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范文

时间:2024-02-06 16:45:48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1

第一条 为激发民间创业热情,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4〕17号)及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扶持的新创办微型企业(以下简称微型企业)组织形式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自然人出资有限责任公司任一组织形式,应符合《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确定的微型企业标准,并带动5人以上(含5人)具有本省户籍人员就业。

第三条 省工业和信息化委、民营办(原省非公办)牵头协调全省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各州市工信委(民营办)、各县(市、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民营办)牵头协调本辖区内的扶持工作。各级民营办要会同工商、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金融办、教育、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微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创业培训、创业审核、政策扶持、监督管理等日常工作。形成各级政府为主、相关部门协同、社会各方参与、建设管理并重的工作机制。从2014年4月至2016年底,每年扶持创办3万户微型企业。

第二章 扶持政策

第四条 微型企业投资规模达到10万元以上且实际货币投资达到7万元后,政府给予3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补助资金由省、州(市)、县(市、区)财政按5:3:2的比例承担。

第五条 有贷款需求的微型企业,可获得不超过10万元的银行贷款支持。

第六条 按规定免收涉及微型企业的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三章 扶持申请

第七条 享受创业扶持政策,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不属于国家禁止经商办企业的本省户籍人员;

(二)无在办企业;

(三)创办的企业投资规模10万元以上且实际货币投资达到7万元;

(四)重点扶持申请创办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商贸流通、技术咨询、服务贸易、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等类型企业。各县(市、区)可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增加1―2个重点扶持行业。

(五)带动5人(含创业者本人)以上本省户籍人员就业。

第八条 符合第七条规定的创业者,持公司登记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开立银行账户且使用自有资金已超过7万元,即可申请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申请时向住所所在地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交以下材料:

(一)微型企业创业扶持申请书;

(二)带动人员就业相关证明(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三)微型企业创业投资计划书;

(四)投资资金证明(主要指购置租赁或装修经营场所、购置设备和原材料、加盟费、特许经营费等非人工费用经营性支出的有效票据凭证,其中购置租赁或装修经营场所费用计算时不得超过投资总额的30%);

(五)微型企业贷款申请书(有贷款需求的企业提供);

(六)营业执照复印件;

(七)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第九条 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受理申请后,在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符合条件的签署初审意见后移交县(市、区)民营办会审。初审材料每个月集中移送一次。

第四章 扶持会审

第十条 创业扶持审核按照尽职审查和集中会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申请人所在地县(市、区)民营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申请创办企业进行实地查验,在此基础上召集相关单位及有关专家组成的会审委员会进行审查。会审委员会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也可由会审委员会主任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审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县民营办主任担任。

第十一条 县(市、区)级民营办应当及时将会审委员会审查通过的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3天。

第十二条 各级民营办、工商及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人员对创业审核中获知的商业秘密,应当予以保密。

第五章 补助资金拨付

第十三条 省、州(市)民营办会同财政、工商部门确定年度微型企业发展计划,并逐级下达,财政部门安排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资金预算。省、州(市)财政将本级应承担资金按确定比例预拨到县(市、区)级财政部门。

第十四条 县(市、区)级财政部门每年1月底前向州(市)财政部门、州(市)财政部门每年2月底前向省级财政部门提出清算上年微型企业补助资金申请。省、州(市)财政部门按规定及程序审核清算后,纳入上下级财政结算事项办理。

第十五条 县(市、区)级民营办每月汇总通过会审符合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向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付补助资金。县(市、区)级财政部门按国库管理支付规定办理,在10个工作日内将补助资金划入微型企业开设的银行基本账户。

第十六条 微型企业获得的补助资金,应当按《企业财务通则》、《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补助资金应当按审定的投资计划书确定的购置租赁或装修经营场所、购置设备和原材料、加盟费、特许经营费等用途使用。

第六章 贷款和担保支持

第十七条 有贷款需求的微型企业,可向县(市、区)级民营办提出不超过10万元的贷款申请,县(市、区)级民营办汇总后推荐给承贷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

第十八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要简化操作流程,积极创新和开发适合微型企业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并为扶持对象提供相应的信贷服务和担保支持。

第十九条 各融资性担保机构应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积极为有贷款需求的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对为微型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优先享受财政扶持政策。

第二十条 符合《云南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办法》(云政办发〔2010〕163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云政办发〔2014〕30号)规定条件的微型企业,可申请我省鼓励创业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并按规定享受有关贴息政策、补贴政策和税费优惠政策。

新创办并经营满一年,且符合《云南省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云金办发〔2014〕16号)规定的微型企业,可参加云南省小额贷款保证试点,按规定申请10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

第七章 培训与服务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工信、工商、财政、教育、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做好微型企业创业人员的创业培训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广泛动员有创业能力的各类人员参与创业,并提供创业帮扶服务。

第二十二条 微型企业创业培训以提高申请人创业能力为目的,开展政策解读、项目选择、担保贷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合同签订及风险规避、员工聘用与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知识、创业实例分析、创业投资计划书制作等内容的培训。

第二十三条 加强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中介机构面向微型企业开展创业指导和综合服务,提高微型企业创业成功率。

第二十四条 大力培育工业园区、微型企业创业孵化园、微型企业创业基地,鼓励支持微型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引导微型企业集聚发展。

第二十五条 探索建立各级政府、各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等共同构成的微型企业帮扶机制,协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微型企业“成活率”。

第二十六条 积极组建微型企业服务联盟,探索建立微型企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微型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利用信息网络销售和推广产品。

第二十七条 全面推行行政指导,通过建议、辅导、提醒、规劝、示范、公示等多种方式,引导微型企业守法经营。

第二十八条 各级民营办负责抓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宣传工作,通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州(市)、县(市、区)财政资金配套情况纳入上级政府督点内容。各级督查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实行严肃问责。

第三十条 各级民营办会同工商、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资金使用、企业生产经营、劳动用工情况等进行指导和监管。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严厉查处微型企业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等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一条 微型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市、区)民营办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撤销申请人扶持资格,并按规定追回补助资金。

(一)不按创业投资计划书使用补助资金的;

(二)虚报实际货币投资额的;

(三)投资凭证票据虚假的;

(四)出租、出借扶持资格的;

(五)采用欺骗手段取得扶持资格的;

(六)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十二条 申请人恶意骗取、套取、挪用财政补助资金等违法行为记入市场主体诚信系统,并纳入全国企业信用公示平台公示。相关行政机关、金融机构依据不良信用记录,在银行信贷、行政许可、政策扶持等工作中依法对违法当事人采取禁止或限制措施。

第三十三条 领取创业扶持财政补助资金的微型企业两年内申请注销的,注销前应向县(市、区)民营办书面报告创业扶持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情况。

第三十四条 各级民营办、工商、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监察等部门应加强对微型企业扶持审核、使用、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国家公职人员截留、挤占、滞留、挪用、骗取、套取财政资金和、、等行为。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五条 各级民营办定期公布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有关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相关部门应当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省民营办会同相关部门对州(市)、县(市、区)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县(市、区)、州(市)民营办按季度向上级民营办报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情况。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申请人只能享受一次微型企业扶持政策。

第三十七条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及配套办法,并报省民营办备案。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微型企业,均指享受扶持政策的微型企业。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民营办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施行,执行期至2016年12月31日。

相关解读:

微型企业:指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为准确把握微型企业的划型,云南省工商局经反复研究并商有关部门同意,以企业注册资本为参照,制定了该暂行标准中新设立微型企业的划型标准。

具体划型参照标准为:1、农林牧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注册资本50万元及以下;2、零售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注册资本100万元及以下;3、交通运输业,注册资本200万元及以下;4、工业、建筑业,注册资本300万元及以下;5、物业管理,注册资本500万元及以下;6、批发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及以下。

个人独资企业以登记出资额计算,合伙企业以备案合伙协议出资额计算。

各地重点扶持发展的行业及企业,可以放宽到以上标准的1.5倍。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2

[关键词]小微企业;小额担保贷款;融资

作者简介 刘家宏(1982―),男,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江西省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担保中心业务科长。

(江西南昌 330025)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的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对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意义重大。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小微企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更加凸显,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近年来,江西小微企业发展迅猛,目前小微企业数量已突破150万户,在江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缺乏抵押担保、信息不对称、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因素,仍然严重制约江西小微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凸显了更为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笔者对江西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帮扶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江西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呈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融资规模持续上升。近年来,江西各级人社部门利用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近三年呈快速上升态势,2009年至2014年分别为36.5亿元、48.51亿元、62.6亿元、92.02亿元、98、47亿元、114亿元,累计贷款总量达到539亿元,约占全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量的五分之一,连续十年保持全国领先,但与小微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二)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当前江西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流向行业依次为批发和零售业(51.3%)、服务业(16.2%)、住宿餐饮业(10.1%)等,三类行业贷款占全行业比重高达87.6%。在创业者中,创业前有工作经历的人员,在创业后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就业行业机构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原属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所占比例明显降低,属于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例也在下降(见表1)。

(三)带动就业人数不断提高。近些年来,江西每年扶持创业人数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省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累计扶持个人创业65万人次,带动和稳定就业235万人次,约占全省新增就业三分之一,极大地缓解了江西就业压力。其中,2014年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9万人次,带动就业43万人次。

(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据人社部调查显示:江西省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个人创业每10万元可带动3.2个劳动者就业,扶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每100万元可带动22个劳动者就业,受贷创业者平均年收入比初次扶持前增加2.47万元,创业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5年内增加了4倍;每笔贷款最少可拉动创业者其他资金投入约为贷款额度的1.8倍。据此测算,江西用近20多亿元财政担保资金,放大担保杠杆比例,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39亿元,撬动了上千亿元的社会投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贷款回收率处于较高水平。近些年,江西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贷款质量有了质的提高,还款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省累计回收到期贷款426亿元,贷款回收率为99.88%,高出全国小额担保贷款回收率平均水平约4-5个百分点,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回收率约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小额担保贷款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贡献很大,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四难”:

(一)小额担保贷款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存在抵押担保“难”。一是商业银行可接受有效抵押物严重不足,抵押评估机构欠缺。二是政府担保机构对风险控制较严,反担保条件高。目前全省小额贷款担保机构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担心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手段,往往要求创业人员以保证、抵押、质押等方式提供反担保。反保证的条件相对较高,多数地方一个机关事业单位的担保人员只能担保5万元,10万的贷款要找两个反担保人,10万元以上的贷款大多数要求贷款人自行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

(二)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体系建设“难”。政府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在小额担保贷款审核过程中希望批量获取小微企业的注册登记信息和财务信息,但目前直接掌握这些信息的工商、质检、税务等部门的信息尚未通过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给金融机构和相关部门,银行、政府部门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仍然十分突出,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无法有效掌握小微企业的全面信息,使得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三)创业人员自身因素致使小额担保贷款风险防控“难”。相当一部分创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思想观念无法满足再就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创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女性所占比例较大。他们的文化水平大多在高中以下,技能单一,严重缺乏自主创业技能。还有的创业人员就业观念仍需转变,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缺乏心理准备,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缺乏正确认识,对创业项目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在没有准确进行市场调查的情况下,盲目介入,项目投入小,风险高。

(四)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盈利性矛盾解决“难”。商业银行是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宗旨。小额担保贷款金额小、成本高、利息收入少,与银行商业化经营原则矛盾。由于耗时又费力,商业银行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愿意开展此项业务。

三、政策建议

结合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建议政府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作用,通过政府担保和市场手段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各种渠道。

(一)深化担保服务创新,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开发创新担保产品和服务,切实增强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能力。加强与银行的协调合作,采取“一次授信、分次使用、循环担保”方式,提高审保和放贷效率。对成长型小微企业,争取予以适当延期,或由短期贷款转为中期贷款,以实现续贷续保。在继续开展小额贷款担保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展履约担保等非融资性担保业务,探索集合债券、集合信托、短期融资券和票据等新型担保产品和服务,不断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二)明晰各政府部门权责,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一是真正发挥地方政府在推动创业就业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将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长期确定下来。二是明确人社部门在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人行、银监部门在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中的行业监管地位,充分发挥其对金融机构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监管职能。三是积极发挥人民银行及其分支行在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

(三)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国家已经出台了鼓励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的相应政策, 如对于当年招聘失业人员数量超过现有在职职工总数的企业、且与职工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享受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但这项优惠政策由于认定条件较高,并且和地方配套的贴息资金不到位,落实相对缓慢。为此,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放宽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认定条件,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贴息扶持力度,保证地方配套贴息资金足额到位,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惠的条件。

(四)合理协调关系,努力缓解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完善制度,合理协调好政策性目标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关系,缓解经办银行商业与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性间的矛盾。如,在一定期限内,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如担保基金、就业资金、社会保险资金)存放比例、贷款风险损失分担比例、利率上限管理等积极政策吸引商业银行介入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力求在政策性和盈利性之间寻求平衡。

(五)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建立动态的风险控制机制,将风险控制贯穿于小额担保贷款贷前调查、贷中管理、贷后服务整个过程。同时,加大对经办机构的宣传和奖励,建立对担保中心、经办银行和经办人员的奖罚考核机制,保证小额担保贷款敢于放、放得出、收得回。

参考文献

[1]陈云.小额担保贷款挑战与策略[J].2011,(10).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3

关键词:微型企业 融资困境 化解机制

1、国内及重庆对微型企业的界定

1.1、我国对微型企业的界定

微型企业是指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或服务种类单一、市场占有率很低或只在小范围有较高市场份额、规模组织很小的企业组织。它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的经济条件下,其范围和大小都不相同。就我国而言,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规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人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2、重庆市对微型企业的界定

本文所研究的重庆市微型企业主要是指重庆市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中的“微型企业”,是我市为关爱民生、扩大就业、减少失业率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出台的实行财政资金专项补助的企业。它特指雇工(含投资者)在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这个定义对微型企业从数量规模上作出了界定,即雇工(含投资者)在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下。

2、重庆微型企业的融资现状

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背景下,微型企业作为促进就业、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新兴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而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城市化进程正在高速推进,缩小城乡、区域、贫富“三大”差距,优化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等现实难题亟待解决。因此,重庆市政府将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其突破口,将微型企业的发展放在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扶持性质的政策规定来鼓励微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但是,由于环境的驱使和微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导致了微型企业在发展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大的就是融资困境问题。尽管各家政策银行制定了微企贷款细则及流程,而且还引入了不少小额贷款银行,但由于微企规模小、大多无抵押担保物,自身信用等级差等原因,导致微企获取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十分困难,阻碍了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

3、重庆微型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

3.1、政府政策方面

3.1.1、对微型企业融资的扶持体系不够完整

重庆市政府以商业银行为依托,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这类政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鼓励微型企业发展,在政策的规定下金融企业可能会在短期内加大对微企的扶持力度;但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角度分析,基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自负盈亏的特点,政府的这种扶持行为会最终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微企放贷缺乏积极性。因此,仅是有“头”无“尾”扶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针对微型企业融资方面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扶持体系才能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

3.1.2、微型企业融资专门管理部门协调不足

重庆市各职能部门对微企后续扶持的合力还未形成,尤其是对扶持政策的执行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对于微型企业后续扶持力度偏弱。各职能部门协调不足普遍存在“一人干,大家看”的现象,同时也加大了融资的难度。

3.2、融资渠道方面

3.2.1、银行借贷方面

尽管微型企业信贷融资需求旺盛,但商业银行现行的信贷政策,更倾向于大中型企业,而非微型企业。何况微型企业贷款金额普遍较小,银行对处理这类成本较高、风险较大的贷款意愿并不强。

3.2.2、民间借贷方面

我国还没有关于规定民间借贷利率的政策或条例,民间借贷的利率通常都是借贷双方自行协商规定的,这导致了民间借贷利率的混乱。其次,民间借贷控制风险的能力主要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为主,贷款后缺乏有效的监督,因此民间借贷的风险难以预判。

3.3、微企自身方面

3.3.1、微型企业产业结构分布不均

重庆市微型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微型企业中高新技术型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和制造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由于其他种类的微型企业的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小,减少了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

3.3.2、微型企业缺乏抵押或担保资产

商业性银行是小型微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担保贷款和抵押贷款是小型微型企业取得资金的主要方式。银行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要求必须要有担保物抵押。而小型微型企业在成立时,固定资产本来就有限,而在无形资产方面,小型微型企业成立之初根本就没有无形资产。这样一来,微型企业根本就无法提供抵押或担保,融资困难问题进而衍生。

3.3.3、微型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

重庆市微型企业成立时间短,由于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财务信用问题明显,重庆市微型企业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还款不及时,资金使用不规范等情况时有出现,严重打击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微型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3.3.4、微型企业管理不规范,集体素质较差

重庆市微型企业大部分都属于个体私营企业,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为主,企业主实行集权式、懒散式的管理,主观随意性大,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再加上重庆市微型企业的企业主,大部分是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大学生,他们的自律能力较差,诚信意识淡薄,这些问题也会导致融资困难。

4、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微型企业的发展问题,在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方面都实施了多项措施,尤其在企业融资方面尤为突出。

4.1、美国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4.1.1、政府提供法律保障和扶持政策

(1)完善法律体系,为微企融资提供法律保障。美国于1953年出台了《小企业法》,奠定了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基础。此后美国建立健全企业法律体系,为微企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为融资提供法律支持和帮助。于先后制定了《小企业投资法》、《小企业融资法》《小企业技术革新促进法》等20多部法律,为企业融资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2)财税政策优惠。美国为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类型的微型企业采取不同的税收减免政策。美国除采取一般税收优惠扶持微型企业外,还利用政府订货政策在财政上给予微型企业支持。

(3)成立专门政府的管理机构。在《小企业法》实施后,美国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SBA),并于1998年升为正部级,作为一个永久性的联邦政府机构,其职能就在于发展微型企业,帮助微企融资,解决微企的资金不足问题,进而有效的促进微企的发展。

4.1.2、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便利。

(1)提升管理水平,为支持微企融资提供便利条件。美国商业银行并不主动为没有外部融资资源的微企提供融资,而是采取配合金融体系中其他机构的战略,与其他金融机构一起为微企提供融资支持。

(2)美国积极拓展微企直接融资渠道以促进筹资来源的多元化。一是设立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和小额股票挂牌市场,为微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资金帮助。二是由美国SBA审查、许可和支持成立的专门为微企提供融资服务的创业投资公司和民间风险投资公司,为那些融资困难的微企提供贷款和无担保或担保不充分的贷款,以促进微企的发展。

4.2、日本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4.2.1、与美国一样,日本也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

日本先后制定了《中小企业厅设置法》、《中小企业基本法》、《新中小企业基本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微企来说是进一步的保障,使得微企在融资时能够以合法的方式融资,进而有力推动了微型企业发展。

4.2.2、建立公共服务机构

公共服务机构在日本不仅发挥着政府与企业的功能,而且还是政策的主要实施机构。政府通过机构落实有关支持微型企业的政策,从而达到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目的。

4.2.3、完善相关金融体系

日本先后建立了国民生活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商工组合中央金库,形成了对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同时,还专门成立“微型企业经营改善资金融资制度”,对融资能力较弱的微型企业提供低利息、无担保、无保证的融资服务。这样使得企业融资成本极大降低,企业也能持续发展。

5、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化解机制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其本质是一种资金约束型经济,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够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因而要解决微企的融资困境,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同时还必须从政府、银行和微企自身三方进行探索,从而寻求法律政策的规制扶持、银行业务的支持以及微企自身制度的建设。

5.1、对政府而言:完善政府融资服务体系,全面改善微企的融资环境

5.1.1、立法律保障体系

与美国和日本一样,构建完善的微企融资法律体系,是微企能够有效融资的法律保障和支持。我国目前已颁布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微型企业发展虽然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缺乏实施规范,迫切需要建立与之对应的具体的法规,如《微型企业法》、《微型企业融资法》等,以此来实现对微企发展的法律保障。同时还应当借鉴国外实施多个全面的立法,以此来规制和促进保障微企的融资活动。

5.1.2、构建微型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立公共服务机构

与美国的SBA机构一样,公共服务机构不仅能够帮助广大微型企业整合融资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实现与各金融机构的融资信息对接,同时也能成为政府向企业和社会公众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知识、推介金融产品、优化金融发展环境的重要窗口。这样的机构不仅对微企融资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政府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

5.1.3、建立微企的信用制度体系

如果能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银行就可以降低向中小微型企业放贷的成本,微型企业也可以得到各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因此为了确保信用评级的工作有法可依,快捷、高效,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我国企业市场中的微型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进而促使是微企提升自身信用,增加融资的可行性。

5.1.4、完善微型企业担保体系

担保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微型企业的融资环境,政府如果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考核奖励等手段,建立完善风险补偿和分担机制,实现扶持与监管的有效衔接,提高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服务能力,如此则能为微企创造良好有效的融资环境,使微型企业的走出融资窘境。

5.1.5、规范民间借贷融资

金融活动的合法性取决于其是否对最大限度避免资金运作失败的风险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以及是否在保护社会投资者的努力上达到合理的程度。所以,民间借贷得以合法化的前提是资金用于微企的经营运转上,因而微企在借贷时应注明此项融资是用于企业的经营运转,并登记在册。只有履行相应的登记手续,才能收到法律的保护,从而变“地下交易”为“阳光交易”。

5.2、对银行而言:加快银行改革步伐,建立完善微企间接融资体系

5.2.1、转变银行观念,重视对微企的信贷支持

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其发放贷款的基本原则应是唯“效益”论而非唯“成分论”。因此,银行在微企与大型企业之间应当做到公平信贷,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微企同样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对于管理水平高、信誉度好、设备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有特色、市场需求旺盛等微企,银行应当重点帮助他们创业和发展。同时,如果银行放弃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微企客户,从经济与金融的角度来看,这也必然降低银行自身的经济效益。

5.2.2、银行应当加强金融体系创新,增加微企的金融服务项目

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完善票据业务以及开发应收账款的抵押和出售业务,这样不仅能够将自己的业务范围拓展,同时能够对微企进行有效的资金支持,不仅发展了自己,同时也促进了微企的发展,全面实现双赢。

5.3、对微型企业而言:提高微企自身素质,增强融资信誉度

5.3.1、提高微企的自身素质,增强融资信誉

这就要求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和技术创新。其一,管理创新。缺乏内部积累能力的企业,单靠外部融资是不可能健康发展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对企业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的经营管理,以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和融资能力。其二,制度创新要求微型企业必须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确定规范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实行严格、科学的内部监控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收益分配制度。其三,人才创新,企业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微企只有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才能为企业培养高效高素质人才,从而提升企业的素质和信誉。其四,技术创新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微企如果能够掌握核心技术,那么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愿意为这样的新技术给予资金支持,才能促使微企的融资不会出现短缺。

5.3.2、微企经营者还要重视市场营销管理,使经营项目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降低经营风险,提高盈利水平,保障偿债能力,减少和消除不诚信经营和违法违规行为,树立诚信守法的经营理念。这有做到这些,微企才能在众多大中型企业中立足,才能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青睐,才能不断发展,从而解决融资难这一窘境。

基金项目:2014年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资助项目(13XZ-BZX-086)

参考文献:

[1]廖妮娜.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研究―以渝北区为例[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22).

[2]胡瑞光.美国促进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融资经验及启示[J].华北金融.2011.(11).

[3]蔡翔,赵君: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额措施和启示[M].经济纵横.2007(05).

[4]樊鸿雁,姜南:中国企业融资法律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4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机构;政府机构

引言

截止2011年,江门市小微工业企业22579户,占全市企业的97.72%,规模以上小微企业2240家,从业人员49.24万人,实现增加值843.07亿元。江门市小微企业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1—6月广东省中小企业经营现状调查》报告指出,在所调查的样本企业中,仅2成获得过银行贷款,而且集中在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型企业,中型企业获得贷款率为60.65%,小型企业为18.63%,微型企业仅为5.35%。由此可见,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据江门市发展与改革局统计资料数据显示,我市2万多家的小微企业中,只有6%-10%的企业能成功申请到贷款,大部分企业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江门市小微企业、专家学者共同关心并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江门市小微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一)小微企业规模小

2011年国家统计局江门调查队对江门市小微工业企业进行了一项针对小微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专项经济调查,随机抽取了70家小微企业,年营业收入大于300万元的小型企业有22家,其中大于1000万元的有5家;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有48家,占抽样的68.57%。由抽样数据可概括出一般现象:江门市小微企业多以微型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资产实力弱。根据固定投资模型,企业必须拥有足够的资产才能顺利地融资,小微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资产实力弱,而难以融资。

(二)小微企业管理落后

部分小微企业的管理者管理理念落后,他们对于一年几百万元的利润觉得很满意,安于过自己的“小日子”,没有做大做强的意愿。而且,大部分小微企业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管理效率低下;企业账务不明,信息披露存在着不充分、不清晰甚至失真、造假现象,导致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慎贷”、“惧贷”[1]。

二、江门市金融机构因素分析

(一)大型商业银行惜贷

大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基本上是与大型企业相匹配的,其信贷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估模式也是按照大型企业的特征来设置的[2]。大型商业银行的这些特性使得其在开展小微业务时会面临成本高、风险监控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大型商业银行往往对小微企业授信额度不高,不愿意开展小微业务[3]。

(二)中小银行能力不够

江门市现有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等一系列城商行,有由农信社改制而来的江门融和农商行,有汇丰、国安等村镇银行等。这些中小型银行为江门市小微企业融资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总的来说,中小金融机构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分布还不够多,难以深入到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开展小微企业业务,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

(三)担保融资不畅

截止2011年,江门市备案担保机构数量达到13家,担保机构合计注册资金超10亿元,担保额突破20亿元。虽然从整体上看融资担保能力有所增强,但是,江门市仍然存在着担保渠道融资不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担保公司从自身利益与风险考虑,倾向于为风险可控,收益较高的个人或企业提供担保,而不愿意为风险大的小微企业贷款;江门市小微企业在融资担保机构贷款的利率比在银行贷款高3厘,总计年利率超过10%。如此高昂的融资成本,使部分小微企业难以得到融资担保贷款。

三、江门市政府机构因素分析

(一)服务管理模式不合理

江门市管理中小企业事务的是江门市经济与信息化局下属科室——企业服务与发展科(市中小企业局)。该科主要是贯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协调相关部门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与服务。该科自成立以来,秉承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宗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中小微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相关的事务越来越多,目前的这种层层报批的行政管理模式,降低了做事效率,影响为企业服务的质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政府财政扶持力度有限

政府财政收入有限,分配落实到小微企业的资金更加有限,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政府政策往往达到应有的效果。譬如,从政府对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来看,政府扶持政策大多针对诸如国家重点扶持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等,扶持面不够广,许多需要帮助的小微企业被拒之门外。

四、江门市小微企业融资难解决途径

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机构三方都必须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基于本文写作角度,对于小微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应当采取的政策,在这里不作论述,而主要从政府角度来对江门市小微企业融资难进行政策建议。

(一)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江门市政府可以成立一个小微企业服务中心来进行管理,下设金融与技术服务科等多个科室,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独立行使权力,以明确其职能和权限,在江门市内形成“1+7”(即市小微企业服务中心+7市区小微企业服务中心)的市、县综合服务模式,改进小微企业业务审批方式,提高小微企业办事效率,以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二)贯彻落实有关政策

江门市作为一个地级市,政府应当积极向省建言献策,希望省委、省政府能够出台更加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着力加强对银行的指导,创新融资体制,营造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同时,政府应当认真领会中央、省有关扶持小微企业文件的指示精神,落实“三促一帮”和“扶持中小微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如落实1500万元转型升级专项扶持资金和100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和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措施,并做好宣传工作,让企业了解政府的政策,保证各项优惠措施能落实到企业。

(三)推动融资体系建设

1、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梯度培育工程”来引导有条件的小微企业上市,具体模式可以是:培训-改制-辅导-报审-上市。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可获得政府奖励,优先推荐享受国家及地方贷款贴息等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以江门市部级高新区为依托,市政府开展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把江门部级高新区列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拓宽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融资及股份转让渠道。

2、政府应当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积极开展债券发行、信用保险、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等工作[4];大力支持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以“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为原则,搭建以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为合作对象的融资服务平台,建立“政企银通”信息服务系统,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5];同时也可以通过“惠民金融直播室”、“江门日报”、“江门中小企业网”、金融推介会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推介融资产品,推广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业风险投资、融资租赁、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新型融资方式,让小微企业更好了解金融机构融资产品。

3、政府应支持担保机构申报免征营业税资格及国家、省财政担保风险补助资金,为担保机构“谋福利”[6];由市财政安排一定金额专项用于扶持担保机构做大做强,积极探索组建国有非盈利性担保公司,通过降低担保费率、保证金等有效政策措施为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引导外地有实力的融资担保机构来我市经营,同时鼓励担保机构拓宽经营业务范围,为担保机构抵押、质押提供优质服务。

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的有关规定,要求各级政府推动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珠三角九市中,已有8个市都单独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江门市还没有设立,江门市政府应当设立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对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保证金垫付,从而可以使企业全额使用贷款资金;可以借鉴佛山四区的担保基金模式,政府与担保机构合作,将担保费率从3%—5%降低到1.8%,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加强对小微企业内在发展的扶持力度

1、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小微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采取专项补助或贷款贴息等方式,按照省与市补助一致的原则,进行1:1配套;加大财政对小微企业,特别是江门骨干企业与新能源、LED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抓好江门市机电、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纸等六大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

2、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咨询、培训服务,提升本土小微企业家及接班人经营管理能力,对骨干小微企业高管人员进行轮训,打造小微企业家精英梯队。尝试举办“邑商论道”系列专题品牌培训,建立本土企业家学习交流平台;与五邑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本土化实用人才。

3、政府采购部门除了安排一定比例给小微企业,可以采取政银企合作,为中标商提供资金扶持;借鉴(顺德)国际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的经验,成立类似“江门市出口产品创意设计协会”等机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给小微企业提供更广的对外交流平台,引导小微企业“走出去”;对于参加境外展览会,申请企业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专利申请等一系列有利于企业贸易发展的活动,市政府按照一定的支持比例与最高限额给予资金扶持;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设“江货专区”,打造一批江门企业网上集聚区,在市内优势行业如摩托、水暖等行业中建立有影响力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

参考文献:

[1]万良杰.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

30-33.

[2]吴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55-57.

[3]陈游.富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的成功典范[J].新金融,2012,05:54-58.

[4]来煜标.浅析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以临安市为例[J].浙江金融,2012,05:78-80.

[5]尚福林.新时期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J].中国金融,2012,16:10-11.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5

今天召开全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2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黔府发(2012)7号)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毕府发(2012)11号)精神,安排和部署今年我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微型企业是一种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济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投入资源少、创办速度快和成果见效快等特点。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可以让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有机会创业和参与发展,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加速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为推动微型企业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12]2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黔府发[2012]7号文件、市政府出台了毕府发[2012]11号文件,贯彻落实好这些文件精神,是助推我县微型企业发展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将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有效地抓好我县微型企业的扶持发展工作。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是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的具体体现,各乡镇及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机构,加大对微型企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做到宣传工作进社区、进村组,使微型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家喻户晓,营造良好创业氛围,激发全民创业热情。要定期组织微型企业业主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交流经营信息和发展经验。开展“十佳微型企业”评比活动,宣传、树立一批自主创业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三、统筹协调,各司其职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全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成立了“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办联系领导和县工商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财政、金融办、工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考核办、人行、银监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对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跟踪考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工商局,具体负责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有关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明确一位领导牵头主抓,有关人员具体开展工作;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也要明确专人负责,积极开展工作。要根据我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切实推进微型企业发展,在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确保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四、优化创业,服务到位

结合县的产业和特色经济,资源优势,鼓励全民创业,对具有创办微型企业意识、具有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经创业培训,愿意从事微型企业创业的人员,均可纳入扶持对象。重点扶持从事加工制造、科技创新、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民族旅游工艺品加工、农副土特食品生产加工、建材、服装、日用品生产加工、广告业、特色种养业、现代物流、旅游观光、家政服务、餐饮业等微型企业。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和家庭菜棚、家庭果园、家庭养殖场也可纳入微型企业扶持范畴。支持城镇待业青年、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农村致富能人、外出打工返乡人员从事微型企业,对进入工业园区和产业孵化园的微型企业优先给予扶持。

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完善技术、信用、融资等各类信息的服务平台。对于微型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落户等具体环节,要尽可能地体现支持力度,全心全意为创业者服务。

五、明确目标,注重实效

发展微型企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核心,按照“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就业为先、定向扶持,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的原则,全面落实全县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和民营企业三年倍增计划,从2012年起,全县每年扶持创办320户微型企业,新增就业人员1600人,发展一批有稳定成长前景的微型企业,培养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队伍,有力促进我县经济总量增大,市场主体膨胀。

六、切实履职,落实政策

为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我县将采取“3个15万元”的扶持措施:一是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对创办的微型企业,在实际货币投资额达到10万元,并经审查合格后,县级人民政府给予5万元的补助。补助资金按照省、市、县7:1:2的比例分担。对微型企业申请商标注册,取得商标注册证的,县人民政府给予1万元补助。二是落实税收奖励政策。微型企业除享受国家和省、市、县对小型微利企业及特定行业、区域、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外,县财政按照微型企业实际缴付的所有税收中省级及以下地方留存部分总额进行等额奖励,总计不超过15万元。三是融资担保政策。符合扶持对象的微型企业有贷款需求的,可以自有财产抵押、动产抵押、注册商标、税收返还为质押或者信用贷款等方式,到银行或者担保机构申请15万元额度及以下的银行贷款支持或担保。由财政出资的担保机构进行担保。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积极为扶持对象提供贷款支持。四是落实其它扶持政策。符合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享受行政事业性零收费政策,即所有涉及微型企业创办的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免收。

七、严格操作,有序推进

为有序推进我县微型企业的发展,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必须严格程序,抓好落实:

一要抓好资格审查。扶持对象申请创办微型企业,需要向创办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出具同意推荐材料,创业所在地工商分局进行初审。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对扶持对象进行创业培训,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扶持对象到创业所在地工商分局办理微型企业注册登记后享受扶持政策。

二要抓好财政政策补助。通过资格审核并取得工商注册登记的微型企业,持营业执照向县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申请财政资金补助,县财政按照规定额度从财政设立的专项扶持资金中支付。财政资金补助按照已审定的投资计划书中明确的用途进行支付,不得交由扶持对象自由支配,并进行全过程监管。

三要抓好银行贷款和担保支持。微型企业有贷款需求的,可向县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15万元额度的贷款申请。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合格后,推荐给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贷款和担保手续。

四要抓好税收奖励。符合扶持条件的微型企业,在次年年初向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税收奖励申请,经县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财政部门按规定给予奖励。

五要抓好信息公开。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公示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税收奖励和银行贷款支持的微型企业情况,并在每年的一季度上一年微型企业创业投资扶持计划推进报告。

八、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微型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是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涵养就业的主要渠道。因此,扶持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定人定项,必须经过严格的程序、严密的审查,确保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能。工商、财政、税务、金融、监察等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共同防范风险,依法严厉查处套取、抽逃、转移资金和资产的行为,保障资金安全。

九、加强督查,确保落实

县委、县政府将把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纳入双考双评双挂钩年度考核和干部考核内容,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并抓好落实。县考核办将会同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此工作进行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6

小微企业生存艰难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除了货币紧缩政策和房地产业市场的影响,其根源性问题又再次回到起点―他们在生存和发展遇到资金困难时,没有更多的贷款渠道。与国有大企业的阔气和政府对其的热情招呼相比,小微企业的贷款难则异常扎眼。

那么,小微企业是否适宜贷款?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扶贫办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说:“小微企业总体上说不适宜贷款来做。”

当然,汤敏也表示,小微企业发展到中型企业了,银行还是可以开放贷款,“有好的发展机会,贷点款也未尝不可。”但是,他也认为,在小微企业遇到生死困难又无法获得银行帮助之时,该破产还是得破产,“做事都有风险,小微企业还是得靠自己,谁也没有责任一定要帮助你能赚到钱!”

总体环境趋好

万事开头难,小微企业就是处在创业的起步阶段,艰难就是这个过程的伴生品。但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相比于早些年来说还是越来越好的。汤敏对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做了如是总结。

2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指出,要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积极性,确保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

汤敏对此解释,这是好事。当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银行业的监管者也早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银监会在做各种努力和尝试。自从2011年“跑路”一词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之时,银监会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也在逐渐细化之中。

2011年5月25日,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对于“小企业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银监会提出各地商业银行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要“根据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加强对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信贷产品及抵(质)押方式的研发和推广。”

就在此前一个月,在浙江发生多起企业老板“跑路”现象。有分析人士指出,以民营企业家为绝对主体的小微企业一旦大批量发生老板“跑路”现象,所影响的就不仅仅是企业本身,而是有更深远影响的社会治安问题。

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在持续颁布。2011年9月28日,银监会监管二部主任肖远企首次对外披露,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的容忍度可以提高到5%。“从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率要比其他的高3~5个百分点。”

但是,跑路现象也在持续发酵。一份浙江省政府机关的权威内部文件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初,浙江省共发生企业主欠薪逃匿事件228起。1~9月浙江因老板跑路而欠薪的员工数量是14644人,与2010年同比上涨197.9%。

对于这个数字,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了否定,“228这个数字只是对有一定规模、有名有姓企业的统计。实际上的数字要远远超过这个统计,那些都是微小企业,没有人能关注到。”

问题在持续发生,政策还在持续完善和细化。2011年10月25日,银监会再次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的条件、贷款风险权重的计算原则、贷款不良率执行差异化考核标准和贷款收费问题进行了细化和明确。

2012年作为小微企业服务年,银监会也将对商业银行服务于小微企业工作重点体现“五个突出”和“六个坚持”。因此,汤敏分析指出,尽管问题在2011年似乎有所爆发,但扶持小微企业的政策确实也是在完善之中,从总体来说,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还是趋于好转的。

等待救助不如自救

尽管政策一个一个在出台,但谁来监管,谁让政策落地这个问题还是摆上了桌面,最早关于处理小微企业问题的政策是2005年出台的“旧36条”,2010年“新36条”也颁布了。随后银监会的各类通知细则也相继面世,可问题终究还是在不断发生。

突出体现就是给中小(微)企业担保的担保机构,其自身问题越来越明显。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担保机构全年代偿下降21%,代偿总额仅29.8亿,占当年担保总额0.27%;代偿损失5.2亿,占当年担保额的0.05%。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数据反映的就是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根源性问题。

汤敏则认为,“就全世界来说,小微企业都不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这就是因为一家小微企业贷款少,但一大批小微企业同时贷款,银行就需要承担很大风险。“谁敢给你贷款啊?小微企业就得靠自己资本积累。一般来说,小微企业不适宜贷款。”

与此同时,一位长期关注小微企业发展现象的专家指出,担保机构的官僚化也在客观上加重了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事实。工信部中小企业服务司的数据显示,2010年过亿元担保机构增加明显,注册资本1亿元及以上担保机构1770户,占担保机构总户数的36.74%,比2009年提高14.92个百分点;过亿元担保机构当年新增担保企业户数达13万户,占新增担保企业总户数的59%,新增担保业务额达7453亿元,占当年新增担保总额的76.09%,比2009年提高3.14个百分点。

这位专家指出,这组数据其实反映了一个事实,就是政府的担保机构从心底里就看不上小微企业的担保工作。这可以从2010年全国地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情况得到印证。2010年,全国地县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达4121家,占总户数的85.55%。在当年提供近58.5万笔担保业务中,单笔800万元以下(含800万元)的55.9万笔,占95.5%,比2009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单笔100万元以下的34.9万笔,占59.7%,比2009年提高7.5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生存无异是“雪上加霜”。对此,汤敏解释,“在正常的市场机制下,小微企业是很难贷得到银行贷款的。除非有专门的政府贷款机构,因为小微企业本身是政府用来解决就业问题的,所以,很多国家采取担保措施来扶持他们的正常发展。”

但这并不是说政府就是万能的“救世主”,汤敏认为,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就是带着这种让政府这个“救世主”的心理来发展自己的企业,所以一旦遇到发展瓶颈就寄托政府来解决。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7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税政策;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科技大学2015年本科生创新计划阶段性成果;镇江市社科联项目:“新常态下促进镇江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新思路”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7日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为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包括财税政策在内的各项政策措施,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镇江市小微企业数量繁多,在解决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研究目前镇江市针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

(一)小微企业。近些年来,小微企业的概念逐渐从中小企业中剥离出来,通常是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主要指那些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1)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他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2)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他企业不超过80人;(3)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符合以上三个标准才是小微企业。

创建小微企业的时候,既可以申办成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又可以是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自由资金,亲戚朋友借款,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投入的资金既可以是实物资产、知识产权,也可以是货币资金。销售上采用直销的方式,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运作方式灵活,内部管理松散。

(二)镇江小微企业。镇江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城市,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一个著名港口和商业贸易转运和转口城市。镇江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零售、批发、餐饮、加工等投资成本少、劳动力密集度高、附加值较低的行业。随着国家鼓励创业政策不断出台,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政策导向,为镇江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截至2014年末,镇江市全市有中小微企业4.6万家,工业企业1.8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707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8.9%,实现生产总产值5,666.8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9%。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92.3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税、利润分别为530.9亿元、336.4亿元,同比增长14.7%、16.1%,增速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二、镇江现行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及取得的成果

镇江市一直以来重视对于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发展,出台了多项财税政策支持镇江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一)多措并举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2013年6月,镇江市启动小微企业融资“阳光服务”工程。其中的具体措施包括:畅通银行与企业信息沟通机制,推动融资还款方式创新,优化融资抵押担保服务,提高专业化水平,改善金融服务环境。2013年8月,镇江市政府宣布设立“小微企业周转贷款”,为市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单笔融资申请额不超过500万元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经测算,如果设立1亿元规模,每年可为480多户企业减少2,440万元的融资成本。目前,镇江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所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大大高于全省百分比。

2015年,镇江市开展了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以“扶助小微、转型成长”为主题,提出十项工作举措,力争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创业载体建设和服务、融资担保服务四个重点方面实现新突破: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公共服务平台15家以上,服务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完成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1,000人次;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产品30个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家;为700家以上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向1,800家以上小微企业发放周转贷款,融资190亿元以上。

(二)加强针对小微企业专项资金引导。2015年镇江市继续加大了对于小微企业资金引导扶持力度,政策规定市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用于对小微企业扶持的比例不低于30%。此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中安排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资质的社会化服务机构提供的面向小微企业的培训和咨询诊断服务。加大创业主体培育力度,鼓畲笾行推笠荡动产业链上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针对性创业辅导,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孵化器等创业载体予以奖励。

(三)优化创新创业引导模式。市政府进一步整合优化市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等基金品种,充分放大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推动政府产业投资集团、融资平合民间资本,探索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2016年3月7日,“全国中小企业创新投资基地”落户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此整合利用资源,共同推进镇江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的发展。

(四)积极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2014年财政部、税务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优惠政策后,市国税局全面了解政策规定、办税流程、申报要求和管理方式,广泛宣传帮助纳税人吃透政策,让小微企业在季度预缴时即可提前享受优惠,并因企施策优化涉税服务,辅导纳税人正确申报。2014年第三季度全市申报查账征收的盈利小型微利企业共4,616户,其中4,182户企业享受优惠减免,共减免税额1,472.39万元;核定征收的小微盈利户数为3,810户,3,793户共享受减免税额1,169.33万元。除去享受其他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本次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受惠面达到94.65%。

三、镇江现行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存在的缺陷

虽然镇江市在财税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现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扶持政策落实不普遍。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接连出台,但由于专业性较强,又涉及多个税种和各类服务举措,让许多纳税人应接不暇。目前,镇江市仍有不少小微企业对于国家和市、政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并不了解,此外通过调查还发现,从事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对政策扶持和税费减轻的感知有所不同,科技型小微企业比较敏感,认为扶持政策对企业经营有较大帮助,而大多数的小微企业则反映“没关心或者不知道这些扶持政策”,对于扶持政策的落实结果也没有细究。

(二)创新、创业过程中融资难问题仍是小微企业的“坎”。虽然近几年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态势,镇江市至2013年10月末,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已达到839亿元,比2005年增长8倍,但总体来看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仍未完全转变,融资难问题“高烧”未退。在融资过程中缺少抵押物仍是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在调查的小微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反映企业获得资金的门槛较高,融资需求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

(三)税收征管程序仍显复杂。一方面各地区国税、地税两套机构使得征管工作存在大量重复交叉;另一方面在纳税申报程序上,对于所有企业均采用按同一纳税期限和纳税程序进行管理,没有单独针对小微企业进行的税收征管,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规模小、信息化程度较低,运用同一程序进行管理,在税收遵从成本上没有体现对弱势企业的扶持。

四、促进镇江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新思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镇江小微企业的发展,就以下几方面提出完善镇江现有的财税扶持政策,以促进小微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为了使小微企业更好地了解到各项扶持政策,应进一步扩大宣传渠道,如开设针对小微企业的专项讲座、媒体专栏等,由专人进行讲解,使得各项具体政策便于理解,真正帮助小微企业营业者实现“应知应会”。针对税收优惠政策,由于专业性较强,又涉及多个税种和各类服务举措,经常让许多纳税人应接不暇。税务部门可以针对每一项减免项目,列明对应的扶持对象、减免内容、新增和扩大优惠说明,纳税人可以快速准确地定位到自己所对应的优惠项目,一目了然,非常方便使用。开展这样多样化的服务,不断改进政策管理,让国家惠民政策的“雨露”能撒到每个小微企业的头上。

(二)构建以财政支持为主体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1)财政支持与融资担保机构共担风险,财政担负部分风险既可以降低融资机构和银行的贷款风险,又可以防范小微企业与融资担保机构的“道德风险”;(2)规范贷款对象的遴选机制,防止财政支持融资担保政策落实中的“寻租”问题;(3)构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完善风险投资市场,引导融资机构和银行向风险较大、收益较高的高科技小微企业进行风险投资。

(三)对不同的小微企业实施差别化税收政策。小微企业分布广泛,常常分处不同区域、从事不同的行业,经营的项目多种多样,获得的利润也会有较大的差距。针对不同的小微企业实施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或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差别化的税收政策,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如,对初创的小微企I而言,需要创业基金直接投入和直接免税的扶持;对于发展期的小微企业则需要财政支持政策的融资支持与投资抵免等方面的扶持,促进其扩大投资和生产的规模。

新的发展、新的机遇,抓住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及其症结所在,积极制定和实施单独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综合运用金融、财政、税收和市场监管等有效手段,定能更有力地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梦,王建新.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小微企业减税政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2]戚啸艳,陈啸,朱近忠.激励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财税政策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0.

[3]高平.小微企业感受温暖金融阳光[N].镇江日报,2013.12.25.

微型企业贷款扶持政策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主办银行制度;激励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5)05-0058-06

一、引言

近年来,小微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小微企业1169.87万户,占企业总数的76.57%,解决就业1.5亿人,吸纳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但由于抵质押物缺失、财务规范透明度差、经营状况监控难等自身缺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需要等多方面原因,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阻碍当前小微企业发展的桎梏。在小微企业领域,资金供给与风险防控的矛盾,是造成银企双方长期陷入两难境地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在两者间取得平衡,是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的关键,也是衡量扶持小微企业成效的核心。

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也探索实施了许多配套扶持措施。但是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冲击,因关联担保、过度担保造成担保圈或担保链融资风险事件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小微企业获取融资的难度。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甚至还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这使人们逐渐意识到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存在缺陷,应当予以改进和优化。

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是企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尽管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是小微企业的共性,但在这一领域,仍有大量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微企业存在。这些小微企业发展愿望强烈、前景看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未来。扶持和助推这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是银行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也是银行优化和改进金融服务、发掘和拓展新业务的主攻方向。

为做好金融服务与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相结合的文章,可以围绕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有效性开展,针对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物、财务规范透明度差、经营状况监控难等现实问题,以支持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小微企业为切入点,创建实施潜力型小微企业主办银行制度,搭建银行与小微企业双向选择、封闭合作的平台,并通过机制建设激活市场动能,推动共赢发展,这是新时期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新路径。

二、主办银行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主办行制度是关系型融资的重要制度安排。目前国内外对主办行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定义,习惯上将占某企业借款份额最大、能对企业发挥监督作用的银行称为该企业的主办银行。其本质特征是通过银行对企业“相机控制”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银行和企业双方利益最大化。在小微企业中,不乏具有创新活力和市场前景的优质初创企业,它们也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一极。创建主办银行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以潜力型小微企业为突破口,多方面破解制约瓶颈。

(一)门槛成本高昂:“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然突出

小微企业由于大多处于新建或初创期,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如山东省日照市某功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投产的畜禽饮水增效设备、生态优育果袋等专利产品,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而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但由于租赁厂房经营,无法提供抵押担保,至今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此外,多数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较高,普遍较基准利率上浮80%以上。如山东省五莲县某机械厂的贷款年化利率高达12%,较基准利率上浮100%。据企业反映,80%―100%的上浮幅度,相对于民间融资动辄20%以上的月利率而言,仅属于中等利率水平。

(二)风险系数抬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防范难度偏大

由于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体系,银行很难对其资金流进行监控。目前小微企业已成为银行不良贷款的重灾区,2013年末日照市小微企业不良贷款余额占不良贷款总额比例高达29.15%。因为缺少对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有效覆盖手段,银行不得不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审批门槛和利率水平。

(三)政策效果弱化:信息不对称影响扶持政策实施效果

近年来,中央各部委、省市各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14年初,人民银行总行创设了支小再贷款,专门用于支持银行业机构扩大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山东省相继出台了10个方面31项小微企业帮扶措施之后,又印发了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动扶持措施进一步落实。这一系列扶持举措,为加快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同时,由于政企双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部分优惠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了影响。

三、主办银行制度的实施进程及框架设计:日照实例

潜力型小微企业主办银行制度,是为了扶持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发展,通过对企业筛选和评估认定、银企竞争性对接选择、主办银行与被扶持企业权利义务等内容的设定,实现银行与潜力型小微企业“一对一”合作共赢发展目标的一系列制度性安排。以日照市为例,截至目前,全市潜力型小微企业主办银行制度的推进实施已经历了两年多时间,大体可划分为研讨探索、方案酝酿、先期试点与全面推开四个阶段。主要实施进程及内容如表1。

(一)明确潜力型小微企业筛选认定流程

1. 材料提报。企业通过自主申请,或大型企业、商会、政府主管部门、银行业机构推荐等途径提供企业基本情况、经营管理者情况、生产经营现状主要指标、竞争力定性评价及相关证明资料、产品销售情况及主要指标数据等材料。

2. 认定评估。由人民银行联合市金融办、财政局、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农业局、民营经济发展局等部门,聘选相关专家和人员组建认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建立评定工作机制以及评估认定指标体系。每半年开展一次认定评估,并公布认定名单。

3. 双向选择。潜力型小微企业评定结束后,银行业机构与进入名单的小微企业通过每半年统一组织的“双选会”或自主对接两种方式进行洽谈,通过双向性、竞争性选择确定“一对一”的主办银行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潜力型小微企业筛选认定流程如图1。

(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主办银行全方位金融扶持

对于主办银行,可以了解掌握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活动,但应当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合理资金需求,适当降低信贷准入门槛,并在同等条件下给予潜力型小微企业一定的利率优惠,帮助企业规范财务管理,为企业量身定制综合性金融扶持方案。对于潜力型小微企业,在可以获取主办银行融资、结算等综合性支持的同时,必须与主办银行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依法经营,确保财务管理规范、透明,保证主办银行为主要结算行,潜力型小微企业与主办银行的权利义务如表2。

(三)设定保护期,维护主办银行优质客户“独享”权利

主办银行与潜力型小微企业帮扶期限原则上不得低于3年。主办银行与潜力型小微企业合作关系终止前,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与该企业再另行建立主办银行关系,不得为其提供主办银行关系范围内相关金融服务,避免无序竞争。帮扶期限内,发生如表3的情形,双方可申请解除关系。

(四)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

整合经信、科技、农业等部门实施的经济金融优惠政策,对主办银行与潜力型小微企业倾斜扶持,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壮大,培育企业典型。同时,对已认定的潜力型小微企业实施财政增信担保扶持,优先纳入全市财政增信贷款扶持范围,各政府部门优惠扶持政策优先向其倾斜,政府主导设立的信用担保公司优先为其提供增信担保服务,并降低担保费率,实施税收优惠或减免扶持政策。

(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制度落实

1. 建立年度考核机制。设立主办银行考核指标,按年度进行考核。对实施效果好的主办银行,在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上予以倾斜;对重信守约的企业,由相关部门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对不遵守本制度规定或达不到要求的主办银行和企业,及时予以通报,并建议取消其享受的各类财政优惠政策扶持资格。

2.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对恶意违约或拒不履行协议的,实施负面清单惩戒,银行业机构取消其相关金融服务,相关部门取消其获取各类优惠扶持政策的资格,相关信息纳入征信系统。

四、主办银行制度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中的优势

(一)合作共赢:有助于新型政银企合作模式的形成

与传统合作模式不同,通过银企“一对一”排他性合作、政府相关部门激励约束政策措施的集中整合等系列制度安排,主办银行制度可以实现政策扶持效果进一步提升、银企合作共赢的双重目标,在政、银、企之间打造全新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通过集中整合中央、省市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可以增强扶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潜力型小微企业既可以享受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也可以获得主办银行较低利率的融资支持,以及支付结算、财务培训、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主办银行可以通过竞争性对接,排他性介入和培育潜力型客户,挖掘潜在利润增长点,实现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

(二)禀赋提升:有助于推动小微企业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

合作期间,潜力型小微企业要承担“确保财务管理规范透明”的义务。履行这一义务,企业必须确保能够诚实规范经营,严格执行会计、财务方面法律法规,认真编制财务报表,如实反映财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合法。这将增强潜力型小微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的主动性、迫切性,促使企业逐步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产权管理、内控管理、人才管理、激励机制以及文化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三)风险缓释:有助于防范区域金融风险

主办银行制度旨在搭建银企封闭合作的平台,通过实施排他性制度安排,企业独享主办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避免过度授信,通过实施诸如降低担保门槛、利率优惠、提供信用贷款等扶持政策,缩减企业担保圈(链)范围与规模,防范风险的集聚。主办银行制度可以推广应用到大、中型企业,即通过主办银行牵头多家银行形成“主办银行群”模式,实现对企业的全方位支持,并通过明确债权受偿顺序、转让清收方式,防止因单家银行盲目抽取融资导致企业出现“信贷断点”,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生态提质:提升小微企业合规守信经营理念

实施主办银行制度,潜力型小微企业要经过多方推荐、集中筛选和评估认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增加了信用保证和守信制约。通过“一对一”帮扶,主办银行将全面监控企业经营状况、资金流向,推动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和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随着潜力型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发展日益加快,通过其“以点带面”,能够在行业内、区域内形成正向激励效应,带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

(五)结构优化: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按照制度流程筛选认定的潜力型小微企业,属于区域内最具成长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本行业的发展。实施主办银行制度,促进潜力型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将会带动本行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众多小微企业的持续成长,继而有望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农业、服务等产业集群,这将对促进地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五、结论与启示

(一)平台构筑:打造银企对接和政策扶持平台,促进政银企合作共赢

通过实施主办银行制度,中央、省市针对小微企业的增信贴息、科研资助、市场推广等各项优惠政策得到整合落实,政策的扶持效果进一步提升。潜力型小微企业不但享受到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而且在保护期内获得主办银行利率较低的融资支持,以及支付结算、财务培训、信息咨询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增产扩建、产品研发等融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融资成本降低,助推了企业发展,同时为企业建立规范透明的财务体系、确立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奠定基础。主办银行通过竞争性对接,提前介入和培育潜力型客户,挖掘潜在利润增长点,实现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

(二)风险隔离:切断小微企业间互保、联保带来的风险传染,降低系统性风险

小微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缺乏银行认可的抵质押物,贷款融资主要依靠担保,但小微企业通过互保、联保抱团增信融资潜藏较大的风险。如近年来较为流行的小微企业信用联盟,因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行业整体经营困难,导致参与联保的小微企业大面积亏损,风险传染日益加剧。通过实施潜力型小微企业主办银行制度,促成银企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可以降低企业授信门槛,甚至提供信用贷款,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小微企业互保、联保风险。

(三)耦合联动:带动重点行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按照制度流程筛选认定的潜力型小微企业,属于区域内小微企业中最具成长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先企业,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本行业的发展。实施主办银行制度,促进潜力型小微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也会带动本行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众多小微企业的持续成长,继而有望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在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科技、农业、服务等第一、第三产业集群,这将对促进地方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发挥积极作用。

(四)理念升华:提升小微企业合规守信经营理念,促进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

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基础薄弱、生存压力较大、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原因,经营过程中失信、违约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是银行将小微企业列为高风险群体的重要原因。实施主办银行制度,通过对潜力型小微企业进行多方推荐和集中筛选,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增加了信用保证和守信制约。通过银企“一对一”帮扶,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流向受到全面监控,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发展战略更加合理,这些都有形无形中推动了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和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随着潜力型小微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发展日益加快,通过其“以点带面”,能够在行业内、区域内形成正效应,也会为进一步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带来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斌,孙新福,邵宏等.关于我国推行主办银行制度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

[2]王建华.日本、德国的主办银行制度和我国主办银行制度的建立[J].汕头大学学报,2000,(5).

[3]祁晓琼.主办银行制度运用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

[4]苏宗国.关于主办银行制度与银企关系的思考[J].金融研究,1997,(10).

[5]黄东坡.“企业联盟+互助担保+主办银行”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J].财会月刊,2012,(11).

[6]郭丽婷,杨秀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及其破解[J].西南金融,2013,(11).

[7]谭丽.做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N].农村金融日报,2014-6-16.

[8]张光森.从企业资金链风险反思银行信贷管理体制[N].金融时报,2014-12-9.

Abstract:The leading bank system can overcome the problem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banks and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by the bank and the two sides based entirely in the freedom of choice,decide on,grasp the exclusive cooperation and balance,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boundary,the right and responsibility of symmetry,so as to avoid the disconnection and imbalance of enterprise financing demand and supply of bank funds.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in financing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solve problems. The leading bank system desig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banks and enterprises to form a binding incentive system,re allocation between the bank profit and risk,prompting banks to form revenue sharing,risk sharing benefits of the community. At the same time,the main bank system through the rational design of the system to avoid the potential risks.

上一篇:财政扶持政策范文 下一篇:商业贷款优惠政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