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物教学范文

时间:2024-02-21 11:46:52

中学生生物教学

中学生生物教学篇1

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这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特长的形成。因材施教首先要求老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且根据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坚持“差的扶着走、中等的领着走、好的放开走”的教学思想。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领路人,教师的义务是帮助学生学习,但最终学习的中心还是学生,教师的教学指导必须建立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对生物的热情

1.改进教学方法

老师可以充分结合生物学的理论内容,联系生活中相关的生物现象,多多开展户外课堂,将学生从苦闷的课堂带出去,走进大自然,真正认识生命的本质与活力。如生物的进化过程往往是以化蛹成蝶为例来讲解的,但单单是在课本上讲蝴蝶经过卵期、幼虫期、蛹期到成虫期的过程,学生仅凭自己的想象去理解这样的过程,很难明白进化的真谛,而化蛹成蝶的过程在自然界又是极其常见的,如果老师能够带着学生到大自然里寻找蝴蝶破蛹而出的足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进化的真正意义,更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热情。

2.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中职学生多数是些活泼好动的青少年,生活态度散漫,漠视纪律是他们的常态,针对学生违纪现象,传统的处理手段是通告批评、劳力处罚,这对于处于叛逆期的青少年来说,只会激发其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明显。所以,在新型的教育方案中,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应该多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打情感牌,找出学生心理脆弱的防线,与学生进行深入的真心的交谈,和学生做朋友,亦师亦友,才能真正为学生解除困惑,帮助学生走向正道。

三、开展实验课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学生不仅要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应用科学探究思维去探究生物的奥妙。所以开设实验课堂,让学生动手实验,检验理论的真实性,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有效途径,如开设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等。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改进教学实验,多方面考虑能够使实验达到相同效果的实验途径,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主动思考。

中学生生物教学篇2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必要性 把握 注意事项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倡导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倡导“参与式”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教育改革的新观念已引起了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2、向高中学生传授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并在活动课程或课外活动中开展一些课题研究活动,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研究性学习顺应了这一历史的客观要求。

二、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1、贴近生活,引入课题,进行推测,提出假设

本教学设计从教师有目的的给出材料――日常生活中的淀粉消化的速度与生产过程中淀粉水解速度比较――直接切入课题,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的特点。

材料:人每天都需要吃饭,人体消化的速度相当快。人体内每小时可以水解500吨淀粉,相同质量的淀粉,在有足够的酸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全部水解需要十几天。

这个事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教师引导:酶是生物催化剂,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可能具有高效性的特点。怎样才能知道酶具有高效性呢?

2、点拨启发,设计方案,实验探索

教师引导:我们在无机化学当中学过催化剂,怎样能确定哪种催化剂的效率更高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比较相同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通过化学反应速度可以确定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化学反应速度越快的,催化剂的效率越高;反之,催化效率越低。

教师引导:化学反应速度怎样才能确定呢?

学生思考回答:通过反应物的消耗速度或者产物的生成速度比较可以看出来。

材料:过氧化氢(H2O2)在 Fe3+的催化下,也可分解成H2O和O2,动物新鲜肝脏中含有的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这个反应。据测算,每滴氯化铁中的Fe3+数,大约是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分子数的25万倍。从数目上看,一滴含有催化剂的容液中,Fe3+数远远大于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数。

如果现在我们想弄清楚Fe3+与过氧化氢酶,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问题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面对学生的争论、教师不急于点评。先让学生相互点评,最后经教师分析比较,最终筛选出下列设计方案对猜想进行探究――分组实验。

实验设计引导:要比较Fe3+和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设计实验中的其他条件应该相同,如两个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的量应该相同,Fe3+和动物肝脏也应尽可能同时加入两个试管中。然后通过产物――O2的产生速度,即气泡的产生量、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速度,或者试管温度的变化――最终确定酶与无机催化剂效率高低。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要注重等量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实验设计原则的渗透。

学生按实验设计步骤分组实验。并思考问题:1.你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2.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以上的引导,从提问、引导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环环相扣,有的放矢,学生的求知欲望冉冉升起,为下一步探索研究作了良好的铺垫。既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又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实践拓展,深化认识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酶的一个特性――高效性。

给出生产实践资料,学生在分析中,深化学生认识,加强学生科学就在身边的探究思想。

资料: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了酶的这个特性,比如说在污染物的处理上,废旧塑料的大批量降解利用的就是相关的酶,塑料自然降解需要上百年的时间,甚至需要更长时间,而利用专用酶处理相等量的塑料几天内就可以完成。

三、在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研究性学习应该面向全体学生。离开了全体学生这个层面,研究性学习就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所以,要让研究性学习避免“贵族化”,走向“平民化”,就得重研究过程,而淡化研究成果。如果成果不期而遇,自然是个惊喜,但不出成果,只要“学会了研究”,也是极大的收获。

四、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通过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惊喜地发现,无论是对老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首先,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真正学生自己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掌握、运用、分析信息材料的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 能力,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二,研究性学习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及老师提出了更新的挑战。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的学生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学生人多,思维不受限制,老师的引导如何发挥作用,这就给我们老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随着涉及的面越来越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有动力就有进步,研究性学习对推动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实质上,它将带来教法和学法一次新的革命。

中学生生物教学篇3

在科技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出现了与之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一个新的改革内容,逐步产生了一个跨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科学(scine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ly)教育,简称STS教育。STS教育的特点主要有:(一)在理科教学中不应只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二)重视技术教育,技术是科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桥梁,它可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三)强调科技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四)重视对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教育。(五)强调参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

STS教育理论强调了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主张“学校应关心学生毕业离校时社会将要发生的情况,要据此来培训青少年,使他们善于适应做成人时将要遇到的情景。”由于它吸收了知识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合理因素,既要求学生获得各种必要的系统知识;也主张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使他们不是完全受社会环境的支配,而是能对社会环境施加影响。它将知识、学生、社会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尤其注重了知识、能力、品德的培养。因而STS教育是比较全面,比较正确的。

STS教育对我国教改是有启发的。首先,建国以来一直把理论和实际结合、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重要的教育指导思想;其次,人们现在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包括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这些和STS是相通的。我国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1985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中学理科教师能力问题研讨会上,正式提出了STS教育问题。但由于受到来自教育体系本身及高考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干扰和束缚,我国的传统理科教育有不少缺点,北师大附中宋正威校长在《理科教学研究》一文中,对我国传统理科教学剖析了3大弱点:(1)过于偏重系统化分科知识,旧的知识框架和模式限制了各学科间的联系,限制了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职业训练及社会需要的联系;(2)重知识轻能力,能力的培养长期停留在作为一般个性心理特征的诸种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缺乏培养扩展能力和灵活变通的有创造性的能力;(3)科学价值观偏移,导致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科学、技术、社会三者脱节。

近阶段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传统理科教育教学弱点,实现STS教育目标,尚有相当大的困难。对STS教育进行些必要认识,多途径尝试,多方位探索是很有必要的。

二、BTS教育初步

STS教育面广量大,不能统一也不能一概而论。本文拟就STS教育中的一部分:BTS教育,即生物(Biology)——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并和中学生物界同仁商榷。我仅针对易于运用这一原理实施教学的内容,进行了以下教学尝试:

1 相关学科指导法 我在教学中大胆培养学生将数、理、化知识向生物学迁移的能力。如用数理方法处理生物课外实践中的数据、表格、图象;运用光学原理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光合作用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实践活动;运用化学中的PH计配制和测定植物培养液浓度及其变化;采用理人方法设计培养动植物的不同相对湿度、不同相对温度的环境,等等。这些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应用,拓宽了学生思维,融合了理科知识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探求兴趣,也从小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 实用技术渗透法 加强应用科学的教育,能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教学目的具有直接针对性。教学中一方面采用讲座或课堂教学补充介绍生物科学在经济建设、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例子,以事实说明生物科技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把实用知识合理充实到教学中,不仅活跃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缩小了教材和实践的距离。另一方面,结合农村中学特点,对部分教材内容拓宽,编印生物乡土教材,介绍本地农村重要经济作物的栽种、管理,生产措施、抗减产对策等。供多数高初中毕业生日后参加农业生产之用。我们编印过银杏嫁接、牛蛙养殖、立体淡水养殖、常见经济作物的化控等材料;把家乡浓厚的泥土气息带进了课堂。这些都培养了学生新的生物技术价值观,使学生感到生物的确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是最终解决人类本身问题的主要学科。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通过学生的思维交流,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应用于不同情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能力。例如,学习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组织学生讨论化学肥料中生理酸性盐、生理中性盐、生理碱性盐判断依据;并模拟设计根据不同田块酸碱性施肥问题。

4 小组实践法 加强知识和技术应用的小组实践工作,可有效地扩大学生间的思想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性,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例如,根据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实践“马铃薯摘花对产量的影响”。这一实践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包括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最后统计数据,做出分析、写成实验报告。这样操作使书本的理论及已掌握的实验技术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5 调查参与法 因地制宜地针对校园和当地绿化、环保、资源、经济和社会等具体问题,在学生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发动学生进行调查,并就绿化的设计、环境的保护、资源的利用、经济建设、社会问题的改变向各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例如,我们带领初一学生开展校园绿化植物资源调查。做到活动有目的、有方案、有记载、有图片资料。在掌握了大量分类数据资料后,就如何绿化校园进行热烈讨论和大胆设计,并整理出合理化建议提供给总务处参考。又如,开展农村火葬后建坟蜕变现象对耕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调查,全校有400多名学生以自己的家乡所在村为调查对象,调查发现火葬后建坟对财力、土地绿化等方面浪费现象严重,且由于建坟没有一个统一规划,对农业生态构成一定永久性影响。最后写成调查报告。我们组织学生讨论:(1)火葬建坟占地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2)墓地绿化与改善保护环境的紧迫性。(3)为改变农村这方面陋习,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措施。这些活动方便易行,却有效地复习了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于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在传统教学中被忽视了的一些方面如:毅力、信心、决策等都得到培养。

三、BTS教育探索的收获

在教育实践中试行BTS教学原理有以下优点

1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从学生心理因素考虑,BTS教育在总体的中学课程中象吸进了一股新鲜空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能很好地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厌学情绪,尤其是能重新调动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优化了课堂结构 由于教学中合理地拓宽课本知识,有机地将实践例证引入课堂;运用书本知识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运用,使教学效果倍增。

3 开辟了德育途径 BTS教育还是一条有效的德育途径。它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并使学生对社会有所了解和适应。作为农村中学,渗透BTS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的感情,更是社会的需要。BTS教育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愿与他人合作的品德。所以它与各学科渗透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

4培养了学生能力 BTS教育使学生得到诸多传统教学方式下他们缺乏的能力。这些学生进入社会更能适应社会,更具创造性。我们跟踪调查这些毕业生,发现不少学生成为各个行业的技术人员,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他们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敢于改革和创新,成为率先采用新技术,实行科学种田、养殖等方面的带头人。

四、关于试行BTS教育后的几点商榷

1. BTS教育更依赖于教师的能力,因此对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在思想上,首先要明确BTS教育的目的,它不同于传统的学科教育,它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也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多种动手能力,对于农村生物教师,更应熟悉农业生产。鉴于此,现有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应设立中学教师再教育基地,以提高中学理科教师教学实践能力。

2.BTS教育的教学过程繁杂,缺乏系统性,教材不固定,由教师自行组织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对某些系统性知识的掌握。因此,实施BTS教育应在学科知识范围内,逐步有目的地渗透,而不增加学生负担,应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论联系实际,应重视课本知识的运用。

中学生生物教学篇4

要害词:物理渗透人类生存各个领域存在物理学家同砚们身边科学意识科学学习要领科学头脑要领

物理是一门历史久长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光对物质文明的前进和人类对自然界相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行动用,而且对人类的头脑生长也孕育发生了不行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期的自然哲学,到牛马上代的经典力学,直至今世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头脑的有形表现。随着科技的生长,社会的前进,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比喻,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貌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使用凸镜对毫光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视察领域更大,而保证行车清静。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使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子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凭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光要看清前线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支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毫光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议决折射,凭据现实需要将光疏散到需要的偏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蹊径和路边的风景,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清静。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丢脸清车中人的面目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取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毫光较弱。要看清游客的面目,必须要从面目反射富足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貌。由于车内毫光较弱,没有富足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丢脸清游客的面目。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游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行能出如今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游客的像与路上行人疏散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纵然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行能出如今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游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殽杂。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仔细的人会发明,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间,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题目,有一个秘诀,即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样平常的物质(少数几种破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但是,差异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间,伸缩的速率和幅度各不类似。一样平常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孕育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卵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纷歧样的。在温度厘革不大,或厘革比力迟钝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厘革,蛋壳和卵白的伸缩步骤就纷歧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刻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低落,很快紧缩,而卵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紧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卵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卵白又由于温度低落而逐渐紧缩,而这时蛋壳的紧缩已经很迟钝了,这样就使卵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确了这个原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继承较大温度厘革的工具,如果它们是用两种差异质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质料的时间,就必须思量它们的热膨胀性子,两者越靠近越好。工程师在计划衡宇和桥梁时,都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即是由于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水平险些完全一样,只管春夏秋冬的温度差异,也不会孕育发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修建非常牢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子差异很大的金属制成的。比喻,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水平差异而孕育发生弯曲。使用这一性子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厘革,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一样平常生存有着极为亲昵的讨论。物理规律自己即是对自然征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砚以为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砚以为深不行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砚更是感想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简直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视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存走向物理,你就会发明:着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即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要领去整理感性质料”。物理不光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照旧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视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星期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其后重复视察,重复研究,发明确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素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伤害,使用屡见不鲜的鹞子将“天主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确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阿察尔去邮局服务。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洋装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周围整同等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爽利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确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明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明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绩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罗列。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砚们身边。学了丈量的开端知识,同砚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砚自出机杼,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使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着末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料理并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砚受软尺自作的开发,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丈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丈量值是偏大照旧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仿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光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了电学的有关知识后,同砚们对蚯蚓能遭受的最大电压举行了探究:当给它加上1.5V的电压时,蚯蚓迅速排泄粘液,且奋力挣扎,从瓶内跳出瓶外。当给它加上3V的电压时,蚯蚓被电为两截;有同砚在丈量“2.4V、0.5A”的小灯泡的功率,并研究其发光情况时,不餍足于给灯泡加上2.4V的电压,而是用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小灯泡做破坏性实验,不停加大灯泡两头的电压,直至电压高达9V、灯泡灯丝烧断,才停止探究;有同砚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座在桌寓目察类似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举行聚精会神地视察,然后举行阐发、相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砚们捕捉身边的琐事举行探究的事例屡见不鲜。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存讨论很细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评释和总结物理规律,门生听起来熟习,继承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当心,经常总结,就会不停发明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富厚我们的课堂,生动教学气氛,简化看法和规律。新课标陈诉我们“使命教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门生生存,切合门生认知特点,引发并连结门生的学习兴趣,议决探索物理征象,展现隐蔽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孕育发生存现实,作育门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头脑风俗和开真个科学实践本事。”

克日,人类全部的令人齰舌不已的科学技能成绩,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能等,无不是创建在从前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举行视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砚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动手,履历视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渐渐掌握科学的学习要领,训练科学的头脑要领,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以后齰舌不已的生长,为以后优美的生存打下踏实的基础。

重要参考文献:

教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尺度(实验稿)

邢红军:《论科学技能生长与中学物理课程革新》《中学物理教考》1998年第4期

李荣明张云生:《用原型开导作育门生的创新头脑》《物理教学探究》2000年第8期

中学生生物教学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在多年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们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教材增加了很多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知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因此,笔者结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和高中生物教材的特点,和各位同仁探讨一下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化问题,让高中生物课堂成为沟通现实生活和书本知识的桥梁。

一、要改变传统观念,拓展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生活化

知识建构理论认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也就是说,学习者走进教室使并不是一无所知的白纸,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学习不单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因此整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不能把思维仍停留在教室以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拓展教学的环境,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真正感受生物学的魅力。虽然这种整合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方式在操作上受到时间、工具等的限制,但笔者认为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对研究内容的选择可以突破这些限制,真正实现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物。例如在必修1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让学生说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教师可以补充为什么喝奶粉的小孩会出现大头娃娃等现象,原因是什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问题探讨中给出的是DNA指纹检测在案件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的方面的应用。为什么DNA有这些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课题。通过这一系列是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遵循教学内容应联系实际的原则,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新课标的要求,要注重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与理解生物学核心概念,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核心知识通过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比如在讲授《细胞癌变》一节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医院放射科的医生常要在衣服外穿上皮制的围裙?它的目的是什么?医生怎样断定患者患上癌症的?是不是有变形细胞就可以?还要看什么?医生是怎样筛选和培养癌细胞的?等,从而有效的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使知识向能力迁移。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就是以解决某一生活中的实际生物问题为主线进行教学,运用实验的手段来探究解决生物问题的途径。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提出具体生活中的生物问题,要求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再由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联系了生活实际。

三、理论生活化,提高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教学大都侧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应用于生活实践,那么教学明显是失败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距离,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日常生活、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现象,而许多现象又是可以用我们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就可以解答的。例如,通过学习“新陈代谢与酶”,学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发烧时候不要马上降温”。又如,学习完“细胞呼吸”后,让学生思考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灌溉,农作物或花卉萎蔫的原因,学生运用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完全可以做出解答:夏季高温时段用较低温度的地下水浇灌植物,会使植物根部温度下降,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渐弱,ATP合成减少,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减少,细胞液浓度变小,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而外界气温较高,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导致农作物或花卉缺水萎蔫。

四、作业布置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学习生物学就是要应用到将来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因此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为了知识点、为了考试而做题,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作业应该由传统教学中的“统一”“专制”走向“自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

中学生生物教学篇6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兴趣是学生自觉地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内驱力,它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效果。学生对所学学科兴趣浓厚,其学业成绩一般都比较理想。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学生物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与手段很多,如野外实习、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生态调查、课外活动,等等。

一、明确目的,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所以,每个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把学习的个人意义和社会意义联系起来,把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需要,人的行动总是以满足某些需要、达到某种目标为目的的,动机就是激励人们去行动的主观动因,是人的需要、愿望的体现,它具有鼓起干劲和指导方面的作用。动机激发人去行动,并指向一定对象,获得需要的满足。动机模式为:感觉需要动机行动效果。

二、寻找途径,培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实践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常常是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渴望,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三、注重诱导,引发兴趣

教学中,如果教师讲课趣味盎然、感情充沛,学生就会情绪高昂,求知欲强,专心听讲,积极参与。

1.教师可以对所授内容挖掘其精妙之处,利用典故、科技成果等作为“调味品”,诱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核移植技术时,联系克隆羊“多莉”和克隆牛等,介绍克隆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上课时,教师内心一定要充满激情,用深刻而含蓄的情感,形象的姿态,抑扬顿挫的语言,把知识和趣味融为一体,感染学生。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讲课时利用图形、标本、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堂上,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感知,与老师一起揭示知识内涵,充分体现成功的喜悦。

四、鼓励参与,探寻兴趣

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并希望所发现的内容能被他人认可,尤其是在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学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对于一些易做的演示实验和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模型构建等活动,可积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做,并要求学生将实验的结果和自己的分析在课堂上交流,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揭示实验所验证的道理,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求新创异的积极性,而且发展了思维,开发了创造力。

五、设问解疑,提高兴趣

设问解疑是揭示矛盾,启发思维,督促学生在解疑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太易太难都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兴趣。例如,讲到呼吸作用时,学生通常把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等同起来。为此,复习时,我逐一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叫呼吸运动?(2)什么叫呼吸作用?(3)呼吸作用是否都通过呼吸运动完成?(4)如何感觉到动植物呼吸呢?(5)动植物的呼吸有何异同?(6)呼吸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利用设问,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比较总结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兴趣。

六、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及发展前景,给予学生启迪

生物科学是当代科学的前沿,生物技术是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无数科学家为之献身,生物领域中众多的未知数正期待年轻一代探索、寻求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适当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给予学生启迪。例如,当人们的器官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生命受到威胁时,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器官移植。为了解决器官的来源问题,为了预防移植后出现的排异现象,科学家们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培育出带有人类某些基因的动物。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再如,利用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处理生物,可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可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在微生物育种方面,诱变育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七、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实践活动

生物学需要结合有效实践,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因为生物学不能仅仅依赖书本知识,这样的教学讲解过于抽象,学生无法完全消化知识,教学内容较枯燥乏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实验活动,更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能力培养需要基于学习兴趣,态度决定学习效果,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有机结合实践活动,将两者融会贯通,实现巩固知识的最终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不足,从而完善整个教学过程。

总之,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愿学、乐学、真学、善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调动,也能落实新课程目标,教学效果会得到强化。结合素质教育背景,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应用到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兴趣培养在教学任务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将兴趣培养工作应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为学生平顺学习道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峰,薛丽娟,逯永茂.甘肃省2001年高中毕业会考生物抽样试卷问题分析及教学建议[J].甘肃教育,2002,(1).

[2]廖慧.如何培养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J].魅力中国,2009,(19).

中学生生物教学篇7

(一)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初中生物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这是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培养人才素质的要求。将课堂生活化,是改变教学远离生活、脱离实际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学习生活化”趋势的一种必然要求。

(二)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往的现状告诉我们,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课本知识掌握的很好,与课本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拓展的不够。这是一个薄弱的环节,也是公认的学生素质教育的短板。

(三)健康生活的要求

用生物是学生物的归宿,而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生物知识的教学,只关心学生考试考得怎么样,而很少关注学生学会了生物知识会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

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生物的价值,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进行“让生物走进生活,生物生活化教学改革”的尝试。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积累生活化生物资源、进行生活化探究活动

1.建立“让生物走进生活”笔记本,要求同学们无论那儿,随见随抄或剪贴,整理成册。

2.将自己的日常小观察、小考察都写在笔记本上。

3.将各种新发生的生活事件进行探究分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

(二)在板报、墙报上专门成立“关注生活”栏目。

(三)多做“应用与实践”。

如“无心插柳柳成荫”它指的是柳树等植物可通过扦插等无性生殖的方式快速繁殖后代,因柳树枝条易生根,所以容易成活。“作茧自缚”,作茧是生物的一种适应性。但是金小蜂常把卵产于棉红铃虫的茧内,繁殖后代,成为棉红铃虫的天敌。由此可见,生物的适应是相对的。“葵花朵朵向太阳”,它反映植物的向光性。原因是太阳光引起葵花茎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面生长素分布少,细胞长得慢;背光面分布多,细胞长得快。使它弯向太阳。

(四)利用节假日布置生活探究性题目让学生真实体验。

如:在寒假时,布置“栽蒜苗”的作业,让学生做出完整的探究实验记录,内容包括各对照组大蒜的发芽率、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等,这样,既让学生应用了所学的知识,也培养了他们耐心、细致的科学探索精神。

(五)组织开展“生物与生活”小型知识竞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以“生物与生活”为主题的小型知识竞赛,促进学生愿学会用。比如,我曾出过这样一些题目:“小刚的爷爷的腿常常抽筋,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对他的饮食你有什么建议?”“有人说清晨不宜在公园或树林里锻炼,你认为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你在长跑时有肌肉酸胀的感觉吗?原因是什么?”“小红嘴里常常含着一个棒棒糖,有人说这样容易患龋齿,说说你的观点”,等等。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不甘落后,踊跃抢答。

三、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课本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由于缺乏某些科学性的认识,常会对相关生物学知识形成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及时地更正经验性错误,以加强教学效果。例如:发烧时,为加强其营养,通常逼其吃鸡蛋一一发烧时,由于体温高,影响消化酶的活性,使病人消化能力下降,如强迫其进食,则会导致消化不良。并且鸡蛋主要含有卵蛋白和卵球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质,99.7%能被人体吸收。进食后能产生”额外”的热量,这种”额外”热量可高达30%。发烧的病人(特别是孩子)吃鸡蛋,能使机体热量增加,热量无法散发,

如同”火上加油”,烧得更厉害。所以,发烧的病人不宜吃鸡蛋。

(二)用生物学思维思考生活现象。

班里的小王同学发现了邻居有位十几岁的傻小子,这引起他的兴趣,经深入调查,小王同学得知,傻小子的父母原来是表兄妹关系,况且傻小子的家族有近亲结婚的习俗,种种迹象表明这“都是近亲结婚惹的祸”。小王将自己的看法带到课堂上交流,起到了积极效果,另一方面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三)学生探究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桔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狗的学习能力比鸡的强吗?”“怎样的人才叫体质好?”等问题都是同学们自发提出的有效探究问题。

(四)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了。

中学生生物教学篇8

第一,将新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学生和家长,使他们先转变观念,为进一步实现学生行为方式的转变打好思想基础。

新课标实施的接受者是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始终是主体。如果我们的学生头脑中没有对新课程中生物课学习新要求的具体认识,而始终抱有“生物课嘛,平时听一听,考前背一背就够了”的陈旧观念,那么任凭我们的生物教师怎么努力,新课程的实施恐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高一第一节生物课上,先不要着急讲授新课,而是主要给学生介绍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具体要求,给学生先“洗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学科的学习意义,了解生物学科的学习对提高和完善个人素养的重要作用,从而给生物课恢复应有的地位,正确对待这门学科。只有学生了解了高中生物新课程,接受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了新课程实施中的具体要求,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适应新课程。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生物教育工作者,我们改变不了社会这个环境,但可以通过和家长的交流,使家长对生物新课程的实施有所了解,改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孩子生物课学习的要求。所以在高一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生物教师也应登台亮相,将新课程的理念传递给家长,提高家长们对生物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并向家长介绍一些能使孩子生物科学习的轻松有趣的方法,请家长配合教师对子女的该课程的学习加以引导和监督。

第二,改变传统的生物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生物教学新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存在着很多弊端。比如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靠学生的机械记忆来记住所学知识,然后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方面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却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较重。

现代生物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中学生物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内涵实际上是注重对学生生物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协调融洽,开发潜能,发挥特长。正如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新课程所倡导的生物教学方式那样,在这个教学方式中教师不是单向的将现成的生物知识、生物原理与生物规律的结论传输给学生,而是在教给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更注意强调过程性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则成为这些学习方法得以实现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使课堂教学应当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些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就表现在课堂中师生的互动,表现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等能力的有意识培养。

第三,注重建立对学生生物学科的科学评价。

生物科的学习评价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引导生物学习,反馈生物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等功能。

上一篇:对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范文 下一篇:企业科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