见,不论是公路桥梁,还是建筑工程,还是隧道工程,还是路网建设都须依赖于土木工程,但是,土木工程的应用将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便利,可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是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代价的,土木工程在施工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使用的施工材料不加限制,使得大量的资源被浪费,加速了我国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因此,我国开始对土木工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希望能够缓解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1、土木工程中存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1.1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自从我国建国以来,发展我国的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点,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促进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交流,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经济在数十年间迅速的发展,并逐渐赶超上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但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惨重的。我国由于经历了上百年的闭关锁国,后又经历了数十年间的战乱,使得我国的经济、科技等水平严重的落后于世界,别的国家已经开始研究新型的节约材料时,我国只能够使用更多的材料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至于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且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工地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钢材、水泥、混凝土等施工材料,因此,我国的钢材、水泥、混凝土等生产和使用都名列世界前茅,正是由于这些建筑材料的大量生产和使用,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综合以上一系列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土木工程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在工程材料的使用上,以高强度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绿色混凝土为主要方向,这都将为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我国的土木工程行业的施工材料的研发已经逐渐开始向绿色环保、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高性能材料方向转变,而且已经初见成效,新型的施工材料在施工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而且可以循环利用,在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也较小,所以,新型的节能环保的施工材料是未来土木工程的发展重点。

1.2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之前都需要先进行施工设计,而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设计主要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地的选址以及规划,还有施工单位在进行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中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利润,值不值得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等等。而施工图设计主要是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总体的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包括土木工程项目的各部分需要使用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大小、需要使用的施工设备等等,甚至还要对本次施工的施工预算进行设计,只有将各阶段的设计方案进行统一的规划,才能够更好的对土木工程项目进行施工。但是,每个阶段都可能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初步设计如何根据项目需要进行全名的调查和研究,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做好规划,最终确定设计方案;技术设计协调各个工种之间的关系,协调编制项目所需个各类文件;施工图设计需要我们及时对现有的规范进行修订,并针对问题进行及时修改与补证。

1.3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土木工程的施工阶段是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土木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大部分都是在施工阶段造成的,因此,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以及施工事故的发生。目前,我国对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的管理还不是很严格,对于其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没有相应的解决措施,即使有严格的避免施工中出现事故的管理措施也有许多的施工单位不遵守。因此,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要制定严格的施工人员的操作规范,避免在施工中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才能够保证土木工程项目更好的施工。

1.4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任何的建筑都有使用的年限,一旦建筑的使用时间超过使用年限就会容易出现建筑坍塌等严重的施工,因此,一般的建筑都是在使用年限还没有到时就开始拆除,并在拆除后再修建新的建筑,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土木工程建筑使用时都需要定期的对建筑进行养护和维修,保证建筑在使用年限内的建筑的完好,甚至延长建筑的使用年限。而在土木工程建筑拆除时,大部分都是使用炸药直接爆破,将建筑炸毁,再将残余物质清理干净,而在土木工程拆除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损失,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噪音,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甚至会影响周围的居民的正常的生活,因此,在土木工程使用与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是要减少粉尘和噪音污染,减少拆除过程中造成的损害,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1]。

2、土木工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在我国建国初期,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能够让百姓填饱肚子,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我国将发展的重心全部都放在了发展经济方面,而对经济发展所付出的代价没有很好的解决措施。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我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经济的发展导致我国的资源的大量浪费,使得我国原本储量丰富的资源逐渐的变得枯竭,而且环境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我国各方面不平衡的发展的弊端已经逐渐的显现,为了促进我国的全面的发展,缓解资源短缺的问题,我国实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的需求量也在提高,土木工程项目的增多导致施工材料的需求量的增多,而我国当前的施工水平导致在施工中造成的资源浪费也在增大,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缓解当前我国的资源紧缺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2]。

结 语

综上所述,目前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发展,而在土木工程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很好的解决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土木工程的发展,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紧缺的问题,促进我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鲁明;王军;周震峰;周燕;武青艳;;新世纪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研究[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4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14年。

[2]蒋秀根;剧锦三;庄金钊;;工业废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中国土木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A];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2013北京都市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3年。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7篇

摘要:土木工程的存在已历史久远,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土木工程管理工作已不同于往昔,具有了新的特点,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重大成果。本文就现代土木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关键词:土木工程管理特点发展

Abstract: the existence of civil engineering has long history, 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human being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modern civi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work ha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with new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ant development, have more substantial results. This paper is the modern civi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further study of and analysis.

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时至今日,它已经有了十足的发展。土木工程发展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出现了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土建工程以及港口工程等学科。内容十分广泛,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土木工程,即是指建设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以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1.现代土木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1)建筑材料方面。 高强、轻质、实用的新材料不断涌现,如铝合金、镁合金以及玻璃钢等已开始被应用,同时,一些大型钢制材料开始被冷落,但是另一方面,这些材料由于刚刚上市且数量有限,因此,价格过高,如今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必须作进一步的探索。此外,提高钢质材材以及混凝土的强度和持久性,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之下,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发展。 (2)工程规划方面。 土木工程的规划不同于其他的事业规划,在实践中,必须熟练掌握土木工程的理论及方法,并且的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天气、工期、施工人员的安全等,所以要做到随机应变。如今,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趋扩大,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可能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以及农业生产等,这种类型的土木工程的社会效果是双向的,既有利也有弊。所以,在土木工程的规划中,必须做到统筹兼顾、趋利避害。 (3)工程地质以及地基方面。 土木工程基础的设计、施工方法、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工程施工的选址等,很大程度上是由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和地基的构造决定的。因此,对于土木工程来说,工程地质和地基的勘察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技术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型建筑的需求,必须努力创造出更加完善的勘察方法。 (4)工程设计方面。 工程的设计必须要符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满足适用、经济、安全以及美观的原则。为此,我国已采用概率统计来分析、确定荷载值和材料强度,研究风力、地震波以及海浪等作用的分布与统计规律,进一步完善结构可靠度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及结构优化设计等重要理论。 (5)工程施工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土木工程规模的日益扩大,施工也逐渐走向机械化、自动化以及科学化的道路。更有甚者,一些工程设施的建设开始趋向结构和构件的标准化和生产的工业化。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施工作业中的难题。 2。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方向。 (1)完善指导理论。 土木工程的技术理论的核心部分是力学,分析方法和数值处理方法上的创新将是土木工程中力学的突破口。土木工程中的有些问题依靠现有的方法仍无法解决,因此存在很多的局限性,在不久的将来,力学会突破宏观框架,如微观、控制论、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也将对力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土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材料、环境、机械、电子信息等学科紧密相联,完善土木工程的指导理论,必须要结合这些学科的理论进行研究。 (2)全过程信息化。 信息化的特点将逐渐渗入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之中,包括对工程进度的管理、数据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的分析和对策等。此外,全过程信息化对日后土木建筑物的维护也尤为重要。 (3)追求可持续发展。 在整个土木工程过程中,对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成为土木工程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是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良好的设计和有效的运作管理机制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体而言,就是指资源的保护、资源再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全方位的质量。(4) 运用主动控制技术。 即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等,使得建筑物能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节,例如:温度升高,建筑物能够进行自动降温。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土木工程建筑还达不到这样的技术要求,将来土木建筑的一个重点突破就是把主动控制技术应用于其中。 (5)工程实现的变化。 土木工程建筑要求建设完善的工程构造物,这需要很长的工程实现的过程,是土木工程重要的流程。因此,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及设计基础,还要有过硬的工程实践经验。 3.结束语。 现代土木工程管理工作具有了新的特点及发展,它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必定会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罗河. 现代土木工程[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86,(01). [2] 罗祥麟,周士鉴. 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原则初探及土木工程师的行动[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 [3] 江见鲸,江波. 土木工程发展展望[A]. 庆贺刘锡良教授执教五十周年暨第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8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研究;完善

0 引言

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对测量课程的依赖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有城市规划、地面模型、路线设计、工程量计算、快速定位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测量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越来越多,对于测量课程的学习来说增加了课程内容和研究空间,对于学科之间的渗透也越来越明显,另外土木工程的测量教学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测量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方法传统 土木工程工程测量虽然一直处在发展中,但是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系和内容较为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是学校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2 教学理念落后 各大院校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创新不够重视。很多院校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教学中通常只是将普通土木工程测量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学生只学会了相关理论知识,而没有形成思考方式,在实际操作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上仍旧欠缺。

1.3 教学方式不完善 很多院校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对于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对技能性和适应性不够重视,目前各大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立足于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基本理念,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不够重视并且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教学时,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很少创新、突破,教学模式单一,过于注重理念培养,忽视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

1.4 师资力量匮乏 在教学中软件力量远比硬件力量更重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传播者,需要不断的提升个人能力,紧随社会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来说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尤其与高校的同类教师相比,从学历方面、素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水平和发展。

1.5 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在高校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土木工程测量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在土木工程测量人才培养中需要以技术要求为导向,但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办学规模发展很快,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很难改善,教学经费不足,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教育设施就相对落后,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硬件的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课程安排较少,于是就影响了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效果。

2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完善

2.1 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土木工程测量知识,最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2.2 新形势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首先做好土木工程测量项目设计工作,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要求学生完成所给出的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组员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提高竞争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注重分组学习和探究。进行合理分组,在组员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等,做好各组员的协调工作,合理进行学习任务的分工,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创新思维潜力,促进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效果的提升。

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验应该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进行,从而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

2.3 定期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高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力度,重点培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行业一线和基层进行锻炼,加强优秀教师的交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更新,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4 加大实践力度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校必须重视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为学生设定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操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

2.5 反思性教学 在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中,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反思,尽量将所有知识内容都准备充分,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更容易掌握。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对此,土木工程测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以及学生的实际复习状况进行反思,针对出现的问题和疏漏采取有效措施,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状况之后,为每一堂测量课做足准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在实践中开拓学生思维,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强化对土木工程测量知识的掌握。

3 结语

教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科学,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的提高自我的能力,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打好基础,也为社会的人才需求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洪萍,韩云山,刘亚玲,等.《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4):482-485.

[2]贾凯华.对非测量专业《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东方文化周刊,2014(15):108-108.

[3]叶巧云.土木工程测量的课程教学方法探究[J].矿山测量,2013(2):93-95.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9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对土木工程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促进了现代土木工程的多元化发展,因此对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我们就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特点分析

较之以往,现代土木工程的一个最明显的发展特点便是科学技术的明显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创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土木工程的在发展中展现出现代化、多元化及科技化的特点。就当期形式而论,土木工程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专业化的程度加强,对建设工程师的要求明显的加强,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同时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及时的吸收当前的建筑领域的信息,利用科学技术建设具有现代特点的土木工程项目。所以,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

二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

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需要要求专业人才的多样化,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实际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的运用,需要大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雄厚的基础的专业人才。而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土木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培养在思想观念和培养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素质能力等还不够完善。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势必要建立起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扩展专业知识面。

(1)加强工程教师的专业性建设

培养具有加强应用能力的专业性人才,关键是具有专业的师资团队。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结构和展业特色,培养双师型教师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前提。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教师考取注册资格证书参与建设实际,教师可以通过注册结构工程师、建造师和造价师等资格证书,获取参与实际的资格,在教学之余深入实际的参与土木建设工程工作,通过自身的实践,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导学生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工程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入校教学,企业的技术人才具有长期的实践操作经验,通过学校的理论培养,形成一套可操作性较强的教学体系,提高专业人才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运用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教师团队是软实力,强化学生自身的工程意识是加强工程建设人才的根本。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求真务实和严谨规范的精神态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用性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工程建设知识结构且能够较好的运用于实际的专业人才,是围绕工程一线及生产一线的实际形成的。在工程课程设计及建材建设中,要重视基础和实用等要素,也要加强对科学体系的高度关注。要突出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3)设置科学的教学体系

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教学中,要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必须要注重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建设。在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方面,必须要深入学生实际和土木工程建设实际,建立基础模块与专业模块相结合的现代教学体系。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强调实用性,引进现代的建设理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删除不必要的理论与陈旧的技术内容,引入现代化的建设技术和管理规范知识。其次,建立专业的课程模块内容,结合当前土木工程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块的建设,根据高校的师资力量建立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设计,并保证教学过程中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4)注重专业教学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应用教学在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促进土木工程展业人才适用于当前建设实际的基本前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及教学规律,建立具有一定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根据培养目标机能力为中心,构建相辅相成的教学体系,凸显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基础和综合相结合的现代教学特点。首先,一定要精心设计理论及专业课程建设,在生产实习中,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工程建设组,由专门的教师带入实际的进行教学,在实际的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调度学生,讲解施工过程的具体问题。通过学生自身的总结和领悟,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其专业基础知识的强化,并形成科学的专业思维。其次,对当前土木工程建设的人才需要进行科学的调研,根据实际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另一方面提高了现代土木工程建设领域的专业人才建设。

最后,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利用筑CAD、工程项目管理类的P3、PROJECT、PKPM设计软件、监理通2004等,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

三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土木工程的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是一项比较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通过结合当前土木建设的发展实际,通过多方面的不断努力,结合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才能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现代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只有坚持教学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结合当前实际建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与时俱进的进行教学内容的修订,才能较好的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理想。

参考文献

[1] 林峰 顾祥林 何敏娟 .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 2006年01期,2006.

[2] 唐新军 苏枋 冯勇 崔龙 .适应市场需求的水利与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4):48-50,2008.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钻孔桩技术;土木工程;应用

前言: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普遍应用于建筑行业中,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基础施工环节,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钻孔桩技术是土木工程中最基础的施工方法与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中土木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通过对钻孔桩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土木工程质量,进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质量。

一、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含义与重要性

1.1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含义

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还没有进行基础建设的地段,通过采用人力挖掘或者是机械钻孔的方式,运用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中的地基桩孔技术,并在桩孔内浇筑混凝土,放置钢筋笼,为后期构建承重台做好坚实基础。

1.2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重要性

我国土木工程中钻孔技术是由国外引进的,主要运用在商业建筑、公路建设等大规模建筑当中。在建筑工程土木施工过程中,钻孔桩技术主要应用在建筑工程整体的地基浇筑。桩基作为土木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其长度与深度决定着混凝土架构的放置,与工程的稳固性、抗震性以及耐用性紧密相连,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钻孔桩技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应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进钻孔桩技术,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得到普遍的应用,并且在建筑中具有一定的基础承载力,主要应用在商业住房、桥梁、公路等建筑工程当中。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应用最多的是钻孔灌注桩技术。它主要由工序环节多的钻孔与工艺流程复杂的成桩灌注而形成,要求混凝土浇灌注过程时间短,因此应加大质量监督与时间的控制。钻孔桩技术在我国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最终以冲击钻孔、反循环回转钻孔以及正循环回转钻孔三种钻孔技术,提高了我国建筑的稳固性与抗震性。

三、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在应用中存在问题

3.1钻孔机工作过程中出现钻孔收缩问题

出现钻孔收缩现象,可能是钻孔壁土膨胀或者是钻孔本身小两个原因导致的。钻孔壁土膨胀是由于钻孔地质中的大量软土与软土颗粒在遇到泥浆后,吸收泥浆中的水分,致使软土与软土颗粒形成饱和的软土,导致钻孔壁周围的软土向内膨胀,出现钻孔变小收缩现象。钻孔本身小是由于钻孔机的钻头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与地质中的岩石不断发生磨擦,而由于岩石本身坚硬,对钻头有一定的伤害力,容易造成钻头磨损严重现象。钻头磨损后切面直径变小,导致钻头在旋转的过程中,钻孔越来越小。

3.2钻孔塌陷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土木工程钻孔桩施工中钻孔发生塌陷现象时,容易影响建筑工程的后续工作,进而影响工期。出现钻孔塌陷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①可能在地埋设护筒时,由于工作人员过于急躁,没有按照标准施工操作进行,造成护筒浅、筒底出现漏水现象,而水对钻孔壁进行冲刷,导致上部孔壁狭小、下部孔壁扩张,在重力的影响下,出现上部钻孔下陷问题;②是桩基地质因素所致,当钻孔处地质呈砂性,软土多,粘土少,在钻孔的过程中,细砂就会自动下落,造成钻孔塌陷问题;③是由于泥浆比例不当,在进行钻孔过程中,需要进行钻渣提升与泥浆,泥浆比例过低,就会对孔壁造成较大的影响,容易造成钻孔塌陷问题。

3.3钻孔出现断桩问题

钻孔出现断桩问题是由于导管底端与孔底距离太远,混凝土在冲洗的过程中被稀释,导致混凝土的比例小于水灰的比例,出现混凝土无法凝固现象,造成桩体与基岩之间被无法凝固的混凝土填充等问题。所以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导管过多的提升容易露出导管表面,遇到待料或者停电等原因容易造成桩身中出现岩渣沉积成层;或者由于灌注桩的上下孔分离,造成混凝土浇筑时无法从导管中灌入,进而采用孔门直接灌注的方法,出现离析现象,造成混凝土凝固后个别孔出现疏松与空洞问题。

3.4钻孔内出现过多沉积,钻孔机进度下降

钻孔机在进行深度钻孔时,容易出现钻孔底部淤泥沉积过多,钻孔进度降低现象。钻孔底部淤泥沉积过多可能是由于泥浆比例不合理,导致泥浆中钻渣比例降低,造成泥浆与钻渣不能及时排出,泥浆压力泵出现压力不足问题等。泥浆比例不合理,容易出现泥浆过稀现象。由于泥浆没有足够的悬浮力,致使颗粒较大的钻渣无法提升,造成钻渣沉积在钻孔底部无法排出。泥浆压力泵主要是用于排除泥浆与钻渣的作用,当泥浆压力泵压力不足时,泥浆与钻渣就会缓慢上升,,在这个过程中泥浆会发生沉淀现象。

四、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在应用问题的解决策略

4.1钻孔塌陷问题的解决策略

可以通过改变钻孔地质特性,防止钻孔塌陷现象的发生,选择黏土比例重或者在孔洞中注入水泥,以此加固钻孔孔壁,减小泥浆对钻孔孔壁的冲刷作用。或者按照严格的护筒埋设标准进行埋设,并实行埋设质量控制与监督。

4.2钻孔内部淤泥沉积过多的解决策略

为了有效避免土木工程中钻孔内部出现淤泥沉积过多的问题,在现实施工中应根据钻孔的实际地质条件进行不同泥浆的合理配制。另外还要根据钻孔的实际进度情况选择泥浆泵,增大泥浆泵的压力,从而有效地将泥浆与钻渣在未沉积时排出钻孔。此外,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容易发生导管漏水,易引发断桩现象,因此,在进行导管使用前,应通过对导管做水密性实验与抗拔实验来避免导管漏水现象发生。

4.3钻孔机出现钻孔收缩问题的解决策略

当出现钻孔收缩问题时,应及时停止钻孔,检查钻头磨损程度。如果钻头磨损严重,应进行钻头更换或者修补,更换时应选择优质量、耐磨性能强的钻头,避免由于更换钻头耽误施工进度。如果不是钻头磨损的原因,当钻孔出现收缩现象时,应及时用钻锤进行钻孔的扩大,以确保钻孔达到,标准尺寸。

结语: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桩基修筑技术,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承载力、质量、稳定性、抗震性与使用寿命,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研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封文静,李昊鹏,刘玉欣.土木工程中钻孔桩技术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2,19(10):104-106

[2]张桅,张大勇,余启俊.关于水利施工中的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探讨[J].科技术与企业,2012,35(15):10-13

[3]翟少辉.浅谈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对策分析[J].北京农业,2012,36(35)24-26

[4]米灏.浅谈钻孔灌注桩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10(02):19-20

上一篇:人文科学理论范文 下一篇:广告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