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9 11:27:58

精准农业分析

精准农业分析篇1

关键词:3S技术;精准农业;应用展望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2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近8亿的农民,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国际上近年来把精准农业作为农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是农业生产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它的特点是“精确”,它充分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思想观念,其核心技术是“3S”技术与计算机控制系统。

1 精准农业

1.1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的核心思想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简称PA)是农业实现低耗、高效、优质的重要途径,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1], 实时获取地块中每个小区内的土壤信息、农作物信息,诊断作物的长势和产量在空间上形成的差异是PA的内涵思想,并对每一个小区做出分析,决策,随后进行灌溉、施肥以及喷药,从而使水、肥以及杀虫剂的利用率被最大限度地利用,增加产量,减少环境污染,进而高效地利用各类农业资源,取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1.2 精准农业的技术核心

实现PA,它的核心是除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还有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传感器以及检测系统等。前3项组成了 “3S”技术,若要对农作物抽样调查,获取作物生长的各种影响因素数据,那就离不开3S技术,同时可以实时采集时间、空间变化信息,绘制电子地图,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还可对精准农业的效果、效益进行评估(图1)。

1.3 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综合应用

1.3.1 GIS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作为农田空间数据库采集、分析、处理和显示地理空间信息的计算机软件平台。其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GIS能作为农田空间数据库的管理系统。它即管理农业空间数据库,也能实现对土壤性状、自然条件、农作物长势状况及产量等数据远程查询,也能参与分析,最终显示与输出分析的结果; GIS能绘制农作物产量分布图。在新型联合收割机上安装GPS,每隔几分钟,GPS就记录下它的位置, 而产量计量系统能自动称出农作物的重量,此时计量仪器能测出农作物流入Υ娌值乃俣群筒獬鲆丫流出的总量,所以一旦结果显示,就记录在农田空间数据库中; GIS可以分析农业专题图。GIS有空间叠置功能,能将不同类型农业专题数据叠置在一起,形成新的数据集,从而能分析出土壤中各种限制因子与作物的相互影响。

1.3.2 GPS技术的应用

GPS在精准农业中非常重要,它可以精准定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喷药以及精准耕作,GPS根据地区不同,土壤类型差别以及土壤中各种养分的盈亏状况,作物的差异和作物的需求状况,将微量元素与有机肥科学配方,做到精准施肥;同时,GPS利用土地参数采样器,采集植物的生态环境等参数,通过GPS中心控制基站,然后让专家系统进行植物分析,可以做到精准调控节水灌溉系统;GPS也能监测病虫草害,它能连接高质量的视频摄像系统,可以收集原始数据,分析图像,实时监测田间作物,从而能得出受灾范围与位置,还可跟踪虫害的迁飞路线、种群数量和受灾程度,病虫害发展方向及流行趋势,随后可选择装有差分GPS的飞机引导飞行员在特定的路线与高度进行喷洒;精确种子与播种工程有机结合,能让播种机均匀播种,深浅一致,这样可以使田间作物获得充足的营养,收获机械不但可以颗粒归仓,而且还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准确分级,所以GPS能减少肥料和农药的消耗、精确灌溉、精准播种,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1.3.3 RS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

遥感(RS)是不接触物体,对目标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种新型技术。RS不仅全面、准确、实时地提供作物生态环境,而且还可以提供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所以RS是获取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因此RS在作物产量预测,农情宏观预报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2 结语

目前,关于3S技术的运用仍然是精准农业发展的核心,精准农业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复杂系统,用GIS将土壤和作物数据进行存储、整理、分析,利用RS可以全面、准确及时的获取多光谱、大范围的田间遥感数据,利用GPS技术,配合RS和GIS,能够对农作物产量分布,土壤成分进行监测,做到合理施肥、精准灌溉、精准喷洒农药和精细耕作,从而实现了农业低耗、高效和优质,精准农业在3S技术支持下具有精准定位、技术性强,定量化的特点,其中,GPS与GIS的结合提供了精准位置;提供了定量的田间作业与管理的技术手段,RS与GIS的结合能提供建立农田基础数据库所需的多种数据源,因此可以优势互补 , 从而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金铜.精准农业概论[M].气象出版社,2002.

[2]何勇.精细农业[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3]唐俊华.对地观测技术与精细农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潘明,陈艺.3S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11(06).

精准农业分析篇2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图1 马常杰、陈守余提出的G-IDSS参考模型框架

3.结语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既发挥了专家系统以知识推理形式解决定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又充分利用了决策支持系统以模型计算为核心的解决定量分析问题的特点,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它不能直观、精确而灵活地描述组织对象的位置布置、空间分布等地理信息,也不能描述组织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信息。精准农业实现的全过程均依赖于地理信息。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因此,针对精准农业的特点,将GIS和IDSS结合起来,辅助决策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地理信息是实现精准农业的核心系统,它管理所有的农业信息,并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对精准农业实施给出精准的作业方案。论文参考网。我国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GIS软件在城市建设、农田规划和土壤养分管理方面已广泛应用。目前研究的关键问题是开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用于精准农业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农田管理决策系统。将GIS与IDSS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使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更加实用化、智能化,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益将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IDSS) 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14期

[2]孔祥强.GIS与ES的结合及在精确农业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7.1

[3]吴雨华.国内外智能决策系统的发展概况及推广应用.农业与技术,2005年1月

[4]张卫建,卞新民,柯建国等.基于网络GIS 的区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思路与方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23 (2):23~26

[5]郑文钟,何勇,张玉林.基于GIS的农业机械化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31(3):329-332,2005

[6]马常杰,陈守余.基于GIS的IDSS模型研究.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年第2期

[7]周勇,田有国,任意等.基于GIS 的区域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3月

[8]刘书华,杨晓红,蒋文科等.基于GIS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3.7

[9]周舟,王秀,王俊,阎波杰.基于GIS的变量喷药决策支持系统.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9月

[10]张梅,文静华.基于分布式Web-GIS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37-2738

[11]张东彦,杨武德,冯美臣.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第2期

[12]夏敏,张佳宝,赵小敏等.基于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年11月

[13]郭银巧,李存东,赵春江等.玉米栽培理论及智能决策系统的研究进展.2005,13(1):95~98,102

[14]杨长保,吴秀媛,马生.基于GIS的专家系统及其在农业宏观决策中的应用研究.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4 ,26 (1) :111~115

[15]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16]夏安邦.决策支持系统引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精准农业分析篇3

关键词:土地整治;精细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

引言

最近,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为完成土地整理目标,可将土地整治与精细农业发展相结合,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创造新的契机。

1.精细农业概述

1.1精细农业概念

精细农业就是一种现代化农业理念。所谓精细农业,是指基于变异的一种田间管理手段。农田里田间土壤、作物的特性都不是均一的,是随着时间、空间变化的。而在传统的、目前仍在采用的农田管理中,都认为是均一的,采用统一的施肥时间、施肥量。

1.2精细农业特点

精细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

(1)精细农业能科学合理施用化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源污染。精细农业采用因土、因作物、因时全面平衡施肥,彻底扭转传统农业中因经验施肥而造成的三多三少(化肥多.有机肥少;N肥多,P、K肥少;三要素肥多,微量元素少),N、P、K肥比例失调的状况,因此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减少和节约水资源。目前传统农业因大水漫灌和沟渠渗漏对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40%左右,精细农业可由作物动态监控技术定时定量供给水分,可通过滴灌微灌等一系列新型灌溉技术,使水的消耗量减少到最低程度,并能获取尽可能高的产量。

(3)精细农业采用精耕细作技术,可大大节本增效,省工省时,优质高产。

(4) 精细农业采用现代化先进的高新技术,对农作物的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控制,并根据其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1.3精细农业发展条件

(1)农田大小。通过全面的经济分析,计算出适于区域精细农业发展的最小农田面积。

(2)农机化程度。精细农业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手段。如联合收割机、播种机、施肥机、喷药机、喷灌机等。另外,还需要GIS、GPS(DGPS);信息采集、分析设备;随农业机械配备的定位系统、控制设备、监测设备等。

(3) 农田差异。农田差异包括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病虫草害分布等差异。

2.我国精细农业现状

目前,我国仅在国营垦区农场和高校试验场建立精细农业试验工程。因为我国大部分农田规模较小,机械化水平比较落后,无法推行广域的精细农业,严重阻碍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

3.土地整治促进精细农业发展

3.1土地整治是基础

土地整治系指改变土地利用的不利生态环境条件的综合措施。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工程技术的等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治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

土地整治将大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切实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科学合理开发宜农未利用地。加强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改造提高116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新建5000处万亩连片的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这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3.2精细农业大发展

抓住土地整治的契机大力发展精细农业,促进现代化农业大发展。

(1)了解差异,指导农业生产

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情况下,个体农民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实施农业作业。虽然建立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但就整个示范区来说,其空间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以GIS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其目的是让农民了解田间的差异分布,为农民提供合理的管理支持。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的分布图。

(2)发展精细农业了解区域差异,科学指导区域农业生产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以GIS等为开发平台的田间地理信息系统,让农民及时了解田间差异分布等信息,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管理。该系统可以生成以地块为单位、以相对坐标定位的作物产量(以户为单位)、作物长势、土壤肥力、作物病虫草害等的分布图。

(3)发展精细农业,建立基于DGPS和GIS技术管理、辅助决策系统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建立DGPS基准站:采集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的土壤墒情、土壤肥力、病虫草害分布等作物生长空间数据;收集有关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内的地籍、土壤类型、耕作史、产量史、轮作史以及品种、肥料、农药、灌井分布等信息。在GIS软件开发平台中利用DGPS基准站采集的作物信息,建立生长模拟模型和空间决策分析模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作业处方,以便进行农田资源合理利用和作物生产管理。

(4)建立精细农业示范工程

在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立精细农业示范工程:利用带DGPS和产量测量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在田间定位和自动采集对应小区的平均产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处理,生成作物产量分布图;定位采集土壤肥力、墒情、病虫草害分布、作物长势,并利用计算机处理,生成作物生长的空间差异分布图;利用GIS的空间决策分析和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建立作物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并在决策者的参与下生成作物管理处方图;实施按处方图控制农业机械进行田间作业,如带DGPS和处方图读入设备,可调节播量和播深的谷物精密播种机、可调节施肥量的定位施肥机和喷药机、可控制喷水量的定位喷灌机等。通过精细农业示范工程,不但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还能够因地制宜地推动应用规模和范围,逐步在较大面积和范围内实现农业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产。

4.结论

土地整治是一项惠民工程,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性保障。国务院颁布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精细农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契机。精细农业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也许将来名字会有所改变,但是用信息技术来支撑农业、武装农业,实现现代化农业这个方向不会变。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Precision Agricul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Geospati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Crop Management,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Washington, D.C. 1997.

[2].汪懋华,“精细农作” 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农田精耕细作技术,"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论文集上册, 周光召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8.9。

[3].汪懋华,“精细农业”研究与工程科技创新,农业工程学报,Vol5. No.1,1999.3.

[4].吕苑鹃, 国务院批准颁布《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十二五”土地整治目标任务,部署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国国土资源报》。

精准农业分析篇4

关键词: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效率评价

一、农业保险精准扶贫

农业保险也被简称为“农险”,这是一种特别针对农业突发状况而为农业生产者设置的特殊类型保险,比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天灾、疫病等意外状况,给农业生产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农业保险就可以对此给予经济上的补偿和补助。农业保险所保障的范围很广,日常所提到的畜牧业、养殖业、种植业等等一些基本的农业都被包含在内,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农业保险这一举措,来帮助贫困地区的重点扶贫居民实现脱贫致富,同时还要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可持续作用做出保障。以往的扶贫模式比较看重扶贫的“输血”功能,却没有对扶贫的“造血”功能引起重视,也就是没有发掘出可持续脱贫的能力。于是在农业保险精准扶贫的模式下,选择的扶贫对象基本都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们,首先给予他们一定的保险费用补助,让这些贫困农户都能顺利的获得农业保险对于意外事故的保障。对所选区域范围内的贫困农户进行科学、合理和精确的审核,然后将贫困农户进行分类,因地制宜的对它们进行扶贫,这种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具体应用起来就是根据贫困农户的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援助,将区域内部的扶贫信息整合到一起,合理分配扶贫资源,进一步落实精准扶贫,让扶贫工作真正进行到每一家贫困农户当中去。

二、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效率的评价指标

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系统、全面、相关、可操作性的原则,针对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效率的评价指标问题,可以从投入效率还有产出效率这两个方面做出分析。投入效率指标,从投入角度入手,可以选择农户投保率、理赔额赔付率财政资金补贴支出还有农险承保覆盖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用这些评价指标来反映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实际掌握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比重、保险公司农业保险赔付率和农险风险发生率的水平和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财政补贴的力度。产出效率指标,从产出角度入手,可以选择保障农作物产值占比、农作物单位产量、农险风险损失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可以良好的反映出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生产生活、提高农作物收成还有降低农业风险问题上发挥的作用。

三、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造工作

(一)围绕精准扶贫效率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也可说是整体性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在选择用于构建体系结构的指标时,一定要从整体出发,然后所选指标同时满足能在构建体系结构时发挥关键作用,有标志性;能符合体系结构构建的大方向;选择的指标最好保证拥有一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逻辑结构三项原则。只有同时满足了这三项原则,构建出来的体系结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体系结构才能体现出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内涵和精神。2.相关性原则。这项原则要求我国在构建体系结构时,一定不能偏离体系构建发展的大方向,思想上一定要有一致性。同时在选择指标时,应该对指标的外部环境做出实地考察,因为政府在进行绩效评价时都是遵照绩效评估理论的,都是从多个维度和层次出发,几乎将所有的相关指标都列入了评价范围。所以类似于农户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支出占农户年收入比重和政府给予农业保险的资金补贴支出之类的指标都应该纳入的体系范围当中来。3.全面性原则。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当中,围绕农业保险扶贫效率做出的选择,不仅仅需要考虑每个指标对体系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意义,还要把选取而来的各个指标进行结合后带来的整体影响,把这些情况都考虑全面,所构建出的指标体系就可以把国家制定出的扶贫政策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全面化的展现出来。同时还对在选取构建指标的工作中提出了新要求,选择的指标应该尽可能做到覆盖面广阔,还应该能够从多个角度,全面的对精准扶贫效率做出评价,比如可以从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面同时入手。4.可操作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构建绩效评价体系时,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原则。无论构建出来的体系有多么周密、程序多么具有科学性、逻辑结构多么合理,不具有可操作性,整个体系都是不能使用的,即便不顾操作性强行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也是可以发现它根本不能帮助处理实际问题的,先前做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在收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所反馈回来的数据时,要挑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够明显对精准扶贫中农险效率做出反映的关键数据,重复多余的指标过滤掉就可以了。另外,在进行指标选取的时候,要考虑收集数据和获取渠道的高效性和低成本性,一般而言,指标数据的获取渠道都来源于各个财政和保险汇总年鉴的具有权威性的官网。在收集到这些数据以后,就需要对这些数据做出高效的利用,这要求需要对整个指标数值统计和分析的过程做出严格规范,还要保证统计口径和测算数据保持一致。做好这些工作以后,评价者就可以通过对评价指标体系做出的效率分析,来明确安徽省精准扶贫中农业保险的实际效率,以此来找出其中存在的绩效问题,及时解决,从而更好地改进安徽省农业保险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不足。

(二)精准扶贫效率指标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

围绕保险公司设立农业保险业务的效率问题做出研究,实际上也是在研究设计此项业务在投入和产出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因此,如果想评估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效率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两个角度来着手,一个是农业保险业务的投入,一个是产出。先来从投入角度进行一下说明,所包含的因素有资本、劳动还有技术等等。再来说一下产出,从产出这方面分析,不仅要对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的宏观效应做出衡量,也就是衡量农业保险对全社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效应,同时还要对农业保险对公司本身的微观效应做出衡量,根据这些评估结果,可以构建出的指标体系有以下几种:1.投入类指标。有关农业保险业务的投入,包含资本、劳动还有技术等方面。因此,根据保险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投入类指标进行分析,然后在对可得性数据进行考量,有助于选择一些具体的指标:第一,实物资本。保险公司的实物资本实际上就是固定资产,这是用来衡量一家公司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选择固定资产这项指标,能更好把我实物资本的投入情况。第二,金融资本。保险公司的金融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规模做出了反映,保险公司在对经营农业保险业务进行资本投入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个指标的情况,选择“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模式,是可以反应出金融资本投入状况的。第三,人力资本。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本可以被分为两个大类进行分析,其一是内勤人员,其二是人。目前我国民众的保险意识还不够强,向民众普及保险知识、增加保险需求和帮助保险公司业务实现发展都离不开人,他们的作用十分重要,然而我国的人群不够稳定,获得准确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可以选择用“员工人数”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投入情况的标准。第四,技术因素。保险公司技术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把握,一方面是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精算技术。因此,可以把衡量保险公司技术水平的依据放在“硕士学历以上员工数量”上。第五,经营管理费用。除了以上四个角度,保险公司拓展业务离不开人所发挥出的作用,保险公司在销售保单和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的工作中,免不了会产生维护、理赔之类的费用支出,这些费用支出也是生产投入的一部分。基于此,就可以选择“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业务及管理费”这项指标来反映经营管理费用支出情况。2.产出类指标。保险公司在经营期间所发生的产出,不仅包括经营保险业务对全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的宏观效应,而且包括对保险公司本身产生的微观效应。因此,产出类指标可以从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农业保险交易额还有农业保险营业利润之间三种数据之间做出选择。第一种,农业保险赔付支出。农业保险赔付支出能够对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做出反映,这个指标反映的是赔款支出加上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其中赔款支出可以用来衡量保险公司筹集到基金后在当期分配给保险事故持保人的比重,这体现的是农业保险经济赔偿职能的轻重。具体的计算方法就是根据各个保险公司提供的年度财务报表,将报表上的赔款支出与分保赔款支出减去摊回赔款支出的数额相加。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就是财务报表中提取未决赔款准备金减去摊回未决赔款准备金所得的差额。第二,农业保险成交额。这个指标实际上就是保险公司每年的“已赚保费”,简单的来说,就是对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业务所产生的收入额做出反映。第三,农业保险营业利润。农业保险的经营主体就是保险公司,那么它的营业利润实际上就是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中获得的利润收入,这个数据可以用各个年度的“承保利润”进行表示。

四、结束语

精准农业分析篇5

关键词:连续流动分析仪;农业;水质;监测

中图分类号 X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112-02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Flow Analyzer in Monitor Agricultural Water Quality

Jiang Zhiguo et al.

(The Agriculture Beast and Fishing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Test Center of Changzhou, Changzhou 21300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built a new detection method in monitor agricultural water with SAN++ continuous flow analyzer (SKALAR company, Holland), and total nitrogen(TN), total phosphorus (TP) and ammonia (NH3-N) in agricultural water were determined by th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 this method the TN、TP、NH3-N detection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r≥0.999; the recovery of standard were:103.5% (TN), 98.3% (TP), 98.6% (NH3-N),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 were:0.9% (TN), 1.5% (TP), 1.1% (NH3-N),and this method was accuracy and precision.The method is rapid and simple, and can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data,especially suitable for large quantities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 monitoring.

Key words:Continuous flow analyzer;Agriculture;Water quality;Monitoring

良好的水环境是实现农业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农业生产中多年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畜禽粪便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导致农村功能性用水进一步短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了威胁。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主要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根据国家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于农业用水区的V类水要求总氮≤2.0mg/L、总磷≤0.4mg/L[1]。连续流动分析仪因其分析速度快、操作简捷、重现性好、低消耗等优点[2-3],尤其适合于大批量水环境样品的分析[4]。该方法在农业水质监测中不仅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而且快速可靠,可满足大批量样品测定的需求。为此,本文采用荷兰SKALAR公司生产的连续流动分析仪,以总氮、总磷和氨氮为例,研究了测定农业生产用水的检测方法,并对农业水环境样品进行了实际监测。

1 仪器原理及组成

1.1 仪器原理 连续流动分析仪(Segmented Flowinjection Analysis,SFA)是1974年丹麦化学家Ruzicka和Hansen首先提出的一种微量溶液效率自动分析技术,它利用泵压缩不同内径的弹性塑料管和试剂,按比例吸入管路系统中,其中引入空气泡作为样品间隔。在一定条件下混匀、分离干扰物进行保温反应,显色后测定吸光度值,再把信号送入计算机,根据峰面积与被测物质浓度自动计算出结果[5]。

1.2 仪器组成 仪器包括3个部分:自动进样器、反应池和数据处理系统[6]。本文所用连续流动分析仪配备了X-Y-Z三维自动取样器,可实现140个样品的双针吸入式取样。连续流动分析仪组成见图1。

2 材料与方法

2.1 仪器 连续流动分析仪(SAN++,荷兰Skalar公司),超纯水机(Synergy,美国Millipore公司)

2.2 试剂 总氮:氢氧化钠、过硫酸钾、硼酸、Brij35、氯化铵、咪唑、EDTA、盐酸、磺胺、N-(1-萘基)乙烯二胺;氨氮:酒石酸钾钠、柠檬酸、Brij35、水杨酸钠、氢氧化钠、硝普酸钠、二氯异氰尿酸钠;总磷:过硫酸钾、浓硫酸、氢氧化钠、抗坏血酸、丙酮、钼酸铵、FFD6、酒石酸锑钾,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经Millipore超纯水机纯化)。总氮、氨氮、总磷的标准物质均购自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和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

2.3 实验方法 样品的处理、溶液的配置和实验步骤均按照Skalar连续流动分析仪使用操作手册的要求进行。测定总氮和总磷的样品中需加入50mL或更多浓硫酸(95%~97%)使样品pH≤2.0,检测前,样品中存在不溶颗粒物需漏斗过滤降低颗粒大小,样品静置12h以上,但不要超过8d。测定氨氮的样品需在取样后马上分析,最迟放置不能超过24h,样品用前需在4℃条件下保存。样品中不溶物≤30mg/L。

3 结果与分析

3.1 标准曲线 分别配制总氮、总磷(质量浓度为0.0、0.5、1.0、1.5、3.0、5.0μg/mL)和氨氮(质量浓度为0.0、0.1、0.5、1.0、5.0、10.0μg/mL)的系列标准工作溶液,以总氮、总磷和氨氮的质量浓度(X,μg/mL)分别对其峰高(Y)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的标准曲线见表。结果表明:在相应浓度范围内,3种组分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3.2 精密度与回收率 对浓度分别为1.33μg/mL(总氮)、1.30μg/mL(总磷)和5.0μg/mL(氨氮)的质控水样进行回收率测定,每个质控水样平行测定10次,其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3种组分的回收率分别为103.5%(总氮)、98.3%(总磷)和98.6%(氨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总氮)、1.5%(总磷)和1.1%(氨氮),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分析的要求。

3.3 实际样品分析 应用建立的分析方法,测定了10个农业生产排放水中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含量,结果分别为1.0~2.7μg/mL(总氮)、0.02~0.04μg/mL(总磷)和0.6~1.5μg/mL(氨氮),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表明该监测水域目前的水质情况均达到了排放标准的要求。

4 结论与讨论

(1)连续流动分析法在测定水质中的总氮、总磷和氨氮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线性关系良好,从加标回收率实验和相对标准偏差(RSD)来看,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连续流动分析是一种微量、快速、灵敏、准确、平稳的分析方法,具有设备和操作简单,试样和试剂消耗量少等一系列优点,并且能够实现自动进样,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常规样品的分析,可实现多组分的同时测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3)由于水样中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容易长菌,因此要特别注意管道清洗,每次测定完毕及时用水冲洗,赶走空气,不能让水样和试剂残留,定期用冲洗液冲洗,保证管道清洁。对于有沉淀较浑浊的水样,应通过过滤作前处理。

参考文献

[1]孙丽,马友华,王桂苓,等.巢湖流域农田尾水的控制与治理[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5):53.

[2]罗毅.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实用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李兵.论SKALAR流动分析仪在黄河水质监测中的应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3):267-268.

[4]孙健.荷兰SKALAR SAN++ 间隔分析仪在淮河流域水质分析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科学仪器,2003(6):24.

[5]邓辉萍,张红宇,林凯.Skalar 间隔流动注射分析仪在水质监测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07(10):808.

[6]丁丹丹,刘敏,韩晓羽,等.SKALAR SAN++ 8505连续流动分析仪注意事项及故障处理[J].现代仪器,2012(3):85.

精准农业分析篇6

关键词:精准扶贫;海南;农村;扶贫对象;扶贫路径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一、精准扶贫的含义及意义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精准扶贫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邓小平同志在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大步迈向美好生活。但不容否认的是,目前中国的扶贫工作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截止到2013年底中国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今天的中国,因病因残致贫返贫,因缺技术、劳力和资金致贫返贫等现象频频发生,大量贫困人口的生活仍然十分艰难,与我们提出的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距甚远。因此,精准扶贫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紧迫的。精准扶贫要求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帮助困难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再次向世界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精准扶贫体现了民生重于一切的思想。在2017年新年贺词别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一年来,又有1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我向同志们致敬。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我也了解,部分群众在就业、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方面还面临一些困难,不断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精准扶贫要求全党全国人民对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三个“格外”字字千钧,寓意深刻。为此我们应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做到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和效果,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民生大于天的思想,让贫困群众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多次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必须坚定地走精准扶贫之路,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贫困地区人民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海南省农村贫困状况原因分析

海南省目前而言扶贫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目前,海南省有农村贫困人口47.4万,5个国定贫困市县,300个贫困村,既有连片的贫困区域,也有分散的贫困农户。大部分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在中部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干旱地区、北部火山岩地区。

综合海南省农村贫困状况和致贫原因分析,海南省农村和农民贫困原因主要有:

1.原始我坏呐┮的J街圃剂伺┟竦姆⒄埂:D吓┟衲壳霸谂┮捣⒄鼓J缴匣咕窒抻谌斯ず透牛种地为主,农业发展模式远远滞后于我国其他农业发达地区。同时,农业种植利润太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以种植水稻为例,假定每户人家有10亩水田,以目前的海南的产量,每亩产400公斤稻谷,每公斤2元,种一季水稻收入8000元,一般一年种两季,收入16000元,但除去化肥农药种子等6000元,每年纯收只有10000元。这种低利润的农业种植,难以帮助农民通过农业种植走向富裕,打击了农民农业生产劳动的积极性。

2.贫困农村地区代际贫困传递情况严重,精准扶贫工作难度较大。举例说明,在定安县龙门阵红花岭村,40岁的贫困户陈某与未婚叔叔、弟弟同住,妻子年初不堪贫困改嫁,丢下两个3岁和5岁的孩子。由于孩子太小,陈某只能在附近打点零工维持家用。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他得到政府全资建设的统建房屋,以及免费发放的羊苗和猪苗。按照标准,他家今年便算脱了贫。陈某说,他希望贫困不要延续到下一代,但“小孩没妈管,我又顾不上,村里的小学教学质量差,我没能力送他们出去读书,小孩以后不知道会怎么样。”在海南贫困农村地区,像陈某家庭这样存在代际贫困的现象比较普遍。从其他研究中也可以看出,在中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现象非常显著,特别是在绝对贫困相对减少的下,相对贫困的代际传递现象更加严重。

3.产业扶贫能力较弱,难以帮助农民有效摆脱贫困。

产业扶贫是目前海南实现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从目前产业扶贫的效果来看,因产业扶贫在方式、目的、效果等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短期内难以帮助贫困农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

三、海南农村精准扶贫途径探析

精准扶贫要求扶贫工作要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确扶贫措施、扶贫效果精准等。在诸多要求中,寻找到精准的扶贫途径是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一个工作环节。只有找准精准的扶贫途径,才能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确扶贫措施,也才能真正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从而实现帮助贫困群众永久脱贫的目的。结合海南省农村扶贫工作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探寻精准扶贫途径:

1.精准分析贫困原因并找准扶贫对策。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帮助贫困群众找到致贫的精准原因并根据原因制定具体可而行的扶贫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永久脱贫。为此,扶贫工作必须细致、认真,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为追求短期成效而采用统一且单一的形式。在以往的扶贫工作中,工作模式比较单一,往往是给贫困户发放一些猪苗、鸡苗、鸭苗等养殖动物,发放完后就不再过问、不再关注。所以经常发生只发不管的现象。而农民由于缺乏养殖经验,对市场、销售缺乏基本常识,经常出现养殖亏损的现象。曾有海南省万宁市南桥镇南桥村10户贫困户得到政府扶持的1000只鹅苗,养殖三个月上市时,遭遇市场无情“肃杀”,若不是政府资助鹅苗、鹅舍,养殖企业兜底收购,贫困户将血本无归。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农村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人员必须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具体特征制定具体的扶贫措施,并在农业种植、家禽养殖等具体工作中做到从始至终的关注、帮扶,确保扶贫工作精准有效。

2.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多贫困地区特别是僻远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交通出行不便、上学就医困难、生产生活用水不便、用电通信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在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下,根据贫困农村生产生活发展需求,一要下大气力严抓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主要做好建设村庄道路、加快危旧房改造、建设排水排污设施、建设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等,从而优化村容村貌整体形象,使群众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有明显改观。二是集中力量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农业产量。三要改善通信设施,加快电力、通信、网络等设施建设进度,为农村发展电商产业等奠定基础。

3.重点发展贫困农村的教育培训事业。教育是永久改变贫穷落后的最根本、最知名度的途健N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培训“拔穷根,挪穷窝”的优势,大力发展教育扶贫事业。针对海南贫困农村地区的情况,我们建议做好如下工作:一要狠抓基础教育。从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师资投入等方面入手,让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接受完整的基础教育,通过学习走出贫困地区。二要抓职业技术培训。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人员应积极联系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对贫困地区的农民开展技能培训,使大部分农民能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种或几种专业技能,使他们外出务工或在家种植、养殖都能通过专业的技能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这样可使农民自身获得长足的发展。

作者简介:李艳荣(1979-),女,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宁玉兰(1980-),女,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

精准农业分析篇7

[关键词]精准扶贫 农业生产 农村改革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001―01

精准扶贫是一种创新的扶贫手段,为扶贫工作提供新的途径。农业生产为农民的生活提供物质保障,需要采取积极措施给予支持,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为扶贫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推进农村改革进程,促进农村发展。

1精准扶贫工作现状

农村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收入落后于城市居民,尚未脱贫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在农村推进精准扶贫的意义较大。在农村,扶贫工作困难重重,虽然政府对贫困村投入扶贫资金,基本每村都已达到100万元左右,但投资力度多年来未有变化,通货膨胀使这些资金的实际价值在不断降低。类似的限制情况较多,为精准扶贫的推行形成阻碍。根据扶贫政策规定,扶贫资金中有70%需要进入贫困群体中,进入贫困群体的资金的70%要投资到产业之中。虽然这项规定的主要意图是用于推动农民脱贫,但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全面推行。比如,村中的入户路、供电等方面的设施依旧没有建成,政府部门在制定规划时往往会忽略这些内容。

2农业生产是农村发展的关键

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因此,要对农业生产问题保持足够的重视。国家发展需要保证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是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农民生活收入来源少,日常消费的资金主要依靠农作物生产。因此,农业生产也会间接影响农村的消费水平。农村生产状况良好,农民就会拥有充足资金,拉动农村消费,一些商贩的采购的商品也就不会发生积压,农村发展就会增速。

3推动农村改革的意义

农村发展已经进入新时期,利用改革的力量推动农村发展十分必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重点抓经济建设,开始走向繁荣发展之路。农村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维护农民利益,如此才能让农民的积极性提高,可使全身心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但在农村发展过程中,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制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与实际发生偏离。利用农村改革的契机,可结合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制度内容进行调整。

4利用精准扶贫、抓好农业生产和推动农村改革促进农村发展的对策

4.1处理好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确定扶贫对象,确定基本的扶贫程序,处理好建档立卡问题,这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基础。调查导致贫困的原因,根据每户的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发现无劳动能力的农民,可利用低保、扶贫等保障机制让其维持基本生活。某些贫困村缺乏劳动力,要分析当地的生活条件,结合本人的技能、意愿,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扶贫手段。某些村中存在残疾群体,可在康复扶贫贷款等条件支持下改变生活现状。在条件的允许的情况下,可促使其实现转业,能让部分村民的收入达到更高水平。某些家庭的劳动力缺乏,但是处于入学年龄的儿童较多,应组织教育培训,改变家庭贫困的情况。某些村的发展潜力较大,但缺乏发展资金,要宣传产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帮助其获得贷款和补贴,鼓励类似家庭发展为家庭农场。在开展识别贫困的工作中,根据扶贫对象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宣传措施,促使农户主动申请,实现村民民主表决,利用这些措施让精准扶贫顺利发挥作用。还要对造成贫困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确定贫困户、贫困村的具体情况,认真调查当地的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前往每个农户家中调查其经济收入情况,并对每个农户建档立卡,处理好入档存查工作,认真分析帮扶需求,确定帮扶措施,对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4.2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据调查,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具备一定文化的青年大部分前往城市务工,在家务农者均是老人、妇女等群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因此,利用专业培训增强这些村民的文化水平势在必行。科技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有效动力。政府部门要开展科技、文化的宣传活动,普及文化、科学知识,使农民真正从中获益,并让这种活动成为常态,提升农村的发展速度。政府要全权负责,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明确各种责任,如此才能处理培训机构的各种问题。邀请农业专家前往农村调研,对当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农业生产在科学的指导下顺利发展。

4.3深化农村改革

为提升农村改革效果,要对城乡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让贫困农民加入到改革行列之中,享受改革的成果。但是,我国农村发展存在各种风险。虽然有部分农民进城务工,但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制度依旧存在缺陷。这些情况的存在对农村发展形成不利影响,需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采取积极措施应对这些问题,改善农村民生。在城市化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要出台保障政策,调动农民进城务工的积极性,解决农民工社保、医疗等问题。社保问题是农民工关注的主要问题,要出台强力政策,为农民工提供保障。农民工子女进城后,其入学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其受教育机会。解决这些问题能让农民更安心地在城市工作。在推动农村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为民众负责原则,实施有力的监督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能顺利落实。

精准农业分析篇8

在国内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并且农业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目前大部分地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均将机械导航技术应用于其中,能够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还能为生产者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对此,本文主要根据当前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发展做如下分析,以期为今后的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

在我国农业机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械导航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促进国内农业机械朝着现代化水平不断发展,以及提高生产技术等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究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非常有必要。

1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1.1全面引入GPS系统,达到精细化管理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可充分结合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卫星导航技术等,以便在农业操作中实现精准、快速地定位,从而提升整合农业生产的机械运行效率及运行准确性,最终达到精细化管理[1]。积极引入GPS系统,可以准确地进行重复的农业机械化操作,准确度可精确至米,按照土壤的土质以及农作物当前的生长需求,将所需要的各种元素进行相应投放的几率也渐渐提升。现阶段,大部分民用的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日渐成熟,表明该系统在以往的农业机械设备中的应用范围也将慢慢扩发,但是在应用过程中需关注的是,相关人员应按照农业生产机械化运行的具体情况,选用安全、高效的全球定位装置及设备。

1.2引入传感器、液压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实时监控

农业机械在整合运行过程中,以液压技术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其内部以动力传动为主,适合用来监控生产过程,若同时与传感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会大大提升整个农业机械设备运行的自动化。而且,还能使喷药机、施肥机、播种机等完成自动化操作,按照所需配置的具体份量,在完成自动化监控的过程中,可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反馈及收集。通常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于收割机上面安装一个小型传感器,此传感器能精准地采集到农作物温度、产量、水分等信息。此外,传感器可以和其他类型的监控仪器相互合作,从而实现对整个农作物实时监控,且做好数据信息的输出、存储、控制等。如果传感器、液压技术与GPS系统进行有效配合,不仅能准确地了解农作物的空间位置,还能对农作物的整个生长过程进行监控。

1.3大力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生态化管理

农业部门在整个农业机械发展过程中,要想促进机械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创新农业机械,这就必须要与当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联合应用。当前,很多新型的农业机械化思想渐渐被应用到整个农业管理中,其中,精准的农业思想属于一种完全超越之前相对集散式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概念的战略思想,而这也没目前交叉学科当中实现生产获利的一个主要典范。而且,精准的农业机械技术渐渐打破以往的农业生产模式,可有效整合相关的生产资源,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整个农业生产的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最终为农户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有效运用,对于农业生产的资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确保土地运用的合理性,保护相关的农业生态环境不会受到破坏,最终促进农业机械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这不仅是当前农业部门较关注的一个生态问题,还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方向,实现信息、计算机、定位等技术和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对提升农业生产管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具体应用

2.1用于指导农业航空作业

农业在进行农业生产期间,若想要实现航空作业,则难度较大,且路线布置起来十分困难。因此,为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于操作时按照当地具体的地形、气候等,制定出相关的农业作业轨迹,之后在应用GIS技术把具体信息保存起来。

2.2用于检测土壤性质

农户在完成机械化的整地以及播种前,可以选用一种合适的作物采样车辆,并根据相应的要求于农田当中采集所需土壤样品。同时可在车辆上面配置相应的GPS计算机及接收机,并于计算机内配置相应的GIS系统,具体作用机制表现为:在采集样品的过程中,GIS能够准确地记录下相应的采集点,之后经室内作业把所采集的土壤样本性质做相应的检测,最终得出检测结果,将其记录于GIS当中,最终根据所检测的结果,经仔细分析及调整,制作出相应的图标,以指导农业机械设备作业[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分析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趋势,具体包含以下方面:全面引入GPS系统,达到精细化管理、引入传感器、液压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实时监控、大力引入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生态化管理等,进一步了解现阶段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主要包括:农业机械导航技术用于检测土壤的性质、用于指导农业航空作业等方面。经对本文进行阐述,重点凸显导航技术在当前我国农业机械生产、运行中,所表现出的优势,这对于之后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导航技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傲,鲍志雄,林国利,等.GNSS导航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13):289.

[2]周志艳,臧英,罗锡文,等.中国农业航空植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J].农业工程学报,2013(24):1-10.

[3]张豪,郭辉,韩长杰,等.农业机械视觉导航研究现状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13):354-356.

上一篇:现代教学理论范文 下一篇:文旅宣传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