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基本要素范文

时间:2024-02-18 11:27:30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篇1

关键词:平面设计;素描;设计理念

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依赖于相应的物质和社会文化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平面设计的确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国际文化与艺术的交流,我国的设计需要有更大的突破。“素描与设计自古以来就紧密联系,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就有了飞行器的设计,这是个经典的设计范例,同时又是一幅典型的设计素描。”素描作为感知世界的方式和表达的语言,既具有自身的独立性,更成为平面设计创作与研究的前提。这就需要设计师放弃以往对素描的简单认识,从中找出一些设计的新思路。

1素描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1)素描是平面设计的前提。从历史渊源上分析,史前山洞中的岩画、陶器上的瓶画、欧洲中世纪的镶嵌画、18世纪的字体设计等等,这些都是素描的历史图稿,也是早期平面设计的重要发展阶段;从时代的需求上看,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平面设计也得到了很大的完善。然而当前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艺术的交流对平面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们需要打破常规,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开拓新的格局。而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它解决的是基本形态问题,它为平面设计师们提供了指引。素描由规矩走向了自由。“自文艺复兴以来,素描一直被认为是造型艺术家获得视觉形式的基本手段。艺术家感知世界所获得的原初意象首先发轫于素描并呈现最初的形象,素描不但被认为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同时也被艺术家珍视为孕育自身艺术语言的母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素描概念的外延在不断地放大与延伸,素描不再是简单的再现。国际的交流,不同意识形态与人文背景的差异,导致素描形态呈现出多样态格局,成为独立的艺术创作,不只是具有底稿的作用。设计素描的出现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但是素描基本功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抛弃了传统素描的训练,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应该在学习基本造型能力的同时,重视思维的培养和创新,使得素描由规矩走向自由。同样的,平面设计也不仅仅是视觉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当今时代很多设计师利用电脑软件设计图纸,使设计出的作品缺少了灵性。平面设计需要借鉴素描转变的一些新理念,由规矩走向自由,与素描构建“包容与共生”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形式的素描都记录了艺术家对自然的思考,体现着人类不断认识万物的能力与愿望。无论是装饰在器物上的图案,还是为绘画而作的素描草稿,艺术家们都或多或少经过了一番深入的设计。

(2)设计是素描的归宿。素描在很早期就出现了,如拉斯科洞窟上的单线条绘画就是最初的素描,逐渐地,许多画家用素描为自己的创作做手稿。可见早期素描即被用来为绘画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素描的客观性被大大减弱,而更多地倾向于主观表现,素描逐渐有了许多表现形式。例如,肌理表现、材料表现、技法表现、构成表现等等。当代教学中流行的设计素描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除了掌握传统的素描外,更多地强调主观创造性,这使得素描与设计的关系更加清晰可见了。要想设计好一部作品,素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写实性素描的学习不能忽视。但是一味地如传统的素描般只是再现描绘的对象,画者只会参照景物进行写实素描,只是推敲被描绘对象的比例、明暗变化、体积感等,描绘出的作品就没有任何创意了,这种状况往往是被动的。设计者可以从设计的目的出发,选用合适的素描表现形式,从而表达设计者的创作和意图。

综上所述,“素描”是出发地,“设计”是目的地。素描的“草图角色”不仅仅为绘画服务,也可以为其他的艺术甚至生活服务,如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

2素描在平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1)素描为平面设计创作奠定造型基础。造型是素描研究的核心。而物象造型最本质的因素是其自身内在的结构。在创作平面设计作品时,只有了解了一件物品或者设计对象的结构之后,才能针对其结构设计出合理、丰富的图像来。例如,可以采用对物象的平面化处理、变形、夸张以及联想等手法,也可以采用对形的象征寓意来表达主体的审美感受。而且你有了素描基础,当灵感突现时,就能够顺手准确地绘画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对于设计,素描有结构法,还有明暗画法,在处理画面的效果时会用到很多素描方面的手法,如果素描基础不够,很多时候想画什么东西,就会感觉画得不够精准,也或者会画不出自己想表达的那种想法。所以只有熟练地掌握了素描的基本功,才能在平面设计创作中游刃有余。

(2)素描为平面设计创作奠定思维基础。素描是客观物象到艺术形象的升华,客观形象的特征和思维表现的结合是素描的构成原理。在平面设计中,除了视觉效果的表观外,思维的表达同样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素描形式是思维最简洁明了的表现形式。同时,素描也是表达自己创意的最好体现,不管是与客户沟通还是自己要表达创意,都离不开平面图稿的表现。素描是单色绘画,它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所用绘画工具携带方便,可以及时地捕捉灵感来源。同时传统素描的草图角色使得设计师可以随意更改创意。平面设计需要素描,因为素描是延续设计思维的手段,展示构思的方法。

(3)素描为平面设计创作奠定创新理念。当代素描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首先,传统的素描注重线条的表现、黑白灰的明暗关系,强调再现事物;而当代素描在注重构图的同时更注重创意,注重艺术家思维的表达,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这一改变对于平面设计创作而言有很大帮助,因为创意是平面设计者的第一要素,一个好的创意是设计者的灵魂。其次,色彩的增加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传统素描极尽地展现黑白灰的色彩,但是黑白灰的色彩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了。在这种情况下,油彩的使用已是必然,把色彩应用到素描之中不仅能表达作品的视觉出冲击力,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和达到艺术家的目的。此外,国际交流和时代的改变也使人们对素描的感觉有了新的认识。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素描不再是简单再现事物,也不仅仅是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当今素描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毕加索风格式的素描炭笔画,又有纸本油彩画,更有激光雕刻等形式。它更加关注艺术家思维的表达,更在乎作品的创意,这与设计的意图不谋而合。

3结语

设计和素描的关系,就像体育中田径与任何运动项目的关系一样:跑、跳不行,任何项目的成绩都难提高!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篇2

1改扩建道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分析

基于改扩建道路系统的特殊性,在整体优化分析过程中,必须按照固定的操作形式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下面将对改扩建道路设计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分析。

1.1改扩建道路设计特点

1.1.1平面设计特点道路在具体扩建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严重制约着道路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具体设计阶段,需要明确平面设计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相关规范,在对原有道路进行合理设计的基础上,满足周围环境的基本要求,强化沉降路基的基本设计形式,保证路基的稳定性。由于要提升扩宽后道路体系的承载力,所以必须按照固定的原则进行设计,避免出现设计不合理的情况。1.1.2平整度设计特点在扩建道路的时候,平面地形的布设是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在原有护理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不断强化平整度设计形式,避免出现纵断面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充分考虑到平面地形的设计形式,达到布设合理的目的。

1.2改扩建道路设计要求分析

1.2.1路线走向要求道路走向是影响改扩建道路基础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干预因素的不良影响,需要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确定路线的基本走向。此外,需要在现有发展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铁路、航空及管道布局等因素的影响,结合地形、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要求对其进行合理优化设计,从而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通过细致的分析和考察后,最终确定合理的路线方案。路线走向要符合地域性设计形式,结合地区发展形势,确定道路的基本走向。道路走向设计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因素,在整体设计阶段要考虑到干预因素的影响,最终确定合理的设计形式。

1.2.2路线设计要求基于改扩建应用形式的影响,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必须明确其设计要求,从路线实际设计形式入手,合理应用设计指标和设计形式,以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设计出合理、有效的界面,就要按照固定的设计原则,详细分析具体设计点,以满足道路设计需求。路面设计要遵守“质量第一”的原则,道路扩建本身比较复杂,必须按照固定的设计原则进行,尽量减少干扰因素的影响,起到强化管理职能、优化设计体系的作用。

2改扩建道路具体设计形式分析

基于改扩建道路形式的特殊性,在具体形式的设计过程中,必须按照固定的操作形式和设计体系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下面将对改扩建道路的具体设计形式进行分析。

2.1做好基础调查工作

路线设计过程涉及到很多影响因素,为了减少干预因素的不良影响,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基础调查工作,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证路线设计符合基础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调查工作,包括周围环境、影响因素等;收集各种与地质因素相关的材料,并实地勘察,对资料进行整合分析,由点及面,了解实际的道路运输状况与地理位置特点。相关设计工作者要制订路线、设计草稿,并交由专家组讨论商议,最终确定路线设计方案。工作人员要掌握先进的勘察技术,避免不良因素的干预。

2.2优化设计系统

道路改扩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以合理的设计系统为研究点,按照固定的设计模式和变化趋势,强化设计系统的设计效果。平面线形的设计必须满足快捷性、均衡性的要求。综合设计阶段要与地形相适应,为了达到美观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就要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干预,合理优化组合形式,使其与地形环境相融合。系统设计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基础操作形式,不能只强调单一路线的设计形式,要保证道路的通畅性。

2.3调整纵面设计形式

纵面设计模式是影响道路扩建系统的重要因素,在纵面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固定的操作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减少干扰因素的干预。由于纵面设计系统对行车安全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要做好纵面设计工作。道路设计是个不规则的曲线面,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在具体分析阶段,需要对路面进行适当的重建,结合坡度要求分析其设计性能。为了达到基础设计目标,必须按照道路设计高度要求和刚性要求分析设计系统,最终确定科学、合理的设计体系。

2.4组合设计形式

道路系统设计比较复杂,在优化设计过程中,要按照固定的操作形式对其进行分析。如果存在设计形式不合理的情况,设计工作人员要以固定的设计体系为目标,采用组合设计的形式,保证道路的基本安全。平纵路面在设计过程中采用组合设计的形式,能营造出连续、圆滑和舒适的空间质感,进而达到行车安全和经济性的发展要求。纵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的形式比较多,针对平原地区采用全铺式的设计方案,可以增加行车的安全性。基于许多因素的不良影响,要根据实际地质情况,确定防护体系,并保护坡面,达到优化设计基础的目的。另外,为避免出现断面的情况,要合理采用挡土墙设计形式。

3结束语

随着道路设计系统的不断发展,在整体优化设计阶段,需要在现有的道路设计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如果存在影响因素影响较大的情况,就必须在现有路基设计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强化设计系统,达到优化设计形式的目的。改扩建道路系统自身比较复杂,扩建后的路面必须满足基础性设计要求,承受固定的重量,满足设计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切实做好道路的路线设计,充分考虑到社会对道路安全性、舒适性的需求,对整体设计形式进行合理设计,进而达到美观性和经济性的双重要求。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篇3

1景观环境与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的关系

人类时刻与景观环境之间发生着各种关系,人类在对景观环境不断认知的过程中适应着各种环境。人类对景观环境的认知是从形体、色彩、光感、质感与肌理、嗅觉、声音等6项基本形态为起点。其中,形体无疑是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视觉印象感知中最基本的,因为其他元素都要依附于形体而存在,而形体的存在是以点、线、面等基本形式出现l。基于以卜理解,针对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的分析结果显示,从自然景观环境到人造景观环境,从景观环境的基本形式到景观环境的细部设计,景观环境可以理解为点、线、面3种景观造型基本元素的有机组合,也就是说人对景观环境引发的最直接的视觉感知来源于点、线、面的构成形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中所提到的点、线、面是相对而言的,譬如一栋建筑,与周围景观小品相比,它可看作是体,而相对于整个城市而言,就只能被视为一个点。因此,景观设计中的点、线、面的界定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会出现不同的涵义,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l。

2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探讨和研究在平面设计中基本要素的构成、形成的规律以及应用等问题,是立足于二维空间的构成艺术。但是随着平面构成理论的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应用设计的一种,也深受平面构成的影响p1,这主要是立足于以下3个方面。

2.1形态要素的对应性

人们通常在平面构成中提到的点、线、面是概念的形态要素,它们是学者研究形态学或任何抽象理论的基础。而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可以将其看作现实的形态要素,点可以是一个具体的雕塑,也可以是墙面上的一个花格窗;线可以是一条溪流,也可以是一条道路;面可以是一汪碧池,也可以是一个城市。因此,笔者认为二者在形态要素方面具有对应性。

2.2美学法则的一致性

美是主体人对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的心理感受。虽然人们对美的认识存在社会性、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差异,但长期以来,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对美的因素的归纳与概括,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规则,主要有统一与变化、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呼应与重点、比例与尺度等。这些美学法则不仅适用于平面构成中,而且适用于景观环境设计,它们共同建立了一套和谐、有机的秩序,并在此秩序中产生一定的视觉中心及变化。

2.3形态语言的互通性

随着人类对艺术理论的深入研究,人类发现不同的形体具有一定的表情和意义。不仅能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而且能对人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譬如圆形给人以充实、圆润、具有张力的心理感受,且常使人联想到圆满、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形态语言,且这种形态语言可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在对形态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景观设计与平面构成理论二者在形态语言上具有互通性,如垂直线给人以庄重、严肃、坚固、挺拔向上之感,常用于教堂、寺庙、陵园等肃穆的环境。

3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3.1点

在设计艺术学领域,点是构物的基础,是造型的基础,是最小的构型素材,即一切形态表现的基础。在景观环境中,任何相对较小,无论形状如何的形态都可被视为点,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形式灵活。设计师常根据点的特性与布局形式,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某种意义上讲,点可以左右整个设计地块的气氛和格调。

3.1.1点的特性

(1)相对性。正如前文所言,任何相对较小、无论形状如何的形态均可被视为点,因此点具有相对性的特点。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处理好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关系,就要求设计师处理好景观中不同事物的空间尺度及其相互问的比例关系。

(2)定位性。点因其体量小、对周围的边沿具有“向心力”而表现以位置感为其主要特征,因此在景观环境中,点表现出高度集聚的特性,且容易成为视觉的焦点及中心,吸引人的目光,从而对视觉产生特殊的定位效果。在景观设计中常利用点来打造环境的美感及主题意境。常用的手法主要表现为:①在轴线的节点上或者轴线的终点等位置,设置主要的景观要素形成景观的重点,突出景观的中心和主题;②利用地形的变化,升高主体以突出环境的主景;③在构图的几何中心布置景观要素,使之成为视觉焦点。同时,利用点的定位性还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起到景观提示的作用,如道路转弯处放置的置石或孤植的树木等。

(3)点缀性。点具有定位性的作用,但多个点存在时,特别当它们以大小不同、疏密不同的形式存在时,点多给人活泼、跳动之感。因此,点在景观环境中具有点缀的效果。譬如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徽派古建筑群,其墙面上不是大大的开窗,而是相对整个墙面而言,类似一个点的小窗户,不仅起到采光通风作用,而且使无窗户的墙面变得富有生气,同时又增加了构图意味(图1)。另外,小型的景观小品、植物、石头、路灯、座椅等都可以用来丰富环境、点缀环境、打破单调,同时还可以在小范围内作为遮挡物[51,其中观赏树木的使用是点元素在景观设计中最典型的应用。

3.1.2点的布局形式在平面构成中,点的布局形式常表现为单点、2点、多点3种形式。单点具有很强的视觉凝聚力,可以引起较强的注目感,形成视觉焦点。例如在广阔的草坪上,种植孤植树木;以蓝天或绿墙做背景,前面放置雕塑是景观设计中用以吸引人视线的常用手法。另外,单点所在的位置不同,给人的视觉心理感觉也不同。譬如市政广场上的花坛常放置在场地的中心位置,给人以平静、稳重之感,而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式水体设计中,常将岛屿设置在水体的一侧,从而使整个水面活泼起来,富有动感。2点构图在环境中常形成一条潜在的视线,可以产生某种方向作用,特别当2点存在大小、远近、虚实等不同时,这种方向性的作用会变的更加明显。譬如法国古典主义尉林把最华丽的花坛、水池、喷泉、雕塑布置在中轴线上,以突出艺术中心,从而使轴线的方向性更加明确。另外,在原有单点的基础上,2点除引人注目本身之外,在2点之间又会多出一种视觉张力,这种张力会引导视线在2点之问移动,形成流动的轨迹线。利用这一特性,可使2处景观之间发生对话,从而引起人与景观之问形成对话。3点以上的点就可以称为多点。多点之间存在着更加丰富的视觉作用力。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中,多点常表现为虚线和虚面的形式,譬如成行栽植的行道树体现出虚线的形式,而以树阵形式栽植的树木则体现出虚面的形式。与实线与实面相比,虚线与虚面更具有美感、层次感、韵律感,更易与景观环境融合且富有趣味,使环境更轻松活泼,这是实线和实面所达不到的。例如,中国古典园林在空间分隔时,为达到空间既分隔又相互渗透、相互延伸,进而产生交错变化的景观效果的目的,常采用于墙上或装隔扇,或筑漏窗,或辟空洞的手法;或利用空廊、花架柱间开敞的“虚线”,从而达到既分隔又联系的效果。另外,人们常利用多点形成的虚线与虚面的形式,实现自然式景观与规则式景观之间的过渡或2种不同事物间的过渡。如利用嵌草铺装的形式实现从硬质景观向软质景观的过渡(图2)。

3.2线

线是点的延伸与扩展,它是点移动形成的轨迹。线在造型的基本元素中是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且有其他造型元素所无法表达的方向优势,它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引导线索,因此既具有具象造型特质,又呈抽象表意之状…。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对线条的运用,譬如中国绘画,以线造型,以形写神。线不仅具有“形”的意义,同时还是画面造意、造韵的重要手段;中圈传统的器物艺术利用线条具有可塑性、充满韵律美的特性,从而打造传统器物的灵动美;明代家具吸收了中国用线造型的传统,如圈椅的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线为主的特征,直中有曲,曲中有直,线条纤巧活泼,背板呈“S”形,与人的脊背弯曲度相符合;中国建筑与园林造型也特别注重在线上下功夫u,如波形廊是江南园林建筑中的架构“1。在几何学上的线是没有粗线,只有长度和方向的,但在景观设计中,线常表现为园路、绿篱、线型座椅、驳岸、区域边界、滨水带等。因此,景观设计中的线不仅具有长度、方向,还具有宽度、形状、颜色等特征。线是景观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造型元素,引导视觉走向是线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之一【8]。如路面上与道路平行的直线具有强烈的方向指示作用;利用波形曲线、折线纹样的地面铺装可以使道路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指向性”。表1将不同线型的形态语言加以归类比较,以利于设计师更好地对景环境中的线性元素进行把握。

3.3面

面可以理解为线平移或沿曲线移动、绕轴旋转而成的。在景观设计中,根据面作用的不同,可分为作为容纳其他造型元素的二维空间的面和作为理性视觉元素的面2类,比如墙体与门窗的关系。根据面的虚实,面又可分为充实面与中空面2类,充实面常表现为广场地面、园林水面等;中空面则表现为花格窗、镂空花饰等。根据线运动轨迹的不同,面又可分为直面(平面)与曲面2类,前者常表现为水面、广场;后者表现为起伏的草地及连绵的山体等。同点与线一样,面也有其形态语言(表2)t”。但不同的是,面的形态语言还由面内所包括的线的表情以及其轮廓线的表情所决定…。

4结语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篇4

关键词:设计素描;专业;教学探索

一、传统绘画性素描与设计素描

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当代素描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绘画素描的基础上结合设计的需求发展变化而来的,完全脱离传统绘画素描来谈现代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发展是不科学且不可取的。要建立素描教学的新篇章,就得先理解传统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各自的特点。

1.传统绘画性素描

传统绘画性素描是为艺术创作所服务的,强调的是自我主观感情的表达,突出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行为。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和基本功之一,是攀登艺术殿堂的基石,对于纯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基本功练得越扎实,艺术创作中表现能力就越强。传统绘画性素描训练需要持久地磨练,是反复实践才能不断提高的技能。在传统的素描教学中,不同的艺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如油画艺术专业侧重于深入刻画的明暗素描,而中国画专业侧重于结构和线条型的白描和结构素描,版画专业则侧重于对比强烈的黑白素描。

2.设计素描

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绘画素描基础之上的发展和创新,是为设计服务的,是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在思维上更注重理性。它既继承了传统素描的艺术精华,又将造型基础有机的同专业实际联系起来,并成为相对独立的一门学科,注重研究对象的本质、对象的内部结构、对象的外在美和内在美。与严谨的绘画性素描相比,设计素描的表达方式似乎显得杂乱无章,但是在理性的思考下,这并不是漫无目的地随意涂鸦,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体现,很多情况下会收获良好的设计预想。设计素描在传统绘画性素描的基础上发展,是设计思维的源泉,也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深入到素描艺术中,传统绘画性素描进入设计表现领域的同时,设计反过来也影响了艺术风格的发展。

二、设计素描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设计素描教学应与各个具体的设计专业的特点相结合,强调设计的功能性,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创造力。

1.目前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之我见

我国传统绘画性素描教学模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国内素描教育,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素描教学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传统素描教学体系是作为绘画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为设计教学服务的,但当今依旧有很多设计院校对于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还是沿用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这将最终导致与实际需求脱轨。设计素描课程与纯艺术绘画性素描课程混为一谈,失去了设计素描课程的意义,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在设计素描教学中,虽然是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程,但是针对不同的设计专业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不能笼统的一概而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用大量时间学习这门课程却不知对自己的作用是什么,忽视了学生处于教学中被动地位的感受,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影响良好的专业基础发展,打击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关于强调“实用性”的设计素描探索

设计专业的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为了设计的素描训练理念应始终贯穿在教学实践中,下面谈几点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的能力。首先,想象力与创造力是设计素描的关键,学生如果对自己该做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没有一个清晰的想法,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造型训练之外,更要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它们是设计的生命,是创意产生的保障。其次,设计素描的功能性特点,强调其科学性与适用性。设计素描的前提是为设计服务的,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产品”,它要求设计者在构思时注重其功能性。因此,作为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设计素描带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性。

3.落实到设计素描的教与学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的应用型专业,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在具体的设计素描教学训练上根据设计需求有不同的侧重点。

(1)以图形创意为主的平面设计素描

平面设计是用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不单单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传达信息,常见用途包括商标,书籍插画,海报,产品包装等。除了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外,教师应帮学生多推荐国内外优秀作品,同时也鼓励学生多找自己喜欢的设计,通过收集,观察,思考,学生通过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受到启发,打开了眼界和思路。借鉴吸收,多看多想多实践,更好地将这门课程与专业相联系。平面设计的设计素描教育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平面设计的技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缩短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可按照社会工作的模式,教师比方是客户,向学生提出要求,先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探讨作品的可行性,之后再通过和老师之间的互动探讨再定稿。课程作业不单单要有个人作业,还应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要有小组作业。这样,通过对平面专业设计素描的课程定位,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自己要学转变,感觉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提高了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校园到社会的对接,不仅提高了高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强化了平面设计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

(2)以创造力为主的动漫设计类素描

动漫设计专业是培养动漫艺术作品设计与专门制作人才的教学学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动漫设计专业的特点,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可以多出命题创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学生坚持画日记,利用绘画的形式来进行日记创作,日积月累就是一本独一无二的灵感素材库;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严格要求学生留意生活细节,通过观察各种形态,立足与真实,来提高学生的基本手绘能力。综上所述,通过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根据动漫设计专业特征,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以综合性为主的服装设计类素描

服装设计师设计的直接是产品,涉及领域较广,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作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之一的设计素描课程,最为重要的人物动态造型素描训练,可鼓励学生最好到现场边观看动态的服装表演,边用速写捕捉感受最深的动态表情。在平时室内静物的训练中,可引导学生用装饰画的手法,创造性地将物品组合在一起,训练学生基本的绘画与观察能力。多鼓励学生用中华民族丰富悠久的文化素材创造出属于中华的美,这在国际竞争中将会是巨大的优势。通过设计素描教学内容的改变,打开学生的创意思维,大大拓宽其造型的表现力。

结论

在教学中,素描训练必须受适用功能的制约,针对性与专业性的素描基础教学在各设计专业中非常重要,只有合理设置课程,才能培养出更专业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军.绘画素描与设计素描的比较研究[J].成人教育,2010(282).

[2]杨菲.解析现代设计素描造型与表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4(06).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篇5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元素为点、线、面,并且点、线、面具有不同特征以及表现形式。平面构成元素指一切平面空间和平面形态,在平面空间完成的造型艺术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含有平面构成元素。在平面构成中,点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也是最小单位。在一个平面中,只要有足够小的单位都可以看作是点。在平面构成中,点可以通过画面组合进行排列,给人不同的联想和视觉感受。而线可以明确其具置和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形态。在平面构成中,面具有位置、面积和形状,可以在二维空间里通过构成的组织方式产生立体效果。总之,点、线、面三者在平面设计中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平面构成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1、点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环境艺术设计中都可以体现出“点”的形态。根据点的构成原理可以运用不同大小、疏密的点进行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移动而产生线的感觉。比如:在上海地铁吊顶设计中,在格栅形式的吊顶之间放行的发光正方体不规则的分布,可以将每个小格子看成“点”形态。在景观设计中,将植物大小、数量进行组合的,构成了“点”的形态。再如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将沙发上的靠垫、茶几上的茶杯都可以看作点的集合体。另外,还可以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充分将平面构成的点构成元素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

2、线在环艺设计中的表现

线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为广泛,线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一般常见的有实线,是实体形态形成的,比如家具、门窗、主梁等。虚线是实体中的空间县,就是实体之间的缝隙,比如墙角线、窗户线等。比如上海公园的地面铺装的设计采用了乱世镶嵌的方式,构成向心的环形线,具有一种韵律感。在室内设计中,线的应用就更加广发了。有相对长度和方向的道路、长廊、围墙、溪流等视为线。地板铺设的线型都是采用线条来组合和表现的,与空间中的点、面形式作对比。而几何曲线具有对称和秩序的,规整的美,经常会被使用在以娱乐的悠闲景观之中。

3、面在环艺设计中的应用

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体的表面表现体的形态,二是作为片状形态独立出现。屋面、墙面、地面都是限定空间的主要因素,但是其依附在建筑体的表面存在。室内环境中的湖面都是以片状独立存在的。面的形状、大小、封闭方式直接影响到其限定空间的特性。在景观园林设计、空间设计中都运用了平面,充分表达出其功能要求、材料使用、艺术风格以及装饰造价等各种因素中的应用。在进行空间平面布局的时候起着关键性指导作用,从平面构成的角度分析空间的序列设计,因此发现其空间组织合理有序的内在规律性,同时也可以从宏观角度上将平面进行合理规划,充分体现出优美的空间与丰富的空间功能。

三、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

平面构成元素的点线面法则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起着关键性指导作用。对于初步涉及环境艺术设计展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加强其对平面构成元素的重视。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海报的设计、书籍装帧、版式设计等等应用的非常广泛。在平面设计过程中,都是综合引用平面构成的几大形式法则,巧妙的对版式进行设计,理性而又巧妙的控制平衡、节奏以及对比等方面的结合与应用,从而形成更加完美、多样化的作品。为了不断适应环境艺术设计的变化与发展,充分发挥平面构成元素的应用,使平面构成在环境艺术当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点线面是设计中最基本的因素,每种因素都具有其特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应该穿插上使用各种构成元素,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只有巧妙的排列与运用,才能谱写出优美的文章。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遵守设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将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巧妙的运用在室内的空间设计你中,使平面构成元素的点线面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和谐、统一的效果,从而才能使各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平面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个统一的室内空间中,使人从每个角度看上去都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四、结语

经上所述,平面构成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的基础。平面构成元素可以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因此我们必须要熟练掌握并应用平面构成要素,在设计中提倡多种元素并存的设计,从而才能设计出更多样化的作品,不断满足人们的需求。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平面构成;比例秩序

2020年住宅工程项目累计数量超过7.4万个,为建筑平面设计与精装修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建筑设计融合建筑学、数理学、美学等多门学科,由多种不同形式要素遵循一定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以实现结构、形态关系的和谐有序的目标。比例是源于数学学科的基本概念,现应用于建筑学领域并成为影响建筑美感的主要因素之一,仍对当代建筑设计发挥着深远影响。如何合理应用比例秩序来优化建筑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效果,成为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1比例相关理论基础

1.1数比关系

古典建筑设计主要遵循数学中的数比关系和几何构型方法,如:借助整数比1:11、2:21、3:33或4:43以及无理数比例、等进行的平面构成的形态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借助圆形、矩形等几何图形进行的建筑平面分割,或基于斐波那契数列1/2、2/3、3/5、5/8等进行的建筑立面设计,由此形成建筑构图中控制线的雏形。将比例秩序应用于现代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中,常采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比例关系,营造建筑尺度与空间的秩序感。范·德·拉恩于1960年提出塑性数列理论,即存在塑性数列1、1、1、2、2、3、4、5、7、9、12收敛于无理数x,且x为方程式x3-x=1的解求得x的近似值为1.325,则此时其增量最小,能够实现尺度最优化。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对比例的论证更为丰富,他创造性地提出模数的概念,主张利用控制线实现构图的统一。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中,运用比例的平面构成方法,常利用n条水平线条进行建筑立面的划分,相邻两线条之间由若干不同比例的方格组合构成平面形态,在各方格内完成窗框规格、形态等细节的设计。其中将相邻水平线条的间距设为H、初始高度为X,已知其符合等比数列Fn=1.3nA,分别依据X、1.3X、1.69X、2.19X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同时沿水平方向将各方格的宽度设为L,依据调和数列Fn=1/N的平面构成特征,分别依据1/7L、1/8L、1/9L、1/10L、1/11L的比例进行建筑设计。借此利用两个数列分别进行建筑立面形态的组合设计,在整体维持比例秩序的同时,使细节富于变化[1]。但比例秩序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一定适用条件,受住宅建筑功能与结构设计需求的影响,通常首层、二层不参与等比数列,避免因层高过矮限制住宅出行及功能空间的正常使用。

1.2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

勒·柯布西耶提出将黄金分割法应用于建筑设计中,选取斜率为φ、1/φ的两条直线进行建筑立面构图设计,将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交叉后贯穿建筑立面,沿垂直方向依照4X、X、2X、X、4X的比例进行空间尺度的划分,整体住宅立面由上至下依次由水平阳台、水平带窗、车库以及大门组成,其中在与对角线垂直方向选取6条直线平行排列,组成黄金矩形中的洞口位置,与沿建筑立面垂直方向形成的5条水平带进行交错排列,不同方向均依照整数比进行构图设计,实现数比与几何作图比例的统一。将控制线应用于建筑立面设计中,以黄金矩形为基础进行变式设计,将长、短边依照统一斜率进行叠合设计,同时遵循黄金分割比例进行窗框、阴影区等细节设计,在整体结构形态复杂化的基础上保持细节部位的秩序感。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同样需遵循一定的比例秩序,如选用6×6柱网结构进行建筑平面划分,在建筑四周选取3个方向分别布设1个方形庭院A1和2个狭长矩形庭院A2、A3,各庭院面积比遵循以2为倍数的等比数列进行排布,其中庭院设计面积比为4:42:1、体积比为16:67:1,在保持整体柱网结构规整的同时,使局部空间尺度富于变化。

2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及应用

2.1比例秩序的形态构成逻辑

平面构成中的形态构成最初适用于二维平面,经由二维平面向二点五维、三维立体转变,赋予建筑构成元素不同厚度,进而完成建筑表皮化的逻辑建构流程,使得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富有秩序感和艺术美感。住宅建筑的平面构成形态取决于基本形态和骨骼的相互作用。其中基本形指通过重复、关联、尺度调整等手段完成单元体的设计,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同一平面或尺度空间范围内的基本形数量,合理选用变异手法,维护整体建筑平面呈现效果的美感;骨骼由平面构成中的基本线状元素组成,用于控制同一平面内基本形的排列与组合方式,并利用基本形完成空间的分割,使平面构成富有逻辑感和秩序感。依托基本形、骨骼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平面构成逻辑的分解,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重复型。指将单元体依照一定次序、规律进行多次使用,凸显出平面构成的机械感和韵律感,丰富建筑表皮机理。如住宅建筑设计中常用的百叶窗等构件即由规则图形进行重复排列,配合其他构成手段及单元的应用,进一步改善了建筑平面形态、避免过于单调。又比如:将骨骼线与基本形应用于平面形态构成时,沿同一方向依照相同间距进行骨骼线的排布,把整体平面划分为大小相同、数量不等的骨骼单位。通过调整骨骼线的方向及其沿不同方向的比例关系,在此基础上,保证各骨骼线单元内的基本形保持一致,并通过调节各基本形的维度、位置使局部细节富于变化,即可塑造出不同形式的骨骼形态(如图1所示)。图1骨骼线的多种表现形式示意图(2)近似型。指为避免重复的形态构成方法使平面过于单调,可引入近似的构形方法来改变基本形的结构、尺度、方向维度和色彩等要素,并在住宅平面设计中增添装饰性构件,形成同一种变化的建筑美感。在应用该构型手法时需注意控制好变换的尺度,应用骨骼线将平面划分为若干近似的单位,在各单位内部对基本形的结构、大小、关联性进行调整,借助局部减缺、变形等手段进行改良设计,优化建筑立面展示效果[2]。(3)渐变型。指主要遵循一定比例关系进行骨骼线、基本形的排列组合,沿某一方向或多个方向维度进行渐变处理。这是基于均质化思维进行骨骼网络布局,遵循数理变化规律进行的由密到疏或由疏到密的网络结构设计,并沿骨骼线将基本形状的位置、尺度进行变化。在渐变型设计过程中,需确保基本形的变化符合等距关系,避免产生秩序混乱的问题。(4)特异型。指在重复型、近似型等构形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变异,选取局部骨骼线或基本形进行尺度、色彩和方向等参数的调整,以此改变原有平面形态构成方式,形成整体建筑立面中的视觉中心。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把握好视觉中心与整体画面的比例关系,确保发生特异部分的局部视觉中心占比远小于整体部分,保证局部细节设计的张力,使其他部位发挥背景衬托作用,完善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设计。在实际设计环节,可先依照重复的构型手法进行骨骼线的排列设计,选取局部进行合并、扭曲或按比例扩大、缩放,保证局部变异部位与整体平面背景遵循统一的形态逻辑,配合完成基本形的变异设计,起到放大局部细节、突出视觉亮点的作用[3]。

2.2平面构成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包含点、线、面等,这些元素融入建筑设计领域构成二维平面、三维立体结构。由于住宅建筑设计的自由度有限,常通过段落划分、平面构成等手段营造出建筑立面的组合形态。其中划分法应用于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时,将建筑立面划分为屋顶、中间与基座,运用重叠、分离、组合等表现形式进行元素排列,增强建筑大面的层次感和韵律感。平面构成法关注建筑整体造型的秩序,如在建筑立面轮廓的中间依据1×5的比例增设框架结构,将不同比例的框架依照一定次序和距离进行交接处理,在整体立面上呈现出框与框相互套接的形态特征,有效增强立面的凹凸感和逻辑感。在建筑细节设计上,需兼顾功能空间的组合与立面细节效果,可将平面构成手法应用于建筑窗框设计上,利用不同比例的长方形框进行缩进、层叠设计。如以窗框左下角点位为原点,沿x轴方向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0)的点位向上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x轴平行的窗框相交,再沿y轴方向将其进行三等分,取坐标为(2,1)的点位向右延伸出一条直线使之恰好与y轴平行的窗框相交,由此将原本3×3的窗框划分为2×3、1×2、1×1三部分,实现整体平面的比例分割。此外,还可通过色彩组合进行住宅立面划分。如对建筑大墙面可选用米白色真石漆进行框架装饰,对窗下板选用棕色人造石或咖啡色装饰木线进行搭配,增强住宅平面构成的秩序感,塑造出极简主义的美学风格。

2.3基于方法论维度的住宅建筑设计要点

从方法论维度出发,当代住宅建筑的形态逻辑、表现尺度、构件形态及组成元素等均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环节,还需对传统理论进行改良,融入艺术学科中的平面、立面构成相关理论,综合运用比例与尺度关系来进行建筑形式美的营造。在建筑平面构成类型划分上,可运用散点式、横线式、竖线式、均格式、穿插式、错动式、跳跃式、渐变式、图案式等多种构成类型。以其中的散点式类型为例,在建筑整体立面上可运用窗户、洞口等视觉元素作为散落点,遵循一定的均衡比例与疏密关系进行平面构型设计。在建筑材料、装饰色彩设计上遵循统一风格,并且将同一平面内的散点尺寸控制在1~3个左右,避免整体形态过于杂乱,配合增加窗套、选用具有质感的建筑外墙装饰材料等措施,增强整体平面构成效果的活泼感。在建筑立体构成类型划分上,包含动态式、块体式、折面式等不同构成类型。以其中的块体式类型为例,考虑到住宅建筑中包含数量较多的重复性空间,易在建筑设计效果上呈现出单调、死板等缺陷。因此将立体化构成类型应用于建筑设计中,可对原有均匀的矩形块进行内凹或外凸设计,或仿照积木堆叠状态呈现建筑形态,保持不同体块在同一建筑体上整体比例与尺度关系的和谐统一,在此基础上,对细节部位可采取局部扭转、建筑材料创新或色彩变换等方法,打造出Jurčkova住宅、马赛白色公寓等不同住宅的外立面呈现形态,更好地丰富建筑设计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住宅建筑设计效果取决于建筑材料、结构形式、设备工程、建筑策划等多个方面,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审美价值取向已经实现由理性向艺术、自由化领域的过渡。虽然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使得传统普遍性设计法则被逐步消解,但仍需明确比例秩序在平面构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应用比例这一构型手段进行建筑平面空间、立体空间的营造,并且在局部细节、设计理念上融入创新元素及现实需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住宅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燕,王勇.城市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8):125-126.

[2]杨尹.建筑设计中平面构成形式要素的应用[J].美术大观,2012(2):137.

[3]陈莉,董茜,王晓燕.平面构成的三维化在建筑外立面上的运用[J].工业建筑,2020,50(11):233-234.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篇7

一、文字元素设计的本质

长期以来,设计中的文字处于一个概念模糊的状态,人们依据对文字、字体的不同理解,在不同时期对设计中的文字给予了不同的称呼,如早期的美工字、美术字,稍后的装饰字体、变体字等。在今天看来,这些命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字设计的特点和要求,但无法诠释文字设计的全部内容。设计中的文字元素早期被称为美工字或美术字,从名称的字面意思来看,这过分强调了对文字的美化和加工,词典中对美术字的定义也是“美术字是经过加工、美化、装饰而成的文字”。同样,装饰字体也是强调对文字的装饰效果,而美工字则更强调文字在美化书写过程中的工整性。纵观文字设计的发展历程,文字设计其实不只是停留在对文字的美化上,很多设计师不仅关注文字的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效果,而且十分重视文字视觉与意义的高度统一,力求创造文字独特的视觉生命力和文化价值。

因此文字设计绝不是单纯对文字进行美化、加工,而是以研究文字造型规律、视觉与心理表现为主要内容的创造性活动。文字是信息传递中带有符号性的视觉语言,文字设计包括了单个文字的设计,也包括了文字与文字之间的整体编排。这样我们便可以将现代设计中的文字元素设计定义为:文字设计是对信息传递中的文字按造型、视觉和心理规律进行整体的设计和编排。

二、文字元素的设计源点分析

任何文字的形态都来源于它的基本笔形和字形结构,无论是汉字,还是拉丁文字,基本笔形和字形结构都是文字的本质构成因素。另外,文字字体风格的形成,也取决于字体的基本笔形和它的结构特点。汉字与拉丁文字发展到今天已产生了众多的文字字体,它们以规范化的笔形特点和结构关系展现着各自独特的风格,文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的形态又与结构关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文字的形象性特征。所以基本笔形和字形结构不仅是决定字体构成的本质性因素,而且是字体设计的根本源点。文字元素的设计必然要从这两个源点开始,我们以文字的这两个本质性构架因素为起点,可以不断探索和创造文字元素的新形象。

1.基本笔形

基本笔形是文字形象的基本构成元素,在特定的字体中它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独特的形象性,一种字体中以什么基本笔形组建文字,关系到文字风格定势形成。汉字中的横、坚、撇、捺、点等基本笔形是所有汉字字体构成的基本元素。拉丁字母文字同样也具有基本笔形规范。在开发这些基本笔形时,要注意笔画变化中个性风格的形成,从而使得同系列文字的基本笔形具有此类风格的共性特点,这样才能构成文字字体的主导风格。

在文字的创意设计中,基本笔形是创意的灵魂所在,文字创意的源点体现出对文字基本笔形变化的创造性探索。在文字基本笔形的开发中,可以用不同的形象观和意识观来指导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文字基本笔形的开发本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创造活动,但它与其它艺术活动一样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关联,也只有这种关联才能让我们的文字作品在返回现实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效果。

图1中这件作品的作者在研究了中国建筑特点之后,将中国传统建筑与汉字在形体上的共通点提炼出来,作者从中国传统建筑中抽取了很多元素和特征应用在字体造型上。中国建筑中的星檐、横梁、瓦顶、立柱与汉字的撇、捺、横、竖融合一体,这样立体建筑与平面的笔画融合,成就了这幅字体创意作品。图2这件文字创意作品其灵感来源于生活中玻璃上的贴字,玻璃能给人通透的感觉,作者在这样的灵感下创造出来的笔触在光与影的投射下多次重叠,形成了独有的节奏感,这样的设计在诠释文字内容的同时又带给了文字新的活力。

2.字形结构

字形结构是文字构成中的基本定律,它以文字笔画之间的构成关系形成特定字体的组合规范。文字即使笔画相似,但若在组建上采取不同的结构,同样也会带来不同的字体效果,得到不同的字体风格。我国的汉字在书写时历来注重结构关系,唐代有欧阳询的结构“三十六法”,明代有李淳的“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末有黄自元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这些结构法则都是前人按照汉字的特点和人们的视觉习惯所总结的文字结构处理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对我们进行文字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结构也是字体个性特征形成的决定性因素。结构主要是研究文字中笔画、偏旁、部首间的组建关系,正是由于这种组建关系的形成,才产生了字体的种种风格和特点。

图3的这件作品打破了文字原本的结构定式,通过移动和夸张部分笔画的位置,改变笔画的疏密关系,使结构产生对比变化,这样在突出文字语意内容的同时也加强了文字的个性特点。

基本笔形和文字结构是形成文字风格特征的两大本质因素,也是各大设计领域里文字元素设计的两大源点,文字的创意与表现以它们为起点,从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文字形象,这些形象强化着文字的信息传递功能和视觉表现效果。

三、现代设计领域中文字元素的运用

1.文字与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领域中,文字是各类平面设计的基本元素,它在传达具体的信息的同时又与其它元素共同构成平面版式的整体视觉效果,成为平面设计不可缺少的视觉要素。文字在平面设计中除了客观地传达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在笔画、结构、编排等方面的处理具备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表现力。因此很多的设计师热衷于探索文字表现力和表现技巧,在文字的设计与编排中不断地追求着文字应用价值与审美意义。

平面设计基本要素篇8

关键词:CDIO;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0-2415-03

CDIO 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 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 和运作(Operate)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1]。CDIO 工程教学模式是一种倡导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将项目研发不同阶段涉及的知识与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针对课程在工程项目的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注重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1 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1.1 人才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要求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与测试、网站开发、网络游戏设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 基于CDIO模式的人才培养过程

CDIO 理念下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软件工程项目为主线,采用理论、实践、案例分析、综合项目实践和工程化毕业设计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项目的基础知识、分析、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流程组织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并熟练掌握软件开发与测试技术,熟悉服务外包软件开发流程。

软件工程是注重系统化和工程性的专业, 其内容具有厚基础、更新快、实践重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软件工程人员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着培养“技术基础厚、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安排如下:第一学年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工程职业基础和人文素养;第二学年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重点结合工程项目进行“做中学”,形成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计算机软件基础及软件工具软件产品的基本工程能力;第三学年主要学习方向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引进当前软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平台,采取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软件系统与应用及软件工程软件管理能力;第四学年主要进行综合项目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塑造学生软件工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进行训练,使学生在进入岗位前就具备较好的工程经验,实现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

1.3 项目贯穿学习过程

CDIO模式的核心就是项目教学,可将企业真实项目直接引入课堂,也可以由教师设计项目,要求项目涵盖该教学任务的大多数知识点,并且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在项目教学中,教师的身份也就集工程师、导师、教师“三师”为一体,从软件项目的构思(C)、设计(D)、实现(I)到运行(O),教师的工程化指导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自身工程实践的经验积累。项目教学中采用过程化考核方式,以成果为考核依据。

2 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能力素质的分解

2.1 综合能力素质分解原则

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能力素质的分解基于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性、发展性和工程性,注重学生的基本人文素质、职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潜在发展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养成,注重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的锻炼培养。同时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强调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并重。

2.2 综合能力素质分解

结合CDIO模式的特点,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能力分解为项目构思阶段的计算机软件基础(CSE)能力、项目设计阶段的软件工程软件管理(SEM)能力、项目实现阶段的软件系统与应用(SSA)能力、项目运行阶段的软件工具软件产品(STP)能力,非专业技能素质的数学工程职业基础(MEP)能力和基本素质(BAS)贯穿这个项目的CDIO模式过程。CDIO模式下的软件工程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分解如图1所示。

3 基于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分解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模型

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科学认识和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辨证关系,以“知识是基础、是载体,能力是知识的综合体现,素质是知识和能力的升华”先进理念为指导思想,要设计适当的知识为载体,实施素质和能力培养;设计适当的知识群构成知识体系,要强化知识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使专业教育内容的每一个教学模块构成一个以知识体系为载体,实施素质和能力培养有效的训练和学习系统。

3.1 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课程体系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会促成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分解的结果,基于CDIO 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 充分发挥工程性的专业特点,基于CDIO培养大纲设置课程体系,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2) 注重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置, 借助当前主流的软件开发平台,做到软件开发语言和技术四年不断线。

强调学生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复合型和适应软件工作流程等素质的培养,实现“熟悉软件工程技能、更完整的系统级认识、掌握某一方向的软件设计开发技术和适应软件企业的英语加计算机能力”四个目标。在这一阶段中,综合考虑主干专业课程和特色课程的设置,全面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强调统一设计、统一规划。

3) 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根据软件的新兴技术和行业软件的发展需要设置专业选修课, 形成独特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体系。

4) 遵循软件行业的先进性、灵活性、工程性原则。

3.2 模块化平台课程体系框架

按照顶层设计的方法,软件工程专业教育内容由普通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个类别,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基本素质)课程平台、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平台、集中实践教学项目平台等五个平台及13个教学模块构成:

普通教育内容包括:①人文社会科学,②自然科学,③外语,④体育,⑤实践训练等教学模块。

专业教育内容包括:①本学科专业基础,②专业核心,③专业方向,④专业实践训练等教学模块。

综合教育内容包括:①思想教育,②学术与科技活动,③文体活动,④自选活动等教学模块。

课程体系中五大教学平台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各平台的内容包括:

1)公共基础课程平台

该平台是依据人才培养规格而设置的,包括较宽广的基础课程、通用课程。包括英语、政治理论课、德育和体育、数学基础等。侧重培养基本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主要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

2)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平台

该平台是依据软件工程学科来设置课程,侧重于软件工程中的专业技术。包括软件基础课程群、硬件基础课程群和理论基础课程群等,主干课程包括顺序开设的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工程数学等课程。

3)专业(核心)课程平台

该平台是依据人才培养主线而设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软件开发岗位群的应用能力,并为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顺序开设的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建模课程、系统开发、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计算机网络等。

4)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平台

该平台是依据应用型本科定位而设置的。考虑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具有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应用性强的特点,在该课程平台上设置的课程具有学科知识面宽;理论深度稍低,学科知识在应用有针对性,共设计了职业素质、软件体系、行业软件应用、游戏软件等模块,设置了如下课程:国际软件工程师职业道德、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大宗商品交易系统、管理信息系统、RIA编程技术、游戏脚本编程、3DMAX建模制作、心理学、Flas制作、中国文化史等。

5)实践教学项目平台

4 人才培养评估

CDIO 模式下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参照 CDIO 标准11,采用多元化过程式的模式评估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其中,工程能力主要从软件开发与实现、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建模、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软件方法、文档写作和英文阅读写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职业素养主要从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主动学习能力、行业知识技术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评估采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大作业和小组评价等方式。理论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大作业主要考查学生对项目工程的理解和掌控程度,小组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多种方式结合的考核模式能够比较全面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工程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各个阶段的情况,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5 结束语

基于CDIO 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符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性和学科性的特点,围绕软件工程基础知识、软件管理能力、软件系统与应用能力和软件工具和产品能力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软件开发技术和工程方面的课程教学,这些课程通常都能使学生拥有自己的作品,教学效果良好。实践教学环节无疑是与企业无缝连接最好的渠道,通过设置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真实的接触企业项目,按照企业要求模拟软件开发流程,在毕业设计完成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达到企业要求。真正做到了“技术基础厚、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这是CDIO教育模式的本土化,为促进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和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尹春娇, 沈桂芳. 探析CDIO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软件工程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12(31):15-16.

[2] 张锦华,丁新慧. 基于CDIO理念的创新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型[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9):119-122.

[3] 屈卫清. 区域产业发展与软件专业细分相关性[J]. 人民论坛, 2010(11):234-235.

[4] 田玲, 尹庆民, 马丽仪. 基于CDIO模式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科技管理研究,2012(16):164-167.

[5] 屈卫清, 张舜德. Training model of network software engineer based on CDIO[C].2012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 Education (ICCSE),2012(7):1453-1456.

上一篇: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区别范文 下一篇:金融服务行业税收优惠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