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12-11 18:21:24

科技信息化建设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化

二十一世纪是社会高度信息化、经济高度知识化的时代,实施农业科技信息化是我国农业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大举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在广大农村全面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村和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民科技意识,使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地得以转化,从而增加粮食单产和质量,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但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将科技知识输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也就是如何通过信息化这一载体的有效实施,全面加强农村科技工作,推动农村迅速奔小康,这是农村面临的首要问题。“农村要致富,先修科技信息路”。加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对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几年来,全国许多地区在实施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在科技服务、示范、推广网络建设和解决农村科技下乡入户问题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如何作好农村科技信息化工作与大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什么是农村科技信息化?

农村科技信息化是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全过程的科技化、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装备现代农村产业,以数字农村作为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支持农村经营管理,以信息科技服务体系作为依托更有效、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提升农村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科技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腾飞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动力,信息化为科技插上了翅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智力支持和快捷、畅通的信息高速路。

二、如何建设农村科技信息化?

信息化对农村来说,是一项全新工作,如何把握机遇,因势利导发展农村科技信息化,进而形成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首先,加强领导优化环境。

农村科技信息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需要行政推动和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只有举全社会之力才能实现建设目标。将“农村科技信息化体系建设”列入经济建设大事之一;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优化环境。

其次,以农村科技信息化为核心,打造科技综合服务体系。

通过几年来一些地区的实践我们体会到,铺架产学研合作之路,提升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档次,必须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及功能完善的科技示范网络,才能实现技术到位、示范到位、推广到位;只有科技信息真正落实到生产第一线并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才是科普和成果转化最有效的途径。按照“围绕财源抓经济、突出项目求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以科技进千家万户为重点,打造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再次,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全面实现农村科技信息化。

要想真正长期持续、稳定有效地将科技信息输入农村,只有实现农村信息化,才能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从而实现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1.科技信息网络基础条件的建设

一是硬件建设。首先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各涉农部门及乡镇与县、市信息网络平台的连通,使农村科技信息化具备硬件基础,使农民长期获得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得以拓宽,农业科技的作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是应用软件。开发科技成果推广网、电子政务网站、信息数字化管理通用系统软件、信息网络内部的网络通讯系统、信息数据库系统等。

三是网络连接。实现省、市及各级行政部门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横向联接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中小学校,下联各乡镇,外联互联网的广域网络,实现政务信息网、国际互联网、内部城域网络相互融合、“三网合一”的信息网络。

四是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内容。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从科技信息指标体系标准化、科技信息系统开发标准化两方面入手,解决科技信息系统的数据和信息的兼容与共享,模块划分、系统安全、数据校验及出错处理等过程和方法的规定。

2.农村科技信息网络要实现的目标

农业科技信息化工作主要是以搭建完成的信息网络平台为网络基础,建立农业产供销信息平台、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服务热线、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以及农业预测预报系统,同时建立农田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组成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工程的主体框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传统的农业生产基础上形成各技术部门的统一服务平台。

3.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的具体内容

3.1农业信息网络系统

这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系统内部的各乡镇、村屯、农场生产队,可以在网络内部实现远程查询,田间肥力、墒情、苗情、杂草及病虫害监测,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3.2农业信息化中心平台

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各种系统软件的服务器,通过认可协议对系统进行查询,对专家系统进行咨询,以及各种数据库的建设。

3.3农田基本信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是农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地理背景、本地调查、实时农田采集、以及经济的数据。

3.4农业产供销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农产品的产供销信息。

3.5农业科技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科技方面的相关信息。

3.6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3.7农业预测预报系统。实现农业生产、销售,农业生产资料等信息的预测和预报。

3.8乡镇、村屯终端。在农民集中的乡镇、农场设立一个电子触摸设备,让农民免费得到信息;同时为无力购买计算机的农民设立电子查询室。在每个村屯至少设立一个信息点,配备一名信息员、一台计算机以及相关的配套设备,对每个信息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使信息员承担信息收集和信息传达的双重任务,让农业信息化工程真正的为农业生产发挥作用。

4.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实施的制约因素

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是由于资金不足因素,乡镇通村入户及相应配套设施还无法解决;二是农村科技人员的科技水平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尚待进一步提高;三是须对农村信息化工作进行必要的整合,减少重复投入造成的浪费;四是农民的科技培训具有长期性和必要性的特点。

目前,要想方设法筹措资金的同时,进行工程建设。在解决村屯终端及入户问题上,优先发展有条件的村屯及种植大户,可由财政实行先投后收、给一定补贴刺激的鼓励政策,使工程逐步得以实施。

通过保障体系及网络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农村科技信息化从内容、到实质必将得到迅猛的发展,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农民将增收,农民生活必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农村必将会快速奔向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积极探索农村信息化建设特色之路.湖北省科技厅.

[2]《有效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的几点探索.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Abstract: In today's information background,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 is significant to promote the milit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meets the demands of the new era.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main way of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multiple aspects, thus speeding up the army fighting formation, completing th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forces, wining strategic target of information warfare.

关键词: 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思考

Key words: milita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culture;construction;thinking

中图分类号:E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285-03

0 引言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应运而生。军事信息科技文化是指在信息化军事实践中形成的军事科技观念,包括相关的知识体系,创新发展军事信息科技的体制和方法,军事信息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推广机制与评价体系等。大力创新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对履行好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完成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牵引作用。

1 充分认识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有人这样说过,“军队信息化建设是在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时期进行的,以提高信息能力为根本目的,以‘系统集成’为主要途径,最终把以物质和能量为主要作战力量构成要素的、适于打机械化战争的机械化军队,建设成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力量构成要素的,适于打信息化战争的信息化军队的过程。”在军队信息化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和知识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主导因素。

1.1 加强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是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军队转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转型。军事文化一直都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社会信息化浪潮,在触发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的同时,正以军事科技信息化文化的强大力量,推动着军队的建设转型。军队科技信息文化作为先进军事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军事软硬实力的重要内容,代表时展趋势,反映新军事变革的客观规律,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相伴相生。它以富有科技信息化特征的文化力量,支撑和推动军队建设发展。只有从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从科技信息文化的角度,认清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前进的目标,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更快发展。

1.2 加强军事科技信息化文化建设,是指导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目标导向功能,它指导着军队信息化建设,坚定官兵的组织立场和理想信念,引领官兵树立以信息为主导,以重视科技信息、重视信息化人才为核心观念的信息化时代的军事价值观,确保我军信息化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理论认知功能,能够帮助官兵认识和把握信息化战争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般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之路,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重要的战斗力生成功能,通过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影响,推进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升军事软实力;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能规范军队的整体运作和军人的个体行为;军事科技信息文化还具有人才培育功能,有利于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增强官兵的科技信息文化观念,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的战斗力。可以说,创新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军队信息化建设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1.3 加强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是探索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持 加强军队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有助于全面探索和把握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我军战斗力水平的提高,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可以说,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对军队信息化建设规律的认知和运用。加强军队科技信息文化建设,需要我们从文化学的高度探索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再将对这些规律的理性认识运用于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中。这里理性认识主要指的是理论形态的军事科技信息文化。这种理论形态的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内容,能够全面有效增强我军战斗力水平。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军队战斗力的生成。

2 深刻把握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上世纪末开始,信息化浪潮洪波涌动,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不仅是军队建设的有力杠杆,而且成为决定战争形态和胜负的关键因素。

2.1 推进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符合我国军事文化发展要求 胡主席曾指出要“努力建设先进军事文化”,“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推进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必然选择。军事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在当今信息时代,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军事文化发展到信息化战争时期的产物。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是军事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先进的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可以通过其多种功能的发挥,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巨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具有时代特征,体现了信息化特点和我军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代表了军事人文和军事科技先进水平,反映了信息化战争和信息化部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推动着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只有从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从当代先进军事文化的基本方面分析我军官兵的思想状况,使全军官兵的思想认识有大的提高和转变,从而加快我军的信息化建设。

2.2 推进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符合我国军事科技发展的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是重要的战斗力。军事领域从来都是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最快反映地。军事科技则是时代智慧的高度浓缩,它是为军队现代化服务的。在现代高新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军事科技的成败关乎着国家命运和民族兴亡。军事科技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是军事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不断向军事领域渗透,装备逐渐朝着一体化、智能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使军事科技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精确化的特点,并引导着武器装备和军队建设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强调军事科技是一种文化,是为了强调使用武器装备的人的突出性和重要性,这样才能使武器装备和军人群体真正融为一体,从而提高我军战斗力。正如科学领域有专门研究科学的“科学学”,技术本身也有专门的“技术论”一样,军事科技的发展也必须把理论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可以说,军事科技信息文化正在以一种无与伦比的速度改变着战争的诸多方面。军事科技作为一项浩大而繁琐的工程,如果没有文化支撑,没有精神铺垫,在国防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将大大减弱。

2.3 推进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符合我国军队人才培养战略的要求 近几年,我军人才建设紧紧围绕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这个战略目标,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和塑造高素质的指挥军官、参谋、科学家、技术专家和士官的“五支人才队伍”。全军人才建设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军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建设信息化部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官兵的科技信息素质跟不上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缺乏系统的科技信息人才资源开发政策设计和有力的科技信息人才开发措施,科技信息人才培养能力弱,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窄,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等。面对我军科技信息人才建设的紧迫形势,我们要认识到我军科技信息人才培养,要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和未来信息战的前沿,依托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引领作用,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树立起信息时代的新思维和新观念,从战略的高度推进人才建设培养的跨越式发展,建设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高素质新型人才队伍。

3 努力推进我国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加强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既要科学地加以牵引,又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予以保障,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建设途径。努力推进我军科技信息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不仅影响着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影响着军队信息化实践的发展速度。

3.1 大力发展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文化精神 培育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文化观念,就是要深刻认识科技信息是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积极利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科技信息素养和能力;重视智能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和作战理论的创新;紧紧围绕科技信息主导推进军队改革,把是否有利于发挥科技信息能力在战斗力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是否有利于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改革发展的基本依据;深刻认识科技信息技术是当代高技术群的核心,努力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深刻认识科技信息资源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科技信息优势是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关键,大力开发利用科技信息资源,并把科技信息优势转化为决策和行动优势,进而掌握战场主动权。

3.2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信息化人才 打赢信息化战争,不仅是武器的较量,更是知识、力量和谋略的对抗,归根结底是人的较量,尤其是人才的较量。同志曾指出:“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人才是信息化战争的克敌制胜的法宝。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高技术信息武器装备要通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文化的人去操纵,只有把高素质的人员和信息化武器装备有效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说到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要依靠军技信息化人才去创造。作为信息化战争的主体官兵,必须树立科技强军的科技文化观念,形成专业的军事科技知识体系,掌握科技信息化的知识。注重在军事训练中培育科技信息文化观念。同时,还要确立以科技素质为重点的综合素质培养思路,帮助官兵树立正确的军事科技价值观等科学的军事思维方式。此外,还要创新科技信息人才培养模式,将科技信息知识与技能教育渗透于官兵成长的各个阶段,逐步建立高素质的信息时代人才群体。

3.3 与我军思想政治建设融合发展 军事科技信息文化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导向作用,与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具有一致性,这决定了两者可以共同融合,相互促进发展。

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应以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遵循。先进的军事理论既是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的重要内容,又对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在我军信息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信息化建设的诸多重大问题,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也为军队信息化文化的形成发展指明了方向;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应以思想教育为重要手段,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同思想教育在最终目的、实现途径、方法手段上有许多共同之处,应充分发挥我军思想教育的优势,在相互结合渗透中促进共同发展;军事科技信息文化建设应弘扬我军优良传统,把优良传统作为推进科技信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既保持先进文化优势,又运用科技信息手段,为思想教育赋予新内容、新手段,激发官兵投身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在信息化建设实践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保存.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M].北京:出版社,2003.

[2]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论述选编[M].北京:出版社,2005.

[3]蔡仁照.信息化战争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今天,有机会参加××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桦南现场会议很高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省信息产业厅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从事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和慰问。这次会议的召开说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刚才观看和听取了农村信息化的典型经验很受启发,桦南县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对全省者是有指导意义的,应该给予肯定和推广。

刚才,××书记对前一个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后工作做出安排部署,讲的很有针对性非常好。一会儿,贺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下面,讲几点具体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我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桦南县现场会带来的启示

我们省农村信息化的近期目标是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传统农业改造,在农业领域大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指导和服务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化在实施主辅换位,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目前情况看,主要是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大力发展智能化农业。进一步完善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着力打造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品牌,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单机版和网络版智能化农业专家系统。二是加快实施农业信息化服务工程。推进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工作,搞好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一整套农业信息服务工作机制,确保农业信息服务工作顺利开展。

这次××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桦南现场会,对全省其它地市也具有借鉴指导意义。这次现场会至少有这样几点启示:第一,领导重视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力保证。这次现场会,××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参会指导,我想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一次高规格的会议,充分说明领导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桦南县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投资60多万元用于信息化建设,为今后农村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抓好网络和信息资源整合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看,桦南已经建成了县级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和十个乡镇的农村信息站,应该说形成县、乡、村的农村信息化网络体系,通过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更为周到、快捷的信息服务,初步解决了农民获取信息不灵,农产品销售不畅等问题。北药种植技术协会帮助驼腰子镇农民王国春建立了东北药材苗木网,利用网上查询对药农信息,解决技术难题,签订产销合同,为全县药农科学种药、丰产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今驼腰子镇大兴沟村已发展成千亩药材基地。网络架起了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这些做法,为解决农村信息化“最后一公里”进行了有益探索。

第三,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种养殖大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比如,绿色毛葱协会会员智庆才利用信息网络,在毛葱新品种的培育、新技术推广、市场开发等方面闯出了新路。建立市场营销网络,拓宽销售领域,“日中天”毛葱销往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并出口越南、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种植户人均增收800元。

第四,增强农民信息意识,对信息化有深刻的认识是农村信息建设的关键。刚才巨龙实业公司老总的介绍使我们体会到认识是第一位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才可能去广播,而且,信息化是倍增效益,投入产出比是相当大的很难用数字量化,正好刚才巨龙老总讲的真正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桦南县农村信息服务网,初步解决了农业信息滞后,农民信息不灵等问题,使农民对农产品供求有了准确的判断,进一步调整了种植结构,通过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强了农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避免“谷贱伤农”现象发生。增强了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广大农民信息意识明显增强。农户尤其是对农业科技、农产品供求、价格信息最为关注,网上浏览人数每天达40多人次。并根据掌握的各类信息调整农业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提高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顺便提及主,在农村推广信息化,具体说,农民家里建终端,不一定追求高端设备,只要有一台普通计算机就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这折射出一个问题,就是别盲目上高级设备,主要是解决问题。

第五,对计算机和互联网一个正确的认识,从领导到基层还是有一些人认为这东西较难。其实,应用一点也不难,而且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种必然。互联网进入我国11年,我国现有1亿多用户,说明前途光明。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应把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和完成,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我省是农业大省,目前的信息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因此,各地要科学研究制定具有本市、本县实际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目标,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

基本原则:第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由于农村地区类型多样、地域性突出、发展不平衡,所以必须统一规划、分类指导。比如,就一个县来说,对县以上命名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专家大院、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要优先立项,优先接入用户终端,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和多媒体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点;对群众积极性高、科技意识浓的科技试点乡镇,要择优立项,接入用户终端,建立星火课堂,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对一乡一村一品的要重加强培育,选择立项,接入用户终端大力,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总之,坚持面向应用、面向需求,以应用促进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第二,政府推进,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主管部门的宏观引导作用,做到“统筹规划、宏观协调、组织推进、制定标准、规范管理”。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建设、运营、管理和筹资,充分发挥市场在推进农村信息化中的作用。主要是调动涉农公益性事业单位和民营科技企业服务社会、服务农民的积极性,实现市场运作。第三,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坚持走省、市、县共建的道路。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统一部署、密切配合、联合建设本地宽带互联网交换平台和电子政务信息交换平台等重要工程,促进多网融合,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打破部门间的壁垒,联合开发资源,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资源共享。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运营,促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有序竞争。要加强与各级政府、各级农业、科技信息产业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协作和支持,共同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农村信息专业化、产业化。同时,要十分注意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发和利用,让信息资源流动起来,发挥更大的效益。第四,面向应用,示范带动。要紧紧围绕科技致富农民这个核心,立足不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科技项目和工作的试点示范,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投资模式、运作方式,予以面上推广和整体推动。特别要密切跟踪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比如,桦南县利用3s(gis\gps\gs)技术服务农村、农民就是很好的例证。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做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主要任务:以加快科技、政策、市场信息进村入户为目标,以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信息服务和远程教育为重点,构建从服务组织,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查询,到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实现科技、政策、市场信息进村入户为目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加大农村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民服务。一是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以市县现有网络为主,进行整合和链接相关涉农网站建立综合性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不搞重复建设,形成农、林、牧、鱼多学科的门类齐全的信息平台;种、养、加多品种的技术平台;产、供、销多层次供销平台;建立农村科技信息资源库;开发农村信息技术产品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二是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建设。要分批接入用户终端,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平台的网点,覆盖大部分乡镇、农户,努力实现科技信息、科技信息采集互动,基本建立覆盖本地的星火计划网络体系,乡乡都有星火课堂。三是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咨询体系建设。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聘请市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等部门、涉农企业、相关协会和农业技术院校的农业专家学者以及农村技术能人组成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咨询团,有针对性地建立本地咨询系统数据库,为咨询业务开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四是加强农业科技“110”服务咨询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系统、服务支持系统、数据资源系统、服务热线系统、用户终端系统、质量规范系统等“六大系统”的建设;构建从服务组织,到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查询,到服务应答、上门服务,再到信息使用和信息反馈的全流程、互动式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开通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热线,拓展本地“农信通”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功能,促进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电话传呼等多种服务形式的融合,不断拓展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五是加强农村信息化服务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农村信息服务中心人员和基层信息网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网管员和农村信息服务员,造就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人才,建设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形成稳定的基层信息服务网络,增强信息服务的时效性。。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关键在于抓好落实

农村信息化建设“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因此,各相关部门要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摆上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一是组织领导落实。农业、科技信息主管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当地工作重点。二是法规政策落实。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信息化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促进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的原则,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率。三是资金落实。要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我们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也要认真研究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引导社会投资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同志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向我们展示了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美好前景,这为农村信息建设提供了难得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

__县科学技术局于“十五”期间(20__年底)建成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秉承统一、实用、高效的原则,为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优质、快捷、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该平台的建设完成,可以完成各类科技项目的网上申报、审核、立项、成果鉴定、实施跟踪等过程的信息化。同时,该平台还可以作为我县科技数据中心、对外宣传我县科技的窗口和对外业务的入口。

局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了公文流转无纸化,工作任务智能督办,多人、多部门协同工作。科技信息数据库的启动,实现了我县科技内部资源与外网资源的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作到了科技局内部信息与科技信息网站数据集成和联动,对于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和质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存在的问题有四。其一、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数据采集不够及时,存在科技信息传递的延时;其二、和各企事业单位双向沟通的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各企事业单位的动向;其三、对信息服务、业务拓展的力度不够。其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滞后。

二、信息化领导与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为信息化加强领导,健全信息化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办公室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其他各科室协助作好科技信息化工作。为了落实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具体要求,安全运行和数据录入的管理,全局上下齐抓共管,具体分工如下:

1、办公室

⑴全面负责管理并录入『科技新闻、『科技__、『政策法规、『科技镜像、『科技信息、『科技论坛的相关信息;

⑵负责『成果奖励、『县内人才档案、『高新技术人才库三个数据库的管理和信息录入;

⑶负责主站的安全并维护主站的日常运转;

⑷负责主站全部数据的备份;

⑸负责处理用户留言和相关邮件的回复。

2、社会发展科

⑴负责录入与本科室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科技型企业数据库、『高新技术项目数据库、『其他推荐项目三个数据库的管理和信息录入;

⑶负责『高新企业栏目的管理和录入工作。

3、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⑴负责录入与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管理『技贸机构数据库的管理和数据录入。

4、生产力促进中心

⑴负责录入专题栏目中“生促中心”和“科技信息”的相关信息;

⑵负责『供求信息栏目的用户数据处理。

5、专利局

⑴负责录入与专利局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专利数据库的管理和录入工作。

6、地震局

⑴负责录入与地震局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防震减灾专题栏目信息的录入。

三、对信息化的总体需求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具体表现为通过Internet传达国家、省、市的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即时公开政务,为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集成信息、相关下载、数据查询、网上申报、网上办公、技术咨询和网上交流的平台,力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__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十一五”信息化的目标、任务

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带动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把科技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科技信息平台促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探索加快社会发展新路径。

大力扶持区内信息产业,加强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从而保证应用的升级和服务的及时。同时,通过不断构筑区域内的信息基础网络,为网络化应用创造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信息化应用,构造良好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环境。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先行,进而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战略。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与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储备人才资源和队伍,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下大力气加强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不断提升其数据库性能,并应用到专业信息化管理领域中,为用户的信息资源提供自动采集、数据分析、加工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以及全方位检索功能。完善的科技信息平台将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强大的信息采集和检索平台,共同致力于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有化方案。

五、我局实施“十一五”信息化的条件

我局现有pc机16台,基本具备了网上办公的条件,并于20__年建成“__县科技信息网”,__县科学技术局主站使用百兆快速动态空间,借助ASP这一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端脚本编辑环境完成web管理。主站框架由十一个子网页、八个专题栏目和九个数据库组成,并连接到国家科技部以及各省市相关科技站点、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__县科学技术局主站域名:lskj.mydns.cc(百度搜索,goodle,网易等大型搜索引擎已录入本站快照,输入“__县科学技术局”即可查询到本站地址)。

尽管在科技信息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发展层次还不够高,形势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一、科技数据采集不够及时,存在科技信息传递的延时;二、和各企事业单位双向沟通的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各企事业单位的动向;三、对信息服务、业务拓展的力度不够;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滞后。

六、信息化建设所

需的外部环境 过去的信息化规划可能存在一个“规划好、体制障碍”的通病,结果规划的指导作用[:请记住我站域名/]打了折扣,原因就是在规划、执行、评价和完善的机制上出了问题。“十一五”规划应特别重视,应该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化体制作为信息化规划本身最重要的内容,也作为信息化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信息化建设所需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要有一整套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目前信息化管理体制职能相对较为分散,协调难度较大。建议加强信息化的协调机制建设,合并和整合一些信息化管理部门,实现集规划、协调、管理、监督和研究于一体的强有力的信息化执行机构;

二是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吸纳各种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政府指导相结合,广泛吸纳国内外的资本、人才、技术和经验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科技管理信息化是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通过平台对科技信息进行共享和管理,改变科技信息获取、交流、管理的方式,实现科学技术研究、科技信息交流、科技信息管理的网络化,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是实现科研机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各行各业对利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和呼声越来越高,科研机构也不例外。然而,全国大部门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依然落后于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随着近些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简单的计算机文字、数字统计软件在科研机构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微软的Word和Excel等办公软件,但这些软件只适用于普通的办公应用,面对海量科技管理信息日益复杂的处理需求,简单的计算机办公软件越来越不能满足科技管理人员的使用需求。一些科研机构自行开发或购买了一系列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系统普遍是针对科技管理的某一领域开发的,例如项目预算管理系统、项目经费执行系统、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等。这些信息系统虽然实现了科技管理子领域信息化,但一方面只能解决科技管理某个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另外系统本身往往存在很多使用上的不便,更重要是不能通过关联信息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导致科技管理信息的利用不能最大化、最便利化。因此,根据不同科研机构的需求,搭建一个集合科技管理各子领域功能需求、实现科技管理信息互联互通、适合科研机构实际需求的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迫在眉睫。

2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科技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产出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忍受淘汰旧事物的阵痛、承受创建新事物的投入,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传统的科技管理方法已经根深蒂固,尽管科技管理人员知道目前工作方法的种种弊端,但是改变固有的工作方法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然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科技管理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是时代需求。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时间、资金、人力的投入。平台的搭建无论是作为科研项目的成果,还是财政拨款直接建设,科研机构上级行政部门都需要为此投入资金,根据各科研机构科技管理工作需求的差异以及信息化水平要求的高地,投入资金的规模也不一而同。除此之外,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需要前期调研、系统设计、调试运行、使用培训和后期维护,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平台构建技术人员、科研机构各级领导、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时间和人力是一种无形的投入成本。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产出包括很多方面。随着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和监管大幅提升,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实施科研经费全程监督,便于科技信息汇总统计,利于领导监管决策。从而改善科研机构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机构整体实力。

2.2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效用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改善科技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跟踪科研信息的最新进展,科研机构领导可实时查阅本单位科研信息整体情况,实现了信息的动态管理,便于及时决策;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平台,一方面加强了科研人员之间以及科技管理人员之间信息的交互,另外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科研信息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便于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向,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科技管理信息平台不仅便于搜集处理信息,更便于科研人员查询、发表信息,提供透明的交互平台,构建开放的科技管理体系。

3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构想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对科技管理业务进行抽象,然后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抽象的科技管理业务重新展现,并且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优化科技管理实际业务,打造一个集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梳理业务,找出科研机构共有的科技管理业务,结合本科研机构的实际业务需求,搭建一个集合多个子系统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如下4个子系统:

3.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科研项目是每个科研机构的命脉,管理好科研项目,既可以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多出成果,也可以促进科研机构的长远发展。每个科研项目通常都会经历申请、立项、拨款、研究、验收、鉴定和申报成果等过程,涉及科研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能[3]。只有各职能部门与项目组之间信息交流通畅,才能保证上述科研过程的稳步进行。该子系统对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拨款、研究、验收、鉴定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对科研机构每个科研项目进行编号,项目组人员将项目进展情况实时录入系统,构建一个科研机构科技项目动态数据库。系统根据项目前期预期与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向项目组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发出通知,便于各部门对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组成员与科技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现高效沟通,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的自动化管理。

3.2科技成果管理系统

科技成果是科研机构科技工作产出的总称,包含科技奖励、鉴定结果、、软件著作权、行业标准、成果专利等等。面对数量庞大且各具特点的科研成果,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此科技成果管理系统涵盖科研机构所有科研成果的成果类型、获取时间、获得人员、对应项目等信息,根据不同成果类型,获取不同信息内容。实现对科研成果的自动分类、分析统计等功能,实现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

3.3研究生管理系统

国内很多科研机构还承担着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研究生管理细致且复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涉及研究生信息、研究生导师信息、研究生培养环节各项工作以及研究生培养信息管理等。针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以上特点,本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研究生信息管理、研究生导师信息管理、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生答辩管理、研究生培养信息管理等功能。其中研究生培养管理又分研究生开题、中期管理。系统包含的范围广、内容细,需要梳理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内容,探寻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搭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管理信息子系统。

3.4外事管理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国内科研机构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走出去”探索本领域最新科研动态,“引进来”获取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对外合作已经成为国内科研机构打破固有格局,寻求重大突破的切入点。外事工作也越来越多得收到重视。外事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本科研机构外事信息的构建、管理、分析工作。需要科研机构项目组成员与外事管理人员合作,搭建本机构外事信息数据库,便于外事信息资料的查找、分析和利用。起到对本机构外事工作的辅助作用。、随着发展,科研工作也在实时变化,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及时满足科研工作变化带来的新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便于修改和更新,以便适应科技管理工作变化的动态需求。

4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确定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范围可大可小、程度可深可浅、时间可长可短。不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个目标,长期也好,短期也罢,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科研机构需要经过充分调研确定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达到的预期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阶段性目标,各个击破,最终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4.2科技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

完善系统的科技信息室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头。不论是否开展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都需要加强对科研数据建设的重视。科研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不是所有数据信息都需要保存,根据科技管理对科技活动信息的需求,有取舍的保存这些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信息数据库,为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4]。

4.3加强科技管理人员培训

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最终还是需要科技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具体操作人员的总体知识构成也会影响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因此,在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对科技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管理方法等内容的学习,扩大科技管理人员知识储备,适应科技管理系统实际操作需求。

4.4适应科技管理信息化的科技管理模式和科技管理规章制度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对传统科技管理带来改变,不论是内容、方法还是流程都会产生变化。针对科技管理系统带来的变化,对科技管理模式和科技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满足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提高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提升科技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产物,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需要全体科技人员在科研实践中探索前进。信息化建设没有固定模式,科研机构要实事求是、量体裁衣,选择适合本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方案,目标明确,分段实施,建立高效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以提升科研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为建设现代科研机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6篇

传统的档案信息管理存在滞后的管理方式,信息更新不及时,查找困难,信息保存不便,这些是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限制因素,然而医院的这些信息非常珍贵,如果损失了,将产生严重的后果。现阶段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迎合了新时期的发展,解决了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适应了科技全球化发展,如此,保障了医院档案体系的完整,促使医院科技档案的专业化,同时对医院重要文献的保存也非常有利,节省档案保存和整理的时间,节约了医院管理成本的开销,保障了医院科技档案管理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因为医院科技档案中有医院医务人员著作的论文,这样就保证了他们工作的时效性。上述内容在评析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方面是重要的参考,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医务人员的考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医务人员提拔提供了依据。

二、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有关管理机制。每一项措施和完善的管理体制分不开,当构建了完善的机制约束,才能确保工作人员按照规范做事,确保设施投入实效,医院实行科技档案信息化也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的制定,第一要求有关工作人员树立新的思想,扭转以前落后的管理观念,以新的机制为引导。与管理机制中明确各自担负的职责,把具体的工作落实到每个人,此外,也要清楚信息的归档、存储和使用等,务必使医院所有人员都可以利用这些资料和医院信息化管理有关的各种信息,一定要制定不同的保存手段,有关人员在使用这些资源时,应制定明晰的审批和备案制度,对一些涉及医院保密性的文件,提供特定的保护,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资料入库前,务必经过严格的审核,核查资料的实用性及真实性,确保存储的资料真实可信。当做到上述几方面,制定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所有环节的正常有序。

(二)创新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路,构建医院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库。医院科技档案真实反映了医疗卫生科技活动,为科学技术搭建了平台,是产生大量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有效管理及合理使用科研档案,提升医院科研档案管理质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进步。科技档产生于医院科研工作中,是医院科研工作历史和现状的真实反映,为后续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这就务必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保持准确、完整及规范。医院科技档案主要是收集相关资料、收集有关实验原始资料及研究生毕业论文等。以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发展思想,结合医院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实际情况,构建可行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形成以计算机为依托的档案管理。通过计算机开展档案管理,为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条件,科技档案管理工作迎合了社会改革的需要。

(三)形成新产生文件的主体——电子文件,搞好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工作。因为电子财务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普遍推广应用,为此,电子文被大量生产出来,进一步说,将成为新产生文件的主体,当前,档案工作者搞好电子文件归档和管理是新时期需要担负的主要职责。考虑到科技档案工作现实情况,形成与之相匹的科技档案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章和制度。在文件集的基础上,产生了动态管理方式,但要付诸实践。动态管理方式:档案人员监控本单位形成和运行电子文件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使得归档电子文件拥有对应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的支撑。动态管理先要归档电子文件,与对应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保持一致,以读取归档的电子文件。

(四)购入高科技设施设备。当前,我国医院科技档案资料主要有两种形式:纸质和照片。受温度和通风等多因素的影响,给医院科技档案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此外,因为档案存储空间大,无法按照标准保存档案。所以,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的建设很重要。其中硬件设施有存储设备、录入系统和计算机设备等,像扫描仪和复印机等就是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指的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文件和软件,像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和建设的档案查询系统等就是软件系统。在档案管理中,主要是保管好目前的档案,少不了先进设备提供支撑,设施设备涵盖了信息化建设中涵盖的硬件设备,离不开相应的软件设施。第一,确保设备的齐整性。医院应强化投入力量,替换原有的老旧设施,引入高科技设施。第二,引入专业的软件设备非常关键,构建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数据库资源,确保医院科技档案建设的开展可以享受极大的便利。基于此,医院可以将一些非保密性的资源投放到医院网站上,便于行业人员及员工及时搜索和查找,将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更好地投入实践。

(五)强化专业人才团队建设。目前,多数医院未配置相关的科技档案管理人员,针对未来的信息,许多工作人员不知如何应用,所以,医院一定要强化培养专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人才,如此,确保医院科技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培养医院科技信息管理人才需要做到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具备丰富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其二,明确科技信息的操作使用技能,同时做到这两个方面便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这就要求医院做到一点:培训人员时,考虑这两方面的培训能力,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抑或以讲座的形式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作为医院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一定要熟练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加强和有关部门的交流,掌握最新的研究成果,检验成功的真实性及精确性,落实到实践。因为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特征的影响,这就要深入探究工作中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所以,建设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在科技档案信息化过程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认识对档案管理人员开展计算机技术知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其中如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知识等。增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设备的使用培训,突出档案管理人员中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借助档案信息化建设,培养经验丰富同时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多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定制度来规范,还要增强人员建设及投入等。依照标准,将科技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付诸实践。基于档案信息建设,力争拓宽档案资源发展,推进信息管理标准化前进的步伐,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的加速前进,产生高水准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利用价值及服务水平,致力于推动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从几个方面提出了个人有关课题研究的相关经验,其中多有不足,仅作同行参考使用,也期望医院科技档案建设和管理有新的突破。

作者:李楠 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章文,田晓琼,陈梅英,龚沙.医院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发展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03):177;185.

[2]陈小莉.探析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4,(03):183.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院校;图书馆;农村信息化;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6-0008-02

现代农业建设离不开农村信息化,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作为高校信息集散、传播中心的图书馆,拥有大量农业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信息情报队伍,具有专业的文献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因此,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优势,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

1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含义

农村信息化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中实现普遍应用和推广的过程[1]。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农村工作中,包括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各个环节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与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动态信息,使其正确地预测和决策,达到预期目的的过程。

作为新农村建设内容的重要部分,农村信息化建设内容应包括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主要包括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保障,农村基层管理和农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

2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相比,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服务能力弱,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农民信息意识薄弱、素质较低,对信息化的认识还不够,造成虚假信息在农村传播,时有坑农、害农事件发生;农村信息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大大降低了其利用价值。所以,农业院校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馆藏资源,扮演好中介角色,发挥信息桥梁的作用,实现与广大农村以及农民在信息上的对接,把储备的大量信息派上用场,解决农村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需求。

3 农业院校图书馆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

3.1 馆藏资源优势

与农村图书馆相比,农业院校图书馆无论在基础设施、馆藏资源、人员素质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如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了适应学院学科的发展和教学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建立了完善且丰富的农业特色馆藏体系,学科广泛涵盖农民读者迫切需求的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及法律、医药保健、兽医等纸本文献资源以及丰富齐全的电子文献资源。

3.2 人才资源优势

3.2.1 图书馆人才资源 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农业院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学历组成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日趋合理,各馆都拥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有咨询服务人才、管理型人才和传统型服务人才等,为农业院校图书馆开展科技兴农服务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3.2.2 专家队伍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3]。知识、技术、信息是农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投入品。各农业院校均拥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人员,是农业知识、技术、信息的重要载体。在农业院校中,专家集聚、人才济济,知识、技术、信息相对充裕,而在农村人力资本严重匮乏。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应充分依靠各自院校的专家队伍优势和科技成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3.3 技术优势

目前,农业院校图书馆都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多媒体网络设备,如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拥有丰富的网络开发经验,组建了自己的校园网以及图书馆网页,可利用现代高效的网络检索工具为用户提供信息检索服务。

3.4 信息资源优势

信息闭塞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农业院校具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可以通过广泛收集和处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提供给农民,引导农民组织生产[4]。与此同时,要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地为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品种等科技信息。把国内外的农业科技信息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成果,通过校园网,农业网站、新闻媒体等向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传输。

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共同奋斗。因此,农业院校图书馆为农村信息化服务就必须由学校与当地政府进行共商,以当地政府为依托,在当地农村信息化工作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之下,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到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中来。

4 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4.1 建设农村图书馆,建立图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

农业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各自优势开展送“科普知识到农村”和“科技图书资料进村人户”的活动,建立农业科技图书联合服务中心和农民科技书屋等,定期送书下乡。选择时效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图书、科普资料及时送到农户手里。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建立信息通道,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管理技术传递给农民,使农民朋友足不出户就可以寻找到解决生产疑难问题的方法,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4.2 延伸和扩展服务,建立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服务的长效机制

充分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技术设备和人才队伍的优势,通过图书馆的社团组织“读书社”及基层文化机构,将服务延伸到农村。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分层重构;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是当代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新产物,农村信息化的本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创新网络,进行农业信息的获取、集成、转化及应用的过程,即把农业科技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农民手中,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交换、管理及农产品营销信息化,同时不断加速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加大农村信息资源的获取及利用程度,努力缩小信息上的“数字鸿沟”现象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

陕西省作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农业大省,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程度并不高。其主要问题在于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足、区域农业信息交流网中存在结构洞[1]约束、有效市场信息供给路径少、科技信息资源的转化与应用效率低下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陕西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综合实力的提高。为此,本文在对近年来陕西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基本现状及突出矛盾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基于农业科技创新需求来进行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并运用分层思想重构陕西农村信息创新网络优化流程。期望通过突破信息交流网中的结构洞限制,实现农业信息网络的结构升级,并以此为引导平台,积极寻求农业科技信息创新转化路径,这将对促进陕西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陕西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陕西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实现农产品成果转化及带动农民经济发展的引导平台。陕西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地处西部,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78%,但其农业的科技化生产及经营程度并不高。“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面向“三农”实际,大力开展“信息入村”工程,加强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信息化工作已取得长足进展。

近年来,陕西全省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其发展总指数由2005年的0.598提高到2010年的0.70以上,在全国排名第九,西部排名第一。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陕西省已经形成拥有3.8万个移动基站、超过5000万门交换机容量、485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的现代化通信网络。其中,电话用户3300万户,总普及率达到87.72%;100%行政村通电话,73%的行政村通宽带;超过30万家企事业单位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34%,位列西部第二。在外部网络拓扑系统方面,强化顶层设计,覆盖省、市、县三级的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体系(即两网、两中心、一平台)框架已经确定[2]。

此外,陕西“信息入村”工程在各级政府的长期努力下也取得一定进展。目前全省累计建成村级综合信息服务站27914个,覆盖100%的行政村;完成3503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已覆盖100%的县区,初步实现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还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接收站23377个。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应用历程中,“白河模式”作为信息入村工程的典范,是以“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站为支撑,以“农业信息网”为载体,以“农业110”服务为标志,以农业信息综合应用为目的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3]。此模式已成为全省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必要途径。此外,还建成了以“陕西省农村经济信息网”、“陕西兴农网”、“杨凌兴农网”等为代表的各类涉农信息综合性网站,并依托“陕西农业网”,建成了农产品市场网、种植业网、畜牧兽医网等一批农业专业信息网站。而各电信运营企业所推出的“电子农务”、“农信通”、“信息田园”、“农家乐”等农村信息服务项目也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更新了农民的传统观念。

(二)陕西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陕西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在工作体制、信息网络开发与利用、信息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网络覆盖能力也大大提高。但与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和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相比,其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建设资金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

1.基础建设薄弱、资金投入不足

陕西省的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收入困难,一部分区县往往依靠中央转移支付的资金维持工作运转,因此在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方面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4]。根据2007年全国各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分析,陕西省对农业投资的金额与对农业投资金额最高的山东省相比,相差2137.41亿元;即使与对农业投资相对较低的福建省相比,也相差212.55亿元。此外,由于农村信息网络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致使部分地区的信息收集、整理、传播工作困难。而网站基础设施的薄弱,限制了科技信息进一步深入农村的可能性,进而制约着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等。

2.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存在结构缺陷

尽管连接省、市、县、乡四级农业部门的信息服务网络已经建成,但部分跨村级的信息服务设施建设仍存在结构缺陷,制约着农业信息向基层乃至普通农民的传播。加之信息交流缺乏政府的必要宏观指导,造成各信息管理部门权力分割、信息封锁,大量的科技创新知识封闭在部门内部,使知识信息资源交流共享率偏低,从而形成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多,而农民获取的需求信息少的“二元矛盾”。例如,陕西省的苹果产量约占全国的20%和世界的8%,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而且杨凌高新农业产业示范区拥有大批农业科技、教育机构精英,但由于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存在信息交流约束,屡有出现渭北地区苹果滞销、周至的猕猴桃滞销、关中的西瓜滞销及阎良的芹菜滞销等事件。这也阻碍了农业科技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的道路。

3.农村创新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相对滞后

从陕西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来看,农村的创新资源存量偏低,信息普遍供给不足、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资源分布也不均衡,且时间效应影响了信息的价值性,因此无法满足农民的信息缺口需求。从另一方面讲,各农技信息服务站或涉农部门分割拥有并垄断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使农村创新信息的开发与整合存在滞后性。由于科技信息传递缺乏有效的统筹控制机制,对富平县纳衣村等实施的奶山羊养殖项目造成了潜在威胁。此外,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将不能满足农民的多种信息化需求,并导致大量创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而不能发挥应有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农村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创新人才匮乏

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既懂计算机信息技术,又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些创新人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分析,从而为农产品市场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5]。然而,农业部门的信息队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推进农村信息创新网络建设的要求。据2010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农业技术人员只占陕西省地方国有企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0.857%。而在国有事业单位专业创新人才中,农业技术人才仅占4.334%。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高难度、高综合、高时效等特性决定着各乡镇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人才更是贫乏。

二、基于网络运行机制的陕西农村信息优化建设思路

陕西农村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方向直接制约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因此对农村信息服务网络进行优化升级是提升陕西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根本手段。从日益突出的信息网络运行机制的结构缺陷入手,注重满足农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合理配置农业信息资源,打破行业、部门自封闭思想,努力缩小城乡村间的数字鸿沟,从而形成高效的陕西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这是解决陕西农村信息化建设突出矛盾、实现农业产业结构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农村信息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及其理论模型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以信息服务网络运行机制中存在的结构缺陷矛盾较为突出。概括来说,本质是农业信息网络存在着结构洞现象,即各涉农部门的联接交流及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间隙或空位,反映出不同群体之间交流关系的缺乏。在图1所示的陕西省某区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中,3个跨村级联接的局部乡镇服务网络E、F、G具有相同的农技信息服务站D(创新信息源节点)为其提供创新信息;而E、F、G网络中则分布着经济状况、农业技术水平、科技信息接受能力等不同的村部(可称为信息节点)。由于农业信息资源互补的需求,相关信息节点在要素投入、技术信息交流以及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创新互动。首先在乡镇服务网络E的内部,由于信息节点e2与e3、e3与e7、e4与e7以e4及e5与间均存在着局部结构洞,使E内农业信息交流出现障碍,进而限制了各村部农业技术水平的协同发展;而在网络G的内部,4个信息节点联系频度均较高,不存在结构洞,但各村部与D所形成的等效性冗余联接却可能带来大量同质信息的重复流动,造成农业资源浪费。

图1 陕西省区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交流关系

进一步观察乡镇服务网络间的信息交流状态。网络E和F间只有e3与f1间的弱联接及e7与f4间的强联接关系,这种跨越群体的整体性结构洞会对不同乡镇间的农业信息传递产生一定的束缚。农技信息服务站D与E、F、G间对应的各等效性冗余结构也将引致信息重复交流带来的资源浪费。此外,G作为一个信息“自封闭”网络与E、F间无任何农业信息共享。正是由于上述信息服务网中存在的各种信息交流结构障碍,使得各村部,尤其是处于边远山区的农村没有获取及时有效信息的途径,从而降低了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机会。

(二)陕西农村信息网络优化的建设思路

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新型农村发展格局,陕西农村信息网络优化的关键在于通过改善各村部间的信息联接关系,来打破网中交流结构洞限制,从而满足各村部的信息缺口需求。上述过程的顺利完成需要有一个引导平台为信息节点提供相互接纳、彼此适应的创新作用环境。此引导平台的基本功能即是农村信息服务网络进行创新优化的建设思路。它集中表现为以网中信息技术发达节点为核心的村部间联接关系的动态调整,同时通过发现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农业信息交流路径,从而实现图1区域信息服务网络的分层级重构。根据信息传播的基本过程及网络分层结构要求,信息创新服务网络的优化机制具体涉及备选信息节点界定、节点筛选的影响因素、信息节点评价与选择等三个基本环节。

(1)备选信息节点界定。即从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中搜寻所有可能的信息节点(村部),并进一步掌握其信息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地理位置及农产品科技成果等特征。

(2)节点筛选的影响因素。具有较好地理位置的村部或许能通过多重联接关系获得更多的创新性信息,但未必有充分的能力来吸收并转化这些信息技术。因此,节点选择条件事实上主要涉及信息技术质量与其获取、利用效率两个维度的限定因素,目的是促进各村部根据其自身对信息技术的吸收能力及关联度值,重点进行高质量农业信息接触,并努力将节点的信息获取及运用效率最大化。

(3)信息节点评价与选择。核心节点首先按(1)中设定的约束条件从备选节点中选择出相互交流吸收性能力强的信息节点,将其聚集并放在网络的同一层级,然后在剩余节点中继续筛选直至所有信息节点放置在合适的层级位置中,从而实现信息服务网络的分层创新重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通过调整节点集合及其联接关系参数,进行动态的节点选择与替换。

三、陕西农村信息网络分层创新重构流程

以上述农村信息服务网络的优化机制为基本原理,将图1信息网络的拓扑关系进行分层级创新重构升级。根据网络分层要求及(2)中节点筛选的影响因素,考虑将信息节点间的双向吸收能力αij和γij关联度值作为重构流程中的约束条件,并设定αij、γij的阈值区间均为。在此一般认为,只有αij0.5时,两节点间才有足够的互吸收能力并建立联接关系;γij则界定了信息节点的相似性特征,当γij

与核心节点ei强联接的节点为ej和ek,由此可得E的第一层级为,此时g1=ei,ej,ek,此时

ex=e1,e2,e3,K,en-3。在上述节点筛选过程中,对创新信息吸收能力较强的村部一般趋于聚集并形成相对稳定的联合体(较小层级)。为避免层级间信息交流的冗余性,相邻层级间需要选择一个关联核心节点承担层级间的信息沟通任务,其筛选条件是:

假定由节点承担联接上下层信息交流的责任,进一步在剩余信息节点集合ex=e1,e2,e3,K,en-4中选择与et聚集的节点组成第二层级。以此类推,直至E中所有节点均找到适宜的网络层级位置,即形成了局部乡镇信息网络的分层级创新重构格局。进一步将此分层重构算法扩展到整个区域网络,可将图1中带有结构洞约束的混乱农业信息交流网络重构成图2所示的层次分明、各村部间信息交流充分、非冗余且有条不紊的拓扑结构。

图2 区域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分层创新重构

四、陕西农业科技信息创新转化路径与对策

围绕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的实际发展需求,并根据陕西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以农村信息网络分层级重构的建设思路为核心,注重信息网络为农民服务的优化反馈效果等,是进行农业科技信息创新转化路径与对策设计的关键导向。而积极探索并实施这些农业科技信息转化路径,将有利于企业农户微观经营的科学决策及农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提高。

(一)强化政府在农村信息服务中的主导平台作用

陕西农业科技创新转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助,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落实职责,切实有效发挥各部门在农村信息服务中的主导平台作用。同时要从加大资金投入、制定监管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强化市场运作等方面来推进信息转化工作。首先,政府应把农村信息服务的启动资金和维护费用投入列入财政预算中,并设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实行专款专用政策;其次,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扩大投资渠道,加快完善以政府为主导、政企合作等多元农业信息化投融资体制;最后,有关部门要强化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科技信息转化前、中、后相互脱节的管理模式,有效整合分割在不同部门的信息技术、资源及人员,以促进形成省级推进、主抓县域、服务到村、转化到户的农村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构建以科技信息转化需求为导向的信息化市场体系

根据陕西农村信息网络重构流程中信息充分交流的优势,努力开展陕西农业生产的市场信息服务。重视农民对科技信息转化的多样需求,加快推进“金农工程”建设,培育和完善农业信息化市场网络基础平台,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经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必要路径。与此同时,在农业成果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要注意搞好农产品现代物流,推进信息技术转化在农产品运输、销售环节的应用,实现供需对接,积极推动农产品网上交易;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价格供求与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等。从而加快陕西省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交换和流通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完善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及整合控制机制

陕西农村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此过程主要围绕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农产品交易、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精准农业数据等方面开展。而要想高效地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与转化必须注重加强这些资源的充足性、时效性及分布平衡性,因此要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及整合的创新协调控制机制,以不断满足农户对缺口信息的需求。此处可基于Petri网能对信息流程中复杂特性准确描述和控制的思想[6]来进行协调控制机制构建。如:对于信息资源存量偏低、供给不足或信息流量不稳定的情况,可通过Petri网中控制弧权W值调控信息资源库所P中的科技信息分配;当两村部或其资源库间的信息流动整合情况存在时滞性时,利用Petri网中库所变迁构成的控制关系可产生一个自环反馈系统,能及时传递农业需求信息并进行反馈评价,从而可提高信息传递中的时效性。此外,利用着色Petri网还可对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进行区别利用等。由此,在协调控制机制的帮助下,农村科技信息转化将开辟稳定的信息交流路径,从而实现农产品产销、进出口、库存、分配、外经外贸等涉农信息的共享。

(四)提高农民获取及转化信息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农民是陕西农业科技信息转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鉴于目前农民获取及转化信息的能力有限,因而政府应当增加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信息技术培训,并依托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积极开发适合农村特点和农民需要的信息化培训课件、教材,从而建成面向“三农”的信息化培训体系。此外,在培训过程中,应遵循优先选拔示范带动作用强,群众威信高、综合素质好的骨干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学习,并逐渐扩大培训对象范围的原则,着重培养农民的现代科技、市场和信息意识,不断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信息技术的素质和能力[7]。

【参考文献】

[1]Butt Bonald S. Structure holes: The social structure of Competition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2]欧阳宇佳.陕西省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总指数排名西部第一[EB/OL]..

[4]张超,张权.陕西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4114—14151.

[5]崔岩.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

[6]周密,韩立岩.知识流的Petri网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26,(8):2149—2152.

[7]周应萍.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探讨[J].现代情报,2009,29(3):56—58.

【作者简介】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9篇

十堰市在XX 年被国家科委和省科技厅确定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体系建设示范市,XX年十堰市农村信息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全面铺开。我们围绕示范体系建设、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平台搭建、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以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和十堰黄姜产业为示范点,结合十堰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本着 “集成、创新”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十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我们对在贫困地区如何实施农村信息化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XX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一期工程项目完成情况

(一)建立自上而下的示范点,构筑通达农村基层的示范体系框架

全市选择房县、丹江口市、竹溪县3 县(市)为示范县、示范县中每县选择3个乡镇、六家企业、15户农户为示范点。对每个示范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制订了管理办法、落实了目标任务。应郧西黄姜协会请求,郧西黄姜协会及其9个会员乡镇也加入了示范体系。从而形成了由4个示范县、18个示范乡镇、18家示范企业、45户示范农户所组成的十堰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框架。

(二)以网络建设为重点,构筑新形势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新平台

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骨干,联合市气象局、市广播电视局和我们共同成立了十堰市虚拟农业信息中心。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下属的技术信息中心十堰科技信息网站为基础,通过对机房改造装修、添置新设备和人员,建立了星火计划十堰农村科技信息网主网。主网站现有惠普hp lh3000型服务器一台(服务器硬盘升级为36g,内存1.24g)、计算机7台,工作人员6名,已实现7*24小时宽带联网。主网站集成十堰植保网、十堰气象网等网站,与其保持24小时宽带联接,从而建成了虚拟的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市级网络中心。

3 个示范县已全部都已建立了县级分中心,联通了宽带网,实现了网络正常运行。丹江口市配备了3台内存为256mb、硬盘80gb,cpu800mhz的计算机和相应的设备,并与农业局合作建设虚拟的县级分中心,为其配备计算机1台;房县配备了3台计算机及相应的设备,与县农业局合作建立虚拟的县级分中;竹溪县配备计算机3台及相应的设备。竹溪县蒋家堰镇魔芋市场已配备计算机1台。郧西县黄姜协会配备计算机2台。

所有示范乡镇(包括郧西县9个会员乡镇)已建立乡镇服务站,各服务站配备计算机1台,打字机1台。绝大部分已联通因特网,有些乡镇已能自己制作主页。

市级中心网站、县级分中心、乡镇服务站都已实现场地、人员、设备、经费、制度五落实。

软件开发方面,已完成市级中心网站主页和3个示范市、9个示范乡镇、18家示范企业、45户示范农户主页制作;完成《十堰农业专家及农村乡土人才数据库软件》、《十堰市农产品价格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十堰黄姜产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正在推进之中。

(三)以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切实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市级主页23 个栏目资源建设已初具规模,各栏目信息实现了适时更新。,《农业专家及乡土人才数据库》目前正在向数据库中输入。 3个示范县信息资源建设也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竹溪县已向市中心网站报送信息数千条,丹江口市、房县也向市级中心网站报送信息千条以上。所有示范县人息资源有专人维护和更新。房县桥上乡已建成农民电子阅览室,配备农村实用技术光碟 盘。所有示范县都向市中心网站提供了3个乡镇、6个企业、15个农户详细资料

二、对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的探索

(一)加强领导、整合资源、部门协作

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十办文[XX] 95号),为项目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项目的执行机构。市科技局为项目的管理机构。以市科技信息管理局为骨干的市虚拟农业信息中心是项目的实施机构,由虚拟农业信息中心有关人员组成实施小组(十科发[XX]36号文),实施小组分为领导协调组、技术支持组、资源建设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各示范县也成立了相应的县级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各县科技局为项目的管理机构,以县科技局、农业局为项目的执行机构。各示范乡镇主管理科技的副乡镇长负责本乡镇项目的执行。从而建立了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组织机构,为全市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领导保障。

征对农村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资源分散、协调难度较大的特点,成立了虚拟农业信息中心。市科技部门有较强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农业局拥有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和较完善的基层信息采集点,气象部门在为农村提供气象服务方面无人比拟,广播电视部门所拥有的广播电视传播手段为农业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又一条的通道。由以上单位组成的虚拟农业信息中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强化了项目实施力度。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十分注重将农村信息化项目与其它项目捆绑实施,如市农业局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秦岭山区十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通过该项目,市农业局配置了多媒体投影仪、数码相机、电脑等设备。仅市农业局现有电脑18台,全部与中心联网,同时,还通过该项目为每个县市农业局配置电脑一台,并发挥了作用。房县将农村信息化项目与该县国家扶贫项目农村山区教育信息化项目联合实施。项目的捆绑实施,实现了项目资源的整合,节约了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

充分发挥市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加强项目的组织领导。XX 年7月,召开了全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项目协调会,市委副书记、市政府秘书长、市财政局、市农办以及全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会议,市委副书记关小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市委办下发了《会议纪要》(十办文[XX]79号),对项目资金的落实和提高项目建设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XX年8月,在市科技信息局召开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暨信息技术培训会议。全市项目实施单位、各示范县、示范乡镇参加了会议,副市长夏国玺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还对各示范县、乡镇的主管理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这次会议推动了县以下示范点的项目实施。

(二)完善方案,加强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性强、投资大、牵涉面广。做好统筹规划是推进农村管理信

息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进行规划实施。制定了《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示范体系建设一期工程方案》,《十堰市农村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实施计划》、《信息资源建设任务分解计划》,对项目各参建单位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对全年项目的实施时间、步骤进行了合理规划,保证了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为强化项目管理,我们制定了《项目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县级服务站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乡镇服务站管理办法》、《十堰市农村科技信息网中心网站管理制度》《信息资源管理办法》《项目管理目录》《项目日志》等一系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目前正在着手制定市级信息工作标准,逐步实现信息采集、处理、传输标准化。

(三)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实施人员和活跃的农村信息员队伍

应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

一是重视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第一线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大量的供求信息,但广大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分散为信息资源的收集和传播造成困难。在农村选拔优秀人才,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保障信息资源从第一线来,到第一线去,是一条现实可行的方法。在全市农业部门、有关乡镇、重点村及企业建立了农村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达215名,出台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员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对农村信息员资格条件、工作要求、资格培训,认证及日常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示范县科技局、农业局通力合作,共同建立本县的农村信息员队伍。目前,二是加强示范点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在工作中我们认识到,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员是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的关键,为此我们结合本地实际,在确定项目工作人员时,注意选拔文化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人担任项目工作人员,并十分注重加强对人员的培训。XX年8月,我们组织了全市项目实施单位人员信息技术培训。市内项目承担单位技术人员、各示范县科技局、农业局和各示范乡镇分管理领导和项目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各示范县也组织了本县各示范乡镇、示范企业和示范农户负责人和信息员的培训。通过应利用各种形式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素质,使其适应工作的需要。把懂业务的各种专业人才充实到这支队伍中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良好的为农村提供信息服务的队伍,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四)加大投入、完善设施

建立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资金的筹措是前提。为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市科技局、科技信息管理局多次向市政府及财政局领导汇报,争取市领导的支持和协调,落实资金20万,丹江口市投入资金7.8万元,竹溪县投入资金4万元。

(五)创新点

一是黄姜信息系统、农产品报价系统——茶叶、魔芋、武当山珍等特色产业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对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探索出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思路

今年是项目实施的第一年,通过一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基本构建起了十堰市农村信息化科技网络平台,搭建起了通向农村基层(农户)的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已初具规模。但总的来说,十堰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明年,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体系建设将进入二期工程,我们对下一步项目建设年出以下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在农村信息化的起步阶段落,只有政府才能担当起组织、领导与推动农村信息化的角色。农村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十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十分重要。省政府在这方面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一个以科技部门为主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高效、权威的农业信息管理与协调体系(机构)。

基层政府应积极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基层政府只有通过行政渠道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宣传、引导、教育和帮助,才能全面地、不走样地将政策贯彻到每个农户中去。各地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合适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这是基层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事实证明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利用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工商户和农村经纪人带动农民上网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积极宣传,加大投入

政府部门作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信息化与产业化的结合。同时,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观念、行政措施等政策软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以“抓应用,促发展”思想为指导,“以信息化带动为业化”,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各领域的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环境。

(三)高度重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建议开展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建设工程,作为农村信息化工程的一项重点子工程。其内容应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政策法规、资源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人才资源信息等。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省市要合理分工,资源共享。应组织建立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省里负责建立全省大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库,各地市各自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资源区位优势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应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省与地市之间,地市之间信息资源应实现共享。

(四)加强农业信息系统的应用

国家在“八五”、“九五”期间已开发了一批应用型农业专家系统,用于育种栽培,施肥和灌溉、饲养防疫、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在网络平台搭建成功后,应加强这些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

科技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随着全球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已成为社会各行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人们要求的图书馆已经不是传统图书馆那样,不仅仅看重图书馆内藏书的数量和图书的种类,而且还重视图书馆在信息方面的开发程度,以及对信息的研究和利用水平。图书馆作为社会各行业文献的聚集地,也是文化传播的枢纽,对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促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功能和服务水平,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图书馆应有作用,让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目前图书馆工作中,如何利用现有科学技术和信息方法使图书馆管理工作、服务手段变得更加信息化、人性化,是目前工作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

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信息社会的要求,组织、开发和管理图书馆各项信息资源,为图书馆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具体说来就是信息储存数字化、传输手段网络化、管理控制智能化和人员素质信息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图书馆最原始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们的需求,它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已经影响了民众获取知识的热情,阻碍了文化知识的传播,不利于当代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图书馆信息化的建设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必须加大力度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人们非常关切的图书馆事业当中来。

(一)数字化的文献内容。运用当代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对各类文献信息进行加工、储存、传送与检索的数字化处理,其中有对图书馆馆藏文献内容的数字化,对电子出版物的加工制作,以及在网上下载文章的数字化处理等。尤其是对视频图像与音频图像的数字化加工个处理、多媒体信息的传播和图像检索,可以让各种媒体的文献资料提升价值。

(二)网络化的文献信息传播方式。利用互联网的连接性,合理地把分散各地的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网络的交流,各个图书馆可以进行交换数字化的信息馆藏,不仅仅是电子出版物,还有机读目录,与此同时用户之间也可以通过交换彼此的信息来进一步丰富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因此数字图书馆可以成为全世界共同享有信息的资源宝库。

二、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一)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信息科技革命的产物,通过互联网科技满足读者的信息化需求。实现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储存信息和知识,对信息进行处理。

1、任何一个图书馆所容纳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世界各地的信息,经它们进行分类编辑,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合作,构建比较完善的馆内存储体系,发挥各自的优势条件。在合理利用图书馆信息化文献资源的同时,正确处理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化文献资源之间的资源共享,处理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化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真正的全球化文献资源共享。

2、虚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资源获取的方法,对网络虚拟资源有着全面的了解,依靠网络信息检索和访问技术、资源共享技术和网络资源安全技术等技术,实现图书馆的虚拟资源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实现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不同的图书馆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地区的图书馆更是存在很大的差异。加强各大图书馆之间的友好往来,交流活动,能够开拓我们的视野,学习借鉴其他图书馆优秀的精华,来对照自己的管理,取长补短,不断的完善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图书馆间的自由合作,实现了图书馆和多种信息化组织的结合,为图书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使现代化资源真正实现了共享。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就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使图书馆有更多的经费去完成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图书馆竞争力

建设信息化图书馆,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是必备的。首先,要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化信息设备齐全的电子阅览室,阅览室要配备最新的电脑设备。其次,各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藏书特点和当地用户的需求来设置,建设自己独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本地的特色资源得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使读者能更好的了解当地的本土文化。最后,在建立和补充信息化数据网站时,要注意对地方文献资源的使用,对本地区政治改革、经济发展、乡土人情等有关内容的收集和整理,注重对本地特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不断丰富自身收藏内容,满足读者信息的需求。

五、加大投入,引进人才

(一) 实现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应政策扶植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产业的发展,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持,有了资金支持才能不断地优化完善信息化建设。

(二) 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才都必须具备专业信息化的知识,熟悉建设图书馆的具体流程,以及掌握一些资源挖掘技术和资源开发的技术。建设一个信息化的图书馆离不开优秀专业人才,推动建设信息化图书馆的重要动力是这些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贲鸥.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及风险规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123-123.

[2]聂慧.档案工作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档案管理,2014,(3):94-95.

[3]王白石.加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9):137-137.

[4]梅成安.关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重点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4,(3):138,163.

上一篇:工程地质探测范文 下一篇:茶文化健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