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调查员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13:39:45

劳动力调查员工作总结

劳动力调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完善机制,明确责任,扎实推进综合工作基础建设

(一)精心筹划,有序推进重点工作

今年1月8日,我队专门下发了《调查队2013年工作要点》,随后制定了《调查队2013年工作要点责任分解表》,将综合处工作细化为38项具体工作任务,并逐项明确工作措施、分管领导、协办处室和落实时间。

此外,根据2009年的工作实践,我队每月召开月度工作例会并形成会议纪要,总结通报当月工作完成情况,制定落实下月工作计划,并明确当月全队重点工作。其中,2月份以加强完善运行机制为重点,3月份以加强调查信息和分析工作为重点,4-5月份以加强业务建设为重点,6月份以加强课题研究和制度方法改革研究为重点,8-9月份以开展执法检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10月份以加强数据质量控制为重点,11-12月以贯彻年定报会议和开展统计法制宣传活动为重点。一年来,综合处努力发挥作为业务综合部门的牵头、协调作用,积极推动队内其他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制定专题工作意见,夯实综合工作基础

今年1月初,综合处牵头制定并印发了《调查队关于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工作意见》(泰调字〔2013〕5号),从加强《统计法》的学习宣传贯彻、加强自身业务工作规范化建设、加强对调查样本点的规范化管理、加强辅助调查员的配备与管理、加强统计调查队伍建设、协助总队加强对县级调查队的业务管理六个方面为2013年全队“双基建设年”提供了制度保障,奠定了全年双基建设工作的基础,并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具体内容。

此外,我队将2013年确定为“优质服务年”,综合处牵头专题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的工作意见》(泰调字〔2013〕7号),从三个方面强化优质服务年的创建工作。一是明确服务对象和整体目标。明确优质服务的对象要包括上级部门、党政领导、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确定不同服务内容。达到树立全新服务理念,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的目的。二是细化服务内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密切关注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充分把握服务需求,努力提高服务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充分利用现有专业调查数据,拓展服务资源,继续完善信息联络员网络;建立服务需求库、服务资源库、服务成果库。三是优化服务形式。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加强信息要点、特点分析研究,建立与市委、市政府等领导机关办公室、市级机关各部门和总队有关业务处室的联系机制,加强本队处室之间的交流;搭建与高等院校、市委党校、市社科联、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总队各有关业务处室之间的课题研究平台;放大服务效应,延伸服务领域,力求服务效益最大化。

(三)推行全员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各项工作责任

为进一步调动全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全队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提高全队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推进统计调查工作水平。今年2月份,综合处在征求各处室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行全员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泰调字〔2013〕9号)和《调查队2013年各处室工作目标责任及考核办法》(泰调字〔2013〕12号)。《意见》和《考核办法》以履行职能、突出重点,目标明确、强化责任,量化考核、注重激励,率先争先、追求卓越四大原则为总体要求,明确了全员工作目标责任制具体内容。同时,为认真落实全员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各项要求,在全队范围内分三个层次组织开展了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订活动,即:队长与各处室责任人签订处室工作目标责任书;分管队长与各处室责任人签订个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处室责任人与本处室成员签订个人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将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年终各项考核挂钩,确保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今年3月底,综合处及时组织全队人员进行了如何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专题交流活动。让全队人员积极参与到对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讨论活动中,提高了全队人员对工作目标责任的认识,明确了全队人员的工作目标任务,强化了全队人员完成工作目标的责任心。

二、强化管理,细化要求,努力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

1.严格执行统计调查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总队制定的调查业务工作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各项统计调查任务。11月份,专门印发了《关于认真组织2013年年报和2014年定报会议的通知》,就贯彻落实总队各专业年定报会议精神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提出了加强调查数据质量控制的8项具体措施,统一印发了《调查队统计调查事务告知书》等6项常用统计文书格式,强调依法管理调查行为。对于重点调查工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组织落实,对于难点调查工作创新形式,通过联谊会,结合“送法下乡”活动等贯彻布置落实,确保国家统计调查制度执行到位。

2.认真贯彻总队要求,规范工作流程。6月份,专门印发了《关于印发〈主要畜禽监测调查工作规范化实施方案〉等制度的通知》,主要畜禽监测等11个调查专业制定了从样本的抽选与维护管理到调查人员的选配以及调查数据的采集、审核、传输、处理、管理、评估、全过程的实施方案,严格规定工作程序、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细化落实总队的业务管理要求。9月份,在2009年制定了农村住户、农产品价格等7个专业对县级调查队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今年又印发了《调查队业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制定了规模以下工业、工业品价格等5个专业对县级调查队的考核办法,加强对县级调查队的指导、督查和考核工作。

3.切实加强统计调查资料的管理和。今年以来,我队进一步完善了全过程的调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细化了统计调查数据审核和评估流程,从数据的搜集、录入、汇总、上报和评估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细心审查,对于数据不实的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所有数据上报之前必须经分管领导审核把关,保障调查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同时,我队坚持一个窗口对外数据的原则,由综合处统一管理和调查数据,对外调查数据严格执行《统计法》的相关规定。为切实加强基础资料的管理。在队领导的带领下,综合处先后赴南京、浙江温岭、湖南等先进地区学习关于调查数据管理和方面的先进工作经验,回来后及时进行总结,形成了纸介质书面材料,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汲取先进做法,认真参照执行,为做好我队调查数据管理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4-6月份,在队领导的指导下,综合处精心设计了21张数据汇总表,收集整理了全队各专业2009年各项调查数据和各项基础资料,在资料收集后,又认真进行编排,及时编印了2009年调查资料手册,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5-6月份开始,综合处着手搭建小型数据库框架,用于定期收集、整理和汇总全队各专业数据,让综合处逐渐成为我队数据资料管理中心和中心。

4.加强基础台账管理。各处室、专业建立健全了管理台账、业务台账和数据台账三类台账资料,9月份组织各处室、专业开展了基础台账观摩展示活动。管理台账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网络、调查点网络、工作制度、工作文件、工作信息等。业务台账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数据(汇总情况)、经济社会信息、统计调研分析、调查样本点维护资料、调查样本点走访记录、工作会议及业务培训会议资料等内容。数据台账主要包括各基层调查样本点的原始报表、各县级队上报资料,形成了完备的纸介质原始资料和电子原始资料。加强基础台账管理,确保了调查资料的规范管理、及时更新、定期整理,促进了各项调查业务规范有序的开展。

5.切实加强数据的审核和评估。我队各业务处室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审核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各处室在各项调查数据汇总制表前,均能做到严格审核原始数据,并将汇总结果与上期或上年同期以及实际情况相比较,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各项汇总数据资料经队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方可报出。对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主要统计调查数据,由综合处牵头定期召开专题数据评估会,对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重要统计调查数据,每季联合市统计局召开数据评审会,评估数据的可靠性,分析研究其变动趋势。

6.推行市区调查样本点的直接管理。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保证调查数据质量,提高直接调查能力,我队在充分调研市区调查样本点的规模、性质、分布状况、现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按照“坚定方向,科学分类,区别对待,分步推进,依法管理”的总体原则,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相结合的管理手段,采取直接调查管理为主,聘请辅助调查员协助调查管理为辅的管理方式,探索城乡居民、个人调查对象管理方式,稳步推行市区调查样本点直接管理。从1月份开始,分别完成了调查摸底,科学分类、明确管理模式,选聘辅助调查员,组织辅助调查员岗前培训,对调查样本点履行告知,建立调查资料上报联系人网络,研究推进措施,召开市区调查样本点直接管理工作推进会八个步骤。4月份以来,队领导多次带队对重点地区和调查样本点进行了走访调研,完善推进措施。6、7月份,组织开展了执法检查。8月份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直接管理工作的得失成败,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进一步明确要求。目前,市区调查样本点直接管理工作已步入常态化运行轨道。

7.加强调查样本点规范化管理。一是重新修订《调查样本点工作规范》,进一步明确调查样本点的主要职责和管理规范。二是重新修订《调查样本点业务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细化考核计分标准,年终对获奖的调查样本点统计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三是建立调查资料上报联系人制度,实行表格化管理。督促调查样本点聘请或任用具有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依法管理统计调查队伍。四是分专业统一规定原始记录与统计台账格式,建立健全统计调查基础资料。同时,针对市区调查样本点中属于城乡居民住户类的调查样本点,通过行政推动、感情投入和补贴到位,三措并举加强规范管理。

8.实行辅助调查员区别化管理。为进一步规范辅助调查员管理,我队今年修订了《调查队辅助调查员管理制度》(泰调字〔2013〕11号),按照“因岗而异”的要求,在人员身份、用工性质、待遇和报酬等方面实行区别化管理。一是确定人员性质。根据辅助调查员从事调查专业的不同,将辅助调查员分专职辅助调查员、综合辅助调查员、专项辅助调查员。二是明确工作职责。从规范调查访问工作方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上报调查资料,执行保密制度,及时反馈工作动态和信息,服从管理,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等六个方面明确辅助调查员的工作职责。三是实行分类管理模式。与专职辅助调查员签订兼职用工协议和保密承诺书,报酬标准根据工作量由我队与辅助调查员协商确定;与综合辅助调查员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励;根据专项调查工作的需要临时聘用专项辅助调查员,报酬标准主要根据完成调查样本量和调查质量确定。同时对所有辅助调查员发放了专用调查证。四是细化考评内容和方法。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今年补充制定了《调查队消费价格辅助调查员考评奖励办法》(泰调字〔2013〕14号)、《调查队综合辅助调查员考核办法》(泰调字〔2013〕21号)和《调查队专项辅助调查员考核办法》(泰调字〔2013〕28号),年终根据辅助调查员的工作表现按照评分方法进行计分,确定全年考评等级进行奖励。

三、打造品牌,优化质量,不断提升信息分析服务能力

根据“优质服务年工作意见”,今年我队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细化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形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全力打造调查特色品牌。

(一)有序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工作

今年4月份,综合处制定印发了《调查队经济形势分析工作制度》(泰调字〔2013〕24号),对开展经济形势分析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明确以三种形式对经济形势开展分析。一是密切追踪经济运行态势,及时开展进度性分析,二是围绕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分析,三是围绕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趋势,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综合处及时组织召开今年一季度、上半年和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并按照季度分别进行各专业数据解读,分析下一阶段经济形势发展趋势。在各专业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处及时撰写并编发季度经济形势分析综合报告分别报总队和相关部门,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通过开展经济形势分析,提高了我队各专业对数据的解读能力和对经济形势的研判能力。目前,我队已逐步在价格、企业景气、城乡居民收入分析等方面形成权威板块。

(二)强化信息分析工作

1.扩大信息服务载体。首先,继续加强《调查信息》、《调查快报》、《调查研究》和《调查专报》四大载体的采编工作,新建“高层观察”、“他山之石”、“社情民意”等信息载体,注重提高信息分析的编报水平,充分利用总队信息采编系统和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平台,完善调查队内网管理。

2.完善月度信息分析工作例会。建队之初,我队就坚持每月月初召开月度信息分析工作例会,全面回顾上月的信息分析工作,明确当月信息分析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今年以来,我队又对信息分析工作例会做了进一步完善。首先是将例会参加人员扩大到全队业务人员,进一步增强信息分析工作的责任心;其次是在月度信息分析工作例会上,将月度信息分析写作任务进行分解,分别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并列入督查督办事项,由综合处统一进行跟踪和督查,确保任务按时保质完成;第三是丰富信息分析工作例会交流内容,每月分别确立不同的交流主题,并由队领导围绕交流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

3.优化信息联络员管理。根据2009年的工作实践,今年1月底我队重新选聘了27名由各调查队、各乡镇和各调查样本点信息联络员组成的基层重大信息联络员,并选聘了10名市直机关各部门信息联络员,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分析工作,拓宽信息源打好了基础。目前,各信息联络员已正常根据综合处每月下发的信息要点,有效开展信息分析报送工作。今年以来,各重大信息联络员累计上报信息篇、分析144篇,总队内网及市两办采用9篇次,省两办采用3篇次。

4.深入开展基层调查研究。今年年初,我队制定了《调查队2013年调研提纲》,全年共明确了26个调研项目,并制定了相应的调研任务分解表,将所有调研项目按月分解,分别明确责任处室和调研组织方式,确保调研任务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队各个处室围绕农民增收、畜禽规模户养殖、秸秆综合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汽柴油价格调整情况以及农村小商店食品卫生安全状况、全市部分企业(集团)发展状况、市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融资状况、房产新政对楼市的影响、部分服务业生产状况等主题,联合或单独深入基层开展调研45次;队领导亲自带队,围绕市区调查样本点直管情况、出口加工区建设、企业商务成本等主题,赴有关市(区)、乡(镇)、企业、农户家庭分别开展调研15次。此外,通过对基层重大信息联络员专题约稿调研17次。其中综合处牵头或单独开展基层调研10次,进行正式约稿8次。各项调研既掌握了基层基础建设、市区调查样本点直管等情况,同时又形成多篇调研报告、专题分析或信息资料送有关领导和部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止11月底,全队共撰写工作信息216篇,总队内网采用124篇;向总队报送社会经济类信息174篇,采用68篇;报送调查分析66篇,总队采用48篇。累计编印《调查快报》87期、《调查研究》63期、《调查专报》19期。其中,《劳动力成本上涨较快企业盈利空间缩小》经总队和市政府办上报后两次被国办采用,被国家领导批示;《食用油价格普遍上涨》经总队汇总上报后被国家领导批示;《绩效工资实施效果良好仍存四点问题》经总队汇总上报后被副省长赵克志、副省长曹卫星批示;《医药行业“二次谈价”有禁难止》经总队汇总上报后被副省长何权批示;34篇信息分析被省两办采用。

同时,我队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及时向市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第一手调查资料。截止11月底,市两办共采用信息分析46篇次,通过市两办上报被中办、国办、省两办采用的信息分析8篇次,得到市委常委、副市长以上领导批示共22篇次。其中市委书记张雷批示4次,市长姚建华批示1次,代市长徐郭平批示1次,常务副市长杨峰批示2次。4月份,市委书记张雷、常务副市长杨峰、副市长丁士宏分别对综合处撰写的调查报告《对我市当前“送温暖活动”的反映和建议》作出指示:“守法、士宏同志阅”、“反映很真实,建议很靠实,请民政部门牵头认真做一些调研和思考,努力使送温暖活动常态化,规范化,真正做到既送温暖,更暖人心”、“年终“送温暖”基本上是造势。如市委办真研究真送温暖,建议:拟一个市四套班子负责人各分工一个镇(街)的方案,整体研究常年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问题。年底,可由负责人分别对分工的镇(街)送温暖情况逐一汇报,电视台直播。这样既解决问题,又节省时间,同时,也同样造势。”7月份,我队组织开展了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活动,整理出《创建成效初步显现重点整治还待加强》的调研报告,市委书记张雷对此作出重要批示:“采取措施,齐抓共管,务求抓出成效。”随后,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积极组织开展了市区交通整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10月份,综合处联合市市委办,以座谈会和函调方式调研了市区部分企业和市直22个部门,以问卷调查方式抽调了市区120家企业,整理出《关于打造商务成本优势推进“双轮驱动”战略的调查与建议》的调研报告,报告被市委办《信息专报》专刊采用并得到多位市领导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代市长、市副市长分别对该报告作出重要指示,并将报告推荐给市市直各部门学习和研究。市政府决定针对报告所反映的市区企业商务成本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布置开展企业商务成本专项整治活动,并将此项工作列为2014年重点工作之一。

此外,今年我队依托政府门户网站,上报各类信息分析80篇,采用33篇。同时,与《中国信息报》社、《日报》社、《晚报》社等媒体建立了信息报送渠道,各类报刊媒体共采用信息、分析63篇次。其中,《中国统计》采用2篇,《中国信息报》采用12篇,《新华日报》采用2篇,《统计》采用1篇,《通讯》杂志采用1篇,《日报》和《晚报》采用32篇次,《新闻》、《新闻夜班车》采访13次。

在以上各项信息数据中,综合处写工作信息54篇,总队内网采用39篇,中国信息报采用4篇次;写社会经济信息30篇,总队内网采用7篇,省两办采用6篇,市两办采用3篇、媒体采用4篇次,政府门户网站采用2篇;写调研分析20篇,总队内网采用10篇,省两办采用2篇,市两办采用2篇,领导批示6篇次,媒体采用2篇,政府门户网站采用2篇。此外,关于市区调查样本点直管的专题报告,被《中国统计》杂志2013年11期采用。

(三)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今年我队积极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于2月2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13年调查队系统研究课题征集工作的通知》,并于4月22日发文确认了《市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研究》等8篇课题研究项目,同时在课题研究项目确认后,组织各研究小组积极开展调研,按照工作进度安排推进课题调研各个阶段的工作。目前,确认的8篇课题研究项目已全部顺利完成,并于近期将优秀课题论文结集出版。此外,我队已于6月份完成了《新医药产生发展状况及问题研究》、《沿江地区制造业竞合战略研究》两项省第二次经济普查省级立项研究课题报告。

(四)积极开展专项调查工作

我队立足于履行部门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建立健全了社情民意调查体系,从突出中心、突出民意,体现敏锐、体现快捷、体现真实入手,倾力打造“畅通民意,汇集民情”的服务品牌。在去年形成《调查队专项调查工作细则》的基础上,今年又制定了《关于加强专项调查工作的意见》、《调查队专项辅助调查员管理制度》、《调查队专项辅助调查员考核办法》,切实规范专项调查行为,提高专项调查工作质量。

为改进调查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我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批准和50万资金的支持,投入新建了16门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充分发挥其信息反馈快、费用低、辐射范围广、灵活方便、互动效果明显、调查质量较高的优势,努力提供大量翔实的社情民意信息。同时,利用此调查系统积极开发常规调查数据质量抽查、数据处理、直接调查等功能。

今年以来,我队在高质量地完成了总队布置的各项专项调查任务的基础上,自行组织开展了工业企业税费负担调查、市民公共文明指数调查、企业商务成本调查、农村热点问题调查、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调查和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等10项社情民意调查,并对调查中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丰富翔实的决策依据。

(五)确保信息分析真实可靠

8月份,为认真贯彻总队《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县分析、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我队坚持“三把关一加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夯实信息分析工作基础,规范信息分析报送流程,确保信息分析真实可靠。一是把好信息分析资料来源关。立足于深入发掘自身的调查数据,加强对基层上报信息的审核把关,坚持社会经济信息和分析报告的原创性,确保撰写的社会经济信息或分析报告能够真实、准确、全面的反映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二是把好信息分析审核关。实行处室责任人初审、实地复核,分管领导复审的审核检查制度。三是把好信息分析签发关。各类社会经济信息和分析报告统一由队长终审并签发。四是加强信息分析基础资料管理。按要求填写《统计分析、社会经济信息备案信息表》,保证基本调查信息完整。专项调查、重点调查形成的社会经济信息和分析报告,及时保存调查方案、调查对象信息、调查问卷、数据处理结果及反映问题的影像资料等原始记录。对基层信息联络员报送的信息,增加并保存相关的调查时间、范围、具体对象等内容。对于分析报告和课题研究,增加相关参考文献等备案信息。

(六)完善数据资料形式

今年以来,我队继续与市统计局加强合作,联合编印《统计月报》和《统计年鉴》。同时,我队还单独编印了《调查--2013》,将全队各专业2009年度数据和全省省辖市、长三角16个城市以及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2009年的部分统计资料汇编成册,并按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对象发放。此外,我队积极通过电视台、《日报》和《晚报》等主流媒体,每月及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品价格指数和景气指数等重要调查数据。

通过加强多种服务载体建设、网络宣传和主流媒体宣传,既丰富了我队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又确保了我队能够在第一时间为不同的对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达到了宣传调查队、扩大调查影响的目的。

四、丰富形式,外强宣传,不断提升部门整体形象

今年以来,我队建立了以综合处为龙头,各处室全力配合的新闻宣传工作模式,积极开展统计新闻宣传工作,引起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是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统计调查新闻宣传工作的意见》(泰调字〔2013〕25号),对统计新闻宣传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在开展法制宣传、优质服务宣传的同时,还明确通过载体报送、召开新闻会、网络宣传、主流媒体宣传、专题活动宣传、部门交流宣传、文化宣传七种形式,广泛宣传统计调查知识、统计调查工作、统计调查成果、统计法律法规和系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二是10月13日,队长丁卫平走进《行风热线》直播室,与听众和网民进行互动交流。三是10月20日“世界统计日”,我队联合海陵区统计局在市中山塔广场举办了大型现场咨询宣传活动,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也到现场采访并报道了本次活动。四是12月4日,我队参加了市司法局统一组织的大型广场法制宣传活动,12月8日,我队又单独组织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五是积极开展统计文化宣传,通过向各级领导、调查对象和各界人士邮寄贺年卡、赠送纪念宣传册,增进感情,增强调查队的知名度。目前,我队正着手制作调查工作新闻宣传片,以此进一步扩大调查影响。

客观地讲,今年我队综合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在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是深入调研仍不够。统计调查工作的效率较低,对调查数据质量的抗干扰能力相对薄弱,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力度不够,不利于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开展,数据质量得不到保证。

二是撰写信息,分析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经济信息、分析的写作质量还不够好,采用率还不是很高,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培训和锻炼。

三是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一些综合性强的工作的考虑和谋划还欠缺严密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劳动力调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目的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普查作为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我国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有利于进一步摸清农业资源状况,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第二次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第二次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

目前初步确定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共设计6类普查表,分别是:《住户类普查表》、《非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普查表》、《农业服务业经营单位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乡镇普查表》和《农业土地利用普查表》。另外还有三类以年报代普查的辅助表,即农产品产量、农民收支和农业核算从年报取得,纳入普查范围之内。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个大的方面:

一是农户家庭与人口特征信息;

二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

三是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

四是土地资源与农业土地利用;

五是农村投资规模;

六是农业产业化水平;

七是农村贫困的小区域估计基础信息;

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九是小城镇的发展水平;

十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

普查范围和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单位、农村住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农村住户、行政村和乡镇。

普查的标准时间点为*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年1月度。

(二)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由国家统一组织,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建立专门机构、组织专门队伍、动员社会力量参加。乡(镇)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普查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以行政村为普查区,村民小组为普查小区,分别设立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

数据采集以普查员直接访问普查对象当场询问登记为主,充分利用行政记录采集和核实数据。

农业用地调查与国土资源部门密切配合,统一标准、分工合作,共同核查、共同耕地等农业用地数据。综合利用航空与卫星遥感、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和核实数据。

数据处理初步确定采用光电录入为主的数据录入方式。

与第一次农业普查相比,第二次农业普查方案在三个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内容上增加了农村居民迁移和劳动力流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重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状况、农业服务业、农村投资等调查,同时取消了对乡镇企业的普查;普查的范围和对象上增加了经营农业的非农村居民和从事农业服务业单位,通过对农业服务业企业的普查来补充经济普查的一块缺口;调查方法上采用了对人调查和对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三)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总体安排

从*年开始到*年普查工作基本结束,第二次农业普查需要3年多的时间。

整个普查工作分四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是普查准备阶段。农业普查的所有准备工作要在*年底前全部完成。主要包括:下发通知、拟订工作规划、组建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制定普查实施细则、组织普查试点、布置普查方案、培训普查人员、准备数据处理、开展宣传动员以及物资准备和地址编码等。

第二阶段是现场调查阶段。初步考虑在*年4月以前完成现场调查任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普查前的总动员、组织摸底调查、确定普查小区、制定实地调查计划、组织现场调查、复查验收调查表以及普查资料的包装、编码、运送等等。这一阶段任务也很重,很多现场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可以提早做。

第三阶段是数据处理及阶段。从现场调查结束到*年12月底基本完成。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普查数据的录入、逐级的审核汇总、数据质量评估、数据的分析、主要数据的和普查资料的编印。

第四阶段是工作总结及资料开发阶段。从数据处理到*年12月。这是普查的最后阶段,也是普查成果最终实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做好普查总结和表彰、普查资料的深度开发、普查数据库的建立、普查文件汇编和归档、普查成果研讨。

(四)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的特点

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与第一次相比很多情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涉及的农村地区范围广、农户多,普查内容复杂,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加之农村劳动力流动量大,基础条件差,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低等,加大了农业普查的工作难度,任务十分艰巨。主要有以下特征:

1、普查规模巨大。我市此次农业普查共要调查34个乡(镇、办事处)、392个村委会、3739个村民小组,涉及全市20多万农户和3000个左右的非农户生产经营单位和服务单位,70多万农村人口。据初步推算,这次将设400个普查区、6800多个普查小区。全市将动员8500多名普查人员,其中:普查员6700多人,普查指导员1300多人,还有各级农业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近500人左右。可以说这次农业普查比过去所开展的任何普查工作量都大、困难都多。

2、普查内容广泛。在新世纪开展的这一次农业普查,内容涵盖了农村、农业、农民即“三农”的基本信息,包括了10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与第一次农业普查比较,普查内容更加广泛,特别是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增加了很多调查内容。

3、普查条件艰苦。农业普查面向农村,调查人员要进入农民家庭,一家一户进行调查。而农村地域辽阔,农户居住分散,特别是部份山区交通、通讯不便。因此,农业普查面临的条件是很艰苦的。

4、普查难度增加。一是选配合适的调查人员困难,增加了培训难度。目前农村有文化的青年人大多数都外出务工去了,要选配合适的调查人员十分困难。要满足普查工作要求,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加强对他们的培训。二是进行调查的难度大。由于农业普查的对象绝大多数是农民,相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其文化程度较低,理解农业普查的意义和指标比较困难,配合调查员进行调查的难度增加。三是调查对象缺乏较完整的原始记录资料。农业普查主要面对千家万户农户,他们对于平时的生产经营和收支状况没有记载,普查时主要靠回忆来收集数据,如遇到户主外出务工,家庭其他成员很难说得清楚,这也增加了调查的难度。

5、人员经费困难。第一次农业普查中的调查员多以农村的义务工、积累工形式来解决的,而这次农业普查不可能再以这种方式来调动人力。在经费问题上,第一次农业普查我市不少乡镇通过提留方式筹集了普查资金,但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及以下组织没有了收入来源,这次不可能再以这种方式来解决经费问题。

三、我市普查工作准备情况及下步打算

(一)准备工作进展情况

自去年4月2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后,我市就着手进行了各项准备。*年11月11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新余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余府发[*]36号文,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迅速组建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这次农业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开展。

1、普查机构组建得到落实。*年11月11日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斌为组长,22个部门领导组成的新余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领导协调工作。同时成立了农业普查办公室,设在市统计局,目前在局内部各科(队)抽调了一批业务骨干主任工作人员,分工负责农业普查的各项具体工作。全市4个县(区)政府(管委会)已完成了机构组建工作。按照新余市人民政府[*]36号文件精神,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人民政府的农业普查领导机构应在*年3月底组建完成。但我市由于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班子换届,随着乡镇领导班子全面到位,截止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办事处级的机构组建全部到位,并逐步开展工作,全市共组建34个基层普查机构,其中分宜11个,渝水区17个,经济开发区2个,仙女湖区4个。

2、编制农业普查经费报告,并初步得到落实。按照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农普办字[*]9号文件要求,遵照国务院关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的规定,参照各地人均1.5元的经费编制原则,编制了我市第二次农业普查经费报告,分3年分期拔付,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蒋斌同志对此十分重视,今年批复了部分经费并得到落实,县(区)政府(管委会)分管领导也积极支持农普工作,今年的普查经费基本得到落实。乡镇一级经费也逐步得到明确。大多数乡镇领导根据市政府36号文件精神对农业普查工作十分支持,全面成立普查机构,部分乡镇安排了经费,大多数乡镇对农业普查经费支出采取实报实销的方式支持农业普查,确保农业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3、召开了全市农业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2月27日,召开了各县、区统计局局长及农业普查办公室主任、常务副主任和市农业普查办公室人员参加的会议,会上传达了全省农普办主任会议精神,听取了各县、区农业普查机构组建和经费落实情况汇报,研究和布置了准备阶段的工作任务。

4、开展了农业普查督导工作。3月27日和5月10日,市农业普查办公室组织两个组由主要领导带队分别对渝水区、分宜县、仙女湖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农业普查工作进行检查和督导,听取了县区关于农业普查准备工作情况汇报,了解工作进展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同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交换了对农业普查的意见,争取了对农业普查的更大支持。

5、农业普查办公室工作全面铺开。3月27日,新余市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办公室的全体组成人员参加会议,会议明确了各职能组的人员安排和工作分工。明确了任务,落实了责任。市农业普查办公室的办公地点、相关的物资准备基本到位。农业普查的宣传工作开始启动,工作简报的编发、工作动态信息的编报全面开展,新余日报、电视、广播等媒体不断有相关信息报道。

目前各地前期准备工作进展不平衡,少数乡镇还没有启动农业普查准备工作。包括区级在内的农业普查经费预算还没有最终落实。

(二)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根据农业普查工作的进展要求和前一段时间各项工作准备情况,下一阶段我们打算主要抓好下面几项工作:

1、抓紧普查机构和普查经费的全面落实。乡镇和村委会的普查机构的建立,要求乡镇在6月底前应该全部组建完毕,并切实落实普查经费。

2、编制农业普查工作规划。尽快编制本级整个普查工作规划,确定工作内容、时间、人员、目标,以保证繁杂细致的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搞好部门协调工作。积极与各部门进行协商,及时召开普查工作协调会议,落实工作职责,与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4、组织普查现场调查试点。省农普办拟定本月进行全省普查工作现场调查试点,我市将派人参加。我们将按照省里的部署,研究确定本市的试点乡镇,通过试点,收集各种问题、矛盾,研究解决办法,制定各种普查实施细则,统一规范普查的各项工作。

5、全面启动宣传动员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和全省农业普查宣传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做好宣传工作的筹划,制定我市农业普查宣传工作计划,把宣传工作贯穿整个农业普查工作的始终,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真正了解这次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为普查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社会多方面的支持与配合。

劳动力调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工作情况

(一)、规范制度,严格管理,建立团队人员长效工作机制

1、到凉水镇后,团队全体成员认真学习了全省团队负责人培训班会议精神及省、州领导在下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使团队成员及时了解此次下派工作的目的、意义、职责和要求等。

2、围绕工作抓管理。团队从实际出发,针对团队成员的工作特点,制定了下派人员去向留言制、工作月报告制、驻村办公制、工作评议考核制等,使各成员的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进行,确保团队在人员、时间、精力三到位。

3、围绕学习抓沟通。利用周一学习和每月一次的团队人员例会,作好每季度、半年度的工作总结,并通过交流,学习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

(二)、应基层所需,架好干群联系的桥梁

1、围绕镇情、村情抓调研。自去年4月份下派以来,团队全体成员深入调查摸底,了解基层所需,深入村户,走访调研,充分了解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突破口和切入点,抓住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通过深入农户,走访村民和党员干部,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如市林业局下派到河西村的李冰同志,与驻村干部一起,多次召开干部会,和村两委坐在一起共商村事。通过团队接待日制度,拉近了干群关系,打好了入村工作基础。

2、围绕发展理思路。团队针对各村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强化指导意识,在“指导”上做文章。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对队员提出了“一村一策理思路,真抓实干促实效”的工作要求。队员根据各村实际,提出了各村的发展规划,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

3、围绕中心解难题。针对各村干部群众对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的模糊理解,团队积极配合镇里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到各村分发宣传资料,进村入户进行巡回宣讲,使各村对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吃透、,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进一步高涨,种植面积达到了历史新高。

二、解基层之难,实现基层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双赢效果

在摸清镇情民意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充分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积极协调本单位和相关部门帮助镇、村解决实际困难。

(一)、团队成员**市林业局下派干部李冰同志,在得知所在村河西村上报国家财政的植物种植园项目遇到困难时,主动请缨和村长一起协调州、市财政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最终落实项目资金30万元。

(二)、团队成员**市委党校下派干部崔仲万同志,组织市委党校全体教职员工到包保村南大村参加义务劳动并为村里贫困户送去600元慰问金。在得知村里修路急需水泥时,又与单位联系为村里解决了20吨水泥。

(三)、团队成员**市水利局下派干部崔银哲同志,协调本单位和有关部门落实了包保村石头村多年解决不了的自来水改造工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长3000多米,总投资13万余元的工程全部完工,村民多年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彻底地解决。

(四)、团队负责人州价格监督检查局下派干部耿延军同志与延边东方熊乐园联系,为凉水镇争取到了40名赴北京八达岭工作的劳动力转移项目,经过体检和面试,已有十几名农村青年赴京工作,此项目为劳务农民年增加收入5000余元。另外,在得知镇里引资项目,大地农业生态园区面临资金缺口的困难时,他又与本单位联系为项目投入8万元,解了项目的燃眉之急。

(五)、团队还积极参加镇党委、政府的各项活动,在春季备耕、护林防火、防汛抗旱、护秋保收、禽流感防疫以及全镇运动大会等各项工作上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三、下派体会和建议

(一)、认清使命,端正思想是基础

下派干部上联乡镇政府,下联村民百姓,落脚点在村,着力点在民,肩负着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职责,省市为下派干部规定了5个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工作千头万绪;每个团队成员所联系的村,村情千差万别。面对繁琐的工作和复杂的环境,要深入调研,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重点解决好力所能及的事情,打开工作新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引导村级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宣传贯彻落实农村政策法规,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自己扎实的工作,较好地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下派干部长期与所在村农民同吃同住,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里,你自身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影响着农村工作的开展。所以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对我们下派干部来说尤为重要,不仅人要沉下去,心也要真正沉下去,做到严谨、自律、求真、务实,才能把工作做好。

其次,摆正位置也很重要,下派干部在村“两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面对上级交办各项任务和村里的大小事务时,要做到指导不指挥,统揽不包办,监督不对立,办事不推诿,要有意识地在群众中树立村干部的威信,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要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村群众,和所在村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不要把自己当作下派干部,更不要自以为“指导”,摆架子。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拜他们为师,甘当小学生。学习他们工作勤、经验足、情况清,学习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高尚思想。要当好“调解员”,与班子成员谈心,调解中多讲对方的优点和成绩,肯定对方。意见不统一、不一致是正常现象,相互信任和理解比什么都重要。

(二)、注重落实,抓住重点是关键

下派干部不是通讯员,不是调查员,而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督导员,是发展农村,服务农民的服务员,所以下派干部开展工作必须根据农村实际,抓住农村工作的主要矛盾,有重点地加以解决、落实。

一要抓村级班子建设。对班子缺少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的,要从根本上找原因,对症下药,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监督农村各项民主制度的执行,规范村务公开等制度,督促各项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实,促进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照章办事,协调村内各方关系,对村级班子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当地党委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指导村党组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促进村级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指导并督促村党组织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才,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二要抓村级经济收入和实事工程的建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村干部虽官职不大,但责任重大,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利用当地地优势,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着力解决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急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还要响应县级生态村建设,对村里的卫生死角,路面硬化,花圃,排洪沟等方面进行整治等。

三要抓群众利益的保障。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当好富民强村的服务员。积极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农业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服务,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促进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群众增产增收。要树立群众观点,深入群众家庭,真正了解农民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反映群众呼声,多为他们办实事;要"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要以实际行动拉近与广大农民的距离,积极影响和带动基层干部缓和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

四、着眼长远,规划未来是保证

劳动力调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今天有20多个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参加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可能有些同志还不十分熟悉农业普查工作。受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汤以伦同志的委托,下面,我简要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农业普查的有关情况,同时把全省农业普查的前期准备和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安排向领导小组作汇报。

一、农业普查的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

普查是一个国家获得重大国情国力的最重要的统计方法之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大型普查制度,我国农业普查在逢6的年度开展,每10年进行一次。

1996年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为党和政府掌握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真实情况,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10年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新的形势下,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对农村社会新情况、新问题的认识,研究总结社会经济发展背后的原因和规律,对于认识事物、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非常重要。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

(一)总体目标。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出发,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基础性决策信息;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基本的“三农”信息;为建立以普查为基础的统计调查平台,完善农村统计调查体系提供支持。

(二)普查方案的设计原则。坚持国际一般标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普查与常规统计调查相结合;兼顾需求与可能,注重可操作性;兼顾历史与现实,注意具有连续性。

(三)普查范围和对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单位、农村住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非农村住户、行政村和乡镇。普查资料的时点是20*年12月31日,普查资料的时期是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普查的主要内容。第二次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十个方面:一是农户家庭与人口特征信息。二是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三是农村居民迁移、农村劳动力资源与就业状况。四是农业土地利用状况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五是农村投资规模。六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七是农村贫困的小区域估计基础信息。八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九是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十是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此次普查可获得农户、农业生产单位、农业服务业单位等基础信息,还可作为今后开展抽样调查所需要的抽样框。

二、第二次农业普查的总体安排

第二次农业普查分为普查准备、现场调查、数据处理与、工作总结及资料开发四个阶段,计划于20*年底结束,历时3年左右。

第一阶段:普查准备阶段(20*年4月-20*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拟订工作规划、组建普查机构、落实普查经费、制定普查方案和实施细则、组织普查试点、布置普查方案、培训普查人员、数据处理准备、开展社会宣传动员以及物资准备和地址编码等。这些工作必须在20*年12月10日前完成,确保普查登记工作的如期进行。

第二阶段:现场调查阶段(20*年12月-20*年4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开展普查前的总动员、组织摸底调查、确定普查小区、制定实地调查计划、组织现场调查、复查验收调查表。该阶段是整个普查工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工作量最大、动员力量最多、质量要求最高的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数据处理及阶段(20*年4月-20*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普查数据录入、逐级审核汇总、数据质量评估、数据分析、数据上报、主要数据和普查资料编印。这一阶段是普查工作的重点,也是普查成果的集中反映。

第四阶段:工作总结及资料开发阶段(20*年12月-20*年12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做好普查总结和表彰、普查资料深度开发、建立普查数据库等,这是普查的最后阶段,也是普查成果最终实现的阶段。

三、前一阶段我省农业普查的准备工作情况

去年8月31日省政府发出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省农业普查的通知》,成立了以黄莉新副省长为组长的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确定了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具体负责农业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在以黄副省长为组长的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普查办公室的同志们积极组织,农业普查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前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督促各地尽快组建农业普查机构

去年9月初,省局向各省辖市统计局发出了《关于抓紧做好组建农业普查机构工作的通知》(苏统[20*]86号),要求各地抓紧成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目前,13个省辖市均由政府发文部署了农业普查工作,成立了普查机构,有70%以上的县(市、区)政府下发了文件,其余的正在报批中。

(二)抓紧编制和落实农业普查经费

为了确保今年农业普查的顺利进行,按照节俭效能的原则,省局及各地初步编制了农业普查经费总预算和分年度预算,并按相关规定报批。目前全省省市县三级共编制普查经费预算1.52亿元,到目前为止,20*年已经落实2900万元,普查经费落实到位困难较大。

(三)召开了农普办第一次主任会议

在去年12月中旬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第一次主任会议之后,省农普办于12月21日在南京召开了省辖市农业普查办公室第一次主任会议,会上传达了全国会议精神,各地汇报交流了工作进展情况,研究有关工作,对全省下阶段农普工作明确了要求。

(四)为国家农业普查方案(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

根据国家农普办发来征求意见的六类农业普查表,我们及时地组织全省各级,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进行讨论与商量,各市都通过书面方式上报了意见和建议,省农普办根据各地的意见和省的有关情况及时向国家报送意见和建议,以供全国修改方案时参考。

(五)开通了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网。为全面加强对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地组织指导,及时掌握与传递各地农业普查工作动态信息,努力构筑全省农普工作立体互动的交流平台,去年12月初,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网正式开通。

四、当前农业普查面临的主要困难

严格意义上讲,这次农业普查不是一次纯粹的农业生产普查,而是一次“三农”普查。本次普查涉及农村、农业、农民,整个普查内容都是围绕“三农”来设计的。根据国家初步方案和要求,以及前期的调研和各地反映的情况看,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将会面临三大难题:

(一)数据搜集难。一是普查表指标多且情况复杂。本次普查表共有5大类,14张表(A4纸),550个指标,涉及农户家庭与人口特征信息、农民生活质量和基础设施、土地资源与农业土地利用等十个方面。二是调查范围大,涉及面广。第二次农业普查要面对全省1500多万农户、近2万个乡镇村,加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流动加快,调查难度大;调查对象配合能力低和配合程度下降,农村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户难普查;农村经济现象复杂化,城乡边界越来越模糊,也使普查难度进一步增加。三是近年来各地大范围地撤乡并镇,使得每个乡镇管辖范围更广,管理难度更大。

(二)普查人员选聘难。县以下普查人员的选聘将遇到新的困难,一是苏中、苏北地区农村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外出打工的较多,难找到合适的普查员;二是苏南地区农民普遍有工作,或有自己的经营活动,聘用高素质的调查员也难;三是乡镇机构压缩,人员减少,致使可利用的乡镇行政资源减少。而从第一次农业普查情况来看,全省要动用40多万名普查员才能在全国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登记任务。

(三)经费到位保障难。普查员聘用和普查数据处理的硬件设备配置等方面都需要靠经费的落实来支撑,否则将无法实现和达到全国统一的质量要求。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乡村两级提留及义务工已经取消,因此可动用行政资源的能力已经大大下降,大部分乡村没有财力支付普查员的报酬,因此普查员的报酬问题已经成为这次农业普查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

面对这些困难,属于我们可以解决的事,我们已采取了一些解决措施,正在抓紧落实;需要有关部门支持的事,我们将积极商请有关部门支持解决。

五、下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国家的总体安排、工作进度和我省的实际情况,下一阶段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监督检查,落实普查机构、经费和人员

督促各地建立健全各级农业普查机构,抓紧时间落实普查经费,使农业普查机构尽快运作,要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是建立和健全农业普查机构。在组建农业普查工作机构中,重点做好选调普查业务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普查工作考核办法、落实普查办公条件等基础工作。

二是抓紧农普经费的落实。经费落实是农业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文件规定,农业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分级负责。不能因为经费问题而影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确保这两项工作落到实处,近期省农普办将组成工作组,对部分市、县进行督促检查。

(二)搞好部门协调,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

农业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单位、一个地区普查工作不到位,就会影响全局的工作,影响整个普查工作的顺利进展。因此,普查工作需要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特别是涉及到耕地的问题,需要得到国土资源厅的支持。耕地是农业普查的重要内容,耕地面积搞不准,整个普查工作就不能算成功。我们建议国土资源厅要选派一名熟悉耕地面积统计、具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同志在省农普办日常办公,负责耕地普查有关事宜。待全国农业普查方案正式出台后,我们将与国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我省实际的普查方案和普查方式,保证耕地数据真实可信。

由于一些部门的特殊性,省农普办将考虑或通过委托农垦、司法、军队、武警等系统根据各自的特点,按照统一方案的要求,独立组织其所管辖的涉农数据收集和汇总工作。同样,农业普查还涉及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各部门积极支持和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把普查工作做好。

(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我省普查实施方案

科学严密的农业普查方案,是整个普查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当前重点是在全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实际,制定和完善江苏实施方案。

一要进一步征求各方面对农业普查试点方案的意见。选择部分县(市、区)开展实地调查试点,通过试点研究普查方案的可行性。然后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增加反映“两个率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必要指标,并梳理各表之间的关系,做到重点内容不遗漏,不重复,制定出江苏农普实施方案。

二是重点关注农业普查的组织方式和农业普查数据与各部门的数据衔接问题。在有针对性的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处置各类情况的各种预案。

三是认真开展试点工作。省农普办拟在苏南、苏北、苏中各选择一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同时要求各地农业普查办公室也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或乡镇开展专项试点和综合试点,从中发现问题,取得正式普查可供借鉴的经验。

四是认真组织培训。我们要在全国统一培训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培训教材,并选调优秀的同志担任培训教员。所有的指导员、普查员都要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为高质量地完成农业普查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宣传动员

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宣传工作是普查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普查工作的成败。农业普查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省农普办将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下发文件进行部署,全面启动宣传动员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采用多种宣传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宣传工作,让全社会知道农业普查、了解农业普查、关心农业普查、支持农业普查。

(五)创造必要条件,确保数据处理工作质量

数据处理设备及环境是关系到普查数据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次普查中将采用光电录入方式,以省辖市为单位建立数据录入工作站,县(市、区)一级作为数据处理的起点,采用条码识别技术改善普查表的管理。这种全新的数据处理方案对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我们将督促各地积极创造条件,使数据处理设备及环境达到全国统一规定的标准要求。加强对市、县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注意检查、督促和指导,确保数据处理质量。

除此之外,各地还要及时做好物资准备和地址编码等工作,对主要在20*年实施的现场调查、事后质量抽查、数据处理、资料开发利用、基层总结表彰等方面的工作等也要在年内形成初步方案。

六、需要领导小组讨论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为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需要领导小组讨论和解决的几个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省级农业普查办公室组成问题

农业普查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肯定地讲,光靠统计部门是不行的,必须要把政府行为贯彻始终,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第一次农业普查时,统计部门与国土、农林、渔业、水利、民政、农垦等部门的同志一起组成了江苏省第一次农业普查办公室,在全国农业普查工作考核评比中,我省名列前茅,这与各部门领导同志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以及抽调同志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我们将吸取第一次农业普查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使普查工作能够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对第二次农业普查办公室的组成拟作如下安排:主任:陈俊杰,省统计局副局长;常务副主任和副主任:由省统计局有关职能部门、省发改委、省农林厅、省委宣传部和省国土资源厅各派一名处长担任;其他各成员单位派一名处长任普查办公室成员。各单位还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好,熟悉基层(农村)工作,有较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的同志作为联络员(苏农普办函[20*]2号已明确各部门报送要求:包括单位、姓名、性别、所在处室、职务、联系电话等),有的部门已经报了,还没有确定的请抓紧选派,待各部门联络员确定以后我们将及时召开联络员会议,明确联络员的职责。各位领导的工作都很忙,以后省农普办的一些文件和材料、需要各成员单位提供的数据资料等我们将直接与联络员联系。

(二)关于经费筹措问题

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第二次农业普查经费的编制和落实过程中得到了省领导和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和落实。根据财政预算编制的时间要求,由于我们在编制农业普查经费预算时,全国的农业普查试点方案尚未出台,从目前全国要求来看,我们当时有两个方面的疏忽:一是没有考虑到数据处理设备的投入。现在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已基本确定,在这次普查中将采用光电录入方式,以地市为单位建立数据录入工作站,这种全新的数据处理方案对硬件设备的要求比较高,统计部门现有的数据处理设备将不能满足需要。二是没有充分考虑县以下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工作补贴经费。这是农普所需资金的最大项目。但是随着农业税、乡村两级提留及义务工的取消,动用行政资源的能力已经大大下降,大部分乡村没有财力支付普查员的报酬,尤其是苏北和苏中的一些地方经费落实到位困难较大。普查员的报酬问题已经成为这次农业普查能否如期完成的关键,这个问题处理好了将对整个普查工作产生重大而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我们已与省财政厅联合转发了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农普办字[20*]9号),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因此,建议省财政对困难地区增加农普专项转移额度,或者由省农普办提交增加专项预算额度经省财政审核追加后由农普办下拨,以力保困难地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关于增加普查内容和提供有关资料问题

为了全面反映我省“三农”的实际状况,为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服务,根据黄副省长的指示,我们拟对普查内容作必要的补充。省农业普查办公室已将国务院农业普查办公室试点用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表》,以(苏农普办函[20*]2号)发给了各成员单位,有的部门接函后,已经按照要求,组织业务骨干,结合我省实际,对国家普查试点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提出了拟在我省普查表中增加的指标名称、指标解释及增加理由,并以书面形式传至省农业普查办公室。国家新的普查试点方案已经出来,各部门可以针对新方案再次增加指标的建议。还没有提交的部门,请抓紧时间提交,以便我们统一考虑做出补充。

在农业普查工作的数据审核过程中,省农业普查办公室还将收集各有关部门的有关行政记录和统计数据,特别是涉农的有关部门还要提供与普查相关指标(详见《省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一览表[讨论稿]》)的分市、县(市、区)数据,为普查结果评估提供依据,请各部门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把普查工作做好。

(四)关于开展工作督查问题

充分体现普查的政府行为,是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搞好普查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普查准备、现场调查登记阶段,建议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抽调各位成员组成工作组,对市、县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检查各地的物资准备、宣传发动、登记进度和质量、群众的配合情况等。通过督促检查从中发现问题,并力所能及地为各地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想方设法地得到被调查单位(农户)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调查数据,请各位领导能够给以支持、并做好工作安排。

根据全国工作计划和我省的实际情况,第二次农业普查期间将初步安排三至四次工作督查:20*年4月-6月督查各级农业普查组织机构、经费、人员落实以及宣传准备等工作情况;20*年10月-12月督查各级农业普查机构人员培训、制定实地调查计划、物资准备和普查前的总动员等情况;20*年1月-2月督查各地组织现场调查、复查验收调查表以及普查资料的包装、编码、运送等情况;20*年3月-4月督查普查数据质量抽查、数据录入进度等情况。

劳动力调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选取一家并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尝试推论出组织并购行为对员工心理契约的影响,定性地总结出以下结论:组织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稳定性更易受到影响;针对破裂的心理契约,存在员工自我修复机制和组织修复机制,使得员工破裂的心理契约回复到平衡的状态;员工自我修复失败的心理契约可能进一步演化为契约违背。

关键词:组织并购;心理契约;修复机制

中图分类号:F40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3)04008507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并购成为企业实现迅速扩张、获取资源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并购双方存在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策略的差异性,员工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变化,诱发员工心理契约破裂甚至违背,产生的诸如工作满意度及归属感降低、工作绩效下降、离职等负面行为能够引致并购失败。大量的研究发现,心理契约具有潜在整合重要组织行为学概念的能力,是在雇佣关系变化条件下组织应把握的关键要素[1]。心理契约与高水平的知觉化组织支持、职业期望和情感承诺及低水平的离职意向有关 [2]。企业并购过程中,存在大量容易引发员工心理契约破裂、违背的因素。雇员对心理契约违背的认知与不良的雇员行为(包括离职行为、渎职行为)存在高度正相关;与积极的雇员态度(组织忠诚度、工作满意度)和行为(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呼吁行为)存在高度负相关[3-4]。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组织承诺的降低[5],甚至导致工厂暴力的发生[6]。Dunahee& Wangler 指出,心理契约的产生和维持主要有三个推动因素,其中之一是保持契约的公平和动态平衡,即当组织或雇员任何一方感知到契约存在不平衡时,就会做出相应反应使契约恢复平衡[7]。虽然在并购过程中存在较多能够引发心理契约破裂的因素,但由于契约修复机制的存在,在契约破裂或违背后,组织员工并未发生大规模负面行为。笔者在众多样本中,选取一家并购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尝试推论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的修复机制的存在和运行机理,进一步丰富心理契约理论和其实践意义。

二、文献研究及假设

(一)心理契约概念界定

心理契约是雇佣关系中组织和雇员事先约定好的内隐的未说出的对彼此抱有的各种期望[8],是存在于组织与员工之间的内隐契约(implicit contract)[9]。这类期望可以是清晰的也可以是模糊的。心理契约的基本特征和概念框架已经逐渐清晰。这类不成文的、内隐的契约被划分为组织和个体两个层面[10]。Rousseau学派认为,心理契约是雇员个体在雇佣

关系背景下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的理解和信念[11],这里的信念指的是雇员对外在和内在的雇员贡献(努力、能力和忠诚等)与组织诱因(报酬、晋升和工作保障等)之间交换关系的承诺和感知,这些信念并不一定被组织所意识到[12]。另外一派强调心理契约的理解主体是雇佣双方,心理契约是组织和雇员对交换关系中彼此的义务的主观理解[13]。但是心理契约缔约主体的组织一方存在模糊性,缔约主体不明确。

针对心理契约理解主体的双边性问题,笔者认为组织人一方不存在模糊性。心理契约主要形成于招聘过程,并在入职后的实践工作过程中对契约不断调整和清晰化。招聘过程中一般由组织人事部门以及员工应聘部门主管同时参与,这也就构成了心理契约的组织一方的缔约主体。基于此,本文将“心理契约”的概念界定为员工及组织双边对彼此义务和责任的内隐式感知,承认契约主体的双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员工一方的心理契约修复机制。

(二)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发展路径

在信息化时代,雇员通过各种渠道对关于目标应聘公司的各种信息进行了解,并给予这些了解形成对目标应聘公司的初步印象和初始希望,这是原始心理契约形成的背景。雇员入职后,通过与工作部门主管的沟通以及对实践工作经验的感知,进而对心理契约进行调整,对契约内容逐渐清晰化,此时心理契约进入观察期。

笔者将能够导致组织与员工之间心理破裂的一个或一系列具体事件定义为破裂源。破裂源按照心理契约主体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组织诱发型;中立型;员工诱发型。组织诱发型破裂源的发生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是组织没有能力履约,二是组织不愿意履约[12]。员工诱发型破裂源主要由员工不愿履约的意愿引起。员工由于种种主观原因导致的低工作绩效会使得组织方心理契约破裂。中立型破裂源是指由于员工与组织方对彼此期望和义务的认知框架的差异性或者心理契约内容的模糊性及复杂性或者两个主体的沟通出现问题所引起的对心理契约理解的差异。在并购过程中,组织内外部环境、资源存储、配置、获取状况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组织没有能力履约。同时,环境变化可能使得组织方履约愿望的变动,进而致使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契约破裂的感知必须以组织未履行承诺以及员工本身对组织作出了相应的贡献为双重前提。Marrison认为,从员工察觉到组织为履行承诺到感知到契约破裂这个过程中存在一个比较的过程,比较的两项内容为实际获得的利益与被许诺的利益的比值和实际作出的贡献与许诺作出的贡献的比值,我们把前者定义为收益满意度,把后者定义为实际贡献率。前者小于后者时,契约破裂。

Morrison& Robinson 认为,当员工心理契约发生破裂后,他们会对破裂结果和破裂原因进行自我解释。员工在解释后如果感受到强烈的不公平并且将心理契约破裂归咎于组织一方时,心理契约的破裂演化为契约违背。心理契约违背是雇员因组织未能履行心理契约中的一条或多条条款而形成的心理认知。这种心理认知是雇员在对组织承诺和组织实际履行结果之间的比较后得出的。雇员在心理契约违背时会有较为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4] 。

(三)研究假设

纵然Rousseau认为修复员工破裂的心理契约存在一定的难度[14],考虑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员工与组织之间的雇佣关系不断的向动态、多元、灵活的方向演化。“终身制”式的雇佣关系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中很少存在。以此为前提,笔者根据在企业中的实践经验定性地认为,组织及其员工对破裂的心理契约存在修复机制,使得破裂的心理契约回归平衡状态。由此提出四条假设。

假设1: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后的自我修复假设。

并购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诱发型破裂源和中立型破裂源诱发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员工并未体验负面情绪,不会表现出不良情绪反应或者过激行为,组织方未必一定能够察觉员工的心理变化。由此,提出假设:组织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后,员工对其进行自我修复,也就是员工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在原有心理契约内容的基础上,降低对组织的期望,调高收益满意度(实际获得的利益与被许诺的利益的比值),恢复心理契约的平衡。

假设2: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后的组织修复假设。

当员工认为心理契约破裂程度较为严重,已经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进行修补时,心理契约演化为违背。员工此时会经历一系列不良的情绪体验,或者做出过激的行为。此时,心理契约违背给员工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能够引起组织方的注意。由此,提出假设:并购过程中,组织会对违背的员工心理契约进行修复,即通过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或者提高员工收益满意度,改善员工对组织的期望状态,提升对组织的信心,恢复心理契约的平衡。

假设3: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自我修复失败假设。

员工心理契约发生破裂,自我修复机制开始运行,但是破裂的心理契约不一定能够通过自我修复达到平衡的状态。我们假设: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后,存在自我修复失败的可能,自我修复失败的心理契约将进一步演化契约违背。

假设4: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不可逆违背假设。

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后,除了组织修复外,假设还有一种发展可能:不可逆违背。不可逆违背能够导致员工产生过激行为(长期消极怠工、主动辞职),不可逆的契约违背是不能够通过两种修复机制进行修复的。

根据组织员工心理契约相关理论以及心理契约修复假设,我们可以构造出心理契约双环修复模型(图1)。

图1 心理契约双环修复模型

三、研究方法与个案分析

(一)研究方法

Eisenhardt认为通过案例研究构建理论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产生新理论,并且新理论的效度比较高,因为它和现实紧密相连[15]。Eisenhardt 和 Graebner 指出,案例研究是一种非常可观的方法,它更贴近遵从于现实,也是一种严谨的实证方法。他们详细介绍了两种不同的案例分析途径,分别为现象驱动型(phenomenon-driven research)和理论驱动型(theory-driven research)[16]。心理契约相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契约效用、心理契约违背等方面,心理契约修复理论的研究甚少,笔者通过现象驱动型案例分析的方法尝试性地探求并购企业中,组织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后的修复机制。

本文案例背景、员工心理动态信息、典型事件的来源有三个方面:(1)个案公司相关基本资料(组织结构、发展历程、规章制度、会议记录等)的整理、总结;(2)各部门主要成员简历、工作总结以及组织运用个性测评工具对员工进行的测评结果;(3)通过针对心理契约的调查问卷以及深度访谈得出的相关信息。

笔者首先对组织员工的心理契约破裂进行测量,然后对心理契约破裂的员工进行追踪访谈,发掘其心理契约破裂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员工在当期的心理状态,定性地推导心理契约破裂后的组织修复机制和员工自我修复机制。

(二)个案分析

1.公司简介

本文选取某市GHRQ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该公司是2004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合资企业。该项目投资总额2.4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4亿元人民币,双方投资比例为50:50。公司负责投资建设市管道燃气工程,为居民、工商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燃气供应。公司现有在职员工577人,组织结构如图2。

图2 GHRQ公司组织结构图

2.心理契约破裂的测度及追踪访谈

选取Coyle-Shapiro and Kessler’s提出的测度心理契约破裂的9项量表对样本进行测度[17]。9项测量内容包括两部分:组织对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承诺程度以及员工感知到的组织实际对许诺的责任和义务的履约程度。其中组织责任及许诺包括:员工学习新技术的支持;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长期的工作安全感;与职责匹配的公平的薪酬福利;满足生活需要的加薪幅度等。员工对每个选项从1-5进行打分(1为“完全没有”,5为“最大程度”)。通过两个步骤测度心理契约破裂:第一步:用心理契约的承诺程度减去履约程度;第二步,将二者之差进行加总。总数越高,心理契约破裂程度越深。同时对样本员工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部分重要指标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样本员工由GHRQ有限公司工会在CNG业务部、市场部、人事部、运营部、财务部分别随机抽取。共发放问卷360份,占全体员工总数36.9%,回收216份(60%)。心理契约破裂测量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6。测量结果显示,当期经历心理契约破裂的员工人数为51人,破裂程度各不相同。为给心理契约破裂的修复留出一定时间,在问卷调查后4个月,笔者从51人中随机抽取15人进行跟踪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员工在企业并购前后的心理变化、员工工作满意度、员工主观感知的组织承诺的履行状态等方面进行。以下为部分代表性员工的访谈内容。

(1)受访人员:A, 职务:风险管理员。

“现在需要做的工作比以前多,很多不属于风险管理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也必须做,虽然合资了,我们仍属于政府事业单位的性质,在这里工作感觉很有面子,形象好,多干点就无所谓了。”

(2)受访人员:B,职务:审计员。

“合资前,我们抄表员对自己负责的小区较为熟悉,了解用户何时在家何时不在家,入户率很高,工作效率较高。后来港方的管理人员对液化气抄表工作采用“轮换抄表”制度。抄表员没有固定负责的片区,彼此进行轮换抄表。这是港方管理人员对员工的不信任,他们认为固定区域抄表的方法可能会造成抄表员对比较熟悉的用户进行“估抄”的现象,造成抄表不准确,影响效益。经过一段时期后,我们也就习惯了新的方式。”

(3)受访人员:C,职务:综合柜员。

“合资后,每年公司关于退休的政策变动很大,并且不提前通知,大家都不知道今年会不会是自己退下来,公司划一条年龄线,线以上的员工全部退休,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让人感觉没有安全感。不过去年开始,领导意识到员工的思想波动,不断与我们沟通,政策也开始透明,并且提前公布,老员工有了很多心理准备,消除了很大的不安全感。”

(4)受访人员:D,职务:文员。

“工资涨得太慢了,合资以后发展很快,公司形象很好,效益是以前的好几十倍,工资涨得有限。一开始的时候,感觉涨个几十块钱还可以,但是现在物价这么高了,工资却还是一千左右。”

(5)受访人员:E,职务:市场部总监。

“市场部有很多年轻的员工,近期临时工特别多,尤其是合资以后,公司的品牌形象非常好,工作还算体面,比较稳定,吸引了很多青年员工过来。但是有些员工在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感觉太辛苦,风险高,任务重,来找我谈过几次话,但是又坚持干了一段时间还是辞职了,原因就是跟心理预期不一样,干不长。”

四、分析与讨论

(一)组织员工心理契约破裂的自我修复

合资后,GHRQ公司员工工作职责边界不清晰,部门与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员工之间职责边界有重复或者未覆盖的情况,造成部分员工需要跨越职责边界去工作(受访员工A),以弥补其他员工的职责空缺。同时由于并购双方企业文化以及管理模式的差异性,在沟通不顺畅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员工在短期内无法适应新的管理方法,进而针对同一事物产生理解的不一致(受访员工B)。这也证实了认知差异性是导致心理契约破裂的主要原因之一的重要论断(Morrison)。因此部分员工的实际工作付出多于心理契约的预期,一旦多付出的实际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员工收益满意度低于实际贡献率,契约破裂。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中,认为工作出色,但是没有相应奖励的员工占40.5%,进一步体现出有相当一部分员工的心理契约已经破裂。但是,并购后,GHRQ更注重组织形象的建设和培育,公司形象得到较高的认同,组织声誉良好,另外其“公共事业”性质均使得员工的自豪感变得强烈,虽然薪酬奖励的收益并不能与实际付出相均衡,但是员工自豪感的提升弥补了心理契约中收益满意度的不足。经过对收益满意度和实际贡献率的再次权衡和比较,员工对破裂的心理契约进行了自我修复,将契约重新恢复到平衡的状态,假设1被证实。同时,认为合资后公司士气低落的员工比例为23.5%,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尽管心理契约已被修复,但其激励效用低于员工刚进入公司时形成的原始心理契约的激励效用。

(二)组织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的组织修复

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组织文化的融合,使得员工在一定时期内无法适应新制度、新环境,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对组织承诺的预期,进一步导致心理契约失衡。从受访人员C的访谈记录中可以看出,组织并购后,员工对于退休年龄的预期仍然停留在并购前的状态,并购后,组织以突然“告知”的形式将新的退休制度强制执行,使得员工收益满意度迅速下降,心理契约严重失衡,并快速演变为契约违背状态。员工经历了气愤、失望等一些列情感体验。但是,58.2%的员工认为公司对员工诉求较为关注,组织对此察觉后,通过沟通的方式将新退休制度的利害关系向员工沟通,延长公布的提前时间,让退休员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方面缓冲了心理契约破裂压力,另一方面使得员工通过对组织期望的调整达到收益满意度与实际贡献率的平衡,修复违背的心理契约。由此,假设2被证明。另外尽管存在24.2%的员工认为离职去其他企业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但实际离职率只有0.3%,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心理契约修复机制的存在。

(三)组织员工心理契约破裂自我修复失败

企业并购成功,组织绩效快速上升,效益大幅度提高,组织形象成功树立,并购带来的巨大回报增加了员工对相应回报的预期,另外,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动引起的物价上涨使得员工对经济支持的要求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对收入满意度的诉求,心理契约失衡较为严重,尽管员工为恢复破裂的心理契约的平衡,降低对组织的期望,或者仍然保持较高的工作绩效,但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控性使得在短期内严重失衡的心理契约并没有改观,心理契约自我修复失败,心理契约由破裂演化为违背,员工开始经历负面情绪体验(受访员工D)。因此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后,存在自我修复失败的可能,自我修复失败的心理契约将进一步演化为

契约违背,假设3被证实。

(四)组织员工心理契约不可逆违背

并购前,GHRQ有限公司属于政府事业单位,具有“老国企”性质,其组织气氛以和谐、包容为主要特点,“家庭氛围”浓厚,员工离职现象较少。在这次抽样访谈中,通过对市场部总监D的访谈,侧面了解到一些临时雇员在进入公司之后,福利待遇没有达到预期,因此降低绩效,被管理人员辞退。由于离职员工数量较少,本文并没有进行跟踪研究,同时侧面了解到的员工属于被动辞退,不是主动辞职,因此心理契约不可逆违背现象的存在与否需要进一步论证。假设4未通过证明。

需要注意的是,在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后,员工可以通过降低期望和降低绩效的组合恢复心理契约的平衡,达到付出与收益的平衡。也可以通过降低期望和增加绩效的组合期盼组织可以恢复对原始心理契约的履约行为,从而恢复原始心理契约的平衡,也就是说心理契约的破裂对于某些性格积极的员工具有一定程度的激励作用。但这种激励作用具有不稳定、短期化的特点。由于员工对组织的信心受到挫伤,对破裂契约修复后得到的新的心理契约,其激励水平和期望水平低于原始的心理契约。

由于员工情绪和信心受到较大的破坏,违背的契约修复后得到的新的心理契约,其激励作用和员工期望水平低于原始心理契约和破裂后修复的心理契约。

图3 违背过程中心理契约激励作用变动曲线

五、研究结论

笔者从心理契约违背发展路径着手,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组织并购过程中存在众多中立型和组织诱发型破裂源,员工心理契约在此期间容易演化为破裂甚至违背。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研究心理契约违背过程中的员工心理变化,证实了如下结论:(1)组织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后,员工对其进行自我修复,员工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在原有心理契约内容的基础上,降低对组织的期望,调高收益满意度(实际获得的利益与被许诺的利益的比值),恢复心理契约的平衡。(2)并购过程中,违背的员工心理契约存在组织修复机制。即通过组织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或者提高员工收益满意度,改善员工对组织的期望状态,恢复心理契约的平衡。(3)员工心理契约破裂后,存在自我修复失败的可能,自我修复失败的心理契约将进一步演化为契约违背。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为提高并购过程中员工心理契约稳定性,提高心理契约的激励效应,笔者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第一,减少并购过程中破裂源发生频次。

心理契约违背是由于契约破裂源的发生导致的,因此提高心理契约的效能必须以减少心理契约破裂源为前提。组织应力求降低组织诱发型和中立型的破裂源发生的概率。增加组织结构稳定性,实行柔性化管理,提高组织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通过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和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凝聚力,提高对环境变化造成的“人心不稳”的抵抗能力,进而减少组织诱发型破裂源的产生。

良好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的建立还能够帮助组织人和员工双方理解彼此的认知模式,及时了解员工心智模式,跟踪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因此应降低对心理契约理解的差异性。同时,应该从一定程度上将心理契约明晰化和条理化,降低心理契约模糊性和复杂性带来的认知差异,从而减少中立型破裂源和组织诱发型破裂源的发生。

第二,提高组织对破裂源的敏感性,建立心理契约破裂预警机制。

组织可以通过健全沟通机制、巩固组织结构、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等途径降低破裂源的发生频率。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控性,环境变动诱发的员工心理契约的破裂不可避免,因此组织必须提高对破裂源的敏感性。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调查员工心理变动规律,对心理契约发生违背的员工应尤为注意,关注其破裂源的性质,找出不同员工破裂源性质的共同点。发掘员工心理对组织内外环境变动的敏感程度和反应模式,归类总结员工对于何种性质的破裂源较为敏感,员工对于该种破裂源会做出何种反应。根据员工心理状态信息建立心理契约破裂预警机制,对可能对大部分员工心理契约造成负面影响的破裂源应进行长期的关注,在可预知组织环境变化的前提下,提前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降低由于环境变化迅速而对员工心理契约形成的强大冲击,进而阻止员工心理契约破裂源的发生,阻碍破裂源演变为心理契约破裂或违背。

第三,提高员工自我修复和组织修复能力。

对于心理契约破裂的员工,应加强其心理素质建设,优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自我修复能力。由于心理契约的破裂不可避免,管理者应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宣导,将企业核心理念内化为员工自身的价值观,提高组织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加强员工心理素质建设,降低由于心理契约失衡对员工绩效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员工在应对组织环境变化的同时,保证对组织足够的信心,通过员工对破裂的契约的自我修复,将失衡的心理契约恢复到平衡、稳定的状态,激发员工心理契约的激励作用。

组织方应在尽可能地避免组织诱发型破裂源发生的基础上,提高组织对已经违背的员工心理契约的修复能力。发生心理契约违背的员工的负面情绪需要得到及时的发泄和表达,因此组织应该以沟通和疏通为主要的修复措施,疏导员工情绪压力,尽可能地减小因负面情绪带来的绩效损失。对于该部分员工的情绪状态和工作情况组织应该定期观察,规律性沟通,了解员工心理变化,避免负面情绪带来的过激行为。通过组织的关注使得员工能够在心理契约修复后顺利通过契约检验期,进而恢复心理契约长期稳定的平衡状态。参考文献:

[1] GUEST D E.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worth taking seriously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8,19:661-671.

[2] SHORE L M.Barksdale K Examining degree of balance and level of obligation in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Asocial exchange approach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98,19 :731-744.

[3]ROBINSON S L, KRAATZ M S, ROUSSEAU D M. Changing obligatio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A longitudinal study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4,37:137-152.

[4] TuRNLEY W H, FELDMAN D C.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s on exit, voice, loyalty, and neglect[J] Human Relations 1999, 52:895-922.

[5] GUZZO R A. NOONAN K A, ELRON E. Expatriate managers and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94, 79:617-667.

[6] JOHNSON P R, INDVIK J. Workplace violence: An issue of the ninetie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6,41:574-559.

[7] MORRISION E W, ROBINSON S L. When employees feel betrayed: A model of how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develop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22: 226-256.

[8] LEVINSON H, PRICE CR, MUNDEN K J, ET AL. Men, management and mental health[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2.

[9] KOTTER J P.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73,15:91-99.

[10] SCHEIN E H.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M]. 3rd ed. Englewood Cliffs[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0.

[11] ROUSSEAU D M. New hire perspectives of their own and their employer’s obligations: A study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0,11:389-401.

[12] MORRISON E W, ROBINSON S L. When employees feel betrayed: A model of how psychological contract violation develop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7,22: 226-256.

[13] HERRIOT P, MANNING W E G, KIDD J M. The content of psychological contract[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7, 8:151-162.

[14]ROUSSEAU, D.M. Psychological and implied contracts in organizations[J].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1989,2:121-139.

[15]EISENHARDT K.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14(4):532-550.

[16]EISENHARDT, KATHLEEN M. and Melissa E. Graebner “Theory Building from Cas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7,50 (1): 25-32.

[17]COYLESHAPIRO, J.A.M.,& KESSLEER. Consequences of the psychological contract for the employment relationship: A large scale survey[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0:37 903-930.

[18] 罗帆.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并购人员动态管理[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118-211.

[19] 周晔.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5):27-30.

[20] 魏峰.国内外心理契约研究的新进展[J] 管理科学学报 2005,5(10):82-88.

[21] 陈加洲.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维度[J].心理学报,2003,35(3):404-410.

劳动力调查员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2006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作目标和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反对弄虚作假、提高数据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健全统计法制,推进统计改革,强化基础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功能,圆满完成了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全市实现跨越发展,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作出了应用的贡献。市统计局被评为人口普查、基本单位普查、投入产出调查全国先进集体。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统计工作环境进一步改善。

一是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统计工作会议。x月xx-xx日召开了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主要回顾总结2005年全市统计工作情况,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计局长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市统计工作任务。各镇综合统计、工业统计,市有关部门、直属单位统计xx多人出席会议。xx电台、电视台、xx日报社记者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宣传报道。二是市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市委书记xxx、市长xxx和分管副市长xxx多次听取市统计局关于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汇报,要求全市各级统计机构依法统计,如实统计,认真做好各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工作,使各项统计数据真实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现状。副市长xxx、xxx就作好房地产开发企业统计和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工作,亲自协调,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x带领财经工委一行4人专程到我局听取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并征求市统计局对全市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协调研组就《关心和扶持弱势群体,促进农村共同富裕》到我局调研,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和建议。三是市编委发出《关于xxx市农调队、城调队、综合抽样调查队职能配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内部实行“三队合一管理,对外三块牌子”的模式,同意“三队”人员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四是有关部门对统计工作的支持配合程度不断提高。为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市建设局专门发出《关于加强全市建筑企业统计工作的通知》,市经贸、农林、粮食、外经、旅游等部门也对统计工作主动协调,密切配合。这些对于更好地履行统计职能,解决统计工作在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推动统计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切实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的贯彻落实。一年来,先后召开了农业、工业、贸易餐饮业、国民经济核算、劳动工资、固定资产投资等10多个专业年报培训会议,各镇、市有关部门、直属单位和重点企业的统计人员500多人次参加了年定报业务培训,做到了贯彻及时,要求明确。为了提高培训效果,各专业精心准备,认真编写年报指标解释和操作方法,制作幻灯片,用投影仪进行培训。针对机构改革、企业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后统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着力加强组织协调,以确保年定报渠道畅通,确保统计人员工作到位,确保各项年定报的质量和时效。二是对基层上报的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和审核把关。把好统计数据搜集、审核、汇总、上报等环节,全面推行数据质量控制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经济指标采用相互指标验证、比例控制、抽样推算等方法进行验证,对基层上报的不符合实际的指标及时进行纠正,力求各项年定报数据的客观真实。三是改革汇总上报方式,提高了年定报数据的时效。各项年定报有过去的手工汇总、层层上报为主变为现在的计算机汇总审核,因特网传输上报为主,减轻了基层负担,确保了统计数据质量。全市主要统计数据符合客观实际,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三、广泛应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

一是做好农村140户住户、城市100户住户抽样调查。一方面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今年是城市住户换点扩户的第一年,我们经常深入调查点和记帐户,做好思想工作和业务辅导工作,指导记帐户详细、真实地记录好家庭现金收支和实物收支帐,如实提供各种收支信息。另一方面,坚持严格审核把关。每月对帐本按收入来源和支出去向进行分类编码,录入计算机审核、汇总,仅现金帐本,全年录入汇总工作量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就达xxxx本。我们两次对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和严格评估,从而确保了调查资料质量。省城调队、农调队通过对我市的检查,对我市的城市、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严肃认真搞好物价调查。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做好物价调查工作,责任重大。今年我们按照省局统一部署,按规定认真做好定基价格指数调查工作,组织物价调查人员坚持逢五逢十采价制度,在商场和农贸市场采价的品种达600多个。由于我们坚持严格的采价制度和审核制度,物价指数符合客观实际,并做到按月向省城调队和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价格变动和预测信息。

三是认真做好国家点农产量抽样调查和“乡乡测产”工作。一方面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抓好17个国家点农产量抽样调查。坚持每季测产前对调查员的业务培训,测产期间,局领导带领农调队员深入农户、田头踏田估产。并牢牢把握面积上报、抽选样本、实割实测等环节,使测产结果较为真实地反映我市粮食生产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抓好“乡乡测产,以测定产”工作,认真审核各镇、园粮食产量数据。

四是开展畜牧业统计抽样调查。为了防止数出多门,生猪家禽规模养殖户和农林部门协调搞好全面统计调查,其余养殖户均实行抽样调查。在全市抽取16个调查点1200多户农户,以抽样调查数推算全市生猪、家禽存栏、出栏数,从而准确反映我市生猪、家禽的生产发展状况。

五是开展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为全面了解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状况,我们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方案,坚持按季对抽中的94个规模以下企业布置、搜集、审核抽样调查报表,为领导全面了解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供科学依据。

六是全面实施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按照国家和省统计局新的抽样调查方案,今年4月份起,我市全面贯彻实施限额以下批零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首先,及时宣传汇报,争取领导支持。调查工作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人力、财力方面的全面支持。以市政府名义及时组织召开了协调会议,市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提出了工作要求。其次,组建工作班子,明确职责分工。成立了由统计、经贸、工商部门参加的调查工作班子,抽调5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明确分工,各司其责。第三、编制调查方案,搞好业务培训。通过全面搜集基础资料,严格按调查方案要求,抽取了5个镇、8个亿元以上市场、14个亿元以下市场、31个居(村)委作为调查单位,并及时对有关调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第四,加强审核评估,确保数据质量。对基层上报的调查报表各个指标逐个过堂,认真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查询,及时纠正,确保调查数据符合客观实际。

七是认真做好规模企业超级汇总工作。首先,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规模企业超级汇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开展规模工业、建筑业、批零贸易企业单位清查工作,更新完善规模企业名录库,其中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571个增加到今年的673个。第三,为各镇、园安装、调试规模企业超级汇总程序。由于上级下发程序在不断修改和完善,今年,我们先后多次到各镇园安装、调试超汇程序,确保基层单位所有规模企业数据计算机录入审核、因特网传输上报。第四,积极组织培训,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建设。今年我们对各镇、园工业统计进行了三次超汇业务集中培训,并经常深入有关镇和企业,指导超汇业务工作。

此外,今年以来,我们还组织开展了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重点贸易企业、工业企业、二级以上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还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企业景气调查、投入产出调查、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情况调查等20多项常年或临时性抽样调查任务。

四、认真开展统计监审,统计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1、广泛开展《统计法》颁布20周年纪念活动,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一是认真组织开展《统计法》颁布2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组织全市广大统计人员参加国家统计局与司法部联合举办的“全国纪念《统计法》颁布20周年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及时把一封信即《致全市企业厂长(经理)的公开信》和《致全市统计人员的公开信》、一本书即《统计法律法规汇编》、一张画即《统计法规宣传画》分发各镇各部门和村企及统计人员;在市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横幅;在局域网开设宣传网页。从而使整个纪念活动生动活泼,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层层召开会议,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上级统计法制工作会议、文件精神。专门召开两次全市统计工作会议,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两办”、省政府“通知”和梁保华省长对统计工作的“批示”精神,切实推进统计法制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作出了重点部署。三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统计行政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并认真实施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把统计执法的日常工作分解到各个科室,把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情况列入全局工作人员百分考核的内容,与季度、年度奖金挂钩。对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做到证据充分,程序规范,处理合法。

2、认真开展统计职业道德规范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上级统计部门统一部署,我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全市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在全市上下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各镇、园也都建立了主题教育活动工作班子。8月份,在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上,对全市各镇园综合统计、工业统计、市有关部门统计80多人进行了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和考试,省统计局副局长张卫东专程到会对全市广大统计人员提出了工作要求。各镇园对基层村企的领导和统计人员进行了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宣讲,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对照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法规和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开展了自查评议活动,找出了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3、继续认真开展统计持证上岗培训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暂行规定》、《无锡市统计管理办法》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局规定,凡是上年没有参加持证上岗培训的村企统计人员,都要参加市局统一举办的统计持证上岗培训班。为此,在去年进行大规模统计持证上岗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又举办了3期上岗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较系统地学习了《统计法》、《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调查技能》等内容,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239名学员全部通过了考试,取得了省统计局统一制发的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4、积极推行统计监审工作。一方面,积极配合无锡市统计局对万石镇统计监审“回头看”,对去年我局监审的11个对象也进行了“回头看”。通过“回头看”,我们发现统计监审工作作用明显。大部分被监审对象切实加强了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对统计工作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增强了统计法制观念,促进了统计基础建设,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另一方面,认真部署全市重点统计监审工作。按照省和无锡市统计局对统计法制工作的要求,我局今年对闸口、新庄两镇和粮食、教育两部门进行重点统计监审,共监审了38个基层村企。统计监审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监审内容全面。既有统计基础工作情况,又有统计方法制度执行情况,重点检查工业总产值、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劳动工资、商品销售等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二是检查方法务实。主要采取了听、看、查的检查方法,即听取被监审单位领导关于统计工作情况的汇报,看有关统计报表、统计台帐、原始记录,查核统计数据上报和实际的差异程度。四是抽中单位重视。被监审对象都能按照市统计监审计划,对统计基础工作和数据质量认真搞好自查,实事求是地、自觉主动地查核各类统计上报数据,做到自查自纠。五是查处措施有力。根据重点监审情况,对25个监审对象发出统计监审结论书,对13个监审对象发出统计整改建议书,对2个企业进行了行政处罚,罚款人民币600元。

五、以开发利用统计资料为重点,统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1、强化超前意识,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首先,及时提供各种统计数据资料。我们在全面完成各项统计调查和报表任务的同时,积极组织人员根据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需要,及时提供月、季、年度主要统计资料、统计公报、抽样调查资料、沿海信息交流县(市)等资料。每月编印月度《xxx市国民经济主要统计资料》、《苏南部分县(市)区经济动态》,月发行量700多份,每季编印《工商企业注册登记资料》。今年我局共编辑出版了统计年鉴、人普资料汇编、基普资料汇编、2000-2002年全局统计分析汇编4本资料,发行总量达3000多册。并树立精品意识,提高编印质量。这些资料成为各级领导分析形势、指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导工作、制定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深受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欢迎。及时为市党代会、人代会、政协等会议提供有关统计数据,我局编印的《镇园2000-2002年主要经济指标排行榜》,作为全市综合表彰大会的参阅资料。其次,及时提供各种统计分析、信息。我们把统计分析信息工作摆上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局机关工作人员百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从而提高全局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做好统计分析信息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今年以来,共撰写统计分析信息230多篇,140多篇次被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所采用,其中被市《党政信息》录用的数量名列市机关各部门前列,统计政务信息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并力求注重提高统计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如我局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认真开展“两个率先”进程中城乡居民增收情况专题调查,并向市领导和市有关部门提供了专题调查报告。7月初,组织全局专业人员开展上半年全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系列分析活动,共撰写系列分析15篇,其中“对我市上半年房地产业发展的思考”一文,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敖盘作出批示。第三,针对党政领导决策需要,搞好宏观经济监测。对我市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无锡市宏观调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搞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预警预测,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同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力求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掌握情况准确、反映内容全面,以真正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2、强化中心意识,优化为党政中心工作服务。一是认真做好编制“两个率先”行动要点有关指标的测算和数据提供工作。争创“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全市上下十分关注,我局做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搜集测算各种数据资料,认真开展经济水平、结构、国民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等实现“两个率先”主要预期目标预测工作。二是认真开展“百强村”评选工作。根据市领导要求,我们对“百强村”评比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对合并村的有关基础数据进行了调整,广泛征求有关部门、镇村领导的意见,力求评比指标科学合理,评比结果准确可信。三是认真做好“千人评议机关”数据处理程序编制完善工作,确保数据处理工作万无一失。此外,我们还按照市领导要求,认真做好城镇发展、妇女儿童监测、全市“三八红旗手”选票数据处理、侨港台资企业调查等工作。

3、强化社会意识,优化为基层及社会公众服务。一是服务社会,利用新闻媒介开展统计服务。我们注重利用新闻媒介扩大宣传,及时将经济社会信息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宣传,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欢迎,扩大了统计的社会影响,提高了统计部门的知名度。二是不厌其烦,认真做好统计咨询服务工作。社会各界到我局查询资料,我们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做到不厌其烦,及时提供。三是拓宽领域,认真开展专项调查。今年以来,我们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有关部门委托和自行开展的农民受灾情况、土地流转、群众安全感、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失地情况等50多项专题调查,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社会经济信息。

六、切实加强统计队伍自身建设,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整体素质。我们针对统计人员和统计工作特点,坚持自学和定期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政治学习制度,切实加强统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今年以来,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组织全局人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两个务必”、“两个率先”、“统计职业道德规范”主题教育活动,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二是加强有关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自觉性。三是加强统计分析信息写作业务技术的学习,提高开发利用统计资料,为各级党政领导提供优质服务的水平。四是加强计算机应用和网络应用技术培训,适应统计工作现代化的需要。

2、规范检查考核,强化激励机制。为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年初,我们修订完善了有关政治学习、创建规划、工作纪律、检查考核、廉政建设、依法行政、公示承诺等规章制度。完善并严格实施《xxx市统计局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意见》,对德、能、勤、绩四个方面10个要素,根据具体量化考核标准,按季进行百分考核。我们坚持不论工作岗位、资历长短,一律按考核标准计算得分,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通过考核,进一步激发了全局人员的进取心和工作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局机关自身建设。

3、强化基础工作,加强业务建设。一是统计台帐规范化。市局为各镇园统计办公室统一印制下发综合历史、进度台帐和工业历史、进度台帐,分别由镇园综合统计和工业统计负责登记和保管,对台帐登记内容和时间作出了统一规定。全市统一要求各镇园统计办必须在各类统计年报结束后一个月内完成历史台帐的登记工作,在各类月季报结束后5日内完成进度台帐的登记工作。所有台帐的登记必须做到指标齐全、数据真实、字迹清楚。统计人员调动,及时做好台帐的交接工作。结合今年年报贯彻,市局还为全市所有规模工业企业统一印发了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指标台帐。二是统计管理制度化。各镇园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一审核、管理本镇园范围内的基本统计数据,做到数出一门。严格执行《镇、园、部门统计工作考核办法》,按季反馈各镇统计报表上报情况,于11月份对各镇园统计基础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各镇园领导,从而提高了各镇园报表的时效性和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三是统计培训经常化。今年以来重点组织开展了一、二、三产业统计专业知识培训、统计持证上岗培训、统计法规培训、计算机应用知识等培训,共培训各类统计人员1300多人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级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四是统计手段现代化。在局机关建成局域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和上级统计广域网的链接。除了做好各项年定报、普查、抽样调查的数据处理外,还自行编制、优化完善了“百强村”评比、“千人评议机关”选票处理等程序。进一步优化了数据处理软硬件环境,提高了数据处理质量和效率,推进了办公自动化进程。

一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日趋复杂,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日益加大,个别地方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现象依然存在,统计有法不依的现象仍有发生;基层统计网络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统计服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统计业务不断增加与统计经费不足的问题长期困扰统计业务工作开展等问题,都有待在新的一年加以研究和解决。

2007年主要工作打算

1、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一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领导对统计工作的指示精神。二是要严格执行统计报表制度。三是要加强年定报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渠道畅通,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年定报工作。四是要健全基层统计基础工作。五是要严格审核把关。要加强技术性,逻辑性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差错消灭在基层,消灭在源头。

2、加快统计改革步伐,精心组织各项统计调查。一是要深入组织开展农业经济核算和产业结构调整统计工作。二是要继续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制度方法改革,完善处理平台,加强房地产企业联网直报工作,建筑业统计执行新的方法制度。三是要切实抓好价格统计改革,认真做好工业发展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居民商品零售价格定基指数的编制工作。四是要积极推进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逐步向省、市、县三级抽样推进。五是要认真做好企业调查方法改革,健全企业调查网络,推进网上直报工作。

3、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教育。二是要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和经常性的统计监审工作,重点要严厉打击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统计依法行政管理。

4、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要大力开发统计信息资源,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监测、分析。二是要增加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及时提供统计数据与信息。三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统计服务,不断提高统计的适应性。要做到市场经济发展到那里,统计就跟踪监测到那里,领导决策到那里,统计就服务到那里。

上一篇:顾问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辅助调查员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