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07:19:42

精准医学论文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Photoshop是由Adobe Systems开发和发行一款功能强大的图片处理计算机软件,目前其已广泛应用于户外平面广告设计、影楼摄影后期处理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领域,其功能强大且操作便捷,目前已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图片处理软件。本文就该软件在医学论文图片整合中的一些应用技巧做一简要介绍,旨在为医学工作者在论文撰写图片整合方面提供针对性的实践参考。

【关键词】Photoshop 医学论文 图片整合

1 医学论文图片整合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医学工作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常常遇到图片的调色、图片格式的转换、像素的设置、多个单幅图片向一副图片的整合等诸多问题,由于图片处理技巧的缺失,往往造成图片处理不符合期刊的要求,延误论文撰写和发表的进度,笔者就医学期刊论文图片处理要求,就多个单幅图片向一副图片的整合(包含序号和标尺的添加)处理技巧做一针对性的介绍。

2 Photoshop在医学论文图片整合中的应用

2.1 Photoshop版本的选择

本文软件选择Photoshop cs2.0简体中文版,cs2.0版虽然是Photoshop较为早期的版本,但具有该软件最基本和最常用的功能,cs2.0中文版的优势是软件本身只有数百兆,占用内存小,删减了不常用的功能,对计算机配置要求较低,且已被汉化便于操作使用,完全能满足对医学论文图片处理的要求。

2.2 多个单幅图片向一副图片的整合

本文以四副单个图片整合为一副图片为例,在软件中依次将四副单个图片打开,任选一幅图片点击菜单栏图像-图像大小,并记录图片的宽度、高度及分辨率;空白背景图层构建:点击菜单栏文件-新建,参数设置:高度和宽度设置约为单幅图片的二倍多一些(空白图片上放置四幅图片),像素设置与单幅图像素一致(图1);四幅图片移动至空白图层:选择工具栏移动工具,依次拖动四幅图片至空白图层,形成一个多图层图片,同时关闭原四副图片,在活动图层面板分别点击“图层1-4”文字给每张图片针对性命名;图片的排版:以四副图片平排各两张为例,使用工具栏移动工具分别移动各张图片至大置,在软件上、下刻度线上拖动形成交叉参照线用于精确定位(参照线不会被保存至图片),图片与图片间的距离根据期刊要求参照刻度线确定,操作同时可使用放大镜功能放大图层,使用键盘上下左右进行微量精准调节(图2)。

2.3 图片序号和标尺的添加

序号的添加:点击图层面板下部“创建新图层”,选择新图层,点击“排版文字工具”并选择字体和字体大小,在空白图层上依次键入ABCD,并分别拖动文字至图片右下角,可使用参照线进行准确定位;标尺的添加:标尺是医学论文表示图中显微结构大小的参照线,新建空白图层并双击文字重新命名“标尺”,选择“标尺”图层,点击选择“矩形选框工具”,在标尺图层中建立矩形空白选取,然后点击菜单栏编辑-填充,颜色使用黑色(可根据需要变换颜色),Ctrl+D取消选区,快捷键Ctrl+T可通过控制滑块调节标尺的长度和宽度。

2.4 图片的保存

图片保存常用格式有三种:JPEG、TIFF和PSD,三种格式各有特点。JPEG格式压缩量较大,图片数据容量较小,为常用格式,TIFF格式压缩量小,图片数据容量较大,但图片显示细节较好。PSD格式是多个图层并存能够被Phtoshop识别的一种图片格式,严格来说并不是图片,但它能保存图片的图层原始状态,其优势是为图片的修改做了备份储备。

3 结语

Photoshop软件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在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医学领域尤其是医学形态学领域使用最为常见,熟练掌握该软件的操作技巧在医学工作者图片处理过程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除了以文字形式介绍外还制作了相关操作屏幕录像视频供交流学习(https:///cknZu4Xy9Dk9w 访问密码 d954),旨在为医学工作者论文图片处理提供一些基础性操作帮助。

(通讯作者:李明)

参考文献

[1]陈瑛,龚著琳,苏懿,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6):79-80.

[2]蒋斌.Photoshop实用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5-18.

[3]马月进.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J].计计算机教育,2010(02):87-89.

[4]张昌林,陈 素,李 彬,陈健美.多媒体技术及其医学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1-161.

[5]张屹,黄欣,谢浩泉,等.交互式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应用――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05):48-54.

作者简介

高欣(1977-),女,山西省吕梁市人。现为长治医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单位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稿件;统计学方法;误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58-02

医学统计学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手段和方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医学科学研究中,是医学研究不可分割的部分。据研究,有86%的文章都使用了统计学方法[1]。统计学方法应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研究的结果,然而医学稿件中的统计学方法误用的情况却较多,有研究对应用了统计学分析的1371篇医学稿件研究发现,在统计学处理方面完全符合要求的只有26.7%[2]。本文通过对以往发表的关于医学稿件中统计学方法误用方面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出主要的统计学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医学”、“期刊”、“稿件”、“文章”、“论文”、“统计学方法”为关键词,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上进行检索。检索到关于医学稿件统计学方法误用相关主题的论文题录58篇,将题录导入NoteExpress2.0软件,通过逐条阅读题录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结合本研究内容制定的筛选标准,最终获取到密切相关文献的全文40篇。其中关于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误用问题方面的研究性论文29篇,关于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正确应用方面的继续教育性质论文11篇。通过逐篇阅读,提取文中所提及的有关论文统计学方法方面的信息。

二、文章基本信息分析

1.研究性论文时段分布。29篇研究论文中,6篇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最早的一篇《关于论文中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问题》发表于1991年3期的《中华护理杂志》。23篇发表于2000—2011年,其中近5年发表的论文占69.6%(16/23)。

2.研究性刊物分布及论文作者情况。8篇发表于编辑出版专业刊物《编辑学报》和《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上,其他主要发表在医学院学报、预防医学杂志及其他医学类专业期刊上。论文第一作者专业为编辑学者14人,占48.3%(14/29);为流行病和卫生统计者8人,占27.6%(8/29)。

3.研究性论文选题分布。29篇中有25篇是关于医学稿件统计学问题的专题研究,占86.2%,其他4篇是兼论,还提及了科研设计、表格设计及论文投稿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从研究方式来看,有10篇(34.5%)是通过对以往进行调查研究的客观总结,其他的多是作者根据自己阅读文献或审理稿件时发现的统计学问题,梳理后的经验总结。

4.继教论文情况分析。11篇关于医学统计学的继教论文中,有7篇刊登于2000年之后。8篇是杂志社邀请的有关专家书写的专题论文,多是连续刊登多个专题,刊登在“教育园地”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栏目;余下3篇是期刊编辑部在自己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医学统计学方面的继教文章,多刊登在“读者·编者·作者”栏目。

三、医学稿件中常见的统计学问题

1.将t检验视为处理定量资料的“万能钥匙”。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2组t检验用于方差分析后的组间两两比较,这样会增加Ⅰ型错误的概率[3],致使假阳性结果。这是最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误用类型,几乎所有关于统计学方法误用的文章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滕洪松等[4]通过对6所学报期刊3个年度的论著文章进行分析发现,这种误用情况占所有误用文章的44.4%~60.5%,平均达半数以上。沈进等[5]对544篇论著的统计学方法研究发现,该种错误占63.09%,可见此种误用类型的普遍性。另一种是将成组t检验用于配对设计资料。因为配对资料已经从设计时尽量减少了实验误差,本该用配对t检验的资料若还用成组t检验,无疑会增大了混杂因素,降低了实验的精准度和结果的可信度。还有研究提到了将t检验和χ2检验相互误用的情况,如刘英等[6]举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应采用率表示,分析应采用χ2检验,而有的研究却误用了t检验,从而导致结果完全不同。随着多数作者科研水平的提高,这种“简单错误”已经较少见。

2.将χ2检验视为处理定性资料的“通用方法”。常见的误用类型有:(1)误用χ2检验代替确切概率法。当四格表资料的n<40或最小理论频数<1时,应该用确切概率法[7]。但许多研究都没有考虑到这个因素,而简单用了四格表χ2检验,刘英等[6]比较了2种药物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若正确的使用确切概率法,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若错误的使用χ2检验,则会得到相反的结果。(2)误用χ2检验代替秩和检验和Ridit分析。若是行×列表资料,且表格一个方向是等级资料,当等级数大于3时,应该用秩和检验,但很多研究都用了χ2检验,万瑜等[8]将2002—2006年《中华骨科杂志》5年发表的论著文献中常见的统计学方法误用类型进行分析发现,行×列表资料误用χ2检验这种类型占所有统计学误用文献的15.1%,是除方差分析误用t检验之外的排名第二的误用类型,和滕洪松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3.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当定量资料属于2个因素 2个水平的组合设计时, 应该采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而不能简单化为单因素4个水平(多水平)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2]。当资料属于重复测量定量资料时,应该采用重复测量的两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当需要对多因素设计中的某个因素各水平下的平均值进行两两比较时,若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项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应简单地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设计定量资料的q检验法、LSD-t检验法或Dunnett-t检验法,而应建立在相应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基础之上[9]。上述t检验、χ2检验及方差分析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但据统计,出现错误最多的就是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经典的统计方法[10]。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统计学指标和结果表述等问题,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表达。

4.统计学指标运用不当。(1)率与构成比的误用。如作者统计分析某市某年乙型脑炎不同年龄段的发生情况,将患者按≤3岁、3~9岁、≥10岁3个年龄阶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所占比率,即构成比,而非率[2]。(2)患病率与发病率混淆误用。发病率是指观察期内(年、季、月等)新发生某病的例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强调在观察期内的新发病例数;而患病率则指观察时点某病的现患病例数与该时点人口数之比,强调的是该观察时点上某病的现患(新、旧病例)情况。然而在论文撰写中,许多作者没能正确区分观察、统计的时间,将二者混淆误用[11]。(3)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混淆误用。死亡率=死亡人数/同期人口数,是观察人群中某病的死亡频率,反映了观察人口因某病的死亡水平,是一个人口学指标,一般以10万分率表示;而病死率=死亡人数/患某病的患者总数,是某病患者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反映了某病的死亡危险性,一般以百分率表示。而部分作者常将某病住院病死率误认为某病的死亡率[12]。

5.统计学结果表述和解释不当。对于统计结果的展示,一般要求应给出具体的统计量和P值,而很多文献只标明P>0.05,P<0.05,而未给出统计量,这是最常见的统计学错误[13]。还有对统计学结果的解释,很多文章易将统计学结果和专业结论混淆,将P>0.05解释为“差异不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非常显著”,这都是不对的[14]。P<0.01只能说是有此样本推断总体的把握性更大,P值越小,就越有理由认为被比较的均数或率之间有差异。至于差异有多大,要由它们之间实际相差有多大再结合专业知识来确定。

四、研究性论文综合评价

笔者通过对文章内容分析发现,早期的关于医学稿件统计学方面的文章内容相对较浅,涉及的统计分析方法简单,后期的文章除了谈及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外,还涉及到了科研设计和较复杂的统计学方法。如刘英等[6]提及在科研设计阶段要注意样本量和“随机、对照、均衡、重复”四大原则等,在统计学分析时,谈到了析因设计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关于此主题文章的发展趋势,基本是随着稿件资料的复杂和设计的完善,统计学方法应用正确率逐渐提高,也越来越完善和丰富。从客观指标被引频次排名来看,发表在编辑学报上的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被引率较高,见表1。

统计学处理在医学科技论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统计学方法的正确使用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应从多方面做起,提高统计学方法的正确使用率。首先,编辑人员应从思想上重视对统计学处理的把关,还应加强统计学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遇到有异议的地方要翻阅资料以求正确解决。其次,可聘请统计专业的专家给予指导。当然,对于某些稿件来说,上述措施实属“亡羊补牢”,因为可能最初的实验设计阶段就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后期的统计学处理无法满足研究者的分析需求。这就需要从源头抓起,提高作者的统计学处理能力。编辑部可以举办关于稿件统计学处理的专题培训班,还可以在期刊上开设相关栏目,对读者进行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

参考文献:

[1] 赖娟,李征,何集篇等.临床医学杂志论著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2).

[2] 李霞,张印朋,闫苏平.医学期刊作者来稿统计学应用与表述常见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1).

[3] 李晶,徐秦,杨爱萍.医学论文中的常见统计学问题及其处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2).

[4] 滕洪松,周晓彬.山东省医学院校学报论著中统计学方法应用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6).

[5] 沈进,苟莉,汤洁.生物医学期刊的统计学方法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5).

[6] 刘英,廖玉华.医学论文统计学方法常见问题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6).

[7] 章新生,姚仁斌,刘璐.医学稿件中常见统计学方法误用辨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6).

[8] 万瑜,马骏,张凤菊.《中华骨科杂志》论著文章统计学方法应用现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7(2).

[9] 胡良平.如何合理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处理实验资料[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07(1).

[10] 王玖,徐天和,祁爱琴等.医学论文统计学误用及其防范对策[J].编辑学报,2002(6).

[11] 宋双明.医学论文中统计学的几个问题[J].编辑学报,1998(2).

[12] 金明,周庆泰.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错误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2(2).

[13] 李永红.医学论文中常见的统计学错误与处理[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医药卫生期刊数量为1371种,是整个科技期刊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每个医学专科均有自己的专业期刊,甚至某一器官、某一种重要疾病或者疗法都有专门的期刊;当然也有跨专科的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从载体形态看,以印刷出版型、电子视听型为主,按趋势发展推测,将来的网络出版期刊或将占据优势。对于医学编辑来说,出版一本专业性极强的医学学术类刊物,不仅要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医学常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对科学研究的程序、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及论文写作非常专业,当然还要熟悉图像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站建设、网页设计这些当前网络出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这样才能在收到一篇稿件后,对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性、科研设计、研究深度以及出版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初步判断,作出正确的初审意见以及后续的处理工作安排。医学期刊的编辑来源存在学科多且不固定性。我国的编辑人员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即非编辑学科班出身。以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成员组成分析,年青编辑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部分来自于英语、汉语言学、计算机和多媒体制作、医学信息、情报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而年长编辑则多是来自于临床科室,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当前这个人员所占比例正在缩小,或是兼职编辑,没有经过出版专业的培训。作者所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下属9本医学期刊,内容包括普通外科学、肾脏病学、神经内科学、显微外科学、血管外科学、护理学、影像与放射学及胃肠外科学,并延伸到肿瘤、器官移植、临床营养等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的25名年青医学编辑中毕业于医学专业12名,公卫和统计学专业2名,英语专业4名,新闻学1名,护理学2名,医学信息学2名,其他专业2名。

医学学术期刊所涉及的政治内容并不如其他科技期刊常见。不过如果是译文刊物或者作者涉及国外科研人员,还有一些研究对象、实验材料的来源上,在著文中有时会无意或有意出现与我国国家、法律、法规相悖或模糊不清的内容或观点,编辑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妥善处理这类问题。某些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工作中缺少主体意识,初审时未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学术不端,甚至铤而走险,协助不法者进行学术不端行为者,从而出现“人情稿”、“照顾稿”。2016年8月22日《人民法院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医学期刊女编辑的另类“权谋”》[4],警示我们内容类传播产品的运营都应坚持“慎守其真”(《庄子•渔夫》)的精神,加强职业教育的同时,要着重强调诚信建设,重视守护科研环境,恪守学术底线,摒弃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从业后不仅要策划完成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甚至还要牵头举办医学主题论坛和学术沙龙,因此编辑人员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与主编、编委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读者、作者、审稿者之间的关系,共同办好期刊及学术活动。而且现在的编辑部工作还涉及到和印刷厂、邮局、出版管理部门的工作沟通,不能顺利沟通,可能会造成出版、发行渠道不畅。然而目前一些内向型办刊模式和定位以及部分编辑的性格原因,容易造成“闭门办刊”。编辑存在与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沟通不够,与其他有关部门及同行编辑缺乏沟通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导致出版工作失误、信息落后等不利局面。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专科之间不断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精准医疗、转化医学、遗传基因、机器人技术等应用技术创新名词的涌现,学科知识的综合水平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和透明化将对大多数医学编辑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出挑战。专业局限性也会降低编辑的新知识获取能力,反映为不能了解和及时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影响到期刊的选题策划。医学学术期刊编辑除应具备创造性、综合性、多维性、严密性、灵活性及比评性思维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学思维和英语思维[5]。事实上,统计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应用科学,而我们的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们没有学会、没有用对或者没有表达正确,关键是因为对统计的理解有误或统计学习脱离实际、实践不足。目前国内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不容乐观,尤其以医学名词术语的问题较多[6]。英文摘要的好坏与论文被国际同行检索和是否引用的关系密切。总之,医学编辑需要多种知识技能,并将这些知识技能有效结合起来,面对新稿时多重思维能力协同作业,才能正确审稿、完善稿件的各种问题。而新入职编辑在这方面往往欠缺,处理稿件时易片面,不利于医学学术论文的处理。

三常规的再学习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时刻勤奋学习,才能做好一名医学学术期刊编辑,现在国家和各地新闻出版局、用人单位以制度形式确立的再学习内容主要有:对于刚刚入职的医学学术期刊编辑,还没有取得从事出版专业岗位工作的上岗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辑从业者只有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才可以进而取得《责任编辑证》和聘任相应编辑职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用书包括出版专业基础(初级、中级)和出版专业实务(初级、中级),从“应知”和“应会”两方面阐述出版专业知识,编辑人员取得了相应资格,说明在出版专业知识、语法、修辞、逻辑、著作权等方面具备了编辑人员的基本条件。编辑任现职期间,应当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才能进行责任编辑证的续展登记。现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各地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高校期刊学术团体也会组织编辑进行面授学习。工作紧张的编辑也可以在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参加在线培训,以完成年度继续教育。针对职业编辑,每个单位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和人事考核途径。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来说,除招聘考核外,还要参加为期三年的流动编制考核(工作业绩及出版编辑知识的笔试考核),按照《中山大学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例》,明确规定了出版专业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再到编审的各级职务资格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出版相关的论文。因此,在每一级的职称聘任道路上,虽然条件要求不能完全科学,但每个阶段都会促使编辑在某些方面有切实的进步,使得编辑能力有所提高。

四知识体系建立的其他若干考虑

医学学术期刊的管理部门应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和健康的工作方针,坚持事业为上、学术严谨、锐意进取作风的单位文化,以老引新,辅助以qq群、官方网站、微信平台等渠道加强编辑教育,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编辑经常性学习教育体系。编辑工作是严谨的、枯燥的,但在精神上可以是很丰富的,“思想引领”可以指引每一位医学编辑在工作中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以《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为例,该杂志的主办单位是中华医学会,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主要承办单位。编辑们除了要参与中山大学举行的员工学术教育、社会实践,学习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定期刊发的《杂志通讯》、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刊发的《电子期刊工作通讯》,还要经常参加学校、医院的名师论坛、国内外特邀专家论坛以及文化沙龙,这些能极大地提高医学编辑的学术活力并开阔编辑的学术视野,同时这些也能加强对医学编辑职业信心、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自律方面的宣传教育。而《杂志通讯》和《电子期刊工作通讯》,不仅有助于医学编辑人员了解国家对医学期刊的出版管理规定,熟悉出版社对系列杂志编辑、制作、出版、发行管理办法及发展规划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能广泛吸引各医学编辑参与到部门的文化建设中来。同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还鼓励编辑们加入各种相关的QQ群,有疑问能积极发问、有针对性的提问,提高工作效率。(1)提高医学专业知识:除了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外,鼓励旁听其他专业课程,到临床科室和实验研究室去锻炼,参与科室查房、病例讨论,提高医学编辑的临床知识和医学实验操作方法,并在实际编辑工作中获益。(2)提高统计学水平:医学统计学是从事生物医学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由于统计本身的复杂性及易错性,普通医学编辑在统计面前仍然是困难重重,很多医学学术期刊不得不配置专业的统计学编辑。因此,医学学术编辑有必要学习统计学知识,参加各种形式的统计学培训班,结合工作中积累的各种研究类型,进行一些医学统计的实战练习,在统计学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取得进步。(3)提高英语编辑水平:对于英文版期刊来说,编辑还要有过硬的中、英文功底,以方便与作者、专家进行口头语言交流以及进行文献检索阅读。培养优质、高水平的双语编辑人才,是医学学术期刊适应国际国内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我国编辑素质的必然要求。(4)提高医学论文报告质量的水平:医学期刊的质量则取决于医学论文的报告质量。医学论文的报告质量即是指论文写作是否遵循了科学报告的国际、国内相关标准,相关的规范、标准如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报告试验的强化标准(CONSORT)声明[7]等对医学论文写作、编排等都有详尽的要求。医学学术编辑必须掌握这些标准、规范,才能科学规范地编辑论文。(5)提高视频编辑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医学期刊的内容和出版方式都有所创新,视频素材在表达信息内容方面表现出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这就要求编辑属于复合型人才,不仅具备专业医学编辑的功底,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视频制作技术和创作思想。我们应该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增强视频编辑的培训,加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不断提高视频编辑专业素养。(6)其他编辑水平: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兴起对以传播科技信息和知识为主旨的专业刊物来说,更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求医学编辑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熟练操作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平台建立、运行及维护的相关知识;思维活跃,思路清晰,热点敏感性强,有较强的网站专题策划能力(1)编辑应与同行多交流:知识有很多是不能从书本、文献上获取的,同事、同行间的交流,向资深的编辑请教和学习,可以帮助积累编辑经验、妥善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充分把老编辑的作用发挥起来,利用“传、帮、带”引领新入职编辑尽快进入工作状态。(2)加强信息获取能力:医学编辑必须要充分运用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这是每个医学学术期刊编辑日常必须做的事情,利用数据库检查新颖性及创新点。同时还要翻阅相关学科的杂志、登录学科内其他重要刊物的专业网站,根据时间宽松、重要度及兴趣程度,选择题目浏览、摘要阅读或全文阅读,可以帮助新入职编辑尽快熟悉学科研究现状、科研进展及热点。另外还有必要了解国家级、省部级基金项目、重要科研团队的实施进展、年度医学成就等情况,可以帮助期刊进行科学选题策划、精准地约稿。最后每年可以分析所在杂志的文献计量学数据、引文情况、知识关联、社会影响等,可以合理地对杂志进行定位及制定发展规划。掌握这些能力,形成习惯,不仅可以掌握自己刊物的详细情况,还可以学习其他优秀刊物的办刊经验,跟进最新科研动态。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在各项研究工作中,病案的作用逐渐被凸显。站在医学角度讲,合理利用病案信息资源,能够为科研立项、申报成果、撰写专著和发表科研论文等科研工作提供大量的临床资料。那么怎样使得病案信息的利用效率提高,更好的为科研工作提供精准、科学的材料,就成为了科研管理与病案管理之间的一个新的问题。本文从科研管理角度入手,大量真实准确的病案信息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先决条件,病案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进一步印证了医学研究工作是在病案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

1医学研究工作以病案信息为依据和前提

提高并按质量与规范化管理病案使病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病案系统能够对患者从就诊到治愈的全部病情和诊疗状况,真实的反应了疾病从发生在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诊疗的经过以及最终治疗效果。能够为医学研究、教学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与材料。病案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医学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能作为课题申报的佐证材料,能够验证临床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病案信息能够辅助确定科研项目,制定、实施可行性方案。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病案信息与科学研究二者紧密联系,者同时要求病案管理的质量和病案信息开发程度与科研水平相适应,进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2病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2.1将病例档案由纸质版转换为电子版有助于病案的科学

管理与高效利用病案关系部门应该逐层将纸质病案转化为数字化病案,并且将电子档案设置成只读模式,防止病案的任意打印复制。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病案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防止病案信息的滥用、丢失与破坏。对病案信息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这样一来,病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发挥、利用,钢架便捷的为乐颜、教学事业服务。是病案信息的价值惠及全社会。

2.2医院网络系统信息的利用

并按信息资源库中的数据能够以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病案信息,其中包括通过HIS、LIS、PAS系统数据的提取,这能够充分保证所采集的病案信息高效、精准、完整、安全的被病案信息使用者所利用。

3数字化病案信息库能够影响医学科学研究

3.1综合检索及资源利用

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纸质版病案查阅困难的缺陷,通过病案信息资源库,可以对单条的病案进行检索,也可以对组合条件的病案信息进行综合搜索,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科研资料的准确性。病案信息的高效全面利用,为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已有搜索和阅读模式基础之上,病案信息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病案信息资源库中的检索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自定义,对于病案首页上已经显示出来的数据直接读取,而病案首页上并未显示的数据可自行摘录。对于并按信息资源库的利用,实现了在不涉及病案原件的基础之上查找、使用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案原件丢失损毁,起到了保护病案原件的作用,还能够快速、准确的为病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

3.2方便医疗科研随访

在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科研项目中,对于一些极具科研价值的病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随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在现有条件下,对患者的随访方式只要包括电话、邮件、、家访等。而通过计算机发送短信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复诊,还能够让患者对病情及时反馈。确保了随访结果的及时、准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跟踪随访信息。

3.3方便地区性疾病的科研调查

一些研究项目需要对特定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需要病案统计室通过疾病分类统计报表,统计出特定地区的患者所出现的特征以及治疗措施等情况。这是为了了解疾病的基本特点与流行分布情况。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病案信息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科研工作的主要存储方式。它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原始依据,是医学研究工作的出发点。高效的数字化病案信息库的综合利用,有助于科研课题对完成的实验研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是申报科研项目、出版专著、、申请专利等科研产出的前提和基础。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 简述医学期刊编辑审稿的重要性,帮助编辑在审稿中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好初审尺度,提高审稿水平。

医学期刊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其中稿件水平的高低,而稿件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筛选这些稿件的编辑人员审稿能力的优劣,因此,把握好医学期刊审稿的尺度将直接影响期刊的声誉及权威性,在编审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编辑审稿即内审,是三审制中的首要环节。它是保证文稿内容科学、准确的基础。其审查的主要内容是看论文的主题是否符合本刊的范围,其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文字质量如何,表达是否规范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

点就是看其有无创新。它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一篇文章最吸引人的地方。

1 审选稿件的标准

1.1 政治标准 要注意文稿内容是否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有无政治错误或不良政治影响。

1.2 学术标准与写作标准 医学期刊所选用的稿件必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这些是审稿的基本标准。科学性即论文的科研设计必须合理,要有足够的、可靠的和精准的数据或实例。临床或实验对照组要有可比性,样本要足够,还要注意抽样是否随机、是否合理,统计方法和检验值、结论是否正确无误;论点必须以正确的逻辑推理作为依据。先进性即是创新,指论文所揭示的事物现象、特点、及事物运动规律性为首创,或是有所前进的,或是在国外虽有报道但在国内鲜有报道的。在某一时段,具备上述先进性的同类论文可以集中某集中号刊出,或分期刊出,以客观反映我国在某科研项目或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创”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过的新创造,不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新”即新颖性,则允许根据已有数据、资料、从新的角度来来阐述新的问题[1]。实用性即论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有实用价值或现实指导意义。可读性即指论文段落分明、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文字通顺、前后呼应;图、表、文有机结合,不重复,表述一致,互不矛盾;文中规范化、标准执行好;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规范,引用恰当。

2 审选稿件的方法

编辑在初审时,头脑中往往已有自己的一套思维定式,在常年的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在编辑审稿中最常借鉴的。但由于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各个学科的知识网络也在不断的加深、扩广,学科分支越来越细, 甚至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很多编辑的知识和经验开始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对文章难以恰当把握和正确评价。此时,我们也应当具有一些创新的意识,运用各种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2.1 利用网络审稿 在如今这样一个网络时代,计算机已成为了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审稿是一种快捷易行的方法。国内现已有类似中国期刊网这样的收录国内科技期刊的大型网络数据库。它按照学科分类,设定检索条件多、功能全,采用不同条件的专项检索、二次检索及组合检索都能快速准确的全面获取所需的各种文献[2]。例如,利用可以通过“作者”姓名来检索该文署名的所有作者近期发表的文章,有效抵制“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也可以利用“篇名”、“关键词”等来检索相关文献,从检索的数量可以看出该项研究的深度和先进性,从而增加判断力。也可以杜绝抄袭或是雷同的现象。另外,“机构”检索也非常有意义,例如科学类论文大多属于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作者应大多集中在实验室、大学和科研所中,这些机构在该学科研究中的成果常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机构”检索可以了解该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从而判断稿件的价值和水平。另外,组合检索更能提高命中率。

2.2 利用参考文献审稿 参考文献是医学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研究有继承性,都是代代相传,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3]。虽然文章研究成果是自己的,但有很多观念是前人研究出来的,所以参考文献是作者论文的基础研究资料,它以简明的方式表达作者参考和引用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的审者、编者和读者提供了评估该文价值和水平的客观依据。所以参考文献在编辑审稿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编辑在审稿中要注意寻找最新的、与作者论文题名最相近的参考文献来仔细阅读,文献的获取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来查阅,但有时特别是大的研究项目可能包括许多专题研究,同一作者或不同作者可以通过相同的材料和分析结果,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分篇介绍不同的研究成果。像有些大型的专题研究,研究成果有时互相引用,通过查找作者引用的相关参考文献,对于与本文最相关的,应从题名、论点、论据到结论仔细阅读,这样才能发现作者论文的创新性,这种全方位、大角度的审稿方式提高了审稿质量,从而保证了期刊的质量。这种方式适用于侧重于学术研究的文稿,而对于综述性文章,由于引用文献相对较多,也较分散,利用参考文献审稿的意义不大。

在审稿中,编辑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大胆创新,开拓视野,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判断好文稿的深度和价值,提高对其的领悟力和判断力,使医学期刊永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 王立名.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34.

2 王淑华.如何利用中国期刊网审稿.编辑学报,2001,13(4):225.226.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简述医学期刊编辑审稿的重要性,帮助编辑在审稿中运用多种方法,掌握好初审尺度,提高审稿水平。

医学期刊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其中稿件水平的高低,而稿件水平的高低又取决于筛选这些稿件的编辑人员审稿能力的优劣,因此,把握好医学期刊审稿的尺度将直接影响期刊的声誉及权威性,在编审过程中显得至关重要。

编辑审稿即内审,是三审制中的首要环节。它是保证文稿内容科学、准确的基础。其审查的主要内容是看论文的主题是否符合本刊的范围,其政治质量、学术质量和文字质量如何,表达是否规范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

点就是看其有无创新。它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一篇文章最吸引人的地方。

1审选稿件的标准

1.1政治标准要注意文稿内容是否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令,有无政治错误或不良政治影响。

1.2学术标准与写作标准医学期刊所选用的稿件必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这些是审稿的基本标准。科学性即论文的科研设计必须合理,要有足够的、可靠的和精准的数据或实例。临床或实验对照组要有可比性,样本要足够,还要注意抽样是否随机、是否合理,统计方法和检验值、结论是否正确无误;论点必须以正确的逻辑推理作为依据。先进性即是创新,指论文所揭示的事物现象、特点、及事物运动规律性为首创,或是有所前进的,或是在国外虽有报道但在国内鲜有报道的。在某一时段,具备上述先进性的同类论文可以集中某集中号刊出,或分期刊出,以客观反映我国在某科研项目或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创”是前人没有做过或没有发表过的新创造,不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新”即新颖性,则允许根据已有数据、资料、从新的角度来来阐述新的问题[1]。实用性即论文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有实用价值或现实指导意义。可读性即指论文段落分明、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文字通顺、前后呼应;图、表、文有机结合,不重复,表述一致,互不矛盾;文中规范化、标准执行好;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规范,引用恰当。

2审选稿件的方法

编辑在初审时,头脑中往往已有自己的一套思维定式,在常年的工作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是我们在编辑审稿中最常借鉴的。但由于当今科技的迅猛发展,各个学科的知识网络也在不断的加深、扩广,学科分支越来越细,甚至出现了许多交叉学科。很多编辑的知识和经验开始出现了脱节的现象,对文章难以恰当把握和正确评价。此时,我们也应当具有一些创新的意识,运用各种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2.1利用网络审稿在如今这样一个网络时代,计算机已成为了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审稿是一种快捷易行的方法。国内现已有类似中国期刊网这样的收录国内科技期刊的大型网络数据库。它按照学科分类,设定检索条件多、功能全,采用不同条件的专项检索、二次检索及组合检索都能快速准确的全面获取所需的各种文献[2]。例如,利用可以通过“作者”姓名来检索该文署名的所有作者近期发表的文章,有效抵制“一稿多投”现象的发生。也可以利用“篇名”、“关键词”等来检索相关文献,从检索的数量可以看出该项研究的深度和先进性,从而增加判断力。也可以杜绝抄袭或是雷同的现象。另外,“机构”检索也非常有意义,例如科学类论文大多属于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作者应大多集中在实验室、大学和科研所中,这些机构在该学科研究中的成果常处于领先水平,通过“机构”检索可以了解该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从而判断稿件的价值和水平。另外,组合检索更能提高命中率。

2.2利用参考文献审稿参考文献是医学论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研究有继承性,都是代代相传,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3]。虽然文章研究成果是自己的,但有很多观念是前人研究出来的,所以参考文献是作者论文的基础研究资料,它以简明的方式表达作者参考和引用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的审者、编者和读者提供了评估该文价值和水平的客观依据。所以参考文献在编辑审稿中有很高的利用价值。编辑在审稿中要注意寻找最新的、与作者论文题名最相近的参考文献来仔细阅读,文献的获取方法很多,可以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来查阅,但有时特别是大的研究项目可能包括许多专题研究,同一作者或不同作者可以通过相同的材料和分析结果,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分篇介绍不同的研究成果。像有些大型的专题研究,研究成果有时互相引用,通过查找作者引用的相关参考文献,对于与本文最相关的,应从题名、论点、论据到结论仔细阅读,这样才能发现作者论文的创新性,这种全方位、大角度的审稿方式提高了审稿质量,从而保证了期刊的质量。这种方式适用于侧重于学术研究的文稿,而对于综述性文章,由于引用文献相对较多,也较分散,利用参考文献审稿的意义不大。

在审稿中,编辑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大胆创新,开拓视野,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判断好文稿的深度和价值,提高对其的领悟力和判断力,使医学期刊永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王立名.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34.

2王淑华.如何利用中国期刊网审稿.编辑学报,2001,13(4):225.226.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7篇

提高并按质量与规范化管理病案使病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病案系统能够对患者从就诊到治愈的全部病情和诊疗状况,真实的反应了疾病从发生在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诊疗的经过以及最终治疗效果。能够为医学研究、教学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与材料。病案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医学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能作为课题申报的佐证材料,能够验证临床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病案信息能够辅助确定科研项目,制定、实施可行性方案。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病案信息与科学研究二者紧密联系,者同时要求病案管理的质量和病案信息开发程度与科研水平相适应,进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2病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2.1将病例档案由纸质版转换为电子版有助于病案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病案关系部门应该逐层将纸质病案转化为数字化病案,并且将电子档案设置成只读模式,防止病案的任意打印复制。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病案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防止病案信息的滥用、丢失与破坏。对病案信息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这样一来,病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发挥、利用,钢架便捷的为乐颜、教学事业服务。是病案信息的价值惠及全社会。

2.2医院网络系统信息的利用

并按信息资源库中的数据能够以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病案信息,其中包括通过HIS、LIS、PAS系统数据的提取,这能够充分保证所采集的病案信息高效、精准、完整、安全的被病案信息使用者所利用。

3数字化病案信息库能够影响医学科学研究

3.1综合检索及资源利用

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纸质版病案查阅困难的缺陷,通过病案信息资源库,可以对单条的病案进行检索,也可以对组合条件的病案信息进行综合搜索,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科研资料的准确性。病案信息的高效全面利用,为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已有搜索和阅读模式基础之上,病案信息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病案信息资源库中的检索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自定义,对于病案首页上已经显示出来的数据直接读取,而病案首页上并未显示的数据可自行摘录。对于并按信息资源库的利用,实现了在不涉及病案原件的基础之上查找、使用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案原件丢失损毁,起到了保护病案原件的作用,还能够快速、准确的为病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2]。

3.2方便医疗科研随访

在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科研项目中,对于一些极具科研价值的病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随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在现有条件下,对患者的随访方式只要包括电话、邮件、、家访等[3]。而通过计算机发送短信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复诊,还能够让患者对病情及时反馈。确保了随访结果的及时、准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跟踪随访信息。

3.3方便地区性疾病的科研调查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8篇

提高并按质量与规范化管理病案使病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病案系统能够对患者从就诊到治愈的全部病情和诊疗状况,真实的反应了疾病从发生在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诊疗的经过以及最终治疗效果。能够为医学研究、教学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与材料。病案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医学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能作为课题申报的佐证材料,能够验证临床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病案信息能够辅助确定科研项目,制定、实施可行性方案。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病案信息与科学研究二者紧密联系,者同时要求病案管理的质量和病案信息开发程度与科研水平相适应,进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2病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2.1将病例档案由纸质版转换为电子版有助于病案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病案关系部门应该逐层将纸质病案转化为数字化病案,并且将电子档案设置成只读模式,防止病案的任意打印复制。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病案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防止病案信息的滥用、丢失与破坏。对病案信息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这样一来,病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发挥、利用,钢架便捷的为乐颜、教学事业服务。是病案信息的价值惠及全社会。

2.2医院网络系统信息的利用

并按信息资源库中的数据能够以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病案信息,其中包括通过HIS、LIS、PAS系统数据的提取,这能够充分保证所采集的病案信息高效、精准、完整、安全的被病案信息使用者所利用。

3数字化病案信息库能够影响医学科学研究

3.1综合检索及资源利用

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纸质版病案查阅困难的缺陷,通过病案信息资源库,可以对单条的病案进行检索,也可以对组合条件的病案信息进行综合搜索,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科研资料的准确性。病案信息的高效全面利用,为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已有搜索和阅读模式基础之上,病案信息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病案信息资源库中的检索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自定义,对于病案首页上已经显示出来的数据直接读取,而病案首页上并未显示的数据可自行摘录。对于并按信息资源库的利用,实现了在不涉及病案原件的基础之上查找、使用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案原件丢失损毁,起到了保护病案原件的作用,还能够快速、准确的为病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2]。

3.2方便医疗科研随访

在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科研项目中,对于一些极具科研价值的病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随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在现有条件下,对患者的随访方式只要包括电话、邮件、、家访等[3]。而通过计算机发送短信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复诊,还能够让患者对病情及时反馈。确保了随访结果的及时、准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跟踪随访信息。

3.3方便地区性疾病的科研调查

一些研究项目需要对特定地区的疾病发生情况进行研究,需要病案统计室通过疾病分类统计报表,统计出特定地区的患者所出现的特征以及治疗措施等情况。这是为了了解疾病的基本特点与流行分布情况。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病案信息是医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科研工作的主要存储方式。它能够为科学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原始依据,是医学研究工作的出发点[4]。高效的数字化病案信息库的综合利用,有助于科研课题对完成的实验研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是申报科研项目、出版专著、、申请专利等科研产出的前提和基础。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9篇

提高并按质量与规范化管理病案使病案信息有效开发利用的基础,病案系统能够对患者从就诊到治愈的全部病情和诊疗状况,真实的反应了疾病从发生在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诊疗的经过以及最终治疗效果。能够为医学研究、教学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与材料。病案信息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医学论文的撰写,同时还能作为课题申报的佐证材料,能够验证临床研究成果。尤其是对疑难疾病的临床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病案信息能够辅助确定科研项目,制定、实施可行性方案。为医学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病案信息与科学研究二者紧密联系,者同时要求病案管理的质量和病案信息开发程度与科研水平相适应,进而为科学研究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2病案信息数字化资源库的建立为科研工作提供基础

2.1将病例档案由纸质版转换为电子版有助于病案的科学管理与高效利用

病案关系部门应该逐层将纸质病案转化为数字化病案,并且将电子档案设置成只读模式,防止病案的任意打印复制。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得病案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防止病案信息的滥用、丢失与破坏。对病案信息起到了切实的保护作用。这样一来,病案信息能够充分的发挥、利用,钢架便捷的为乐颜、教学事业服务。是病案信息的价值惠及全社会。

2.2医院网络系统信息的利用

并按信息资源库中的数据能够以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将医疗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转化为电子病案信息,其中包括通过HIS、LIS、PAS系统数据的提取,这能够充分保证所采集的病案信息高效、精准、完整、安全的被病案信息使用者所利用。

3数字化病案信息库能够影响医学科学研究

3.1综合检索及资源利用

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建立解决了传统纸质版病案查阅困难的缺陷,通过病案信息资源库,可以对单条的病案进行检索,也可以对组合条件的病案信息进行综合搜索,这样能够大大提高病案信息的使用效率,同时提高了科研资料的准确性。病案信息的高效全面利用,为科学研究与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资料。在病案信息资源库的已有搜索和阅读模式基础之上,病案信息使用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病案信息资源库中的检索内容进行个性化的自定义,对于病案首页上已经显示出来的数据直接读取,而病案首页上并未显示的数据可自行摘录。对于并按信息资源库的利用,实现了在不涉及病案原件的基础之上查找、使用完整的病案资料,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病案原件丢失损毁,起到了保护病案原件的作用,还能够快速、准确的为病案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资料[2]。

3.2方便医疗科研随访

在需要进行跟踪随访的科研项目中,对于一些极具科研价值的病例,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随访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在现有条件下,对患者的随访方式只要包括电话、邮件、、家访等[3]。而通过计算机发送短信的方式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详尽的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复诊,还能够让患者对病情及时反馈。确保了随访结果的及时、准确。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跟踪随访信息。

3.3方便地区性疾病的科研调查

精准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回顾外科学200年的发展历史,以侵扰机体为手段的粗糙外科操作占据了学科发展的漫长时期。从古代传说的刮骨疗毒到现代器官移植,无不凸现了外科治疗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麻醉术和感染控制措施的完善,以及影像技术的支持,外科技术逐步趋于精致和细腻。外科学也由从头到脚的大外科模式演进为某一系统或脏器的多个专科的细分外科学模式。其中,创伤外科和整形外科学就是外科学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专科。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巨大型自然灾难和局部战争的不断出现,创伤案例发生越来越多而且伤情越来越复杂,这自然对创伤修复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加创伤救治成功率、减少伤残、减少毁容是当代创伤修复的三个极终目标。根据外科学的各专科特点,挽救生命的创伤救治主要是颅脑外科和胸腹外科的任务,而整形外科更主要侧重于减少伤残和毁容。

中国将整形外科技术用于创伤修复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经过60多年的发展,整形外科已成为一门成熟的创伤修复专科。整形外科的精细操作技术、体表软组织细致修复技术和深部解剖结构的重建技术的应用,使创伤修复质量显著提高。功能重建和体表美观并重的创伤修复新观念已成为创伤整形外科技术的基本原则。

近20年,整形美容技术用于创伤修复已得到逐步普及,部分有整形科或美容科或烧伤整形科的县级医院和绝大部分大中型医院已开展了创伤精细修复工作。在近20年的医学论文中,整形外科参与创伤救治有500多篇,采用到的医学术语有多种,如:外伤整形治疗、外伤美容缝合、创伤精细修复、创伤美容修复、创伤显微修复等。2013年10月,全军外科学领域发展战略论坛在重庆召开,正式提出“精准外科技术”概念,以概括目前存在的多个同意或近意创伤修复术语。用精准外科技术进行创伤精准修复必将是未来创伤救治的热点研究方向。

根椐笔者的工作经验,现总结并介绍近20年来我科应用精准外科修复技术完成各种创伤的整复治疗情况如下,与同道交流。

1精准外科技术应用

1.1 伤口美容缝合术[1]:是创伤修复中缝合皮肤伤口的基本技术,特点是皮肤裂口达到解剖复位,皮缘对合精准。通常采用5-0~6-0带针可吸收线缝合皮下层,采用6-0~8-0带针单丝尼龙线缝合皮肤。该术是提高伤口愈合质量、减轻瘢痕形成的重要措施之一。适应证:新鲜皮肤锐器切割伤修复,头颈部复杂创伤修复手术的切口封闭。见图1。

1.2创面精细清创术[2]:是针对可以Ⅰ期修复的创面进行的清创。该术采用精细器械精细操作,准确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微量切除受损皮缘。这种精细清创术有利于创口Ⅰ期愈合,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感染和瘢痕增生机会。见图2。

1.3严重组织破损整合术:软组织挫裂伤可导致组织破损严重,但是,有很多组织块保持有一定活力并与机体相连。将这些受损破碎组织保留在原位,用精细美容缝合法进行整合[3],多数组织块能顺利成活,这是一种合理的修复方式,有时可以避免后期复杂的组织移植修复。该术在面部损伤修复中更为重要。有时,离体的小组织块,如果结构比较健康,原位回植也可以成活,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手术效果。见图3。

1.4 穿通损伤和深部损伤分层解剖复位修复术:头颈部毁损伤特别容易引起组织器官畸形。所以,头颈部复杂毁损伤的修复特别要重视解剖复位并精细缝合。精细解剖复位是指深部组织各相同层次的准确对合,包括:粘膜层、皮肤层、边线(如:睑缘、鼻孔缘、唇红缘、下颌缘、耳轮缘)、解剖分区线(如:发际线、眉边线、鼻唇沟线、唇弓线)等的准确对合。组织精确解剖复位缝合[3]是减少愈后瘢痕和避免组织器官扭曲畸形最重要的手段。这种关键操作可以使一大部分创伤避免后期整形。见图4。

1.5 毁损伤即时再造技术:对于体表器官和四肢重要功能结构的严重毁损伤,有一些离体组织块无法保留。这种创面修复时,有时要进行部分体表结构即时再造[4]。再造材料可以选用离体组织块上的健康皮片、健康骨关节段,或健康的带血管复合组织块。即使有失败可能,这种离体组织再利用也是有价值的。见图5。

1.6 创面延期处理技术:有的外伤创面组织挫裂毁损严重,有活力组织和失活组织分辨不清,又不能大量清除,也无法Ⅰ期修复,则进行创面延期处理。方法是进行简单清创,清除异物和完全失活的组织,将错乱间生态组织进行简单复位。后续治疗中对创面进行养护,坏死组织自然脱尽后形成健康创面,等待精细修复。这种技术可以挽救一部分间生态组织,避免软组织大量缺损和较多的深部重要结构暴露,起到提高创伤修复效果的作用。见图6。

1.7 创伤不良修复后精准返修技术:有一些轻度体表创伤是在基层医院或诊所完成的,大针粗线简易缝合后,外观丑陋。在未出现缝合部位炎症之前,及时打开伤口,重新清创并精准修复,仍能取得优良效果。见图7。

1.8创面延期植皮术:常规植皮术的另一个重要缺点是皮片下血肿造成的皮片斑点状坏死灶瘢痕。这个并发症同样严重影响创面修复质量和术区美学效果。如果创面出现血肿的可能性大,采用创面延期处理技术,能有效消除创面血肿形成而且创面营养状态优良。在延期处理的创面上植皮容易完全成活,有效消除斑点状皮片坏死。延期植皮术[5]提高了创面修复效果。

1.9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术:常规植皮术的缺点之一是皮片拼接产生的条状瘢痕,严重影响创面修复的美学效果。采用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术[6]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采用手工取皮法切除整张定形全厚皮片真正地解决了皮片拼接问题。与常规植皮法相比,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术后美学质量显著提高。对于“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术”的提法部分学者提出质疑,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证实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已在发表的论文[6-9]里作了详尽的阐述,并在多次学术会上报告,该方法只是皮片移植术的改进而已,此处不再赘述。

1.10 整张定形皮片延期移植术:皮片拼接瘢痕和皮片成活不全产生的斑点状瘢痕是常规植皮术的两个常见缺点,通常同时存在,严重影响创面修复质量和术区美学效果。采用整张定形皮片延期移植术[7-9]基本上可以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其最佳适应证为:①容易出现血肿的创面;②有坏死组织存留的创面。大量实践证明,完全成活的整张定形皮片移植手术最终会产生最佳功能恢复和外观美学效果。见图8。

1.11快速皮肤扩张术用于创面修复:美国医生Marks于1980年就设想将皮肤扩张术用于治疗创面修复,实现这一目标的必须条件是皮肤扩张的时间一定要短。所以,他提出了快速皮肤扩张术概念。后来,有一些作者开展了快速皮肤扩张的动物实验研究,但一直没有真正用于临床创面治疗。李江医生于1987年开展持续快速皮肤扩张的动物实验研究,于2000年开始将快速皮肤扩张术[10]用于创面修复。其基本方法是,对创面进行简易清创,不作修复。待创面的皮缘与深部组织形成瘢痕性连接后,在创面的正常皮肤区埋置扩张器,进行4~8周的扩张后,用扩张后皮瓣修复创面。这种技术减小了创面修复代价,提高了创面修复质量。是一部分创面的侯选修复方法。见图9。

1.12持续负压疗法:持续负压疗法是促进复杂创面愈合新方法,它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坏死组织脱离、改善创面营养状态。将多孔管置入组织深部间隙作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控制深部组织感染并使深部囊腔顺利愈合。将持续负压治疗系统用于多种难治性创面治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体表创面转为健康创面利于后期修复。

目前,持续负压疗法[11]广泛用于慢性溃疡、缺血性营养不良创面、组织严重挫裂伤组织坏死创面、严重感染创面,药物性和放射性难愈创面、囊腔型褥疮。这些难愈性创面的修复时间缩短,修复方法简化,治疗质量提高。见图10。

1.13皮肤牵张术封闭创面:皮肤牵张器是一种结构简单的机械合拢器。皮肤牵张器安装于创面两侧,通过加力直接封闭创面,这种技术叫皮肤牵张术[12-13]。皮肤牵张器的适应证:①当创面可以直接封闭,但有很大张力时,加用皮肤牵张器,创面即可轻松闭合;②有一些需要植皮的小创面,用皮肤牵张器后可以直接封闭创面。图11。

2讨论

当代中国的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事故频发,散发和成批的创伤大量产生。医院救治工作量和创面修复难度巨增。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同时,新军事变革条件下军事理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伤呈现新的特点,救治难度增加,对其救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创面精准修复技术的出现无疑是当代外科学的重大进步,是今后军民两用的急需外科技术。

创面精准修复技术是得益于过去30多年外科学研究成果的积累。首先,外科医师更新了创伤修复观念,把过去先功能后外形的修复理念改为当代功能外形修复并重的理念,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伤员来讲,挽救肢体功能和避免毁容同等重要。外科医师已经发现,有些时候,一个没有功能障碍的毁容患者所遭受的肉体痛苦和心理打击比一个肢体残缺的伤员更为严重。所以,功能外形并重的精准外科理念成为当代创伤外科修复的基本原则。

外科学的进步也表现在仪器、设备和器械上。新设备、新器械和新外科技术的出现使精准外科技术具备普及条件。

当前,我国精准外科技术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处于初级阶段,长期深入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一部分肢体功能和体表外观的双重优良恢复的案例已能证明精准外科技术优于常规外科技术的修复质量。

[参考文献]

[1]Zhao D,Li J,Wang K,et al.Repairing facial injury with refining plastic surgery techniques[J].Cell Biochem Biophys,2012,64(2):73-76.

[2]赵东红,李江,刘本利,等.精细整形外科技术修复颜面部损伤[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9):4-5.

[3]李江,陈文萍,王克华,等.颜面部复杂性外伤的显微外科微技术修复术[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5):387-388.

[4]李江,郭小平,王克华,等.髂腰真皮下血管网轴型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4):536-537.

[5]李江,王标,陈明福,等.延期皮肤移植术在烧伤后重度关节畸形整复中的应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4):1184-186.

[6]李江,陈存富,王克华,等.依创面定形厚断层皮片在全手背瘢痕整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48-1349.

[7]李江,陈存富,陈明福,等.无瘢痕皮肤移植术在手背皮肤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51-53.

[8]李江,陈存富,彭黎军,等.定形次全厚皮片修复创伤创面的美学观察[J].西经国防医学杂志,2008, 29(3):167-169.

[9]李江,郭小平,王克华,等.用定形全厚皮片Ⅰ期整复功能部位Ⅲ度硫酸烧伤[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2,23(4):219-221.

[10]李江,郭小平,王克华,等.快速组织扩张术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2,18(4):245-247.

[11]李江,郭小平,王克华,等.皮下浅行分离缝合法联合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囊腔型压疮[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2,28(2):113-115.

[12]李江,王标,陈明福,等.皮肤牵张术在整形外科的综合应用[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2,13(6):296-298.

[13]李江,王标,陈明福,等.微型皮肤牵张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3,19(2):150-150.

上一篇:中药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药品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