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农业发展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06 05:05:06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区域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13-02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新时期农业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科技创新方面,农业科技也得到大力的发展。在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在新时期的扶贫工作中,农业科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工作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新时期农业的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推动扶贫工作的稳步进行,不断实现农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1 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

在新时期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是多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学发展观的引导

在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发展,农业在新时期发展受到工业、第三产业的冲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农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农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在扶贫工作中农业科技的发展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可以说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1.2 农业发展自身的要求

新时期社会全面发展,农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在新时期也是如此,其自身处于不断的变革与发展。在此过程中,针对农业精准扶贫工作问题,要求农业不断的向前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的进步。同时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要求相关科技不断的进行创新,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扶贫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实现农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是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2 新时期农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新时期农业精准扶贫工作在新时期受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发展现状可谓是喜忧参半,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业精准扶贫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新时期农业发展虽然说受到工业等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冲击,但是就整体上来看,农业精准扶贫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是农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使整个农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不断提高。对于农业扶贫工作来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此过程中农业精准扶贫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前景十分光明。

2.2 农业精准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精准扶贫工作在新时期虽然发展前景光明,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充分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受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

在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根深蒂固。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扶贫工作中,不少人仍然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在科技创新方面畏手畏脚,没有大的作为,导致在新时期农业扶贫工作仍然处于落后状态,长此以往制约了农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2.2.2 缺乏创新的基础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其发展历史悠久,而且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比较落后,对于科技创新来件,无论是创新需要的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农业仍然无法提供合适的条件,导致农业科技创新进程缓慢,对于扶贫工作来讲也受到一定的制约,限制了农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差距。

2.2.3 缺乏人才支持

人才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农业科技创新中也是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农业科技创新缺乏专业素质的人才,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一方面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为农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出现落后的现象。

3 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农业科技创新在新时期发展面临一定的问题,但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大宣传力度,扫清思想障碍

在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相关部门要充分使用新时期的媒体设备,从思想入手,将科技创新与扶贫工作全面的进行宣传,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科技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使一些相关人才可以扫清思想障碍,从而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之中,为农业发展服务,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农业的长久发展。

3.2 提供政策倾斜,提高自身实力

在新时期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政策倾斜,在实践中不断的鼓励相关人员参与到科技创新之中,同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为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对于农业自身而言,要紧握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提升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才可以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之中,促进扶贫工作的深度开展,促使农业实现在新时期的新辉煌。

小结

扶贫工作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关乎社会公平。在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从实践出发,追求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扶贫工作的健康运行,促进农业在新时期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宇文;基于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韩作生;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吴科举;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探索及经验[D];东北师范大W;2015年

[5]孙要朋;河北省农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篇2

1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情况

目前,平山县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点120多个,成规模有一定知名度的15个,其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东方巨龟苑,为河北省“十佳”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滚龙沟观光采摘园、拦道石农业观光园、北马冢农业生态观光园、紫云山休闲度假村、沕沕水生态观光园、佛光山生态园)。近期平山县新发展、有较大知名度的还有葫芦峪、生态谷、泓润庄园等生态农业园区,为平山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再添新彩。平山旅游品牌商品购物店已有20多家,景区购物店、土特产零售摊点400多个,农家乐300多家,旅游饭店50多家,黄安村、东冶村、北马冢、柏树庄等有旅游项目的村庄128个,从事农业旅游从业人员6万多人。可以说,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农业、旅游业发展的一朵奇葩,在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舞台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2平山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特点和模式

平山休闲观光农业景点大致可分三大类:

2.1由成型旅游景区拓展形成。代表性的有巨龟苑、沕沕水。这类休闲观光农业点主要以旅游为主,果品、农产品采摘、销售为辅。由于原来的旅游景区已成型,已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源群体,发展农产品、果品采摘销售均为扩展业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锦上添花;所以管理制度及各项配套旅游设施设备健全,总体管理水平较高,效益情况较好。

2.2由原来的特色农业种植园、果园转型而来。代表性的包括五龙山明珠庄园、一坡果园、元坊果园等。这类休闲观光农业点大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个休户、联户、大户经营,主要以生产为主,兼顾旅游采摘,一般规模较小。由于旅游观光方面基础差,客源群体分散,且农林产品采摘季节性很强、旺季很短,所以休闲观光管理水平总体较差,管理制度及各项配套旅游设施设备不健全。但该类园区生产为重头戏,相对来说投资小且集中,总体效益情况反而是最好的。

2.3新开发的农业综合园区。代表性的包括葫芦峪、大吾生态谷、泓润庄园等。平山县这类农业园主要由其它行业领域注入资金建成。目前来讲,前几年暴利行业如煤炭、房地产、运输等运行低靡,效益严重下滑,许多老板手中出现大量资金淤集,造成近两年各行业资金大量注入山区综合开发及农业高效园区建设。这类园区投资极大,建设周期长,大量资金均投入到土地开发、道路建设、水利设施、标志性建筑等基础建设方面,目前农林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实际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投入相对薄弱。此类园区,旅游观光方面基础较差,虽然几个园区都在大规模发展蓝莓、樱桃、高档花卉等特色作物,但农林生产毕竟周期长、收效慢,而且目前深加工前景不甚明显,投资回收率较低,效益不太理想。

3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规划的精准性差。三类景点规划中均普遍存在投资估算不细、完工时间不明确、效益分析不准确等问题;尤其是新开发的农业园区,对什么时间收回资金、什么时间实现经济效益,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

3.2后续资金缺乏。由于休闲农业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过长,导致企业资金回笼过慢,流动资金紧张,影响到休闲农业的扩大发展。

3.3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休闲农业模式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综合性产业,旅游拓展型景区缺乏种养殖技术管理人员,种植转型园区又缺乏旅游业管理技术人员,这些均对休闲农业园区发展缺乏整体把握性。

4发展建议

4.1科学制订规划。要以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及城镇建设规划,依托自身优势,按照产业主导、生态优先、突出特色、集聚发展、多效并重的原则,编制出景区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数据精准,对自身发展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4.2强化人才培养。要找准自身的短板,有目的的着力培养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制订政策引进外部人才,通过参观学习吸取外地先进经验,并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和专家讲座,拔高景区人才层次,从而达到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目的。

4.3加强景区标准化建设。一是要在景区总体打造上标准化;要严格上级部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标准,在整体规划上标准化,包括道路、标志、餐饮、住宿等,均要达到上级标准要求。二是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上实现标准化;生产上要着力实现无公害、绿色生产,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加工销售上要制订严格的操作标准,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4强化宣传推介。各景区要加大乡村旅游的推介力度,充分利用现代推介方式,对乡村旅游进行包装。可考虑与传统的旅游资源进行打包,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宣传推介,使乡村旅游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发展,共赢发展,可持续发展。要紧紧围绕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打好“山水生态牌”;围绕中国核桃之乡等特色农业,打好“特色产品牌”;围绕中山古国和革命圣地,打好“历史文化牌”,三牌齐驱,提升平山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

4.5用足用好国家扶持政策。目前国家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扶持力度加大,各休闲农业景区要努力朝现代农业园区方向打造,要树立大园区观念,充分利用周边成型的农林种植基地,采取多方式加强合作,扩大经营领域及园区规模,建设大园区,努力提升景点水平,争取国家资金及政策方面支持,促进景点更好更快发展,努力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做成平山县重要经济支柱产业。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分析

我国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农村人口则占据了总人口中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始终都是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所在。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过程中,始终都在不断展开扶贫工作。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乡经济的生产模式相较于此前则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精准扶贫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样的情况下,应立足于农村发展实际,并找寻到掣肘扶贫工作以及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因素的症结所在,而后以此为基础,搭建精准扶贫信息化平台[1],对精准扶贫绩效评估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2],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充分的政策、技术等多层面的支持。

1农村经济如今发展状况

1.1劳动力层面的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时至今日,我国总人口之中,农村人口数量依旧众多,并且,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形势依旧比较单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虽然有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但总的形势且依旧严峻。究其根本,如果农村劳动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农村经济就很难在本质上有所提升。目前,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农民农忙的时间相较于此前也变得极为有限。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程度也有所调,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也开始逐渐投入使用[1]。但是,因为受制于农民的技术水平,使得其很难借助现代生产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这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利用来讲,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掣肘。

1.2基础设施层面的问题

我国有着幅员辽阔的疆域,这就导致我国许多农村都处在山区、高原等地区。尤其是一些地理环境恶劣的农村,更是存在着地势险峻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即便国家大力进行通讯、交通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因这些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加大建设的难度甚至会使得根本无法进行建设。而以上这一点始终都是我过精准扶贫政策下,难以依靠政策调整以及资金投入改变的一点。这里需要另外说的明的是,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因为不同于东部临海地区,所以其始终都存在着交通闭塞、地质环境复杂的情况,而这一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也始终都是一个难题。因此,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应该切实的对实际情况以及基础设施,进行充分的考量,从而避免精准扶贫工作陷入困局之中。

1.3内需层面的问题

就当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尽管在市场经济的带动下,农村经济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受制于农村传统的消费观念,我国农村的消费市场建设却没有及时跟进。当下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多数农村地区在销售市场,并未对农民的消费观念以及农民需求进行现实的考量。这就使得农民经常会出现有钱却无法消费的情况,而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讲,则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2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经济发展分析

2.1增加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

一直以来,精准扶贫工作始终都是民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政府应增加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扶贫工作的体系框架,确保精准扶贫能够发挥最大效力。同时,地方上的相关扶贫部门,应建立相关的扶贫小组,并且对扶贫工作采取严格的监察制度,继而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提供多个层面的保障。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若要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于实际,首先便要保障监察制度的落实[2]。因为,只有监察制度的落实才能更好地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到位。所以,政府部门的重点应该放置在扶贫的精准上,还应该放置在扶贫工作的落实上,继而从多个方面来保障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

2.2增强农村地区保障措施方面的建设

目前,为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扶持政策落实的同时,还应该切实的增强对农村保障措施的建设。这中间,应先尝试调动奋战在一线的扶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本质上的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地方部门还应对资金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的发展,以此来增加农村人口的收入水平。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企业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这中间,传统的农业、畜牧业也应该与时俱进,保证适时引入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全面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建立在多角度多层面共同发力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在展开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于消除农村其它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3加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

劳动力问题,始终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因此,精准扶贫团队在对产业进行扶持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于对人员的培养。这中间,扶贫团队可以借助各类技术培训的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3]。这中间如园艺技术、厨艺、修理技术等等都可以当做培养的目标,以此来拓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范围[4]。从而使得农村贫困群体,能够在此条件上实现自主脱贫。同时,还应该减少建筑行业拖欠农民工薪资的问题。对于一些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民,扶贫团队则应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量,以此来提供支持,从而使农村经济能够更好的发展[5]。

3结束语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篇4

县旅游局

近年来,我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州县对脱贫攻坚有关会议精神和总体部署要求,全面落实旅游行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任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提升行业带动能力,在旅游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直以来,我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机遇,紧紧围绕“旅游强县”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通过“景区带村”、“旅游带业”的发展模式,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局内部成立了旅游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安排人员负责此项工作,把旅游扶贫工作纳入日常重要日程。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积极编制了《**县全域旅游规划》、《冶力关旅游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转型跨越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全民参与办旅游的实施意见》等。三是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今年选派业务精通、骨干人员担任冶力关葸家庄村驻村工作队长,科级干部每人2户,一般干部每人1户帮扶未脱贫贫困户,制定了整村帮扶计划和个人帮扶计划,并经常性组织帮扶责任人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加政府引导,旅游扶贫成效显著。特别是冶力关、八角等发展旅游条件好的周边不少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通过从事开办农家乐、经营马队、售卖土特产、景区小摊小贩、跑运输、搞种植养殖,到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走上了旅游致富路、吃上了旅游脱贫饭、过上了好日子。

(一)加强旅游配套硬件建设,夯实旅游扶贫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先后实施了**县冶力关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关街休闲一条街水上餐厅、金翔欢乐谷、停车场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特别是今年,结合冶力关大景区建设,冶力关大景区投资4.8亿元,重点实施了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旅游道路建设提升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重点培育了万亩油葵、万亩油菜花、高原梯田观赏带、万寿菊观赏基地、牡丹观赏园、草莓采摘园、乡村植物园等农业休闲旅游产品。成功打造了“八角花谷、十里画廊”乡村旅游品牌。新建了冶力关池沟“乡村迪士尼乐园”,八角庙花山“乡村民俗卡通体验园”等娱乐项目。实施了八角乡牙扎村临街风貌改造及河景提升建设项目、冶力关镇池沟—庙沟农家乐环境改造及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以及冶力关镇临街建筑风貌和环境改造工程,实现了冶力关大景区的精彩绽放和华丽转身,各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区的可进入性、景观质量持续提升。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总投资130万元的城关青崖村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已完工,建设水冲式旅游厕所1座,生态停车场1处,维修及铺设木栈道1000米,制作景区标识标牌50多块,改善了各旅游景区外部环境,提升了景区品味,使景点游和乡村游融为一体,观赏游和体验游、农耕文化游和民俗文化游成为**旅游的新亮点,全面推动了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以位于冶海景区周边的冶力关镇池沟村为例:2011年至2015年政府累计投入3300万元,农户自筹累计投入1500万元,从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的山上整体搬迁下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二层楼房,加大了劳务技能培训,通过旅游扶贫资金有效投入,实施“改水、改厕、改厨、改院、改房”五改工程,夯实了发展农家乐条件,县旅游部门联合扶贫、财政、乡镇积极扶持建档贫困户发展农家乐。2017年,池沟村就旅游部门新扶持建档立卡贫户10户从事旅游业、发展农家乐,像池沟村的王定业、羊小平,关街村的郭金平,牙扎村的陈尕林等贫困户,就是第一批旅游脱贫的受益者,是发展旅游业致富的典型的带头人,收到了甘肃卫视采访。

截止目前,冶力关大景区有宾馆饭店15家,游船、滑索滑道、滑草射箭娱乐业6家,农家乐经营户300多户,冶力关高庄村马队现有经营户33户,马匹35匹。八角庙花山村马队经营户75户,通过扶持发展马队,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同时,积极引导各贫困人口到旅游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打工就业,贫困户也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景区周边摆摊出售山珍野菜土特产、小吃等,增加收入来源。

(二)依托大景区品牌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近年来,借助冶力关大景区建设机遇,我县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全力推进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八角乡中寨村、庙花山村等13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结合全县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每年选择10-15个旅游基础条件好、发展旅游业条件便利的村,建成高标准的旅游专业村,配套建设了停车场、游客服务点、旅游商品店铺、旅游厕所等。按照国家3A级旅游景区标准,积极启动创建庙花山、古战、王旗旅游名村,在重要景点及旅游道路沿线建设了古战牛头城观景台、新城红桦山观景台、长川尕弯梁观景台、冶力关兰家山观景台、八角庙花山观景台等5个观景台,观景台周边大面积种植油菜花、油葵、观赏菊等经济作物,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向游客直观展示乡村田园风光。政府整合油菜花种植基地及退耕还林政策,给予农户油菜花补助每亩地450元,含化肥、种子。苗木每亩地补助500元,万寿菊每亩补助1000元,大批贫困户成为直接受益者。

(三)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推动农家乐快速发展。我县冶力关、新城、城关、古战、术布等乡镇,生态资源丰富,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按照科学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思路,大力打造旅游扶贫典范,积极推动旅游扶贫工作,协调申请旅游产业扶贫资金将近100万元万元,重点引导扶持冶力关、八角贫困村、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新扶持发展33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协助州旅游局打造了八角庙花山村17户精品民宿。支持鼓励发展条件好的贫困户开办农家乐。补贴27万元对冶力关镇池沟村、高庄村、关街村、葸家庄村,八角镇牙扎村等五个行政村24户贫困户集中定制采购床具、灶具、餐具、桌凳、门头店招牌等开办经营农家乐所需必需品,户均扶持物资价值2.3万元,并在卫生间改造、客房装修、院落硬化、风貌改造提升、厨房改造提升等方面给予扶持,每户补助资金10000元,改造贫困户35家,有力地推动了农家乐遍地开花,促进当地把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的路子。

(四)注重农家乐服务典型示范,引领乡村旅游规范运营。在加强农家乐建设的过程中,注重规范性和标准化的宣传引导,通过培育先进典型,提升管理服务,典型示范引领,创建星级农家乐。根据基层需求,以服务质量提升为主线,制定了旅游培训计划,积极与人社、扶贫等部门对接,组织各类旅游培训。指导各旅游企业开展全员岗位培训。组织人员“牛肉拉面师”“中式烹调”、“农家乐菜品”等各类旅游培训班。完成了冶力关大景区农家乐等各类培训6期,受训人员达536人次。

(五)创新开发旅游产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组织人员赴天津、四川、云南、贵州、敦煌等地考察旅游商品项目开发情况,着力挖掘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民族服饰、洮绣、洮砚、铜器铸造工艺品,木耳、狼肚菌、蘑菇、野燕麦、豌豆粉、洋芋粉条、菜籽油、当归等等特色旅游商品制作销售已初具规模,并受到游客的青睐。以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使洮绣、土野珍菜等旅游商品生产进入乡村,让更多老百姓找到致富的门路。扶持引导城关、卓洛刺绣厂、八角乡农产品加工厂,新城高原特色旅游商品公司等企业拓展业务,开发新产品。加快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建设,在冶力关、八角发展虹鳟鱼、土鸡养殖等项目,在景区设立土特产出售点等,丰富了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元化需求。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积极推进旅游电商品牌培育计划。将“旅游+互联网”理念融入旅游商品开发建设,重点扶持贫困村发展家庭手工业、家庭服务业,推出了藏地密码、傻儿山货、吉祥三宝,乡棒杂粮等一批本土旅游商品品牌。为群众的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旅游扶贫成效显著。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篇5

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的结合、交叉、渗透发展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在科学、技术、理论、设备更新的推动下,农业生产加工在经历多重变革后逐渐向成熟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本文结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一书,分析如何运用农业机械和电子信息技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探索农业机械设备与电子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

从农业机械生产、农业生产实际发展需求来看,自动化、信息化已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趋势。第一,农业机械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农村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规模空前。农业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整体收益和能效。目前,仍有部分贫困落后地区,农业机械化应用程度较低,人力、畜力劳作仍占很大比重,应切实提升其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普及应用程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升经济文化水平。第二,农业机械设计应考虑其性能和便利性。在设计农业机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使用环境的多样和复杂性,使用过程的安全性、舒适性,因而需要设计多种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例如减震、防噪、防晒、防雨等。《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结合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和新兴技术应用发展前景,细致阐述了农业机械与现代智能技术结合、创新的基础概述和主要理论。该书着重讲述了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优点,介绍了结合后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同时为加深读者印象、强化理解,还精选了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经典案例。

二、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1 )电子设备与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设备的结合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农业机械操作的精密度、智能度,同时实现对农业机械操作、设备状况的实时监控,既为农业机械设计创新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反馈,还可以为农业机械应用提供安全保障。电子设备与农业机械结合依赖于ECU这一终端设备,该设备主要用于机械的自动化控制,操作者只需要事先在某一模块按照实际情况和生产需求输入与之相对应的指令,农业机械就可以按照指令完成相应工作。(2 )通信技术与农业机械农业机械与通信技术结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应用无线电技术,另一方面是应用总线通信技术。应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设备对农业机械随时随地进行精确、远程控制操作,打破时间等多重限制。与此同时,随着农业机械与通信技术融合渗透持续深入,农业机械生产动态化、现代化管理模式已初见成效。(3 )统计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与其他科研领域一样,农业机械生产、设计也需要使用大量的数据信息,用于农业机械设计、调试、修理及应用,故在农业机械设计中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设置相应的数据信息收集、管理装置和设备,切实提升农业机械的网络管理系统在面对繁复的数据信息时的管理能效性,进而为农业管理决策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信息参考。使用PLC与农业机械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农作物精准化、自动化播种和收割。《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详细介绍了PLC与农业机械的结合路径和策略,以及每种结合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该书探讨了农业机械与多种新兴技术和理论结合方法,以及相关典例分析,为读者强化理解提供便利,并给予读者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启示。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结合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机接口,应用总线通讯技术,结合应用管理决策技术。《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不仅对农业机械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应用三大方面的多种具体场景做了详细介绍,并指出目前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为读者指明农业机械现代化发展创新的方向。综上所述,对于农业机械发展而言,进一步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探索具有诸多优势和广阔发展前景。电子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机械操作、应用、管理实践的安全性、精准性、智能性,同时能够提升农业机械应用多元性。《农业机械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书末还就农业机械智能化、现代化发展作出展望,可为农业机械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也为高校农业相关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思路。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篇6

在开发旅游、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提高执政能力。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执行。为此,支部始终把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新一届领导班子、全体党员,深刻领会支部是一面旗,党员是一盏灯的道理,以学习促发展。为了提高觉悟增强素质,组织党员、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外出参观学习。全体党员、两委干部为集体的公益事业纷纷捐款,王书记带头捐款一万元,并参加义务劳动,每月定时召开党员大会,总结报告支部工作,听取党员意见,讨论研究文湖景区和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活动。每年“七.一”前夕,进行一次民主评议,评选优秀党员活动,优秀的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不合格的给予批评教育。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党员的积极性。村委组织的义务劳动大家都积极参加,外出不在的党员,妻替子代,老党员不能出勤的,自愿出钱用财力来尽自己的义务。这样使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提高,党的领导核心得到巩固。大家称在新一届两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党员身份亮起来了,先锋形象树起来了,服务百姓干起来了。

二.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随着村委的积极扶持和国家减免农业税、粮食补贴政策的落实,农民负担减轻,生产热情高涨,全村经济运行健康向上,农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387余万元,人均纯收入5488元。在农民生活富裕的前提下,村委十分重视农民的精神需求。在20xx年9月29日举办了首届旅游文化节,每年召开“元旦”茶话会、“三八”庆祝会、“七一”表彰会、“九.十”座谈会等。20xx年底策划了“五好家庭”、“模范村民”评选活动,制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每户一块挂在最醒目的地方。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建立了**村农村网络文化站,方便村民查阅种植、养殖等资料,开阔了农民的视野,放射村民喜闻乐见的内容,为村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市图书馆及北京光华科技基金会的捐赠下,我村图书室现有藏书一千五百余册并有专人管理,方便了农民的学习、参考。20xx年初,在省图书馆的协助下,开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配备电脑、投影仪、支架银幕,接收最切合农民实际的资源,丰富了农民的生活。卫生所医务人员认真负责、药品齐全,为农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受到农民的好评。另外,面积3万平方米的体育活动中心正在筹建中,为日后农民健身提供了场所。

三. 开发旅游事业、构建和谐新村

汾州文湖景区地处**市区东侧,总规划面积1744.05亩,是**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发展区域。文湖景区交通便利,即将竣工的**路东段直达**村,进而连接城市各主干道、太汾高速公路,新307国道与景区道路接轨。**村内的**塔,是中华第一砖塔,系部级文物保护单位。

a 文湖景区分为两大区域:风景区和景区附属服务开发区。

(一)风景区:以古建筑艺术、古文化、山水风光为主题。

(二)附属开发区:以服务景区、完善景区功能和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的开发区。

b. 总体规划项目及主要景观

1.**新村:按“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建设。新村配套完善、功能齐全。

2.**塔文湖旅游景区:以**塔、文湖为主体的旅游观光,为**市人民提供一所良好的休憩园区,并吸引国内外游客成为新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

3.**王府:**王府现存于**南大街,由于城市的开发,其位置不适保护,迁建到景区内既保护了文物又增加了景区的文化价值。

4.汾州孔庙:汾州孔庙在**历史文化地位很重要,但已经不存在了,只能按制新建。

5.古汾州八景:将卜山书院、汾水行宫、马跑神泉、烟笼贤阁、雨渍仙碑、彪岭樵歌、文湖渔唱、鹤鸣古洞迁建到景区内。

6.历史文化建筑:新建王文素纪念馆、名人馆、再建三贤故里坊和访贤桥。

7.水系景观和生态景观:恢复城市水系,进行造景。

8.旅游商店:在景观区和附属开发区之 间布置了旅游商店、土特产品店和汾州名吃街完善了景区功能。

9.城市服务工程:兴建**市建材市场、家居市场及文体文化活动中心。

10.环保建材工业园区:生产环保型建材,减少环境污染。

11.生态农业园区:重新整理规划后的土地,整合资源,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的农产品及农产品深加工。

c.文湖景区具体开况

1.基础设施建设

e: c在**市汾州文湖景区协调领导组的指导下,由**市**农工贸公司自主开发,目前已投资50多万元,硬化道路6.86公里,铺油路1万多平方米,投资46.3万元用于迁坟建陵(迁坟286座),投资280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设施,文湖景区占地1744.05亩,补偿土地费1044万元。迁移国防光缆两千余米,赔偿66208部队材料费15万元。投资10万元在**塔周围安设了四盏射灯,塔内安装了十二生肖,引进城区3号线路两千多米,高标准路灯四十盏。办公楼安上暖气、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已经普及。这些工作为景区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xx年5 月12日举行了 “汾州文湖景区”奠基仪式。**小学是历史上有名的太极观小学,在“公勇诚朴”的校训下,培育出名扬中外的“冀氏三杰”。近年来村委每年投资3万多元改善办学条件

2.文湖景区建设情况。文湖占地面积为398.6亩,湖水深度为5.1米,需挖土方107万左右立方米,概算投资1339万元。文湖的防渗工程已投资916万元。到目前为止湖体已竣工,假山已经成型。

3.**路东段全长1260米宽60米。所属**村地段的前期工程居民搬迁工作已开始实施,村西旧砖场圪洞内树木已全部移植。目前**路东段基本路面已经全部硬化。

4.景区绿化面积已完成栽植面积75亩,栽植各种风景树5000多棵。总投资82万元,基本按照今年总体目标完成。

5.**塔广场:设计面积为30000平方米。一期拆迁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广场建设:直径为30米的声控喷泉,面积为5万平方米的停车场,第三产业商业开发区正在筹建中,周边绿化紧相随,到年底全部完成。

6.汾州大戏台:目前主体已经完成,一期工程已投入130万元。

7.望阳路拓宽全长1380米,宽30 米,需添土方27.6万方,现已基本成型,两旁树苗全部栽植

8.新农村建设今年投资1026.16万元,安置拆迁户156户。置换代建拆迁户到明年7月底交付使用。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广东旅游业;转型;红色;蓝色;绿色

过去五年,广东旅游业总收入平均增速13.1%,已占广东省gdp的8%。每年上百万的出国旅游人次,奠定了广东成为全国最大国际客源输出地的位置。与此同时,广东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却并非如此“显赫”。用国家旅游局某负责人的话来说就是:广东旅游拿不出非看不可的项目,而这正是广东的弱势。因此,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的广东旅游业正在积蓄再次勃发的力量,塑造国内首屈一指的旅游目的地。

省政府明确提出:广东力争到2010年建成辐射全国、影响亚太地区、具有一定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出入境的客流中心和集散地。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根据广东旅游资源的实际,笔者认为应该让广东旅游出现红、蓝、绿三色争辉的局面。将广东建设成游客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反复看的旅游目的地。

一、红色

(一)红色革命旅游

红色革命旅游的内涵,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等载体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WWW.133229.coM

发展红色旅游,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重要措施,是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红色年代里的那种超越生命极限的奋斗精神也是经济创业进程中的宝贵财富,并以此作为教育下一代的精神理念。所以,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是新形势下人文精神的回归,也是广东旅游产业的创新主题之一。

广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活动较早的策源地之一,因此,革命史迹特别多。例如在广州就有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惠州有叶挺纪念馆,梅州有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等,而汕尾市更是全国13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国家有关部门曾联合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下简称《纲要》),确定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组织规划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建设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包含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大部分重要纪念地和标志物。但拥有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国第一个农会组织、第一个红色政权等重要史迹的广东,却未被列入‘重点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广东的很多革命史迹,如农讲所、红宫、红场等,符合《纲要》中提出的“发展红色旅游的八个方面内容”,如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建军等重大事件,展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奋斗历程等要求。但在《纲要》内,广东却只有4地列入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对全国推动广东红色旅游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起码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可能对这些史迹只能‘望文生义’、‘凭空遐想’。

笔者认为要把广东红色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重点红色旅游区。并组合‘广州-惠州-汕尾-梅州’等广东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更多人们能了解广东在中国革命史上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发展广东红色旅游的时候,有两大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一是开发方式的简单化、程式化,许多景点都是博物馆陈列,很难对游客产生强烈吸引力。二是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必然存在生命周期问题,应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中,融入到“和而不同”的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红色旅游的战争题材是和平年代里人们十分感兴趣的旅游开发方向,应利用战争遗迹进行战争场景再现,策划穿越、探险、竞赛等参与性项目,提高游客的兴趣。许多红色旅游的战争遗址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许多经典战役都在同一地点发生,胜败存亡,大相径庭,全面演绎这些历史的场景,对历史事件的展示更加丰满生动,必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发展广东的红色旅游有三个“不要”需要注意,一是不要把红色旅游做成纯教育型的,要考虑一般旅游者的需求;二是不要改成运动式的,要注意旅游者的兴趣,把教育的功能寓于旅游活动中,切实作为一种产品来开发;三是不要搞成公费旅游。对于一些教育基地,价格相对低一些,对青少年更有教育意义。

积极发展广东红色旅游,需在三个方面深化认识。第一,“红色”是“旅游”的基调,必须坚持主题的严肃、定位的准确,舍此难以实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的目标;第二,“旅游”是“红色”的载体,应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实施“旅游精品线路”的基础建设;第三,“红色旅游”的含义与范围有明确的界定,此外的景点是否称得起“红色旅游点”,要精心推敲、力避随意。

(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山旅游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公里。是世界地质公园,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部级aaa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方圆319平方公里的红色山群,故称丹霞山。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比较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丹霞山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笔者认为应该依据国家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和旅游区规划的有关法规和要求,在积极有效地保护风景资源的前提下,整合丹霞山及其周边的各类旅游资源,以国际国内旅游规划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对丹霞山旅游发展条件进行深入研究,突出生态旅游主题,同时要融入地方文化特色,重点对丹霞山旅游开发进行综合性战略谋划,并提出相应的品牌战略、市场战略和综合对策,为丹霞山风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强化“大丹霞”的概念,将丹霞山放在世界范围进行研究,并与美国等国外多个国家公园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丹霞山的实际,以“跳出旅游发展旅游”的思路对旅游与经济、旅游与城市、旅游与生态、旅游与居住四个方面的关系进行多元思考,创立新型的产业联动的发展模式,强调保护和发展、改善和优化、控制和监管之间的平衡,努力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成生态目标、品牌目标、社会目标三个方面的目标,把丹霞山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二、蓝色——滨海旅游

广东是海滨资源大省,全省可供开发的滨海沙滩有174处,沙滩长达572.1km;沙滩、海水、环境良好,大角湾、青澳湾、巽寮湾三个达到a级标准,大角湾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省现已建成的滨海旅游区达30多处,开发的数量仅占全省滨海沙滩总数的二成。区位方面,广东位于南亚热带,珠江三角洲和潮汕多个城市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比邻港澳台,市场条件良好。广东应加紧进行粤东、粤西区域旅游规划和重点景区、景点的规划;濒临南海的广东省大陆海岸线总长3000余公里,岛屿众多,但在这条海岸线上滨海度假游却并未形成“拳头产品”。因此,有关部门应筹谋高起点的海滨景区规划,以顺应广东旅游业从“观光型”向“度假休闲型”转变的趋势,打造广东的“亚龙湾”。广东有八个旅游休闲度假区:阳江海陵岛、湛江雷州半岛、深圳大鹏湾、惠州大亚湾、汕头青澳湾、汕尾红海湾、江门川岛(上川岛、下川岛)。

应对激烈竞争,广东海滨旅游开发建设要尽量形成自己的卖点。卖点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部分设施有独特性,如度假环境最佳,可以是服务最好,也可以是有独特而鲜明的主题。广东众多的海滨开发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有吸引力的休闲地,以邻近城市居民为市场主体;二是有想象力的度假地,这是目前广东的发展重点;三是有魅力的居住地,要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发展“第二住宅区”。 要创造一个有想象力的度假地,要选好海滨度假开发突破口。要从海滨旅游的无主题开发到主题性开发;要从传统的海面旅游向空中、水下发展;要建设高星级的度假酒店;要精心选择真正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要创建文化旅游区;酒店装饰要有地方文化氛围,海滨的众多石头要好好利用起来;要把岭南文化的各种地方文化与海滨度假区结合起来,建设潮汕文化味、雷州文化味、广府文化味的海滨旅游区,努力发展具有中国南方文化特色的海滨旅游度假胜地。简单地仿建夏威夷风格、马来西亚风格、南非风格的度假酒店不是可取之道。广东具有良好的潜水、珊瑚、红树林资源,要开发得更有特色、宣传得更好。

吸取国际国内海滨度假的成功经验,广东海滨度假区开发的要点有四个:一是尽量整体开发或大地段开发,避免小地块切割开发;二是确保低层、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协调风格和色彩;四是将高中低档市场在地段上分开发展。各级政府要编制高水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积极招商,形成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和调控能力,积极、高效地为企业服务。

三、绿色——农业生态旅游

农业生态旅游是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经营模式,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习作、体验、健身、科学考察、环保教育、度假、购物的一种旅游开发类型。发展广东农业生态旅游,对广东增创经济新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和发展旅游业都有重要作用。

广东农业生态旅游旅游有很好的条件 :有区位、客源、资源的优势,农业富于特色。但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景区总体规模小,没有很好形成其独特的完整性。2.缺乏综合性的观光休闲农业场所,休憩服务设施不足,游客逗留时间短。3.有些农业旅游项目粗糙、缺乏文化教育内涵、只会收门票。4.受气候条件和农时季节的影响,农业观光旅游时间具有季节性,淡旺季的反差较为明显。5.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以乡村自主开发较普遍,经营者素质一般不高,管理还不够规范。6.旅游景区一般缺乏整体规划,绿化美化较差,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薄弱,保护设施和宣传力度也较差,卫生条件不够完善,缺乏具有一定农业知识或环境保护知识的导游。7.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旅游收入90%集中在粤中的珠江三角洲,而次发达地区的粤北、粤西和粤东,从旅游自然资源来看,粤北最丰富,但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尚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因此,农业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要深入进行客源市场分析,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旅游基础和经济基础等,避免投资太多和盲目开发,还应根据区域差异的特点,保证旅游开发区域的协调性。

粤东区农业发达,丘陵平原土地肥沃,沿海气候温暖湿润,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捕捞和海水养殖业发达,饮食文化独特,茶园、茶场、果园等也很有地方特色。因此该区应在休闲农场、观光茶园果园、休闲渔业以及潮汕饮食文化方面大做文章。

粤北区森林资源丰富,山地丘陵多,气候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比其它区低,且境内多溶岩地貌。粤北可以说是广东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本区可以山地资源和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发展野生动植物观赏景观、少数民族村、畜牧租赁农庄、狩猎场或珍稀动物饲养基地等旅游产品,也可发展反季节蔬菜和以当地土特产为主的第三产业。

粤中区是农业发达的经济区,是我国最大的甘蔗、塘鱼和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和全国三大蚕桑产区之一,也是广东最主要的商品粮产区。目前本区开发的农业旅游项目最多,有依托三高农业示范区发展起来的顺德龙江农业生态旅游区、均安生态乐园、中山海上庄园、深圳青青世界、番禺横枥现代化观光农园、从化荔枝庄园、三水万亩荷花世界、陈村花卉,以及依靠高科技发展起来的珠海农科奇观等。因此,该区可以高科技农业、水乡农耕、花卉水果、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等为主题,充分利用广州、深圳、珠海三大经济中心,发挥区位、资源、客源市场以及旅游基础等方面的优势,合理开发一些生态农业大观园、高科技农艺园、水果观赏采摘园、花卉中心、休闲渔业等。

粤西区以沿海丘陵台地为主,光、热条件优越,为广东省最温暖的地区,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粤西应立足当地农业热带性强的特点,注意农业旅游环境的建设,发挥本区热带地理位置和海岛众多的优势,开展热带作物、热带水果、海洋水产品等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从广东省提出的发展旅游“大区域”的设想看来,在粤西区可发挥湛江海洋和生态农业优势、茂名水果和工业旅游的特点以及阳江山地和海岛风情,使之形成“西三角”来拉动当地旅游业,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与“珠三角”不同的区域旅游特色。

发展广东农业生态旅游似应注意如下几点:1.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将促进主体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今后农业开发的方向之一,应把它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模式去开发,成为发展广东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在发展广东省农业生态旅游时,应充分认识到农业旅游的区域性、自然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开发时不应过分依赖非自然性的农业技术和刻意追求人为的造景,要在农业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基础上,保持一种自然生态农业景观和乡土气息浑厚的民俗文化。3.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在保护与优化的前提下,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全面规划,突出农业区域性的特色,避免重复布点,这样才能开发出生态环境优美,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农业生态旅游景点,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促进农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

广东作为全国的旅游大省转型期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决策者只要很好的抓住着力点:那就是在红、蓝、绿三种颜色上认真打造游客想看、可看、耐看的旅游景点,广东一定能够实现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粤旅游业步入重大转型期.从国际客源地转型目的地[n]. 南方日报(网络版),2006-11-30.

[2]邓海建.红色旅游不能变味[n].济南日报,2006-05-10.

[3]胡键,苗枫.人大代表:广东应成重点红色旅游区[n].南方日报,2005-05-10.

[4]温秀.红色旅游,前进中的审视[n].中国旅游报,2006-4-3.

[5]陈南江.应对激烈竞争,打造广东海滨度假品牌[n]. 南方日报,2004-07-20.

[6]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

[7]卢云亭,刘军萍,等.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

[8]梁明珠.观光农园旅游开发问题探讨[j].暨南大学学报,2000,(1).

精准农业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 精准种植应用 水稻 连云港、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74-01

一、引言

精准种植农业是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充分结合到农业学、地质学与生态学的发展规律与模型中,根据耕地区域的变化对农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精确定位与定量操作的一套完整的现代农业集成化技术,使农业技术措施和耕地区域变异达到精确匹配的目的,精确控制农田各个区域的种子、化肥与农药的施用量,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是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连云港地区运用此技术不但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改善此地区的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二、连云港水稻种植运用精准种植技术研究

1.连云港地区精准种植农田信息采集的可能性

农田土壤、水分、养分与生物时空地理分布信息采集和分析是实行精准种植农业的重要基础,同时是数据信息采集成本的最高组成部分。根据土壤营养成分的时空分布特点与农业作物生长特征,在定位条件下进行耕地区域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作物产量与耕地气候等各种参数的信息采集。根据各个不同年度的土壤养分图与作物产量图的分布特点,分析进行耕地各部分基础数据信息采集的技术与方法。在实验区域内以一定面积为单位划分耕地区域,各个区域使用GPS的精准定位技术,而且根据区域单元采集土壤样本信息,测量土壤养分与土壤水分的数据参数,描绘出相应的土壤养分图,根据各个不同年度的土壤养分图与农业作物产量图的分布特点,分析进行耕地区域各种基础信息采集的技术与方法。连云港位区我国温带和亚热带地带,光线充足,气候温和,而且位于沿海地带,非常适合水稻精准技术的应用。同时连云港地区的优势农作物就是水稻,单产和总产在江苏省都是很突出的,农民也有种植水稻的悠久习惯。东南沿海地带的工业化程度高,科技相对发达,如果此技术能推广,由于工业化的支持,很容易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所以我们说,在连云港地区推行水稻精种植技术的条件是成熟的。

2.水稻精准种植信息处理在连云港地区应用

首先建立连云港地区耕地基本信息、气象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与生产状况等各种相关地理信息系统,为实行地理资源分布状况分析、确认实际生产目标、设置持续性地稳定生产制度与年度规划提供科学根据。把全球定位系统和连云港地区的具体地貌结合,构建土壤水分、养分、病虫草危害、农业作物生长态势、把数据信息转换成为直观形式的各种信息图表,使农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精确地关注耕地区域的动态数据信息,同时为农业作物的生产管理策略提供实时有效的精确信。在突破技术瓶颈的时候,我们要充份的利用到连云港地区的高校群,可以和农业方面的专家合作,实现多学科的技术知识。在水稻精准种植信息的处理方面,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农业专家共同打造一个成熟的机制。

3.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应用对连云港的环境影响。

对于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初期评价分析表明,进行精准种植农业能够充分地确保农业资源的有效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程度,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完善资源状况,有利于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发展。实施精准农业集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讯和网络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可以明显提升农业产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精准种植技术的农业经济效益是长期阶段的综合效益,在短时期以内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实施的耕地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其长期阶段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体现在耕地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合理使用相应的农药化肥,不断改善耕地区域的环境条件。信息化的农业是未来阶段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信息科学技术是达到农业现代化的必备方法,然而我国的信息化农业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实施精准种植农业技术具有良好形式的市场发展前景,通过精准有效的农业技术和仪器设备,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智能化农业机械、农业信息服务等一系列有关产业的实质发展。传统农业的效益有限,需要大量的耕地,这和连云港地区的当前情况不符。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连云港地区的可用耕地越来越少,而有限的耕地再不适合粗糙的传统种植方法,采用水稻精准种技术可以提高有限的耕地利用率。同时,传统的种植方法需要大量的化肥才能提高产量,使连云港地区的水质和土壤受到极大的污染,采用新的种植方法能极大的提高连云港地区的生态环境。

三、结束语

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的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发展前景,属于应用性技术成果方面的产出环节,但是这种技术真正的在连云港地区甚至全国进行推广,形成规模化经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它还需要我们的技术在应用中不断的进行改进,等完全成熟后,还要对广大的农民进行一个技术推广,让水稻精准种植技术真正的在连云港甚至全国推广,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这项技术会带来更好的水稻种植前景。

参考文献

[1]徐春霞,姜华,张海.低温条件下的水稻种植技术要点[J].民营科技,2011(09).

[2]田维举.有机水稻的种植技术探讨[J].北京农业,2012(09).

上一篇:管道安装监理实施细则范文 下一篇:农村产业发展状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