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法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4-04-18 16:48:01

建筑法主要内容

建筑法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舒适度

1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

1.1室内设计

依据建筑设计提供的空间环境理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对建筑中的内部空间进行科学合理布局,通过对多种技术方法和艺术手段的应用,对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产生的影响进行考虑,从而指导空间美学,最终打造出一个符合人们心理要求和生活需求的内部环境,使建筑内部环境变得更加舒适、艺术、合理。

1.2建筑设计

建筑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一方面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上的需求[1]。建筑设计是在原建筑基础上,为人们提供建筑实体组合、不同性质的内部空间。建筑设计的重点是对建筑外部的空间环境改变。此外,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要与建筑物相匹配,在建筑的实际功能中能够满足应用的需求基础上,满足人们在审美上的要求。

2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同之处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建筑学内容,两者之间不能完全分离。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并且无法分割[2]。一个良好的建筑由内空间设计、外空间设计两个部分共同组成。虽然室内设计与室外设计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建筑设计是建筑需要做的全部工作,并且注重综合性。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的合理安排;协调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外部条件间的相互配合;建筑外部构造方式;建筑内部与外表的艺术效果等[3]。室内设计针对建筑室内具体空间环境的详细处理,通过对室内空间造型、色彩、照明、装饰等各项内容,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与空间设计两者之间关注的重点不同,同时在综合性上也存在着较大差异。(1)室内设计要在建筑设计的支持下完成,也可将室内设计看成建筑设计的深入与延续。两者可以用工作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将建筑构架是否完成作为界限,完成前为建筑设计,完成后则为室内设计。很多时候,建筑可以存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但是室内设计则不同,室内设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物的内涵以及审美意义都会发生巨大改变。(2)室内设计涵盖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延申。从目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室内设计包括的内容有:室内装修设计、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等多项内容,在进行设计过程中,要针对各项内容做好相应的分析工作,确保设计的合理性,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

3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存在的联系

3.1从设计过程入手,分析问题

由于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要同时进行,由于建筑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及时,在具体施工中,经常需要对建筑进行补充或拆除,导致人力、物力的大量损失,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经济因素。经济会对建筑造成直接影响,充足的资金,是确保工程能够在工期内,保质量完成的基础,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建筑设计师在努力的设计也是徒劳,资金存在问题,施工方无法依照设计施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装修和装饰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在设计阶段要有较高的标准,否则无法对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弥补,最终将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2)业主干涉。业主干涉是建筑工程中十分常见的一项内容,虽然业主干涉的初衷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4]。但是多数业主都的不具备专业能力,其对设计的理解不全面,无法从宏观方面理解建筑设计的整体功能,会给设计师提一些不好的建议,最终导致设计师的设计意图无法全面落实,设计方案的连续性被打断,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将变得不完美。(3)设计师在认识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在设计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致使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性格。但是如果建筑设计过程中,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表现的思想存在差异,将会使整个建筑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4)设计不匹配。建筑行业针对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在程序上是先开展建筑设计,待建筑的主体施工结束后,再进行室内设计。进行室内设计时,建筑设计已完成,无法更改。室内设计师无法通过与建筑设计师交流表达自己的思想,导致建筑室内外出貌合神离的情况。(5)空间功能的改变。建筑空间功能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前期设计思路出现了问题,建筑的实体建成后无法对其进行更改,只能对其内部空间进行改变,这也增加了建筑室内设计的难度,再完美的室内设计,也无法弥补建筑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3.2从防范实施过程入手,提高设计质量

现代建筑施工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分析可知,建筑主体施工要先于室内装饰施工,两个施工阶段全部完成后,才能构成以一个完整的建筑,具体施工中会面临许多工序环节、工种,因此要对各项内容严格管理。例如,某大厦500多米高,在具体施工中,不能等建筑主体结束后再对建筑的内部进行装修,要在建筑下部主体的强度达到一定要求后,便开展下一步施工,各个环节要紧密相连,如果一个部分发生问题,工程的整个工期都会受到影响,并且费工费料。由此可见,在方案实施阶段,要协调室内设计方案与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师在工作中受权责限制,无法对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因此要有效的执行方案,在情况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业主要求。

4结束语

无论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对于建筑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要相互协调和统一,在创造设计作品中,要将两者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建筑在色彩、风格等各个方面都能够达到一致,提高建筑的整体设计水平。

作者:龚燕霞 单位:广州红川林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陈永昌,苏宏志.建筑与室内的一体化设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及室内设计过程[J].室内设计,2005,(1):2-9.

[2]徐超.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在“时空”维度中的关系[D].河北大学,2007.

[3]律清歆.室内设计与建筑结构的整体性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3.

建筑法主要内容篇2

段式“快题”教学两个部分,并对具体实施办法展开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刘圆圆(1978-),女,辽宁阜新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

鞍山114051)刘声远(1964-),男,辽宁鞍山人,沈阳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辽宁沈阳110136)

庄金迅(1972-),男,江苏沭阳人,辽宁科技大学建筑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辽宁鞍山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职业技能竞赛反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项目编号:

2009B219)和辽宁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三年级建筑设计课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094105-4)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27-02

一、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的建筑类型呢?这是全国建筑学专业教学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问

传统的高校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题。另外,快速设计仍旧是当前我国一种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

定位为能力提高阶段,通过涵盖尽可能多的建筑类型,依据建筑因此传统的只有单一能力训练的建筑设计课程设置很难适应社

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安排教学顺序。这种类型式设计教学在中会发展的需求。

国高校实行了几十年,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案,成功地培二、教学探索

养出了一批批建筑设计人才。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新的建筑类针对以上建筑设计课教学面临的问题,辽宁科技大学建筑

型还会不断地涌现,我们的建筑设计课如何能够涵盖如此之多系在三年级“建筑设计”系列课的设置模式、教学模块、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

(一)教学模式探索

1.设置依据。现代主义认为建筑设计思维就是一种解题过

程。因此,教设计的重点就是在教这种解题过程和从这过程中

产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法。而之所以能够进行建筑设计教学

的逻辑基础就是必须假定这种解题过程产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

方法是可教的。基于以上两点,将原来“类型式”教学模式转变

为“专题式”教学模式成为可能。

2.快慢题并举的教学模式。将建筑系三年级“建筑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慢题”和“快题”两个部分。(1)“慢题”设置

模式——专题式。即运用

8周教学周完成的设计题目,由一组

具有相同教学目的又具有各自阶段性的建筑设计课题构成。每

个阶段建筑设计课题重点解决一种建筑问题,把传统的类型式

教学模式转变为专题式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涵盖量不足难

以适应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的问题。(2)“快题”设置模式——阶段

式。这是指运用

2~8小时完成的设计题目,题目设置分四个阶

段,难度逐渐增加,使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单

体建筑的概念设计,解决学生初次接触快速设计难以适应问题。

(二)教学内容探索

1.“慢题”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顺序的确定。三年级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经经历了若干尝试性的建筑设计训练,具

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可是这种经验仍旧是感性的或者说是模糊

的,而现代建筑设计应该是建筑师的理性创作过程。依据思维

科学和认知心理学并结合建筑设计的过程,可以建构出如图

1

所示的设计思维功能模型。其次,教学内容的确定。主

“慢题”

要包括:(1)建筑设计与设计方法专题训练。这主要是加强学生

对建筑设计的工作与研究方法的学习与掌握,有利于学生逻辑

思考习惯的培养与养成。(2)建筑设计与自然环境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加强环境意识,掌握景观环境设计的要点与方法,强调设

计中新建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关系的处理,加深学生对目前建

筑界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的了解,并提出解决设想。(3)建筑设计

与人文环境专题训练。要求在基本掌握一般设计方法的基础

上,开发贯穿自己的创意,融入城市文脉的基本设计思想和理

念,了解和加深场所再现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具有鲜明文化内

涵和标志感的风格特色。(4)建筑设计与相关技术专题训练。要

求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建筑的物理环境设计,增强运用建筑技术

手段解决切实问题的能力,注重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其中,体会

建筑的科学性是重点。

2.“快题”“快题”如图

2所

教学内容设置。首先,设置框架,

示。其次,各阶段操作要点。(1)绘图速度训练阶段。该阶段着

重培养快速设计的制图速度,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能够临

摹一定规模的中小型建筑设计图纸内容。该阶段应严格强调快

速设计的时间限定,如有必要可以根据情况重复进行。(2)速度

与技法训练阶段。该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默背相应时

间段的“慢题”设计内容,同时手脑并用熟练掌握快速设计的表

达技法。教师应重点强调“默背”坚决杜绝临摹及快速设计的时

间性。(3)引入部分设计内容的快速设计训练。该阶段要求学生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慢题”类型相同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训

练学生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解决部分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着

重强调方案设计与制图表达的时间分配。(4)快速设计训练。经

过前三个阶段的分项训练,学生基本能够进行完整的快速设计

训练,本阶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2000~3000平方

米的中小型建筑新题设计,图纸内容齐全,表达方法成熟有一定

效果。

(三)教学方法探索

首先,调研阶段——自主。以学生自主调研为主,教师规范

讲解为辅,前沿专题讲座为补,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

可以查缺补漏由教师补充其理论及知识面的不足。其次,草图

阶段——平等。在注重师生平等交流与生生平等交流的基础

上,侧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个性,适当进行职业

道德教育。最后,评图阶段——公平。合班评图,共同参与,客

观公正,及时反馈。反馈形式为合班评图与单班讲图并举,细化

到每个学生每个问题。优秀的学生给予证书鼓励并展出,以此

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建筑设计”

值得探讨。对于建筑教育工作者来说,应始终以探索者的姿态,

继续前进,走出一条具有创新性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龚恺.东南大学建筑系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研究[J].建筑学报,2005(12).

[2]王炎松,谢飞.基于“建筑文化主题”的大三建筑设计课程特色思考[J].华

中建筑,2008(5).

[3]吴良墉.21世纪建筑学的展望[J].城市规划,1998(6).

[4]宋晔皓,张悦,朱宁.对于快速设计教学的当前思考与实践[J].建筑学报,

建筑法主要内容篇3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教育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建筑力学》为例,主要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三个方面探讨了该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建筑力学》作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建筑施工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先行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纵观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状况,学生往往认为《建筑力学》最难学,也是考试及格率最低的一门学科。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热潮,笔者从《建筑力学》入手,试图构建一套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一、学情分析

《建筑力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与数学、物理有密切的关系。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整体不高,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是文科班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基础薄弱,学习《建筑力学》非常吃力。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建筑力学》前几次的课程中还能跟上进度,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在力矩这节的知识点上开始觉得吃力,认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于是有部分学生放弃努力,等到这门课程全部结束时,他们基本上一无所获。根据学生状况,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在讲授《建筑力学》时应做到有的放矢。即使同一个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亦千差万别,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的甄选

1.精选教材。目前,高职院校类《建筑力学》教材有很多种版本,有相当一部分与本科院校教材相似,内容较深,并不是很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精选适合学生的《建筑力学》教材,这点很重要。教材内容既不能太深,增加学生学习难度;也不能太浅,知识体系不连贯。

2.甄选教学内容。《建筑力学》这门课程是由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组成,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在强调以学生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理论课时大大缩减,如何在有限课时内讲授如此多的知识点,这就需要遵循“必需、够用”原则,对《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甄选。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为相关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在甄选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到后续课程《建筑结构》的需要,因为这两门课程的联系非常紧密。根据本专业教学大纲,《建筑结构》主要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弯构件、受压构件、梁板结构,以及在实际工程里用得比较多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相应的,《建筑力学》应该学习的主要内容有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以及杆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其中,重点部分是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杆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这两部分内容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应用很多,主要体现在各种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面。 转贴于

由此可见,《建筑力学》与《建筑结构》两门课程相辅相成,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孤立教学。《建筑力学》是为《建筑结构》服务的,而且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重在应用,强调技能,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进行培养,所以《建筑力学》里很多有关设计计算的内容并不需要掌握,只需要讲授后续课程《建筑结构》所要涉及的知识点,够用即可。鉴于这两门课程之间的紧密联系,授课教师可以尝试为同一人,这样能够准确把握两门课程之间的关联,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前后联系。笔者和同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是这样执行的,两门课程的内容相互交叉,在《建筑力学》教学活动中略微提及《建筑结构》的内容,在《建筑结构》的教学活动中回顾《建筑力学》的内容,学生能够更好理解、掌握这两门课程,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学方法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教师单纯的教法,还应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教与学应统一起来,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的整体思路。针对高职学生普遍认为《建筑力学》难学的特点,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总体思路为:课堂讲授(定理讲解法、案例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课堂练习、小组讨论、课后作业)作业点评。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教法与学法交织起来,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

2.上好习题课。要强调的是,一定要上好《建筑力学》的习题课,它是《建筑力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和加深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算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模块时,应及时进行习题课的练习,如物体的受力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及内力图的绘制、杆件的应力及强度计算,这三部分通常是习题课的重点,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练习,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讲好每一节课。同时,应注重新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速度的掌握,结合高中学过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有一个熟悉的切入点,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反映,讲完知识点后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课堂内消化,不能急于讲解下一个知识点。笔者在《建筑力学》的教学过程过程中一直秉着宁缺毋滥、宁精勿多的教学理念,力求学生学习一个知识点就能掌握一个,不贪多,不提倡囫囵吞枣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先行性和广泛性对其他课程的影响深远并有辐射作用。所以,在《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共同努力,结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把握好课程定位,精选教学内容并与其关联课程相结合,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寿梅.建筑力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陈春梅.提高高职建筑力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高教论坛,2008,(3).

[3]章鸿雁,韦东生.谈高职高专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建筑法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建筑学 建筑结构与选型 教学改革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基本出发点是紧密结合建筑学专业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结构基本概念知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建筑学专业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研究。

一、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1][2]

1.教学内容面广量大,学时偏少

由于结构工程形式多样,本课程涉及的结构型式相当广,平面结构中有梁、桁架结构、刚架结构、拱结构;大跨度空间结构有薄壳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悬索结构、薄膜结构;多高层建筑里有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每一种结构型式都有其独有的受力和使用特点。而本课程的教学只有32学时,分配到每种结构型式的学时更少,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透彻地理解各种结构型式内容,并能应用到建筑设计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部分学生基础薄弱,不够重视

要学好选型课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力学思维及相关的专业结构知识做铺垫。其中建筑力学和建筑结构尤为重要。而建筑学专业学生这方面基础薄弱,学习上有一定困难,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学生认为建筑结构选型与结构设计关系紧密,从事结构设计的人员应重点掌握,与他们关系不大,一般会将学习重点放在建筑设计等课程上,不重视结构课程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他们对结构选型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成绩不能令人满意,反过来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因此如何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是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

3.教学内容方法滞后,缺少创新

随着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新兴结构不断涌现,而教材内容比较滞后,教材实例陈旧单一,有的工程实例已失去例举的价值,由于教材的编写需要周期,一些新建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无法及时写入教材当中,影响选型课程的时代性和创新性,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简单地将结构型式填塞给学生,在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性,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精选授课内容,突出概念设计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涉及范围较广,内容较多,而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一般数学和力学的基础不高,对于结构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事实上,建筑设计中的结构概念设计并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而是从概念,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全局把握整个设计。

(1) 结合专业特点精选内容

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简要介绍各种结构概念和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讲解各种结构体系以及如何进行结构选型的问题。做到深入浅出、内容全面,使学生学会将建筑方案构思与结构选型有机地结合,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另外,为了便于建筑设计人员在处理工程技术问题时有科学的分析能力,能正确地认识建筑物设计中的全局性问题,本课程在讲解时还介绍一些实用的估算方法。

(2)结合新技术、新材料补充内容

当前,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结构不断涌现,因此在教学中应对一些已经采用和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材料、新体系和新理论及时补充。如膜结构材料、高层建筑常用的转换层等。[3]同时,对国内外建筑业的发展、代表性建筑做及时介绍,开阔学生视野和思路。

(3)结合注册考试,扩展练习内容

目前我国实行注册建筑师制度,学生毕业后需面临注册考试。教学内容应覆盖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有些练习可直接从考试题目中选取。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增加案例教学

多让学生接触工程案例,可以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建筑的认识能力和鉴赏能力,拓宽他们的设计思路,提高实战能力。教学中,例举一些知名的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的杰出的建筑作品并结合所讲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每种结构体系,进一步认识到结构课程对建筑专业的重要性。

(2)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工具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媒体网络设施的不断完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由于这门课的内容多,信息量大,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明显优点是节约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高了教师的讲课效率,能够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

利用课件和图片剖析实例,使学生理解每种结构体系,加深其对结构型式的认识,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从而对设计作品进行创造性的选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变“填鸭式”教学

大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思维敏捷、乐于交流,课堂上的“填鸭式”的灌输往往效果不佳。在授课过程中,适当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插入一些提问或围绕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种“启发式”与“讨论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活跃大家的思维,增强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的理解,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培养自学能力

事实上,建筑结构的发展和内涵中都有很多文化和艺术的东西,通过具体的例子以及课外阅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结构选型等方面有所裨益[4]。由于学时有限,课堂中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难点,课后指定自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建筑工地等学校和社会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有效学习。并建立课后联系方式,及时与授课教师探讨,延伸了课堂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5)加强实战练习

通过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实现三个层次的能力,即:认知既有工程结构类型,为既定建筑方案选配结构类型,将结构概念融入建筑方案创作之中。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之前已学过了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等基础课程,已经具备了必要的结构技术基础知识,同时在这个学期有一些课程设计,可以有意识的将本课程和这些课程设计结合起来,加强实战练习,达到结构概念和建筑方案融合的能力。

三、结语

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进行建筑方案的设计时合理的选择结构体系,丰富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萍.建筑结构选型课程的教学探讨[J].潍坊学院学报,2011(4):159-160.

[2]宋国芳.建筑结构选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6):98-99.

[3]邓雪松,周云.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与选型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1 (1):52-53.

[4]杨光,郭风琪,余志武.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8-70.

建筑法主要内容篇5

1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筑结构课程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大结构体系的内容,而这三大结构体系的系统学习不但需要数学、物理、力学、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还需要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涵盖的知识面广,课程内容存在“四多”,即通常说的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规范规定多。然而,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完善的针对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教材,现有建筑结构的教材大体上都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简单删减,或难度降低、或课时量减少,而未针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特点。此外,我国近几十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类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不断涌现,相关规范及规程也随之不断更新,而现有建筑结构教学教材却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内容相对陈旧,比如与建筑结构课程相关的一些规范及规程,现行规范或规程中某些条文条款已经废止,教材还在继续使用并有大篇幅介绍及说明。一直以来,建筑学专业学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艺术、轻技术”的观念根深蒂固,相当一部分学生只重视建筑设计等主导课程的学习,从而忽视了建筑结构等工程技术类课程的重要性,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建筑是建筑师的事,结构是结构工程师的事”,建筑学课程和结构课程没多大关联,学不学无所谓,不重要等。

2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学的探讨

基于目前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实际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进行提出了一些建议。

2.1教学内容

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方面的工作,作为一名未来的设计师,建筑学专业学生并不需要像结构专业的学生那样,必须具备扎实的结构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精确的结构计算方法,但建筑业专业的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现有的结构体系,掌握一些实用的估算方法,能与结构工程师良好地沟通、紧密地合作,以能合理地进行结构选型,合理地进行建筑平面、立面的布置,鉴于此,建筑学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应改变以结构专业特点所形成的教学内容,不应将结构专业的教学内容浓缩后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建筑学的专业特点,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结合注册建筑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制定适合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

2.2教学方法

建筑结构课程专业性强,教学内容多,基本概念、公式和规定多。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偏难,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2.1多媒体教学法和板书授课方法相结合

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单纯的板书授课方法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板书授课所呈现的资料有限,另一方面对实践性比较强的知识,特别是实例教学部分,靠老师手绘比较费时;若仅仅单纯地口头讲解,无法做到直观效果,学生普遍难想象、难理解、难学会,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而多媒体教学可以弥补此方面的不足。

2.2.2案例教学法

建筑结构这门课程理论性比较强,而单纯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与实际案例结合在一起,学生往往容易厌学,且容易造成学后不知怎么用,实际应用能力差。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在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同时,紧密地结合学校及学校周边大量工程实例,来阐述分析建筑结构丰富的理论内涵。此外,为了强调建筑结构知识的重要性,还把事故案例融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结构重要性的理解。

2.2.3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建筑结构这门课程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多。而目前各学校中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总学时基本上不超过48课时。

3结语

建筑结构是建筑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结构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鉴于《建筑结构》在建筑学专业中的重要性,和当前很多高校中在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就建筑学专业特点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建筑结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提高学生解决更多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建筑设计应用型人才。

建筑法主要内容篇6

以特定要求为目标,政府和建筑企业研究和测评建筑工程及其质量的过程就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通过力量资料的收集和查阅,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和总结:

(1)合法性。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以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为法律依据。

(2)公正性。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三方检验机构受相关利益者的委托检测建筑工程的质量,以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因而,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更公正、公平。

(3)真实性。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是检测和评估建筑工程的真实情况的结果,因而,具有真实有效性。

(4)准确性。检测机构的检测以质量工程质量的法律规定为原则,保留了所有检测的凭据和资料,因而具有准确性。

(5)独特性。建筑工程检测报告的质量评估是针对某一工程而进行的,因而建筑工程具有差异,某一建筑工程的质量评估只能代表本工程的质量检测结果,所以决定了其特有的性质。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内容与技术措施

2.1外观检测

因为从直观上看,工程的整体可以从建筑工程的外观上展现出来,所以,检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的过程中,检测建筑的外观其中的重点。就工程建筑的混凝土结构构造方面来看,墙面坑洞及裂纹、结构疏松和混凝粗糙等都是外观检测必须包含的内容,从这些方面上来看,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都可以在质量问题上体现出来。其中,外观的检测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尺寸度量,它是分析建筑结构中多方面的基础构建,其中包含有工程结构中支柱的直径何高度、墙体侧面深入地下的深度等内容。正是因为这些准确的数据测量,因而建筑工程的外观施工能够严谨的完成得到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估算测量的内容包含有测量和评估精确度不明的部件,不但确保控制好工程部件尺寸的变动幅度,而且保证了按照要求设计建筑工程的外观。

2.2钢筋保护层的检测

工程建筑结构的抗压强度,也就是检测钢筋的保护层,直接决定了其稳定和巩固的程度,所以,充分保证工程的质量重视工程结构抗压强度的重要性。测量工程建筑抗压强度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静态抗压检测和动态抗压检测,它主要是利用雷达或超声波等工具检测工程结构的脉冲压,推导结构部件的抗压强度是通过发射脉冲与反射脉冲的脉冲波形质检异同的比较完成的。其二是共振测定和钻芯取样法,前者判断结构强度利用的原理是将适当的振幅和频率的检测波发射到工程构件上,进而得出工程构件以及检测波产生多大的共振,最终得出判断。另一种钻芯取样则就是在钻孔检测直接检测主体结构的强度得出结论。但是因为多样化的建筑结构,同时缺乏完善的检测手段,因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和建筑工程本身相适应的检测方法,这样才能得出精准的工程结构抗压检测结果。

2.3混凝土的检测

(1)回弹法。回弹法测量工程结构质量采用的重锤必须具有一定动量,进而通过对结构表面锤击的方式得出测量结果。工程结构不一定能够吸收所有捶打的动能,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外界振动的影响,工程结构的混凝土只能吸收一部分,而重锤受到其余部分的动能产生反弹,从工程结构的表面离开。接着在比较重锤的反弹高度并与重锤的初动量的测量结果之后得出工程结构中的混凝土结构。例如,通常使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回弹法的抽样检测,抽样检测必须选择不少于十个检测构件进行。如果是检测区域比较大的结构,可以将检测区域划分为若干小区域独立存在。如果样本容量尺寸为4.5×0.3m以下的构件,那么可以将其划分为五个部分。测量的过程中,测区位置的安排要以构件的类型为依据,同时,要保持在2m的范围内布置测区。回弹仪在使用的过程中要保持水平,测区的面积最好不能超过0.04㎡的范围,还要根据不同的区域记录相应的数据,避免出错。

(2)超声回弹法。超声回弹法的方法原理是以回弹法为前提,充分运用超声的优点,以超声仪器为测量工具,将待测物体中的传播时间以及超声在物体内的传播速度都计算出来,而且在上述基础上测量主体结构表面的硬度参数,最终主体结构的硬度参数就在结合回弹值和声速两者的计算中得出。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超声回弹法的特点较为突出,尤其是利用超声回弹法,主体结构中的水分不会再成为测量的影响因素。因为现在建筑结构基本上都是利用混凝土建造主体结构,所以仅仅使用其中一种方法,主体结构中的水分很容易影响测量。因而必须结合超声检测法和回弹法,保证检测结果尽可能不受主体结构中水分的影响,进而保证主体结构检测的准确性。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管理措施

3.1建立监督小组

保证测量的精确度不但需要正确的检测方法,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测量的监督,做好监督工作可以充分保证有效的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和具体的质量验收相比,监督工作具有随机性的特点,但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也可以有效的借鉴监督的结果。监督工作的作用是可以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在检测工作中反映的有效性,同时,监督部门要对随机抽查实体建筑检测结果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检测时产生的损害建筑主体的行为,并及时遏制这种检测手段的实施。和具体的质量检测有所不同,监督检测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有效的检测手段,对实体质量验收的具体效果充分掌握。通常由监督部门专门建立监督小组,利用精密的仪器,采用正确的测量手段,有效处理和检测现场产生的问题。

3.2根据结构的形式抽样

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检测手段必须科学、合理,以此确保产生准确有效的检测结果。一般而言,利用抽查的方式检测数量较大的待检对象,其中抽样数量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抽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而必须以待检结构的形式分类抽样,进而准确测量主体结构质量。例如,抽样检测不同的结构类型,包括检测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还要测量砌体结构,其中,每一个结构中又有具体的结构类型划分,分别进行抽样检测。

3.3根据检测物的容量选择合适的样本容量

选择合适的样本容量也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时必须重视的。按照相关的规定,监督部门必须检验检测方式的合理性,一般而言,只要要选取待检物总体容量的10%以上的容量作为样本容量,若不满总体容量的10%,则可信度不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细节比较多,情况比较复杂,同时,外部客观原因影响较大。因而进行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的时候必须符合相关的制度规范,减少客观因素的影响。不仅如此,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过程中,应科学采用各种管理措施,对各种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防止建筑工程受到意外的影响而威胁项目的健康和安全。

建筑法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学概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1-0018-02

“建筑学概论”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高职类教育应注重学生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因此教师的教学应避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注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技能性,需要突破以往以理论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入大量实践和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本文以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的核心能力为依托探究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学概论》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一、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方面的核心能力

高职层次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城镇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经营与开发及房地产管理,并受到良好专业技术综合训练的操作型、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较为广泛,如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策划、房地产估价等,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主要可以考取房地产策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和房地产估价师三大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证明,在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诸多发展方向中都涉及建筑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建筑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图纸识读能力,包括专业建筑图纸(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设备施工图)的识读、区位宣传图的设计和户型图的识读与评价及其宣传用户型图的设计,其中专业建筑图纸的识读要求较低但该类图纸专业性强,具体包括建筑总平面图(也可延伸为电子沙盘立体模型)、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详图等。户型图的识读与评价是高职层次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培养对象应该具备的主要能力尤其是房地产的销售行业。二是了解和明确建筑构造术语,明白建筑的主要结构。

二、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学概论》教学现状与问题

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城镇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经营与开发及房地产管理,并受到良好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的专业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如何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房地产专业人才成为高等教育高职层次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筑学概论》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基础课,如何构建适应高职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式对完成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职层次的《建筑学概论》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

一是教学内容不适应现代房地产行业对学生发展的需求。目前与建筑学概论相关的书籍很多,但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很少涉及建筑识图、构造的建筑学概论书籍,一类是以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为主的书籍,两类书籍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带有明显的建筑专业的痕迹,与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融合不够,考虑房地产行业的从业需求较少。

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学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这样理论与实际相脱离,既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培养,又不为学生所欢迎,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好。例如有的教师把“建筑识图”教学看成是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宣抄和投影原理、建筑图纸的讲授,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后期专业课的学习。

三、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学概论》教学模式研究

1.教学内容的整合――针对教学对象品质特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1)以教材体系为蓝本,适当删减与增加教学内容。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结合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实践调研,考虑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今后从业的需要,精心选定教材,并以教材为蓝本,将“建筑学概论”课程归整为建筑与建筑学、建筑识图、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四大部分,其中以建筑识图部分为重点。在其中将透视图、轴测投影等学生难以理解并不切实际的内容删减,而开发和增加了“户型图的识读”等紧贴学生今后从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并将其延伸,纳入到本专业的技能训练体系当中。

(2)将分散式、解剖式的教学内容高度合并,给教学对象产生一种高度概括性的、条理清晰的主题式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中心内容。为了加深教学对象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相对分散的教学内容进行合并归纳,为学生构建明晰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在建筑识图的教学中,将教材内容归纳为投影原理、三面投影体系、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户型图的识读等几章,在三面投影体系的讲授中又归纳为原因、构成、展开、规律四部分,对于三面投影体系的构成概括为三面、三轴、一点,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1)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模式。在《建筑学概论》的教学过程中,摒弃先理论后现象和案例的教学次序,采用先呈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现象后归纳成科学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即“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讲授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不同时,先举出教室、厂房、学生宿舍、剧院和人行天桥、万里长城、西安城墙、三峡大坝两组建筑,再共同分析两组建筑的不同,总结得出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概念。

(2)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教学对象的技能培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教学对象身边的例子作为讲解案例,尽量将房地产行业中相关的常用术语加入到课堂中,引发教学对象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专业素质和专业认同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教学对象动起来,比如讲解楼梯的类型时,要求学生同桌以及前后桌进行合作,用自己手中的纸折叠出不同类型的楼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在“建筑识图”的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共同完成作图任务,这样让学生在课堂处于忙的状态,有所收获,教学效果较好。

最后,针对“建筑学概论”这门课程,设计学生“建筑绘图与识图”的技能训练,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5~8幅专业图纸的绘制,分别是一幅日常物品的三面投影图、1幅陕西教育学院三校区总平面图,2~4幅三校区某幢楼的平面图、1~2幅三校区某幢楼的立面图和1个户型图的识读,用任务来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技能,并在最后进行成果的交流与总结,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3)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比如,一方面注意教具的使用,由于建筑识图部分要求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强,因此教学中经常采用粉笔盒、书本等物品作为教具进行教学,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适当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展示相关图片、教材上没有的图等。

(4)引入启发式教学,使理论课的教学趣味化。由于教学中避免不了相关理论的讲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尽量将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作为教学催化剂,加入到课堂教学中,多采用提问、设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3.“建筑识图”部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研究实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1)“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任务驱动”法可以作为一种学习方法,为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主要适用于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与技能。对于教师而言,“任务驱动”法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适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适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教师在反思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反思中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任务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四个环节。

(2)《建筑识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根据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可采用该方法进行“建筑识图”部分的教学,其教学模式见图1。

图1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识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课内训练和技能训练两大部分。

1)课内训练部分。由于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而理论性相对较弱,结合学生的特点,课内教学的完全理论化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手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效果。如“建筑识图”教学内容中的“三面投影体系图”是建筑识图部分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跟教师一起完成该教学任务,并设计“请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并绘制其三面投影图”的作业进行强化理解。

2)技能训练部分。技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常用建筑图纸的识读技巧,是学生在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能熟练识读建筑图纸。根据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学生未来的从业需要与进一步学习的方向,将该专业的技能训练分为户型图的识读技能训练和常用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技能训练。

第一,户型图的识读训练。对于户型图的识读训练,先由教师在课内进行示范讲解,讲解的主要内容包括户型图的图例与符号、功能区转化、户型图的描述和户型图的评价四个内容。对学生而言,户型图的图例与符号和户型图的描述比较容易理解,教师主要讲解户型图功能区的转化和户型图的评价,然后按照训练任务的呈现――任务的实施――学生交流总结――教师评价提升的步骤来完成。

对户型图的评价,需要教师在课内讲解户型图评价的主要标准,如舒适性、私密性、功能性等。在这里主要说明功能区的转化,由于日常所见到的户型图基本上是将建筑图纸“照搬”的,不利于客户的理解和销售人员的讲解,因此有必要对户型图进行功能区转化。

户型图识读的主要训练任务为学生自由搜集一幅户型图,进行功能区转化、户型图描述、户型评价等内容的训练。

第二,常用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技能训练。常用施工图主要包含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其训练过程也包括训练任务的呈现――任务的实施――学生交流总结――教师评价提升几个步骤。其中,任务的实施阶段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结合实际,由学生对本校区的总平面图、本校区内某建筑的平面图、立面图进行绘制,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制图标准来完成。任务实施阶段主要包括实地勘察和绘草图、室内作图、实地检验和室内完善饰图四个阶段。

不论是课内训练还是技能训练,教师最终的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任务完成的效果,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个提升。

四、结束语

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主要培养操作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建筑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一定要紧密围绕房地产行业对学生的从业需求,构建学生的核心能力,以此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大纲,有选择的取舍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增强实践技能训练,探索适宜于高职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建筑学概论》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增长.《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3):90~92

2 樊琳娟、刘志麟.建筑识图与构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8

3 杨增长.高职院校《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方法的探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54~55

4 章鸿雁.紧扣职业能力培养,提升高职学生核心竞争力――高职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8(12)

5 石 静、于淑娟.“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6)

建筑法主要内容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学;改革探究;教学改革

The house building learn at independence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of the college investigation

Zhang Wan-xia,Wang Tang-rui,Xin Li-feng,Li Xing

【Abstract】《House building learn 》BE building learn and each building profession required of a profession foundation lesson, it theories and fulfillment be all very strong, it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building design and building structure elaborate, is future be engaged in structur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 have to control.This text aim at currently independence college origin door course of in the teaching existence of problem, carry on thorough of analysis, and aim at existence of problem, put forward some rationalization of sugges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

【Key words】The house building learn;Reform investigation;Reform in education

《房屋建筑学》是建筑学以及各建筑专业学习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基本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而且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房屋建筑学》在建筑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鉴于本课程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本课程老师的重点讨论对象,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浅谈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究。

以本校为例,我们是独立学院,它是指由普通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按照新的办学机制、新的办学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创建的本科层次的二级独立学院,即应用型为主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熟悉管理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具有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员,而不是各种“学问家”。为达到这一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应走出传统的以培养“学问家”为主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主的课程模式。围绕“素质、知识、能力”三个基本要素,开展教学活动与教学改革。

1. 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课时少,教材、教学内容陈旧

房屋建筑学主要讲述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原理,是一门内容广泛,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学科,其中主要讲述民用建筑的构造原理,但是它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经济等,如此多的内容,课时又由原来的56个课时缩减为48个课时,教师很难完成教学内容。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只能一带而过,没有充足的时间做详细解释,导致学生对一些复杂的概念理解模糊,很难掌握。而且我们所用的教材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的《房屋建筑学》,2011版,虽然经过几次修订,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还是没有及时更新,很多构造做法和技术处理应用很少,或者说已经过时了,如木窗的构造、瓦屋面的做法,在实际工程中很少采用,内容讲述还是以砖混结构为主,对已经发展成熟的钢-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很少提及,教材内容没能很好地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

1.2 教师师资普遍年轻

观察我们学校的老师,可以说90%以下是青年人,大家都说年轻是一种资本,比较容易和学生沟通,更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新理念,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较快。然而这更是一种劣势,年轻教师普遍缺乏经验,起步较晚,很多教学方面的内容都是照抄其它同等院校的,难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又体现不出自己的特色。

1.3 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单一

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在下面听的迷迷糊糊,昏昏欲睡,一脸茫然,老师在上面讲的精疲力尽,口干舌燥,不管下面的反映如何,只顾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我们的考核方式就是学期末,统一进行考试,合格与否主要凭这张试卷决定,不管怎样,只要这张试卷的分数没有达到底限,这门课就是不合格,那就等着补考或者重修。所以到学期结束的时候,学生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靠旁门左道得来一些复习资料,把希望寄托在资料上面,为了通过考试,使尽浑身解数。

1.4 实践课太少

房屋建筑学讲述的主要内容,建筑构造部分实践性较强,很多内容是从工程实践经验中概括得出的。而我们目前理论课48学时,2周的课程设计,没有认识实习等实践课,教师在课堂上就是照本宣科,理论知识本身就枯燥乏味,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低。而且建筑除了有抽象的特点,同时还有视觉感悟的特点,只有通过实践课,深人其中,才能体会各种形式的建筑随区域、风俗、文化的变化,才能缩小理论和实际的差距,更好的实现完成我们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

2. 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

针对房屋建筑学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就我校可采取的措施或建议如下: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伴随着近代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建筑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的教材、教学内容陈旧,不能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使我们的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较差。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能反过来指导实践活动。我们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独立本科院校,因此,教学内容的调整要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使学生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适应工作,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分析不同专业的特点,结合现行规范和技术,对各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提炼,以原内容为基础,删除那些陈旧的建筑技术和构造做法,增加一些本行业的最前沿的知识,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而杂,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如果我们照本宣科,点点俱到,这样按照教学计划,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删繁就简,需要掌握的重点章节、重点内容花功夫重点讲解,主要内容一定要讲深讲透,一般性的了解内容可以一带而过,而且我们要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尽量缩小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间的差距,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都是必须的,而且还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

2.2 教师要不断地扩充和更新知识

近年来,建筑业出现了很多新理论、新材料和新技术,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作为《房屋建筑学》的教师,就要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博览群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来满足教学的要求。利用各种途径丰富自身的知识,例如多看前沿性的杂志、论文,多参观实际工程等,在讲解时多结合实例,才能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取,才能适应专业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2.3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房屋建筑学课程内容多,而且知识点零散,重点就是房屋各部分的构造要求、构造方法,单纯的课堂讲授,以教师满堂灌为主的教学模式,不仅学生听起来枯燥无味,而且学习效率也不高。为了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有必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作为教师,我们在第一次上课前就要给学生讲述学习这门课的意义,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的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等,激发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使学生从心理上对这门课重视起来,摆好此门课的位置。我们可以采用问答式的教学方式,比如我们讲到房屋的平面设计时,可以提问平面设计的要求,启发式的带领同学们进行思考,教室为什么设计成这种形状,长度和宽度为什么采用这个尺寸,为什么设置窗户,门和窗的位置为什么在这里等,讲述平面形状时,可以提问同学们都见到过什么形状的平面,比如我们的教学楼是什么样的,食堂是什么样的,体育馆等又是什么样的平面等;常见的平面形状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常采用这种平面形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而且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讲课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对每个知识点都详细展开,扩展补充,这样,学生听起课来没有重点,分不清主次,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没有“消化吸收”,教学效率也不高。我们只需抓住建筑物基本的共性,总结规律,其它特殊的个性方面的,教师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再次,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下,应强化实践环节,它不仅可以用来检验学生所学的设计知识和构造知识,而且还可以用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最后通过2周的课程设计,训练学生构造设计能力以及绘制、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

此外,根据授课内容,适当采用现场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通过“图”的形式来表达的,大部分的图都是利用投影原理画出来的,学生单纯看图感觉比较抽象,缺乏形象感和立体感,有些复杂的构造做法还是不理解,这时,教师可结合本校的建筑物,如学生宿舍、教学楼、食堂、图书馆等建筑物实例的构造做法进行讲解,这些具体的构造做法就是鲜活的课堂。 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不同建筑物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体型组合等,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概念,通过直观生动的现场观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并结合具体问题,积极进行思考,使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直观化、简明化,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提高了辨别洞察客观事物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4 加强实践锻炼,注重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21 世纪的教育特征,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房屋建筑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学生成为当今就业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1、重视平时的大作业

平时的大作业就是针对某一章节或某一部分的学习内容,包括建筑物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楼梯设计、墙身节点详图等,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已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的资源,翻阅规范、图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强化工程素质。

2、抓好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房屋建筑学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 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教师选题时应尽量接近实际工程, 选择学生比较熟悉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如单元式住宅楼、中小学校教学楼等的建筑设计。 指导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查阅设计资料和设计规范,通过独立思考,分析,解决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优先选用新材料、新技术方案,以使教学内容和建筑业的发展相适应,设计出风格突出、造型新颖、丰富多彩的作品。通过做课程设计,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有了了解;对建筑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也有了提高、对建筑构造的运用能力和绘制施工图的能力更是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了正确、熟练运用结构设计规范、图集和参考书的能力;全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专业综合能力。

3、增加认识实习

我们是独立型的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注重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增加一周的认识实习,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在建或已建的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在现场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工程的设计、施工情况。学生通过对工地现场的参观和对工程资料的学习,不仅获得了对房屋建筑的感性认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通过写调查报告等形式,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如结合墙体的细部构造处理,引导学生对某些建筑物局部出现的渗漏、裂缝、装饰层脱落、使用功能缺陷等问题进行分析调查,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最后写成调查报告。

2.5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考试既能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房屋建筑学课程传统的考试方法就是“一张考卷定乾坤”,这样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得出的结果可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由于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的知识点较多且内容复杂。因此,我们有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寻找一种能够较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考核方式。我们可以将最终的考核结果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平时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组成;第二部分为理论部分的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考察学生对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部分为实践部分,考核方式可以是课程设计、调查报告等或者是相结合的方式,这三部分所占分数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可以是3:4:4等,最终的结果由这三部分综合而成,以达到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核,检验学习效果。

3. 结语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教学改革,它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探索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需要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与建筑业的发展相协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完善教学的实践环节,健全考核体系,寻找一种能比较准确反映学生真实水平的考核方式。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了专业技能的训练,以期更好地实现我们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耀军,李永超.《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及建议[J].新课程研究,2008,4:42-43

[2]博明军.对《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探究[J]..商品混凝土,2013,4:76-77

[3]谢兆平,林晓东.房屋建筑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154-156

上一篇:后勤服务发展规划范文 下一篇:旅游企业发展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