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

时间:2023-03-13 15:33:52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1篇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庄严承诺”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决战决胜的政治责任感。指出,脱贫攻坚是底线任务,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党的十以来,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贯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各项决策部署得到落实,各方面都行动起来了。实践再次证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只要充分发挥好这两个优势,就没有办不成、办不好的事。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是没有退路的,必须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的紧迫感,撸起袖子加油干。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七个强化”和五条基本经验的重要论述,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高度进一步凝聚脱贫攻坚合力。欲攻坚克难须集中力量,欲精准脱贫须精准扶贫。“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提出的“七个强化”,从整体入手,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为更好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党的十以来,我国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因为创造和把握了“加强领导是根本、把握精准是要义、增加投入是保障、各方参与是合力、群众参与是基础”等五条基本经验。这是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完善我国贫困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在工作中继续坚持、落到实处。这次提出的“七个强化”就是对五条基本经验的再动员、再部署,指明了推进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F代化的基本路径。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已经于2016年基本完成,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考核评估体系等已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下一步主要是抓好落实,让各项体制机制政策释放出精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活力和效益。抓好顶层设计的基层落实,就是要按照“七个强化”的要求,坚持好五条基本经验。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深化精准扶贫的自觉。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打牢精准扶贫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摸清贫困人口底数,做实做细,实现动态调整。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要组织好易地扶贫搬迁,加大扶贫劳务协作,落实教育扶贫和健康扶贫政策,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加大财政、土地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交通扶贫、水利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扶贫行动,扶贫小额信贷、扶贫再贷款等政策要突出精准。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对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提出了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从本质上说,精准扶贫就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深化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各项中央决策部署、政策措施有效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深化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工程,打牢基础是前提,分类施策是基础,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是核心,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关键,培育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根本,打好政策组合拳是保障,必须整体推进。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三个必须”的重要论述,从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进一步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三个必须”的要求,不仅是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指导,实际上也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兑现承诺。如果精准扶贫不到位,搞层层加码,导致虚假脱贫、数字脱贫,群众就会有大意见,对党和政府就会失去信任。落实“三个必须”的要求,最根本的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地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防止形式主义,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对挪用乃至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严肃处理。

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必须深刻领会“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论述,从确保党在基层领导力的高度进一步把抓党建促脱贫落到实处。要求,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就是要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要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发挥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在实战中培养锻炼干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些重要论述深化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思想内涵。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如何做到全过程精准,最关键的是靠基层干部用精准的精神、精准的办法做好每一项工作。实现精准脱贫,不仅仅是暂时的脱贫,更主要的是要实现稳定脱贫,最根本的是要建立和发展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2篇

10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扶贫办组织的“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研讨会”,通过认真学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同与会领导、专家深入交流学习体会,进一步加深了对“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很受启发,更加坚定了做好当前兰考脱贫攻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下面,结合兰考实际,谈几点体会。

一、“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遵循。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战略定位、战略重点、总体思路、基本方略、工作要求以及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深刻而具体的论述,形成了系统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精辟阐述了扶贫开发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发展新成果,是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重大实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兰考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始终把国家方针政策作为根本依据,始终把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根本思想遵循,带领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站在高处、想在远处、干在实处,如期兑现“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的承诺。

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行动指南。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工作的科学指南。兰考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总书记曾先后3次到兰考视察,对兰考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我们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牢固树立“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围绕对兰考发展提出的“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的要求,把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把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把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新型城镇化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强力支撑。

三、“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武器和制胜法宝。尤其是对“精准”的阐述,指出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明确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方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推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点到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要害,为我们防止和克服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开出了一剂良方。工作中,我们从抓“认真”开始,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把“精准”贯穿脱贫攻坚工作的全过程,重对标、补短板,做到“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完善建档立卡,强化驻村帮扶,加强资金整合和监管,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务求脱贫攻坚实效。

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及时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作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在全省“率先脱贫”的工作目标,早日踏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3篇

于非常之时,以非常之举,尽非常之力。刚刚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会议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在会上发出的号召铿锵有力:“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等待我们去完成。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很多属于历史极贫地区,扶贫脱贫难度很大。在短短5年时间里,让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愈发紧迫,任务愈发艰巨。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一起努力,才能把任务落实、让目标落地,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完全胜利。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要坚持正确方略,重在提高成效。实践已经表明,精准扶贫才能精准脱贫,对症下药才能拔除“贫根”。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核心问题,着力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从贯彻“六个精准”要求,到实施“五个一批”工程;从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到让基层干部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脱贫攻坚战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各方出力、形成合力,才能稳扎稳打向前推进。时间紧、任务重,就更加需要求真务实、力求实效。既防止拖延病,又防止急躁症,不搞形式主义的扶贫、不建形象工程的样板,实行严格评估,做到脱贫到人,才能创造扎实可靠、群众认可的脱贫业绩。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扬担当精神。脱贫攻坚,是对干部能力的测试,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事在人为,就看心中有没有责任,肩头有没有担当。恪尽职守,才会常怀忧民之心、常思富民之策、常尽惠民之力,保持坚韧不拔的工作劲头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满腔热情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勇于担当,方能激发“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壮志豪情,提高统筹谋划、推动发展的实际能力,当好一方发展的主心骨、领路人。日前,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履职尽责,既要有严格的督察制度保障,以问责压力激发实干动力;也需完善激励措施,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干部选任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让能力强、作风正、有作为的干部脱颖而出,在脱贫攻坚中成就一番事业,营造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的良好氛围。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4篇

现在,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脱贫攻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组织开展了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先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我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这些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全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脱贫攻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连片特困地区,交通闭塞,生态脆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和基本标志,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党的十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空前重视、高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把脱贫攻坚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贯彻“五个发展理念”的高度进行决策部署。总书记心中始终牵挂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他多次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总书记连续4年新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在多次会议上就脱贫攻坚发表重要讲话,从中央全会、全国两会到中央扶贫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联合国峰会、国际减贫论坛到新年贺词,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安排,是我们做好脱贫攻坚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今后五年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实现目标的指导思想、基本方略、主要途径、政策举措和保障措施。去年11月,中央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一把手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脱贫攻坚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中央提出了解决“四个问题”、实施“五个一批”、做到“六个精准”等一系列新要求。解决“四个问题”,就是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实施“五个一批”,就是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做到“六个精准”,就是要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我们一定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好这些新要求,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瞄准7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发力,精准帮扶,坚决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

二、共青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力军

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一直是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1989年,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了“希望工程”,那双渴望知识、期待读书的大眼睛女孩儿照片,深深地定格在了人们心中,感召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希望工程”,改变了无数贫困儿童的未来。“希望工程”选题准,抓得实,做的大,效果好,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扶贫公益品牌。

近年来,共青团按照中央扶贫开发总体部署,着力促进贫困地区青年创业就业,深入推进青年志愿扶贫工作,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参与扶贫开发,认真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下发了《关于动员和支持各级团组织及广大青年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国开办发〔2012〕35号),双方的合作不断加强,涌现出了一大批扶贫开发先进典型。2014年,春晖行动作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代表,在全国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介绍了经验。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团中央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安排部署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定了教育扶贫、生产扶贫、公益扶贫、人才扶贫以及夯实基层基础等工作领域,提出了青少年助学行动、青年创业就业行动、青年人才支持行动、扶贫关爱行动、贫困地区基层团建提升行动等重点工作,着力建立健全对口支援、精准调度、资源统筹等工作机制。为新形势下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赋予了崭新内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这些工作的推进实施,必将把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助力脱贫攻坚必须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发挥好共青团的生力军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如期实现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我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是积极动员,广泛参与。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脱贫攻坚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希望共青团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踊跃投身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贡献聪明才智,创造青春业绩,以实际行动为党中央分忧解难,为贫困群众造福。

二是发挥优势,突出重点。组织系统健全,受教育程度高,青春活力开放,是共青团的显著优势。全国有380多万个基层团组织,有8800多万名共青团员,还有4亿青年。共青团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以精准扶贫为目标,以智力扶贫为重点,围绕贫困地区青年就业创业、科技支持、志愿服务等领域,扎实开展工作,开展一批有声势、有力度的青年扶贫行动。比如共青团可以通过组织动员、让团员青年参与到扶贫项目的实施中,发挥好监督作用,确保扶贫资金管好用好发挥效益,避免挤占挪用贪污浪费。可以发挥共青团集聚联络优秀青年人才优势,选派青年人才到贫困村开展支医、支教、支农等扶贫志愿活动。可以发挥年轻人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通过提供小额信贷、组织创业培训等方式,引导贫困青年参与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特色农业等产业扶贫项目,培养一批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青年创业致富行动。

三是精准帮扶,务求实效。目前,各地已完成贫困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全国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村12.8万个,贫困户3000万户、贫困人口7000多万。这是脱贫攻坚的具体对象。要整合资源,聚焦投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到具体贫困人口,使帮扶资源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对接,防止“大水漫灌”,做到“精准滴灌”。对建档立卡的贫困青少年和贫困留守儿童,要重点给予精准帮扶。对于贫困青年,要帮助其就业创业,增收脱贫;对于贫困少年儿童,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健康成长。在帮扶过程中,要注重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升素质和能力,激发他们脱贫致富、改变贫穷命运的内生动力。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行动的成效,要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销号为主要衡量指标。

四是深入基层,锻炼成长。指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就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到基层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有助于青年干部了解国情、体察民情,是青年干部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要与培养锻炼青年干部有机结合,依托驻村帮扶、定点扶贫、东西协作等工作平台和载体,组织动员广大青年干部勇于承担脱贫攻坚重任,到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帮助穷人,提升自己,做出贡献,引领风尚。

五是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要及时总结各级团组织和团员青年参与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推出一批帮扶先进典型,一批脱贫致富成功案例,适时开展先进表彰,在全社会营造扶贫向善的社会氛围。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5篇

一、工作要求

坚持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基本方略,聚焦重点工作,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坚持举一反三、坚持回到原点,全面排查梳理,切实摸清影响脱贫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管用的举措,尽快补齐短板、切实堵塞漏洞,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为我局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二、任务清单

(一)“三落实”方面。围绕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进行排查,主要包括:

1.责任落实方面。重点排查整治责任、主体责任、帮扶

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没有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落实不到位的;有没有未完成遍访贫困对象任务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是否存在行业部门落实责任不到位,行业扶贫任务不精准不落实的问题等。(2)党组是否按时研究帮扶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是否定期到包保村开展调研指导帮扶工作,并帮助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驻村工作队是否能够认真履行驻村工作队基本职责;有没有帮扶责任人工作不到位的;有没有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帮扶工作流于形式的;有没有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工作队驻村时间不够或轮流驻村、“走读式”驻村的;有没有搞挂名式帮扶、“一帮多”的。

2.政策落实方面。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政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系统排查。是否存在政策举措落实不到位的;有没有行业扶贫政策落实有偏差的;有没有脱贫攻坚行业任务督促检查缺失的。

是否存在就业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没有针对贫困户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培训项目的针对性、有效性强不强;就业扶贫的数据资料是否完善,数据采集质量高不高;转移就业稳定性够不够,跟踪服务质量高不高;有没有设立就业公益性岗位,是否真正惠及贫困劳动力,有公益性岗位的贫困户是否参与村级安排的各项工作;有没有支持扶贫车间的政策,是否得到落实,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效果好不好;有没有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工作,是否缺乏针对性、效果不明显等。

(二)“三精准”方面

围绕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行排查,主要包括:

是否存在帮扶不精准的问题。有没有结对帮扶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的;有没有对包保村制定帮扶措施;有没有对帮扶对象情况、主要困难不清楚的;有没有只嘘寒问暖、不解决问题、帮扶前后变化不大的;有没有帮扶工作简单送钱送物的;有没有帮扶责任人仅在节日走访慰问,平时疏于关心的;有没有百姓对帮扶工作意见较大等。

(三)问题整改方面

有没有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的;有没有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有没有虚假整改的;有没有整改工作急于销号的;有没有整改反弹的。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推动(10月29日——11月20日)

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自查自改(11月20日——12月20日)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6篇

一、工作要求

坚持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基本方略,聚焦重点工作,紧扣“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坚持举一反三、坚持回到原点,全面排查梳理,切实摸清影响脱贫质量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管用的举措,尽快补齐短板、切实堵塞漏洞,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为我局2020年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二、任务清单

(一)“三落实”方面。围绕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进行排查,主要包括:

1.责任落实方面。重点排查整治责任、主体责任、帮扶

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没有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落实不到位的;有没有未完成遍访贫困对象任务的;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的;是否存在行业部门落实责任不到位,行业扶贫任务不精准不落实的问题等。(2)党组是否按时研究帮扶工作;主要负责同志是否定期到包保村开展调研指导帮扶工作,并帮助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驻村工作队是否能够认真履行驻村工作队基本职责;有没有帮扶责任人工作不到位的;有没有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帮扶工作流于形式的;有没有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工作队驻村时间不够或轮流驻村、“走读式”驻村的;有没有搞挂名式帮扶、“一帮多”的。

2.政策落实方面。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政策部署落实情况进行系统排查。是否存在政策举措落实不到位的;有没有行业扶贫政策落实有偏差的;有没有脱贫攻坚行业任务督促检查缺失的。

是否存在就业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没有针对贫

困户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政策;培训项目的针对性、有效性强不强;就业扶贫的数据资料是否完善,数据采集质量高不高;转移就业稳定性够不够,跟踪服务质量高不高;有没有设立就业公益性岗位,是否真正惠及贫困劳动力,有公益性岗位的贫困户是否参与村级安排的各项工作;有没有支持扶贫车间的政策,是否得到落实,扶贫车间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效果好不好;有没有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工作,是否缺乏针对性、效果不明显等。

(二)“三精准”方面

围绕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行排查,主要包括:

是否存在帮扶不精准的问题。有没有结对帮扶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的;有没有对包保村制定帮扶措施;有没有对帮扶对象情况、主要困难不清楚的;有没有只嘘寒问暖、不解决问题、帮扶前后变化不大的;有没有帮扶工作简单送钱送物的;有没有帮扶责任人仅在节日走访慰问,平时疏于关心的;有没有百姓对帮扶工作意见较大等。

(三)问题整改方面

有没有整改措施针对性不强的;有没有问题整改不到位的;有没有虚假整改的;有没有整改工作急于销号的;有没有整改反弹的。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推动(10月29日——11月20日)

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三)自查自改(11月20日——12月20日)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7篇

来到阜城县,深入到县扶贫办看望干部职工,到蒋坊乡邓屯村走访慰问贫困户,详细询问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了解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扶贫干部对落实脱贫政策的意见建议。

充分肯定了河北省和衡水市的扶贫开发工作以及基层扶贫干部在扶贫开发中所做的贡献。他强调,推进干部驻村帮扶,既是加强一线扶贫力量的需要,也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要饱含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脚踏实地开展帮扶工作,全心全意为贫困群众服务。要精准施策,吃透中央扶贫大政方针政策举措,找准帮助群众脱贫的办法,把帮扶资金和项目精准用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要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上、用到贫困群众身上。要善于发动群众,采取有效方式方法,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爱护基层扶贫干部,出台保障措施,落实相关待遇,确保干部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考察期间,还调研了阜城县漫河乡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进展情况,听取了衡水市和阜城县节水压采情况的汇报,对衡水节水压采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要求衡水市总结梳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提供借鉴。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省长张庆伟分别陪同考察,并汇报了河北脱贫攻坚工作有关情况,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副总理的指示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握“两步走” “三确保” “四提升”的目标,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向中央和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8篇

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增进人民福祉,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国际形象。十以来,党和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精准扶贫,开创了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2012年至2014年,我国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2339万、1650万、1232万。然而,截至2014年底,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扶贫开发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攻坚克难!

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上紧扶贫开发这根弦,主动将扶贫开发作为中心工作来谋划、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要用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防止硬责任变成软约束,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稽查,从严惩处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中央扶贫开发政策及时有效落到实处。同时,要注重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决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正如所说,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要精准“滴灌”,决不能搞大水漫灌!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大扶贫格局。政府投入应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而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扶贫开发“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不仅有利于补充政府扶贫资源,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友爱相助的光荣传统,增加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具担当精神。未来五、六年,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且大多分布在深山老林、偏远地区,扶贫政策存在边际效应递减问题,形势逼人!为官避事平生耻。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迎难而上当好扶贫开发“领头羊”,团结带领社会各界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9篇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向贫困的决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明确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中央又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进行专门部署,并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大政方针、目标任务、总体要求,指明了今后五年脱贫工作的前进方向,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 党中央、国务院把脱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推进脱贫攻坚,这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政治仗,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共产党的执政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难事,殷实的小康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梦想。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将更加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坚如磐石,国家长治久安更有保证。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用不到40年的时间完成了7亿人的脱贫,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就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将有力地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向世界提供“中国减贫模式”和“中国扶贫开发道路”。

二、脱贫攻坚战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的伟大创举。我国扶贫开发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设,是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划时代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现在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所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和“深水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是扶贫开发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扶贫开发理论的新发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就是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就是凝心聚力、聚焦用力、精准发力,让贫困群众破除诸多壁垒,更多、更直接地享受到深化改革红利。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以共同的使命、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责任,凝聚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力量,促使落后地区争取早日跟发达地区一道共同进步,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总理指出: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这传递出了国家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这是党和国家对农民、农村发展作出的大手笔,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必将给贫困地区群众的命运带来历史性的大转折。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一场新的深刻的农业革命。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的脱贫攻坚行动,是农业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有力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农村组织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变,必将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

三、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

革命老区是指十年土地革命战争和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据中国老促会2011年进行的全国性调研统计,经国家民政部和省一级政府认定的革命老区,涉及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599个县,其中老区乡镇占50%以上的重点老区县有1170个。

革命老区是共和国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革命老区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老区人民所做出的牺牲奉献气壮山河、彪炳史册。在战火纷飞、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是革命老区燃起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是革命老区的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使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大海,是革命老区人民的全力支援、全面支援、全程支援,才有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摧枯拉朽。在革命老区流传最经典的几句话,就是: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可以说,没有革命老区,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就没有落脚点,就没有可靠的依托;没有革命老区,人民革命武装就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没有革命老区,中国革命就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区人民同样作出了重大牺牲奉献。老区人民默默奉献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少老区为了国家发展的大局,牺牲了自己的发展机会。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有不少老区群众因饥饿累倒在为大城市送粮的路上。四川达州宣汉县是亚洲第二大天然气田,造福长三角的川气东送工程起点,历史上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的川陕苏区,天然气从这里源源不断输送到发达地区的千家万户和座座工厂,但宣汉至今仍是部级贫困县。南水北调工程穿越了半个中国,沿线的湖北丹江口市、河南淅川县等革命老区,有42万群众告别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战略布局,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地区,不计其数的老区群众远离家乡,参与建设了一座座现代化城市。

革命老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数据,我国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有357个革命老区县,占比超过1/3;在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有近4万个革命老区贫困村,也占全国的1/3;在357个革命老区县中,有2985万的贫困人口,还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把革命老区的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摆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政策支持前所未有、财力保障前所未有、推进力度前所未有。

四、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是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发展始终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命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初期,祖国大地千疮百孔,百业凋零、百废待兴,面对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艰巨任务,“棉纱大王”荣德生、“火柴大王”刘鸿生、“化工先驱”吴蕴初、“船运大王”卢作孚等一大批著名实业家,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并身体力行,倡导支持公私合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启动作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迅速发展和成长,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重要支撑。据《财富》世界500强统计数据,2012年有79家中国企业上榜,2013年有95家,2014年达到100家,2015年增长到106家,2016年连续上升到110家,其中,前5位中有3家中国公司,13家中国内地公司首次上榜,就包括参加今天论坛的万达和恒大。中国企业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00余家央企掌握著国家经济的命脉,15万家国有企业几乎覆盖了国家经济的所有行业。7000多万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先富起来的同时,积极带动帮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为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民营企业近800万户,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占全国新增就业的90%。随着经济发展、财富积累、生活水平提高和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的倡导培育,热心扶贫、愿做善事的企业越来越多。无论是中央企业开展的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行动,还是全国工商联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包括我们中国老促会开展的“双百双促”行动,其核心都是通过充分发挥中国企业的巨大潜力和突出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是时代赋予当代中国企业的历史使命。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要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脱贫攻坚”。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向贫困的决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老区不是贫困的代名词,老区具有丰富的政治、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既为企业提供了回报社会的舞台,又为企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既关乎中华民族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又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创造了更好的机遇。能否顺应潮流、顺势而为,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兴衰荣辱和悲欢沉浮。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积极投身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特别是当前这场脱贫攻坚战,势必会打开一条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再一次在国人、世人面前树立起中国企业的优秀形象,也必将书写当代中国企业发展的绚丽篇章。

五、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是连接企业与老区的重要桥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当前,老区建设促进会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宣传老区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区的浓厚氛围,激发老区干部群众内生动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开展产业、科技、教育、健康、电商扶贫,支持和参与老区脱贫攻坚和开发建设;按照中央国家机关的有关要求,深入老区开展调查研究和监测评估等工作,及时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促进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今年以来,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围绕促进贫困革命老区和帮建企业共同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现正在组织开展“双百双促”行动,目的就是动员和组织广大企业家与革命老区贫困村牵手共建,促进老区贫困村率先脱贫、促进帮建企业优质发展。在此,我们诚挚邀请和欢迎广大优秀企业家和我们一道并肩努力,为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实现当代中国企业的时代价值和责任担当。

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方略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绿色扶贫”;理论蕴涵;建构困境;消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7)06-0069-03

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两大核心问题。[1]调查显示,生活贫困地区与生态脆弱地区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惊人的吻合,故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天然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建设两大战略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依旧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性难题,比如扶贫开发建设进程中暴露出来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迎面而来的贫困问题。如何破除脱贫与环保的两难困境,摆脱生态脆弱地区的民众贫困,缓解民众贫困地区的生态脆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建设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也产生了“绿色扶贫”新概念。本文正是基于此,拟通过对绿色扶贫的理论蕴意的剖析,进而考量G色扶贫方略建构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提出消解绿色扶贫困境的路径,以期对推进我国当前扶贫开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所裨益。

一、理论蕴意:融入环境机制要素的现代性扶贫方略

2015年10月29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绿色发展理念是生产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生活健康发展的美丽期待。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3]当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扶贫开发工作中之时,绿色发展理念也就成为扶贫开发行动的先导,为当前扶贫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方向以及新的着力点,于是便产生了“绿色扶贫”方略。

绿色扶贫是我国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原则。2015年1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坚持生态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的脱贫原则,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优先位置,扶贫开发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4]绿色扶贫还是我国当前精准扶贫精准的重要方式。精准扶贫强调要按照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第三项工程是生态补偿脱贫,即“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5]因此,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生态平衡成为了扶贫开发的重要参考系,而牺牲环境、滥用资源与破坏生态的脱贫方略则难以称得上是“真扶贫”。

综上,笔者认为学界有必要澄清“绿色扶贫”的理论蕴涵,以进一步推进我国当前扶贫开发工作。迄今为止,学界对生态扶贫或者绿色扶贫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由于学科背景以及研究视角的不同,存在着个人的褊狭和时代的局限,尽管在阐明意理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相似,但是很难在学术表述上达成统一。笔者吸收前人丰硕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相关的调查与思考,认为“绿色扶贫”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建设两大战略深度凝合的时代产物,是在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以及生态失衡的客观约束力下,通过“绿色化”的扶贫开发实践,达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脱贫致富与扶贫开发建设中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从而最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与自然演化共进和谐的新型扶贫观。贫困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的现状是绿色扶贫的客观基础;“绿色化”的扶贫开发实践是绿色扶贫建构困境得以解决的现实路径;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建设的互动和谐以及脱贫致富与自然演化的共进和谐是绿色扶贫的目标。总而言之,“绿色扶贫”是融入环境机制要素的现代性扶贫方略。

二、建构困境:生态“脱钩”式的扶贫方略方兴未艾

生态“脱钩”式的扶贫方略是指在扶贫开发进程中,片面追求减贫的数量指标而忽视质量要素,以牺牲自然生态为代价,用资源促增长、用环境换总量的传统扶贫模式。它不仅表现为扶贫行动上的生态脱节,而且表现为脱贫思想上的生态错位。换言之,由于扶贫开发过程中的主观思想动机上环境要素的忽略,从而导致客观行动结果上生态平衡的破坏,最终导致主客观基础上的“双重脱钩”恶果。这种“双重脱钩”的恶果正是绿色扶贫方略建构的最大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脱贫“范式”的支配。“范式”是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来的概念。“范式”原本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等。传统扶贫“范式”支配下的扶贫理念、扶贫方略以及扶贫机制大多数没有将脱贫战略与治污工程统一起来,二者通常是相互脱节,彼此分离,甚至相互对峙的。一般而言,摆脱贫困最紧要的是发展经济,而经济增长势必需要物耗与能耗,从而对生态系统造成或多或少的干扰。由此,在这种“范式”的支配下人们难以将脱贫与环保有机结合,用环境换发展、用资源促脱贫的老路子自然理所应当。翻开过去城市化的历史,无一不是用资源堆积起来血泪史,无一不是用环境换来的眼前繁荣。因此,传统发展方式框架下的脱贫“范式”的支配是影响绿色扶贫方略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2.主体环保参与意识的薄弱。传统范式支配下扶贫方略通常采用政策优惠、资源输入与财政拨款等方式对贫困地区以及贫困户进行帮扶,而这种依靠政府拨款、社会资助与他方捐助等第三方资助的模式极大地冲击了民众的主体地位。主体地位的相对缺失势必难以启发民众意识的觉醒,尤其是高于生活基本层次需要的环保意识,从而导致主体环保参与意识的薄弱。此外,调查显示,一般民众环保参与度的高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而贫困地区的经济相对落后势必致使人们现代性生态意识与环境思维相对缺失。如何摆脱现实贫困而维持其基本生产生活资料需要才是民众最关注的焦点,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愿望则处于相对蒙昧阶段。因此,生态环保参与意识的薄弱是影响绿色扶贫方略建构的主观因素。

3.客观物质经济条件的制约。物质基础是决定事物发展与运行的最基本要素,绿色扶贫方略的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客观物质经济条件好坏。打好我国当前扶贫攻坚战,摆脱民众贫困生活状况,离不开经济手段有效投入。另外,建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留下美丽生存空间,也离不开物质要素的有利驱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不仅是导致生产生活贫困的根本因素,也是制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利因素。另外,贫困地区的现实物质性要素的欠缺迫使人们从外界环境系统中求得补充,这种无规律不科学的物质补偿势必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反过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加剧地区贫困面貌,由此形成不良的恶性贫困循环。因此,客观物质经济条件的制约是影响绿色扶贫方略建构的客观因素。

4.绿色科学技术手段的滞后。扶贫开发工作不仅需要扶贫科学理论的引领,而且需要扶贫先进技术的支撑。与之相应,生态文明建设同样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指引和生态文明建设技术的支持。绿色扶贫是扶贫开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的产物,因此,绿色扶贫方略的实施也需要绿色扶贫理论与绿色扶贫技术的引领和支撑。但是,就一般状况而言,任何时候科学理论传播的覆盖面与技术手段掌握的熟练度都是和当地受教育的程度与当地人才的稀缺度紧密相关的。贫困地区教育落后和人才稀缺的状况决定了贫困地区科学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面貌,尤其是环境科学和绿色技术这样新型现代性科技更是屈指可怠R虼耍贫困地区绿色科学技术手段的滞后是影响绿色扶贫方略建构的关键因素。

三、消解路径:扶贫方略的“绿色化”转型升级

向贫困宣战,向污染宣战,这是党中央发出的两大号召,是我国“十三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处理好的重大问题。[6]扶贫与污染并非相伴而生,求生态中谋发展与脱贫困中存生态未必没有可能。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我们必须将脱贫与治污有机结合,方能从绿色中找增长,从增长中存绿色。因此,扶贫方略的“绿色化”转型升级不仅是应对“双重脱钩”的有机桥梁,更是应对建构困境的有效路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顶层生态扶贫设计与底层绿色脱贫落实有效贯通。顶层设计过程中,要将绿色理念深刻融入到扶贫开发工作始终,不仅要形成一套科学的绿色扶贫理论体系,更要制定一套有效的绿色扶贫可操作步骤,从而达到理论科学性与现实操作性的统一。底层落实过程中,要注重对顶层设计中理论的深刻领会和步骤的有效吸纳,从而真正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方略以及绿色发展机制落实到实际扶贫开发工作的全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将二者有效贯通,反之则是无效设计和盲目行动。因此,从上下贯通的角度看,只有将绿色扶贫的顶层设计与底层落实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推进绿色扶贫方略的构建。

2.传统扶贫方略合理扬弃与现代绿色扶贫科学倡导有机结合。现代绿色扶贫模式强调从环境中寻找经济增长亮点,从扶贫开发中保存生态实力,推崇环保与脱贫和谐共济的扶贫模式。当然,传统扶贫模式并非一无是处,在其“范式”主导过程中,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传统扶贫模式的生态系统性或绿色环保性方面有所欠缺,如若我们科学扬弃其负面性,合理继承其成功的养料,则必将更好促进现代绿色扶贫的推广与应用。因此,从前后相继的角度看,倘若将传统扶贫模式的合理扬弃与现代扶贫方略的科学推广结合起来,就会更好促进绿色扶贫方略的构建。

3.生态扶贫参与意识培育与绿色扶贫环境构建深度融合。生态扶贫参与意识的培育最关键的就是唤醒贫困群众的主体性意识和提高贫困群众主体地位,不仅包括脱贫主体参与意识,而且包括环保主体参与意识。无论是脱贫致富还是生态维护都需要群众主体积极融入,否则难以取得真正的实效,甚至滋生“等、靠、要”等懒惰情绪和思想。此外,绿色扶贫方略的建构离不开良好的运行环境,包括绿色扶贫政策支持、绿色扶贫资金驱动、绿色扶贫文化引领以及绿色扶贫科技支撑等等因素。因此,从主客观统一的视角看,只有将主观绿色参与意识加强与客观绿色扶贫环境创建结合起来,才会科学推进绿色扶贫方略的构建。

4.区域内绿色扶贫安置与区域外生态扶贫移民相互补充。原地安置与异地搬迁是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而采取的科学手段。对于那些生态环境较好,且适合继续居住的贫困地区可以进行域内绿色科学安置,从而发展其有效内生扶贫力量;对于那些生态环境破坏极其严重,且地质灾害频繁的贫困地区应该适当采用区域外合理移民的方式,从而保证其基本生存与安全。对于因为风俗习惯差异大、受教育程度低以及年迈体弱等社会因素难以移出的人口,采用外向式帮扶模式,帮助其职能转向,从而促使其原地增加收入;对于那些受教育程度较好且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年轻人,应该鼓励其在就业地落户安家,从而缓解贫困地区人口资源压力。因此,从内外相联的视角看,如若将区域内部绿色合理安置与区域外部有序移民结合起来,就能更加合理推进绿色扶贫方略的构建。

结语

贫困与环境问题是我国能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两块短板,是决定着中国未来命运与民族发展前途的重大现实性课题。“绿色扶贫”方略不仅拓宽了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合空间,而且拓新了扶贫开发战略工作思路,其不仅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拓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我国当前打好扶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吉宁.扶贫攻坚要走出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之路[N].中国环境报,2016-04-11.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

[3]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5-11-04(02).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5-12-08(01).

[5] 赵其国,滕应.以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N].光明日报,2016-04-29(10).

上一篇:扶贫执纪问责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