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托管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09 16:53:12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1篇

某媒体报道:“广州小学将启动课后托管方式,学生下课后可以留在学校直至6点,而且课后托管有望由学校包揽,政府埋单。”推行学校自主托管是新政策,究竟如何推进,大家持观望态度。如何避免校内托管时间和家长工作时间、照顾子女时间之间发生冲突,是广大家长、老师们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在此种背景下,研究“校内托管”及其教育就有了一定的现实价值以及实践意义。

本调查以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城一小学为例,以家长及社会人士对学校托管的态度及需求作研究对象,访谈法和网络调查法相结合,取调查总样本数80份,有效样本数65份,受访人员中,家长53人,老师12人,调查按前期了解、问卷撰写、发动调研、问卷分析、撰写报告进行。本调查旨在通过了解大家对托管的态度和需求来加强家校沟通,对完善校内托管服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

一、 家长对校内托管的态度

1.态度情况

为了解家长和社会人士对推行学校托管服务(校内托管)的认知情况,对被调查人员对学校托管的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3.06%的被调查者不赞成学校托管服务,而76.92%的被调查者赞成托管服务,这说明学校的托管服务能得到大部分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同时,笔者也发现有44.6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包揽托管费用并不合理,这可能会加重学校负担,进一步影响学校其他硬件设施建设。但大约43%的人认为托管到下午6点不大合适,这说明过多的托管导致学生只能有更少的自由玩耍时间。

2.亲子关系调查情况

关于被托管学生托管到下午6点,是否影响了亲子教育时间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61.54%的被调查者认为过长的托管时间会影响到亲子关系。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虽然家长们的下班时间都比较晚,但学生平时仍主要由父母负责接送上学(占比66.15%),而在家主要是由妈妈照料他们的起居生活。进一步拓展分析可得出,假若从事亲子教育,从妈妈和孩子的亲子关系切入,是个较佳的途径;其次由爷爷奶奶接送上下学(占比26.15%);而孩子由保姆接送上下学的(占比1.54%)为最低。此外,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需要增强,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孩子健康成长。

3.对“托管”服务的认可和评价

为了解社会各方对托管服务的质量评价情况,本问卷对社会各阶层人员、家长及其子女参加过的托管服务的喜好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校外托管单位的服务只有少部分学生和家长认可:仅有9.23%的家长满意校外托管服务,而大部分学生(67.69%)并未接受过校外的托管服务,他们感觉校外托管单位的服务质量一般甚至很差。低于20%的被托管学生认为校外托管服务一般,他们不大适应托管机构提供的饭菜或者不大满意托管机构提供的硬件设施等。另外,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托管有助于孩子学习提高或者成长。希望由学校老师负责托管的受调查者占了73.85%。

调查显示:目前校外托管服务在饮食、配套设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而推行校内托管,可能会让家长和学生有更多的期待。

4. 访谈及观察情况

笔者和学生、家长们进行了当面访谈,以进一步了解托管服务需求量大的原因。访谈结果解释了学生参加托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父母忙于工作而无暇照料孩子,另一方面是父母为提高孩子学业成绩而参加课外辅导。此外,绝大多数家长对现有托管服务并不满意。

对托管机构的所在地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当前大部分托管机构所在地位于小学附近的出租屋或小区内,多数托管机构的办学场地是经过简单改造的小面积民居房。笔者走访过某些托管机构,一方面其场地面积小、空间狭窄、无正当消防设施和专职管理人员,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则后果不堪设想;另一方面其住宿设施及饮食卫生状况都无相关部门的许可认证,硬件设施存在着潜在隐患。

家长和社会人士中有41.54%的人认为相比于校外托管服务,学校托管并不能加强家校沟通,同时,他们并不认为校内托管是学校课堂的延续,仅有23.08%的被调查者认为校内托管会加重家校矛盾。有58.46%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校内托管应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带来丰富的课外活动场所,也能为家长带来便利。这种中立态度可能源于他们对学校的托管服务满怀期望,但又怕校外托管存在多重隐患。

二、 家长对校内托管的建议

1. 总结

校内托管教育因其能或多或少地帮学生完成课内的学业任务而得到很多家长和学生们的支持,家长们也愿意掏出一部分费用来支援学校,以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

家长们盼望托管时间不要太长,内容方面最好不要以课内作业和复习为主,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最适宜时间为到下午5点半,这样便不会耽误家长们的亲子时间。良好的校内托管服务不仅为学习辅导方面提供条件,还可在图书阅览、音乐熏陶、舞蹈练习、学业咨询、艺术手工等课外娱乐活动上提供指导和交流,这可以有效填补校内课堂在这些领域的不足。

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托管有助于孩子学习提高或者成长,希望由学校老师负责托管的受调查者占73.85%。与课外的社会大家庭相比,校内托管服务则形成一个小家庭,学生继续生活在以班级为单元的小家庭里,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交际交往能力都将进一步提升。

校内托管服务使孩子在课外也能继续生活在有学校老师照料的集体环境中,避开了独自在家可能发生的危险,消减了家长的忧虑。但目前家长和社会对于新兴的校内托管服务并不了解,因而他们既充满期待又持观望态度,希望校内托管服务能拥有校外托管的优势,同时也有较高的服务质量和让家长放心的软硬件设施。

2. 建议

(1)合理定位,注重特色发展

校内托管服务应增多和改良其教育形式与内容,依据实际条件和具体情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训练他们的思维,开发专长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托管服务成为课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课堂的补充[3],创办出自己的特色,使校内托管成为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的办学模式。

(2)扬长避短,增进亲子互动

课堂之外还推行校内托管服务,势必会减少大部分被托管学生与家长的亲子时间,这对校内托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校能协调好托管服务与家长时间之间的冲突。本人赞成袁善金等人的建议[4],校内托管服务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近况,举办学生成果展览交流会,让学生体会到家长的关爱,弥补被缩减的亲子互动时光,从而使校内托管服务成为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力量,成为校、家、生三方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于洁.试谈校外学生托管班的发展方向[J].成人教育,2008(11).

[2] 王永川.学生托管中心现状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7).

[3] 周雪莲, 李双龙.试析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 消费导刊, 2010(7).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2篇

“3点半”难题难倒了一众上班族父母。学校课后服务普遍缺位,商业托管机构“解放”了部分家长,但鱼龙混杂的市场也埋下诸多安全隐患。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教育部已经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实现“弹性放学时间”,由学校提供课后服务。

“弹性离校”能否破解“三点半”难题这一社会沉疴?如何调动校方开展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如何避免“弹性离校”沦为变相补课?填补课后服务“真空”还有哪些实现途径?

以政府购买服务补公校师资不足短板

胡卫(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下午放学过早,造成“课外两小时”的空档,并由此衍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安全和隔代教育的问题。

此外,这一问题还助推社会上各类辅导机构的产生,加重家长经济负担;致使某些教师投身到收费晚托班“事业”中,丑化了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群众意见大。

同时,公办中小学在社会上的办学口碑越来越差,老百姓认为“公办学校老师不负责任,抓得不严,两点就放学”,所以,有条件的家长都尽力将孩子送往私立学校。

“课外两小时”现象,存在已久,社会反响强烈,亟需解决。

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课外培训机构或者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优秀教师到学校授课,以弥补部分公办中小学师资不足的短板。对课外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进行资质认定、培训教材和培训方案的审核,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服务,可以让公办中小学相关学科教师跟进学习加以培训,相应地可抵扣“十三五”教师培训的学分以激励教师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上海市黄浦区曹光标小学与徐望月艺校的合作,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该校每天下午放学后向五个年级所有学生开放手工、绘画、棋类、舞蹈、科技、电脑设计、体育等各类课程,开学之初向每位同学下发选课单及收费情况,由学生和家长自愿选择,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放学后自己接回家,也可以不参加艺校报名参加学校的“晚托班”,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监督学生做作业,这样很好地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大大提高了该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广泛好评。

以财政保障解决课后服务“后顾之忧”

熊丙奇(教育学者)

从“一刀切离校”到“弹性离校”,这不只是学生离校时间、方式的调整,更是基于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的理性举措。治理教育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推责式”懒政思维,而要以学生为本,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职责出发,寻求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让教育管理、服务精细化。

2017年年初,南京宣布男卵期起实行“弹性离校”。在南京之前,已有多地调整了以前的“一刀切”做法,恢复托管班。上海公办学校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陆续开出各种形式的晚托班,解决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孩子没人接的问题。这些晚托班,教育部门统一称呼为放学后的“看护服务”,对学生完全免费。随后,广州从2015年春季开学起,也全面恢复小学课后托管服务,费用由财政埋单。

总体看来,社会对学校恢复提供晚托服务且完全免费,是积极支持的。由于财政埋单,乱收费问题没有再发生。但也有进一步的问题。比如,如何保障教师加班提供课后服务的权利和待遇?如何给学校购买课后服务的自?还有,政府财政能否持续埋单也是一个问题。因为课后服务为非义务教育范畴。

如果要收取一定的课后服务费用,则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管理、监督作用,便尤显重要了。这就需要学校建立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家长委员会,对收费进行公开听证、决策。而且,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也是避免课后时间用于补课的重要措施。

实行“弹性离校”是教育管理从“一刀切”走向精细化。而要做好精细化,必须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平衡各方利益,有系统配套方案,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经费问题,精细化管理可能难以落地。

学校无力独“背锅”,大教育观亟待形成

李庆军(中学教师)

在中国的大部分中小学,“清校”已成为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专业名词。到了规定的时间节点,不管有什么理由,学生必须一个不剩离开学校。

个中原因简单粗暴,借用文件语言就是“不得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放学是早了,但放学后的学生该去哪里、该干什么呢?家长又开始为孩子早放学而愁眉不展。

不少家长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学校不负责,老师抓得不严”等抱怨经常可以听到。可是,化解“三点半”难题,不能仅靠学校延伸服务。因为学校只是一个教育单位,不能也无力承担对孩子的无限责任。

解决“三点半难题”,应该形成全社会的大教育观: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属于家庭、学校的,也是属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应该激活社会各界的能力和资源,为教育服务。

社区教育在这方面作为了吗?社区图书馆有多少?社区活动中心有多少?体育中心、艺术中心有多少?孩子放学以后,如果社区有很多可以选择的项目,且收费低廉,家长怎么会不送孩子去呢?

再者,家庭作坊、教辅机构和专业托管班鱼龙混杂的课后托管行业“脱管”问题谁来监管?教委还是工商?有些托管班还提供晚餐,别名“小饭桌”,那是不是还要餐饮卫生,甚至家政行业的监管?目前看来是一片混沌。

治愈“三点半”这一社会沉疴,学校当然要主动作为,在课后服务方面承担主渠道责任,发挥主要作用。但不能仅靠学校,家长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也应积极介入,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解决家长的难题。

不同国家课外托管政策基本内涵一致

周红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小学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不一致,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虽然不同国家课外托管的概念、说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内涵比较一致。

首先,国家层面出台立法,保障儿童的托管需求。

1971年,美国政府出台《儿童全面发展法案》,规定政府应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看护服务;1983年,美国国会针对“挂钥匙的儿童”通过了“儿童决议”;1985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先制定了《学龄社区儿童保健法》,这是地方课后教育正式立法的开始。时至今日,在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下,美国的托管教育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公共服务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建立合理的课外托管成本分担机制。

日本投入“放学后儿童俱乐部”的财政预算主要包括了运营费用、设施费用和紧急保育费用。其中的运营费用需要家长承担50%,剩余的50%运营费以及设施费和紧急保育费均由国家、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各承担三分之一。

第三,以严格的质量标准保证课外托管的有效性。

澳大利亚依《全国质量标准》对课外托管机构进行审批、评估和分级,旨在促进儿童的安全、健康和福利,并帮助家庭辨别什么是优质的课外托管服务。

第四,制定托管指南,确保课后活动有序开展。

自2013年9月开始,法国政府每年都会《“为了高质量的课外活动”使用指南》,为法国各地区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框架,内容覆盖了课外活动组织主体、课外活动时间及时长、课外活动教育的人员队伍和任职资格、课外活动收费标准和财政补贴等。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3篇

针对一些家长的寒假烦恼,教育专家表示,其实中小学生的假期并不是单纯、无意义的休息时间,在学期中间安排假期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学生有张有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调整紧张的心理状态,消化、沉淀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为下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储备精力。所以,家长除了要在寒假里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还应精心安排孩子的学习和活动,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只要安排得当,孩子们都能度过一个内容充实、丰富有趣的高质量假期。

寒假 A 计划

适合类型:父母工作繁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在本市或是没有精力照顾孙辈,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只能让孩子独自在家。

类型烦恼:

市民吴女士:我和丈夫工作都忙,白天一整天不在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马上放假了,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一个人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还怕他在家淘气玩火、玩电造成危险。另外,又担心孩子没有自制能力,一个人在家只顾看电视,忘记写作业。一个假期下来,荒废了学业。

A计划攻略:

教育专家建议,孩子独自在家过寒假,家长应该事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告知孩子随意触动火、电的严重后果,教孩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并尽量将家里的危险品,如汽油、酒精、用来清洗厕所的硫酸等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有些家长只简单地命令孩子不许动这,不许动那,却不说明原因,年龄较小的孩子好奇心强,有时可能会忍不住违反家长的禁令,引发危险。为确保安全,家长还应每天抽空给孩子打三至四次电话,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并尽量与其进行简短的交谈,这样可以让独自在家的孩子感到父母的关怀,不觉得孤单、受冷落。

关于孩子的学习自觉性问题,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表示,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仍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尤其需要大人的督促和引导。有些孩子做假期作业常耍些“小聪明”,做习题时根本不计算,就胡乱填上答案。为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必须担负起监督孩子的职责,建立家庭作业检查制度,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必检和抽检,必检是指检查作业的进度,抽检则是挑出一些习题,仔细核对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也可以适当考虑给予奖励。

寒假 B 计划

适合类型:假期里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奶奶或姥姥家度过,由老人负责照顾孙辈。

类型烦恼:

市民刘女士:老人看管孩子,自然是无微不至、宠爱有加,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挺听话,可在爷爷奶奶面前,有老人护着,孩子就不好管了。一犯错误他就向奶奶撒娇,我想管,老人就会挡在孩子前面给孙子说情。我真怕这一个假期下来,孩子被惯坏。

B计划攻略:

假期里,一些孩子大部分时间和祖辈一起度过,脱离了父母的常态管理,容易变得懈怠,有时还会仗着有长辈撑腰,故意逃避学习任务。马丽娜老师指出,事实上,如果假期里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放松,会对其学习习惯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在新学期开学后,导致孩子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另外一松一紧的管理标准,也会混淆孩子的认识,让其认为任性和懒惰是被允许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事先与长辈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共同商议确立一些管理孩子学习生活的原则,比如:请长辈监督孩子假期的作息时间,避免孩子贪看电视和无节制地睡懒觉;监督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寒假作业。如果有精力,父母可以为孩子事先制订一个更为详细的寒假计划,其中包括学习任务、体育锻炼任务、才艺训练任务等,并将其制作成表格,请长辈帮忙监督完成情况。如果孩子当天完成计划情况良好,就在表格上做上奖励记号,如一朵小红花,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自尊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主动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

寒假 C 计划

适合类型:孩子在假期没有家人照顾,白天在日托式的寒假托管班度过。

类型烦恼:

类型烦恼:市民刘先生、付女士:想找个好的托管班可真不容易。去年我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假期托管班,去之前,托管班承诺说班里有老师负责监督、辅导孩子做作业,可谁知孩子去了几天,说老师管得一点也不严,而且伙食也不像其承诺的那么丰富。

C计划攻略:

假期托管班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规模较小的家庭式托管班,一种是社会办学实体组建的托管班。前者大多是各学校周边“小饭桌”、“课后班”的延伸,收费较为低廉。但由于此类托管班大多没有办学资格,一些所谓的辅导老师也不是专职教师,所以难以担当指导孩子学习的任务。后者一般办学规模较大,有的托管班还为孩子安排了电脑操作、滑冰、乒乓球等活动,师资条件也相对较好。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4篇

在很多大中型城市,小学生一般下午三点半就会放学,但家长大多要到五六点才能下班,学生放学后的“一个半小时”怎么安排,成了很多家长头疼的难题。一些家长迫不得已把孩子送到校外托管机构,但不少托管班缺乏资质、乱收费、无监管的现状也让家长难以抉择。

为此,南京市教委出台规定,全市小学按时离校确有困难的学生全面实行“弹性离校”,由家长提出申请,经学校批准后可以合理调整放学时间,校方安排活动,实行免费托管。

近日,北京市教委规定,学校可以组织兴趣班和社团活动,所有活动经费由政府买单,鼓励学校聘请社会兼职教师进行指导,还可以将“一个半小时”的活动整体承包给社会企业、组织和单位。

北京、南京积极探索“弹性离校”,这种模式是否能解决“一个半小时”的难题,抑制无资质社会托管班泛滥的乱象?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社会托管乱象

在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华清校区,记者发现,该小学对面的社区里,建有许多课外教学机构,主要有兴趣班和托管班两种形式。其中,兴趣班包括英语、音乐、绘画等,也具有部分托管功能,可以帮助家长接送孩子。这些兴趣班的收费颇高,每月都在七八千元左右,按小时计费也多在百元以上。

相比之下,托管班的收费要低得多,平均每月为600~1200元不等。除按月托管外,还可以临时托管,以小时或次数计费,一小时30元左右。

目前,北京市场上的托管班有私人家庭式托管和由民办课外辅导机构开办的托管班两种形式,一般设在小区或学校周边。许多小区内的托管班,为节约成本,卫生状况、人员健康、食品安全、消防设施等方面都未达标。很多托管班没有营业执照,没有消防、卫生许可证,工作人员也没有相应证件,托管班的教学质量和用餐安全也缺乏保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这些私人托管班的教师资质、配套设施、卫生安全等问题令人担忧。”他说,目前,小区里私人开设的托管班几乎都没有资质,收费后也无法出具任何教育机构的收费凭据或发票,一旦出现问题,责任很难界定。

此外,托管班究竟由教育部门管理还是工商部门管理还没有定论。目前,工商审批项目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托管班的业务内容,课后托管实际上是一个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

中国政法大学开放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吴景明说,托管班在监管上存在盲点,原因是性质特殊,和教育、卫生、消防、工商等多个部门交叉,所以发生纠纷之后,没有明确的处理依据。

他认为,目前可以明确的是,商业性托管机构应该由教育部门认定和管理,但这些机构在注册时往往打“球”,比如在教育部门以教育培训机构名义备案,在工商部门则以营利性商业机构进行认定,这样就可能造成“两边漏管”的局面。

学校托管试点

“由于‘时间差’问题,我们无法接孩子,无奈之下才让孩子进入托管班,可有些托管班的资质难以认证,对方也给我们出示过各种证件,非常齐全,可根本无法辨别真伪。”中关村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李佳的母亲杨慧告诉记者。

此类尴尬在南京同样存在。记者从南京琅琊路小学了解到,存在孩子“接送难”问题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该校副校长胡志宏介绍:“每天放学后,都有不少学生要在学校多留一会儿,这些学生的家长基本都是双职工,家里没有人可以按时来接。”

南京市教育局初教处处长戴兴海对记者表示,从2013年11月1日南京推行“弹性离校”制以后,上述情况得到了改善,这样既可以为家长分忧,又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室和场馆资源。目前,琅琊路小学已有100名学生申请延迟离校,每个年级集中在一个班,每个班由一名老师负责管理。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选择延迟离校的孩子已近200人。“全市5所试点学校已经有近千名学生家长不再因为没时间接孩子而烦恼。”戴兴海说。

对于南京的“弹性离校”制,家住北京海淀区的王云表示:“这样确实能有效保障孩子的安全,希望北京的学校也能尽快实行,毕竟孩子在学校里比在外面的托管班更让家长放心。”采访中,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占多数。

储朝晖认为,南京的“弹性离校”制和以前各地的相关制度不一样,不过,目前南京也只是试行,还没有完全推广,难免会有很多问题渐渐显露出来,如辅导老师短缺等。如果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完全可供其他城市借鉴。

“弹性离校”隐忧

“弹性离校固然能解决家长无法按时接孩子的问题,但也会引发不少其他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袁桂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校是有限职能的教育机构还是无限职能?另外,学生在放学留校期间一旦发生人身、心理伤害,谁来承担责任?

令袁桂林担忧的是,随着南京市“弹性离校”制的推广,今后申请延迟离校的学生可能还会增加。“让老师下班后还待在学校里看管、陪护学生,势必延长其工作时间。加之,弹性离校挤占老师休息和备课的时间,也难免对教学造成影响。”袁桂林说。

在储朝晖看来,“时间差”的难题不应该简单推到学校或老师身上,应该交由社会机构解决。有资质的托管班和请家政是不错的解决办法。至于私人托管班存在的一些问题,则应该由政府规范和市场竞争解决,而不能因其存在问题就放弃。

他同时担心,鼓励校外机构进驻校园,又如何来保障学生的安全?

应双管齐下

储朝晖表示,不能把托管班“一棒子”打死,市场上也有不少口碑好、资质齐全的托管班,学校开办托管班也会受到一定限制。不过,社会托管班需要得到有效监管,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行业的规范管理,尽快取缔那些无资质、不规范的托管班。

储朝晖建议,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统一的学生托管行业管理规范和准入标准,明确托管机构审批程序及相关标准,明确管理主体和部门监管职责,为多部门联合执法提供依据。其次,各学校可以采取收费方式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学校办托管班,不仅提供人身监护服务,还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家长也可以放心地将孩子留在学校。最后,各部门应联动加强对托管班的监管。托管机构涉及工商、教育、消防、卫生、物价、税务、街道等多个部门和单位,政府应该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对托管企业、个体工商户作全面摸查和清理整治,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进行监督管理。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托管生;管理措施

一、班级管理相关概念

(一)班级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的舞台,交流的空间,是一个孩子发展身心、展现个性的地方。班级由一定的学生组成,把学生按照一定的年龄、人数分班,在班主任的带领管理下,各任课教师共同来实施教学,教学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和规范管理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

(二)班级管理

白铭欣提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构建良好的班级集体,为实现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多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

(三)托管

托管主要指家长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而把孩子交给他人代为管理的一种行为,家长支付一定的酬金,委托他人照看、管理孩子,负责安全、饮食、作业等内容,即委托管理的意思。

(四)托管生

学生托管,也叫课后托管、假期托管、课后同步辅导等,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之外的教育。在学校放学和假期期间因学生家长没有时间、精力,没有专业教育孩子的资质,委托第三方的教育机构进行针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辅导和培养。

二、班级管理中“托管生”的管理主要存在问题

(一)观念滞后

在班主任的安排中看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不看重教师的教育理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充当“教书匠”的角色,在教学中只重视传授知识、看重分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大多数的班主任缺乏这方面的专门培训,没有一定的理论积淀,许多班主任是在实践中锻炼摸索,但是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经验有一定的时效性和主观性。单凭经验的管理,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实践中很多班主任忽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只看重分数,从而出现班级管理的不合理性。

(二)应试教育影响

应试教育主要表现在为追求升学率,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这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不吻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这样不利于班级的管理,偏离了教育的正确导向。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遏止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培养的学生唯命是从,因循守旧,缺乏独立性、创造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扼杀了学生的个性。

(三)评价片面

对学生评价是班主任的工作之一,是班主任对学生表现及其蕴含的潜在价值进行判断的活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往往成为学生成长的指路灯。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因注重知识内容的掌握,偏重于智育,注重学生共性的发展,而对于学生的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及非智力因素等不够重视,从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差异,评价的单一性,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通常是按照学生的表现和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来进行的,班主任通常按照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否遵守纪律、听话与否等来把学生分成好或不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好的永远好,不好的永远不好,这样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班级管理中“托管生”的管理的优化对策

(一)建立教师与家长沟通制度

家校联系是教师与家长互相交流沟通,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又一方式。家访、、网络等都是促进沟通联系的手段。“托管生”由于离家远,一般采用电话的方式进行家访;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学校校园网平台、家校通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家长与学校合作,实现教育信息化。无论何种形式的沟通,我都是把家长看成朋友,平等交流,尊重家长,实事求是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不夸大,尽量多说学生的闪光点,学习的进步等,不足之处委婉地表述,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让家长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从而塑造教师的形象,展现教师的风采,也有利于对“托管生”的管理。

(二)班主任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除了常规的班级管理,参加学校和班级的各种活动外,我对其安全以及在托管站的生活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为此,我把我班住托管的学生做了统计,包括托管站的名称、负责人电话、地址、托管站的人数等,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加注重对“托管生”的观察。在学校教育方面,通过多提问,多谈心,多鼓励等方式帮助他们,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开拓其精神,挖掘其潜力。为提升自己的素质和理论水平,我不断学习相关内容,积极参加学校或上级部门举办的有关班主任学习班、聆听专家报告会等,充实自己的理论,提升自身素质,以适应学生的成长需要。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应该改变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凡事讲求一刀切,学生只有服从执行,个性的发展却被忽略,教育之后学生都没有个性,忽略学生特长的发展现状。需要开展相关活动,不仅仅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应该尽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这同样会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其文化课的学习。

四、结论

本文首先主要阐述了班级管理的相关概念,其次阐述了班级管理中对于托管生管理遇到的困难,从而针对当前班级管理中针对于管理托管生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以及多与家长沟通的管理方式,期待作为一个班主任能够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托管生更好地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王岩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东安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李艳玲.初中生自主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6篇

在“三点半难题”作为一种社会普遍问题出现的同时,社会力量、政府机构、学生家长群体等纷纷作出了反馈。社会力量通常是对各种新鲜问题反应最快的,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触动之下,各种形式的课后托管班迅速成长起来,但随之而来的对托管市场的质疑之声不断,如《中国妇女报》报道的《课后“托管班”――家长的无奈选择?》以及东方网提出的“校外晚托班能否保证孩子的安全?出了问题由谁负责?”等。各地教育局、社区等机构也纷纷开拓资源,如鼓励学校、教师延长工作时间,社区创设辅导教室等来化解矛盾,但由于缺乏资金以及具体措施不完善等因素,使得各种行为难以为继。家长们只好请家里的老人负责接孩子放学,于是许多小学校门口出现了老人排队的现象;或是为孩子选择各种课后才艺班,这样本来属于孩子的自由空间又被规划起来,而且家长对这部分额外投入往往带有挑剔性的期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孩子和才艺班教师的负担。可以说三方的解决方案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都不算理想。

一、 当前破解“三点半难题”的一般做法

2012年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首次达到4%,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1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力量能够承担的公共服务,突出公共性和公益性。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无论是2012年卓有意义的“4%”,还是中共“十”之后对“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细致规范都为解决教育领域的一些焦点问题提供了可能和依据。今年年初许多地方纷纷提出“政府出资,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破解“三点半难题”模式。2014年3月3日,《中国教育报》就“三点半难题”进行了专项报道,在《求解“三点半难题”》的报道中介绍了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地的一些积极做法,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三方形成合力,共同破解难题”的基本模式;《北京日报》在3月17日报道了《学校免费办兴趣班代管孩子解决家长“三点半难题”》,指出“放学不离校专人照看――家长放心;几十门兴趣课任选――孩子开心”的家长感悟;3月28日吉林长春的《城市晚报》也就《政府买单解“三点半难题”》报道了长春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文体科技活动项目。此后4、5月份间《中国教育报》《北京日报》等分别介绍了浙江宁波通过开设“四点钟学校”、“公益托管”、“快乐社团”等多种模式巧解“三点半难题”。

一些发达国家在解决这一难题中也往往是政府主导,广泛参与。在德国一般小学中午就放学,政府正在积极加快转建全日制学校,另外就是增加针对十岁以下孩子开设的课外辅导站;日本的一些孩子常常到由政府设立的儿童馆去学习玩耍,儿童馆一般开放至晚上六点,馆长由政府职员担任;英国的一些学生则是通过参加学校的运动队开展活动。

以上各国、各地的不同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学校、社会、家长等三方力量的积极参与;对学生在文体活动、兴趣爱好、课外才艺等方面的广泛培养;在财务支出、政策指引等方面一致突出了政府的主体担当和责任意识。

二、 关于破解“三点半难题”的思考

上述政府主导且广泛参与的破解模式已经被大多数人认可,并且在许多地方开始积极施行。笔者调研发现,这种放学后继续在校活动的做法近年来已经普及到许多县区级学校,并得到很多家长的积极认可。但作为教育领域内的思考者,我们必须全方位地审视各种教育行为并客观公正地进行反思,提出建议。

首先,这种三点半放学后仍留在学校的时间,应该是结束几乎进行了一天的班级集体学习的时间,我们在此姑且称之为“后班级授课时间”。也就是说绝不应该让“后三点半时间”成为日间授课的简单延续,也不可简单地把社会机构开展的特长班、才艺培训班等模式引入校园。往往这些才艺特长等培训模式相对成熟,又因免费普及给学生,家长一般不会发出反对的声音。但教育工作者绝不能因为一片平静就不发声,那是失职;一种教育形式的提出也不能简单地将息事宁人作为目标,那是对未来的不负责任。

其次,这是一次给予社会参与教育生活的绝佳机会,必须积极加以利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时间,为家长积极参与和体验学校生活提供了可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其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的同时也为其在社会上健康发展、引导和培育自身行业的继承人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在美国许多公司都向学校开放,政府议会组织等也都积极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人力与物力投入来向年轻的一代介绍自身从事的工作,以此让学生们认识各种社会行业,也为自身行业未来积蓄人才提供基础。在日本,许多家长都积极向学校申请做志愿者,期待能在学校人力不够的情况下提供协助,特别是在组织学生集体活动的时候,家长们更是积极参与。可以说无论是刚刚提到的公司参与学校教育还是家长走入课堂,都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与了解社会,这与近些年儿童早教市场中的生活体验馆模式极为相近,也就是说人们对引导儿童客观认识社会的意识普遍存在,只不过是单位和个人在具体参与学校活动时还缺乏实践或参与空间。

最后,在组织放学后活动时,要大胆划分责任与义务,与家长签订委托代管协议,组建家长委员会仲裁机制。教育关涉个人安危、家庭利益、社会发展,多年来人们在面对教育问题时总是坚持求稳求太平,这没有错。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知道,畏首畏尾不能培养出有气魄的下一代,这一代人不能因为畏惧责任、担心后果而牺牲下一代人勇敢、创新、自立成长的可贵品质。

三、 破解“三点半难题”的一些基本原则

欧盟前不久了《针对学龄儿童的托管服务:33个国家的比较研究》报告,首次对欧洲国家入学儿童的课后托管服务进行了全面分析,将“课后托管”界定为义务教育范围外,认为课后托管开始于上学结束,结束于家长接走儿童,期间包括对身体的照顾、社会化活动、玩耍及教育活动。课外托管的形式,包括学校的托管,或由社会机构、组织、服务团体提供的托管。在内容上,课外托管通常提供娱乐活动或辅导家庭作业。

我国的课后托管问题在2003年开始局部呈现并进行了就地取材式的问题解决尝试;2006年开始以“三点半难题”的称谓引起普遍关注,在2010到2012年间社会机构开始快速发展并以纯市场化模式占领这一教育空档期,自2013年起政府机构以明确的态度提出各种支持意见和有关措施。如今各地已经广泛开展了三点半后的校园活动,那么如何保证后三点半时间健康有益且具有实质性意义呢?

笔者认为要保证后三点半时间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有益补充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坚持一定的活动标准。

1.保证学生获得“最有价值知识”的底线

在课程理论界始终存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争论。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提出衡量知识价值的尺度在于完满的生活,而完满的生活包括:(1)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2)从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3)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4)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5)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用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讲,就是要让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到课堂所学能够有效运用于生活实际,指导自身行为。所以后三点半时间就要充分考虑课堂所学,将其转化为提升学生自身本领、生活技能、了解社会、培养情趣的良机。通过现实活动或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日常课堂学习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

2.突破常规师资选用模式,大胆利用社会资源

教师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者,而教师群体一般遵循学校毕业到走入学校入职这一路径,由于工作环境所限,教师群体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也比较扎实,但日常生活中其他领域的经验和实践体验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后三点半时间里可以大量聘请社会上各个领域的人士来组织学生活动,以给学生新鲜的面孔、新鲜的知识体验;给社会(社区周边)组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一个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校园建设、让学生们了解各行各业工作的机会;给校内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调整身心,也给教师们一个认识学生和知识本身的机会。

在社会师资参与学校课后生活过程中,要提前遴选人员、筹备课程内容,并征求学校和家长意见,把孩子带入公司、工厂、单位、法院、政府等不同社会组织之中,让他们真正体验各行各业。

3.积极鼓励个性,倡导自由组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从时间分配的角度来讲,后三点半时间是学生自由活动支配的时间,因此这一时间段内的活动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校在安排利用这段时间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成长,在活动小组安排上要鼓励学生根据实际自由组队,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相互学习和交往的机会,以促进共同健康成长。一般来讲,学生正常放学回家寻找的玩伴通常具有年龄混搭的特征,而且根据儿童成长进步规律看年幼孩子恰好可以向年长的学习技能和本领,年长一点的孩子能够很好地在与年幼孩子相处中培养关爱幼小和发展自身的领导潜能。

4.加强本土意识培养,树立国际发展观念,有放有收

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周边环境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什么种子就能生长出什么样的果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本土意识培养甚至能够影响到一个地区长足发展的人才储备。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也特别提出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可以说对自身成长环境的了解不仅仅值得提倡而且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日常活动之中。笔者的一些朋友在初访本地时常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当地有多少人和土地面积是多少,而这最基本的问题却常常难倒许多当地人。

国际社会共同发展是当前许多国家都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而在实际教育行为中却鲜有触及,因此后三点半时间内即可发挥当今网络便捷的优势,组织学生与国外或其他地区的同龄人展开交流,以实际行动锻炼运用笔纸和现代信息通讯工具,从实际活动中培养国际视野。

要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但也要张弛有度。在各种活动组织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但也要正视生活中不可预测性事故发生的几率,要大胆前行而非畏手畏脚。在后三点半时间里要有的放矢,这里的“的”应该是对正常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应该是充分教授那些在课堂中不易组织的内容,而非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后三点半时间的开发利用将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关注下进入实际践行阶段,期待各地能够通过自由开放的活动形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有效培养、发现自身的爱好和潜能,在活动过程中坦然面对正确与错误,学会勇于承认和接受,从而真正体味到生活与文化知识的距离并不遥远。期待社会和家长不再给这段时间过高的期待压力。

参考文献

[1] [英]赫伯特・斯宾塞.斯宾塞教育论著选[M].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 王楠.把“阳光”洒向放学后―破解“三点半后去哪儿”难题[J].教学与管理,2014(6).

[3] 唐科莉.欧洲多国破解3点半难题[N].北京日报,2014-05-21(15).

[4] 平泳佳等.晚托――上海中小学生“四点半”现象求解[J].上海教育,2008(20).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7篇

慎重安排延迟离校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文海说,在前期调研论证过程中,很多家长和学校反映,城乡学校在生源分布、交通位置、家长和学生需求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因此,《通知》并未对最后离校时间统一规定。目前,试点学校“弹性离校”操作方式也并不相同,有的设定了两个接送时间点供家长选择,也有的设置了时间范围,在规定时间内都可以接孩子。

延迟离校的孩子如何安排?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安排专人进行统一管理,组织他们进行以完成作业、预习复习和课外阅读为主的自习,或适当开展体育、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自主实践活动。“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体育和艺术教育场馆等,通过兴趣小组、俱乐部、社团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活动,积极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育人功能。”周文海说,学校要配备数量充足、责任心强的教师,同时也鼓励学校发挥校务委员会的职能,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保证学生安全。

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强调,小学实行“弹性离校”,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家庭申请,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严禁收取学生费用,严禁与社会机构合作进行有偿服务,或借机组织开展学科性集中教学、组织或变相补课。

试点“弹性离校”受欢迎

据了解,合理调整小学放学时间,是南京市教育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了解到的最强呼声。在市教育局通知下发之前,琅琊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小营小学、汉口路小学、致远外国语小学就已经主动试行。所谓“弹性离校”,即学生可以选择在正常放学后离校,也可以根据学校安排推迟离校。这些学校在放学后,组织专人照看留校学生,家长可以推迟到5点半甚至6点再接孩子。

南京市小营小学校长毛丽萍介绍,学校从10月22日开始实施“弹性离校”,一到六年级学生都可参加。学校开放了教室、阅览室等供学生看书学习,还安排了30多种社团活动。负责照看学生的是教师志愿者、家长志愿者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等。“学校实施弹性离校,对我们双职工家庭来说,很人性化!”小营小学学生家长吕女士说。他们夫妻俩工作都很忙,接孩子放学成了一大难题。“平时如果自己脱不开身,还要麻烦朋友帮忙,很不方便。现在最迟到5点半接孩子,方便多了。而且孩子在校写作业有老师辅导,家长们也放心。”

有专家指出,实施“弹性离校”至少有四点好处:一是减轻家长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从前,很多家长从学校接上孩子后,紧接着又把孩子送到“托管班”,但有的“托管班”认钱不认人,随孩子自己折腾,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二是增加了孩子乐趣。由于严禁补课,孩子可以在学校与同龄人玩耍。三是缓解了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在托管费不断上涨的当下,学校这一公益举动充满善意,会感动家长,更会促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各种工作。四是缓解了交通压力。由于放学时间不再集中于固定时间段,家长错开时间接孩子,减轻了城市交通压力。

不同声音:家长遭遇接孩子困难

小学减负后,学生放学时间大大提前,给部分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带来了困难,也让放学后的“金色时光”变成了“失控时间”。江苏省南通市教研员陆云峰说,学生放学是早了,但放学后的学生该去哪里、该干什么呢?家长又开始为孩子早放学而愁眉不展了。“弹性放学”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方案。让有意向的学生和家长自己打报告,留校学生组合成新的班级,学校里抽出人手担任临时班主任,将留校学生进行合理安排。对此,也有不少家长呼吁:希望学生在放学后能留在学校进行自由活动,直至五六点左右,等多数家长下班后,再接孩子回家。因为放学太早,很多双职工家庭遇到接孩子难的问题。据了解,2010年之前,南京市曾开办过困难班解决这一难题。2010年之后,按照相关要求困难班被取消,部分家长只能将孩子送到学校附近的小饭桌,或者雇钟点工接送。

“家里没有老人,我每天下午都是中途请假出来接了孩子再上班,实在不方便。”南京市小营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陈女士说,如果学校将放学时间适当延迟,那就解决了家长的大问题。针对家长接送孩子是否有困难、是否需要推迟放学等问题,多所小学曾开展了问卷调查。据小营小学调查显示,全校有1/4家长希望推迟放学,游府西街小学2000多名学生,有200多位家长希望推迟放学时间。

在弹性放学、学校设置“看管班”的问题上,没时间接孩子的家长们举双手赞成。他们认为,学校的“看管班”肯定比社会上的托管班更安全。孩子在南京一校上3年级的孙女士就是积极赞同者。“孩子不到4点放学,我5点半下班,他爸更是没点儿,接孩子一直是头疼的问题。”孙女士说,她把儿子送到社会上的托管班,一个月800元,能给上点儿课,但也是对付。孙女士认为,如果学校开“看管班”,孩子就不用折腾了,另外有老师看着,肯定比社会上的托管班安全。

已经存在的“弹性”事实

事实上,苏州也有一些学校在尝试类似的弹性放学机制。从本学期起,苏州胜浦实验小学就推出了“爱心班”,每天下午4:05开始对各种原因迟接的学生,在固定教室进行义务看护管理,直至家长接走最后一个孩子。据了解,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外来人员子女,学生放学后和家长下班之间就出现了一段“空窗期”,且很多没有爷爷奶奶帮忙接送。学校行政人员、班主任、党团员为此组成“爱心班”,学生可以在此做作业等待家长来接,且不收任何费用。

无独有偶,苏州狮山实验小学在2010年2月就开始尝试“平安志愿者”,专门设有一批由老师担当的“平安志愿者”,每天在接送亭、校门口、学校大厅、教学楼梯口维持放学秩序。家长若不能按时来到的,学生就被安排到接送亭等待家长。这样算来,比南京提倡试点的“弹性放学”机制足足早了3年多。苏州市实验小学也始终设有“困难班”。“困难班”会把每个年级有上下学困难的学生聚集起来,以方便家长接送。其实,早在2010年,上海市小学就推出放学后看护服务。看护服务将以保障学生安全为主。不得收取费用,不得集体补课。上海市教委要求,各区县教育局督促各小学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对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放学后的看护服务;研究和制订看护工作制度,规范管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

各小学提供的放学后看护服务以保障学生安全为主。在看护服务时间内要为学生完成作业、开展游戏活动和课外阅读提供条件。期末考试结束到正式放假之前这段时间也属于正常的学期中,学校应合理安排教师阅卷和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应组织学生到校,参加专题教育课、班团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上海市教委表示,各小学提供看护服务所需的经费将由区县教育局列入财政预算,统一安排,也可从学校日常经费中开支。不得将看护工作作为学校教学的延伸,不得收取费用,不得集体补课。

今年年初,广州市也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规定(草案建议稿)》。规定提出,学校有责任适当延长学生的留校时间,以保证学生的安全,而且将每天的7:00—18:00确定为“较为适宜”让学生留校的时间。这可能是至今为止国内地方政府出台的第一个要求学校延长学生留校的政策性文件。因为是政策性文件,操作起来估计不会受到太多的阻力,至少不会有学校公然在15:00或者16:00时将学生全部“清”出学校。但是,广州出台的也仅仅是“草案建议稿”,到了学校层面,能不能将“建议”当成“政令”也是值得怀疑的。

与教育规律存在矛盾

虽然弹性放学暂时没有计划,但沈阳市曾提出学校可建“看管班”。沈阳市教育局基础一处张贵军处长说,“沈阳还没有弹性放学计划,因为这不是教育局一个部门能决定的,需要多个部门甚至上级部门的决定才行。”教育部门曾建议晚上放学后,对于暂时不能回家的孩子,学校可建立“看管班”,由值班教师看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教育部门也要求,课后看护必须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条件下,学校与学生家长签订看护协议,看护时间最晚至17时30分,看护期间内严禁老师讲新课和组织辅导。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8篇

针对一些家长的寒假烦恼,记者日前采访了鞍山教育界人士,教育专家表示,其实中小学生的假期并不是单纯、无意义的休息时间,在学期中间安排假期的目的是为了配合学生有张有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调整紧张的心理状态,消化、沉淀上学期学习的知识,并为下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储备精力。所以,家长除了要在寒假里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还应精心安排孩子的学习和活动,利用这段时间,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只要安排得当,孩子们都能度过一个内容充实、丰富有趣的高质量假期。

寒假计划一:

适合类型:父母工作繁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不在本市或是没有精力照顾孙辈,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只能让孩子独自在家。

类型烦恼:

市民吴女士:我和丈夫工作都忙,白天一整天不在家,上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马上放假了,我最担心的就是他一个人在家时随便给陌生人开门,还怕他在家淘气玩火、玩电造成危险。另外,又担心孩子没有自制能力,一个人在家只顾看电视,忘记写作业。一个假期下来,荒废了学业。

计划攻略:

教育专家建议,孩子独自在家过寒假,家长应该事先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明确告知孩子随意触动火、电的严重后果,教孩子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并尽量将家里的危险品,如汽油、酒精、用来清洗厕所的硫酸等放到孩子够不着的地方。有些家长只简单地命令孩子不许动这,不许动那,却不说明原因,年龄较小的孩子好奇心强,有时可能会忍不住违反家长的禁令,引发危险。为确保安全,家长还应每天抽空给孩子打三至四次电话,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并尽量与其进行简短的交谈,这样可以让独自在家的孩子感到父母的关怀,不觉得孤单、受冷落。

关于孩子的学习自觉性问题,记者采访了华育小学特级教师马丽娜,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的马老师表示,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仍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渡阶段,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尤其需要大人的督促和引导。有些孩子做假期作业常耍些“小聪明”,做习题时根本不计算,就胡乱填上答案。为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家长必须担负起监督孩子的职责,建立家庭作业检查制度,坚持每天抽出时间对孩子的作业进行必检和抽检,必检是指检查作业的进度,抽检则是挑出一些习题,仔细核对结果是否正确。如果孩子完成作业情况较好,也可以适当考虑给予奖励。

寒假计划二:

适合类型:假期里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奶奶或姥姥家度过,由老人负责照顾孙辈。

类型烦恼:

市民刘女士:老人看管孩子,自然是无微不至、宠爱有加,可问题也随之而来。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平时挺听话,可在爷爷奶奶面前,有老人护着,孩子就不好管了。一犯错误他就向奶奶撒娇,我想管,老人就会挡在孩子前面给孙子说情。我真怕这一个假期下来,孩子被惯坏。

计划攻略:

假期里,一些孩子大部分时间和祖辈一起度过,脱离了父母的常态管理,容易变得懈怠,有时还会仗着有长辈撑腰,故意逃避学习任务。马丽娜老师指出,事实上,如果假期里对孩子的管理过于放松,会对其学习习惯造成消极影响,甚至在新学期开学后,导致孩子难以进入学习状态。另外一松一紧的管理标准,也会混淆孩子的认识,让其认为任性和懒惰是被允许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事先与长辈在教育孩子上达成共识,共同商议确立一些管理孩子学习生活的原则,比如:请长辈监督孩子假期的作息时间,避免孩子贪看电视和无节制地睡懒觉;监督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定时定量地完成寒假作业。如果有精力,父母可以为孩子事先制订一个更为详细的寒假计划,其中包括学习任务、体育锻炼任务、才艺训练任务等,并将其制作成表格,请长辈帮忙监督完成情况。如果孩子当天完成计划情况良好,就在表格上做上奖励记号,如一朵小红花,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自尊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主动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

寒假计划三:

适合类型:孩子在假期没有家人照顾,白天在日托式的寒假托管班度过。

类型烦恼:

类型烦恼:市民刘先生、付女士:想找个好的托管班可真不容易。去年我们把孩子送到一个假期托管班,去之前,托管班承诺说班里有老师负责监督、辅导孩子做作业,可谁知孩子去了几天,说老师管得一点也不严,而且伙食也不像其承诺的那么丰富。

计划攻略:

据记者采访了解,目前鞍山市存在的假期托管班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规模较小的家庭式托管班,一种是社会办学实体组建的托管班。前者大多是各学校周边“小饭桌”、“课后班”的延伸,收费较为低廉,一个假期的收费在250元左右。但由于此类托管班大多没有办学资格,一些所谓的辅导老师也不是专职教师,所以难以担当指导孩子学习的任务。后者一般办学规模较大,有的托管班还为孩子安排了电脑操作、滑冰、乒乓球等活动,师资条件也相对较好,假期收费在400元上下。

有关人士提醒家长,应尽量挑选有相关办学许可的假期托管班,并事先对其托管场所的软硬件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如教室内的供暖情况、师资力量、就餐环境等。家长还可以在交钱时与办学方签订书面协议,要求办学方保证其承诺的活动内容,保证午餐质量等。

寒假锦囊:

专家介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应尽可能为孩子安排一些假期活动,快乐充实的寒假生活会对学生新学期的学习状态起到积极的作用。

寒假去旅行

在假期里,如果有条件,家长可以考虑带孩子出门短暂旅行,让孩子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在出行前,家长应有计划地让孩子阅读一些关于旅行目的地风物景观、民俗人情等方面的书籍,让普通的娱乐之旅变成孩子的学习之旅。还可以让孩子参加千山晚报小记者团、各类冬令营之类的集体活动,锻炼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

寒假常锻炼

寒假里,很多孩子因为天气冷,大大减少了户外活动量,春节期间饮食又变得没有节制,容易导致体质和免疫力下降。家长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个简单的锻炼计划,通过踢毽子、跳绳、跳皮筋等游戏项目保持孩子的运动量,并鼓励孩子经常和邻居家的同龄孩子进行集体游戏。

寒假学本领

利用长长的假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学一种“技能”,如学习一种乐器的演奏,或是学会滑冰、游泳、画画、做一道菜等本领

寒假之中有春节,孩子们大多会得到数额不等的压岁钱。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教孩子一些储蓄、利率等简单常识和“量入为出”的理财观念,使孩子的自主消费更为合理。

寒假读好书

华育小学特级教师马丽娜为小学生推荐了以下好书:

《〈史记〉故事》司马迁/原著朱文叔/编著

《唐诗三百首》(推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底出版的图文本)

《寄小读者》作者:冰心

《十万个为什么》(推荐新世纪版)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美)马克·吐温

《爱的教育》作者:(意)亚米契斯

《小王子》作者:(法)圣·德克旭贝里

《格列佛游记》作者:(英)斯威夫特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英)笛福

寒假做好事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9篇

调查时间:2015年5月10日

调查地点:保定市保师附校

调查对象:全托式小饭桌3至6年级孩子

调查目的: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小学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全托式小饭桌的出现客观上迎合了上班族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和没能力辅导作业的双重心理需求。那么,全托式小饭桌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孩子们幸福吗,怎样提孩子的幸福指数呢?

为了了解掌握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于近日就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情况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全托式小饭桌是集小饭桌和作业班为一体的综合托管机构。孩子每天中午放学后去那里吃饭午休,下午放学后过去写作业,有全科老师辅导。据不完全统计,保师附校周边登记在册的小饭桌一共是32家,全托式小饭桌15家,现有学生820人。随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育人为本”成为教育工作者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大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升学压力和市场需求催生了各种课外辅导机构、作业班和小饭桌。伴随着全托式小饭桌市场的火爆,“小饭桌孩子”这一特殊群体的幸福指数,引起了社会、学校、家庭的广泛关注。

(一)幸福指数现状。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份,收回100份,有效98份,有效率98%。调查数据显示,小饭桌孩子的幸福感普遍不高。如图所示:只有5%的孩子感觉自己很幸福;18%的孩子感觉自己幸福;63%的孩子感觉一般;9%的孩子感觉不太幸福;5%的孩子感觉不幸福。

经调查,影响孩子们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要有:学校设置作业太多,学业负担重;得不到鼓励和赞美,心理压力大等。

(二)存在问题。孩子们幸福指数不高突出表现为以下两个问题:

1.对幸福含义理解存在片面性,把快乐等同于幸福。在孩子们天真的世界里,55%的孩子认为快乐就是幸福、30%认为差不多、而只有6%和9%的孩子认为快乐与幸福是不太一样和不一样的。再追问什么是幸福时,几乎是没有人说得出来幸福的含义。

2.缺乏创造幸福能力。一直以来,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孩子们都是被动去接受,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操心,知道所有事情父母都会替自己安排好。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对于一些不好的事情,只会通过情绪来表达,不会认真理性地去对待、分析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不懂得创造幸福,幸福指数自然不高。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家长和孩子的疏离。家长没时间接孩子,没有能力辅导孩子作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和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上班族家长中午根本没时间回家给孩子做午饭,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家里,根本没心思和足够的耐心去辅导孩子作业。另外,保师附校是保定市唯一一所采用剑桥英语教材的学校,正是其教材选用的特殊性,加大了英语作业的辅导难度。

(二)作业和考试的压力。学校的作业布置和考试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作业是老师课后训练学生强化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作业来检测自己学习是否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学校作业一般是让学生听读英语、抄写字词句、背诵课文、练习课后题、完成练习册。

(三)小饭桌的局限。小饭桌工作人员流动性很大,而且阿姨和老师把做饭和辅导作业当作一项工作去完成,而非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疼去爱,缺乏责任感,孩子在小饭桌感受不到爱、没有归属感。小饭桌的阿姨多半是赋闲在家的全职妈妈,她们的工作动机是为了赚钱补贴家用,把做饭当作一项任务,而没有全身心投入,给孩子们创造一种家的氛围。

三、提升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的几点反思和建议

鉴于“全托式小饭桌孩子”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要改变现状、提升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笔者建议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

(一)与师长建立有效沟通。在诸多影响幸福因素中,情感因素比重最大。而在情感因素中,孩子们认为有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在学校,课上与老师良好的课堂互动有助于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学习兴趣和课堂注意力,听课效果大大提升。课间和同学们呢友好相处,一起游戏一起运动,使孩子体验到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快乐、收获友谊。另一方面,回到家中,与父母建立良好有效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改进小饭桌的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由于人们对小饭桌的管理模式、卫生情况和营养搭配等缺乏了解和监督,以致小饭桌社会认可度比较低。小饭桌要改变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小饭桌孩子们幸福指数,应该做到:第一、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小饭桌负责人的专业素质和领导能力及高质量人员的吸纳。第二、实施有效监督。做到卫生状况、营养搭配制度公开化、透明化,作业辅导情况量化及知识吸收情况表格化,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情况并进行有效监督。

附:

全托式小饭桌孩子幸福指数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①男②女

2、是否独生:①是②否

3、您的年级?

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4、您幸福吗?

A很幸福B幸福C一般D不太幸福E不幸福

5、在小饭桌您幸福吗?

A很幸福B幸福C一般D不太幸福E不幸福

6、您喜欢去全托式小饭桌吗?

A很喜欢B喜欢C一般D不太喜欢E不喜欢

7、您觉得快乐和幸福是等同概念吗?

A是B差不多C不太一样D不一样

8、您觉得对幸福指数影响最大的事哪方面?

A情感因素B学习成果C人际交往D物质奖励

9、您觉得幸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A得到肯定和表扬B得到心仪已久的玩具C成绩进步D温暖的家庭E和谐的人际关系F有足够的零花钱G出去玩H有明确的目标

10、您觉得不幸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不自由,没有自主选择权和决定权B课外班太多了,没有玩的时间C总感觉不如别人D成绩不好E觉得没有人理解自己E和同学相处不好F家庭关系不和谐

11、在小饭桌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B成绩有所提高C交到几个好朋友D培养自己独立性

12、您觉得小饭桌哪方面需要改进?

A卫生情况B安全方面C人员的稳定性D辅导老师水平E责任感和爱

13、您想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吗?

A很想B想C一般D不太想E不想

14、如果可以提升幸福指数,你会选择哪种方式?

A参加关于幸福的学习讲座B参加社会实践活动C去孤儿院做义工体验幸福D减压减负

课后托管建议范文第10篇

在考察了流动人口的需求现状后,选取两大代表性社工机构“南飞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进行深度访谈,以剖析目前佛山社工机构对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概况和成效,评估社工机构服务与流动人口需求的差距。表2是对上述两大社工机构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的总体情况介绍。从表2可看出,目前佛山市社工机构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主要局限在社区融入这一领域,两大社工机构的服务都有特色、亮点,如南飞雁在工伤维权的服务已较为纯熟并有一定影响力,鹏星则首创了企业社工服务拓展了服务领域,但服务力度、专业性还有待加强;对于其他方面的权益保障服务,社工机构还涉足较少,前述论及流动人口需求迫切的服务领域大部分还处于空白地带。

2社工组织服务提供与流动人口权益保障需求的差距研究与服务方向探析

2.1当前服务提供与权益保障需求差距分析对比流动人口需求现状与社工组织的服务供给现状(见表3),不难看出佛山地区的社工组织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供给与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社工组织的服务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1)需求范围广,而服务提供多集中。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需求在七大维度均有涉及,特别是在职业、收入与维权、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居住情况和社区融入几大领域表现出较高的需求水平,但是佛山市社工组织针现时的服务供给未能指向流动人口需求的各个方面,而是集中于职业规划、工伤、子女教育和社区融入等个别项目,尤其社区融入是大多数社工服务介入的重点。对已涉足的项目,也存在服务边缘化等问题,未能满足流动人口多样化、核心化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一是流动人口在劳动维权、工作介绍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需要有进一步的支持。有些专注于服务外来工工伤咨询的社工组织在这一层面能够提供较完善和系统的服务,例如南飞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其服务提供包括工伤探访和维权指导,但是这样的组织规模较小且数量不足。二是子女就学和子女课后辅导一般是困扰流动人口的主要问题,需要各方的支持和帮助。有些社工组织评估到流动人口在这一方面的需要后,开展或探索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如托管服务(含课后辅导,主要是发挥大学生义工的作用),并且透过活动促进了亲子关系,但对子女就学政策等方面社工服务尚未涉及。三是流动人口明显对于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重病、工伤事故救济表示出极高的需求水平。一些社工组织尝试从政策倡导方向作出努力,但涉及面并不广,且服务效果也不明显。四是流动人口存在出租屋治安与卫生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的需要,社工组织的服务并未涉及这些领域,当前存在服务的空白。五是社区融入。流动人口对于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了较强的愿望,但是由于时间和渠道等方面原因而未能满足其参与的意向。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也表现出了很强烈的与本地人进行交往的需要。社工组织在这一层面的服务提供较多,包括普法宣传、社区共融活动、外来工义工队伍等,对促进流动人口的社区融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2)需求程度高,但服务内容难深入。流动人口对服务需求的程度高,但社工组织的服务力度尚欠深入。以上述两大社工机构为例,长期专注于工伤维权服务的南飞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工伤事故法律援助这一版块已形成较为系统的服务网络,但法律援助的专业度和服务深度还有待提高,服务仅限于简单的工伤认定程序咨询,专业的法律服务需依赖外部资源。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联结社区社工和企业社工服务外来工,服务形式有创新,但其服务关注点却单一集中在社区融入、子女教育与职业规划等方面,并且多以社区大型活动的形式进行,活动形式和服务专业度有很大局限性。就目前各大社工机构运作较为成熟的社区融入服务而言,普遍存在活动方式单一和活动内容欠深入等问题,最常用的服务方式多是举办社区性活动,如表演、宣传等,未能深入了解并满足流动人口的真正需求,缺乏系统运用社工专业手法开展社区工作服务的成功案例,社区工作手法的专业性还有待加强。3)供给未平衡,缺口补足需求大。整体来讲,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的需求与社工服务供给未能达到平衡,流动人口作为一个城市极具特色的人群,对其需求的关注是与对其重要性的增加和社会建设的推进相伴生的,社工服务的提供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所以这便自然地导致了需求在前,供给在后,且供给不足的问题产生。面向范围广和水平高的需求,社工组织针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目前仍着重于某些方面,例如职业发展、子女教育和社区融入,而针对大范围的维权支援、流动人口的公共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多数社工机构的服务仍处于空白地带。可见,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的需求满足仍存在较大缺口,社会针对流动人口提供的服务还需加大力度,特别是要推进社工组织专业性的发挥和大范围地拓展针对流动人口的服务项目,并解决因时因地产生的问题。

2.2社工组织服务提供的方向探析要满足流动人口广泛而深层次的需求,社工组织的服务供给还需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和延伸。为对社工组织下一步服务流动人口的重点领域有一个清晰认知,本研究对流动人口在上述维度中的各项显性需求进行排序,通过横向比较,列出当前流动人口需求最迫切的八项服务;同时让社工组织结合服务偏好、实施难易度等因素对上述服务的优先次序作出排序(见表4)。通过两者对比,指出社工组织下阶段提供流动人口服务的方向。综合流动人口的问题关注点,社工组织现有服务的开展情况、服务意愿,服务在现时政策背景下推行的难易程度,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等多种因素,本研究提出社工组织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如图2所示。从近期来看,在流动人口的服务上,社工组织应主要将工作集中于不断深化社区服务、近一步拓展外来工子女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持续介入外来工维权保障、弥补社区环境治理空白这几个面;而从长远的服务发展来看,社工组织应该考虑在政策法规的普及与解读、民意收集与表达、政策倡导以及承担政府下放的相应职能等方面进行规划与准备。

3社工组织介入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服务的发展路径

根据服务的性质、流动人口需求的特点以及佛山地区社工组织的发展状况,社工组织提供流动人口服务的基本方向又可以分为近期与长期两个部分。

3.1社工组织服务流动人口的近期目标近期目标设定的主要依据是流动人口需求较为迫切、社工组织具备相应的服务能力、相关服务经验以及有较强的服务偏好。1)推动社区融入服务向深度发展。社区融入服务是社工组织介入流动人口服务的切入点,目前有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的社工机构皆以该项服务为主体或仅限于该项服务,主要工作手法是以举办社区活动、宣传外展、成立社区义工分队等形式增加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的交往机会,加深相互了解以消除隔阂偏见,推动流动人口融入当地社区。目前该项服务已在我市有较大的普及面,个别机构的服务范围已覆盖镇(街)的所有村居(如鹏星),成效较显著,这也是为什么受访者对该项服务需求不是特别迫切的原因。对该项服务,社工组织下阶段的发展目标应是深化提升,从就业与收入、参与社区治理、当地文化风俗认同、归属感等方面扩展服务内容,运用家庭、小组、社区活动等专业手法丰富社区融入的服务方式。2)拓展外来工子女服务领域。流动人口和社工组织双方均对外来工子女服务这一领域显示出较大的需求偏好,社工组织应尽快拓展这一领域服务,实现双方的供求匹配。目前社工组织主要是在开展个案服务调节亲子关系过程中对外来工子女教育这一问题有所涉猎,或是在假期举办托管班惠及部分外来工子女,但服务内容呈现边缘化,没有涉及外来工子女就学、课后辅导等核心关键内容。社工组织可先以提供课后辅导为切入点,通过举办假期夏令营、培训班等形式拓宽社工组织对外来工子女的服务内容;同时因为与本地居民子女生长环境存在差异,外来工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以及社区融入也应是关注的焦点,社工组织可采用小组工作的手法促进外来工子女教育引导及与当地居民子女的交流;在义务教育就学方面,因受政策、制度环境所限,社工组织可在这方面尝试发挥资源联系、政策宣讲的作用。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介绍等服务目前还处于空白地带,考察社工组织的服务方式和开展意愿,这一服务领域是下阶段可以试点推行的。目前政府每年都有开展对未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实施,但仅限于户籍人口。社工组织可通过相关调研,掌握流动人口需求人数、培训需求的内容,提议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工组织施行。在工作介绍方面,社工组织也可发挥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与政府部门、企业密切配合,搭建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为流动人口提供更便捷的就业服务。4)尝试介入社会保险、劳动维权等领域。流动人口对权益保障服务需求强烈,而社工组织在此领域的介入还非常有限,虽个别社工机构已涉足工伤维权等领域(如南飞雁),但服务内容和辐射区域还有待扩展。因此,权益保障服务应是社工组织日后发展的重点方向。工伤维权是目前该领域服务的有益探索,社工组织还可将服务内容进一步扩及薪资福利、就业平等待遇、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范围。就社会保险参保、异地权益转接、待遇申领等社会保障的技术性问题,社工组织也可起到资源整合,提供政策咨询等作用。在维权保障这一方面,社工组织可梳理流动人口生活、就业、教育、居住、社会保障、参与决策管理、法律保护等各方面常见问题和享有权利,将流动人口权利主张、权益申请、权益受损的申诉等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并与人社局、社保局、人卫药监局、教育局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链接,形成一套固定化的流动人口权益维护的协调保障机制,使流动人口求助时“有章可循”。5)弥补居住环境治理服务的空白。在出租屋治安、环境治理这一领域流动人口需求与社工组织服务意愿相去甚远,是因为这一服务领域与社工组织的能力范围有一定差距。但社工组织在该服务领域并不是无可作为,在现阶段,社工组织可发挥外来工义工分队的作用,在出租屋管理、治安维护、卫生保洁方面出谋出力,引导流动人口实现自我服务。此外,社工组织可与当地社区居委密切联动,掌握出租屋租住情况,倾听流动人口需求,向居委提出社区治理的改进建议。社工组织可在义工队伍的基础上推动流动人口自治组织(或外来工组织)的成立,引导其通过自身组织建设和自我增能,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

3.2社工组织服务流动人口的中远期发展规划从远期发展来看,社工组织不应只局限于提供服务的层面,还应对自身发展目标合理定位,从更高层次扩展自身的发展空间,本研究认为社工组织可在社会宏观治理格局中发挥作用。1)政策法规的普及与解读。流动人口或文化素质较低或消息来源闭塞,对政府出台的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政策法规往往不能及时获取了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实效性。社工组织可成为政府普法的助手,以社区为阵地对流动人口开展政策法规的宣讲培训,引导流动人口学法、知法、守法、用法。2)成为民意收集与表达机构。社工组织在长期接触流动人口的过程中,必然对流动人口的群体特点、需求现状、发展问题等非常熟悉和了解,因此社工组织可考虑建立流动人口服务数据库,同时结合自身的职业敏感性,将工作中发现的与弱势群体相关的民生热点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或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对相关有价值性的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查报告提交给相应决策部门。这将对政府决策有重要的参考指导意义。3)政策倡导。在开展服务或进行专项调研的过程中,社工组织对发现现行制度或政策法规不合理的地方,可向人大机关或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修改建议,如“南飞雁”建议省人大将老年工伤者纳入工伤保险条例的保障范围就是一个成功实践;或就目标群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读当地公办学校的问题,建议敦促相关部门尽早制定政策措施妥善解决。4)承接政府下放职能。目前大部分社工组织都有提供政府购买服务,为政府分担了部分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的工作,但内容多限于纯粹的服务,且购买范围有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职能工作。随着简政放权的社会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相关流动人口管理方面的政府职能将更多地还于社会,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大幅扩大,社工组织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索实践,为承接政府职能做好准备。(本文来自于《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4结语

本文基于对佛山地区的实证研究,对于当前社工组织服务流动人口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详细讨论了服务与需求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同时本文也结合社工组织与流动人口的需求现状,通过分析得出了今后社工组织在服务流动人口上的主要方向。社工组织在流动人口服务领域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首先,社工组织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还较短,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在服务经验方面的积累还远远不够,针对服务开展所进行的经验研究更是十分欠缺。本文基本没有涉及到社工实务内容的经验研究,因此所得到的结论如何与社工组织的实务进一步结合还有待探索;其次,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工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也正在不断凸显,承接政府转移的社会服务职能成为社工组织扩展服务范围、深化服务领域的一个很好选择。但是政府应该转移给社工组织哪些具体职能、职能如何承担、开展及完成,仍然是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具体到服务流动人口领域,相关的经验研究更是缺乏。最后,社会公众——尤其是本地民众在社工组织服务流动人口方面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同样值得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非遗文化研究范文 下一篇:公路设备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