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法规范文

时间:2023-03-08 20:41:47

林业法规

林业法规范文第1篇

一、认真学习,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认真学习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完成各项林业工作。一是按照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强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加强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学习,自觉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和《森林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在认真完成面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局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认真写好每一份材料。三是发扬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协作精神,共同策划全县林业产权制度动员大会的有关事项,确保会议胜利召开。四是主动帮助、配合各股室做好工作,共同推动各项林业工作向前发展。

二、构筑宣传平台,充当林业政策法规宣传先行者

为了把我县林业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宣传报道出去,让各地充分了解和关心我县林业建设。同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先进林业单位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管理办法。我们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战略,努力构筑宣传平台,加强林业宣传工作。一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组织成立了林业宣传报道组,出台了《//县林业宣传报道目标考核方案》,明确任务、要求、目标和奖惩,充分调动了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参与宣传报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在12·4法制宣传日及爱鸟周、森林防火宣传月期间,组织执法人员在县城街心公园、各乡(镇)设立林业法律法规咨询台,接受广大群众的法律咨询,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为进一步加大我县林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我县林业知名度,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在认真抓好《//林业》的编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踊跃向各级报刊台投稿。截止12月底,全系统上报稿件223篇,采用106篇,在县级以上报刊台发表文章89篇,其中部级23篇,省级22篇,市级30篇,县级14篇,刊出《安远林业》12期。版权所有

三、完善林政管理监督网络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林

《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规范行政许可项目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成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给林业执法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使我县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轨道,切实保护有限森林资源,县局启动实施了林政管理工作监督网络。我们按照网络体系建设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制作林业案卷上报统计表,木(竹)材办证情况登记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同时,严格审查基层单位上报的林业行政处罚案卷,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制止和纠正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

四、认真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开辟林业行政许可绿色通道

《行政许可法》颁布后,我们严格按照县政府文件要求,认真开展林业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好《行政许可法》,同时,对照上级有关行政许可项目设立与撤消的文件精神,对我局办理的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狩猎证、野生植物采集证、森林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产地检疫、森林植物及其他产品调运检疫、征占用林地、非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林木采伐许可证、木竹经营(加工)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等10个行政许可项目进行详细的核对,报请县政府审核。并按照县政府的文件要求,对10个行政许可项目的具体实施程序、条件、期限、收费标准等进行详细梳理,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制定一看就懂、简明扼要的行政许可项目公示栏,张贴在林业局大院内,为被许可对象提供便捷服务,实施行政许可“阳光操作”。

一年来,在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局领导的要求和其他股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公室人员的自身法律法规知识还比较欠缺,业务能力还有待加强;二是林业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县级电视台和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信息、简报上采用的信息较少;三是在林政监督网络体系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不大,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四是法律法规监督体系的规范性建设不完善;五是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力度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亟待改正提高。

五、20056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局提出的年度工作思路,抓住目标、要求、任务,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完成面上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目标,按照县局全年工作任务目标,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配合、互相协调,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全面完成县局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

(二)抓好培训考核。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时展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做到全系统执法人员“一季一小训,半年一大训;一季一考试,全年一考核”,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理论素质和执法水平,更好地为基层为林业服务。

(三)加强宣传报道。首先,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线,以本部门报刊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信息员勤写稿、齐宣传写好稿、多上稿的积极性,广开宣传渠道,认真捕捉新闻事件,提高稿件采用率。同时,加强与新闻报道部门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广泛支持,全面抓好我县林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其次,加强宣传报道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全系统新闻报道写作知识培训班,全面提高林业宣传报道水平。第三,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以法制宣传周(日)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同时,积极深入基层单位、林农群众当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咨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林业发展法制氛围。

林业法规范文第2篇

林业政策与法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是研究林业政策与法规如何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调整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促进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林业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一体,对生态环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着重要作用。对该课程的了解和掌握,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在1999年制定的《生态建设规划》中提出的到205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达26%,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目标。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在几年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几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设置新的教学大纲

由于种种原因,这门课程至今无高校教材,教学大纲更无从谈起。为了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近年,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向外校同行咨询的基础上,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基本保证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学时比重等的要求。

(二)适应国家政策的发展变化,增加新的内容

原有的教学内容,因历史的原因,涉及面窄,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又陆续加入了有关国际公约,如《湿地公约》(199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3)、《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1994)等。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森林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修改后的内容有:森林的采伐量应小于森林的生长量,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分类经营中,保证生态公益林占30%等)。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8);我国沙漠化问题严重(沙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8%),且以每年2460km的速度扩展;濒危野生动植物增加(野生动物遭到猎杀,15%~20%的动植物受到威胁);特别是1999年初国务院公布了《全国生态建设规划》,提出了2001~2050年,各阶段的具体目标(森林覆被率2010年达19%,2030年达24%,2050年达26%)和禁止采伐天然林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在授课时应及时补充上述内容,使学生掌握我国现行林业与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展变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根据信息反馈机制,增加新的内容

(1)通过出差、开会的机会,了解毕业生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或是课程上没有涉及,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十分有用的内容。如:有的用人单位的领导反映,过去的毕业生不会写有关林政案件的处理行文。作为教师就应及时查阅有关文献,并给学生补充这方面的写作知识。这样做既丰富了课堂知识,又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实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服务于实践的目的。(2)笔者通过问卷式的调查发现,有41%的学生是在上大学后,才知道我国有《森林法》;而在中学就知道(占59%)《森林法》的学生,也仅限于概念性的了解。由此可见,我们国家还需加强中学生对森林法方面的课程教育,加大《森林法》的宣传力度,使《森林法》深入人心。(3)根据一些学生的要求,通过网上查阅资料,让同学了解中国加入WTO后,林业政策方面的变化趋势和林业生产方面将会受到的冲击等。

二、教学方法改革的尝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在查阅上述报刊、杂志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对讲授课程的的参与意识,活跃教学气氛,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增加讨论课

这门课程主要是我国的现行的林业法规和政策,涉及的范围较宽,但具体的条文比较枯燥、繁琐,即使经常结合法律条文讲一些例子,想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也较困难。为了加深他们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在讲完森林法中《野生动物保护法》后,在他们事先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安排了一次讨论课。讨论的内容,都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如:为何野生动物捕杀的案件屡禁不止?对麻雀、蛇、青蛙实行保护政策后,有何看法?等等。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样做既可以了解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程度,还能引导他们将问题向较深层次展开。对讨论课的设置,同学们一致反映良好,他们认为:(1)利于他们深刻的领会学习过的法律条文,使他们会用法律条文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2)加深了教师和学生的构通,同时教师还能了解学生对各种问题的认识程度,使教师了解到在今后授课中,对哪些问题应该加深讲解。(3)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课外读相关文章的。

(二)培养自学能力,增加课外阅读

由于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相关课程较多,如生态学、动植物学、森林防火学、森林资源管理等多门学科。上课时,除了及时的补充必要的内容外,还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如《生态学报》、《中国绿色时报》、《野生动物保护》、《中国林业》等杂志和报刊。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本课程的学时有限,不可能安排较多的讨论课。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言,因人数太多(150人),时间上也难安排。笔者认为:增加课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失为一种良策。既能了解同学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还能知道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此外,还能解答他们在阅读课外书时遇到的问题,使他们从课程的“被动接受者”、“观众”成为“主动接受者”(讨论)或“主角”(谈他们对法规的见解),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课程机会。

三、讨论与建议

林业法规范文第3篇

一、认真学习,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在认真学习提高的基础上,积极完成各项林业工作。一是按照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加强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学习培训。加强本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学习,自觉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和《森林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在认真完成面上各项工作的同时,努力做好局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认真写好每一份材料。三是发扬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协作精神,共同策划全县林业产权制度动员大会的有关事项,确保会议胜利召开。四是主动帮助、配合各股室做好工作,共同推动各项林业工作向前发展。

二、构筑宣传平台,充当林业政策法规宣传先行者

为了把我县林业建设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宣传报道出去,让各地充分了解和关心我县林业建设。同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学习先进林业单位的先进经验和科学管理办法。我们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战略,努力构筑宣传平台,加强林业宣传工作。一是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组织成立了林业宣传报道组,出台了《//县林业宣传报道目标考核方案》,明确任务、要求、目标和奖惩,充分调动了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参与宣传报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咨询。在12·4法制宣传日及爱鸟周、森林防火宣传月期间,组织执法人员在县城街心公园、各乡(镇)设立林业法律法规咨询台,接受广大群众的法律咨询,宣传林业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三是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为进一步加大我县林业的宣传力度,提高我县林业知名度,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在认真抓好《//林业》的编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踊跃向各级报刊台投稿。截止12月底,全系统上报稿件223篇,采用106篇,在县级以上报刊台发表文章89篇,其中部级23篇,省级22篇,市级30篇,县级14篇,刊出《安远林业》12期。版权所有

三、完善林政管理监督网络体系,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林

《行政许可法》的正式实施,规范行政许可项目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成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给林业执法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林,使我县林业行政执法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轨道,切实保护有限森林资源,县局启动实施了林政管理工作监督网络。我们按照网络体系建设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制作林业案卷上报统计表,木(竹)材办证情况登记表,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系,同时,严格审查基层单位上报的林业行政处罚案卷,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制止和纠正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违法行为。

四、认真清理行政许可项目,开辟林业行政许可绿色通道

《行政许可法》颁布后,我们严格按照县政府文件要求,认真开展林业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多角度宣传好《行政许可法》,同时,对照上级有关行政许可项目设立与撤消的文件精神,对我局办理的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狩猎证、野生植物采集证、森林植物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产地检疫、森林植物及其他产品调运检疫、征占用林地、非主要林木良种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林木采伐许可证、木竹经营(加工)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等10个行政许可项目进行详细的核对,报请县政府审核。并按照县政府的文件要求,对10个行政许可项目的具体实施程序、条件、期限、收费标准等进行详细梳理,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制定一看就懂、简明扼要的行政许可项目公示栏,张贴在林业局大院内,为被许可对象提供便捷服务,实施行政许可“阳光操作”。

一年来,在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局领导的要求和其他股室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公室人员的自身法律法规知识还比较欠缺,业务能力还有待加强;二是林业宣传力度还不够大,特别是在县级电视台和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信息、简报上采用的信息较少;三是在林政监督网络体系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不大,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四是法律法规监督体系的规范性建设不完善;五是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力度不够,业务素质不高,等等。这些问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亟待改正提高。

五、20056年工作思路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局提出的年度工作思路,抓住目标、要求、任务,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一)完成面上工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目标,按照县局全年工作任务目标,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配合、互相协调,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全面完成县局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

(二)抓好培训考核。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时展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的政策及林业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教育,做到全系统执法人员“一季一小训,半年一大训;一季一考试,全年一考核”,不断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政策理论素质和执法水平,更好地为基层为林业服务。

(三)加强宣传报道。首先,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线,以本部门报刊为重点,进一步落实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信息员勤写稿、齐宣传写好稿、多上稿的积极性,广开宣传渠道,认真捕捉新闻事件,提高稿件采用率。同时,加强与新闻报道部门的联系,争取各方面的广泛支持,全面抓好我县林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其次,加强宣传报道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全系统新闻报道写作知识培训班,全面提高林业宣传报道水平。第三,加强林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以法制宣传周(日)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知识,同时,积极深入基层单位、林农群众当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咨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林业发展法制氛围。

林业法规范文第4篇

过去的一年,**同志严格按照党员干部先进性具体要求,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各方面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受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普遍好评。主要表现在:[文章-找范文,到]

一、学先赶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该同志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先进性具体要求为宗旨,学习先进、赶先进。一是充分利用工作中的空闲时间和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积极参与各种学习、研讨活动,带头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驾驭林业建设的技能;二是以孔繁森、谷文昌、郑培民、马永顺等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好公仆和林业的忠诚卫士为榜样,带头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三是认真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按照形势发展的要求,带头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同时,他认真做好计划,合理利用时间,创造一切机会,经常主持局机关及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的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林业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尽职尽责,服务林业生态建设。该同志身为林业局政策法规室主任,既要负责全局各类大小材料的编制上报,又要抓好全县林业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工作。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但他毫无怨言,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白天经常深入乡镇林业工作站指导、检查、督促林业执法工作和林业调研工作,晚上要加班赶材料,但为了给再造我县秀美山川、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奉献微薄的力量,他从不叫苦叫累,经常以林业老前辈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鞭策自己、鼓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以他们为榜样,坚守工作岗位,带领本股室工作人员尽心尽责,把工作做得有条不紊,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三、廉洁奉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该同志一心为了工作,为了我县的林业建设事业,工作不辞劳苦,却从不因为工作的事情而计较个人得失。虽然经常加班加点,但他从来没有向单位领导要过一分加班费;虽然工作较辛苦、清贫,但他从来没有因为工作岗位的事情向单位领导提出要求。他不但要求自己做到不贪不沾,清政廉洁,在同事当中起到表率作用,而且要求自己本股室的工作人员也要廉洁奉公,严格要求他们工作要认真负责,一切要以国家的事业为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要做一名真正的人民勤务员,为实现“生态立县”战略目标、构建和谐平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林业局政策法规室先进个人事迹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林业法规范文第5篇

健全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为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__,男,42岁,1991年7月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大学文化,学士学位,中共党员,林业高级工程师。该同志自1991年工作以来,先后在让区建委、让区农林局、市林业局造林绿化科、政策法规科等单位和科室工作,现为市林业局政策法规科科长。

该同志自负责政策法规科工作以来,他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规范全市林业执法行为、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实际工作,使全局法制工作步入了全市领先行列,市林业局连续六年被省林业厅、市政府评为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一、思想素质比较高

多年来,该同志十分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始终自觉把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党性锻炼作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主要任务,能够认真地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注意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注意自觉地用科学理论武装( )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参加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学习后,该同志的党性修养、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能够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中该同志能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表现出了较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二、工作成绩比较突出

几年来,他突出抓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了普法力度。首先,进行了普法规划。针对普法工作时间长,涉及面广,要求较高等特点,他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林业实际,对普法进行了科学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地确定了普法重点,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其次,狠抓了工作落实。为把普法工作落到实处,防止走过场,他坚持把普法工作同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工作中他注重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不失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五五”普法以来,他先后组织各类法制讲座10多次,上千人听取了讲座,在他的感召下,全市林业职工学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法律知识考试中,参考的我市林业职工全部达到优秀标准,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二是规范了执法行为。首先,他建立和完善了各项执法制度。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效率,他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全市《林业依法行政管理制度》、《林木采伐审批管理制度》和《林业重大案件备案制度》等10多项工作制度,并重点抓了制度的执行。通过抓制度落实,全局出现了按章办案的良好风气;其次,他严格要求依法办案。工作中,他要求执法人员按规定和程序办案,要求受理的每一起案件都要按规定填报审批(核)手续、按规范做讯问或询问笔录、按规定履行告知听证义务后再作出行政处罚、按规定使用统一罚没票据和执行“罚缴分离”制度等。由于规范了执法行为,在全局近10年间所处理的800多起林业案件中,从未发生过行政复议现象。三是强化了执法监督。首先,他实行了警务、政务公开制度,不但做到了制度“上墙”,而且还把有关执法制度印刷成册,人手一份,提醒和督促执法人员按规章制度办事;其次,他 经常和各执法科室及各县区共同研究工作,督促林业各类案件的查处、案件档案的整理归档以及移交案件留存登记等,提高了各县区的办案质量;再次,遇到疑难案件时,他能够主动向省林业厅、市法制局等单位请示汇报工作,征求意见,既保证了我局行政执法的准确性,也使有关部门及时了解了我局的工作情况。

三、综合能力比较强

林业法规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就我理解,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以下的这个表格可以看出这一结论: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五层意义:

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

(3)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③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四、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除了政策制度,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一)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在第二章“森林的经营管理”中的第14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16条政府制定林业的发展计划、18条占用林地时的处理;第三章“森林保护”和第四章“植树造林”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施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

a、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林业立法充分地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行规律,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

b、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当充分地考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考虑地球环境与森林资源的保护。

c、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执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另外,要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有效防范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5)在诉讼方面,我国资源状况的严重问题和资源诉讼的特殊性联系起来,建立专门的资源诉讼法院。“在我国,土地法院、水事法院、矿业法院等专业法院已经存在,这表明资源诉讼的专门化已经优先例和经验可循。”所以基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我国也应设立森林法院。

(6)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从而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参考文献:

①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②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③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④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⑤陈泉生:《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⑥张美华、叶谦吉:《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载于《林业经济问题》,2000年10月第5期。

⑦黄河亮、陈钦:《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载于《林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4期。

⑧任世福:《河北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构想于措施》,载于《林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3期。

林业法规范文第7篇

我国高度重视林业法治建设,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等5部林业法律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防火条例》等10多部林业行政法规。各级林业部门要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林,加快形成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林业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林业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林业法治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依法治林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为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始终坚持依法行政。要按照职权法定的原则,加快建立权力和责任清单,规范权力流程,严格监督方式,促进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加强对重大林业改革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提升林业行政管理效能。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力度,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全面推进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依法维护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和林权权利人的利益。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取消或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减少事前审批,加强事后监管,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做好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加强内部权力制约和监督,从制度上防止发生权力滥用和违法违纪行为。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及时主动公开重大惠林政策、林业重点投资、财政预算、行政许可等事项,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第二,严格规范林业执法。森林、林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等属于典型的公共资源,其中森林具有生长周期长、破坏容易恢复难等特点,尤其需要加大保护力度。但是,目前许多林业案件并没有得到严格依法追责,有的只是象征性地罚款了事,导致林业违法成本过低。全国每年发生林政案件60多万起,每年违法违规占用林地面积超过200万亩。各级林业部门要严厉打击非法毁林、乱捕滥猎和毁坏湿地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深入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权责一致、精简统一的执法机构。加强林业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坚持执法权限法定,严格规范执法程序、量化行政裁量标准,确保执法到位不缺位、尽责执法不越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合理分解执法职责,建立执法责任追究机制,避免执法推诿和不作为现象,做到权责一致、有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水平。实行执法资格管理,严格持证执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林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和稳定。

第三,创新完善法律制度。林业部门将着力推进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湿地保护条例等的修改制定工作,建立适应林业改革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制度,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切实发挥法律法规对林业建设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在制定林业重大发展改革规划、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时,统筹考虑林业法律法规制度设定问题,及时提出立法建议,坚持在林业法治下推动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制,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着手建立完善林业立法后评估制度,开展林业法律法规成本效益分析和实施情况评估工作。探索建立县级以下基层林业立法联系点制度,简化民意上达环节,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确保林业法律法规制度“接地气”,全面提高林业法治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第四,全面提升法律素养。目前,全社会还没有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遵守林业法律法规、保护生态资源的自觉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地方甚至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政府和法人仍是侵占、破坏生态资源的行为主体。各级林业部门将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为契机,全面落实生态保护责任制。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运用多种形式加强林业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对林业法律法规的认知,提升运用法律知识、法治思维和法律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健全林业法制工作机构,加强林业法治队伍建设,探索林业部门法律顾问制度,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的林业法治队伍。

林业法规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兴安岭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161-02

林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永恒主题,它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森林资源的生长,生态环境的建设,满足社会经济对森林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环境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林业的发展正面临一个转折期,林业形势大好,但仍存在制约林业发展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影响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发展的矛盾,并提出了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1 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矛盾

加速林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永恒主题,但对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以满足经济社会需求,与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下面,对两者之间的矛盾展开进行分析。

1.1 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

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保证对林业的投入,林业投入包括政策法规、管理、技术、人才等。以往在忽视了对森林资源发展的情况下,对森林资源进行掠夺式采伐,造成森林资源的大量损坏。在倡导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要加大对森林资源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加大政策法规及人才、技术的投入,以保障资源再生和生态环境的优化。林业产出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需要,对森林资源的砍伐。经济快速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日益加大,如果不能及时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根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矛盾。

1.2 法规出台与实施之间的矛盾

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虽已陆续出台,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出台后,实施起来存在偏差,存在对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基层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了解不深入的现象。

1.3 人才的培养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通常比较闭塞,经济发展落后,当地居民具有传统的林木栽培经验,但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而林业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经过系统的培训,具有专业知识,但缺乏具体操作经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投入到实际应用中,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并且,大学毕业生一般不愿意到经济落后的地区工作。因此,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1.4 群众对森林的亲密度与经营的参与度之间的矛盾

在林区居住的群众,终身与森林为伍,其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林业,但是,经调研发现,这些长期居住在林区的群众,能参与林区经营的很少。他们具有丰富的林木栽培经验,却不能参与林业法规的制定、采伐计划的设计、产品的销售、新树种的选择等经营活动,仅能作为廉价的劳动力,参与林区工作,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方面,浪费了宝贵的资源。

2 大兴安岭林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在认真分析当前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矛盾的前提下,经研究和查阅大量资料后,提出以下发展策略:

2.1 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林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的扶持,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首先,林业发展要有法律保护,用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起到保护合法营林活动,防止和打击违法行为的作用,让林业有序发展。其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及制度,规定林区长期发展目标、计划及方法,对于林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林区的发展不会因林区领导班子及工作人员的变更,产生影响。最后,随着经济发展,林业法律体系要进行动态调整,《森林法》是根本大法,要在《森林法》的基础上,完善植树造林、采伐限额管理、占用林地、护林防火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在林区干部群众中树立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做到用法律保护森林资源。

2.2 对森林资源开展分类经营

所谓分类经营,就是根据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森林资源按不同的经营目标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技术、经济、行政手段进行经营管理。

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森林分类经营作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切入点和有效途径。森林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如美国、瑞典、法国、加拿大)和森林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大多以森林主导功能为分类基础,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林情,采取相应的经营措施和管理体制。如新西兰通过对国有林实行分类经营,用18%的人工商品林基本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主要林产品的需求,从而使82%的天然林得到了保护,实现了改善环境,促进发展的双重目标。

2.3 加快生态系统建设

加快生态系统建设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步骤为:一是开展调查分析,进行生态方面信息的采集;二是制定生态系统管理战略,包括制定目标、计划,制定管理模式等;三是建立监测项目和信息系统,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经营状态,定期进行评估,随时进行调整。

2.4 全民参与管理

林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共同参与,需要政府部门、利益集团、林区群众共同参与到林业的经营和管理上来。计划经济体系下,只看到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和社会效益,形成了仅林业部门管理的单一经营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发展。因此,要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强化当地政府参与管理的基础上,吸纳林区群众参与管理,他们掌握林业管理的最原始资料,并且,森林的经营管理状况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 洪菊生,等.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 李慧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3] 郎南军.云南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l).

林业法规范文第9篇

基层林业站林业发展林业管理

基层乡镇林业站是林业工作的基石,是林业部门最基层的管理机构,是各项林业工作的落脚点,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直接面向广大林农宣传贯彻林业方针政策、落实林业管理措施和开展林业服务的窗口,也是保障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林业站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大局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但是不可否认,目前我国的基层林业站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重。2000年机构改革以来,林业站人员编制被压缩。因此在基层林业站往往存在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人员为专业军人为主的非专业人员,不仅如此,由于林业工作枯燥而又繁重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明明是林业站人员编制却不在林业站工作岗位。然而近些年来,基层林业站的工作任务的大幅增加,导致基层林业站人手不足,力量薄弱。其次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导致基层林业站的事业经费难落实,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另外,由于基层林业站的经费紧张,导致基层林业站的基础设施和装备跟不上林业发展速度。

尽管目前基层林业站存在以上诸多的问题和缺陷,但是这丝毫不妨碍基层林业站为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我国林业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

基层林业站利用跟百姓接触最深入、最直接、最密切这一优点,广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使党和政府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是林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宣传工作站。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的林业素养,深入理解当合国家的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而且他们更加了解他们身边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百姓,了解当地的林业发展现状,了解当地的乡土民情,因此他们可以更好的跟老百姓宣传国家的林业法律法规。他们知道老百姓的作息规律,可以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他们了解当地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和地方语言,可以更加透彻的讲解关于林业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在他们的讲解下,老百姓更加能够听懂,进而知法、守法、用法。他们了解当地的宣传媒体,可以采用实用、适用的媒体进行宣传,广播、喇叭播报,宣传栏、宣传标语的涂刷,甚至可以走入农家小屋、走进田间地头跟老百姓进行宣传。基层林业站的宣传,使得法律法规从中央政府走进老百姓,从而为开展林业工作打好基础。

二、保障我国的林业资源的安全

基层林业站发挥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林业站授权可以行使林业行政执法,切实保护包括森林、林地、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是林业管理工作站。基层林业工作站承担着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的重要职责。首先,基层林业站不仅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林业资源调查,检查验收植树造林情况并逐一登记备案。其次,基层林业工作站还要管理当地的林业采伐工作,监督林业采伐的合法性和采伐过程中出现的纠纷进行调处。另外,基层林业站还要做好森林防火,以及林区病虫防治工作。

三、确保各项林业生产任务的落实

基层林业站是造林绿化工作在基层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者。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突出作用。基层林业站组织、指导林业生产,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推进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检查验收造林质量、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等,可以说基层林业工作站是林业工作技术推广工作站。

四、为推动农村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基层林业站引导和帮助林农兴林致富,兴办站办基地,以示范引导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特别是在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的林业发展中,帮助林农脱贫致富,提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可以说,基层林业站是林业社会化服务的主体,是林业为林农服务、促进广大农村走兴林致富之路的关键环节。多年来,林业站发挥懂技术、会管理、信息灵的优势,积极为林农提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通过指导林农发展经济林、花卉、森林食品、林产品加工等绿色产业,通过向林农提供市场信息、法律咨询等社会化服务,调动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为培植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林农增收致富的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加快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志刚.乡镇林业工作站在现代林业建设中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中国林业新闻网,2010(1)

[2]赵爱民,李先艳.基层林业站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中国林业,2012(3).

[3]程鹏,傅军,赵学诗,马永春,张文斌.安徽省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主要问题与对策.安徽农网,2004(3).

林业法规范文第10篇

行唐县林业局现由干部职工139人,其中技术人员占85%。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林业局着眼于干部群众法律素质的提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林活动,基本实现了普法由内向型向外向型拓展、管理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的转变,圆满完成了规划及各年度普法工作确定的任务,为林业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在“五五”普法期间,林业局先后被评为“石家庄市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石家庄市森林防火先进单位”、行唐县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单位、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人口计生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确保“五五”普法顺利实施根据普法办的要求,建立健全了普法工作管理制度,使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开展起来。为加强对普法工作的指导、协调、检查、监督等工作,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党组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局各科室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从而使“五五”普法工作从组织上得到了有力保障,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措施,保障了普法工作的开展。二、突出重点,增强林业干部依法治林意识 几年来,林业局按照普法部门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林业系统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制度和具体措施,完成了包括《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在内的30部以上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林业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及其运用能力。 2、抓好林业执法人员法律教育。林业局一直把提高林业执法人员依法治林能力作为林业普法的重中之重,在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中,都把林业法律法规作为重要课程,使法律法规知识常学常新,为林政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知识保障。如在林政管理人员等业务培训中,重点学习《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这些人员通过学习培训,成为我县林业基层普法、执法的骨干力量。

3、抓好领导干部法律教育。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做到人员、时间、内容、质量“四落实”。除积极参加法制讲座、集中培训等学习外,还自学多种法律法规知识,并自觉用所学的法律知识来指导决策,起到了很好的榜样带头作用,激发了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热情。三、注重宣传,提高广大群众法律意识近年来,林业局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多方位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学习运用法律,在全社会形成爱林、护林、育林的良好风尚。据统计,“五五”普法期间,在媒体刊登林业法律法规和反映林业建设情况的文章100多篇,在县电视台播放法律法规宣传标语1500多次,树立永久性宣传牌300块,悬挂标语横幅70条,印发林业法律法规小册子、单张3万份。共举办林业普法咨询活动38次,服务群众近3万人次,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15次,派发手册等宣传资料14600份。“五五”普法取得了喜人的成效,越来越多的林农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全身心投入到了生态行唐的建设中,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林业机械范文 下一篇:烽火通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