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业改革趋势

时间:2022-10-27 12:55:34

农产业改革趋势

(一)

农业产业化,简单地说,就是将农业再生产各相关环节联为一体,构成完整的“龙”型产业链,从而提高农业的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程度,增加农业的整体效益.它是对农民创造的“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模式的简称。它的基本内涵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以开发支柱产业为重点,实行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形式,逐步形成贸工家、产加销、农科教一体化的新体制。这种新的经营体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它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趋势。农村第一步改革的伟大功绩在于,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的经营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广大农民有了经营自,焕发了生产积极性,从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农业内部和农村经济结构大为改善,多种经营长足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出现了农村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新格局。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中一些深层次伪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千家万户的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民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经营规模细小,专业化生产水平低,加之市场信息不灵,生产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市场需求与生产经营难以衔接,市场风险就难以避免。二是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配套的矛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各地虽都因地制宜建立了一些农村产品商品基地,出现了众多的“专业户、“专业村”,但相应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跟不上,使基地很不稳固,专业生产举步维艰。三是农业比较利益低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农业本身是一个社会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的产业,受价值规律的支配,农业生产要素必然向经济效益高的二、三产业转移,致吏农业投入不足,务农人员收入低,影响农业基础的稳固。以上这些,都呼唤着一种既能巩固和完善第一步改革成果,又能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为农业发展开辟新道路的新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化正是适应这种要求而出现的一砷新的经营体制。它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止,通过区域化布局和一体化经营,形成规模经营,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益;通过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在农民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农业收益提高了,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的出现,不仅有其客观必然性,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第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农业的必然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农业必须面向市场来组织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入大市场,参与大流通,真正成晨装崖装化|深化农村改革的新趋向为市场的主体.然而,现实状况是农产品由千家万户分散生产,规模小,批量小,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者同市场之间出现断层,农民面对市场变化无所适从,处境被动,风险加大,致使“买难”、“卖难”交替出现,“大战”烽火不时燃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受到损害。实践证明,农业要市场化,农民要成为市场的主体,靠千家万户的规模细小的分散经营是不行的,靠提篮小卖也是不行的,必须走产业化的路子,组织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培植拳头产品,并通过加工、贮藏运销等环节的衔接,进入国际国内大市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说,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进入市场的有效途径。第三,它是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的必由之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个环节是分离的,政府对其实行多部门的分段管理。

这种体制的弊端,一是各环节之间相互脱节,相互制约,难以协调发展。二是由于这种体制不仅仅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利益和资源分配的需要,这就造成了各个环节争利益,农民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三是在这种体制下,农民充当原料生产者的角色,出售的是未经加工的原材料,也就不能从加工增值中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农业要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一要实行规模经营,增加商品量;二要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三要通过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以市场为导向、“公司十基地+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也就是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农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连为一体,有机结合,既强调基地化生产,又注重社会化服务,更着力于产业链条的延伸,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是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的必由之路。第四,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抉择。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地区、一个县、一个乡,要增强经济实力,加快致富步伐,都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着力培育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并随之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若干条“龙”型产业链,从而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凤翔县是陕西关中西部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国家的商品粮基地县。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从县情出发,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培植开发苹果、辣椒、油料、蔬菜、肉类、禽蛋等支柱产业,具体来说,全县已建成了十万亩优质苹果基地、七万亩辣椒基地、七万亩油菜基地、四万亩蔬菜基地和十万头猪、百万只鸡、五万头牛的养殖业基地,多种经营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这些支柱产业的形成,带动了加工业、贮藏业、运输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的效益。

全县围绕十万亩苹果基地,建起160座年产30。。吨的苹果浓缩汁厂,基本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围绕辣椒种植基地,涌现出了一批经销实体和服务组织,并引进外资兴办了两座经销加工企业,使凤翔“秦椒”享誉全国,畅销东南亚。1995年在遭受严重干早的情况下,全县种植的七万多亩辣椒仍喜获丰收,使农民收入大增。据估计,今年仅辣椒一项产值可达一亿五千万元,全县人均三百元。支柱产业的壮大和崛起,使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实力增强。1994年全县多种经营产值达到2.3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纬,比199。年增长70%;按现价计算的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7.5亿元,比一990年增长1.7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7元,比1990年增长76%。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农业产业化的具体形态,由于其所处的地域不同、情况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但从总体上说,具有以下共同的特点:①布局区域化②生产专业化③经营一体化④管理企业化⑤服务社会化。

(二)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5页)如果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是第一个飞跃,那么,实行农业产业化则是第二个飞跃的基本内容。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农业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使农业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形成新的“增量”,形成持续发展的内在生命力。

1.产业化对社会化大生产有合成作用。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对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集约经营,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一体化经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到主导产业体系中来,将被分割为相互脱节的相关环节联结为紧密相连的产业链条,从而发挥一体化的组织协同功能和综合经营的协同效应,使各种生产要素以较为有利的方式配置组合,节约了生产和流通成本,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资源利用报酬率,获得了较高的比较利益,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社会有效供给,达到了市场农业的最佳目标。

2.产业化对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有促进作用。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显著标志之一是规模生产、规模经营,从而获得规模效益。凤翔县的辣椒生产就是如此。正因为保持了七万亩左右的面积,形成一万多吨椒干的商品量,才成为陕西省的主产区和出口基地,也才吸引来全国各地的客商,辣椒也就成为农民致富的“钱串子”。

3.产业化对科技入农业有推动作用。科学技术步入生产、加工环节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没有一定的技术装备和具备一定科技素质的劳动者,就无法实施产业化。凤翔县在实施产业化中,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普及推广良种良法,使科技进步在农业中所占的份额显著提高。例如在苹果生产中,大规模引进红富士、乔纳金、王林、秦冠等优良品种,推广矮化和短枝型栽培及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技术,使苹果品质大为提高,多次在全国、全省评比中获优质产品奖。县上还利用职业学校,培训果树生产技术人员上千名,使果园管理不断上档次。在辣椒生产中,一方面大力推广品质好、抗病性强的“8819”优良品种,一方面大力推广麦辣间套耕作技术,从而使基地得到巩固,效益越来越好。事实说明,产业化为农科教结合开辟了新天地,推动了农业科技进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

4.产业化对农业产业化链条有延伸作用。农业产业化将彼此分割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为一体,将农业延伸、拓展到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繁荣。如凤翔县苹果、辣椒、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就带动了加工、贮藏、运输、包装、信息、科技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其作用十分显著。

5.产业化对市场经济有抗震作用。产业化是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而组织起来的,因而比较能够抵御市场风险,兼顾各方利益,特别使农民利益受到保护。例如辣椒生产,过去常常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大起大落,好的年份和差的年份价格相差五六倍,农民受滞后的市场信息的支配,不同年份种植面积也相差悬殊。自从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后,建起了一批经销加工企业,有了比较稳定的销售市场和渠道,这种状况就大为改观,生产基地也得到巩固。苹果也是如此,由于一批果库的建成,可以大大延长销售期,不仅使农民从中增收,也较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6.产业化对乡镇企业结构有优化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当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而农业产业化能为乡镇企业提供大量可供加工的农副产品,还能够带动第三产业.,从而使乡镇企业的门路得到扩展,结构得到优化,有利于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除了以上功能作用外,从大的意义上讲,农业产业化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方面,推行农业产业化,农村富裕了,就可以增加对农业扩大再生产的投入,使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使整个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另一方面,推行农业产业化,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又为工业生产开拓了日益广阔的市场,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农业产业化为我们提供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我们应当沿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

(三)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向,推行农业产业化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因地制宜培植主导产业。选好主导产业是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农业产业化必须围绕主导产业来推进,没有主导产业,就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一个地方的主导产业,要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来确定。总的一要求是,从当地实际出发,以资碱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选择市场容量大、单位产出高、经济效益好的产品、作为开发的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着力予以培育、发展。具体来说,一要立足当地资源。以地方资源为依托的产业,大都具有传统技术优势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易起动,惟广快,成本低,效益高,风险小,有利于规模开发和系列开发,容易形成主导产业。二要根据市场需求。主导产业要求市场容量大,有发展前景.市场容量小的产品市场风险大、难以形成主导产业。三要注意价值取向。要形成主导产业,必须有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不高,农民就不会接受,即使用行政手段去推行,也难以持久。四要实行科学规划.主导产业的确定要突出重点,宜精不宜多,并要布局合理,分步实施,以利于集中力量向前推进,收到良好效果。

2.下大力气兴办龙头企业。建设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是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接国内外市场,是“龙”型产业的“头”,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衔接产销、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一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直接从事本产业农产品的销售或加工,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经营状况良好。二是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基地为农户提:供配套服务。三是与生产者建立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合理的经济利益关系,结成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不论是什么所有制成份,不论属什么部门和层次,都可以成为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建设中,一要按照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档次高,附加值高)、新(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原则,改造和新建并重。对过去已有的涉农单位和企业,要加以改造和改组,使其成为龙头企业,以充分发挥其技术、设施、人员、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二要鼓励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通过扩建、联合等办法,培育和沮建集贸工农、产加销、农科教于一体的多功能的企业集团,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三要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在大力扶持国有集体兴办龙头企业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多层次、多成份、多形式发展龙头企业,调动各方面兴办龙头企业的积极性。

3.努力建设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商品基地,是推行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基地是龙头企业的物质依托,是产业化的根基。基地建设要按照“围绕龙头、突出特色、连片开发、形成产业”的总体要求和“布局区域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系列化”的原则进行。首先,要搞好布局,适当集中,形成规模。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就不会有好的效益。其次,要落实措施,协同动作。要通过行政推动、政策驱动、市场牵动、典型带动等各种措施,发动和组织千家万户参与。再次,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基地与龙头企业之间、公司与农户之间,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签订合同、契约,合理确定各方的责、权、利,特别要注意保护生产者的利益,这样,基地才能巩固发展。

4.积极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农业产业化不可能在原来的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最终要靠先进科技的注入。这方面,一要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硬件建设。要加大投入,购置产业化所必需的农业机械和加工设备,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同步。二要搞好科技培训和推广,加强软件建设。利用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作务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产出率。三要实行优惠政策,放活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使他们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主战场上施展才能,建功立业。四要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作用,争创名牌产品,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

5.切实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全方位做好服务工作。①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产业化提供配套化、全程化的服务。一要充分发挥社区性经济组织的作用,积极为农户提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向非农产业延伸。二要调动有关业务部门和涉农单位和积极性,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保鲜、运销,从技术、资金、物资、信息等方面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要引导农民兴办各种服务组织,提高自我服务能力。②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市场建设。围绕主导产业,有计划地建设一批跨区域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做到货畅其流。同时,积极发展要素市场,培育中介组织,为产业化服务。③落实农村政策,加强经济立法.首先要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健全双层经营体制,用政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从实施产业化的实际出发,制订一些优惠政策,引导群众从事产业化生产开发。还要从有利于产业化的实施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农业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实施,运用法律手段推进农业产业化。④转变政府职能,搞好综合协调。各级政府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研究制订产业化发展规划、目标和重大政策、措施。要加强宏观指导和结合协调,重点抓好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产业化创造良好环境。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加快工作节奏,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上一篇:新农村龙头企业农业化创建 下一篇:农产业社会化服务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