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基础范文

时间:2023-11-16 17:40:12

平面设计基础

平面设计基础篇1

关键词: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109-1

对于我国的教育专业而言,艺术类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很快,并且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上升,这也直接对艺术专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我国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设计专业,但是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其教学方式和理念都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需要对理论和方法进行完善和健全。在教学的时候还存在过于单调的情况,由此,必须进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而基础课程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而言是非常基础的学习部分,会给学生将来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其进行创新。

一、对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进行创新的必要性

对教学进行创新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而对于平面设计而言,思维创造力更是非常重要的,思维创造力达不到要求,在设计的时候,设计出来的方案往往会比较俗套乏味,所以必须对基础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二、平面设计基础课堂展开创新的主要思路

(一)确保基础课程设置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课程设置对于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设置的合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现在而言,对其体系进行创新是符合教育和平面设计发展需要的。

在进行基础课程设置的时候,必须确保基础课程能够给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富含创新理念,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创新,设计出创新意识更强、更加新颖的作品。

(二)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现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以往在进行平面设计教学的时候,很难满足这个需求。怎样更好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实践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是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1、课程结构应该有开放性的特点

以往的教学存在过度重视实践而忽视理论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进行实践,只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动手就行了,将二者分离开来,这种情况是不符合实际需要,且违背平面设计本质的。虽然,平面设计的实践性要高于理论,但是,若是离开了理论,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开放性教学,真正地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确保知识结构和学生能力的完整性,确保能够更好地将实践、理论二者结合在一起。

2、对创造性学习渠道进行拓展

现在在设计的时候,人们更加重视其中的创意,所以必须努力拓宽渠道,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合理调整课程的内容,在保留以往教学中创作训练部分的基础上,注意让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挖掘,更好地利用其中的色彩和图形,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并且老师还要在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提高创意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加重视创意,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找出更多的表现形式。

除此之外,老师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对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行激发,帮助学生找到更多的学习渠道,比如说网络,除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分析,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提高自身的能力。

3、提高课程本身的整合性

在以往教学的时候,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往往很难真正形成一个体系,自身的整合性很差,现在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合理地对课程进行整合,加深课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三)对其课程考核进行合理完善

考试对于教学而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选择考试形式的时候,目的都是更好的了解学生地真实设计水平和能力。所以必须从平面设计的 专业特点出发,建立一系列科学的考核体系,成绩评价的时候才能更加地合理全面。老师在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应该仅仅是依靠自己的标准,还应该制定多维评价体系,更加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结语

科技和时代不断的进步,创意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地增加,在平面设计中更是如此,只有进行课程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设计人才。进行课程创新的时候,必须保证氛围是和谐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创造力才会更好地发挥出来,老师也应该做好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并将自己掌握的新成果和新理念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设计的兴趣,对其思维和创新进行更好的激发。

参考文献:

[1]王艳歌.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反思[J].文学教育(中),2012,(10).

[2]关晓琳.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创新教育再思考[J].现代装饰(理论),2013,(06).

[3]李爱红.探索平面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变革[J].浙江工艺美术,2008,(01).

[4]周远屹,齐春媚.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

[5]张艳.《平面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10).

作者简介:

平面设计基础篇2

1.1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缺乏创新

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同样也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摒弃旧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然而,当前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创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没有摆脱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调动不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授课内容主要围绕着课本中色彩、版式以及字体进行,与社会需要脱节。第二,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在教学期间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任何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广告学专业的平面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也不例外。目前,高校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人才的培养过于强调专业素质,忽视营销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

1.2缺乏专业的广告学专业平面上设计教师

广告设计专业在我国的兴起比较晚,很多广告设计的教师都是纯艺术或者工艺美术出身的,尽管他们拥有高超的审美品位和扎实的艺术功底,但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缺少广告学平面设计的实践经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广告运作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而且也缺乏广告面向市场的商业解读水平,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对受众心理以及什么需求的分析不够,很可能会过分强调唯美的意境的塑造而忽视了受众心理、投放方式以及广告调查的研究,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2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1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观念

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首先要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多元化视角下的符号、元素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信息理念和受众需求将不同符号应用到广告设计的能力,要做到这些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学观念,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2.2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广告学平面设计过于强调理论的灌输,长此以往,学生不免感到乏味、枯燥,调动和不起学习积极性,因此,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应该由理论转化为图形以及符号的欣赏和创意方面。通过多媒体播放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优秀作品,感观刺激让学生感受色彩、图形、结构的组合以及变形,通过平面、二维、三维图形的一次展示,让学生体会混维空间在广告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引导学生大胆创意,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形式以及肌理来加强视觉冲击效果。给学生提供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营造宽松活泼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自在的空间内。肆意展开灵感的双翅。

2.3调整教学安排

传统平面设计基础课程过分强调学生对于平面设计韵律以及色彩组合规律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创作的生动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严谨性,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说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时期平面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在设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侧重学生对于图形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广告学专业的特色为基础,并立足于与社会现实发展需求,不断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和综合素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平面设计基础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是针对高层建筑特性的建筑结构设计,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和施工可行的要求下,按照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对建筑结构进行总体布置、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构造和制图工作,并寻求优化的过程。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物的高度日益增加,建筑类型和功能日新月异,结构体系各式各样,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成为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作一个重点和难点。高层建筑的上层结构载荷很大,基础底面压力也很大,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本文研究了结构基础设计的常见问题,并研究相关的解决方案。

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对于一个高层建筑基础,高层建筑应采用整体性好,可以满足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和可以变形结构及可以调整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宜采用筏板基础或整体柱的筏板基础,箱形基础必要时可以使用。当地质条件较好,能满足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在形式的交叉梁基础或其它基础;当地基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桩基和复合地基。高层建筑纵横比大于4,建筑物基础底面不应该是一个零应力区;长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物,零应力之间的基础底面与地基面积不应超过15%面积的基础底面。计算、质量偏心距较大的裙楼与主楼可以单独考虑。

基础应当有一定的埋深。确定基础的埋深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建筑物在使用功能和用途方面的要求,例如必须设置地下室、带有地下设施、属于半埋式结构物等,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资料。当确定埋深深度后,建筑的高度应综合考虑,建筑物本身大小、地基、抗震设防烈度和其他因素。埋置深度从基础底面至室外设计地坪的垂直距离,并应符合以下要求:1)天然地基和复合地基,房子1/15的高度;2)桩基础,理想的房屋高度的1/18(包括桩长度不计数)。当建筑与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地基深度比规则适当的放松。基础滑移可能产生,有效防滑应采取的措施。高层建筑的基础和与其相连的裙房的基础,设置沉降缝的基础,应考虑侧向约束高层主楼基础有一个可靠的和有效的深度,不设置沉降缝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沉降差和影响。高层建筑基础不应低于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当要求的防水, 混凝土抗渗等级埋置深度应根据项目符合GB 50108 - 2008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程要求,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泄流层。抗震设计时,基础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剪力墙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抗转动能力。

三、高层建筑结构基础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1.目前国内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为直接采用标准的计算机程序对各种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同的基础或桩基础承载力的特点设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主要引起高层建筑边角竖向结构较大轴力,将此短期作用与永久作用同等对待, 加大了边角竖向结构的基础,相应重力荷载长期作用下中部竖向结构基础未得以增强,导致一些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出现底部侧壁裂缝现象的典型的八字裂缝典型盆式差异沉降。建议重力荷载和风荷载组合,承载力特征值可适当增加了1.1倍到1.2倍, ,重力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特征值可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予以提高。因此,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应减少长期的基础变形和变形差异以中性负荷为主,计算地面变形,基于地面荷载作用效应使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2.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嵌岩时,宜在基础周边及底面设置砂质或其他材质褥垫层,垫层厚度可取50mm—100mm,不宜采用肥槽填充混凝土做法。筏板基础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局和载荷分布因素决定,偏心距的计算可以被取消。平板式筏厚度可以根据计算确定的冲切承载力,仍不平衡力矩效应应被视为在部分额外的剪切厚度不应小于400mm。筏板基础应该是双向钢筋网片配置,分别在板上表面和底部,钢筋间距不小于150mm,不应该大于300mm; 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梁板式筏基梁宽小于柱宽时,可将肋梁在柱边加腋,并满足构造要求。墙柱的纵向钢筋贯通基础梁,并从梁上皮起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梁板式筏基的梁高取值应包括底板厚度在内,梁截面应满足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并应验算基础梁顶面柱下局部受压承载力。梁高不宜小于平均柱距的1/6。

3.在各种领域的桩基础设计中应因地制宜,根据类型选择桩,桩的承载力技术、承载力取值有各自的成熟经验,许多省、城市区域有具体规范。选择桩基和承台的设计应根据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大小通过土壤和桩,桩端支承层土壤、地下水位、施工条件和经验,桩材料供应等因素综合考虑。桩基竖向承载力、水平承载力和隆起承载力等,应基于静载试桩结果,以确保安全和经济。测试桩在桩长度、不同岩土采取逆向选择,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桩基和桩基础设计参数规范经验系数法的桩基承载力可作为设计参考。甲级设计等级的桩基础、建筑体型复杂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乙级设计等级的桩基础、桩基沉降的桩基施工和摩擦桩在桩基础应进行沉降计算。或受到高水平的永久性建筑物水平位移的严格的桩基,应检查其水平位移。

4.箱形基础平面尺寸应根据负荷大小和布局的上部结构和地基土承载力确定等因素。应该是毗邻建筑在外墙,内墙沿上部结构的柱网或剪力墙位置统一布局,墙水平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尺寸的箱形基础墙外包1/10的水平投影面积。基本平面长宽比大于4箱形基础,其垂直和水平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外壁箱形基础外包规模1/18的水平投影面积。高度的箱形基础结构来满足承载力、刚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一般不应少于1/20的箱形基础的长度,且不应小于3米,此处箱基长度不计墙外悬挑板部分。箱形基础墙开口应该集中在列之间的部分,洞口和承载力的过梁需要的计算。

四、结语近年来,高层建筑发展十分迅速,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建筑物的高度与规模不断增加。随着高层建筑进一步的发展,满足高层建筑的形式、材料、力学分析模型都将日趋复杂且多元化。实践表明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设计、技术人员只有概念清晰,措施得当,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高层建筑。总之,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基础设计极其重要,扎实、适用的基础,是确保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结合当地情况,考虑好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影响因素,把基础设计做好。

参考文献:

[1]何俊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及结构选型探讨[J].价值工程,2012.2:214.

[2]田龙.浅谈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J].价值工程,2011.1:99.

平面设计基础篇4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所以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的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十分必要的。

跟普通高校对比来说,民办本科院校有着很明显的侧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特点。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符合自身人才培养要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

一、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经调查,目前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如下:

1.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较大

由于各地市县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环境尚有很大欠缺,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同学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不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目标。

2.新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够重视

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采取的是传统的集中大班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统一、泛泛,新生对课程的重要程度理解不上去。

3.企业对学生对计算机操作有较高需求

经调查发现,由于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在就业单位还要进行计算机操作的训练!

4.学习的知识还无法满足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

国家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基本要求是计算机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加上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或者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而目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数仅包含前者,如果没有后续的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的学习,学生们想要通过自学参加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非常困难的。

二、课程体系构建方案

下面以哈尔滨华德学院针对不同专业特点所给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议方案为例,哈尔滨华德学院按照专业划分,共分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六个分院。为了满足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在充分调研、深入分析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能力结构、知识体系、实验体系、课程体系,认真研究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提出针对六个分院分别制订的课程体系建议方案。

由于不同专业的需求和学时所限,建议各分院在课程设置中采用“1+X”的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必修和选修课程。

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侧重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等。

2.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侧重计算机硬件结构以及网络与通信等内容,同时需要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基本知识。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3.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与技能;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等。

4.艺术与传媒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与技能;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辅助设计技术以及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5.经济管理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在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方面应有较强的能力;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软件平台方面的应用技能;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以及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

6.通识教育学院

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在“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方面,掌握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方面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方面,重点掌握多媒体处理技术等。

建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专业软件应用”等。

三、结论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以上是哈尔滨华德学院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希望能为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羊裔高,张伟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块化教学模式新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5):44-45.

[2]施亚莉,张丽萍.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79-81.

平面设计基础篇5

【摘要】筏形基础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好,以及抗震能力强等优点,近年来筏形基础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很多设计或施工人员由于忽略了高层建筑自重大、结构平面复杂等特点,没有选择正确的基础类型,而影响了高层建筑的安全和使用。通过对筏板基础类型及特点的分析介绍,讨论了梁式筏板与板式筏板在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深入研究了梁式筏板与板式筏板基础的优缺点以及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于优化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应用

1 引言

由于高层建筑可以节省大面积的建筑用地,减少市政建设投资,缩短建筑工程工期等优点,因此近年来高层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但是多高层建筑结构与一般建筑不同,它是一种建筑面积、高度、自重大,结构平面布置、受力情况复杂的特殊性建筑,因此必须正确选择合理的高层建筑基础,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投资和施工进度。目前高层建筑中比较常用的基础类型主要有箱型基础、桩基和筏型基础,桩基虽能有效满足建筑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但是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箱型基础由于设置了太多内墙,地下空间的利用率比较低;筏板基础由于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强、抗震能力强、施工简便、工期短、技术质量易于保证等优点,它不仅能够有效结合地下室的埋深,利用天然地基这一补偿性基础,充分发挥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基础的沉降量,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还可以满足地下大空间(如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的要求。因此,当建筑物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弱时,筏板基础逐渐成为高层建筑结构的首选基础方案。通过对筏板基础类型及特点的分析和介绍,讨论了梁式筏板与板式筏板在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深入研究了梁式筏板与板式筏板基础在高层建筑中应用中的优缺点。

2 高层建筑中的梁式与板式筏板基础

高层建筑物的基础选型应根据地基土条件,结合建筑物荷重、结构平面布置、抗震设防要求、受力特点、工期要求、施工难易及工程造价、周围建筑物和环境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来确定。对于高度在60~100m的建筑物来说,上部荷载比较大,当下部地基承载力比较弱,简单的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就不能够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而采用桩基由于入土较深,造价又较大时,可以考虑采用筏形基础。根据构造型式的不同,筏板基础的主要分为平板式筏板基础和梁板式筏板基础,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力,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使基础可浅埋,减少了基坑开挖的土方量,施工方便,工期较短,但造价比条形基础略高。

2.1筏形基础的选用原则

对于高层建筑筏形基础的选择应按照以下几条原则。

2.1.1 当上部荷载较大,地基土质软弱又不均匀,而柱下条形基础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变形和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2.1.2 当建筑物的柱距较小而柱的荷载又很大,或柱的荷载相差较大,可能导致基础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2.1.3 当建筑物需要较大的地下空间(如地下停车场、地下仓库、地下商场等)时,可考虑采用筏形基础。

2.1.4 当风荷载及地震荷载对高层建筑物起主要作用,而要求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2.2 平板式筏板基础

平板式筏形基础的底板是一块厚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平板,但在局部部位可以对筏板进行加厚处理。

平板式筏板基础适用于柱荷载不大、柱距较小且等柱距的情况,而且不受平面布置不规则的影响,较好地处理梁板式筏板基础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筏板基础的整体刚度及调整应力和变形的能力。同时,平板式筏板基础还具有结构简单、内力传递简单明确、施工简便、施工工期短、施工质量易于保证、造价较低等优点,因此在工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2.3 梁式筏板基础

梁板式筏板基础与板式筏板基础的最大区别就是梁板式筏板基础带有肋梁。当上部建筑结构比较复杂,荷载又比较大时,而且地基软弱不均匀,平板式筏板基础不能满足这一承载力和变性要求时,可以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柱下条形基础中间用底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或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柱下都布置肋梁、次梁,以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并加强基础的整体刚度。

一般来说与平板式筏基相比,梁式筏板基础受平面布置的影响较大,而且地基梁布置较复杂,节点处理不宜,而且施工工序较为复杂、施工工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于保证、造价较高。但是梁式筏板基础对于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改善筏板内力分布,有效提高地基刚度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优点。因此当地基承载力不均匀或者地基软弱时,或者上部荷载较大、柱网间距大的时候,可以考虑选用梁式筏形基础。

3 筏板基础的结构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筏板基础的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抗冲切和抗剪强度以及配筋等要求。

3.1 平板式筏板基础

平板式筏板基础可近似按无梁楼盖设柱上板带和跨中板带(倒楼盖法) 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按照抗震构造要求可以在柱间设置板带,但是由于基础构件不需要太高的抗震延性所以在柱间和墙下可以不设暗梁。

3.2 肋梁式筏板基础

肋梁式筏板基础在设计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宜将基础肋梁置于底板上面,如果地基不均匀或有使用要求时,可将肋梁置于板下,框架柱位于肋梁交点处。

3.3 筏板基础的施工流程

筏板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并不常见,尤其在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比较简单的条件下,要保证钢筋、模板、混凝土三部分的施工方法切实可行。因此筏板基础的施工要严格按照以下工序进行:桩基础施工基坑开挖、同时做基坑支护平整基坑土方浇基坑防水垫层(如果有砖胎模也要做砖胎模)做基筏板底防水涂做防水保护层绑扎筏板钢筋浇灌筏板混凝土养护混凝土。

4 结束语

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和设计,是整个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因此,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应合分析拟建场地的岩土性质和上部结构特点,进行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和设计。当上部荷载较大,地基土质软弱又不均匀,以致柱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均不能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时,可考虑采用筏板基础,来扩大基底面积,加强基础整体刚度,避免建筑物局部发生不均匀沉降。因此,高层建筑基础的选型应该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除了要满足现行规范允许的沉降量和沉降差的限值外, 整体结构应符合规范对强度、刚度和延性的要求,从而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

[2] 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 地基及基础[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3] 原冬霞. 筏板基础设计与计算方法的讨论[J]. 中国西部科技,2011,(1):29-30

[4] 石广辉. 浅谈筏板基础设计田. 林业科技情报,2007,(3):59-60

作者简介:

平面设计基础篇6

[关键词]平面构成 基础教学 二维空间

所谓平面构成,是探求二度空间的视觉文法,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二维空间的平面设计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研究在平面上如何创造形象,形象与形象之间怎样联系以及形象的排列有多少种方法等等。平面构成作为一种设计基础的训练方法,在很早就被设计家和设计教育家所重视,并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平面构成课是对各种平面构成形态的认识,各种构成形式与设计实践联系的研究,是对二维空间上形态的创造和画面构成美学原理的学习与掌握,优秀的平面构成作品还具有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总之,平面构成课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亦具有重大作用。对平面构成的学习和掌握直接关系到设计作品质量的优劣,水平的高低。从一些设计作品,尤其是毕业生的作品上看,许多影响作品质量的问题大都与平面构成没有解决好有关。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使之有效地应用到实际设计当中去,是我们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在这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学体会和感受。

一、主张以手绘为主,加强动手实践能力

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就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而言,可以用电脑辅助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手绘来完成。前者作业速度会加快,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较大的作业量,但是有一定的弊端,用电脑个性语言不强,容易抹杀人的性格与个性特点,等等。我认为平面构成这门课的作业练习应以手工绘制为主,平面构成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往往在大学一年级开设,作业通过手绘来完成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帮助学生顺利的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是一种思维运动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自己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当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可以大大增强学生脑与手的协调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以后的专业设计铺平道路。

二、与图案课相融合

“图案”是日文的译词,此译词又是从西文“design”翻译过来的,其含义是设计、图案、花样、构思、打样和布局.图案具有特定的装饰性和实用性,它是与工艺制作相结合,相统一的一种艺术形式。图案课是美术教学中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对图案摹本的对临、背临,记住并掌握常用的图案纹样,进而体会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特点和韵味,并且能够在设计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便将图案课列为主干课程,80年代引入包豪斯设计观念,情况发生了变化。平面构成的出现使传统图案被推上了批判地位,曾引发了是以平面构成替代传统基础图案还是相互并存、互融的学术探讨。我认为,在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同时,可以增加一定量的图案课时,让学生系统的学习一些传统图案纹样,理解它们的象征意义,掌握传统图案的构图法则,为平面构成设计提供丰富的可借鉴资源,达到在设计时可以较自觉的运用传统图案来表达设计意图。装饰性是图案的特性之一,在平面构成中纳入装饰基本形,可以拓宽设计思维,有助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衔接。因此将平面构成与传统图案结合有利于平面构成的教学开展。

三、注重与专业内容相结合

平面构成在现代艺术设计的诸多领域,尤其是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基础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由于平面构成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再加上理论概念的理性化,往往给初学者带来迷乱和困惑。学生对点线面这些抽象概念的认识比较肤浅,看不到这些抽象概念背后蕴含的真正意义及其与应用设计的密切联系,学习兴趣不高,即使是学了,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道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却不知道如何去运用。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因为同专业结合不好,学生对平面构成这门课与本专业的关系没有足够认识,因而对这门课也没有足够重视。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与应用设计是有区别的,但是掌握好基础理论可以使实际设计和应用拓宽思路。就结合专业而言,在注重单纯的基础构成训练中有必要对今后可能应用的范围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具体的设计创作中把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活学活用,而不是完全割裂,所以在基础练习中要加上部分与专业设计接轨的训练内容。

四、教与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平面构成基础教学中,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对那些抽象的点线面知识得不到感性的认识,只能凭教师的“纸上谈兵”,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就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贯彻实施教育思想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法不能简单划一,可以有计划、有选择地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节省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而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生动的形象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上课形式与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因此,在平面构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一个讨论、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质疑,加强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从实验中获取灵感。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一些想法要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肯定而不是全盘否定,从而抹杀其创作欲望。逐步引导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平面构成作为一门造型基础课,适合于所有美术专业,特别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对平面构成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内在艺术潜能。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使平面构成课程体系的建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朱孝岳.艺术设计纵横谈.江西美术出版社.

[2]黄刚.平面构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3]刘春明.平面构成.四川美术出版社.

平面设计基础篇7

电脑美术设计是传统的美术设计方法和现代电脑技术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各种电脑设计软件的运用,电脑美术设计使传统美术设计的空间和外延都得到拓展,使美术设计的思想变得更加简单直接,因此,对美术设计师的创作能力提出更高、更严苛的要求。而实际中很多美术设计者在设计中存在重电脑操作轻美术基础的做法,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恰恰背离了美术设计的本质要求。美术设计者们要摆正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地位,美术基础是电脑美术设计的关键因素,需要引起电脑美术设计者的足够重视,不可偏废。

关键词:

电脑;美术设计;美术基础

相对于传统的美术设计,电脑美术设计的优越性是明显存在的,它轻松实现了许多传统美术设计无法做到的工作,使美术设计作品的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可发挥的空间更大。电脑操作和美术基础是电脑美术设计的两个关键因素,忽视任何一个因素都无法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给予这两个因素足够的重视。而在实践中,许多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往往重电脑操作而忽视美术基础,导致许多电脑美术设计作品华而不实质量不高。因此,笔者对电脑美术设计中的美术基础进行论述,以提高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对美术基础的重视。

一、美术基础概述

美术基础就是有关美术的鉴赏和创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常用技巧等的总称,是美术设计的基础。

1、美术基础的三大构成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被称为美术基础的三大构成,是美术设计基础的基础。通过学习三大构成,可以锻炼设计者的抽象思维、色彩构成思维、空间立体思维,强化设计者者对点线面的空间运用能力和对色彩的综合运用能力。三大构成中平面构成是基础,它要求设计者掌握点线面构图和抽象想象能力,要解决的是设计的骨骼和立体造型的问题。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中最有张力的部分,研究的是色彩的基本性质在美术设计里的运用,色彩的基本属性有明度、色相和纯度,设计者通过对千变万化的色彩的研究和运用,表现出作品最丰富的内容。立体构成是设计领域中造型的基础,它是对实际空间和形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的过程,日本的大学不仅把立体构成作为基础课程,还将其设定为一门专业课,并在构成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素描和色彩

素描是指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过程,也泛指一切单色的绘画,它主要通过线和面来表达,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色彩除了基本属性之外还有三原色,任何两种或三种颜色混合、加减后都能形成一种全新的颜色,三原色构成了色彩世界的基础架构,调和出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让每一幅作品都可以有自己的性格和特色。

二、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美术理论、技能和审美是美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美术基础,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便无法在专业美术理论指导下灵活采用美术技能进行创作,不能对作品的审美价值进行专业的评估和预判。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性从以下几方面得到体现:

1、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人对艺术品的解读、审美的能力,也是对人和物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和把握的表现能力。普通的艺术工作人员都要具备基本的美术基础,作为一名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更应注重自身的艺术修养,只有具备一定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才能帮助其开展创作工作,在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理论、美术技能和电脑技术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来。

2、美术功底

电脑美术设计工作者不仅要掌握高超的电脑操作技巧,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造型能力,电脑美术设计作品的品质受设计者美术基础水平的影响很大。如果电脑美术设计者的美术基础水平和艺术欣赏水平都比较好,就相对比较容易创作出优秀的电脑美术设计作品。反之,如果电脑美术设计者的美术基础不扎实,就容易陷入纯粹的炫耀电脑操作技巧的困境,创作出的作品华丽有余而内涵不足,经不起专业的美术鉴赏。

三、电脑美术设计者需要加大对美术基础的重视程度

因为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需要电脑美术设计者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对美术基础的重视程度:

1、观念上重视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电脑美术设计者只有在主观上树立起重视美术基础的观念,才能使其在进行电脑美术设计的时候不忘加强自己对美术基础的学习和运用,将提高美术基础作为提高业务水平和审美层次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设计中自觉主动运用美术基础中的理念、方法和审美方法,从而创作出神形兼备的好作品。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技术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也使许多工作的方式方法甚至工作思路都发生了变化,工作中的智能化处理更加普遍。电脑美术设计就是在电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下转变工作模式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美术设计的工作方式方法,还提高了美术设计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质量。

2、用作品验证理论,让美术基础为电脑美术设计工作提供最有效的助力

实践是检验理论最公正的标准。电脑美术设计者要深刻认识到美术基础在电脑美术设计中的优势,就必须潜心学习和研究美术基础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技能和理论,只有在创作过程中主动的、有意识的运用这些知识、理论和技能,让美术基础为电脑美术设计工作提供最有效的帮助,从而创作出好的、经得起鉴赏和推敲的、优秀的电脑美术设计作品。

四、结语

电脑美术设计是一个涉及电脑操作技术即动手能力和美术基础即动脑能力两方面的复合型工作,这两方面的的能力对电脑美术设计者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得到电脑美术设计者同等的关注和重视。而设计者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无论通过传统的手工绘画还是运用现代的电脑操作软件进行艺术设计,都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尊重传统工艺的同时,设计者们更应该继续探索更多能提高作品艺术价值的方法和途径,将艺术的精粹进行传承和发扬。不过,要真正提高设计作品的艺术水平,仅仅看工具的好坏是远远不够的,设计者本身需要不断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对各种设计方法的运用,他的创作能力、自身的美术基础和对艺术的理解才是创作出优秀作品最本源的力量。

作者:张舒胤 单位:河南大学欧亚国际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芳琳.论电脑美术设计中的美术基础[J].华夏教师,2013,03:51-52.

[2]刘奇.试论美术基础在电脑设计中的作用[J].现代交际,2013,05:75-76.

平面设计基础篇8

1、独立基础设计葡藏取僵不当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4.2.1条指出,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或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这就是说,在8度地震区,大多数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房屋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因此,在钢筋混凝士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必须输入风荷载,不能因为在地震区高层建筑以外的一般建筑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就不输入。

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柱脚内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和弯矩设计值,无剪力设计值,或者甚至只取轴力设计值。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基础设计尺寸偏小,配筋偏少,影响基础本向和七部结构的安全。

2、框架计算简图不合理

无地下室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独立基础埋置较深,在一0.05m左右设有基础拉梁时,应将基础拉梁按层1输入。以某学生宿舍楼为例,该项目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建筑场地为II类:层高3.3m,基础埋深4.0m基础高度0.8m,室内外高差0.45m。根据《抗震规范》第6.1.2条,在8度地震区该工程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二级。设计者按3层框架房屋计算,首层层高取3.35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m处的基础拉梁项面基础拉梁的断面和配筋按构造设计:基础按中心受压计算显然,选取这样的计算简图是不妥当的。因为,第一,按构造设计的拉梁无法平衡柱脚弯矩:第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0—2002)第7.3.11条规定,框架结构底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工程设计经验表明,这样的框架结构宜按4层进行整体分析计算,即将基础拉梁层按层1输入,拉梁上如作用有荷载,应将荷载一并输入。

这样,计算剪力的首层层高为Hl=4— 0.8-0.05=3.15m,层2层高为3.35m,层3、4层高为3.3m。根据《抗震规范》第6.2.3条,框架柱底层柱脚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当设拉梁层时,一般情况下,要比较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拉梁顶面处的截面控制。考虑到地基土的约束作用,对这样的计算简图,在电算程序总信息输入中,可填写地下室层数为1,并复算一次,按两计算结果的包络图进行框架结构底层柱的配筋。

3、基础拉粱层的计算模型不符合实际情况

基础拉梁层无楼板,用TAT或SATWE等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楼板厚度应取零,并定义弹性节点,用总刚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有时虽然楼板厚度取零,也定义弹性节点,但未采用总刚分析,程序分析时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房屋平面不规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4、基础拉粱设计不当

多层框架房屋基础埋深值大时,为了减速小底层柱的计算长度和底层的位移,可在±0.000以下适当位置设置基础拉粱,但不宜按构造要求设置,宜按框架梁进行设计,并按规范规定设置箍筋加密区。但就抗震而言,应采用短柱基础方案。一般说来,当独立基础埋置不深,或者过去时置虽深但采用了短柱基础时,由于地基不良或柱子荷载差别较大,或根据抗震要求,可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构造基础拉梁。基础拉梁截面宽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20~1/30,高度可取柱中心距的1/12~1/18。构造基础拉梁的截面可取上述限值范围的卜限,纵向受力钢筋可取所连接柱子的最大轴力设计值的1O%作为拉力或压力来计算,当为构造配筋,除满足最小配筋率外,也不得小于上下各2II14,配筋不得小于I8-200。当拉梁上作用有填充墙或楼梯柱等传来的荷载时,拉梁截面应适当加大,算出的配筋应和上述构造配筋叠加。构造基础拉梁顶标高通常与基础高或短柱顶标商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可按偏心有受压基础设计。

当框架底层层高不大或者基础过去埋置不深时,有时要把基础拉梁设计得比较强大,以便用拉梁来平衡柱底弯矩。这时,拉梁正弯矩钢筋应全跨拉通,负弯矩钢筋至少应在1/2跨拉通。拉梁正负弯矩钢筋在框架柱内的锚固、拉梁箍筋的加密及有关抗震构造要求与上部框架梁完全相同。此时拉梁宜设置在基础顶部。不宜设置在基础顶面之上,基础则可按中心受压设计。

5、框架结构带樱电梯小井筒

框架结构应尽量避免设置钢筋混凝土楼电梯小井筒。因为井筒的存在会吸收较大的地震剪力,相应地减少框架结构承担的地震剪力,而且井筒下基础设计也比较困难,故这些井筒多采用砌体材料做填充墙形成隔墙。当必须设计钢筋混凝土井筒时,井筒墙壁厚度应当减薄,并通过开竖缝、开结构洞等办法进行刚度弱化:配筋也只宜配置少量单排钢筋,以减小井筒的作用设计计算时,除按框架确定抗震等级并计算外,还应按带井筒的框架(当平面不规则时,宜考虑耦联)复核,并加强与井墙体相连的柱子的配筋。此外,还要特别指出,对框架结构出屋顶的楼电梯间和水箱间等,应采用框架承重,不得采用砌体墙承重:而且应当考虑鞭梢效应乘以增大系数:雨篷等构件应从承重梁上挑出,不得从填充墙上挑出:楼梯梁和夹层梁等应承重柱上,不得支承在填充墙上。

6、概念设计与构遗措施

设计人员应特别重视结构概念设计。重视结构的选型和平、立面布置的规则性,优先选用抗震和抗风性能好且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刨造一个有效的环境整体,即一个由许多相互关联的环境分体系形成的整体。所以,设计人员在开始处理结构方面的问题时,必然希望在形成和处理总体方案时,分析各单元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构件和细部构造。设计人员应具有总体考虑的能力,能够从一开始就将结构知识运用到全部建筑设计中,井且使水平不高的细部设计减至最小。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房屋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等素考虑其适宜的结构体系一实践证明,一个良好的结构体系设计既能达到良好的抗震性能又能约上程造价。

作者简介:

巴耀磊,男,深圳市国际印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一篇:初中历史成绩提高方法范文 下一篇: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