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范文

时间:2024-02-22 15:24:22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篇1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实验课时 情景教学 教学评价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生物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同时也是生物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和检验知识的重要媒介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1]。《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在这一课程理念指导下,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已呈现出从验证性实验走向探究性实验的趋势,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县级以下初中学校,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待解决,为此,对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为例,对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几点改进,来探讨如何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实验中并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当前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级以下城镇及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诸多弊端。首先,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影响着生物实验教学的开展。作为副科,目前多数县级市内学校占课情况严重,初一生物课时安排规定每周三课时,实际每周只能上一到两课时。因此在实验课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上一节高效的实验课并不容易。其次,初一年级学生对实验陌生而充满兴趣。但是多数学生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就会出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动手不动脑的情况。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并形成心理惰性,兴趣下降,实验教学流于形式[2]。再者,多数生物教师过于依赖教材,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且过于重结果轻过程,忽略教学评价多样化的重要性。

二、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2.1关于实验课时紧张的对策

探索性实验是知识讲授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验所需的时间有长有短,理论知识也有繁有简。例如“消化与吸收”一节内容,实验和理论所需时间都比较长,采用“先做后讲”比“先讲后做”和“边做边讲”的方式效果好。我们就用连堂的形式将两节课一起安排到实验室上,可使学生们有足够的时间操作和思考,效果很好。此外,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也是弥补了实验课时紧张的一种方法。

2.2设置情景、激活问题

探究性实验符合初中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通过“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细嚼慢咽更有利于消化。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接受知识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改进实验教学设计时,还可以把问题加到实验步骤中激发学生兴趣[3]。通过在实验步骤中设疑,引发学生思考实验操作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操作的意义。例如:“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过程中,“步骤1取馒头用量:放入试管中馒头用量过多或过少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步骤2取唾液:如何取唾液,怎样取又快又多?”像这样把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放在实验的方法步骤里,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实验,激发学生对实验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

教材中的有些实验的材料及方法步骤不适于课堂教学,不应因循守旧,而应培养学生具有质疑教材的精神,试图改进实验步骤。如有的同学认为书中“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的变量过多难以理解,改进实验设计。

有的同学认为在课堂上利用酒精灯保持水温37℃,不安全且不好控制,经过小组讨论想到了用手握住试管代替利用酒精灯水浴加热的环境。取唾液时,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将消毒的棉絮放在口中lmin,同学们普遍不接受这种方法,认为既不卫生,取到的唾液量又很少。在小组合作讨论后,有的组提议该实验步骤可以借助醋味增多唾液的分泌,并用一次性杯子喝一口清水(或凉开水),在口中含lmin,然后吐到小烧杯中。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在实验中发现一些有效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试验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4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

探究性实验应该既重视过程又重视结果,所以要做好实验小结。在启发学生自我评价实验结束前,用一点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也要关注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鼓励他们的同时并让他们谈谈失败原因和吸取的教训。如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取唾液时,需口含消毒棉絮,有的同学怕脏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的娇惯心理,改进实验方案让学生自觉做好实验。

三、结语

总之,应逐步提高生物教师和有关教育部门对生物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挖掘实验的可探究性,多让学生自主参与思考、探究和发现。再者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上是本人在实验教学中的一些见解,需要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新课程下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

参考文献:

[1] 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ll7.

[2] 卢晓梅,居超明.浅谈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策略[J].生物学杂志,2010,4:108-109.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动手能力;自制道具;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接触物理知识的起步阶段,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其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设置。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一直以来未能很好地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教学在方法创新、挖掘学生思维潜力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流于形式。传统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大多占据主导位置,学生按照教师所设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进行“复制式”或“效仿式”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局限于观察和测量,对实验仪器的构造、安装、调试以及材料和实验方法选择方面都缺少系统的认知。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观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革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从实践教学来探索其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放部分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观念。一方面,改变被动式和纯演示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的一大弊端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的试题设置,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思维能力的开发。要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教师需要在备课的基础上创新实验教学开展步骤,以问题式引导和增设探索式延伸问题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及其组装方式的深刻认知,在探索式问题设置上从多个视角来解决实验问题,灵活地运用物理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教师通过开放部分物理实验内容,让学生自主操作物理实验,包括自主选择小组成员、实验内容、实验器材等,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操作步骤。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应该要求针对同一实验课题进行多种实验方式的探索。如:在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这个实验课程时,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和自主选择实验材料,通过学生对实验目的的自我理解来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要求学生自行选择实验方案和实验步骤,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研究的成就感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这对提高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极有帮助。

二、适当增加趣味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初中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堂的认知大多为无趣和枯燥,这表现为其兴趣度不高,对待物理实验大多流于敷衍。教师针对此现象要从增加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来着手,在实验教学中加入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知识因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讲大气压强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演示水在导管中自动上升这一趣味实验来引入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在掌握大气压强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设置要求学生自主探索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常识自主选择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来演示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物理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三、自制实验道具,提高动手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内容所需要的大多实验仪器简单和操作精细度不高,多数物理实验为定性内容,这为自制实验道具提供了较大的可发挥空间。且自制实验道具可以解决学校缺少部分实验仪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自制实验道具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掌握如何有效利用实验道具验证物理知识的内在方法,这对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以及日常的自我研究和发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自主实验道具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教学。

教师在学生自制实验道具时要积极引导并进行方法纠正,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掌握制作道具的物理原理,并结合物理教学的需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制作实验道具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龙薇.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物理教学探讨,2005(9).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篇3

关键词:初三物理;复习;自主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初三的学生将要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即中考的压力,初三物理复习首先要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在初三的物理复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初三物理复习课的基础要求,同时我们还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在物理复习课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1.教师要引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初三物理教师首先要明确初三物理教学的目标和教学任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充足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每个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去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目标。初三学生要面临中考压力,教师的责任也很大,在学生的物理复习课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

以物理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在学生实验前教师要给学生说明实验的步骤,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顺利高效的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就能带着目的去做实验,在实验中就可以获取到很多物理知识,有利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被动吸取知识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我们要在物理复习课堂上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在物理复习课中的积极性,让其自主地去进行物理的复习。教师的地位也同样很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是的复习题目进行精选,还要不断挖掘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3.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

在物理复习课中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物理复习的效率。我们以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为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并且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然后让每组的成员都能参与都实验的操作中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这种分组实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同时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各小组之间实验采取竞争的方式,比哪个小组更快更好的完成实验,然后细化到小组内部,哪个同学做得比较好,哪个同学做得比较差。这种竞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复习的效率,同时也使很多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得到解决。教师在当中充当的角色就是解决每个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需求和学习需求,让全体学生都能收获到知识带来的愉悦感,一起共同进步。

二、在实验复习中培养学习自主能力

1.对实验进行整合分类

初三物理实验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为了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和更高效率地去复习,教师可以对初三物理中所有的实验进行整合,将整合的实验按照操作过程所使用的仪器相似再进行分类。老师要带领学生去做这些分类好的实验,通过先让学生复习好实验步骤再进行这些实验的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实现对同类实验知识的掌握和加深,复习的效率自然比一个一个去做实验高得多。比如,可以将打点计时器的几个实验编成一组,然后重点复习其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引导学生去复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数据的处理,然后再带领学生去复习其他相似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关键问题的记忆。

2.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初三物理实验课复习中,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之前,老师要先把实验的步骤给学生进行演示,并指出一些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如在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学生要注意的是不能仅凭开关能控制所有电器就判定这个是串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一个干路的开关也能控制这条线路上的所有电器。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竞争的模式,充分激励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在小组内部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

我们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的物理实验复习课中,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和仪器操作步骤的记忆。很多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很快就会忘记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然而光靠看书是不够的,我们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重温实验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各种电表、游标尺等读数训练,并展示实验步骤,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流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实验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复习中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三的物理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放手充当引导者和推动者,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和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自由的学习环境,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实现高效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果庆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效果[J].青年文学家. 2011(12).

[2] 王莉,郁博众.浅谈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物理通报. 2009(03).

[3] 王鑫,于惠国,王世平.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反思初中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5(04) .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篇4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践方法

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物理学科所特有的趣味性特征,教师应选用初中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来满足教学需求。新课改所提倡的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能使学生调动学习欲望,能为学生创建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在新的素质教育理念下广大物理教师应积极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教学模式。

一、物理教学中的探究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也是一种学习的能力。在初中物理学科中,探究的主要形态包括发问、研究、计划、实践、分析、总结等步骤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模式。

在物理的探究学习中,一是要强调对学生主动性的调动,二是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三是强调实践和实验。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多多地观察、反复地观察,多多地实验、反复的实验,自己探究的问题结果是否正确,正确的理由是什么,不正确的原因是什么,一定要在亲自的验证下再给出结论。这是与物理学科的科学严谨性相一致的。

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会并掌握知识,还能在探究的实验中熟悉物理探究的方法和途径,在充满趣味的物理探究中,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物理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精神、严谨的态度,在物理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都得到了建立或进一步的强化

二、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

在组织学生开展对物理的探究式学习中,通常的流程或步骤是发问、研究、计划、实践、分析、总结等。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制要求学生必须遵循这些环节,根据探究的内容,完全可以放开学生的思路和手脚,让他们自由的发挥能量。

以“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的教学内容为例,开展探究式学习

研究。

1.发问

这是开展探究学习的起点,没有提出问题,探究就没有方向,也没有探究的动力。问题的提出既要适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还要考虑可操作性。在“电路串联与并联”的探究教学时,问题的设置我一般不鼓励“教室的照明灯拿下一个其他的灯还能亮是什么电路”这样的问题,因为对电压较高的交流电来说,学生的安全性是个问题,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难免有些学生会“自主”一下。所以,我的问题是:一组由电池供电的节日彩灯,怎样保证其中灯泡坏掉而其他灯泡不灭?

2.探究过程

这个探究的过程,教师可完全放开,在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情况下将学生分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让学生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或经验,充分调动思维,学生协同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的步骤和环节等等。在探究实践中,有的小组先串联,有的小组先并联,有的小组串联加并联,这都没关系,教师不需要过多干预。通常情况下,学生都能最终殊途同归找到正确的答案。

3.分析和总结

探究学习的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点,二是训练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三是培养其探究思维。经过上面的步骤,学生已经亲身验证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下一组彩灯所出现的各种情况与结果,但这只是表象的认知,还没有在学生心中形成有条理的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刚才的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仍然是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找出自己实验的规律性特征。

这个案例中,学生大多能表达出问题的最终正确结论――串联电路不能解决问},并联电路可以达到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但对为什么会这样还不能精确地提炼出关键点。这时,正是教师引入教学的时机,也是教师深化物理教学的关键点。物理教师在刚刚学生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探究结论进行整理,将这两个电路的本质特征及电路的原理向学生进行讲解,并对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进行积极评价和回顾,让学生建立继续探究学习的意愿和兴趣。

通过以上组织学生开展的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对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知识有了细致、深入的掌握,对这两个电路的普遍性原理有了感性与理性的双重认知。这个探究学习的过程还训练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对探究的步骤、方法,学生都有了直观的体验,互助合作的学习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探究式的教学形式,这种顺畅的探究流程和趣味性的探究过程,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探究式学习中,师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角色也与传统不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极大激活,对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潜力以及培养其综合素质都是有益的,教师应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大胆应用。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篇5

【摘 要】探究式学习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其创新能力,本文以提问、假设、求证这三个探究的基本步骤为切入点,探讨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生物;探究;创新

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有序引导下,围绕科学的问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教学,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增加知识积累,促使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问、假设、求证是探究的基本步骤,本文笔者便就此展开讨论,简述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

一、提问——彰显思维的活跃度

探究源于问题,而问题源于好奇。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深入挖掘内涵,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实验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屡见不鲜,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材料戳中学生的兴趣点是教师首先要攻克的难题。实验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与教学主题契合,还要具备趣味性,教师要懂得利用实验素材给学生创造一种愤悱的境地,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引导其发现认知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产生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为探究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思维基础。教师要注意的是,由于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多数停留在初级阶段,教师需要敏锐地感知学生的问题,将学生所提出的杂乱、无序的问题进行整合和延伸,升级过后再将问题抛给学生,问题既带有了学生思考的性质,也具备了一定深度。

例如在进行食物中能量的测定的探究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了花生和豌豆燃烧的实验过程,请学生就此提出疑问。尽管这个实验非常简单,但由于跟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如为什么花生比豌豆燃烧快?到底是什么物质造成了这种差别?还有哪些食物可以燃烧?花生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是什么?1g的花生和豌豆所含有的能量相同吗?笔者根据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提炼出了以下三点:1.花生和豌豆中成分的含量主要有什么区别?2.是什么物质造成了花生和豌豆所含有的能量不同?3.怎样测定二者的能量?

二、假设——握好探究的方向盘

假设的提出往往直接揭示了学生对问题的初步认识,也指示着后续的学习方向。假设不等同于简单的猜测,猜测只是思维的无序闪现,而假设则具有科学性,只有通过捕捉细节、收集证据并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活动才能作出合理假设。

笔者认为,假设一定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假设要有理有据。所有的假设都是就问题提出的,自然也要为解决问题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作出假设,切不可天马行空胡乱猜测;第二,假设要具有可验证性。所谓可验证性,简单地来说就是根据假设所得到的探究结果是可以经过重复实验得到的,并且能够证明结论的存在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只能在特定的、唯一的条件和环境中得出,这是假设具备科学性的重要标志。科学假设的提出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准角度,抓住问题中的关键点并加以分析,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并将其升级为假设。

例如在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生物生长现象,提出生物生存影响因素的合理假设。有的学生联想到家中所养的绿色植物总要过一段时间就改变花盆的摆放方向,否则它就会向着窗户的方向倾斜,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窗口和客厅内环境的区别,有的学生认为窗口的阳光比较充足,也有的学生认为窗口处的风比较大,由此他们提出了两种假设:1.光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2.风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这两种假设都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也与本节课要探究的中心密切联系,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求证——科学实验寻求答案

求证是知识形成最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灵活运用方法技能,进行恰当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设探究过程,甚至预测探究结论。

利用实验进行求证是初中生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探究方式,选取实验方法、原理并制定实验步骤则成了探究最重要的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照实验的应用最为普遍。学生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并根据需求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排除无关变量影响的同时,还要尽量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和说服力。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笔者还要求学生先将实验所需的材料、步骤罗列出来,并预测结果。这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阶段,实验的设计要服务于探究目的,实验步骤要足够严谨、科学,在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的同时,教师还要有目的地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走入思维误区。

例如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时,学生首先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随后各个小组做出假设“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生活”,在笔者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制定了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1.实验思路:为鼠妇提供有光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现象。

2.实验材料:培养皿,鼠妇和盖板。

3.实验步骤:(1)将培养皿涂成黑色,并用盖板遮挡一半;(2)将鼠妇放在盖板遮住的1/2处;(3)将培养皿放在黑暗处,采用垂直光照射,确保培养皿一半处于黑暗之中,一半处于明亮处,观察鼠妇的反应。

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提问、假设、求证是探究最基本的三个步骤,自主提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科学假设则为探究提供了明确方向,而求证阶段则是学生知识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教师要以探究引导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小艳.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及其对策.教师,2012

[2]王海玮.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中学生物学.2009

[3]雪梅.关于生物教学中“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科教学,2005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篇6

物理实验、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的主要模块.这几个模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物理学科发展的基本模式之一就是物理实验.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并上升成为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而归纳出物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对于物理教学来说,这几个模块都应重视才能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同样面临着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由于考试升学的压力而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前预习的比例偏低,实验时缺乏客观求是的科学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唯分数论,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就事论事,只针对错误的题目而不是深入地思考物理原理.从教师的角度看,在教学方法上往往是重课堂概念教学,对实验环节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式呆板.

二、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目的

实验和探究都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教学理论中又都有其理论依据.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把两者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将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融合到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

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探究”,显然“探究”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施瓦布提出了“探究学习”理论.他主张学生参与研究过程,通过实验研究掌握科学概念、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的态度.“探究教学法”在美国教育界得到了普遍的运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其主旨在于,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过程,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很自然地进入到概念学习的环节,认识到对现象研究重要性并不亚于掌握知识本身;探究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做”中掌握科学原理,并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态度.

三、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

与注意事项

在实验-探究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应承担主要责任.教师要做的主要是以下几点.(1)明确即将进行的实验课程在年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以便于合理安排课时;(2)明确教学目的,即要清楚地知道通过实验环节让学生掌握何种程度的物理概念和深度;(3)明确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即在实验开始之前就必须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让学生知道本次实验要自己动手去了解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4)重视探究环节的设计.探究环节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所在,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这一环节.既要给学生设置难度适中的思考问题,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物理概念.

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时,需要给学生以必要的心理准备和预习方面的准备.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所涉及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做必要的预习,避免出现实验中的盲目性.

四、案例分析

现以“物质的比热容”为例探讨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本课程在实验室中完成.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验证假设、交流提高.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和物理概念,大胆假设并用实验去求证,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步骤1:导入课程,在课前将和比热有关的物理现象向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此处以沙滩和海水为例.同时,让学生分组实验.

步骤2:设置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这些和比热有关的物理现象,即解释为什么在日落时海水和沙子的温度会有差异,并在后面的实验中验证自己的猜测.

步骤3:由实验引入理论讲述.通过在石棉网上加热烧杯中的水这一小实验来解释刚才展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原因,提出比热容的概念.通过对单位质量的水升温1°吸收的热量定义出水的比热容,进而引申到其他物质单位质量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就是该物质的比热容.让学生明白之所有前面的物理现象,是因为物质间的比热不同.

步骤4:安排学生实验任务,要求学生以实验数据来回答为什么沙子比水的温度变化要快.

步骤5:安排学生实验环节,并提供记录数据的表格,要求学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实验记录.

步骤6:安排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要求每个小组需要以实验数据为依据,给出为什么沙子和水温度上有差异的原因的讨论结果,并验证实验数据是否和自己的猜测一致.

步骤7:实验完成后,教师给出科学的解释,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比热的概念.

步骤8:安排课后作业,让学生用概念学习和实验经验去解释其他的相关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篇7

关键词:复习课;实验;密度测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8-0054-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的教学。当然,物理的复习课同样也以实验的复习为基础,并且理应占复习课的主要地位。“在复习课中,如何体现实验的重要性”很值得我们思考。下面笔者以一节密度测量的复习课为例,谈一谈自己在初中物理实验复习中的创新与思考。

1 以学生熟悉的信息引入,提升亲切度

【教学情景】

阳山碑材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因遗存有明永乐年间巨大的碑石而闻名于世。碑材由碑座、碑头、碑身组成,总体积约为10343 m3。你有办法测出阳山碑材的总质量吗?以此问题作为引子,带领学生对密度的重要公式――“m=ρV”进行回忆。同时,提出公式中的密度ρ如何知晓?引导学生说出取样测量,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密度ρ的测量实验。

创新亮点:复习课给学生的固有印象一直是做题、讲题。因此,在密度测量的复习课的开始,利用学生熟悉的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阳山碑材信息进行教学引入,拉近学生与接下来所复习的课程的距离,提升亲切度,同时也将情感的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

2 以照片形式,实现重点实验情景再现

密度的测量实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固体密度的测量,一类为液体密度的测量。复习课中当然少不了这两类经典实验的复习。学生对于该实验在新授课时已经非常仔细地和教师一起探究过,并且进行了分组实验,对于操作步骤也较为熟悉。在这样的情况下,复习课中的实验呈现如果只是对新授课的简单重复,对于学生来说是无效的,浪费过多时间。如何体现复习课中的高效呢?笔者在这节课中采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

【教学情景】

课前请学生来办公室对经典实验进行了拍照,将实验中的重点步骤以照片的形式进行展示。此做法尽可能地节约了复习课的时间,同时也不显得枯燥。尤其当学生看到自己的实验照片时,课堂氛围立刻变得非常融洽。

当然,为了加大复习课知识点的考查难度,笔者将误差分析融入了这一教学场景中。笔者请学生拍摄的照片中,有一部分由于实验布置顺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在课堂中,要求学生找出在此基础中如何减小误差的方法。

如图1所示,以复习测量液体密度实验为例: 以看图说话的形式,结合实验照片来介绍实验步骤。当展示最后一张照片时,学生很容易考虑到液体残留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提出合适的改进措施并写出实验表达式。

创新亮点:(1)这一教学安排,在复习经典实验的同时提升了难度,让复习中的实验不再是简单“重复”。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实验的局部细节放大呈现,解决了演示实验的可视效果不好的问题。实验中的重点操作用照片进行定格,对于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2)由于是真实的实验场景,其教学效果明显高于口头上的重复和Flash动画效果。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的真实性,而不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点而“故意制作”的特殊场景。物理是生活,而不只是书本上的符号与公式。这对于学生将生活与物理进行联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以演示实验形式,讲解难度较大的习题

在密度的测量实验中,有一种类型的题目对于学生有较大的杀伤力,那就是当常规器材缺少时,我们该如何测量固体或液体的密度。此时,我们往往需要借助“水”。这一类型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何突破呢?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将习题变成了演示实验,在复习课中现场呈现。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视性,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摄像头进行辅助放大。

【教学情景】

设计演示实验:缺少量筒时如何测量奶茶密度。

仪器如下:天平(或弹簧秤),瓶子(带盖),水。

课堂上讨论并完成实验。

第一阶段:学生通过一步步具体的数据测量和计算,完成奶茶密度的测量。

第二阶段:将具体的数据变为物理量符号,让学生在具体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符号完成表达式的填写,从而达到学生掌握该题的目的。

创新亮点:写出本表达式这一要求,对于接触物理不久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具体的数字计算,过渡到较为抽象的代数表达式。这个过程符合初中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这一设计也比较合理地解答了此类习题,大大降低了讲解难度。

4 以简笔画代替文字笔记,简明而有趣

【教学情景】

以简笔画的形式来代替文字较多的实验步骤笔记记录。

(1)如图2所示,测量液体密度的常规步骤:

(2)如图3所示:缺少量筒时测量奶茶密度的步骤:

创新亮点:密度测量实验的步骤较多,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做的笔记相对来说文字也较多,不仅耗时较多,而且会造成某些学生只记录笔记而不进行思考,比较枯燥,复习时不宜快速理解。因此,这节课设计中,笔者让学生跟着教师参与简笔画形式的绘画,换一种方式和角度来学习,使得复杂的实验步骤变得简单明了,同时也增加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5 以PPT技术应用为支撑,节约计算时间

【教学情景】

利用PPT中的控件技术,可以实现现场点击自动计算功能。比如,如图4所示,该技术在缺少量筒时测量奶茶密度的实验中的应用如下(PPT中数据表格及某些控件的代码):

创新亮点:复习课的数据处理并不是我们的教学重点。因此,对于繁难的计算,教师可以利用PPT中开发工具的技术应用作为支撑,编写简单的代码并制作需要的控件。尤其在做当堂演示实验时,我们只需要输入数据,便可以完成。这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不必要的计算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6 以“平民化”的器材,综合应用知识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作为物理教师,我们对此观点很熟悉,也有自己的体会。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并不能将物理课与生活联系起来。

创新亮点:在复习课中,教师所选择的实验器材均以“平民化”的器材为首选。例如,在本节课中,教师选择以测量“统一阿萨姆奶茶”来归纳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在缺少量筒的实验中,带盖的瓶子教师选择了“绿箭口香糖”的瓶子。从器材上和实验目的上,学生一下子与物理拉近了距离。同时,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7 小 结

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当将实验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我们同样需要重视实验。实验复习课如何设计,如何改进成既符合探究式学习,又对学生的检测有所帮助,值得我们继续努力探讨。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的步骤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实验;探究学习;创新思维;分析能力

1.研究背景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只要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使知识结构更趋完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然而,传统教育中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停留于浅层次要求;注重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探究,更谈不上创新,忽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更有甚者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不重视实验,学生实验走过场,实验应有的功能大打折扣;少数学生缺少机会和懒动手脑、实验能力极差,这在近几年的实验考试中也有所体现。这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出现了有些顶尖学生 “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薄弱”的现象。

因此,针对我校(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实际,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本课题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2.研究概况

2.1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范畴主要包括:认知(认识仪器、了解一般用途)、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仪器及基本操作)、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表达)、理解(理解所有的实验步骤及原理)、分析(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分析意料之外的现象得出结论,要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还可以有哪些改进,还可以怎样实验(原理、装置、步骤)〕。

2.2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对本校物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和尝试,通过对物理实验目标的调整、内容的拓展、方法的更新等,能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此过程中,总结出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2.3基本假设:(1)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观察思维、引导探究创新、适度评价激励等措施、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现有条件(包括时间、空间、物资等)经整合能基本满足加强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

2.4研究方法和过程:

对本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验学习心理作调查分析。对教材中各种实验仪器、每个实验目的要求、主要功能、步骤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及教改的发展方向,结合本课题研究,作适当的调整、拓展。设计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具体策略、措施、实施步骤、操作方法。

总结前一年实施情况,改进、完善设计方案,第二年再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筛选有质量的实验个案4个,完成课题报告。

3.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实践

3.1调查并对学生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

3.1.1测试问卷了解学生物理实验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了解到:只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物理实验重要,但也不清楚为什么重要;还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觉得物理实验只是好玩、希奇所以喜欢。多数学生愿意动手做现成的实验,不想也不会设计实验,有部分学生只想看,根本不想做探究性的实验。常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旁边坐。

3.1.2分析存在的问题

实验知识缺乏,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理论上认识仪器简单的应用,不会将物理仪器应用到实际中。在物理实验时,学生先知道结论,后进行实验,安排上教师演示实验在前,学生实验在后。在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教师只知道“不成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对实验中再生资源没有利用。严重缺乏探究精神,多的是好奇心,且难以持久。

3.2进行实践研究

3.2.1落实物理实验的认知要求 (培养观察能力与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

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进行简单物理实验,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加以巩固,这为以后正确应用实验方法获取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创新打好基础。

如天平在初中物理中是一复杂而又精密仪器,上课时教师为每张桌上准备一架天平。

在介绍天平构造时先让学生对天平进行观察,然后请几个学生讲出观察结果(估计学生会有较大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遵照顺序观察法,从上到下“刻度盘、指针、横梁、标尺、底座”、再观察横梁两端有“平衡螺母”、“托盘”。

在调节天平时教师必须强调并进行规范操作: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处,3调节平衡螺母(调节时观察指针指向及两托盘的高低得出:调节平衡螺母时应“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直到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学生只有达到实验所需认知和操作两方面的要求,才可以为以后在实验方面的创新作准备。

3.2.2实验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上一篇: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的区别范文 下一篇:简述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