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6 07:28:05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镇农村居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 政府 带领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 统计 ,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 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 “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 质量 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 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 宣传 ,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 就业 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 、 电视 、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 组织 农业 协会 ,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 社区 服 务 ,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 部队 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 水利 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燕郊地区农民收入持续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数据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转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径是调整 农业 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 政府 带领燕郊村民紧紧围绕 粮食 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燕郊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2010年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XX年年 统计 ,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 劳动 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燕郊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 医疗 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 经营 管 理 技能、 文化 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 “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 质量 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 宣传 ,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 就业 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 广播 、 电视 、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 组织 农业 协会 ,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 社区 服 务 ,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 部队 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

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 水利 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自从镇政府提出“农民增加收入一个主要途

径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来,乡党委、政府带领村民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突出本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大棚农业。在种植小麦,玉米的基础上,建设大棚生产基地,种植绿色生态食品,凭借是北京郊区的良好区位,大棚种植渐渐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相比前几年来看,农业的比较收益大幅提高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由2500上升到3200.。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收入据统计,全乡总劳力8206人,其中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2966人,约占总人口20.4%。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按每年最低纯收入2400元来算,全乡仅外出务工一项可带回资金712万元,人均498元。

在人民取得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

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但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技能、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既影响了农业的生产,也影响了劳动力的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劳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科技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单位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者和决策者,改革把农民推向市场经济的前台,农产品以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正确地掌握信息,指导生产经营成为在市场中取胜的必要条件,但从目前来看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民信息不灵是农村的一大普遍现象,这就造成了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加大。

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质量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要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就业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单纯从大农业方面来促进是远远不够的,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有道是“无工不富”。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农民进厂就业,使一些有后顾之忧的农民既能搞好农业生产,又能增加劳务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农民“洗脚上岸”,发展个体商贸业和运输业,多方面拓宽增收渠道,保持农业增收稳定。

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农民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要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杂志、互联网等手段,为农民解疑释难,最快捷的推广农业实用科技,普及农村致富实用技术,满足人民对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贫培训的契机,使一批农业生产骨干走出去,洗脚上岸进课堂,培养他们的市场头脑和科技头脑,提高一切围绕市场转,一切依靠科技干的致富本领,再让他们去培训农民,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协会,按市场化要求组建股份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协会+农户”的方式,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促进农产品的产供销市场一体化,拓展增收空间。二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和使用有技术、有经济头脑的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的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积极编报项目向上争取资金,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推动农业机械化步伐,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收入分配 年收入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比例

一、问题的提出

收入分配是整体国民经济运行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运行状况良好与否,不仅影响整体国民经济能否稳健快速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居民辛勤的体力和脑力投入是否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只有合理的回报才能激发居民积极协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热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居民收入分配问题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问题。

二、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分层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发出问卷105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具体如下:事业单位20份,党政机关16份,企业45份(其中:私有企业17份),个体工商户19份。整个问卷调查覆盖面比较广,且具有代表性。

1.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总体情况。(1)个人收入水平。据调查数据测算,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主要集中在年收入[10000元,35000元]这一区间。其中年收入在10000元~20000元所占的比重为28%,20000元~35000元所占的比例为33%,超过调查对象数量的一半。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008年云南省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为14952元,低于当期全国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而根据“贫困线”的计算方法:用适量的饮食费用除以恩格尔系数,可得出云南省的贫困线为18798.96元 ,根据居民年收入分布情况和以上两项数据,我们将年收入5000元一下定义为困难居民,5000元~10000元为低收入人群,10000元~20000元为中低收入人群,20000元~35000元为中等收入人群,35000元~100000元为中高收入人群,100000元~200000元为高收入人群,200000元以上为最高收入人群。由图1可知所有高收入居民(年收入在50000元以上)仅占城镇居民的17%,他们所获得的年收入约为其他所有人群年收入总和的1.5倍。这也进一步体现了“二八定律”。

(2)基本生活支出占收入比例。城镇居民的基本支出主要包括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费用以及下一代教育所必须的费用。具体比例如图2。

由图2中的数据可知云南省城镇居民基本生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集中在40%~60%之间,这表明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几乎有一半用于基本费用,而这些基本费用中子女的教育占去了较大比重,这也反应了当前我国广泛存在的“因学而贫”的现象。根据相关数据来看,到2008年底云南省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7%,有23%已达到小康水平。此外,高收入人群的平均固定资产数额为42.06万,金融资产的平均数额为13.94万,这也表明该群体已有多余资金用于投资,用于扩大收入来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收入。

2.云南省高收入人群的构成特征。第一,性别特征。高收入人群中男性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75%和25%。男性在收入分配中的优势地位依然未被动摇,这种现象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和男性在社会经济镇南关的地位相吻合。

第二,年龄特征。高收入群体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是30~40岁的人,占云南省高收入群体的62.5%,该年龄段的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精力充沛,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而成长起来的。

第三,学历特征。中高学历者占有相当比例,其中比例最高的高收入群体是大学本科,占云南省高收入群体的68.75%;其次为大学专科,12.50%。这与1999年国家高收入群体相关数据中大学本科占24.55%,大学专科占25.38%相比,学历的收入贡献更加突出。也体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逐步扩大。

第四,职业特征。占云南省高收入群体比例最高的是私企单位人员,比例为50%,而此部分人员90%都是单位负责人;其次是私企老板,比例为18.75%;国企和事业单位比例都为12.5%;第四位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占云南省高收入人群的6.25%。详情见图3。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收入分配上存在明显的行业分配不公,垄断行业如电力、通信、运输等在行政权力和管理体制的双重保护下,与一般市场竞争主体存在着明显的地位不平等。垄断行业、垄断企业的收入大大高于一般行业、一般企业。

第五,职位特征。从职位的角度看,单位负责人占云南省高收入人群的50%;办事人员占25%;专业技术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均占12.5%。这与当前的社会实际中的岗位工资相符。

三、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1.相关体制的不完善。第一,新体制的不完善、制度真空的存在是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旧体制没有完全废除,新体制尚待完善,比如提倡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共同发展,但昆明政府没有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使得小企业的收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从而使私企员工的工资水平难以提高。

第二,在企业改制中,云南省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中小企业改革却遭到暂时的搁置。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改革成效显著。到2005年末,全市国有企业通过破产重组、产权转让、兼并出售等形式改制,改制面达到96.7%。一批优势骨干企业,通过改制实现了国有股退出和多元化投资,企业活力明显增强,竞争实力不断提高;一批停产多年的老字号国有企业,通过依法破产实现“退二进三”,企业的闲置资产被有效盘活,职工的养老保险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职工养老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导致国有企业与私企职工之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进一步拉大。

2.生产要素分配不均。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初始要素分配的不平等。初次分配没有完全体现市场效率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是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然而在现实经济社会中,一些垄断行业如电力、石油、电信等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超额利润,为职工谋取与社会一般劳动不相适应的高收入。实际上,这些垄断行业所形成的高效益都是靠非市场、非劳动因素所获得的。非市场因素带来的高效益并非是劳动效率的提高所为,超额利润直接或变相地转化为职工收入或福利。同等职业,在垄断行业工作的收入远高于社会劳动力的市场价格。

3.居民个人投资、理财理念意识的差距导致收入的差距。人们常说,解放思想是总开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云南省长期受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比如说,昆明开放度低,而开放度低的原因固然与地处内陆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主要是思想观念落后。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云南省多数中低收入居民对于收入的用途比较保守,不敢用于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而高收入者却在投资、理财方面更胜一筹,扩充了他们的收入途径,从而使得收入差距进一步地扩大。

四、结论

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既具有自身的特点,又是中国大中城市收入分配的典型代表,我们在建立量化指标时要符合云南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在量化指标中反映出来。在与其他各地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和借鉴的过程中吸取值得借鉴的地方,着重突出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特点,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云南省城镇居民个人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个人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并呈现了加速贫富不公的趋势,包括行业差距、职位差距、年龄差距等。

第二, 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对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效应,对于负面的效应,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去消除,加快发展,必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继续坚持和不断开拓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激励人们创造财富的分配方式,通过有秩序、合理的竞争,激励人们的劳动和投入热情,并依法保障各种合理收入,为缩小收入差距奠定基础。

第三, 针对存在的不同差距,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经济发展的影响、城镇失业率的影响、垄断行业的影响、居民自身因素的影响等。

第四, 针对存在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状。总之,正确看待居民收入差距,深入研究我省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及对策,更好更快的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注释:

①2007年全省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9818元,云南省统计局,2007年10月22

②我国恩格尔系数为38.2%,新浪财经网,2001年03月19日

③二八定律,社会上有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人手中

参考文献:

[1]李爽,常兴华,杨宜勇: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秦红梅,李彦雯: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及影响,东岳论丛,2001年3月

[3]陈会玲,湖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地区比较,经济师,2007第9期

[4]田晓佳: 河南省城镇居民收支状况调查与分析 ,2006

[5]许凤群,秦顺乔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及对策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

[6]宁夏发改委课题组,外省区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做法及经验借鉴--增加宁夏城镇居民收入研究专题之二 - 市场经济研究2004(3)

[7]陈会玲:湖北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的演变及其解释,武汉工业学院报,2007年9月

[8]郭新华,伍再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统计观察,200年第4期

[9]叶林,我国市场化改革与城镇居民收入分配,2003

[10]陈大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政策建议,统计观察,2004年第7期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 云南省勐海县教育对口支援情况的调查报告 云南省宣威市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云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调查报告 云南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业务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云南省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运行工作调查报告 云南省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洱源县森林资源调查现状分析 涪陵居民健身现状调查报告 通榆县肥料使用现状调查报告 居民出行意愿调查报告 突泉县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报告 洱源净 洱海清 云南省唯一的部级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洱源 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农村生活环境与居民健康调查报告 川江号子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景县施肥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云南中小型物流企业人才现状的调查报告 对云南主要影视基地运营现状的调查报告 河北省高阳县纺织业调查报告 基于山东省沾化县林农创业的调查报告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魏敏,吕震,嵇剑彬,等.合肥市患者选择医院的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8):825-827.

[3] Hans O,Birk Lars O,Henriksen.Which factors decided general practitioners’choice of hospital on behalf of their patients in an area with free choice of public hospital:a question-naire study[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2,12(126):1-10.

[4] 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1[2011-09-15]..

[5]文斌.大理州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2):85-88.

[6] Ruby A,RouseM,Hamilton A.Dentists Evaluate Their Patient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eferences [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90,3(13):307-319.

[7]景汇泉,李君,李海梅,等.求医行为的哲学思考及社会发展相关性的探析[J].医学社会学,2014,8(7):43-45.

[8] Claycomb C,Lengnick-Hall C A,Inks L W.The customer as a productive resource:a pilot study and strategic implictions[J].J Bus Strateg,2001,18(1):47-68.

[9]肖圣鹏.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影响因素研究[J].广角镜,2013,7(23):253-254.

[10] Kara Hanson,Winnie C Yip,William Hsiao.The impact of quality on the demand for outpatient services in Cyprus[J].Health Econ,2004,13(12):1167-1180.

[11]楚蓓,王伟,兰迎春.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多元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10(A):45-47.

[12]杜珠英,吴媛阳.汕头市居民就医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4,6(17):64-66.

[13]张容瑜,尹爱田,Shi Lizheng,等.就医行为及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2,6(6):861-862.

[14]王粤湘,何丽金,张秀华.门诊患者择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社会学,2009,30(12):42-43.

[15] 向雪瓶,魏俊丽,彭芳,等.患方选择医院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13-15.

[16] David S,BrennanA,John Spencer. Dentist preferences for patients:dimensions and associations with provider.Paactice,and service 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13(1):69-78.

[17]孙艳华.门诊患者选择医院的参考因素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14):327-328.

[18] 张妍,谢子秋,刘忻,等.患者选择医院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23(21):71-73.

[19] 庄杰,范积兰.导医护士在提供就诊全程服务中的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07,6(6):90-91.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超市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

从20xx年8月份以来,关系民生的肉类、粮油和煤气价格不断飙升,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心声。

以下是2月1日至5日我们在花都各大市场、超市随机对200名不同阶层的市民所做的调查,以及对猪肉、花生油、煤气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上涨的情况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统计。

一、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主要物品价格上涨调查表

价 格物 品 20xx年-20xx年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猪肉/kg 17.8 19.6 23.2 27.6 29.2

花生油/L 15.6 17.8 19.6 21.2 23.2

煤气/m3 13 13 15 18 18

二、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月工资增加调查表

月 工 资 增 加(元) 0 0-100 100 ~ 400 400

调 查 人 数 141 29 26 4

占总人数的比例 70.5% 14.5% 13% 2%

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调查表

影 响 程 度 无影响 有一定影响 很大影响

调 查 人 数 60 72 68

占总人数的比例 30% 36% 34%

四、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图表分析:

由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上图观察得知:在物价迅速上涨的今天,仍有许多市民的工资没有增长,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5%,并且工资上升幅度较大的人仅占总人数的2%!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啊!关系民生的各种物品价格不断飙升,而居民的工资却得不到与物价同幅度,同比例的上升。自然而然的就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在物价上涨严重时就已经出台各种抑制物价飙升的规定,我们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则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造成影响。因此,可以体现出一些商家没能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办事,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强。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资的增长,让民众能够坦然面对物价的持续上涨 ,而不是为他们构筑起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的幻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里说:国际经验也表明,扩大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收入增速等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湿度快于经济增长。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应适度向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倾斜,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应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政策取向。

【关于物价上涨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2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超市、百货商店、农贸市场、个体经营者等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物价上涨的具体体现

2.物价上涨的原因

3.物价上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调查方法

访问法:我深入附近超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进行了访问,内容涵盖近几年的物价对比、百姓眼中物价上涨的原因、物价上涨带来的害处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

观察法:我多次深入百姓之中,观察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记录他们的言行;我多次外出买东西,向卖方打听关于物价上涨的情况。从日常的小事去观察社会

中的大事,从中获益不浅,并提高了与人交流的能力。

三、总体情况介绍

今年最流行的一句话是:物价涨了,工资没涨。工资涨了,物价涨的更快!

目前中国通胀的表现比较特殊,因为主要是食品类涨价幅度超过10%,带动整体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升至5%以上。但是美国的物价指数是不包含食品和能源的,原因是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性太大,不足以反映社会整体通胀的真实情况。而中国除食品外的价格指数上升仅仅1.9%。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通胀是结构性的,广义上讲是流动性过剩(即货币发行量过大引起),但如果仅仅用收缩货币存量的政策,并不能有效控制通胀,反而会抑制经济的发展。食品类商品价格的上涨的本质原因是原材料,能源价格的增长,如电力,化肥,运输(汽油价格提高运输成本),当然也有中间商的投机行为的作用。目前,政府采用各种行政手段降低中间环节的费用,这类商品的涨价压力已经缓解。但是,原则上讲,这类商品,主要是蔬菜和农产品的价格应该适度上涨,这样可以使农民得到较多的利益。当社会都在注意城市人口失业率的时候,有谁会注意农民的收入是否合理呢?

生活用品的涨价只能说明生产商的资金充裕,不必由于资金周转困难而降价处理商品。例如衣服的价格,确实可以发现商场的价格提高许多,但再仔细了解可以发现,高价格的商品通常是新上市的样式,而且没有节假日的打折活动。笔者曾经花200元买到国内某名牌的西服,原价将近XX元,通常打折到最低也要4-5折。而我买的西服大约是3年前的样式。在任何时代,不考虑价格仅以自己喜欢为买的标准,都是富裕到一定程度的人群的消费行为。

工资水平需要调整。提高工资,提高所得税起征点,这些是调整社会分配格局的措施,会缓解通胀压力。但是,如果调整过快,会形成物价与工资轮流增长的恶性循环。

人民币汇率偏低。由于我国经济对进口物资的依赖性很高,石油等商品价格高企对我国物价上升构成压力,这是美国过量发行美元的结果。如果人民币汇率提高,会使目前的通胀得到缓解。只是人民币汇率提高的速度不可太快,否则,金融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会使我国经济受到伤害。

蔬菜元时代

蔬菜价格已经进入元时代。在近20种蔬菜中,至少1/3的蔬菜要价超过4元/斤,1元/斤以下的蔬菜几乎绝迹.

蒜你狠是时下中国流行的一句时髦用语,这是源于大陆大蒜疯涨超过100倍,甚至比肉、鸡蛋还贵。蒜你狠的菜价,让老百姓在掏荷包里的银子买蔬菜时,想了又想,算了又算,最后只能感慨:什么都涨了。

泡菜,对于韩国人而言,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的食物。但由于气候异常,腌制泡菜的主要原料白菜的价格持续上涨,有的地方价格甚至是以往的4倍。这让韩国很多普通家庭吃不上泡菜,被当地媒体称为泡菜危机。

菜篮子综合症,中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比前上涨0.3%,是连续第6周上涨,网民们纷纷发贴诉说物价上涨之害,城里人说物价涨了坑了城市居民,富了农村群众;农村人说物价涨了,种啥养啥都赔本,物价上涨不只伤害了农村群众,伤害了城市居民,物价上涨严重伤害的是政府的公信力,粮价涨了,粮农未曾得到多少实惠,肉价回升了,猪农也未尝到甜头,蒜价涨了,蒜农依旧未实现增收。这就是物价上涨下农村的真实情况。

以上是关于目前我国物价上涨的简单解释。

四、市场调查

去菜市场逛一圈,竟然很难看到1元/斤以下的菜。有些当季菜,比如苋菜,都是4、5元一斤。带100元出门买菜,经常兜里空空回去。回去一算账,连雇主都不相信钱用得这么快。一名打工的专职钟点阿姨反映到,今年以来,每个月与雇主核对买菜的账单时,她就愈加清楚地感觉到东西贵多了。后来她说,她服务的几个家庭都经常吃蚕豆。可是她又说:蚕豆卖4元5斤,几乎是菜场里最便宜的蔬菜了。

一向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自称原本不太在乎钱的白领最近也体会到了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她在博客里抱怨:茄子8元一斤,散养母鸡20元一斤,买两只鸡花了200元。现在花钱都觉得肉疼。

一位在超市蔬菜柜台工作的职员对今年以来的蔬菜价格变化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她说过年后,蔬菜价格一直在上涨,她所在超市上架蔬菜的零售价比年初时平均翻了近一番。

除蔬菜外,包括水果、粮油在内的其他食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继房奴出现后,最近,网络上甚至出现了自称吃不起蔬菜、水果的菜奴、果奴。

有人反映,杂粮涨价比之蔬菜更为凶猛:去年绿豆3元/斤,今年已经卖到11元/斤。前两天,家门口的超市还卖断货了。

农产品价格上涨一轮接一轮;一个产品接一个产品;一个环节传导到一个环节。

除了农产品涨价外,衣食住行中的衣这一项也让消费者感觉手头吃紧。

五、分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和制约、影响因素

根据大家的反映的普遍观点来说主要有一下方面的原因:

其一:国家宏观调控(即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迅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经济措施。所谓的宏观调控是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政府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或降低银行利率,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造成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刺激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必然带动物价上涨;

其二: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这几天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在急剧上涨。

其三: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

其四: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也上升了。

其五:热钱炒作的因素。

我看了一些文章不完全一样,我个人认为这次物价为什么涨?

第一,有成本的原因,尽管大宗农副产品没有怎么涨,但是与消费息息相关的蔬菜等涨起来了,这里面确实有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在一些地方农民工一天的工资相当高,我曾经听说原来新疆棉花收集时找河南的农民去一天50块,现在100块也找不到。这是一个例子,说明有成本推动的因素。随着如何把蛋糕切好的呼声下,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做大了,收入分配怎么解决好?想尽办法把蛋糕切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推动和引起的物价上涨会持续一段.在民工荒或者是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的时机大背景下会维持一个阶段,现在物价压力不仅仅是这个。

第二个原因是输入性的,在美国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之下,尽管加强了资本管制,大家很关心热钱问题,货币供应多的问题,担心超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客观上有些关系老百姓国计民生的商品原材料许多是进口的。比如像大豆,几乎四分之三是进口,植物油大多数也是进口的,在第二轮宽松货币政策大背景下,全球货币多,全球商品价格包括棉花、糖、咖啡、石油都在涨价,而且大幅度涨价情况之下,我们进口的东西能不涨价很难!

第三,物价上涨环境中,市场投机炒作也相当厉害,我在一些场合说,比如网上的语言豆你玩、蒜你狠,这样的炒作本身对物价推动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 仔细分析最近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几个方面都有。但是不管是炒作原因,成本推动也好,还是国内一些需求原因,说到最后物价问题还是货币问题。

六、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策和可行性

1、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促进消费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会有效改善居民的收入预期,增强信心,减少过度储蓄,扩张即期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由于我区从业人员工资收入偏低,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因此应增加在岗职工收入,以支撑居民收入的增加,政府应实行就业优先和社会保障优先的政策,以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

2、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关心弱势群体,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增加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支持和转移支付,发放低保补助费是一个方面,同时应注意解决低收入户家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应政策,着力解决由于不合法不合理收入存在而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社会问题,重点扩大中低收入者的比重,加大对低收入户的扶贫力度,使之尽快脱贫。

3、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更新消费观念

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应从研究生产和供给,转向研究消费和需求,从实际情况出发,着力从体制和政策上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严厉制裁商业欺诈,提倡、鼓励诚信促销,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后顾之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生产经营单位应促进产业的多元化,加快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大力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开展信息服务、金融理财服务、租赁服务、社区服务、家庭个人医疗服务等。目前,我区服务贸易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白点还很多,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4.稳定价格

稳定价格总水平的24字原则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就是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把市场价格稳住;同时,考虑到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中有些因素如成本推动因素等可能会长期起作用,所以要把采取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综合施策、重点治理,就是要打好组合拳:针对供给面的因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合理利益,保障主要农产品和重要农用生产资料的供给,完善储备制度,合理降低运输等流通成本;针对需求面的因素,有效管理流动性,控制物价上涨最基础性的货币条件;针对国际上的通胀输入因素,密切跟踪和防控境外热钱流入,搞好重要农产品和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调节,增强国家储备的吞吐调控能力;针对市场管理因素,把维护市场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重点打击串通涨价、变相涨价、囤积炒作等不法行为;对于政府所管价格特别是上游资源性产品价格,要把握好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保障民生、稳定预期,就是要保障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等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同时,针对通胀预期因素,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澄清各种不实报道,客观分析物价变动趋势,稳定各方面的价格预期。所有的货物,不得高价进口,不得低价出口。物的最高价格,超过上线,禁止进口;限制出口货物的最低价格,低于下线,禁止出口。什么昂贵出口什么,什么便宜进口什么。从一定意义上说,稳定价格预期比稳定现期价格更为重要。

七、个人结论

对于调查结果我最深刻的体会是:

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经济混乱,失业率上升,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安宁。物价上涨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人民对政府的不满,不利于政府工作的展开。物价上涨会造成市场上商品供求的失衡,造成商品积压;也会影响卖主的利润.物价上涨不利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

对于物价上涨,由于市场自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所以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综合调控。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及时调整市场供应;从技术资金上为农民提供支持,鼓励其发展种养殖业,增加市场供给;做好生产与流通环节的工作,确保为鲜活农产品提供绿色通道;另外,政府也要求物价、工商、农业部门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严肃查处扰乱市场、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稳定物价。要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最低工资制度,特别是要在当前这一阶段要求各地政府加大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力度。为了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政府也要加强信息引导服务工作,要及时合理地提出工资增长的指导意见,要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以及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1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会上,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表示,2006年,全国共入库税款37636亿元,增长21.9%,增收6770亿元,是同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幅(10.5%)的一倍。对此,谢旭人分析,有价格因素和统计口径差异的影响、税收收入的结构与GDP的结构有差异等五个方面的原因。

税收增长肯定有增长的理由,只是税收的过快增长能让老百姓欢喜吗?税收增长21.9%,那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呢?1月12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等六部委在京联合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告诉我们,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实际增长6%和11%。也就是说,2006年税收增长比例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比例的近两倍,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的3.65倍。

对此,有人评论说,税收过快增长难藏富于民,还有人评论说,国家应实施减税政策。确实,这是一个问题。在藏富于民还是藏富于政已经没有争论意义的今天,税收的大幅增长说明藏富于政还是铁一样的事实。那为什么不能藏富于民呢?那为什么税收增长比居民收入增长还快呢?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的纳税人税负过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压力很大,是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但是从政府以人为本这个角度说,还是应该先民强后国富的,不该为了增加税收而加大群众的负担。但事实上,我国税收收入已占到财政收入的96.5%,税负过高,纳税成本过高。世界银行与普华永道近日联合公布的全球纳税成本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以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繁琐的税务条目和落后的纳税手段,在175个受调查的国家(地区)中纳税成本高居第八位。

尽管税务部门对此不予承认,并进行了“辩解”,但是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与发达国家1%-2%的税收成本率(如意大利0.5%、美国0.6%、日本0.8%、加拿大1.6%、法国1.9%)相比,我国的7%-8%甚至有些地方还是两位数,不显得“实在是高”吗?再加上大量税收被用于政绩工程和公款吃喝、公款出国旅游等腐败行为,对于居民收入的低增长,税收的高增长不是显得很不和谐吗?是不是该问几个为什么?

税收增长大大高于居民收入增长,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部门至少两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应该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负、严征管的指导思想调整税收政策,如减少税种、降低税率、降低征税成本等,进一步减少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二是加大居民收入扶持力度,使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特别是从政策上对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人群给予特殊的关爱,决不能让他们在实现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曾作过形象的比喻:城市现代部门与农村传统部门的收入差距是“陡峭的海岸”,而不是“平缓的沙滩”。如果说,长期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陡峭的海岸”不足为奇,那么目前在城市居民收入差距也开始出现“陡峭的海岸”,就不能不让我们深刻反思。

显然,我国城市居民中也出现日益加剧的贫富差距问题,说明这些年来市民没有能从改革中平等分享改革的成果。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政府已经掌握了社会剩余产品总价值的87.5%,留给社会的只有12.5%。与此相呼应的是,现在社会上行业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十五”期间那些在政府羽翼下的电力、煤气、供水、金融和保险业、通信等垄断行业职工的工资则更为增长迅速。行业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为贫富差距的最直观反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过去的许多改革属于“内部人主导型改革”。这种改革往往为少数部门所垄断。未改革之前,这些部门就是受益人,改革完成后它们成为更大的受益者。例如,各个部门纷纷立法保护自己的权力,谋求部门利益,就是典型的“内部人主导型改革”;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上由国企领导人和地方官员决定,实际上属于“内部人主导型改革”。

“内部人主导型”改革导致改革参与度低,部门容易自我膨胀。一个比较显著的例子是:中国财政支出项目中最容易膨胀的项目是行政公务支出和直接投资经济建设,占财政总支出将近50%,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成为中国财政支出项目最不容易膨胀部分,只占25%,总之,这种“内部人主导型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成为“权力资本化”的过程。它注定老百姓享受不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假如看不到这一点,只简单地谈论以改革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但无益于解决问题,而且可能由于延续过去的改革模式而加大贫富差距。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不过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继续回落。在收入方面,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54.9%,较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表明居民对未来增收信心略有下降。

以下是报告全文:

2012年第1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

一、物价感受指数

居民当期物价满意指数19.7%,较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2和2.4个百分点。62.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5.9和4个百分点,34.9%的居民认为“可以接受”,较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5.2和3.3个百分点。

居民对未来物价上涨预期继续回落,未来物价预期指数62.1%,低于上季和去年同期3.3和10.7个百分点;其中,预测下季物价上涨的居民比例为31.4%,较上季度下降5.4个百分点。

二、收入感受指数

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51.9%,较上季回升1个百分点,表明居民收入情况有所改善。

居民未来收入信心指数54.9%,较上季回落0.4个百分点,表明居民对未来增收信心略有下降。

三、就业感受指数

居民当期就业感受指数42.3%,较上季提高2.5个百分点,处于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51.3%,较上季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预期下季就业形势“好”或“基本不变”的居民占70.7%,预期“就业差”的占11.7%。

四、储蓄、投资、消费意愿

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2.5%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46.9%偏好“储蓄存款”,35.6%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 17.5%倾向于“更多消费”。

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25.7%的居民偏好“基金、理财产品”,这个比例较去年4季度提高了3.2个百分点,是居民的投资首选;居民另一主要投资方式为“实业投资”(16.4%的居民倾向该种投资,是2009年以来的最高值);“房地产投资”意愿继续回落,较去年末和同期分别降低了1.4和10个百分点,在主要投资方式中列第三位。

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意愿为14.6%,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与旅游意愿分别为25.3%和25.2%,较上季分别提高了0.5和2.6个百分点。

五、对房价预期与购房意愿

居民对当前房价接受程度有所提高,房价上涨预期降至近三年来低位。67.7%的居民认为房价“过高,难以接受”,较上季下降5.2个百分点。对下半年房价走势,48.7%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19.7%的居民预期“下降”,17.7%的居民预期“上升”。预期“上升”的比例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3.8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很多人不明白我是做什么的,在人们心中,常常出入村屯或居民家中的政府官员除了收税的,就是要钱的,检查的,罚款的……每次我都要费嘴皮子解释,老百姓才半信半疑勉强同意和我合作。身为调查员,在政府和老百姓中间穿针引线,把群众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把党的政策原本地向老百姓宣传。农民收入调查,灾情调查,小型企业调查,工业企业景气调查,城镇居民收入调查….在完成上级交办的调查任务以外还为地方政府服务。

盘腿坐在热炕头上和农民兄弟姐妹唠家常,了解他们对政府的满意度,看有哪些需要政府来帮助解决时进入车间班组和工人们一起干活,调查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30多年走过人生漫漫路,好多的同学朋友说我哪像一个城里机关的干部,纯粹一个地道的农民大妈,黑黑的脸,妇女队长的一身打扮,说起话来像唱山歌,粗声大嗓门,没一点斯文,一点也不可爱,白做城里女人了。的确,一年365天除了几个节假日外都不能穿笔挺的职业套裙,我混在农村妇女之中,没人能看出我是机关公务员。可是职业告诉我,只有这样才能和群众贴得更近,老百姓才肯把掏心窝子的话对你讲……

“致力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这是我们农村经济调查员的工作准则。

黄牛饲养量一度曾是困扰县政府领导的一个大问题,一些乡镇领导好大喜功瞒天过海,为了获取荣耀,为了突出领导政绩,虚报统计数字,一头变多头,还有的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搞花架子,雇人赶牛上山集中牛存栏。为了给县政府提供准确的黄牛生产情况,我们抽样调查,抽取了几个代表乡镇,当时正信零下四十多度的数九寒冬,我和县里的几个部门深入住户牛圈,乘着傍晚黄牛入圈的时候挨个牛棚查数黄牛,脚冻起了大泡,脸也生了冻疮,实在冻得不行,就把老公的军用大头鞋套在脚上,狗皮帽子也戴上了,经过20多天的抽样调查,以点推面,终于摸清了底数,为领导制定全县的发展目标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去年东北地区遭受百年不遇旱灾,到端午节时还有的地块坐水补第三茬玉米苗,当我们去了解灾情的时候好多的老百姓都哭了,往年绿油油的庄稼现在像生秃疮一样.黑一块绿一块的,我们通过调查给上级政府写出了《关于农村大搞产业化调整,把农村灾情降低到最小程度》调查报告,如实逐级反映农村灾情的同时,帮助农民生产自救.大搞农村大棚经济作物的栽培和生产,一改过去单一种大苞米的情况,使灾年不减收,保证了农民收入。

帮助农民贷款建经济作物大棚,帮助农民跑种子.跑化肥,到外地请农业技术指导,帮助农民重振种田的积极性,群众有什么要求都乐意和我说,他们亲切地叫我”政府的人”,他们把我当成了架在政府和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我也乐得做桥梁。一份份调查报告,一声声群众的合理要求,一条条政府应改进的措施,摆在领导的办公桌前,及时送到各级领导的手里,化解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受到各级政府的好评。当秋天硕果累累,农民数着手里的票子的时候,身为一个小小的调查员,我感到无比的自豪,无比的快乐!

上一篇:土壤污染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水源污染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