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范文

时间:2023-03-11 22:05:08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1篇

《农产品加工》(CN:14-1310/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半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农产品加工》以“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主食工业化”为主题,力争成为国家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法规传播的桥梁、农民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沟通的管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产品加工科技集萃的园地、政、农、工、商、学各界为发展农产品加工而交汇的殿堂,以及成为广大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加工领域瞭望的窗口。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2篇

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的紧迫性

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2894亿元,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300多家,其中部级重点龙头企业3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8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6个,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但与全国先进省市比仍有不小差距。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2008年全省粮、棉、油、渔、生猪产量分别列全国第9、4、3、1、6位,但农林牧渔总产值、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分别仅列全国第10、13位。去年全省33家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223亿元,不及江苏雨润集团、河南双汇集团等企业一家(2008年雨润、双汇的销售收入分别达370亿元、350亿元)的销售收入。全省这33家仅占全国894家的3.7%。湖北目前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8: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更低于发达省份水平(近2: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初加工以上)50%左右,精深加工比重较低,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比例(二次以上加工的产品占其产量的比例)30%左右,分别低于全国60%、40%的平均水平。

原材料外流。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与加工三个环节密切关联、相互促进、不可偏废,理想的模式是种养加协调推进、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而湖北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小而散,深加工环节薄弱,难以满足市场个性化、多样化要求,造成粮油、水产、畜禽等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外流。

产业链不长。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有利于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引领农业向着标准化、规模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有利于拓展农产品产业链,通过做大做强一个企业,配套形成一个产业,带动整个农业发展,提升所在地区形象,正如一个家喻户晓的“双汇”使得漯河闻名遐迩一样。湖北正是缺少这样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航母”。因此,必须着力打造。

主动应对全球粮油危机。在当前国际粮油价格高位徘徊、饥饿人口有增无减、土地等生产要素恶化、粮食供求平衡吃紧、发展生物质能源机器与人争粮等境况下,一些国家和地区及跨国粮商大举海外屯田种粮、兼并收购粮油企业、控制粮食交易,纷纷抢占主要农产品产销的“制高点”,争夺其“主导权”。垄断世界粮食交易量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通过“全球化经营、全环节利润和全市场覆盖”的运作模式向全球迅速渗透。他们利用强大的资金优势、国际市场垄断地位,从2004年至今4年多的战略组合,已控制了我国大豆产业,掌握了我国植物油的销售终端,并在河南、山东、湖南等粮食主产区设立或并购粮食加工企业,导致有一段时间全国食用油定价权由外资企业说了算。为此,我们更应通过加快打造融农产品产供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航母”来掌控国内粮油等销售市场,确保我国农产品安全,并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和必要的话语权。

打造 “航母”应多措并举

发展湖北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辩证施治、多措并举。

切实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是成功实施农产品加工“航母战略”重要的思想保证。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是打造的重点和难点。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所有制关系复杂,既有国有但更多的是私有,分布在不同部门和地区,固有的“条块”既得利益分割格局,构成推进整合的制度障碍;二是私有制企业壁垒,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产权的私有性、独占性和排他性,形成推进整合的巨大阻力。这比起武烟等国有企业的整合,更加复杂、阻力更大、难度更高,因此更需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方面,要破除所有制樊篱。突破地区所有与部门所有、公有与私有等所有制障碍,充分认识到整合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路”,“不整合、小发展”,“整合、大发展”,自觉遵从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制度安排,“不求所有,但求所在,追求所强”,实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私有控股或私有独资等多种适宜的所有制方式;另一方面,要突破私有产权障碍。充分认识到产权多元化和规范的治理结构是企业成熟化、高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私营业主应主动适应多元化的股权制度和社会化的管理方式,依靠收购、控股、参股、联营、品牌经营等多种互利共赢方式,在政府引导中体

现企业主导,实现企业做大做强。

科学制定规划。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就要高度重视制定好实施规划,努力科学、合理、可行地规划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整合工作。在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伊始,一定要集中力量,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充分讨论,深入细致地做好企业整合、做大做强的专项规划工作,做到认识不基本统一不抛出方案,规划不科学合理不轻易决策。要注意处理好政府推动“看得见的手”与市场驱动“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关系,实行因地制宜、激励约束、互利多赢、以人为本的运作办法。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政府“看得见的手”要发挥主导作用;对一般的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要注意制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项目规划、产业规划和地区规划,使三个规划衔接配套、相互支撑、有机统一。在制定农产品加工项目规划时,要根据农产品加工企业主业的行业特点、资源优势、产品及品牌状况、技术及管理水平、增值及成长特性等因素,合理确定“航母”核心层的龙头企业;制定农产品加工产业规划时,要依据本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加工基础、市场前景、同行业市场竞争状况等,合理确定“航母”所依托的重点产业;制定农产品加工地区规划时,要依据本省功能分区、农产品种养及加工优势、供销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航母”核心层、紧密层及松散层企业的地区分布。例如,按照突出优势、体现特色、确保重点、合理分局的原则,选择好不同行业“航母”核心层的龙头企业。

完善扶持政策。税收支持政策,主要是要落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支出税前扣除以及技术转让所得税减免,企业开展综合利用、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的税收优惠等政策;金融支持政策,主要是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平台的担保融资作用,规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业务用在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信贷支持的一定比例(如20%),同时鼓励其他企业、私人资本等社会资本投入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合理引导外资的有限介入,切实为农产品加工“航母”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土地支持政策,主要是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用地给予政策优惠;财政支持政策,除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力的增加应逐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直接的财政投入外,当务之急是要在推进“四个一批”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下,强力推进相关政策资金的有效整合工作,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目前,分散在各相关省直部门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项目资金不少,包括农业产业化专项、农业产业化奖励、专业合作组织补助、农业板块建设资金、农业产业化信用担保资金、林业产业化专项、粮油精深加工贷款贴息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项目等直接的财政性资金5亿元多元,加上扩大内需用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平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企业技术改造贴息、科技研发及重大科技专项等间接的财政性资金,可用于打造农产品加工“航母”的省级财政性资金比较可观(概略统计应有10多亿元)。问题是这些项目和资金都分散在不同的部门管理使用,各种项目资金在支持对象、分配标准、使用方式等方面各不相同,存在投资分散、撒胡椒面、多头申报、效益不高、损失浪费等问题。因此,当务之急不是要增加“部门所有”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而是要挖潜统筹,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进行有效整合,真正做到“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实行集中投入、连续投入和滚动投入,促进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打造“航母”的着力点

打造湖北农产品加工“航母”,要在着力点上下功夫。

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和企业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大力支持其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租赁、品牌联盟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形成包含关联企业、中介组织、基地和农户在内的企业集群结构和品牌联合体。

二、提升“航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自建研发机构,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攻关,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提高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现代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福娃、国宝桥米成为中国名牌后,大米产品的售价几乎翻番。因此,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在现有或将来可能创建的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中,按照知名度、成长性等因素选取一个或几个品牌大力进行品牌整合经营(整合“采花毛尖”就是一比较成功的例证)。在此基础上,着力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质量战略、市场营销等手段,提升“航母”企业产品品牌的信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使一个品牌成为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和一个地区的象征。

四、配套建设农产品基地和加工园区。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技推广部门、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在省内外、到国外如非洲国家等建设农产品基地,促进中介组织、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使农产品加工园区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聚集的载体和“洼地”,成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壮大的平台和“摇蓝”,也成为市县增加产值和财政收入的骨干和“源泉”。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收入过2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只有19个。其中过50亿元的园区不到10个,应结合“航母”企业打造,通过五年左右努力达到20个左右。

五、建设农产品加工标准和质量监测体系。要建立符合本省实际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促进龙头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标准化管理;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平台,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和可追溯制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3篇

农业产业化经营基本情况

与会代表从部级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的形势与现状入手,深刻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应对复杂的市场形势,迎难而上,攻难克艰,逆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化组织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9358个,其中:(1)龙头企业带动型4919个,占比36.5%。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574个,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达到3911个。我省目前拥有43家部级农业龙头企业,25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中介组织带动型17985个,占比21.3%。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2600个,成员达到290万人。(3)专业市场带动型1527个,占比18.2%。规模以上的专业市场达到595家。全省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1076万户,占总农户数的70%;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达到570万人,占乡村劳动力总数的20%。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据统计,2008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357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占比达到41.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1992~2000年8年间仅由0.44:1提高到0.46:1,到2005年这一比例提高到0.71:1,2008年达到1:1。农产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与成长,全省各地涌现出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形成了以粮油、果蔬、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为主导行业的农产品加工产业格局。

与农户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完善。多年来,我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合同订单、利润返回、股份合作等方式,建立“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据统计,在部级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方式中,合同订单占79.5%,利润返还占12%,股份合作占3.5%,股份制等其他方式占5.0%,合同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合作三种较为稳定的利益联结方式所占比例达到95%以上,订单履约率达89%。如:徐州中天棉业集团通过“集团公司+棉花加工厂+农户”的运作方式,一头与农户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对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价格收购(高出市场价3%~5%),一头与集团公司签订皮棉销售合同,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利益共同体,实现产、加、销各环节“共赢”。

部级农业龙头企业运行情况

从各地交流的情况看,今年1~5月份,我省43家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0.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实现利税16.82亿元,增长1%,利润10.52亿元,增长1%;出口创汇2.08亿美元,增长1.3%。总的看,企业运行喜忧参半,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

骨干企业挑大梁。从销售收入看:43家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共有33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雨润集团、维维集团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雨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64亿元,增长22.4%;徐州维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0.5亿元,增长5.3%。从销售收入同比增幅看:销售收入增幅超过10%的共有16家,其中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宿迁龙嫂食品公司、南京桂花鸭公司销售收入增幅分别增长31.8%、28.6%、26.6%。从利税总额同比增幅看:有13家企业利税增长10%以上,其中龙嫂食品公司、天参农牧、梁丰食品集团分别增长27.9%、23.3%、21.7%。

龙头带动作用大。今年以来,我省43家部级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数都在3000以上,其中9家企业直接带动农户数达到10万人以上,雨润集团、双兔米业公司、大亚集团直接带动农户数分别达到55万人、25万人、13万人,同比均有所增长;直接带动农户数增长最多的是民康油脂集团、双兔米业公司、维维集团,分别增长20%、18.5%、13.6%。从企业从业人数看,雨润集团、维维集团、大亚集团的企业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65万人、1.85万人、1.26万人,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桂花鸭公司、丹阳正大油脂公司、龙嫂食品公司企业从业人员分别增长38%、15%、13.3%。

部分龙头企业出现负增长。今年1—5月份,有11家企业销售收入实现负增长,但比第一季度减少7家;有15家企业利税总额实现负增长,但比第一季度减少6家。去年23家有农产品出口业绩的企业,今年1—5月份只有21家实现农产品出口,其中8家企业农产品出口额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比第一季度增加4家,其余企业都呈负增长。海门中宝集团主要生产速冻“四青”作物,在去年上半年经营处于正常情况下,面对大量在手的订单,企业以每公斤近1元的价格收购了1.2万吨豆类蔬菜入库速冻,然而去年下半年以来,速冻蔬菜价格行情一路走低,大量库存速冻蔬菜难以出手,存货销价跌至收购价以下,仅此一项企业直接亏损就达1000多万元。

龙头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对形势的判断

总体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企业的影响逐步加大、加深,危机导致市场萎缩,消费热点减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下降,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变小,经营利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各地反映,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表现为:一是生产销售形势严峻。国内外市场需求萎缩,企业销售回落。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企业受主要进口市场消费需求减弱、合作伙伴受到较大冲击以及技术壁垒和地方保护进一步加强等因素影响,出口订单萎缩、出货时间延长,企业销售下降、库存增加,部分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甚至被迫停产、转产。出口企业在严峻的形势下,有的将产品调整为内销,又加剧了国内的市场竞争。二是利润空间下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度下降。比如生猪收购价格在去年3月达到顶峰,836元担,今年1月保持在651元担,2月开始下跌,5月仅为430元担,环比下跌8.6%,同比下跌42.8%。很多企业反映,现在呈现“一生产就亏本,不生产就丢市场”的两难局面。另外,油脂企业反映,中国70%的食用油市场被路易达孚、益海嘉里、帮吉、嘉吉等几大跨国公司控制,成本和销售价格倒挂,造成国内油脂企业运行压力太大,每加工一吨大豆,要亏损200~300元。三是资金运转压力加大。融资难、信贷难、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仍是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许多企业反映,去年以来库存增加,资金占用量明显增多,致使技改投入资金缺乏,生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同时,今年中央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规模仍然受到一定的压缩,一些地方反映下降幅度达到30%。有些农业龙头企业的基地、厂房都通过出租的方式获得,无法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来扩大生产,融资、信贷较困难。四是基地农户效益下滑。龙头企业发展受阻,履行订单能力下降,致使农产品订单收购量减少,订单履约率出现不可调控的下降,影响了基地农产品销售;龙头企业加工产品平均价格下滑,也带动了农产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了基地农产品销售价格;龙头企业用工量下降,影响了农民的就业和收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从当前情况看,金融危机对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总的判断:金融危机正在由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蔓延,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由二三产业向一产转嫁。有专家预测,金融危机的第二次冲击波即将到来。换句话说,金融危机将加快向农业和农民转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工返乡,就业空间不断缩小。农民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群体。二是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三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更加困难。四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下降,推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当前严峻的形势有可能产生一种“供过于求”的假象,而实情是“需求不足”。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是行业的一次重新洗牌,狭路相逢勇者胜,信心比金子金贵,保市场比保利润重要,只有积极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步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推进龙头企业发展的措施

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农产品价格下行、出口受阻、加工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等问题,我省各地把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加强调查研究,突出服务引导,强化工作考核,努力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产业集聚,建设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今年我们提出,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的原则,每个县(市)都要建立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制订规划,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向规划区集中集群发展,搭建农业招商引资新平台,花大力气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盐城市今年在各县(市、区)和50个重点镇全面启动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泰兴市按照“整体规划、滚动开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特色鲜明、品牌经营,产业招商、项目合作”的工作思路,创建农产品加工园区;沛县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如皋中国肠衣城、高邮鸭及绿色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兴化农副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泗洪绿色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等加快建设“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今年以来,全省农业招商规模以上项目投资额超过200亿元,一大批农产品深加工项目落户。

苦练内功,引导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开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在全省4919家龙头企业中,有111家企业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南京老山药业、南京桂花鸭、江苏宝宝集团、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淮安新丰面粉、江苏高邮鸭集团等9家单位成为部级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无锡天鹏集团今年初投资11亿元,正式建成占地近100亩的天鹏食品城肉类屠宰加工中心,现代化的流水线中“生猪听音乐”、“三点式麻电”、“真空采血”、“预冷排酸”等高科技应用,降低了屠宰成本,保证了猪肉的口感和品质。

内外兼修,大力开拓市场。加强市场营销服务,引导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开办《走进新农村》栏目,在江苏农业网、市县农业网站开辟农产品营销专栏,宣传推介优质农产品,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搭建营销平台。组织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销会、年宵花卉展等交易会、展销会,组织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赴日本等地参展促销,提高居民消费意愿,促进产销衔接,推动市场活跃。雨润集团今年抓住用工低成本的优势,加快建设了一批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新项目,今年将建成竣工的工厂就有12家左右,将直接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加上上下游业务拓展,可以解决1万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是我省3家年销售连续过百亿元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之一,今年通过期货套保业务,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3.4%的同时,利税同比增长156%。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农产品半熟、全熟食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且品种范围在扩大,过去只集中在谷类、豆类等几种主要粮食产品上,现在几乎包括所有的农业食用产品。这充分反映出,农产品深加工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加工不只是为把产品推销出去,更要让其增值、增效。农产品一般只要进行加工,都能实现某种程度的增值、增效;粮食加工一般可增值1~4倍,棉花加工可增值2~4倍,禽畜加工可增值1~3倍。

农产品加工虽有市场发展前景,但并不等于只要一加工就有市场、有钱赚。根据我国目前市场情况,农产品加工应在“深”字上下功夫。

1.在市场空缺上寻突破,提高附加值目前来看,简单、粗放式加工的农产品基本饱和,而有个性和特色的农产品加工还不多。经营者应该深入调查,从多层次、多类型的消费中找出新的需求点,推出适应市场的加工产品。据报道,贵州凯里市农民谢志新有着一手竹织好手艺,但由于过去只加工箩筐、簸箕等简单竹织产品,一根中等竹材只赚几元钱。后来他通过市场调查找了新的需求点。他改变加工方向,专编织动物类工艺品,结果不仅产品畅销,而且效益大增,同样一根竹材加工后的利润是过去的十多倍。

2.在“变”上下功夫,创新卖点农产品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将其深加工成化工、医药、保健食品后,其产值可以倍增。但作为小本经营,受设备、技术等条件限制,很难凭这些闯开市场,但可在产品品质提升、形式更新、工艺改进上“深”下功夫。只要找到或创出市场卖点,就会赢得市场。内蒙古一农产品加工企业针对养鸡易、卖肉难的现状,开发推出140多种鸡肉深加工产品,仅鸡肉就有8个品种。如鸡食管和气管以前在国内只卖400元一吨,而他们通过深加工后,将其穿成串在日本卖到1.2万元一吨。“拆零件”让他“拆”出大市场、大效益。

3.在“绿色”上做文章,响应人们“保健”需求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已从过去的“满足温饱”阶段进入了“追求保健”阶段。特别是城镇居民,对食品不仅讲究口味,更注重营养保健。市场需求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农产品加工者改变思路,从生产有机农业“绿色产品”上做文章,加工出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以农产品加工成食品为例,从目前市场行情来看,在北方,用辣椒(含丰富维生素C)作调料,开发出绿色休闲食品态势不错,利润在50%以上;在南方,由于物种较丰富,开发、加工的保健、休闲食品范围较广,种类也较多,其中像野菜、杭白菊、竹笋、金银花、灵芝等加工后的保健、休闲食品较受欢迎。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5篇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提升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展示相关科研成果,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发展,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工程学报》编委会共同组织召开“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围绕农产品产后清选分级、烘干、预冷、储藏、保鲜、包装、商品化处理及其它初加工过程等领域,开展研讨与交流,并为企业、厂商提供科技合作平台。

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农业工程学报和江苏大学承办的第一届全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3日在江苏镇江顺利举行。来自国家农业系统、粮食系统和国内各大高校的专家、学者及江苏大学师生两百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沈瑾研究员主持研讨会。

当前我国已步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阶段,先进的物质条件和科学技术手段为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提供了重要保证,如何通过与农产品加工业的联动发展,推动农业丰收效益最大化,确保农业丰收和农民增收不打折扣,是当前和今后我国“三农”发展的重大攻关问题,兼具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紧迫性。

在会上,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朱明院长分析了我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详细介绍了我国农产品产地分布及产地加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与一般的商品不同,远距离运输极易造成产品的腐烂变质和较大的损耗,因此,很多农产品适合就近就地加工而不适合远距离异地加工,尤其是初加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不仅能避免远距离运输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减轻原本就非常紧张的运输压力,还能有效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稳定和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同时,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能大量吸收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有效延长当地的农业产业链,把产品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而调整和改善当地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域间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做到大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是关系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

朱明院长最后就农产品产地加工的发展方向阐述了观点。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既是涉及农民和企业的增收问题,也是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同时还是食品安全、健康消费问题,具有突出的公益性、公共性特征。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要求,加快转变增长方式,着力自主创新,促进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拓展产业功能,推进综合利用,提高国际竞争力。要尽快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基本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初步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机制和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推广体系,为农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6篇

盐水鹅辐照保质试验研究曹宏,陈秀兰,包建忠,翟建青,王锦荣,韩燕,蒋云升,董杰,徐浪

松仁发酵饮料的研制刘小朋,刘忠艳,李艳平,LiuXiaopeng,LIUZhongyan,LiYanping

松仁乳专用乳化稳定剂优选及其产品稳定性的研究崔敬爱,陈晓平,王萍,CuiJingai,ChenXiaoping,WangPing

麦麸膳食纤维素的研制张桂,赵国群,ZHANGGui,ZHAOGuoqun

功能性添加剂-茶氨酸的制备功能及应用钱小华,刘晓庚,QianXiaohua,LiuXiaogeng

全营养环保型花生豆腐的研制刘兆庆,王曙文,姜媛媛,LiuZhaoqing,WANGShuwen,JiangYuanyuan

芹菜保鲜技术的研究张桂,ZHANGGui

不同热处理对核桃蛋白主要功能性质的影响农产品加工·学刊 曾卫国,ZengWeiguo

小麦面筋的制取及其特性王炜,张宝顺,霍建聪,WangWei,ZhangBaoshun,HuoJiancong

绿茶果冻的制作程道梅,ChengDaomei

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黄立新,李华君,HuangLixin,LIHuajun

完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贾娟,秦培鹏,刘玲,JIAJuan,QinPeipeng,LiuLing

云南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文志华,WENZhihua

苏州土地规模化经营与问题的研究秦捷英,张仁贵,QinJieying,ZhangRengui

晋中市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胡元茂,HuYuanmao

吕梁市农产品加工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王鹏飞,WangPenfei

杨梅的营养保健和保鲜技术蔡健,宋华,金小花,CaiJian,SongHua,JinXiaohua

蚯蚓粪对栽培生菜的影响张仁贵,ZhangRengui

浅谈设备的维护管理与效能的提高肖睿,金德勇,胡富安,XiaoRui,JinDeyong,HuFuan

壳聚糖的生产与应用王传芬,蒋文强,WangChuanfen,JiangWenqiang

我国植物油工业发展的现状与瓶颈王永刚,王永强,刘志雄,WangYonggang,WangYongqiang,LiouZhixong

我国安全农产品发展现状及趋势冯焱,刘佳斌,FengYan,LiuJiabin

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化形式--"中粮模式"肖梅,XIAOMei

大力开发杂粮食品缓解未来粮食压力高国强,GaoGuoqiang

积极培植优势产业加快山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张显明,ZhangXianming

山西省沙棘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梁林峰,LiangLinfeng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山区县域经济的首要选择王竹香,WangZhuxiang

HACCP体系在种植业应用的理论初探王海啸,WangHaixiao

肉脯加工厂HACCP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韩阿火,HanAhuo

HACCP在出口速冻荸荠加工中的应用余奇飞,林洁,YuQifei,LinJie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袁仲,YUANZhong

生物柴油制备技术及应用前景曹龙奎,张学娟,包鸿慧,黄威,CaoLongkui,ZhangXuejuan,BaoHonghui,HuangWei

白菜的保健功能及白菜豆豉新工艺研究戴桂芝,李燕,郑丽英,王兆玉,张伟,DaiGuizhi,LiYan,ZhengLiying,WangZhaoyu,ZhangWei

桂花体外抗氧化活性初探张俊会,ZhangJunhui

不同烹调技法对蔬菜中VC稳定性的影响赵功玲,刘玺,孙耀军,王宝刚,ZhaoGongling,LiuXi,SunYaojun,WangBaogang

一种待开发的保健绿色食品新资源--鹿耳韭李素清,秦文,LiSuqing,QINWen

黑苦荞醋软胶囊的研究杨春,陕方,薛春生,段亚利,YangChun,SHANFang,XueChunsheng,DuanYali

仙人掌保健冰淇淋的研究尹小琴,YinXiaoqin

凝固型酸豆奶的研制李大鹏,高玉荣,张慧玲,LiDapeng,GaoYurong,ZhangHuiling

核桃红果乳的研制马利华,MaLihua

面团搅拌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况伟,KuangWei

碱溶酸沉法制备双低菜子分离蛋白的工艺探讨张寒俊,ZhangHanjun

裸燕麦麸中β-葡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栗红瑜,马晓凤,刘森,边俊生,许光映,LiHongyu,MAXiaofeng,LiuSen,BianJunsheng,XuGuangying

甘薯酒类及饮料的开发刘伟明,LiuWeiming

苦瓜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袁仲,侯雪梅

莲心酒的研制赵贵红,ZHAOGuihong

乳化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田利春,傅亮,蒋笃孝,TianLichun,FuLiang,JiangDuxiao

羧甲基淀粉发展现状及开发前景王曙文,南喜平,代永刚,WANGShuwen,NanXiping,DaiYonggang

我国优质面粉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王永刚,刘志雄,卢向虎,WangYonggang,LINZhixiong,LuXianghu

生态农业与绿色食品开发赵左英,郝志勇,ZhaoZuoying,HaoZhiyong

秸秆饲料加工技术的推广应用任建勇,张世杰,RenJianyong,ZhangShijie

山西省绿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郭俊峰,GuoJunfeng

钙试剂和温度对干酪出品率和品质的影响冯昆,张丽萍,赵婷,王明辉,FengKun,ZhangLiping,ZhaoTing,WangMinghui

潮州产13种野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曾宪锋,蔡巧娜,邱贺媛,ZengXianfeng,CaiQiaona,QiuHeyuan

逆流式谷物干燥机性能的研究张育勤,ZhangYuqin

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作业质量评价与检测农产品加工·学刊 郝增德,HaoZengde

胡麻类作物收获机具的研制杜婵,DuChan

干腌火腿的食用品质及影响因素乔发东,QiaoFadong

刺葡萄的品质分析及加工性能研究秦丹,熊兴耀,石雪晖,胡亚平,QinDan,XiongXingyao,ShiXuehui,HuYaping

杂种野猪肉与本地白猪肉营养品质的研究王永辉,马俪珍,张建荣,张亚杰,WangYonghui,MaLizhen,ZhangJianrong,ZhangYajie

枸杞蜂王浆苹果汁复合保健饮料的研制路建峰,魏新军,LuJianfeng,WeiXinjun

湿冷贮藏对冬枣软化水解酶活性影响的研究邹东云,刘晓军,ZouDongyun,LiuXiaojun

香椿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徐玉党,鲍琳,XuYudang,BaoLin

高吸油树脂的研究现状韩立宏,马涛,HanLihong,MaTao

面团改良剂葡萄糖氧化酶的开发研究顾香玉,张晓云,GuXiangyu,ZhangXiaoyun

花生乳中加入荷叶黄酮生产复合饮料的研究陈仙粉,张长峰,高梦祥,吴光旭,方先尧,ChenXianfen,ZhangChangfeng,GaoMengxiang,WuGuangxu,FangXianyao

新疆马奶酒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性状研究陆晓娜,杨海燕,阿布力米提,LaXiaona,YangHaiyan,Ablimit

微波辐射技术在淀粉改性中的应用张冶,马涛,ZhangYe,MaTaoHtTp://

米乳饮料稳定性与脂肪球粒径之间的关系初探傅亮,田利春,王丽丽,FuLiang,TianLichun,WangLili

互动平台

固液发酵法生产柿子醋的技术研究王同阳,苏瑞荣,WangTongyang,SuRuirong

软包装调味笋的研制白卫东,赵文红,刘晓艳,黄靖妤,BaiWeidong,ZhaoWenhong,LiuXiaoyan,HuangJinyu

罐藏食品杀菌F值的探讨刘达玉,刘清斌,LiuDayu,LiuQingbin

核桃果实中的多酚类物质与核桃酒的制作王克建,郝艳宾,杨春梅,齐建勋,WangKejian,HaoYanbin,YangChunmei,QiJianxun

竹叶黄酮微波提取工艺的研究李怡彬,郑明初,郑宝东,LiYibin,ZhengMingchu,ZhengBaodong

客家黄酒的品质保证徐玉娟,肖更生,李振伟,张名位,吴继军,张友胜,XuYujuan,XiaoGengsheng,LiZhenwei,ZhangMingwei,WuJijun,ZhangYousheng

奶浊剂的应用特性研究艾初湘,AiChuxiang

凝固型酸奶感官品质的控制金嫘,李新华,王宏,金锋,JinLei,WangHong,LiXinhua,JinFeng

乳酸发酵大生产染菌分析及处理任石苟,陈岗庆,许志芳,RenShigou,ChenGangqing,XuZhifang

稻米加工过程中安全质量分析及控制翟爱华,张丽萍,王宪青,刘声鸣,ZhaiAihua,ZhangLiping,WangXianqing,LiuShengming

商丘市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袁仲,YuanZhong

挤压与膨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兵,张桂,WangDanbing,ZhangGui

黄桃的多样深加工胡云红,陈合,雷学锋,HuYunhong,ChenHe,LeiXuefeng

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冯狗维,FengGouwei

百薯1号茎尖保健菜肴的研制杨国堂,高晗,欧行奇,孔瑾,YangGuotang,GaoHan,OuXingqi,KongJin

南瓜降糖功能及其系列食品加工技术富新华,王润珍,费琳琪,高征,FuXinhua,WangRunzhen,FeiLinqi,GaoZheng

面粉品质性状与速冻水饺品质关系的研究杨铭铎,孙兆远,YangMingduo,SunZhaoyuan

芽苗菜智能化生产模式的研究徐伟忠,陈银华,曹鹏飞,XuWeizhong,ChenYinhua,CaoPengfei

α1抗胰蛋白酶及其临床应用何小维,刘玉,罗志刚,HeXiaowei,LiuYu,LuoZhigang

绞股蓝含量对新颖袋泡茶品质的影响薛旭初,康孟利,林海伦,王岳飞,XueXuchu,KangMengli,LinHailun,WangYuefei

红酵母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李臣,阮榕生,林向阳,陈卫江,罗爱香,陈金海,LiChen,RuanRongsheng,LinXiangyang,ChenWeijiang,LuoAixiang,ChenJinhai

Nisin乳酸钠及加热处理在盐水火腿保藏中的应用路建锋,马汉军,李梅,LuJianfeng,MaHanjun,LiMei

壳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江洪波,欧阳明杰,JiangHongbo,OuyangMingjie

牛肉干加工优化方案的研究潘巨忠,薛旭初,林旭东,PanJuzhong,XueXuchu,LinXudong

叶酸的研究进展杨玉柱,王储炎,焦必宁,YangYuzhu,WangChuyan,JiaoBining

草莓的保鲜现状研究张喜才,谢晶,韩志,ZhangXicai,XieJing,HanZhi

即食辣椒萝卜中抗氧化剂的应用研究邹晓卓,ZouXiaozhuo

山楂多糖提取的研究李艳红,林勤保,罗莹,LiYanhong,LinQinbao,LuoYing

荞麦的营养特性及其加工技术探讨农产品加工·学刊 杨耐德,YangNaide

仁用杏果肉的开发利用刘耀玺,李志西,吴国新,LiuYaoxi,LiZhixi,WuGuoxin

湿磨法生产速冻糯玉米汤圆的工艺龚魁杰,尹庆良,秦岭,吴建军,GongKuijie,YinQingliang,QinLing,WuJianjun

杨树菇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魏亚冉,闫晓辉,WeiYaran,YanXiaohui

植物体内的淀粉磷酸化谢淑蓉,浦跃武,张本山,XieShurong,PuYuewu,ZhangBenshan

国内外酒花制品的开发应用现状朱恩俊,ZhuEnjun

延伸漳州花卉产业链的SWOT分析林文杰,LinWenjie

行业资讯

HACCP与国外食品安全张礼红,谭兴和,夏立平,周向荣,刘焱,ZhangLihong,TanXinghe,XiaLiping,ZhouXiangrong,LiuYan

竹荪巧克力冰淇淋的制作刘月英,关中波,LiuYueying,GuanZhongbo

蔗糖酯的特性及在食品中的应用张百胜,张心田,ZhangBaisheng,ZhangXintian

奶牛炎的成因及预防赵左英,刘曦,ZhaoZuoying,LiuXi

栀子中改善睡眠成分的研究农产品加工·学刊 李智欣,何计国,LiZhixin,HeJiguao

连续梯度法萃取大豆浓缩蛋白的工艺研究郭乃凤,周航,GuoNaifeng,ZhouHang

韩国泡菜营养价值与保健功能的最新研究李文斌,唐中伟,宋敏丽,LiWenbin,TangZhongwei,SongMinli

研究和发展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前瞻高山峨,张志强,GaoShane,ZhangZhiqiang

大豆异黄酮对于小鼠骨髓细胞的反应罗辉恒,梁国南,LuoHuiheng,HangGuonan

樟芝多糖体藉由免疫调节抑制血管新生及机制之研究周郁杰,胡淼琳,ChouYujie,HuMiaolin

灵芝菌丝体活性三萜抗肿瘤活性的研究郑琳,黄荫成,ZhengLin,HuanYinchen

脱色仙草叶胶对树薯淀粉可食膜机械性质及水气阻隔性的影响陈健贤,赖丽旭,ChenJianxian,LaiLixu

探讨砂仁及鸡血藤之水萃物对肠道健康及功能的影响黄雅玲,周志辉,HuangYaling,Zhouzhihui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7篇

1.实施投资拉动,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长春市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农产品加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实施全市招商引资“9个月攻坚战”和举办“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等载体,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计划开工新建、续建、扩建重点项目108个,完成投资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0.5%,这些项目按计划投产达产后,可年新增产值500亿元。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强势主体

龙头企业建设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多年来,长春市重点发展以玉米、稻米、肉牛、肉猪、禽类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体系,走龙头规模化、原料基地化、贸工农链条化的路子,做大做强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大成集团现已形成年玉米加工能力420万吨,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赖氨酸产量居全球首位;皓月集团实现年屠宰肉牛60万头、加工熟食制品10万吨和兰士革50万张的加工能力,牛肉出口量占全国的50%,成为亚洲第一大肉牛屠宰企业;天景集团自主研发的在国内具有创新水平的年产5万吨“爱愈浓”玉米饮料,现已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首家第五代粮食饮品的生产企业,直接带动农户1.2万户。

3.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发展活力

近年来,国家和省为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了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3年来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获得省财政项目贷款贴息、流动资金补贴、科技创新补贴、原料基地补贴等政策资金总计约2.1亿元。龙头企业在政策的驱动下,扩大了规模,提升了实力,加快了发展。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培育第二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长发[2008]1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和《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增产工程实施方案》三个文件,既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还明确了各级部门的责任。为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市政府与国家农发行签署了200亿元的政府信用额度贷款框架协议,并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争取国家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全市共有26家龙头企业获得政府信用贷款资金23.6亿元。2007年以来,市政府还采取政府承诺、商业银行担保等形式,为四县(市)和双阳区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13.7亿元,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

4.加快基地建设,提供优质原料

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础。建好“第一车间”,为加工企业提供稳定、充足、安全的原料供应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保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经之路。基于这一认识,多年来,长春市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坚持按照优质化、基地化、专用化的原则,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重点发展专用玉米、绿色水稻、优质大豆、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经济园区建设,现已建成玉米、水稻、大豆等标准化生产基地近1000万亩,打造部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6个。在畜牧业基地建设上,以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为载体,启动了生猪、肉牛、肉鸡等七大产业园区建设,全市现已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1340个,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27万吨。由于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加工转化水平逐年提高。

5.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提升市场占有率

产品创新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做精叫响的生命源泉。多年来,长春市紧跟国内外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大力推动名牌建设,创建名牌企业,塑造名牌集群。大力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协助企业搞好产品设计、包装、上条码、创品牌,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拥有“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德大速冻条理禽肉熟食品”和“吉粮大米”等中国名牌产品4个,拥有“德大”、“皓月”等中国驰名商标7个,分别占全市的57.1%和50%,拥有“九台饮马河大米”、“双阳梅花鹿”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拥有“吉林省名牌产品”22个、“吉林省著名商标”35个,分别占全市的30.1%和41.6%。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皓月集团肉牛从进厂到产品出厂严格按照国际HACCP体系,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卫生控制,开发的中式、欧式熟食制品销往中东、东南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一半。德大公司的肉鸡严格按照欧盟的产品质量卫生标准进行加工,产品出口日、俄、德和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大成集团形成了既有玉米淀粉、纤维、玉米蛋白粉和玉米油等初加工产品,又有淀粉糖、变性淀粉、氨基酸、化工醇等四大类深加工产品的树型结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6.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休闲旅游农业

长春市拥有丰富、独特的农业、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长春市已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对于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农业部和省乡企局的有关要求,市农委深入各县(市、区),对长春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基本情况、发展潜力、存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科学分析了制约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以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出台了长春市《关于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意见》,《意见》从科学谋划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对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总体工作要求,下一步,长春市还要准备从政府层面制定一个关于长春市休闲旅游农业五年发展规划,力求整合各方面资源,全力推进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8篇

2012年启动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储藏、保鲜、制干等设施,通过普及科学适用的初加工设施,大幅度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实现减损增供、均衡上市、稳定价格、提高质量、促进增收的目标。2012年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12个省区的1.8万农户和1000多个合作社建设贮藏窖、冷藏库和烘干房,新增马铃薯贮藏能力50万吨、果蔬冷藏能力30万吨、果蔬制干能力30万吨,实现了项目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

为了加强2013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使项目涉及省区及所属县市统一思想认识、准确理解政策、掌握实施要领、明确程序要求,4月1日~8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在北京组织举办两期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培训班,来自河北、内蒙古、辽宁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的188个县市(团场)农产品加工主管部门和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的42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张天佐局长,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同志参会并亲自为学员授课。

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对政策有了更清晰的理解,领会了项目实施要点,明确了在开展工作中的各个注意事项,了解了参与项目第一年实施的省县的先进做法,特别是在项目实施细节管理方面很有收获。专家从专业的角度讲解了设施的使用规程及注意事项,学员对产地初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掌握。

张天佐局长要求,各地要抓紧时间开展项目实施各项工作。一是抓紧开展政策宣传工作。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民了解这个项目,在减损、提质、增效等方面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二是认真组织实施。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快设施建设进度,做到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遵循突出重点、以农民为主、阳光操作、集中连片建设、建管用并举的原则,严格按照指导意见组织项目实施。三是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程序,切实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强化检查指导,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务求取得实效。要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设施建设,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设施,使设施真正发挥效果,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9篇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意义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出口,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提高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

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化,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加工制品优质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经过5—10年发展,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示范基地;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主要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方便、营养的农产品加工制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

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带,实现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有机结合。

3.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与原料基地的规模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既要发展大中型龙头骨干企业,又要发展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小型企业。

4.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保护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工艺,选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鼓励有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

5.发展和保护相结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切实推行清洁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特别注意不能上污染严重和危害生态环境的项目。

6.加强宏观指导。通过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新上项目一开始就要做到高起点、高水平,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现代化水平。

(二)重点领域。

1.大力发展粮、棉、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精深加工。粮食加工以小麦、玉米、薯类、大豆、稻米深加工为主,配套发展粮食烘干等产后处理能力。发展各类专用粮油产品和营养、经济、方便食品加工。

2.积极发展“菜篮子”产品加工。肉类重点发展猪、牛、羊、鸡、鸭、鹅、兔等产品深加工;奶业要优先提供优质、营养的学生饮用奶;水产品发展优质鱼、虾、贝类、海珍品等水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发展有机蔬菜产品和绿色蔬菜产品加工,搞好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推广净菜上市,发展脱水蔬菜、冷冻菜、保鲜菜等;注重发展干鲜果品保鲜、储藏及精深加工。

3.巩固发展糖、茶、丝、麻、皮革等传统加工。鼓励发展精制糖,发展名优茶、有机茶和保健茶;发展丝和麻加工系列制品;积极开发牛、羊等皮毛(绒)深加工制品;合理利用和开发食用菌等农业野生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

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和《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有关规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重点做好对市、县两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防止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二)建设原料生产基地。

在现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强优势农产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运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和形成布局合理、专用、优质、稳定的优势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三)建立生产经营新机制。

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四)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

支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要重点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制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五)推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国务院农业和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制定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发展政策措施。优先开发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工艺、技术和装备。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产品加工技术。鼓励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各地有关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技能培训。

(六)健全质量安全体系。

参照国际标准,抓紧制(修)订和健全农产品加工制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完善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抓好质量认证工作。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和检查,完善有关法规并严格执法。

(七)扶持和发展中介组织。

加强农产品加工业行业协会、专业技术服务等中介组织建设。发挥各种专业化中介组织在提供社会化服务、开展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协助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的作用。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国家投入力度。

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增加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的技改投入。各级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等,要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科技、农业、乡镇企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开发资金、教育培训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外经贸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制品出口的支持和协调服务。

(二)给予相关的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要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国内外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有关银行应积极予以支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应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符合股票上市条件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可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三)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对农产品出口实行与法定退税率一致的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尚未达到法定征税率的农产品,应优先考虑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要落实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四)其他配套措施。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时,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用地进行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生产经营需征用土地应依法报批,各项费用按合理标准收取。电力部门要保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供电。

六、切实加强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组织领导

农产品加工范文第10篇

一、充分认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途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多重增值,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在解决“三农”和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实现“加快”、“率先”,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的重要举措,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314”总体部署,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一圈两翼”布局要求,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大力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加工转化增值为方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以发展特色产业、名牌产品为重点,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注重速度与质量相结合,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增加城乡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市场需求的产品,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2﹒统筹规划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初加工,积极开发深加工,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适合不同区域优势突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3﹒科技创新原则。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保护和发展特色传统工艺技术。

4﹒质量安全原则。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加快实施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认证,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确保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

5﹒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发展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着眼于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目标任务

农产品的加工及其制成品向多样化、方便化、安全化、优质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10年主要产品总体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或国际水平,创建一批特色产品和名牌产品,建成我市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体系,培育形成科技先导型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框架,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加工技术中心,培育一批优势农产品加工部级和市级龙头企业、示范企业,以加工项目带动优势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率(一次加工)达到50%以上,深加工(二次以上加工)占35%左右。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必须紧紧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以骨干项目为支撑,突出发展重点,开发特色产业,重点发展“粮油、畜禽、果品、蔬菜、水产品、中药材、林产品、纺织、皮革和烟草加工”等10大产业,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粮油加工业。重点发展稻米、油菜、酒类酿造加工,大力开发薯类产品、调味品、饲料、杂粮加工。

(二)畜禽加工业。重点发展肉制品加工、乳品加工。大力发展皮革、肠衣、猪鬃、羽绒等畜禽副产品加工,开发特色畜禽产品加工。

(三)果品加工业。重点发展柑橘鲜果加工以及果汁开发生产,积极发展南方早熟梨、枇杷、猕猴桃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果品生产与加工,开发生产干果产品和综合利用皮渣。

(四)蔬菜加工业。重点发展榨菜加工,大力发展普通蔬菜加工,开发蔬菜罐头、速冻菜、脱水菜、蔬菜汁、蔬菜粉、蔬菜脆片以及膨化蔬菜、保健蔬菜和野生特色蔬菜加工等产品加工。

(五)中药(材)加工业。重点培育现有中药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组建制药企业集团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一批特色中草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片剂加工和民族中药生产。

(六)林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以林产品作为原料的竹木家具、茶叶、笋竹、香料加工,大力发展林桨纸、生漆和竹木装饰材料,开发工艺品、休闲旅游品等特色林产品加工。

(七)水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对水产品进行“保鲜、保活”的制冷加工、贮运和连锁配送业。开发新型盐干品、熏制品、调味制品加工。

(八)纺织加工业。重点发展苎麻、丝绸加工,稳定、巩固、提高棉纺织加工,开发兔毛等纺织品精深加工。

(九)皮革加工业。重点发展皮鞋生产,大力开发生产皮革制品,稳定发展制革业。引导企业在重点地区集中发展,培育品牌,打造中国西部皮革制品加工中心。

(十)烟草加工业。重点培育现有烟草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建立优质烟叶基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打叶复烤能力。

四、切实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重点工作

(一)科学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各区县(自治县)应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突出产业特色,科学编制和实施区县(自治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主攻方向和发展重点,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渐进发展,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优化结构,建好原料基地。各区县(自治县)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按照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要求,引导原料生产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建立与加工企业配套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区基地。

(三)培育龙头,做强加工企业。各区县(自治县)要选定一批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水平,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招商引资,搞好项目建设。充分依托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确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建立市、区县(自治县)两级农产品加工项目库,每年确定一批重点项目,实行积极开放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外来投资。搞好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建设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五)依靠科技,提高加工水平。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产品深加工中的应用,优先支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和项目。引导支持企业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加工设备,改造提升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和支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进行科技对接,加快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组建**市农产品加工业专家顾问团,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经营策略、技术咨询和市场开发等方面提供服务。

(六)加强监管,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手段。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督、检测和检查,完善有关法规并严格执法。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注册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争创名牌产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申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

(七)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步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培育经营投资主体,激活各项资本的投入。激发公众创业,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投资农产品加工;鼓励符合条件的重点龙头企业,按照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后直接上市融资;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优越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开发资源,投资农产品加工业。

(八)强化服务,加大宣传力度。健全完善服务体系,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确定一批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实行目标考核、跟踪服务和重点帮扶;组建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中心,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科技孵化、技能鉴定,国内外产品展示、展销等综合服务。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一)财税扶持政策

全市各级财政要安排资金,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各级政府要通过资金整合,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市级财政安排用于农业发展的各种专项资金(包括农业产业化资金、百镇工程资金、乡镇企业资金以及其他农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市科技三项经费、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市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也要向农产品加工业倾斜。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规模和产出能力大、成长性好、社会效益明显的骨干企业、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给予财政贷款贴息和项目补助扶持。

2008年1月1日前,在市内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在3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设在我市属于国家鼓励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2010年前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农产品加工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项目,继续享受购置国产设备的40%抵扣新增所得税政策;对属于国家鼓励的内外资项目,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所列商品外,按有关规定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市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和有困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性用房和土地,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减免。

(二)金融扶持政策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各金融机构应针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开拓新的信贷品种。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示范企业,金融机构可以灵活运用票据、出口信贷等多种融资方式予以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及时发放季节性收购农产品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要积极开展农户信用评级建设工作,扩大农户贷款的发放面。加快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信用担保公司,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优先安排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担保。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信用担保机构,建立“银、企、农”风险共担机制。

(三)收费优惠政策

对各种资本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所办手续由市、区县(自治县)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全程。禁止对竹木等资源型农产品非法收取各种管理费、资源费。企业投资农产品加工项目,经考核认定,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城市规划区内农产品加工业按规定缴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城市规划区外免收城市建设配套费。投资2000万元以上新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投产后,应按国家规定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缴纳排污费,环保部门以排污项目形式适当安排用于农产品加工业污染治理。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和加工设施用电,按所在区县(自治县)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计费。对新批准建立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免收3年市场管理费。

(四)用地优先政策

根据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可在各区县(自治县)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基地(园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示范企业经营所需用地,优先审批,其农用地转用、土地征(占)用各项费用按国家重点项目用地标准低限执行。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建设用地所需农用地转用和占用耕地指标统一纳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对占用土地进行永久性设施建设的,按非农建设用地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进行非永久性设施建设,且对耕作层不造成破坏的和对以畜禽加工为主的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其新需不进行非农建设的畜禽养殖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按《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租赁农民土地建设农产品原料基地,根据其带动能力和基地规模,市、区县(自治县)两级财政部门可给予适当补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投资农产品加工业,降低企业进入成本。

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领导

上一篇:企业整合营销范文 下一篇:整合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