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1 18:21:26

农业与技术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1篇

2.农业与技术 粮食品质测报工作探讨温妮娜

3.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刘慧杰,张龙

4.强化有机肥资源利用和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邵东彦

5.影响四平市配方肥应用的因素及对策杨忠彬,赵欢,肖峰,朱艳平

6.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王永伟,刘芳宇,时淑英,王文微,时勇

7.简析双辽市农药产品标签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建议金秀珍,孔繁琴,宋元士,杨凤,李鸿鸣,田忠飞

8.现代高校植物景观配置研究陈晋

9.对东北地区早熟玉米育种几个问题的探讨孙发明,焦仁海,侯宗运,徐艳荣,代秀云,刘兴二

10.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其创新利用高淑芹,赵婧,蔡蕾,张鸣浩,马铁全,秦淑霞

11.国家寒地果树种质资源圃梨品种对黑星病田间抗性调查赵晨辉,丁丽华

12.白城市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和治理对策张雪丽

13.临沧市玉米叶斑病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赵满云,禹崇云,周军,何月秋

14.光温敏不育籼稻品种愈伤组织诱导的研究刘艳华

15.聚乙二醇6000胁迫下滨麦的生理响应郭晓宇

16.松杉灵芝无公害栽植技术夏宏志,李希政,李濛,周红昕

17.酸雨胁迫对远志物质代谢的影响张强,王文科

18.锌锰配施对小白菜硝酸还原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杜新民

19.微生物共代谢作用的研究与应用孙雪景,王静,焦岩,王占华

20.初步探讨园林植物挥发性气体的除菌作用顾俊芹

21.消毒剂对养殖场粪污沼气发酵的影响张京景,苏有勇,黄玉明,孔琳,陈飞

22.RNAi在哺乳动物中的研究新进展唐中伟,冯亦平

23.小型变量施肥精密播种机变量施肥系统的研究陈莉,胡晓丽,韩光辉,赵新子,袁洪印

24.影响四平市耕地质量的因素和解决对策农业与技术 刘洪,杨忠彬

25.长春市耕地养分状况与改善措施李海英,孙德生,王静,孔翔

26.九台市无公害农产品耕地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对策孙德生,刘宏

27.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地下水位动态预报系统设计尚冰,杨小天,韩成浩

28.长春市主要河流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建议赵婷婷,尹华,昌镜伟

29.海龙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及其污染防治措施赵东辉,管利群

30.锦州市防海水入侵工程及其可行性研究刘海林,杜铁秋

31.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松原分局二松流域自动测报系统资料浅析刘艳,曲忠艳,史秀光

32.果松镇供水工程取水量分析刘德鹏,军,李青山

33.柴河水库自动化系统建设综述陈响,姜志文

34.葫芦岛市地表水环境研究张世佑,秦秀梅

35.浅谈水质分析评价参数取值的三种方法裴克成,吕文婷,管利群

36.优质水稻旱育稀植节本增效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朱凤文,刘莹,张玉芬,艾超,曹美甜

37.水稻纹枯病防治技术李梅

38.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操作与应用李福林

39.新经济环境下的农村创业张金山,赵翠娜

40.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许凤杰

41.加强现代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与建议曾朝辉,王奎武,谭洁

42.四平市农业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于恩顺

43.鲜食玉米剥皮装置性能及指标研究分析牛云鹏,肖戟,董云哲,郝宇佳

44.旋切式槽用翻抛机的设计与研究矫云学,赵国明,袁存亮,张蕾蕾

45.参窝水库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董连鹏,王飞

46.液压系统的维护保养与一般故障诊断方法孙博,姜伟民,郭家胜

47.现场总线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贾雪

48.影响车辆技术状况变化的因素杨迎利,车呈湘,宋利刚

49.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考试的改革与实践吕金海,姚元枝

50.农业与技术 AutoCAD使用技巧石晨迪

51.数字时代高师馆定题服务研究于洋

52.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思考徐威

53.浅议档案管理中的保密工作研究康平

1.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测算方法及其比较杨炜鸿

2.金华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现状及对策陈宏金,梅淑芳

3.设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王晓梅,刘红艳,周亚荣

4.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对策分析张丁佟,孟长伊,孟凡一

5.论苏仙岭风景区林相改造万丽春

6.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在浑沙灌区规划中的应用毛桂云,万新

7.鞍山市千山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成因分析刘文荣,李伯森

8.应用DEA方法评价吉林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韩雪冰

9.2008年吉林省科技活动人员投入现状分析张可

10.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促进长吉图科技发展杨宝庆,关宏革,牟少娜

11.植物细胞中钙调素研究进展段江燕,张俊红

12.北马兜铃再生系建立的研究昝琦,杨兆菲,姜璐,李铁松,姜长阳

13.山银花与其伪品华西忍冬的生药学比较研究刘来正,赵桂珍,王满恩,冀小君,程侯莲,李宝霞

14.大豆品种生产潜力的研究进展刘春全,王孝忠

15.诱变技术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应用徐福贵,徐海荣,张桂媛,徐福合

16.冬枣落花落果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郭艳茹,马佩勤

17.吉林省梨种质资源创新目标与途径丁丽华,张茂君,王强,闫兴凯

18.抚顺市顺城区水稻最佳施肥量的探讨赵翠芳

19.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周玲

20.氮锌肥配施对樱桃萝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杜新民

21.浅谈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于英林,董云哲,谢涛,李明森,史云天

22.福利型猪场的规划与设计闫毅,于海业,陈丽梅,刘梅

23.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年径流系列代表性分析游伟,熊玉辉

24.葠窝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改造及改造后运行情况栾景广

25.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在检测分析中的应用赵保成,王艳玲,孙明山,江德甜

26.南瓜保健饮料加工工艺的研究杜国军

27.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的推广与研究于国强,张昕光,张影会

28.吉林省磐石市水田恶性杂草综合防除技术李莲媛,田奉俊,朴燕,曹海珺

29.大豆45公分双条播栽培技术模式徐高云

30.杨树绿尾大蚕蛾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彭锦云,胡凤英,刘宵

31.浅谈小鹅瘟病的防治董大力,刘影

32.浅谈鸭瘟病的防治农业与技术 郑波,刘玉岩,窦学霞

33.浅析铁岭地区水稻灌溉技术宫丽芝

34.浅谈农田水利建设节水灌溉技术黄红梅,刘福永

35.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及其时空规律分析胡民锋

36.浅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王希江,陈鹏哲

37.企业应收帐款管理石真强

38.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税收筹划宋智颖,郑玉军

39.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郑玉军

40.加强协作优势互补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中小企业和谐发展王冰,李丹丹,牛春玲

41.新旧会计准则下企业各项资产减值核算的比较与分析牟少娜

42.长吉图旅游一体化的初浅思考牛春玲

43.灭茬旋耕联合整地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刘海峰,刘志成,高延波

44.汽车检测线平衡研究孟,施继红,刘庆福

45.智能洒布车液压系统常见故障与排除何莉

46.构建园林专业不同培养方向的思考蔡如,谭祎

47.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网络式门禁管理系统设计陈伟利,韩成浩

48.改革教学方法提升职业素质——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社会需求相衔接的思路研究杨海涛,梁国锋

49.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高晓微

50.物流模拟运营沙盘应用浅析宋晖,樊秀南

51.浅谈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的技术与应用李胜军

52.Excel数据排序与筛选的应用张庆丰

53.营养与健康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肖春玲,李桂峰

54.多媒体课件开发中软件工程思想的应用王祥瑞

55.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排课问题的研究李力东,王春光

56.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助理的引进与管理王旭

57.高校图书馆网上文献传递服务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何海波,张戍

58.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发展张春红,韩刚

59.利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模式分析范艳君,刘立强

1.少耕法与免耕法的发展历程与前景韩成伟,王玮,李时群

2.农业与技术 科学合理施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赵秀勤

3.玉米品种演变更新推动玉米生产大发展王亚丽

4.生物质能技术现状与发展董天峰,李君兴,张蕾蕾,张重

5.浅论农业生产中优良品种的科学选用姬长举,马贵民,米志鹃

6.郴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的探讨与研究吴启文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2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农业呈现出了很大的进步。为了促进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脚步,我国必须进行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

传统农业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转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逐渐提上了日程,如何将传统的农业技术完美地融入到现代的农业技术中,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1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特点以及创新

1.1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

研究者通常将农业划分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不同形态。我国的原始农业是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和新石器时代初期之间产生的。我国的传统农业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它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传统农业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因地制宜,从当时的技术水平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收益。当资本主义开始在我国萌芽时,传统的农业技术无法抵御来自工业社会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造成了我国将近300a的滞后。中华民国以后是现代农业的开始,但现代农业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算起的。

1.2我国农业技术的特点

1.2.1集约型土地利用方式

耕地的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技术、资金以及劳动力,在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单位面积产量。进行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方式,要以不断进步的科技为前提[1]。

1.2.2精耕细作的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体系起源于夏商周时期,是对我国传统农业内涵的一种概括,它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

1.2.3以谷物种植为主的多种经营模式

我国的传统农业以谷物种植为主,并将种植与畜牧进行了充分的结合。

1.2.4因地制宜

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采取适应当地农业模式的方法进行种植,从而得到最大的产量。

1.3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

1.3.1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涵义

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技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过程。从宏观的角度看,农业技术创新是一个网络系统,这个网络系统是由某些农业组织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联合建立而成的。这些机构之间是互相促进、联系的关系,它们一起在为农业技术的创新工作做出努力。

1.3.2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特点

农业技术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农业技术进步的过程。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受到了农业发展过程中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有一些自身的特点,如技术创新子系统相互作用性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等。

2如何完成从传统的农业技术向现代的农业技术的转变

2.1对传统农业技术的传承

在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时,要区分不同地区的民族特征和地理环境,我国的传统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农业技术包含了该民族对当地社会条件以及自然环境的高度理解,因此在进行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时,应该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一次良好的传承。我国的独特国情是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标准之一,我国未来的农业发展方向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2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提升

传统农业的存在意义不容忽视,因此,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提升是完成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转变的根本。从世界农业发展的经验中可以总结出,想要完成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农业生产必须使目标消费的追求数量转化成商业生产利润的最大数值,而不能继续停留在满足人们物质消费需求的层次上。

2.3对传统农业技术的改造

1964年,舒尔茨提出了传统农业改造理论。虽然我国的农业发展历程十分悠久,从客观角度来看,农业领域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创新来改善。对传统农业技术进行改造,就是要以农业技术的创新为核心,通过改善工业与农业之间的贸易关系,逐步建立农业与非农业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要根据我国的农业技术现状和农村的经济情况,建立一种多元复合型的农业技术结构,从而实现农业技术的现代化转变。我国的传统农业文明当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农业技术内涵。要完成从传统农业技术向现代农业技术的转变,需要对传统农业技术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对传统农业技术中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部分进行改造,通过这种小幅度的技术创新,将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完美地融合起来,从而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作者:成连香 吴述云 杨晓晖 彭杨 邹前锋 胡柏森 单位:江西省赣县江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 江西省赣县田村镇人民政府 江西省赣县农业和粮食局

参考文献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3篇

农业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长期以来不断地进行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步入了近代,我们在工业、商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的发展显得非常的一般,发展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面对于这样的情形,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更多的融入科学技术,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这篇文章从很多方面进行讨论,希望望大家能够得到更多地启示。

1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农业技术扩散系统按照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运行,它的过程包括供给、交流、采用子过程。农业科技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农业由以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技术为基础,在技术的发展方向上,由常规品种演进为杂交品种。在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区域性差异。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对于品种的要求也就不同。新品种选育成功后,推广过程必须要经过试点,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才可以进行推广。

1.2持续时间长。以水稻为例,选育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最终推广需要4~8a的时间,品种更新的速度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象是农民,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农业技术扩散时,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1.3传递需求信息不畅。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报纸、电台等传媒较少,传播渠道较为有限。具体表现在:信息设备人均拥有量较少;信息传递的成本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信息的传递。

1.4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不灵活。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存在以下现象:农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相互分离;农业和其他涉及农业的部门分割开来,例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生产资料公司在农业生产上难以达到同步、配套,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农业推广的队伍人员配备不充足,专业水平较低,学历层次较低,总体质量显得单薄。此外,推广站的经费不足,福利相对较差,推广站没有办法进行其他的经营创收活动。

1.5农民素质低。农业技术员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现在的农村,年轻、有文化的选择外出务工,剩下的劳动力文化基础较差,对新技术知识接受的能力不强,并且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新技术推广的困难。相关的农业技术站进行技术的推广,得不到很好的响应,很多的时候成为一种形式。

1.6农户技术的应用障碍。在农村,要想使农民接受并且运用农业技术,要克服许多环境因素。主要有:信息传播的渠道不畅通应用技术的成本不断上涨;拥有的资金较为短缺,贷款难度较大;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应用风险较大。

1.7技术扩散较为复杂。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较为复杂,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接受、技术应用、技术作用效果。它和一般的技术扩散有很大的不同。农业技术要成功推广,需要经过技术采用、技术应用、技术评价3个环节,这3个阶段顺利进行,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有机配合。

2农业技术扩散的方法

要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农业资金不仅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因此,国家财政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经费。银行应该在新技术贷款上放松条件,在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增加一定的技术补贴,以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面对于政府的扶持,农民应该正确的看待,应该更好地把这笔钱用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上,技术的发展需要的是大家的参与,政府的号召仅仅是一部分。

2.2完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

农村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应该是高效、灵活、渠道多种、形式多样的系统。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便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样的系统对加强交流、应对竞争是有力因素。农民可以在农业技术市场中买到比较先进、实用、价格低廉的技术,农民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及时与外界交流,可以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

2.3降低新技术应用的风险

自然条件、市场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农民很难接受新技术。为减少这种风险,在推广技术项目时,注重推广实用性较强、操作方便、效果明显、风险较小的技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农业发展不同阶段,选取适宜的技术类型。政府发放技术应用风险补贴,并定时相关的信息,使农民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这方面对于农民来讲,认为是好事,但是有吃有岩傻奶度,应该打消这方面的顾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家的利益。

2.4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素质较低影响农民技术进步,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结合具体情况对农民进行短期的技术培训,使生产者能够掌握农业科技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采取多种方法,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做好职业技术中学的相关工作,为农村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兴办农业,切实做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新进的技术,技术的推广以及研发都是来自于时间的工程,也就是说农民的素质将直接的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农民自己意识到,然后在进行改变这方面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的简单。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一定要正确的定位,这样农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

3结束语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4篇

《农业技术与装备》(CN:14-1343/TH)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农业技术与装备》杂志旨在提高我国现代化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协调发展及其各相关因素的优化结合,加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开展现代农业装备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交流,介绍推广使用先进实用的农艺和农机产品,交流国内外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传授科技致富经验,传播科技知识,促进农业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5篇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在2006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对农民的基本责任和各种待遇做出了相关的规定。作为长期以来农村农业生产所依存的基本形式,农户与农户之间进行自愿联合,使得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到目前为止,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涉足的农业生产领域在不断增加,队伍更是在不断的壮大。虽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被广大的农民群众所接受和喜爱,但是,由于我国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还不够完善,导致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对于我国的农业技术创新起不到理想的作用。要是想从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上入手,进行我国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农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就要完善现有的组织机构,建立起一个分工明确,管理严肃的社员大会,使组织内的生产在严格的监督和程序中进行。不仅如此,还有尽可能的提高农民的素质,让农民接触新技术,改变传统的农业观念,让农民能够成为农业创新的动力,将农业生产的队伍能力不断进行提升,进而获得理想的农业生产效果。

2农业企业组织形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开展,农业企业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要素的生产与经营当中活跃着。就我国目前存在的农业企业的状态来看,大多数的农业企业规模不大,产品包含的技术含量低,与发达国家的同类型企业有着较大的差距,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而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在于目前农业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员工纪律松散,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也不多,无法为农业企业的创新进行有效的推进作用。农业企业组织形式可以说是我国农业组织形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要想更好地建设农业企业组织形式,发挥出农业企业组织形式的强大力量,就要跟进时代的发展,不断的观察市场的走向,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实际需求,进行项目的制定以及创新,保持高收益,风险,进行最有效的农业技术创新。不仅如此,农业企业组织形式还要不断的加强组织内部的管理,吸收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农业企业可以定期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引导员工按照发展的眼光进行工业,兢兢业业,不断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技术上的观念,同时,也要积极的招聘相关高校的技术人才,丰富企业内部的人才资源。

3股份制农业企业

股份制农业企业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背景之下,最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组织形式变革的一种企业形式,不仅适合于城市改革,在农村的改革中也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力。股份制农业企业可以很好的解决“龙头实体+农户”中存在的大农户和小农户之间的矛盾,将龙头实体与农户之间的雇佣关系进行转变,让农户成为股份制农业企业的农业工人,这样更加有利于农民本身进行农业技术上的创新。并且,股份制农业企业由于在组织形式上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上也有着相当的优势,股份制农业企业可以直接将农业技术创新的供给主体的位置留给企业本身,在企业内部进行一整个创新的环节,从效率和成本上都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满足了农业生产创新的实际要求,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了农业技术创新的速度。与此同时,股份制农业企业的内部应当建立起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在体系之中建立各种部门进行互相的制约工作,优化企业整体结构,在内部营造出纪律严明,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激励员工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在外部,不断的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保持着持久发展的势头。

4结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跟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农业技术创新,进行农业组织形式变化是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虽然现如今我国的农业生产形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只要企业与农民共同努力,就一定可以建设理想中的农业组织形式,让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民

0.前言

目前我国的农业推广过于陈旧,推广技术手段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缺少数字化、信息化传播、管理手段辅助,成为现代农业推广的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另外,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中,也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有一定难度。我国农业,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如果使用相同的农业投入可以生产更多的农业产出,或者相同的农业产出可以用较少的要素投入采生产,这即表明产生了农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够用知识代替资源,或用廉价而丰富的资源代替昂贵稀少的资源,在于它能冲破无弹性的资源供给对农业生产发展的束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落后的农业推广体系和模式已经明显的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以及农民收入增加的途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我们应注重农业技术的推广,要针对实际情况,抓根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从而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促进现代化农业建设。

此外,推广农业技术推广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决策。那么如何推进农业技术推广呢?

笔者根据我国农业现状,总结以下措施,可帮助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1.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我国农业推广现状我国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之上,为当时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但是现阶段由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会有风险和损失。这种现况制约了广大农业劳动者参与技术推广和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积极性。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此外还受农村基础条件设施、农民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影响。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为此,应积极开展对农业劳动者的技术培训和知识传播,提高其思想认知水平,有力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传播,另外,也要加强农业推广人员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织大规模的非学历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水平。

2.农技部门做好准备工作,推广新技术

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队伍专、人才多、分布广、信息灵的优势,将产前的项目筛选,产中的技术指导和产后的销售服务作为自己的全程配套服务范围。在产前,要搞好市场调查和预测,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和技术准备;产后可以采取独营或联营的方式,开展农副产品的购、加、储、销等服务,切实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对量大面广的主导产品,农技部门要及时推广系列加工、包装、储运等方面的新技术,以实现农副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让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1]

3.建立新型农机推广模式

例如:农业推广机构与农民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模式。

农业推广机构或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或生产单位在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按合同规定推广农业技术,它是联系经济效益计算报酬的有偿服务模式。具体形式有联产提成技术承包、定产定酬技术承包、专项技术劳务承包、农业集团承包等。这种技术承包的目的是为了在科技与土地、科技人员与农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进科技与科技人员下乡。技术与信息咨询服务即农业推广人员或专家利用一定的时间和场所向生产单位或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回答或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咨询需要以信息作基础,掌握的信息量与咨询活动的效率密切相关。这种模式,可以使新技术有效的传播到农业作业中去。

另外,农业推广机构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推广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开拓农技推广产业化服务领域。

4.农技员选择有效推广方式

农技员选择的最有效推广方式-示范田、示范户、培训等工作的效果;以及农技员在推广工作中注意对技术带头人、积极分子的培养等。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农机人员要深入基层,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和提高。[2]

5.结语

农业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农业技术进步不论是使产出增加、投入减少或成本降低,最终都表现为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出增加。而单位投入之产出的增加正是农业总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技术的进步会使农业总生产率提高,也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保证。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发展之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会遇到各种现实情况,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通过学习、实践,去推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其推广、传播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谢正升.关于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07,(21).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7篇

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已经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目前,发达国家农业装备朝着大型化、多功能、高效率和复式联合作业方向发展,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控制智能化和操作自动化,并广泛采用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和柔性制造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面生产机械化的过渡,并正在快速进入以信息技术应用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高级阶段。建国以来,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巨大发展,农机工业体系基本形成,并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当前,我国农业装备研究的重点是:研究高性能农业机械与装备、农机农艺相融合技术,利用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实现农业机械作业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开发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机械与装备,研究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刚刚进入农机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发展水平落后了20~30年。主要表现为:1)农业机械化刚刚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全国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5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仍十分艰巨。2)品种结构不能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粮食生产尚未实现全面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仍然很低,多数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仍处于起步或空白。3)农机装备技术水平低,性能差,产品结构简单,总体技术相对落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被国外技术和国际大公司挤压,面临严峻挑战。4)原始创新匮乏,共性技术供给缺失,农业机械装备领域的现代设计方法和室内模拟实验条件及方法还不够成熟,现代设计方法与试验条件滞后,产品开发生产周期是国际水平的2~3倍。5)农机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机与农艺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经营规模偏小与农业机械大型化、农业机械作业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6)国内农机行业中小甚至微型企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缺乏创新性强的大型企业,高新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一些高性能、高技术含量和高效率的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严重缺乏。7)农产品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低、基础弱,农产品原料品质难以保证,每年农产品收获后损失达数百亿元,加工增值潜力巨大;农产品和食品的安全问题较严重。8)农业装备与技术行业领军人物及创新人才严重不足,缺乏可持续创新的能力。

二、发展方向

近十几年来,围绕主要粮油作物重要环节生产机械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小麦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是,在水稻和玉米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大马力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方面,还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实际的迫切需要。

1拖拉机方面

目前,我国拖拉机功率分布不合理,中小功率产品占绝大多数,大功率产品比例偏低,缺乏特大功率产品,使得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优势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大马力拖拉机的关键零部件技术与国外存在明显差距,主要体现在:与广泛采用电喷发动机的国外产品相比,国内发动机在增压器和中冷器的可靠性上尚未完全过关,而电控技术的缺失使拖拉机整机控制缺少了一个重要环节;国内传动系在功能上仅仅是由滑动齿轮过渡到啮合套,这与国外同步器、动力换档、无级变速以及静液压传动的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反差;在液压系统方面,国内主要是开式半分置式液压系统,甚至目前无力位调节的分置式液压系统还呈上升趋势,这与国外的闭式负荷传感液压系统以及电子反馈的悬挂系统也呈鲜明的对比;在操纵与控制系统上则存在更大的差距,与国际上已经普遍采用的电子和液压操纵控制相比,目前国内拖拉机主要还是以机械杆件控制为主的操控系统,少数的电子控制也是孤立和简单的开关控制。

2种植机械方面

1)在三大粮食作物生产中,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最低,至2010年综合机械化水平为58%,其中种植机械化水平为20%。现在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是培育适应超级稻精密插秧的优质秧苗和研制适应超级稻精密插秧的机具。目前,我国超过30%的水稻种植面积采用直播,且大都采用人工撒播,亟需攻克的关键技术是通过机械直播改无序为有序,要求播种均匀并可满足常规稻、杂交稻和超级稻等不同品种对播种的农艺要求,可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条件。2)国内玉米播种机械主要以小型机械式为主。机械式排种器对种子的适应性差,漏播率、重播率、破损率较高,而且不适宜高速作业。目前,国内生产的播种机多以机械式排种器为主、气吸式为辅,产品总体水平相当于国外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播种质量难以达到农业技术需求。3)在油菜、棉花等旱田移栽机方面,国内已经研制开发出钳夹式、链夹式、挠性圆盘式、吊杯式和导苗管式等各型移栽机,但这些移栽机大多停留在半机械作业水平,还需要配备相当人力进行人工取苗和投苗等操作。由于栽植频率受限于工人的喂苗能力,一般栽植频率不能超过35株/min,导致移栽机作业效率低,虽然省力但不省工。因此,需要研究能自动取苗、栽植作业的全自动移栽机,实现移栽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大型保护性耕作与田间管理机械方面

1)保护性耕作是对传统农业耕作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我国尚缺乏大型智能化保护性耕作装备。2)与国外先进的喷雾施药机具相比,我国生产、使用的喷雾机械作业效率、雾滴附着率、农药有效利用率等技术指标低下。手动药械占93%,中小型机动植保机械占6%,配套拖拉机喷雾机占1%。3)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90%,高效精确灌溉节水技术设备短缺。

4收获机械方面

国内谷物联合收割机主要以喂入量2~4kg/s的横轴流滚筒机型为主,产品平均技术水平落后发达国家近30年,喂入量8kg/s以上的大型智能化谷物联合收割机仍是空白。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结构简单,单位收获量能耗高,作业效率受到限制;二是设计主要靠经验和模仿,缺乏系统的基础试验数据和设计理论;三是整机主要采用机械传动和简单液压控制技术,结构、运动参数调整困难,作业性能无法监控,驾驶操控自动化程度低;四是整机和发动机、液压件、电器元件等配套系统的制造装备水平低,产品振动大且噪音高,无故障工作时间低于60h。4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机制体制问题农业装备与技术科技体系高度分散,隶属关系多样,各级农业科研机构的组织机构基本按专业和学科设置,领导体制复杂,缺乏协调,从而导致科研项目重复设置,造成无谓的浪费,总体运行效率不高。农业装备与技术科研总投入虽不断增加,但占整个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仍偏低,农业科研人员人均科研经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私人企业投资农业科研占农业科研投资比例更是不足2%,且科研投资高度集中于农作物。许多农业装备技术研究院所转变为企业后,其所承担的共性、公益性技术供给职责大大弱化,科研院所缺乏投入的动力和供给的积极性。另外,农机部和机械部的撤销、高等教育的改革,直接导致高校农机学科的削弱,农业装备与技术重要前沿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匮乏。近年来,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的拉动下,农机市场迅速膨胀,涌现出大量短期渔利性的拼装类企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恶性竞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强做大骨干龙头企业,跻身世界前列的国际化公司,成为振兴我国农机行业的紧迫任务。

目前,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难以建立有效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研究重视不够,储备不足,大型攻关项目所需要的智力、跨学科知识、大型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科技人员和科技团队无法充分共享资源、展开合作。同时,信息不畅导致研发环节重复,研发链与产业链脱节,科学研究难以解决农机行业生产中出现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致使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关键性技术依赖进口,产品的科技含金量不高,整体竞争力低。评价机制方面仍注重以论文、专利、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且评价周期短,大多为1~2年,急功近利倾向严重;忽视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效益评价;产、学、研各环节间缺乏有效链接,导致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的整体效率难以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难以加快推进。农机专业萎缩,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乏力。缺乏紧密型的国际合作与有效汇聚国际优秀人才的体制机制和平台,难以研发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

三、结语

国外实践经验表明,协同和联合形成了共同开发、成本降低、风险分散和收益共享的机制,有力推动了行业进步和技术升级,实现了资源整合与风险共担,拓展了国际发展空间,这成为全球化进程当中国家创新的有效模式。因此,要使我国农业装备及技术行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迫切需要以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的农业装备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装备科研创新的面貌,迅速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装备支撑。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8篇

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已经有将近30多年的时间,在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据统计,我国已经有2000多个地区开展了生态农业建设。不过从整体上看,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步伐比较缓慢,在全国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推广,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国目前所实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农业生态技术的推广不相适应所造成。

1我国生态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尚未建立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使用的是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就是由当地政府部门直接进行领导,将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核心,多个部门共同协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这一体系从形式的层面上看,功能完善,采取的是统一的管理模式对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人、财、物进行管理,统一立项选择出重要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构建的是科技服务实体,在技术服务的基础上对新产品、新农药的推广等农业生产资料。然而实际运作时,农业技术开发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之间相脱离,根本无法产生出协同的效应。大部分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功能是销售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技术服务推广功能流于形式。

1.2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方式太过单一化当前时期,我国农业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技术推广方式,具体是利用实验、示范、咨询服务等将农业技术进行普及并融入到农业实际生产活动之中。这样一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就只涵盖了农业生产这一阶段,而没有将产前、产中、产后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推广,最后,致使土壤出现了严重的污染、草地不断退化、农产品质量逐渐下降等现象的发生,制约了生态农业持续发展步伐。

1.3严重缺乏一批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生态农业属于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其注重的是不断优化和组合现有技术,对从事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有很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当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从相关统计中看出,我国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人员中,学历在大专或者以上的人员只有总数的28%,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10%,中等学历以上的占到60%。再加上最近几年部分地区涌现了基层农科站“网破线断”的现象,并且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没有进行再教育与培训,致使技术人知识更新难以满足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

2加强构建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措施

2.1构建多个层次的信息网络系统应将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及推广机构作为重要枢纽以及农业信息中心为主要信息交互,构建一套完善的网络系统,并将生态农业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进行有机的结合。农业信息的任务是将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所获取的新农业技术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首先,根据农业技术需求者的实际需求给予一定的技术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其次,提供正确的科研方向给农业技术供给方。

2.2创新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改革用人机制,制定一套完善的人员聘用制度,将以往的固定用人逐渐的转变为合同用人,将身份管理逐渐的转变为岗位管理;始终遵循着公开、公平以及公正的基本原则,开展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活动,从中选择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健全考评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实际工作量与推广技术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基本考核指标;改进分配制度,农业技术人员的实际收入应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联系在一起。

2.3构建生态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多渠道融资投入机制在市场中,生态农业推广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无法从成本方面得到良好的补偿,所以就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对其支持与帮助,构建多个渠道的融资投入机制。一方面,作为政府部门应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他们有个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应将间接融资体制进一步完善,增设农业技术推广资金。

3结论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9篇

一、推广具有长期性

与其他任何一项农业新技术推广一样,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可能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既要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又要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目前所处的阶段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作为一种农业生产装备,现代物理农业设备在应用中被农民认识需要一个更为缓慢的过程,原因在于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使用的效果往往需要一个农业生产季节才能显现出来,或者是通过改善环境助长农业发展,创出间接的效益。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在作业中的效果立竿见影,农民能看到,比如,播种作业,播种机前行一段距离,种子就被施播入土,完成其工作任务;收获机作业时,我们可以随时目睹农作物被收获的场景。而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作用,往往是不能随即显现的,如种子磁化,磁化后的种子需要在出苗,甚至收获之后才能显现出效果;再如声频助长,声波仪每天2~3小时的使用,但肉眼很难观察到农作物生长的差异,只能在历经一段作用时间之后(技术效果的显现往往需要一个周期的生产实践才能充分展示),与比对试验田植株的测量之后才能得出结果。其中,很多结果是要在收获之后才能得以确认。所以,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推广具有长期性。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必须遵循技术推广的阶段演进规律,即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三阶段性,切不可操之过急。要选好试验点,制定周密的试验方案,与本地区农业生产方式有机结合开展试验;在取得一定试验经验的基础上;开展小规模的示范工作,在示范阶段重点解决技术规程的成熟性;通过示范将技术规程定型之后,再开展更大规模的推广。

二、推广需要强化宣传

宣传是技术推广必可少的手段。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推广,加强对公众宣传引导很重要。因为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经常是一种延后或以“隐秘”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更需要强有力的宣传。政府部门、科技推广部门应充分发挥在政策导向、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利用各种媒体及时环境污染状况,让公众认识到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向农民宣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和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通过宣传新的科技知识来改变农民传统的观念,增强农民发展物理农业的信心。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毕竟是新技术,因此,宣传要到位,及时贴切,增加可信度,既有说服力还要保持原汁原味,不能随意夸大其词,真正发挥宣传的导向作用。

三、推广要注重方式方法

搞好基础技术试验和研究是做好一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提条件,要通过大量的试验示范工作,用事实说话,用大量的试验对比结果打消农民心头的疑虑,才能在农民接受新事物时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推广过程中,良好的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点、线、面结合进行示范、推广是基本的方式方法。一是要突出抓“点”,即培育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应用示范户,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扶持;二是要突出抓“线”,即成立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服务机构、组织,发挥指导、推动作用;三是要突出抓“面”,即建立较大规模应用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的示范园区。在整个工作进程中,典型示范应用是技术推广的有效手段和重中之重,要从典型试验、示范中不断总结经验,验证技术规程和方法,力求将该技术深入而广泛地推广应用。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除上述推广方式上的点、线、面结合外,还有工作流程中的点、线、面结合。所谓流程中的点,就是科技项目的立项、培训、现场推动、总结等项目节点。所谓线,就是随时间的推移,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使整个推广工作循序发展,而不是孤立的几个时间点或项目管理点,成为一个完整的工作流水线。所谓面,就是在整个推广项目的进程中,加强宣传和信息传播,使项目呈现整体或立体的推进,不因为时间、空间的间隔而使项目有所停顿,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穿透性来宣传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新经验,实现项目的全面推动。

四、推广要注重协调性

一方面,技术推广中还要充分注重各方面要素的协调性。

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项目实施中,先是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并不断总结区域性典型技术模式再大力推广应用。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本身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而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因此,要将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逐步由单一演进到体系进行推广;其二,在推广应用中还必须将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与其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施;其三,将技术的实施深化到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上,建立新型的物理农业生产模式。

在现代物理农业生产模式定型之后,即总结提升现有成熟的物理农业工程技术,筛选出针对不同经济条件和生态类型的实用技术体系及其生产模式,同时树立起一批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的典型,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大范围的农业生产模式的规划、建设。

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来提升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的质量和水平。要有效减少现代物理农业工程科研与农业发展需要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所急需的技术服务得不到满足等问题。由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牵头,将科研、企业、技术推广和用户等有效结合起来,避免力量分散、层次重叠、功能不清等问题,加快物理农业工程装备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作支撑,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推广度,并强化技术应用的检测工作。

农业与技术范文第10篇

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农业领域中,推广农业机械技术和应用,是改进农业传统耕作方式的必要途径,通过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可以更有力地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和效率,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机械技术对于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节约农村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以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近些年,大家都越来越不满足于农村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向城市中发展,特别是青壮年。这就导致了农村的劳动力大量地涌入了城市,农村的生产力严重缺乏,所以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活动也就被搁置了。而且,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在不断加重,农村的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许多老年人被留在了农村,而老年人的劳动力远远不及青壮年。所以,农业机械化势在必行,只有通过农业机械化技术,才能大大减少人力的投入,以适应现在农村的实际情况。

(二)满足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不再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更加注重生活水平和质量。农村劳动者也不再仅仅满足于手工劳作,而是关注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问题,而且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引进机械技术的农业生产必然会朝着更好效率发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态势。

(三)提高农作物产量

部分农村地区气候恶劣,地形崎岖,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培植和产量,而机械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样的问题。伴随我国农业机械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可以看到机械的引进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很多难题,不仅可以使农作物生产过程更加精细,而且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力。在农业机械技术没有引进之前,农作物播种都是纯手工进行操作,不仅播种时间长,而且效率不够,引进机械技术之后,播种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机械可以实现播种间距的控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扶持力度不够

在近年来,国家在推广农业机械技术方面的力度在逐渐加大,也针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而且对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目的在于引导我国农业的长期发展。但是在许多的偏远地区,这些惠农政策却没有很好地覆盖,导致这些偏远的地区仍然采用的传统的耕作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这就导致了这些偏远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此外,在许多地方,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也没有得到落实,这是由于推广机构的不完善而导致的,比如说在许多地方并没有固定整齐的推广办公场所,而且推广工作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也不够齐全。还有一部分地方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甚至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也就没有专人来进行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这些都将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二)农民接受技术的能力各不相同

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并且我国有着辽阔的面积,因此,各个地方不同的人受教育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他们对于农业机械技术的接受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特别是在一些较偏远的地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不愿意去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更加不愿意接受新的农业机械设备和技术。还有一部分农民不能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的重要性,对于农业机械技术不够信任,因此也就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置农业机械设备。正是由于这些因素,使得农业机械技术在农村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

(三)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

在我国目前已有的农业推广形式中,“农业机械管理站”、“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和“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是主要的推广方式。但是这些机构对于具体的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往往是做得不够到位的。许多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对于其权责的划分是不清楚的,没有明确的权责划分,其工作效率必然受到影响。而且大部分的农业机械技术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这就使得他们往往不能针对现代的农业机械技术展开推广工作。而且地方上的推广工作人员也没有与农业机械设备厂商建立紧密的联系,所以往往机械设备厂商不能为其设备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购买其机械设备的农民也不能得到相应的售后服务。此外,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工作尚未覆盖到我国的每一个地区,这就使得工作有所遗漏,因而也就不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推广体系。

三、加强农业机械技术应用分析

(一)完善相关应用技术体系

跟随我国经济技术革新的脚步,农民耕作开始追求更高效的作业方式,需要农业机械技术的引入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农业机械技术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强烈,因此进一步的农业机械技术应用推广尤为重要,建立健全相关应用技术体系,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条件,结合农业先进技术和农业生产,从而使农业机械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在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体系的建立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与此同时,及时了解农民在农业机械技术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并及时完善技术应用体系,从而从体系层面加快农业生产技术的改革,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二)加大对机械应用的财政支持力度

伴随我国经济技术进步的脚步,我国已处于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发展阶段,且该经济趋势正在不断蔓延,此时政府层面的关注就十分需要,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农业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意识到机械技术应用的重要意义,并加大对机械引进的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进行机械购置,为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增添动力和支持力度。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提供农民补贴、优惠贷款等方式来减轻农民购置机械的经济负担,从而更快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

(三)重视机械技术应用服务质量的提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就必学利用好科学技术。所以农业机械技术对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必须在农村中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技术。要想推广农业机械技术,首先要从推广人员入手,必须提高推广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使其认识到农业机械技术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家政府也应该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对于农业机械技术要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应该在我国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解放农村的劳动生产力,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是我国进一步地迈向农业现代化。

上一篇:冶金工程原理范文 下一篇:绿色智能交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