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培训范文

时间:2023-10-16 11:16:07

农业产业培训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1篇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使农业的增长由依靠土地、资本、劳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科技进步、以促进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为主,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质的飞跃。

就目前我国农民的素质状况而言,要实现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没有高素质的农民,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就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就难以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人才的需求农业产业化以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为基本特征,它注重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因而,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广泛,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操作技能,能运用新型农业机械从事农业生产,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生产者。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效率,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来满足社会需要。它有赖于农业生产新技术和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而这些应用离不开新型农业生产者。

第二,能研究、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新技术,能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环节的技术指导与推广者。我国农业生产基本上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规模较小,缺乏对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开发和应用能力,而农业产业化注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非常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产前、产中环节提供有效的服务,这就离不开大量的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人才。

第三,具有现代经营与管理知识,市场意识强,有开拓精神,懂经营、会管理的农业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农业产业化强调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现状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生产和经营,不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也影响生产效益与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大量的经营管理人才去做好产后服务、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从而带动农业生产。

第四,能不断开发和应用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与包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农产品加工者。实施农业产业化,要使农业产业由目前的低效益、弱质产业向着高效益产业转变,需要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以适应市场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对农业初级产品进行保鲜、贮藏、加工和包装,而这些都需要农业职业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专门人才去完成。

我国目前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较低、文化水平和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低,与现代农业相配套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信息闭塞,农业生产管理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广大农民,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推广应用,有限的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应充分发挥本身优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培养出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和经营人才,为提高农民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明确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要适应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和新型农民。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专业设置,应围绕上述培养目标,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与优化,使之与农业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相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从总体上保证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以更好地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

二、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应以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逐步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念,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有选择性地开设课程,注重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在传授给农民以先进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综合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主选择能力,以提高其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本领。

三、加强实践教育,注重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是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师生共同承担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任务,产教结合,教师既传授知识,又作为师傅传授技能,实地指导生产与经营;学生既学习知识,又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感性认识,掌握生产技能,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和提高了生产经营能力。

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养输送的新型劳动者,应是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因此,农民培训应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起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观念;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农民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使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备深厚扎实的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具备创新意识、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一专多能、能适应多个职业岗位的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顽强的意志,能经受挫折和承受环境变化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2篇

全方位了解台湾农产品、农村金融、农村社区境况;

大陆和台湾资深农业、财务及经营专家随团指导;

考察后专业团队跟进参访人收获并进行指导;

共享农合组织发展资源。

【主办方】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扶贫与发展》编辑部

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

【参访时间】2015年上半年

【报名截止】2014年12月30日

【面向人群】

农民组织的总干事、理事长、主要管理人员

有意向组建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企业家、农民领袖

农村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NGO 领导人等

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高效农业方面的老师专家

农村产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带头人、农业企业、扶贫龙头企业、扶贫产业带头人

【项目行程】(具体形成以出发前的通知为准,详见附表)

【主要参访内容】

一、金融体系

农业金库

农业金库于2005年成立,旨在惠及台湾农、渔业者,成立之初资本总额为新台币二百亿元,发起人为台湾当局及各级农渔会。农业金库作为岛内各农会、渔会信用部的上层机构,力图强化农业资金的运用效能、提升信用部的经营绩效,并协助台湾农、渔民取得农业生产所需资金,以稳定农业金融秩序。

家禄储蓄互助社

家禄储蓄互助社成立于1967年,是由民间组织引进,发起人是翁德昭先生及周义村先生、林沧波先生。是以合作社形式经营银行业务的金融组织。是一个非常基层的金融组织,学员可以在参访过程中仔细的思考如何让基层的金融市场活跃起来,如何做到农村金融市场良性循环于发展的实质性操作方式。

二、产供销体系

台北第二果菜市场

主要以果菜批发为主,台湾市民通常上午前往该市场之零批场购买新鲜、价廉蔬果。在此参访中,学员能近距离接触如何将农产品统购统销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机农夫市集

有机农夫市集几乎遍布全台湾,市民或购买者在有机农夫市场与农夫直接交易,能够买到农民从地里贩卖的新鲜蔬菜。有机农夫市场如何做到资源的整合,从而跳开经销商这一环节的,这一点值得农业合作组织深入思考。

三、台湾农会系统

中央农会

自1900年成立以来,台湾农会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是一个兼有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社团法人组织,共分为省(市)农会、县市农会、乡镇市区农会三级。根据台湾农会法规定,台湾农会是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经济为宗旨,它的业务是由经济事业、金融事业、保险事业、推广事业、国际事业、休闲旅游事业组成的。台湾农会发展的历史已经可以向我们的学员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综合农协发展体系,从中学员可以看到综合农协发展应当包含的各种业务内容,并将其作为一个模板,对比自身的农村合作组织,从而思考未来的发展战略。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农会是实现该目的的最佳选择。

桃园县农会

桃源县农会是县级农会中处于发展前沿的。其主要工作为推广教育工作以增进农民知识技能增加生产、发展经济、改良社会及改善生活为目的。桃园县农会下设农事部门,以农民为对象推广教育工作,组织及整合各农业产销办理各项农事推广工作。四建部门以九至二十四岁之农村青少年为主,以增进四建会员手、脑、身、心健全发展,培养优秀农村青年及农业继承者为目标。家政部门以农家妇女为对象组织家政班,帮助班员活动生活有关知识与技能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家生活质量。

【随团师资】

任小平

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监事。主要研究方向:企业会计,公司财务、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会财务和会计信息与工资集体协商等。近年来曾专注于研究农民合作组织的财务管理和产权制度,为多家农民合作组织提供咨询服务。

古秀峰

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台湾杰出农民协会理事长;前桃园县农会理事长。致力于海峡两岸观光农业的研究,多次带团来大陆参观访问学习。

邱涌忠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班;农业推广学研究所博士;台湾四健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推广学会理事长。对休闲农业、产销班有深入的研究,具有独特而成熟的讲解风格。

【资费情况】

1.项目费用:18,800 元/ 人

2.费用说明

往返全程机票(深圳台湾和台湾香港)和税金;台湾四星标准双人间住宿(含早餐);餐费(不含酒水);入台证办理费用;全程专家讲解指导,半天培训、参访交通、门票、台方邀请函、饮水、讲义手册文具、保险、司机导游小费等。

3.费用不含:课程期间的个人消费、个人办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费用。

4.若申请单人房间,需补房差2000元/人。

5.开具台湾普通发票,发票内容为考察费。

6.付款方式:

报名时预付5000 元用于办理入台证等各项手续,并签订协议;剩余款项于2014年12月30日之前交清。

说明:预付款用于办理入台证、台方邀请函等各项手续,一经开始办理即产生费用。所以学员因个人原因不能成行的,预付款恕不退还,请谅解。

【报名须知】

1.报名时间:2014年10月18 日――12月30日。(学员填写附件1《报名回执》并发送电子版)

2.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 010-84620868

E-mail:

3.入台方式

持护照+ 港澳通行证+ 台方签发的入台证+ 邀请函,自深圳出境大陆、入境香港转至台湾

4.办理证件及提交时间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全县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工作以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培养产业技能人才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大讲堂”为载体,加强对干部、技术员和农民的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科技兴农年”活动,突破体制障碍,整合培训资源,增加科技投入,推动跨越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县完成农业产业技能培训21800人,其中干部培训1000人、技术员培训800人、农民培训20000人。首先,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增强全县广大干部对发展产业的思想认识,树立发展现代农业理念,调动干部投身主导产业开发的积极性,提高发展农业产业的组织领导水平,培育思想认识新的干部队伍。其次,解决技术水平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更新升级,提高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培育技术水平高的技术队伍。再次,解决实践能力的问题。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田间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农民发展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农业产业,培育实践能力强的农民队伍。通过培训着力打造“五支队伍”,即各乡镇(中心社区)要从培训人员中优中选优,分别组建10人以上的苹果修剪专业服务队伍、蔬菜生产管理队伍、畜禽养殖技术队伍、苗木生产技术队伍和产业配套技术队伍。

三、培训原则

(一)整合资源抓培训。要进一步整合职教中心、农广校、社会保障等培训资源,实现集零为整、资源共享,推动农业产业技能大培训、大教育、大提高。

(二)突出重点抓培训。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苹果业、棚栽业、养殖业生产管理技能培训,着力解决产业发展与技术服务之间的配套跟进问题。

(三)按照需求抓培训。依据主导产业发展所需技术和农民生产需求,合理制定培训计划、设计培训内容,不断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四、培训对象与内容

(一)干部培训。培训对象为县乡从事农业工作的干部职工。培训内容以农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农业产业扶持政策及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为主。

(二)技术员培训。培训对象为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以苹果业、棚栽业和畜牧业等农业产业实用技能为主。

(三)农民培训。根据农民所从事农业产业侧重点进行确定,年内轮训一次。一是新型农民培训。培训对象为全县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共计400人。以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为培训重点。二是农业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为全县农业产业户,突出抓好产业带和园区内的产业大户、示范户培训,共计19300人。以农业产业生产管理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对象为农产品加工营销者、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共计300人。以农产品加工贮藏、市场营销、专业合作社培育创新为培训重点。

五、培训形式

(一)抓好集中培训。大力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依托县职教中心教学阵地,举办“现代农业大讲堂”,采取“季报月讲”的集中培训办法,即每季度邀请农业专家和有关领导作一次专题报告;每月利用1—3天时间,组织进行一次集中授课培训。

(二)抓好现场培训。要依托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各类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采取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组织农业产业户进行现场实践操作,使其真正掌握农业生产实用技能。

(三)抓好中长期培训。县农广校招生100人、职教中心招生200人,开展中长期职业技能培训。

六、时间安排

按照年度农业产业技能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业、财政、畜牧、林业、水利、人社、老区办、职教中心等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确保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工作能够取得实效。

(二)明确工作职责。农业局负责全县农业产业技能培训计划制定、组织协调工作;财政局负责各类涉农培训项目资金的整合,确保培训计划有效实施;职教中心负责教学场所布设和教学服务工作,组织开展中长期培训工作;农广校负责集中培训的组织实施,各类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确保培训资料共享;各相关单位和乡镇(社区)负责培训人员选送、培训宣传和资料报送工作,协同农广校开展集中培训,同时报经农业局备案后适时组织开展好现场培训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要把农业产业技能培训工作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进一步整合各类科技培训资金,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活动。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企业 新会计准则 实施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76-02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客观上要求企业尽快实施。而现行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绝大多数尚未实施新会计准则,如果实施,会有哪些问题和难题,如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会计报表准确性和真实性。为此,笔者对80多家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财务人员,采取了问卷和公开信息收集相结合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新准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复杂性、灵活性,以及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对财务运作体系的影响和企业财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等。这些调查结果基本上代表农业产业化企业财务人员对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认知。为了新会计准则能顺利实施,笔者对实施新会计准则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提出了解决意见。

一、问卷调查反馈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1)新会计准则比原有制度和准则更为科学、合理,更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会计信息。90%的人认为新准则比原有准则更科学、合理,而没有人认为新会计准则不科学和不合理。(2)新会计准则理解上比原有制度和准则更复杂。80%的人认为新会计准则更难理解,对财务运作体系影响较大,复杂度更高,没有人认为新会计准则不复杂。(3)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主观判断能力,体现了新会计准则在运用上比原有制度和准则更灵活。90%的人认为新会计准则在运用上灵活度更大,没有人认为新会计准则不灵活。(4)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利影响较大,人为操作利润的可能性较大。95%的人认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盈利影响较大(包括可能导致利润增大或减少),也给部分企业创造了人为调节利润的机会,5%的人认为影响不大。(5)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更高。95%的人认为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相当部分企业尚未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系统培训,仅参加了“形式上”的后续教育,对新会计准则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实施新会计准则所要求掌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上述调查结果可能由于被调查者个人认识的局限性和水平参差不齐的因素,信息可能出现一些偏差或不真实,但基本上反映了农业产业化企业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认知的真实情况。

二、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反馈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农业产业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对企业盈利影响程度,笔者收集了目前已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相关财务数据。上市和拟上市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共计10家,现基本上是执行的新会计准则。这10家企业,200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共计81.7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5%,主营业务利润36.79亿元,同比增加22.27%。引人注意的是,投资收益同比出现45%的大幅增加。这说明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上市和拟上市的公司增加盈利影响是较大的,但并非对每个企业的盈利增加都很大。而不准备上市的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可能会因没有较好质量的金融工具,因各种减值准备金的计提、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方式变更等,盈利能力反而大幅降低。

三、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根据问卷调查、对上市和拟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情况的总体分析,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实施中,农业产业化企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新会计准则中部分内容复杂性尚需明确。调查显示,新会计准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问题企业很不适应,不知该如何处理。新会计准则实施目标是与当今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原则性的规定太多,使得不少企业对新准则不知所云,真正执行起来感觉没有具体的依据。比如存货和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取舍,很有可能会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一个环节,而作为农业产业化企业财务人员因各自对市场了解的情况不同,判定标准也不同,其结果大不一样。公允价值本身也存在计量上的缺陷,因为公允价值没有统一的严格的标准,多是参考价或估计价,很多数据、资料也难以获得。因此,在很多时候,只能根据操作人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从而造成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主观性较强,得出的信息不够真实、准确。

2.企业内部管理环境较差制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农业产业化企业是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个体经济逐步做大的,许多是搞养殖、屠宰及农牧产品加工行业,这些企业虽然按《公司法》表面上引入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等。但实际上,部分企业从业主(即股东)到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根本不到位,企业内部管理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内部控制不到位。

3.企业外部环境也制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我国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政策,基本上采取的是资本注入、低息或无息借款、贴息等几种方式,其目的是“带动农民致富、增加当地财政税收”。主要是我国农业产业化项目基础薄弱,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业生产成本极高,是一个毛利率极低、劳动密集性的行业。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都成立时间不长、底子薄,经不住风吹雨打,无法在市场中与大企业,特别是国际化大公司抗衡,它们多数时候还得依靠国家政策和银行信贷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一旦执行了新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长期待摊费用和产品研发费用的处理,将企业真实情况暴露无遗,企业资产可能大幅缩水,利润大幅下降,净资产大大降低,资产负债率大大提升。这样执行的结果,虽然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了,但企业可能享受不到国家政策扶持,更得不到金融业的信贷支持,许多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前景看好,将因资金缺乏而倒闭。

4.企业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影响新准则的实施。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国际上公认的、先进的会计理念,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同时还要求对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这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而言,的确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主要是我国目前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易出现对新准则理解上的偏差,特别是要求会计人员拥有专业判断能力,更不易把握。会计人员缺乏新准则所要求的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和新准则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财务人员,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学校正规培训,有的甚至连培训班都没有进过,因为与企业业主私人关系,有的还担任企业的财务负责人。

5.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工作量过大。大多数农业产业化企业认为新会计准则相当复杂,其工作量也增加不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所有财务人员全面进行系统培训,这种系统培训无疑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其次,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准则要求对被投资单位(包括子公司)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上实现统一,这种会计政策上的统一,也造成了很大工作量。第三,新会计准则中很多事项要求设置备查簿,这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第四,新会计准则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要求非常细致,这也就要求被投资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单位提供较为详细的明细报表和说明,而编制合并报表的会计人员要须逐笔分析,这也会增加较大的工作量。

四、促进新会计准则实施的措施

新会计准则实施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会遇到如此多的问题,岂不是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就无法实施了?但实施新会计准则是大势所趋,是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经营成果,其深远意义是不容怀疑的。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解决实施新会计准则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了农业产业化项目单位面临的问题,才能在农业产业化项目单位中推行新会计准则,才能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才准确、真实。通过此次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就能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实施新会计准则:

1.制定《农业产业化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细则》。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会计人员较为严谨,早已习惯了非常明细的会计准则细则,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而新会计准则基本上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完全趋同,有些专业人员认为这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一致,最重要的是对广大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而言,不知道该如何运用。尽管新准则是科学的、合理的,也是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水平努力的方向,但目前与具体情况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笔者建议在新会计准则之外,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农业产业化企业新会计准则实施细则》,报财政部门许可,逐步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

2.加强培训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虽然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财政部门以及社会培训机构已组织了较多的培训学习,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农业产业化企业中除正在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外,其他人员仅限于“形式上”的后续教育,就是正在执行的新准则的很多会计人员也没有完全理解新准则的含义,判断力也较差。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培训工作:第一,要选拔高水平、高素质的培训老师。培训老师的素质高低是能否顺利实施新会计准则的第一步,培训老师要帮助会计人员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含义,在讲解时要多联系实际操作,要让会计人员了解我国会计制度、准则的变革历史,要真正领会新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和目的,真正掌握新准则的具体规定。第二,要广泛深入地进行培训。要对农业产业化企业中所有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达到对新准则真正理解和掌握。第三,要培训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可通过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准确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第四,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能借新准则的实施而人为调节企业利润。新准则之所以要求会计人员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观念,是因为新准则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大的操作空间。通过对农业产业化企业会计人员这几方面的培训,提高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实施新会计准则奠定了基础,使农业产业化企业更能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3.完善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内部环境。建立、完善农业产业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也是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内部环境。当前,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既有内控制度不完善,也有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农业产业化企业多数是私营经济发展起来的,业主(或股东)、董事长和总经理是同一人,很多时候由于业主为片面追求工作效率和对管理的一知半解,根本不支持内控制度的实施,甚至放弃执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在业主面前形同虚设;也有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出于个人利益,不愿认真执行内控制度。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有关部门应对农业产业化企业业主和管理层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并对企业财务人员、财务负责人的资质进行检查和清理,促使企业健全并切实落实内控制度,将企业健全和自觉执行内控制度与国家的财政扶持政策挂钩,对不完善和不认真执行内控制度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给予一定的处罚,从而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

4.完善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外部环境。首先,要尽快制定、完善与农业产业化相关经济法律法规,规范农业产业化企业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其次,应尽快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农业产业化企业财务行为,促使农业产业化企业管理规范。再次,国家在出台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相关政策时,其扶持政策不能把会计报表数据作为重要依据,金融业对农业产业化企业的信贷政策也不能把会计报表数据作为重要依据,而是将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前景、管理水平、团队综合素质等作为重要依据。

各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农业产业化企业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情况,给农业产业化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其学习和执行新准则。在执行过程中,各部门应加强监管,防止部分农业产业化企业利用新准则操作利润,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对企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各部门应及时研究解决。

5.协调关系,帮助农业产业化企业尽快实施新会计准则。由于新会计准则在农业产业化企业中实施的工作量较大,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促进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有利于农业产业化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各项成本和费用,尽快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使我国农业产业化企业尽快实现国际化,最终融入国际舞台。

参考文献:

1.刘东溟,高晓兵,唐礼萍.对新会计准则的思考.中国期刊网,2009

(作者单位: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12)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代际差异;家庭农场;农业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2-3256-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12.063

Abstrac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data of 430 family farmers on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extension willingness in Hubei province, from three aspects of su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element configuration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extension willingness of different intergenerational farm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were analyzed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n the subjective characteristics factor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enerations farmer’s willingness to exten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On the elements configuration factors, the willingness of two generations farmers’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extension wa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but there was little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 O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various factors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wo generations farmers’ willingness to exten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bu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clusion,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extens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intergenerational difference;family farm;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extension;influence factor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这次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为家庭农场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指明了道路。国际上针对农业产业链方面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形成了以信息管理、价值链分析、产品质量管理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链研究体系[1]。国内学者主要是对农业产业链内涵、融资模式进行了研究[2,3],以及对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探讨[4-6]。还有的学者对产业链的成长要素进行研究,揭示了各因素的作用及影响对于农业产业链培育的作用[7]。而现有研究中有关结合家庭农场对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的研究并不多。随着国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与引导,湖北省家庭农场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但是要保持家庭农场的长足发展,增加农场主收入,必须扩大家庭农场规模,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要构建成功的农业产业链必须首先有效地识别农业产业链的特殊性及其影响因素[8],这是研究促进家庭农场产业链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本研究以两代家庭农场主为研究主体,分别研究两代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的影响因素,找到影响两代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的显著因素,以期能更加细致地找到两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影响因素的差异,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出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建议。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及特征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北省17个地(县)级市进行了抽样调查,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55份。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将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上的定义为第一代农场主,将年龄在40岁以下的界定为新生代农场主。据统计,第一代农场主有265人,新生代农场主有90人,考虑到新生代农场主人数不足,又补充调查了80名新生代农场主,其中75份为有效问卷。重新统计调查样本数共计为430份,其中第一代农场主为265人,占总体样本数的61.63%,新生代农场主为165人,占总体样本数的38.37%。两代家庭农场主的基本特征见表1。

1.2 数据变量设定

本研究将因变量设定为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的预期情况,分为愿意进行农业产业链延伸、中立和不愿意进行农业产业链延伸三种结果,是农场主在主观意愿和客观条件下的预期意愿结果。本研究设定愿意延伸产业链为2,中立为1,不愿意延伸产业链为0,结合调查数据以及理论分析,影响家庭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体特征类;二是要素配置类;三是外部环境类。具体的变量情况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1.3 模型选择

在模型选择方面,考虑到农场主对未来农业产业链延伸情况的预期取值是离散变量且有“预期愿意延伸”、“中立”和“预期不愿延伸”这三种情况,即Y=2,1,0,采用概率模型分析离散选择问题是比较理想的估计方法,因此需要建立多元排序选择模型(Ordered choice model),而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在处理多类别离散数据是近年来用得比较多而且广泛的一种方法。

在排序选择模型中,作为被解释变量的观测值 Y表示排序结果或者分类结果,其取值为整数,如 0,1,2,3,…。解释变量X是可能影响被解释变量排序的各种因素,可以是多个解释变量的集合,即向量。有序Probit模型的一般形式是:Yi=βXi+εi其中,Yi是隐变量或潜在变量,Xi是解释变量的集合,β是待估计参数,εi是随机变量(或随机扰动项)。

2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前述方法,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有序Probit模型估计,具体结果见表3。

表3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该回归模型拟合度良好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回归结果可信。从表3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因素对两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情况的预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 就主体特征类来说,两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存在显著差异

性别变量对新生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无显著影响,对第一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有影响,主要原因是家庭农场发展前期,女性多为被动选择家庭农场,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方面弱于男性,与男性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有了很大提高,对农业生产知识掌握更加全面,在家庭农场的经营方面越来越接近于男性。

文化程度变量对两代农场主的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相比新生代农场主,第一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受文化程度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第一代农场主的文化程度差异较大。而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普及,新生代农场主的文化程度普遍均衡且大多数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产生的影响并不显著。

年龄变量对第一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有显著影响,对新生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分析其中原因,农场主从事农业生产时间不同,积累的经验不同,都会对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新生代农场主进入家庭农场经营时间较短,难以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而第一代农场主由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较长。婚姻和经营类别变量对两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都无显著影响,也就是婚姻状况和家庭农场经营类别对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不产生影响。

2.2 就要素配置类来说,影响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的因素较多,两代农场主之间存在差异

农场经营面积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存在显著影响,农场经营面积越大,农场主更愿意加大投资进行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增加农场的规模效应,而农场经营面积较小的农场,农场主多数不愿意加大投入进行农业产业链延伸。土地流转年限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存在显著影响,土地流转年限越长,农场主更愿意加大投资进行农业产业链延伸,而土地流转年限较短,进行农业产业链延伸无法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农场主多数不愿意加大投入进行农业产业链延伸。

农场用工工资变量对第一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的影响不显著,对新生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家庭农场的实地调查发现,第一代农场主所花费的用工工资较少,农场雇工数量明显少于新生代农场主,少量的雇工也基本由亲戚朋友组成,而新生代农场主的农场用工工资明显高于第一代农场主,农场有较多的雇工存在,这说明新生代农场主接受过现代化教育,明白农场的长期发展不能掺杂私人关系,必须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来经营。

金融贷款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有显著影响。能够获得金融贷款的农场主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用于农场基础设施以及农业产业链延伸,投资于产前、产后的各个环节,而无法获得贷款的农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以及朋友借款,受资金压力约束,没有多余资金用于投资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注册资本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存在显著影响,家庭农场的注册资本越大,经济实力越雄厚,越有资金用于投资农场产业链延伸发展。

掌握核心技术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有显著影响,农场主掌握了核心技术,能降低延长产业链的成本,延长产业链达到增收的目标更容易实现;未掌握核心技术的农场主,延长产业链将会面临很大风险,愿意选择延长产业链的相对较少。

2.3 就外部环境类来说,各影响因素对两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都有显著影响,且几乎不存在代际差异

政策了解程度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有显著影响,农场主能及时获取国家最新政策,将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的发展方向,响应国家号召,紧跟国家的政策指引。对政策了解更全面的农场主更愿意改变家庭农场的单一模式,尝试农业产业链延伸。

农场发展规划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有显著影响,农场主对家庭农场只有简单的规划,更多只考虑到眼前的发展,不会顾及规模的扩大;而有详细、完整规划的农场主则考虑得更加长远,对于前期规模的扩大、后期产业链的延伸发展都做过一定的规划,希望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降低市场风险,增加农场收入。

参与合作社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有显著影响,加入合作社就可以和其他农场主形成一个联合组织,能够得到国家的扶持,并且有利于开拓市场、促进销售,合作社一方面增加了农场主的谈判能力和话语权,另一方面可以统一种养殖规格和标准,有利于促进销售,另外合作社成员还可以进行联合贷款,获得更多的资金扶持,这样将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家庭农场产业链延伸发展。

参加培训次数变量对两代农场主都有显著影响,农场主参加培训次数越多,思路更加开阔,了解的信息也更加全面,不同农场主之间互相借鉴较好的经验,对家庭农场的全面发展更加有利,对于农业产业链延伸的接受度更高。相比新生代农场主而言,第一代农场主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受参加培训次数变量的影响更大,这是因为第一代农场主对于专业知识信息了解相对较少,对于农场经营主要是靠其积累的经验,而新生代农场主大多是在上一代基础上接手农场,不但吸收了上一代的间接经验,而且接触新鲜知识的能力也快,相比第一代农场主更有优势。

3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研究通过实证分析不同代际农场主在家庭农场发展中对农业产业链延伸意愿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得出了以下结论:就主体特征类来说,对产业链延伸意愿两代农场主存在显著差异;就要素配置类来说,两代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愿的影响因素较多,但两代之间差异不大;就外部环境类来说,各影响因素对两代农场主产业链延伸意愿都有显著影响,但代际差异不明显。基于以上结论,对促进家庭农场农业产业链延伸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3.1 加强培训的力度和广度,为农业产业链延伸提高职业素养

针对中年农场主加强文化学习,针对青年农场主加强技术培训。通过深度访谈发现,第一代农场主多数根据实践经验来经营家庭农场,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技术较缺乏;而新生代农场主则在农业生产经验上比较生疏;两代农场主中,能掌握核心技术的农场主数量较少,在现有的培训活动中存在培训数量少、范围小、效率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并且能有机会参加家庭农场培训的并不多,从参加培训的统计数据来看,能参加培训的农场主多数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从培训的课程设计来看,缺乏对农业政策与信息的宣传推广,缺乏核心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因此,对于第一代农场主要加大培训产业链延伸理念,对于新生代农场主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

3.2 推动土地稳定集中连片流转,为农业产业链延伸提供前提保证

中国虽然在政策上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但多数地方并未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由于土地承包权出让方和受让方双方信息不对称,无法建立真正的沟通渠道,土地流转也无法通过公开市场的方式大规模进行。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都是在亲戚朋友之间或者村集体内部的熟人之间进行[9]。因此必须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创办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尽快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村闲散、多余的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有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到大城市务工,广大农村大量的土地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国家要优化土地流转程序,将这些低效的土地流转到需要大量土地的农场主手中,将土地集中起来让土地发挥规模效益。农场主只有拥有更多的流转土地,流转的年限越长,他们才更愿意投入更多的资本用于产业链延伸发展。

3.3 拓宽农业产业融合渠道,为农业产业链延伸提供示范带动

农业产业链的构建与整合有助于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10]。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包括纵向延伸和横向延伸。纵向延伸指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或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生产连接起来,或者组建农业产供销一条龙。比如,宜昌青腾食用菌家庭农场从事食用菌开发、技术服务及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和出口贸易。竹溪县雨润特色种养家庭农场从事魔芋、种芋繁育、魔芋初加工。产业链的横向延伸指通过农业内部产业整合型融合、农业与其他产业交叉型融合、先进要素技术对农业的渗透型融合、“互联网+农业”融合等方面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例如有的农场主建立起一个大田种粮、山场养鸡种果、水塘养鱼、沼气化粪供肥的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产业链。这些典型就像是一根标杆、一面旗帜,发挥好其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作用至关重要,对这些比较典型的家庭农场进行宣传能对其他家庭农场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培训学习的方式,带领其他家庭农场主去参观学习,能更直观地对农场主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4 促进家庭农场之间的合作,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创造外部条件

同类型或产业链各环节的家庭农场可以组建合作社,互助帮扶发展,利用合作社的资源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可以联合各成员在银行进行联合贷款,这样能获得更多的资金。调查中发现,不少家庭农场主牵头组建了合作社,并从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建立起了合作关系。因此,为弥补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各自的弱质性,政府应当逐步引导家庭农场之间的合作,构建以家庭农场为合作单元的农业合作社让农业合作社为家庭农场提供服务,这样可以带动家庭农场的发展,也是现代农业未来的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振坡,梅 林,王丽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农业产业链重构研究[J].江淮论坛,2014(3):12-18.

[2] 刘西川,程恩江.中国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典型案例与理论含义[J].财贸经济,2013(8):47-57.

[3] 董 芳,肖志明.基于地区的农业产业链融资产品流程设计―以广东清远地区为研究对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7):45-49.

[4] 成德宁.我国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的比较与选择[J].经济学家,2012(8):52-57.

[5] 张晓林,于战平.农业产销体系创新的全产业链模式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14.

[6] 廖祖君.中国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逻辑与方向―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视角[J].农村经济,2012(12):6-8.

[7] 肖小虹.农业产业链成长要素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4-47.

[8] 詹 瑜,崔 嵬.农业产业链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贵州农业科学,2012(5):214-217.

[9] 屈学书,矫丽会.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和条件分析[J].经济问题,2014(2):106-108.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6篇

本刊讯 (记者 崔建玲 马胜军洪成)6月21-22日,农业部、财政部在四川眉山举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编制完善培训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决策要求,交流做法经验,部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编制完善工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出席培训班并讲话。两部门强调,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各地方经过近3个多月的努力,批准创建了1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确定了30个需完善创建方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了良好开局。

两部门要求,在创建工作中,要认真学习借鉴各地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始终把姓农、务农、为农和兴农作为根本宗旨,把有基础、上规模、高标准作为基本要求,科学规划,深入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作用,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好发展好。

两部门指出,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部署要求。一方面,要坚守底线,实行“五个不列入”,即不姓农为农的不列入,一家企业独自经营的不列入,不符合“生产+加工+营销+科技”发展要求的不列入,规模范围过大或者过小的不列入,工作部署推进不力的不列入。另一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准确把握功能定位,科学确定目巳挝瘢精准选择主导产业,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创新产业园管理体制。

两部门强调,要认真做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完善工作,对于批准创建的11个产业园和需要完善创建方案的30家产业园,要进一步优化规划布局、创建思路和建设任务,强化政策举措,正确处理好规划与实施、政府与市场、农民与企业、创建和认定的关系,有序高效推进国家产业园创建工作。

江西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以及黑龙江省五常市、江苏省泗阳县、湖北省潜江市、陕西省洛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期间,培训代表还参观了眉山市东坡区泡菜产业园、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等建设现场。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7篇

第一条根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围绕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目标及要求,为了加强人员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增强责任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进村入户,特制订本遴选办法。

第二条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及推广员遴选,应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推广体系,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第三条中心主任岗位职责是:

(一)负责制定区域内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组织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和新品种的集成推广,做好推广效果监测工作。

(三)负责农业产业技术建设项目的编制审核工作;负责组织实施重点农业产业技术项目和示范培训基地下达的推广项目。

(四)负责开展农民产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五)负责开展产业技术、信息服务;积极指导农业推广机构、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四条推广员岗位职责是:

(一)引进当地急需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进行推广服务,落实推广项目的具体实施,建好示范区、样板田,培训农民技术员。

(二)具体指导示范户和农民的技术应用,向农民做好新型产业技术普及工作。

(三)带头应用先进技术向农民宣传新技术和新成果,并把农民反映的技术难题及时向中心反映,协助解决技术问题。

第二章 遴选方式

第五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出一批技术能力强、业务素质高、有丰富实践推广服务经验,有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愿意为农牧民服务的专业人才,实施科技进村入户。

第六条中心主任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较强的领会和执行政策的能力;熟悉农业产业技术发展动态,了解和掌握产业技术,至少有10年以上从事农业生产或推广服务工作的经历;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经验丰富;年龄不超过50岁,具有农业推广类高级职称。

第七条推广员应具备承担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及时提供农业信息,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工作能力;甘于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综合素质较高;年龄不超过45岁,具有相应专业或农业推广类初级以上职称,至少有5年以上从事基层农业生产或推广服务工作的经历。

第八条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由产业示范培训基地根据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目标和要求,一般由岗位专家担任,同时,聘用县农业主管部门、推广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上报产业示范培训基地批准。

第九条选聘推广员由产业示范培训基地,根据农业产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从当地农业推广部门、农业院校、科研部门和涉农企业聘用;或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择优选聘,由推广服务中心批准,上报产业示范培训基地备案。

第三章 考核

第十条每年对中心主任和推广员实施工作绩效考核,作为续聘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一条考核应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

第十二条考核内容主要是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绩效。

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和爱岗敬业等方面的表现。

能: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组织管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等方面,包括业务水平、组织协调、开拓创新及其他适应职位职责工作要求的能力。

勤:考核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表现。

绩:主要考核聘期内完成工作的成绩与效果(包括完成推广服务工作的数量、质量、难易程度、效果、贡献大小等),以工作人员的职位、职责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基本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第十三条考核程序是:

(一)被考核对象如实填写年度考绩记实手册和年度考核表。

(二)被考核对象应提交推广服务业务总结相关材料。

(三)由产业示范培训基地会同推广服务中心召开考评会。首先由被考核对象述职,然后由测评人员对考核对象评分。

第十四条考核主要采取民主评议和绩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行百分制计分考评。民主评议主要面向服务农户测评占考评总分的30%,主要是测评工作人员的服务效果和满意程度,测评结果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次,绩效考评分占考评总分的70%,主要考评年度规定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

第十五条由考核委员会依据考评分,拟定考核对象的等次,并在推广服务中心公示。

第十六条如对考评分和拟定的考核等次无异议,由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将考核结果向考核对象反馈,考核对象签署意见后即上报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存入考核对象的个人档案。

第十七条考核结果计入个人档案,考核结果将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续聘挂钩。

第四章 附则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8篇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工作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实质上就是文化科学技术的差距,是智力发展差距,是劳动者素质的差距。而作为农业产业化主体的农民,提高其素质更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就不能掌握必需的科学技术,再好的项目也很难发展经营。加大农村文化科技教育的力度,提高农民掌握生产技术、加工技术水平,增强市场意识能力,努力造就和培养有文化知识、懂得科学技术的新一代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和帮助农户进入大市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随着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专业化提高,对农业主体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贵州农民教育整体水平偏低,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出许多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产业化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龙头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从事的是农产品初级加工,很少有企业涉及精深加工。农业产业化主体农民没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没有相应的技术培训,是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有技术含量的农产品的,进而也达不到所预想的经济效益。

二是农民素质较低。作为农业产业化主体的农民,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差,己经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瓶颈”。2011年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6%,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4.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8.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3.2%。虽然每年各项入学率都有所提高,但是高中阶段以上的入学率都相当低,普及程度低。而在农村住户劳动力文化状况会更低,远远达不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

三是专业技术人员太少,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目前贵州全省常住人口为3474.6万人,其中66.19%为农业人口,约为2300万人。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在近10年里,涉农专业严重萎缩,种植业专业几乎停办,涉农专业招生人数仅占全省招生总数的3%左右,涉农专业毕业生年均不足3000人,涉及农业教育的职校从13所减少到4所。遵义县该县镇(乡)农业服务中心在编在岗426人中,具有中级职称人数仅95人,占在岗人数的22.3%。

四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需要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目前,贵州的农业科技发展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贵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上升到4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45%,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存在优质品种不多,专用品种不全等问题。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有赖于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措施的适用度及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技术的转化。

2012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新政策,其中就有关于教育部分,提出大力倡导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进一步加强农业职业技术院校建设,为农村培养实用技术人才,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自主创业。对于贵州,农村教育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而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促进农产业化的实现。

依靠政府,增加对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农民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工程。为适应农业产业化专业性,规模性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专项扶持经费。

做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素质得到提高,生产力就得到解放和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贵州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脱盲难,巩固更难,但对于农民这个群体不脱盲,农业产业化根本不可能实现。扫盲成功不仅可以防止新文盲的产生,而且使原有文盲脱盲。

进行教育培训要具有针对性。只有与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相结合,教育培训才能受到农民认同,最终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展培训之前可通过调查问卷、沟通交流等形式弄清当地生产水平、产业结构、劳动力现状,充分掌握农民实际需求,做好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分层次地开展培训,最大限度满足农民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9篇

今天,在亚欧商博会举办“全疆果蔬热风烘干产品及冷藏设备推介专场会”期间召开座谈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自治区推进下半年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回顾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任务。总的看,上半年各地州(市)农业产业化部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稳定“三期叠加”等不利影响,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主食加工业、农产品市场开拓等方面,积极创新工作思路,真抓实干,取得了好成绩,有力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为全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区农业产业化上半年工作情况做一总结,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今年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上半年,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机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认真调研分析和应对,先后对全区2014年度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开展对外经贸合作情况开展调研,并召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座谈会,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南疆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调研,梳理出《南疆农业产业化项目指南》、有关援疆省份和各级各部门支持南疆的政策措施等,向国家和自治区提出加大扶持南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和相关政策建议。同时,启动2016龙头企业监测和申报工作、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评选表彰,开展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监测、申报和数据调查工作。1-6月,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发展到11710个,比去年同期增加703个;农户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24.04亿元,同比增长13%;订单带动农户186.48万户,同比增长11%。

(二)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大力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全力推进南疆五地州3000座果蔬热风烘干房和1000座组装式冷藏库项目建设。截止7月底,在地州的共同努力下,3000座烘干房已全部建成,冷藏库建成968座;共烘制各类果蔬4696.22吨,设备、资金已全部到位,人员培训已全部完成。近期推进的北疆、东疆12个县市区产地初加工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地州、县市区高度重视,确保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见效,项目主体是县市,各地州要认真准备,严格按要求程序抓紧实施,为明年顺利推进该项目打好基础。深入开展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调研拟定了《关于<维吾尔自治区关于促进主食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报告》,推荐4家企业申报“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落实农产品加工税收优惠政策,认定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9家。启动示范性合作社申报工作。1-6月,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498.41亿元,同比增长9%;实现销售收入432.56亿元,同比增长10%;利润总额15.58亿元,上缴税金7.61亿元,劳动者报酬15.38亿元。

(三)农产品市场开拓不断深化。围绕“新常态”下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模式、新方式、新业态,开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冷链物流及O2O电商模式发展现状专项调研,引导和帮助企业找准市场定位,进行“线上线下”多维度立体推广。支持龙头企业参加2016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五一大联销活动、2016年喀什上海宣传周及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美国夏季优质食品展等境内外展会,扩大精深加工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将果蔬热风烘干房产品营销作为重点,在上海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会,赴上海、江苏、浙江进行推介,多措并举做好产销对接工作。

(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启动2016年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工作。对获得2014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示范点称号的尉犁县罗布人村寨进行颁奖授牌,增强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力度,完成奇台雨养农业文化项目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文本修改,以及坎儿井农业系统、哈密瓜种植与贡瓜文化系统后续保护、开发、利用专题调研。启动休闲观光农业统计监测工作。加大休闲观光农业人才培训,完成5家示范县休闲观光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同志专题培训。1-6月,全区休闲观光农业经营组织达到4696家;其中:农家乐3324家,休闲观光农业园区327家;带动农户2.1万户,从业人员达到3.7万人;接待人次达到917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利润总额1.4亿元,劳动者报酬1.3亿元。

(五)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改革财政资金使用方式,以担保、贴息等市场方式,在调动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产业化方面创新。贷款贴息资金已切块额度下发至地州,截止7月底,发放贷款贴息资金2870万元,担保资金1000万元。筹备召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座谈会,会同金融办、相关银行的负责人,赴南疆与企业逐一对接;先后3次召集金融部门座谈,搭建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的平台。做好22个2016年自治区村级惠民生项目认领及服务工作,拨付资金1100万元。

二、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要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部署,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创新的精神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全力以赴抓好重点工作,促进农牧民就业增收,为保持全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做出新贡献。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农业产业化。把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与延伸农业产业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牧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各地州要结合各地实际、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实和完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在产地、留给农民。做好2016年自治区级龙头企业监测和申报工作,强化动态管理。做好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评选表彰的跟进服务宣传工作,突出产业化重要性和优势。加大对龙头企业项目申报、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完成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园区监测、认定工作,争取落实好各项支持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

(二)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对南疆2016年果蔬热风烘干房及冷藏库项目开展督查、验收,做好项目资金兑付、产品营销等工作。召开补助项目现场观摩会,及时总结上报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完善办法措施。提前准备,为明年打好基础。从明年起,果蔬热风烘干房及冷藏库项目要在全疆推开。各地州特别是北疆、东疆要提前做好项目的宣传推介,开展摸底调研,对项目的选址、布局、能烘干和冷藏的农产品等做到心中有数;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地州、县市财政的支持。同时,深入实施主食加工提升行动,进一步修改完善《主食加工业发展指导意见》下发,抓好贯彻落实、督促服务检查等工作。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企业税收认定、农产品加工示范合作社认定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社发展壮大争取更多支持。

(三)抓好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开拓农业多种功能,创新思维,研究完善,进一步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用地、用电、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强化体验活动创意、农事景观设计、乡土文化开发,提升服务水平。筹备召开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现场经验交流会,进一步交流总结经验、推进工作。组织好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丰富文化内涵,带动农牧民就业增收。做好休闲观光农业统计监测工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抓好市场开拓。今年,全疆压减棉花面积497万亩,主要种植林果、蔬菜等;加上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社会稳定“三期叠加”等复杂形势,各地州要提前谋划、高度重视市场开拓工作,在农产品营销推介方面多出新招、多想好办法,帮助农民卖上好价钱。要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不断丰富营销模式和手段。进一步深化华东市场开拓体系,办好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产品上海展示会,建立农产品进入华东市场长效机制。要将果蔬热风烘干房的产品营销作为重点,利用展会、电商等各种平台,加大宣传推荐和招商力度。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手段,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突出抓好“线上线下”多维度立体品牌策划、推广、营销等工作。刚才,王海博士和各地州市局局长都进行了很好的发言,对做好下半年的工作很有启发。特别是,阿勒泰地区局充分利用当地优势搭建农产品营销平台的做法好,每天的销售额都在万元以上。游客的消费能力都很强,阿勒泰地区局的举措,开拓出新的市场销售渠道,有效应对了农产品卖难问题。说明只要我们努力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五)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各地州要围绕“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等,抓住新机遇,深入谋划和研究,科学编制规划,增强指导性、实用性。特别要深入研究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牧民收入持续健康较快增长、要进一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用变化变革、敢于担当的精神,探索更多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各地州与区局的规划要加强对接,共同研究和规划,形成整体合力和效益。

(六)抓好培训。围绕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规划引导,促进农牧民创业能力、学历、素质、技能与创业培训相衔接。要创新培训内容,在农产品市场营销、招商推介、金融担保、企业财务管理、项目申报等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满足农民和企业需求。要扩大培训范围,对农牧民、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地州、县乡村的农业产业化系统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更好适应发展需求。各地州要在培训的内容、人员等方面不断开拓思路,积极上报培训需求,争取各类培训项目,做到基层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要求。切实为农民和龙头企业做好服务。同时,下半年要办好4期电子商务培训班,做好果蔬热风烘干房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七)抓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资金的落实和融资、担保服务。发挥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资金的导向作用,重点向农民和成长型好、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贷款融资困难的合作社,及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倾斜,在发展关键的节点上拉一把、扶一下,支持其做大做强。各地州要围绕开发资金的管理,深入调研、面对面听取基层、企业的意见建议,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尽快拿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上报区局。

2016年7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2016〕59号文件,提出“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农民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等政策,不断扩大农民和龙头企业抵押物范围和贷款规模。要“鼓励引导粮食等大宗农产品收储加工企业为农民提供订单收购、代烘代储等服务”,缓解农民和合作社、龙头企业生产资金压力。各地州要主动作为,学习掌握金融、担保等方面的知识,学会与银行、担保公司打交道的本领,探索将房屋、土地、设备等纳入抵押担保范围,帮助龙头企业规范财务管理,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贷款额度,切实为农民和龙头企业做好服务、解决困难。

(八)抓好机构建设。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农业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主动宣传推介自己,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做到有工作目标、有机构、有制度、有人干事。要围绕职能,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农村和谐稳定和当地经济快速增长中,做出更多有亮点、有业绩、有创新、领导群众认可的工作,让当地党委、政府放心,群众满意,从而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支持。要大力宣传我们本行业、本系统,让党委、政府、农牧民、金融机构等各方面更多的了解、关注、支持我们。

(九)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重在转变工作作风、促进工作创新落实。我们要在转变工作作风上用力,通过专题教育进一步强化农业产业化系统的工作作风,提升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水平,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围绕“一带一路”核心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今年重点工作,以专题教育促进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成效检验专题教育的成果,做到两手抓、两促进。要在从严要求上下功夫,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十条,在农业产业化各类项目的招投标、管理、资金拨付等环节,要严格程序,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切实增强纪律意识、责任意识,时刻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保持头脑清醒,确保不出事。

同志们,让我们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农业产业培训范文第10篇

三都自治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月亮山腹地,总面积2400平方公里, 辖10个镇11个乡,总人口34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7%,水族人口占65%。2009年末,GDP完成14.13亿元,财政总收入85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4元。

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积累不足。改革开放3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由0.24亿元增长到2009年末的6.92亿元,年均增速11.5%,纵向比发展非常迅速。3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11.9%的速度增长,但现金收入所占的比例仍然较低。经济积累不足,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困难还较大。

主导产业结构基本形成,但规模较小。“十五”以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以“畜、果、菜、竹、茶”和劳务输出为基本框架的主导产业结构。但是,主导产业连片规模还较小,支撑产业化发展不够。

农业产业化发展有所起步,但层次较低。先后引进、扶持和创办三都甜茶公司、三都酸厂、金鸟木业等涉农企业,成立各类农业经济合作组织38个。但这些企业规模均较小,经济合作组织结构松散,带动能力较弱。

农产品销售市场稍有开拓,但竞争力弱。目前,无公害蔬菜远销广东,水晶葡萄远销湖南及贵阳等省市,九阡李、橙脐、柑、香米等农产品在省外均有部分销售。但由于生产基地规模较小,加之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市场占有率较低,很难带动产业链发展,农民受益程度仍然不高。

发展的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努力空间还较大。近年来,出台了加大招商引资、改善投资软环境、鼓励干部职工留职离岗带薪创办产业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环境机制还需较大改善,招商引资的利益分配机制尚待完善,基地认定、农产品认证、经纪人队伍建设、融资平台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涉农资产整合等多方面的政策还需进一步完善。

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但思路还不够宽。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把干部思想大解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培训、挂职、考察等多种方式让干部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但是,面对“两高”(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过境建设、国家加大投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国家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如何结合实际,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干部思想解放还不够,思路还不够宽。

抓好“七个突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要围绕抢抓“两高”过境建设和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龙头为依托,突出发展“畜、菜、果、竹、茶”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和劳务输出,结合民族地区群众的种、养习惯,抓好“七个突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突出干部思想解放。一是每年制定《干部培训计划》,把涉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培训内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得到进一步培训。二是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干部不断解放思想,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设立经常性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关课题,使干部在承担课题过程中思想得到不断解放,逐步适应发展的需要。

突出农业产业规划。抢抓“两高”过境三都建设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场需求,结合资源优势,认真抓好农业产业规划,高起点编制了《三都水族自治县有机循环农业产业规划》,并按照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的要求,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突出龙头企业的培育引进。一方面,立足现有企业的改造和资产存量的优化重组,通过“政策倾斜、项目优先、全面服务”来重点扶持培育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品牌、有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主动出击,外出招商,引进一批较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驻,较快带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同时,要加大金融部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支持。

突出基地规模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前提。要围绕龙头企业加工需求,高起点规划,多渠道筹资,结合各区域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着力抓好优质粮油、畜牧、水果、蔬菜、竹产品、茶叶、特色种植生产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突出优势品牌建设。围绕资源优势,抓好优势品牌建设。开发一批名、特、优、新农产品,并加强对农产品品牌的认定、评选、商标注册、产品推介等服务工作。整合现有的名优、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已创商标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工艺开发,扩大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强化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工作,重视“博览会效应”,积极组织好龙头企业参加国内重要的展销、展示、洽谈会,广泛宣传、展示名牌企业和产品,通过多种途径打响农产品品牌,树立和维护地区产品形象,扩大市场影响,提高竞争力。

突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引进”以及“智力引进”工作。二是加大乡土人才培养力度。通过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农村科技二传手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三是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联合,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四是借助科技特派员工作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抓好科技入户工作。五是大力培训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经纪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上一篇:康复训练治疗方法范文 下一篇:机电工程施工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