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4-18 16:48:01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篇1

关键词:旅游政策;旅游经营;区域发展;少数民族

企业旅游业的发展政策与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是相互依存的,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为例,重点研究了区域旅游发展政策以及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区域内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管理、旅游市场管理、环境保护相互管理和优化管理的措施。

一、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与经营管理的关系

(一)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的支持

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有明显的促进性作用,对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来讲,必须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出发,对旅游经营管理提出更多的政策扶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政策应根据市场发展形势,深入了解和分析旅游企业经营现状和深层次矛盾,并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找症结,帮助旅游企业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同时,区域旅游部门应积极为旅游企业提供政策和信息服务。如:定期国际国内旅游经济季度预警信息,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及时提供旅游需求信息、上级政策信息;为旅游景区创建和星级饭店评定提供上门指导服务等。同时,区域旅游管理部门要尽可能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柱,为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行人力资源供给。总之,区域旅游业的发展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深入贯彻优势旅游资源转换战略,充分利用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旅游名牌精品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升特色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加强区域旅游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二)旅游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之间的协调共存

旅游业的政府的政策控制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要协调共存,实现以政府为主导,以旅游企业发展为基础,实现区域旅游发展的区域统筹,资源开发整合。在旅游资源开发合作中,各县市政府要以开放的意识去面对旅游合作,打破区域障碍、市场障碍、交通障碍和制度障碍,防止条块分割,实现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打造无行政障碍旅游区。例如:在金融危机环境下政府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2009年12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这预示着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政府还积极引导区域内的旅游企业进行重组或组合;加快旅游企业制度改革,组建跨行业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而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则必须要形成迎合政策的经营发展策略,实现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发展政策分析

(一)对少数民族旅游业进行政策扶持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提出了“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以及规范发展“农家乐”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以推动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少数民族区域应抓住这一政策机遇,结合各民族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围绕少数民族旅游业的质量层级和效益水平,重点做好推进落实的具体工作。在主体政策的引导下,区域政策必须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助推作用,从多方面促进少数民族企业的旅游业发展,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落后情形,因此必须要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加快旅游企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旅游业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保证政府的经济拉动作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对少数民族旅游业整体发展进行规划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政策扶持必须要实现对企业旅游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设置,保证旅游业的拓展能够实现区域规模,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对于少数民族区域来讲,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受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和规模情况的限制,因此必须依靠区域旅游业的政策扶持进行规划引导,避免出现集体自主进行开发,没有审批管理的随意发展。必须要通过科学规划引导,避免旅游业发展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从区域布局上看,少数民族居住地往往都分布在位置偏僻、离城区较远的地区,在这种地区进行旅游业发展规划,必须要整合土地资源规划、进行有序发展的计划,在旅游部门政策的指导下形成全方面的区域旅游总体规划,实现 “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龙头带动”的发展原则。

三、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政策下的发展规划

(一)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

1.民族活动资源的开发

少数民族有很多独特的民族活动,这些活动内容有一定的吸引力,会使得旅游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例如:苗族为了祭拜祖先跳起的笛笙舞,壮族的师公舞,彝族的跳弓舞、打磨秋等;有表现军事武技的,如苗族的苗刀、矮拳;瑶族的双刀舞、盘王拳;壮族的白鹤棍等,项目众多,内涵丰厚,为开发和利用民族旅游活动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这种优势化的情况来看,区域政策要鼓励开发和研究更多的、形式丰富、内容吸引力强的少数民族活动,通过对民族活动的再利用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服务体系。另外,在活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民族活动的维护和激励,要实现体育运动的可持续性的发展,鼓励运动表演活动,形成规模化的活动。

2.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开发实质是文化开发,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的热点旅游项目,在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中,休闲度假型文化旅游活动更是备受人们喜爱。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是多元化的,饮食文化、环境文化、习俗风情等都属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广阔内容。这些都是旅游资源的重点开发内容,例如:对于蒙古族饮食文化就是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通过蒙古族饮食,我们可以将蒙古族的物质与精神融为一体,即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品尝当地蒙古族的特色饮食、名特产品。增进对地方各类名特美食的了解,又获得了丰富的感官体验,更可获得一种文化与精神上的满足;让游客边听、边看、边尝、边思,使游客乐在其中,通过饮食深入了解旅游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去想象和追求地方饮食所蕴含传统文化意味,获得丰富的体验。另外,民族地区建筑、环境、习俗文化也别具特色,具有民族特征的村落、居住环境、交通手段、山水风景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点内容。政府部门必须要维护民族地区的资源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优美和民族生存环境的协调共生,为民族旅游创设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

(二)加强旅游业的管理

1.企业管理

旅游业的发展要依靠旅游企业的进步,因此必须要在企业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企业管理。旅游企业的管理要从服务的角度将传统旅游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客户需求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旅游活动是立足于地区特色的基础上的,追求的是舒适化的休闲生活,少数民族地区虽然民族文化特征浓厚,有着较高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有限,必须要加强对休闲设备的维护和建设,实现全面化的休闲旅游服务,保证旅游客人在欣赏民族风情的同时,获得身心的舒适感受。所以,旅游企业管理应当根据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分析游客的服务需求,建立双轨制的服务体系,即传统文化提供与旅游酒店服务的并行体系。这样可以有效节约酒店设施建设的成本,合理布局资源,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而企业内部管理则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桎梏。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应该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建立各种旅游培训机构,加大力度实施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人力资源。同时,引进旅游业发达地区的先进管理理念和高技术人才,通过互帮互助的政策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2.市场管理

旅游业其本质也属于旅游产品的推销和品牌建设,为了更好地拓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市场,必须要重视旅游市场的开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表明,完全的市场化不可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主导能实现产业的超常规发展,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样离不开政府作用的发挥,市场化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市场化发展需要有效的执行营销,旅游企业要发挥市场媒体宣传优势,激发去少数民族地区出游的兴趣和欲望。与传统媒体互补,连带宣传,达到宣传最大化。另外,旅游企业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的宣传反馈,在报纸广告印刷出版前,就能得到大量真实的信息反馈,便于调整广告计划细节和宣传战略,从而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环保管理

少数民族旅游的优势就是更为贴近自然的环保型旅游,为了发展这项旅游优势,旅游企业必须要形成环保管理措施,从本质上进行旅游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和外部服务的环保优势发挥。首先,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税收、经济补偿等方式,影响旅游企业经营手段。对于高效能、高排放、高污染的旅游企业,实行关停。对利用低碳或零排放的旅游企业,诸如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旅游企业,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者生态补偿。其次,生态旅游发展为旅游目的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资金支持,人们加入到保护资源和地理环境的行列中,朝着经济和环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另外,旅游企业内部的环保管理要实现低碳经济管理,要遵循精、准、细、严”的基本原则,通过提升改造员工素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强化链接协作管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整体效益。实践证明,旅游企业的环保管理能够实现可持续旅游,能够节约资源,进行文化交流,实现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的统一。

综上所述,旅游业发展政策对旅游业经营管理有支持作用,旅游业经营管理与政策之间是协调共存的,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业政策下的发展规划则要重视民族活动、民族文化、旅游企业管理的开发和利用,实现少数民族旅游业经济价值的获取。

参考文献:

[1]刘峥. 关于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J]. 商场现代化, 2009,(12):68-69 .

[2]王蕊. 少数民族娱乐产业的资源开发[D]. 中央民族大学, 2008.1-59.

[3]顾强,宋欣,宋佳. 旅游经济――中国的朝阳产业[J]. 现代农业, 2010,(03):54-55 .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044-02

作者简介:赵德辉,男,沈阳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航空系旅游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教育、就业创业教育。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意义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概念分析。“职业生涯规划”,一般是指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的一种主动行为,是个人结合组织和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规划。包括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时间和方案。

2.职业生涯规划对应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关键技能分析。

(1)导游证。获得导游证IC卡之前必须考取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按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旅游专业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校外实习就业,意味着学生需要利用在校的两年时间考取导游员资格证书,一般考取机会有2次。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应该对考证进行时间规划,比如,按大一、大二阶段进行划分,结合学校的考证课,有计划有目标地对考证的口试、笔试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与分配。

(2)职业素养。旅游从业人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而高职学生还缺乏旅游行业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的心态,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积极主动的工作热情,在校期间需要将职业素养列入职业生涯规划中,认真努力培养旅游行业职业素养。

(3)职业技能。旅游企业所需人才标准中的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团带团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恰恰是90后的高职生所缺乏的。所以,旅游专业学生需要有规划地培养与行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有计划地考取导游证的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社团、学生会、团体等活动,培养处理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到旅游企业的社会实践中,深入旅行社进行导游、计调、外联工作,深入旅游景区进行景点导游工作,丰富个人的行业经验,提升与旅游行业相关的各种能力。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五大模块内容研究

1.入学职业测评。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和“特质因素”,以及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提出的职业兴趣理论,在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支撑下,结合旅游专业岗位群所需求的导游、计调、外联、景点导游等具体岗位标准分析,以及高职学生本身特质分析,新生入学时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首先要进行入学职业测评,主要进行SDS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MBTI职业性格测试、职业价值观测评、气质类型测评等。

2.个人评估。个人价值观在入学职业测评中可以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结合健康、性别、年龄等自身条件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通过橱窗分析法,借助直角坐标不同象限来表示不同部分,分析个人个性心理因素。并结合SWOT分析法来分析个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以提升自我认知。同时,通过入学职业测评中气质类型测评,分析个人气质类型,并由此分析个人适合旅游专业岗位群的哪些岗位工作,以及个人需要在职业规划中如何提升相关能力的目标与措施。

3.职业评估。职业评估主要针对高职旅游专业岗位群评估,而非具体岗位评估,体现出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旅游行业发展、企业内部环境、职业要求、员工发展空间等多维度评估,从而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一是要深入分析旅游行业发展,中国作为出境国、入境国的发展趋势;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势头;国内普通百姓旅游观念的转变,以及旅游意识的升温等。二是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内部环境,新《旅游法》对旅游市场的影响折射出的旅游企业的经营机制转变;旅游企业对旅游毕业生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旅游企业国际化接轨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要求;旅游企业竞争中对旅游毕业生人才标准的提高等。三是职业要求,即具体岗位群要求,导游、计调、外联、签证、景点导游、售票、检票等岗位群具体岗位职责要求;新《旅游法》对岗位群工作职责的要求;旅游毕业生常出现的工作问题等。四是设定个人职业目标,根据职业测评、个人评估,因地制宜地设定个人职业目标。

4.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步骤。在对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106名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统计中,95%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而对于具体实施步骤,只有26%的学生能够规划每一年、每一阶段实现具体分目标。

5.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高职旅游学生时间观念弱,任务刺激弱,需要老师、同学的激励与帮助,导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总目标与分目标,分时间、分任务地指导旅游学生的努力方向与理想追求,按模块进行分解与检验评估,指导学生朝着目标方向前行;同时,组织校友定期回学校与低年级同学分享行业、职业的发展状况、工作心得,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线旅游企业最新情况,以及自己努力的目标方向还欠缺的知识与技能,激励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前进。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研究

1.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全程跟踪指导的建议。建议开发职业规划信息平台软件,将旅游专业学生入学职业测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职业规划实施步骤、职业规划管理与调整、职业规划评估等内容全部设定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一是学生可以在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中,自我检查评估个人的职业总目标、分目标,以及个人任务完成与执行情况;二是导师可以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对学生进行指引、评价;三是通过职业规划信息平台,了解旅游专业学生思想动态、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情况,更好地邀请校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享知识,发挥榜样的作用。

2.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与导师制结合的建议。建议形成职业规划成长手册,由导师进行监管与指导,将旅游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职业学习期到职业探索与决定期,全部记录在职业规划成长手册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将规划后实现的目标与规划前进行对照,激励学生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唐国华,刘涛,刘献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晖,刘健文.基于企业视角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篇3

为进一步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打好旅游产业发展总体仗,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大旅游发展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项目开发为重点,以宣传促销为手段,以行业管理为保障,强化政策引导,创新运行机制,提升产业素质,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推进*在海峡西岸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整合地质奇观、水上丹霞、绿海洞天、温凉泉乡、乡野田园等原生态和客家源、长征源、闽人源、闽江源、理学源等源头类优势资源,形成以观光为基础,休闲、安养、文化为导向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逐步把*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生态休闲胜地、国内著名山水安养乐园和世界客家寻根朝圣祖地。

(三)发展布局。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条件,结合“强化主轴、壮大两翼、‘块状’推进、连片发展”的区域发展思路,构筑我市“一龙头一中心三个区”的旅游发展布局。“一龙头”即以泰宁为*旅游发展的龙头;“一中心”即以市区为主体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三个区”即西部以将*县为主体的山水客家观光度假旅游区,中部以永安市、三元区、梅列区、沙县为主体的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旅游区,东部以尤溪县、大田县为主体的书香茶园文化体验旅游区。

二、加快旅游项目开发

(一)鼓励多主体开发旅游资源。鼓励境内外经济实体、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等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相关建设、保护规划的前提下,以独资、合资、合作、承包、租赁、托管、股份制等形式,投资开发全市区域内的各类旅游资源。鼓励各种投资主体以参与开发或特许经营等形式,投资建设旅游景区范围内的旅游经营项目。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证劵市场融资,对成功上市的企业,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的意见》(明政文〔2007〕132号)兑现奖励。

(二)保障旅游建设用地。将旅游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确保旅游项目用地需要。利用城市规划以外的集体土地兴办生态旅游项目,只要不改变农用地用途性质,集体土地所有者可依法以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租赁或作价出资(入股)方式与投资者合作经营。利用国有林地、水面、山头兴办旅游项目的,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可依法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经营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租金可按年度缴纳;对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进行旅游开发,不改变土地用途性质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个人最高40年的使用期;旅游开发项目占用林地或征用林地的,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办理占用或征用林地审批手续,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所收取的森林植被费县级分成部分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优先用于项目单位造林绿化,恢复植被。

(三)扶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对符合《*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00万元-5000万元的旅游景区开发项目,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及上级政策的前提下,免收土地管理费,其建设过程中需缴纳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等,按最低限收取;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从营业年年底起,前两年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受益地财政部门给予全额奖励,后三年奖励50%;对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旅游景区开发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扶持,市政府成立项目服务小组开展全程服务,市领导定期进行协调、调度;对以乡村游为主题开发的旅游项目,依法免交市、县(市、区)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收费;对列入省、市重点旅游项目的,金融机构优先支持贷款需求。

三、着力拓展旅游市场

(一)加大财政专项投入。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市、县财政每年按比例设立1000万元以上的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市财政每年安排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少于300万元),并以一定比例逐年递增。全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市里统筹安排,用于全市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促销和旅游市场开发。各县(市、区)也要相应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为拓展旅游市场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强化旅游整体营销。坚持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建立政府整体形象宣传和企业旅游产品促销相结合的宣传促销机制。各级政府和景区、企业要采取分担的办法,多方筹资,加大在境内外主流媒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等国家大型媒体的宣传促销力度;宣传、文化、广电、外经贸、外侨、对台事务等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拓宽渠道大力宣传*旅游,并在重大外宣、招商、节会、对外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等活动中积极开展旅游宣传;移动、联通、电信部门要开通旅游短信宣传服务平台;城建部门要在户外广告中规划出一批旅游公益广告位,用于*旅游整体形象宣传;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干部职工购买*景区(点)年票,鼓励企业将“*人游*”纳入职工福利和奖励范围。持有*市辖区身份证的游客除“十一”黄金周之外,2009年游览全市各景区(点)时,实行门票减半优惠。

(三)激活旅游市场主体。旅游景区新评定为世界级品牌的奖励200万元,新评定为部级风景名胜区或5A级旅游景区的奖励50万元,新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或其他由国家旅游局确认授牌的奖励10万元。实行旅行社接团年终奖励政策,凡当年度地接国内游客人数达5000人以上(含5000人),且排名居全市前十名的旅行社,按每人1元进行奖励;对年地接境外游客达2000人以上(含2000人)的旅行社,按每人2元进行奖励;对组织单次100人以上的旅游包机、200人以上的自驾车队、300人以上的旅游专列,分别给予地接社一次性奖励2000元、3000元、5000元;对首次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的给予奖励50万元,首次进入全省20强旅行社的给予奖励10万元。鼓励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务活动采取公开招标采购方式,委托旅行社安排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项,旅行社提供的合法发票可以作为报销凭证。

(四)深化旅游合作。充分利用本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推进与周边地市及长三角、泛珠三角旅游城市的合作,加强闽东北五市、闽西南五市、闽粤赣十三市、海西二十三市协作区区域合作,串联线路,联手促销,客源互送,持续打造“山海园楼、两山两水两岸情、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三条区域精品线路。同时,加强市域内旅游景区联动,精心培育“世界遗产探秘游、沙溪滨河休闲游、客家风情体验游”三条市域主题线路。

四、完善旅游产业要素

(一)实施旅游畅通工程。组织编制和实施*旅游交通专项规划,加快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推进高速公路互通口至重点景区(点)的道路、停车场等设施建设,开通市区连接各旅游景区(点)的旅游专线或公交车。按照国际惯例,在机场、车站、高速公路口等城市窗口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完善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标志标识;在高速公路路口和通往重点景区(点)的道路路口,设置国际化标准的中英文交通指示牌,确保旅游交通快捷畅通。大力支持旅游车队发展,对经市旅游、交通部门认定的新成立的旅游客运公司,自开始营业起三年内,其上缴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由财政部门全额奖励。对旅游客运车辆轻微违章和一般事故,依法从快处理,尽可能减少游客滞留时间。

(二)鼓励发展星级饭店。到2010年,力争全市各县(市、区)至少有1家四星级(含)以上饭店,政府定点接待单位优先从旅游星级饭店中选定。对新评定为五星级、四星级旅游饭店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对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含配套服务项目)的用水、用气实行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价格;对安装单台容量在20千瓦及以上的蓄热式电锅炉及冰蓄冷空调用电,实行优惠电价政策;有线电视收视费按实际安装终端数的50%收取;经环保部门认定的饭店,其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给予免征污水排污费。对三星级及以上旅游饭店和旅游景区内的旅游饭店及娱乐场所实施绿卡制度,相关执法部门在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中要依法依规进行,防止随意性,切实维护经营者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开发旅游商品。采取开发一批、引进一批、包装一批、定点一批的办法,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和土特商品。对在全国、全省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的具有我市特色的旅游商品给予相应的奖励,并推荐为对外宣传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产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实行100%扣除的基础上,另按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积极培育旅游购物市场,引导重点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大型商场和市域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开辟地方旅游商品购物场所或专柜。评选、推荐一批旅游购物定点商场纳入旅游线路,旅游购物定点商场开始营业起三年内,其商场实缴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奖励。

(四)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要制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利用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街区、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科技馆等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文化旅游活动。要在景区开发建设中突出文化主题的构建和文化元素的渗透,深度挖掘客家文化、丹霞文化、苏区文化、理学文化、抗战文化、土堡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真正做到景区体现文化内涵,文化提升景区品位和魅力。要以沙县小吃文化城为平台,整合沙县小吃、永安小吃、客家小吃和泰宁梅林戏、永安大腔戏、沙县肩膀戏等一批部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集特色小吃、民俗表演、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美食文化城。要鼓励和支持创办文化旅游企业、体育经纪公司,推出一批以地方文化、民俗风情、户外运动为特色的文化、体育、旅游表演和参与项目,打造我市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五)引导组建旅游集团。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经济成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通过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授权经营、连锁经营等形式,组建具有优势的旅游企业集团。放宽旅游企业集团设立登记条件,凡公司制企业注册资本在2000万元以上、具有3个控股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合计达到4000万元以上的,即可申请设立旅游企业集团。吸引境外、省外、市外经营规范、有实力的旅行社到我市开办合资、独资旅行社或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市内旅行社强强联合,组建旅行社联合体,加盟品牌旅行社,积极拓展出入境旅游业务。

(六)建设旅游信息系统。把旅游信息化建设列入“数字*”规划,构建面向海内外市场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网络营销系统,形成功能先进、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的网上旅游市场体系。积极推进*旅游网与国内外主要客源地城市旅游网站的互联,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完善旅游统计体系、旅游信息调查制度和假日旅游预报制度,建立健全旅游咨询服务系统。

五、落实发展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职能,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实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协调解决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抓好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落实。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重大工作事项的督查范围,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市旅游局要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落实,及时对全市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协调、服务和督查。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把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和议事日程,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严格实施旅游规划。把《*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管理,强化执行机制,规范操作程序。发改、国土资源、规划、建设、交通、经贸、水利、农业、林业、文化等部门在编制相关专项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并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确保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充分保护和合理开发。完善市、县(市、区)、重点旅游景区三级旅游规划体系,各县(市、区)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必须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全市景区(点)开发建设项目要围绕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布局要求,征求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意见,按程序报批建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今后凡属部级(含)以上的旅游资源,需转让经营权的,必须报请市政府依法核准;凡是涉及饮用水源、自然生态等保护区的旅游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施。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优秀旅游人才引进、交流、培养力度,建立院校培养、岗位培训、技能竞赛等多层面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市内外旅游专业院校的办学优势,加快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旅游宣传、策划、营销、管理等专业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游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服务人员岗位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一线人员实际操作技能和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导游进出机制、激励机制与保障机制,优化导游队伍结构,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创造良好的导游执业环境。凡获得中、高级导游员和外语导游员资格且在*从事导游工作的,免收导游年审培训费。

(四)强化旅游行业管理。严格执行旅游法律法规,依法促进旅游业发展,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游客的合法权益。推进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作用。建立健全旅游行业服务标准体系,促进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加强旅游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建立处置旅游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旅游行业的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本意见涉及的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品牌创建奖励资金,经市、县两级旅游、财政部门审核确认后,由市财政和受益地财政各承担50%。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篇4

旅游业是关联带动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交通、餐饮和商业兴旺而且还能间接拉动工业、农业、建筑业和邮电通讯、文化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形成较长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布局的调整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据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投入元可带来元的效益每就业人可带动间接就业至人。目前全世界旅游产值已相当于全球的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劳动总人数的居民的旅游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世界旅游组织研究表明旅游业在年就已经超过了汽车、钢铁、石油等传统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近几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战略地位继续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尤其是长白山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市的雾凇冰雪享誉全国白城的向海自然保护区等也受到国内外旅游人士的青睐开发潜力巨大。××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已相当于全省的比上年增长了一个百分点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初步显现。根据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旅游业已被确定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加以发展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步伐。

现阶段旅游业的发展要继续坚持发挥政府在组织、规划、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近年来省政府对发展我省旅游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越来越大。各级政府要以贯彻落实去年月省政府出台的《决定》为契机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旅游工作的领导。首先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了解旅游业熟悉旅游业掌握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要了解国际上和国内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和最新发展趋势。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把发展旅游业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调整地方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总体规划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明确责任。再次要经常研究旅游工作及时解决本地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重点开发和建设的一些大项目要亲自组织实施强力推进加大扶持力度。要加大政府对旅游业的导向性资金投入坚持多元投入、联合开发、开放开发带动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旅游业发展不断开创旅游工作新局面。

二、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壮大旅游产业规模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关键是要抓好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是要科学地编制规划。规划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政策性指导作用是进行旅游资源整合的前提和依据各级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要重视规划的组织制定和实施工作。规划的制定必须坚持高起点、高立意、高水平要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争取一开始就与国家、国际规范和标准接轨。为编制我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省旅游局专门请大学规划专家参与编制规划通过审定后今年将在全省组织实施。各市州和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景区的规划要请国内一流的规划专家编制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各地区编制的规划要与全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搞好衔接协调统一。编制旅游规划既要体现本地资源的优势又要突出特点保持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和特色使规划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还要切实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严格按照规划搞好开发建设并注意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各级政府要组织计划、旅游等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旅游规划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规划组织实施落实到位。

二是要合理地开发建设。开发建设是进行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旅游产品中初级产品和大众产品较多缺少具有鲜明特色、丰富科技含量、有一定规模的产品和精品。为此必须树立“大旅游”观念集中力量开发建设和完善一批有特色、前景好的旅游产品提升我省旅游产品的品位。要运用产品深度开发进行资源整合继续抓好冰雪、森林、湿地、农业、边境、民俗、史迹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专项产品培育旅游业新兴的增长点进一步拓展旅游业发展的领域。对我省个经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推荐确定的中国旅游业优先发展项目长白山、莫莫格、松花湖、向海和净月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力支持加快建设步伐。要搞好省内旅游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加大投入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高品位。要下大力抓好长影世纪城、延边仙峰部级森林公园、北大湖滑雪场扩建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努力扩大我省旅游经济总量。搞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畅通工程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今年要重点建设几条连接重点景区的高等级公路以解决“旅大于游”的状况。同时还要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民俗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纪念品对旅游商品研制、开发、生产企业要给予重点扶持结合深化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

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高市场的覆盖面和占有率

要把开拓旅游市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促进我省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进而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是要明确分工协调行动。搞好旅游市场宣传促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世贸组织的规则由政府部门进行宏观旅游形象宣传企业进行产品促销和微观形象宣传。在宣传内容和层面上各有侧重和分工对社会宣传主要由旅游部门协同新闻宣传部门进行充分利用主题促销活动宣传造势扩大影响对客源市场的专业促销运用旅游交易会、旅游展览会、说明会、公众演示会、线路推介等载体主要由企业负责。要加强省内区域间合作和与周边省、市的协作充分体现个体效果和全省整体形象的统一。要创建旅游、外事、文化、新闻等部门紧密结合的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形成整体合力。

二是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点地加大海内外旅游宣传促销力度。针对不同国别、地区和客源层推出不同特色产品。抓住入世机遇千方百计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巩固韩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传统的客源市场大力开拓欧美等新兴旅游市场。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重点开拓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等旅游市场重视挖掘省内客源市场的潜力。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手段采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现代手段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

三是要办好旅游节庆活动提高活动档次和水平。今年要配合国家旅游局民间艺术游主题精心办好中国·雾凇冰雪旅游节、第二届长白山花卉旅游节和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旅游节个有影响、有特色、有创意的大型节庆活动。各地组织的系列节庆活动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采取“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方式运作。各级政府、部门、企业要精心策划舍得投入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办出效益提高知名度。

四、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提高旅游产业素质

一是要继续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我省整治旅游市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个别地方和重点景区旅游市场秩序仍然较差服务质量低既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又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严肃对待认真加以整治。要切实规范旅行社、导游人员等经营主体的经营与服务行为进一步完善旅游价格管理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信用制度制定严格管理措施规范其经营行为从严惩处严重违规造成恶劣影响的企业或人员。

二是要扩大旅游业的对外开放。各级政府和旅游行政部门要适应入世要求转变职能和管理方式推进旅游业的对外开放。要积极引进国际上知名的大旅游公司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切实改变我省旅行社存在的“小、散、弱、差”、管理水平落后等状况。要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走出、跨出国门开办旅行社和其他旅游项目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拓展国际市场壮大产业实力。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要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在加强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可以在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引入市场化开发方面进行探索。各地要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有计划、有步骤地吸引外资和港澳台资以及民营资金参与开发旅游资源兴办旅行社和为旅游服务的道路、运输业。通过合作、拍卖、租赁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海内外客商到我省投资开发旅游业。

三是要加快旅游法制建设步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个健康有序的法制环境。要适应入世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抓紧清理、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政府规章。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按照加入世贸组织规则和承诺条件加快旅游立法工作抓紧制定《旅游管理条例》。

四是各相关部门都要支持和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今年省政府将继续加大旅游投入各级财政部门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数额的旅游发展基金支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各级计划部门要把旅游业作为全省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重点支持和扶持铁路、交通、民航等部门都要积极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各执法监督部门要为旅游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开竞争的环境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旅游推介引导旅游消费。全省各有关部门要抓紧修改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真正形成部门联动的格局为加快我省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篇5

一、旅游规划中市场信息的重要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各地政府及旅游开发商非常热衷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努力推出更多的旅游项目,因此,旅游规划的作用日益凸显,旅游规划过程中的市场信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目前的旅游规划中由于政府追求发展期望过高,开发商追求利益回报快,以及一些规划人员对当地的旅游资源了解不足等,往往导致旅游规划中出现市场定位不准确,景区经营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此看来,市场信息在旅游规划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随着新景区逐渐增多,景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最关键的就是对客源市场的争夺,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新景区进行旅游规划过程中必须注重和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另一方面,旅游规划为未来旅游景区的建设和经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一种发展思路和可操作性方案。旅游景区从规划到开发,再到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需的资金较多,且回收期长。因此,只有对旅游规划中的市场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才能建设出未来具有竞争力的旅游景区。准确收集旅游规划中的市场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市场分析及预测,是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旅游规划中市场信息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如今,旅游规划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增多,项目预计投资也越来越大,且出现一些颇具新意的旅游项目。但是仍存在一些旅游项目建成之后旅游者并不接受,从经营效益来看,有大多数的旅游规划项目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旅游企业不够重视、信息获取途径较少、市场调查不够深入等。

(一)旅游企业不够重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旅游规划项目都离不开旅游市场信息的采集,但事实证明,大多数旅游企业不重视市场信息。国内很多旅游规划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和企业没有意识到对目标市场做连续、深入、细致调查的重要性,舍不得在旅游市场信息调查方面花钱,更谈不上请旅游系统以外的专业调查机构进行同类项目状况、景区所在地或客源产出地等方面的调查。目前对旅游景区的宣传往往是走马观花,重形式而轻实效;重表面上的宣传而轻有的放矢;重形象宣传而轻连续性的信息提供。相比较而言,国外旅游规划对市场信息的收集要比国内做得好很多,他们将经营理念定位于在充分了解旅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市场营销。他们每年投入在中国旅游市场信息收集方面的资金达数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并从中受益。另外,国外旅游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旅游市场研究项目设计和使用的组织机构,保证了旅游市场调查结果在行销企划过程中的应用。多元的旅游产品、复杂的旅游类型以及日新月异的旅游市场要求旅游企业必须把握不同旅游者对不同产品的喜好,明确客源市场出游动机,选择、制定出贴近市场的旅游营销方案。

(二)信息重点不够突出

旅游规划自始至终服务于规划的实施,以及实施以后可能产生的效果。换句话说,规划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为了以后的实施和实施以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着想。而现阶段的很多旅游规划,花大量篇幅进行资源描述,但当想知道旅游企业应该如何实施旅游规划的时候,却发现所涉及的内容只有一两页甚至一两句话,并且无实际指导意义,从而导致旅游企业抱怨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没有用,造成了旅游规划目的中心的偏移。旅游规划过程中的市场调查目标不应设置过多,应明确一个或两个要解决的营销难题作为市场调查目标,从项目的设计到现场执行,以及最终的研究报告都要始终围绕着这些目标进行。一些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市场调查时往往希望什么都了解,提出的调查目标往往是书本上罗列的所有问题,甚至就是一本书的目录,这种情况下,市场调查公司只能样样都调查,最终结果样样都不深入,对旅游企业的营销决策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三)市场分析不够深入

市场分析是旅游规划的重点,旅游市场分析是否准确,对旅游规划项目的生命力和旅游投资资金的可行性与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规划经费、规划时间、规划要求等要素或多或少对旅游规划市场分析产生影响,一些市场分析甚至仅仅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1、单纯按照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就认为人们出游能力的增强,导致对人们出游能力过于乐观估计,对旅游消费需求波动与旅游消费行为差异之间的矛盾认识不够深入;2、不同行政区域对同类旅游资源的重复性规划建设,导致旅游项目客源市场定位分析上互相重叠,互为竞争,互夺客源,自然而然就会导致邻近区域的相互削价恶性竞争,造成近邻互斥负效应;3、在预测方法上人为调节较严重。目前一般多采用数学模型,根据科学的方法指定发展目标。而很多市场预测比实际情况偏高,一方面与所选模型有关,而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接近领导想要的数字。

三、旅游规划中市场信息完善建议

(一)收集旅游者动态信息

旅游是一种动态的体验,旅游产品是一种动态的产品,旅游产品的实现需要靠旅游者参与才能完成。旅游产品的特殊性要求每个环节要尽可能做到令旅游者满意,这就需要旅游规划市场信息的收集要注重了解旅游者的全程体验。一是需要通过与旅行社、交通部门、酒店等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密切配合,收集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意见、建议、态度、反映等信息资料。二是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多同客人交谈。主动同旅游者交流,征求旅游者对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见,掌握其需求变化。同时,对同旅游者接触的一线员工,要加大对其旅游营销意识、营销手段、营销技巧的培训,真正做到全员营销。三是要注重对旅游结束后的调查。顾客不仅是消费者和企业服务的对象,更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旅游结束后的游客进行调查,能为旅游企业带来巨大价值。

(二)建立旅游信息系统

目前许多景区规划的市场信息收集仅仅停留于技术层面上,缺乏对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分析和市场预测。旅游规划企业应该在收集有关信息后,委托专门的调查咨询公司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有实践意义的旅游信息,再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旅游营销策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建立旅游管理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收集和处理来自于旅游市场各个方面信息,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可提供旅游网络交易和服务平台。这既是旅游市场调研的革命,更是旅游规划开发的革命。此外,旅游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对旅游产品信息的采集、和传播,可以降低旅游者在策划和组织旅游线路时所需要的费用,从而使旅游市场交易容易达成。也可以帮助旅游者在旅行之前,在计划酝酿阶段了解旅游地整体概况,减小信息差距,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内消除信息不对称。

(三)深入分析资源状况

对规划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实际的规划中, 对于资源比较单一的旅游规划景区,旅游企业对其进行市场定位就较容易, 一旦旅游资源有多项, 而且各资源间的特色都很突出, 那么就需要全面收集其他旅游地市场信息作为规划参考,选取不同的资源优势就会有不同的规划思路, 也就会有不同的投资结果。除了之前阐述的收集旅游者动态信息外,还要到当地政府部门考察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要素不能仅仅充当旅游规划的背景,必须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要素综合分析。此外,对于其他已存的旅游地市场信息,也不能仅局限于所规划区域周边的景区,而是要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同类资源特色的旅游景区,深入分析同类景区的资源状况,做出真正切实可行又具有惊天动地效应的旅游规划。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篇6

关键词:旅游产业;政府职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01

一、前言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单一的政府主导型战略限制和落后的计划经济思维影响,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政府职能上出现了政企不分、多头管理、缺乏法律规范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职能优化的必要性再一次凸显[1]。

二、政府职能的误区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政府对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认识不准确[2]、行政管理体制和观念落后、政府职能模糊不清等问题暴露无遗。

1.旅游市场机制不健全,过度强调政府主导。在现今市场经济体系下,仍有不少的地方政府沿用了计划经济时代高度集权的模式对旅游行业进行管理。一些地方过分地强调政府的行政命令用于指导和管理旅游行业,而忽视了市场经济的实际规律,将合理的、适度的政府主导职能表现为长官意志,取代了企业行为,导致了政府的旅游发展决策失误,整个旅游市场的供求失衡,造成很大的浪费。

2.旅游行业管理机构组织混乱,政企不分。我国旅游业目前正处于体制转型,在市场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彻底性,对旅游企业的建设、管理、经营一把抓,严重干预企业的成长和运作,充当企业一切具体业务的决策者,其结果是政企不分,旅游企业无法自主发展。有一些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虽然相继进行了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的改革,但企业并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来运营。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营机制的调整往往滞后于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失去了上升的空间。

3.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现象严重。从行业管理上看,相关旅游主管部门对旅游企业行使行业管理职能,一些旅游企业在条线上又有具体的部门管理,如建设系统、林业、农业系统直接管理,在事实上造成了多头管理的情况发生,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空头管理。在很多政府主导的旅游企业当中,组织架构混乱,缺乏标准流程,管理关系复杂,使得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十分茫然,遇到问题需要多头请示、多头汇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实际问题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4.缺乏法律监管,政府控制缺乏依据。旅游业点多、面广、综合特征明显,产生的法律问题往往需要众多部门协调与衔接,迫切需要出台综合性旅游法,统筹协调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和保障旅游业的健康稳定发展,使政府管理有依有据[3]。

三、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只考虑经济效益的旅游发展是片面的,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实际上是经济、文化、社会的综合发展和人民幸福感与休闲指数的全面提升。政府职能的定位是旅游战略实施的第一步,成功的职能定位可以为后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者。政府和市场要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相互配合[4]。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通过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业态、优化产业结构、运用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手段、以大旅游思维整合旅游产业的相关部门,以实现联动式发展和规模化竞争。

2.旅游法规的制定者。当前,我国旅游法制建设还很不健全,一部系统完整的旅游法迟迟不能出台,极大限制了我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加速政府对旅游政策法规的制定及实施显得尤为必要。同时,为了保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要通过规划、引导、协调和监管等手段来加强对市场的调控,以保证其稳定持续地发展。

3.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在推进旅游发展的进程中要做一个优秀的服务者,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便捷式服务[5]。政府应当推进旅游信息建设,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合理利用公权力,成为旅游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创建旅游服务型政府是旅游行政部门社会职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关注民生工作的核心议题,也是政府职能完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旅游惠民政策的推行者。政府应当积极丰富公民的休闲生活,满足其旅游需求,推动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等惠民措施的实现,使公民的休闲权利得到保障、群众的旅游品质得到提升。

四、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

针对当前我国旅游行政管理存在的职能误区,应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角度优化政府管理职能,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

1.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化政府计划职能。旅游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旅游行政管理主体在履行旅游计划职能,制定旅游发展目标的时候,应当全面考虑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环境持续、社会效益等综合因素,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电子政务系统,优化政府组织职能。传统的政府职能是建立在金字塔式的科层制基础上,组织结构封闭,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电子政务的建设为新时期政府组织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政府和公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公众能更好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

3.突出行政协调机制,优化政府协调职能。旅游发展的主体是一个复杂的利益集合体,不同的分支具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引入行政协调机制可以极大改善旅游公共利益的导向,优化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产业发展的繁荣。通过政府行政协调可规范政策法规的执行,维护政府与公众的良好关系,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加速旅游立法进程,优化政府控制职能。政府在旅游行政管理中“无位”与“无为”现象[6]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旅游法制建设的落后,各级行政管理机关监对旅游市场的竞争秩序、商品价格、服务质量的管理缺乏依据,管理者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应当大力推进中国旅游法制的建设,使各级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对旅游产业的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

[1]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J].旅游学刊,1998(6).

[2]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J].旅游学刊,2001(2).

[3]苏晓梅.浅谈对旅游法的几点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5).

[4]王起静.市场作用、政府行为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5]卫娟丽.政府在旅游业服务角色的定位[J].大众商务,2010(3).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篇7

旅游业是低污染、低能耗、拉动型产业,我市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良好的基础和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旅游强市步伐,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就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始终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以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指导为手段,不断加大培育开发力度,旅游功能日臻完善,旅游环境日益优化,旅游经济蓬勃发展,我市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等称号,旅游品牌形象不断被放大,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加速提升、统筹发展融合突破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具有巨大包容性、延伸性,是极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重要产业。旅游业是涉及长远的生态提升工程,有利于生态文明,促进环境保护;旅游业是事关当前的产业优化工程,有利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业是统揽全局的民生改善工程,有利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去年12月1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确立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定位,标志着旅游业进入了国家战略体系。我市旅游产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旅游必有可为,大有可为。各级各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集中精力,协调一致,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市场建设为主线,坚持丰厚文化、绿色生态、区位优势相融合,坚持形象提升与内涵丰富、提质与扩量相统一,坚持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层开发相协调,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开发建设与持续发展、政策激励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互动,围绕“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这一总体定位,全力打响泉水游、文化游、生态游三大品牌,将建设成全省著名的旅游集散中心和区域旅游目的地,打造旅游业“现象”。

(二)战略布局。我市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一轴两带三区”。“一轴”,即泉水文化核心轴,主要区域为南至经十东路,北至济青路的狭长走廊。重点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突出泉水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加快文化旅游大项目建设,完善现代城市旅游功能,实现泉水体量与质量大跨越,展示我市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泉水奇观,建设集观光、休闲、美食、商贸、娱乐、购物等于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两带”,即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两大发展带,主要区域为南部山区度假型综合旅游区和山水资源丰富的生态型乡村景区(点),发挥资源特色和产品优势,着眼服务城市休闲需求,提升会务、娱乐功能,丰富旅游配套设施,打造近郊游高地。

“三区”,即都市农业旅游区、现代工业旅游区和体验旅游区三大块。主要区域为南部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园、城区近郊农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三涧溪村、龙山黑陶基地,重点做好各行业、产业间的融合互动,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旅游参与性、科技性,吸引都市人群,打造旅游新的增长极。

(三)发展目标。到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3亿元,进入全省先进发展水平。到年,接待国内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达到3.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亿元,旅游业直接就业达到1.5万人,间接就业达到3万人,跨入全省旅游发达地区行列。

三、主要任务

(一)高标准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旅游高端发展计划,聘请省内外知名旅游规划和策划专家,组成旅游专家顾问团,在人才兴旅上实现新突破。结合文化经济强省发展目标、省会经济发展战略等政策机遇,结合我市实际,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规划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坚持保护开发并重,坚持国际化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坚持远景蓝图与当前任务相结合,深化“旅游强市”战略,实现旅游业的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持续发展。

(二)科学整合旅游产业要素。着力挖掘我市特色美食、工艺品、农副产品优势,重点发展泉酒、大葱、龙山黑陶、香米、粗布、小杂粮等国家、省级名优产品和驰名商标,加快建设提升美食街和旅游商品超市,形成聚集效应,丰富旅游链条;着力提高旅游文化内涵,继承创新地域特色文化娱乐项目,策划高水平文艺演出,鼓励文艺演出进景区、进饭店、进餐馆;着力构建旅游大交通格局,发挥毗邻省会区位优势和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优势,建立与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网络,提升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等交通功能。搞好通往景区的道路建设,城市客运服务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用2年时间,实现所有景区通客车;着力加快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衔接,发展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高标准农家乐,促进都市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效结合,依托农村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

(三)大力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加大对旅游重点项目的扶持,支持旅游企业提高景区规划水平,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要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区域内外资金开发经营旅游项目。包装推介全市旅游业重大招商项目,建立与重要投资商和专业投资促进机构互动合作机制,突出招大引强,重点引进建设投资过亿元的大型主题乐园、综合性度假区和房产旅游项目。加快现有景区改造升级,重点抓好百脉泉景区改造、锦屏山旅游度假区二次开发、圣井危山旅游区完善开放、朱家峪旅游区保护性开发和植物园天怡养生度假园等一批在建改建项目建设,增强旅游吸引力,丰富大旅游框架。

(四)完善现代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建设完善霓虹灯街、购物街、美食街,合理布局旅游公厕,提高绿化造景水平,并在重要公共聚集场所、交通枢纽、城市广场设立城市形象标志;提高旅游经营场所旅游功能,完善邮政、通讯、金融、咨询及订餐订票服务;升级旅游网站,提高网站互动功能,全面展示城市旅游形象,提供全方位旅游咨询投诉服务;在交通主干道和各游览场所增设旅游导向牌、标识牌、游览示意图,提供导览服务。

(五)提高旅游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加快旅游企事业单位市场化步伐,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发展意识,实现旅游经营效益最大化;积极培育大型旅游集团,鼓励对中小旅游企业实行兼并重组,发展综合性旅游巨头,提高市场冲击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龙头景区向大体量、多业态、高端化发展。力争3年内4A级景区数量达到4家,并积极争创5A级景区,提高旅游核心吸引力;促进旅行社做大做强,引进国内知名旅行社,形成竞争机制,力争在3~5年内,3A级旅行社达到4家,并实现全省五十强、市十强的突破;制定旅游饭店发展计划,加强旅游星级饭店餐馆管理,推行行业标准化建设,支持达到标准的进入星级行列,用2年时间,使星级饭店数量达到10家,其中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6家;提高旅游企业文化内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有上进心的旅游企业家和有责任心的旅游企业,使每个旅游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企业文化和形象标签。

(六)强化旅游宣传促销。着眼大品牌、大市场,开展大宣传、大促销,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区域联盟、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全力建设区域旅游目的地。制定年度宣传促销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宣传促销,增强市场投放时效性;加大旅游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内)旅游交易会和区域旅游交易会,每年保证至少两次组团参加大型旅游交易会,展示旅游形象;将城市形象推广和旅游形象推广结合起来,完善宣传手段,扩大覆盖面,依托省级以上广播电视、报刊和知名网站,有计划地宣传旅游整体形象,市级主要新闻媒体要把旅游作为重要宣传内容之一,开设旅游专版或专栏,免费公益性旅游广告,增大宣传报道量;充分发挥旅行社桥梁纽带作用,瞄准城市群等客源市场开展大规模抱团促销,采取奖励政策,激励本地旅行社开展地接业务,邀请省内外旅行社来我市考察旅游产品,吸引外地旅行社输送游客,用3年时间使旅游市场半径扩大至300公里,1~2家景区(酒店)成为常规旅游消费节点,进入全省主流旅游线路;积极开发周边旅游市场,在交通主干线、车站、城市出入口等公共场所,大密度设置旅游大型公益广告,营造氛围,刺激出游意愿,形成固定旅游客源群;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积极开发休闲商务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吸引力和附加值,将节庆、采摘、文体等活动融入旅游经营链条,面向不同游客开发风格迥异的特色旅游产品,提供差异化旅游产品服务,推出“泉水印象”、“文化长廊”、“李清照故里行”、“东进看美景”等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不同组合的景区联票,为旅行商经营提供更大的市场平台;探索旅游一卡通整合和发行模式,体现便民原则,降低出游成本,激活本地旅游市场,促进旅游资源的有序利用,提高旅游企业经营效益。

(七)切实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加大人性化服务,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提高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工作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重视旅游培训,依托旅游职业学院开展旅游专业素质培训,夯实旅游服务基础;开展旅游细微服务和文明旅游创建活动,倡导文明旅游,打造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旅游服务品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旅游投入。确保旅游规划和宣传促销投入,每年列支专项宣传促销经费,并实现每年递增;景区创建为3A、4A、5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创建旅游强乡镇、特色村、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旅行社创建为3A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奖励3万元;饭店通过改造升级被评定为三星、四星、五星级的,市政府一次性分别奖励3万元、5万元、10万元。被评定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餐馆的,分别奖励2万元、3万元、5万元;对景区门票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该企业5万元,并奖励负责人1万元,对景区门票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奖励该企业10万元,并奖励负责人2万元;对地方税收贡献超过100万元的旅游企业,视情况给予奖励;对向我市每年输送游客5000人以上的外地旅行社,年终一次性奖励1万元,超过10000人,年终一次性奖励3万元;投资建设旅游景区会议会展设施的,在政策上实施倾斜,并视投资额给予奖励;引进国内外和区域性会议会展活动,视引进规模给予奖励。

(二)加强对发展旅游业的领导。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切实把旅游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全市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旅游乡镇要成立专门的旅游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辖区内旅游项目的调度、旅游数据统计、旅游项目招商和制定实施本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其他乡镇和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旅游工作,部门和乡镇要形成合力,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积极为加快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三)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将旅游发展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在产业布局、城市配套功能建设、城市绿化、城市交通等方面考虑旅游需求。对预开工的旅游重点项目,做好审批、核准或备案工作,从速办理相关规划许可手续、用地批准手续、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等。对已开工建设的旅游重点项目,千方百计解决资金运营、土地供应、规划设计、项目审批等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落实旅游企业用电、用水、用气价格优惠政策,对星级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对景区绿化实行与农业用水、用电同等价格。遇重大不可控因素对旅游企业经营造成困境的,视情况给予税费减免。

旅游企业发展规划篇8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加强统筹协调,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各地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旅游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国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经济社会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

二、主要任务

(四)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简化审批手续,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推进国有旅游企业改组改制,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支持各类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外资旅游企业。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对外商投资旅行社开放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要按照统筹协调、形成合力的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各地开展旅游综合改革和专项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旅游行政管理及相关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把应当由企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承担的职能和机构转移出去。五年内,各级各类旅游行业协会的人员和财务关系要与旅游行政管理等部门脱钩。

(五)优化旅游消费环境。逐步建立以游客评价为主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景区门票价格调整要提前半年向社会公布,所有旅游收费均应按规定向社会公示。全面落实旅游景区对老年人和学生等特殊人群门票优惠政策。增加旅游目的地与主要客源地间的航线航班、旅游列车,完善旅客列车车票的预售和异地购票办法。城市公交服务网络要逐步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公路服务区要拓展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规范引导自发性旅游活动。博物馆、金融服务网点、邮政服务网点等在旅游旺季应适当延长开放和服务时间。各类经营场所的公用厕所要对游客开放。建立健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公共媒体要积极开设旅游栏目,加大旅游公益宣传力度。

(六)倡导文明健康的旅游方式。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和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每一位旅游者自觉按照《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文明出行、文明消费。旅游者要尊重自然,尊重当地文化,尊重服务者,抵制不良风气,摒弃不文明行为。出境旅游者要维护良好的对外形象,做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实施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水路客运码头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中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完善旅游航线网络。确保景区和交通沿线通信顺畅。加强重点城市游客集散中心建设。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全国所有A级景区旅游交通基本畅通,旅游标识系统基本完善,旅游厕所基本达标,景区停车场基本满足需要。

(八)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原居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部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规范发展高尔夫球场、大型主题公园等。继续发展红色旅游。

(九)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水利、地质、海洋、环保、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森林旅游、商务旅游、体育旅游、工业旅游、医疗健康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把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和数字导览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以大型国际展会、重要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为平台,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特别要抓住举办年的机遇,扩大旅游消费。

(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全面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厕所的卫生质量。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旅游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信息化服务水平。

(十一)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集中力量塑造中国国家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

(十二)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合理确定景区游客容量,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倡导低碳旅游方式。

(十三)促进区域旅游协调发展。中西部和边疆民族地区要利用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东部发达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通过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旅游发展水平。有序推进、丝绸之路、、铁路沿线和老工业基地、环地区、地区、地区、地区等区域旅游业发展,完善旅游交通、信息和服务网络。积极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继续促进内地居民赴、旅游。加强海峡两岸旅游交流与合作。

三、保障措施

(十四)加强规划和法制建设。制定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基础设施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要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设立“中国旅游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抓紧旅游综合立法,加快制定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专项法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十五)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落实地方政府、经营主体、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工商、公安、商务、卫生、质检、价格等部门要加强联合执法,开展打击非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整治“零负团费”、虚假广告、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欺诈行为,维护游客合法权益。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十六)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加强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提高旅游教育水平。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抓紧改革完善导游等级制度,提高导游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离退休老专家、老教师从事导游工作。实施全国旅游培训计划,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

(十七)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严格安全标准,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旅游安全提示预警制度,重点旅游地区要建立旅游专业气象、地质灾害、生态环境等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防止重大突发疫情通过旅行途径扩散。推动建立旅游紧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出境游客紧急救助机制,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搞好旅游保险服务,增加保险品种,扩大投保范围,提高理赔效率。

(十八)加大政府投入。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中央政府投资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重点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国家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人才培训、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安排中央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外贸发展基金以及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时,要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给予支持。要把旅游促进就业纳入就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培训计划,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完善“家电下乡”政策,支持从事“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农民批量购买家电产品和汽车摩托车。

(十九)加大金融支持。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要加大多种形式的融资授信支持,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享受中小企业贷款优惠政策。对有资源优势和市场潜力但暂时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金融机构要按规定积极给予信贷支持。进一步完善旅游企业融资担保等信用增强体系,加大各类信用担保机构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担保力度。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对商业性开发景区可以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中小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户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过程中积极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

(二十)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旅行社按营业收入缴纳的各种收费,计征基数应扣除各类代收服务费。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并已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旅游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后,免征排污费。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鼓励银行卡收费对旅行社、景区售票商户参照超市和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进一步研究适当降低对宾馆饭店的收费标准。年度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旅游业发展用地。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边远海岛和可以开发利用的石漠化土地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上一篇:建筑法主要内容范文 下一篇:校园欺凌的正确解决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