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安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4-26 11:06:39

科技安全管理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一、熟悉消防安全灭火知识的人员少

据笔者了解,虽然科技档案馆(室)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但真正熟悉消防安全业务知识和技术的人员很少,一般都是懂科技档案管理技术知识的多,熟悉或会自动报警、会使用室内消防设施和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安全疏散的人很少。由于科技档案馆(室)是科技行业内一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所以在科技档案馆(室)工作的人员必须了解一些必备的消防安全知识,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消防安全灭火技术。这既是确保科技档案馆(室)藏科技档案安全的需要,也是对科技档案馆(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科技档案馆(室)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根据科技档案馆(室)消防安全特点,切实加强科技档案馆(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科技档案馆(室)藏科技档案的绝对安全,这是各级各类科技档案馆(室)需要认真研究和长期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消防安全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所谓预防为主,就是把预防火灾事故发生放在首位,采取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防火措施,防患于未然;防消结合就是要在做好防火的同时,充分做好灭火的准备工作,保证及时有效地扑灭火灾。防和消是辩证统一的,防中有消,消中有防,它们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虽然科技档案馆(室)发生火灾的几率很少,但不能因此而麻痹大意,放松预防工作,放弃应该做的消防安全基础性工作。这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军队一样,目前虽然没有发生战争,但不能没有军队,不能没有备战。因为科技档案馆(室)是绝对不能发生火灾事故的,一旦科技档案馆(室)出现火灾事故,对科技档案馆(室)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而造成的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及防火责任制

科技档案馆(室)里消防安全工作涉及的范围广,专业技术性比较强,要做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科技档案馆(室)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使科技档案馆(室)里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求科技档案馆(室)工作人员警钟长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怠慢消防安全工作;同时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责任制,每一个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对所管辖工作范围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从而保证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保证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把一切不安全的隐患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科技档案馆(室)所藏科技档案的绝对安全。

(三)做好科技档案馆(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由于科技档案馆(室)建筑不同于普通民用建筑,建筑应符合它特定防火安全要求,所以要切实做好科技档案馆(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工作内容有:科技档案馆(室)建筑设计要报请本地消防部门帮助审核把关;室内装修尽量选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进行装修;安全出口数目、疏散宽度和距离应符合建筑防火规范的规定,不得设置门槛、台阶、疏散门应向外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和影响疏散的遮挡物;在科技档案库内应设置应急照明和疏散的指示标志;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安装自动报警和自动灭火设施,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所有电气设备及电线铺设应穿管铺设,电线不能超负荷运行,不得擅自接拉电线,陈旧电线要及时更换。科技档案馆(室)建筑设计必须达到消防安全等级规定要求,从而为避免科技档案馆(室)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加强科技档案馆(室)内火、电源控制和管理工作

做好科技档案馆(室)消防安全工作,首要的是加强火、电源管理,严格执行值班看守制度,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检查。科技档案馆(室)火源主要来自照明电路、取暖火源、电器设备、明火等四个方面,对这些火源、电源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排除;发现问题,要及时研究解决。建立专门的消防安全检查制度,定期进行检查,按规定进行整改,从源头上杜绝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

(五)配齐各种消防安全设施

科技档案馆(室)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要从有利于维护科技档案的安全,不损毁科技档案文件的要求出发,选择配置适用的消防安全器材。一般科技档案馆(室)不仅要配置移动灭火设备,如灭火器,而且还要装置固定式灭火设备,如消防栓和气体消防设施,有条件的科技档案馆(室)还要配置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系统。要按科技档案馆(室)的实际需要配齐消防安全设备,确保科技档案馆(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需要。

(六)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由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科技档案馆(室)里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的工作,所以在科技档案馆(室)工作的人员必须要了解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以适应科技档案馆(室)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预防火灾事故的客观需要。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一般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会代训的方法,组织科技档案馆(室)工作人员学习消防安全知识,进行消防安全操作演练,做好消防安全培训教育,使科技档案馆(室)里每一个工作人员都熟悉消防安全知识,会使用室内各种消防器材,会自动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安全疏散。虽然科技档案馆(室)通常发生火灾的几率极少,但不能因此而麻痹大意,要警钟长鸣,时时刻刻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使科技档案馆(室)的消防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万无一失,这样才能杜绝安全事故,确保科技档案馆(室)所藏科技档案的绝对安全。

(七)健全消防安全组织,加强消防安全领导

各级各类科技档案馆(室)也应与一般机关单位档案馆(室)一样,建立健全专门的消防安全组织,明确一名主要领导分管消防安全工作,落实专门班子具体负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义务消防安全队伍,真正把消防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计划,纳入科技档案馆(室)的正常管理工作内容,做到消防安全组织健全,分管领导落实,专管人员和义务消防队伍到位。总而言之,科技档案馆(室)里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经常性、连续性、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只有持续不断地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消防安全事故预防工作,才能确保科技档案馆(室)所藏科技档案的绝对安全,才能防止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技档案;安全管理

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档案的简称,是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证书、声像资料等科技文件材料,必须进行有效地安全管理。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

要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切实重视和不断强化档案的保密工作。要加大档案保密宣传工作的力度,通过对《档案法》、《保密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档案保密工作,强化保密法制观念,把安全责任意识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始终。

二、加强科技档案库房管理

科技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

1、档案库房要配备防盗门、铁栏窗、报警器、电子监控设备等基本的防盗设施,并随时做好各项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

2、指定专人负责库房管理,落实“双人双锁”等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

3、增强特殊介质的安保工作。如对不易保管的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配备专用的档案防磁柜,对容易破损的硫酸纸图等重要档案配备好防潮、增湿设备。

4、坚持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不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档案库房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检查、及时清理,采取有效措施,堵塞危及档案安全的漏洞。

三、强化科技档案日常管理监管

科技档案部门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统筹规划,做到职责明确,确保科技档案在生成、流转、归档、利用过程中的安全。首先,建立完善的档案生成制度。科技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每次收到的科技材料进行分类、登记和整理,保证档案的完整、齐全。对所有档案都必须编目成卷,以便保管和利用。为防止遗失,建立档案移交(接收)登记簿,并认真做好登记工作。制定细致完善的档案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印制度等利用制度。此外,要强化档案利用制度的执行效果,借阅人要遵守保密制度,严禁转借泄密和以个人名义向外单位转让科技成果;科技档案须在阅览室借阅,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要借出的,应有直接领导、项目负责人签字,履行登记手续,填写借阅卡及借阅簿。科技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核对,检查和维护,不能私自撕拆、涂改,更不得缺页少项;借阅的档案要保管好,不能丢失,发现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并追究其责任者的责任。

四、确保科技档案信息安全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学管理 人才激励 夯实安全

永华公司地处偃龙矿区,开采煤层为典型的“三软”煤层,矿井水、瓦斯、顶板等自然灾害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威胁很大。整合初期,由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滞后,采煤工作面两巷压力大,不能保证正常的通风、行人断面;机电运输环节多、维修跟不上,生产时常中断;生产效率低下,安全难以保证。

为彻底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永华公司以科学技术为先导,进一步规范安全管理,公司通过整章建制、健全机制,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步伐,用科技管理机制和体系推动了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健全科技管理体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是解决煤矿安全难题的金钥匙,是搞好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为彻底解决自然条件差、安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永华公司依靠科技力量,强化管理,加大投入,为矿井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首先,公司按照专业分工,公司安全、生产、技术、机电等主要领导牵头,组织专业技术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成立了一通三防、防治水、顶板、机电运输和安全管理等五个专项管理工作组,具体负责各专业领域内重大隐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并履行以下安全管理职责:1、每月定期组织本专业系统的隐患排查,掌握系统存在重大隐患的数量、地点及现状;2、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方案进行审查和专业指导,并提出具体的批复意见;3、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跟踪管理;4、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效果进行验收和评价。

其次,公司还针对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治理,建立和完善各种激励机制,大力扶持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工作:1、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公司针对瓦斯、顶板、矿井水等主要灾害治理,对技术干部和管理人员实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2、对于在专业领域组织科研攻关活动,取得显著效果的,公司按照安全奖罚办法规定兑现特殊贡献奖;(3)对于科研活动所需,公司全力支持,重点项目由公司负责与高等院校进行合作研发;(4)定期组织技术骨干力量外出参观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增长技术人员的管理才干;(5)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岗位工资待遇,从事一线技术管理岗位满三年的技术人员经考核合格一律安排在中层干部管理岗位挂职锻炼;对在岗中专及以上学历的生产技术人员,实行技术岗位津贴制,由公司总工程师牵头,人力资源部负责每季度进行一次集中评审,并按照考核等级发放技术岗位津贴。

其三,为保障矿井主要灾害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公司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采取外部招聘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在各矿建立了专业探放队伍,配置了专用设备、物资和必备的工器具,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需求。

在科技管理机制上,充分体现了安全管理的三个原则:第一,安全管理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原则;第二,安全管理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第三,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规范化的尅及管理机制,为永华公司安全生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技术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永华公司完成了集团公司科技计划任务,各类科技项目成果共136项,其中应用成果26项,推广成果21项,技术革新41项,五小成果48项。其中:“三软”低透气性高瓦斯极不稳定煤层瓦斯综合治理研究成果和“大段高台阶式双钻机注浆系统在一矿技术改造主、副井井筒工作面预注浆研究与应用”均被评为永煤公司2008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黄土覆盖层滑坡区密集建筑群下煤层控制开采技术研究”成果被永煤公司2008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组织申报已受理专利四项:其中,巷道U型钢和工字钢支架顶棚与前探梁固定装置被指定在集团公司内部推广应用,三软煤层钻孔泄压技术和三软煤层瓦斯抽放技术研究在偃龙矿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发挥科技先导作用,夯实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对于整合矿井尤其是小煤矿,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理念不能完全一致,安全管理行为不规范,安全效果不稳定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不良现状,最有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科学技术,因为科学的作用是真实和直观的,比空泛的说教作用更直接。在科技管理手段上,永华公司非常注重在科技服务职能上下功夫,提升科技管理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科技管理的内容贴近矿井安全。永华公司针对每个矿井的自然灾害特点和安全管理重点,确定公司科技投入导向和科技力量的配置,为各矿开展科技管理工作提供人、财、物的支持,使矿井科技管理工作重点突出、成效显著。在“三软”煤层支护的研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创出了安全稳产的示范工作面;在瓦斯抽放管理上采用“水力冲孔”“一孔三用”“穿层抽放”等多种举措,取得了重大突破,保障了矿井安全生产;在矿井防治水管理上形成了成熟的经验,为公司培养了专业探放水力量。通过内部学习交流,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在总体一盘棋的基础上,达到了互促并进的管理效果。

第二,科技管理的重心倾向矿井安全。科技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按照“系统抓,抓系统”的原则,公司把科技管理的重心放在矿井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和处理上。公司明确规定:科技管理的目的在于针对专业领域内的严重隐患制定具体整改方案、措施并指导实施;对科技管理奖励要依据矿井安全生产的实际效果,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公司对技术人员岗位津贴或其它科技管理奖项的考核均与安全生产效果挂钩考核,对发生责任事故的技术管理人员取消安全奖金;对下井次数达不到标准的技术人员取消技术岗位津贴;对技术管理不到位或措施编制不及时、可行性差的技术人员扣减安全管理奖金,从而增强了科技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根据总公司要求和排查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的要求,结合科技公司的经营工作实际,经认真排查确定,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为:青岛至四方间k4+690至k6+119处声屏障工程,其中,人身安全为重中之重。

为确保声屏障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劳动人身安全,公司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力支持。施工之初,公司成立了工程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彭大钊王国华副组长:杨跃伟(常务)成员:杨淑静史坚鹏李明周国忠李树戊。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组,组长:杨跃伟副组长:杨淑静史坚鹏(常务)巩宝方成员:宋振辉陈金华周国忠李树戊,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在基础开挖工作中,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一、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身穿防护服。

二、横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注意左右机车、车辆的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

三、严禁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面抢越。

四、严禁在钢轨上、车底下、枕木头、道心里坐卧或停留,严禁将钢筋、钢管等金属物横放在两条钢轨上。

五、顺线路行走时,应走两线路中间,随时注意机车、车辆的动态。

六、必须横越停有机车、车辆的线路时,先确认机车、车辆暂不移动,然后在机车、车辆较远处越过。

七、注意爱护行车设备、站场设备及各种表示牌(灯)等站场标志。

八、当防护员发出报警信号后,施工人员应立即离开行车线路躲避,以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

九、施工中较长的施工工具及材料应顺线路摆放,以免侵入限界造成事故。

7月17日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内容的变化,我们对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及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一、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制度

1、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路局有关施工安全文件,组织学习工程指挥部有关工程施工的文件和电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贯彻措施。

2、每天召开安全碰头会,总结安全工作,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研究制定次日的安全关键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3、每天派出专人参加施工队的班前会,对前日的安全工作进行点评,布置当日的安全工作重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设立警戒表识和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穿防护服,绝对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两端施工队设专人进行安全防护,配备喇叭并保证作用良好。

3、派出专人到车站联系行车计划,提前掌握车流状况,作好安全防护准备工作。

4、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力度和巡查频次,认真检查作业现场的工具和材料的摆放,避免侵线,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5、对于登高作业,施工队派出专人现场盯控,防止高空坠落伤害,防止材料、工具和人员侵入接触网的安全限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杜绝断网的行车事故。

6、制作专用工具,解决架设h型钢和吸声板难题,从根本上防止触电事故和行车事故的发生。

7、搬运金属材料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轨道电路短路,影响行车安全。

三、应急预案

1、施工安排坚持“先难后易、先内后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进度。

2、帮助施工队合理调配劳动力,科学施工,分组分段,倒排工期,严格按进度计划完成当日施工任务。

3、制作辅助器械,减轻劳动强度,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4、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反恐防爆观念,加强内部治安秩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特别要加强夜间的安全巡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闲散人员,严加盘查,劝其离开,如发现可疑迹象和故意破坏行为,应立即报警。

7月27日正线开通以后,我们根据《*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技规》、《行规》的有关规定,重新修订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办法》。一、声屏障施工现场必须全部设立施工安全警戒线。按照《技规》第395条第一款第一项基本建筑限界图的规定,距离钢轨头部外侧1.6米以外设立施工安全警戒线。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工具和备品,严禁侵入施工安全警戒线以内。

二、声屏障基础抹面作业方式,采取分段作业,100米以内为一段作业面,施工现场(包括安装吸声板)不得超过3个作业面。根据施工现场的了望条件,以作业面两端为起点,向两端延伸50至80米处各设立一名安全防护员,安全防护员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佩带臂章,手持喇叭,站姿面向来车方向。在接到来车通知或看到有机车、车辆、轨道车移动时,立即吹响喇叭,警示施工人员停止作业。施工人员听到警示信号后,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并站稳抓牢躲避列车和移动车辆。列车、车辆在作业面内通过时严禁人员走动和其它作业。待列车全部通过或移动车辆远离作业面后,重新作业。

三、吸声板作业和安全防护,除严格执行声屏障基础抹面的作业方式和安全防护办法外,施工人员听到警示喇叭后,应立即停止作业,作业人员迅速从梯子上下来后,将全部梯子、吸声板以及施工器械横到并顺线路方向摆放于警戒线外方,施工人员站稳抓牢躲避列车、车辆。待列车、车辆通过后,重新作业。安装吸声板作业时严禁在电网以及带电体2米范围内进行安装和其它作业。

四、所有施工人员除上、下班时在安全员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的快速横跨线路外,其他时间不准横跨线路,特殊情况确需横跨线路时,必须向安全防护员举手示意请求横跨线路,待安全防护员确认安全同意横跨线路后,施工人员应迅速横跨线路,严禁在线路上停留。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总公司安保部:

根据总公司排查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的要求,结合科技公司的经营工作实际,经认真排查确定,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为:青岛至四方间k4+690至k6+119处声屏障工程,其中,人身安全为重中之重。

为确保声屏障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劳动人身安全,公司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全力支持。施工之初,公司成立了工程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彭大钊王国华副组长:杨跃伟(常务)成员:杨淑静史坚鹏李明周国忠李树戊。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工作组,组长:杨跃伟副组长:杨淑静史坚鹏(常务)巩宝方成员:宋振辉陈金华周国忠李树戊,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在基础开挖工作中,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

一、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身穿防护服。

二、横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注意左右机车、车辆的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

三、严禁在运行中的机车、车辆前面抢越。

四、严禁在钢轨上、车底下、枕木头、道心里坐卧或停留,严禁将钢筋、钢管等金属物横放在两条钢轨上。

五、顺线路行走时,应走两线路中间,随时注意机车、车辆的动态。

六、必须横越停有机车、车辆的线路时,先确认机车、车辆暂不移动,然后在机车、车辆较远处越过。

七、注意爱护行车设备、站场设备及各种表示牌(灯)等站场标志。

八、当防护员发出报警信号后,施工人员应立即离开行车线路躲避,以保证行车和人身安全。

九、施工中较长的施工工具及材料应顺线路摆放,以免侵入限界造成事故。

7月17日 基础混凝土浇注完成后,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内容的变化,我们对施工现场安全注意事项及时进行了修订和补充。

一、施工现场安全工作制度

1、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认真传达贯彻路局有关施工安全文件,组织学习工程指挥部有关工程施工的文件和电报,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贯彻措施。

2、每天召开安全碰头会,总结安全工作,研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研究制定次日的安全关键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3、每天派出专人参加施工队的班前会,对前日的安全工作进行点评,布置当日的安全工作重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

1、施工现场设立警戒表识和安全警示标志,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穿防护服,绝对不能进入施工现场。

2、施工现场两端施工队设专人进行安全防护,配备喇叭并保证作用良好。

3、派出专人到车站联系行车计划,提前掌握车流状况,作好安全防护准备工作。

4、加强现场安全巡查力度和巡查频次,认真检查作业现场的工具和材料的摆放,避免侵线,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

5、对于登高作业,施工队派出专人现场盯控,防止高空坠落伤害,防止材料、工具和人员侵入接触网的安全限界,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杜绝断网的行车事故。

6、制作专用工具,解决架设h型钢和吸声板难题,从根本上防止触电事故和行车事故的发生。

7、搬运金属材料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轨道电路短路,影响行车安全。

三、应急预案

1、施工安排坚持“先难后易、先内后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安排进度。

2、帮助施工队合理调配劳动力,科学施工,分组分段,倒排工期,严格按进度计划完成当日施工任务。

3、制作辅助器械,减轻劳动强度,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工程进度。

4、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反恐防爆观念,加强内部治安秩序,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特别要加强夜间的安全巡查,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闲散人员,严加盘查,劝其离开,如发现可疑迹象和故意破坏行为,应立即报警。

7月27日 正线开通以后,我们根据《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技规》、《行规》的有关规定,重新修订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办法》。

一、声屏障施工现场必须全部设立施工安全警戒线。按照《技规》第395条第一款第一项基本建筑限界图的规定,距离钢轨头部外侧 1.6米 以外设立施工安全警戒线。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材料、工具和备品,严禁侵入施工安全警戒线以内。

二、声屏障基础抹面作业方式,采取分段作业, 100米 以内为一段作业面,施工现场(包括安装吸声板)不得超过3个作业面。根据施工现场的了望条件,以作业面两端为起点,向两端延伸50至 80米 处各设立一名安全防护员,安全防护员要全神贯注、精力集中,佩带臂章,手持喇叭,站姿面向来车方向。在接到来车通知或看到有机车、车辆、轨道车移动时,立即吹响喇叭,警示施工人员停止作业。施工人员听到警示信号后,立即停止一切作业并站稳抓牢躲避列车和移动车辆。列车、车辆在作业面内通过时严禁人员走动和其它作业。待列车全部通过或移动车辆远离作业面后,重新作业。

三、吸声板作业和安全防护,除严格执行声屏障基础抹面的作业方式和安全防护办法外,施工人员听到警示喇叭后,应立即停止作业,作业人员迅速从梯子上下来后,将全部梯子、吸声板以及施工器械横到并顺线路方向摆放于警戒线外方,施工人员站稳抓牢躲避列车、车辆。待列车、车辆通过后,重新作业。安装吸声板作业时严禁在电网以及带电体 2米 范围内进行安装和其它作业。

四、所有施工人员除上、下班时在安全员确认安全的前提下有组织的快速横跨线路外,其他时间不准横跨线路,特殊情况确需横跨线路时,必须向安全防护员举手示意请求横跨线路,待安全防护员确认安全同意横跨线路后,施工人员应迅速横跨线路,严禁在线路上停留。

由于我们加强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督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科学严密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防护措施,从工程之初的2人现场安全督查,到7月17日的4人现场安全督查,到7月27日以后的6人现场安全督查,公司先后派出36人次的施工现场安全督查和安全防护人员,确保了工程的施工安全和人身安全,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目前工程已经完工,8月15日验收。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6篇

一、政策反馈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

政策反馈系统(Policy Feedback System)是将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系统,其特点是多层次、多网络。政策反馈系统是将政策的主体系统与客体系统,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连接起来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政策反馈系统反馈来自于政策对象,而公共政策作为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以及结束之后对对象系统必然有某种改变或反应,并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此外,反馈也来自于与对象系统有某种关联的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以及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评估的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政策评估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断。从而调整、修正政策和制定新的政策。通常,主体针对一项政策的各个方面所进行的各种评价,包括政策方案的评估、政策执行的评估、政策结果的评估。

政策评估基于两个层面:

(1)事实层面:事实层面评估的目的是向人们说明一些事实,不涉及价值冲突。比如,政策结果是什么?政策目标是否达到?该政策是否是该结果的原因?政策的成本有哪些?是否有效率?等等。

(2)价值层面:以特定的价值标准来判断政策的影响,比如,公平性。但不同利益主体对这些价值标准的定义可能会存在差异。

政策评估应当注意政策预期的影响和非预期的影响,每一项政策在设计时都指向特定的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因此,这些问题和群体是评估时首先需要想到的对象。首先必须明确哪些是政策的目标群体,什么是政策的预期目标。进一步预测政策可能产生预期的结果,也可能产生非预期的结果。政策的影响可能会超出预定的政策问题和目标群体。

关于成本的影响:

(1)直接成本:直接成本中既应包括公共开支,也应当包括私人开支。

(2)间接成本:除了直接成本外,政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计入间接成本;间接成本可能是无形的,或非货币的,但需要以货币衡量。

(3)机会成本:政策评估的时间具有长期性,每一次评估工作对下一次政策的修订都是至关重要的,失误的评估将计入机会成本。

政策评估的分类:

(1)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

(2)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

(3)预期评估、现实评估与综合研究评估

二、建立安全管理反馈评价体系的意义及必要性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修订,每一次修订对行业产生的影响具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建立一个科学的政策评价体系,对政策过程的评估和监控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其意义在于:

(1)政策评估是政策有效性评价的基本手段。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工作是保护国防科研生产秩序的最前沿和基础保障,政策制定和执行必须得到落实,且切实可行。政策主体必须时刻保证政策具有有效性,对政策发挥的作用进行及时监控。当发现政策出现偏差或者政策对目标产生不良影响时能及时制止,及时抑制和消除政策对行业的不良影响。

(2)政策评估是调整、修正、延续和终止政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反应出来的时代特征越发明显。在时代进步的同时,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政策需要与时代相适应,必须紧跟时展,及时地调整、修正相关政策,在系统内单位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补充政策相关制度,在政策明显与时展不相符合时终止相关条款,使安全管理政策可持续发展。

(3)政策评估有利于政策资源的配置。每一项政策的出台与落实都将配置相应的政策资源、管理资源,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监控,及时发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通过调整资源,及时弥补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弱点,能够合理利用资源,节约管理成本,避免短板效应。

(4)政策评估是政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的必要途径。在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指导思想引导下,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出台都要做到科学与民主,政策评估就是制度科学化的具体体现,发现目标在执行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与之适应又是民主化的具体体现。

三、安全管理政策评价指标的研究

建立安全管理政策评价系统就是要科学地建立一系列能够发现行业现状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反应出来的变量,及时修正政策,加强正面引导,合理调配管理资源。

(1)对人员结构指标的建立。其中包括对单位人员总数、人员学历、年龄结构,以及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结构、人员属性、用工方式、年龄结构等指标。通过单位总人数与安全管理部门人员人数的比值能够反应出单位安全管理的工作压力,通过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用工方式和学历结构可以反应出安全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通过两年以上指标反应出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由正式职工比例下降,合同制以及临时聘用人员比例增加,在对政策进行修订时就应该着重对合同制及临时聘用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2)对单位基本属性指标的建立。其中包括单位产值、单位办公环境、地理位置、周边经济状况、单位收入在当地的水平等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反应出单位的经济水平。及时掌握系统内单位经济状况,能够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对经济状况不同的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分级达标,减轻安全管理工作对单位造成的负担,与单位的科研生产相适应。

(3)对单位突发事件指标的建立。其中包括单位发生的火灾、治安案件、刑事案件、、暴力恐怖案件等情况建立指标,通过这些事件的数量、原因的分析,能够清楚反应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及发展趋势,合理调配管理重点,有效控制发案。

(4)对单位经营状况的指标。其中包括单位目前的经营状况:改制、重组、合并、裁员、破产等指标。分析行业中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能够预估安全管理工作下一个五年的变化情况。对于情况逐年增多经营状况,分析其安全管理工作的风险点,对风险点进行控制,将安全管理政策的制定做到具有前瞻性。

四、评价体系的具体运用

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管理政策评价体系运行的主要成果是:安全管理白皮书与支撑政策修订的数据支撑。

安全管理政策评价体系以年度为单位开展,以调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范围包括政策执行的相关单位,调查对象包括安全管理工作从业人员,分领导层与执行层,每单位根据总人数比例计算被调研人员人数。调查问卷以选择题形式进行,数据统计由各集团公司进行,调查结果不作为评价单位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依据。

调查结果每年安全管理现状白皮书,客观反应目前安全现状。并将指标数据列入数据库,与往年结果形成曲线图,提供给政策制定者。

当关键指标触发修订要求时,启动安全管理政策修订程序,向政策制定者建议修订现有制度,并列出详细的修订需求与必要性,使政策修订工作适时开展,并且修订依据充分翔实。

五、结束语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变电站;变电运行;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0-0000-02

Security Management of Substation Run under the New Technology

Yan Jinli

(Chongqing Power Company Bishan Power Supply Bureau,Chongqing402760,China)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led to the reform of substation operation mode,"unmanned substation" has become a mainstream form. However,substation operation,there are many problems,do the work of substation operatio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grid security and stability.This is the safety of subst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issues are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measures.

Keywords:Substation;Substation operation;Safety management

目前,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发展,无人值班变电站已经成为趋势。变电运行行业是电网运行的支架和枢纽,要真正做到变电的安全运行,无人值班管理问题显得日趋重要。

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无人值班”,无人值班变电所是一种新型的先进运行管理模式,并不是不需要任何技术措施的无人运行,相反的,是需要更加充实和训练有素的高素质人员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作为支撑,相互协调搞好管理工作,一起达到减人增效的最终目的。在新模式的运行管理中,有些设备的隐患并不能被自动检测出来,这要求必须要有运行人员在场。

一、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

变电运行是电网的枢纽,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操作。而变电运行又很复杂,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都得面对,维护的设备多,出现故障和异常运行情况的几率比较大,并且变电运行工作具有繁琐乏味的特点,容易给工作人员带来思想松懈的不利影响。

变电运行一旦发生事故,轻者是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重者则会危及生命、设备或者电网的安全,这将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电网大事故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再列举。随着电网新技术的发展,大量新设备和新装置不断引进,运行人员急需了解和掌握它们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维护管理方面的知识。运行人员是电网安全运行的直接执行者,新形势下,要求工作人员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二、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问题

变电运行事故主要分为设备故障事故和恶性误操作事故。电气设备从出厂到使用,随着时间推移,设备不断老化,设备隐患是变电安全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变电运行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查和更新,以减少安全事故的隐患。恶性的误操作事故是电网变电运行中常见故障,且长期存在。

恶性误操作事故的诱因主要有操作人员无填写操作票、没有认真核对设备编号、走错间隔或者是接令人没有做纸上记录而是凭记忆进行操作等。即使大家都知道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故障和危险事故发生,也没有人会愿意接受伤害或事故,但是违章行为仍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

1.长期的变电运行工作枯燥乏味,每天的基本工作几乎相同,在无异常情况发生情况下,工作内容都是如出一辙的例行工作。这重复性的工作容易给运行人员思想上带来懒惰性,造成麻痹大意和过失性错误。

2.人是有感情的,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各有不同,每个的生活环境都会影响他本身的情绪和工作状态。一个人的生活不仅仅是工作,还有他的家人、亲朋好友以及日常的学习等等。一个人的生活的各方各面都会影响他的心理,而行为是意识的反映,心理的波动或者异常,常常是导致工作失误的直接原因。

3.操作者存在侥幸心里。操作人员因大部分违章行为并没有引起直接的后果或者是没有明显的后果而心存侥幸,这些侥幸心理往往是违规违章行为的直接诱因。且每个人都有惰性,贪图方便,怕麻烦。往往为了抢时间、赶任务,操作者常常不按安全规程操作,这往往是交接班或者就餐期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4.操作人员对设备运行原理和操作方法一知半解,对故障危害认识不深,对违规行为的后果认识不够等也是恶性误操作事故发生的诱因;另外,往往有些工作人员思想素质较差,责任心不强,在操作过程中敷衍了事、草率行事,操作前不确认设备编号、不按操作单按部操作等。

三、变电运行管理工作

保证电网安全必须明确员工的职责,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无人值班的新变电所运行模式下,变电站的管理工作可以被分为两部分:一是负责运行情况的监视和数据记录,以及断路器的操作;二是设备的运行状况巡视和维护以及隔离开关的操作。工作人员也相应的被分为两队:值班室调度运行员和现场操作队。

对于运行管理制度,则可以从岗位责任制、设备专责制和值班、交接制三方面着手,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明确的制度,以明确员工的责任和工作范围。

其次,在管理工作中,还要保证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为未来的工作留下可参考资料。要加强技术维护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迅速排除故障,保证经济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

四、变电安全管理

电力系统分为发、输、变、配、用这五个环节,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重要环节,起着电能变化和分配的作用,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电力系统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搞好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根据新形势下无人值班新模式的运行经验,对变电安全运行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工作是所有企业工作的重点,是企业的生命保障。安全工作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严惩违章违规行为。在变电所无人值班的运行模式下,更应该严格执行“两票制度”。因变电所技术不断得到更新,需要及时地修订变电站的运行管理规程,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自动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二)做好员工技术培训工作

针对新技术的引进,应该加强员工的技术培训工作,包括基础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培训。专业基础知识的培训,应该按月进行,进行定时考核,保证运行人员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提高专业素质。而运行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变电运行的安全生产。因此,应该重点抓技术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工作应该与实际相联系,采取就地培训、岗位练兵是一种高效方法。这样能够使得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学习,并且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

(三)做好员工的安全教育工作

针对变电运行中的恶性误操作事故,应该做好运行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安全培训工作要适当、及时,培训工作不是越多越好,要适量适时,才能达到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效果。安全知识的培训教育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将是安全事故的严重隐患。对相近相似实际事故的分析比较更有益于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对比分析,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反事故措施,并结合实际反事故演习,可以真正杜绝雷同事故的发生。

安全工作要以人为本,采取人性化的管理。在心理学方面,领导对员工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慰问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领导对员工的吹毛求疵,会使员工心理产生抵触情绪,使得员工精神紧张,反而会导致错误频繁,长此以往,会在员工中形成心理定势。领导的平易近人还有助于活跃班组气氛,维持员工良好的工作心态,给工作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更有助于工作的顺利、保质进行。

五、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电力系统中自动化技术得到很好的利用,变电所的运行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无人值班模式成为变电所运行方式的主流方向,能够起到减人增效的作用,但伴随着也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丽莹.对变电运行倒闸操作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29,21

[2]朱爱军.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及故障排除[J].价值工程,2011,30,6

[3]马丽秀.浅谈变电运行[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6

[4]罗华理.浅谈变电运行标准化管理[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7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科技发展 信息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b)-0030-01

1 网络科技安全发展现状与概念解析

1.1 现状

21世纪是电脑网络科技的世纪,信息借助网络传输既快速且无远弗届的流通与交换,孕育出全球化社会。进入信息化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信息战也越演越烈,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提升政府单位信息安全防御能力,便成当务之急的工作。信息安全维护旨在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可用性,我们应当落实最佳安全实务准则及纵深防御策略,以因应信息网络安全的威胁。有鉴余此,无论是防护机制建立、法令规范修订、教育培训与人才培养,均须落实执行。近期目标式攻击越来越盛行,黑客不直接攻击目标组织而采用迂回的“水坑式”攻击,从目标对象常去的网站着手,所有合法网站都有可能因为漏洞成为攻击跳板,网站被黑原因很多,SQL injection,XSS网页安全问题就可以让黑客一再得逞。而DDoS攻击威胁存在已久,近年来的变化速度也越来越快,黑客利用网络协定所存在的漏洞,将各种网络设备变成尸电脑的一份子,例如:打印机、路由器、网络摄像头,再利用它们发动大规模DDoS攻击,或是窃取里面的资料。日前韩国攻击事件以及美联社Twitter账号被盗等信息安全事件对当地造成股市大跌、影响金融社会秩序等重大冲击。随着APT攻击的盛行,对于未知威胁的侦测能力也受到重视。因此,RSA信息安全厂商的SIEM将由原本的enVision平台转换为收购来的NetWitness平台,名为Security Analytics,除了将log收录之外其全封包深度分析与鉴别功能是为最大特色。

1.2 概念

三个概念构筑着信息网络安全最基本的基石。分别是机密性、完整性、可使用性。一是机密性。主张信息网络只能提供予有权取用的人或组织,无论通过语音、文件、E-mail、复制等任一种形式,只要信息网络揭露给未授权的人员组织,就破坏了机密性。二是完整性,也即主张信息网络必须可被信任为是正确且完整的。这包含了三个重要的信息:“正确”代表信息没有被更动过,也没有错误;“完整”代表信息没有遗漏或被裁剪;“可被信任”代表取得信息者可以被信任。若信息遭到非属授权的更动,无论有意或无意,即破坏信息网络的完整性。三是可使用性,也即主张负责信息网络的系统或组织,必须在授权使用者需要时,提供正确无误的需求信息。在信息网络系统中,例如资料储存媒体损毁、阻断服务攻击,都属破坏可使用性。其中,阻断服务攻击就是使服务中断的攻击行动。例如,传送大量的封包造成提供信息主机超过负荷而当机或损毁等。

2 组织信息网络安全设计的完整性

一是信息网络安全与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的目标,在于厘清界定组织中的信息资产,并且建立及实行政策、准则、程序、指引,以确保信息网络的可用性、完整性及机密性。实行时,可借助适当的管理工具或方法,例如风险评估、信息安全观念的培训等,协助找出潜在威胁、分类信息安全资产及评估各资产的弱点。

二是安全架构与设计。建立一个安全的系统架构及模型,可以增进信息网络的可用性、完整性及机密性。包括整体的网络环境、应用系统、设备、软硬件、作业系统等,都应该要构筑在一个安全架构之下。

三是存取控制。存取控制包含实体环境的出入管制及信息网络系统的存取管控。须先了解有哪些存取管控的方法,以及了解整体系统的可能存取途径及可能借以入侵的渠道,才能设计良好的存取控制。

四是应用程序安全。在设计及开发应用系统时,就应当妥适地纳入信息网络安全的考量。即充分了解运用在各式应用系统上重要的信息安全观念,从而设计出符合信息安全原则的应用系统。

五是操作安全。这个安全管控机制,首要目标除了确保信息能在需要的时刻提供给授权者,还必须确保信息网络不会被未经授权者使用或更动。

六是实体安全。实体环境中,除了整个设施机构的周边外,包括办公室环境、信息储放设备所在及机房空间等,都要考量到如何维护信息网络安全。

七是通讯及网络安全。网络是个开放的资料交换环境,随时都有人可能通过各种手法监听或接触到在上面流通的信息。当系统必须通过这个开放渠道传递或交换信息时,必须要考量到安全的问题。

八是业务持续性与灾害复原。为建立良好的信息网络安全,组织必须建立持续的改善与应变计划。这个计划应至少包含信息安全问题的持续监测、回应及改善的方针,以使组织的信息安全环境能日趋成长完备。

九是法律、规章、遵循性与调查。了解电脑及网络犯罪的相关法律知识,有助于在遭受信息安全相关威胁及侵害时,可以较迅速的反应。故要导入信息网络安全时,对于相关的法律或规范,应当也要有足够的认识。

3 系统应用对称与非对称式加密

加密过程至少包含以下元素:明文、加密演算法、加密钥匙及密文。明文代表未加密内容,密文代表加密后内容,演算法代表加密规则、钥匙代表加密时所要定义的参数。以替代加密法的例子为例,选定凯撒加密法为演算法,而决定字母要位移几位,就是钥匙,加解密双方都必须知道这钥匙,才能顺利加解密。在加密法强固到难以破解后,钥匙的交换与保护,便成为重要课题。无论资料如何加密保护,钥匙的传递,除了双方面交之外,都必须曝露在相对公开的环境下传送,非对称式加密,即是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而诞生的。

非对称式加密的原理,即为加密与解密使用一组不同且配对的钥匙。先以两个人―― 甲跟乙来说明。在非对称式加密中,每个人都有两把钥匙,一把称为私密金钥(private key),须留在自己身边,不可透露给任何人,另一把称为公开金钥(public key),可公开散布,不须保密,因此,非对称式加密又称为公开金钥加密。假设甲要写信给乙,首先须取得乙的公开金钥,由于公钥不是秘密,乙大可通过网络寄给甲,甲用乙的公钥对信件加密,再寄给乙,这封加密信即使被偷看,也因偷窥者没有乙的私钥,而无法解读,乙收到信后用私钥解密,即可看到信件内容。

当然,非对称式加密虽然安全,但由于演算法复杂,与对称式加密相较,加密所费时间拉长许多,为顾及效率,实际上加密作业会综合这两种技术。以对称式加密,加密本文,再以非对称的公钥,加密对称式钥匙,该方法即可加快文件加密的效率,也可解决钥匙传递的安全问题,著名的RSA,以及DH、Elgamal、DSA等,均属目前较常见的非对称式加密法。

参考文献

[1] 黄发文,徐济仁,陈家松.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初探[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5).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 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知识

伴随经济社会逐渐发展,企业生产安全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加强当代企业安全管理为企业当务之急。企业单纯通过传统安全管理模式渐渐不能胜任当前安全管理要求,企业要想强化安全管理最先要做的便是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企业在安全知识方面的认识,凭借开展相关安全活动,分享彼此间安全成功经验,凭借知识管理最终构筑企业安全管理。基于此本文以知识管理下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构建展开视角,就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知识管理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意义

(1)伴随科技文化水平逐渐提升,知识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意识到,当代企业当中知识决定企业发展状况,知识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们及时获取所需信息,知识安全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1]。建设完善企业知识安全管理工作,能为企业带来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氛围。将企业知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在保卫国家资产不受到损失的情况下,可以使企业稳步向前运行,为企业谋得更大的利益做好基础,争取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

(2)知识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坚实后盾。使企业知识安全管理理想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杜绝犯罪的产生,为企业将风险降到最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使企业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与意识,是企业知识安全管理的首要目标。通过知识安全管理意识的提高,使得犯罪分子无处藏身,对企业的资产不敢有觊觎之心,才可保障企业发展稳步前行。只有把企业知识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担负好企业发展这一重任,才可为企业与员工真正谋福利,使员工静下心来,没有后续担忧,全心全力为企业效力。企业有了和谐的保障环境,员工从心里感到安全,才会将积极性与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分内职责做好。

(3)做好知识安全管理工作可有效面对突发状况。人们的生活中难免有一些突况,企业也不例外,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可能随时有突发事件产生。而为了避免这一状况,企业知识安全管理需要有相关机构与素质与能力各方面都很强的知识安全管理队伍组成。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该临危不乱,积极应对,及时展开针对性应对措施,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的后援团。

二、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现状

(1)社会问题导致企业内部产生问题。由于当前经济体制决定,我们国家正在经历经济、社会、意识等角度的转型变迁事宜,多重的社会利益也重新整改整合,各种经济矛盾也应运而生,这加速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把视角转向企业内部,同一时间也是安全管理问题最为活跃的时期。

(2)对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企业的相关领导总是着重放眼于眼前利益,紧盯外部市场,他们几乎没有时间整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灾难性的打击。很多企业领导对于企业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够重视,诸多情况下只做表面文章,并未起到真正加强生产安全作用,对于这项工作的投入成本也相对较低。

(3)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岗位不固定。企业基层安全管理力量偏弱这一问题应该被提上日程中来。现如今犯罪分子更多的使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犯罪手法也层出不穷,而恰恰相反的是,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措施与相关人员,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更退步或者减少了,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与社会发展极为不匹配。

(4)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往往权利和义务不平衡。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项重难点。当代企业有很多并未构建专门担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的过程当中并不存在统一管理制度,也并未很好实现管理。安全管理属于企业内部,没有对应的执法权力,却又规定了它的义务是管理企业内部安全。这种状况常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进退两难。

三、对应企业安全管理现状的解决措施

针对于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存在的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想出办法应对,争取使安全管理工作不落于人后。我们应该通过强化体系,跟随经济时代潮流,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要适应时展要求,对工作中出现的状况积极应对,深入分析,及时准确的把握犯罪动机[3]。另外还要适当加深对安全管理制度的理解,并实时更新优化制度,提高它的灵活性与完整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将安全管理工作科学化。将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在当代科技基础之上,让科技手段为安全管理工作铺路。在犯罪分子日益猖獗,盗抢科技手段日益崛起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更不能屈居人后,给犯罪分子有漏洞可钻。我们要将稳定、安全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加大安全管理方面的科技投资,这样企业的未来收益将会更大。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对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十分有利,与当代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立息息相关。当代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缺陷,企业想要凭借运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举措加强知识管理下企业安全管理模式建立,凭借安全知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为企业相关部门生产经营提供安全方面坚实保障,为企业进步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铁忠,李志祥.知识视角下的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增长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

[2]赵俊平,宋冬梅.基于杜邦式的中油炼化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改进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2.

科技安全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 交通运输 安全发展

交通运输安全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关切、社会关注、群众关心。交通运输部党组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安全工作,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并指出要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于各领域、全过程,强化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防、管、控能力。如何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摆在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科技创新是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现代科学技术为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在一定经济投入条件下,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可能。美国、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在交通运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先后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追求“零死亡”的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战略。通过安全发展战略的实施,美国2011年实现了公路死亡率降至1人/亿车・英里的预期目标。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提高安全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多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始终将促进安全发展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攻关,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科研攻关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当前,迫切需要深化对安全理论的认识,强化创新驱动安全发展上升到新的水平。

风险管理是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交通运输永恒的主题,是交通行业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价值追求。要用红线、底线思维来看待平安交通在“四个交通”中的重要位置。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安全水平受到技术水平、经济投入、管理能力三个因素限制。而技术对提升安全水平有根本性作用,可在一定的经济投入下,大幅提升安全水平,还可对提升安全管理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从现代安全理论来看,安全是相对的,风险是绝对的,安全和风险是一对互为存在前提的术语。安全是一种可接受的风险状态,而风险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组合。纵观国际上安全管理方式大致有四种类型,即事故理论支持的事后型安全管理方式、隐患理论支持的缺陷型安全管理方式、风险管理理论支持的风险型管理方式、系统原理支持的目标管理方式。风险管理理论支持的风险型管理方式,其管理的对象是风险,可事前通过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加大投入对风险实施综合管理,克服缺乏定量分析、系统科学性有限、往往抓不住重点、控制效果难有保障等不足。当前,国外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和国内如民航、电力等行业大多实行以风险为对象的安全管理方式。公路、水路行业在工程建设和造船等领域也已开始采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构建起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全面将风险管理理论引入到交通运输各领域,是提升安全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扎实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

要立足于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按照“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根本、以创新为核心”的要求,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推广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并开展典型示范应用,加快将风险管理理念全面引入到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中。

一是从典型案例分析入手,加快构建起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技术体系。重点针对当前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突出的领域,如在役长大桥梁和隧道运营、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跨海客运渡轮班线运营、跨省道路危险品运输、跨省长途客运班线运营等,依托典型工程和重点路线,深入“解剖麻雀”,开展案例分析,系统开展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生态破坏的安全风险辨识,开展安全风险定性和定量评估、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等,编制形成典型案例的安全风险辨识手册、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和应急预案操作手册,逐步将风险管理理念引入到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相关领域中,为形成可供行业复制推广的安全风险管理积累经验。之后,再将典型案例实施经验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工程和路线,从而构建起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的管理技术体系。

二是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交通运输风险防控技术水平。围绕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总体战略与目标,结合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发展现状及国外最新发展趋势,通过协同创新、开放创新,集中全国优势科研资源,重点针对制约公路、水路和城市交通运输安全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从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应急保障四个方面,加强科技需求梳理,凝练重大科研任务,集中攻克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中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切实为提高交通运输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开展试点示范,加快形成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防控典型示范效应。开展典型试点示范,将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水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以点带面、点上突破、面上拓展,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遴选有代表性的项目、企业和区域开展科技示范,形成典型示范效应,为在全行业全面推广风险防控理论打下基础。

四是加强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基地是创新活动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资源,重点在系统安全、设施安全、运输安全和应急保障等四个领域,加强研发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同时,积极推动项目、基地和人才三位一体创新机制建立,强化交通运输安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培养,形成人才核心竞争力,为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四个交通”发展,构建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打下基础。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是安全管理系统性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创新性地推动工作,更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只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紧密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强化领导,积极营造全社会协力推进的良好局面,就一定能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安全发展迈上新台阶。

上一篇:科技创新理念范文 下一篇:甲方合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