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理念范文

时间:2023-04-26 11:06:38

科技创新理念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综合实践;科技创新;科技兴趣;科技行动;创新意识;创新意志

中图分类号:G623.9;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1-0004-02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新型分支,倡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将学生的大脑和双手有机地联系起来,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探究的生态学习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是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教师要借助青少年实践基地这片科技教育的沃土,开创综合实践舞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育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潜能,在综合实践的原野上播撒科技创新的种子。

一、营造氛围,点燃科技实践之趣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科技实践活动的质效以及科技创新的意识来自于学生的科技兴趣。学生只有对科技产生兴趣,才会亲近科技,主动探究,勇于创新。良好的科技氛围是激发学生科技实践兴趣的催化剂,科技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与生活、科技与学习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科技的价值,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从而激发对科技的喜爱与向往。趣味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营造出浓厚的科技探究氛围,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游戏是打开学生兴趣大门的钥匙,科技类游戏更是以其神秘而有趣的功效吸人眼球、扣人心弦。在科技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科技游戏点燃学生科技实践之趣。例如,在教学“定向追踪”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无线电测向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一个抓捕狐狸的游戏:“同学们都玩过捉迷藏游戏,老师现在也和大家玩一个高科技的捉迷藏游戏,好吗?”孩子们一听是高科技游戏,个个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接着,教师把一只玩具狐狸交给学生,让学生将教师的眼睛用黑布蒙住,然后再把玩具狐狸藏起来,藏完之后解开蒙住教师眼睛的黑布,教师手拿定向追踪机,插上耳机,寻找“狡猾的狐狸”。不一会儿,教师准确地找到“狐狸”隐藏的位置,原来调皮的学生们将玩具狐狸藏在教室角落的废纸篓内。“老师厉害吧!你们想玩吗?”教师故意引诱孩子们,“老师真厉害,我们也要玩!”孩子们兴奋极了。“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到狐狸躲藏的位置吗?”“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科技探究兴趣被成功点燃。“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探究定向追踪吧,等大家弄清楚其中的原理之后再来玩游戏,好吗?”就这样,孩子们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对无线电测向的探究学习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科学故事、科技录像、科普图片等途径来创设趣味的科技情境,唤醒和激活学生们对科技的兴趣,让课堂弥漫着科技的气氛。

二、创意主题,扬帆科技实践之行

如果一个人不脚踏实地去行动,那么他的一切计划定将落空。任何美好的理想也必须付诸行动才有可能得以实现,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植根于科技实践的土壤,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汲取科学养分,提升科技实践能力,孕育创新精神,积累创新实践活动的经验。科技综合实践是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对某些科技项目展开研究性学习,在亲身经历中观察操作、探究发现。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科技实践活动,得到充分的实践历练,教师要创新设计思路,创意实践活动主题,开拓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科技实践阅历。在组织的所有科技实践活动中,教师发现最受学生欢迎的要属“3D打印”。3D打印是最新科技前沿的标志,许多学生都没有见过3D打印机的模样,没有领略过3D打印出来的物品,更别提亲手实践操作了。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了充足的实践操作时间,让全体学生亲自尝试体验了一把3D打印。学生在与3D打印机的零距离接触中有效认识了机器的构造,了解了3D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同时在亲手操作打印中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使每个人强烈的好奇心获得满足,深刻感悟到科学技术蕴含的无限魅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技教育实践是关键,空洞的纸上谈兵是枯燥低效的。教师还可以开展科技绘画、科技设计、科技制作等活动,以新颖而丰富的实践活动去历练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

三、竞争激励,催生科技创新之意

“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创新是自己探路,而非行走在别人踩出的道路上。多数学生具有从众心理,喜欢人云亦云,缺乏发散性思维,缺少独特的批判意识。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跳出封闭思维的围城,引领学生在科技实践的道路上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争强好胜几乎是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永不服输的这种特性激励他们与对手竞争,在相互竞争中激发赶超意识,提升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电子百拼”一课中,教师考虑到科技教学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和积累,更在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因此,在电子百拼实践活动中,教师在学生初步认识电路基本知识和了解了电子百拼的操作要求后,组织学生利用灯泡、风扇等电子元件开展自主设计电路比赛。为了催生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出示了比赛题目后鼓励学生说:“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完成的小组可以获得实践能手奖和最佳创意奖,请亮出你们的本领,让老师见证你们的实力。”各个小组的学生为了能够获得胜利,纷纷献计献策,创新设计思路,利用电子百拼盒组拼电路。在各组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他们的操作状况,适当予以评价鼓励,哪怕是对电路只有一点小小的改进或者只是更换了一个元件,哪怕只要有一点点与众不同,都会加以赞许,提升学生们的成功感与自豪感,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如果没有另一匹马紧紧追赶并要超过它,就永远不会疾驰飞奔。”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竞争手段,激励学生创新,催生学生的创新之意。

四、精打细磨,历练科技创新之志

科技创新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项轻而易e的活动。科技创新不能凭一时兴致,它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劳动,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智慧,更加需要勇气和意志,需要有不畏艰辛长期从事科技探究的坚强毅力。“玉不琢不成器。”要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必须磨练他们科学探究的毅力,雕琢他们科技创新的志气。例如,“气象观测”一课旨在通过气象观测实践活动,了解气象观测仪器及其使用原理与方法,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气象观测的相关操作常识,能正确地进行气象数据读取并科学记录,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目标并未止于此,教师决定借助气象观测活动的机会来锻炼学生长期科学探究的毅力。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坚持一个月的气象测量,并记录下每天的气象数据。这样的安排给了学生长期实践的机会,学生在长期的观察、记录过程中,不畏艰难,不轻言放弃,较好地磨练了科学精神,历练了科技创新之志。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探究周期比较长的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磨炼科学意志,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耐心与恒心,感受到科技创新的辛酸与艰难,同时也体验到科技创新成功与收获的满足与甜蜜。

五、结束语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核心动力,未来社会的竞争将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作为青少年实践基地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做到营造氛围,点燃科技实践之趣;创意主题,扬帆科技实践之行;竞争激励,催生科技创新之意;精打细磨,历练科技创新之志。要立足科技综合实践,培养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进取的创新意识、坚定的探究意志,为未来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闫龙,殷世东.论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的特征、功能及实施模式[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04).

[2]殷世东.中小学社会实践的价值意蕴与有效开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9).

[3]伍强,徐兰英,李玉忠.基于“综合科技”教学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9).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白光LED;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研究;社会建设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2-0071-01

在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白光LED可见光通信技术的发展是推进我们国家社会建设的一项新兴行业,基于对白光LED可见光的通信技术的研究,我们深入的了解到通信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想要将白光LED可见光广泛的应用到通信技术发展上来,就需要不断的改进社会科技创新内容,充分的解决在通信技术发展中关于白光LED可见光在应用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推进社会经济前进的步伐。

1 白光LED可见光通信的使用

关于白光LED可见光在通信技术发展中的运用,我们通过推进社会科技创新理念来不断的完善其作用,促进国家社会经济改革建设,坚持以科技创新理念作为推进白光LED可见光在通信技术革命中的重点发展内容,促进我们国家社会科技建设与发展。

1.1 白光LED可将光在技术方面的研究

对于白光LED可见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科技建设,改进国家技术科学的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和改革社会经济的重要途径,以此来发展社会经济改革内容,推进在白光LED可见光在通信技方面上的改革。此外,在白光LED可将光的用途在改进社会科技的同时,有为通信光源不断完善和创新的重要作用,同时具有高度的保密性以及不断完善通信技术在无频谱中使用的方向及限制,将白光LED可见光的优点充分的体现到社会科技建设中来,以此促进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创新。对白光LED可见光在通信及其关键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影响,将具有重要的改进完善作用,这是不断发展社会科技创新理念,完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同时实现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能,对于通信技术发展的完善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功能,将白光LED可见光技术的改革充分的运用到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内容中,发展社会科技的全面领导作用,促进我们国家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不断的运用白光LED可见光使用的情况,以此来完善我们国家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向。

1.2 改进白光LED可见光在通信科技

为了改进白光LED可见光的发展方向,我们以绿色光源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对白光LED可见光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将是实现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前进方向。在白光LED可见光的技术发展上,我们对发光的二极管在寿命的长期使用上,是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科技理念的重要发展途径,也是对电光源科技运用在白光LED可见光通信及其关键技术发展中不断完善的结构,以转换白光LED可见光的使用效率,促进科技创新理念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完善我们国家在高光度以及节能光源使用的重要特点。可见在通信发展的不断利用上,我们对于白光LED可见光的社会科技的发展对于通信技术的重要作用,将是如何推进社会经济前进的重要发展目标。对于白光LDE可见光的使用时间将是现实完善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以促进和发展可见光通信科技的协调手段的特性研究,将对白光LDE可见光的信号如何完善改革发展方向。在对调整白光LED可见光的通信运用上,不断的对科技运行进行形式上的传输,以促进社会科技理念在整个通信技术中的使用和发展。

2 白光LED可见光对通信技术的研究

白光LED可见光的研究和使用,是当今社会建设经济发展的重要前进方向,也是我们国家社会科技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为了不断的完善和促进社会经济建O的重要发展步伐,时刻关注社会科技创新的前行动力,将白光LED可见光的改革充分的运用到通信技术中来,是实现社会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对白光LED可见光的运用中,主要是将节能这一特性充分的表现到通信技术的发展研究中,以对白光LED可见光使用的同时,将照明和无线光在通信技术的发展上不断的体现,以此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于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促进我们国家社会经济改革建设的全新理念。通过社会科技创新完善国家在白光LED可见光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及研究,将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提高到科技发展性能上来,以促进国家建设完善国家科技创新理念为前提,不断的改进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式,推进我们在白光LED可见光通信技术方面的要求。以创新科技理念为前提,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推进通信技术前行的脚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通过对白光LED可见光的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和研究中,对于可见光应用的重要性。作为当前可见光通信领域的热门研究,在白光LED可见光的发展探寻上都存在重要的意义,对于通信技术的改革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对社会科技创新和完善已经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所以我们需要对白光LED可见光采取更为重要的发展手段,利用可见光在通信技术中的研究来发展白光LED可见光对社会科技的促进作用,以此完善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稳步进程。

参考文献

[1]谭家杰.白光LED照明通信的展望[J].学院学报,2013.(11).39.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58-02

高等学府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其主要责任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科技创新事业的接班人。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创新型社会的主人,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科技创新在国际科技创新中的竞争力。党的十八道报告明确把“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全面建设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要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展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质量却不尽人意,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致使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混乱、就业困难等问题层出不穷。我国高等教育所呈现出来的根本性问题,是如何高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问题。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使命就在于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对于高校而言,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全面创新型人才培养,都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高校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高校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沿阵地。但是高校科研还只局限于教师的科研成果,并未真正地将学生纳入到科研创新的共同体中,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权威性、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全国性科技竞赛活动。但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面却远远不够,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知识以及活动安排知之甚少,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力不足。

2.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导致学生感受性不强。一方面,高等学府的人才评价体系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指标,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道德素养等全面进行评价。但是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却主要以学习成绩、专业排名来决定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并且对于学生比较重要的奖学金的评选工作,也是主要以课程成绩综合排名来决定。这样的人才评价体系造成了学生只顾专业成绩的考试成绩,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对创新意识的感受性不强,无法使学生对科技创新充满新奇感和向心力。

3.科技创新教师专业性力量的薄弱,创新理念教育不足。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专业指导教师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专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但是,一方面,现在的大学教师很大程度上都忙于自身的科研以及日常的课程教学,指导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时间较少。另一方面,许多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创新理念的培养和教育不足,导致学生离开教师就无法进行工作,往往是学生做了工作,却不知在做什么样的工作,目的是什么。指导教师对于创新理念的教育的不足和专业性力量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

1.高校要重视大学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高等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最重要的就是以培养的学生的质量,而高校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本科教学,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目前来看,本科教学不受高校重视、本科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以及名牌教授不愿意上本科生课程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现象都亟待改变。首先,高校领导机构要高度重视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将本科科技创新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调整,以培养创新人才为重要目标。其次,要鼓励在科技创新有成果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并将此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并且要求教师改进日常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实行小班式、专业式教学,积极开展讨论式、互动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积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推进科学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最后,学校要重视科技创新类活动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专栏、编发科技创新方面简报,以及利用校内广播、校内宣传橱窗和校园网络等途径,加强对活动的宣传,广泛动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2.高校要强化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高校创新人才的质量,必须要以学生为本。首先,必须要确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理念,以观念的转变带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要以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来培养人才。现在的高校很多是以学校硬件设施的规模大小、科研项目成果的数量等指标展示学校的教学质量,然而却恰恰忽视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个硬指标。强化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本理念,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高校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人生选择,善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努力营造鼓励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创新的良好创新氛围,能够使学生在高校期间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创新思维和习惯。其次,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目前,创新实践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薄弱的环节,也是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强化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而且要加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大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参加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

3.加强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创新型教师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但也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科技创新大师和青年创新人才紧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健全;个人教师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教书育人的热情,缺乏责任感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把培养青年创新型人才作为重点,坚持教学为基础,科研为核心,提升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首先,必须要加强青年创新型教师的领军人才队伍建设。高校中创新型教师主要还是以高水平、高素质、高年纪的教授为主,高素质、高层次的青年领军人才极为短缺。高校必须要利用学校科研建设、研究基地等自主培养一批创新思维活跃、学术视野宽阔、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要重点培养造就青年领军人才,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其次,要培养教师对于科技创新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要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创新观念教育,不仅要利用授课时间以及课余时间积极培育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还要不断地激活学生既有的科技创新思想,带领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当中,做学生科技创新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要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建设,倡导鼓励科技创新,为创新型人才成长成才提供宽松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拥有科技创新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吴庆宪,樊泽恒.多维度谋求创新人才培养新突破[J].中国大学教学,2012,(2).

[2]夏新颜.“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嬗变的保障――创新人才培养制度[J].江西社会科学,2012,(6).

[3]陈金焕,陈欣.依托科技平台优势加强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2011,(10).

[4]朱恒夫.美国著名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述评[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

[5]陈煜,汤智.创新人才培养:美国比照下的反思与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8,(4).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4篇

以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治黄保安全和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管理、突出创新,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人才资源开发工程、技术示范工程,加大“三条黄河”和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步伐,巩固“调水调沙”成果,促进治黄事业全面发展。需要广大治黄干部职工强化科技观念,重视支持科技与创新工作,增强创新意识。笔者认为:要加快科技与创新工作步伐,全面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推动东营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促进治黄事业发展

(一)治黄事业需要科技支撑

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科技。当今世界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黄河治理开发同样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要实现在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不懈地坚持科学治水,通过治黄现代化实践力度的不断加大,让科技进步成为由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转变的发动机,为治黄事业和沿黄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大力引进技术与人才,提高科技治河技术创新能力,是现代化治河理念的重要举措。一是要强化黄河治理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工作力度,提高科技治河含量,加速产业化进程;二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速人才库、治黄数据库、项目库建设,并实行动态管理,为治黄事业提供技术、人才、项目、政策等方面的信息;三是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促进治黄经济发展。要以黄河防汛保安全和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促进高新技术在科技治黄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四是强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作用,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予以倾斜,促进科技治黄的良性发展。

(二)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促进治黄事业发展

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治黄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倡导科学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一是要强化思想观念的创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强化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搞好科技与创新工作,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思路,大胆创新。特别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洪水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河口生态自然规律等观念的探索与创新。二是要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创新机制,逐步建立既符合治河科技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在内的新型治河科技与创新体系。三是要强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不断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建立、健全适应黄河治理与开发的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改进科技创新评价办法。加强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程促进人水和谐

自主创新的根本在人才。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治黄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思想,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实现治黄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更加关爱、厚爱、偏爱科技工作者,支持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全力打造黄河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切实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已被世人所瞩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治黄经济和人水和谐。大力实施“科技兴河”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治黄创新体系建设,使治黄科技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既是我们全面推进科技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又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黄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当前,黄委系统上下都在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树立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需要增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治黄新思路,探索治河新方法的能力。需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运行机制,增强自主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治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管理,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爱才、惜才、重才、用才的风气。对人才工程给予高度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在黄河内部真正营造起真干、实干、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做好科学研究与生产转化推广的结合。科技与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获取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而是应包括科研、转化、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心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创造性和水平,还应关注其在治黄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效果是判断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在注重加强科技研究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不断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健全推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应重点抓好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三新”推广、防汛抢险新技术推广、淤背区产业技术推广和企业高新技术引进、改进推广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开展创新活动,积极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全面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推动东营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强化服务意识为治黄经济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敢创、敢试、敢冒的思想,为治黄经济提供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和科技支持。一是强化管理、苦练内功,努力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对治黄科技工作的新思路和新动向,为治黄科技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鼓励和支持职工小发明和科技创新。三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主动向上级有关部门宣传汇报本单位在治黄科技方面的优势、工作思路和发展前景,提高知名度。四是积极贯彻落实促进科技治黄、科技进步的各项政策,为科技治黄和经济工作提高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5篇

创新是我们认知世界与认知社会的重要动力,无论在科技方面还是侨联侨务行为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首先,我们坚持并牢固地树立十七大的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轴心,本质是推动经济社会朝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最后的目标在于确保涵盖广大归侨侨眷以及海外侨胞等群体的最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毫无疑问,广大侨胞在整个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也是确保国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队伍。贯彻并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即应该利用好海内外的“两个平台”以及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服务于国内的经济社会建设需求,要切实地掌握侨联侨务行为的特点及其所需,维护他们的合理权利,通过创新机制的媒介,让他们的创新理念通过科技创新的途径去实现自我,激发他们建设国家社会的积极性与创新性,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深入侨界的创新行为特点,挖掘出创新型资源、思路与措施。我们欣喜地看到,部分地区诸如上海侨联侨务将科技创新与侨联侨务创新有机地整合起来,积极地开拓凝聚侨民的组织途径,并以“三区”(社区、商务楼宇区与高新科技园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经由“三区联动”的途径促使侨联侨务的组织模式及其实践日益创新化,同时将上述处于现代化环境中的新型面貌改变为“立体化的新侨之家”。摸索出能够显现出“海派”特点的侨务侨联的工作模式,持续性激发基于海归群体为轴心的侨民实现自我价值与回报祖国的正能量。

2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强化创新力

调研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工作创新。创新科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侨联侨务行为的创新,是它内在的发展动力与源泉。侨联侨务行为创新的渠道包括思维上的创新、机制上的创新、模式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与品牌上的创新等。科技创新多体现在科技体制的改革,目前表现为贯彻并落实科教兴省与人才强省战略的基础上。强化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的构建,成为多个省区改革科技机制的关键步骤。推动科技资源迅捷地由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转变至企业,构建新型化的创新主体,加速围绕公司为重点的技术创新系统的打造;探究研发具备自主性知识产权的原发性技术,从而让科技创新链处于中游的商品化服务过渡至企业化的服务领域,构建起类别完备、功能先进的社会服务系统,强化服务中小型对象的高科技公司的创业中心建筑物;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科技创新的管理时,改变以往的直接性管理,而采用间接化的管理方式,改变原先中介机构所担当的政府职能,实现原先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调整经济的内部结构,完成生产力质的转变,强化综合性的竞争实力。结合侨联侨务行为创新课题,首先须强化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创新性思维。要实现创新,须做好学习的工作,首先须学会学习,包括书本与文件,科学合理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来充实自我,形成创新的意识。第二,多向先进的侨联侨务单位学习创新的经验。第三,建设创新型学习的组织机构,即积极地组织侨联青年委员会、侨联委员与基层侨联等组织单位学习科技等创新知识。第四,定期开会,对创新学习的感悟加以总结,通过互通通报的方式,了解工作的具体进度及其不足之处,汲取他人的有益成分,拓展创新的理念与工作方法,提升自我的素养与多种能力,学会用科技创新武装自我。第五,采用一切对侨联侨务行为创新有利的方式,诸如研讨会与评比优秀论文等方式加强创新理念。

3构建推动机制创新化的平台

侨联侨务行为的工作主体并不多,但事务却比较地繁琐。因此,只是借助于侨联相关机关工作者难以体现出侨联侨务的功能。构建相应的平台,有效地调动多方社会人士的积极配合,共同地实现科技创新,并为推动整个社会奉献力量。具体构建的平台如下:(1)搭建侨商会,即为侨资侨属公司提供科技创新的资源共享平台;(2)建立法律顾问委员会,在市人大与法律界等相关人士的作用下,建立共同维护侨联侨务行为创新的保障性平台;(3)积极与其他地区的侨联侨务合作,通过签订《框架协议》等方式搭建平台,完成资源共享的目的,跨地区地实现不同地区侨联侨务的合作;(4)强化和侨办、人大与政协等组织机构间的关联性,共同构建“四侨联动”性质的“大侨务”平台,通过这些组织机构获取最新的科技,并为侨民所服务,为推动侨民当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4巧妙利用好现代化科技,采用创新式的工作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也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也使得侨联侨务的创新更具有现实性。全球互联网变成了一个内在关联性的世界,因此,须充分地使用好这样的现代化科技工具,构建联网站与侨商会网站,强化和侨资侨属公司、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等不同主体间的关联性,及时地运用创新的科技元素,传递与科技创新相关的政策内容与侨联、侨商会及其成员的工作情况,反映归侨侨眷的心声,提供与创新科技相关的咨询,并征求海外侨胞与归侨侨眷等群体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促进侨资侨属公司、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与祖国大陆的沟通合作,让他们获得最新的科技信息资源。

5结束语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科技创新与侨联侨务行为创新之间存在着诸多需要我们去化解的问题,我们应该准确地把握好它们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明确创新的重要地位,强化创新理念的积极性,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强化创新力,构建推动机制创新化的平台,深入地了解广大侨联侨务组织、侨民的实际情况及所需,及时地获取科技创新信息,让侨联侨务的创新行为有所落实,并据此联系当地的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情况,确定工作的方向,理顺工作的发展走向,提出创新的工作理念,从而不断地推动侨联侨务行为取得创新的成果。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6篇

摘 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也是指导“十三五”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其中,创新位列五大理念之首,也是我们党对创新认识的一次历史跨越。创新作为五大理念之首,这是由创新对于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决定的,也是我们党从国内发展现状、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规律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劲动力。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 引领 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新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也是指导“十三五”时期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其中,创新位列五大理念之首,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的全会第一次把创新提到这样的高度,也表明了国家对创新的重视正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创新发展的基本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质上谈的都是发展的问题,只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了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创新是社会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6uyj 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其中,动力问题是首要的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坚持创新发展,才能避免动力衰退,才能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经济绿色、均衡、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调节人与人的矛盾,实现社会有序竞争、和谐公正。所以,创新发展贯穿于其他四个发展中,决定着发展的性质,内容以及形式,成为全面发展的基点。

二、以创新发展为引领的是发展的必然

(一)以创新为引领是形势所迫。从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发展效果来讲。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这些年的发展主要是以土地、劳动力、资源等为主导的传统发展,呈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成绩瞩目,但所付出的代价非常巨大,自然资源越用越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称,三十多年来,中国已经从对矿物、化石然后和其它原材料消耗不太多的国家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资源消耗国,其代价就是资源的快速枯竭和环境的大范围退化。当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人口红利不再,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持续时,如何继续促进发展,实现我们党既定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唯有创新,通过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换引擎、转动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解决我国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增强我国发展能力,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以创新为引领是大势所趋。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被描述为“创造性破坏”,然而能否拥有“创新”的破坏力量却成为近代以来国家间竞争的焦点。回望世界发展进程,500年来的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有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有的国家裹足不前或倒退为任人欺凌、落后挨打的弱国,原因何在?关键是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在起作用。以创新为引领是我国抓住当前发展机遇的有力支撑。同志指出“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的科学理论、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新的投资热点、新的就业岗位,各种新的创新资源与传统的生产要素之间融合互动,这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重塑全球经济结构。这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和挑战期。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强化创新思维,率先进行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将有机会从后发到先发,抢占发展制高点,在风云变换的世界格局中实现民族复兴。

(三)以创新为引领是发展规律所在。创新的本质特征在于立足传统、突破传统、依托现实、推动变革,也就是革故鼎新,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与创新息息相关。我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规模宏大的创新行动。随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地推动改革创新也应是题中之义。深刻认识创新的本质特点,尊重并把握创新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使得“脑动力”、“原动力”、“主动力”、“软实力”等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就能推动我国发展全局发生根本变化,为未来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三、推进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要推动理论创新。理论是发展的先导,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新常态下的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困难,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才有可能推动发展实践,而理论创新往往起始于思想观念上的突破,人的思想一旦突破旧有的定式,就会迸发出无数的思想火花,产生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形成一种创新的精神状态,不断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积极因素。所以,推动理论创新是创造瑰丽前进的“脑动力”。

(二)要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各类创新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创新。创新能否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关键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的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是解决当前需求无限性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持续增加有效供给并形成高效组合,不断提高生产力的关键。推动科技创新就是要加强科研开发,依靠新的技术、新发明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拓我国经济发展新空间。

(三)要推动体制、机制的创新。这是持续创新的根本保障。良好的体制机制能够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也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足,法规制定不完善、经费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动力不足等问题,要加大改革力度,以制度创新激励市场创新。让创新走上快车道,要多一些绿灯,少一些红灯,让创新不要走弯道,不要走小道。

(四)要推动人才创新。创新归根到底是人的创新,人才是支撑创新的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要重视人才,推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让他们释放创新发展的才能和潜能。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30(1).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N].人民日报,2015-11-06.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7篇

一、近年来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简要回顾版权所有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委党组提出的治河新理念,以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抗洪抢险新技术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全局的科技与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自2006年以来,全局投入科研资金1134.1万元,开展各类研究项目158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91项,其中有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某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7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取得科技火花奖励成果82项,有75项成果通过黄委三新认定,取得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392项,有5项成果获得省局重大创新奖,38项获得省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有两位同志被评为某拔尖人才,两位同志获得黄委十大科技青年称号,某同志被评为某劳动模范,某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某同志获得某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某、某同志被某列为“三条黄河”建设十大杰出青年15位候选人进行考察,某同志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兼职教授,某等4位同志被河海大学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同时我局命名四位同志为首批拔尖人才。在今年某召开的新世纪首次科技大会上,我局被评为全河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一)大力实施科技治河,为原型黄河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我局在机淤综合技术、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南北展宽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工作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我局自行研制开发的zdt-i型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经省级科技鉴定,居当前国际领先水平,取得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被水利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是成功开发的多种取沙汇集系统,提高了机淤固堤施工效率。由某市局与有关大学、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lqs型两相流潜水泵疏浚系统”、某局研制的“挖塘机和汇流泥浆泵组合输沙试验研究”、“某淤背固堤综合技术研究”,都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黄委的科技进步奖。目前,以上成果已在多个市局推广应用,其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机淤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通过多方努力被列入国家重点八五科技攻关增列专题,2006年取得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某总理在视察黄河工作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对于指导河口综合治理,实现下游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南北展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四是防汛抢险新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促进了抗洪抢险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开发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防汛抢险钢桩及快速旋桩设备”、“液压自动抛石机”等一大批防汛抢险新机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得某省和某科技进步奖,并得到了及时推广应用;由某机修厂研制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在国家防总招标中一举中标,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增加了某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广泛采用和推广了混凝土截渗墙和垂直铺塑截渗等多项堤防除险加固新技术,以及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和土工格栅堆石筑坝技术等用于坝岸加固的新材料、新技术。在我局多处控导工程施工中,应用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总面积达6.4万多平方米,基本达到了不抢险或少抢险的目的。

(二)“数字黄河”系统工程建设,提高了我局治黄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我局先后筹集投入资金2006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建成并投入运用了一系列信息操作系统。

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某办公自动化系统、某网站、省局至市局的视频会议系统等。实现了省局到市、县(区)局的2mb广域连接和三级文件、资料、办公信息的网上传输,同时也为远程会议、防汛会商、网上审查、水量调度、远程教育和远程会商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

二是开发建设了某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防汛信息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通了某防汛网站。实现了防洪预案、抢险方案、防洪工程、实时险情、防汛料物、防守队伍及灾情信息、凌情的信息化管理,建成了47处自动遥测水位站,在全局完成了大规模信息集成与开发的“某水雨情管理系统”,为处理水雨情综合信息提供了数字处理平台。在2006年的某秋汛和今年的调水调沙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发建设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39座引黄涵闸远程监控,提高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四是“数字水政”、“数字人劳”、“数字建管”、“数字财务”、“数字计划”正在开发建设,并已陆续投入管理运用。

(三)积极筹备建设“河口模型”,加快河口治理研究步伐。

为做好“河口模型”建设的前期工作,组织人员到某水利科学院与上海长江河口、钱塘江河口模型实验基地进行了技术考察,派员参加了2006年中国水利学会在珠海召开的“中国江河河口研究及治理、开发问题研讨会”,协助某筹备召开了高层次的“黄河河口治理与对策研讨会”,有力的推动了河口模型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某部已批准“河口模型”建设规划,某市政府无偿划拨了1000亩土地,胜利油田出资5000万元,该工程已于10月12日开工奠基,某批准成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口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河口模型的开工建设与研究院的成立,促进了河口治理工作的开展,推进了模型某建设、某综合治理规划任务书的制订。这样大的科研项目落户我局,这样高规格的科研单位在我局成立,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局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11月30日,某部又颁布实施《黄河河口管理办法》,这都将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开发与管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群众性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成果突出。据统计,近3年全局共开展各类劳动竞赛291次;技术比武190次;提出合理化建议9581条;技术攻关项目623项;取得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成果392项。获得优秀创新成果90项、优秀合理化建议53条

二是引黄供水管理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某局与地方水务部门联合,以合同方式规定政府提供优惠,规范运作的民营供水韩店平原水库已经建成投入运用,年供水量3600万吨,年投资回报率达10%以上,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某水资源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跨河交通迅猛发展。探索了浮桥合作经营、控股经营和跨河交通联合入股经营的新模式,找到了新的经济切入点,为我局的经营创收工作注入了活力。

四是创新淤背区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2006年某局借鉴温州民营经济的经验,大胆尝试淤背区生态林改革,对林权进行确权拍卖,取得了成功经验,在全局进行了推广。

五是界定工农业用水,规范滩区引水,采取协议供水、加价收费等措施,促进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五)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为某科技与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结合某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深入进行学术交流,五年来全局交流学术论文350多篇,学术气氛进一步浓厚。

二是立足于某的长治久安,组织专家对我省黄河及黄河三角洲、大汶河、东平湖、北金堤和南北展宽区进行考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三是广泛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我局先后派出5个考察团组以及随团人员73人次出国学习考察,接待国外专家150多人次,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回顾五年来我局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是搞好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关键。近年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快创新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重视支持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强领导和管理,省局调整充实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数字黄河领导小组、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与科技创新的办法和机制,促进了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做好科技与创新工作的保障。近5年,省局及各市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科技与创新工作,并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保障了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

第三,我们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科技与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某局的跨河交通、博兴县局的林权制度改革、邹平的引黄供水创新、齐河北展堤的植树、滨州局的企业整合和改制、利津的机淤汇浆系统的研制与推广、梁山机修厂研制开发的抢险应急照明灯、液压自动抛石机、工程管理多功能车、柳石枕捆抛机等科技创新成果充分表明了这一些。

二、治黄面临的形势和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动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我国科技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与创新的这些重要论断,既是我们全面推进科技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又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黄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当前,全国、黄委系统上下都在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树立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黄委党组高度重视科技与创新工作。今年年初,黄委党组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1493”的理论和实施框架。这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是治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我们山东局来说,目前正在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新思路,按照已经批复的“三条黄河”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工作。标准化堤防建设和亚行贷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东平湖综合治理和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将全面展开,有关治理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我局“数字黄河”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防汛”、“数字水调”、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的框架基本形成,并在治黄工作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局在科技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局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科技与创新还不适应治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推进治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科技与创新做支撑、做动力。“二级悬河”的成因及治理研究,东平湖治理综合运用研究,河口演变的内在机理、河口淤积延伸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河口的整治方向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尽快拿出具有较强指导性的研究成果。另外,还需要增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治黄新思路,探索治河新方法的能力。需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运行机制,增强自主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和认识分析形势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领导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科技与创新工作发展不平衡。大家通过看会议资料和会场外的展板就可以知道,有些单位科技创新成果很多,有些单位几乎没有什么成果。凡是领导重视的单位,科研成果就多,领导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好坏。最近几年,省局一直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到系统外以及国外进行技术交流,但有的单位对于学术交流不够积极,没有给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条件,缺乏战略的、发展的高度来看待重视这个问题。

二是科技与创新的意识不强,观念淡薄,动力不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和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科技与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政策落实不够,搞科技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人员晋升职称后,没有了动力,文章不写了,科研也不搞了。

三是经费投入仍然制约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开展。经费投入的机制与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市局和局直单位科技投入力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对于已经出现的创新成果总结不及时、已经完成的项目没有进行后续工作,如科技鉴定、报奖、推广、应用等。

四是科技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法律、财会、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尤其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五是科研项目的前期工作调研不够。科研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不深入,缺乏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课题少、项目少,缺乏对上与对下、对内对外各个层面上的交流。特别是在河口、东平湖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我们还不够深入。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不适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步伐。

三、近期工作打算和措施

面对当前的形势和机遇,我局近期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开展创新活动,积极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全面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推动某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

黄委党组提出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思路符合我国国情、水情,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我们必须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践治河新思路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并落实到全面推进某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在黄委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李国英主任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通过强有力的工作和措施,全面推动山东治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倡导科学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加大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关键问题。

一是要强化思想观念的创新。近几年,水利部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黄委也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新的治河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思想在治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要密切跟踪当代水利科技前沿,科学判断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思路,对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要超前研究,大胆创新。特别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洪水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河口生态自然规律等观念的探索与创新。

二是要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目前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顺,依然是影响治河科技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创新机制,逐步建立既符合我局治河科技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在内的新型治河科技与创新体系。

三是要强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不断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建立、健全我局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改进科技创新评价办法。加强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是要不断拓宽科技领域,进行组织方式的创新。科技治河不仅涉及水利工程技术范畴,而且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范畴,所以科技与创新工作要充分考虑水的多元化属性,改变脱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研究方法,把水问题放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去研究。要不断拓宽科技创新的领域,特别要注意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生态黄河、数字黄河等新领域的拓展。在组织方式上,要实行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攻关研究,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三)科技与创新要认真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做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是应用技术创新的源泉。突破性的科技与创新要从基础研究抓起,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新的方向。科技工作不仅要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也要加强前瞻性的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科研人员要跟踪水利行业发展的前沿,围绕某发展的中心工作,有选择性地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各级科技人员要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具有本单位、本部门特色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转化工作,共同促进全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做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治黄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和大江大河开发治理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技术、新设备。今年,我们通过国家“948”计划引进了国际先进实用的“安快坝”技术,拓宽了我局对外技术交流的渠道。同时,我们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引进技术的层次,降低引进技术的成本。要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尽快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要把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注重技术集成,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做好科学研究与生产转化推广的结合。科技与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获取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而是应包括科研、转化、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心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创造性和水平,还应关注其在治黄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效果是判断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在注重加强科技研究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不断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健全推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应重点抓好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三新”推广、防汛抢险新技术推广、淤背区产业技术推广和企业高新技术引进、改进推广等。版权所有

四是做好科技与创新同人才培养的结合。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是实现我局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科研工作、高层次的对外合作交流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是培养和凝聚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使全局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格局。

(四)强化八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局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各个单位的一把手要亲自抓科技与创新工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形成长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我局机构改革时各市局都没有单设科技管理部门,今后我们要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承担起科技管理的职能。每年要对在科技与创新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2006年以来,我局加大了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科研与开发、引进与推广的经费逐年增加。今后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科技计划的支持。同时,省局也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每年拿出100万元以上的经费用于科技创新工作,各个单位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方开辟经费渠道,如利用项目前期科学实验研究费、招标节余、预备费、银行利息等,来加大对科技与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当然这些资金的利用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省局以奖代补、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三是强化管理,实现科技与创新工作的规范化运作。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协调发展。省局科技处除了机构改革时赋予的职能外,明确为综合部门,具有协调和综合的职能,主管科技与创新工作,要会同有关处室,站在宏观、全局、战略的高度,协调好全局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保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构建政策与制度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科技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加强科技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的统一归口管理工作,今后凡是各个单位和部门安排的科技项目都要通过省局和市局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相关的前期工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科研、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投入到治黄实际工作中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各个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发展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提高科技进步对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

四是加快“数字黄河”建设步伐,继续在系统内保持先进水平。认真贯彻黄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统一”的要求,在黄委“数字黄河”建设总体规划框架下,坚持“管理、应用、共享”的六字方针,抓好“数字黄河”建设,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各个单位要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增加投入,培养人才,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开发应用的力度,力争在“数字黄河”开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五是尽快完成河口模型建设,促进河口治理研究。加大河口模型建设的前期工作力度,在水利部批准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尽快立项、安排资金,加快河口模型的建设进度,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尽快制订黄河口研究院的发展规划,与黄科院密切配合,积极向上级争取科研经费,广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技术研究,为加快河口的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六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大力度,拓宽交流渠道,扩大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的范围,积极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技成果和资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促进科技发展。要针对我局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黄河经济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治黄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与选拔。着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重点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对重点项目,集中人才进行攻关,鼓励各市局技术负责人或单位技术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为培养和造就科技带头人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为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骨干出国进修、短期培训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为治黄事业服务。要增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相关的业务合作联系,全面提升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水平。

七是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科技创新无事不在,无时不有。省局研究决定在今年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广泛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的三小活动,把创新贯穿到治河的各项工作中去,发动广大职工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态度全面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省局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希望各个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和开展好科技创新活动。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8篇

在大河上下全面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我局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今天我们隆重召开*科技与创新会议,这充分体现了省局党组对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再次表明了我局以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促进治黄事业全面发展的勇气和决心。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科技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局近5年来的科技治理开发与管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年来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简要回顾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委党组提出的治河新理念,以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抗洪抢险新技术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全局的科技与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自*年以来,全局投入科研资金1134.*元,开展各类研究项目158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91项,其中有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7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取得科技火花奖励成果82项,有75项成果通过黄委三新认定,取得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392项,有5项成果获得省局重大创新奖,38项获得省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有两位同志被评为*拔尖人才,两位同志获得黄委十大科技青年称号,*同志被评为*劳动模范,*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志获得*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同志被*列为“三条黄河”建设十大杰出青年15位候选人进行考察,*同志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等4位同志被河海大学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同时我局命名四位同志为首批拔尖人才。在今年*召开的新世纪首次科技大会上,我局被评为全河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一)大力实施科技治河,为原型黄河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我局在机淤综合技术、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南北展宽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工作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我局自行研制开发的ZDT-I型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经省级科技鉴定,居当前国际领先水平,取得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被水利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是成功开发的多种取沙汇集系统,提高了机淤固堤施工效率。由*市局与有关大学、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LQS型两相流潜水泵疏浚系统”、*局研制的“挖塘机和汇流泥浆泵组合输沙试验研究”、“*淤背固堤综合技术研究”,都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黄委的科技进步奖。目前,以上成果已在多个市局推广应用,其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机淤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通过多方努力被列入国家重点八五科技攻关增列专题,20*年取得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总理在视察黄河工作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对于指导河口综合治理,实现下游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南北展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四是防汛抢险新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促进了抗洪抢险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开发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防汛抢险钢桩及快速旋桩设备”、“液压自动抛石机”等一大批防汛抢险新机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科技进步奖,并得到了及时推广应用;由*机修厂研制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在国家防总招标中一举中标,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增加了*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广泛采用和推广了混凝土截渗墙和垂直铺塑截渗等多项堤防除险加固新技术,以及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和土工格栅堆石筑坝技术等用于坝岸加固的新材料、新技术。在我局多处控导工程施工中,应用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总面积达6.*多平方米,基本达到了不抢险或少抢险的目的。

(二)“数字黄河”系统工程建设,提高了我局治黄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我局先后筹集投入资金2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建成并投入运用了一系列信息操作系统。

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站、省局至市局的视频会议系统等。实现了省局到市、县(区)局的2MB广域连接和三级文件、资料、办公信息的网上传输,同时也为远程会议、防汛会商、网上审查、水量调度、远程教育和远程会商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

二是开发建设了*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防汛信息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通了*防汛网站。实现了防洪预案、抢险方案、防洪工程、实时险情、防汛料物、防守队伍及灾情信息、凌情的信息化管理,建成了47处自动遥测水位站,在全局完成了大规模信息集成与开发的“*水雨情管理系统”,为处理水雨情综合信息提供了数字处理平台。在20*年的*秋汛和今年的调水调沙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发建设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3*引黄涵闸远程监控,提高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四是“数字水政”、“数字人劳”、“数字建管”、“数字财务”、“数字计划”正在开发建设,并已陆续投入管理运用。

(三)积极筹备建设“河口模型”,加快河口治理研究步伐。

为做好“河口模型”建设的前期工作,组织人员到*水利科学院与上海长江河口、钱塘江河口模型实验基地进行了技术考察,派员参加了20*年中国水利学会在珠海召开的“中国江河河口研究及治理、开发问题研讨会”,协助*筹备召开了高层次的“黄河河口治理与对策研讨会”,有力的推动了河口模型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部已批准“河口模型”建设规划,*市政府无偿划拨了100*土地,胜利油田出资500*元,该工程已于10月12日开工奠基,*批准成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口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河口模型的开工建设与研究院的成立,促进了河口治理工作的开展,推进了模型*建设、*综合治理规划任务书的制订。这样大的科研项目落户我局,这样高规格的科研单位在我局成立,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局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11月30日,*部又颁布实施《黄河河口管理办法》,这都将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开发与管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群众性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成果突出。据统计,近3年全局共开展各类劳动竞赛29*;技术比武19*;提出合理化建议9581条;技术攻关项目623项;取得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成果392项。获得优秀创新成果90项、优秀合理化建议53条

二是引黄供水管理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局与地方水务部门联合,以合同方式规定政府提供优惠,规范运作的民营供水韩店平原水库已经建成投入运用,年供水量360*吨,年投资回报率达1*以上,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水资源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跨河交通迅猛发展。探索了浮桥合作经营、控股经营和跨河交通联合入股经营的新模式,找到了新的经济切入点,为我局的经营创收工作注入了活力。

四是创新淤背区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20*年*局借鉴温州民营经济的经验,大胆尝试淤背区生态林改革,对林权进行确权拍卖,取得了成功经验,在全局进行了推广。

五是界定工农业用水,规范滩区引水,采取协议供水、加价收费等措施,促进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五)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为*科技与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深入进行学术交流,五年来全局交流学术论文35*篇,学术气氛进一步浓厚。

二是立足于*的长治久安,组织专家对我省黄河及黄河三角洲、大汶河、东平湖、北金堤和南北展宽区进行考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三是广泛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我局先后派出*考察团组以及随团人员7*次出国学习考察,接待国外专家15*人次,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回顾五年来我局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是搞好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关键。近年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快创新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重视支持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强领导和管理,省局调整充实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数字黄河领导小组、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与科技创新的办法和机制,促进了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做好科技与创新工作的保障。近5年,省局及各市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科技与创新工作,并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保障了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

第三,我们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科技与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局的跨河交通、博兴县局的林权制度改革、邹平的引黄供水创新、齐河北展堤的植树、滨州局的企业整合和改制、利津的机淤汇浆系统的研制与推广、梁山机修厂研制开发的抢险应急照明灯、液压自动抛石机、工程管理多功能车、柳石枕捆抛机等科技创新成果充分表明了这一些。

二、治黄面临的形势和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动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我国科技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与创新的这些重要论断,既是我们全面推进科技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又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黄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当前,全国、黄委系统上下都在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树立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黄委党组高度重视科技与创新工作。今年年初,黄委党组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1493”的理论和实施框架。这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是治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我们山东局来说,目前正在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新思路,按照已经批复的“三条黄河”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工作。标准化堤防建设和亚行贷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东平湖综合治理和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将全面展开,有关治理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我局“数字黄河”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防汛”、“数字水调”、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的框架基本形成,并在治黄工作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局在科技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局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科技与创新还不适应治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推进治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科技与创新做支撑、做动力。“二级悬河”的成因及治理研究,东平湖治理综合运用研究,河口演变的内在机理、河口淤积延伸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河口的整治方向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尽快拿出具有较强指导性的研究成果。另外,还需要增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治黄新思路,探索治河新方法的能力。需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运行机制,增强自主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和认识分析形势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领导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科技与创新工作发展不平衡。大家通过看会议资料和会场外的展板就可以知道,有些单位科技创新成果很多,有些单位几乎没有什么成果。凡是领导重视的单位,科研成果就多,领导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好坏。最近几年,省局一直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到系统外以及国外进行技术交流,但有的单位对于学术交流不够积极,没有给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条件,缺乏战略的、发展的高度来看待重视这个问题。

二是科技与创新的意识不强,观念淡薄,动力不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和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科技与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政策落实不够,搞科技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人员晋升职称后,没有了动力,文章不写了,科研也不搞了。

三是经费投入仍然制约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开展。经费投入的机制与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市局和局直单位科技投入力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对于已经出现的创新成果总结不及时、已经完成的项目没有进行后续工作,如科技鉴定、报奖、推广、应用等。

四是科技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法律、财会、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尤其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五是科研项目的前期工作调研不够。科研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不深入,缺乏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课题少、项目少,缺乏对上与对下、对内对外各个层面上的交流。特别是在河口、东平湖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我们还不够深入。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不适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步伐。

三、近期工作打算和措施

面对当前的形势和机遇,我局近期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开展创新活动,积极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全面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推动*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

黄委党组提出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思路符合我国国情、水情,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我们必须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践治河新思路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并落实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在黄委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李国英主任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通过强有力的工作和措施,全面推动山东治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倡导科学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加大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关键问题。

一是要强化思想观念的创新。近几年,水利部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黄委也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新的治河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思想在治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要密切跟踪当代水利科技前沿,科学判断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思路,对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要超前研究,大胆创新。特别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洪水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河口生态自然规律等观念的探索与创新。

二是要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目前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顺,依然是影响治河科技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创新机制,逐步建立既符合我局治河科技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在内的新型治河科技与创新体系。

三是要强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不断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建立、健全我局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改进科技创新评价办法。加强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是要不断拓宽科技领域,进行组织方式的创新。科技治河不仅涉及水利工程技术范畴,而且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范畴,所以科技与创新工作要充分考虑水的多元化属性,改变脱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研究方法,把水问题放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去研究。要不断拓宽科技创新的领域,特别要注意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生态黄河、数字黄河等新领域的拓展。在组织方式上,要实行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攻关研究,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三)科技与创新要认真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做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是应用技术创新的源泉。突破性的科技与创新要从基础研究抓起,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新的方向。科技工作不仅要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也要加强前瞻性的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科研人员要跟踪水利行业发展的前沿,围绕*发展的中心工作,有选择性地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各级科技人员要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具有本单位、本部门特色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转化工作,共同促进全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做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治黄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和大江大河开发治理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技术、新设备。今年,我们通过国家“948”计划引进了国际先进实用的“安快坝”技术,拓宽了我局对外技术交流的渠道。同时,我们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引进技术的层次,降低引进技术的成本。要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尽快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要把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注重技术集成,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做好科学研究与生产转化推广的结合。科技与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获取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而是应包括科研、转化、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心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创造性和水平,还应关注其在治黄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效果是判断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在注重加强科技研究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不断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健全推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应重点抓好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三新”推广、防汛抢险新技术推广、淤背区产业技术推广和企业高新技术引进、改进推广等。

四是做好科技与创新同人才培养的结合。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是实现我局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科研工作、高层次的对外合作交流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是培养和凝聚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使全局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格局。

(四)强化八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局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各个单位的一把手要亲自抓科技与创新工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形成长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我局机构改革时各市局都没有单设科技管理部门,今后我们要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承担起科技管理的职能。每年要对在科技与创新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年以来,我局加大了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科研与开发、引进与推广的经费逐年增加。今后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科技计划的支持。同时,省局也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每年拿出10*元以上的经费用于科技创新工作,各个单位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方开辟经费渠道,如利用项目前期科学实验研究费、招标节余、预备费、银行利息等,来加大对科技与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当然这些资金的利用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省局以奖代补、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三是强化管理,实现科技与创新工作的规范化运作。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协调发展。省局科技处除了机构改革时赋予的职能外,明确为综合部门,具有协调和综合的职能,主管科技与创新工作,要会同有关处室,站在宏观、全局、战略的高度,协调好全局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保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构建政策与制度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科技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加强科技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的统一归口管理工作,今后凡是各个单位和部门安排的科技项目都要通过省局和市局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相关的前期工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科研、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投入到治黄实际工作中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各个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发展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提高科技进步对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

四是加快“数字黄河”建设步伐,继续在系统内保持先进水平。认真贯彻黄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统一”的要求,在黄委“数字黄河”建设总体规划框架下,坚持“管理、应用、共享”的六字方针,抓好“数字黄河”建设,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各个单位要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增加投入,培养人才,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开发应用的力度,力争在“数字黄河”开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五是尽快完成河口模型建设,促进河口治理研究。加大河口模型建设的前期工作力度,在水利部批准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尽快立项、安排资金,加快河口模型的建设进度,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尽快制订黄河口研究院的发展规划,与黄科院密切配合,积极向上级争取科研经费,广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技术研究,为加快河口的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六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大力度,拓宽交流渠道,扩大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的范围,积极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技成果和资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促进科技发展。要针对我局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黄河经济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治黄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与选拔。着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重点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对重点项目,集中人才进行攻关,鼓励各市局技术负责人或单位技术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为培养和造就科技带头人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为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骨干出国进修、短期培训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为治黄事业服务。要增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相关的业务合作联系,全面提升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水平。

七是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科技创新无事不在,无时不有。省局研究决定在今年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广泛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的三小活动,把创新贯穿到治河的各项工作中去,发动广大职工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态度全面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省局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希望各个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和开展好科技创新活动。

八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省局将成立科技与创新奖励委员会,负责各类科技与创新奖励的审定,奖励委员会下设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重大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和“三小”成果评审委员会。今后,凡获得省部级、黄委、省局等科技进步奖、创新成果奖的单位和部门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完不成科技创新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省局将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取得良好效益的单位和科技创新人员实行重奖。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9篇

一、近年来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简要回顾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委党组提出的治河新理念,以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抗洪抢险新技术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全局的科技与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自2000年以来,全局投入科研资金1134.1万元,开展各类研究项目158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91项,其中有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7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取得科技火花奖励成果82项,有75项成果通过黄委三新认定,取得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392项,有5项成果获得省局重大创新奖,38项获得省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有两位同志被评为××拔尖人才,两位同志获得黄委十大科技青年称号,×××同志被评为××劳动模范,×××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志获得××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同志被××列为“三条黄河”建设十大杰出青年15位候选人进行考察,×××同志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等4位同志被河海大学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同时我局命名四位同志为首批拔尖人才。在今年××召开的新世纪首次科技大会上,我局被评为全河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一)大力实施科技治河,为原型黄河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我局在机淤综合技术、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南北展宽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工作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我局自行研制开发的ZDT-I型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经省级科技鉴定,居当前国际领先水平,取得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被水利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是成功开发的多种取沙汇集系统,提高了机淤固堤施工效率。由××市局与有关大学、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LQS型两相流潜水泵疏浚系统”、××局研制的“挖塘机和汇流泥浆泵组合输沙试验研究”、“××××淤背固堤综合技术研究”,都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黄委的科技进步奖。目前,以上成果已在多个市局推广应用,其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机淤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通过多方努力被列入国家重点八五科技攻关增列专题,2002年取得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总理在视察黄河工作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对于指导河口综合治理,实现下游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南北展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四是防汛抢险新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促进了抗洪抢险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开发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防汛抢险钢桩及快速旋桩设备”、“液压自动抛石机”等一大批防汛抢险新机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科技进步奖,并得到了及时推广应用;由××机修厂研制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在国家防总招标中一举中标,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增加了××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广泛采用和推广了混凝土截渗墙和垂直铺塑截渗等多项堤防除险加固新技术,以及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和土工格栅堆石筑坝技术等用于坝岸加固的新材料、新技术。在我局多处控导工程施工中,应用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总面积达6.4万多平方米,基本达到了不抢险或少抢险的目的。

(二)“数字黄河”系统工程建设,提高了我局治黄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我局先后筹集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建成并投入运用了一系列信息操作系统。

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站、省局至市局的视频会议系统等。实现了省局到市、县(区)局的2MB广域连接和三级文件、资料、办公信息的网上传输,同时也为远程会议、防汛会商、网上审查、水量调度、远程教育和远程会商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

二是开发建设了××××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防汛信息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通了××××防汛网站。实现了防洪预案、抢险方案、防洪工程、实时险情、防汛料物、防守队伍及灾情信息、凌情的信息化管理,建成了47处自动遥测水位站,在全局完成了大规模信息集成与开发的“××××水雨情管理系统”,为处理水雨情综合信息提供了数字处理平台。在2003年的××秋汛和今年的调水调沙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开发建设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39座引黄涵闸远程监控,提高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四是“数字水政”、“数字人劳”、“数字建管”、“数字财务”、“数字计划”正在开发建设,并已陆续投入管理运用。

(三)积极筹备建设“河口模型”,加快河口治理研究步伐。

为做好“河口模型”建设的前期工作,组织人员到××水利科学院与上海长江河口、钱塘江河口模型实验基地进行了技术考察,派员参加了2002年中国水利学会在珠海召开的“中国江河河口研究及治理、开发问题研讨会”,协助××筹备召开了高层次的“黄河河口治理与对策研讨会”,有力的推动了河口模型建设工作的开展。目前××部已批准“河口模型”建设规划,××市政府无偿划拨了1000亩土地,胜利油田出资5000万元,该工程已于10月12日开工奠基,××批准成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口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河口模型的开工建设与研究院的成立,促进了河口治理工作的开展,推进了模型××建设、××综合治理规划任务书的制订。这样大的科研项目落户我局,这样高规格的科研单位在我局成立,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局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11月30日,××部又颁布实施《黄河河口管理办法》,这都将对河口的综合治理开发与管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活动,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群众性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成果突出。据统计,近3年全局共开展各类劳动竞赛291次;技术比武190次;提出合理化建议9581条;技术攻关项目623项;取得小改革、小发明、小创造成果392项。获得优秀创新成果90项、优秀合理化建议53条

二是引黄供水管理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局与地方水务部门联合,以合同方式规定政府提供优惠,规范运作的民营供水韩店平原水库已经建成投入运用,年供水量3600万吨,年投资回报率达10%以上,为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水资源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三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跨河交通迅猛发展。探索了浮桥合作经营、控股经营和跨河交通联合入股经营的新模式,找到了新的经济切入点,为我局的经营创收工作注入了活力。

四是创新淤背区土地经营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2003年××局借鉴温州民营经济的经验,大胆尝试淤背区生态林改革,对林权进行确权拍卖,取得了成功经验,在全局进行了推广。

五是界定工农业用水,规范滩区引水,采取协议供水、加价收费等措施,促进了黄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五)广泛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对外交流,为××××科技与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深入进行学术交流,五年来全局交流学术论文350多篇,学术气氛进一步浓厚。

二是立足于××××的长治久安,组织专家对我省黄河及黄河三角洲、大汶河、东平湖、北金堤和南北展宽区进行考察,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

三是广泛进行合作交流,提高学术水平。我局先后派出5个考察团组以及随团人员73人次出国学习考察,接待国外专家150多人次,拓宽了视野,开阔了眼界。

回顾五年来我局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是搞好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关键。近年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加快创新步伐,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重视支持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加强领导和管理,省局调整充实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数字黄河领导小组、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管理与科技创新的办法和机制,促进了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开展。

第二,加大资金投入是做好科技与创新工作的保障。近5年,省局及各市局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科技与创新工作,并且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保障了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

第三,我们的实践也充分证明科技与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局的跨河交通、博兴县局的林权制度改革、邹平的引黄供水创新、齐河北展堤的植树、滨州局的企业整合和改制、利津的机淤汇浆系统的研制与推广、梁山机修厂研制开发的抢险应急照明灯、液压自动抛石机、工程管理多功能车、柳石枕捆抛机等科技创新成果充分表明了这一些。

二、治黄面临的形势和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动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使我国科技工作

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党的十六大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与创新的这些重要论断,既是我们全面推进科技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又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黄河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新的要求。

当前,全国、黄委系统上下都在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理念,树立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黄委党组高度重视科技与创新工作。今年年初,黄委党组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1493”的理论和实施框架。这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长期研究与实践的结晶,是治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我们山东局来说,目前正在紧紧围绕“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新思路,按照已经批复的“三条黄河”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工作。标准化堤防建设和亚行贷款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东平湖综合治理和黄河滩区安全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黄河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将全面展开,有关治理项目也将陆续开工建设。我局“数字黄河”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数字防汛”、“数字水调”、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的框架基本形成,并在治黄工作中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局在科技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目前我局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科技与创新还不适应治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实施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推进治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科技与创新做支撑、做动力。“二级悬河”的成因及治理研究,东平湖治理综合运用研究,河口演变的内在机理、河口淤积延伸对下游河道冲淤的影响、河口的整治方向等问题,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还需要尽快拿出具有较强指导性的研究成果。另外,还需要增强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手段,研究治黄新思路,探索治河新方法的能力。需要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运行机制,增强自主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和认识分析形势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领导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科技与创新工作发展不平衡。大家通过看会议资料和会场外的展板就可以知道,有些单位科技创新成果很多,有些单位几乎没有什么成果。凡是领导重视的单位,科研成果就多,领导重视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好坏。最近几年,省局一直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到系统外以及国外进行技术交流,但有的单位对于学术交流不够积极,没有给技术人员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条件,缺乏战略的、发展的高度来看待重视这个问题。

二是科技与创新的意识不强,观念淡薄,动力不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和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科技与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政策落实不够,搞科技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多数人员晋升职称后,没有了动力,文章不写了,科研也不搞了。

三是经费投入仍然制约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开展。经费投入的机制与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多渠道的经费来源。市局和局直单位科技投入力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对于已经出现的创新成果总结不及时、已经完成的项目没有进行后续工作,如科技鉴定、报奖、推广、应用等。

四是科技人才缺乏,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科技人才分布不均,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法律、财会、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少,尤其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五是科研项目的前期工作调研不够。科研基础性工作不扎实,不深入,缺乏战略性、前瞻性的研究,提出的有针对性的课题少、项目少,缺乏对上与对下、对内对外各个层面上的交流。特别是在河口、东平湖一些重大问题的研究上我们还不够深入。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不适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明确目标任务,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步伐。

三、近期工作打算和措施

面对当前的形势和机遇,我局近期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大力开展创新活动,积极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全面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推动××××治理开发与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说来,主要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

黄委党组提出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思路符合我国国情、水情,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我们必须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践治河新思路紧密结合起来,深刻领会和把握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并落实到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在黄委召开的科技大会上李国英主任提出了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的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并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新理念,通过强有力的工作和措施,全面推动山东治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科技与创新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倡导科学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加大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力度,解决治黄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关键问题。

一是要强化思想观念的创新。近几年,水利部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黄委也提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新的治河思路是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思想在治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我们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要密切跟踪当代水利科技前沿,科学判断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不断探索新理念、新思路,对重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要超前研究,大胆创新。特别要加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洪水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河口生态自然规律等观念的探索与创新。

二是要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目前科技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顺,依然是影响治河科技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创新机制,逐步建立既符合我局治河科技特点和科技发展规律,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推广与技术服务在内的新型治河科技与创新体系。

三是要强化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不断改进科技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健全管理制度,促进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在科技项目立项过程中,要建立科学、客观、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建立、健全我局科技计划信用管理制度,改进科技创新评价办法。加强科技创新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四是要不断拓宽科技领域,进行组织方式的创新。科技治河不仅涉及水利工程技术范畴,而且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范畴,所以科技与创新工作要充分考虑水的多元化属性,改变脱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研究方法,把水问题放到大自然中去考察、去研究。要不断拓宽科技创新的领域,特别要注意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生态黄河、数字黄河等新领域的拓展。在组织方式上,要实行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攻关研究,不断促进学科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三)科技与创新要认真做好四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做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结合。基础研究是应用技术创新的源泉。突破性的科技与创新要从基础研究抓起,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新的方向。科技工作不仅要重视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也要加强前瞻性的重大基础性问题的研究。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开发研究,使二者做到有机结合。科研人员要跟踪水利行业发展的前沿,围绕××××发展的中心工作,有选择性地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基础研究。各级科技人员要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具有本单位、本部门特色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转化工作,共同促进全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做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治黄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水资源管理和大江大河开发治理的新思路、新经验、新技术、新设备。今年,我们通过国家“948”计划引进了国际先进实用的“安快坝”技术,拓宽了我局对外技术交流的渠道。同时,我们要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不断提高引进技术的层次,降低引进技术的成本。要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尽快实现引进技术的本土化,要把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机结合,注重技术集成,形成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三是做好科学研究与生产转化推广的结合。科技与创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获取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而是应包括科研、转化、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关心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创造性和水平,还应关注其在治黄实际中所发挥的作用,应用效果是判断科技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在注重加强科技研究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不断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健全推广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实用性强的创新成果,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应重点抓好工程建设与管理中“三新”推广、防汛抢险新技术推广、淤背区产业技术推广和企业高新技术引进、改进推广等。

四是做好科技与创新同人才培养的结合。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带头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是实现我局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高质量的科研工作、高层次的对外合作交流和良好的科研条件,是培养和凝聚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使全局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格局。

(四)强化八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局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各个单位的一把手要亲自抓科技与创新工作,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规划,组织实施,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形成长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我局机构改革时各市局都没有单设科技管理部门,今后我们要指定专门部门和专人承担起科技管理的职能。每年要对在科技与创新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体制,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必要条件。2000年以来,我局加大了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科研与开发、引进与推广的经费逐年增加。今后要继续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科技计划的支持。同时,省局也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每年拿出100万元以上的经费用于科技创新工作,各个单位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多方开辟经费渠道,如利用项目前期科学实验研究费、招标节余、预备费、银行利息等,来加大对科技与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当然这些资金的利用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同时,要积极引导企业和各种社会力量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建立省局以奖代补、企业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机制,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三是强化管理,实现科技与创新工作的规范化运作。要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加强管理,促进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协调发展。省局科技处除了机构改革时赋予的职能外,明确为综合部门,具有协调和综合的职能,主管科技与创新工作,要会同有关处室,站在宏观、全局、战略的高度,协调好全局的科技与创新工作,保障科技投入持续增长,构建政策与制度规范,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科技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加强科技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的统一归口管理工作,今后凡是各个单位和部门安排的科技项目都要通过省局和市局的科学技术委员会进行相关的前期工作,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科研、勘测、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等各方面的科技人员投入到治黄实际工作中来,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各个单位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发展战略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提高科技进步对治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度。

四是加快“数字黄河”建设步伐,继续在系统内保持先进水平。认真贯彻黄委“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统一”的要求,在黄委“数字黄河”建设总体规划框架下,坚持“管理、应用、共享”的六字方针,抓好“数字黄河”建设,以信息化促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现代化。各个单位要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增加投入,培养人才,加强硬件设施和软件开发应用的力度,力争在“数字黄河”开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五是尽快完成河口模型建设,促进河口治理研究。加大河口模型建设的前期工作力度,在水利部批准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尽快立项、安排资金,加快河口模型的建设进度,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尽快制订黄河口研究院的发展规划,与黄科院密切配合,积极向上级争取科研经费,广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技术研究,为加快河口的综合治理步伐提供强力技术支持。

六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实施人才战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加大力度,拓宽交流渠道,扩大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的范围,积极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技成果和资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促进科技发展。要针对我局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黄河经济发展、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治黄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与选拔。着力加强人才队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前重点要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对重点项目,集中人才进行攻关,鼓励各市局技术负责人或单位技术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为培养和造就科技带头人创造良好的环境。要为科技人员,特别是中青年科技骨干出国进修、短期培训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科技工作者为治黄事业服务。要增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相关的业务合作联系,全面提升科技合作与技术交流水平。

七是继续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科技创新无事不在,无时不有。省局研究决定在今年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扎实有效地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广泛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的三小活动,把创新贯穿到治河的各项工作中去,发动广大职工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态度全面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省局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希望各个单位和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和开展好科技创新活动。

八是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省局将成立科技与创新奖励委员会,负责各类科技与创新奖励的审定,奖励委员会下设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重大创新成果评审委员会和“三小”成果评审委员会。今后,凡获得省部级、黄委、省局等科技进步奖、创新成果奖的单位和部门在年终目标管理考核中予以加分,对完不成科技创新任务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省局将制定“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对取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取得良好效益的单位和科技创新人员实行重奖。

科技创新理念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创新;科技创新;发展;创新与发展;企业创新与发展

创新理念是一种科学精神,源于人类的求知、求真精神和理性、实证的传统,是对未知领域的科学实践。科学精神体现为继承与怀疑批判的态度,科学尊重已有认识,同时崇尚理性质疑,要求随时准备否定那些看似天经地义实则囿于认识局限的断言,接受那些看似离经叛道实则蕴含科学内涵的观点,不承认有任何亘古不变的教条,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历史上,科学精神曾经引导人类摆脱愚昧、迷信和教条。在科学的物质成就充分彰显的今天,科学精神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精神财富,照耀着人类前行的道路。创新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精神是对创新的尊重。科学尊重首创和优先权,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创新需要学术自由,需要观念革新,需要宽容失败,需要坚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需要有创新的勇气和自信心。创新的科学精神应用到商业创新领域,都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项创新可以带来革命性成果。我们在科学实践中积极倡导哲学智慧融入企业文化,以立体创新思维全力探索、横向联合、纵向突破形成强大的创造能量。对一切事物充满探索的好奇是创新意识产生的起点,创新意识就是使思维方式科学化,打破常规的思维惯性模式,将创造性灵感和辩证逻辑思维运用到科学研究中,从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究形成新的科学理论,新的科学理论又为新的科学实践服务。

反思精神是创新意识发展的前提。反思是创新的开始,是进步的力量。人类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纵观历史,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兴衰的命运揭示了这样的规律:一个民族文化遗产的总量越大,其遗传病因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古代文明的衰落从表面上看是源于自然的毁灭和外来的侵袭,究其本质还是自身患上了无法自救的文化遗传疾病。内耗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传疾病的特质,主要表现在弱者之间相互嫉妒、强者之间相互忌恨、强弱之间仇视冲突,使得社会发展停滞在以相互和颠覆、争夺财富支配权的恶性循环中,导致近代科学技术落后,民族不能创新进步,国家不能真正创造积累财富的后果。我们反思内耗的恶疾,并从中获得新生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家庭式的经济模式终难做强做大,靠出卖廉价劳动力和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畸形发展模式必然会被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新知识经济体系”所取代。

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的力量。这种力量,既来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物质力量,也来自科学理念作为先进文化的精神力量。在变革、创新与发展的当今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让我们所有的科技精英和企业家首先担负起复兴中华的神圣使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文化先进型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我们历史性的贡献!

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充分证明这一论点。第一次是18世纪60年代实现了从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变革,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第二次是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应用以及电讯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迅猛发展,不断掀起新技术革命浪潮,成为经济发展第一动力。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具革命性的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永恒的生命力。

二、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这就对科技创新,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技创新是从技术的的研发到市场化应用的全过程。包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等几方面。下面结合本公司电缆产品的研发谈谈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安徽五洲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是生产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仪表电缆、耐温防腐电缆、航空电缆、特种电缆等大型电缆生产企业。由于近年来电缆企业迅猛发展,厂家众多,产能过剩,处于恶性及无序竞争之中,因此,加快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各企业首要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根据十二五规划精神,我们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开发出“轨道交通用环保型机车车辆电缆”、“轨道交通用环保型防鼠蚁电缆”、“测量和计算机输入用电缆”、“耐寒耐酸碱腐蚀型电缆”、等节能环保型系列电缆产品,产品研制难度大,科技含量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已通过省级新产品批量鉴定,并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证书及适用新型专利证书。以上电缆的创新点是通过新工艺和新材料的改进,达到防腐、耐温、节能、抗干扰、低烟无卤阻燃、环保等优良特性,满足了各行业不同环境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客户欢迎和认可,很快转入批量生产,产量逐年翻番,经济效益以每年100%的速度递增,形成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企业追求高的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而企业的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撑,所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同时,企业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科技创新的步伐。

上一篇:学校教育范文 下一篇:科技安全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