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4-04-09 15:27:5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观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新课程对高中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中,应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在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做到哪些方面的变化呢?

一、“变”观念

传统、陈旧、落后的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要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楷模,学习技巧的传授者,教育科研的专家。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首要的就是更新教育者头脑中的传统、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

1.转变教育观念要领会中学素质教育创新理论。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邓小平和同志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思想。

2.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把自己的角色体验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把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总之,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真正参与教学过程。

3.转变教育观念必然要求教师提高业务素质。

高中语文教师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也要具有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进而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他们德才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变”学习方式

在学生主体性教育观念的指导下的语文课教学模式就应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教师确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发展善于创新的意识,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高一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多次尝试这样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三、“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40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远不像现象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它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等特征。

在新课程实施的这一年以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目前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了其与新课程理念精神不相符合的一面,以新课程的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可见,新课程给我们在一线的新课程实施者带来的最大的变化就是要变化我们的课堂,将新课程真正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

我们的课堂之所以要“变”,那是因为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审视,当今的课堂存在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基于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些弊端,我在贯彻实施《课程标准》精神实质的过程中,主动对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并在高一新课程的实施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情况。

1.以学生学习为立足点,使课堂“活”起来。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使课堂“活”起来,当然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以启发式学习方式为指导思想,使课堂“动”起来。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在课堂上使他们的智力活动都“动”起来。所以教师首先要善问,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和广度、深度,向学生提出思考的任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其次要善导,善于诱导和开拓学生的思路、善于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具体指导,使学生“会学”。再次要含蓄,问问题不可以问得太白,不能老是“对不对?”“是不是?”,要尽可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预习;多媒体;评价

高效课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理念。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效课堂的提出正是应对当前的低效率,疲劳式教学的新措施,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也正在一点点、一步步走入到高中课堂中。

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宝藏可以去挖掘,浩瀚的唐诗,婉约的宋词,清幽的元曲,都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形式过于呆板,气氛也过于沉默,虽然有丰富的“实”却被我们教的“死板”起来。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繁重的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高中语文课“活”起来,“动”起来,让教学更加的丰富化,高效化,为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昌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一、学习的准备工作――预习的良好习惯养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习的利器就是预习。预习是一种高效而且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堂好课的建立,离不开教师的预习,老师只有做好充分的预习,才能够对讲解的内容做到信手拈来,用丰富的知识打动学生。老师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性格的塑造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娴熟的运用知识,信手拈来的气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控制课堂氛围,让学习充满乐趣,另一方面,更能加强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预习,对于高中生更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是求知过程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对新的认识对象进行预先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忧笾过程。高中是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环,是踏入大学的关键,如何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节奏,高效率的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良好预习习惯的建立,能够帮助高中生培养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够有学习的动力和目标,良好的预习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培养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高中生以后步入大学和走向社会都能起到塑造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

通过预习,给自己设立阶段性目标。目标的达成,可以给高中生积极的影响。通过不间断的阶段性目标的设立,给自己积极的信息反馈,能够帮助高中生建立起自己积极的心态,让高中生在沉重的学习氛围中,自信沉着的应对。

二、高效课堂之路的探索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

作为教育的主导,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手段等也要有创新。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固定套路模式,采用多种创新的形式教学。如采用诗歌名人名言作为文章切入点,尤其是古典诗歌的韵律美,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在教学的初期学生不能理性地感受具体的美,但是可以提升学生感性的审美观念,可以做到为韵律所动,因声音相随。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开发,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同时开发。并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选择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中学习,在主动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改变以往以教师为绝对主角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活动,加强课堂的互动情节,创新形式的同时,融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学相长的理念,在主动中学习,在教育中成长。

(二)多媒体引用,方式生动化多样化

当高中语文课堂注入了多媒体这股活水后,语文教学一下子就变得灵动起 来,它可以有画、有声、有色、有形,知识和美感化为涓涓细流流向学生的心田。运用新颖、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其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1.形式生动节奏明快

借助多媒体教学,一改往日高中语文课中以文字为绝对主题的干瘪形式,通过节选影视片段,图片,生动化的动画等多种形式,将生动的场景再现。将学生充分带入的场景中,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潜能。充足的材料、课件营造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文章。如气势磅礴的边塞诗,缠绵婉转的婉约派宋词,清新优雅的元曲等等都能将场景美,文字美,旋律美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语文在生动明快的节奏中高效的进行。

2.活跃课堂气氛

在高中语文课中,通过多媒体教学,将生动的场景再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以往枯燥形式化的文字,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加深了学生的记忆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发现语文中的乐趣,继而发现生活中的美。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充满人情味、更加贴近生活和更加生动活泼,也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3.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扩大了单位时间内信息传递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里,如何有效的利用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将有限的时间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延伸,通过图片,声音,影响等手段,将信息以更加丰富的手段,传递给学生,为学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构成开放性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推动学生积极探究,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该本着“适合、适量、适中”的原则,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中实现 最完美、最巧妙的运用。

三、结语

高中是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高中时期学好语文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在高中语文课堂构建高效的学习模式,不仅关系到了学生是否能够进入好的大学,也是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探索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要做到灵活运用,改变以往过重的形式主义,回到务实中来,回归教育的本质,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使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探究,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师生有效互动,建构高中语文 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上,2012(34).

[2]沈龙明,王艳燕,陈玉根.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世界图书 出版公司,2009.

[3]李海林.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评 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的几种倾向[J].语文学 习,2005(4).

作者简介: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3

教育的基础要美好、要和谐。所以首先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语文课堂也必须如此。其一,语文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创建师生之间的新型关系,以构建公平、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为目的,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激发思维。语文教师要主动热情,相信学生,宽容学生,让他们能感受到自己受到应有的尊重,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并支持和赞赏学生能有不同的体会、领悟和结论,促进学生在满足中产生强烈的展现自我的欲望、激发求知欲望,获得思维的启迪、语言的领悟、知识的提高、情感的升华、心灵的安慰,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努力,从而达到体验愉快,享受学习,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让学生去感悟什么是秋,秋到底有什么韵味。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体会这篇课文,鼓励学生去大胆的想象。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发表看法,有的会感觉到秋是收获的,有的会感觉秋是让人思念的,还有的会感觉到秋是有颜色,学生在这样轻松越快的课堂气氛下学习,会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感受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实施,不仅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获得的知识,还能培养出一种优秀的思想品质。

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要坚持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友谊关系,努力搭建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就会营造出能够让学生的心情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愉快的课堂教学情景

在职业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景构建占据一定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正确把握教材的思路、语言、结构、情感等,从而在借助图片、语言、音乐、视频等资料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体验知识、掌握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更深层次的领悟,使其学生获得真正的感受。例如教学《荷塘月色》时,这一课重点描写了月色下荷塘的美丽景色,所以,语文教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充分的查找相关资料,回忆以前见过的景观。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课件,通过图像与声音的完美结合,构建了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的融入到美丽的自然景观中,切身地去感受课文所展现出来的意境。同时,语文教师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落日的景色怎么样?”此时此刻学生们就会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气氛瞬间就会被调动起来,异常活跃。创设课堂的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使其学生在角色体验中,加强了记忆,促进了口语的训练,让身心得到了享受,从而可以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因此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适当地创设一些有内涵、有生命、有乐趣的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欲望,坚持活跃的思维状态,一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语文课堂就一定能“活”起来,促进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体现学生的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层次的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文化,通过学生在上课之前对资料进行收集,逐渐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人物、事件的历史年代等特点,将时空之间的距离缩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不同的有效教学手段,恰当的加入学习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其阅读范围,扩大语文积累,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和不同的情感体会,以达到语文课堂教学内涵丰富的目的,形成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

例如在阅读《再别康桥》的时,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当时作者的心灵意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增加类似于此类文章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加深感性方面的认识,提高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他们贴近生活,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因此学习诗文的时候,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部分课文,由于学生的知识面贫乏带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的苦难,此时更需要教师恰当增加相关学习资料,促进学生了解知识,对知识做好储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4

一、认真研读教材,发掘国学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入选的文章具有很大的时间跨度,虽然近代文章占了很大的比重,但是代表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代诗词歌赋也不在少数,其展现着国学文化的魅力以及担负传承的责任。一方面,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国学文化,需要将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所处的时代进行介绍,而在准备和介绍这些内容时,必须重视挖掘古代人物的人格魅力,并彰显其文化的内涵。对于背景内容的介绍,也要更多地侧重于文化,从而为学生展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学生感悟文化演变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使得学生意识到文本不仅是带有古代汉语典范的名家之作,更为主要的是带有深刻的国学文化内涵,其中能够感悟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在进行教材研读时将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

二、丰富教学形式,优化国学认识

高中语文课堂是开展语文教学以及在教学中促使学生感悟和传承国学文化的主阵地,也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关键点,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为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国学文化必须要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教学课堂以小见大,让学生真正感悟到语文的文化魅力,并徜徉在国学文化海洋中汲取文化内涵和营养。第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和提高教学成效。在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这一能力,而教师只需进行有效指导即可,从而为国学文化引入语文课堂打下基础。第二,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古诗文教学形式,为学生彰显国学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在教学古诗词和文言文等内容时,教师要逐步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不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逐词翻译,而是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学意境,通过引导学生体悟国学文化,将学生带入到诗意世界。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与古诗描写内容一致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悟陶渊明的内心世界,并深层次地对古诗句的文化群进行提炼,这样学生在研究课文时也会更加主动积极。第三,教师要灵活设计语文作业。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到学生的技能和理解能力,将题型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满足不同学习需求学生的文化发展要求。

三、加强自我修修养,扎实国学功底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教好语文课程,并且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传承我国国学文化,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努力提高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为语文教学以及对国学文化的准确解读做好准备,并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国学文化的学习感悟以及传承当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文化的大发展。中学的语文教育中贯穿着国学文化教育,那么,最为基本的事情就是确保中学教师具备与实际教学需要相符的国学知识和国学素养。教师在提高自身国学知识和素养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端正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态度,不断丰富对国学知识的积累和国学文化的熏染,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国学教育的有效方法。第二,教师要拓宽自己文化学习的渠道,并开展多元化的国学文化学习,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检索和查找手段在国学知识学习中查漏补缺,构建完善的国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将国学文化的传承渗透到语文课程教学中。第三,教师必须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实际教学中也要做到坚持不懈,直面语文教学中的困难,并通过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国学素质的方式来满足学生对于国学文化的理解和学习,带领学生在感悟国学文化的过程中实现对国学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将其引入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真正实现国学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也能进一步推进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需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文综合素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当中的国学文化信息,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国学文化,并加强自我修炼,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5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35-01

一 研究背景

1.新课程语文教学对实施课堂教学行为改革的历史要求

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是对原有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层次的冲击。在教育第一线,对新的课程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适应、积极调整的过程正是改革的外在表现,其中课堂教学行为的改革则是教育领域改革最具有行动意义的改革。从语文学科角度来说,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改革是改善当前学生语文学习低迷状态的直接途径。课堂教学行为改革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客观要求。

2.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专题的研究现状

20世纪中期,课堂教学行为才成为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的对象。国外的研究中最早见于克瑞兹(kratz)1986年的研究。从探讨教师人格与特征的间接研究逐渐发展到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研究,进一步进行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效能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与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显著的方法,已经有研究者(傅道春)开始采用类似人类学的方法对课堂实录进行研究。但是国内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主要不足是把课堂教学行为等同于教师行为,或者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学生行为进行心理现象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都未能把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研究的一个方面,也未能把教师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有效结合来作整体性的研究。因此,现代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应该把教师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师生的互动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开展研究。

二 重新解读新课程,返还学生主体真实要义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而言,即让探究的方式进入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从而从根本上克服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肤浅平庸之弊,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但是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高中语文教学传统,尤其是以应试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与要培养高中生探究能力的新要求有着很大的反差,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具有平衡这一矛盾的能力,进一步地说,新课程提倡的探究能力只能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有效培养,而探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和思考过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思考问题,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真正的探究精神。无论提倡何种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教学都应重在求"实",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课外拓展要立足文本,为语文教学服务,而教学方式也不要单纯以小组合作、讨论为唯一途径,应根据内容需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思考、涵泳。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下,对存在弊端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根本上加以改观,但矫枉不能过正,我们不仅要从形式上,而且要从思想上走进新课程。

三 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学途径

1.创造性的设计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内容,保证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其发展。教师要研究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明确教学目标,以课本为中心,对不同的课文应依据其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 灵活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2.尊重学生,调动兴趣

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就必须研究、掌握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实把握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以设定恰当的学习自由度为基础,实现对学生的尊重。

3.创设恰当的课堂气氛

恰当的课堂氛围是激励学生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协调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促进作用,因此,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保障。

4.重视课堂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文夸夸其谈,学生即使都掌握了内容,也都是理论,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们切身体验,亲身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课文的要领。因此,教师应该多举办一些时间性强的课堂互动,如:一周举行一次阅读心得座谈会。要求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找到自己喜欢的一本读物,然后在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学生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 被动的接受知识已经形成了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把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关系着学生能否在学习的道路上行走的长短。因此,学生应在课堂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课本,并利用各种资源(上网等)获得相关的辅导资料。

6.鼓励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形式不拘一格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6

关键词:课堂提问;写作;创造性思维

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是汉字、母语的学习,汉字的博大精深,赋予了语文深刻的意义。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虽然“教无定法”,但是有章可循。语文教学包括阅读、写作、习题、问答、考试、语言审美等。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科学、合理,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着重通过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

一、提高教师课堂提问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提问是一门艺术,问得好不如问得巧。有水平的提问能让学生很好地接受知识。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接受。教师在提问中照搬书本的知识点,不能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形式来教学,问题显然死板,没有变通性,不利于学生思考。课堂中提问与回答的教学就是一潭死水。而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清代学者刘开也说:“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茅塞顿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篇目多,教材缺少情感的因素,对学习开始阶段的初中生来说,没有吸引力。教师的问题要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来设计问题,要把握好问题的深浅度,多角度、层次化、系统化地进行,做到恰到好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讲的知识学生是否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提问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问中尽量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如让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回答等。

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中学生怕写作文是普遍现象。写作成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拦路虎,教师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呢?教师要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有很多优美的文章。名家名作,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学生要多读、多记,重要的就背下来。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做到厚积薄发,写作时语言自然如涓涓细流,流淌出来。同时要通过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开阔视野,获取写作材料,激发灵感。如果眼睛只盯着书本,就容易孤陋寡闻,一叶障目。夸美纽斯指出:“阅读与写作的练习永远应当结合在一起。”阅读时要强调记笔记的作用。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章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艺术上的独到之处用笔记下来,方便学习记忆,做到取长补短。只有大量阅读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学生生活的圈子小,接触社会机会少,生活阅历浅,来自生活的素材有限。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所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用笔把身边的人和事,所见、所听、所想记下来,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作文。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参加课外活动,积累写作素材,用一双慧眼发现生活的点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找出优秀的作文作为范例贴在教室里,让学生之间能互相阅读、交流、互相学习。还可鼓励学生办板报,写时事评论,向报刊投稿,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对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要找出其写作中的闪光点,指出不足,鼓励他们通过努力,使写作水平逐步提高。

三、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语言表达和思想教育而忽视了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只看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思想性这一表面特征,而没有认识到它的思维性这一更深层的实质。思维看作是人接受信息、存储信息、加工信息及输出信息的全过程,这就使得语文教学中所需发展的思维从思维方式上分包括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大脑的思维形式是层递式的,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高层次。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思维的智慧,思维贯彻在听、说、读、写之中。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项基本功,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将创造性思维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教学,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学生思考问题,容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走不出思想的框架,形成思维定势。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开阔视野,走出局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联想,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可以设置一些富有创意、想象力,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来提问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所以,教师要养成学生解放思想、发问质疑的习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提高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补充作用

多媒体教学与教师的课堂讲学融合在一起,进行优化组合,才能互相统一协调,互为补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让教学内容从抽象变得生动鲜活。通过强烈的视听效果,其鲜活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能对学生产生全方位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感染学生。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的范文有好多已拍摄成电影、电视片段,实现了“视听结合,图文并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完善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师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时效,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力。初中语文的文章体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诗歌、散文、小说等,有历史的、当代的,有的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歌颂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勤劳质朴,有的课文写得慷慨激昂,有的写得意境深远,有的写得委婉含蓄,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7

关键词有效教学 课堂 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新课程认为,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学的成功,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因此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认真贯彻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思、教互动”的有效教学原则,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近两年,我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新授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自学

自主学习的一条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此课前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布置自学任务。这一环节的问题设置可分为两类:一是基础类,如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自读课文,识记字词,疏通文意等。二是文本阅读、思考类,如找出文章的行文线索,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对某个重要情节作何理解。第二类问题要因文而定,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其中一些问题既是课前自学思考题,也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对语文课来说,课前自学,独立思考很有必要。

比如我在教学《包身工》一课时,就先给了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自行解决字词,自己查字典,记忆、积累成语,查阅作者、写作背景资料,记忆代表作品等,学生忙得不亦乐乎。阅读思考问题是:①作者从哪些方面再现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②从文中找出造成包身工悲惨命运的原因,分条列出,注明段落。两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文本设置,且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文章,肯动脑,都不难完成。

二、自学检测

自学检测是对学生的自学效果的及时检查,以便教师和学生查漏补缺、矫正错误,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目标。课堂检测可侧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检测字词的音、形、义,背课文等,适当扩展,效果更佳。检测方式:老师命题与学生出题相结合。总之,方法要灵活多样,时间不必过长。目的是多积多记,养成习惯,这是学好语文、提升能力的根本。

三、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理解、思考的学习过程,可朗读、勾画、品味、笔答、旁批等,学生可借助工具书和学案、手中资料,努力完成教学目标。这一环节一定要给足学生时间,切勿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搞表面繁荣。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巡视辅导,及时发现学生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给予帮助,或记在心中,琢磨引导方法,准备在合作探究阶段集体解决。

四、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理解、思考、发言等能力的重要一环,是学生展现个性,表现才能,增长知识、训练思维,提升能力的重要一环。所谓合作探究就是指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学难以完成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切磋、质疑,进行合作探究,以学生教学生的方式,解决部分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让其他组的同学或老师来帮助完成。老师要注意互动过程的课堂控制,把握课堂的发展方向。在这一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不同见解,当学生争执不下时,老师作点拨、指导,明确答复。有时候,或许学生对老师的回答不满意或持有不同见解,这种情况是允许的,这就又引起师生间的交流。这个过程可概括为:参与――体验――分享或合作――交流――评价。整个过程会出现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本对话这样一个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局面。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

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既有预设问题的解决,还可能出现突发问题,尤其语文课堂,许多时候学生会对文本质疑,对教材质疑,对老师的分析质疑,这都是正常的。这时,教师要灵活巧妙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能有些问题还会延续到课下。互动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有合作意识,不必惟书是信,惟师是从。比如:我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老师预设的问题是先研究诗中的景物描写,再探讨诗中的抒情语句。可是在课堂,有一个班的学生对杜甫登高的心情很感兴趣,也很有见解,自主发言,先分析诗人此时“悲”的内容,说得头头是道。面对这种课堂突况,教师不应堵,,应顺着学生的思维引导。其实,先研究景还是先研究情,顺序无所谓,只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就是一堂成功的课。

总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设计,应当以自主学习为中心,以交流讨论、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也是学习探究的一员,让课堂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教学平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2.《高中新课程教学策略与备课指南》余妙霞黎志新主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篇8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上一篇:生物技术的专业分类范文 下一篇:商业计划误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