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范文

时间:2024-04-02 10:44:5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篇1

关键词: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today's society, electronic products have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ives. They raised a higher quality of life for us. Electronic products, mobile phone, MP3, MP4, PSP, apple etc. all kinds of all blew strong winds at various ages. So what is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s electronic products to our convenient service when need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has broken the rule all the land of paper carrier storage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for a long time in the storag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represents the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Keywords: moder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F407.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它们为我们提高了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手机、mp3、mp4、psp、apple等五花八门的电子产品在各个年龄层都刮起了一阵狂风。那么什么是电子信息呢?电子信息就是电子产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提供的便捷服务。它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众人的喜爱。电子信息在信息的存储、传播和应用方面已经打破长期以来纸质载体存储和传播信息的一统天下,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基础上企业也广泛的使用电子信息,在企业的发展和人员的安排上得到良好的效益。企业主要是应用电子管理提高企业的效能。高的效能带来高的收益。同时我们应该把电子信息作为管理的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的力量。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的深化电子信息在企业的能效,加上科学的管理制度,使之更好的发展。

电子信息是整个电子工程的核心支架,在计算机、医学、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相当优秀。现今电子信息的产业作为发展的主力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目前太多数的企业将电子信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巨资改变公司现有的企业网络环境,将电子信息运用到切合企业实际的领域中。更好的发展公司,创造更高的收益。

我们知道电子信息在当今社会已经逐渐趋于产业化的新时尚,现在我们以企业为例简单的探讨电子信息在企业中的使用。不管是在怎样的企业,电子信息化这个词都是不陌生的。下面我们用这个公司来说电子信息在企业的重要性,山西某煤矿公司在近来来建立了具有特色的计算机网络,先后投入高资金,建成了性能卓越的、技术一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采用自主铺设的光缆、网线或租用电信虚拟专线等多种方法,将公司所属各个单位、部门的2级信息中心介入到公司的网络中心。形成一个内部的网络体系。在整个的过程中使公司的信息在各个部门流传,使工作更好的开展。节省了不必要的劳动力。在安全等方面电子信息这个帮手都做得很好。能够及时的勘察出井下温度等多种数据的变化。更好的保证了工人的安全。能够实现井下和井上的通话,让工作更好的开展,及时指挥创造公司的高收入。这只是电子信息在企业中运用并获得收益的一个小小的例子。

二、GPSRTK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GPSRTK系统是由一个基准站和若干个移动站组成。下面我以南方公司的GPSRTK系统来阐述其工作原理。测量GPS都需要高精度的定位坐标,而在GPS卫星定位的自身精度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大家都采用差分GPS定位技术来满足需要。差分GPS定位技术是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上进行观测,根据基准站已知的精密坐标,计算出基准站到卫星距离参数的改正数,并由基准站实时地将这一改正数发送出去,GPS移动站接收机在进行GPS观测的同时,也接收到基准站的改正数,并对其定位结果进行改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GPS实时动态相对定位技术即平时所说的RTK(RealTimeKinematic)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城市工程测量、土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等领域,由于其能实时求解出待定点的坐标,与GPS静态测量—数据后处理定位方式相比,RTK技术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实现RTK作业的关键在于基准站能够把其采集到的卫星数据实时地传送给所有的移动站。现在通行的手段是利用无线电台来传输,少数还使用GSM手机通信,但这两种手段都存在一些缺陷,电台高频信号近乎直线传播,衍射能力差,即使基准站架设于高处,仍然存在许多死角;功率有限,传输距离短,特别在城区遮挡干扰严重时,只能传输两公里左右,因而不能大范围地共用基准站;需要电台、电瓶、发射天线等,设备繁琐沉重、易损坏,给作业带来很多不便。GSM手机传输信号设备简单,但费用高、速度慢,一般不能一对多,实际应用存在障碍。而采用GPRS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特别是在城市测量中,更能发挥其优势,给测量带来很大便利和效率,下面就阐述在这方面理论技术和应用情况。在这之前我们先来阐述一下GPRS的概念。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是采用分组数据传输的GSM核心网的增强。GPRS应用了高速分组数据技术,它的主要创新是基于分组的方式,将传输速度从目前的9.6kbps提高到170kbps。GPRS具有实时在线、延迟短、性能稳定、传输速率高、覆盖率高、资费低廉等特点。

三、效能监察及应用

什么是效能监察?效能监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部门通过监察对象履行的职责、依法行政及其效率、效果的的监督检查,以达到促使监督对象增强工作的责任心,改进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加企业的收益,加强勤政建设目的的活动。

为什么要开展效能监察?效能监察是一个企业的加强管理发展经济的需要。实施效能监察,可以避免“上有对策下有对策”工作不负责、有法不依等问题的的发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效能监察是纪检监察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规范企业的管理,规范个人在企业中的职责,调动个人及部门的积极性。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做铺垫。

效能监察的作用是什么?效能监察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就是高层次的监督和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管理涉及的地方,效能监察就应该延伸到哪里。效能监察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企业的管理和企业正直之风的建设,抓住不时期不同的工作重点,是企业的发展和赢利达到一个最大的额度,不管在工作进度还是工作质量、资金使用上都进行监察。对完成目标任务、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直接的作用。在实施效能监察的时候我们需要抓住以下的几个重点,把握住好的立足点,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和抓住关键点切实的做好监察的工作。监察会实现企业的两个效益,一个是自律效益,另一个是开展效应。我们应通过监察对企业的员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使他们自身约束自身的行为,在良好的环境下给企业创造更好的利益。那么开展效益就是各个部门在某些意义上是互通的相互了解彼此扶持使企业的赢利在最大化的扩张。效能监察还能促进一个企业的和谐发展。促使各部门的良性竞争。促使员工个人的数质的提高。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篇2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变革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迅速扩展,这种技术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更加快速地掌握事实和原理类知识,而且能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或虚拟真实情境,为学习者掌握技能知识、人力知识和情境知识创造条件。在信息技术手段已深入我们学习、教学等各方面的今天,它一方面为我们提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另一方面,也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认为,要培养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全面的文化基础、创新能力和高尚道德精神的一代新人,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因为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包含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显然有赖于信息技术手段),而且还因为各个学科(不管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的学科)其教学的深化改革离不开教育技术理论的指导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环境的支持。

21世纪为人类带来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与生态问题,面对这类危机,并考虑未来的社会发展,联合国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应付各种危机的四种最基本的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他们认为,为了应付各种社会危机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必须围绕这四种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可见,对于学习者来说,不仅强调知识的学习而且强调实际能力的掌握。而对于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让学生掌握认知的手段、方法,即学会自己去发现知识、自己去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而不是系统化的知识本身。据此,传统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都应相应地进行革新。笔者认为,信息社会的学习应是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新理念的融合。这种融合不应只是体现在信息机器在教学中的普遍使用,而是要求我们变革我们早已习惯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代之以四种最基本的能力为导向,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学习潜能的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人类的学习与教育改革的动力

学习是指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知识的核心是社会化过程,而学习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手段,为了适应社会的环境,个体必须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经验积累引起的行为倾向变化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可见,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人们的学习方式可能具有较大的差异。在现代社会中,学校是个体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对个人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教育属于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它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生产力。因而,不同的国家都会因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对本国的教育政策作出一些调整和改革。从教育本身来看,教育的改革是其本身矛盾发展的过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最先进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带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引起人类社会全面和深刻的变革,这是当今教育改革的物质动力。它表现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知识的爆炸、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引起了知识的剧增和人们学习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从这一方面看,信息技术是调和这一矛盾的物质条件。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知识的不断需求和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的矛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与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这是我国教育主要矛盾的重要表现,这也是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现实条件。

我国的教育改革概况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教”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的方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教师的“教”的方式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师本人的教育素质。在我国的学校教育发展历程中,课堂教学的变革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4年至改革开放以前的偏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阶段。在这个阶段,受到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提出教育应以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的头脑。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主要采用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布置作业;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末到80年代中期的偏重智力培养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教学中,在教学程序上,主张“先学后教”或“先练后讲”,坚持“学生自定步调,教师异步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强调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改革阶段。在这一时期,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针对传统课堂教学重认知、轻情感的弊端,从学生的情感领域入手,并以此来统领整个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把课堂教学看作一个具有潜移默化性质的陶冶、滋养过程,并通过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情境、友爱融洽的活动情境和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投放到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从而实现了情感侧面上的“乐学”与认知侧面上的“会学”的有机统一,探索出一条既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的有效途径;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改革阶段。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把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主体能力的培养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它不仅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而且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1996年6月13日发表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在全国范围内,不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然而经过10多年的教育改革,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一个大的问题和困难就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缺乏对教育在信息社会中的定位这一问题和信息社会中我国教育出现的新的矛盾的认识,这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思考

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展开,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引起人类社会的生产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也引起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教育改革是必由之路。然而,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决不只是信息机器在各类教学中的普遍使用,而应是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新理念的融合。这种融合应是作为科学文化的信息技术和作为人文文化的教育的真正交融。笔者认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改革应更新观念,建立全民的、全时空的大教育观,针对21世纪人才培养需要制定整体的教育改革方案。

1.尽快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确立和传播信息时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据此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模式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带入到信息社会,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从影响社会发展的工具,逐渐摆脱了单纯的技术载体,成长为促进社会变革的文化观念。信息技术文化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所表现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信息社会的基本原则是多样化、综合化、分散化、分权化、最佳化和非同时化,这些原则和要求决定了信息社会对人才、对教育的要求,决定了信息社会的人才观与产业社会的人才观具有很大的差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信息社会对教育及其发展的要求,因而,教育必须根据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进行变革。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和模式很难满足信息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因特网为中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了以学校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它在时间、空间上给予了学习者极大的自由度,保障了每个学习者接受教育的平等机会。同时,以因特网为中心所形成的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也为人们构成了一种终生学习的系统。它将是以后教育发展的趋势。

2.尽快提高我国各类教育的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各级教育部门应大力支持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且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组织,以克服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性,同时它又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另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组织离不开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在重视“教育硬资源”建设的同时,应以 “教育软资源”的建设作为基础。

3.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契机推动各类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系统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它们可以体现出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极为宝贵的特性,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以有利于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成长,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中小学阶段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必要的,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则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改为“指导作用”要更恰当些)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4.重视对各类学校领导、教师的信息素质培训和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教育

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的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和其他的信息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以及批判性思考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信息。完整的信息素养应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教育中,正确、有效的教育信息是教育决策者作出教育决策的主要技术基础和手段。因而,各类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他们自身的信息文化素质水平是影响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目前我国的各类学校的情况来看,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信息素质平均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改革顺利进行的一大因素。另外,人的培养具有双向性,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的信息文化素质教育并不只是向他们传授信息技术文化知识,而应该是在向他们传授信息技术文化知识同时,提供于学生信息文化的环境,让他们在信息社会的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篇3

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 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283-02

随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更丰富的资源、更优化的过程,也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1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从狭义上来说,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信息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核心手段。信息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融合,将形成以智能多媒体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时空大规模信息网。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发展,这一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识技能和种种行为表现时刻需要不断调整、修正、重新审视、评估、接受挑战和考验。

2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2.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课程的组织者。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师讲得越多,学生就得到的越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便竭尽全力,为讲深、讲透一节课费力不少,学生则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但是这一切做法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角色相应发生了转变,信息时代教师应是课程开发和教学研究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自主选择知识载体,运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开拓多媒体教学空间。教师可以编制教学软件,促进课程向地方化、校本化、个性化、综合化方面发展,实现课程教学综合化和知识的融会贯通。

2.2由教学管理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感情、想法,乃至成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界限,拓宽了人际沟通的渠道,师生交往趋于多样性、平等性。开放式教育有利于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的建立,教师应更多地理解、信任、爱护、同情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创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培植学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2.3由信息的拥有者转换为信息的开发者。教师将独自或与他人合作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和帮助,确定学生为完成学业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选择一种适合其特点的、能有效完成学业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探究、拓宽,对学生的学习给予一定的检查、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自身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利用网络查找信息,能够设计开发整合教学资源,并将它们融与教学活动中。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1依托计算机多媒体载体,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实现优化教学一方面需要掌握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如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方面包括操作系统的运用、汉字输入、常用软件等的使用。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现代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理、方法,尤其是关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为做好课件就必须收集与教学信息资源并有机地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使信息技术既应用于教师的教,又应用于学生的学。这样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中,就能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并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培养协作意识的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2利用博客作为教师教学的工具。博客可以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个人电子文件夹,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由于博客的公开性,方便性,它可以用作教学活动中交流与协作的工具,又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课后在网上的交流平台,可以作为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也可以是教研室的虚拟教研平台,在网上探讨教学和研究、合作编写教材等,利于知识间的相互交换和沟通。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把自己在学习或教学的体会、感想、经验、心得记录下来,形成个人电子学习档案。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研究成果、课件通过博客上传发表,这样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3.3利用网络论坛及聊天室提升教师的理念和思辨能力。当今的论坛和聊天室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天地,论坛和聊天室只要在网站上注册就能海阔天空地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在论坛上针对某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育杂谈、班级建设等等,还可以查看和回复别人的贴子,“当用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的时候,你所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当用一份思想去交换另一份思想的时候,你就拥有两个世界”。当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在一起,分享他们对教育的思考,分享他们对教育的疑惑,分享他们得到的收获与答案的时候,碰撞他们思维的火花的时候,我们还能否认,这样网络交流对我们而言的巨大意义吗?网络交流平台的建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在悄然中得以发展和提高。

4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教育,提高教师发展的创新意识

教师作为知识源泉和智慧结晶的传播者,应指导和协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能力。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事实材料的提供者,还要帮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从学习的观点出发,率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就需要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教育。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师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将“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信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教师的职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师要得到发展就必须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渗透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层面上。因而,教师只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够不断地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才能在信息化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美凤,《信息时代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反思策略研究》,河北大学,2005年。

[2]黄春梅、李燕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07年1期。

[3]邱晓丹,《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项目的教师专业发展》,2007年5期。

[4]周跃良,《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期。

[5]刘 洋,《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变革》,考试周刊,2009.36。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篇4

一、信息技术与竞技体育

我们简要看看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大显身手。信息技术给竞技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动力。1912年在第5届奥运会上首次使用田径电子计时器和终点摄影装置发展至今,当代体育已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尤其是当代以大容量、处理速度更快为特征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在体育界广泛应用,并成为当代体育所依赖和获得发展支持的元素。在体育赛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赛事结果更具有权威性,减少因人员疏忽造成的失误。而在体育训练中的竞争实际上就更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首先是信息技术的竞争。运动员的训练数据可以运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从而生成更合适的训练方案;之前的比赛资料同样也可以依靠信息技术进行整理得出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对于自行车、汽车越野、帆船这类长距离的训练,GPS卫星定位通信技术,多媒体图像指挥视频系统中的宽带数字化通信技术和无线电通信技术为它们提供了无限的便利。通过以上事例可见竞技体育的发展及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觑,接下来我们着重来探讨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领域中应用的作用、误区。

二、体育教学因信息技术而多彩

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质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服务于体育教学,有利于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它可以引发体育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互动、教学艺术等方面一系列的探索与思考,是一种全方位的教学改革,从而使我们的体育教学达到最优化境界。

据研究,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约占人类信息总量的95%左右,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而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可以很好地将动作具体化成为一个个生动鲜明的场景,把枯燥、单调的动作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既弥补了材料不足的缺陷,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另一方面,作为独立个体的体育教师往往存在着在进行自己擅长的内容教学时,会讲解精练,动作示范规范,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也很快,反之,则出现不尽如意的现象,有时还会出现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方法的老化,时间一长势必会违背“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则会使这样的问题变得较简单,可以避免了体育知识在单纯用语言描述讲解时的抽象晦涩、教师演示时的费时费力和演示动作不标准带来的麻烦,极大地降低了教师教学时的难度,帮助了学生在具体掌握、记忆动作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时也提升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接力跑交接棒动作时,教师不必再亲身示范,运用信息技术的中的3D虚拟技术将动作变为视频,更可以将交接棒时的动作一步步分解开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另外,在练习时不要完全以训练的形式,可以将交接棒的动作融入一些小游戏中,再借由信息技术辅以背景、声音、灯光,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动作的要领。

三、信息技术为学生与老师搭建交互平台

信息技术与体育课程整合也将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信息资源有着丰富多彩和易于分享的特性,使学生学习方式从单一、被动向多样化实现了转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由教师主宰。而在信息技术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信息技术不受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程度和方式。比如一些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自行学习并考核,更加形象、便捷,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则可以通过预先设置鼓励模式,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和考核时及时给予鼓励,鼓励形式借由信息技术可以很丰富、有趣,从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网络媒介中,信息是共享的,互联网有着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料,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有目的地处理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主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四、体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误区

虽说信息技术运用在体育教学中作用巨大,但目前的现状是许多体育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存在误区。比如将信息技术狭隘的视为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为了评比课、公开课而使用计算机,以求能体现现代化与教学的结合,博得评委和同行的好评。还有这样一种狭隘的认知:计算机辅助教学就是用多媒体计算机代替教师做一些传统教学方式中无法做或做不好的讲解和演示。这样的认知也体现了一种运用误区,就是教师讲课时只是将讲、写、做的手段现代化了,实质上还是老一套,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并没有对传统教学方式有所突破。最后就是本末倒置,为了增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精彩性,许多体育教师将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制作课件而不是如何使自己的体育学科跟信息技术更好的结合,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信息技术并不是能得到所有体育教师的青睐。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运用误区,并不能否定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需要避免这些误区,以开阔的眼界恰当、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外语教学 网络 多媒体课件

一、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外语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突破了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快课堂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大大节省了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为新材料的操练巩固“腾出了时间”。教师可以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教学程序环环相扣,这样就加大了课堂训练的密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材料使用图文音像的好处

托尼·斯托克威尔在《快速学习:理论及其实践》一书中指出:要想快速有效的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研究表明:人们从外界获得知识信息,80%要通过人的视觉从图像中得到。心理学家已经证实,同一件事物如果用单纯的符号或文字认识需要10秒钟的时间,用图画只需要约一半的时间,用逼真的图像只需要用1/3的时间。与以往单一的文字符号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学生记住并掌握所呈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特别在外语教学中,通过视频,播放小电影,对话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实况外语节目,不仅在课堂上尽量排除用汉语讲解的干扰,保证纯正的语音与优美的语调,同时也创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模仿,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现代信息技术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与学习内容相类似的“真实”情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去探索或发现知识,应用知识。

三、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随着教学过程的进行,所提出的认知目标和实践目标与学生知识能力的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因教学手段的局限,难以适应不同个体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很难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和网络的普及,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认知风格和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优秀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进取,改变“吃不饱”的现象。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料库,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也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因此应鼓励学生上网学习,并给予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利用,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毫无疑问,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外语教学发展开辟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然而,在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表示极大乐观的同时,我们有必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量过大。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外语课堂教学,目的是避免写粉笔字,电子教案成为手写教案的翻版,授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忙于做笔记,学习仍然被动。二是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依旧主要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组织教学。教师完全围绕着事先精心准备的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先进的教学媒体,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甚至将本可以简单明了的教学步骤复杂化,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多媒体配套设备不全,功能难以充分发挥;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不熟练等耽搁上课时间的小插曲,时有发生。越来越受学生欢迎的网络教学资源无所不包,信息资源虽然丰富多彩,但却杂乱无章,用户很容易迷失方向,常常会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更严重的,对青少年造成“信息污染”甚至引起网络犯罪。另外,网络虚拟空间的沉迷现象,网络伦理困境等技术异化现象也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关注。

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更新观念,加强培训,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扬长避短,让它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参 考 文 献&nbs

p;

[1]李康.教育技术学概论:基本理论的探索[j].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胡隆,张红玲等.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j].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珍尼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j].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托尼·斯托克威尔.快速学习:理论及其实践[j].effect出版社,199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篇6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各个行业提高自身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也显而易见,从先前的国家控价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与市场的结合形成价格,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技术对其的影响我们不能小觑,认清形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字:信息技术;工程造价;项目投资;工程量清单

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整个工程项目中及其有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各个阶段进行决策控制。而在早期在编制工程预算时,得靠手记,在很多方面如工料分析、调价差、计算费用、出预算书。都得费大量的时间往往杂乱、工作量大且费时。并且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推广,各种软件的开发与利用,使工程造价管理的在各个层面如:计算的精确度、数据管理的有序化、数据存储的便捷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大大提高了劳动生成率,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同时,以大量的切实可行的信息是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管理的基础保障,将日益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企业和市场的实际相结合,建立起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快捷、简便、精确的工程管理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发展改变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手段

九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与国际惯例接轨,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不断强大的软件工具,数据库技术、正在发展中的开发工具提高了数据存储和处理的能力还有软件的制作水平,极大的改善了用户界面。同时,使硬件的计算能力、存储容量以每十八个月翻一翻的速度发展(摩尔定律),并且提高了个人低价拥有高性能的电脑的可能性。然而在过去的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没有计算机技术的辅助,完全靠人自身去完成大批量的数据的记录与计算,信息流通手段极其不便,数据采集极其不便利,调查的材料价格也不够全面从而增大了预(决)算的误差,不能直观的表示费用表的计算结果,可分析和调整的粒度较粗糙。而在国外,工程造价管理则是政府间接干预,制定计价依据科学合理,相关信息指导工程造价的渠道多,实行动态估计依据市场,运用通用合同相互约束,重视市场。现今,信息技术在飞速的发展,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也在随着它的发展在不断完善,各式各样的软件被应用于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造价管理开始与国际接轨。协助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维护定额库,功能从单纯的套价向多方拓展,用计算机数据仓库联机分析解决收集工程造价资料的问题等,使人机界面和信息获取的手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世界真正的迈入了信息时代,同时,解决了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量大、不易采集、加工、等的矛盾。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在保持原有的工作效率前提下提高预(决)算编制的精度和使用更丰富、及时、准确的材料价格的可能性,(目前国际工程招标均使用全费用的报价方式),更深入地拓展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一个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的投资估算、概算、预算、审核、阶段结算与竣工决算,通过积累已经完成的工程的数据建立起造价指标,并且又反过来指导新工程的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等,有效地控制了领导决策和资金的使用,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有效信息,使他们的操作更加简便、直观,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预(决)算结果的表现形式,信息技术还被广泛的运用于工程管理、定额编制、工程量计算、指标收集与分析、信息网等方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项目投资更加科学化

虽然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许多问题:静态性的管理还很明显,估算、预算、决算等仍存在管理分离的问题,工程造价管理的法律规定上仍然不完善,工程造价信息的采集传递等方面相对落后,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时间来完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工程造价管理不断地快速的完善成为可能,网络的不断完善与推广,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材料价格变得丰富、精准、及时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并且已经深入的发展到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项目的投资估算,包括整个项目的可行性、概算、预算、审核、阶段结算还有竣工决算。有效地控制了领导的决策和资金的预算与使用,对外开放使我国的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思想受到了国外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很大的冲击,然而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各项技术的经济决策对项目的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其中要以经济和技术相结合为重要手段,要做到以我国的基本建设程序为: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建设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在各个阶段中,投资估算是拟建项前期阶段中作为论证拟建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合理的重要的经济文件,通过改革创新工程预算的技术、其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制、接受登记预结算、登记的审核、管理材料领料、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图纸目录等,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为今后的科学控制工程造价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管理工程、编制定额、计算工程量、分析与收集指标、信息网等方面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支持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全面推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行市场经济,工程建设市场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先前的国家控价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与市场的结合形成价格,尤其是在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颁布之后,更加速了它的变化。在近上百年的历史中,在工程的招标投标方式上国际上仍然普遍采用工程清单计价,但在我国却是新生的方式,我们也从中看到它更是我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的业主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利用工程清单计价。工程量清单以其明朗的前景,作为市场形成工程造价的主要形式,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视角、新的工作方法、新的思维。真实、积极、快速的掌握市场中与工程有关的材料的价格信息,工程承发包价信息、工料机耗量信息还有成本统计指数等相关的经济信息,是运用工程清单信息建立起数据库和信息网络的重要手段。而这些手段的实现最终却还是要靠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运用。

工程清单计价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第一个方面采用作图法,首先在识图的基础上重新输入图纸各个构件与其尺寸,系统这时会自动的计算出工程量。目前来看占主导地位,算出的工程量精确其自身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必须重新输入图纸工作量仍然比较大。第二个方面工程图纸扫描为光栅文件,首先由软件处理矢量化,提取特征,然后用模式识别技术来识别出构件类型和几何参数,最后算出工程量,此方法较有前途,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但在实践中操作起来仍有不便需业内专家专题研究。第三个方面在CAD软件中直接加入构建特征参数的属性,在进行结构与建筑设计的时候使用其定义的各种构件对象设计建筑物,并不是直接运用线条做图,有多样的构建和参数包含在内,避免了模式识别的难关。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道路上,全面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邢丽燕,陈起俊.工程造价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J].工程估价.2008年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新型教学情境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教学内容,尤其适用于新课导入环节。教师首先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紧接着把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由于种种原因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态画面或视频。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为学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教师要重视这样的机会,通过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享受快乐学习、适宜趣味化学习的优美环境。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为同学们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情境。通过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为同学们创设最佳学习情境,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妙趣横生的环境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通过动态的形象、优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婉转的歌唱及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浓厚学习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使课程的导入形式变得多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民族文化精神的抒写,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重视具有民族特色文学作品的阅读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应用兴趣。小学生学习语言和阅读的途径最初是靠大量课内外本民族文学作品完成的,小学生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兴趣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听老师讲故事,自己阅读故事性强的儿童文学作品等文本内容是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喜欢阅读并且能够读懂,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师要带领小学生阅读多种儿童文学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辅助阅读,让小学生模仿儿童文学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以趣味性极强的动态视听感觉、多彩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信息技术优化形象记忆效果

多媒体的出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出路。通过现代多媒体的音像优势将语言文字描写的情景再现,可以使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听过多媒体示范朗读后,学生自然受到感染、熏陶,且很容易理解、接受课文内容。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时准备一些儿童文学作品读物,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边演示边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最初意识源于说话,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语言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加强阅读写话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认知能力,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语言和提高写话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辅导、写话训练,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量阅读中强化美感教育效果和科学认知能力。在开展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语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学生强化阅读效果,科学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思维能力。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通过大量阅读进一步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语言的良好阅读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阅读游戏活动,让小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认识世界,在愉悦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在阅读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在快乐阅读的氛围中认知事物本质、丰富各种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话水平。

四、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的运用,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到处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精神,处处彰显着“仁爱”思想,有“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和执著的爱国精神,有同志间谦恭忍让的美德,有爱国主义者的忧国忧民情怀,还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博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文学教育,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感、经验、眼光、角度体验作品,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想象、联想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注重学生个性的思维和见解的发挥。学生在其间的表现是令人惊喜的。这种表达的坦直,思想的活跃与敏锐,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有时,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成长,培养一份感悟和理解生活的能力,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灵,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小夯实学生的语言文化基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有利于实施现代化教育改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在电化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对辅助语文教学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陈乐燕.浅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J].成才之路,2010(18).

[2]陈国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考试周刊,2010(27).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篇8

[关键词] 审计技术;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 F2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0194(2006)01-0042-0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审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审计期望值的无限高和审计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审计风险的无限高与审计技术的有限性,已经成为当今审计界面临的两大突出难题。尽管审计技术与方法本身无法弥补社会期望与审计能力之间的差距,但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审计技术,就能用最合理的资源投入,给出最合理的审计结论,承受最低的审计风险。

审计技术与方法是审计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已成为审计理论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引发审计界越来越多研究兴趣的跟进。目前,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数学和统计学技术以及比较流行的分析性复核技术,在国际审计界已经成为通用技术,如果我国审计人员能够充分地学习和借鉴,必将以较低的成本,迅速提高我国审计的技术水平。多年来,我国政府审计机关对审计干部开展了持续性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但我国审计人员所具备的技能与现代审计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随着审计环境、审计对象的变化而加剧。本文对我国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与现代审计技术发展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针对现阶段国家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代审计对审计职业信息化的要求

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为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能力及审计判断质量提供了可能,但要制定一个对审计职业具有导向性的培训方案,必须对当前审计技术的变化以及被审对象的变化有一个清楚地认识。

(一)现代审计需要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引进审计分析手段

传统的审计核对方法,是以佐证资料为参照系,与审查资料相互映照,借以发现审查资料的错讹,因此,计算机审计的原始需求起源于审计的局部业务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审计信息的查询、核对、抽样、文档制作、计划管理。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无法证实佐证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特别当被审对象规模庞大,关系复杂时,传统的审计方法存在着许多难题,结果并不理想。现代审计的重心趋向于企业经营导向的风险分析,关注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未指明联系,对经营业务本身进行审计,这要求审计人员从被审单位财务数字的奇异性、账户之间的奇异性,以及时间、地点、人员的奇异性,结合具体的经济业务内容来发现问题,许多审计活动都是近年来引入的,并且超越了传统的审计工作。如果说在以往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依靠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技能来对审计项目进行试探、分析和断定便能完成任务的话,那么,在如今社会对审计期望无限高的形势下,传统的判断过程和方法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在审计资源既定的情况下,迫切需要在信息技术平台上应用现代审计分析技术。

(二)被审系统财务业务一体化要求审计人员具有确认、发现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提倡、实行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系统变得功能繁多,所产生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也日益丰富,这为应用现代审计技术提供了信息基础,同时也给审计带来一些新的问题:⑴被审系统的功能、单据的入出方式和地点发生了变化,比如许多资料直接由资料产生处的人员来键入;⑵被审企业的业务、财务基础管理工作和单证流转程序发生变化,比如会计信息会在交易完成后自动入账,同时进入相关分类账,并自动产生报表,且许多资料直接从系统中即时存取;⑶机内储存的信息迅速增加,比如除财务信息以外,还储存有非财务、企业内部、外部的相关信息。这些都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被审系统的处理流程和控制过程,并具有确认和发现信息的能力、信息选择和简化的能力、对信息分析和分类并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审计判断的复杂性要求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智能化

会计舞弊行为是一类带有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问题,产生舞弊的因素复杂,种类繁多,很难科学地计算和评估,这就需要有新的技术来“智能地”和“自动地”分析原始数据。智能化强调的是将历史经验总结、科学规律推导和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结合起来,指导审计人员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在审计过程中,数学、统计学的分析结果,都不能完全替代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因为在其利用的数学公式中,仍然有许多变量需要审计人员主观确定。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审计机构,倾向于在审计软件中为审计人员的决策提供参考。目前,西方发达国家许多审计机构不惜花巨资,邀请审计领域的专家,分析在各种情况下常见的审计策略或方法以及对不同审计结果的判断标准,以减少主观思维对审计人员的影响,支持审计人员的判断过程的客观性。

二、我国现阶段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我国政府审计在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培养了大批基础应用人才,在较大范围内实现了传统的审计作业流程在计算机中的转移,提高了审计的实时性和效率。笔者认为,在现代审计技术应用被广泛提倡的形势下,我国审计职业信息化教育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有待于创新和改善。

(一)信息技术环境中现有审计方法的创新问题

目前,我国计算机审计在对被审财务数据的获取、转换、检索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各种错账检查方法的运用更加简捷而高效,在大量减少查账工作量的同时加速了审计判断的过程,但不足之处在于,对已获得的数据如何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探讨不够。如果现阶段过多的搜集此类案例,并在培训中占据主要位置,将会降低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的导向性,也不利我国审计基础理论的深化。长期以来,我国大学相关专业课程中,现代审计风险的识别、数理统计方法在分析性复核中的应用、支持审计判断的专家系统等知识一直未纳入审计主流教材,需要在审计职业后续教育中予以弥补。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探讨对现有的审计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创新。

(二)现代审计技术应用与信息技术实现的融合问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对审计人员而言,明白一种分析方法的意义比知晓其计算过程更为重要。因此,培训内容要涉及技术实现的原理和操作两个知识点,例如,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主要涉及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计算机软件使上述方法的实现过程相当简易,难点在于对合适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尤其是,审计分析适用的场合往往是一些多变量大样本的情形。目前,独立变量的选择仍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直观判断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情况,并借助计算机进行反复试探、比较训练。但在我国审计技术与方法类培训课程中,鲜见各种审计技术方法在计算机中的应用过程,而在审计信息化类培训课程中,主要涉及审计平台的建设、网络建设、数据库技术以及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缺少贯穿课程始终的审计分析案例的支持,形成现代审计技术应用与信息技术应用两张皮的课程体系。显然,这不利于那些富有执业经验的审计人员灵活借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也不利于审计新人在实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技术优势。

(三)培训中受训人员的参与问题

要确保开设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机构不仅要了解我国传统审计职业目前实现信息化的问题和难点,也要了解现代审计实现信息化的问题和难点,其课程必须经常更新制作,使其具有时代性。尤其是,审计信息化培训的对象层次较高,专业性强,开展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的门槛比普通意义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信息技术培训要高得多,这些都对培训机构自身的实力提出了挑战。实际上,在审计职业后续教育中,受训人员的学历、阅历都不同,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审计人员和擅长信息技术的审计新人,他们知识的结合点就是丰富培训资源的重要源泉,但他们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技巧、经验和心得没有在培训班中得到交流和分享。

(四)培训效果评价问题

培训效果的评价是教育培训体系的最后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一般来说,只要是职业培训,就存在一个分级的评估体系:一级评估主要关注学员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反应;二级评估主要通过考核检查学员所学的知识;三级评估主要衡量学员工作表现的变化;四级评估则是衡量培训是否有助于工作业绩的提高。目前,我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搞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人才建设,但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审计技术应用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审计职业传统审计方式方法的惯性势力形成鲜明对比,这突显出我国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重教学、轻效果评价,对培训转化率低的现象关注不够。如果受训人员不能做到学以致用,那么,对每个参加培训的人都是一种浪费。

三、思考或建议

审计培训机构应在发现、支持和参与审计职业变化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既把审计业务信息化作为培训目标,也把追求审计业务信息化的最佳效果作为培训目标。现行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内容的设计与我国审计的需求、现状是相吻合的,但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水平及我国审计的发展需求来看,目前主要任务一是应考虑目前现代审计技术的应用水平,将一些实践证明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知识和方法与信息技术实现过程紧密结合;二是总结和归纳那些具有丰富执业经验的审计人员长期以来积累的审计经验和技巧,在计算机上以案例的形式给受训人员亲临其境的感受,三是要依靠各级审计机关切实保证培训效果的落实与反馈,并在培训的方式上积极探索创新。

(一)结合通用软件包剖析现代分析审计技术,增进实务需求

现代审计分析方法是传统审计方法的拓展,往往需要相应软件的支持才能实施。我国审计软件种类少,分析功能不足,加上审计人员工作惯性的影响,导致审计实务对现代审计分析方法应用的需求不足,这反过来又制约了审计软件的发展。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借助其他软件剖析分析审计技术,以增进需求。例如,回归分析方法是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合规性审计中,可利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经济活动中某审查量的理论值,用此理论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从而为审查工作提供线索、把握审计重点,并为评价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依据,该审计分析技术利用电子表格或统计软件包即可实施。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计算机系统介绍审计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不仅解答了审计实际问题,还能大大提高受训人员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探求这些方法和原理的欲望。

(二)有组织的搜集专家经验,尝试专家系统分析法

专家系统法,是对审计人员不可量化的经验进行转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对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多年的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汇集有经验的审计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审计预测分析。由于专家经验的搜集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因此,基于专家系统的辅助审计软件开发周期长、开发费用昂贵,在我国远未广泛使用,同样也显示出需求的明显不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专家系统的各种系统都在不断地普及和发展,审计人员利用专家系统完成审计证据收集和分析的远景可以期待。目前要推动这一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首先需要有组织的搜集、整理、优化审计专家的经验,并形成数据库;其次,在审计职业信息化培训课程中做一份专家系统知识的普及工作,可以引导审计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对审计经验的关注和搜集,启发他们对新技术的应用热情。

(三)跟踪关注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目前,企业组织结构及经营活动方式日趋复杂,一些企业管理层出于筹资和业绩考虑进行舞弊的动机仍然存在,应该看到某些被审单位的舞弊水平在不断提高,其手段从简单的违纪违规转向了有预谋、有组织的技术造假;从单纯的账簿造假转向了从传票到报表的全面会计资料造假,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的应用不仅加速了这一造假过程,也使造假行为更隐蔽。培训课程应指导审计人员利用被审系统提供的信息和手段为己所用,例如,利用被审系统将传统的财务处理同发生财务的事务相结合的特点,在查核被审单位财务的资金现状的同时,追索资金的来龙去脉;利用被审系统提供的同业务伙伴之间的数据交换功能,把握被审单位所处的行业特征,从而识别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全面而广泛地评价企业受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四)积极探索培训方式的创新

上一篇:建筑业审计报告范文 下一篇:消防业务理论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