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管理范文

时间:2023-12-05 17:41:51

林业工程管理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尖锐,诸如自然资源迅速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化、水资源短缺等,都与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有着紧密的关系。广泛开展森林与生态环境、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积极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主体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短缺的国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风沙危害不断加剧,已成为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缓解森林资源危机,维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我国先后确立了以遏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资源为主要目标的六大林业生态工程,这对于我国加速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完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的措施

林业生态工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都非常强的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生态工程建设会在很多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它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生态林业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会关系到人们自身的生活,所以必须要针对当前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和完善。

2.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因为林业生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复杂性,其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就需要对国家和政府的林业工程建设予以严格的规划,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结合我国目前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出现的特征,政府应该去设置专门的行政机构来负责林业生态工程问题的决策和研究,并且其它相关部门应该协助做好宏观林业资源配置以及监督等事项。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阶段应进行宏观调控和约束,采取直线型的职能结构。在国家和省市县设立专门的林业工程领导管理办事机构,一般应由各级政府的领导来担任工程的负责人,林业部门以及相关负责人参与林业管理工程领导组的项目决策等等。为了精简机构,从而提高工程的管理效率,应该在林业部门内部设置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办事,这样有利于独立开展工作。并且设置一个独立的项目监理中心,建立图片资料档案和项目数据库来评价项目的工作效益。

2.2发挥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程的约束作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为了能够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规范性,政府部门应该在审计和林业设计规划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方案以及建设的规模进行指导性管理。林业生态性建设对于资金的管理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管理,尤其是国内和国外的资金注入方面进行监管。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确保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良性发展,对于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能够协调解决,不断加强政府部门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可以有效推动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进程。

2.3发挥市场对林业生态管理的作用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好的顺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充分的利用市场竞争的机制使得林业生态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因此,可以按照市场的招投标程序来对林业工程进行运作,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来优选林业工程的施工承包人和相关的工程监理单位,通过合同的管理方式共同去营造一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实现建设管理目标可靠性得以提高,同时也促进林业工程的施工单位、企业不断去改进管理机制,不断去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3结论

当前,我国更加重视的是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也成为了很多工作当中需要坚持的一个宗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来看,这项工作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甘肃 林业 生态工程 管理 发展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此背景下,人们对生态建设十分关注,其中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与发展是生态安全的可靠保障,同时它也直接关系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文以甘肃林业为研究对象,虽然其林业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新时期,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要求进一步增多,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为了保证其管理与建设目标的达成,要明确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的不足,并研究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指导今后的工程管理。

1林业生态工程的概况

1.1内涵

林业生态工程属于生态工程的一部分,其理论基础为生态学、生态控制论与林学,通过对木本植物的设计、建造与调控,旨在实现对自然资源、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进而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促进生态平衡。

1.2特点

林业生态工程的主体为国家,它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由中央与地方进行统一财政性资金安排;甘肃省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涉及面较广,包括84个县市区与9个林业总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项目单位与生态公益林众多,面对此情况,对工程的管理与监督难度较大;此项工程的建设具有较长的周期,如:天然林工程的工期为11年,防护林工程的工期为72年,长工期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显著特点;同时,甘肃省的自然条件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气候类型具有多样性,自然条件具有差异性,受其影响,工程的施工时间仅为春季、夏季与秋季,而洪涝与干旱等延长了工期,降低了成活率。再者,林业生态工程施工主体为农民工,其技术水平偏低,施工组织的效果较差[1]。

2甘肃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2.1粗放的工程管理

近几年,甘肃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成效显著,管理水平在逐渐提升,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其管理仍具有粗放性,未能满足实际建设的需求。

其一,工程规划的操作性不足,仅有工程总体目标,缺少针对性的各级规划,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缺少明确性,在规划落实过程中,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工程质量普遍偏低。其二,经济林管理时,受利益因素的影响,未能实现整体规划与数量调控,经济林面积盲目增加,未能考虑其适合生区与供需平衡等因素,使其管理缺少宏观调控。其三,工程管理的职责缺少明确性,受利益驱动,工程管理的决策者众多,但责任承担者较少,责权利的关系不断弱化,形象工程不断出现,导致林业生态工程的效益低下[2]。

2.2不足的资源投入

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自然条件较差,贫苦问题制约着生态建设,针对省情,甘肃省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资源投入具有有限性,其建设过于依赖国家,同时为了实现当地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的索取不断加大,严重破坏着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

2.3欠缺的发展规划

甘肃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成因便是管理规划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总体战略定位、战略思想、战略布局等均未形成与落实,在此情况下,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周期过长、管理水平偏低、经营效果较差。

3甘肃林业生态工程发展的对策

3.1构建适合的管理体制

甘肃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林业工程建设的可靠保障,具体内容包括监理招投标、工程评价验收与工程抚育指导等。面对甘肃省林业生态工程的粗放式管理,为了提高其管理的质量,使其适应建设的实际需求,需要完善管理体制,通过创新与变革,使管理体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培育设计、施工与监理市场,吸引外资,并保证竞争的公开、公平与公正。同时,工程责任制的全面落实,项目法人要对工程进行负责,承担其中的风险,通过项目法人和工程建设市场经济机制关系的形成,才能够保证工程的质量及其进度[3]。再者,监理制的执行,主要是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并控制其投资。

3.2保证充足的资源投入

生态工程建设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便是资金,此时的资源主要源于财政拨款,为了高效利用此项资金,要制定资金管理制度,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工程的进度才能够得到保障。工程建设的任务与资金二者保持同步性,激发建设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要明确建设的内容与投资的方向,避免虚报冒领与以次充好问题的出现,对于挪用资金的问题进行严肃的处理,进而工程建设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3.3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甘肃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目标便是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中要坚持因地制宜与统筹规划,通过科学规划的制定,以此保证工程建设的高效性。

工程建设要紧密联系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以此解决甘肃贫困的问题,进而对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的破坏将有所减弱。同时,传统的、落后的经营理念要有所转变,对现有植被要进行积极的保护,其中主要为天然次生林与人工植被,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依法护林与依法治林工作,为生态工程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工程规划要考虑自然条件与气候变化,甘肃省的林业生态工程处于半干旱地区,要保证木本植物的充足性,主体为散生乔木,在此基础上,生态系统才能够具有稳定性[4]。

4结语

综上所述,甘肃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实现有效的解决,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相信,在各个措施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其工程建设的质量将不断提高,进而其作用将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吴春荣,邢彩萍.甘肃生态林业建设的对策[J].林业建设,2014,04:5-12.

[2]吴红军,王俊中,邢红等.举生态和民生大旗走甘肃特色林业发展之路[N].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3:3-10.

[3]胡小柯,魏怀东,丁峰等.甘肃林业建设与生态文明[J].甘肃科技,2012,23:155-158+182.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3篇

林业生态工程实际上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工程,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会在很多方面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它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1.1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因为林业生态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复杂性,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多,这就需要对林业工程建设予以严格的规划,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结合我国目前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所出现的特征,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阶段应进行宏观调控和约束,采取直线型的职能结构,在国家和省、市、县设立专门的森林工程领导管理办事机构。

1.2发挥政府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程的约束作用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为了能够确保林业生态建设的规范性,政府部门应该在审计和设计规划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方案以及建设的规模进行指导性管理。林业生态性建设对于资金的管理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管理,尤其是在国内和国外的资金注入方面进行监管。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可以确保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良性发展,对于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能够协调解决,不断加强政府的领导力和执行力,可以有效推动林业生态性建设的进程。

1.3发挥市场对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在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好地顺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充分的利用市场竞争的机制使得林业生态建设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能够大幅度提高。因此,可以按照市场的招投标程序来对林业工程进行运作,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来优选林业工程的施工承包人和相关的工程监理单位,通过合同的管理方式共同去营造一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市场竞争环境,从而实现建设管理目标可靠性得以提高,同时也促进林业工程的施工单位、企业不断去改进管理机制,不断去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也可以积极探索、推广“先建后补”的工程管理模式,即先由林农按工程设计进行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按工程投资标准给予补助。

2结语

当前,我国更加重视的是可持续发展,建设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也成为了很多工作当中需要坚持的一个宗旨,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做好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工作。从整体上来看,这项工作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但是依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为了更好促进其发展,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4篇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国家针对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及林业自身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转移两者结合在一起而产生的一项全新的建设工程。不再单纯的局限在对水土保持以及林草措施方面来进行生物保持的措施研究,还开始从环境以及区域经济社会,还有生态等这几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对林业的发展措施进行研究,所进行研究的核心生态理论主要是以工程措施来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目标。

1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工作当中的问题

1.1 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林业生态工程资金管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总量不足,建设资金没有满足建设要求,中央投资方面存在严重的欠账情况。(2)工程建设的资金没有真正的按期执行,在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漏洞,而且资金真正投入到建设内容当中的投资使用方向也不够明确,经常出现工程资金被人虚报冒领,公然挪用的情况。(3)一些地方建设的配套资金没有得到准确的落实,国家所安排的各项投资几乎都要求地方的财政部门推出相应的配套资金,然而大部分情况下都没有将配套资金落到实处。(4)项目资金没有按照统一的规划来试试,一些工程建设在财务管理方面比较混乱,所以就必须加强对林业生态工程的资金管理工作,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

1.2 工程管理机制不完善,相关保护工作仍然存在缺陷

在目前的林业工程管理当中,仍然只有一些不够全面的造林管理工作,并没有形成比较严格的监督管理以及检查验收的制度,因此就出现注重造林,却疏于管理的情况,而且在各个管理部门当中也缺乏一定的协调管理机制,所以其中的权责混淆、不够明确,没有一套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来进行工程建设的指导工作,这样就很难保证将工程建设的个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导致林业生态工程在组织方面依然不够规范。很多工程建设工作都只是将造林面积以及存活率,还有保存率等来作为其唯一的考核指标,并没有将森林资源的具体增长情况以及相关的生态改善情况来作为其考核的内容。

1.3 工程项目管理存在一定的缺陷

林业生态工程是一项投资巨大、效益良好,但其见效比较慢的系统建设工程。由于国家经济实力的限制,因此财政方面可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投资相当有限,所以怎样充分的发挥政府有限投资的资金是当下主要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今的林业生态工程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目标,同时各个工程主体的目标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其缺乏一套科学的理论管理机制进行指导的结果。所以如今的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管理的手段仍然不够健全,仍然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

2 解决林业生态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2.1 做好林业生态工程资金管理工作

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发展和管理的要求,需要建立起一套国民经济的绿色银行账户,发展林业环境会计,在分析和研究全新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应当积极有效的将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外部效应逐渐转化成内部发展的效应,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改善当前的财务体系以及其内部的业绩考核标准。同时政府方面也应当投入相应的贷款资金,发展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促使其演变为以生态效益为基础的公益性事业。政府可以针对这项事业给予相应的补贴,这都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另外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激励政策以促进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2.2 完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

生态工程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为了突破以往封闭的管理模式,从而加强政府方面的控制监督,促进管理人员自我监督的行为,再结合社会监督的有效机制,最终形成全面有效的工程监督体系,这些都是实现社会化、专业化,还有科学化管理的有效管理方式,通过建立工程师的资格注册制度可以真正的保障监理工程师队伍的良好素质。同时还应当保持合理的专业技术结构,从而促使其有效的适应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工作需求。在这个过程当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切实履行自身的权力和责任,要切实的保障一切工作程序都必须按照规范和有效的程序来进行,比如监理工程师具有法律赋予的权力,所以没有经过监理正式签字一律不得种苗,这样才能真正的强化对生态工程管理。

2.3 做好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控制工作

在以往的项目管理工作当中,所需要重视的管理工作主要在于时间和质量,还有对成本的控制着几个方面。不过,有些生态影响的发生具有不可逆转的性质,而且林业生态工程对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影响,所以在项目建设当中的管理措施当中必须要对对结果和预防过程起到同等重视的态度。在制定管理机制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并针对控制流程方面进行控制的有效衔接性,同时在节约和质量,还有效率和服务以及准时和公平这两者的基础之上,也应当加强供应商和分包商在接受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方面的管理原则,保证其能够实施绿色工程服务,从而实现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优化控制。

3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工程管理具有方面的问题,因此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到做好林业生态工程资金管理工作、完善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机制、做好林业生态工程项目的控制工作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对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工作。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5篇

(一)从确保工程进度方面,监理发挥的作用

在现代林业造林过程中,监理的介入,能够有效的促进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规范化、制度化(涉及工程规划设计、指标、审批等)和完善化。让造林工程更加科学合理,更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在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充分利用其相对的独立性,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计划进行严格审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相关条例、施工合同、监理大纲、监理细则等等进行严格监理。确保实际施工进度不偏离计划,并做好进度目标风险分析,制定防范性对策,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施工进度。从而确保工程按施工合同规定的工期顺利完成。

(二)从确保工程投资方面,监理发挥的作用

生态造林既是一项生物工程,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必须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现代造林工程中,近年来出现投资规模较大的造林绿化工程,为确保建设项目投资批准的限额以内,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我们采取工程管理制。通过监理工程师对造林工程的检查,在验收合格后进行签字,这时候才申请拨付工程款,在这个检查的过程中,可以促使施工队伍严格的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减少不必要的变更,比如说避免了施工单位人为提高种植密度,更换大树栽植等。其次在现代的造林有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如土方,沟渠等隐蔽工程,通过监理队伍的监督确保了这些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准确计算。这样就将生态造林的成本管理和效益有效的结合在了一起,有效的控制了造林工程的项目成本,避免了施工方不择手段、盲目蛮干等一些做法,从而确保了工程投资的效果。

(三)从确保工程质量方面,监理发挥的作用

造林工程项目一般都存在建设面广、多在农村或郊区、类型复杂、交通不便、多无专业施工队伍等现状。而现在造林工程又存在着大量的反季节,这对于造林工程,特别是大树和名贵树种的栽植,管理水平,甚至苗木的质量等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此实行监理制,能够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些情况,甚至杜绝这些情况的发生。同时依靠建立机制,还能够有效的强化技术规范的执行力度,通过工程建立,让造林技术的每个环节都能够规范的施工[2]。如苗木质量、栽植工序、整地规格、栽后管理等,从而从造林的质量和效果上提升一个档次。

二、结语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0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前提,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林业经济的发展,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林业建设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林业档案是人们了解林业经济发展信息的关键性文件。在林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档案材料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内容不断增多,对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推动信息化职能从运维保障向建设主导转变,信息化项目从局部突破向全面推进转变,信息化地位从服务保障向引领改革转变。为了适应新时代林业信息化的要求,必须要加快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建设,用科学技术武装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质量。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行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在林业领域。

林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有效地减少档案归档的工作量。在传统的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管理人员往往都是依靠手工劳作,不论是档案收集、整理,还是档案查找、存储等,都需要依靠专门的管理人员才能实现。而且档案归档的工作量极大,需要管理人员付出更多的精力才能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超负荷的工作量,不仅会导致档案工作的质量和完整性受到严重的影响,致使档案的可利用价值降低,还会降低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传统的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大多都是纸质档案,要对这些档案进行存储管理,需要专门的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室,随着档案文件的增多,而存储空间有限,就必须要定期对多年以前的档案进行清理,这难免会导致一些重要的档案被损毁,这种毁损是无法修复的。其二,提高了查找档案的效率和质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林业档案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软件对档案进行准确的分类和整理,如果有人需要使用某种档案,只需要在客户端人机互动界面直接搜索、查询即可,计算机能够在短短的几十秒钟以内就调出档案,以供相关人员使用。

三、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息化意识整体不高

众所周知,在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投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尽管近年来,林业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还是缺乏相应的敏感性。在国内部分地区的林业发展中,很多领导仍将林业种植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对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当地林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

2、信息化实践缺乏深度

现阶段,很多实际案例已经证明:我国很多地方的林业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技术应用缺乏深度、信息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许多地方的林业部门及林业工作者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缺乏针对性,只是一味盲目地追求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性,却往往忽略了其实际应用效果。

3、精准预测、监测技术急需强化

目前,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生物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等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在林业的经营与管理中,精准预测、监测技术等应用不足的问题却依旧长期存在,特别是在森林灾害预测、生态系统监测、森林培育、森林养分信息管理等方面,需要依托的是对各类信息的精准预测、检测,这方面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今后需要重点强化。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信息化建设是资金密集型工程,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林业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明显不足。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各方面的。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流动机制等等。今后还需要灵活采取多种机制,考虑广泛运用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信息化建设。

5、专业技术培训短缺

专业化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林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加强对林业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专业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及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显然,在资金缺乏等现实面前,专业技术培训目前还十分短缺。

四、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加大对林业信息化意识和资金的投入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要加强林业内部人员的创新意识,使其认识到林业信息化对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制定统一的信息规划,制定好每个地区、单位的林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并且,要从各个方面筹备林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结合财政收入、林业自筹资金和招商引资三方面的资金,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资金投入,来加强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电子设备、软件购买和开发、网络平台建设、网络信息维护、网络信息采集等资金的投入,从而促进信息化向着更加完善、科学、现代、高效的方向发展。

2、加大对人才队伍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林业信息化体系,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具备计算机技术与林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队伍,所以在人才的培养中,要注重对人才的定向培养,并且对林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多层次的信息化培训,使林业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以建立一支具有综合性、高效性、专业性的林业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同时,也要加强对林农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增强林农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应用,培养具有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型林农。

3、加大对贫困林场的投入

一些国有林场由于基础条件设施比较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林场一直处于贫困的状态,无法提升其信息化水平。对这种情况的国有农场,要增加对资金的投入,努力改善其林业生产条件和林场中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林场中的各项设备的情况得到良好的改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林场中每个商户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国有林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好的实行林业信息化建设。

4、加大对国有林场外部环境的管理

首先,要对国有林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当发现不法人员非法盗取林业资源时或者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时,要坚决的对其进行打击,决不能放任这种入侵国有林场、损坏国家森林资源的行为。其次,要注重对国有林场周围植被的保护,防止林场周围的山场被不法分子蚕食,防止违法人士对国有土地的占有和破坏。

5、加大对职工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林业工作人员,是林业信息化得以顺利建设的关键。所以,各林业单位应加强对企业中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的建设,将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渗透到职工队伍和领导班子中,有意识的培养一批勇于创新、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干部和骨干,并且,要使林业单位的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强烈的责任心来投入到林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当中,促进林业信息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和运营,并且促进我国林业向着高效性、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林业部门的所有职工也要以林业信息化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和职责,履行自身在林业信息化发展中的责任和义务,以确保林业信息化的长远发展和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结束语

从实践出发对当前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综上分析,林业生态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和科学的方法,促进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梁芳楠.对江西林业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3

[2]黄河亮,陈钦.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2010).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7篇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核心是有效利用、配置自然资源,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强调的是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复合的价值。如何使效益最大化,取决于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管理工程。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应是生态管理与经济管理的统一。传统的管理单独依靠经济价值判断标准去评标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劣,在促进产值增长和利润增加的同时,生态效益却处于一个低下的水平,在单一目标的驱使下,过度消耗有限的自然资源,从而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使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为了强调效益的整体性,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重优化,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应对林业生态工程实施有效管理。

2我国目前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不足

2.1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方式不科学

目前,我国对于林业生态工程实施的是立项管理,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也纳入了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中。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林业生态工程也应顺应市场化的发展,建立外部市场化运行机制。但我国现阶段的林业生态工程,有一部分依然保留行政命令为主的单一管理方式,并没有严格执行规定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导致责权划分不明确,各部门没有具体的、统一的、相互协调的运作机制,很难形成一个制度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管理方式。由小及大,综合单个生态工程出现的问题,宏观上来看,整个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处于一个规划混乱的状况之下,缺乏科学统一完整的规划及统筹全局的管理理念,其建设目标和要求也没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方向。

2.2资金管理情况混乱,使用效率不高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资金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如国债投资、基建投资等,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融资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投资形式也会发生一定的转变,拥有资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这对生态工程的项目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经常会面临资金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对整个工程的进度造成影响。例如,某些树木植物对气候和土壤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资金没有及时到位,苗木没有及时栽植,很可能会造成工程延误。资金落实后,基本是按部门划分,如何划分及如何使用也缺乏一个具体的细则,内部之间没有形成完整的资金使用体系,导致资金过于分散,使用情况混乱,使用效率低下。

2.3监理体系不完善,配套标准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林业生态工程采取的都是封闭式自我管理,第三方监理团队形同虚设。监理团队的作用被忽视,导致监理工作得不到主管部门的支持,只能流于形式。而林业生态工程与建筑工程不同,有其自身的专业性,监理的对象和建筑工程有着本质区别,因此无法像建筑一样有硬性的验收标准与制度。再加上目前我国林业生态系统专业的监理团队还没有完全建立,大部分都是借鉴建筑工程的监理模式,监理中出现力度不够、未实施全过程监理等诸多问题。

3强化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的建议

3.1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管理方式科学化

首先,对工程的管理应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规划和设计,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向都应清晰明确。其次,在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下,引入竞争机制,引入互联网等创新手段,让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更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与招投标制,通过严格的招投标制度,从成本、技术、质量等指标上筛选出最优责任人,把生态工程的目标和责任以合同的形式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主体,客观上保证工程实施的质量。

3.2完善工程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首先,在对整个工程进行严格的规划、可行性分析之后,确保资金投入尽快到位。其次,要强化对资金的监管,建立以报账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模式,做到每一笔开支都有据可依,要充分发挥资金在生态工程中的协调作用,使各部门之间能团结协作。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实施成本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整个工程的效益最大化。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确保工程财务管理的生态性,可以尝试把生态环境指标带入工程财务管理体系,把工程的生态性内部化、定量化,让其以经济形式得以体现。

3.3健全监理机制,推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理

要想打破封闭式自我管理的模式,形成一个全面的、专业化的监督体系,需要健全监理机制,推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理。首先,要健全林业生态工程的监理法规,建立规范的监理市场秩序;其次,应培养一批专业的监理人员,全面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监理行业的专业素养,明确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权力与责任。要充分发挥其专业性优势,在全过程实施监理,如在招投标阶段要监督其程序的合法性;在工程实施阶段,对于土壤状况的检测,某些苗木是否适合在此时种植,栽植后的养护工作等实施监管。

4结语

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工作本身就相对复杂、困难,应提高其工程管理水平,促进效益达到最大化。虽然目前我国在林业生态工程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创新型信息化管理模式已经渗透进各行各业,林业生态工程也应顺应这个趋势,不断完善,解决管理上的问题和弊端。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8篇

1 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 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 人工播种方法

3.1 播前的种子处理 目的: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芽,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危害严重不宜浸种。雨季一般播种干种子,如果能准确掌握雨情时也可浸种。秋季播种时一般都不浸种、催芽。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方应进行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

3.2 播种方法.撒播 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4 造林方法

4.1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4.2 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4.3 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5.1 加快建立“环境财政” 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按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5.2 完善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增收生态补偿税,开征新的环境税,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 将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增加水资源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

5.3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

5.4 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培育资源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使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使环境要素的价格真正反映它们的稀缺程度,可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应,积极探索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

林业工程管理范文第9篇

1 造林地的清理

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三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 整地方式和方法

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3 人工播种方法

3.1 播前的种子处理 目的:完成种子发芽准备,加速种子发芽,缩短留土时间,保证出苗整齐,预防动物及病虫害的危害。措施:消毒、拌种、浸种、催芽。春播时深休眠种子要催芽。春播时逼迫休眠种子应浸种,但是如果造林地比较干旱、晚霜与低温危害严重不宜浸种。雨季一般播种干种子,如果能准确掌握雨情时也可浸种。秋季播种时一般都不浸种、催芽。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地方应进行消毒液浸种、闷种或拌种。

3.2 播种方法.撒播 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一般不整地、播种后不覆土,种子在条件下发芽。工效高,成本低。作业粗放,种子易被植物截留、风吹或水流冲走、鸟兽吃掉,发芽的幼苗根系很难穿透地被层。适用条件:劳力缺乏、交通不便的地区,皆伐迹地、火烧迹地,急需绿化的地方,中小粒树种。

4 造林方法

4.1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4.2 植苗造林法 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应用的苗木,主要是播种苗(又称原生苗)、营养繁殖苗和移植苗。有时在采伐迹地上进行人工更新时,可以利用野生苗。近年来,有些地区发展营养器苗造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植苗造林后,苗木能否成活,关键是苗木本身能否维持水分平衡,所以在造林过程中,从苗圃起苗、选苗、分级、包装到运输、假植、造林前修剪,直至定植全过程都要保护苗木不致失水过多。最好是随起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时间,各环节要保持苗根湿润。

4.3 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5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5.1 加快建立“环境财政” 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按照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5.2 完善现行保护环境的税收政策,增收生态补偿税,开征新的环境税,调整和完善现行资源税 将资源税的征收对象扩大到矿藏资源和非矿藏资源,增加水资源税,开征森林资源税和草场资源税,将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销售量计税改为按实际产量计税,对非再生性、稀缺性资源课以重税。

5.3 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融资体制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

5.4 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 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培育资源市场,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使资源资本化、生态资本化,使环境要素的价格真正反映它们的稀缺程度,可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的双重效应,积极探索资源使(取)用权、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的补偿模式。

上一篇:工程地质概况范文 下一篇:广告传媒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