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06 11:16:43

篮球教学设计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teaching design for “Basketball Class”. It includes five aspects such as design thought, teaching material choosing, teaching process,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

关键词:《篮球课》; 教学;设计

Key Words: “Basketball Class”;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sign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使其将知识学习、实践经验、习惯养成、能力培养统筹起来,最终促使其综合能力形成,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给学生以自学自练的时间和表演的平台,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去尝试、去感受、去创造,体会不同的乐趣。

二、教材选择

根据初中男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要求,从兴趣出发,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协调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展现同学的青春活力,并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学习篮球技术中的行进间上篮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

1、身体预热部分:以篮球活动为主体,并通过游戏对抗练习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技能部分:学习篮球的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技术,重点解决该技术中的持球时机、步法等,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3、恢复心律部分及评价:采用结合篮球的一些练习,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使学生进行充分的放松。

四、教学特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篮球专项活动和有对抗性质的持球游戏活动,再加以教师语言的调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2、学生自主:在学习技能部分,分为六个小组,启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的平台。

3、分层次教学进行提高:设立提高组,使学生中接受能力比较强的能够在掌握教师所传授的部分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课前预计

全课练习密度预计:45±2%

平均心率:135±5次/分

60%以上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篮球的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30%的学生能够进行提高难度练习并运用到教学比赛当中

心理负荷预计:

评价 指标

内容 情绪 兴趣 意志 注意 自信

情境导入 好 非常好 较好 好 较好

热身部分 好 好 好 较好 较好

自主练习 好 好 好 非常好 好

身心放松 好 好 好 非常好 好

小结评价 非常好 非常好 好 好 非常好

《蓝球课》教案

九年级(2)班 第 6 次课任课教师:高永强

材 1、复习内容:

运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2、新授内容:

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篮球6/8) 教学目标 1、在课堂上,全体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篮球的运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2、60%以上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篮球的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30%的学生能够进行提高难度练习并运用到教学比赛当中。

2、运用各种练习达到锻炼学生上、下肢力量及协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4、在研讨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尝试、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部分

(时间) 教学内容 次数 教师活动

(教法) 学生活动

(学法) 组织和要求 运动负荷

练习时间 最高心率 练习强度

上课常规部分

1′ 体委整队,师生问好,体委报告出缺,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1、提前到场地布置场地器材

2、鸣哨指定班级集合位置

3、按照程序进行课堂常规内容 1、在场地内进行自由练习

2、听信号集合

3、向教师问好

4、体委报告出缺人数 组织:四列横队

一、体育欣赏

观看NBA中的一些精彩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对篮球运动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篮球操

踏步

第一节:虚晃动作

第二节:并步体前传球动作

第三节:上举提膝

第四节:体转运动

第五节:体侧运动

第六节:绕环运动

教师示范并领做

教师口令指挥

同时提醒学生们的动作准确及动作幅度要到位

学生到多媒体设备前集合

学生观看录像

学生认真听讲

听到音乐响起时学生持球跑步到体操队形位置

首先进行踏步

然后跟随教师做各种篮球操动作 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

要求:

1、认真听讲

2、积极参与发言

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体操队形

要求:

1、注意力集中

2、认真观察教师动作

学习技能部分

10′ 三、球性练习

1、前抛球后击掌

2、前高抛球击掌

3、手指弹拨球

体前弹拨球、从上至下弹拨球、快速弹拨球

4、持球绕环

头部绕环、腰部绕环、膝部绕环、跨下8字绕环

四、运球练习

1、原地运球

(1)高运球

(2)低运球

(3)变向运球

2、行进间运球

(1)高运球

(2)低运球

(3)变向运球

3、运球抢断

在运球的同时抢断其他人所控制的篮球

五、投篮练习

1、体会动作

自己向前上访抛球体会投篮动作

2、罚篮练习

分为六组进行定点罚篮练习

教师示范并领做

同时提醒学生要抬头向前观察、体会手指对篮球的感觉

教师口令指挥

并在高运球和底运球转换时举起单手向学生提问伸出了几根手指

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运球并和学生进行击掌互动

教师参与练习和学生同场竞技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练习前抛球后击掌

学生练习前高抛球击掌

学生练习手指弹拨球

学生练习持球绕环

学生在原地进行高运球、低运球、变向运球练习

学生进行行进间高运球、低运球、变向运球练习

学生进行半场运球抢断练习

学生进行体会投篮练习

学生进行罚篮练习 组织:四列横队

队形:体操队形

要求:

1、注意力集中

2、认真观察教师动作

组织:同上

队形:同上

要求:按照教师要求做练习

组织:分为两组半场内自由散开进行

要求:反应迅速,积极抢断

组织:分为六组

要求:

1、认真体会投篮动作,提高命中率

2、珍惜每一次机会

六、新授内容

行进间运球接单手肩上投篮

(以右手投篮为例)行进间运球,当球从地面反弹起时,跨右脚同时双手拿球,跨左脚蹬地起跳,当身体接近最高点时,用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将球投出。

重点:步法“一大、二小,三跳”

难点:

1、三步的节奏

2、持球的时机

七、教学比赛

根据个人能力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进行3对3或4对4半场教学比赛

七、放松整理

1、放松上肢

2、放松下肢

3、全身放松

教师口令指挥

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动作

1、单人练习

2、两人原地练习

3、分组进行练习

4、小组长到教师处领取不同的研讨课题

5、小组研讨

6、学生反馈研讨结果

7、进行提高练习

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半场教学比赛

学生进行放松 组织:

讲解时队形为四列横队、密集队形,练习队形先采用四列横队,后分为六小组

队形: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篮球普修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即思考如何通过该课程的课堂的教学,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更多地、更有效率地掌握篮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理性设计。该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六个组成部分,这六个部分互相支持,辩证统一,共同完成这项以优化对篮球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学习为目的的特殊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想:篮球普修课针对的主要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免费师范生,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思想必须符合免费师范生的实际和将来教学实践的要求。具体而言有三方面:(一)认真学习扎实篮球基本技术。篮球基本技术不容易掌握,如一些变向运球和投篮等均需要经常联系,并需要进行千百次的重复才能熟练掌握,没有熟练地基本功,就不能胜任篮球课的老师。(二)理论学习与技术学习相结合。篮球普修课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两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理论学习的辅导和帮助,理论学习的进步有赖于实践技能的提高。(三)吃苦耐劳,敢于拼搏,以做一名人民教师为根本目的。篮球普修课主要以实践技术训练课为主,有时候还要面对高温等而略天气,训练疾苦又累,学生和教师必须学会吃苦耐劳,完成该课程的教学任务。而学生则更应以做一名优秀人民体育教师为己任,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二、教学目标: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三个方面。具体来讲,(一)知识技能目标主要包括:熟悉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包括:篮球运动概述、篮球文化、篮球教学、中学篮球队训练与比赛指导、篮球裁判工作 、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工作等:和熟练掌握篮球运动基本技术。包括: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投篮技术、运球技术、持球突破技术、防守技术、抢篮板球技术等;以及初步了解篮球基本战术如:攻守战术基础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技术、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战术、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等。(二)能力目标:掌握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和技战术的基础上,基本上胜任基础教育的体育课篮球教学、课余训练、篮球比赛的裁判和组织与编排工作。(三)情感目标主要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意识、拼搏精神,勇敢面对挑战等情感目标。

三、教材分析:该部分内容包括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两部分。

(一)学情分析主要包括:1.篮球普修课的学生主要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免费师范生。他们通过全国统一的体育加试和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进来的学生,大多数并未经过专业的篮球训练,篮球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更有甚者,从未接触过篮球技术训练的有之,球也运不起来的有之。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体育考生们训练中仅仅练习高考的几个项目比如:100米跑、800米跑、铅球、跳远等。2.求知欲强、爱开动脑筋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识和技能。免费师范生较之体育学院单招的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而言,文化水平高出许多,综合素质不错。上课比较积极上进,课后训练艰苦努力,精神可嘉。3.责任心强,有理想。大多数免费师范生有一定的责任心,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和时间,都有将来走上教师岗位,做一名优秀体育教师的憧憬和愿望。

(二)教学内容分析:该课程所用的教材为教育部的指定教材,由王家宏主编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球类运动:篮球》。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结合中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较全面地介绍了篮球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与基本战术;注意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培养。同时重视吸收当代体育科学理论和篮球运动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充实了篮球运动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新战术以及教学与训练的新方法。从而使本教材进一步体现出时代感、先进性、科学性和师范性的特点,可作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专科篮球普修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篮球教学和训练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参考用书和广大篮球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四、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它主要包括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和教学媒体四个方面。具体来讲, (一)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包括全班教学、班内分组教学两种。该形式的优点在于:是便于统一调动指挥,全面照顾学生,有较高的练习密度和强度;在篮球普修课的大多数课堂多以此种教学组织形式为主,但鉴于其不利于区别对待、个别辅导的缺陷,有些时候也采用班内分组教学,即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进行练习等形式 。(二)教学方法主要有五种:1.语言法。即在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2.直观法。即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3.完整法。即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4.分解法。即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即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三)学法指导主要有:1.教师在课前要做到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和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的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对所要教的篮球知识和技术动作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实现教学目标。2.加强课堂训练。该课的核心是精讲多练,只有在课堂上加强训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加强课堂训练,也是培养学生体育自学能力和形成锻炼习惯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教学中应做到:增加训练意识,明确训练目标;强调训练重点,保证训练时间等。3.针对不同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该课的特点是在室外进行,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要排除各种不良的干扰和影响,加强组织管理,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身体活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该课的另一特点是直观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图片、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和引导学生。此外,还要根据各种教材的不同特点采用相应的学法指导等。(四)教学媒体主要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为主。鉴于篮球普修课和免费师范生的实际情况,这两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在理论课堂上。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3-0053-03

一、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 “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教材的细研、学法的有效渐进,通过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尝试与体验、诊断与评价,着力营造主动学习、合作互助的学练氛围,激发学练兴趣,促进技能习得,努力实现健身、健心和健美的综合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运球转身是高中《体育与健身》课程基础内容Ⅰ篮球教材中的学练内容。它是当对手靠近自己的一侧时,突然利用后转身改变运球方向,借以摆脱防守的一种运球方法。本学期共安排2课时(4课次)。本课为第1、2课次,主要学习运球转身。该动作练习对学生运球突破能力、身体对抗以及克服不敢身体接触心理有较高的锻炼价值。技能上需要掌握正确的转身幅度、角度、速度与保持转身时重心的稳定性;在体能上需要具备一定的上、下肢力量及起动速度。

三、学情分析

该课的教学对象是十一年级3、4、5班男生,总体表现为,学习认真、求知欲强,力量体能素质较好、但篮球基本技术差异显著,导致学生对篮球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及自信表现不一。

四、主要教学流程

1.课的导入

(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IPAD”欣赏帕克等NBA球星在比赛中运用运球后转身突破的精彩画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运球游戏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专项准备活动(针对主教材)服务,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分层教学递进

多种练习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学练,满足不同基础、不同目标的个体需求,也为学生技术习得而获得的满足感搭建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手段多样

(1)小组利用“IPAD”录制视频,更直观的观察自己技术动作出现的问题,以便改正。

(2)利用弹力带,在各种条件作业下进行练习用以解决教材的重难点。

(3)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深化提高。

(4)弹力带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利用弹力带自编练习方法,提高学生专项力量素质。

4.细化技术

高中阶段逐渐向专项化体育教学靠近,教学中更加关注技术的细节、动作的规范性和实战性。

5.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信展示,相互学习,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双手胸前传接球。

(二)起动技术。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一)认知目标。通过教师讲解,并配以亲身示范,让学生记住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的基本要领,同时能正确做好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

(二)技能目标。85%以上的学生能比较连贯、协调地做到蹬地、伸臂、翻腕、拨指,接球时有引球动作,同时协调、力量、灵敏、速度等身体基本素质得到大大提高。

(三)情感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学生能自觉服从教师指令,并在两人合作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团队协作意识与行为。

三、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3分钟)

教学步骤:1.由体育委员整理队形,指挥报数,如实报告本班级出勤情况;2.学生与教师互相问候;3.体育教师陈述本节课活动内容为双手胸前传接球以及起动技术;4.组织学生绕场跑;5.安排学习活动的主体队伍以及旁听见习学生。

要求:以“快、静、齐”的严格要求规范学生整齐队伍,呈现四列横队集合,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见习生在主体活动队伍旁听,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好辅助工作。

(二)准备部分(6分钟)

常规性整队,绕场跑,学生熟悉球性练习,并引导学生做诱导性练习:1.创新游戏:用脚代替手来进行猜拳游戏;2.各自采取不同方式玩抛接球的小游戏。

组织教法: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游戏与练习,让学生在游戏的快乐中熟悉球性;2.教师详细、耐心讲解动作要领,示范各类型小游戏的方法,并融入学生中一起练习。

要求:1.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参与,并敢于尝试各种球性练习,在练习中学会观察与总结;2.做猜拳游戏时,双手始终保持在胸腹之前;3.做抛球游戏的时候,注意接球的时候要有所缓冲。

(三)基本部分(32分钟)

1.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8分钟)

动作要点:(1)传球要领:蹬地、伸臂、翻腕、拨指;(2)接球要领:迎球、缓冲。

教学重难点:(1)传球重难点:用力传球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协调好自身力量,在持球的时候,两肘不要外展,应该自然下垂,并充分伸直;(2)接球重难点:接球时要注意手臂的缓冲,不要过于僵硬,以免造成手臂的挫伤。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并做好示范动作;(2)学生围成一圈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3)学生进行练习:一是做好准备姿势,并掌握持球手型的基本规则;二是持球模仿教师传球的动作;三是分组模仿并练习传接球动作;四是近距离与中距离传接球的练习;五是自选距离,尝试练习远距离传接球及其他拓展形式的传接球。(4)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尝试,发现疑难问题,并关注困难学生,同时帮助需要改进的学生点拨各动作的要领与精髓。(5)教师参与展示与评价,对学生采取以鼓励为主、点拨为辅的方式教导;(6)教师让学生整体表演,并从中抽取个别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榜样示范。

2.起动技术(8分钟)

动作要点:蹬地时一定要注重力度,并逐渐加大步幅。

动作重点:蹬地力度要大。

动作难点:反应速度快慢程度。

注意易犯错误:(1)蹬地时力度不够;(2)第一步步幅过大;(3)准备不充分,姿势不正确。

组织教法:(1)教师仔细讲解,并做好起动技术的示范动作;(2)学生认真观察教师动作,思考动作要点与难点;(3)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游戏的方法简称为“双龙戏珠”:A.尝试近距离练习;B.各人根据自己水平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距离进行练习;C.听教师口令,集体练习游戏。要求: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传球时的蹬地力度、伸臂动作的规范和接球时的缓冲动作。练习时动作要规范,游戏时互相帮助、积极参与,注重团队协作。(4)教师组织学生整体展示;(5)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小结,发现自身优点与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3.教学比赛(10分钟)

组织教法:先进行四列横队集合与散开,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人数相同的若干个小组,通过详尽描述比赛规则,组织学生进行10分钟小比赛。

4.素质练习(6分钟)

组合练习:(1)仰卧起坐8次;(2)接力跑;(3)先取水果者获胜。

练习方法:首先分组队列,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果放在每一对列的末端。在每一队列中,最后一位同学先到起点处,帮助按住第一位同学的双腿,协助其快速做仰卧起坐8次,随即压腿同学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完仰卧起坐的同学则加速跑到下一位同学身后,协助该同学做完8次仰卧起坐。后面的依次类推。待每一队列最后一位同学做完8次仰卧起坐,并决定最先拿到水果的所在队列获胜。排在最后一名的队列集体蛙跳100米,获胜队列每人均可分得一个水果。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练习:相互压腿练习,放松操练习。

2.教师点评并小结本次活动课堂的基本情况,并对下次课做简单介绍,同时提出自己的期望。

3.安排班干部收拾器材,并返还原处。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体育教学设计的涵义

体育教学设计,主要指体育工作者为体育整体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设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结构,制定教学策略和效果合理评价的全过程,这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活动开展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离不开教学设计方案的管制,为此,体育教师在运用教学设计手段的过程中必须顾全大局,做好每个细节的全面规划,以确保整个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一)采用系统化方法

体育教学设计采用的是系统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教学对象置于整个系统中,依据系统之间各要素的相互关联与作用,对教学对象进行全面、精确、系统的分析与考察,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这种系统化方法,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策略选择,直到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价形成完整的流程,前后相接,环环相扣,是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整体。

(二)理论与实践的协同

教学设计不是表面化的感官设计,而是理论、实践的协同,虽然是落实在书面的理论上,但真正明确的方向和内容注重于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对于教学目标的细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环境的调整、教学进度的把控都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与安排,理论性的安排具有较强的可控性,这达到了抽象化理论与具体化实践的高效协同。教学设计是个系统化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者逐渐实现了教学主体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为学生主体化地位的发挥创造了先决条件,推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赋予较强的创新性

创新性是教学设计的鲜明特征之一,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推进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归并与简化,此过程赋予了教学自主性、创新性的内容。这种赋予较强创新性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能快速、深刻领悟到自己的设计思路是否合乎实际情况,这是开展教学设计时的第一直觉,设计思路的多样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和新颖性,都离不开教学设计者的创造性。

三、教学设计手段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策略

(一)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篮球教学目标并不是单纯意义上注重学生对于篮球技能掌握的最终学习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整个学习过程,能明确、深刻掌握学生在篮球学习的开始、过程和结束整个过程中观念、态度、技能和价值观的发展及变化。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以及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教学目标开展篮球教学运动,当确定好本堂课教学目标后,将游戏融入到本节课新授的教学内容中,寓教于乐,使学生在篮球游戏中掌握篮球技能,在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

构建系统化的教学结构就是为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合理优化配置,需要体育教师合理确定整堂课教学过程的各步骤,每个教学步骤所占用的时间,运用灵活性的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整体设计要体现合理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确保每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与贯通,前后相接,互相协调。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兔子舞”和“传球接力赛”等游戏作为热身运动的开始,然后再开展篮球基本技能的教学,最大化调动起学生篮球运动的积极性,还可引入“传球接力赛”等竞技类游戏以推动学生更为活跃地投身到篮球运动学习中。

(三)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设计实际上就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教学策略的制定使有效的学习方式得以充分体现,教学设计者应从传统机械化的运动教学中脱离出来,转向以学生自主练习、互助合作为主线的合作探究学习中来。初中篮球教学应引入游戏化的元素,将游戏贯穿于各种篮球技能的训练与学习中,实现游戏教学与篮球运动的高效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编排多种篮球运动游戏,比如,在开展“胸前接传球”教学过程中,可引入“按节奏传球”“传球接力赛”等游戏。在“单手肩上投篮”篮球技能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盲人比赛的游戏,扮演盲人角色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指挥与配合下不断开展投篮练习,教师用专业术语和哨声进行整体投篮的指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肩上投篮的技能和要领,而且培养了团队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此外,篮球教学还可引用“对角传球”“双肩夹球”等游戏,通过多样化、新颖化教学策略的设计,初中篮球教学定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设计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

检验初中篮球教学实效的根本途径就是客观的教学评价,这也是不断调整整个教学过程和每个环节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必须贯穿于初中篮球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评价的重要功能就是检验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际上,检测教学活动是否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教学要素,分阶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以真正检测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具备了需要掌握的篮球技能,是否形成了较为持久的篮球运动习惯。学生们通过客观的教学评价能正确审视自己,以便对后续的篮球运动活动不断进行调整。一般的教学评价采取的手段都是参照别人的标准进行评价,这样不能完全、准确地阐明篮球教学的精神。篮球教学力求实现的真正价值不是掌握多深的篮球技能,而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和不断的创新。设计公正、合理的教学评价,选择的理想手段就是能力提升和不断进步的评价,只有不断地进行评价才能完全映射篮球教学的精神,教学评价除了方法的不断调整,还要确保其适时性、全面性、真实性和多样性。

四、结语

总体来说,体育教学设计不仅为初中篮球教学提供了最重要的依据,也为初中生进行有效的篮球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为全面、有效的支持与服务。体育教学设计者应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立足于“一切都是确保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注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的不同需求,并力求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投身于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设计思路和设计框架,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也不是完全拘泥于教学设计方案的全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不断新生的过程,体育教学设计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快乐教育;高职篮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53(2015)11-0074-02

[作者简介]林芸,女,江苏徐州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卫生课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篮球教学(湖南长沙,410100)。

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除开体育活动本身因为游戏性与娱乐性所具有的快乐因素外,在体育教学中依据快乐教育理念,探索快乐体育教学也成为各级各类教学机构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的篮球体育课程中,引入快乐教育理念,既能够让体育回归到快乐的本质,又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篮球运动游戏本质与娱乐价值

1891年,美国人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了篮球运动,值得注意的是篮球运动起源之初就是作为一项体育游戏项目,奈史密斯是受到儿童将球头像桃子筐游戏的启发,经过试验总结发明了着这种体育游戏。而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只是不断了改变了篮球游戏的规则,并演变出变化多端的游戏战术,但这项运动的游戏本质并没实质性改变。全国体育学院和高等院校篮球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孙民治依据篮球运动起源论认为篮球运动的本质是一种“游戏”。[1]从篮球的游戏本质出发,篮球运动有具有过程的愉悦性、目的的非功利性、规则的简单性等特点。过程的愉悦性是指非专业或者职业的篮球运动,作为一种大众喜欢的体育游戏,人们利用工作、学习的闲暇时间参与其中,既是为了体会这项运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同时,在运动中人与之之间的协作配合将给人带来某种愉悦感。从游戏的角度来看,虽然攻守双方会有胜负,但是这种胜负对于非职业的游戏者而言是非功利性的,更多的篮球参与者在乎的是篮球运动过程的中带来的快乐与满足,让他们能够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得到心理放松和身体锻炼。规则的简单性既表明了篮球运动的参与者,需要在一定的规则下从事这项游戏活动,同时,也表明作为游戏的篮球运动与职业的篮球运动之间在规则上有着显著的区别,作为游戏的篮球运动,双方之间只要人数对等,对于场地条件、人员规模、比赛方法等都可以通过彼此协商取得一致,也就演变成为人们常说的街头篮球和3对3篮球等简易篮球运动。作为游戏的篮球运动,其本质在于能够给人们带来娱乐价值。从篮球运动的自身特点、篮球运动的快乐设计、游戏篮球的趣味技巧等看,篮球在人们的闲暇生活中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的娱乐需求,缓解人们的身心压力。篮球运动的自身特点中,不论是游戏篮球中传球、接球、上篮、运球、反弹球等,都能够让参与的人在其中体会到其他运动所不具有的快乐。

二、高职篮球快乐教育的理念原则

以满足高技能专业人才未来职场的闲暇生活娱乐需求为目标的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其主要的教学原则有兴趣导向、内容适度、游戏主导等。所谓的兴趣导向就是高职篮球教学活动的起点应该是基于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其终点应该是提升了学生篮球运动的兴趣。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人们活动某一活动快乐的重要基础性因素,没有兴趣作指导和牵引,不论是在体育活动中还是学习工作中,人们都难以获得快乐。为此,作为体育公共课程的高职篮球课程,不应该成为高职学生的一门必选课,应该是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出现在高职课程体系中;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增进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和课外活动的方式参与篮球运动,体验篮球快乐,提升篮球技能,但目前高职篮球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既不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是让学生心理压力得到释放,而是以学生的篮球技能提升为主,这无疑与兴趣导向是相违背的。内容适度是要求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在快乐理念的指导下其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再是是篮球技能训练为主,而是应该找到通过篮球运动本身的游戏性挖掘篮球运动的娱乐价值,将篮球的运动性与娱乐性结合起来开发教学内容。游戏主导主要是指高职篮球的教学方法上,应该改变目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常用的示范、模仿、训练、达标的教学流程模式方法,主张通过设计相应的篮球游戏,引导学生在篮球游戏中体会篮球的乐趣,锻炼身体素质,缓解学习压力。

三、高职篮球快乐教育的实施评价

高职篮球快乐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实施前的相关教学准备。首先,是要通过师资队伍的培训,让高职篮球教师具备快乐教育的理念,从而完成人员准备工作。目前高职教师队伍来源渠道多样化,既有来自企业的具备企业体育经验的教师,也有来自专业的从事过职业比赛的运动员,还有来自师范院校的具有一定教育理念的体育师范专业毕业生。这其中,前两者基本不具备相关的教育理论素养,其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凭借自身的经验,习惯采用所谓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而现代职业教育虽然在中国是一种较为新鲜的高等教育类型,但其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将职业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理念融合起来,在篮球教学中实现快乐教育目标,需要对高职篮球教师进行必要的从业培训。其次,是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设计,将适合高职学生的篮球教学内容依据快乐教育原理,重新编排完成内容准备工作。快乐教育理念下的高职篮球教学,既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性,通过篮球技能传授提升学生篮球水平,又要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更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性,因为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职属性。实现运动性、娱乐性、职业性三者的合一,有必要参照大多数行业、企业在从业人员职前培训中采用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方法,将运动项目、娱乐价值与职业素养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一个学习过程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目标。

快乐理念下的高职篮球教学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主要是强调在教师的内容传授、学生的课程学习以及师生的教学互动,都要融入快乐的元素。要解决快乐地教,需要从教师角色的行为分析入手,根据教师的认知、情感以及行为规律来调整指导教师的活动。教师要认识到通过快乐篮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当前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为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工作提供一个适当的体育活动项目帮助他们缓解从业压力,锻炼身体素质。从学生角度分析,快乐篮球符合学生对篮球教学的兴趣期待,教师通过快乐篮球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能够以一种较为轻松愉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带来的魅力,从而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职业工作学习活动之余,自觉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从教学互动的角度分析,需要在高职篮球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基于平等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彼此之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愉快的互动沟通,为提升教学效果服务。快乐理念下的高职篮球教学在教学后,做到正确评估,主要是应该改变以往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评价中以学生技能水平提升为主的考核方法,强调学生通过篮球运动获得身心愉悦。以篮球技能为标准的教学评估,主要是通过设置某些技能的指标,按照学生动作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而快乐理念下的高职篮球教学其不目标不在于提升学生篮球技能,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篮球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提升其今后职业工作之余闲暇生活的质量与品质,满足其工作之外的娱乐需求。所以,快乐理念下高职篮球课程的教学评估,要将之前的定量总结性评价,改变为定性形成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在篮球教学活动的精神面貌,以及其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程度等。

[参考文献]

[1]孙民治.从篮球运动本质及发展进程论国际强队的格局与形成要素[J].体育学刊,2003,10(6):109-112.

[2]詹启生.快乐教育理念的要素分析及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2(2):57.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健康第一”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从实际出发,遵从技能形成发展规律,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积极思考、认真练习、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中,逐步体会全身协调用力,享受完成投篮的快乐,促进学生掌握技能,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比赛的最终目的是投篮得分,投篮教学普遍受到学生喜爱。本课教学内容是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和素质练习,在教材的处理中采用徒手模仿练习,结合球做自投、对投练习;高度从低到高,距离从近到远,动作从慢到快,通过强调学习下肢正确姿势形态,解决投篮时全身协调用力的难点,逐步达到掌握技术要领,提高投篮能力的目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二男生,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对篮球学习热情很高,投篮也有一定基础,但在对投篮动作正确认识、自我修正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通常只靠手臂力量去投篮,同时存在个体差异,要求教师挖掘学生潜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设想

1.针对投篮姿势中的双脚略微前后开立,微屈膝,使协调发力更符合人体力学原理的问题,利用布置好的直线,强调投篮手同侧脚脚跟踩线,异侧脚脚尖踩线,两脚分开略与肩宽(采用最适合自身方式),将篮球放置两脚之间正前方约20cm左右固定,徒手模仿练习时,身体前倾,膝关节向球方向微屈,建立屈膝概念,逐渐体会全身协调用力。

2.分层次练习。设计分层目标,在投篮练习中,学生从距离球篮筐最近的点开始投篮,要求投中一定数量之后,再到篮筐次近的点练习,依次进行。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一、高职篮球课程教学目标的拟定

高职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拟定上,大多存在采用培养、了解、学习、掌握、理解等模糊性词语,由于此类词语不具有可测量性,因此,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大多只能依靠高职篮球教师的篮球经验与主观臆断进行判断,由此,导致教学评价难以真实反映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设计的修改等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实际上教学目标作为高职篮球教学的原点和归宿,其对高职篮球教学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在于:规范课程教学、指导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提供评价依据。规范课程教学指教学目标的拟定为教学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一个以学生能力为基石的内容框架,调控着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其稳定性和方向性能够使师生有一个明晰和清楚的认识。指导教学过程既指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任务,又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活动设计依据,指导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的选用。激发学生兴趣表明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应该以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标准,过易与过难都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心理波动。提供评价依据说明教学目标的明晰性要以保证教学测试的可信度与可靠性为准则,从而使得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够科学合理。合理拟定高职篮球教学目标,高职篮球教师可以参照并结合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和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并根据辛普森、哈罗等人提出的动作技能目标分类系统,按照篮球认知领域、篮球技能领域、篮球态度领域等门类,依次对篮球教学中动作模仿、动作理解、动作协调、动作组合、动作评价、动作创造等进行归类。值得指出的是高职篮球教师在划分教学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一是要注意高职篮球教学目标与高中篮球教学、本科篮球教学、专业篮球教学之间的区别,合理设定高职篮球教学目标的区间;二是在高职篮球教学目标内部,还应该分别对课程、年级、单元、课时等教学目标有区别性和逻辑性的设定,以课程目标作为总指导,以课时目标为归宿点,注意目标之间的层次性,从而保证高职篮球教学目标设定的系统性。

二、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对象的特征

学生作为篮球教学的主体,在高职篮球课程教学对其展开必要的分析,才能让教学做到“知已知彼”。有研究认为区别对待不同的教学对象,适当划分教学对象的类型,尊重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学习能力和个性,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都获得收益,是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选择正确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4]从高职学生的起点能力来看,心理学理论研究指出,之前学习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将持续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如果不具备或者不拥有学习某一内容的之前性知识、技能与态度,掌握新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能力就会明显不足。可以说,高职学生在起点能力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与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特别是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分数线的限定下,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决定了高职教学中相关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应太高。但是,高职体育教学与高职专业教学却有所不同,因为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并不能代表学生的体育素质,相反,不少高职学生在入学前将篮球等运动作为一种“游戏”,充满了兴趣并能够从中体会到乐趣,拥有较高的篮球运动素养,而需要高职篮球教师注意的是高职学生的态度起点能力,他们对传统的学习有着较为明显的抵触,只有开发出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成为高职篮球教学对象特征分析的重点内容。按照心理学学习风格研究理论,从社会维度考量,高职学生明显属于积极主动型而非深思熟虑型,他们希望教师在授课中能够采用讨论、解释、提问等方式教学,而不是从概念到原理的讲授方式;从生理维护分析,高职学生属于感觉型非知觉型,他们善于学习能够直接接触知识内容,因此,高职篮球教师的教学应该多采用室外实践课而尽量少用室内理论课,即使是理论课也应该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图文资料传授篮球知识;从心理维度分析,高职学生多属于循序渐进型而不是总体统揽型,这要求篮球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篮球技术难易程度和篮球动作的程序步骤,有计划有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另外,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篮球教学中,学生的生理特征等因素也是需要在教学中予以考虑的。

三、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资源的拓展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资源要依托网络信息技术进一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网络技术拓展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资源首先要树立教学活动的中心与核心是教学而非技术的观点。以篮球教学而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体育课程,其除开理论知识的传授外,大量的动作技能训练需要在课外活动场所才能实现,因此,篮球课程网络资源的拓展不可能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其主要的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完善学生对篮球动作技能的认知,使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动作表象,达到对篮球动作程序知识的自我构建,进而指导室外训练,提升学习效率与效果。当前,篮球网络课程内容设计的主要支撑技术有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等。这些技术的使用会增强篮球课程的生动性与互动性,特别是篮球网络教学页面的设计与运用,由于能够与互联网链接使得篮球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对某一篮球技术内容的探讨和分析,实现实时互动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费茨和波斯纳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分段,篮球网络教学似乎将篮球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与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分割开来,因为单纯的网络学习只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示范下,完成对篮球动作的理解,形成篮球动作的运动表象;但是,应该看到网络教学会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认知与反馈,为学生的练习阶段和自动化阶段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指导学生完成动作的内化。

四、高职篮球课程练习方法的选择

篮球练习方法是高职篮球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只有经过以掌握一定的篮球动作为目标的反复操作训练,才能达到对篮球技能的掌握。保证篮球练习时间实现篮球练习效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较难,因此高职篮球教学中教师遵循适当的练习原则,并设计出符合高职学生的教学练习方法,十分重要。高职篮球课程练习的原则一是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高职篮球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训练后能够完成教学目标,不论是采用目标激励功能的方法,还是通过目标反馈功能的方式,设计练习时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而为了让学生能够接近并完成目标,课程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防止练习与既定教学目标偏离;二是要注意系统性和整体性,篮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其教学联系最好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练习中既展现学生的个人技术,也体现集体的配合;三是把握有序性与层次性原则,篮球训练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一定的递进性与阶梯性,教师练习方法的采用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理;四是把握练习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反复的训练只会让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厌倦,而多变、灵活的练习设计能够给予学生新鲜感,从而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和角度,让学生加深对篮球运动的理解,保持并提升学生兴趣。

五、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评价的反馈

注重教学忽视评价是当前高职篮球教学中一个普遍问题。而实际上,按照教学系统论的观点,教学活动是否有优化的必要,还存在哪些改进的地方,只有通过教学评价才能获得教学系统运行反馈信息,才能达到改善、提高篮球教学活动效果的目的。具体而言,教学评价作为高职篮球教学系统设计的一个部分,其功能主要有:了解学生技能的掌握,通过教学测验与评价,分析学生篮球学习的动机、情感、技术、战术,查找学习中存在的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提升的原因,并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与改善;调控篮球教学的过程,评价结果作为一种教学反馈信息,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效果,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并以此调整、改进教学内容,避免教学目标的偏离;调动教师教学的情绪,以教学督导为主体的适时、客观评价,可以让教师在获得一定成就感的同时,保持一定的紧张感,激发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改建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的情绪;强化学生学习的导向,不论是测验也好还是教学比赛,在开始之前学生出于提升学习成绩的目标,都会对学习内容继续反复的训练与练习,并尝试进行技能的整合,在此过程中能够强化学生分析、解决篮球技能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一般而言教学评价主要有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三种,其中,诊断性评价大多在教学活动之前,为使教学活动更具有计划性,教师通过诊断性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往往嵌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这种评价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信息的实时反馈,帮助教师修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总结性评价一般在课程结束之后,通过评价判断教学目的是否达成。按照系统教学理论分析高职篮球教学课程评价,应该是三种评价方法的叠加使用,而不能仅仅采用一种评价方法,特别是以往篮球教学中过于注重总结性评价,而此种评价方法的有限性,对篮球教学效果的系统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作者:林芸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景元.钱学森系统科学思想和系统科学体系[J].科学决策,2014,12:10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

[3]沃兹沃思著;周镐等译.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8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9篇

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宗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探究、体验篮球传球和运球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有效发展基本技能,同时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在学习中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兴趣,形成自主锻炼和终身锻炼的意识;增进同学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培养学生对篮球知识、技术的不断追求;对同学热情帮助,对集体善于关心的良好品质.通过小组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促进交流与合作,从而达到提高技能,发展体能,增进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内容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授课班级为高一的学生,篮球是体育与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非常喜欢的运动项目,他们对篮球有着浓厚的兴趣.篮球不但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集体精神和增强学生自信心,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高中篮球模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而且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高一年的学生虽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但是技术还没成型,不够稳固、完善,需要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他们各方面都还处于成长阶段,他们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成熟,这一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水平有了进一步发展与提高,如果这一时期加强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这将对学生以后的教学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指导思想: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健康、舒适的学习氛围.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教学策略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采用观察法、讲解法、示范法、表象训练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分组合作式练习,小组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来完成教学任务.

2.案例叙述:

2.1案例设计:

重点:肩上持球姿势,以及投篮用力顺序

难点:用力协调,提高命中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知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方法,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3、培养同学们勇于展现自我的精神,增强同学的自信心.

教学程序:

2.2引起兴趣阶段

1、课堂常规

2、集中注意力练习:正反口令

3、游戏:投准游戏

4、球操及熟悉球性练习

2.3实践探索阶段

1、学生分组自主尝试练习投篮

2、各组选派学生示范投篮

3、教师点评之后讲解示范动作

4、组织学生逐步练习今天的教学内容

练习 :徒手模仿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练习 :迎面对投练习

练习 :定点投篮练习

5、集中纠正易犯动作错误

6、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评价

7、个人展示学习成果

8、素质练习

身心放松阶段

1、放松活动

2、小结

3、交代下次课内容

4、收拾场地器材

5、师生再见

3.案例回顾及评析:

上课之前,同学们看到有其他老师来听课,有的显得很紧张、焦虑,也有的很兴奋,即使这样,也还能看得出来,同学们都是抱着认真的态度来上课的!经过充分的准备活动之后,同学们不再紧张了,大家也逐渐找回上课的状态!

在正式学练之前的分组自主尝试学习的时候,我看到每个小组里,只有少数的几名同学在”积极”练习,仔细一看,他们都是一些体育骨干,或是平时喜欢经常打篮球的同学,而其他同学基本是站在旁边看,发现这一情况之后,我经过询问得知:器材有限,几个篮球大部分时间掌握在少数几个人手中,他们拿球的机会很少,还有就是他们平时很少接触篮球,在学练之前,不知道怎么练习,所以只能站着看.......了解情况之后,我提示体育骨干要帮助别人,照顾女生.经过提示之后,他们不再只顾着自己练习、不再光顾着”表演”了,开始主动捡球给女同学,主动把球让给其他人,并为他们示范投篮动作,讲解动作方法,告诉他们投篮姿势,如何用力等等,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小老师了!有了体育骨干的帮助、带动,气氛活跃起来了,同学们练习都变得主动,积极了,同学之间也有了交流,增进了友谊.体育骨干是我们体育教师的好助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体育骨干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进行得很顺利,到了定点投篮练习时,我听到了部分同学的声音:”哎...怎么还是不进,郁闷...不投了!”“我怎么老是投不进啊,没意思,不练了.”“投不到筐,没力气了,不想投了”发现有的同学气馁了,没信心了.我想我应该帮他们找回信心.我先鼓励他们:不要着急,慢慢来,刚开始学习投篮都是这样的,大家一定要有信心,下一个就能投进啦!我告诉他们投篮要集中,投篮之前先想想动作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站在靠近篮筐的地方投篮,在连续投进几个球之后,他们信心来了,越投越起劲,也越来越有信心了!平时,我们应该注重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这样有助于培养兴趣,为今后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案例反思:

篮球教学设计范文第10篇

本课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使学生在掌握和运用运球跨步急停跳投技术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运球跨步急停跳投和专项素质练习(砸篮板球接力)。运球急停跳投是篮球运动中一项攻击性很强的技术,也是重要的得分手段,深受学生喜爱。运球急停跳投分为跨步急停跳投和跳步急停跳投,本课是篮球模块技术运球急停跳投教学中的第一次课,安排学习跨步急停跳投技术,是对运球急停急起与投篮等已学内容的综合,所以把重点定位在急停与跳投的衔接上。副教材砸篮板球接力是篮球的专项素质练习内容之一,它能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对急停跳投身体的稳定性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能促进学生对运动作技术的掌握。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选项教学篮球一班的学生,共有男生32人,对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已有一定的水平,并有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对技术学习的欲望十分强烈。因此,对这有一定难度的投篮技术,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今后的篮球学习和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特色

1.利用名人效应(1998年NBA总决赛中的最后一秒,飞人乔丹用跨步急停摆脱防守队员果断跳投,再一次夺得了冠军)及说明运球急停跳投动作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与意义,导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在教学手段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球性内容安排运球急停急起与抛接球练习,为主教材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主教材急停与跳起的衔接练习中,设计了从抛球到运球一次到运球多次的练习;在运球跨步急停跳投练习中,设计了从近距离到远距离的练习。

3.采用分层教学法,在主教材的最后一个练习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练习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4.采用竞赛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活跃课堂气氛,在副教材的安排中,通过砸篮板球接力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练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动作技术的掌握。

上一篇:英语培训教育范文 下一篇:动物医学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