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发展范文

时间:2023-12-10 03:45:36

微型企业发展

微型企业发展篇1

【关键词】 小型微型企业 近况 分析 对策

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出口总值1499.4亿元,下降0.5%,为2009年12月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认为“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转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2011年11月以来,国务院已召开两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由此可见,研究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近况与对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小型微型企业的性质与功能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据统计,小型微型企业目前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小型微型企业的标准如表1所示。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型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社会功能。它不仅解决了创业者的自身就业,而且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二是经济功能。经过市场经济洗礼,小型微型企业主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众多小型微型企业逐渐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经济贡献度越来越大。

二、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近况

2011年以前微型企业界定在小型企业之中,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数据中可探视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显示:以工业为例,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50.1%,年均增长8.5%,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99.3%;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3%,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1%;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不仅如此,“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00万个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三、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之困分析

纵观经济形势,制约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的原因,除了固有的五个方面――基础薄弱、质量较低,市场准入障碍,税负偏重,融资困难和服务体系不完善之外,自2010下半年以来,还突出表现在经营发展过程遭遇“内外夹击”困境。

1、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的“内忧”

(1)追求暴利。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一些小型微型企业面对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各种机会诱惑,表现出了疯狂逐利“乱象”。

(2)接班不顺。一方面,在近几年全社会追求暴利的环境下,小型微型企业接班人既无心也无力经营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在不正确的财富观支配下,一些小型微型企业主下一代只想变卖资产,获得现金或房产,依靠出租房产或放贷获得收益,变成食利阶层,更加恶化了小型微型企业生存环境。

(3)违法失信。由于外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小型微型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但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所导致的违法失信成本低下,又使得少数小型微型企业走上犯罪不归之路。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假冒伪劣”和服务业领域的“坑蒙拐骗”已成为少数小型微型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不二法门。

2、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的“外患”

(1)“双轨制”之困。2004民营资本外移高潮、2011新一轮移民高潮,可以说是政策体制“双轨制”的结果。2009年起,许多小型微型企业为了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就已“剑走偏锋”,通过各种“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解决一时急需周转资金不足问题,而银行长期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趋紧,自然而且必然出现大量企业资金链短裂问题。

(2)成本攀升之困。第一,劳动力短缺。一方面,可用劳动力人口(15―64岁)尽管还呈增加趋势,但少儿(0―14岁)抚养比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老年(65岁以上)抚养比开始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劳动力密集企业将出现劳动力长期短缺局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尤其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泡沫化”,加上80后独生子女一代中只想占有财富坐享其成“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房二代”的大量出现和炫富表现,传统价值观缺失,已面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严峻社会问题。第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从全球视角看,2011年发达经济体对于流动性管理偏向谨慎,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金融投机影响等诸方面因素的叠加,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处于高位震荡态势;从国内视角看,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的良好态势,对工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产生拉动作用,成为工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建材价格稳步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三,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中国经济腾飞,工业化加速,表明其产品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占有率扩大,世界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因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而导致美元不断贬值情况,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已成为长期趋势。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中,很多是针对科技型或具有成长潜力的小型微型企业的,而这将是一大趋势。传统产业领域的小型微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借助政府的转型升级资金扶助,自觉完成产业转型,才是这类小型微型企业的明智抉择。

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1、共生进化论

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德巴瑞(Debarry)提出的企业共生理论认为,企业群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企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因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而形成的共生体,导致内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这种改进既能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又推动社会福利增长。

2、市场缝隙论

战略管理理论领域的学者认为,有三种因素导致了市场结构里存在大量的市场缝隙:一是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微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具有进入优势。二是现存的大企业将降低自身的纵向整合能力,这就为战略灵活性、适应性强的微小型企业占据大企业放弃的细分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行业进入机会。三是高度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为创建微小企业提供广泛的产品特色选择范围,微小型企业便不必面对面与大中型企业展开直接竞争,从而增加了存活率。因此,微型企业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行动快捷等特点,灵敏迅捷地寻找市场的“缝隙”。由于技术革新与市场的动态结合所导致的服务经济化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中小企业带来新的缝隙市场,结果大企业越来越大,微型企业越来越多。

五、发展小型微型企业的应对之策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系统梳理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纳各地的创新性举措,对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归类,形成有机的政策体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第二,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在经委系统中增设小型微型企业管理职能和专职人员,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管理与政策指导;二是在街道和镇一级建立“商会”组织,培育其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功能。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确立企业核心理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创新;另一方面,小型微型企业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计划、上市与公众化等重要举措,彻底消除“内忧”。同时,也要注重建立以价值为导向、以竞争为主体的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第四,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同时,针对目前许多企业工艺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的状况,采取措施支持企业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努力践行科技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坚决做到“合法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第五,推进交流合作。创办小型微型企业国际交流平台,协助小型微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和促进与国外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政府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方式,推进小型微型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形成“众星拱月”式创业集群;强化小微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强强联合,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共同发展。第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服务体系、技术开发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资信评估服务体系、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在管理咨询、法律咨询、人才培养、信息采集和交流、技术开发、融通资金、市场开拓等方面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鼓励地方政府、商会牵头,建立各种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小型微型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六、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给当今的小型微型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机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了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提出了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为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发展小型微型企业只有“跳出小型微型企业看小型微型企业”,找准方向,对症下药,才能“表本兼治”。同时,小型微型企业本身也要反省自己,调整思路,放正心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真正把自己做大做强。

(注:基金项目:2012年常州市自然科学软课题(特约课题)常州县域经济提升与发展的研究与对策,主持人:刘奇洪;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名称:常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编号:201110294045)(教高司函[2012]144)。)

【参考文献】

[1] 龚树强: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D].山东大学,2011.

[2] 李树强等: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3] 吕伟坚:微型外贸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

[4] 蔡翔、宋瑞敏、蒋志兵: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5(12).

[5] 蔡道成:中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9中国(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C].2009.

微型企业发展篇2

【关键词】微型企业;发展;路径;探析;永川区

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国富转向民富的重要途径,是重庆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的有效举措。本文拟就永川微型企业发展路径加以分析。

一、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现状

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培育微型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了解,永川紧紧围绕“十五件民生大事”和“缩差共富”等中心工作,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当好企业的助产婆、催产师,着力缩小“三个差距”。

通过大力推进经济倍增工程,今年新发展各类企业主体491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027户,超额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外资企业新发展户数和注册资本(金)增量进入全市前列。通过强力推进微型企业发展,率先在全市成立微型企业协会,率先启动区领导和百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帮扶微企活动,率先突破微型企业小额贷款难。

今年我区创业培训1689人,1609户通过会审,财政扶持资金4005万元,发放营业执照1912户,带动就业近万人。

1.非公有制经济已步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永川已经发展微型企业2072户,今年还打算发展1200户以上。“十二五”期间,永川还将发展6000户以上的微型企业,这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他们或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2.成立微型企业协会,给微型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和桥梁,多方扶持、帮助微型企业做大做强

微型企业协会是经永川区民政局批准的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是全重庆市成立的第一个微型企业协会,目前全区共有会员2072户,主要履行以下职能:教育并组织微型企业会员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生产经营、优质服务活动;维护微型企业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微型企业会员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进行生产经营指导,提供信息服务,组织交流经验,帮助解决微型企业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微型企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对微型企业会员的管理工作,组织会员进行自我管理;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加强与其他协会及永川区政府有关组织及社团的联系与合作;完成永川区委区政府或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3.永川区工商学会提出“两项创新措施”的建议,对接重庆市培育微型企业政策,得到区工商分局采纳实施

(1)努力做到发展服务关口前移,搞好一个“对接”:以重庆文理学院现有的“大学生知行创业园”为对接点,利用学校对在校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知行”创业基础锻炼的便利条件,通过学校推荐、“知行园”表现考察等方式把他们中的毕业生作为微型企业的重点催生对象,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帮助其迅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2)努力做好发展服务关口后移,搭建一个“平台”:以中国永川商贸城、和旺物流园、顺达都市工业园等为载体,成立微型企业园区示范基地,吸纳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创办以商贸物流、仓储运输等产业为主的微型企业。通过扶持关口延后确保创业成功。采用“1+3+n”模式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即除了“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外,采用更多优惠政策吸纳创业:减免场地租金、免费提供个性化营业场所装修、设立商品配送中心等形式,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帮助催生后的微型创业者“存活”发展。

4.微型企业发展状况良好,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三高一足”

永川区按照微型企业定期巡查回访制度的规定,对首批试点155户微型企业进行了首月巡查回访了解到,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状况良好,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三高一足”,即:

(1)开业率高:155户微型企业开业一个月以来,通过首月巡查回访统计,目前基本正式营业,开业率达90%以上。

(2)营业收入高:据不完全统计,155户开业企业当月营业额近500万,仅永川商贸城17户微型企业首月营业额33万,其中2户技术信息微型企业首月营业额近5万,对于初涉商海的微型企业来讲,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带动就业高:155户开业企业解决固定就业岗位856人,还不包括临时雇用人员。其中重庆市永川区九哥制衣厂开业一月营业额2万元,招收固定成衣加工人员13个,临时人员2个,为微型企业创业带动就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4)创业信心足:在巡查回访中,大部分微型企业创业者对未来充满型心,有5个微型企业已经申报了商标注册,4个企业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形象展示网站,他们看好的既是政府对微型企业的政策优惠,更是政府对微型企业的重视,他们就是要凭借微型企业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好风”,冲上九霄云峰。

(二)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微型企业发展滞后,数量少、规模小、就业率不高。据区个协介绍,在现有的10368户个体工商户中,仅有0.4%约400户可以扩大规模,上档升级为微型企业。

2.微型企业的产业结构愿望与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势不匹配。从咨询和申请情况来看,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占了总数的近60%;从投资领域愿望来看,传统的商贸业和服务业占了总数的70%。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还未能参与微型企业创业,文化创意、新兴服务等行业涉足较少,这与永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区域优势得不到显现。

3.一些个体工商户自身上档升级为微型企业的意识淡薄,经营能力不强。有的受小农经济影响,安于现状;有的怕担风险,不敢闯市场;有的怕露富,以致怕因富而带来其他影响。对微型企业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认为个体工商户中的大户(微型企业)只限于在城镇经营的,没有把农村中的专业大户纳入微型企业的范畴;二是误认为微型企业在发展规模、经济总量、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成效不明显,不受社会普遍关注;三是认为个体工商户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优胜劣汰,不需要政府扶持、调控。

4.对“九类人群”的认定困难。由于“九类人群”的标准不一致,基层工商部门在身份认定上操作困难。如大中专毕业生,就涉及到自考、成人教育、函授等多种类型的确认。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微型企业时,采取书式审查,对借用“九类人群”名义或借用他人门市申请创业扶持的,难以甄别。镇街对“九类人群”已就业情况也难以把握。

5.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不具体。微型企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税收、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在现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中,缺少对微型企业的规定,即使有微少规定,也不具体,难以操作。有的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业主反映,承诺的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及时;享受的财政补贴、税收返还、贷款担保等扶持政策,办理的程序过于复杂。

6.有的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质量差。政务环境还不宽松,人际关系成本较高,花去大量时间搞应酬;本本主义、唯书唯上,还大有人在;私营企业难办事,办事效率不高,缺乏服务企业的意识。

7.宣传力度不够。尽管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上进行了政策解读,制作了政策展板、发放了政策宣传手册、召开了“九类人群”代表座谈会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部分群众和个别乡镇领导不能完全正确理解政策的内涵,把国家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简单地理解为随便开办一家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就可以从国家领取2-3万元补助,从而到处找关系,走后门。

二、微型企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培育微型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以创业促进就业,突破性发展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全力打造微型企业精品工程,多管齐下推动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创业者自身迫切创业的动力,是微型企业发展的内因。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就是要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者的创业动力。一是要培育全社会崇商富商的商业文化,消除人们轻商、怕露富的心理障碍。二是要积极宣传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以及区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让发展微型企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微型企业投资者涌起满腔热情,抢抓全市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极好机遇创业致富。三是要大力表彰非公有制经济的先进典型,各街道、镇乡要树立微型企业的样板,以典型引路,让更多的人踊跃创办微型企业。

(二)重引导,强保障,着力催化微型企业持续成长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宣传和引导并举,通过送法下乡等活动,采取报刊刊载、广播宣讲、街头宣传等方式,对微型企业的政策进行宣传,把文件精神解释到位,提高社会各界对微型企业相关政策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掀起创业热潮。二是帮助创业对象抓好创业设计。充分发挥职能引导作用,利用工商部门掌握的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微型企业重点向科技开发、工业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领域拓展,增强微型企业的“生命力”,确保微型企业存活率。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育微型企业的规划

规划就是导向。制定微型企业的规划一定要切合我区实际,努力做到发展规模适当,产业布局合理。一是微型企业的发展规模要适当。据《若干意见》,发展微型企业,全市今年先行试点,自2011年起预计每年新增2万户,扶持的对象是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群”,除市财政每年要编列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预算外,各区县也要投入专项配套资金。故我区培育微型企业,向市上争取,其帮扶的对象也是特定人群,且区财政也要安排专项配套资金。因此,只有微型企业的发展规模适当,才能既满足“九类人群”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及财力所能,也兼顾市上考核。当然培育微型企业应当尽力而为,不保守,特别是积极争取市上在我区试点。二是产业布局要合理。关于发展微型企业扶持的产业,《若干意见》指出:各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向适合微型企业特别、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倾斜。据此,我区培育微型企业的规划,既要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也要考虑未来的快速发展,尤其要和我区工农业发展的骨干产业结合起来。如在农产品深加工、饲料加工、林下养殖、绿色蔬菜、民族饮食、民族生态特色旅游、民族文化精品、市政维修、快速物流、商贸流通等领域培育微型企业。

(四)破瓶颈,强服务,着力营造微型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从实际着手,解决融资难问题。与银企“联姻”,通过政府搭桥,加强银行、企业双方合作,探索符合微型企业特点的企业财产抵押、贴息贷款等业务,为微型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环境。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在突出政策优惠的同时,把政策引导、资金跟进同体制机制创新、各层次各方面配套服务有机结合,健全扶持微型企业自主创业、人才开发、市场准入、技术信息共享、资金融通、就业保险、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三是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微企申办流程。充分挖掘微型企业发展潜力,形成重商、亲商、扶商的观念,充分利用资金,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科学设置准入条件,简化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运营成本。

(五)有效开展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培训

微型企业要发展壮大,以至成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关键是创业者要有经营管理能力。开展微型企业创业者培训,解决目前创业者创业能力不强和缺乏技能人才的问题。一是要把创业的一般培训和专业培训结合起来。创业的一般培训,是让创业者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专业培训,让微型企业创业者掌握将要创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知识。二是要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公共培训资源。严禁部门各自为政,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六)创品牌,强监管,着力提高微型企业生命力

一是创品牌,支持微型企业抓好商标保护。大力支持微型企业抓好商标的培育、注册、保护等工作,制定微型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增强知名、著名、乃至驰名商标创建工作,推行品牌经营。二是强管理,加强对微型企业的行政指导。通过上门服务、咨询等形式,协助、指导微型企业抓好管理,推进微型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进程,促进微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抓龙头,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有针对性的挖掘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能人,让他们根据市场化运作来组建和规划微型企业的发展格局,起好带头作用。政府可适当对他们实行单独的经费补助,更好地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

(七)制定培育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政策扶持是微型企业发展必须的外部条件。一是扶持政策要系统化。《若干意见》为大力发展微型企业,规定了财政扶持政策、税收扶持政策、金融担保扶持政策和行政规费减免政策。二是扶持政策要尽可能具体。财政扶持、税收扶持、金融担保扶持和土地政策等,对微型企业要有针对性,和中小企业要有差别。让扶持政策便于操作。三是清理现行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新区建立以来,出台了很多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没有专门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清理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继续执行那些有利于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把缺少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起来。四是及时兑现已经承诺的政策,打造诚信政府。

(八)优化创业服务和加强监督管理

发展微型企业,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大事。关注民生,是党长期执政的基石;情系民生,是各级政府的本份;改善民生,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发展微型企业,一定要优化创业服务。一是要建立服务平台。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完善技术、信用、融资、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二是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干部要深入基层,真正为微型企业排忧解难。四是要切实维护微型企业的经营自,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得加重企业负担。

发展微型企业,也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在优化创业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微型企业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是《若干意见》的明确要求。《若干意见》规定:严格审核发放扶持资金,定期公开扶持工作情况,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因此,加强对微型企业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让扶持资金真正用在创业者身上,真正改善民生,从而有效预防套取、抽逃、转移扶持资金的行为。监督管理的关键应该是,选准微型企业的投资者,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制定严格的扶持资金审查发放规则。

(九)探索微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是微型企业发展的保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应成立培育微型企业领导小组,负责微型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在区工商局,负责日常工作;各街道、镇乡要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门工作人员。二是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与此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为微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进行监督管理。三是要加强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建设,帮助解决其困难。使之发挥培育微型企业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政府联系私营个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四是要引导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遵循市场规律。扶持不等于包办。放手让投资者带领群众就业,大胆创业致富,把微型企业做大。

(十)严格资金监管

微型企业发展篇3

一、关注民生催生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的启动

(一)发展微型企业的缘由。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服务品种单一、经营规模小的企业组织,具有行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大、成果见效快等特点。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为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都曾经或正在扶持发展“微型企业”,当年比尔盖茨就是凭800美元起家创办微软,发展为今天世界的500强企业之一。中国过去对此有所忽视,不论是在经济学辞典里还是在政府的文件中,都没有微型企业这一词。

2010年上半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微型企业是介于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它有别于中小企业,也有别于个体工商户;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可以使企业从微小到大;它涉及民生和就业,虽然投资不大,是“草根企业”,但意义重大,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重庆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践行以民生为导向的重庆发展之路。在组织建设“森林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同时,2010年6月25日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作出了《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将大力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若干意见》等文件,文件规定:“雇员(含投资者)20人以下,创业者投资金额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微型企业,组织形式可采取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式”。

(二)重庆扶持发展微型企业的主要政策措施。市政府决定对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农转非”人员、三峡库区移民、残疾人、城乡退役士兵、文化创意人员、信息技术人员等“九类人群”创办微型企业实行财政扶持政策,并规定享受扶持政策的创业者必须具备无在办企业、有创业能力、在企业的出资比例不低于全体投资人出资额的50%等六个条件。扶持政策主要有:1.采取“1+3”的模式解决注册资本金和经营资金问题,即投资者出一点(企业注册资本在保证“九类人群”不低于50%的前提下,可以吸收其他人员人股)、财政补一点(补助比例控制在注册资本的50%以内,实际操作中按行业、解决就业人多少等有差别,此补助金可以计在注册资本内)、税收返一点(按注册资本等额给予财政税收返还,先征后还)、金融机构贷一点(对微型企业投资者的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对无抵押担保贷款的由区县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市三峡担保公司为区县担保公司担保,基准利率上浮部分财政贴息)。2.由财政出资免费对微型企业创业人员实行培训。3.根据“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就业为先、定向扶持、加强管理、防患风险”的原则,建立帮扶工作机制。各区县政府为第~责任人,其他相关部门为责任单位。市和各区县均成立了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设在工商局,由工商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在此基础上,重庆的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全面启动和展开,按照创业申请、创业培训、创业评审、注册登记、扶持资金使用五个环节开展扶持发展及监管工作。全市还建立了1120个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聘请3000名创业指导员,部分区县建立了微型企业创业园、孵化园。

二、以民生为导向扶持发展微型企业的社会效应分析

重庆发展微型企业工作虽然才启动几个月,但已初显在扩大就业、改善民生、激发民间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良好社会效应。

(一)扶持“九类人群”创办微型企业,实现“以创业促就业”,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是力求社会公平的善举。重庆近些年就业压力很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三峡库区移民200多万人需要就业,每年有毕业生10万多人需要就业,还有大量返乡农民工。有的人靠低保、补贴维持生活。重庆对这些弱势群体给予政策扶持,引导他们创办微型企业,对解决就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据统计,到2011年2月底,以未就业大学生身份申办微型企业的创业人员1843人(此数不含申办人之外的企业大学生员工),以下岗失业人员身份申办微型企业的创业人员3276人(此数不含申办人之外的原属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员工)。当地政府的体会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二)发展微型企业,有利于激活民间创业激情和活力,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增加了市场主体的数量,增大了经济总量,有利于形成创业、就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到2011年2月底,重庆已发展的微型企业1万多户,注册资本金10.18亿元,除去财政补贴的3.06亿元,积聚的社会闲散资金7亿多元。这些资金运作起来,无疑对社会是一大贡献。

(三)积极向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新兴产业倾斜,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到2011年2月底,重庆以文化创意和信息技术人员身份创办的微型企事业有255户。

(四)发展微型企业使一些返乡农民工的技术专长有了用武之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对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起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到2011年2月底,三峡库区和两翼地区的17个区县已办微型企业6016户,占全市微型企业总户数近60%。

(五)微型企业发展工作密切了干群关系,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信誉。在这项民生工作中,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志,按照党委、政府的部署,深入创业人员驻地和经营场所调查研究、宣传政策、接受咨询,组织他们参加创业培训,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真心为民办事,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三、微型企业发展应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重庆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仍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为使这项以民生为导向的工作有序推进,今后应注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优化产业结构的引导,注重发展“绿色经济”,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各地在受理申请、创业培训、创业评审、注册登记和财政扶持中,要向环保节能、无污染的项目倾斜,对于高污染、高耗能和

重复建设的行业不予批准,更不能扶持。要使微型企业创业者知晓,既然是政府扶持的企业,应该带头服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局,注重生态文明。对于一些必须具备环境设施才能办的企业,必须坚持符合条件才能发证发照,不能随意“变通”。

(二)进一步建立和培育微型企业创业园、孵化园。要继续鼓励各区县和各大学借助工业园区、科技园建立微型企业创业园、孵化园等,吸纳科技含量高的微型企业入驻。可在国家新批准的两江新区建立市级微型企业创业园,吸纳创新型科技人才入驻。同时,可综合有关部门的资源建立创业园,实施扶持政策叠加。

(三)时刻关注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加大后续帮扶力度。微型企业在国内属新事物,虽然市政府已下发帮扶文件,要求各区县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分别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加强帮扶,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帮扶力度还不大。这需要加强责任督促,使有关部门真正深入到微型企业了解情况进行帮扶,特别是要给予专业技术指导,帮助扩大市场渠道,尽可能提高微型企业的生存率。眼下最急迫的是尽快解决微型企业贷款难和担保难的问题。市政府最近已责成担负微型企业贷款的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重庆三峡银行和三峡担保公司采取适应微型企业特点的即简便易行又慎重稳妥的措施给予贷款,并商议了贷款风险问题,确定由市财政、区县财政、贷款银行及担保公司按比例承担贷款风险,这需要尽快督促检查落实。同时,已建立的重庆微型企业发展网和创业网要积极为微型企业提供信息平台,已在筹建中的市、区、县微型企业协会,可为微型企业提供咨询、技术、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四)继续简化办事程序,尽可能方便创业人员,同时引导他们根据创业能力和特点申办不同类型的企业。随着工作的推进,2011年12月,重庆市工商局出台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30条意见,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简化了办事程序。工商所在受理申请中要注意了解申办者的特长,为其当参谋,引导他们创办符合自身条件、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减少经营风险,为提高生存率打下前期基础。

(五)允许不属于“九类人群”的创业者申办微型企业,并适当采取有别于“九类人群”的扶持政策。目前,重庆微型企业的申办对象还限于“九类人群”,也只有他们办的企业才在营业执照上加注“微型企业”字样,这主要是考虑他们需要财政扶持政策。从实际情况看,这显然是不全面的。下一步要考虑放宽申办范围,只要是雇工人数、注册资本在微型企业范畴内都可算是微型企业,只是这类微型企业有的有职业、有的有在办企业、有一定经济条件,不属于“弱势群体”,可不享受与“九类人群”同等的扶持政策,但至少应享受普通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另外,做大做强的微型企业希望增大注册资本、脱离微型企业范畴的,应给予支持。

微型企业发展篇4

一、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大,且“三农”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因素。十的报告上更是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到了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当前,越来越多年富力强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了外出打工赚钱,而农村剩余的大多数为留守妇女及老人,农村的经济发展越发停滞不前,导致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近几年,重庆市大力鼓励发展微型企业。微型企业具有创业门槛低、创业方式灵活、政策帮扶力度大等特点,十分适合农村发展,一方面能够转变农村最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调动农村的留守劳动力的干事创业激情。在农村,以微型企业为平台,结合当地实际,寻求一条适合当地经济增长的道路,对解决“三农”问题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微型企业概述

1.微型企业概念

微型企业一般是指雇员人数小于10人、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细小的企业组织。我国的微型企业不仅包括绝大部分的私营企业,也包括个体工商户,还包括数量众多的、没有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家庭经济组织、个体摊贩等。微型企业规模小、需要资金量少、进入壁垒很低,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高,因此十分有利于吸纳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推微型企业概念,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分离出来,便于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分类指导,增加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微型企业的特点

作为从中小企业中独立分化出的一个企业集合, 微型企业理论上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不过微型企业在很多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

(1)微型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进入门槛低。投资人既可以是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也可是有闲置劳动力的农民。企业创立者大部分是不能通过正式的渠道就业的人;微型企业创业所需的本金少,对经营所需的设备、技术、场地等要求不高,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资金来源主要是自己积累、亲戚朋友和熟人借款。

(2)微型企业组织结构简单。微型企业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所有者和经营者大都是穷人,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缺乏具体的管理工作内容; 微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少,以家庭成员为主,没有专门的招聘制度,对外招聘的员工文化程度要求也不高;没有正式的薪酬制度,员工的薪酬具有不确定性,企业是家庭的主要经济保障。

(3)生产和销售都比较灵活。微型企业有着相似的经营模式,经营的产品大都与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运作方式灵活,具有流动性。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技术含量不高,难以享受国家优惠政策。企业没有专门的采购、生产、存货和质量管理制度,规模小,没有竞争战略选择,不具有垄断性,经营环境具有高度竞争性,经营风险相当大。微型企业的产品单一,在销售上一般采用直销,且通常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并不一定与产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有联系。

(4)微型企业没有专门适用的会计制度。理论上,微型企业也不需要建立正式的会计科目,因为企业规模小、业务单一,简单的账务处理就能满足其财务管理要求,而且微型企业的家庭收支与企业收支难以区分,对外支出也难以获取有效凭证,也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

3.微型企业的经济社会意义

微型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式,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在我国,大量存在的微型企业因其独特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使得创立微型企业的个体主要是自主创业或是为满足生活目的的个体为主。虽然微型企业在生产技术和提供的产品服务方面很难于其它类型的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得到的关注也无法与中小企业相比,但微型企业往往为处境最艰难的家庭提供主要经济保障,是这部分人群收入的主要来源。

(2)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微型企业接收无法通过正规就业渠道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个体,此外,微型企业的审批制度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微型企业的成立速度很快,用人规模也相应扩大。微型企业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原因在于微型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

三、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1.重庆市微型企业的服务对象

微型企业创业扶持对象为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群”,具体包括:

(1)大中专毕业生。指毕业未就业的全日制中专、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学历层次的毕业生,以及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教育毕业证书的职教生(含本市集体户口)。

(2)下岗失业人员。指持有“下岗证”或“职工失业证”的本市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三类人员;持有“城镇失业人员失业证”和“最低生活保障证明”的已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的本市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

(3)返乡农民工。指在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在户籍所在地之外从事务工经商1年以上,并持有相关外出务工经商证明的本市农村户籍人员。

(4)“农转非”人员。指因农村集体土地被政府依法征收(用)进行了城镇居民身份登记的本市居民。征地时已作就业安置、户籍关系已迁出本市的人员除外。

(5)三峡库区移民。指在本市行政区划内安置的长江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水淹移民和占地移民。

(6)残疾人。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并具备创业能力的本市居民。

(7)城乡退役士兵。指在本市行政区划内,所有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的退役士官和义务兵。符合退役士兵安置条件,已安置工作的除外。

(8)文化创意人员。指从事文化艺术、动漫游戏、教育培训、咨询策划及产品、广告、时装设计等的本市居民。

(9)信息技术人员。指从事互联网服务、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服务的本市居民。

2.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状况

(1)发展现状。2010年重庆市开全国之先河,大力扶持微型企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重庆市促进微型企业管理办法》、《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政策。具体的实施过程由各级工商局牵头,财政、税务、教育、卫生等多个部门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把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实现国富转民富的重点,大力激发民间活力和全民创业热情,引领全市微型企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就以往的数据看来,截止2012年9月,重庆市工商局官方网站对外公布,全市已累积发展微型企业发展7.35 万户,注册资本金71.2亿元,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21.89亿元,带动了55.37万人就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缓解了社会保障压力,增加了税收。截至2012年8月,全市已累计上缴税收1.19亿元。

(2)主要特点。全市微型企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发展态势良好,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微型企业折射出“民生经济”;当前微型企业发展还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制造业、餐饮三个传统产业领域;优惠政策给力,创业带动就业,但区域优势得不到显现,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帮扶措施有力,推动发展有效;从雇员规模来看,近七成的微型企业雇员人数都在5―10人间,成为微型企业规模的主要类型。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突显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吸纳就业效果明显、部分企业发展向好、行业引导取得一定效果、创业者的创业素质有较大提高等优点。这些也体现了重庆市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了较好的社会作用,在以创业促就业、扶持弱势群体、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初见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部门协调性不强,政策实施程序较为繁琐,后续扶持力度偏弱,融资难度依然较大,优质企业数量偏少。

参考文献:

[1]蔡翔,赵君.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及启示.经济纵横〔J〕, 2007(5):74-75,34

[2]陈剑林,李朝晖.我国中小企业研究理论中存在的偏差一兼论将微型企业从小企业中独立出来的意义.南昌大学学报〔J〕,2007(1):100-104

[3]陈剑林.微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图书馆,2007

微型企业发展篇5

[关键词]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7-0052-02

1中小微型企业概括

11内涵

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由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首先提出,目前主要指那些产权和经营权高度统一,产品(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和产值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的经济组织。

12特点

(1)主要集中金属与非金属制造、加工业、纺织服装皮毛业、电子机械设备制造业以及食品饮料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高科技信息技术产业。

(2)出资来源和形式多元化。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主要是自有资金、亲戚朋友借款,很少有正式的融资渠道。[1]投入的资金既可以是实物资产、知识产权,也可以是货币资金。

(3)投资主体和组织形式多元化。投资人既可以是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复员军人、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征地拆迁失地农民,也可以是其他城乡无业居民;在创建小微型企业时,既可以申办成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又可以是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

(4)生产销售灵活。小微型企业大部分是以“前村后店”的模式组织生产运作,质量管理不很完善,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销售上采用直销方式,且以服务本地市场为主,运作方式灵活而富有流动性。

13中小微型企业在产业经济中存在的意义

131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例,它们往往为处境最艰难的家庭提供主要经济保障。对个人、家庭和国家经济的深远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减少贫穷化方面具有其重要的作用。

132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投资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而且创办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从而使得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更多些。

133培训大批的企业家,提高了民族素质

可以培训大批的企业家,从而提高整个民族创造欲、革新意识、冒险精神、勇于开拓的素质。企业家是在企业优胜劣汰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胜利和失败是企业家必须面对的两道门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是衡量成功企业家的标尺。

134培育社会经济发展新动力

中小微型企业规模虽小,但数量庞大,依靠团队力量,会产生所谓的“蝴蝶效应”。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型企业或公司就是由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而来的。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每年新形成企业300多万个,90%以上为小企业和微型企业。

2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近几年来,很多学者都对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多方面调研。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方面。

21要素依赖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中小微型企业习惯以低价战略赢得利润。但近年来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劳动者工资也水涨船高,而产品销售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不能大幅提高,导致企业利润很难维持,经营陷入困境。[3]近几年来,原材料、劳动力、租金、资金等多项成本大幅上涨,加之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缺乏议价能力,无法通过定价转移成本,于是利润空间遭到压缩。

22缺乏诚信

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缺乏诚信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和日常经营方面,而且在贷款、纳税时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中小微型企业有多套账目和报表,有些是请专门的所谓“高手”编造的,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相背离。[2]

23管理粗放

从发展历程看,中小微型企业往往带有小作坊式的个体经营的烙印,在形式上具备了一个企业的架构,但在经营决策中容易出现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的情况;内部管理粗放,财务制度和用人制度混乱。

24融资困难

大部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高达40%~50%的年利率。尽管多年来国家为了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不遗余力地从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民间等多种渠道消除阻碍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但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善。中小微型企业的根本问题在于自身经营不景气、利润回报低、风险却异常大,吸引不到包括信贷资金在内的资本青睐。信贷资本不敢贸然进入风险大、经营差、不确定性强、利润低或者亏损的企业里。

25负担较重

我国现行税费项目繁多,工业企业涉及税费种类达11种。企业对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没有太大意见,主要是对土地使用税、房屋使用税等有看法,认为征收的方式和依据不合适,负担也较重。

26缺乏人才

调查显示,70%以上的企业面临用工短缺困境,缺少高管和专业技工的问题较为突出,而且人员流动大,严重影响了生产。主要原因是中小微企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薄,无法提供较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不能解决人才的落户、职务晋升、子女入学、未来发展等问题,高级人才不愿意仅仅为了一点高工资来工作,即使来了也很难留住,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人才容易被大企业挖走,招不来、留不住。

3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前景应采取的措施

31发展思路

中小微型企业应该稳住心态,做自己最擅长的产品,突出主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从追求产品数量到追求产品质量和品牌,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4]在战略选择上要与战略新兴产业靠拢;在资源利用上坚持循环、节约;在生产上坚持低排放、高效益;在产品上坚持绿色、无污染。

32融资服务

一是间接融资。事先要了解银行的放贷政策及放贷倾向,有的放矢主动接触大型商业银行或地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为放贷机构介绍自己真实的生产经营情况,并提供合格的财务报表,争取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二是直接融资。到证券市场、股权交易市场、融资租赁市场等进行融资,或引进战略投资者,不能因为怕露富、怕分权、怕分钱而不去上市或不肯引进投资者。

33技术升级

中小微型企业应该坚持内涵发展,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一是联合创新。同行业中小微型企业之间可以联合起来搞创新,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共同分享创新成果,实现企业实力的提升,提高在行业内的整体地位。二是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战略联盟,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34信息服务

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纳税及用工等,建立企业信用考核评级档案,信用社全程参与监控,为企业建立经济档案、诚信档案,录入征信系统,全面搭建起综合评价体系,构建良好监督机制,增强政府、信用社对企业情况掌握,规避资金发放风险。

35政策扶持

政府部门对经营状况良好、有发展潜力、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促进、基础条件扎实的中小微型企业,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政策,采取资金扶持、信贷支持、人才的协调配置、特有技术的维护保护等措施。对同行业中基础条件差、产品质量不过关、技术落后缺乏创新能力的中小微型企业,建立退出机制,合理限制企业的数量,避免无序发展。同时建立优化、兼并、整合平台,科学布局产业发展。

小微企业要通过校园招聘,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企业招收大量的专业财会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统与用人机制,避免走家族式管理的道路。

解决中小微型企业生存与发展问题,既要重视融资难等具体问题、表象问题,更要重视认识、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根本性问题。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小微企业的发展迈上新的阶段、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魏开文.关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与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关系模式的思考[J].当代经济科学,2001(7).

[2]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微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1(5).

[3]罗怀中.中小微型企业发展难题及解决途径[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4]周睿.中小企业促进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微型企业发展篇6

1.1微型企业的类型

石总场北泉镇地处石河子市北郊,辖区内现有各类工矿商贸微型企业1500家之多,其中工矿贸微型企业600家以上,微型工矿贸企业的类型主要有塑料回收、造粒、加工,畜牧养殖,食品加工,农副产品收购及加工,废品回收,机械加工及修理,建筑及建材加工,砖厂及砂石料场等行业。除砖厂及砂石场等企业外,其它大部分都分布在场镇所在地不足3km的范围内,业主90%以上是10年来从内地各省份来疆的移民,大多是家庭企业,用工多在3至10人之间且人员极不稳定等。

1.2微型企业的经营情况

微型企业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现在总量方面,也体现在以后的增量方面。通过调查,塑料造粒和塑料加工微型企业做的好的年产值在百万元以上,一般的年产值也在30万元左右;农副产品收购及加工、砖厂及砂石场等其他微型行业的年产值远远超过这个数值;如果平均每家按20万元计算,年产值将达12000万多元甚至更多;用工平均每家按7人计算可容纳4200人以上人员就业。场镇的微型企业数量和就业岗位也会随之增多。2012年场镇GDP28.5个亿,可见微型企业产值总量在其中也有一席之地,微型企业在场镇经济发展、觖决就业、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贡献。

2石总场北泉镇微型企业存在的问题

2.1微型企业技术和设备较落后

以塑料制品的造粒企业为例,其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粉碎-清洗-甩干-预热-加热-挤出-冷缺-切粒-包装,所检查治理整顿的百家企业中用煤炭明火预热和电加热并用的设备占设备总量的95%以上,全部用电预热-加热的不足5%;95%以上设备机械转动部分无防护设施,有的为提高工效私自改变皮带轮直径其高速振荡把机座螺栓拔出仍就工作等;95%以上用电不符合规范要求:如线路在无任防护措施搭在铁器上使用且混乱、金属箱无接地保护、使用漏开少或用空开和刀闸代替漏关等缺乏工作保护;基本上无消防设施、设备,个别有几具灭火器的也已失效等;住家(宿舍)、原料堆场、生产岗位、产成品四位一体等。可见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严重不足。

2.2微型企业业主和就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微型企业业主90%以上都是近十年从内地移民到本地的民工,普遍为初中文化程度,通过自己几年的辛勤劳动积累第一桶金后开办的一家微型企业,他们边干边学,目前所有的这些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是从一个个教训中学得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就业人员大部分也都是内地来疆的人员,其文化程度较高和素质较好的都到了大中或小型企业,来微型企业的只有文化程度较低和素质较次一些人员,由于这些人员工作又极不稳定,企业业主不愿意出资培训,只是现场传授,因此造成了微型企业业主和就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素质较低,也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3微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较差

由于微型企业业主和就业人员特定的历史原因,因而造成微型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差。微型企业技术含量低、投入少、产品质量要求不高、市场需求量较大等特点,造成了微型企业的迅速倔起,同时也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安全生产隐患和现实的安全问题。如2012年9月,辖区内一个体养殖场私自改变圈宿建设规划在10KV高压线下建圈宿,承建人员在焊接屋顶钢架时因操作不慎触电身亡;2012年4月,辖区内一个体塑料造粒厂老板,在操作设备时不慎把手挤伤造成终身残疾;2012年3月,辖区内一个体塑料造粒厂老板之子,在操作设备不慎把脚挤伤造成终身残疾等等。这些不仅给企业业主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受害者带来不可弥补的痛苦,更甚者是给场镇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不良因素。

3结论与建议

石总场北泉镇微型企业治理整顿活动共下达整改通知书143份,其中限期整改通知书22份、强制停工整改通知书110份、强制停电停工整改通知书7份、强制封门停工整改通知书4份,所治理整顿过的微型企业,其电器设施、机械转动部分、消防设施和器材、现场管理等都有质的改变,业主和就业者的安全生产意识都有提高。上述表明,虽然微型企业规模小、产出少、就业人数有限,但是汇集成一个群体,微型企业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就业就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要抓好微型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微型企业本身也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发展和管理好微型企业,促进场镇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平安稳定。

微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场镇方面:一是做好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和行业管理分工,并划分各自的职责和责任;二是加强区域属地管理,并划分各层次的职责和责任;三是落实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和一岗双责责任书;四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并使至长效化;五是认真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工作;六是积极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七是“打非治违”长效化;八是切实可行的做好“考核”工作等;微型企业方面:一是服从场镇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二是业主和就业者必须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持证上岗;三是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用电、机械、消防、场地等方面的要求;四是必须有适用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等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五是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安全生产管理专(兼)职人员,并建立、签定与其相适用的职责和责任书;六是每个操作岗位和人员要建立、签定与其相适用的职责和责任书;七是加强日常管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并按要求上报;八是做好事故应急预案工作、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工作等。

微型企业发展篇7

关键词:创业 微型企业 发展对策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以总书记的党中央曾多次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而微型企业作为诸多创业者在实施创业时的首选,已经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市如何发展好微型企业,不仅对重庆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而且可以为我国其他兄弟省市提供成功的经验借鉴。

1 新形势下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意义

根据2011年7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财政部四部门两盒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微型企业为: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建筑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

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具备了一系列的自身特点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微型企业的进入门槛低,易于创建。微型企业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规模小,绝大多数的微型企业雇员少、生产设备简陋、所需技术简单,因此,开办微型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少,易于创建。其二,微型企业的经营方式简单,易于经营。微型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很强,微型企业易于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自身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不会出现因市场的变化而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的现象。其三,微型企业的企业结构简单,易于管理。微型企业一般没有正式、成熟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创业者往往既是生产者也是管理者,企业内部人员多为熟识之人,这就减少了微型企业的管理难度。

由于微型企业的特点和优势,使得微型企业在近些年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微型企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1.1 发展微型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微型企业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主要原因在于微型企业的就业容量和就业弹性都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而且创办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从而使得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更多些。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普遍实施减员增效策略;工业因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而不断分离出数量众多的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多;由于扩招问题,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紧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微型企业的大量创建对于促进我国就业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就变得尤为突出。

1.2 微型企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助推器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对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突破“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从微型企业自身来看,多为由亲缘关系组成的微型企业,很容易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而家庭式的管理可以迅速进行决策,搜集信息的成本较低,拥有价格竞争的优势,经营灵活多变,从而获得可以与大企业竞争的较大的生存空间。微型企业一般生产的产品单一,批量小,且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不愿涉足的领域,如手工艺品生产和服务行业。因此,微型企业在增加人们收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微型企业的发展是我国构建民生型政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民生工作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而解决好人民的就业问题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微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易于被创业者接受,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如何确保创业者开办的微型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构建微型企业的创业政策体系,便成了我国构建民生型政府的一项重要指标。

2 重庆市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自直辖以来,重庆市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同样,重庆市的微型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鼓励微型企业的发展,2010年,重庆市更是把鼓励微型企业作为“民生十条”的重要内容,写入了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的决议中。

2.1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其一,重庆市的微型企业在整体数量上有了巨大的发展。随着国家对非公经济政策的不断放宽,微型企业数量迅速扩大,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80年代,重庆市微型企业的数量扩展与其他一些沿海省市相比显得比较缓慢。但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重庆市直辖以后,微型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截至2011年12月25日,重庆累计发展微型企业50955户,共带动40.62万人就业。其中,规模扩大的微型企业已有6800户。按照计划,在2012年,重庆市预计将新增微型企业3万户,到2015年,重庆市预计将累计发展微企至15万户。

其二,重庆市政府对微型企业的帮扶越来越大。近年来,重庆市工商、财政、人社、质监、环保、民政、经信等部门和人行重庆营管部等单独或联合下发了支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文件23个,涵盖了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扶持的诸多方面。微型企业从申请到创业培训、资金评审、注册登记、政策兑现再到后续扶助、工作监管,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操作规程,重庆微型企业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快速发展时期。

微型企业发展篇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发展呈现了柔性化趋势,使得传统集约型企业生产逐渐呈现分散化与小型化的趋势,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有限,导致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存在困难,因此对完善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中小微型企业的界定

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是基于企业规模差异化的一种相对性概念,是相对于大型企业存在的,中小企业一般指的是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规模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下的企业,大多中小微型企业都存在生产规模小、企业资本较少、融资难度大的特点。对中小微型企业的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时空差异,在不同地域下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中,市场都会采用不同的标准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现阶段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主要通过企业控制方式、企业经济特征对企业生产规模与固定资产进行判定与衡量。

2 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不畅、贷款困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微型企业规模较小、负债过多,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而我国金融体系在考虑到中小型企业偿债能力不足之后,提升了贷款审批的审批门槛,这对中小企业筹资环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1 缺少银行信贷支持

银行信贷作为我国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主要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最为重要的渠道。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存在企业规模较小、资产负债过多等问题,银行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更愿意以规模较大、还款较为稳定的大型企业作为信贷对象,这就导致银行系统对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供给严重不足。现阶段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信贷发放的主渠道,在运营过程中过于注重对重点行业与大规模企业的服务,忽略了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在具体信贷过程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由于我国现阶段尚未建立专门性质的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机构信贷体系,由于缺少银行信贷支持,银行等内容机构难以发挥对中小微型企业服务的作用,我国中小微型企业难以保证融资的稳定性。

2.2 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

虽然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实行已有25年之久,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信用担保体系仍不够完善,仍然存在担保机构不专业以及担保资金不足的问题。现阶段很大一部分担保机构都在实行会员制制度,中小微型企业为了加入担保机构并成为会员,必须要事先缴纳一部分入会押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扩大了担保难度。现阶段绝大多数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产权不清晰、企业经营不规范、企业管理家族化的问题,使得中小微型企业难以将产权进行抵押,同时难以支付信用担保的中介费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进程。

2.3 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融资方式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传统单一性的银行信贷融资逐渐转变为以银行信贷为主,股权融资、债券融资、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多种融资手段并存的融资形式。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普遍不具备现行证券融资管理所要求的生产规模以及投资回报,难以在直接融资市场获得资金。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风险投资的迅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中小微型企业生产规模有限难以保证其生产经营的可靠性,使得中小微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由定向集资转向乱集资,中小微型企业受到直接融资市场的排斥。

2.4 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环境较差

中小微型企业较之大规模企业,存在生产规模较小、资产负债过高等特点,导致中小微型企业信用环境较差,难以根据完善的信用制度完成企业融资工作。现阶段中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占比较大规模企业稍高,且信用状况较大规模企业稍差,加之中小微型企业缺乏完善的信用记录系统,导致中小微型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间缺乏良好的企业信用。可以说中小微型企业不仅是恶劣的信用环境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信用环境差的责任人。

3 完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3.1 拓宽融资渠道

由于现阶段中小微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为了推动中小微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企业内部入手,适当拓宽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利用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中小企业运营所需资金,保证企业的融资能力。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建立专业性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型商业银行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与此同时,中小微型企业还可以通过互助担保或互助联保的方式降低银行机构的投资风险,从提升自身信用环境出发,尽可能地打消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偿债能力的顾虑,从而提高获取银行信贷的可能。为了拓宽融资渠道,中小微型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加强对企业融资环节的重视,从加强中小微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出发,尽可能地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透明化以及公开化,从而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级。

3.2 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

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辅助作用极为重要,现阶段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开展融资信贷业务,中小微企业群体面临着融资困境。虽然我国现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初步建立,但是对中小微型企业进行辅助的低层市场仍不够完善,因此需要推进资本市场的建设,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确定合理的债市门槛,保证中小微型企业也可以进入融资市场。为了完善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可以首先对中小微型企业集合债券发行审批程序进行简化,拉动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通过集合债券形式进行融资,从而降低债券发行门槛,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范围,有效地提升债券规模。与此同时,政府应当搭建合理的融资平台,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型企业进行扶持,满足不同规模以及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要,通过对主板市场进行完善与发展,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空间,从而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直接融资市场公开上市的最低层次市场定位为激励新产业创新成长的创业板,可以在创业板适当降低企业进入门槛,并逐渐扩大这一板块的板块规模,从而尽可能地维护资本市场的市场秩序。中小微型企业的创业板块应当采取灵活的交易制度,尽可能地提升交易市场的透明性以及流动性,从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

3.3 深入挖掘金融机构的潜力

银行信贷作为我国资金循环过程中的主要渠道,是我国企业融资最为重要的渠道,因此为了完善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就应当深入挖掘金融体系对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的潜能,从而推动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吸储能力,但缺乏有效的将储蓄转换为贷款的能力,因此我国金融机构在促进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潜力。

首先,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发挥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金融机构的企业制度以及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以及国有银行对于中小微型企业银行信贷的意识,从而转变传统以大规模企业为主的信贷观念,将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为更为有力的贷款增长点,并拓展面向中小微型企业融资贷款的分支业务范围。

其次,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发挥中小型金融机构对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通过更新中小金融机构地方经济的服务理念,转变中小金融机构的营销策略,从而拓宽金融业务范围,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

最后,为了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当促进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由民间资本对正规金融机构产品进行补充,从而弥补银行金融机构资本配置分配不当的问题,将民间资本转化为有效地投资活动。通过合理的金融改革,可以有效地优化渠道间的资金分配,提升各类资本在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

4 结语

上一篇:虚拟经济发展范文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