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09:51:48

课后教学管理论文

课后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本节课上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把《新课程》崭新的理念在上课前一节课先和学生讲清楚,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告诉学生:老师和他们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讲台并非是老师专有的阵地,老师会常常把讲台让给学生,让他们也神采飞扬站在这里施展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每颗种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阳光。我对学生提出几个“允许”: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保留不同于老师的差点,允许随时质疑老师的讲述。在把新课改的理念渗透给学生的基础上开始上新课,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班上有个学生叫王伟凡,一回到家里,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也和她是平等的关系,因为老师今天告诉她们: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由此看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相当大。

二、本课中学生好的思维方法。

课堂上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有时会超越教师的设想,这是教学相长的好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从中汲取营养,用于再教学时启迪学生的思维。

上完本课,我空出时间让学生质疑,有位学生提出:课文最后一句话“我倒不如躲到隶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怎么理解?说真的,我认为把鲁迅写的《风筝》安排在第一课,未免太难了。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比较隐晦,作为老师,有时都一下子都转不过弯来,何况是刚进初中的学生?这位同学提出本课触及中心主旨的一句话。我让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最后请同学来回答:“这句话强调地指出:当时封建社会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教育思想十分猖獗,必须坚持战斗,不能退缩!”另一位同学接着回答:“这句话和第二段中的‘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相照应。我去查有关的资料,作者写这篇的文章是1924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军阀统治下,所以,这句话是当时自然气候的描述,也是作者对政治气候的感受。”除此之外,同学还提出了许多问题,我都让他们通过讨论自行解决。同学预习课文时,碰到问题能去查找资料,这是一种探究精神的体现;经过讨论解决问题,这是合作精神的体现。通过几节课和同学一起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三、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对一节课成功了,我们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找准症结所在,以便于弥补不足。教学第四自然段“风筝事件”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上台表演整个事件的过程,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几分钟后,全班没有一位同学举手,我只好点名两位同学上台表演,结果效果相当差。两位同学用非常生硬的动作、语言,断断续续地说完整个过程,引得全班同学议论纷纷,我也觉得十分尴尬。课后我自我反思:学生表演时没有道具,凭空想象,加上也没有对话描写,只能通过动作、表情等来表达,因此,学生做起来困难。并不是所有课文都能通过表演来增加学生的空间,要因文而异,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课后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基础知识扎实,适应经济金融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学制

基准学制为三年,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修业年限2-5年。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人才规格

掌握经济金融方面的基本概念、知识、理论、制度、业务和技能,达到助理经济师(金融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技能和政策要求;通过显性及隐性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具备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未来能够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城乡信用社、政策性银行、中央银行、金融监管部门等金融企业或机构从事储蓄、会计、信贷、大堂经理、客户经理、投资理财、金融监管、资金调度等岗位的工作,并能适应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等工作。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职业岗位群

就业方向主要业务工作

商业银行储蓄柜员存、取款及各种业务

商业银行对公柜员对公存、取款、贷款及结算业务

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迎送客户、业务咨询、服务管理等

商业银行信贷员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款催收等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经理进出口结算、信用证、保理等业务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客户经理开发客户、营销产品、客户管理及关系维护等

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投资理财分析咨询理财产品介绍、投资理财咨询

企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企业单位一般财务核算、成本核算、财务报告分析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与分析等

1.知识要求

具有服务经济金融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必备的外语、数学及文化知识;

熟悉并掌握经济金融基础理论知识;

熟悉并掌握与经济金融相关的法律知识、行业法规、监管规章及金融机构内部规章;

熟悉并掌握每个专业岗位如商业银行储蓄及对公综合柜员、信贷人员、大堂经理、国际业务经理及助理、各金融企业客户经理、投资理财分析咨询等的职责及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

熟悉并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操作办公软件及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财务、金融统计等金融业务操作软件,并懂得简单的维护常识。

了解国内外经济金融发展的新形势、新理论、新动向、新成就。

2.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相关岗位的基本职业技能,如从事综合柜员所必需的点钞、各种业务流程

操作等技能,从事客户经理所必需的客户开发与客户关系维护技能等等;

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软件及商业银行业务处理、财务、金融

统计等金融业务操作软件,并能进行简单的维护;

具有查阅、翻译英文专业资料和日常的语言交际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经济金融管理方面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公文处理能力;

具有独立搜集、处理信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创造能力;

具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3.素质要求

政治思想素质:掌握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道德素质:养成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讲究职

业道德,弘扬传统美德;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文化素质: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文字写作、语言表达能力,健康的业余爱好,掌握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业务素质: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养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方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技能训练,善于了解转业发展动态;具有参与设计、科研、组织管理、创新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熟练使用外语、计算机的能力。

身心素质:树立科学的强身健体和终身锻炼的意识,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技能,懂得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在运动中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基本知识;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质;较强的适应环境的心理调适能力;具有不畏艰难、不屈挫折、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豁达开朗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本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可以获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为:会计从业资格证、证券人员从业资格证、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四)毕业条件(学生毕业时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本专业学生应在正常修业年限内修满规定学分,其中包括:公共课34学分,专业基础课20学分,专业课33学分;素质拓展课27学分。

2.取得相应证书或专业综合技能测试合格(以下两种情况具备其一即可):

(1)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专业综合技能测试成绩合格单;

(2)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或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证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

四、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表

*

五、人才培养模式

(一)基本模式

1、模式概述

经过多年的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形成了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素质作保证的模块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内容方式体系、保障体系)。知识模块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力模块包括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素质模块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2、目标体系(见前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知识、能力、素质标准)

3、内容方式体系

(1)教学内容(详见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2)教育方法与手段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实践实习”的培养周期安排教学。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注重学生认识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强调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利用模拟银行、银鹰证券、会计、保险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仿真的银行业务操作、证券投资分析、保险业务处理、会计业务处理与分析、财务管理等环境;所有专业课程均安排相关的实验、实训,配备专职的实训指导教师,保证实验实训课正常开出;按职业界标准进行综合职业技能测试考核,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积极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相应岗位的参观实习,提高学生对社会和职业岗位的认识及适应能力。此外积极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在产学研结合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请进来”,即聘请人民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各金融机构或企业的领

导及业务人员为兼职教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二是“走出去”,即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实习。我校与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签订了实训基地协议,专业教师和学生定期到工商银行保定分行和其支行以及河北证券公司环西营业部进行参观学习,身临其境感受岗位职责及要求。

三是积极争取职业界的支持,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目前本专业共有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清算中心以及货币陈列室四个专业实验室。模拟银行实验室建立于2001年,当时完全为手工操作模拟银行的各项业务。2002年,工商银行保定分行为模拟银行实验室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支持,为实验室安装了银行业务处理软件,捐赠了点钞机、打印机、终端机等多项设备,实现了实验室的电子化操作。2004年,学校积极争取中央与省部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基金,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各实验室软硬件设备都进行了更新换代。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为本专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四是校企合作、互惠互利。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产学研结合工作方针,实现了校企双赢。一方面专业积极为我校成教部提供针对人民银行、商业银行、金融合作组织等单位在职人员的培训意向书或培训方案,并由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培训课程或培训专题的教学任务。短期培训班的开设以及继续教育的开展,为职业界员工提供了知识技术方面的支持指导、提供了提升学历学位层次的机会,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效益,加强了双方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为金融机构提供知识技术咨询,承担其科研课题,参与技术攻关与项目推广。我们积极参与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等合作单位的科研课题。

4.保障体系

(1)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目前为专业服务的专职教师24人,高级职称比例为63%,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38%,专业聘请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和机构的17位领导和专家作为兼职老师,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承担实践教学指导任务,较好的满足了实践教学要求。本专业由金融系主任秦菊香教授担任专业带头人,秦菊香主任具有丰富的专业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保证了专业建设及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成功开展。

(2)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本专业建有河北省高校一流水平的模拟银行、银鹰证券、货币陈列和清算中心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仿真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工作环境。模拟银行与银鹰证券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实验室,各种软硬件设备设施先进。模拟银行与清算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356平米,可以容纳110名学生模拟操作商业银行储蓄、信贷以及中央资金清算等各项具体业务。银鹰模拟证券实验室占地面积175平米,可以容纳110名学生模拟进行证券各项业务活动。货币陈列室展出各种货币共计000枚,可以使学生生动形象的了解相关知识。此外,也有可以利用的会计保险等相关专业实验室,满足了相关专业知识实践教学的需要。

在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本专业也非常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有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两个大规模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到业务部门进行参观学习。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为本专业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教材建设

本专业在教材建设上,一是积极采用获得广泛认可的优秀的高职高专教材,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学面达70%以上;二是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能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教材或讲义,特别是专业实训教材。此外,教师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扩充性文献资料。

此外学校建立了校系两级的教学管理体制,构建了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交流平台等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以上教学条件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可靠保障。

(二)课程模块与课时(学分)分配

*

(三)课程体系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遵循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根据培养服务经济金融一线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及模块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理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1、理论教学体系设置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理论教学体系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全校任选课组成。

(1)公共基础课为全校各专业共同开设的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基本素质。

(2)专业基础课指本专业的基础课和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拓展课,主要包括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基础、西方经济学、财务会计和经济法。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强调“应知、应会”部分的学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同时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专业核心课为本专业必修专业课程,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证券投资原理、银行会计、投资与理财基础、国际金融和金融法。专业核心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课内实验室训、独立实训和综合实训课时占该部分总课时的40%以上。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锻炼其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将来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拓展课是本专业开设的限定选修课程,包括财政与税收、金融英语、统计学、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新兴投资银行业务、金融信托与租赁、保险学、金融审计、经济法、国际结算以及一些专题讲座。专业拓展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拓展和延伸专业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学生未来持续发展的需要。

(4)全校任选课是本专业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及未来发展等因素,任意选修的相关课程,该类课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拓展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实践教学是锻炼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渠道,建立了由入学及毕业教育、军事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课内实验、独立或综合实训)、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内容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1)入学及毕业教育

入学及毕业教育是学生认识所学专业、规划大学生活及职业生涯的重要前提。本专

业新生入学时需接受学校统一安排的专业教育及金融系组织的专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辅导员需进行全程的就业指导和教育,使其正确认识所学专业,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并结合专业特点做出适合的职业生涯规划。

(2)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是提高学生国防意识、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常识,培养其组织纪律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军事训练由学校统一安排,专业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军事训练的考核由学生管理部门协助军训人员共同实施,参加军事训练并经过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军事训练不计学分。

(3)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业务操作能力,增强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专业技能训练包括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训练两部分。专业基本技能指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包括点钞、会计凭证录入、储蓄、信贷、信用卡等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操作以及风险的控制与处置、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投资理财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通过校内实验实训课程、职业技能比赛、校内外实训基地参观学习以及业务实习的方式展开。

计算机、英语课程任课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机房、多媒体语音室,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计算机课内上机率100%,英语类相关课程实践教学比例达33%。

本专业建立了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货币陈列室、清算中心等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了仿真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工作环境。专业课程均安排课内实验实训、独立实训课程或综合实训项目,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进行指导,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课时占总课时的40%以上。专业单独进行职业技能的考核,并组织点钞、模拟炒股等职业技能比赛。

专业充分利用金融系的两个校外实训基地——中国工商银行保定分行和河北证券公司保定环西营业部,定期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学习,并进行相应岗位的业务实习,提高学生对职业岗位的认知及适应能力。

(4)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社会调查由金融系团总支负责组织,由专业教师进行选题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调查的时间以三周为宜,学生应根据选题列出调查提纲(包括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作好采访笔记,根据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经审核合格后以学分方式记入成绩档案,成绩合格计1学分;没有参加社会调查工作、未交调查报告者或成绩不合格不计学分。

(5)社会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劳动意识。公益活动可以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以由金融系团总支组织安排。专业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一次学校或系部组织的社会性公益劳动。公益活动的考核由金融系团总支实施,参加公益活动并经过素质拓展认证,可取得相应学分,未进行素质拓展认证或未参加公益劳动不计学分。

(6)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专业在第五学期初进行毕业论文的布置,第六学期末完成写作和考核工作。(详见金融系毕业论文工作规范)

(7)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指学生在具备了一定专业素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具体条件如个人兴趣特长等,于第六学期选择到各单位进行的业务实习或锻炼。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系就业指导机构为其提供的相关信息和实习渠道,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实习机会,为实现理想的就业目标而努力。毕业实习为二至三个月,以实习单位加盖公章的学生实习鉴定表和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实习考核合格可取得相应学分,实习考核不合格或未参加业务实习不计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

(一)课程设置说明

1、课程设置原则

(1)“实践、实际、实用”原则,突出金融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侧重于知识的交叉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强调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2)主观能动性原则。根据市场和就业的需要,逐步开设“辅修专业”、“第二专业”或“双专业”以及实用课程等,增强学生自由选择课程的力度,提高学生自修能力,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3)提高单位学时效率原则。将逐步大力推广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手段教学,以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针对金融机构对员工“会电脑、懂专业、专业英语熟练”的要求,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以下如下几个方面改革:

(1)外语教学上,在加强基础英语读、听、说、写的基础上,设置了金融英语课程,使学生毕业后能运用英语处理专业实际问题,或查阅原版专业书籍。

(2)计算机教学从实用性出发,除了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和《VBASIC》外,增设《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作为选修课,以适应网络化、知识化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在专业课设置上,根据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增设《市场营销》、《投资与理财基础》等作为专业课;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强化模拟操作等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内的模拟银行、银鹰模拟证券部和校外各实训基地,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数,使《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会计》、《证券投资原理》等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验课时数达到该课程总时数的40%,以便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对职业岗位变动的适应性。

(4)对于最新的金融动态信息,以系列报告的形式进行专题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主讲,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接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奠定基础。

(5)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课、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实行导师制度。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制订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指导学生选课,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咨询;关心学生选课后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有关专业性、规范性和方向性的系统引导。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主修专业或论文研究方向采取个别面授、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自学和钻研的自觉性,增强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

(五)金融与证券主干课程介绍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主干课程为: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证券投资原理、商业银行会计、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基础、金融法。

货币银行学

课程简介:《货币银行学》是经济类各学科、专业的必修课,更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信用工具及资金融通,金融机构体系,利息与利率,金融市场,货币供给需求及其均衡与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紧缩、外汇与国际收支等。通过学习,使学生为今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分微观和宏观两部分,探讨了生产者、消费者、国家政策在市场经济中的运作规律。学习和研究西方经济学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为我们进行市场经济的探索,提供了理论指南,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与认识的深度。要求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有较完整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经济贸易、金融、现代会计级管理经济学等相关课程创造条件。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课程简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它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和“巴塞尔协议”等法规和国际惯例为依据,吸收当达国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经验,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全面讲述商业银行的资本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国际业务、表外业务和业务创新等各种业务的操作规程和资产负债管理及风险管理的经营策略。该课程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课程简介:《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的核心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结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中介指标和传导机制及有效性,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等。该课程具有政策性、理论性、实用性强等特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联系经济金融运行实情,更好地把握国家在金融方面的方针、政策,以指导微观经济金融部门决策,进一步充分发挥金融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各项功能。

基础会计学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重点阐明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和程序、会计报表编制等最基本的方法和原理。

国际金融

课程简介: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和借贷资本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和国际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金融专业的必修课。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外汇实务、国际借贷、国际货币体系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国际金融宏观理论,用以说明和解决当前国际金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掌握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掌握国际金融与国内经济的相互关系,为学生以后从事外贸、财务管理、涉外金融等工作奠定理论与业务基础。

证券投资原理

课程简介:证券投资原理是国家教委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核心课程,也是我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重点课程之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证券投资工具、证券市场、证券投资分析方法等内容及证券市场管理介绍。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证券投资及证券市场的基础知识,掌握证券投资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本课程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的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财务会计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必修课。它从注重学生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实际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入手,在明确财务会计的各项具体内容的基础上,主要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中有关财务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方法和程序。主要包括财务会计概述、资产核算、负债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成本费用核算、收入利润核算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制。

商业银行会计

课后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职业中学的入学门槛逐渐降低,导致职业中学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随之出现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一直困扰着职业中学的教师,严重影响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分析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主要有攻击型和退缩型两种类型。究其原因,有学生的原因、教师的原因、家庭的原因以及社会关注职教不够等。因此我认为加强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主要包括:认真监控、及时恰当的处理、培养自管能力、注重心理教育、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等。

目前职业中学生学生的素质尚不令人满意。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在报考普通高中未能录取后转录到职业中学的,即使是直接报考职业中学的,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总之,在职业中学学生身上出现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问题不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就会使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展开,影响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职业中学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探究职业中学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是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不能安心学习或不能顺利的学习,其学习活动不能和谐地与教师教学活动相配合。他们的行为不但妨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有时还干扰了教师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心理学家称之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一般将课堂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

1.外向性问题行为,即攻击型

主要表现为:做滑稽表演、口出怪调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交头接耳、高声喧哗等扰乱秩序的行为;相互争吵、挑衅推撞等攻击:故意顶撞教师、破坏班规校纪的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等。

2.内向性问题行为,即退缩型

主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胡思乱想、发呆等注意分散行为;害怕提问、沉默寡言、孤僻离群等退缩行为;烦躁不安、过度焦虑等神经过敏行为;胡乱涂写、抄袭作业等不负责任的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

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可能是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延伸,也可能是受同伴团体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是不良的课堂教学环境或教师的教学失策导致的。总之,学生的问题行为是与其学习、生活环境、社会风气等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各种问题的综合反映,而不是由某种单一因素造成的。综合起来,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学生的原因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数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学习基础较弱,学习习惯较差,问题行为比较集中。从实践上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听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普遍出现以下问题行为:不带课本、讲废话、交头接耳、思想开小差、敏感多疑、烦躁不安、做小动作、大声讲话、看课外书籍、听音乐、吃东西、睡觉、发呆、擅离座位、与同学或老师发生口角、喧哗、起哄、迟到早退或随意离开课堂等等。

2.教师的原因

在职中课堂上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视而不见,采用不理会的方式。原因之一是他们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缺乏认识,认为某些隐蔽性的问题行为,如听mp3、看课外书籍、走神等等这些行为,既不影响教师授课,也不影响同学的听课,他们只不过是做自己的事情,反正这些学生也不想学习,就不去管他们了。其次,部分教师自身管理水平不高,对学生的问题行为放任自流,只要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行了,其余一概不管。另外的原因是这些教师并非不赞同课后处理,而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还有部分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行为采取了一些处理方式后感到没有效果,于是心灰意冷,无奈选择视而不见。

3.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出现了严重偏颇,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不闻不问,孩子缺乏应有的家庭温暖和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使孩子产生焦躁、抵触情绪。

4.社会关注职教不够

当前,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中学虽然加大了职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但由于学校的收入较少,办学资金有限,投入不足,造成了学校教育资源的缺乏。有的家长或社会上其他人员不了解职业教育,认为学生上职业中学是迫不得已,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和技能,只不过能混到一张毕业证书。另外社会环境对学生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网络、电视、各种娱乐场所等,对青少年诱惑甚大。有些学生逃课去上网、玩游戏以至通宵达旦;有些学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无心上学。

三、课堂问题行为教育的基本对策

学生课堂学习的问题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对此,教师要机智地处理。

1.认真监控

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还应仔细认真的观察课堂活动,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作业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善于指导学生行为的教师,应能在学生的不恰当行为造成之前,就有所察觉。

2.及时恰当的处理

只发现问题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处理问题。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阻止事务向更坏的方向发展。那么教师应采取什么措施呢?这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和场合。如有些学生坐在位置上不听讲、看课外书籍或伏在椅子上睡觉等。这类行为不明显干扰课堂教学。因而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公开指责,而应是给与信号,邻近控制。若没有效果,采取课后处理的方法。有些学生大声喧哗,戏弄同学,顶撞老师,这类行为对课堂有较大干扰,教师必须通过警告、批评等措施迅速制止。必要时应与班主任配合教育,同时可以适当的给予惩罚。

3.培养自管能力

中职学校学生已经接近或进入成人,因此,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很有必要。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当他们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愿的意识,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身应尽的职责。所以在对学生教育时,要在尊重学生人格和他们的不同需要、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一是自主规划,引导学生描绘人生理想,确定发展目标,拟定发展计划,规划发展行动,时时对照、检查。二是签订“自律承诺书”,鼓励学生找出自身不足,向大家承诺有计划地改正,并写明改正的具体措施,接受集体的监督。三是鼓励自我评价,教师要让学生用各种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自己的行为、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反思,与社会、家长、老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行动计划进行对照,找差距、找原因。

4.注重心理教育

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养成了很多不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课讲话、好动、随便下位倒水喝、将腿翘到课坐上等等。面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逐步对他们进行引导,矫正这些不良行为。而心理辅导又是矫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障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但心理辅导工作能否奏效,还取决于师生之间是否真正的建立了信任、融洽、合作的人际关系。能否展开真诚的思想、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往,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管理效率。

5.加强职中学生的就业教育

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失去了方向的航船。因此学校应该对职中学生加强就业教育,要创造条件为职中学生培训扎实的技术本领,使职中生有一技之长。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就业意识与愿望,树立有技术才能有工作岗位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只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他们才会觉得有希望。那些因文化基础较差不能进高中学习的学生,恰好是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工人。明确了自己的位置,又学到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职中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才会相应减少。

参考文献

[1] 杨心德.中学课堂教学管理心理.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

[2] 李志.课堂问题行为及控制.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7.

[3] 陈时见.课堂管理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李永华.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品德心理教育对策初探

[6] 章志光.学生品德形成新探.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 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编.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课后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县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和贯彻全国、省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这次全县教科研工作会议。大力实施均衡教育和建设“教育强县”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落实县局2011年春节干部集训大会精神,总结我县一年来的教科研工作,分析我县教科研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研究部署2011年教科研工作,努力实现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新突破。

一、过去一年教科研工作简要回顾

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过去的一年。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全面提高师生素质为宗旨,认真落实“均衡、质量、规范、服务、和谐”主题目标,充分发挥教研室“研究、指导、服务、管理”职能,为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回顾一年来的工作。

(一)抓队伍建设之本。

各镇教研员主动积极开展工作,一是教科研队伍日趋幼稚。各显特色。二是全体教科研员都参与了包片责任教研,联系一个协作片区积极开展区域片区协作体活动,每次活动有计划、主题、效果和简报。三是教科研员通过教学视导、专业引领和四优评比等活动打造了一批示范精品课。四是大多数教科研员做学术讲座或辅导报告20场以上。

(二)立教学管理之规。

2010年,为推进我县学校教学惯例管理工作的均衡发展。重点进行了教学惯例管理评估。一是制发文件。以沙教201052号制定下发了县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复评验收和迎接市局抽查评估工作方法与要求》二是检查督办。一方面通过教学教研惯例视导,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出整改;另一方面专项评估,分别于4月26日—5月21日;10月20日—10月28日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工作评价校校行活动。三是高标准迎评。11月1日—4日,市教育局分两个评估小组对我县学校教学惯例管理工作进行选点复评,通过“三查”三听”三看”等程序考核,县四所受检学校工作效果显著,均获得了优秀评价等次。1月18日召开的荆门市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评估总结惩办会上,县3所初中、5所小学被评为荆门市教学惯例管理先进学校。15人评为荆门市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先进个人。

(三)走质量强校之路。

积极引导各校有效备考,未雨绸缪。2010年我县中考效果继续坚持在全市前两名。一是以战略引备考。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抓好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备考工作的指导意见》九年级教学进度建议》各学科《复习备考意见》等。4月,高质量地组织了8个学科复习备考会,保证了县各学科的复习备考在扎实有序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二是以研讨促备考。4月,组织了2010年毕业生学业考试命题大赛,为中考备考第三轮复习提供了优质学案。同时精心编制“五月调考”和中考模拟训练试卷,高质量组织调研考试和适应训练。三是以改革办小考。今年小学毕业质量监测在管理和操作上实行了八项改革创新,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其年度终结性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更加明显。四是以激励促发展。10月18日,李市中学胜利召开了义务教育学段教学工作会议,会议围绕“抓均衡,提质量,促规范,重服务,创和谐”主题,总结成果,惩办先进;寻找差异,落实措施。对全体教育教学管理者更加坚定了切实落实教学惯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信心。

(四)兴课堂教改之风。

服务有效教研。1月,一是科学规划。出台了2010年初中、小学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法》引导学校整体关注、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年初,出台了关于开展“优化课堂教学,落实有效训练”研究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之导引全县将“有效教学”主题活动深化。二是重心前移,服务有效教学。努力将重心前移,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服务教师有效教学;共邀请教研专家、名师近10余人次到校专题讲座。落实有效教学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专业引领的优势,普及全县所有初中、中心小学和局部联村完小开展视导,全年组织送教下乡活动18人次,听课700余节次,分学科召开和参与校本教研交流会200余场次。三是连片教研。扎实开展片区协作体活动,荆潜路、五洋路、汉宜路等三个初中教研区域协作体,东、南、西、北四片区小学协作体临时进行送教下乡、教学观摩,课题研讨,管理论坛,联合考试等活动,使我县校本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得到进一步创新,

(五)举科研兴教之旗。

指导教师参与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30多人次,一抓教师素质提高。一大批中青年教师逐步生长为骨干教师。2010年。获部级奖1节,获省级奖5节、市级奖28节。课件获省级奖2件,市级11件,论文获奖部级4篇、省级18篇、市级135篇。二抓课题立项规范。2010年所报21个市级以上立项课题都体现了服务教育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这一宗旨。三抓队伍培训提高。3月,认真组织了2010年中小学教育科研及管理人员培训,全县教科室主任、市级以上立项课题负责人或核心成员80多人参加了培训。4月16日我师专附小举行《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研究》12个子课题联合开题仪式。四抓课题研究出成果。1月沈集中学、烽火台中学、拾桥小学,5月实验初中、实验小学、长林中学、十里小学共7个市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专家现场鉴定,顺利结题。

有2校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惩处,一年来。荣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全国先进单位,实验初中张为芬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12人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科教师。有4校被评为荆门市校本教研先进学校,11人被评为荆门市校本教研先进个人。7个市级课题结题。有6校被评为2010年度荆门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5人被评为2010年度荆门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荆门市最佳教科室主任,1人被评为荆门市十佳教科室主任。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0年,县被评为湖北省学科校本教学研究先进单位、荆门市教研工作先进单位、荆门市“校本教研”工作先进单位、荆门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全县教科研工作者齐心协力和勤奋工作的结果,此,代表县教研室、县教科所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对我来说,201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通过我努力,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但教科研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依然存在肯定效果和认清形势的同时,必需坚持清醒的头脑,正视存在问题和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教科研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奖惩措施,1学校惯例管理流于形式。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学校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管理处于粗放型状态,教职工疲于应付,无所适从。二是管理制度不落实。有的学校虽然制定了管理制度和措施,但由于有畏难情绪,而使制度不能得以落实。三是惯例检查走过场。有的学校教学检查流于形式,对教师的教案、作业、课堂教学等方面检查不严、不细、不实。检查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查教案只看节数不看内容,查作业只看批改次数不看批改质量。没有形成检查结果通报,导致评价不公正。四是教科研氛围不浓厚。有的学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切磋的气氛不浓、深度不够,学校教育发展后劲缺乏。

不研究教材,2有效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一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一些教师不学习新的理念。不思考教法,不了解学生,课堂上“满堂灌”依然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二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师把提高教学质量的宝押在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上,拼时间、耗体力、搞家教的现象在一些学校依然存在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三是有效训练落而不实。训练设计缺乏针对性和梯度,训练时间被教师滥讲而无情挤占。四是基础年级重视不够。一些学校只注重毕业年级的教学,忽视基础年级的教学管理,导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学未能形成良性循环。

初中学校任其自主管理,3质量监测措施不够得力。一是管理机制不全。局部教育总支管理缺位。中心小学有优势任其镇内独大,联村完小的质量管理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二是管理措施不力。小学毕业质量监测信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期末考试组织随心所欲,执行教育局文件精神打折扣。

认识提高但动作缓慢,4课题研究实效性不强。教科研水平仍在低层次徘徊。一是认识上的浅薄。指导思想上。不少学校把教科研项目蜕变成了提升学校品位的幌子。二是对研究过程缺乏监控和评估,以至立项之后,若有若无,期结题验收时拿不出实验资料。

(二)目前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1质量氛围日趋浓厚: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①《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各级教研部门要采取教学视导等方式评估中小学的教学质量,②《湖北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意见》提出。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要开展“教学质量月”活动。将每年10月定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月”集中开展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各项活动,通过“教学质量月”活动,引导学校和社会关注教学质量。

为建设“教育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③教育局2011年工作目标: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专业生长要求更高:①教师队伍建设压力加大;②业务水平考试方法正在实施。

优秀率80%;②中考及格率和高分率分别提高510个百分点。3工作目标更加具体:①小学毕业监测合格率达到95%。

4考试要求更加明确:行政发文;统考统阅;数据分析。

5办学行为更加规范:不准补课;统一作息;减负提质。

三、新一年教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科研为手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切实履行“研究、指导、服务、管理”工作职能,积极转变教科研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全面抓落实,推动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工作思路:①围绕一个中心,即以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②突出两个重点,即建构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机制;深化有效教学研究—打造高效和谐课堂。③贯穿三条主线,即优化教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优化教学过程向课堂要质量;优化教研机制以创新求发展。④强化四项措施,即教学抓常规;备考抓指导;研究抓课题;队伍抓练功。⑤提升五项水平,即提升教研队伍管理水平;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课题研究水平。为此,针对我县教科研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要进一步明确措施,狠抓落实。

(一)从抓惯例管理入手。

也是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人们常说,惯例管理是教学工作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因此,新的一年我要把强化和规范教学惯例的全程管理,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

从市、县教育局到各学校都建立了一套关于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学工作的规章制度。近年来。并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要求的提高,将进一步修订完善初中、小学《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法》以引导各学校教学惯例管理落到实处。各学校也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进一步予以修订完善,以期重建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制度。此基础上,要坚决克服把制度写在纸上而不能落实在行动上的弊端,确保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要以全面落实《县教学管理规程》和《荆门市中小学教学惯例管理方法》为抓手,着力规范日常教学行为,以全面构建现代教学管理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过程,精细管理,稳步推进。

各学校在时间上能够保证,二要突出抓好教学惯例中的关键环节。首先抓好集体备课。从了解的情况看。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局部学校还远远没有能够得到充分保证。教学视导过程中,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备课不充分,集体下载教案,上课时未能吃透教材,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与集体备课走过场有直接关系。今后要在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上下功夫,不要把集体备课变成案、统一进度的过程,而要变成教师钻研教材、学习研讨和提高的过程。集体备课既要形成统一的教学要求,又要写出个性化的教案,这样的集体备课才是有效的其次是抓课堂教学效益。要通过多形式的听课,如教师之间的相互听,教导处和学校领导的随机听以及听课后的随机检测、评课和教学反思等,把课堂教学始终置于管理督查的视野之内,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再次抓定期的教学质量分析。分析要到年级、班级,要详细具体,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对策,落实改进的措施。第四要抓好单薄环节。对学困生要诲人不倦,倾注更多的关爱,协助他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要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三要形成有效的惯例管理监控机制。教学管理不能“秋后算账”而要注重过程。为此。实施有效监控,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教研室将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关注各校教学惯例管理落实情况,四、五月份继续对初中、中心小学教学惯例管理进行检查评估(联村完小由各镇教育总支负责落实)确保在自然状态下了解真实情况。检查评估活动将立足于指导、规范,力求实效性。通过检查评估全面了解学校教学惯例管理实施情况。对于问题比较突出的学校,协助解剖,限期整改,跟踪回访。检查评估的结果将作为一年一度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从抓质量监测入手。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理直气壮抓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旗帜鲜明抓质量。

又是指挥者,一要形成教学工作有效运行机制。分管教科研工作的镇教育总支辅导员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有敢于管理的气魄,不能做老好人,要有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及时检查发现教学工作中存在倾向性问题,拿出有效的应对战略。要善于运用管理的智慧,调动各个层面的积极性,把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连到一起,形成一个教学工作的指挥网络,通过他将教学管理的制度推行到位,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贯彻到位,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落实到位。要加强教导处和教研组的建设。教导处是处在校级领导和教师之间,既是管理者,又是实践者,应当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成为学校领导管理指导教学的好帮手和参谋长,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实施者。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处置好三个“点”把好三个关。一是选准切入点,把好期初计划关。教导主任要理清学校每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思路,计划不能成为一种摆设,要真正使其成为教学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案。二是激活兴奋点,把好教研活动关。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重点,一切从实效出发,让所有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都能有所得。三是狠抓着力点,把好教学惯例管理月查关。要定期地对所有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检查,将检查结果及时通报并汇总保管于教师教学业务档案中。教研组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管理环节。各学校要切实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认真配好教研组长,要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经常组织教师学习课程规范,研究教材,开展惯例的教学检查,要备课和其它小型教研活动,建立教研组内的听课制度、评课制度,同学科之间的教师形成良好的切磋交流的风气。

强化教学绩效考核,二要形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氛围。一是继续强化镇教育总支管理职能。强化精细科学管理和日常教学行为管理。改革教学评价方法,紧紧依靠镇教育总支管理,夯实小学教学基础,加强单薄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二是探索研究八、九年级局部学科教学内容整合。以此顺应规范办学管理要求,减轻九年级上学期过重教学压力,夯实初三知识基础,保证2月底结束新课,3月初进入复习备考。三是继续抓好中考研究和九年级备考工作。加大对各初中毕业班教学调研指导力度,各初中要成立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毕业班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依照《县2011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备考工作指导意见》围绕备考工作的学校管理、学法指导、教学战略工作重心,重点落实“全面抓,抓全面”优培尖子生、促进临界生、帮扶学困生”备考战略,不时提高复习课效益。大力提倡任课教师选题、编题、解题,以教促学。将在三月底和四月初召开全县中考各学科复习备考会,五月上旬举行中考调研考试。

提升我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三要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为配合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强县”建设。年内将结合我县中小学实际,制定《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暂定名)一是完善监控评价网络。完善县级、学校、教师三级监控体系,形成有效沟通、有机结合、有序运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网络。二是健全监控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县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管理方法,加强小学毕业质量监测考试的过程性管理。继续抓好期末考试工作。首先要统一步调,所有的学校都必须纳入到全县统一的质量检测体系中来,其次要统一组织阅卷,强化质量分析。三是落实监控评价责任。各教育总支和学校要做好协调组织和配合工作,树立全员监控、全面监控、全程监控的观念,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不时提高。

今年将各级教研员和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的评价惩办与乡镇(学校)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关联。下半年召开全县义务教育学段教学工作会议,四要继续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活动。小学、初中《教学工作综合评价方法》经过修订完善。奖励先进,督促后进,进一步促进各学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深入开展“加强教学惯例管理,五要认真抓好“教学质量月”活动。根据《湖北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意见》将每年10月定为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月”县将在10月举办“教学质量月”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讨论,积极探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和方法;分析教育教学现状,研究教育教学战略,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各校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推门听课活动、示范课活动、公开课活动、教案展评活动等,形成“人人谈教育教学,个个说教育教学质量”浓厚氛围;通过抓课堂教学来引导所有教师把关注点转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来,引导教师把精力集中到研究课堂教学上来,

(三)从抓有效训练入手。

取得了初步效果,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实施课改的工作仍然十分艰巨。目前课程改革已步入聚焦课堂—重点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阶段,为了保证有效教学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提升,下一阶段要突出以下几个重点。

培养人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是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推进课程改革。教育不能急功近利。既有阶段性,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课程改革工作必需遵循教育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课程改革中所遇到新问题。应着力处置好以下四个关系。一要正确处置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经历了新课程、新理念在实践中的风风雨雨,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课程改革不是一夜之间来一个彻底的革命,肯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满堂灌”要坚决摒弃,对落实“双基”教育方法和战略要继承发扬。二要正确处置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负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不要教师,没有教师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会因为流于形式而毫无实效。三要正确处置好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课程改革强调教学形式多样化、活动化,提倡将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引进课堂,但课堂教学不能为了开放探究而放任自流;不能为了辅助教学而“电影观摩”四要正确处置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激进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双基”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授。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通过听课发现,青年教师接受新理念快,课堂教学中一味追求课堂活泼的氛围,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却忽视了双基”年长的教师,保守的思想根深蒂固,求稳、求实,过分注重了双基”落实,而忽视其他两个目标的达成。其实,三维目标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作用才干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

设计一些活动作为载体,二是以活动为载体拉动研究。各学校要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节点。如开展一些教学主题活动、观摩活动,研讨课活动,论文交流活动等,引导和带动教师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

重点关注备课中的训练设计落实、课堂教学中的训练时间落实、练习作业中的批阅落实等三个环节。训练内容设计是备课和教案的重要组成局部,三是切实落实“有效训练”教学要求。继续坚持以落实“有效训练”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切入点。落实有效训练的前提,训练内容一定要科学、适用,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水平进行梯度设计。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训练时间不得少于教学时长的三分之一。要把训练的梯度、训练的广度、训练的强度、训练的效度研究作为落实有效训练活动的核心研究内容,为课程改革不时注入新的活力,真正实现向教研教改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四)从抓区域协作体入手。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整合教学资源。完善教研网络,促进校际交流合作,提高教研水平。提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区域教研协作体工作的意见》主要目的于建立校际间的教研学习共同体,使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形成和达到优质教学资源互补共享,以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片区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区域内教育的共同发展。

着眼于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开展活动中,一要明确区域教研协作体理念。第一。可以组织骨干教师送课、议课、评课以及“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引导教师在交流、研讨中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反思、提升个人的课堂教学水平。第二,着眼于学校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城区学校或骨干学校的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校际互动,实现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组织活动时,要广泛征询各成员校的意见,从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中提炼活动主题,集体研究制定活动计划,确保活动开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此提高各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三,着眼于教师专业化生长需要。以资源共享、减轻教师负担为出发点,以研促学,研学一体。无论是主题研讨,还是展示交流;无论是教学案编制,还是片区联考,都要本着从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动身,活动的开展必需受到参与教师的欢迎,以保证片区教研协作体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长性。

要以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二是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一要以课例为载体。区域教研协作体活动。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以研究课程规范、教法、学法为重点,以课例为主要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二要内容丰富。区域教研协作体活动既要关注课堂教学改革,又要注重教师专业生长;既要关注毕业班教学,又要探索非毕业班教学过程管理的做法和经验。活动形式和内容有:教学观摩、有效课堂教学专题研讨、送教下乡、论文交流、课题会商、效果展示、专题讲座、名师论坛、毕业班联考及反馈会等。三要组织规范。要编制协作体学年工作计划,合理安排活动的主题、内容、方式、时间。本着少而精原则,定时组织协作体一月一次教学教研活动,学年结束撰写工作总结。每次活动要做到五个一”即一份通知、一个活动方案、一套活动资料、一份总结、一篇上传通讯稿件。四要积极参与。各教育总支和成员学校要积极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协作体活动,并主动承担至少一次活动。教研室将实行教研员包抓协作体活动责任制,每个教研员联系一个片区协作体,全面负责片区协作体的活动规划、组织协调、活动指导和过程监督。

加快形成有利于校本教研工作发展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三是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各镇、学校要积极建立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实践跟进”新型教学研究制度。努力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均衡发展的生动活泼局面。

(五)从抓课题研究入手。

县教育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近几年来。教育改革不时深入,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此过程中,教育科研工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对教科研工作的重视,校与校之间还很不平衡,如何走好科研兴教之路,对不少学校来说还未探索出有效途径。为此,对如何坚持科研兴教,强调以下几点:

更重要的可以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教师,一是进一步增强科研兴教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教科研不只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形成教育、研究、学习、创新一体化的职业生活方式。但是不少校长、不少教师对教科研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只有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必需审时度势,要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和均衡教育背景下,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办学之路,要在教科研上做文章,用教科研促进新课程改革,用教科研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用教科研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用教科研实现师生的共同生长。

教科研就是不误砍柴工”磨刀石。每位教师都必需树立教科研的先导”意识,二是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如何进行教育科研?运用科学的教研方法是搞好教育科研的先导与基础。关键要树立以下四个意识。一要有先导意识。对教学而言。不时学习,不时探索,适应教育形势的飞速发展,主动地成为教科研的主人。二要有服务意识。学校进行的教科研是基础性”教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教科研,与教学是一张皮”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为宗旨。因此,应该是应用性的草根式研究,应当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所以我教科研要贴近教育教学实际,为学校、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服务,这样才干焕发出蓬勃、耐久的生命力。三要有过程意识。教科研“一阵风”教育质量肯定要打折扣,教科研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打破急功近利思想,坚持进行连续的动态的教科研活动,做到恒创恒新,与时俱进。四要有问题意识。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效果即成果”教育科研的新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们教学实践中碰到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善于将这些问题搜集整理,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如何实施师生活动、生生互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如何定位,如何重建适应课改的教学制度等,进行课题研究。从2011年起,将结合荆门市教科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小课题研究“百、千、万”工程的意见》整理提炼出一批针对性强、切入口小、研究周期短、实用价值高的小型课题,下发各学校,由学校和教师根据本校的情况,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力求使教师人人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提高理论水平,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增强实际操作的能力,使课题研究的效果,转变为课改的效果。

联合县域农村学校,三是积极实施课题“项目带动”战略。一要建立课题研究协作体。充分发挥县域科研名校和城区学校的龙头作用。建立“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课题协作研究体,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共同发展。二要抓好过程管理。对“十一五”期间申报并立项的省、市、县级课题,要认真组织研究,抓好过程管理,落实课题研究中期视导和教育科研工作年终考核,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实施。三要落实到期结题制度。结题是课题研究效果的最基本标志,对于承当“学校特色发展校本研究”研究课题的12所学校,从现在起,要认真做好与结题相关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年内争取全部结题。其他有到期课题的学校要与县教科所主动联系沟通,落实好结题时间和结题方式。

并严格规范发证行为,四是搭建教师专业生长平台。一方面积极开展“四优”评选活动。通过“四优”评选活动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开展优质课、优秀教案、优秀论文和优秀课件的评选工作。以此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的整体提高。另一方面,开展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化生长,从今年开始,举办县中小学“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并制定“教学能手”评选方法,以后每两年开展一次。

课后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政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一、财政学的学科地位

经济是一国之命脉,财政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经管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乃至每个个体都与财政、财政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财政学的基础理论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财政政策和各类财政现象,并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管理其他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目前,财政学是高等院校面向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课程,在地位上来说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学习财政学课程有助于大学生系统的理解和掌握我国的财政制度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这一课程的学习对提升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重要影响。

二、财政学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地方高校财政学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

具体来说,目前财政学的学情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对于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属于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学生本能的对“财政学”这一课程高度重视,在课堂上或课下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因此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2.对于非财政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尽管财政学也属于专业必修课,但是这一课程只是诸多必修课中的一种,在当前的学习阶段,学生并不能完全体会这一课程的重要性,而只会将其作为一门普通的课程来对待,学习兴趣较低;同时,许多非财政学专业的期末考核大多采用开卷或者交论文的方式,这种松散的考核方式导致非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天然地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使得当前非财政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待提升,对于教师来说,只能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上下足功夫。

(二)地方高校财政学课堂教学困境分析

随着多元化学习方式和知识来源渠道的不断发展,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持续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高校财政学课堂教育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需要创新合适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容易得到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财政学”的很多课程内容需要在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具有理论性和系统性的特征,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细致的讲解。在目前财政学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学仍是以教师的传输为主,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将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幻灯片能够减少教师板书的工作量,并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教材内容。但多媒体教学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速度的同时,减少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量大,在不进行课前预习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受到打击,影响学生学习。2.教学内容和环节需要更新和加强作为一门主要研究政府行为和政府政策的课程。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当前财政现象和政策的变化。而目前的财政学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大部分教师注重理论的分析,较少涉及实际财政问题,相应的忽视了财政学知识时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财政学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但实践教学同样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许多学校尽管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内容偏少,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当前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有必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并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实践教学内容。3.非财政学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财政学是财政学专业和非财政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因此,除了财政学专业学生之外,每年还有数量巨大的非财政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这一课程。非财政学专业的学生由于本身不是这个专业,因此在心理上不可避免地会对财政学课程产生轻视或忽视的心理,导致学习积极性较低。学生较高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财政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实际条件和财政学课程特点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中居于主体和支配地位,学生的学习自主选择权较少。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安排,使得学生在学习时间上也缺少相应的自主支配权。在这些限制条件下,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出于对本专业天然的重视,学习积极性相应较高,而对于非财政学专业学生来说,天然较低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自身较低的学习自,使学生无法在课堂中依据自己的兴趣探究学习课题并独立解决;另一方面,囿于学校教育管理的要求和教学的安排,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课程产生厌烦情绪。4.教学中缺乏过程管理,考核和评价不够全面当前财政学的考核依然以传统的期终考核方式为主,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简单直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传统考核方式下,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可通过考前几周的突击学习来取得较好的成绩,导致学生不重视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对财政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也无法真正实现对平时教学的过程管理。当前许多经管类高校都在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但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较低,同时教师在评定平时成绩时,往往简单地以学生的平时考勤和作业作为对平时学习效果的检验标准,这种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和课程考核方式总体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公平性。5.教材存在更新慢,知识体系老化的现象当前的高校财政学教材中,流行的多是几所知名财经类大学或知名学者的几本教材,这些教材的经典性毋庸置疑。但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传统经典教材知识体系难免存在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财政学的教材多以定性分析为主,通篇都是文字,涉及的表格也多以统计分析为主,较少涉及大数据时代的各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也缺失目前流行的数理工具的使用和分析。传统教材的这些缺点使财政学学科的科学性未能凸显,直接导致学生从心理上轻视财政学这门课程,加之教材更新较慢,使得财政领域的新问题不能反映在教材中,也使得学生对这一门课程兴趣不高。

三、财政学课堂教学效果优化策略

(一)结合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课堂教学积极性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模拟真实的事件或情境,使学生进入相关的情境中,通过真实的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理解抽象的理论和概念,同时通过案例使学生深化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相对枯燥的课堂教学更具生动性和应用性。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政学教学的好处,一方面财政学尽管理论性较强,但在现实中课程的案例十分丰富,通过案例学习法,能够实现财政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对于非财政学专业的学生案例教学法更为有效,能够较好地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案例的分析中强化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极大地提升非财政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有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小组协作,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协作。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吸收知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结合问题驱动,改革教学环节

问题驱动教学方式是指设立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驱动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突破和革新,问题导向驱动教学方式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高校中那些非财政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一教学方式更为合适。在问题驱动教学法下,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和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财政学理论知识,达到优化教学环节、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的做法包括:在财政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当前发生的社会财政、经济热点话题引出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关注度,进而激发学生对于财政学理论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当前,线下教学仍然是我国大学教学的主流方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获取资源的渠道日趋多元,其学习注意力也日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对于“财政学”课程来说,尽管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较为依赖教师的课堂知识传授,但在信息时代,高校之间的资源壁垒渐渐被打破,中国大学慕课、B站等都有大量的各个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因此,有必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一方面,采用线上、线下教学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使传统的教学手段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和混合式学习,将更多的学习自主选择权和时间的支配权交给学生,赋予学生学习更多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在课堂上,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随堂测验、资料分享等活动,在课堂下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加强课后沟通交流,提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效率。

(四)借助线上教学工具,优化学生考核体系和方式,实现过程管理

考核结果无疑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内容。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课程的考核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财政学教学中,大部分课程以期末考核为主,但期末考核无法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真实的学习效果。因此财政学的考核有必要体现对学习的过程管理,注重平时的考核,如在学期中增加课堂分组的讨论或课堂展示等,并增加平时考核成绩的比重。这一点,传统的课堂可能实现起来较为困难,但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工具可以有效辅助实现,这些线上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课下空闲时间,实现学生之间的分组、讨论以及平时的考核和打卡,到学期末教师根据学习通上平时的学生作业、小组讨论的具体情况,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优化教学效果

财政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备的课程,许多同学片面地认为财政学只具有理论性的特点,使得许多人对该课程望而却步。实际上,理论始终来源于实际,是对现实世界的探索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因此,在财政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抽象理论与现实实践的结合。在财政学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之外,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校来说,应建立实验实训平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并适当进行仿真模拟教学,帮助学生接触实际业务,使其具备业务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在实训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转化能力,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四、教学反思

当前的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教学相长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余,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在实际教学中接触教学问题,在教学反思中不断提升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技能。第一,在财政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应充分认识到财政学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向学生强调课程的重要性之前,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坚信这一点。针对财政学这一课程,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尤其是非财政学专业的学生阐明课程没有高低贵贱、有用无用之分。强调财政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学科的学习对坚实学生的财经素养基础、发展学生的专业基础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财政学课程的重要性,提升其学习积极性。第二,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众多,这也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作为高校教授选修课的教师,只能尽力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第三,随着越来越多新的课堂教学工具出现,教师需要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同时,积极学习和掌握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利用新的教学技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第四,教师应注重对外的交流和学习,在不断的对外交流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素质。同时教师也应注重与实务部门的合作,在与实务部门的交流和合作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自身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郭露露.提升《财政学》教学质量的路径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9):220-221.

[2]陈汉芳,梅建明.案例研究方法在税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4):40-43.

[3]徐璐.探究性教学在公共财政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8):175.

[4]左川,程北南.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财政学》双重差分法知识点教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4):140-141.

[5]卢盛峰.大数据背景下《财政学》本科教学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2):170-171.

上一篇:思政教学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课程教学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