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市场前景范文

时间:2023-10-10 11:48:20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篇1

关键词 滨水绿带;旧构筑物;改造设计

1,项目背景

1,1

概况:在追求地域性、文化性的城市建设理念已被广泛接受的今天,如何在城建改造中合理利用对待城市中的旧构筑物是许多人关注的一个话题。沙县沙溪北岸绿地景观改造设计或许能给大家一点有益的启示。

沙县位于福建省中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闽江支流沙溪河横穿沙县城区,是沙县的母亲河。沙溪两岸滨水绿带不仅是市民日常户外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景观界面。为有效改善城市的景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滨水地段土地开发。当地政府力图通过对两岸原有滨水绿地及防洪挡墙的整体景观改造,在滨河路沿溪段打造出一条优美、亮丽、舒适的城市滨水风光带,并使之成为沙县重要的标志性景观。该项目用地东起悬索桥,西至西大桥的北岸滨河路沿溪一侧绿地,面积总计约7.8公顷,其中北岸一侧2.6公顷,已于07年建成使用(图1)。

1,2场地现状:北岸场地呈宽窄不一带状,长l公里,由防洪挡墙纵向分隔成上下两个平台。上平台原为城市绿地,绿化基础较好,保留着“关帝庙”、“文昌庙”等古建筑。下平台为过洪滩地。防洪挡墙是利用古城墙几经改造而成。沙县古城墙竣工于明嘉靖四十一年,主要为防兵乱傍溪而筑。在该场地范围内,有许多区段还较完整地保留着古城墙遗迹,但因破坏严重,已基本失去文保价值,景观效果也较差。(图2)

1,3设计内容:依据场地特点和建设方要求,景观带改造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上平台原沿路绿地整改。(2)防洪挡墙景观改造。(3)下平台亲水游览带的建造。其中,如何改造防洪挡墙,对决定整个场地景观格调致关重要。

2,项目设计理念及手法

2,1

设计理念:在满足城市生态及人们休憩活动功能需求的同时,城市公共绿地作为一种文明财富存在,必须充分体现当地自然、文化及历史特色。特别是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趋同化现象日益严重,城市文脉传承受到极大冲击的今天,在城市公共绿地改造建设中充分强调这一观点显得犹为重要,也是改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个目标,在该项目的设计中,提出了以下设计理念:

(1)尊重历史、传承文脉的人文理念:在景观带建设中注入一些历史人文内涵,保留一些城市记忆,是对一个城市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负责,也是保持和创造城市景观独特性的关键。

(2)尊重自然、妥善协调的生态理念:只有充分考虑滨水场地的自然生态特征,协调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间的关系,才能使场地的生态效益得以很好体现。

(3)因地制宜,合理经济的建设理念:最大限度的利用原场地地物地貌,减少工程量,以可实施操作为宗旨,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实现少投入高回报。

2,2对策与手法:改造设计采用以下对策及设计手法来诠释设计理念(图3):

2,2,1多视角发掘原场地价值:由破旧的挡墙,无序的种植,因加建改建而面目全非的古建筑及垃圾成堆自然驳岸共同构成的原场地景观,在日新月异的城市中显现出极度的不和谐,新的审美标准与趋向,使得民众对该段本应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岸线不再产生愉悦之感。但它却保留了这个城市中人们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的活动痕迹,记载下一段城市的历史,对于城市而言,具有极高的情感归属价值。特别是古城墙遗迹(图4),更具有一定的历史考古价值和审美价值,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完全有必要对其加以保护保留。保留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其物质本体得以延续,更重要的是使文脉内涵得以传承,城市历史得到尊重。

2,2,2

“减法”――恢复场地人文及生态景观肌底:场地整理主要包括:a,拆除临时搭建。b,清理亲水滩地垃圾,恢复自然驳岸原生态。c,拆除“关帝庙”“文昌庙”等古建及防洪挡墙上的加建扩建设施,还原其原貌。d,在保留上平台绿地中大乔木及生长表现,景观效果良好的植物同时,清除其余栽植无序,景观效果较差的植物。

2,2,3适地适建,合理布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按照民众游憩需求,针对不同位置场地条件及特点,布置不同的休憩功能空间,安排步游线路,设置不同的景观及游憩设施,以达到环境与场所行为高度和谐统一的效果,使得原场地的场所精神得以突显,文脉信息得以更好地传达。

2,2,4“加法”――完善游憩设施,打造新景观:为充分贯彻尊重历史的设计理念,硬质设施建设以完整保护原场地设施为前题,强调旧构筑的原真性。新建设施是在原场地上小心翼翼地“添加”上去的。同时刻意追求新建设施在形式,工艺,材质上与旧设施的差异性和距离感,通过强烈的对比来产生精致感并营造个性鲜明的空间氛围,形成极具时尚感和充满文化气息的景观格调。(在方案设计阶段,曾考虑为使旧挡墙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上下平台的竖向交通联系通过设置几个独立的交通塔来进行,以避免因设置踏步对挡墙造成破坏,同时,交通塔也可成为景观带上的一种标志符号。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没能实施,很是遗憾。)

另外,在下平台亲水游览带上,结合不同的游憩节点所需表达的人文信息,“以墙(挡墙)为纸,筑植为墨”设置园林小品,雕塑等景观构筑,点缀绿化,在绵长的水岸上勾勒出一幅精美的画卷,它即承载着历史,又刻划着时代,成为整个景观带最具特色的景观亮点。

3,方案分析

3,1分区:通过对场地的有机整合,设计将溪滨绿地景观带分成八段,形成有始有终、高潮迭起、过度自然的景观序列。(图5)

第一段: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段:根据其场地特点可利用现状把该区段建成绿色休闲垂钓区。本区段考虑夏季过洪,设计以硬质铺地为主,且分块面积较小,过洪时不易被损。适当配以简单的乔木、花坛、休息座椅和景观小品。

第二段: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至关帝庙段:本段场地狭窄,作为滨水景观带的过渡地段。在设计中,结合野生植物,保留原有的自然驳岸,外包塑石,维护自然生态。设置栈道迂回曲折穿行水上。

第三段:关帝庙段:本段以关帝庙为中心,结合两个水门组织空间,城墙顶铺地结合花坛,形成一处古风浓郁的户外休憩场所。

第四段:关帝庙至绿园酒店段:本段设计结合地被绿化在堤底处设置碑刻,供游人赏析,并向水面曲折延伸栈道,为游人的观赏提供不同的视距与视角。

第五段:绿园酒店段:该段作为景观过渡段处理,设计以丰富街头绿化层次为主,并适当增加休闲设施和景观雕塑小品,以提升该区段的景观效果。

第六段:绿园酒店至退休干部活动中心段:防洪堤

顶部结合原有雪松设置花坛。本段临水平台可利用面积较小,最初方案设计以架设滨水栈道为主并建交通塔解决竖向交通问题,后在施工设计中改成石步道及石砌台阶。

第七段:主广场:本区段是北岸滨水景观带的高潮段。设计在临街上平台大广场上布置座椅和小品,留出大面积硬质铺地为人们提供展开晨练、聚会、演义等活动的空间。上平台广场是最先建成使用的,现桂花树阵是市民乘凉的理想场所,广场中心景观柱成为整条滨水绿带的标志性景观。下平台驳岸处理成自然生态驳岸,临水面设亲水平台,平台设置结合水位变化设计成高低错落,既满足不同季节时段的游赏需求,又增加景观空间变化。考虑到过洪,下平台不设置过多景观构筑物,设施以花坛、座椅、栏杆为主,材料多选用石头,且形式简洁质朴,便于过水后清理。

第八段:悬索桥至文昌庙段:本段是整个滨水带地静态休闲空间,以绿化为主,与起点遥相呼应,保证空间景观的延续。

3,2意境:意境的处理上抓住整条溪滨场地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对其进行梳理并予以强化,以理性的画卷勾勒出明晰的功能结构,从而重整滨江各项功能空间,在尊重原场地格局的基础上,使上平台和下平台呈现不同功能特质,上平台以休闲为主,下平台以游览为主,场地空间形态是一个连续动态的变化过程,不是传统的、静态的改造过程,而是将历史元素有机地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在外在设计手法的促进下自然演化而形成,在水面上勾勒出一幅历史沧桑画卷,完整地呈现在游人面前。

3,3节点:节点空间强调“将整个场地作为一种充满情感的‘场’,当人群身临其境能够体会到丰富的空间变化和适宜的尺度感,把现代艺术与技术手段融入于每个细节设计中去,以人性化的空间节奏打动每个观赏者”,针对此,设计通过对区域历史和场地调查,确定在场地中尽可能多地提供形式丰富的步行空间、休憩这间、观景空间、交流空间,并通过古城墙、雕塑、灯光、小品建筑及绿化所营造的景观长廊为纽带,片断式的产生互动空间群落,在满足防洪功能的同时强调城市生活中各个层面对环境的支持和影响,在设施布置上尽量作到人性化,使市民依旧享受和延续建设的前的生活和感受,追忆往昔,避免以单纯艺术秩序代替生活秩序。(图6)

3,4绿化种植:上层平台绿化结合原有绿化以规整式种植为主,下层平台以生态种植优化环境为主。设计尽可能保留现状植物,应用乡土植物种植和自然群落形成绿化基底。同时,根据溪滨场点特点和植物特性,采用以下几种植被类型。

(1)溪边漫滩湿地:亲水平台、防洪堤底层平台以下的浅滩地。种植丰富多样的乡土水生、湿生植物。选用在当地长势良好的芦苇、菖蒲、大花萱草、汉伞草。

(2)耐水淹的灌木、地被、草地种群:沿城墙脚设置的自然驳岸上种植乡野的耐水淹、汛后恢复能力强的低矮灌木、草花,以减少驳岸的人工痕迹,不影响过洪,后期管养方便。选择的植物有:莎草、鸢尾、芦苇、千里光、美人蕉、香蒲、凌霄、蕨类、四季海棠等。

(3)藤蔓植物:主要在古城墙与防洪堤立面需绿化装饰处种植藤蔓植物,尽可能选用开花、有季向变化的爬藤植物丰富立面景观。增加现有霹雳的种植面,补植爬山虎、炮仗花、蔓性蔷薇、常春藤。

(4)堤顶休闲带绿地:北岸古城墙顶、南岸防洪堤顶腹地较宽处,以自然群落式种植,乔木、灌木、地被、草花互相搭配、疏密相间,营造多种层次空间,形成一个景观和驻足休憩的场所,在其间设置一些座椅和平台广场。保留原有的雪松、天竺桂、洋紫荆及行道树麻楝。补植有季相色相变化的紫叶李、鸡爪槭、南天竺,开花、香花植物桂花、紫薇。原绿地缺少灌木、地被。此次设计增加杜鹃、红叶继木、紫叶小檗、红背桂、月季、扶桑等灌木,丰富植物群落。

(5)广场绿地:以规则式大块面种植,达到简洁明快的效果,展示广场的气势。

(6)防洪堤斜坡绿化:由于其特性以种植地被草花为主,局部点缀小灌木。多采用模纹式种植。

(7)路边行道树:保留现状行道树,新植树应与保存的树协调。

4,结语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泉州西湖公园;城市园林景观;传统闽南建筑文化

Abstract:The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planning park entrance gate in citilization region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 designing of west gate & north gate of Quanzhou Xihu Park. The environment and inhabitant demand of the city are emphasized to reach the harmony and unity of architecture and city,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and human.

Key words:Quanzhou Xihu park; city gardens landscape; traditional Mingnan architectur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TU2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6-0031-04

收稿日期:2007-04-25

作者简介:常媛媛(197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助教。

1环境特点与设计概况

泉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清源山南麓,是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图1)。该区处于一片低洼的平原地带,以往发生较大洪水时,主要靠自然水面及稻田滞洪,俗称“西北洋”。由于洪涝灾害严重,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建设西北洋滞洪排涝工程被列为市人大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号议案。从1999年6月起,投资1.7亿元,历时两年多,建成由三座名桥、三片水域和四座岛组成的西湖公园。西湖面积达100hm2,其中水域面积82.28hm2,广场道路面积1.72hm2,绿化面积16hm2,种植树种达200多种。西湖繁花锦簇,波光潋滟,与清源山的翠色相呼应,极具园林之美,是市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湖上园林。西湖公园将滞洪排涝工程和园林景观合二为一,使泉州市民有了一处休闲的好去处,每天清晨,来这里休闲散步、晨练的市民如梭织,或把茗而谈,或竞舟而逐,得到社会的广泛称誉。

西湖公园不收门票,是一处完全开放的公共绿地,体现了泉州市委政府超前的意识。因此,大门的目的一方面方便公园的管理,另一方面给公园增加一些景观点,增加其休闲游憩功能,使公园环境与周围环境更加融洽。

2大门设计要点

一提起园林,很多人眼前就会浮现出小桥流水、楼台亭阁的景象。古代的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花园,其服务的对象是少数权贵阶层。对传统园林的评价标准也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诗情画意。但是现代的城市园林,其服务的对象是众多的普通市民大众。对现代城市园林的评价,除了“诗情画意”的审美功能外,还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要。因此,现代园林景观不是单纯为了美而设计的,而是强调景观功能,强调为人的日常游憩需要服务,强调满足人们室外活动和交流对空间和室外家具的要求,并仔细推敲尺度,比例和材料。

公园为了便于管理,界址四周多设园墙和大门,城市公园大门大多位于城市主干道一侧,位置显著,成为城市空间中的一个视觉中心。大门建筑功能很简单,主要由售票检票,出入口以及部分小卖、办公等用房组成,建筑面积要求不太,但由于公园大门是公园内外交通的咽侯,游人进园首先要经过大门。因此,大门建筑功能简单与环境作用显著之间的反差,使大门设计常常成为整个公园设计中的难点重点。西湖公园实质是一个城市景观的改造工程,除了对公园内部绿化进行疏理修饰,增加相应设施外,重点放在了公园边缘环境景观的改造上,包括公园周边道路拓宽改造、周边违章建筑的拆除、公园封闭式围墙的拆除,新建通透式围墙内纵深绿色的疏理改造,其中新增的两个大门工程结合城市广场的建设成为改造工程中重要的一环,使这两座园林建筑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一部分,与城市景观作一体化设计,它们不仅仅满足公园的使用要求,而且成为城市主干道沿街景观中的景点,并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创造合适的市民休憩场所。

西湖公园四周环境主要为博览建筑和居住建筑,她北面为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南和西面是城市新兴的居住区。在这样的城市景观背景中,园林建筑从设计手法、建筑体量、建筑材料等方面都必须与城市的地域文化相适应。因此,设计手法上以现代构图原理为基础,把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运用到园林建筑中,把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如立体构成形式、建筑虚构架、灰空间等的运用。同时,公园园林也借鉴西方园林外向型的布局与设计手法,大量增加草坪、树木、喷泉、广场等。

3环境分析及设计构思

3.1大门规划设计中的环境意念

作为建筑小品的大门是位于两个区域或多个区域之间的节点性建筑。它在不同区域之间起到联系、通行、标识等作用。它侧重的不是其室内的空间关系,也不是室内与室外空间的过渡和穿插,而是重点处理室外空间的关系,或者称之为群体空间关系[1]。建筑处理的重点体现在开放型的空间布局与城市空间、园林空间的融合与连接上。

3.1.1公园北大门(图2)

西湖公园的北面是泉州博物馆和闽台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规划设计将公园的北门位于泉州博物馆的中轴线上,将它们之间的城市交通道路下沉立交,避免道路交通对博物馆广场的影响。北门设计配合泉州博物馆馆前广场的尺度和泉州博物馆的造型特点,利用一组10m~12m高的墙体组成的牌坊作为博物馆馆前广场的界限,平面上采用圆弧曲线构成,形态像广场上的飘带,柔和飘溢的曲线与西湖公园的景色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西湖公园开放式的初衷。

大门的左右两侧是对称布置的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它们通过3m高的片断式景墙与牌坊式的大门出入口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曲线形的通透式的牌坊式公园出入口与直线形的实体片墙围合组成的公园辅助用房形成对比张力的美感进一步丰富博物馆馆前广场的景观,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西湖公园,大门,广场和泉州博物馆的整体感,增加了西湖公园的文化品位。(图3)

总平面上公园北大门进门不远有湖面阻挡,空间进深不大,所以大门空间沿东西伸展形成面宽大,进深小的总体布局。

3.1.2公园西大门(图4)

西湖公园的西门位于泉州邮电小区的对面,这里有大片的新兴的具有泉州特色的住宅小区,一条城市交通干道将它们隔开;基于这种环境,公园西门平面上由大门外广场空间,大门建筑和大门内广场序幕空间组成。门外广场是游人首先接触的地方,与城市空间直接相连,门前交通流量较大,尤其节假日人流、车流更为集中,前广场负有缓冲交通的作用,大门建筑是公园前广场空间的构图中心,并且与公园外城市景观连成一体,它以公园园林为背景,面向现代城市空间,受到城市景观的制约,服从现代城市景观的要求,成为从城市空同到园林空同的过渡。由于西湖公园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公园,因此门内广场空间具有约束性空间和开放性空间的两重性:一方面,市民自由出入公园,门内广场成为市民茶余饭后集会聊天的场所,因此需要有一个约束性空间来营造这一场所;另一方面,门内广场需要把游人引向开阔的湖面空间,引导到公园的主干道上,所以门内广场设计为纵深较大的,以完全开敞的湖面大飘台作为门内广场的收尾。这是由于这样的空间系列,公园入口空间形成一条中轴线:门外广场――大门建筑――门内广场――湖面大飘台――西湖的中心岛景区;把市民和游人从城市空间引导到园林空间。

西大门平面与北大门平面异曲同工,大门前广场为圆弧形平面,三栋经过现代建筑处理手法精心设计的具有传统泉州民居特点的建筑对称布置在弧线上,它们分别是入口门房,公园管理办公室和小卖部;它们通过化整为零的布局方式,不仅有利于表达出建筑意境上的乡土气息,而且有利于塑造门前广场空间的围合感,避免市政交通等对门内广场的干扰。(图5)

3.2大门建筑造型服从于环境

大门建筑一方面属于园林建筑,它们除了满足和反映其特殊的功能外,还着重于园林造景的作用,如点景、框景、围合园林、空间对景、障景等等[2] (图6,图7);另一方面大门建筑也从属于城市景观,造型服从于城市区域的整个规划要求,其造型设计意念、材料都应与城市建筑协调一致。首先,造型的设计手法上充分吸取传统闽南建筑文化特点,把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设计手法运用到大门设计中,借鉴了泉州传统民居的形式,以不同体量、材质的墙体组合构成丰富的入口空间(图8~图10);其次,建筑材料上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加工和再现传统建筑工艺在建筑上的表达。在石雕的应用上,根据不同的材质而采用不同的手法,燕尾砖花饰与石雕花窗的细腻,装饰石柱的粗糙给人以厚重充满力量感的印象,精细的龙腾浮雕墙如画一样精雕细琢。(图11~图13)

北门和西门建筑设计上,优美有力的弧线生动地体现了时代特色并具标志性,传统泉州民居元素配以简洁的构架景墙造型,显得端庄典雅,气派不凡。

4结语

通过西湖公园两个大门的设计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以公园大门为代表的一类完全向城市空间开放的园林建筑与城市景观紧密联系,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原来许多市郊绿地变成城市中心绿地,被城市建筑包围、园林建筑也成为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在园林建筑设计上首先应站在城市景观设计的高度上来考虑分析,解决了在传统城市肌理中,新旧建筑文化的融合问题。反映在城市建设中对于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古建筑文化的艺术价值如何在现代条件下得到升华,反映了历史文化古城建筑发展的新趋势,创造出有现代感有时代特色的园林建筑。

参考文献:

[1] 欧阳国辉.在整体中把握人和环境的需求――岳麓山东大门设计.[J]中外建筑.2003(3),26-27.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篇3

7月中,“VR+建筑设计”行业的创业公司“光辉城市”宣布完成1200万元Pre-A轮融资,由上市公司中衡设计领投,盛景网联集团跟投。

光辉城市是Bang Camp孵化器第二期学员,专注于“VR+建筑设计”行业,旗下开发的Smart+设计平台是一款简单易操作的VR转换工具,建筑设计师只需将自己创建的3D模型一键上传到Smart+平台即可在云端快速转换生成VR虚拟现实场景。

除了融资,光辉城市还与英特尔、华硕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出了VR Designer PC主机,专注解决设计师前期设计与VR成果展示的需求,支持主流VR硬件设备,如HTC Vive、Oculus Rift、大朋E2等,可在单机上实现VR内容生产转换与效果呈现。光辉城市创始人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

解决设计师呈现方案耗时长、费用高等痛点

建筑设计行业有一个典型痛点就是设计师在呈现设计方案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成本去做效果图、3D动画,每个设计方案做一套效果图往往需要几万元的成本,而动画则需要十几万元,且需要半个月时间。

针对这一痛点,光辉城市借助VR技术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设计师只需把方案模型上传至Smart+平台,就可通过云端的方式将其免费转换为VR场景,耗时大约30分钟。

Smart+可以帮助设计师“走进”自己的设计方案,感受自己设计的建筑建成后的真实面貌,实现360度无死角的审视和实时修改。

此外,Smart+平台还可以直接面向地产开发商提供一种几千元的轻量级VR展示方案。购房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体验建筑的设计细节,享受到一种类似玩CS游戏一般的场景体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视角切换。

与此同时,光辉城市平台还能为地产商监测该方案在各个媒体渠道的广告宣传效果数据,包括购房者在哪些户型停留时间更长等。

不止是工具,未来将打造VR内容平台

目前Smart+针对设计师免费,向地产商提供收费的VR解决方案,这也是其现阶段的盈利点。

但关于未来的商业模式打算,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Smart+设计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表现工具,光辉城市的目标是要将它打造成VR内容平台。通过Smart+,设计师可以深度参与到VR内容的创造中,设计各种各样的VR场景,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虚拟世界。

目前,VR游戏和影视领域都存在内容欠缺的痛点,而光辉城市平台能沉淀丰富的场景设计方案,同时也聚集了大量的建筑设计师资源。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未来将有一批设计师不再从事物理建筑的设计,而是专注于虚拟空间的营造。

目前Smart+平台已拥有7万名精准建筑设计师用户,平均每月完成数万个VR项目的转换生产。

团队聚集建筑设计、建筑表现、VR三方面人才

沈力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Smart+提供的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是3D模型一键上传云端并免费转换为VR场景的功能,以及平台所提供的各种精美的材质和资源,目前在“VR+建筑设计”领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光辉城市创始人沈力

能建立这样的技术资源优势与光辉城市的核心创始团队有很大的关系。其团队成员主要由建筑设计、图画表现、VR三方面的人才构成。其中,光辉城市联合创始人宋晓宇曾是重庆大学建筑系教师,在建筑设计、建筑表现等领域有15年创业经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龙涛江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曾任大型设计院副总设计师。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篇4

【关键词】站前广场;地域特色;交通组织;可达性

随着我国铁路客运业的高速发展,铁路客站建设备受关注。站前广场作为铁路客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是一个完整的空间,更是城市空间序列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不当的规模、不当的尺度、不当的体量、不当的交通组织及不当的环境氛围和服务设施将会严重破坏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小型铁路客站前广场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小型火车站广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归纳总结,并结合站前广场规划建设及发展趋势提出适宜的解决方法,以有效解决站前广场的问题已势在必行。

一、把握发展趋势,合理规划总体布局

目前我国的铁路客站广场布局一般可分为平面式和立体式布局。广场的布局形式决定于铁路客站的规模等级,大型铁路客站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人流量大,交通车辆多,交通组织体系复杂。单一的平面式会造成不同的人流交叉、车流交叉、人车流线交叉,很大程度上导致交通混乱甚至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大型铁路客站广场建设中,主要采取立体式布局,从而进行不同的车流分离,人流分离及人车流线分离。而对于小型铁路客站,占地面积小、列车班次少、人流量少、交通车辆少,要求流线简单、周转效率高,有着简约化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小型铁路客站广场规模不一过大,旅客步行距离短集,因而宜采用平面式布局模式。

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经济要素是影响站前广场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当社会的经济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物质得到保证时,大众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会随之增高,继而对城市的景观提出了更高的审美需求。同时,区域的经济水平也制约和影响着技术手段的进步,继而影响到景观的最终效果。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欠发达的地区不应一味的追求奢华,应该使站前广场的设计与本地区的经济水平相适应,合理控制投资。但是另一方面作为城市与外界联系的窗口,站前广场的品质直接影响着当地发展,因此站前广场需要在规模大小、交通规划、景观设计、服务设施等方面下足功夫。

三、控制规模突出特色

大型铁路客站在城市交通枢纽中占用主导地位,表现为车次多、人流量大、充满有活力、富有生机。而小型客站则表现为列车班次少、广场小、人流量小、活力小、生机小。在国内许多小型铁路客站广场在建设规划时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其规模盲目求大,以致人气不足、资源浪费严重、尺度过大、增加步行距离等。为此,设计需要通过现代空间、理念、技术、感受与诸多历史要素的结合,建造规模合理、特色鲜明的铁路客站。

四、优化环境设计突出场所精神

由于小型客站列车班次少、售票窗口少、旅客候车时间长及服务设施过于简陋等原因,可能会给旅客造成急躁、厌倦、疲惫的消极影响。因此,站前广场设计应该注重将现代城市的文化价值与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与大自然的融合。建设出秩序井然、舒适方便、功能完善的广场环境。从而满足旅客在环境优美、充满趣味的铁路客站广场中缓解精神压力,又要让旅客了解历史、了解城市,满足现代人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并增强对城市环境美的心理享受,让城市在旅客心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五、立足当地文化体现地域特色

本土化元素的应用可以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当地的地域特色,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铁路客站作为一个地区的名片,其站前广场的地域文化越来越多的被融入到设计中。小型客站广场作为人类活动而存在的空间,它的特色离不开特定地域文化的表达。因此广场设计应当将地域色彩、地方工艺材料和符号学合理融入设计中,突出当地文化的地域色彩,营造内蕴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六、优化交通组织设计提高可达性

站前广场交通组织是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衡量一个火车站站前广场优劣的标准之一,因此,前广场交通组织设计尤为重要。根据前面提到的小型铁路客站的规模等级和总体布局要求,小型铁路客站广场交通组织设计适合采用平面式交通组织方式,凸显站前广场交通流线组织简单、空间开阔、高效便捷的优点。但平面式交通组织容易出现交通流线交叉现象,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城市人流与广场人流、城市车流与广场车流的整合,处理好站前广场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形式,尽可能提高广场的交通疏散能力,并减少其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另外,对于旅游城市的小型铁路客站,在解决旅游旺季客运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时,为游客提供实时高效便捷的进出站通道能够有效缓解交通问题,节省游客到达旅游景区或是城市中心区的时间,减少游客的疲劳感,给游客带来舒适的旅游体验,这样可提升整个城市的旅游形象,增加城市魅力。

综上所述,小型铁路客站前广场设计要区别于大中型铁路客站广场建设。设计规划中要合理规划小型铁路客站广场的规模等级,与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且不可盲目求大;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挖掘本土可利用元素,充分体现地域特色;要做好景观设计及服务设计,塑造良好的空间氛围,打造城市门户形象,提高站前广场及城市影响力;要规划好与城市的交通组织关系,提高站前广场的交通可达性。小型铁路客站广场设计研究,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郑健,沈中伟,蔡申夫.中国当代铁路客站设计理论探索.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谭立峰,铁路客站建筑课程设计.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3] (西)卡尔斯・布鲁托 著,王今琪,王媛媛译.交通建筑设计 [Transport Facilities].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4] 赵妮娜,赵瑾娜.火车站.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篇5

关键词:江阴花鸟市场; 设计思路及理念;评价

Abstract: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ceaselessly, the city within the various types of market status and function changes. So how to create a beautiful environment, pleasant transaction market, will become the city market landscape design should consider the problem.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on Jiangyin flower and bird market landscape design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Jiangyin flower and bird market;Design thinking and idea;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S7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民意识在不断发生变化,构建多种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舒适休闲的环境,不再是公园或是小区的重点,城市各类交易市场的园林景观设计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类交易市场不仅是城市的一大服务产业支柱,也将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场所。下面就江阴花鸟市场的景观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工程概况:

江阴花鸟市场(永安绿苑配套设施)位于江阴市区的南面,北临

人民东路,西面是锡澄高架高速公路,东、南边都是公园绿地,西、

北面是居住用地,位于江阴城市纵向绿轴的一个重要节点上。用地

呈布袋状,比较局促,现状地势平坦、低洼,总用地面积41500平

方米。

江阴市为了整顿摆摊设点小卖经营,整治市场环境,提升江阴城市形象,2005年江阴市政府下定决心建造花鸟市场,考察了华东地区影响较大,反响较好的多个案例,结合江阴的现状条件,目标是打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可休闲娱乐的、华东地区最好的花鸟市场。

二、设计总体思路与理念

设计基于“公园式的花鸟市场”的理念,既具备花鸟市场功能的同时又和周边公园绿地很好的过渡协调,而且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购物、游赏、贻情的景观环境。

三、总体设计构思

设计分析基地周边环境,再综合交通安全便捷、景观环境协调等方面因素,思考景观设计中服务业用地与公园绿地的结合点,对设计创新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设计利用自然水系与景观绿化的分隔合理地划分四个功能景观区:花卉库房景观区、古玩景观区、虫鸟水族景观区、办公服务景观区。动静分区,各景观区相对独立,各有特色,又相互紧密联系,形成“一轴、二带、多核、多点”的景观格局。

设计水系与东面公园大水系沟通,形成活水,水系至市场中心拓宽成花鸟市场的中心湖,成为整个市场的景观核心。总体的景观效果是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人流行走在树荫下,绿意盎然,花开四季,季季有景,既是购物又是游园。

3.1功能分区

(1)花卉库房景观区

花卉库房区特点是建筑体量大(5100平方米),人流车流量大,作为主要的功能区靠近主入口布置,交通方便,并且靠锡澄高架路,建筑设计高度低于高架路,不显突兀,而且还能够为内部环境隔离部分的噪声,建筑退让高架路50米,栽植高大乔木,有效减轻噪声干扰,同时也是花鸟市场的绿色屏障。

(2)古玩景观区与虫鸟水族景观区

古玩区和虫鸟水族区(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结合起来布置,选择在基地的东面,与其他功能区有分隔,靠近主入口又临水,设计成商业街式店铺,有利于提升人气,而且内部使用功能组合灵活,还有方便的交通和相对安静的环境。

(3)办公服务景观区

办公餐饮服务区(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特点是人流少,环境要求安静、相对独立,并且要有特色景观,因此布置在东南角,周边都是公园绿地,一面邻水,风景优美,观景视线很好,交通也便捷,有利于吸引客流。它也是花鸟市场主轴线的视觉焦点。考虑到使用当中各种需求的不确定因素,办公餐饮服务建筑群体组合布置,灵活使用,方便管理,周边精致的景观与永安绿苑绿化自然过渡。

3.2景观空间结构――一轴、二带、两核、多点

(1)“一轴”

景观轴线从主入口广场延伸到水面,轴线上有开敞大气的入口树阵广场、林荫休憩的银杏树阵和生态休闲的“花开平湖”景点,通过花园林荫道串联起来。吸引人流并且通过景观轴线的引导,让人流可以清晰便捷地到达各功能区。

(2)“二带”

景观水带突出自然生态,湿生植物景观特色,自然驳岸和水生植

物融合统一在一起,水中鱼儿忽隐忽现,水边鲜花朵朵。在拓宽的水

面旁设垂钓点,供市民休闲娱乐。

高架防护林带高大浓密,郁郁葱葱,针阔林混交,高低起伏,林缘点缀花灌木,既有隔离噪声的功能也有花开四季的景观。

(3)“两核、多点”

主入口广场与圆形榉树广场是本苑的核心节点,采用高大色叶乔

木营造空间,拙朴的地砖铺砌地面,表现江南水乡风格。花卉库房区

通风采光的需要,植物采用低矮的花灌木和香花植物,并且预留空间

摆放花卉盆景,创造独特的花卉市场景观,古玩区和虫鸟水族区店铺

有通透和开敞的要求,植物选择修剪的灌木带和小乔木等,近水边设

休闲平台,钓鱼赏景的好地方,办公餐饮服务区景观要求精致,色彩

要丰富,在靠水的一面采用低矮植物不遮挡视线,便于在室内观赏中

心水景,沿建筑周边栽植色带、色叶树和香花植物,品种多样,色彩

丰富,景观随季节交替变化。

四、设计创新要点

花乌市场的用地局促、又有独特的功能要求,环境维护管理难度大,建筑总面积偏大等问题对景观设计创新是机遇也是挑战景观设计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求突破:

(1)寻求城市服务设施用地与公园绿地的结合点:

城市服务业的大力发展为休闲购物产业的建设带来了机遇,传统单一的、噪杂的休闲购物环境失去了竞争力,然而这类服务设施与公园绿地建设的结合为市场增添了活力和前景;既为公园绿地的配套服务丰富了内容,也为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开创了新思路。

(2)花鸟市场环境与公园绿地景观的和谐共融:

开敞式的规划布局,化整为零的建筑布置,使得整个花鸟市场隐藏在绿色当中;周边公园绿地与花鸟市场空间布局相互渗透无缝衔接,统一协调;绿化景观与建筑巧妙搭配,开合有致,若隐若现,弱化建筑体量。

(3)动静功能区的景观“软”分隔:

蜿蜒的水系和延伸的绿化将四个功能区在活动、行为上分隔,互不干扰;同时在景观上、视觉上又是相互联系的。

(4)景观设计将市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者最大化:

前期深入考察周边花鸟市场,并对市民及有意向的客户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公园式的花鸟市场”主题,设计阶段充分分析市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旨在创造优美的环境,人性化的配套服务以及规模效应为花鸟市场带来较大的投资回报,达到当地政府、承建商以及经营业主三方共赢。

花鸟市场与公园绿地的合而为一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生态的贻情购物的场所,也为城市增添了一片绿色,同时为花、鸟、虫、鱼等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五、建成后的社会评价与反响

花鸟市场建成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先摆摊设点经营带来的脏乱、嘈杂的市场环境,也丰富了城市的服务配套设施,更提升了江阴的城市形象。市场因独具创意的构思、合理的功能布局、优美的景观效果,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和政府的认可,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投资回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交易市场的园林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服务行业基础措施的一部分,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我们应提高对交易市场园林景观的重视, 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设计方法, 使之成为充满人性化、生态化的舒适、宜人的活动场所。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篇6

最新动态

由于市场消费需求在年前集中释放,节后市场需求乏力,本月电脑整机、DIY配件、消费数码等3大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景气指数齐现回落,市场景气指数和价格指数双降。2011年2月电子市场景气指数收报1054.91点,环比下跌32.67点,同比上升33.52点。价格指数收报88.58点,环比下跌0.37点,同比下跌3.40点(如图表1所示)。

2月各类电子产品市场表现

电脑整机市场:价格和景气指数双双下降

2月电脑整机市场价格指数为96.21点,环比下降0.32%,同比上涨1.22%。市场景气指数为1283.11点,环比下降4.78%,同比上涨2.46%。

景气方面,2月受春节假期的影响,卖场客流量急剧减少,景气下降趋势明显。价格方面,2月上旬由于英特尔一款代号“Cougar Point”的6系芯片组存在设计缺陷,主流笔记本厂商及时控制问题产品出售,很多经销商面临有市无货的尴尬局面。2月中下旬,厂商又重新生产了原来的老产品并且陆续到货,使得笔记本产品价格有所回落。中关村价格指数分析师预计3月份整机市场景气指数将随着学生的增加有所回升,而价格指数则会有所回落。

消费数码市场:价格指数上扬,景气指数受挫

2月消费数码类价格指数出现上扬,指数为77.62点,环比上涨0.27%,同比下跌1.16%。市场景气指数为983.51点,环比下跌4.10%,同比下跌3.16%。

2月消费数码市场受春节假期影响较大,市场货源不稳,产品价格出现一定涨幅,加上市场的休市,影响了整体的交易量。中关村电子指数分析师预计,若3月新品能大量到货,价格指数便会随之走高,景气则将因价格的上涨出现维持现有水平或下滑的走势。

电脑配件市场:年后电脑配件景气价格双回落

2月电脑配件价格指数为83.03点,环比下跌1.41%,同比下跌11.79%。景气指数为1106.72点,环比下跌0.79%,同比上涨20.37%。

2月末,经销商们纷纷下调春节期间出现上涨的产品价格,市场价格开始回落。由于大部分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基本在年前选择了产品购买,年后市场景气出现下滑。预计三月随着学生的返校,卖场客流量较二月将有所回升。

办公外设类价格指数维持平稳,景气小幅回暖

2月办公外设市场价格指数为93,53点,环比上涨0.12%,同比下跌3.18%。市场景气指数为842,89点,环比上涨1.21%,同比上涨6.28%。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1. 前言

(1)近十几年,我国各城市拓展速度明显加快,各地纷纷建设新区,与旧城区相比,新城区在总体规划以及路网规划、道路红线宽度等均体现出大尺度的格局特征,道路的景观带越来越宽,出现了一大批景观大道,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各城高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还需逐步改进与完善。

(2)城市道路景观主要问题有:道路景观趋同——道路绿地景观缺乏个性、忽视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性不强,这种现象表现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则形成了在设计中不重视原有的场所精神,没有考虑城市的整体风貌及形象定位、没有有效地与城市历史、文化相融合,各城市互相效仿建成的“景观大道”“世纪大道”,一味的栽植大规格植物,有时甚至盲目地种植未在本地区引种驯化成功的植物,道路景观中的设计雷同或趋同,最终造成了千街一面、千城一面等特点,远离了本应属于某一特定地区的景观独特价值,导致了各个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脱离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性化”设计不足,以车为本,人性关怀不够,街道场所感缺失、步行道绿带欠缺,公共活动空间缺乏,设计时往往忽略了街道的休息、交往空间和场所的设计,街道的使用主体归根到底还是人,因此这些休息空间应该是街道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应注重对老年人及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道路功能设施不系统、不完善,道路功能设施如景观建筑、游憩建筑、座凳,公用电话亭、指示牌等,往往在绿地景观的设计中未能真正进行系统完善的设计与建设,即使有也没能真正的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未能考虑与其周围小环境的融合与统一,从而不能够很好地为游人提供休息、观赏等功能服务,而且艺术观赏价值不强;道路景观设计及建造发展欠均衡,目前,我国各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和发展欠均衡,且同一城市在不同的区域也有所侧重,一些城市建造了一些高质量的景观道路,但仍只停留在“点、线”的方面,与城市内在的意象结构体系相联系则有相当大的距离;道路绿地景观设计对绿地的生态效益考虑不足,目前大多城市在进行道路景观的设计中,对景观形象重视有余,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而往往忽视了道路绿地的生态性,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需要;道路景观整体性较差,整条街道路空间整体环境质量差,建筑风格杂乱,色彩搭配欠协调、交通标志缺乏系统精心的设计、街道设施缺乏系统化等现象普遍存在。

(3)在生态性问题上尤为突出:在过宽的道路中,绿化用地比例相对偏少,仅仅解决了道路交通功能,而忽略了自然景观,生态可持续性和人文历史等要求;道路绿化的植物量不足,植物景观配置单调,植物选择忽视乡土特色,品种单调,且配置形式缺少艺术构思;只注重界内和近期效果,对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考虑较少,忽视植物的地域性、适应性和共生性。目前虽然城市道路景观出现了不少问题,但是其发展前景是广阔的,景观的生态化建设与人。

2. 重视生态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概念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共识,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也已将生态城市作为首要目标,目前,各个城市要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绿色街道的建设,无疑将成为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最重要也最迫切的途径之一。

(2)“绿色街道”一词最近被许多城市引用来指在多个方面重视环境的街道,包括减少铺装宽度,增加树木种植,以及与雨水处理相结合(辛西娅.格林和雷纳德.凯利特 2010)。徐文辉(2010)认为,“绿道”是包含线形元素的土地网络,是具有生态、游憩、文化和审美等我功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开敞空间。

(3)目前,我国对街道景观中生态的设计越来越重视,比如将雨水视作一种资源,在城市街道的局部地段建设雨水花园或滤水带、生态停车场等,收集周围区域的地表径流,恢复自然界的雨水循环系统,以绿色的方式来处理城市雨水排放,从而局部替入不菲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或将城市中元老化的市政设施变成配角(陈晓彤和倪兵华2009)。

(4)今后应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绿道。目前应先推行以下几种绿道的改造模式:可以利用已有的绿化带,将绿化带中的雨水园和市政雨水系统相联系;可以直接在恰当的位置将绿化隔离带局部改造成为雨水花园,从而建设成为简单的绿色街道;未建成的街道应在总体规划之初就引入生态街道,绿色街道的理念。

3. 加强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及地域特色性

今后在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道路绿地要与城市道路使用的性质、功能相适应,与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相符,道路景观各功能要素与景观要素整体统一和谐,同时道路植物种植设计还要与当地的植物管理养护水平和当地的城市土壤条件相协调。

4. 以“人性化”为目的进行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场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道路景观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环境较重要的一部分,街道景观各构成要素与道路使用者的关系极大的影响着城市道路景观的质量。也反映着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程度。目前,由于重车不重人,重景观不重视使用需求等现象的存在,街道作为城市主要公共空间的魅力正在渐渐消失(彭钢2006),因此,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设计改进:

(1)要以环境行为论为理论基础,增强人在道路景观中的体验性。利用环境来达到行为自主性,通过改造物质环境来满足生理及心理需求是人的本能,设计道路景观时要从环境行为学所研究的人在城市环境中的活动以及人对这些活动的反应出发,力图设计满足人的需求的道路环境,增强人在道路景观中的体验性。

(2)注重人的文化表达。城市道路景观常常是城市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等人文因素的表达,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提取当地典型文化类型,使得设计的道路景观得到大众的认可。

(3)满足各层次人的使用需求,真正做到公平使用。应对各层次使用人群尤其是老人、儿童这些对户外空间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群的使用需求进行分析,设计的道路景观能使人们平等的享受道路资源,通过合理的组织与引导,让人们自觉地选择其所需要的交通方式与活动空间。

参考文献

[1] 郑西平,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中国园林,2010,01.

[2] 李铮生主编,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平面设计市场前景篇8

近年来,城市环境迅猛发展,水景观空间一如既往的受到市民喜欢和亲近。而作者时常听闻,少年嬉水游泳溺死、冬季路人落水而导致惨痛的悲剧,水安全隐患令人深思。如何在滨水空间中营造既有休闲功能、美观效益,同时又具备高安全、低隐患的亲水空间环境?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滨水景观空间现状的分析及问题的提取;第二部分结合具体的空间设计方法,从多方面出发,呈现设计原则和方法;第三部分是基于天津清净湖环湖景观带的实际案例,贯彻前文研究得出的设计方法。

针对滨水景观空间设计的研究,力求对今后亲水景观空间设计提供参考价值,提出在亲水空间设计中所注意事项及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滨水空间;景观设计;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在我国城市滨水空间的开发中,已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城市滨水空间已成为市民生活和休闲的重要场所,并以此带动了整个城市的发展。目前在我国的滨水区建设改造中,景观设计者还仅仅驻足于它的经济、功能和美学方面,很少从人们日常使用的安全性上来真正的考虑,从而造成滨水空间日常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

水是城市景观中的亮点,给人以舒适的感知,城市环境需要水景观的滋润,更需要一片“安全”的景观水服务于使用人群,才可谓大美之水!

论题背景

1、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空间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意外落水事故频繁发生,其悲剧后果令人深思!安全性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第一准则,其他一切因素都要建立在它的基础上,没有了安全作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人们在滨水空间中活动时,常会发生摔倒事故、跌落事故、溺水事故等。这些事故的发生,有时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疏忽所致,与空间环境及景观设计的安全性也有很大的关系。

2、研究对象

作者主要研究城市水陆相接的界面及界面两侧一定距离的区域,如亲水休闲平台、景观小品设施、护坡驳岸、广场铺装、照明设施、植物景观等多方面与人的安全性密切相关的因素。与人安全相关的因素不是单独一个,而是滨水空间多种因素的集合。因素之间有着关联互补的关系,共同营造一个高安全、低隐患的滨水活动区域。

3、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滨水空间的安全性。主要包括亲水空间的生命安全和景观水区域的嬉水安全。同时,从设计师的角度上讲,希望得出较为全面细致的设计方法和模式,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使滨水空间富有时代感,同时又迎合了市民与生俱来的亲水天性和安全性需求。

二、设计研究

研究通过对实际案例和城市现存滨水空间的分析考察,将滨水空间内与人行为安全和心理安全相关的因素一一列举出来,通过分析各个因素的种类和特点,以使用者为出发点,以城市景观为结合点,通过梳理提炼重点的因素,得出了以下设计分析及相关结论。

1、亲水平台设计

现有常见的亲水平台大体分为两种,分别是内嵌式和出挑式。内嵌式距离景观水较远,亲水性差,但是能够保证安全性。外挑式亲水平台亲水性较好,但是安全性较差,尤其是相对较深的水体,对在平台上活动的人群存在安全的隐患和心理上的不适感。

亲水平台的设计和定位须与场所功能性质相结合,如内嵌式平台适合远望水景,可营造良好的景观观望点;出挑式平台设计可作为亲水嬉水的功能空间,设计中须充分考虑景观水深和水质条件。设计是在进行设计时,首先应满足项目所在地相应的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中就明确说明,在近水区域2.0米范围内水深大于0.7米,平台须设栏杆。

2、驳岸设计

现有常见的驳岸形式大体为草坡入水驳岸、景观置石驳岸、亲水台阶式驳岸、退台式驳岸、垂直立砌驳岸等。

其中草坡入水驳岸、景观置石驳岸实际较为安全,设计多可结合植物种植营造生态型野趣驳岸,但是这种驳岸亲水性较差,尤其在管理较差的区域,游人不敢靠近,无形中形成了人与景观水的隔离。退台式驳岸整体安全性不够,台地与台地之间也存在安全隐患,设计须结合栏杆和防滑措施。垂直型驳岸空间呆板无趣,并且有一定心理不安的感觉,设计需结合栏杆保证场地安全性,在垂直驳岸上可以营造立体绿化,整添水岸景观性。

3、安全设施设计

滨水空间设施从安全性角度上分为栏杆、小品、标示及指示系统等。设施指引着使用者正确、安全的行为方式,承担场地空间的提示与维护的作用,在不同安全系数的滨水空间设置不同特点的设施,以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同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场地功能和使用人群的特点。

栏杆设计,从视觉效果上分为软质形式和硬质形式。软质栏杆能够保证使用者的亲水性,但是无形中怂恿了戏水者的过度亲水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硬质栏杆安全系数较高,但是会阻碍了市民的亲水行为。栏杆从材质上可分为金属栏杆、木质栏杆、混凝土栏杆、石材栏杆、混合型栏杆等。

在栏杆的设计上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栏杆尺寸不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尺寸或未达到当地规范要求。二是栏杆的设置位置不当,并未能与其他景观构件形成良好的结合。从亲水空间管理方面,栏杆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稳固的栏杆安全隐患非常严重,很容易造成市民落水事故。

景观小品作为直接与人相接触的设施,其尺寸和材料的确定须考虑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

滨水空间是市民最喜爱的去处,往往在游玩儿尽兴时,忽略了人身安全,所以空间安全标示系统尤为重要。包括水深危险警示牌、临时性安全隐患警示牌、防滑警告牌等多种人性关怀的设施能够保证滨水空间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在垂直型驳岸处还可设置小平台或者水下脚踏台等自救设施,以保证不幸落水的使用者能够顺利自救。

在滨水空间设计中,还需在合适的位置安排安全的无障碍设施,提高弱势群体的使用安全性。

4、铺装设计

铺装材质的确定关乎使用者的步行安全,尤其是在亲水铺装区,铺装上容易溅上水珠,大大增大了安全隐患。滨水空间主要选用防滑效果较好的铺装材料。常用的铺装材质分为石材、防腐木、植草、混凝土、沥青、金属、玻璃等。其中防腐木、沥青、植草较为安全。石材铺装须选用荔枝面或毛面材质,禁止选用磨光面石材铺装材料。金属和玻璃铺装材料安全系数较低,在滨水场地设计中建议慎用。

为保证安全性,铺装设计中可加入指示性色带或者其他材质的铺装带,以提示游人正确、安全的游憩方向。

5、照明设计

滨水空间的照明不但可以保证游人夜间的安全通行,而且还可以增添滨水空间夜景的魅力。行人在夜间通行时,无充足的灯光照明,有些写在高台边界的警示语无法看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照明在形式上分为基础性照明和氛围性照明。色彩心理学显示,冷白色和蓝色灯光具有镇静功效,适合于基础性照明。红色和黄色的灯光对人的刺激和提醒作用比较强,适合烘托气氛。设计师在滨水空间景观设计中,慎用旋转及闪烁的光源,注意眩光问题,并且在人可触及范围内需使用冷光源。

6、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是滨水空间重要的景观资源,同时在人行为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植物设计,不仅增添空间的色彩化和多样性,同时还可以保证使用者行为的条理性和安全性。设计可在水边种植绿篱,以形成人与水的隔离。植物还可以结合栏杆、设施共同指引使用者正确的行为方向,以保证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除上述相关因素外,设计师还可以增设安全急救设施、逃生指示牌等,在意外事故发生时,第一时间实施营救或自救。

天津清净湖环湖景观带设计实例

项目概述

清净湖位于天津生态成核心区,湖水面约115ha,平均水深为2.0m。 规划设计用地为围绕清净湖的湖岸用地,景观工程占地面积约18.24公顷,景观湖岸平均宽约20米,岸线长约6890米。

图1 2011年基地现状分析及照片 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清净湖具有很大的景观开发价值,周边地块为商业区和居住区,环湖景观带规划人流密度较大,营造一个人性化、时代感的环湖景观带成为必然。景观湖具有湖面大、水深较深、游览岸线长等特点,使用者游憩安全尤其重要。

二、场地空间设计要点

环湖景观带基于现状场地特点,分析周边地块用地性质,以提供给周边住区合理尺度的滨水景观空间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市民游憩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审美需求,注入时代感的设计理念和景观元素,从而达到整体场地空间秉承设计理念与场地空间有机结合。

图2 2011景观节点平面及效果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图3 2011景观节点平面及效果图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环湖景观带较窄,现有驳岸坡度为25%,土质较为疏松。设计营造一条环湖健身步道,串联不同功能性质和景观特色的滨水空间,景观场地营造充分注重市民游憩安全性,基于此设计目标,设计主要做到以下几个要点:①在人流较为密集的景观场地内,驳岸采用大台阶入水的驳岸形式,同时近水安全区(水深小于0.7米)延伸到3-5米,在场地两侧采取设置景观置石和种植水生观赏植物两措施相结合的手法,保证景观场地的安全性。②局部节点采用退台式亲水平台,一级平台设置栏杆加以维护,形成瞭望空间。二级台阶营造亲水台阶,同时在台阶处设置明显的安全警戒牌,安全警戒牌内增设照明灯,使之夜间可视。③铺装采用毛面或荔枝面石材铺装,局部采用防滑加工处理措施,以保证游人活动安全④近水活动区照明多采用冷白光和蓝色等冷色光源,营造冷静的场地氛围。⑤局部设置浅水区,设置景观木栈道,供游人游览体验。木栈道采用防滑防腐木。⑥在人流较少的普通游览区,采用草坡结合置石驳岸,同时结合水生植物种植,形成人与水的隔离。

结论

本文通过对现有滨水空间的梳理和提炼,发现一些问题,同时针对相关因素如驳岸、亲水平台、铺装照明、设施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微不足道的设计关注点及注意事项,希望能给未来滨水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只有在设计之初就把安全性设计考虑进去,避免华而不实的对景观元素的堆砌和效果的盲目追求,才能使设计向着更加有效、合理、科学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整体景观形象,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从而真正达到人性化设计。相信通过建立合理的机制,通过安全的设计、安全的管理和使用者的安全使用,能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观、更加安全的滨水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 约翰·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俞孔坚,王志芳,孙鹏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北京市园林局 《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议范文 下一篇:案例教学法的步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