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03-08 21:46:56

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扣除1989年因素),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和效益一览表

----------------------------------------------------------------------

年度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

国内旅游人次(亿人次)2.42.72.93.02.42.83.03.3

回笼货币数(亿元)80106140187150170200250

----------------------------------------------------------------------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资料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而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象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杭州主要以江浙沪的旅游者为主,北戴河以京津冀辽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2.5天~3.5天左右,“一日游”也占有很大比重。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1986年,散客旅游者仍占90%以上。1991年800多家二三类旅行社组织招徕国内旅游者423.623万人,散客仍占86%。旅游过程中,自带饮料、食品的游客较多。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6、我国国内旅游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如改善交通、增辟景点、美化环境,修建规格不等的饭店,设立专门接待国内旅游者的二三类旅行社。1992年这类旅行社已发展到1400多家。但是,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为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国内旅游者基本上停留在吃、住、行和安全的基本保障上,距离享受差距很大。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按照全国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要求,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1993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的文件,从“不支持,不提倡,不反对”的“三不”方针到“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稳步发展”到今天的“积极发展”的转变,我国的国内旅游业将愈来愈受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旅游条件的改观,国际旅游业的深入开展对国内旅游业的影响,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本世纪末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潜力大,我国的国内旅游将维持高速稳定增长的局面,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过渡。国内旅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进一步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国内旅游的发展步伐。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1、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

据预测本世纪末我国人均GNP将达到800-1000美元,人们将会产生普遍的旅游动机。目前,我国人均GNP刚达到国内旅游经济条件的要求,因而造成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的普遍偏低。随着我国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设施的供给水平的提高,人们出门旅游将要求吃得好、住得好、乘车带空调、坐软卧,有的要求乘坐飞机往返,由基本满足型向舒适型、享受型过渡。

当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75%-85%,游购娱占25%-15%。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和香港,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占60%。我国旅游消费资料中,物质消费资料多,精神消费资料少。随着我国旅游产品生产开发的多样化系列化和旅游配套设施投资结构的进一步改观,今后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结构中游购娱的比重将进一步上升,精神消费资料的比重也将上升。

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

目前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年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上,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并维持高速局面(扣除各种意外因素的影响)。由于负责接待国内旅游者的旅行社增长速度过慢以及经营中的不正之风,服务质量的低劣造成目前国内旅游者多以散客出现。随着旅行社的发展及服务质量的改观,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旅行社旅游。旅行社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提供各种旅游信息,也将使一部分旅游者选择它。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旅游的区域扩大,热点仍热,温点和冷点将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而逐步升温。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的眼光逐步投向外面的世界。南方人想领略一下冰城风光,北方人向往亚热带气氛,内陆人憧憬大海的辽阔,沿海人想探寻奇峰异谷的神秘。4、旅游方式上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目前人们的旅游方式一般为观光旅游型,活动内容贫乏单一,有人概括为“白天看庙,夜晚睡觉,白天疲劳,夜晚无聊”。随着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化,同样要求旅游内容的多样化,人们要体验更多的美好经历。初级的游山玩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会大大增强。今后人们的旅游方式由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家旅游等等百花齐放的局面。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公费旅游中的职工奖励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仍将在国内旅游中占一定比重,只不过份额逐步下降,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人将会以自费旅游的方式出现。

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旅行社的数量将增长,饭店业的比重基本平衡,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旅游交通将有所缓解落后局面,但由于我国旅游者人数庞大,紧张局面仍将存在,特别是在热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中国旅游者到越南、缅甸、前苏联人数日益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一小部分富裕阶层把目光投向州际旅游。

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在本世纪末,第三产业比重将达1/3强,国内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将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它的发展,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当前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对策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探讨一下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急需外汇,因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的方针,因而一提到旅游,人们就会想到接待海外游者。全国各地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放在国际旅游上,一方面是热点人满为患,一方面是温冷点的高档设施的闲置浪费,造成“高级宾馆无人住,国内游客无处住”。国内旅游业长期从属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市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国内旅游者需求的设施建设,缺乏计划和实际指导,统计资料不全,国内旅游业除了旅游收入和人数的统计,其他方面还是空白。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也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一提起国内旅游业,人们就会敏感地想到“自费”、“公费”问题,“不许到风景区开会”,“不许公款旅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如何正确认识自费公费问题现在还没有定论。

3、旅游法规不健全,经营秩序混乱,旅游者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护。国内旅游者“花钱买罪受”,被宰被骗,屡见不鲜。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容易导致垄断价格,有些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自行定价,巧立名目,价格多变。如报纸上披露的庐山、华山垄断旅游景点,旅游者拍照要收费。广西桂林“野马”宰客十分厉害。有的甚至规定只准本地车辆上山接送客,外地车辆严禁上山(如山西五台山)。价格变化多端,乱涨价严重,存在着“质次价高,质价不符”的现象。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

(1)交通瓶颈的制约:旅游业依赖交通的发展,交通又经常合理地牵制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从火车看,一般超员50%-80%,全国每天约有80万人站着乘车。长江和沿海航行的客轮经常超员30%,有时甚至高达50-80%,我国航空运输更是爆满,一般人购票都要靠关系。我国公路通车里程有沥青和水泥路面的仅占23%。因此,发展我国国内旅游业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交通问题。

(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桂林市1992年同时出现10家民俗旅游点便属此类。旅游景点处都是楼堂庙宇,游乐园之类,粗制滥造仿古景点,致使人文景观同自然景观不能融合在一起。

(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高中低”倒金字塔型。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大旅游”观念。

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我国发展国际旅游业必须以国内旅游业为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

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

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如果没有“一盘棋”的观念,就会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

(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一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特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

(2)利用法律手段,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

(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在产业布局上,热点要优先发展国际旅游业,适当兼顾国内旅游业;冷点要集中力量发展国内旅游业;温点努力促进国际旅游业的发展,花一定力量抓好国内旅游业。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

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入成本旅游。

(2)职工干部的奖励旅游,疗养旅游,工会和党团组织为了丰富职工生活组织的观光旅游,这是合理的,应当提倡。富裕起来的农民利用集体公积金组织旅游活动,开拓农民眼界,增长见识,这都属于福利型旅游。

4、加强国内旅游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创造良好服务条件。

(1)加强交通投资,解决瓶颈制约:多方筹集资金,吸引地方,部门、企业合资办交通;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强运输方式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把旅游交通与一般通区别开,让旅游交通独立经营。

(2)制定旅游景点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开发步骤和实施方案;做好旅游市场的信息预测,宣传广告及可行性研究的分析工作,以克服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盲目性。

(4)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要多样化,富于地方特色和纪念意义,吸引不同的旅游者。加快二三类旅行社的发展速度。

(5)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理论研究,统一国内旅游业的有关的统计口径,加强预测工作。

参考书目:

《旅游经济》1984-1992年合订本,1994年第1期。

《消费经济》1988-1993合订本。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于学谦著,旅游教育出版社。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策略;SWOT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业已成为蓬勃发展的新型旅游形式和朝阳产业,深受农民拥护和市民需求,潜力巨大,效益明显。本研究用SWOT分析法来提取浙江台州乡村旅游业发展策略。SWOT分别代表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SWOT分析法可以确定我们能够做的和可能做的之间的有机组合,进而形成相关的发展策略。

一、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位于浙江中部沿海的台州市,乡村旅游业经历了萌芽、成长、转型的三个发展形态。2006年以前:萌芽期,属自发状态,大多依托景区发展或种养大户依托自身资源发展,为满足观光游客食住需求投资开办农家乐,功能单一。2006年至2008年:成长期,社会消费结构的升级,市民到乡村休闲旅游的规模日益膨胀,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重视,编制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支持和引导宣传,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09年至今:转型期,2009年9月台州出台《关于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乡村旅游业开始步入转型发展轨道。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台州乡村旅游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实现了从“点上萌芽”向“遍地开花”、从“单一吃住”向“多元经营”、从“各自为战”向“抱团发展”的转变。仙居县和天台县先后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和游客人次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20%以上。目前已建成95个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22条美丽乡村风景线。截止2016年6月底,全市农家乐特色村(点)达到282个,其中民宿型农家乐特色村61个,农家乐经营户(点)1818家,年接待游客2095.1万人次、营业收入12.04亿元,[2]为农民实现“零距离就业,足不出户挣钱”搭建了平台。

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良好的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台州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然风光雄奇秀丽、玄远清幽,人文景观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既有乡村旅游的优质资源,又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是著名的水果之乡、水产之乡。游人来台州既可以游历名山,观览沧海,寻访古迹,栖息田园,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下放松心情,又可品尝购买绿色生态农产品,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同时,台州生态环境优良,气候温和湿润,近年来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0%以上。(2)不断创新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许多地方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如“景区+农庄”、“生态+文化”、“观光+度假”及一二三产业日趋融合的模式,极大增添了乡村旅游的魅力与亮点。随着经营效益的显现,支持参与农家乐经营的主体越来越多,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能人回乡经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开始把它作为自己创业就业的平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主体日趋多元。(3)长足发展的旅游业。地处发达的“长三角”的台州,依山面海,集山、江、海、湖、岛、瀑之大成,旅游资源丰富。全市共有5A级旅游区2个,4A级旅游区9个,3A级旅游区19个,2A级旅游区8个,A级37个,省级旅游强镇16个,特色旅游村48个。这几年在主要旅游经济指标、重大项目投入、品牌建设上都取得新进展,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42.65亿元,旅游经济已成为台州经济重要增长点,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基础客源。

2、劣势分析

(1)服务水平偏低,旅游环境欠佳。普遍存在小散乱状况,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客房、餐厅、村级卫生室、厕所等较为简陋,条件相对较差。虽然实现了等级公路“村村通”,但不少村到户的道路还过小,有些路段未硬化。一些村庄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服务质量水平偏低,目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服务技能较弱。这些都影响了游客满意度,制约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2)差异化不明显,档次较低。产品类型主要以农家乐型为主,多为初级的农家餐饮和农家旅馆,休闲娱乐型、民俗文化型、科普体验型等还较少。产品内容仍主要局限在观光、采摘等活动,特色不明显。产品层次较低,在人文、民风、山水特性方面缺乏深层次文化元素注入,营销渠道、方式单一。旅游商品开发滞后,大多只是单纯经营水果、水产、茶叶、传统点心等初级产品,缺少地方特色,游客往往只看不买、空手而返。(3)游客滞留时间短,经营淡旺季节明显。在现有的一些路线中,游客实际参与的层面不深,多数为当天返回,停留超过两天的很少。游客中“长三角”近距离市场占大头,住宿的仅占6.9%,而在有住宿的游客中,住一夜的占90%左右,消费环节少。[3]同时,乡村旅游业季节性显著,需求波动较大。春秋两季、双休日和节假日尤其是杨梅节、油菜花节、枇杷节、桃花节等节日期间人满为患,节日过后冷冷清清。

3、机会分析

(1)党委政府重视,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十二五”时期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结合台州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台州市乡村旅游规划》,大力推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各乡村旅游重点县(市区)和特色乡镇,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定位,成立领导机构,并把乡镇的涉旅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市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农家乐休闲旅游业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强化政策支持,破解发展难题。(2)经济结构调整和消费结构升级为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前台州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大,而乡村旅游业是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同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旅游休闲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私家车的快速增长及“小长假”政策的实施,为乡村自驾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时间保障,乡村旅游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光客,加上产业链的延伸,市场前景广阔。(3)信息化与不断改善的交通为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旅游”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了乡村旅游现代化进程。借助“携程网、同城58、驴妈妈”等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分享互动,必将给乡村旅游带来更多的客源。交通网络的日益完善促进了乡村旅游更具开放性。“加快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被列为台州“十三五”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台州的内外交通将更趋便利。

4、威胁分析

(1)可持续发展及周边竞争面临挑战。由于乡村旅游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在开发和经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旅游景点原始风貌的乡村家园味道逐渐失去。少数农家乐没有办理相关经营手续,导致收费杂乱、饮食卫生堪忧、安全保障乏力等问题产生,影响其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周边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迅猛,涌现了一批规模大、品质高、竞争力强的旅游点和产品,使台州乡村旅游业面临激烈的竞争。(2)开发上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许多乡村旅游项目,规划和策划包装上没进行充分论证,只考虑当前利益,匆忙上马,具有盲目性和无序性。为乡村旅游做规划的机构少、水平不高。不少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布局不够合理,项目存在重复建设现象。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仍相对较少,尤其是村一级的带头人及运营、管理、营销人才短缺,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3)创新意识滞后于现实需求。当下旅游消费主体和消费需求都出现了较大变化,年轻人逐渐成为重要群体,他们更注重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参与,获得印象深刻的旅游经历。家庭休闲度假、养生保健、研学考察等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也不断出现。[4]相对而言农民对新生事物缺乏一定的敏感性和热情的关注度,创业创新意识弱。一些地方创新理念不科学,只关注到游客的视觉体验,忽视乡村整体文化氛围和服务水平对游客的吸引力,难以满足游客日新月异的旅游需求。

三、推进乡村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策略

乡村旅游业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与威胁并存。必须加大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1、构建乡村旅游长效发展机制

(1)强化政策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性作用,引导其在发展中不断规范提升。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加扶持额度。金融机构应推出符合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贷款指标向经营户倾斜。加强资源整合,优化扶持环节,引导各类项目资金优先向民宿型农家乐特色村、特色乡镇、精品示范区聚集。优化服务和管理,简化、整合审批证照手续,实行部门联动审批。同时要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开发与经营的监督制约机制。(2)科学规划布局。坚持“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水平上档次。注重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以一定财力支持重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规划设计和项目论证工作。[5]将乡村旅游业发展列入当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旅游规划和管理范畴,分类指导;与当地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环境保护规划相衔接,确保规划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延续性;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发展高效农业、弘扬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农业产业提升、农村环境改善互促互动。

2、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

(1)进一步优化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统筹台州“两5A”景区及“三湾”旅游板块联动建设,立足村庄、农村产业特色和民间文化特色,进行编排和包装,形成众多主题突出、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品牌。完善提升特色精品游线:依托山水资源、秀丽风光,打造集秀美山水、田园风光、农家新貌等为一体的山水画游线;依托滨海自然风光、特色渔业生产环境,打造滨海度假养生休闲游线;依托历史文化古村落、古建筑以及现代文化景点,打造集浓郁文化、古色古香、传统民俗等于一体的古风民俗游线;依托天台山等景区丰厚的宗教文化底蕴,打造宗教文化、养心体验游线。(2)加强以节促游。继续推广“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的市场化办节模式,培育出一批主题内涵多元、节庆常态举办、产业延伸互动的特色品牌节庆,带动乡村旅游影响力。举办好乡村文化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古街区以及民俗节庆民间传说中的乡愁元素、乡愁文化,弘扬台州历史文化特色。举办好农事节庆活动,联动发展相匹配的景观农业、蔬菜瓜果、水产养殖、花卉种养等特色基地,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打响节庆品牌。举办好乡村美食节,整合当地特色美食、民间小吃,打响乡村餐饮品牌。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营销能力。

3、提升乡村旅游层次

(1)促进乡村旅游业提档升级。从旅游构成要素出发,提升品牌形象,推动乡村旅游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发展民宿型农家乐特色村、专业村,妥善处理民宿经营合规化问题,强化安全经营,促进软件升级。全面提升电力通讯、交通水利、卫生安全等设施档次,强化硬件。加强品牌建设,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分类培育一批不同个性特色的民宿型农家乐典范村和星级农家乐,形成台州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乡村精品度假酒店、度假村落、休闲农场、森林公园建设,向中高档发展。注重旅游活动的深度体验及参与性,拓展客源市场,完善客源结构。(2)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游客走得进来、住得下来、游得起来。规范管理,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服务规程和规范化的服务管理办法、服务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强化行业自律,组建乡村旅游协会或服务中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旅游管理和服务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富有竞争活力、创新能力的管理服务型乡村旅游人才。加强诚信意识教育,树立诚信经营理念。

【参考文献】

[1]肖佑兴等.论乡村旅游规划的概念和类型[J].旅游科学,2001(3)8-10.

[2]本文有关数据来自政府文件和调研.

[3]据2016年6月对游客进行的问卷抽样调查.

[4]罗艳玲.创新视角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0)158-160.

[5]张北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面临的几个问题[N].中国青年报,2014-10-31(11).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3篇

××市地处××省东北部,面积2.28万平方公里,有660多万人口,是闽浙赣皖四省结合部。境内有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十余处。近年来,××市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旅游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发展效果非常明显。2004年××市接待国内旅游者450万人次,增幅达38.9%;国内旅游收入23.6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4.9%;接待入境游客1.2万人次,增长35.5%;旅游外汇收入452万美元,增长15.9%,旅游业发展的总量与增幅均大大超过我市。三清山去年仅门票收入就突破了3000万元,综合收入达到近2亿元。

在学习考察过程中,该市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工作与成效,给考察组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启迪了思路。

1、政府主导力度大。××市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真抓实干,如成立××集中营景区管委会,理顺了信州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对××集中营的管理体制;整合弋阳、横峰两县红色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组成纪念馆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管委会,由市人民政府直管。同时,在宣传促销上舍得加大投入,注重宣传推介。

2、规划策划起点高。该市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来喜教授领衔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如今,他们又把规划修编和策划的眼光转向浙江,舍得花重金请高手来帮助策划旅游项目。

3、品牌打造功夫深。××市已经拥有三清山、龟峰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且都是4a景区;婺源县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和3a景区;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集中营纪念馆,历史资料与声光电现代手段相结合,在红色旅游景区品牌打造方面也获得成功。

4、融资建设路子宽。弋阳县龟峰景区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及早动手,以门票资源作质押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景区建设启动资金问题。为更好地筹融资加快景区开发建设,龟峰、三清山景区都设立了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了市场化运作的主体雏形。我们学习考察期间,××市正在举办外商招商洽谈活动,有50多位海外客商到××考察。

5、宣传推介思路活。××市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区和泛珠三角旅游区组织,积极组织参加其他全国性旅游推介活动,如成功加入以杭州为代表的旅游发达城市的“15+1”(即杭州、苏州等15个旅游发达城市+××)的旅游经济合作组织,以“15+1”为平台,建立起了稳定的客源市场,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与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对接。在拓展市场方面,他们采用政府搭台(由政府牵线搭桥,组织安排,召开推介会),行业唱戏(由旅游部门具体操作,组织景区和旅行社参与);领导带队(对重要市场加大力度,领导亲自带队),兵团作战(旅游局、景区、旅行社、宾招服务单位对应联系跟进,立体作战);步步为营(对客源市场循序渐进,一块一块逐步攻占推进),机动灵活(认真分析自身实力和市场实情,该进则进,该缓则缓,进退自如)的办法,大力加强对客源市场的外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今年花15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请您欣赏”播出广告宣传3个月。

二、××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市旅游业近年快速发展,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培育旅游产业、加速旅游发展,需要有新理念、新的思路。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

1、要用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抓旅游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仅靠几个部门和景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业内共为。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形成发展合力,取得发展实效。

2、要用浓厚的市场意识开拓客源市场。发展旅游业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市注重旅游客源市场培养,从周边城市做起,提出并实现了与杭州等发达城市进行市场对接,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拓展时期,便积极进军新加坡等境外市场的超前作为。我们要尽快找准××旅游宣传的切入点,强化推介,通过一系列的“外宣”、“外联”,开拓较为稳固的客源市场。

3、要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谋求更快发展。创新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是景区加快开发建设的不竭动力。他们在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已经着手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我们在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也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立起旅游景区负责的市场运作机制。

4、要用更高的品牌目标培育产业链条。品牌建设是旅游特色的标志。三清山面对同行业群雄并起的局面,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目标,精心开展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不断提高景区品位的精品意识。我们应在中心城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除参与武功山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同时,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他旅游景区也要做好创建旅游品牌的工作,着力培育旅游产业链条。

三、加快××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考察,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客观现实,认真分析目前落后的原因,并就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旅游业加速发展进行了思考,××旅游业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1、重点抓好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县市区在年内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然后依据《旅游业发展规划》策划项目,筹集资金,加快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培育。市政府将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2、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切实解决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着力做好精品线路的编制和客源市场的开拓工作。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从业单位积极推介××,突破地界,整合资源,做旺全市旅游人气。

3、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要切实加强旅游从业队伍建设,逐步实现规范管理。认真研究《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员管理条例》,密切与相关部门合作,整顿和管理旅游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快中心城区旅游发展的举措

1、明确旅游发展目标。中心城区旅游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市区为游客聚集地(为游客中转进出服务,还应在食宿接待、旅游购物、娱乐观光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城区也应该有游览项目),以万载县为延伸地(竹山洞、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构成山、泉、城、洞、文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的旅游地。

2、把中心城区旅游作为一个大项目来做。抽调人员组成专门队伍,重点做好旅游产业培育工作,主要是策划总体形象进行宣传推介;策划项目向上争资、对外引资和市内筹资。

(三)加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举措

1、修编规划,统筹发展。以省里组织武功山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契机,修编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重点整合明月山自然风光、温汤温泉和仰山禅宗文化,打造整体品牌,加快景区发展。

2、采用市场化运作,加大融资引资的力度。学峰通过成立公司(管委会和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景区资源和门票质押的方式,一次就向银行贷款2100万元的做法。尽快研究成立“明月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争取用门票质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精心策划项目,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政策,激活市外、省外甚至海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我市的景点开发,做大做强景区,形成品牌效应。

3、打造品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大景区设施建设,重点建好游客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景区品位管理水平;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开展iso9001景区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工作。用高标准规范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力避走弯路,实现建一处成一处美一处,迅速走上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4、加大联谊互动拓展市场的力度。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提升旅游社管理水平作为基础性工作,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开拓境内外市场。明月山拟于今年7-9月向南昌、长沙、武汉、杭州、上海等城市,一个一个地召开旅游推介会,加大对客源市场旅行社联谊和对市场拓展的力度。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4篇

*旗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政策环境,随着赤峰市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进程的加快,*旅游业迎来了最佳的发展时机,加快*旗旅游开发,是大势所趋,也一定会大有作为。

一、我旗旅游资源丰富

我旗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人文、自然、生态景观兼备,而且具有比较鲜明的独特性。

人文景观方面,近万年的历史,使*成为中国北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全旗密布着4000余处古文化遗址,旗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居“全国县级文物之冠”。全旗以当地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有4种,从近万年的“小河西文化”到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从7000年的“赵宝沟文化”到5000年的“小河沿文化”,以及与中原地区同步发展的“红山文化”、“青铜文化”、横跨东北亚的契丹辽文化都在这里发展到了辉煌时期。有3处古文化遗址被列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一个县级辖区内有被正式命名的4种史前原始文化类型,有3个遗址被列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自然景观方面,闻名遐迩的大黑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系罕见的原始次生森林,大黑山环境幽雅宁静,是一座“天然植物园”;这里还成为诸多珍禽异兽的栖息地,又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天然动物园”。美丽的萨仁诺尔,即“月牙湖”,山、水、林、沙、岛俱全,自然风光独特。小河沿自治区级湿地鸟类保护区堪称塞北“小白洋淀”。碾盘沟景区素以真林、奇水、怪石为胜,更以神奇、优美的传说而远近闻名。碾盘沟周围是有“中国北方金字塔”之称的草帽山遗址和香火旺盛的佛教寺院青城寺,与碾盘沟风景区遥相呼应,浑然一体。热水汤温泉生态旅游度假村,这里的温泉是国内已发现矿泉中含氡量最高的,被誉为“华北第一神汤”。上述自然景观观光旅游、考古发掘、集疗养、康复、休闲度假为一体,完全可以打造成令人神往的旅游景区。

生态景观方面,几十年的生态建设,*旗先后造就了黄羊洼、大青山、三十二连山等一个个神奇的生态建设景观,并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环境奖,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旗县,为旅游业开发创造了良好的人造景观。

我旗的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旗旅游资源充分展示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多种旅游资源巧妙的结合,表现出门类齐全、品位高、独特性强、生态质量高、区域资源组合状况和集聚度良好的总体特征。旅游者来此旅游,用不多的时间和行程,就能欣赏和领略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别具一格的人文历史。

*旗旅游区生态环境优良而稳定,已形成人与自然的平衡利用,实现了生态良性循环。在进行旅游开发后,只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得力,就可实现旅游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旗旅游区形成了网络化,资源配置好,以大黑山部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周围分布有碾盘沟、青城寺、十二属相山、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以“华夏第一村”复原遗址为中心,周围分布有城子山遗址、萨仁诺尔湖、清代海力王府、小河沿湿地鸟类保护区等旅游景区,旅游区这些重要的组成景观,形成了较强的面状旅游空间网络。

*旅游规划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属于环渤海经济圈,距京、津、沈、大、唐、锦等大中城市都不超500公里,京通铁路横贯东西,赤通、赤朝高速公路和111、305国道从规划区内通过,省、县、乡级公路基本形成网络,满足了游客进入需要,人流、物流的集散创造了条件。*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开发,必将使*成为塞外草原上一颗熠熠夺目的明珠。

二、我旗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旗注重旅游业开发工作,我旗旅游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旅游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二是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全旗大旅游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三是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持续加大,*优势旅游品牌逐步显现;四是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多元化融资发展机制初见成效。

但我旗旅游开发刚刚起步,旅游业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总量还不大,在国民经济总量中比重太低,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

一是可进入性差,仍是首要“瓶颈”。由于受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食宿条件等限制,我旗许多资源目前还没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缺乏大手笔、大气魄的“亮点”,进行了一定开发的景区相当一部分也处于半闲置状态。

二是资金匮乏,这是导致旅游开发不力的最重要原因。我旗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而大规模引进外来资金又非一朝一夕之事,目前还难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成片开发,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品牌意识不强,对外宣传尚未形成合力。我旗旅游的整体形象还不够鲜明、生动、突出,很多旅游精品至今“藏在深山人未识”。

四是对外开放程度仍比较低。旅游吸引力度不够,宣传推介促销手段不强,多种旅游方式没有推开,难以适应旅游发展的实际需要。

五是产业与机制不配套。旅游企业尚未形成,缺少旅游管理、服务等方面人才;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间的关系有待于理顺。旅游产业体系不够完备,特别是“购、娱”两大要素严重短缺,组织客源、项目包装、全程服务等机制也还远未形成。

三、我旗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在肯定近年来*旗旅游业发展成绩和仔细分析存在问题的同时,必须看到,我旗旅游发展也存在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持续增长,旅游市场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大、旺盛;二是全旗上下对旅游业的认识不断提高,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对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对旅游业发展潜在的能量寄予更大的希望。三是我旗的旅游业发展有着很好的资源条件和优势。从生态、人文、自然等等资源,*旗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四是农业特色产业、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建设水平的加快,都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载体和配套环境,旅游再上台阶的良好气候正在形成。总之,发展*旗旅游业面临难得的好时机,应当牢牢抓住,有所作为。

要使*旗旅游业能在宽领域、深层次上实现质的提高和跨越式发展,就要坚持高起点、大旅游、大市场的思路,发挥优势、突出主题,强力开发旅游业,创造融历史文化、生态建设、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具有*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格局,走持续发展旅游业之路。围绕“打基础,创精品,上水平”做文章,在旅游设施,产品品牌、产业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实力等方面构筑全旗旅游业的发展平台,广泛吸引客源,全力创建内蒙名旅游旗县。

我旗在旅游开发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定好位。*旗有享誉国内外的“全球500佳”生态资源和“华夏第一村”人文资源两张响亮的“名片”。因此,我旗发展旅游业应定位为生态人文旅游,突出“人文*,绿色*”这一主题,将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山水开发与文化积淀发掘同步并进,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衬,把*旗建设成原生态及人工生态观光基地;温泉型康体保健旅游首选目的地;史前文明体验及寻根祭祀目的地。

二是布好局。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的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先易后难、滚动开发”的原则,有重点、分批次进行开发建设,将生态人文资源整合在一起,建设以大黑山、碾盘沟和热水温泉为中心的,集观光、洗浴、度假为一体的“大黑山观光度假旅游区”;以“华夏第一村”兴隆洼文化复原遗址、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山、小河沿湿地鸟类保护区和萨仁诺尔湖为中心的“华夏第一村人文景观旅游区”。同时辐射带动其他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发展。

三是造好势。要抓好市场开发这一“牛鼻子”,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思想,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做好宣传策划促销工作,打响“全球500佳”、“华夏第一村”等品牌,提高*知名度。

四是招好商。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资机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最大限度地为外商提供便利条件,吸引外资、民间资本投资旅游项目开发,提高旅游业基础设施水平,争取在几年内部分景区实现迷人的景点、方便的交通、舒适的住宿、特色的餐饮、趣味的游艺、优质的特产六大旅游环境;选择优势服务项目,搞好项目包装,发挥旅游品牌与工业、商业品牌的整体优势,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旅游之路。

当前,*旅游开发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力度,专项推进。要把旅游工作切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旅游管理办法,出台优惠的旅游开发建设政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对旅游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和科学评价,中科院地理所为我旗编制的旅游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聘请专家,根据不同景区特点,编制出高起点、高水准的旅游发展详细规划,做好项目论证、申报工作;设立工作协调机构,定期研究并协商解决旅游开发中的重大问题;理顺管理体制,在充分发挥旅游部门主导职能的同时,进一步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旅游开发的合力。

三是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支持重点旅游景区的路、电、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自然环境、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以及开展资源普查、开发规划和特色旅游项目启动等,进一步改善旅游业发展条件及投资环境;通过发挥政府投入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

四是搞好旅游纪念商品的开发与经营。学习各地旅游纪念商品开发的有益经验,通过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推动产品设计、开发、销售,尽快形成规模效益。用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搞好以地工产品为重点的旅游商品综合开发,如农、牧产品的杂粮、皮毛;林草产品的柳编、山杏、沙棘;矿产资源的黄金、玉石;地方工业的酒类等饮品及传统饮食文化等。

五是加大对旅游业的宣传推销力度。编制《*旅游》专题片、《*旅游指南》、《*旅游导游词》等;将旅游宣传纳入我旗外宣计划和对外经贸洽谈、会展计划之中;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对旅游资源进行公益宣传;搞好网上信息和促销,使我旗旅游业尽快融入大市场。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5篇

我感到:

第一,*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非常重视,认真贯彻国务院要求,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来抓,这几年抓得成效很大。第二,*确实在客观上旅游资源品位高,资源非常丰富,又具有区位优势,属于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旅游圈,又是一个沿海大省,特别是*整个国民经济总量在全国名列前三名,有很强的经济实力,所以对于发展经济,特别是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良好的条件。我想只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更加努力,*旅游业一定会在全国名列前茅。

另外,我感到正象官正书记讲的,*旅游业面临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再进一步加强。第一是旅游业缺乏拳头产品。比如咱们在分析旅游产品的时候,感到*作为沿海大省,没有大的拳头项目。*的青岛也好,蓬莱也好,威海也好,这么好的海滩,还没有形成优势。怎么把资源优势变为现实优势,这方面还要多下功夫。要加大对客源层的分析,要认真地分析*的源层,到底吸引哪一部分游客。我认为:一是高消费的海滨度假型游客,二是高消费的购物型客人。*是经济大省,光绿色食品就那么丰富,各地有各种农副产品、工业产品,乡镇企业生产的布料那么好,应吸引海外高消费的购物客人,特别是吸引日本、韩国高消费的客人到山东来。广东深圳已经成为香港百姓包括香港高级官员购物的地方。我认为*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经济实力和条件。要认真分析*旅游业主要吸引哪些国家、哪些消费层次的客源,作深入的国际客源调查研究。另外,要加大旅游对外促销力度。因为我们国家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我们等客上门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要靠我们花钱、花气力去组织好旅游产品,到国外去销售,让大家知道,到*来、青岛来,每天要干什么,哪些东西能够吸引他,这需要很具体的旅游产品。因此,我们要强化旅游产品的建设,创造出唯我*独有的或者特有的、具有优势的拳头产品,加大对外促销,来吸引国外游客。

第二,旅游企业比较弱小。有些旅游企业象漂流大海一样,我们没有很好地给予扶持。我们旅游业缺少象鲁能这样的大集团,缺少象海尔这样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大集团。因此希望*能组建有实力的、有发展前景的、有信誉的旅游集团,能够增强旅游的实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对外组织客源。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6篇

第二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突出“南国名城、水乡田园、现代风韵、侨情民俗”的特色,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地方特色、参与性强、回报率高的精品项目,强化宣传推介,实施品牌经营战略,推动地区合作,构建区域大旅游,开辟客源新市场,把旅游业发展成我市生活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第三条切实抓好项目管理,在立项审批、规划选址、配套建设等环节上加强协调,对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旅游项目,实行优先审批立项,全程跟踪服务。

第四条健全和完善旅游标识,在主要道路为旅游区(点)和主要旅游设施设置专门的中英文交通指示牌,在一定区域内配置旅游地图,专门指定一批广告牌,宣传城市旅游形象。

第五条大力推动旅游商品开发销售,重点开发生产体现*特色,具有纪念性、艺术性、珍藏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第六条在继承传统和创新的基础上,以美食节、厨师节等餐饮文化活动为载体,评审推出*饮食名店、名品、名师,扩大*饮食文化的知名度。

第七条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制订全市旅游教育培训计划,加大投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旅游专才。实行服务人员上岗资格和技术等级考核培训制度。持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到我市旅游企业任职,准予其本人及直系亲属户口迁入*。

第八条对市政府重点支持的旅游项目实行灵活用地安排。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项目或成片绿化用地,允许由集体土地所有者以农用地租赁方式直接供地,其中用作宾馆、饭店等基本建设的,要按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及其它报建手续;旅游项目(不包括宾馆、饭店、商店)和绿化用地,不改变用地功能的,允许集体土地所有者与投资者成立项目公司联合开发,签订《集体土地使用合同》,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手续;需要以出让方式获得旅游项目用地的,可以一次性审批,再按建设规划分期出让、分期付款和分期发证;旅游项目用地采用国有土地租赁方式供地的,按应缴土地出让金和当年土地还原率计缴年租金;对成片的旅游休闲度假开发区块,在做好控制性详规的前提下,可实行公开招商,择优选择投资者。

第九条对旅游用地办证费用给予优惠。投资额1亿元以上的旅游景点、高档酒店项目,土地出让金每亩可减收1万元。以国有土地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出让金中属市留成部分可分期付款,首期支付不少于30%,余款2年内交清;对投资额超亿元项目,首期可优惠15%,余款3年内交清;对一次性缴交土地出让金的,给予总额中属市留成部分15%返还。

第十条设立旅游发展资金。从*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一定三年,参照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的管理办法,主要用于旅游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和大型旅游项目建设贷款贴息。该资金由市旅游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申报和初审,并报主管副市长、市财政、发展计划、旅游等部门组成的会审领导组审定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鼓励旅行社组织游客到*旅游。对各旅行社组织游客到*旅游,每年按比上年新增人次每人每晚3元的标准给予奖励,从*年开始执行,一定三年。该项奖励由市旅游管理部门负责审核,从市价格调节基金中安排支付。

第十二条鼓励引入大型旅游活动项目。对从国内外引入*市举办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明显的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和旅游节庆活动,给予一定金额的奖励,奖金从市旅游专项宣传促销基金中支付。

第十三条对旅游交通实行便利政策。市区除少数路段外,凡允许公交车通行的道路,原则上允许旅游客车通行,在城区的主要景点旁可设置旅游专用停车位。加快旅游交通建设,推广现有设置旅游观光巴士的做法,采用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等多种形式,形成贯通重点景区、近郊景区和城乡之间方便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

第十四条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对宾馆、饭店、旅游景点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价格,其工商管理费、物业管理费、垃圾清运费等各项费用,比照一般工商企业同等标准收取。严禁各种名目的乱涨价、乱收费、乱摊派。

第十五条健全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和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完善*旅游网,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第十六条开展一年一度的旅游“三甲”评比宣传活动,从*年起,通过市民投票、实绩统计等方式,每年评出三大旅游企业、三大旅游商品、三大旅游景点,对有功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奖金从市旅游宣传促销专项经费支付。

第十七条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市政府成立旅游发展协调机构,及时协调解决我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牵头组织制订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旅游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具备旅游业发展条件的镇区要设立旅游发展机构,对旅游资源统一进行规划,分阶段开发利用,形成市镇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十八条旅游、公安、交通、工商、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切实做好重点旅游景区(点)和旅游酒店的社会治安、交通疏导、运输安全、卫生防疫、紧急救援和环境保护工作,创造安全、文明、健康的旅游环境。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泰国旅游业;经济发展;旅游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3月30日

独特的旅游资源与丰富的宗教文化资源使得泰国成为东南亚旅游最重要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游客越来越多,泰国旅游业的收入也更高,已成为泰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之一。

泰国旅游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暹罗皇家铁路局设立公共关系部来推广泰国旅游,并提供对外国游客必要的协助。1959年,泰国成立了泰国旅游组织,同时通过合资的方式创建了泰国国际航空。20世纪70年代后期,泰国经济减速,所以旅游业成为了赚取外汇的主要来源。

泰国面积仅5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900万人,在东盟十国中也算不上“大块头”,但却是亚洲乃至世界名列前茅的旅游大国,当东盟多数成员国还在为达到年均100万人次游客的目标奋斗时,泰国旅游业的相关数据却已是千万人次级。泰国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泰国入境游客共计2,230万人次,2013年第一季游客人数为700.79万人次,收入为3,238.76亿铢。2014年同期外国游客约659.82万人次,较2013年同期减少40.97万人次,同比降低5.85%。

一、泰国旅游业面临的新挑战

泰国旅游机构指出,泰国旅游业正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面对的是变化迅速的市场和时局。首先,中国、印度、俄国等新兴国家经济正以飞跃式发展,这些国家赴泰游客人数的突飞猛进,令泰国旅游业有措手不及之感。如何让这些市场持续长期、稳健地壮大发展,且更具质量,是泰国旅游业当下面临的首要挑战;其次,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成立,将造就另一个巨大的旅游市场。如何在AEC时代成功调整发展方向,变换自身角色,在与其他共同体成员国更为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原有优势,并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是另一重要挑战;再次,英国、德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及伊朗等原主要客源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发生变化,出现市场饱和,是泰国旅游业面对的困难之一,也是又一挑战。

二、泰国旅游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泰国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中部地区的人口和省府是最稠密的,是泰国的农业和产业中心。中部有很多旅游景点:寺庙、大皇宫、素可泰历史文化公园等。北部自然景色旖旎:历史观光景点,佛塔寺庙和古迹众多,这些因素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来此旅游和度假。东部是泰国面积最小的旅游中心,如:芭提雅。西部的旅游景点主要是水坝。南部是世界上著名的海岛旅游景点,最受旅游者青睐的海岛众多。泰国的国际游客主要来自亚太地区,其次为欧洲地区。去泰国旅游游客最多的十个国家有中国、马来西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英国、澳大利亚和德国等。

(一)泰国旅游业发展优势。泰国有地理优势,位于区域的中心,泰国还有适宜全年旅游的温暖气候。吸引国外游客的是泰国文化形式、泰国节日及宗教。泰国大部分人民都信佛,在泰国源远流长,对泰国人民的生活及文化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泰国位于东南亚的中心地带,与周边多个国家的交通都很便利。

(二)泰国旅游业发展劣势。色情业和每年约有数十万游客专程赴泰国观看人妖表演,这对于泰国来说无疑有损国家形象,还有泰国地处世界的最大产地“金三角”地带,在泰国相对容易得到且价格较低。

三、促进泰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泰国《可持续旅游国家议程》包括下列政策:一是旅游应该是所有泰国公民有权享受的一项基本权利;二是应该对旅游进行统一、综合的管理,以便为子孙后代保护好泰国的旅游资源遗产;三是必须把旅游作为教育年轻人和向泰国人民提供不断学习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保护而不是破坏民族文化的方式;四是旅游业必须建立一套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以及赋予农村社区以权利的办法;五是必须利用现代技术保持泰国旅游业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提高公有和私有部门的服务与管理标准。

为了成功地实施与旅游相关的政策,泰国根据《关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国家议程》制定了一个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以下战略措施:议程的实施与重组;地方政府的能力建设;可持续旅游发展;电子旅游;会展和奖励旅游的促销;社区旅游和中小型企业;朝着成为世界目的地的目标改进质量;促进知识社会的旅游发展;旅游市场的促销与扩大;作为亚太地区旅游中心的泰国。

(一)重组战略与计划的实施。为了使可持续旅游的管理能够给泰国人带来最佳效益与福利,同时又可以给各种规模的企业带来公平:1、对旅游在国民生产总值当中所占比例做出明确的说明;2、确定旅游保护与开发区。应该加强地方政府组织以便能够管理好旅游,使之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其他相关政府部门的权力和责任也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设立一个政府协调机构来监控旅游管理。地方政府应该有权收取各种旅游费用,如进岛费和旅游开发保护区的门票。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其他措施还包括规定可转让的开发权或改变土地用途的权力以及编制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3、划拨一笔特别预算来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规划。预算的数额应该不少于国际旅游收入的2%。预算应该用于支持旅游规划的编制,而且应该把其中的一半拨到地方政府;4、设立全国旅游开发促进委员会秘书处,在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其职能是解决旅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清除障碍。它还应该是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一个协调机构,创建一个旅游快速成功之道,使旅游管理更加有效和持续发展;5、制定旅游法案,对各种政府机构在旅游管理方面的作用、权力和职责以及对实施以上所建议的l~4项措施,都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说明;6、对其他现有旅游法规进行修改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以及目前技术发展的需要。这将包括《旅馆法》和《旅游行业与旅游导游法》。经过修改的法律能使当地社会参与该地区旅游管理方向的确定,提供导游人员;7、设立一个地方政府旅游管理会议,为地方管理组织之间交流信息、经验和观点提供一个论坛。这些地方管理机构在旅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措施也将有助于增强省地各级的旅游管理能力。

(二)地方政府能力建设战略。第九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期间,财政和管理职能要向地方政府分散,地方分权也将使旅游管理职能向地方政府,即向省一级和地区的管理组织转移。因此,这些地方政府组织的管理者有必要用更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了解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如何达到广大旅游者所需要的标准,并能够在自己的管辖区域内为旅游吸引物的长期保护做出相应的规定。目前,泰国有75个省级管理组织和6,746个地区管理组织。1、提高地方政府管理者的能力,从而使他们为承担旅游管理的责任做好准备;2、每个省建立一个省级旅游开发促进委员会,创建一套旅游监控系统;3、和地方政府组织共同制定一个旅游管理试点计划;4、在地方组织中间开展促销和奖励活动,促进改善旅游管理,比如向旅游管理好的地方组织颁发特别奖;5、建立培训和信息中心,向地方政府组织提供旅游管理方面的技术服务。

(三)可持续旅游战略。目前,一些主要旅游景区(如苏梅和阁昌)的旅游开发已经超出了这些地区的承载力。有些类型的旅游活动已经对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不论是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将给旅游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加严格有效的措施来控制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这一战略包括如下措施:

1、通过各种税收和经济手段,包括转让开发权等紧急措施来控制环境质量,减少污染。使地方政府有权对那些由于保护环境以及由于土地使用控制措施而蒙受商业损失者进行补偿。这样,地方政府就能够把位于确定的旅游开发区内的私有土地变成公有,进而改进其景观,增加绿化区。

2、通过确认旅游需求来扩大旅游景点的承载力,这些需求往往超过并大于当地居民本身的需求,尤其是固体垃圾和废水处理能力。

3、宣布明_的关于国家公园以及野生动物保护区内提供服务的政策,并公开服务计划、法规、服务时间和费用等。

4、制定并公布明确的关于保护区之内服务和娱乐区的生态旅游管理规划,详细说明允许开发的地理区域、允许开展的活动以及允许开展活动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必须确保规划得以严格实施,以便在试点项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样板。

5、鼓励有关的政府机构贯彻实施全国生态旅游委员会制定的全国生态旅游行动计划,使该计划在全国得到和谐有效的实施。

6、各省要提供更多的公用绿化区和露天活动场所。

7、在根据《旅游法》确定旅游开发区之前的过渡阶段,政府应该根据1992年的《全国环境质量提高与保护法》,在那些旅游增多而无序并缺乏充足基础设施的沿海度假区内确定“污染控制区”和“环境保护区”。

8、为了保护生态系统,应该制定法规和标准以便对那些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的旅游行业进行治理。

9、向旅游者、学生和广大公众传播关于在生态旅游中正确行为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参与各种不管是自然景点、历史景点还是文化景点、旅游景点的环境保护。另外,还应该创建一个全国性的环境监测网络。

10、建立一个生态旅游开发信息中心。该中心将收集有关政府机构和其他在生态旅游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所做的研究工作的信息和技术信息。信息应该放在一个电子数据库系统上,以方便那些需要这些信息准备进行旅游开发和管理计划的人获取。这一措施将有助于确保泰国的旅游业能以一种高效率的方式,在一个坚实的技术基础上发展。

11、编写《生态旅游景点名录》。《名录》的内容包括有关生态旅游活动的信息、举行这些活动的旅游景点以及其他方面的详细情况。例如,现有设施、可进入性、特点以及特定旅游景点所面临的问题等。这些信息有助于建立一个关于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的数据库。

12、完成泰国旅游局已经着手建立的旅游资源监测系统。有关在监测中发现的严重环境问题的信息,提供给全国旅游开发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此外,应该和地方环保团体一起创建一个网络,通过大众媒体传播这些信息,以造成社会压力,使那些相关人士在国家旅游资源的保护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岚.中泰双边贸易模式下的比较优势分析――基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J].经营管理者,2011.6.

[2]沈利生.中国和泰国间双边贸易分析与展望[J].华侨大学学报,2013.9.

[3]郑国富.中国与泰国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状况、问题与对策[J].经济论坛,2014.9.

[4]陈丁,卢山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泰FDI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机制研究[J].河北学刊,2016.7.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8篇

一、发展现状

酒泉地区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中起步,在经济调整中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经营开发,得到了较快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一是旅游业实现了从传统的外事接待型向经济创汇型的转变。全区旅游业自1979年起步到2000年,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风格的旅游景点22处,国际狩猎场2处,年接待游客由7.6万人次增加到50.3万人次,市场规模扩大6.6倍,年均增长12%;旅游直接收入由22.l万元增加到12681万元,增加574倍,年均增长41%;实现利税由5.7万元增加到1172万元,增加206倍,年均增长41%。20年累计实现旅游营业收入66356万元,实现利税6553万元。2000年全区旅游业创汇174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8%。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兴旺的亮点。二是旅游业已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全区兴建了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并以独特的景点和良好的服务,吸引着海内外游客。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495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66.5万人次。旅游业已成为扩大开放、增进对外交流的重要渠道。三是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投资发展旅游的路子。地县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统筹规划,搞好指导协调,在努力增加财政预算内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多渠道投入,加快开发建设。敦煌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鸣沙山、月牙泉被评定为4A级景点。全区拥有涉外星级饭店达到家,标准床位5000张;拥有国内国际旅行社2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5家;定点旅游汽车129辆;涉外定点医院2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5家;全区旅行社及涉外星级饭店总资产达62833万元。四是旅游队伍发展壮大,产业素质不断提高。按照旅游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在规律,着力解决和优化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队伍。全区拥有英、法、德、韩等语种的注册导游138名;直接旅游从业人员2251人。一些骨干如今已成为开发旅游的带头人。虽然酒泉地区旅游业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旅游经济总量不足,比重太轻,巨大的经济潜能远没有挖掘和释放出来。目前,酒泉地区旅游产业的现状特点是:

1.高温热卖的敦煌旅游景点,与周围众多沉睡的珍贵资源并处。每到旅游旺季,天南海北的游客成批地奔着敦煌而来,难以承载的莫高窟和人山人海的鸣沙山、月牙泉成了最拥挤的景点,敦煌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热卖点。但这种热点过于集中和浓缩。没有延伸开来,未能与周围县市的景点有机交织,形成一个旅游经济循环圈。甚至有许多珍贵资源,至今沉睡,未被开发利用,如锁阳城、悬泉置、肩水重关、党河峡谷、大小苏于湖等。

2.游客强烈的探求欲望与相对薄弱的交通基础条件相伴。酒泉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形式和内涵不同,特色各异,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些游客慕名而来,一些上层次的游客迫于探求的欲望,想多看自己关注的景点,但由于道路不通,行动受阻,加之景点没有建立配套的接待设施,使许多游客不能如愿以偿。如雅丹奇观、石头城、党河峡谷、"七一"冰川等。

3.希求延长游客滞留时间的追求与单调乏味的购物、娱乐、服务同在。酒泉地区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和国外先进经验,努力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和良好的娱乐购物服务,试图把客人留住,以延长滞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差距还很大。表现在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各类用品,还没有有机地融入游客旅游活动的各个细小环节,没有形成一种浓型的、持久的、内涵丰富的敦煌文化艺术气氛;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品种稀少,形式单调,特色不浓;休闲娱乐服务不能较好地满足游客需求。

4.宏伟的产业规划与单一的资金投入依存。为了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好,地县市都分别制定了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加快发展的目标。但是,政府财力有限,投入不多;旅游基金才刚刚起步,收入还不到位;除敦煌外,其他县市民间投资基本没有调动起来;市场化的资本运营还未破题,这些都制约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重点

酒泉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应坚持"先干起来"的指导思想;以产业化发展为主线,以市场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凸现大敦煌,营造大产业,联运大区域,培育大市场;创新产业优势、创新特色品牌、创新发展机制,全力以赴打好旅游翻身仗。力争到2005年,全区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70万人次,年均递增20%,其中海外游客10万人次,年均递增896;完成营业收入3亿元,年均递增20%;实现利税1500万元;年均增长8%。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8%以上。

1.实施旅游的信息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三大战略。通过直接借鉴、吸收和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前沿科研产品和优秀成果,促进不平衡推进和超常规增长,使酒泉地区旅游业的增长速度、产业层次、技术水平、体制环境整体跃升,从而实现全区旅游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推动信息产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大胆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上网、上星、上影"促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区内各旅行社和宾馆饭店连点成线,扩线成网,构成一个信息流畅、服务规范、效益对等的旅游服务体系。特色化开发,就是优势开发、优质开发、优先开发特色明显、独具魅力,效益突出的旅游景点、线路和产品,形成旅游经济规模优势和产业产品带动效应。区域化发展,就是一方面将整个河西地区的旅游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设计、运作和发展,提高整体效益;另一方面积极与周边邻近省区实行大区域联合协作,开辟新的旅游热线。如针对欧美客人对很感兴趣的实际,尝试开辟敦煌——格尔木——这条旅游线路;延伸酒泉——航天城这条主线,开通航天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旅游线路。形成区域性联动的旅游循环圈。

2.建好5个园、区、城、馆。一是建设敦煌旅游特区。按照"划出一块,独立建区、统一规划,以区招商、地方化特色、国际化开发、封闭式管理、区内外有别"的原则,在敦煌市区东20公里处的伊塘湖地热资源一带,建立5平方公里的经济特区,开办面向不同层次游客的各种国际性娱乐活动,吸引外国游客、富商财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开发。尽快规划在敦煌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利用会展经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建设酒泉地区博物馆。为了保护和开发包括丁家闸5号壁画墓在内的3万多座古基,计划投资3000万元,规划占地1002亩,面温分五年建设地区博物馆,地上突出敦煌艺术特色,地下展示古基画廊。该馆的建成,将成为丝绸之路文化长廊上的一个新景观。三是开发"世界地质园"。距敦煌玉门关70余公里处的雅丹自然奇观,已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世界地质园"。应邀请专家进行集中考察、论证和总体规划,实行重点保护与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满足科考、探险、猎奇、观光人员的工作和消费需求。四是拟建"中国酒泉航天城"。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便利优势,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实物和仿真相结合的形式,综合使用声、光、电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聘请名院、名家设计、制作和施工,知识性、观赏性、参与性并重,酒泉市、金塔县联合建设"中国酒泉航天城",依托有效载体,对外打响这一品牌。五是拟建"中国酒博园"。利用酒泉特有的文化魅力,挖掘和发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酒文化,汇集国内外名优酒类精品,以文化交流为轴线,以实物观赏、品尝、宣传促销为形式,以占领酒类市场为目的,着力营造一个以酒为主题、高档次的旅游景区。

3.建设20个旅游景区(点)。坚持建点连线、扩线构网的思路,重点依托"文化古迹、自然风景、民族风情、特种旅游"四个资源优势,开发建设敦煌莫高窟、三危山、月牙泉、阳关、玉门关、榆林窟、锁阳城、雅丹奇观、狞猎场、少数民族民俗村、党河峡谷等20个旅游景区(点),逐步形成区内循环旅游圈。

4.开发10大系列旅浒商品。即珠宝玉器系列、地毯挂毯系列、书画雕刻系列、敦煌彩塑系列、土特食品系列、动植物装饰系列、金银装饰系列、民族工艺系列、文物复制系列、刺绣布贴系列。同时,积极借梯登高、借脑开发,以我们的文化品牌和别人的创意包装,深度开发一批高品位的特色旅游工艺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新建10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计划建设柳敦地方铁路。为解决铁路交通线距离敦煌较远游客来往周转不便的问题,计划投资8.5亿元,建设总长142.5公里的安西柳园至敦煌的铁路,使铁路大通道直接与敦煌国际旅游城对接起来。(2)建设"一纵六横"公路网。为使旅游景区、景点、交通站点与城市相互联结起来,形成以主干公路为中枢,紧密联系的放射性环状交通网络,从根本上改善旅游交通道路现状,规划建设"一纵六横"公路网。即投资24亿元,建设97公里的国道312线酒泉段高等级公路;投资3.1亿元,建设金塔——航天城129公里高等级公路;投资4.5亿元,建设312国道——敦煌127公里高等级公路;投资7.29亿元,建设312国道玉门段108公里高速公路;建设312国道——四O四厂;柳园——敦煌;可克塞——青海格尔木等7条公路,使之形成相互贯通的旅游交通网络。(3)运作敦煌神舟旅游股份公司。通过股份上市,筹集发展资金,建设航空旅游设施工程,完善景点配套设施,在区内景点之间开辟直升机航空旅游服务。(4)积极争取设立敦煌航空口岸。为出入境游客提供便利。

三,思路措施

1.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构建敦煌、酒泉两大旅游经济圈。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酒泉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如何使酒泉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必须先要制定一个高起点、大跨度、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旅游发展规划,从而合理有效地布局生产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编制酒泉旅游发展规划,一定要跳出本区,善于"借脑"和引智,邀请专家学者现场指导,结合本区资源特色,紧密跟踪世界旅游经济潮流,体现新世纪、新体制、新增长的特征,重视规划目标与政策引导的有机衔接,在规划思想、内容和方法上突出创新精神,使规划具有科学性、宏观性、前瞻性和指导性,真正成为指导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杜绝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规划的形式,高屋建瓴地把握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化,锁定全区旅游开发的战略思路、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布局,突出重点,精品开发,以点串线,连线成网。最终形成以敦煌为中心,以安西、肃北、阿克塞为半径的旅游经济圈;以酒泉为中心,以玉门、金塔、航天城为半径的旅游经济圈。

2.充分运用市场化融资手段,加快旅溥资源的开发和项目建设。从培育旅游业区域优势的关键要素来看,酒泉最为稀缺的不是劳动,不是旅游资源,而是开发资本以及运用资本、组织要素的企业家和形成有利于要素充分利用与有效配套的制度安排。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旅游业已成为极具增长活力的优势产业之一。酒泉地区旅游业要想实现超常规发展,必须推行市场化、特色化发展战略。一是要大胆采用合资、独资、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和出让经营权等方式,将景区的开发经营权从资产中剥离出来,通过协议形式出让给一定的法人主体,使其在相应的约定期内进行开发经营。二是积极合理地利用外资。制定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相关政策,分门别类地提出旅游业优先发展的特色项目,合理引导外商投资在投向和区域上的分布。鼓励外商在旅游度假村兴办外商投资旅游企业,兴办合资旅行社。三是争取国家长期建设国债,开发建设重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开发和合资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旅游商品。五是创新概念,上市融资。邀请教授专家,精心策划,创意品牌,整合有效生产要素,上市募集发展资金,重点建设一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和景区景点深度开发项目,提升旅游产业的整体素质。

3.打响"敦煌牌"和"航天牌",全力开拓旅祷市场。酒泉地区要充分发挥区内垄断性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敦煌莫高窟——东风航天城人类文明精粹之旅"的市场品牌,变产品经营为品牌经营,在海内外旅游市场上树立起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旅游产品形象。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策划促销,广辟新闻渠道宣传促销,创意大型活动文化促销,举办招商节会经贸促销,区域联合协作促销,创新旅游产品带动促销。重点开发东南亚、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旅游市场;逐步拓展欧洲和北美市场;加强与东部沿海旅游业发达地区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双向环流,共同发展。积极倡导建立"河西走廊旅游经济发展共同体",组织统一的宣传促销活动,共塑"甘肃河西丝绸之路画廊"品牌。加快建立酒泉·敦煌旅游经济信息专网,公布特色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价格,推出黄金旅游热线,凸显旅游精品,依靠网络捕捉旅游信息,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9篇

关键词:郑汴一体化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连接郑州和开封的郑开大道开通标志着郑汴一体化发展从规划进入了实施阶段。在郑汴一体化的浪潮中,作为开封经济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如何将古都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全面整合,如何创新旅游发展模式,联合开发郑汴两地旅游产品互为依托、优势互补,实现跨越发展,这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郑汴一体化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开封地处中原城市群的核心部位,中原城市群战略引发的资源重新组合和配置,必然使开封能够分享由资源聚集所带来的发展机遇。郑汴一体化又为开封和郑州城市间旅游资源的整合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成为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

郑汴一体化将大幅提升开封的旅游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快区域旅游市场的发展进程,区域旅游市场前景广阔。郑开大道的开通,不仅使城际旅游更加方便快捷,加快了两地市民的出行和旅游,而且使开封的交通区位优势得到增强。

郑汴一体化无疑会引发旅游方式和市场的改变,给开封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此,开封旅游业要抢抓郑汴一体化的机遇,根据“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的城市定位,通过科学规划来体现郑汴一体化的需求,扬长避短,实现开封旅游经济的全面振兴。

基于郑汴一体化的开封旅游业发展思路

(一)明确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

开封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积淀,使其在居住休闲上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如鼓楼夜市、龙亭、清明上河园等。郑州作为辐射性很强的商贸中心城市,总人口700多万,有着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而且也是巨大的客源集散地。整合中原城市群、郑汴一体化、宋都古城的发展理念,在区域性分析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开封旅游开发模式及功能应定位为郑州的“后花园”,发挥人文旅游中心和休闲度假基地的功能,实现两城旅游优势的功能互补。开封今后的旅游建设应当强化其为郑州服务的功能,重点放在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城市绿化美化、餐饮及宾馆服务规范以及房地产开发上,突出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营造花园城市的生态与环境,使开封的城市环境成为一种吸引力。

行政区划制约是影响旅游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主要因素。郑汴一体化使两市旅游业的融合水到渠成。加快郑汴旅游资源整合步伐,统一规划,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如龙亭、清明上河园等景区可与郑州巩义的北宋皇陵、登封的嵩阳书院、新郑的欧阳修墓园组成中国北宋文化游精品线路;大相国寺可与登封少林寺、巩义石窟、慈云寺组合,再向西延伸到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偃师玄奘故里,组成中国佛教精品游线路。新的组合可以使郑-汴-洛“三点一线”推陈出新,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在旅游线路组合方面,开封和郑州两地的旅行社可以把双方的景区纳入旅游线路之列,拉大线路空间。在旅游市场开放与管理方面,开封要打破地域限制,取消地方保护、实现两地的无障碍旅游。继续实行旅游年票制度,进一步免费开放部分景区(点),从而达到吸引郑州游客、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旅游相关产业收入的目的。两市旅游管理部门在城市导游图的编制、旅游广告宣传及旅游促销活动中要积极联手,共同举办高层次、全方位的大型旅游推介活动。

(二)完善城市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

尽快编制开封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宋都古城复建规划,全面进行资源整合工作。结合开封三大城市片区的结构特点,重新明确城市的空间发展结构和功能,在保护、修缮、适度开发老城区和建设东区的基础上,强力推动新城区(汴西新区)建设。中部包括老城区和护城大堤以内部分,应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休闲服务的核心功能,限制和疏解行政、办公、生产及部分居住功能,为餐饮、住宿、度假、旅游、文化会展业的发展营造空间。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价值,在老城区改造中实行精品战略,加强文物古迹保护与风貌协调,推进街道环境整治与水系整治工程,提高现有景点的档次和内涵,形成不同特色的景区与观光线路。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全面改善老城区环境,打造雅俗共赏的宋韵古城。加强地下历史文物资源的挖掘,以开发“城摞城”为主题进一步提高开封文化旅游的影响力。自护城大堤以西至中牟县边界的汴西新区,是郑汴一体化发展中开封与郑州对接的重要区域,也是集居住、工业、办公、商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应重点建设运粮河两侧的休闲度假区。东部包括开封县城、边村工业区和汪屯工业区,着力打造郑汴洛工业走廊。

开封是“宋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城市形象竞争定位原理,在全国范围内城市特色弱化、千城一面现象突出的情况下,开封应突出北宋文化特色,打造宋都古城,从而树立有别于郑州、洛阳和西安的独特的旅游形象。挖掘宋文化魅力、打造宋文化特色,是开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开封重修和新建了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已形成了龙亭湖风景区、包公湖风景区、禹王台繁塔风景区和开封至朱仙镇、开封至兰考两条旅游线路的“三区两线”文化旅游景观链。深入挖掘宋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提升宋文化旅游产业的品位和档次:要全面启动宋都古城复建工程,以“塑造世界历史名城,体验宋都千年梦华,打造唐宋古都走廊”为目标,以“宋都·宋文化”为宗旨,完善水系工程,开发开封古城墙和“城摞城”奇观,将宋都古城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精品;要加快“申遗”步伐,将北宋东京城遗址与同是“国保”级的北宋开宝寺塔(铁塔)、北宋天清寺塔(繁塔)和开封城墙等其他相关珍贵遗迹组合,通过有机地整合、修复和展示,加上国宝《清明上河图》及《金明池争标图》、《东京梦华录》的印证,联合“申遗”,提升现有景点的整体品位。(三)突出文化旅游经济,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文化旅游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态。开封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古都之一,应通过各种形式把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表现出来,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带经济。开封作为豫剧“祥符调”的发源地被称为“戏曲之乡”;因曾在宋代产生过“苏、黄、米、蔡”四大书法派系,被称为“书画之乡”;作为我国五大名绣之一的汴绣,以其独特的针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精品;开封又有“盘鼓艺术之乡”、“木版年画艺术之乡”、“之乡”等美誉。宋词文化、历代名人文化、黄河文化等也都是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围绕“宋文化”主题,进一步突出各景区、景点的个性特色,选取市井民俗文化、皇家宫廷文化、宗教文化、府衙文化、商贾文化等不同侧面,来确立景区定位,打出自己的特色牌。

吃、住、行、游、购、娱不仅是旅游的主体内容,也是旅游消费的重要载体。郑汴一体化使两城居民享受同城待遇,将极大拉动本地游的市场。因此,开封应着力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商务及特色系列旅游产品,实现由观光型产品向观光度假型产品过渡。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着力打造休闲旅游产品,如假日休闲、市井体验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民风民俗、美食名菊、民间演艺、工艺制作类的民俗风情旅游产品;悬河长堤、村落沃野、渔牧花果类的农业生态旅游产品。同时,对老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升级换代,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把开封建成影响力巨大的书画、古玩、手工艺品交易中心和宋文化、中原民俗文化展示中心。这样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化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包装和展示,“开封游”的空间将更加广阔,内容将更为丰富,品位将得到提升,更具备从“一日游”到“多日游”的基础和条件。

旅游业发展空间大,产业关联性强。然而开封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旅游商品品种少、档次低、规模小、销售不畅,造成旅游产业链条过短,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对拉动旅游消费有较大作用的“购、娱”两个环节比较薄弱。因此,在旅游产业结构组合方面,要紧紧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对旅游资源进行多层次、综合性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多种功能。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民和有关企业大力发展有特色的绿色旅游食品;鼓励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挖掘开发能够反映开封地域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开封的花生糕、包公豆、朱仙镇豆腐干、陈留豆腐棍、兰考豆腐乳等,要改变包装粗糙、质量不统一的现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对朱仙镇木版画、汴绣、官窑等,更应很好地挖掘,使之成为旅游商品的名牌。

(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树立大旅游观念,通过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尽快打破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等局面,积极探索符合政策法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适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旅游景区(点)管理体制。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加快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积极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力争实现开封旅游的六统一,即规划统一、宣传统一、线路统一、包装统一、门票统一、接待统一,提高旅游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加大旅游招商引资步伐,提高产业素质和结构升级。以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景区(点)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如彰显“北方水城”魅力的水系工程、张择端笔下的北宋皇家园林—金明池重建项目、清明上河园二期工程—琼林苑御汤园温泉度假宾馆项目、名扬天下的樊楼、千年佛教名塔—繁塔、元代著名全真道观—延庆观、全国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城墙、以独到雕饰闻名的山陕甘会馆、“悬河”奇观的开封黄河生态旅游区开发项目、万岁山森林度假区开发项目等。在这方面,清明上河园的成功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历史性机遇的到来,给开封景区(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待服务水平要有新的提高,硬件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旅游内涵要在凸现北宋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一步充实,市场开拓要借助郑开大道的“桥梁”加大力度着重创新,内部管理要不断强化,使景区(点)的整体水平登上新台阶。大力推行和实施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标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旅游景区创A、旅游饭店创星活动,不断提高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服务质量。切实推进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建立旅游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等级评定、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旅游诚信体系。

结论

现阶段面对郑汴一体化带来的机遇,进一步理清发展的思路,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依托郑州庞大的客源市场和便利的交通优势,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是加快发展开封旅游业应有的战略选择;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建立高效的旅游业协调与管理体制,培育旅游大环境,净化旅游大市场,是做实做大做强开封旅游产业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程遂营.郑汴一体化背景下开封旅游业发展研究.人文地理[J],2006(2)

旅游业发展范文第10篇

贵州在2007年全省共接待旅游者6262.8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12亿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收入净增124亿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47%;相当于全省GDP的18%,相当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各项指标均居西部12省区之首。旅游正在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目前,全省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张。数据显示,目前贵州省已开展经营或已进行规划的有477个旅游区(点),其中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2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个;全省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数量达240家、旅行社达194家、旅游定点接待汽车810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7万余人。

二、贵州旅游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滞后、体制创新不足

贵州宏观管理部门对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缺乏统筹规划,对旅游市场需求特点缺乏科学分析和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无规划开发、无序开发、低层次开发问题严重,致使贵州旅游资源的优化结构与整体优势较差。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实现贵州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拉动贵州旅游经济必然首先要求观念的转变、体制的创新。贵州面对开放、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显然还未完全打破陈旧的发展观念及模式,在旅游市场培育方面并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和创新的思维,大旅游产业观念还未真正树立。

(二)旅游形象定位不明且宣传力度不够

所谓旅游形象,就是指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整体印象,正确地确定目的地产品的旅游形象有助于旅游业的成功发展、带动旅游经济提升。许多著名的旅游国家或地区成功之处就在于其鲜明的旅游形象定位。贵州旅游业逐步认识到旅游形象定位的重要性,所以自旅游事业开始起步,就尝试为贵州的旅游形象进行定位,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定位,为旅游宣传找到一个突破口。于是八十年代中期,贵州提出了探溶洞奇、观瀑布美、享民族情”的宣传口号,旅游定位是“山水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大家都说贵州的旅游资源比起云南、广西毫不失色,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广西俨然成为老大;“七彩云南、旅游天堂”、“第一春城”的口号撑起云南热火朝天的旅游事业。但贵州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旅游形象定位,打出具有特色的促销口号,许多景点还处在养在深闺人未识阶段。

(三)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性

众所周知,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神秘壮美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以及悠远丰富的历史文化。但可惜的是贵州在发展旅游业,塑造旅游形象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丰富的自然资源,却忽视了深层次挖掘资源的文化性。这也是我们和旅游业发达省份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昆明举办的“世博园”、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印象·云南”把云南省的旅游文化产业介绍给了全世界。可提到贵州,游客却很难想到贵州代表性的旅游文化。

三、在新形势下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

贵州旅游资源的丰富性、特色性,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但贵州旅游业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产业优势,经济效益的获取也远未达到预想目标。因此,贵州旅游业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突破障碍,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

(一)强化旅游大管理意识

贵州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全面、全方位、权威性的管理,覆盖全行业,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形成调控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旅游的综合性和依托性使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应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系。相关部门必须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二)塑造旅游形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尽管贵州在塑造旅游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而且成效甚微。但笔者认为贵州还是必须坚持塑造出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因为形象树立对于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开发时都是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贵州过去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贵州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贵州旅游形象设计既要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又要对市场有吸引力。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应在建立一个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再针对客源市场的特征予以区划。如贵州的总体旅游形象可定为“神奇贵州多彩风”,然后针对沿海地区推出“原生态自然风光、五彩民族风情”形象;对中原市场推出“绿色喀斯特王国、秀美山水之乡”形象。诸如此类,让贵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深刻旅游形象后,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场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贵州的旅游文化本底是丰富的,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资源。但现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传。贵州可在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让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紧紧缠绕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础上,要将贵州旅游文化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推广出去。其中,举办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节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它为贵州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和品位,但该节目在画面精致性、市场运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贵州旅游品牌,提高贵州旅游经济效益,仅凭一个黄果树瀑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贵州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张忠元,向洪《旅游资本》[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程世红《对发展贵州旅游业的思考》2004年8月

[3]魏小安《中国旅游业新世纪发展大趋势》[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论文关键词]贵州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上一篇:公司发展战略范文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软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