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基本形范文

时间:2023-09-28 15:49:06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篇1

关键词:网页;构成概念;平面构成基本特点;平面构成形态要素;平面构成形式

现今,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人们从网络中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其中网页对于人们的帮助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说网址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组成部分,那么网页就是网址最基本的元素。他们是通过各种链接相互关联,从而描述相关的主题或实现相同的目的。网页是由文本、图象、Flas、声音、视频、超级链接、表格、导航栏、交互式表单等基本元素构成,而这些元素从构成形式上看就是简单的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经过了艺术创造,变得更加的有质感;就拿文本来说,文本作为网页中的基本元素,与平面构成中的点元素有着相同的作用――点睛之笔。再从构成的含义来说,它首先是一种造型的概念。所谓构成就是以数种以上的单元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然而构成它更多的是哲学和科学的含义:即“对象世界诸要素的分解与组合,使新的功能显现。”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

一、平面构成的发展及其基本特点对于网页设计而言所代表的意义

平面构成是设计中最基本的训练,是在平面上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策划多种视觉形式。我们学习构成不是目的,而是形成目的的手段,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和实验,最后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一种创造观念,使我们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开拓设计思路。那么,对于平面构成的发展,就要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说,1919年,格罗佩斯在德国创办了一所名叫包豪斯的设计学府,是需要具备充分的能力,运用所有科学、技术、知识和美学的资源,创造一个能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双重需要的新环境,以“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作为教学理念。平面构成从包豪斯的教学理念中衍生而来,他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但是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它的基本特点:第一是它以直觉为基础;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变化,反映出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第二是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在网页中所起的作用。点、线、面是平面构成中的三个形态要素

(一)点表示位置,它既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

它在平面构成中的概念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是在比较中而存在,通过比较而显现;这样说吧,同一个圆,在小的框架里圆显得很大,在大的框架里圆则显得很小,这就是点的相对概念。很多人都认为点是小的,而且还是圆,实际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自然界中的任何形态,只要缩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够产生不同的点,点是视觉中心,所以说,在网页中的每个字都可以看作是点,由字排列出的文本就形成了构成中所说的线及面了。

(二)线是点移动的轨迹

从平面构成来讲,线是可以看的到的,它既有长度,也有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在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元素。只要提到线,大家直接就能够说出线的分类,既直线和曲线。而直线和曲线对于人们来说,是有很强的心理暗示作用,看到直线,人们就会想到静;看到曲线,大家又能联想到动;直线具有男性的特点,而曲线具有女性的特征;在很多网页页面设计上都运用到了线的特性。

(三)面是线的连续移动至终结而形成的

面是有长度、宽度的,只是没有厚度而已。比如说直线平行移动形成长方形;直线旋转则移动而成圆形;自由弧形移动就会构成有机形;如果直线和弧线结合就形成了不规则的形。在网页设计中出现的图像、动画、交互式表单等都是由不同的点、线连续移动形成的面,给网页一个完美的效果。像那些企业网站、购物网站、音乐网站以及游戏网站等,他们的网页界面设计不仅有丰富的色彩吸引大众,还有不同设计风格的构成形式更让大家流连忘返。

三、平面构成形式在网页中的具体运用

平面构成设计是有组织的、有秩序地进行排列、组合、分解,因此它也是必须遵循一种原则和设计形式。平面构成中的形式大量被运用到网页界面中。

(一)重复构成在网页中的艺术魅力

重复在构成中的概念被人们理解为”相同或相近的形态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出现”或者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富有整体感的视觉效果”。其实就象复印机复印东西一样,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重复。在网页界面中,重复其实是被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形式,比如说像购物网站中的购物、收藏等按钮,就是运用了重复,在购物网站中,不可能只有一种物品,如果要向广大消费者推销更多商品,那么在网页中出现”购买”和”收藏”按钮,就要设计更多,让大众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才能提升该网页的点击率。

(二)对比构成在网页中的表现对浏览者的心理带来的影响

对比是一种很自由的构成形式,它并不是以构成中的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自己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现隐及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如果说协调求的是近似的话,那么对比则求的就是差异。在自然界中,白天与黑夜、肮脏与干净、温暖与寒冷都是对立的结合,当图形处于一种相异的状况时,就会发生对比,像大小、长短、黑白等就是明显的对比。在有的被文本占去大面积的网页界面中,为什么会出现图片、flas,甚至还会出现漂浮图片,除了丰富界面以外,还有一种影响浏览者心理的作用,其实网页界面中的文本与图片、动画、漂浮图片形成一种对比,这和浏览者心理有关系吗?当然,而且关联很大,如果在一个网页界面中,只有文本的话,那么这样的网页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乏味、枯燥、单调,而浏览的人可谓是寥寥无几,加上图片、动画,甚至时不时的冒出漂浮图片,不仅仅让网页界面内容显得丰富多彩,更让大众对网页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万事万物除了遵循他们本应该遵循的规则外,偶尔的对立也能起到一定的催化剂,就如对比构成在网页中给大众心理所带来的影响作用。

四、结束语

因为有了网络,让人类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查询信息;因为有了网站,让人类能够更加懂得如何去获取新的信息;因为有了网页,让人类能够及时获得最新信息。网页界面设计的美观、新颖、时尚,让大众更愿意了解网页!如今,网页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页能够为人们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洪兴宇编著 新编平面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12;

[2]罗胜京编著 图形创意与表现 (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1;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篇2

关键词:中技 设计专业 三大构成 课程改革

三大构成课程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组成,是所有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素描、色彩等基础课程进入到专业设计课程的桥梁。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三大构成是分别作为单独学科来开设课程的,所占的课程比例很重,也充分体现了其在设计专业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在整个技工教育都在探索改革道路的大环境下,传统的课程设置已经不能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我们要对三大构成的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一、三大构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中级技工教育的“2+1”政策下,三大构成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中级技工教育的“2+1”政策就是中技学生在校学习两年,毕业前在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这种工学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能更有效地把专业知识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能更适应社会的用工要求。但带来的问题是在校设计专业学习的时间减短(旧的中技教学模式是2.5+0.5,就是中技学生在校学习2.5年,毕业前在企业顶岗实习0.5年),这就要求三大构成在课时分配上要做出调整,但这种调整是否就只是一种简单的减少课时或删减课程内容呢?当然不是,我们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与三大构成本身的联系性,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与优化,既要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又要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有效率和容易理解与接受。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三大构成课程要进行改革。现在的中技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前面讲到传统的课程设置中,三大构成是作为三门独立课程进行设置的,这样就很容易给学生一个错觉,单单是学设计基础,就有足足三门课程,就是要学习三门独立的知识体系,造成学生对课程的学习产生畏惧感,而这三门课程分别布置练习的话,作业量其实是挺大的,学生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把三门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学生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接受,学习的积极性也容易

提高。

二、三大构成课程改革的可行性

下面我们分别从课程的区别与联系进行分析。

1.三大构成各自的课程目标与特点

无论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还是立体构成,其中对构成的定义都是将两个以上的元素,按照一定的原则,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平面构成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特点是摈弃功能、材料、技术、造价等设计关系思考,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是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着重于二维空间的研究。色彩构成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色彩原理、认识色彩体系和构成的思维方法、配色方法及表现方法,研究色彩构成的时候同样忽略功能、材料、技术、造价等设计关系思考,把注意力集中于色彩配搭能力的训练,重视色彩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和造型观念,训练时也着重于二维空间的研究。立体构成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立体形态创作能力和对形体敏锐感觉,特点是着重学生的三维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而在立体构成的训练中,开始涉及对材料与工艺的研究。

2.三大课程整合为一的可行性

从上面对三大构成各自课程目标与特点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到三大构成之间是存在着很多根本的联系的,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具有可行性。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都是研究元素之间的对比和组合关系的学科,在设计运用当中相辅相成,有很多相通的理论基础,也存在知识的延伸关系。比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都着重于研究元素在二维空间中的对比关系,平面研究的是形象在二维空间中的变化与对比,色彩构成研究的是色彩在二维空间中的配搭关系,而其在现实当中,没有形象能脱离色彩而存在,也没有色彩不依附在形象当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其实是把一个元素的不同性质分开来研究。再比如立体构成着重于研究造型在三维空间中的对比关系,其实就是在二维的基础上对三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造型当中,没有巧妙的形象、没有好的色彩配搭,这个造型还能是美的吗?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一样,也非常重视对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的运用,而立体构成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和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其实是相通的。平面构成研究的对象是点线面,立体构成研究的对象是点线面体,可以说立体构成是平面构成研究的延伸,而色彩构成,则始终贯穿在这些形象与造型当中。而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可以利用知识的联系性,减轻作业量并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完成一个立体线构,要求同时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重复、渐变、韵律等)以及色彩构成的方法(明度秩序、色彩感情表现等),这样能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三大构成的联系性,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传统课程设置中要分别完成三次作业所无法比拟的。

在深层次的研究中(如本科教育),我们把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这三大构成分开研究、细化认识是必要的。但在中技阶段的教育中,这样的细化反而让本来基础不扎实的学生难以掌握,不如把三门课程通过整合简化成一门课程,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强调三大构成的联系性,这样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也能形成把知识联系性地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对三大构成课程进行整合与优化

我们把三门课程通过整合与优化变成一门课程,将其命名为基础设计课程。在基础设计课程中,三大构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是不进行删减的,而是突出三大构成的联系性,把所有理论知识加以连贯。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单纯地研究二维空间中各种元素的对比关系而忽略功能、材料、技术、造价等设计关系,立体构成在研究三维空间造型的对比关系的同时还要考虑材料与技术等因素,为下一阶段专业设计的学习做准备。也就是说基础设计课程的课程内容可以根据二维到三维、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的规律进行设置。

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基础设计课程的改革方案进行探讨。

绪论 构成学概论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与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第二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图形心理与色彩心理

第四章 图形与色彩的结合

第五章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第六章 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制作

第七章 综合构成训练

第八章 构成的应用实例(针对不同设计专业)

四、结语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篇3

一、平面构成基本形式的概念

构成实际上是一种造型的含义,也是现代造型中的设计专用术语。平面构成的意思是将点、线、面等简单元素在二维平面空间中用各种美化手段进行重组或变化,从而衍生出新的造型。平面构成有重复法、渐变法、特异法、发射法等多种表现方法,其中每种方法都并非是在应用时必须采用到的。它们之间的意义从某种角度看来,存在一些交叉或相融的部分。例如,特异法需要构建在重复法的基础上。因此,在设计标志时要正确认识这些平面构成法的关系。平面构成的基本表现形式大致都包括两个要点。第一,基础构造和框架。这一点决定着平面构成形态的主要特征。第二,应用在构造和框架上的形态。这是每一个平面构成都需具备的重要内容。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变化形态都是由以上两大要点衍生出的,而最后表现出的具体效果,则取决于设计师如何搭配。平面构成的基础形态在标志设计中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和改变空间。平面构成和标志设计有着密切联系,正因有了各种平面构成的应用方法,标志设计才拥有了自己独特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标志也可被称为“方寸间的艺术”。在标志创作时,设计师通常选用最简单的点、线、面等元素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平面构成最直观的运用手段。若是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科学运用到标志设计上,就能使标志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加强标志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重复构成法

重复属于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视觉表现形态。严格来讲,重复的含义是同一种元素以同一种形式不断出现。意大利曼特迪生(Montedison)公司使用的标志就运用了重复构成法,其标志以Montedison为基础,上面设计了四个重复性箭头。这四个箭头分别代表Montedison集团的四个部门:纤维部门、食品流通部门、药物部门、石油化工部门。该标志传达的是各部门团结协作,共同飞翔的理念。而四个箭头组成的图形中央留了一处空白,这处空白也正好是一枚箭头的形状。这组箭头利用重复构成法组合起来,使标志具有了趣味性和良好的视觉效果。而整体构造严密紧凑,表现出Montedison内部团结一心,携手奋斗的企业文化,为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形象。

2.特异构成法

特异指的是在具有一定规律的状态下进行小范围的变异,目的是摆脱原本规整单一的结构模式。简单而言,这种构成法可以归纳为“万花丛中一点红”,而这里的“红”,就指的是特异。以“健伍(KENWOOD)”这一品牌为例,健伍的标志中间有一枚红色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每一只角都分别代表着KENWOOD公司的三大理念:保证质量、开拓创新、目光敏锐。由于KENWOOD前半截的“KENW”都以直线构成,而后半截的“OOD”都以曲线构成,前后差异较明显。而且,“W”和“O”都属于面积较宽的字母,因而使整个标志看起来较长。设计师在“W”上面加了一个三角形,转移了视觉焦点,也能让标志看起来缩短了一些。特异结构的应用赋予了标志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使KENWOOD成为流行。

3.渐变构成法

图案发生持续有规律的变化,就称为渐变。渐变主要体现的是变化过程和中间蕴含的节奏与规律。以大宇汽车公司为例,大宇汽车(DAEWOO)的标志表达的是六条高速公路朝着未来的方向无限延伸,体现了大宇公司长远的发展意图。椭圆象征着世界、宇宙,六条公路组合起来像是绽放的花朵,表现了大宇公司的创新力与竞争意识。中间五条蓝色纹路象征着青春活泼,白色代表的是齐心协力与奉献精神。这一标志从整体来看,充分体现出了大宇公司的智慧、创新、竞争、奉献理念。在设计标志时利用渐变构成法,能够在平面图形中制造出空间错觉,图案形态的变幻,能产生错落有致的节奏,给人带来奇妙的视觉体验。

4.发射构成法

发射的核心意义是中心对称。也就是说,图案要围绕一个中心点,以均匀散布的形式朝周围拓展或向中间收缩。发射这一形态在自然界中也经常见到,比如阳光万丈,浪花四溅等。发射构成法也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段,比如女装品牌“七色玫瑰”。“七色玫瑰”这一标志以数字“7”为核心,七个不同颜色的“7”以发射的形态四散开来,通过变形旋转构成。营造出艳丽浪漫的氛围,表现了女装行业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在标志设计时采用发射构成法,能制造出类似光学中的动感效果,或是爆炸的感觉,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结束语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标志设计中应用广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标志是否能起到主导和概括的作用,是否适应各种媒体的需要,甚至要考虑到是否能与国际接轨。只有熟练掌握了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与运用特点,设计师才能创造出美观实用的标志作品。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篇4

关键词:平面构成;家庭装修;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99-01

家装设计把对空间的设计、把握和处理视为最基本的环节。在对空间进行组织规划时,构成法则对如何处理诸如空间的对比与变化,空间的衔接与过渡,空间的渗透与层次等等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所以,设计师进行家装设计的构思初期就要在脑中形成“构成”的概念。一个设计科学、功能合理的构思方案,在平面图上显现的“平面构成”也是具有视觉美感的。平面构成形式包括重复、特异、对比等, 那么它是如何在家装中进行有效的应用的呢?下面作具体探讨。

一、运用重复构成塑造空间节奏感

重复构成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基本形出现过两次或超过两次的构成形式。重复的结构和重复的排列由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由两个以上相同元素连续排列成为一个整体,使人产生一种连续、统一、和谐的感觉。我们选用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要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使设计的画面呈现出统一的、有节奏感的效果。

二、近似构成在家装设计中的运用

近似构成是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发生一定的形态变化而构成的近似效果。近似构成比重复更自由,能突出在统一中有变化的效果。相对而言,近似构成比较容易设计,只要是同类物都可以作为它的基本形。近似构成往往可以产生一定的趣味性,有时近似和重复两种构成可以共生在一个画面上。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形象,都可称为近似的形象。

三、运用特异构成形成视觉中心点

特异构成是指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构成形态,有意识的违反程序,通过比较体现出新的形象焦点。在家装设计中就体现在视觉中心点的安排上,这些地点能引起人的注意,适于安排一些需要在空间中加以强调的物体,在有序的空间组织中以特异的形象存在。

四、对比构成的运用

对比构成指在构成中相反要素组合起来,产生对比关系,形成较强视觉动感、美感的形式。对比构成是一种自由的构成形式,它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形状、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协调统一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对比关系有:大小、明暗、黑白、位置等等。对比是相互比较, 求差异, 使互异的地方强调、突出。在室内设计中, 家具的选择与安置, 就要运用到对比的构成原理, 追求统一协调。切忌作品中不要出现过多的对比构成,不然画面会显得很乱,主次不分、喧宾夺主。

五、密集构成的运用

密集构成也称为“疏密构成”或“结集构成”,是聚与散的构图对比形式,基本形在整个构成中按照均衡构图,自由布置在画面,使之产生有疏、有密的对比效果,画面中最密处或最疏处都可形成视觉中心焦点。密集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自由的构成形式之一,具有发射和渐变的视觉效果。

六、空间构成的运用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只具备二维数据的虚空间。创造虚幻的抽象空间仍然是依靠绘画中的透视技巧、构成中的对比技法和渐变、发射构成的视觉效果等方法,完成对空间体积的“构筑”。经总结、归纳,以下三种方法可以表现出二维的抽象空间构成:

(1)通过构成设计中对比元素的反差,产生近大、粗、长,远小、细、短的错觉效应。

(2)利用面与面的覆叠手法,获得图形之间的上下、前后层次空间。

(3)采用密集和渐变、发射构成的基本形分布、对比,获得空间关系。

家装设计是一门时空的艺术,它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对居住环境文明的不断发展和付出的不懈努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家装设计也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而构成艺术也随着时代进步吸收更先进的观念。但无论发展到哪一阶段,平面构成的形式和原理对家装设计的实践指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应在设计实践中充分理解利用它,做出更符合形式美法则和人性化的设计,构筑健康合理,具备形、色、光、量、力均衡、适度的空间。同时也应不断完善它的内容,给家装设计增添新鲜血液,并在空间环境中的形态创造中充分体现出设计人性化的真正含义。

参考文献: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篇5

[关键词]超长建筑 裂缝与渗水 叉柱+深U型梁 伸缩缝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093-01

1 引言

作者通过对既有建筑裂缝与渗水情况检测,分析与研究其原因,总结出超长建筑物屋面布置“叉柱+深U形梁”可做到不设双柱伸缩缝,解决屋面裂缝问题且能保持屋面结构面连续及不出现类似伸缩缝的渗水问题。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物流园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近8年,经济效益与使用效果均良好。

2 工程概况

该物流园区一期位于盐田港港区,建筑面积约10万平米,主体建筑三层,基本柱网12mx12m与12mx15m,建筑层高均为7.8m;分A-1、A-2库区、楼层坡道,楼层连廊及辅助设施,车可直接从市政路通过坡道与连廊到达各层楼面。A-1、A-2单体平面尺寸分别为96mx120m与96mx156m,远超规范规定的设缝长度。

该项目业主为全外资物流仓储管理公司,以前国内仓库饱受伸缩缝渗水之苦且双柱设计不符合集装箱模数要求,建筑空间使用效率降低,故强烈要求建筑单体不设伸缩缝。业主的设计要求还包括楼面荷载35kPa,25kPa不等;楼面金刚砂面层与楼面梁板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形,不设建筑找平层;整个结构均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等。

盐田港区特点之一,临海边风荷载大,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按0.9kPa设计,高于市区其它位置的0.75kPa;特点之二就是植物少,夏天昼夜温差大,正午屋面温度达80度以上,晚上海风一吹温度迅速回到27度左右。受环境影响,夏天库区建筑物伸缩变形频繁,很容易引起屋面板与外墙裂缝甚至出现结构裂缝,产生渗水现象,并影响结构耐久性、安全性。故库区外墙与屋面裂缝及渗水问题是库区建筑物的通病。

统计我院完成的上千栋既有建筑裂缝与渗水检测情况,其检测结果表明:建筑物长度在60m以上的,其楼面、屋面、外墙等出现非沉降因素引起的裂缝概率在50%以上,裂缝基本等间距平行出现,且裂缝修补后,成继续出现的趋势甚至原位再开裂;裂缝是出现渗水现象的原因之一,但渗水最严重的位置,基本出现在建筑物的伸缩缝位置,因伸缩缝设计或者维护不当,很容易引起缝两侧位置屋面及墙面渗水,导致梁、柱、板钢筋锈蚀爆裂,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与安全性。因此平面超长建筑物设缝与不设缝均可能会存在问题。特别是本项目A-2库区单体,纵横向长度都远超规范要求,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常规不设缝的设计方法,其楼屋面将受到双向温度应力影响而产生水平变形与混凝土裂缝,影响结构安全。本项目设计中对屋面采用“叉柱+深U形梁”设计方法,对外墙,采用结构构件外挂墙板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屋面及外墙温度裂缝问题。

3 设计与分析

3.1 基础设计对上部建筑变形影响分析

该建筑场地为推山填洼场地,场地填土约8m左右,基础设计预应力管桩基础,桩长基本在30m左右,桩基施工前,对拟建场地进行了强夯处理。桩基静载检测结果表明,桩基竖向变形量较小,桩基承载力可靠,理论上做到上部建筑不会因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带来的上部结构裂缝。因为既有建筑中,如果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基础沉降产生的结构拉应力与温度应力的结合更容易使结构梁、板、柱及填充墙产生裂缝,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与结构安全,因此超长建筑,控制建筑物不均沉降是最基本的要求。

3.2 楼面不设缝情况分析

既有建筑检测中发现,空旷且空置的房屋更容易出现楼面板裂缝,但较少出现在正常使用的房屋中,即使是连续平面长度超规范限值50%以上,如超市、厂房、仓库等等。空置的房屋即使建筑单体长度少于规范限值约30%左右,也常会出现温度裂缝。如2001~2002年,楼市不景气,因楼面裂缝问题投诉的事件较多,房屋常被要求做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鉴定结果基本是温度裂缝。统计该类建筑单体长度仅35m左右,宽度15m左右,远低于规范要求的设缝限制;房屋特点普遍是毛胚房未装修、空置,单层玻璃的大外窗。因此房屋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楼面是比较难出现温度裂缝的。其原因是一方面装修房屋有窗帘得的遮阳作用;另一方面快速升降温度,容易产生混凝土构件裂缝,非空置房屋的室内物品储存一定的热量(白天)或者冷量(晚上),与室外热交换时,可减少室内升(降)温速率,有利于温度应力均匀分布,避免产生楼板裂缝。再楼面出现裂缝,不影响渗水问题,其实比设伸缩缝更优。故超长平面通过采取常规措施做到不设双柱伸缩缝是基本可行。

3.3 建筑外墙立面温度控制分析

本项目A-2区楼面荷载大,跨度大,梁截面刚度大。混凝土导热性能好,如果梁柱直接受太阳辐射,梁纵向温度伸缩变形对结构柱的影响不能忽略。既有建筑检测中也常发现建筑外立面的外八字裂缝,对应的竖向构件产生了一定的侧向位移与结构裂缝,出现结构劣化现象。因本项目属于仓储建筑,外墙开窗面积小,故设计采用了框架梁柱外挂180mm混凝土空心外墙板方案。空心墙板作为外维护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与刚度,能抵抗一定水平荷载作用;其导热系数低,能充当边框架梁柱的外保温层,可减少紧靠外墙的结构构件温差,降低水平构件伸缩变形量;墙板之间的弹性硅酮胶,可调整外墙面的伸缩变形,避免裂缝,解决外墙渗水问题。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广,空心墙板现已成为比较成熟的建筑构件。

屋面通过“叉柱+深U形梁”设计,达到屋面结构连续却又做到了以“放”的方法解决温度伸缩的问题。该方法采用使建筑大平面转化为几个符合规范要求的小平面组合体,而各小平面又在大平面内基本自由伸缩变形。深U型梁上开口宽300mm,底部是100mm厚的弱板连接,一方面容许深U型梁侧面产生扭转角,放松对小平面的边界约束,以达到板块在平面内的相对自由伸缩;另一方面U形梁上端口开,下端连接,确保屋面结构防水连续,不存在通透的伸缩缝,避免常规伸缩缝渗水问题;与U型梁连接的结构柱,在柱顶设叉,即在顶部梁柱节点区域,中柱分为4个柱,形成十字叉,边柱分为2个柱,使U型梁与柱顶节点连接减弱以协调梁侧向扭转变形,降低了屋面大平面伸缩变形对结构柱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结构安全度。同时深U形梁兼做屋面排水沟,分块组织大屋面的排水,经济合理且更具有施工可行性。

4 总结与推广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篇6

关键词:平面构成;园林设计;应用

一、平面构成与园林设计

平面构成是以轮廓塑形象,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其重点研究形在二维虚拟空间上的组织方式及其视觉效果,运用点、线、面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的一种构图;其构成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集结、发射、特异、肌理等,按构成的技巧和表现方法加以组织,进行形式美的创造。平面构成作为基础理论可以作为设计的方法,也可以直接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平面布置和界面设计中。而从构成基础的角度来看,平面构成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立体空间中。

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园林设计这门学科所设计的知识面较广,它包含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又要求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它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一切造型的根本。自然界所有的物体都离不开点、线、面,所有的形态也可以归结于点、线、面。而其构成原理是把这些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要把点、线、面等概念性的基本要素物化,置换成具体的园林设计要素。我们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可以把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景点、路线、区域抽象成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

(一)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点是造型领域中最小的视觉单位,点没有大小,没有形态,没有方向,只有位置。在园林景观中,点通常是以“景点”的形式存在。

点具有相对性,景点在整个园林景观范围内,就是一个点的概念。园林设计中的点是我们从美学角度出发抽象出来的元素,严格地说园林设计中的点没有大小,但可以在空间中标定位置。例如在园林景观中,一个湖面相对于整个园林景观它就是一个点,而湖面上的小岛相对于湖面来说,它又是一个点,而湖面则又是上升为一个面。

点所处的位置不同造成的感受也不同。在园林设计中,为了突出设计的主题或者丰富景观的内容,人为创造的一些景点也可以抽象为点。例如园林中的入口节点、雕塑、喷泉或者中心广场等等,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尽相同。这些节点由于空间位置特殊,通常是视觉的焦点和构图的重点,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个园林风格和主题的体现。

点的靠近会形成线的感觉。点与点之间连的越紧密,延伸距离越远,形象也越是趋向于线。点的线化应用比实线更有丰富的层次感和韵律感。例如,园林景观中的绿篱植株排列、行道树植株排列,在满足其园林功能分区的同时,还具备景观的点景作用。

此外,点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范围还包括很多,点的位置、面积大小变化会对整体布局的重心、构图有很大的影响。

(二)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线有长度、有宽度、有方向感、有位置。对于园林设计,线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在园林中线的应用主要有园路、水体、景观轮廓线等。

园林中的线的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通道,也就是园林景观内的道路,它的作用主要是为园林的结构导引脉络,同时也具备交通功能。另一种是边界,包括同介质面域之间由于高差方向不同形成的边界和不同介质面域的边界或交界线。各种线条在造型表现中变化万千,运用不同的线性设计,可以使园林产生各种风格不同的样式。如运用直线的设计,园林显得强劲有力;运用曲线的设计,园林显得柔美、优雅的效果,我国苏州古典园林就是很好的体现,讲就的是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运用斜线的设计,园林可以产生活泼和动感的视觉效果。在园林设计中,线的运用是大量的,而且十分重要。线的主要形式有直线和曲线,曲线又可以分为规律性曲线和非规律性曲线,它所表达出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用明・计成的话形容就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三)面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具有两度空间,有明显、完整的轮廓。园林设计中的面,是为了便于我们理解和分析景观格局,从美学角度抽象出来的元素,它没有厚度,只有长度和宽度。就园林景观而言,地面铺装可以看作是平面,水景中静止的水面也可看作是面,紧密成行的植物也可以看作是面。在园林设计中,平面可以被理解成一种媒介,用于颜色的应用或空间围合的手段等处理。

面的形状分为好多种,有几何形的面、自由形的面、偶然形的面等。几何形的面最容易复制,它是有规律的鲜明的形态,在规整式园林设计中应用较多。自由形的面形态优美,富有形象力,它是自然描绘出的形态,在自然式园林中运用较多,由于其具有洒脱性和随意性,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中的点是整个园林设计中的精彩所在,点、线、面使得园林景观的空间变得有序,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该更注重点、线、面三者的结合,营造出空间景观层次丰富、健康生态的景观环境。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空间、肌理等形式。其基本形式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也十分普遍。如福特・沃斯市的伯纳特公园的道路设计就是运用了米字格的方形排列重复的结构,形式简单但效果良好。又如广场上台阶的设计,就是渐变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给人很强的秩序感、韵律感。此外,日本园林中的枯山水,运用白沙铺在地上,划出纹理,模拟水的效果,也是肌理构成的应用。

四、结论

平面构成的历史是百年来几何抽象的历史,它对园林景观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从平面构成的美学角度去理解园林设计,其理论有利于园林的设计、组织。平面构成理论中的点、线、面是抽象造型的基础,这些抽象元素都可以在园林设计中找到原型。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形式,如重复、渐变、肌理等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可以拓展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激发其创作灵感,对园林景观的组织安排有着积极地作用,可以丰富园林景观的效果,对园林景观设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在园林设计中,平面构成中的各个基本形式不是完全独立存在的,我们在实际的设计应用中,要结合设计需求将各个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相互配合,进而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王新军.现代设计理论及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2]郑永莉.平面构成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

[3] 李颖.平面构成基础教学初探―谈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篇7

玻璃幕墙建筑结构是指以玻璃作为覆盖幕面的一种建筑,它可以是建筑的屋盖、墙体、楼层、楼梯、走道栏板式整个建筑。

众所周知玻璃是一种脆性材料,由于制成时不可避免的内在缺陷,强度较低。此外,因受生产工艺限制,其板厚和板面尺度也有限,故常需适当的结构体系作支承,才能形成予期的建筑。这一结构体系称为玻璃幕墙建筑的支承结构,它与玻璃幕墙面共同组成玻璃幕墙建筑结构。

1.玻璃幕墙建筑结构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玻璃幕墙建筑的支承结构可以是由玻璃或铝、钢等金属材料组成。因此可以说:玻璃幕墙建筑结构是由玻璃金属材料,经过加工、连接和安装组成的可独立地承受各种可能荷载作用,并滿足各项预定功能要求的工程构筑物。通常,它包括玻璃面板、支承结构(含连接件)和基座(结构)等三部分。对于点支式玻璃建筑结构而言,连接件是指螺栓组件和支承装置;基座是指玻璃幕墙建筑结构赖以坐落支承的部分。

玻璃幕墙建筑结构的板件、杆件、构件间的相互连接方法可有胶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且其连接型式也多种多样,无论那种都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适宜的刚度。

如上所述,玻璃幕墙建筑结构是一种工程结构,它所承受的荷载作用,可能是由自然环境影响和人为作用引起的。在各种可能荷载作用组合下,必须满足安全、适用和耐久性等三项基本要求。当然,它作为玻璃幕墙建筑的外露结构,还应与建筑艺术美的要求相匹配。

2.玻璃幕墙建筑结构的类别

在结构设计中,必须首先选择并确定结构的类别,并进而了解结构的性能和可能的荷载作用,才能正确地给出结构的计算模型和进行结构分析。对于玻璃幕墙建筑结构,可按以下条件划分类别:按玻璃面板支承状况分为:线支式结构和点支式结构;按玻璃面板是否作为该结构的必要受力部件分为:组合式结构和集合式结构。前者玻璃面板与其它板件共同组成统一的结构体系,并相互依存不可缺,否则结构失效;后者,一般视玻璃面板为其附属结构,支承结构(包括基座)为其基本结构,二者相对独立。

按支承结构刚劲性分为:刚性支承结构(如梁、刚架、桁架、网架等)和柔性支承结构(如张拉索杆结构等)。前者组成结构的基本构件,均为刚性杆件;后者组成结构的相当多的基本构件不是刚性,而是仅能承受拉力的柔性杆件。

二、张拉索杆结构体系的组成及其布置

1.什么是张拉索杆结构

张拉索杆结构是指由柔性张拉索(或链杆,下同)及刚性撑杆组成的结构。它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柔性索必须具有足够和适当的张拉力。

柔性索仅具有抗拉刚度(EA),当无张拉时其抗压等刚度很小,在结构承受荷载中无贡献或可忽略。必须对它们进行张拉,使之具有足够的张力,才能组成结构和可靠地承受荷载作用。

刚性撑杆具有各种需要的,如拉、压、弯等刚度,足以承受相应大的拉、压、弯曲等作用而不丧失其承载力。

2.张拉索杆结构体系的组成

这种结构体系通常由张拉索杆基本结构组件和支座(结构)组成,必要时需设置平衡重力性索和保证结构体系的稳定性索。其张拉索杆基本结构组件可以平衡的或非自平衡的,后者的张拉索端部分的张力需由其支座(结构)平衡。

3.张拉索杆结构体系的分类与布置

张拉索杆结构的体系,按其受力工作状况,可分为单向受力体系和双向受力体系:

单向受力体系是由单一方向布置的若干张拉索杆基本结构组件和必要的重力与稳定性索(或杆件)组成。

双向受力体系是由相互交叉的张拉索杆基本结构组件和必要时的一些重力与稳定性索(或杆件)组成。其交叉与布置,常根据建筑及结构设计要求确定,可以是正交正放,正交斜放或斜交放置等。

4.主受力索,重力性索与稳定性索的作用和张力要求

主受力索――是张拉索杆结构体系中基本结构组件的主受拉力元件,应始终具有足够而适当的初张拉力,使之不退出工作和被拉断。

重力性索――为改善张拉索基本结构组件的受力,用以平衡重力性荷载而设置的拉索。一般平行于玻璃板面的重力方向布置,可不需要太大的初张力,但应张紧,并足以承受其重力荷载。

稳定性索――为保证张拉索杆结构体系中的基本结构组件及其某些撑杆平面外的稳定性和减少可能的风振而设置的索,也常用它保证玻璃幕墙结构体系中某些刚性构件的平面外稳定性。这种索的初张力虽不需很大,但索的张力设计,必须给上述被稳定构件以足够的侧向支承力,以保证其不发生侧向失稳。

三、张拉索杆基本结构组件的几种常见形式

张拉索杆结构体系中常见的张拉索杆基本结构组件形式有:自平衡式和非自平衡式两类。前者其组件中的张拉索的索身和索的尽端均与撑杆相互连接,并其内力自相平衡;后者张拉索的尽端不与撑杆相连,而是连接在其边端支座(结构)上,借助支座对索施加张拉,因此仅靠组件自身各索杆间的作用,不能形成内力的完全平衡。张拉索杆基本结构组件索的外形点迹有抛物线形和折线形,在均布荷载下前者较后者合理。

四、张拉索杆基本结构组件的若干力学特性

1.张拉索应始终处于张力正定状态。研究分析表明,此时各杆(包括索)均对结构刚度及承载力有贡献,否则其结构刚度将极大降低,甚至其承载力丧失。

2.组件的几何特性随其所受荷载而有较大改变,属于几何易变形性(柔性)结构。它与几何可变形性(劲性)结构或不变形性(刚体)结构体系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一般宜采用二阶分析方法。

它是由高强钢丝绳(绞线)经张拉形成的柔性结构,故结构的工作性能对设计、施工缺陷的敏感性较大,其中主要有:受力分析及荷载组合时,因采用线性方法,使内力的计算不准;体系刚度及承载力,因张力索的张力不足或松驰退出工作时,呈现的非线性或跳跃性退化或丧失;温度的升或降,使张力索松驰或超张;正确施加和监控索的张力较困难;高张力索杆的缺口应力集中,引起的高强钢索应力腐蚀;塑性及韧性差的超强度钢材的应用;自平衡组件中纵向主撑杆的复杂受力;高强钢索及其连接,因材料、构造和工艺性缘故,存在的类裂纹性缺陷等。

五、张拉索杆结构体系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体系的选择单向受力体系的布置、索张力施加和控制相对比较简单,受力明确。当其为单跨为,可不受支座刚度影响;但当为多跨连续时,支座的压缩刚度对结构内力和变形有相当大的影响。常为不太大建筑面积空间及荷载情况下采用。

双向受力体系的布置,可有多种型式,其索的张拉力的施加和控制比较麻烦,受力复杂。但在相同建筑面积空间及荷载情况下索的张力较小,且常可省去一些重力性索和稳定性索。故相对较省钢,而为较大建筑面积空间及荷载情况下采用。

体系的布置单向受力体系布置中,常需设重力性索,必要时应布置稳定性索。

双向受力体系布置中,多在短向布置主受力基本结构组件,长向布置辅受力基本结构组件的单元,二者的横向撑杆常共用。当辅受力基本结构组件的某些索元与重力性索位置一致时,二者可合而为一。平面自平衡基本结构组件及平面钢桁架常作为单向受力体系的中间支座,此时应考虑其平面外稳定性的保证和必要的止失稳元件的设置。

荷载、作用值及其可能组合对于张拉索杆这种柔性结构,理应采用非线性二阶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计算,其荷载作用也应先组合,后逐级施加,但在实际中很难实施。一些研究分析表明:对于一般不大的张拉索杆结构,如具有适当的初张力时,可以按一阶分析,荷载作用采用线性组合,构件计算中考虑二阶效应。这样引起的误差不会很大。

活载,风载与地震作用等可变性荷载作用的可能组合及其组合系数的选择,应按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执行。考虑到尚无数十甚至千百年一遇的风载同时发生地震的历史记载,而且二者的峰值又都是瞬间一过性的作用,玻璃幕墙建筑结构的自重又不很大,故对这种结构而言,风载作为第一可变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似不必要。当然设防烈度下的地震作用与可能的风载组合是应该的。   张拉索初始张拉应力值的选定与最小值的控制

张拉索杆结构同其它结构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受拉杆件应始终处于张拉状态,即必须保持其内力是正定性。一旦呈现非正定时,结构刚度将极大降低或承载力丧失。而保持张拉杆受力正定性的关键是正确地设定其初张力值。初张力值设置过小,不利荷载作用下,一些张拉杆将因其内力减小为零(负)而退出工作,致使结构性能退化;如果初张力值设置过大,不利荷载作用下,某些张拉杆将因其强度不足而破断,致使结构毁坏;如其截面设计过大,不利荷载作用下,这些张拉杆虽不会因其强度不足而破断,但却材料增多,索直径粗影响结构的轻盈通透性。对于结构组件,当作为玻璃幕墙结构,可能承受正、反两方向荷载时,其主张拉索杆的初张应力值σ0的范围可按以下建议设置:

对于普通强度不锈钢材,当以其抗拉屈服强度设计值fd考虑时,设为:25%≤σ0/fd≤50% (1)

对于高强度钢材,当以材料抗拉极限强度设计值考虑时,如取其设计值为:fd≤0.45fu,将其代入式(1)取整则有:12%≤σ0/fd≤22% (2)

需要指出的是,初张力对张拉索结构是必须的,且随其值的增大,组件刚度也有提高,但提高有限,不如增大张拉索的面积有效。

至于重力性索的初张力可不必施加过大,σ0/fd≈10%;稳定性索的初张力,则应根据被保证构件稳定性需要的支撑力,参考有关资料确定。

六、关于基本结构组件的抗弯刚度及挠度控制与要求

对于张拉索杆结构体系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结构组件,一般地说,其抗弯刚度取决于组件的几何形式、矢高、矢跨比、张拉索杆的堆面积和张拉索的初张应力。就组件的几何形式而言,相同条件下,自平衡体系最好:其次为非自平衡体系中的双索鱼腹形,直索形最差。同一种组件其本身的几何构成对于其抗弯刚度也有不小影响。张拉索的初张应力对其抗弯刚度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但当张拉足够紧后,张拉索张力的增加对其抗弯刚度的贡献很有限,如欲提高其抗弯刚度,需要增大拉索截面积或调整组件的几何形式和尺寸。

在实际工程中对于张拉索杆结构体系的挠度控制十分必要,它对防止玻璃幕墙结构不必要振动、玻璃挤压破坏等有重要的意义。要求过严,实际工程很难达到,也不一定需要;要求太松,又可能出现工程损害,具体指标尚待研究。

七、关于有孔玻璃面板的承载力计算

1.集合式结构体系中的玻璃强度计算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篇8

[关键词]平面构成 基础教学 二维空间

所谓平面构成,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研究在平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以及形象的排列有多少种方法等等。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平面构成课是对各种平面构成形态的认识,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学习与掌握,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还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总之,平面构成课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亦具有重大作用。对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从一些设计作品,尤其是毕业生的作品上看,许多影响作品质量的问题大都与平面构成没有解决好有关。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使之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和感受。

一、主张以手绘为主,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

“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

[2]黄刚.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3]刘春明.平面构成.四川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水利工程概算调整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中学生班级管理量化细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