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幻想作文范文

时间:2023-02-22 04:14:35

科学幻想作文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1篇

回首过去,第一滴水随着外太空的尘埃卷入地球,多彩的生命由此而生;当我们的祖先在神州大地上站了起来,文明的曙光开始绽放;当炎黄部落披荆斩棘统领中原,辉煌的历史已镌刻在那一分一秒……

展望未来,有多少道路等待我们开拓、创造。电灯、电话的发明,已满足不了当代人的生活;航天飞船、载人火箭等工具已限制不住现代人的探索。人类要驾驭地球,飞出太阳系,甚至征服宇宙!

也许,十年之后,人们能控制一个行星,让他按自己的安排行驶,不受外引力的控制……这样,人们可以在地球、火星甚至月球自由生活整个太阳系的矿产将为我们所用。到那时候人们就不会因人口暴增而困扰,也不会因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家破人亡了。

也许,百年之后,人们能控制一个恒星系,我们可以和外星人交朋友、互助合作。那时候,语言就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汉语、英语、阿拉伯语……或许我们还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外星语,吃到非常美味的外星食品,听到从未听过的太空音乐,看到我们从未看到过的神秘景象。人们可以飞出我们的太阳系,在银河系内的任意一个可以生存的行星或卫星上“安家落户”,之间“串门”就像现在做公交车一样,来去快捷。

也许,千年之后,人类可以以超光速几百万倍的速度在宇宙中穿梭,到那时,路程不再是困扰人类探索宇宙的“路障”,从大犬α到太阳系只需一个小时,就算是光还要走8。6年呢。人类有这样“飞天遁地”的能力后,整个宇宙不在话下。

十年,百年,千年的科技成果,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飞天遁地绝非一时之功,是千百年科学成果的累加。为了开拓我们的未来,为科学事业奋斗吧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奇妙幻想,成就梦想!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2篇

一、写法指导

要写好想象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想象作文的内容不能脱离现实,毕竟我们作文的素材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我们只有深入到生活中,才能知道我们的生活还缺乏什么,应按怎样的方向发展。立足于现实写出的文章就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文章,才能是好文章,而脱离生活的空想、瞎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要找到“触发点”。所谓触发点就是根据事、物呈现的现象而触发的想象。比如由于由于人类大肆捕杀野生动物,许多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命运,于是便有了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对话……如此种种,找准了想象的“触发点”,写起来就会有意义了。

下面介绍两种想象作文常用的构思方法:

1.时空转换法

所谓“时空转换法”即跨越时空的限制,突破现实与环境的局限;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让时光倒流或“预支”;让天地浓缩或扩展。例如《开天辟地》的神话把我们带到了洪荒时代的混沌世界;而多年前的考题《2000年回到母校》又让我们提前进入未来世界。

2.角色错位法

人生是个大舞台,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场合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如果改换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让他变成与原来完全相反的另外一个人,即角色错位,那么就可以导演出一幕幕新的人间悲喜剧,演绎出一个个新的“天方夜谭”。

运用“角色错位法”进行构思,要注意从正面立意,如果把自己错位成名家大款,躺在别人的成就上睡大觉而不思进取;或模拟大款成天吃喝玩乐,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就会产生消极影响。

二、参考思路

1.假想作文

“假如……”“未来的……”这是想象作文常见的标题模式,省略的部分是假设性的事物,它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这类标题作文写作的自由度比较大,你可以根据你所熟悉的、擅长的写法选择一种类型进行想象。但一旦确立了写作类型后,你就必须围绕你所选择的内容展开思维,写出有意义的东西来。

假想作文又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现实的,命题如“二十年以后的我”,现在的我还是个学生,二十年后的我呢?可能是科学家,可能是发明家,可能是宇航员……多爽呀!你有怎样的理想,就决定了你作文中的二十年后的你;“未来的床”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天大概有1/3的时间呆在床上,你对现在的床也许不满意吧,那你想让它拥有哪些独特的功能,能便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那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你的创造力,去想象未来的床吧。

第二类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命题如“假如我是神笔马良”、“阿凡提来到我们的教室”等等。第二类假设作文其实是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象。多写写幻想作文对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2.科幻作文

科幻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具有科学幻想的习作。其主要特征是“科学+幻想”。

写科学幻想并不难。首先,新奇大胆的幻想很重要。幻想不是写实,幻想要从愿望出发,有人希望成为一只鸟,能在天空自由飞翔人;有人希望不用上课,吃了某种糖就能得到老师丰富的知识……只要发现现实中的东西不理想,就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任它自由飞翔。

其次,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知识就不可能产生想象了,有了知识,才能有无穷的想象。了解了有关的克隆知识,我们就可以想象克隆出一些自己喜欢的恐龙与他们一起玩耍,科学的幻想要有科学知识作基础。

在制作科幻故事大餐时要注意防毫无根据的“漫天空想”。“想象”往往是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愿望,并非毫无意义的胡编乱造。我们的科幻故事内容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符合科学规律,千万不要胡思乱想,吹牛皮、说大话。

再是防止写成纯粹的“科学故事”

科幻故事是通过故事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但它又不同于科学故事。科幻故事是饱蘸幻想墨汁,描绘未来的美好前景。它首先要具备故事的特点,要有头有尾,情节完整,同时,故事情节要生动,多设县念,充满趣味。

三、学生作文

未来的床

作者:(翁静)江西省崇义县章源中英文实验小学

走,我领你去看看我设计的未来的床。

看,这个房间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床。你会急着想:房间里怎么没有床呢?不打紧,不打紧,待我慢慢告诉你。看房间的这一面墙壁,你睁大眼睛仔细看,在墙壁左下方有一个小东西,小得就像花生米,这便是床了。猜想你又有问题问我了:这么小的床?怎么睡呀?小?不!你错了,它大得很哩!这张床是可以随着人数的增多而加大加长,随着人数的减少而变短变小,没有人睡觉时它就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如果你想睡觉,你就走到“花生”前,按动墙上的一个按钮,“花生壳”就会慢慢打开,形成一张单人床,如果这时上来的是两个人,单人床又可以变成一张双人床了。

这种床还有一个特异的功能:如果晚上你到了时间不上床睡觉,还在房间里玩,它会不讲情面地伸出一双柔软的手,把你抓到床上,然后播放一段柔和轻缓的音乐,让你甜甜地进入梦乡;如果早上你到了时间还赖在床上起睡懒觉,这时的床就会毫不客气地使劲震动,使你无法入睡,不得不起床。

高分评析:

未来,是每个人心中的那幅画,对未来,我们常常怀着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愿望。我们畅想未来,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我们想见到东西;在这里,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翁静同学向我们展示了未来的床,她像一个研制者,又像一个推销商,领着我们一同去见识了一番。

本文得高分的原因有:

1.小作者想象丰富,有些想法还很新颖,还很好玩呢:看,花生米一样小的床,却可以变成几个人的大床呢,晚上催你上床的柔软的手,你想睡懒觉时床会震动……嘿嘿,太好玩儿了。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3篇

一、先看后写

我们生活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日出日落的绚丽色彩,阴晴圆缺的月相变化,动物植物的生长历程等,通过观察写观察日记,把自己所见的花草树木、人情世故、家庭琐事、时事新闻都随时记下来,这样就不至于随见随忘;利用课余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纪念馆、气象台;到山川河谷去饱览祖国山河的美景;到农家田园去吮吸五谷的清香;到大街小巷走一走,看一看……引导他们主动观察,用心感受,并随时记下所见所闻。身处其中一定会有所触发,有所收获,动起笔来也不会那么困难了。或写一篇参观记;或抓住某处景物,在想象和联想中写一篇状物作文;或根据观察到的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以小导游身份,向亲朋好友讲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写一则广告,编一段导游词。

二、先做后写

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后进行写作,能有效减轻学生写作的心理负担,激发写作兴趣。如在家里,让他们学习整理自己的房间,学洗衣做饭,学拆、装玩具,尝试完成一些科技小制作;在学校里,组织他们进行包馄饨比赛、钉纽扣比赛等,对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及时鼓励,让他们在做中体会成功的欢乐,在做中总结失败的教训并随之记下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在做中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三、先玩后写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玩得有趣,玩得开心,在玩中开发智力,增长智慧。有趣有益的活动是他们最爱参与的,因此,要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经常举行一些谜语竞猜、球类比赛、登山野炊、春游秋游等活动。活动之后,让他们自主选材、自主命题,或点面结合描写一个个鲜活的场面,或写人记事。写出玩之乐、玩之趣、玩之智,让童心童真童趣得到充分张扬。让作文融合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文的源头来自生活。

四、先想象后构思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想象越丰富、越活跃,语言表达也会越生动、越有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些情境,鼓励引导学生写童话作文、科学幻想作文,写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等想象性作文,想象自己能飞天遁地,超越时空,想象自己是一市之长、是一支铅笔,想象10年20年后社会的变化……总之,通过大胆合理的想象,去完成一篇篇构思独特、充满奇思妙想的作文。

五、先厚积后薄发

古代有一则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这虽是笑话,但很好地说明了“肚子”里没“货色”倒出,文章哪可成?可见平时要让学生注重积累。广博的知识来源于读书,丰富的词汇来源于读书,良好的语感来源于读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所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尤为重要。对于读书,学生可能没有“方向”,教师可有选择性地向学生引荐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者弱点挑选着读。苏轼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一点不错!具体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设立“词句百宝箱”。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词句“存储”起来,精词妙语,名言佳句,都摘抄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平时让他们经常聚在一块儿交流、诵读,这样更好地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学生也能在写作文时活学活用,使作文锦上添花。

六、先动情后动笔

只有“真情”才会有“实感”,但真情实感并不等同于真人真事。常言道:“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写作文亦是如此,它需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进行提炼和加工,从生活的真实过渡到艺术的真实。这就要求学生在叙述时深思,在描写中凝聚真情,写下肺腑之言。动情来源于两点:一是自身之情。如果学生对自己周边的事物用心对待,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付出了自己的感情,那么这件物体的存在与否必能牵引着学生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学生笔下的事物也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二是移情。所谓移情也可以称之为“共情”。就是让学生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去感受而带动自身情感的变化。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4篇

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调查,感受美、发现美

叶圣陶先生《〈文章例话〉序》中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中的美是到处都有的,只要善于观察,随时随处可以发现美。事实证明,小学生的许多优秀作文,都是精细观察的结果。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敏感度,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一要教给观察的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心去体味、感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心想、口说,使学生全面、立体而不是片面、机械地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美,感受到生活的无限丰富;二要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生活中的闪光点,善于抓住美的瞬间。如《一夜的工作》写工作一夜后,只有一杯清茶和一小碟少得可以数得清颗数的花生米充饥。“一小碟花生米”真是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事物,但作者却能从中发现美的闪光,从“一小碟花生米”中看到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三要善于诱发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例如对自己朝夕相处的校园环境,有的学生会“不识庐山真面目”,不知道美在哪里。如果教师从不同角度拍摄几张反映校园美景的照片,供学生观赏,指出美的景点和布局,学生自然会从照片中发现自己的校园之美,从而激发起观察、描写校园美的浓厚兴趣。

二、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创造美,发展美

想象在审美心理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的美学家曾把它作为衡量艺术才能的重要标尺。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想象,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天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反过来又能激发学生表达美的愿望,因为想象伴随情感活动,学生在展开想象的同时,情感进一步升华,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从中悟出更深层次的美,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他们就会把这种美的形象和情感表达出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关于习作”中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鼓励和指导学生多写想象作文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主要方法。一是指导学生多写童话故事作文,这是运用小学生喜爱动物特点,用他们善良的童心,用动物来代替人类形象,来表达他们美好的愿望;二是指导学生写未来现实生活的作文,如《我的未来不是梦》、《30岁生日在母校》等等,这类作文是少年儿童把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三是写科学幻想作文,这类作文能使学生通过对科学知识及其发展规律的了解,加以大胆想象,虚构出故事情节。

三、指导学生通过写作与修改,表现美、创造美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观察得到的素材,要经过加工,才会有审美价值。

一要真实。真正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所想,写熟悉的人和事,说真话道真情,不说假话空话,不胡编乱造;二要具体。指导学生把句子写具体,不能只求通顺。如“我看见了桃花、梨花和油菜花。”虽然完整通顺,但不具体。如果写成“我看见了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和黄灿灿的油菜花。”这些花的鲜明色彩就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三要讲究形象。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写人、记事和状物。恰当地使用修饰语言的句子,灵活地运用修辞方法,使句子形象鲜明,生动活泼。如“这个萝卜呀,比梨还甜呢!”就比“这个萝卜真好吃。”要形象得多;四要有真情实感。指导学生观察、写作时不仅要入境,还要入情。

作文之后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斟词酌句,反复修改润色,这是提高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更能促进思考,使学生体味到写作的甘苦,并学习到修改的方法。同时,还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总而言之,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在“文”与“道”两方面有益处。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调查,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兴趣;启发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进行创作思考,可以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文章的谋篇布局;指导学生通过写作与修改,可以让其学会选取美的内容,确定美的立意,讲究美的结构,提炼美的语言。

由此,我认为,坚持在作文教学乃至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审美教育。是逐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老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在当前与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是极其重要和极其必要的。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5篇

一、讲究循序渐进,体现写话步骤

说话是写话的基础。低年级学生首先要学会说话,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教师就应通过介绍自己、课上的回答问题、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口语交际课等多种途径帮助、指导学生把话说正确、说完整。适时纠正他们的语病,必要时教师可做示范指导。逐渐地指导学生由说一句话,到说几句话,再到说一段话。并鼓励学生由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话,再到写一段话。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先说后写,由说到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同时也符合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写话兴趣

首先是写话的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写一些与生活内容关系大的感兴趣的内容。可让学生边画边说、先画后写,先看再写,先做后写等,在丰富多彩的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

如:先画后写:在学过《春天来了》一组课文时,可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春天里的花、草、树、木,再用上平时积累的描写春天的词写一写这些景物的特点。先看再写:让学生先观察喜欢吃的水果,然后把它的样子、颜色味道写下来。先做再写:学了《孩子眼里的妈妈》一组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回报父母的爱,帮父母做家务,并写一写所做的家务。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评价,让学生享受写话的乐趣。学生刚开始练习写话时,教师一定要放宽尺度,要千方百计发现不同程度的学生写话中的点滴优点予以充分肯定。评价时一定要小心地呵护孩子写话的自尊心,要以鼓励、表扬积极评价为主,对一些学困生一旦发现他们的写话中有一个好词就要给予表扬鼓励。

三、注重吸收积累,提高写话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写话的基础正是阅读和积累。阅读是提高学生写话能力的最佳途径,首先,教师要通过大量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相机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采用读读、背背、抄抄、用用等途径引导学生积累趣味语文知识。

如:好词佳句,名言警句,古诗谚语,精彩片段等。课上要给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评价的机会。还要引导学生注重生活积累,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有时老师不经意说的一句话,教室及走廊上贴的名言,电视剧中有意思的台词,网络上看到的有关信息等都可成为课外积累的资源。

四、注重方法指导,掌握写话技巧

儿童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学生也非常喜欢写想象型的文章。

1.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

(1)情节延伸法。教材中有的课文言虽尽却意未止,结尾留有想象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这时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补续课文。如《坐井观天》一课,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青蛙会跳出来吗?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启发学生去发挥想象续故事。

(2)插图想象法。有些课文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情节或细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插图将原文的某一段或某一点进行补写或扩写练习。

(3)略写想象法。由于作者对文章的处理有详有略,有些内容往往一笔带过,未作详细描写。教师可依据这些略写的内容引导学生想象把它写具体。如《黄山奇石》一文,“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岩石,文中未作详细描写,可让学生学习本课第三段并列段式的写法,选其中两块岩石通过想象写具体。

2.在写话教学中进行

(1)童话故事作文。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平时也阅读了大量的童话故事,用童话来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想象和自己喜爱的事物是十分自然而容易的事情,学生写起来也会感到轻松和愉快。孩子们用善良的童心,用动物来代替人的形象,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对诚实、勤劳、勇敢和乐于助人加以赞扬,对不良行为加以批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不失为一个进行想象作文训练的好方法。

(2)科学幻想作文。小学生喜欢幻想,又学习了一定的科学知识,脑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问题,包含着自己的创造发明,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比如有的学生写《未来的教室》、《三十世纪的地球》、《我发明了新机器人》等,大多写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想象力丰富奇特。

(3)添词想象作文。在写话时,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一些词语,让学生去编故事,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给学生“雪花、皮球、一元钱”这些词语,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学生能通过联想编写一个有情节内容的有趣故事,而且这种形式学生也比较喜欢,富有挑战性,满足了学生好胜以及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

(4)添图想象作文。给学生几幅图,但省略了其中一幅或几幅,让学生把这几幅图串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添的内容肯定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也不愿意想的和其他同学一样,会努力地去创新,所以编出来的故事肯定各有特色,在内容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素养

一、学生现状

作为农村中小学生,我们的条件有限,学生们对科普读物读得少,见得少,家长缺乏引导帮助,再加之网络还未普及(一个班学生家里能上网的一般只有两三个),所以学生们科学素养普遍不高。谈到一些科普知识如“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学生们虽感兴趣,却知之甚少,长期依赖于老师的灌输。中小学生科技活动项目不全面,科技含量不高。

科学素养是人们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掌握和运用科学的能力。2010年最新的中国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27%,这显示中国人整体科学素养偏低,在与2001年的欧盟15国、美日等国比较时发现,中国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排名倒数第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创新的思考和表达,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容易,显得任重而道远。

二、情况分析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

如何科学有效的、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仅靠《科学》这门学科,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应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科学的教育。因为辅导员绝大多数都是语文教师,如果在语文和其他科目的教学中,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热爱科学,运用科学,最终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因为学生们对科学知识是感兴趣的,尤其是目前一些高科技产品,更是兴趣浓厚。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课堂和班队活动时间,调动学生们主动学习,乐于动手,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应该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语文学科方面,课文中就涉及到很多科学知识,有科学家的故事,如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小时候就敢于质疑的居里夫人;有能工巧匠的杰作。

在我们的其他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很好的渗透科学知识,在这多元化的时代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和技能。我们要有多学科综合运用能力。告诉学生千万不能做死书呆子,要学以致用。

三、解决措施

从面向21世纪的现代课程理论来看,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对于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而言,真实的乡村生活同样是最好的课程,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去发现科学的因素,从朴素中去感悟科学神奇的奥秘,他们的课程就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我们还要引导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学习,明确适合自己的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我们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从以往单纯知识性的传授到现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上来。

首先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科学,并不是告诉他们“科学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这样的解释,对他们而言显得空洞又难于理解。而是在学习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时,告诉他们,这就是科学。因为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如我们学习科学就包括了学习方法等,从学生如何有效学习入手,认识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

1.坚守课堂主阵地,自觉渗透科学教育

现代语文课程也应减少“灌输”,而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并将概念运用于现实生活。充分利用好教材,挖掘其中蕴涵的科学道理,并尽量多地拓展。课前让学生们去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让学生们资源共享。老师也通过制作课件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引出值得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们积极地多角度地思考,并让学习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针对农村学校学生科学素养偏低的现状,在教育实践中, 语文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有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自觉意识 ,在教育评价上应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呵护学生的奇思妙想,促进学生思维和表达地创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语文课中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就太多了,老师让学生们在教室里养金鱼,种花,学生再写观察日记就得心应手。还有收集热爱科学的名言,写科学幻想作文再配画科学幻想画,我与动物交朋友,“科技小报”评比,我能变废为宝等等。活动与作文分不开,作文也因活动而精彩,把每次活动经过写下来的过程,学生既对知识进行了梳理,不知不觉中科学素养也得以提高。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全班人人都要参与,人人也当评委,用举手表决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集体评议,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2.发挥网络班级的作用

对学生有机会上网的,就充分发挥班级网站的作用。因为经过知行中国的培训,班主任都建有网络班级。学生在网络班级里上传活动图片和收集到的资料,学会了这些操作,达到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让家长们参与进来,形成教育合力。

3.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班会课,主角永远是孩子。他们可以举行科普知识竞赛,展示科普知识手抄报,开展少先队科技主题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地球小博士”等演讲比赛。很多活动是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全员均要参与。

我们始终坚持认为科技制作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有趣的科技节就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在学生们的课外活动中老师也要加强指导,如学生们去调查了清流河污染的情况时,给他们科学分组,确保合作竞争的安全性、有效性、公平性和激励性。活动中老师要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这些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提高了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4.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对于市县和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比赛,均要学生积极参与,经过老师精心辅导和层层选拔,让优胜者参加竞赛,并让他们上学校的光荣榜。如学校举办的环保征文、演讲比赛、科技节活动。小发明,小制作,都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比老师的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效果好得多。

5.发挥榜样作用――如何利用科学

学生们的小制作或小发明都要办作品展,并让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小制作或小发明的经过,有时也介绍在生活中的实用的科学小窍门。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实践、创新,在学生心灵上播撒下科学和创新的种子。

6.充分利用资源,老师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学生们接触信息机会的增多,一方面要多引导他们去学习,运用。而语文教师除了要有相当的语文教学水平,还必须具有相当的科学知识和教育能力。所以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资源,通过讲座、培训班、论文研讨等各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师资培训中获得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较为领先的科学意识,较为先进的教育方式。作为语文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在现在这个信息社会,学生们获取科技信息渠道增多了,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充电,才有能力去引领学生,去启迪学生去帮助学生!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引领,一定会激发学生走近科学、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崇真求是的科学态度。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相信,经过我们长期努力,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多管齐下,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一定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规划纲要》

[2]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7篇

1.根据课文理解“空间旅行”“时间旅行”“时间膨胀”等概念,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2.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抓住关键句,准确、迅速地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维训练;

3.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章,概念多,信息量大,适于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筛选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本课可设计成一节训练验收课、提高课,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本课是自读课,课文内容涉及科学的尖端课题,其中的名词术语不宜要求全部理解,如旋转黑洞、白洞、虫孔、超级绳索等。把握什么是空间旅行、什么是时间旅行是学习本文的关键。空间旅行概念容易理解,难点在于对时间旅行的把握。教师可利用文中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和探讨的空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94年初,一架意大利客机在非洲海岸上空飞行,突然,客机从控制室的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正当地面上的机场工作人员焦急万分之际,客机又在原来的空域出现,雷达又追踪到了客机的讯号。最后,这架客机安全降落在意大利境内的机场。然而,客机上的机组人员和315名乘客,并不知道他们曾经“失踪”过。机长巴达里疑惑不解地说:“我们的班机由马尼拉起飞后,一直都很平稳,没有任何意外发生,但控制室竟说失去班机的踪影,实在有点不寻常。”不过,事实却不容争辩:到达机场时,每个乘客的手表都慢了20分钟。无独有偶,据资料记载,1970年也发生过类似的奇闻。当时一架727喷气客机在飞往美国迈阿密国际机场的旅途中,也无故“失踪”了10分钟。10分钟以后,客机也在原来的地方出现;接着,安全飞抵目的地。客机上的所有人也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最终使他们相信的理由也是因为所有的手表都慢了10分钟。对此现象,专家们认为惟一的解释是:在“失踪”的一刹那,时间“静止”不动了,或者说出现了时光倒流。

宇宙对于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色彩与超乎寻常的吸引力,尽管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探索宇宙奥秘的问题上进行着不解的努力,但至今我们仍对宇宙知之甚少。人类是否真的能在不久的将来移居其它星球?是否真能让时光倒流?今天我们就和英国科普作家齐然尔曼先生一起探讨关于空间和时间旅行的问题。

二、明确本课训练重点、训练要求及训练方式。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筛选信息,我们在前三篇课文的学习中已掌握了筛选信息的有关方法,这节课就以这篇课文为例来检测同学们筛选信息的能力水平。再次强调筛选信息的要求是迅速、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哪组同学能够迅速而准确地筛选信息。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读一遍课文,迅速筛选出文章的中心话题,依据各部分小标题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

2.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全文围绕首句“让我们在地球通向宇宙中的任何行星、恒星和星系的宇宙高速公路上开始我们的旅行”展开话题。

全文共四个部分,每部分的小标题可作为理清思路的切入点。进行空间旅行无论是到其他行星旅行,还是到其他恒星旅行,最大的障碍是速度问题,于是引出第三部分的如何提高速度的话题,但即使是以最快的光速旅行,也不能使个体的人在有生之年达到宇宙中任意远的星体,由此又引出第四部分“时间旅行”的话题。可启发学生画出简洁的思路图。

四、在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分部分阅读课文、筛选主要信息及相关表层信息。

1.找学生阅读前两部分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空间旅行?

明确:本文指星际和星系之间的旅行。

(2)要进行空间旅行,为什么速度问题成为主要障碍?

明确:利用目前人类所创造的速度最快的太阳神探测器,能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星际旅行,但这只是想象和推断,因为“其实我们无法登上这个无人驾驶的飞行器”。即使假设太阳神探测器能载人,也无法在人的有生之年到达距离无限遥远的其它恒星和星系。因此,提高速度是关键问题。

2.阅读“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筛选出下列信息:

(1)理论上怎样将速度提高到光速?

明确:在连续时间段要能够(为飞船)提供足够的推力。

(2)作者设想了哪些为飞船提供足够推力的方法?

明确:使用燃料的方式包括:使用校推进系统(包括核裂变反应及更为先进的核聚变反应)、运用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不使用燃料的方式:利用太阳风的能量作为推力。

3.阅读最后一部分“时间旅行”。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时间旅行?

明确:指人离开现在而置身于未来或过去。

(2)什么是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明确:运动物体接近光速时,对随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体和人员来说,时间慢了下来,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也减慢T,这种现象叫时间膨胀。时间膨胀现象发生的主要条件是运动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

(3)时间膨胀对于空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即使星系间旅行成为可能。

(4)为什么说时间膨胀为探索人类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明确:人类在时间膨胀中生活,生命好像暂时停止了,实际上能够到遥远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即时间膨胀极大地延长了人的生命,因此使到遥远恒星和其他星系旅行成为可能。

五、重点阅读“时间旅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语句,筛选隐含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适当点拨。

1.第四部分第三段写到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二种判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明确:不矛盾,两个判断都成立,因为判断角度不同。“时间膨胀是一种时间旅行”是从科学幻想的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空间旅行者相对自身来讲是在未来旅行,在体验自然条件下自身所不能达到的未来。“时间膨胀的现象不是时间旅行”是从科学角度进行的判断,因为此时的时间就宇宙时间来讲既不是过去的时间,更不是未来的时间,因为即使用光速旅行也需要时间,旅行做不到即刻到达,这决定了人类不能到达未来的宇宙时间。

2.能“看到过去事物”这一推断依据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过去的原理是什么?

明确:这一推断的依据是,光速也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过去的(用电视动画演示这一事实)。看到地球过去的原理:根据镜子反射原理,设想有一颗距地球无限遥远的星体,其表面特别光滑,反射能力极强,天文学家可利用功能极强的光学望远镜收集该星体反射的光,看到地球过去的情况(用电视动画演示这一原理)。

3.为什么看到过去事物这种现象不是时间旅行?

明确:看到过去并不是离开现在回到过去,所以不是时间旅行。

六、小结全文。

1.请学生总结从本文获得的主要信息有哪些,次要信息及相关信息有哪些,并谈谈在筛选信息时所运用的主要方法。

提示:主要信息包括空间旅行和时间旅行的概念,以及时间膨胀概念等。次要信息及相关信息进行空间旅行的方式、方法,对于提高速度的多种设想,时间膨胀的意义,看到过去事物的设想等。运用的方法包括:抓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捕捉主要信息和相关信息,透过表层信息挖掘隐含信息等。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主动性,对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

结语:宇宙的奥秘无穷无尽,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能激发同学们关于宇宙未知数的联想、想象以及探索宇宙的兴趣和热情,因为我们今天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畅想往往会成为明天的现实。

七、布置作业。

1.写一篇科学幻想作文。要求:信息含量大;想象与联想大胆新奇,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800字以内。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8篇

一、 充实学生课外探究的内容

要进行课外探究,必须有探究的内容,如果探究些什么也不知道,那就别提探究的有效性了。虽然课堂上会有些科学探究内容的延伸,但具体探究些什么内容,怎么探究,还是得有具体的方向和方法指导的。所以,课外探究内容是保证学生课外探究有效性的前提。

(一) 课堂上生成的内容

每册教材中有許多课堂探究活动,比如蚂蚁的观察、铁生锈原因的探索、种子发芽实验设计等等,但是在课堂探究的同时也会生成許多新的探究任务,产生許多新的探究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值得研究而学生们有条件研究的问题。

如四年级下册,学生在观察发霉的面包以后,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中有些可以作为他们课外探究的内容。如:面包上的霉菌是怎么来的?霉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我们可以让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任研究组组长,组织其他有兴趣的学生进行课外探究。

又如,在上植物这一单元时,有个学生就提出:吃煮熟的花生时,掰开花生的两瓣,发现熟花生也和生花生一样,有两片肥厚的子叶,胚根、胚芽也完好,那么熟花生也能做种子用吗?我们把她提出的问题带到所任教的几个班,课外各个班都有学生去研究。这样做不仅对提出问题的学生是一种鼓励,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让他们自觉地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相信,经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们的思维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 课堂上遗留的问题

有些观察与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只能课后去探究。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具体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外持续观察

课外持续观察是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相同的方法再进行同类方面内容的观察。比如教学三年级蚂蚁的观察一课,学生在课堂上已经通过教师的指导对蚂蚁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学生也清楚了对类似于蚂蚁一类昆虫进行观察所要掌握的方法、内容以及所要做的相关记录等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整理出观察的具体要求,然后请学生按同样的方法课后再去观察一类自己想观察的昆虫类动物,比如常见的苍蝇、蚊子等等,从而丰富对昆虫的认识。

2. 现场考察、参观访问

现场考察是指把学生带到某现场,从参观者的角度考察现场的情况,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参观访问是把学生带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和社会,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形式。比如四上“有生命的物体”单元中“动物怎样生活”一课,教材上只提供了六张动物图片和提示观察要点,要求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生活,如果仅仅把教材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课堂内完成教学过程,是很难达成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进行一些参观和考察,有效地辅助学生探究。

3. 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类型。对小学生而言,不管前人是否已经作了研究,只要是他们不知道而又想要知道的科学问题,都可以给他们提供研究机会。例如教学“纸的研究”时,可以分成以下的课题:纸的发明和古代造纸术,纸的种类、性质和用途,对不同纸的吸水性的研究,自己造几张等。师生可以拟定一个主题,在一个专题中提出一系列子课题,再由小组或个人分头去研究。教师再从中引领学生开展研究,并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总结成观察报告。

4. 种植饲养活动

种植和饲养是小学生乐于从事的实践活动。科学课给学生提供了机会,让他们从力所能及的种植饲养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技能和乐趣。如三下“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中,有四个课题:迎接蚕宝宝的诞生,可爱的蚕宝宝,蚕宝宝变了新模样,蚕的生命周期。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延伸的时候完成。

5. 科学小制作、小发明

一些小制作放到课后去完成,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进行不断改进,直到满意。如指南针的制作,可以让学生研究:用什么材料制作指南针和底盘,怎样才能让指南针自由转动等。学生只有不断摸索,逐个突破,才能做成一个较满意的指南针。又如:在对空气研究时,可以做空气枪;对浮力进行研究时,做一艘潜水艇等。

6. 搜集信息

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式。比如六年级“宇宙”单元,学生是相当有兴趣的,对神秘、美丽而又遥不可及的宇宙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教学月球一课时,学生了解了月球的基本知识,但还有許多有关月球的知识,比如中国对月球的探索情况、环形山的具体情况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

二、 丰富学生课外探究的形式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动手实践能力的需求,多样化的探究形式是课外探究有效性的基本保证,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也能丰富学校科技教育活动。

(一) 与相关课程结合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大自然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科学探究极好的大课堂。大型的工矿企业、大片的良田、江南的小河都蕴涵着許多科学知识,比如家乡环境的污染问题、植物的生长情况、土壤的侵蚀现象等等,都值得学生了解、观察。同时,语文课有浏览作文要学生写,科学课要求学生写观察报告、小论文等。科学教师与语文教师或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相同点,相互交流、相互结合,共同完成参观、游览活动,有效推动学生进行课外探究,保证课外探究活动顺利进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科学课程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可以把一些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延伸到综合实践活动上来,组织学生进行各类小发明、小制作的探究活动,发挥他们的能力,满足他们的个性需要。比如像六年级下册“环境”单元要求学生调查家乡的水污染情况,教师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共同探讨,围绕家乡水污染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并针对调查到的污染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扎实开展课外活动。

(二) 结合学校科技节推进课外探究活动

学校每年11月份左右都要举办科技节,每年科技节都有不同的主题。但是,无论主题怎么改变,宗旨是不变的,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有些项目一直是科技节的传统项目,比如科普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这些活动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浓。学生参赛作品的完成,用的都是课外的时间,科学教师和家长适时指导,推进了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发展。像学生的小制作有很多是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正是材料单元的延伸;科技小发明作品“太阳能热水器”“反冲船”“自制电动机”等都是学生课堂探究的有效延伸。科技制作放在课外,同学们就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教师此时应给学生充分的帮助,还应启发学生,有哪些材料来源,在众多的材料中怎样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果没有合适的,又可以找哪些替代品。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设计方案,学会制作方法。

(三) 借助各级各类比赛加强课外探究活动

科学涵盖的方面很多,有地理、生物,也有物理和化学等等,每学年与科学相关的各级各类比赛也有許多,像包括车模、船模、航模的三模比赛,像金钥匙比赛等等,这些都是县一级难度相对较高,参加人数又相对较少的活动。针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可以先开展校级范围内的比赛,比如年级三模比赛、校级金钥匙比赛等等,再从学校比赛中挑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参加县级甚至更高一级的比赛,这样不仅使大部分学生参与了课外探究活动,也使优秀的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三、 健全课外探究的监督与评价机制

监督与评价机制可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成就感,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生成进一步进行探究的行为。

(一) 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舞台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成果,利用教室一角、黑板报、橱窗、实验室、宣传栏等空间,展示出来,如科学采集本、科技小报、科幻画等。教师还可开展各类形式的成果展示活动。比如实验操作比赛、科幻画展览、小制作小发明评比、科学幻想作文等等。

(二) 建立期末加奖的制度

每位学生基本上都会参与許多的课外探究活动,并且得到相应的成绩,教师可以把平时的课外探究表现得分与期末科学总评成绩挂钩起来,得出一个综合全面的科学总评成绩,评选出课外探究个人先进、课外探究优胜小组、课外探究特色班级等相应的先进个人与组织。

(三) 形成监督机制

科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的主要监督力量。部分学生个人探究任务,比如采集本的完成情况,由科学教师进行监督,确保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小组人员的监督不可忽视,在各类课外探究活动小组中挑选出个人科学素质较好、对科学探究积极性较高、科学态度正确的学生作为科学课外探究小组协助人员,负责检查、监督、评价小组或个人课外探究效果,协助教师完成部分监督工作。此外,还应该有家长的课外监督,提高家长的科学探究意识,与家长取得沟通、联系,要求家长对学生部分课外探究活动提供支持与帮助,并且做好相应的监督、检查工作。

课外探究是一项比较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要提高其有效性,并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笔者将继续为科学教学、科技教育而努力探索!

科学幻想作文范文第9篇

一直到今天,其提供的许多有益的理论思考对历史研究仍然具有借鉴和导向意义,但同时,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反映在认识论层面,其共同的错误就是把文本的历史混同为真实的历史。客观主义历史认识论把历史认识客体———文本,理解为客观的历史客体———真实的历史,肯定了文本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而忽略了文本与认识主体的相关联性,完全混淆了文本与真实的界限。兰克学派所指的“如实客观”的历史事实,实际上指的是文本的历史,而他们却把这些认为是曾经的历史,这实际上是将文本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混为一谈。过于绝对地认可文本历史的客观性,而否认历史认识主体对史料及史著的渗入,过于看重文本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同一性,而忽视文本的历史与真实的历史之间存在的距离,这既是兰克学派的成功所在,也是其被后继者否定的原因所在。历史相对主义虽然承认有两种历史事实,认为世界上“不但包含着保存下来的历史事实,也包含着没有保存下来的真实事件”,但同时又认为“历史事实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不然就不存在于任何地方”[3]231。也就是说,既有限地认可真实的既往,但无法确认有真实的既往;既承认认识主体能够生成历史知识,又彻底否决历史叙述的客观性与解构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相对主义本身存在的矛盾,使它无法证明“自我指涉”的逻辑性。而最终结果是,相对主义只认可有一种历史,即头脑中的历史。一个是把文本的历史等同于真实的历史,一个是用主体观念中的历史取代了真实的历史,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虽然推演的程序不同,但两者殊途同归,都把观念或文本的历史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后现代主义则在历史认识论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过分夸大语言的作用,强调历史书写过程的艺术手段,强调文本的独立性、个体性,根本否认或割断语言与历史的关系,完全将真实的历史与文本的历史混为一谈,从而否认存在过真实的历史。这些史学虚无主义的观点显然是建立在对语言或文本这种独立物认识的基础上的,仅把语言看成了结果,完全没有意识到语言只是建构历史的工具。

文本不能承受真实历史图景建构之重

“文本”一词源自英文text,被后现代主义引入研究之后,其指称相当广泛,从粗糙原始的器具到制度化的繁文缛节,从衣衫褴褛者的浅唱低吟到肉食者的豪门盛宴,举凡和人类活动相关的一切事物都被视作文本。在历史学的视野中,文本当指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遗留下来的社会活动痕迹,它与人类所进行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仅仅是真实历史的“残存信息”。这些“残存信息”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遗存实物”,包括历史遗址、图像、器物、服装、建筑、风俗等在内的能够反映人类过去活动痕迹的存在;二是“元生文献”,包括当事人亲历、亲闻、亲见、亲感而撰写的反映人类过去思想和活动的文献;三是“解构材料”,包括历史认识主体在研究前两种类型文本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研究成果和口碑传说。这三种类型的文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已非元生的历史镜像,而仅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在个别方面反映历史镜像。因此,试图以文本的方式进行历史图景的建构是一件异常困难甚至是难以完成的事情。首先,文本的维度仅仅具有编年的意义,而不具有建构的本质。文本表达的是观念中的历史信息,是通过话语符码化构成的一幅臆想的图景,而非真实历史本身。真实的历史是不在场的“存在”,是过去了的或消逝在未知时空体系中的存在,那种存在并不在历史学的视野当中。在场的历史是关闭的,认识主体通过文本经由分析、推理或想象来“再现”过往的历史。历史认识对象的特殊性也正在于此,它不是以当下的实在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而是以过往的人类社会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文本是经过认识主体深思熟虑、经心筛选的结果,它不会也不可能重置于另一个时空中人类的生活镜像和情感体验,它所表达的是事实的信息和概念,而不是事实本身,文本的存在仅帮助我们建立与真实历史的联系。不管是“遗存实物”、“元生文献”,还是“解构材料”,它们在反映人类过去活动时,都不是以完整清晰的面貌出现的,而是以模糊不清、残缺不全为表征。而且,文本是一种“为我存在”,而“为我存在”是与主体认识相关联的,并非所有的人类社会活动都能进入认识主体的视野,为主体认识所指向的、纳入主体认识范畴的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很小一部分。文本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这些过往的一小部分,或者说文本仅反映历史遗留或历史书写者所指向的那一部分。以“元生文献”为例,中国传统历史文献可谓浩如烟海,但用这些文本去勾画任何一个历史现象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文本在流传过程中因兵燹、灾害、自然淘汰及人为的删改禁毁等原因而造成损毁缺失,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反映历史的文本虽然从数量上讲是很可观的,但这些可观的文本不是以连续不断的、完整的方式体现过往人们的生活,而仅仅表现了人类过往的模糊片断。而且,这种仅仅流于文字的反映,与活生生的人类过往社会生活相比,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别;与全部的人类社会活动相较,其量有差何止沧海一粟。所以,由于文本自身固有的支离破碎、断缣寸纸的特性,虽然我们坐拥汗牛充栋,但有时仍然不能表现真实历史的九牛一毛。其次,文本的解析不等于历史的建构。今天普通人所认识和了解的历史,它既非来自“遗存实物”,也非源于“元生文献”,而在很大程度上源自“解构材料”。这些“解构材料”本身不可能形成真实的历史,它仅是历史认识主体对“遗存实物”和“元生文献”分析、推理的产物。历史认识主体通过对“元生文献”和“遗存实物”的提炼而形成文本意义上的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它是一种精神产品,被历史认识主体赋予了精神性的成分。由于不断地解构与建构,又形成新的整合,而随着“文本”形态的变化,又不断形成新的“解构材料”,由此不仅“元生材料”、“遗存实物”被解构,“解构材料”本身也处于不断地被解构的过程中。[4]16而且,“解构材料”不仅是历史认识主体认识历史的一种方式,也是历史认识主体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方式和结果。一个历史叙事者不单是叙述历史,也在叙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社会,也在叙述他自己。历史认识主体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历史文本表现出来,既在结构过去,同时也在结构现实、结构自我。“只有现在是被经历的。过去与将来都是视界,是从现在出发的视界。人们是根据现在来建立过去和投射将来的。一切都归于现在。历史难写,正在于它与我们的现在有关,与我们现在看问题的方式以及投射将来的方式有关。”[5]7“任何成就都不是最终的。可以用来解决任何给定问题的证据,都是随着历史方法的每一个变化和历史学家们的能力的每一种变动而在改变着的。”[6]345对于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历史认识主体会“解析”出不一样的认识结论;而对于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历史认识主体也必然会“解析”出不一样的认识结论;即使同一历史认识主体面对同一文本,在不同的认识情境之下也可能“解析”出不同的认识结论。被孔子所褒美、为史家所称道的“古之良史”董狐也是通过“书法”来表达他对“赵盾弑其君”的主观思想的。更何况大多数文本是经由选择性记忆或针对性失忆的产物,任情褒贬、随性抑扬情况在所难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历史,它是历史认识主体对部分历史文本所进行的重构和解释,它是文本历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文本是认识主体意志的产物,一切文本的历史均是主体化的历史。世界上存在两种历史,即文本的历史和真实的历史。文本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而我们了解并接受的历史是历史认识主体研究和写作的结果,对于自身不去研究历史的读者来说,他们接受的历史恰恰是历史学家创造的文本历史,而真实的历史是不断逝去的过去和已然的“曾经”,它独立存在于认识主体之外。但由于时空的位移,这些过去和“曾经”暂时无法重现。[7]9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一个事物的概念和它的现实,就像两条渐近线一样,一齐向前延伸,彼此不断接近,但是永远不会相交。……这种差别使得概念并不无条件地直接就是现实,而现实也不直接就是它自己的概念”。[8]744文本的历史是“概念”的历史,而真实的历史是“现实”的历史;文本的历史经过历史认识主体的精心重构和针对性选择,而真实的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生活的全部镜像。文本的历史即使饱含高度的客观性,它仍然与真实的历史存在悬距,仍然不是真实的历史。所以,文本的建构不等于真实历史的建构,文本的建构更不能承受真实建构之重。

认识论视野下真实历史图景建构的哲学思考

上一篇:成功的秘诀作文范文 下一篇: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