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4 18:02:09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篇1

一、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现状

(一)现状

“xx”期间,我省各级政府以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迅速壮大,素质稳步提高,结构明显改善,人才的培训、选拔、使用、激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初步形成了比较健全的省市县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074个,人员36862人。按职称等级区分:正高级专业人才534人,占人才总量(下同)1.4%;副高级专业人才3196人,占8.7%;中级专业人才11695人,占31.7%;初级21437人,占58.2%。按学历区分:博士336人,占0.9%;硕士研究生1121人,占3.0%;本科学历8668人,占23.5%;大专学历13909人,占37.7%;中专以下学历12828人,占34.8%。按工作单位区分:省级有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村能源、农机等农技推广机构18个,推广人员585人,占人才总量的1.6%(下同)。全省地级市,共有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等农技推广机构70个,推广人员5127人,占13.9%。105个县(市、区)有农技推广机构553个,15884人,占43.1%。全省设立乡镇(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2433个,人员15266人,占41.4%。从数据分析来看,目前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主要特点:一是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大专学历以上的24034人,占人才总量(下同)65.2%;二是在县以下工作占主导。县、乡镇共有31150人,占84.5%。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总量不足。全省现有农业从业人员3075万,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仅占农业从业人员的0.1%;全省现有耕地面积6271.9万亩,每万亩耕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仅5.8人。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二是高层次人才数量偏少。我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偏少,副高以上人才仅占总量的10.1%,特别是领军和拔尖人才较少。三是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产品加工贸易、质量检测、蚕桑、茶叶等专业人才稀缺。四是培养能力不强。由于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机制还不够灵活,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手段缺乏。五是乡镇农技推广人才总量不足。目前,乡镇农技推广人才仅只占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总量的41.4%,按照乡村农技推广实际需求,严重不足。

二、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不断创新人才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建设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做到人才总量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人才结构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协调,人才素质与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相同步,实现人才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2、坚持人才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培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建立健全必要的激励机制,稳定人才队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才尽其用。

3、坚持与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推动生产力发展相结合。加强专业人才队伍自身建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趋势,加快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对劳动者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授,适应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职业技能,拓展农民的经营领域,促进生产力发展。

(三)目标

根据当前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重点,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体制。到XX年,力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到2020年,力争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通过XX年的努力,造就一批专业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应用能力,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三、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措施

在今后XX年,我省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xx、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通过“规划牵动,培训带动,政策推动,项目拉动”,继续推进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发挥市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队伍建设有较大推进。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按照各级人事部门的要求,通过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制度改革。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完善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的职务聘任机制,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职称制度,促进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倾斜、向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报酬。

(二)围绕高新技术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在注重提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加大高级专家的培养选拔力度。省每年重点培养200名左右高级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认真落实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的选拔制度,培养一批农业科技推广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资助一批农业行业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以及高级农技推广专家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和培训,举办专题学术研讨;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农技推广专家开展推广课题研究。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与机制,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人才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建设一支稳定高效、技术转化能力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一是立足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和机制,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服务组织,形成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农业技术骨干队伍,基本满足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的需要。依托农广校、农技(机)校、农科教中心、农村科技示范基地等培训机构,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培训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推广能力。帮助他们指导、带领更多的农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每年定向培养一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着力从专科、本科、硕士专业学位三个层次培养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重点培养本、专科学历层次人才,强化在职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原待遇不变”的学习方式,就近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到XX年,力争实现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人数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提高10%以上。年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万人,促进知识更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为农服务本领。逐步培养一批适应我省农业科技快速转化需要、扎根基层、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到XX年,全面完成1300个乡镇(区域性)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任务,其中:新建700个综合站,改扩建600个站;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村级农技员。积极实施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000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每两年轮训一遍村级农技员。省组织各县重点骨干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异地培训。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中年龄较轻、素质较好的骨干人员,分期分批选送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学历教育或研修深造。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xx”期间,在完善提高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基础上,扶持16个市90个农业县(市、区)质检站建设,形成以省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市级质检中心为骨干、县级质检站为基础、乡镇速测站为前沿的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质检机构考核评定工作,实行检测人员培训上岗制度,全面规范质检机构管理。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认证队伍培训,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五)鼓励各类农业人才到农村基层创业。对县以下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继续在业绩评价、职称评聘、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照顾。支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在完成国家赋予的公益性职能前提下,利用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范围,延长服务链条,增强自身的活力与实力。

(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确立人才投入优先的观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方向,大幅度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把农业人才开发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建立各种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在重大项目设立和经费使用中,优先支持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科研团队。

(七)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业绩考核,采取多种形式对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进行表彰和奖励。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农业技术推广专业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在农业技术推广系统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向优秀人才学习、鼓励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社会氛围。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篇2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市辖6个镇5个街道,356个行政村,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为79.44%。从07年起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09年至今连续四年实施农业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目前我市共有农技、种子、畜牧兽医、农机、林特等5个市级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1个镇(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综合站)、320个村级(包括有影响的农业主体)服务站点、17家民办农业科研所,基本形成了市、镇(街道)、村(点)多级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效能逐步提升。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人员队伍分工职责明确,我市已基本建立了“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农业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示范户”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在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实施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推进建立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大力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3年全市计划围绕6个农业主导产业,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50户,培训科技指导员80名,力争主推技术和主推品种推广应用率达到90%以上,同时,积极探索和总结农技推广新模式、新机制,真正发挥补助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内容

(一)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创新思路,完善市、镇(街道)、村(点)和社会化民营机构各级农技推广体系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和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化农技推广队伍的培育力度,鼓励引导相关农业主体和民营科研机构在满足自我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从而真正构建政府主导力、科技支撑力、农民主体力、社会参与力等“四力合一”的农业公共服务机制。今年在第一批创建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第二批溪口、莼湖和裘村3个示范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松岙、大堰、江口、西坞、锦屏5个一般性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按照“多功能、一体化”要求,改善服务条件,不断强化服务中心的延伸作用,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2014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二批8个镇(街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并通过市级验收。

(二)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示范带动能力。继续完善农技人员包村到户的工作机制和“首席农技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结合前几年我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的实际,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2013年确定优质稻米、蔬菜瓜果、生猪养殖、水蜜桃(水果)、名优茶、雷笋六个产业为项目重点实施的主导产业,将建立相应的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农技指导员和责任农技员组成的实施团队,组织遴选各产业主导品种和集成主推技术,由专家组制定示范和推广方案,通过培育示范户和基地示范观摩提高推广效率。

2、建设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按照一业一示范的原则,在6个产业中认定和建设10个左右示范基地,并为每个示范基地配备由首席农技推广专家领衔,技术指导员组成的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工作,重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良种、农艺与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并通过示范基地的观摩与培训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3、培育科技示范户。在六大产业中遴选650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其中水稻300名,蔬菜瓜果90名,生猪养殖80名、水蜜桃(水果)100名、名优茶30名、雷笋50名。选派78名技术人员进行结对技术帮扶指导,每名农技指导员结对联系科技示范户5-8个。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指导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同时创新农民培训方式,在科技示范基地上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加快新型农民培养力度。

(三)加强人才的培养,提升农技服务水平。根据省、市统一编制的分类别、分产业培训计划,2013年将继续选送全市基层骨干农技人员,到国家或省级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开展重点班和普通班集中培训。鼓励农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报考相关大专院校进行学历提升自学,逐步提高业务能力。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以专家讲座和外出参观研修等形式,重点对我市责任农技人员和农业主体和民办科研机构社会化农技服务人员进行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业生产领域创业就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时间:2013年7月-2014年5月

第一阶段(7-8月):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及项目实施产业专家组;筛选好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确定好各产业试验示范基地;按一定申报程序遴选好科技示范户、配备相应农技指导员;并按要求将所有数据录入到规定网站;

第二阶段(8-12月):组织实施。制定完善各环节具体管理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科学创新;

第三阶段(2014年1月-5月):各产业做好项目实施总结,按照绩效考评办法,查漏补缺,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迎接上级验收。

五、项目实施产业责任单位、人员及任务分工

优质稻米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市农机管理站和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机总站科长,高级工程师)、(市种子管理站站长,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稻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科技示范基地(不能与高产创建基地重复),落实和培育水稻产业3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蔬菜瓜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为市农技服务总站和市种子管理站。由(市农技服务总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科长,高级农艺师)、(市农技服务总站经作科,农艺师)领衔配备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蔬菜瓜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蔬菜瓜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蔬菜瓜果产业的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9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生猪养殖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畜牧兽医总站。由(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领衔配备生猪养殖产业1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生猪养殖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的生猪养殖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畜禽养殖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8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水蜜桃(水果)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水蜜桃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市林特总站,农艺师)领衔配备10名技术指导员组成水果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水蜜桃、猕猴桃、葡萄等水果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水果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10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名优茶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高级农艺师)领衔配备3名技术指导员组成名优茶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名优茶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3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雷笋产业实施小组:责任单位:市林特总站。由(市林特总站,工程师)领衔配备5名技术指导员组成雷笋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抓好全市雷笋产业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筛选与推广;落实和建设产业科技示范基地,落实和培育50个科技示范户,并开展结对联系和技术培训。

六、经费使用安排和配套资金落实

2013年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计划列支8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补助经费85万元.具体列支计划如下:

(1)农技推广服务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费用的交通、通讯、误餐等费用补助安排15万元;开展科技创新、完成农业技术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费用安排5万元;用于技术资料印刷以及建立相关制度和工作考评管理安排5万元。

(3)农业科技示范补助:结合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部分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中购买农(兽)药、化肥、饲料、试验设施等物资及组织展示活动补贴进行补助安排22万元;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化技术补助,计划每户补贴200元共安排13万元;

(3)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能力建设补助:主要用于农技人员集中开展技术服务,参加异地研修、现场实训所需的教材、场地、差旅、食宿、交通等,安排15万元;新型农民培训、基地观摩等安排10万元。

七、保障措施

(1)加强项目领导组织。成立以方国波副市长为组长的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府办、市农办、市财政局、市农林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在市农林局下设农业办公室,由王荣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局长周叶君为副主任,局属办公室、组织人事科、科技教育科、市林特总站、市农机总站、市畜牧兽医总站、市农技服务总站、市种子管理站等科站负责人为实施成员。具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制订,资料收集和汇总,任务分解与协调组织,上下联络,指导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服务协议,开展绩效考核等项目实施工作。

(2)强化资金保障监管。会同市财政局加强对中央财政补助项目资金监管,明确项目实施的目标、内容、责任以及资金使用要求,保证项目资金的合理和规范使用,特别是建立补贴经费与工作考评挂钩的机制,做到专款专用,从而保障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将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部门、人才、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

(3)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进一步完善“联村联基地联农户”为形式的服务机制,形成“专家组+技术指导员(科技创新团队)+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项目实施过程要严格农技制度上墙、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明白纸到人,做到技术指导员配备胸牌、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竖立标牌、科技示范户悬挂门牌,《技术指导员手册》和《科技示范户手册》分别发放到人到户,并要求认真填写。建立农技指导员农技服务绩效考评体系,建立奖罚制度,以现场实地抽查、《手册》填写抽查、各级向科技示范户电话调查等结果为依据,对技术指导员进行绩效考核。同时做好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档案网络化工作。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我委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百名农业专家技术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本次行动和其他经常性工作,形成委统一组织牵头,分片区组织实施,合力推进行动的工作格局,开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行动开展要紧紧抓住“一个核心”(转变工作作风让农民满意为核心)、做到“两个确保”(确保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确保工作实绩突飞猛进)、注重“三个创新”(及时发现并总结下田头期间农民创新形成的农业管理模式、农村组织经营模式、农业发展模式)、抓好“四个提升”(深入一线,确保实现服务对象的农业科技水平新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能力新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新提升、农民技能素质新提升)、突出“六新六化”(“六新”即顺应发展新要求,确立发展新思路,推动发展新跨越,构建发展新格局,提升发展新水平,开创发展新局面;“六化”即现代农业项目化,项目农业园区化,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市农委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监督,及时调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全体下田头专家应千方百计宣传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传递各类供求致富信息,促进产业园区提档和主导产业扩面,推动全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主要内容

1、精心组建专家团队分片区乡镇成立八个专家服务团,每个服务团农业专家13-14名,要求具备较高的粮食、瓜菜、花卉等生产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熟悉农技推广工作和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技术需求,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身体健康,能承担服务对象的技术指导任务。经过市农委及专家服务团确定的农业专家在各位团长和副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深入一线传经送宝八个专家服务团要深入村组场圃、涉农企业、产业园区、田间地头,面对面进行交流指导。要主动把中央、省及我市发展高效农业、主导产业扩面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村组干部、园区老板、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等服务对象宣讲,调动其发展高效农业及进行主导产业扩面的积极性;要及时将经过精心筛选的各类项目申报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向服务群体传递辅导;要精选适合本地设施化栽培和高效栽培的名、特、优、新粮食、设施瓜菜、花卉等优良品种进行推介;精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指导讲解,如西瓜育苗及嫁接技术、西瓜保护地栽培技术、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大棚毛豆高产栽培技术、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大葱高产栽培技术、大白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瓜田间作套种技术等。通过一线服务,力争达到如下成效:培育指导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办好一批事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事、解决一批农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落实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推广一批农民欢迎的先进适应技术。

3、创新思路指导培训按照“积极指导面上农业生产,着力推进园区提档升级,狠抓优势主导产业扩面”的总体要求,坚持“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服务便捷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活动。(1)技术指导。技术指导要把田头指导作为工作重点,与推进“四位一体”政风行风工作细则实施相结合。专家指导员在农作物生产关键季节(如播种、育苗、生长期等)到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园区、待扩面户、科技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专家技术指导员每月到田头指导达到5天(次)以上,累计田头工作时间达30天(次)以上。专家指导员与接受指导的单位和农户要建立经常性联系,并可通过电话、“三农”热线12316、发送电子邮件、短信息等形式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达到及时、便捷、高效。(2)综合培训。“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三农惠民生”行动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大培训、大服务的观念,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接受指导的产业园区、示范户和辐射户的科技水平和素质。根据农民需求,在粮食、瓜菜生长时期,到每村集中办班,在集中办班的基础上,利用放科技电影、播放光盘、多媒体教学、排演节目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要把满足园区及农户技术及信息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开展全方位培训,实行专家服务团科技培训与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农业创业培训有机结合,大班和小班相结合。整合农干校培训资源,编印百名专家下田头专用提档、扩面、高产高效栽培生产技术资料,改变分期编印分发的资料不利于农户保管的实际问题,进行装订成册,产业园区、待扩面村组、科技示范户一户一册。

4、强化平台拓展阵地充分发挥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作用,通过联办节目、开办专栏、有奖征文等形式,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农产品供求信息,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1)强化电视媒体的宣传服务平台作用。市农委和电视合开办《百名专家下田头帮农忙》栏目,按农时预先排定专家,根据农民急需、反应及时、田头讲解、突出实效的原则,及时宣传报道专家到一线为农民解决的各类有代表性的农技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制作、播出农民关心的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各类涉及农业政策、供求信息、产业规划问题,各位专家均在第一时间现场讲解,形象生动,突出时效。节目内容在电视台滚动播出三次后,分别上传政府网、农业网。(2)拓展新闻媒体为政策、技术宣传阵地。行动开展期间,市农委和《市报》联合开办专栏宣传介绍惠农政策、致富信息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同时,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中心举办“特色产业园区提档、优势主导产业扩面”有奖征文活动,邀请部门领导、农业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种养大户为园区提档、产业扩面进言献策,共同描绘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蓝图。

5、实行“物化技术”补贴参加“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团”的各科室(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争取以物化技术形式对进行指导的示范户进行适当补贴,调动广大科技示范户学科技、用科技、传播科技的积极性。

6、开动脑筋组织活动为推进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实施,确保取得实效,扩大行动影响,提高产业园区老板、科技示范户和下田头专家的积极性,各专家服务团可以依据情况设计“自选动作”,适时组织开展园区提档建设竞赛、科技示范户主导产业扩面竞赛、瓜菜生产节本增效竞赛等活动。开展相关竞赛活动的专家服务团及时向市农委汇报,由市农委组织专家组对竞赛情况进行评比,对获奖人员、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专家服务团依据组成人员和服务乡镇实际,还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三到位”、“四个一”等有意义的活动。各“自选动作”方案、效果要及时上报市农委。

7、发放填报两个《日志》把农委编印的《专家服务团服务日志》、《专家下田头技术指导日志》发给服务团领导和技术指导专家。两个《日志》的记载情况要规范,并能相互印证,其内容要及时、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专家服务团服务日志》见附表三、《专家下田头技术指导日志》见附表四)

四、计划进度

1、组织发动阶段

2013年7月底-8月初,在市农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设计“规定动作”,确定下田头专家人选、片区分团、专家分组、团领导就任,成立监督考核专家组,遴选产业园区、涉农企业、科技示范户等;因地制宜确定下田头要宣传的政策、信息、技术,专家服务团制定工作方案,设计“自选动作”,制定下乡人员、时间、服务内容规划表,编制技术指导规程,编印技术资料;市农委下发《专家服务团服务日志》和《专家下田头技术指导日志》到专家服务团,召开“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三农惠民生”行动动员会等。

2、下田指导阶段

2013年8月-12月,走进涉农企业、产业园区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单独访谈等形式了解意见和建议;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对产业园、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信息服务;兑现“物化技术”补贴;开展以产业园、示范户为重点的各类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季节和时期召开现场会和组织观摩,进行高产高效竞赛验收评比等。

3、总结验收阶段

2013年12月底,开展对百名党员专家下田头服务团绩效评价,根据平时检查和抽查情况、园区提档效率和扩面进度推进情况、政策信息技术指导产生效益、两个日志记载情况、参加电视报纸节目质量、有奖征文刊登数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服务团和专家进行排名,奖优罚劣。收集和整理行动资料,形成工作总结,完善验收材料。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三农惠民生”行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把开展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全委关于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委党委成立“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三农惠民生”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各单位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开展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与搞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要把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做到一体抓推进、一体抓落实,努力以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推动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新进步检验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的成效。对本次行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让农民满意的工作机制、服务方式,行动告一段落后,要长期坚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服务效能。

2、强化督查指导。各专家服务团要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行动方案,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按照序时进度抓好组织实施。要加强工作调度;及时了解掌握面上工作开展情况,加强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的指导,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市农委将采取分团、分片区召开座谈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了解行动进展,通报行动开展情况,推动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扎实有效开展。对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单位和个人,市农委将及时提出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对策

1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的现状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是一种新型的农技推广模式。1999年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宝鸡市政府合作,突破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束缚,最先探索出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部为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的转化能力,于2003年开始将农业专家大院的模式向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推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园区农业专家大院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促进了周边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目前,农业专家大院的技术推广工作已趋于成熟和完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不断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现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如下。

1.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总体概况

目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建设的总体情况较好,只是东、中、西部略有差别。

1.1.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区域布局现状

据2005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年度报告的统计资料我国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规划面积为72.29万亩,已建成面积57.70万亩,占规划面积的79.82%。其中,位于东部的12个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为36.88万亩,已建成面积33.61万亩,占规划面积的91.13%;中部11个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为19.01万亩,已建成面积13.03万亩,占规划面积的69.05%:西部13个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为16.40万亩,已建成面积10.96万亩,占规划面积的66.83%,覆盖了全国的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园区的区域总体布局比较合理。

1.1.2专家大院的基础设施现状

各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为了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都十分注重农业专家大院的基础建设。到2005年底:①在专家队伍建设方面,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中,聘请的专家总人数为1627人,其中东部地区聘请的专家人数为973人、中部为340人、西部314人;常住专家总人数为515人,其中东部为232人、中部为166人、西部为117人;专家大院管理人员共429人,其中东部为148人、中部为116人、西部为165人。管理人员与专家总数之比:全国为1:3.8、东部为1:6.6、中部为1:2.9、西部为1:1.9。②在硬件建设方面,科研楼建筑面积总计129982平方米,其中东部为37312平方米、中部为60100平方米、西部为32570平方米;专家公寓总建筑面积为57016平方米,其中东部为10138平方米、中部为34560平方米、西部为12318平方米。与2004年农业专家大院的统计资料相比,聘请的专家总人数比2004年的1650人减少了23人;常住专家比2004年的869人减少了354人,只有2004年的59%;管理人员数比2004年的399人增加了7%;科研楼建筑面积比2004年的5.9万平方米增加了一倍多。③在软件建设方面,36家农业专家大院中与相关大专院校建立稳固合作关系的有34家,建立专门人才激励政策的有28家,农业专家大院是独立法人的有7家。除此之外,各农业专家大院还建立了新型的人才聘用制度以及动态的管理办法。

另外,农业专家大院在信息化方面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在3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中有30个农业专家大院建立了自己的国内网站,其中4个拥有自己的国际网站。电话、电视机、手机、电脑、传真等已成为各农业专家大院必备的通讯设备。个别农业专家大院还设有农村信息村村通工作站、热线电话以及监视监控系统。

1.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运行概况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的,它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有效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增收。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起了积极的作用。

1.2.1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的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园区农业专家大院都积极地探索出了比较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推广模式,主要是由专家大院的农业专家与龙头企业、农民、农业中介组织、基地、市场等通过不同方式整合来合作发展。目前,在同一个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中同时具有多种技术推广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典型的技术推广模式有:“专家+农户”模式,如黑龙江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专家+农业中介组织+农户”模式,如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专家+龙头企业+农户”模式,如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专家+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如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

1.2.2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指导的方式

目前专家大院技术指导的方式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现场方式,即专家与企业或农户通过基地示范、田间培训、下乡入户等方式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班方式,即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聘请专家讲课等方式进行指导。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技术指导方式,如发放技术资料、远程培训、电话咨询、技术承包等。

1.2.3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的特点

各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以自己的优势带动了当地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农业专家大院是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的示范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侧重于产、学、研一体化,农业专家针对企业和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来决定技术研发的方向,然后向企业和农户进行推广,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同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通过其示范带动作用,使周边地区的农业增效、农户增收。

其次,农业专家大院是农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的催化剂。农业专家大院通过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使科研人员所研究的正是企业和农户所需要的,实现了科研院所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为科研机构的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第三,农业专家大院是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农业专家大院通过引进一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种养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项目,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1.2.4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的成效

第一,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新技术的应用,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据统计,2005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引进新项目462个,开发新项目303个,引进新技术587项,新品种1585个,新设施1651套,推广新技术600项,推广新品种1050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作为农业科技集成、成果转化及示范的载体,已成为农业新技术开发、转化、推广的重要基地。另外,园区农业专家大院在企业孵化和技术培训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专家大院共孵化企业402个,培训农民693295人次。

第二,农业专家大院通过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农产品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类身体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越来越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农业专家大院自建设以来,积极引进新的实用技术和国内外的优良农产品品种,通过试用和试种环节,目前一些新品种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改善了农产品的结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民收入的提高,使科技兴农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三,农业专家大院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各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结合自身的产业化开发和经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对农民的培训,把科研成果和专业技术传授给农民,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如黑龙江哈尔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以示范基地为样板,结合生产劳动,利用田间地头和养殖加工现场向农民讲授播种、施肥、育苗、养殖等生产技术,进行具体操作的技术指导,使参加培训的农民都能熟练地掌握特色产业的生产技能。另外,专家大院还利用农闲时间,办班系统培训,把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适用技术应用结合起来。向农民讲农业发展的前景、农民致富的门路、农业综合生产模式以及专项生产技术等,使农民明确了方向、开阔了思路、学到了技术,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改变了其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种植方式,使他们成为农村致富的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

总之,大多数农业专家大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各个方面都逐渐地变得成熟与完善,在推广科学技术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与农村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问题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项目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专项资金、,地方政府的财政配套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一般上级的投入资金比重较小,且争取的难度较大,因而,专家大院项目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筹融资。而大部分园区农业专家大院属于民营企业,筹融资难度较大,因此,获得的资金投入较有限。另外,随着专家大院建设的不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而有限的资金投入势必会倾向于生产及产业开发,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研究性的技术投入就会减少,从长远来看会严重制约了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发展。

在资金的使用方面,大部分园区专家大院缺乏计划性,着重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软件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在资金管理方面,由于园区管委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处于多元状态,使得这些部门的具体责权不明确,不利于农业专家大院的发展。

2.2人才问题

农业专家大院能否持续发展,人才是关键。人才引进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到项目实施的好坏。可以说引进一位好专家,就能发展一个好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大多数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的专业科研人才匮乏,大部分专家是通过临时聘请或兼职方式引进的,真正到园区安家落户的专家较少。另外,现有的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也不合理。因此,人才紧缺是大部分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能为专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科研环境,这直接影响专家的聘用。其次。农业专家大院对人才的激励及约束机制不健全,对人才的吸引力度不够,无法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农业专家大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再次,许多农业专家大院缺乏稳定专家队伍的措施,使专家与专家大院之间很难建立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关系。

2.3运行机制问题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推广模式,其运行机制还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农业技术推广基本依靠具有公益性的政府投资,农业专家大院、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市场连接程度不够,使得农业专家大院开发的某些技术不适应市场,农业专家大院与企业在技术环节上脱钩,龙头企业的技术辐射也就成了企业自身行为的自然延伸,示范作用不明显。农业专家开发的新技术、新成果不能被企业和农户采用。延缓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

2.4技术推广与创新问题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由于与科研院校和专家联系不够紧密,科技资源受到限制,因而其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薄弱。另外,农业专家大院与当地农民专业协会对接不畅,尤其是农业协会与合作经济组织对接不够,影响了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5政策扶持问题

目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缺乏明确的支持政策。主要表现在:大多数的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没有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配套扶持政策,这些扶持政策包括:土地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信贷政策等。具体体现在:第一,入驻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无法享受国家关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系列优惠政策,因而导致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招商引资成效不大,影响了农业专家大院的建设资金的筹集和投入;第二,国家对园区入驻的企业、农业专家大院项目的营业税、所得税还没有实施像高新技术开发区那样的优惠政策:第三,在科技支持政策方面也缺乏明确、稳定的支持渠道和专项资金。

3 完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业专家大院推广的效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加大对农业专家大院的资金扶持力度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专家大院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增加项目资金、财政扶持、加大农业开发资金投入等手段。打破农业专家大院技术对接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对于示范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同时,帮助农业专家大院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创业、投资、担保、贴息等市场手段,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3.2加强人才引进,增强农业专家大院发展的后劲

农业专家大院是以人才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业专家大院能否持续地发展。关键在于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因此,建议农业专家大院要主动与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院所

紧密联系。拓宽融资渠道,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把人才引进来。另外,进一步完善农业专家大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科研环境,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科研人员在农业专家大院能安心地工作,无后顾之忧,留住人才。并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对园区内的企业人员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整个专家大院科研人员的科技素质,增强专家大院发展的后劲。

3.3不断完善农业专家大院的运行机制,增强其发展的动力

农业专家大院在运行中要按照“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运作、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不断完善农业专家大院的运行机制。具体讲就是:政府要加强组织管理。制订促进专家大院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专家大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进项目、吸引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园区管委会要继续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为企业和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和科技服务,使专家、中介、企业与农户在市场上能有效地对接,提高专家大院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促进企业与农民增收,同时也增强农业专家大院发展的动力。

3.4进一步加强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合作,不断提高农业专家大院的科技创新能力

要提高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加强引进科技项目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以及有利于农业专家大院发展的新项目和新技术,加强技术来源;其次,定期进行园区农业专家大院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增强自我创新的能力;第三,不定期地组织园区内技术人员去国外进行参观考察,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或邀请国外专家到园区来参观指导,交流经验,加快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创新的步伐。

3.5继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农业专家大院的发展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篇5

一、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

1.广德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资源现状

全县农村现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8900人(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已评定农民技术人员410人,获得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农民技术员205人,发放绿色证书3200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1.1生产能手

包括种植能手3700人,养殖能手900人,加工能手400人。

1.2经营能人

包括企业经营人才400人,农村经纪人800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150人。

1.3能工巧匠

包括技能劳动型人才1800人,文体艺术类人才200人。

1.4基层干部

包括村组干部及其他参与集体事务管理的人才300人。

1.5其他

包括创业人员、招商人员等250人。

2.总体评价

经调查分析,广德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女性人才偏少;三是生产能手、能工巧匠年龄普遍偏大;四是农业推广、开发创业、经营管理人才还十分匮乏。总的来说,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总量不足,而且人才外流趋势十分严重。

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不足

1.广德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开发培养

1.1充分发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作用,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协会、合作社为载体,提供有关“三农”信息,防范市场风险,实现农民增收,降低政府执政成本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之路。

全县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在政府引导下,根据区域生产特点,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4个,其中专业技术协会44个,合作社30个。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本着自愿、互助、互惠、互利的原则,不向政府要钱,还为政府分忧解难,为社会服务。一是开展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每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把科普宣传和咨询活动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既宣传科学思想,又普及科学技术。二是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每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都把办好科技培训班、办好示范教学点,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县农委等单位也经常组织专家讲课并带领参观示范点。三是开展信息传递活动。会(社)员之间经常传递生产管理信息、市场营销信息、政府导向和社会服务信息。四是开展团结互助活动。在协会(合作社)内部共同解决困难,协会(合作社)之间开展相互聘任,使各协会(合作社)之间团结得更加紧密。

1.2坚持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和技艺性培训

近年来,广德县在实施农业专业技术暨阳光工程培训工程的同时,依托农口各部门、农广校等在开办了农民教育课堂,扩大了教育培训力度。举办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和实用技术培训。依托本地的“田专家”、“土秀才”带动广大农民进行传、帮、带。培训内容突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这一主线,紧紧围绕粮油、林(竹)业、畜牧、名优水果等主导产业开展培训,为发展农村经济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1.3进一步完善了农民技术员、农业技术、畜牧兽医等初级评审委员会

自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以来,共评定各类农民技术员450人。同时,配合省农业、劳动等部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鉴定,并发放职业技能鉴定证书4000余份。

2.广德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广德县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工作进入了快车道发展,迫切要求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但是,目前广德县农村经济增长中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的农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人才十分匮乏,这与广德县推进农村改革,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很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确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开发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13年,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总量应达到2万,占全县总人口的3%左右。重点抓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是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水产局、农机局,乡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林业站等组织,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素质,适度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规模,做到村村都有农技员。二是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建立农产品营销网络,发展各类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推动乡镇企业与营销合作组织不断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壮大农村营销管理人才队伍。三是鼓励和支持种养能手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创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农村专业协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四是鼓励能工巧匠传播技艺与技能,并通过承包、创办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化劳务队伍等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学习实用技能,壮大能工巧匠队伍。

四、采取得力措施,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1.及早规划,组建机构

建议尽快制定《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规划。成立县级人才工作领导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各涉农部门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职能职责。各个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和人才服务所,为搞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2.培养人才,对农民技术人员开展种植、养殖业和技艺性培训

规范完善各类专业技术培训机构,突出抓公共知识的培训,依托各职能部门开展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农村人才培训中,突出以乡镇为基础,以培训失地、无业农民为重点,主管涉农部门为主体,村组、支部、协会(合作社)为载体,将培训课堂直接办到基层生产一线,面对面与农民群众进行传授知识和技能;向基层农村选派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优秀人才开展帮扶工作,与广大农民零距离接触,共同寻求科技致富之路。开展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重点是对已在二三产业就业且岗位技术要求较高的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等级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从业岗位的技能,实现稳定就业。进行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重点是培训有文化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增强新增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3.制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认定标准,并在县一级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信息管理系统

全面调查、仔细分析,摸清全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具体情况。通过自主申报、村组或企业推荐、政府审核等多种途径,建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档案。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形成数字化资料,并在政府相关网站上公布,实现人才资源的共享。这样一来,既激活了人才选拔的机制,又能充分发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应有的作用。

4.在各乡镇试点成立人才交流服务工作站,广泛聚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人才工作站以服务为宗旨,以互利为目的,不断开发利用农村人才,为“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农村乡土人才进行技术攻关、技术咨询、技术互助、技术推广等提供活动场所。人才工作站建立后,可以在服务互利中吸引、激活、培养和提高人才,更好地推广农村实用技术。

5.进一步扶持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如今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趋势下,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解决了农民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市场的问题,并且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了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协会(合作社)还可以建立了党支部,在优秀的会(社)员中发展党员,使党在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促进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6.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深化城乡一体化人才工作

人才认定与选拔不设门槛,不限身份,做到人尽其才。

7.加强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宣传和表彰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篇6

今天,专家组召开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一是检查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课题的工作进展;二是交流和总结我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推广的经验;三是研讨我国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四是部署下阶段工作重点。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一、总结与回顾

“十五”期间,“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系统”项目,是主题战略目标*个“1”中的中间件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该项目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以农业专家系统为核心,构建面向农村使用的智能化农业信息系统平台,通过示范区建设的形式,加快研究成果的应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技术服务农业的发展模式。这项工作人们通俗的称之为“电脑农业”。专家组围绕主题的战略目标,分两轮进行了课题支持。20*-20*年期间,支持了*个平台课题、*个关键技术课题、*个示范区课题;20*-20*年期间,根据上一轮课题完成情况和形势的发展,在课题部署上,进行了适度调整,以应用为核心,以平台为支撑,确定支持了*个平台课题、*个应用(示范区)课题。

我国电脑农业在国家863计划的持续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到目前,推出了*个技术先进、实用的农业智能系统开发平台,在全国*个省市建立了*个示范区,开发出了一批本地化的实用系统,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了示范应用,总结出了“企业+基地+农户”、“农民网吧”、“乡村信息咨询站”等*多种推广模式,取

1

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民已经把电脑农业作为他们走向*的“敲门砖”。hjt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对电脑农业服务“三农”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国家副主席*在*考察时,对电脑农业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群众奔小康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

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相关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很多省市把电脑农业作为“十五”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多次到示范区视察指导,对科技部抓的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电脑农业的成果不仅在863支持的示范区内应用,而且还推广到*、*、*、*等非863示范区,使电脑农业成果在全国近*个省市得到应用;通过国际合作渠道,我们的成果还推广到了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20*年底,中国863电脑农业获得联合国世界信息峰会大奖,在国际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国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工作部署要求

同志们,党的“十六”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农业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实践证明,电脑农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大有可为,为了把电脑农业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今后在发展思路上应与时惧进,必要调整,适应形势。

首先,突出当地主导特色产业,把电脑农业技术应用于从种到收、到加工、再到市场经营的各个产业环节,不求面宽,但要做精。通过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动电脑农业的应用发展,真正体现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体现“抓应用、促发展、见效益”的发展思路。

其次,从信息技术服务“三农”这一战略考虑,积极探索电

2

脑农业技术与农村专业化生产组织、经济合作组织、中介机构和龙头企业结合的发展模式,通过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解决“三农”中农民与市场对接的问题。

第三,在电脑农业技术上,对于技术平台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产品化,加强与本主题其他课题研究成果的集成;对于示范区,根据实际需要,注意集成应用其它实用的主流信息技术,提高电脑农业技术含量。

第四,要加强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各省市各级政府部门主导作用,进一步把示范区建设做好做实,做出精品;技术总体组要做好相关的技术服务和支撑工作,加强检查、指导、培训和宣传工作。

20*年是“十五”期间的最后一年,也是主题专家组全面完成战略目标和各项任务指标的关键一年。为确保完成“十五”863电脑农业各项任务指标,圆满向科技部交好帐,专家组希望大家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努力,扎实工作,突出重点,形成成果;也希望大家在这次会议上围绕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思路,进行充分的研讨交流,献技献策。请技术总体组结合本次会议大家讨论的情况,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具体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同志们,20*年即将过去,20*年即将到来,我代表专家组,向各省市和有关单位为863电脑农业辛勤工作的领导、专家和技术研发推广人员表示忠心感谢,也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取得更大的成绩,不断开拓电脑农业工作的新局面!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篇7

一、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现状

桃源县始终坚持把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1、强化领导,明确职责。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党群的副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县财政在每年的年初预算中明确了专项工作经费,保障了工作正常开展。二是强化工作职责。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总揽与牵头,加强对实用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定期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会议。其它部门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协作,形成抓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工作合力。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会议制度,联系会议主要研究和落实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培训、选拔、考核、表彰、职称评定及扶持、激励政策等重大事项。联系会议由组织部门主持召开,每季度召开一次。

2、注重实效,狠抓培训。充分结合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聘请粮、棉、油、畜牧水产、水果、茶叶、蔬菜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采取天网(远程教育)与地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课堂讲学与现场操作相结合、传授实用技术与推广新技术新成果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大力培训开发适合桃源产业特色的种植专业型实用人才、养殖专业型实用人才、加工营销型实用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同时,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30期,直接培训农民2万人次,间接培训农民12万人次。目前,全县85%以上的农村党员、干部和专业大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有8000多人领取了《绿色证书》。

3、创新方法,规范管理。在全县选拔了170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分县、乡、村建立起三级人才信息库。积极开展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大力提升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层次水平,使他们成为一支留得住的永久型人才。到目前为止,共为1680名农村实用人才评定了职称。以建立养猪养鸡协会、果联、花卉种植协会等民间协会组织为载体,积极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组织专家为农村实用人才举办技术讲座,给农村协会会员上技术辅导课,增强协会组织的联谊、交流、互助、提高等作用,使众多实用人才集聚到协会组织中来,实现了对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有效管理。

4、以人为本,强化激励。近年来,先后启用1200多名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泥腿杆”在乡镇企业中担任管理和技术骨干;吸纳900多名农村实用技术能手加入党组织;优先启用1500多名高中以上学历的农村实用人才担任村组干部。对在农村第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在为他们申报职称时给予政策倾斜。近几年来,共为250多名在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民技术人员,破格申报了专业技术职称。

二、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据调查统计:农村实用人才种养殖为主的占到58%以上,而加工、流通等方面的人才只占12%。二是年龄结构不优。30岁以下共1534人,不足农村实用人才总数的9%;而40岁以上的共11426人,占到实用人才总数的67%。三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

2、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就我县而言,尽管县乡两级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得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3、农口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紧缺。县直农口部门专业人才年龄偏大。由于大中专毕业生不再实行统招统分,报考农业专业的学生偏少,农业学科的毕业后大多数不愿回到农村工作,从而导致农口部门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尤其是农业高中级人才方面,我县目前农业战线仅有5名高级人才,且大多已快退休。同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机构改革等原因,精简机构和站所人员,农业、畜牧、林业等涉农站所工作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员被分流或自谋职业,剩下人员也仅能以卖农药、化肥、种子等来维系生计。年龄大者在岗不在业,乡镇站所专业技术人员出现严重断层现象。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各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明确的政策,投入了数千亿元的资金。培育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工程,也要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结合农民素质教育工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建立专项扶持经费,列入对基层的转移支付统筹考虑,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投入和个人自愿出资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机制,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的快速推进。

2、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成长创业的环境。积极鼓励和支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缓解涉农技术服务人才缺乏的问题。对服务“三农”成绩突出,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优秀青年,在招考国家公务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特别是对于优秀青年农民,应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扶持,为农民提供便捷的信贷支持,解决发展资金问题,真正让广大农村实用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领周边群众共同致富。

农业专业技术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农业专家人才服务基层助力脱贫攻坚行动,通过组织农业专家人才深入基层,围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政策咨询、信息、成果转化、试点示范等内容,实行经常性精准精细服务,切实提高专家人才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率,满足农业生产、农村发展、贫困户生活中的人才和技术需求,真正让“人才受锻炼、贫困户得实惠、扶贫产业快发展”。

二、参加对象

从农业系统选派基层社会发展急需、具有较强专业优势的人才到乡(镇)村(屯)等基层一线,开展多种形式的助力脱贫攻坚服务活动,尤其要向贫困村进行倾斜。

三、职责任务

成立组织,组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助力脱贫攻坚为主线,主动深入扶贫产业项目现场,通过办班培训、上门指导、技术服务、科技推广等形式,及时为贫困户、合作社负责人、基层农技人员、种养殖大户解决农业方面的技术难题。

责任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村新能源技术推广站、园艺特产服务站、水稻新技术推广办公室、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工作总站、兽药饲料技术服务中心、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粮油检验监测站、农村经济管理总站、水产技术推广站。

四、推进实施

人才助力脱贫攻坚服务活动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20年5月12日至2020年5月25日专家技术服务队成员深入乡镇村屯等基层一线开展服务活动,帮助脱贫攻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并将活动相关图文资料整理归档。

第二阶段: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10月25日进行第二阶段服务活动。

五、组织领导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开展人才帮扶服务,是发挥我局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作,专家服务团队要明确目标和方式,确保活动开展扎实有效。

上一篇:农业技术的分类范文 下一篇:非遗传承人的意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