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流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05 11:42:28

智慧物流现状

智慧物流现状篇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智慧物流;管理;应用

1物联网技术与智慧物流管理

物联网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其核心与基础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延伸与拓展,即物与物相连接、物与物之间交换信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行业,可实现物流企业的可视自动化操作,形成一个互相交换信息的完整的通信网络体系。物联网技术可以对货物进行实时监控、识别、跟踪与定位,是对物流管理方式的创新。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设备对货物的ID与属性进行编制,将货物的静态属性标准化并储存于标签,再采用相关设备对货物的属性信息进行识别,并将获取的信息转换为可以传输的格式,然后物流企业通过网络系统将各项信息上传到信息处理中心,以此完成货物信息之间的数据处理与通信。智慧物流是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物流网络体系。智慧物流管理可以全程监控物流的运输、存储以及配送情况,同时获取货物所处的位置与状态,自动、实时地掌握全程物流信息,并采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信息进行处理,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物流业的运行效率。智慧物流管理能通过深入分析与挖掘物流信息数据、了解用户需求等,及时做出智能化决策。

2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是在关键性技术、支撑性技术与共性技术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种网络系统技术。物联网技术系统的综合应用充分体现了它的应用价值。物联网技术不同层面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物联网感知互动层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感知互动层的主要作用是识别、定位与跟踪,其涉及的技术主要包括无线射频技术、GPS定位系统以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这些技术在智慧物流管理中有不同的应用。其一,无线射频技术即RFID技术,又叫射频识别技术,它实现了非接触的双向通信,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物流行业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关键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电子标签对货物做上标记,自动识别、采集货物的有关信息,对物流车辆进行动态的监控跟踪,实现了对货物的智能配送与指挥调度,而且,它能对仓储中的产品真伪情况进行有效辨识,实现了物流业中的可视化管理,进而帮助物流业掌握货物运输中的各种信息。其二,GPS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可以对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进行实时监控与定位,同时根据电子地图上反映的信息,及时掌握当时物流的交通情况、跟踪货物所处的状态与地点,进而调整与优化运输路线,科学、合理、实时地配送车辆,完成紧急救援工作,使物流过程能更加快捷,从而为物流的快速配送提供保障。其三,无线传感网络即WSN。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无线通信,为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以及人与物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庞大的网络系统。它结合多种技术,实时、自动、远程地获取各项物流信息数据,然后对数据的可靠程度进行检测,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与时效性,进而远程掌控整个物流运输的状态,以便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并针对物流的状况或出现的问题进行智能调控与自动决策。此外,该技术还能监测车辆的运输、仓库的环境以及货物的配送等情况,从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慧化。

2.2物联网网络传输层在智慧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智慧物流现状篇2

关键词:智慧物流;电子商务;末端配送

中图分类号:F713.365.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ternet of things, large date, cloud computing and other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e development, marking the coming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order to reduce costs, improve efficiency and enhance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 article proposes path optimization, visual distribution and intelligent analysis to optimize the terminal distribution, which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lligent logistics and status quo of distribution, and then build a intelligent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joint distribution center system to integrate the online and offline resourc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

Key words: intelligent logistics; E-commerce; terminal distribution

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是物流企业与终端客户接触的唯一阶段,直接影响着物流服务能力与客户的满意度,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6年1月到6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32.5亿件,同比增长56.7%,再创新高。但在快递包裹量急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现有模式的诸多弊端,造成延迟到货,包裹破损、丢失,顾客投诉率高,快递员服务差等问题。如何提高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效率,降低末端配送成本,同时提升顾客满意度,成为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急需解决的问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运用,迎来了智慧物流时代,有望改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现状,解决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诸多问题。

1 智慧物流时代的特征

智慧物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使物流各个环节具有系统感知、全面学习与分析、自动化解决问题等功能,涉及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智慧装卸、搬运、包装,智慧配送,智慧供应链等方面。智慧物流时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1 物流服务个性化

智慧物流时代,顾客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会由于其购买物品类型等客观因素及便利、心理等主观因素,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不仅仅需要满足顾客的收送货需求,更需要提供高度可靠的、特殊的、额外的服务,如通过物流APP,顾客可以通过LBS(定位服务)查询、定位到附近网点取件,同时物流APP还提供一键转寄、服务点代收等功能,从而提供个性化服务。

1.2 物流运作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物流运作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物流运作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智能分单系统和智能分拣设施,实现物流分拨中心的智能化分类分拣;(2)通过大数据预测、稻萃诰颍找出特殊区域内包裹量的变化规律,智能化设置和调整物流配送中心、分拨中心等网点位置;(3)通过大数据分析不同顾客的购买习惯、收货习惯、收货时间等信息,智能化安排快递的配送模式和时间;(4)通过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等先进手段,实现智能化末端配送。

1.3 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化

智慧物流时代,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物流信息资源将越来越集成化,共享化。智慧物流时代下,通过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利用RFID视频技术、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用户、交易、商品、企业等信息的集成、整合和优化,对整个物流过程实时追踪、安全监控和管理,从而在统一的物流平台上实现多方信息资源的共享。

2 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运用现状

目前,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中已得到了一定的运用。2015年7月,京东利用云技术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青龙电子签收系统,通过POS机电子签收快递,实现简单图片管理系统,并与京东云打通,将电子签名接入国家认证,打通物流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末端配送环节,从而最先实现整个B2C流程电子化,极大提高了运作效率。2015年双十一,菜鸟网络利用大数据预测和协同机制,通过预警雷达监测系统,把交通拥堵、订单、发货等信息组合成完整的数据链,预测不同路线的包裹量,并协调资源,极大提高全国物流快递处理能力,2.4亿个包裹在近7天内被送到消费者手中,与2014年双十一的包裹配送花了近16天相比,效率足足提高了一倍以上。2015年12月,同城货运一号货车与物流网络平台壹米滴答达成合作,构建“骨干网络+同城配送”的物流运营新模式,实现末端配送从干线货运、区域货运到同城货运的上下游无缝对接。2016年1月,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山东开始推进智慧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以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和自我调整等功能。2016年5月,菜鸟网络启动“新绿洲”项目,联合搭建自提柜服务信息平台,打通物流末端配送的信息流,实现智能快递柜间快递信息的拼接,提升消费者代收包裹的体验。

2.2 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存在的问题

上述企业虽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大多数是从技术突破,智慧物流在我国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成本高。顾客不便导致的二次配送、末端配送网点的建设以及庞大的快递员数量等,都会提高末端配送的成本。据调查,末端配送成本占整个物流成本的30%以上,成本高昂。(2)效率低。社区单位的管理、客户取货时间不定等原因,都会造成包裹投递困难,导致快递公司的配送效率低。(3)服务质量差。快递的延迟到货、包裹的破损丢失、高峰期末端网点的爆仓以及虚假签收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穷,导致末端配送服务的质量差,客户满意度低。(4)资源缺乏整合。不同物流企业都会在同一区域建立各自的分流中心,利用各自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为自己的客户进行末端配送服务,这种各自为战的局面,除了造成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增加成本,降低效率之外,还会引起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无法形成良好的生态圈。

3 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的思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智慧物流的关键。针对目前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质量差、资源缺乏整合等问题,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从车辆路径、可视化配送、智慧分析三方面对现有电子商务末端配送进行优化,充分发挥智慧物流时代的优势。

3.1 优化车辆路径

车辆路径问题(VRP)是指配送中心的一个车队向一定数量的客户运送物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如何组织适当的行车路线来满足路程最短,或成本最小,或耗费时间最少等约束条件的问题。智慧物流时代,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车辆、交通、拥堵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由系统自动计算安排出配送车辆最合理的优化路线,使得配送路线和时间最合适。通过对电子商务末端车辆配送路径的优化,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将物品配送至客户,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节约资源,减少交通拥堵。

3.2 优化可视化配送

可视化配送是一种对物流信息的实时跟踪功能,通过车辆定位、物品监控、在线调度等手段让顾客及时了解所购物品的物流信息。目前这种可视化配送服务虽已有所运用,却仍处于初级阶段,只能提供一些节点信息,信息显示还会延迟,而且缺少末端配送路径上详细信息的显示。智慧物流时代,将物品的可追溯网络融入万物相连的物联网中,让客户看到送货的全过程、送货的具置,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精准地计算送达时间等。通过对电子商务可视化配送的优化,能极大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

3.3 优化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

终端客户分布范围广而且分散,需求差异化等特点决定了末端配送多种模式并存的状态。目前主要有三种末端配送模式:上门送货模式、自助提货模式、智能提货柜模式。智慧物流时代,为了使快递员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优的成本将快递送达顾客,必须对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进行优化,通过对顾客购物习惯、购买商品特点等特征迅速分析出适合不同顾客的终端配送模式。比如,老年人、退休人员、家居办公族或专职太太比较适用于上门送货模式;学生群体或在职人员比较适用于自助提货模式和提货柜模式;大件物品适用于送货上门模式;上夜班人员适用于提货柜模式,等等。智慧物流时代对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还可对订单页面进行优化,订单页面可提供多种配送模式的选择:送货上门+时间点、自助提货+提货网点、提货柜+柜点地址等,由顾客自主搭配,选择所需的配送模式,以满足顾客的差异化需求,提高企业差异化服务能力。通过优化电子商务末端配送模式的智慧分析,能极大减少二次配送,降低物品的损坏率和丢失率,提高末端配送效率。

4 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优化方案及运作流程

4.1 优化方案

根据上述优化思路,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优化方案是建立一个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末端配送系统,以实现线上整合信息资源与线下整合实体资源的全面对接,最大程度地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4.1.1 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让电商企业、物流公司、顾客等多方主体信息进行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该平台通过对系统积累数据的分析、挖掘,为客户提供最优的配送方案。

利用物联网技术,智慧配送信息平台涵盖了车辆信息、交通信息、地理信息、订单信息、顾客信息及快递员信息等;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挖掘、协调、预测所存储数据,实现路径优化、可视化追踪、智慧分析等功能。而且智慧配送信息平台还提供了客户对快递员的评价功能。首先对所有快递员进行实名制验证,防止犯罪分子伪装成快递员从事犯罪活动,以保证顾客安全。其次,顾客可以从多方面对快递员进行评价,包括投诉事项、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最后,系统会定期对每个快递员进行审核和评估,利用奖惩制度来规范快递员的行为。

4.1.2 共同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是对线下实体资源的整合,拥有完整的配套物流设施、设备和种类、数量众多的配送车辆,专业的作业人员,严谨的作业制度以及作业程序等。各物流公司将各自的包裹快递集中到特定区域内的共同配送中心,进行集中分拣、拼装、搬运和配送。通过共同配送中心集中资源,从而实现智能分拣、智能调度、配载以及路径优化、可视化追踪、智慧分析等功能。多个企业共同使用共同配送中心,能避免重复建设,极大提高物流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4.2 运作流程

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的具体运作流程如下:(1)各物流分拨中心将货物运送至共同配送中心,并将信息反馈到智慧配送信息平台。(2)智慧配送信息平台通过对存储的车辆、交通、地理、订单等信息,进行索引、抓取、处理、分析、整合等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制定出优化的末端配送计划。(3)根据制定的优化配送计划,共同配送中心对所有包裹快递集中智能分拣、调度车辆、车辆配载,进行共同配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将同一位顾客在不同网站上购买的商品分拣一起,进行集合配送。(4)通过智慧配送信息平台的智能分析功能,在送货上门、智能快递柜和自助提货点三种模式中确定顾客最适合的末端配送模式,同时确定相应的送货时间段或末端配送网点。运用共同配送或者集合配送将包裹直接送达终端客户,或由客户到相应的配送网点自助取货。(5)通过终端客户签收、对快递员评价和物流服务进行评价和建议。相应的信息直接与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对接,再循环应用于下一批的配送。

智慧物流时代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运作如图1所示:

4.3 优势分析

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具有以下赘鲇攀疲海1)结合共同配送,将多家企业联合起来,整合和优化网点资源、车辆资源、线路以及终端配送点等,减少甚至消除资源的重复浪费。(2)通过智能分拣可以实现组合配送,将同一个顾客的不同商品整合一起配送,提高配送效率的同时,能极大便利终端顾客。(3)能有效结合可视化追踪、快递员评价功能,极大提高顾客满意度。(4)结合路径优化、智慧分析,以及共同配送,能极大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末端配送成本。

5 结论及展望

智慧物流时代,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建立由智慧配送信息平台和共同配送中心共同构成的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系统,能优化现有电子商务末端配送的流程,实现末端配送资源的全面整合,从而降低末端配送成本,提高效率,提升顾客满意度。然而,该优化方案需要政府、各方物流公司和电商企业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本文并没有对各方的协作方式、利益分配进行研究,未来可在这些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远远.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J]. 学术论坛,2013(5):140-143.

[2] 杨聚平,杨长春,姚宣霞. 电商物流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16-22,32.

[3] 梁红波. 云物流和大数据对物流模式的变革[J]. 中国流通经济,2014(5):41-45.

智慧物流现状篇3

关键词:智慧排水;物联网;监测网络;模型仿真

排水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证城市正常运行、保护环境和城市减灾等功能[1]。重庆城市排水面临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及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海绵城市”等规划推进力度增强、“云物移大智”技术应用日益广泛、提高运营决策效率需求更加急迫的发展环境,需要利用智慧排水建设提升城市韧性,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重庆地域特色的智慧城市。重庆市住建委于2020年3月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截至2025年,排水管网的发展重点为“物联网+智慧排水”。为进一步建立独具重庆特色的集约高效的智慧排水系统,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排水系统搭建成为行业近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章总结重庆市主城区排水现状,分析排水系统建设需求,提出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重点,为其他区域的智慧排水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1重庆市主城区排水系统现状

1.1降雨时间、空间特征差异明显

重庆属于多雨地区,受地形条件和西南低涡影响,易发生短时强降水,具有雨峰靠前、雨型急促等特征,易发生内涝。重庆市超过8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季,夏季降水量最多,时空特征差异明显[2]。重庆市降雨大致呈现从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趋势,短时强降雨的高频中心主要分布在西部、东北部,空间特征差异明显。

1.2地形起伏大、地貌复杂

根据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统计数据,分析主城区土地利用的坡度分布特征发现,高强度土地开发主要集中在平坦和缓坡区域,低强度土地开发主要集中在陡坡区域,建设用地主要集中于坡度0~6°的较平坦和缓坡区域[3]。重庆市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较破碎且起伏大,道路重力流排水系统无法集中排放,导致主城区排水系统呈分散、割裂特征。

1.3下垫面污染负荷较高

重庆地形具有起伏大、产流快、冲刷强的特点,暴雨径流下,流域产汇流水文过程迅速发生、迅速消退的特征更加明显,暴雨初期的下垫面冲刷效应更显著。相似的降雨条件下,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交通干道降雨径流携带TSS和COD污染负荷的比例比提高16%、22%[4]。

1.4排水系统管理需优化

城市排水管道建设方面,主城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达13.94km/km2、污水处理率达98.17%,处于全国较为领先水平[5]。管道运维管理方面,市级层面主城区域已建成重庆市排水防涝大数据中心,沙坪坝和两江新区已建成智慧管理平台,其他区域处于积极建设阶段。现状建设条件下,可能存在发生城市排水不畅、雨污混流等问题。(1)排水管网运维能力需提高。目前,管网检测、漏损修复、普查等工作难以满足运维需求。缺乏预警机制,管理人员对潜在的管网问题难以提前发现和预警,难以实现管网的动态监测,无法预测并及时控制潜在风险。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维护管理的质量标准、考核办法和考核原则需要进一步完善。(2)排水管网系统管理有待加强。规划建设、运维管理等方面,排水系统未充分考虑“一张网”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市场机制运用不充分造成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运管水平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匹配。(3)排水感知体系亟须健全。大部分排水管线暗敷于地下,可以通过排水管网数据库掌握其结构状况和功能状况等静态信息,但还无法直观掌握其实时运行状况,如运行水位、流量、水质指标等。(4)平台建设需实现“数字化”到“智慧化”。智慧管网平台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能力不足。无人值守泵站改造过程中,原有调度中心不满足三级调度指挥要求。智慧管网平台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有待提高。

2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建设需求

智慧排水建设程度是评价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上海、广州及深圳等城市均已建成排水信息管理系统。受特殊的自然条件影响,重庆市排水系统十分复杂,对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需求更迫切。

2.1系统构建背景分析

2012年至“十四五”期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陆续印发倡导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策略,内容涉及智能供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内容。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科学合理的重庆排水系统,出台了推进智慧排水的文件。2021年3月,市住建委发布《2021年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要点》,强调加快“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建设,推进重庆市排水系统管理由经验管理、人工管理向智慧化管理转变。

2.2支持重庆市排水行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35年,与2019年相比,重庆雨污水干管长度分别增加54.4%、45.7%,排水系统的发展逐渐由“量多”转向“质高”。排水系统逐步实现可持续运营,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实现排水管网精细化管理,在“厂-网-体化”的基础上,实现“源-网-厂-河”的系统化运作,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2.3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

重庆市需要建成面向水务管理人员及公众的统一服务体系,建设排水信息门户网站、智慧排水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以及排水决策服务子系统,促成管理高效化、科学化、信息透明化。同时,需充分考虑智慧城市与其他水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平台的对接,实现城市智慧水务的综合调度和统一指挥及信息共享。

3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构建重点

3.1完善排水系统监测网络

监测网络是智慧排水系统感知层的核心,能够获取城市排水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智慧排水的全面感知识别、信息获取和采集,为智慧排水系统的运行维护、预警决策及规划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监测网络系统总体设计需充分考虑重庆市山地城市排水系统特点,结合区域现状情况设计[6-7]。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地势较为破碎且起伏大,重力流排水系统无法集中排放,排水系统割裂;地形起伏大导致排水管道敷设方式多种多样,架空敷设方式较常见,部分地下管道埋深大,使提升泵站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多变导致“大挖大填”现象,排水管道在竖向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城市道路纵坡大,陡坎梯道多,排水管渠系统流速及上下游落差大,跌水、消能构筑物应用多,雨峰靠前、雨型急促,短时易形成暴雨或强降雨,使排水系统压力大。基于重庆城市排水系统的特点,智慧排水监测网络布置、数据感知获取与平原地区存在较大差异。重庆排水系统较为割裂,监测网络呈现空间分散、种类繁多的特点,布点复杂;与埋地敷设相比,管道架空的检修较为困难,存在管道不均匀沉降现象,严重时可能导致管道错位、污水外漏现象,管道架空敷设、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处需增加监测布点;跌水、消能检查井在重庆应用广泛,管道内水流冲击大时,易形成沉积,跌水、消能构筑物处应增加监测布点;排水系统的隧道、涵洞多,管道低处易产生积水,隧道在暴雨季节易发生内涝,关键隧道、涵洞处应增加监测布点。重庆主城区面积广、子流域多、排水分区复杂、管理体制多元化,排水监测网络布设宜采取“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区分工负责”的建设模式。完善主城区排水系统监测网络,可以一定限度地解决主城区雨污混流、溢流污染等问题,是持续深化重庆市污水提质增效、厂网一体的重要途径。

3.2排水系统模型仿真

结合重庆市的地形特点、长江和嘉陵江防洪堤的总体布置,排水系统模型以主城区5个排水组团为边界,可以划分为72个子流域,流域总面积5882.88km2。各区的排水系统模型在遵循“共享与标准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各自建设,避免形成各区系统相互剥离、数据库标准不统一的局面。获取各区的基础监测数据,梳理确定各片区主要污染负荷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流域内排水管网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污染源、排水系统(网-站-厂)与受纳水系间的空间拓扑关系,从而确定主城区排水系统“产-汇-排”的路径。同时,通过模拟运算对各种规划条件、情景工况下不同方案的预期结果进行快速反映和评估,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4结语

智慧排水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通过构建智慧排水系统,实现城市排水“一张网”、运行维护高效化、预警决策智能化、规划建设更优化及行政管理集约化,可为重庆市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提升气候变化抵抗能力、加强重大公共事件等外部冲击韧性提供技术支撑。社会科技处于快速更新迭代阶段,重庆市智慧排水系统的建设需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完善和成熟。

参考文献

[1]江楠,张万辉,马扬,等.城市排水管网信息数据库与智慧排水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1,28(4):56-60.

[2]陈鹏,周盈颖,冯萍,等.重庆短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进展,2021,11(2):39-45.

[3]周启刚,陈丹.重庆山地都市区土地利用地形特征分异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86-91.

[4]何强,潘伟亮,王书敏,等.山地城市典型硬化下垫面暴雨径流初期冲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34(4):959-964.

[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0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6]曹文娟.山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12):91-93,103,113.

[7]马念,郝曼.山地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07(8):30-34.

智慧物流现状篇4

【关键词】智慧会展 杭州 发展现状 对策

一、引言

智慧会展是会展业发展过程的高级形态:会展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伴随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会展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即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会展业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战略。而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一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会展业的智能应用和智慧管理,打破会展活动时空的限制,将会展服务质量和运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从而有了智慧会展这一概念。

二、智慧会展的概述

(一)智慧会展的概念

智慧会展这一理念,属于新兴概念,在我国关于智慧会展的研究实践,以及智慧会展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较少,至今学界没有确切的统一定义。结合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和智慧会展本身的特点,我们对智慧会展进行了探索性的界定:智慧会展是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产品品牌推广方式,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的会展。究其实质,智慧会展就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思维服务会展行业,进而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促进智慧城市的和谐、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会展的架构

智慧会展通过互联网的驱动,对包括策展、组展、场馆管理和运营、设计和工程、服务和运营,以及公共安全、环保、配套服务、相关活动等在内的全产业链上的各种资源作出智慧配置,对公众、组委会以及参展商作出智慧响应,进而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会展服务的对象是从互联网的高度,重新激发会展价值,为业主方、主办方、参展商、参观者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从会展行业的构成和信息服务方面来看,智慧会展可分为展馆智能运营、信息化组展服务以及展会增值信息服务。

展馆智能运营(公众):通过全方位wifi覆盖场馆,为参展商增加观众人流量以及宣传推广,为参观者提供快速上网了解展会以及定位导航,为广告商提供线上广告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信息化组展服务(组委会):为各类专业展会提供信息化服务,提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实现会展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筛选和运用采集器等设备提升参展体验、门禁、报道等物联网技术服务。

展会增值信息服务(参展商):除了提供展示产品的平台,还提供展会统计分析、展后追踪、多渠道线上营销、企业微信公众号代运营以及线上沟通、线上推广等增值服务。

三、杭州发展智慧会展的意义

(一)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杭州经济发展

会展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范畴。智慧会展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需要。从“智慧会展”视角探讨杭州会展的服务创新,对推动杭州“智慧城市”,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理论的角度看,智慧经济为杭州会展业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而智慧会展也为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会展促进智慧的产业化,智慧提升会展的品牌化。智慧会展是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杭州朔造会展城市的优势所在。从技术层面上说,根据智能化信息网络掌握展位布置、人群分布、配套需求,对信息具有安全、高效的处理和整合能力,并能科学地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决策以及处理会展区域的观众数量、交通状况、安保状况等情况,为会展活动主体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推动智慧会展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从而推动杭州“智慧城市”建设,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杭州智慧经济发展。

(二)推进杭州会展创新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球信息协同化大背景下,展会供应链上的各方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协同和信息化管理需求日渐强烈。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会展业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会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进度,推进了杭州会展的创新发展。一方面,移动应用的开发使用,改变了人们参展时对传统会展的观念以及创建、使用和共享信息的方式,为智慧型展会提供了更多的推广机会;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络信息呈现碎片化、即时化、场景化等特点,使主办方、参展商和观众等会展主体通过手中的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参与会展活动,提高会展信息化水平以及会展服务水平。

(三)提升杭州会展服务质量,增加客人满意度

一方面通过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会展组织管理、参展参观以及营销推广中,推进杭州会展服务创新发展,使展览会的服务功能获得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现代科技成果创新服务方式,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优质、更完善、更便捷的配套服务,以满足会展客人对杭州各展会越来越高的需要和期望,从而提高杭州展会的服务质量,增加客人满意度。

四、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现状及不足

(一)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现状

杭州的智慧会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智慧会展的模式大多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参与建设。市政府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在产业定位、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与创新,为杭州智慧型展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客观环境。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会数量增多。如中国国际动漫节、杭州电商博览会、阿里巴巴杭州网货交易会等,都拥有了自己的网上展会,增添了展品展示和展品销售的渠道,促进了杭州智慧型展会的发展。一年一度在杭州举办的文化创意博览会,2014年推出文易网(网上文博会),展会通过智慧票证、智慧交易、智慧服务、智慧数据等四大智慧应用系统来实现智慧展会,让参展商和参观者能在手机上也可以玩转文博会。

政府对智慧型展会发展意识逐渐加强。杭州市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创新发展,2006年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杭州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会展对发展会展经济的重要性;在《杭州市“十二五”会展业发展规划》期间重点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电子信息博览会、休闲产业博览会、物联网产业高峰论坛、生物医药高峰论坛、环保产业博览会等一批产业类会展活动项目,通过不断引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杭州会展业智慧化水平。

展会中展示手段智慧化。杭州在全力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杭州会展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文档与图片资料数字化处理等各种信息技术,提高展会组织效率,增强展会可看性。如将展览的官方网站建设成为专业的服务平台,利用网络预登记功能,简化参展参观的流程,便于参展商和参展观众。2014年第十六届杭州人居展,有一半的参展商策划了微信活动来提升展位人气。在办展办会过程中,增加体验式、互动式设备和项目。

(二)杭州智慧型展会发展的不足

目前,杭州发展智慧会展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无论是在智慧运营还是智慧管理或者是智慧服务上,都处于不断的探索之中,因此在建设智慧型展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杭州市智慧型展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会展行业组织管理体制尚未完善。杭州虽成立了专门的会展办,但协调权限不足,会展业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问题仍较突出,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不高,无法适应当下由物联网时代带领的会展产业。原本领先的杭州会展业逐渐落后于已建立统筹管理机构的厦门、成都、西安等城市,以至于有可能被省内兄弟城市宁波所超越。就杭州而言,智慧会展产业市场化的相关条件还不成熟,市场主体尚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由于会展业统筹管理机构没有完善,各会展项目、会展资源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形成不了合力,使用信息化管理就无法完成,这就影响了杭州发展智慧会展的建设。

2.会展场馆设施建设滞后,跟不上信息时代。会展场馆是实现智慧会展的基础,智慧型展馆不仅包含智能化展馆的数字化、自动化、节能化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展示内容”与“人”建立更紧密的关系,无论是对展馆本身的掌控上,还是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上,都能呈现出一个“完整个体”的特性。目前,杭州有7个展馆,但没有一个展馆是符合智慧型场馆的全部要求的。杭州虽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免费开放公共区域wifi网络的城市,但是在参展过程中各展馆还是会出现覆盖面不够大、网络差等问题。除此之外,各场馆的数据库也并没有完善统一,还处于建设当中。会展场馆周边的国际性银行、商业、娱乐、酒店等服务配套设施也远远跟不上智慧会展场馆的信息化建设。

3.线上会展与线下会展未实现真正的有机融合。2014年中国超过90%的展览会都拥有了线上平台,杭州也不例外。从线上方面来看,大部分展会中都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官方网站、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方面以信息为主,缺少参展商、嘉宾和普通参观者之间的即时互动功能,未真正的对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分析。从线下方面来看,在实体展会中,大部分参展商以及主办方并没有鼓励观众拿出手机将资源引流到线上,则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不能实现同步服务,观众不能体验更多的智慧化应用技术。所以将线下资源转化为线上展会的流量则是杭州展会实现线上展会与线下展会融合的一大难题。

五、推进杭州智慧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智慧型展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化工程,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和思路,发挥系统化能力和智慧技术应用,从而达到各个部分整合后的几何增长价值。因此,我们针对杭州市发展智慧型展会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建设智慧型场馆

通过物联网技术以及现有科技改善杭州现有场馆,实现场馆智慧化。杭州目前比较大的场馆是白马湖生态创意城会展中心和马上投入使用的奥体国际博览中心。可以适当参照国内外政府投资建设智慧会展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及建设智慧型场馆的经验:覆盖场馆的WIFI等基础硬件,定位导航和数据收集系统,以及信息嵌入的“智慧场馆”平台,如开发会展场馆APP,观展者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应用,就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预订餐饮、酒店、旅游、飞机票、等服务;客户除了可享受在线预订、路径导航等一系列便捷服务。通过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把杭州会展场馆建设成为国内外都瞩目的智慧型展馆,为杭州发展智慧型展会提供良好的智慧会展环境。

(二)打造综合性的智慧会展服务平台

结合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致力于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会展服务体系。一是积极搭建会展项目信息化平台,如开发杭州会展app,使展会参与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不断获取信息和服务;不断提升杭州会展网、西博会官方网站的建设水平,通过网上西博会平台延伸展会内涵,努力实现网上会展与实体会展的整合化运作。通过丰富服务功能、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平台等方式,融入在线展览的理念,开发更多的宣传功能,扩展展会影响力。二是通过政府与企业合作,将政府资讯网站升级成为交易平台,鼓励杭州会展企业开发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政府与企业宣传推广功能以及政府会展政务协同功能。三是将智慧场馆与智慧会展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不断加强专业场馆信息化建设,整合场馆数据化,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三)建设会展大数据中心

建设会展大数据是杭州提升会展竞争力的基础条件。为促进会展上、下游产业间的合作,致力建设杭州会展大数据中心,该中心可以杭州会展业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发展为需求,以大数据库为基础,确立切实可行的数据采集机制,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可视化等先进技术,完成会展数据的筛选、运用与展示。通过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能够便利地对杭州会展行业整体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和分析,完成对杭州市会展业整体发展水平的科学化评估与决策,有效推进对公众的宣传、推广及成果展示,进一步增强未来在智慧化应用方面的扩展,做到全市会展信息的共享与互联互通,从而提高杭州市会展办智慧化办公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培养智慧信息化会展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任何产业竞争中的核心因素,只有优秀的会展人才才能打造优秀的品牌会展项目。针对智慧信息化人才缺乏的现状,一方面加强政府、协会、高校三方合作,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培养懂宏观管理、懂经济、懂策划的高级会展人才,运用信息、网络和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型会展组织,逐步形成“资源建设有特色、关键应用有创新、优化服务有突破”的信息化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以薪金、福利、教育等为手段,引进外地会展专业复合创新型人才,吸收各地会展业的成功经验,将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创新机制带入杭州,促进杭州发展智慧会展业的长久发展。

六、总结

总之,杭州发展智慧会展为杭州的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它成为杭州智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分析好现状,发现不足,弘扬杭州品牌展会的优势所在,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代信息技术引入展会,相信杭州的智慧会展经济的步伐会迈得更快、更好、更健康。智慧会展业的联动性亦会日益显现,并与杭州智慧城市发展互为促进、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樊蓉.物联网催生智慧会展新模式[J].2013年17期.

[2]黎菲.智慧会展移动应用服务[J].2013年4期.

[3]蓝星.中国会展业前沿问题研究上海[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王永刚,郭砺.中国会展业集群化演进趋势及发展路径研究Ⅱ[J].2011年8期

[5]史璐.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2011年5期.

[6]施永胜,沈杨根.杭州市发展智慧会展的实践与思考[J].2015年1期.

[7]叶敏.明确新方向加快新转型推进新发展[J].2015年3期.

[8]韩军.贵州会展经济发展模式选择[J].2012年6期.

智慧物流现状篇5

【关键词】智慧港口;信息;发展

一、智慧港口的定义

智慧港口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智慧技术手段进行透彻感知、广泛连接、深度计算港口供应链各核心的关键信息,实现港口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参与方之间无缝连接与协调联动,从而对港口管理运作做出智慧响应,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优化的现代港口。

二、宁波港口智慧化面临的问题

1.感知网覆盖面有限,自动识别能力偏弱。目前,宁波港基本实现集装箱货物信息的自动采集,主要码头、航道的可视化监控。无法实现“人、交通工具、货、设施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营状况、运营环境等的感知、监控;在内河航道、客运码头等地区还未实现视频监控点的覆盖;现有的监控设备中有些摄像头是固定不能移动,其可视范围有限,导致出现监控盲区;由于采用租赁企业视频监控系统的模式,视频监控的区域广度、可视范围和画面质量都受到企业自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条件限制,自动识别、报警危险情况能力偏弱。

2.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制约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港口的生产资源、经营资源分属各部门管辖,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状态,使纵向的信息交互与沟通相对顺畅,横向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水平不高,缺乏统一协调共享机制和交换渠道。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无法整合,信息资源无法通过交换层面实现共享,使港口集团业务部门之间、集团同基层公司之间无法实现生产业务协同工作,大大降低了生产作业效率。

3.建设还处于信息处理阶段,缺乏智慧决策支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宁波港口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本搭建了信息系统的五大体系。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各部门的信息化及信息流转配套处理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港口智慧化不仅仅是将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转变为计算机处理,也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经营、管理、生产等环节进行简单计算机模拟与再现,而是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决策支持、仿真技术等各种智慧技术进行数据深入分析和作出客观、及时、准确的决策。

4.港口信息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目前颁布的涉及港口信息的标准数量极其有限,绝大多数在制订中或等待制订中,体系化建设和应用推进仍然不足,宁波市交通和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刚刚成立,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和实施推进还未正式推进,相关的要素保障,技术支撑和政策制定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的目标

紧紧围绕实现宁波港由大港向强港历史性跨越这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港建设为目标,以依托港口、服务港口、提升港口为主线,遵循港口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港口及配套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做好与其他智慧体系的衔接,真正实现港口生产作业、运营管理及相关服务的智慧化。

1.推进基础设施的全面运营监控。根据港口不同业务区域的职能,对航道、码头、闸口、大型港口装卸设备、船舶、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智慧化改造,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运营监控,为港口生产运营和口岸监管提供细致、全面的信息。

2.完善现有引航系统。结合现有引航导航系统和实际需求,根据“智慧引航”的要求,重点完善系统方面、综合办公方面及服务平台方面,实现港口智慧水域管理的目标,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3.提升港口生产运营管理的协同性和智能性。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港口现有的生产运营系统,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交互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深度挖掘,扩展智能决策功能,实现智慧的港口生产运营系统。

4.实现道路运输智慧化。对特殊货物(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进行监控,推广先进的集装箱“双重”运输模式,构建道路集装箱运输综合服务平台。

5.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信息采集终端、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中心,改造完善港口业务应用系统,扩容改造现有宁波港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技术标准规范。

6.调整配套服务符合智慧港口建设需求。为港口管理提供配套服务的主要是航运管理、港口岸线管理和集疏运体系,重点是航运订舱服务、港口岸线审批和园区通。

7.衔接相关智慧体系。智慧港口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环节,对其他智慧体系辅助或支撑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好相关部分衔接调整,重点是与智慧口岸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物流体系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小凤.物联网在港口运营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水运,2011,1

[2]马仁洪,陈有文.以物联网技术促进港口智能化发展[J].中国水运,2012,5

[3]韩超.基于物联网的港口信息平台建设解决方案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作者简介:

智慧物流现状篇6

关键字:智慧经济;智慧商城;城市规划;建设措施

Abstract: Smart Mall branch of the smart city smart economy, or the wisdom of the economy of a building,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to the wisdom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economy. In this age of techn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just like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the wisdom of the economy is actually an extension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In this paper, from the Mall of the definition of wisdom, wisdom,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mall to do some simple discussion.

Keywords: economic wisdom; wisdom Mall; urban planning; build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慧商城是一种能让人与人、物与物更智能交流的城市模式。网络化社会不知不觉取代了过去传统的社会形式,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学习工作都已经与网络紧密相连,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网络商城也是网络化背景之下新的商城形态一种体现。这种经济形态是以网络为基础的,网络在这种社会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互联网产业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随着网络商城的产生,与之相关的电子商务等也快速发展,市场的交流方式也逐渐网络化、数字化、中国网络商城在经历了方兴未艾的数字商城、信息商城的发展高潮后,逐渐向“智慧商城”演化。

一、智慧商城的概念

智慧商城是以传统商城和文化商城为基础的一种新兴的商城模式,在此基础之下,智慧商城主要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例如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科技手段对传统的采购模式等进行改革,实现现代科技在传统商城的完美嵌入和复合,让人与人、物与物的交流更加融洽方便,使之更加智能化、便捷化,这就是智慧商城的基本概念。目前来说,智慧商城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基础的电子商务、云计算方式,并且还会逐渐使用第三代第四代通讯科技来进行智能网络的的兴建。与此同时,伴随着智慧商城的建设需要,各种新兴产业例如共享互动、专业咨询服务等行业也不断壮大起来。

二、智慧商城的基本特征

(1)数字交易

智慧商城的首要特点是数字化交易,这也是以网络作为基础的基本特点,因为它首先就是一个网络商城。但是,智慧商城的数字交易又有不同的特点。在智慧商城的背景下,商品交易更多地依托网络,从商品的厂家,从商品的买卖店铺,店铺的整合以及商铺资源等等,都是通过数字化来进行拓展或者建设的,这样实现数字交易。

(2)全程互联以及云端共享

全程互联也是基于网络商城而来的特色,智慧商城在这方面更加网络化,之前的网络商城可能只是一部分的网络化交易。智慧商城将互联网和云计算结合,实现全程的电子商务交流模式,而且由于智慧商城会运用云计算传感设备,所以会在云计算的交易平台上实现信息的共享,并且会对商城运行的核心进行实时感测。

(3)集成整合以及协同运作

在智慧商城之一城市模型之下,物联网会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实现数据的整合,将商品交易的前后以及过程尽量整合在一起,而且,由于这种整合,智慧商城的基础设施也会在形成协同合作的局面,从未实现商城的高效运作状态,这无疑是商城的最佳状态。

三、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

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只是针对智慧商城,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建设大致上是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物互联网的融合,采用各种高科技的方式进行商业而操作以及普通的商品交易。而另一方面,对于传统商城的转型工作才是目前智慧商城建设的重点。智慧商城的规划建设主要是在两个方面:

(1)注重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我国目前商城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商城首先是基于传统商城和文化理念,然后才是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科技嵌入和复合,智慧商城的主体依然是之前的城市体。所以,建设智慧商城不能仅仅搭建网络体系,更要关注传统商城的发展模式,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商城的关键。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如何促进传统商城在产业上的转型,特别是在商业地产上的转型是重中之重,传统商城在发展路径上的转变将是智慧建设的关键。

关于智慧商城的规划和定位,我们也有工作重点,应该重视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应用型商城的构建。应用型商城的建设水平以及它的运营能力与智慧商城的建设密不可分,例如智能商铺、智能商家等,都是隶属应用型商城的建设。它们的建设还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的发展,这一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社会的内在要求。

一是商业地产的发展领域。智慧商城要求之下的商业地产发展领域要包含智慧商城产业发展以及传统商城商业地产的改造与升级。物互联网的建设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引进、培育新的方式来建设物互联网的核心业务,物互联网的建设也不是单一的作用,这个网络体系的完善状况对商业地产的建设规划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2)要使商城应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商业地产的有效利用。这个方面应该站在总体的角度上去构建。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建设。首先,站在商业地产的总体规划建设这个角度上,去合理规划商城建设,逐渐解决商业地产在进行产业规划时出现的重复建设问题,从避免资源浪费。其次,重视智慧商城的建设,在做好传统商城的建设转型后,就要对智慧商城的建设进行全面的建设。从最开始的商城培育到后期的发展规划,都要有周密的安排。最后,由于商业地产的转型是智慧商城建设的核心,所以在对商业地产进行转型时要按照智慧商城的建设要求进行合理改造,从而为智慧商城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四、小结

智慧商城的建设是基于传统商城的发展程度的改造活动,所以在进行智慧商城的规划与建设时,我们应该关注传统商城的转型。智慧商城的建设是一项整体的任务,对它的规划与建设也应该更具长远眼光,我们更该看到当前商城建设的不足,为了智慧商城的培育和发展,要不断引进、采用以及创造新的方式,做好智慧商城与传统商城中间承前启后的工作,尽量杜绝发展的遗留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冬林;鲁兴启.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宁波服装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24).

智慧物流现状篇7

[关 键 词] 智慧物流 基本内涵 实施框架

一、引言

继IBM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后,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同年8月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考虑到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作业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行业。在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

智慧物流概念的提出,顺应历史潮流,也符合现代物流业自动化、网络化、可视化、实时化、跟踪与智能控制的发展新趋势,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控制风险,节能环保,改善服务。

自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智慧物流也入选2010年物流十大关键词。但目前对智慧物流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企业界与学术界对智慧物流的概念、体系结构、实施框架的研究尚不成熟,未达成共识。

二、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

1.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

基于现有研究及IBM公司对智慧物流的理解,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

2.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1)感知功能。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能够获取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使各方能准确掌握货物、车辆和仓库等信息,初步实现感知智慧。

(2)规整功能。既感知之后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用于数据归档,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分门别类后加入新数据,使各类数据按要求规整,实现数据的联系性,开放性及动态性。并通过对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推进跨网络的系统整合,实现规整智慧。

(3)智能分析功能。运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分析物流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问题,发现新问题。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在运行中系统会自行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发现物流作业活动中的漏洞或者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发现智慧。

(4)优化决策功能。结合特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评估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估基于概率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协同制订决策,提出最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做出的决策更加的准确,科学。从而实现创新智慧。

(5)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中表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各个环节各自独立,毫不相关的物流系统,而是每个环节都能相互联系,互通有无,共享数据,优化资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环节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得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6)自动修正功能。在前面各个功能的基础上,按照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系统自动遵循最快捷有效的路线运行,并在发现问题后自动修正,并且备用在案,方便日后查询。

(7)及时反馈功能。物流系统是一个实时更新的系统。反馈是实现系统修正,系统完善必不可少的环节。反馈贯穿于智慧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为物流相关作业者了解物流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系统问题提供强大的保障。

3.智慧物流的体系结构

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划分,智慧物流体系可以分为企业智慧物流,行业智慧物流,区域或国家的智慧物流三个层次。

(1) 企业智慧物流层面。用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集中表现在应用新的传感技术、实现智慧仓储,智慧运输,智慧装卸、搬运、包装,智慧配送,智慧供应链,等各个环节。从而培育一批信息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慧物流示范企业。

(2) 行业智慧物流层面。建设主要包括智慧区域物流中心,区域智慧物流行业以及预警和协调机制的建设三个方面。

①智慧区域物流中心。智慧区域物流中心的建立关键要搭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这是区域物流活动的神经中枢,联接着物流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其次,要建设若干智慧物流园区。智慧物流园区指加入了信息平台的先进性,供应链管理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的物流园区,基本特征是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安全运转,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相关信息的需求,通过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监督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确保物流信息正确、及时、高效、通畅。智慧技术的运用使得运输合理化、仓储自动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② 区域智慧物流行业(以快递为例)。在快递行业中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自动报单、自动分拣、自动跟踪等系统,信息主干网的建设、PC 机和手提电脑、无线通讯和移动数据交换系统的建设等。这些投资不仅使运件的实时跟踪变得轻而易举,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服务的成本。

③预警机制。最后深入研究,加强监测,对一些基础数据进行开拓和挖掘,做好统计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及时反映相关问题,建立相应的协调和预警机制。

(3)国家智慧物流层面。旨在打造一体化的交通同制、规划同网、铁路同轨、乘车同卡的现代物流支持平台,以制度协调、资源互补和需求放大效应为目标,以物流一体化推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着眼于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着力构建运输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以国际物流网、区域物流网和城市配送网为主体的快速公路货运网络,“水陆配套、多式联运”的港口集疏运网络,“客货并举、以货为主”的航空运输网,“干支直达、通江达海”的内河货运网络。同时打造若干物流节点智慧物流网络中的物流结点对优化整个物流网络起着重要作用,从发展来看,它不仅执行一般的物流职能,而且越来越多地执行指挥调度、信息等神经中枢的职能。

4.智慧物流的价值体现

智慧物流的建设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对企业,整个物流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智慧物流对企业的贡献。①集中体现在其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借助智慧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增加利润源。② 智慧物流系统帮助企业提高对风险的预测能力及掌控能力,降低各环节的不必要成本。③智慧物流系统帮助企业提高服务客户的能力。

(2)智慧物流对国家的贡献。①智慧物流的发展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在GDP的比重,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②智慧物流符合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环保,减轻环境污染。

三、智慧物流的实施框架

1.智慧物流的实施基础

(1)信息网络是智慧物流系统的基础。智慧物流系统的信息收集,交换共享,指令的下达都要依靠一个发达的信息网络。没有准确的、实时的需求信息、供应信息、控制信息做基础,智慧物流系统也就无法对信息进行筛选,规整,分析,也就无法发现物流作业中有待优化的问题,更无法创造性的作出优化决策,整个智慧系统也就无法实现。

(2)网络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技术则是实现智慧系统的关键。如何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规整,分析处理,提取其中的有价值信息,实现规整智慧,发现智慧,从而为系统的智慧决策提供支持,必须依靠网络数据挖掘和商业智能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自动生成解决方案,拱决策者参考,实现技术智慧与人的智慧的结合。

(3)良好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是实现智慧物流系统的保障。智慧物流的实现需要配套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如果没有良好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盲目发展信息系统,不仅不能改善业绩,反而会适得其反。智慧物流系统的实现也离不开良好的物流运作和管理水平,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实现智慧物流的系统智慧,发挥协同,协作,协调效应。

(4)智慧物流的实现更是需要专业的IT人才与熟知物流活动规律的经营人才的共同努力。物流业是一个专业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没有人才,大量信息的筛选、分析、乃至应用将无从入手,智慧技术的应用与技术之间的结合也无从进行。

(5)智慧物流的建成必须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换。智慧物流所要实现的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慧供应链必须建立在“综合物流”之上,如果传统物流业不像现代物流业转变,智慧物流只是局部智能而不是系统的智慧。

(6)物流系统只有在物流技术、智慧技术与相关技术有机结合的支持下才能得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应用这些技术,才能实现智慧物流的感知智慧,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系统智慧。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新的传感技术、EDI、GPS、RFID、条形码技术、视频监控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基础通信网络技术和互联网技术。

2.智慧物流的实施模式

(1)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第三方智慧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系统,顾客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然后系统将对订单进行标准化,并通过EDI传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企业利用传感器、RFID和智能设备来自动处理货物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和透明度,准确掌握货物、天气、车辆和仓库等信息;利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评估成本、时间、碳排放和其他标准,将商品安全、及时、准确无误地送达客户。

(2)物流园区模式。在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中要考虑信息平台的先进性,供应链管理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以确保物流园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安全运转。智慧园区要有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共用信息平台系统,提供行业管理的信息支撑手段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建立智慧配送中心使用户订货适时、准确, 尽可能不使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保证订货、出货、配送信息畅通无阻。

(3)大型制造企业模式 。大型制造企业模式要求制造企业里的每个物件都能够提供关于自身或者与其相关联的对象的数据,并且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每一个物件都具备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通信能力,从而构建由大量的智慧物件组成的网络,在智慧物件网络基础上,所有的物品信息均可连通,组成物联网,企业就有了感知智慧,能够及时、准确、详细地获取关于库存、生产、市场等的所有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规整智慧,发现智慧找出其中的问题、机会和风险,再由创新智慧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尽快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3.智慧物流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完善基础功能。提高既有资源的整合和设施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在规划上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使物流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善、逐步提高各种运输服务方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支持能力,物流基础设施的经营与网络化服务能力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

第二步:开发物流模块的智慧。智慧物流系统设计可以采取模块设计方法,即先将系统分解成多个部分,逐一设计,最后再根据最优化原则组合成为一个满意的系统。在智慧物流感知记忆功能方面包括基本信息维护模块、订单接收模块、运输跟踪模块、库存管理模块;在智慧物流的规整发现功能方面主要是调度模块。这是业务流程的核心模块。通过向用户提供订单按关键项排序、归类和汇总,详细的运输工具状态查询等智能支持,帮助完成订单的分理和调度单的制作;智慧物流的创新智慧主要表现在分析决策模块。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报表分析功能,各级决策者可以看到他们各自关心的分析结果;而系统智慧体现在技术工具层次上的集成,物流管理层次上的集成,在供应链管理的层次上的集成,物流系统同其他系统集成,共同构成供应链级的管理信息平台。

第三步:目标和方案的确立。智慧物流的建设目标包括构建多层次慧物流网络体系,建设若干个智慧物流示范园区,示范工程、产业基地,引进一批智慧企业。智慧物流系统的建设步骤:搭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加强物流基础功能建设,开发一些最主要的物流信息管理软件。完成服务共享的管理功能和辅助决策的增殖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平台的网上交易功能。

第四步:发现、规整智慧的实施 创新、和系统的实现。在利用传感器、RFID和智能设备来自动处理货物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和透明度,各方能准确掌握货物、车辆和仓库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商业智能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信息的价值,找出其中的问题、机会和风险,从而实现系统的规整发现智慧;然后利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评估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估基于概率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并实现具有优化预测及决策支持的网络化规划、执行。从而实现系统的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

4.智慧物流实施过程中的瓶颈制约

(1)基础信息缺乏的制约。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的整体中枢神经,是物流系统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智慧物流系统中,必须对海量、多样、更新快速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才能成为系统决策的依据。如果物流基础信息缺乏,智慧系统也就无从谈起。

(2)对智慧物流功能需求、市场需求不明确的制约。一个系统能否运行成功,就要看它所提供的功能是否能被系统参与使用者接受。因此,进行智慧物流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就成为构建智慧物流系统的首要任务。

(3)传统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层次较低的制约。首先传统物流发展整体规划不足,基础平台相对薄弱,难以发挥物流资源的整合效应。其次,物流企业专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物流企业。再次,第三方物流功能较为单一,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

(4)缺少人才的制约。物流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智慧物流的实现更是需要专业的IT人才与熟知物流活动规律的经营人才的共同努力,物流人才的欠缺,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势必会阻碍智慧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园园.物流信息化对区域物流中心的作用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 年,17卷第8期

[2]龚志锋,范守文,李刚.现代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5月号

[3]周立新, 刘琨.智能物流运输系统[J].同济大学学报,2002 年,第30 卷第7 期

[4]赵立权.智能物流及其支撑技术[J].情报杂志,2005 年,第12 期

[5]臧传真,范玉顺.基于智能物件的制造企业信息系统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13 卷第1 期

智慧物流现状篇8

[关键词]宁波 智慧物流 实施建议

一、引言

继IBM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后,2009年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同年8月总理在无锡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考虑到物流业是最早接触物联网的行业,也是最早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作业智能化、网络化、和自动化的行业。在2009年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率先在行业提出“智慧物流”概念。

2010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正式拉开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而智慧物流则成为了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试点之一。

智慧物流的研究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物联网发展的趋势,对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宁波经济的发展、乃至宁波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自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智慧物流也入选2010年物流十大关键词。但目前对智慧物流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企业界与学术界对智慧物流的概念、体系结构、实施框架的研究尚不成熟,未达成共识。

二、智慧物流的基本内涵

1.智慧物流的基本概念

基于现有研究及IBM公司对智慧物流的理解,智慧物流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实现系统感知,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及自我调整功能,实现物流规整智慧、发现智慧、创新智慧和系统智慧的现代综合性物流系统。

2.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

(1)感知功能。运用各种先进技术能够获取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大量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使各方能准确掌握货物、车辆和仓库等信息,初步实现感知智慧。

(2)规整功能。既感知之后把采集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数据中心,用于数据归档,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分门别类后加入新数据,使各类数据按要求规整,实现数据的联系性,开放性及动态性。并通过对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推进跨网络的系统整合,实现规整智慧。

(3)智能分析功能。运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分析物流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问题,发现新问题。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在系统运行中。系统会自行调用原有经验数据,随时发现物流作业活动中的漏洞或者薄弱环节。从而实现发现智慧。

(4)优化决策功能。结合特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评估成本、时间、质量、服务、碳排放和其他标准,评估基于概率的风险行预测分析,协同制订决策,提出最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做出的决策更加的准确,科学。从而实现创新智慧。

(5)系统支持功能。系统智慧集中表现于智慧物流并不是各自独立,毫不相关的各个环节自动运行,而是每个环节都能相互联系,互通有无,共享数据,优化资源配置的系统,从而为物流各个环节提供最强大的系统支持,使得各环节协作,协调,协同。

(6)自动修正功能。在上述各个功能的基础上,按照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系统自动遵循最快捷有效的路线运行,并在发现问题后自动修正,并且备用在案,方便日后查询。

(7)及时反馈功能。物流系统是一个实时更新的系统。反馈是实现系统修正,系统完善必不可少的环节。反馈贯穿于智慧物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为物流相关作业者了解物流运行情况,及时解决系统问题提供强大的保障。

三、宁波市物流体系的智慧现状

近年来,宁波一直在物流领域尝试推进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一些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已开始投入使用,目前已开发应用港口智能闸口系统、智能集卡系统、智能集装箱系统等物联网应用系统,推进了宁波电子口岸、宁波第四方物流信息网等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物流领域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和数据中心建设,为智慧物流体系构建奠定了一定基础。

1.2009年宁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第四方物流平台信息标准体系的实体,成为国内第四方物流的试验场。该实体自2009年投入运营以来,用户超过6400家,同时保持每月100多家的增长速度,为企业降低25%的成本,提高20%的管理效率。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市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汪月娥认为:“市场成熟运作后,将带动宁波物流行业每年产生效益10.5亿元。但目前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发展尚不成熟,仍需各有关部门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来完善和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

2.宁波港口EDI中心于1997年5月底建成开通。中心有两台IBM RS/6000 服务器,同时安装数据库服务器系统和应用服务器系统,两台服务器采用互备方式,二台主服务器通过心跳网线相连,和HACMP 实现双机热备,使整个系统的具备企业关键应用的高可靠性。每台主服务器配有二块光纤网卡交叉与二个光纤交换机相连,同时光纤交换机双路与IBM存储器连接,保证整个系统的数据读写具有相当高的效率和可靠性。整个存储系统通过光纤交换机相连构成存储局域网,留有接口可共其它服务器接入共享IBM FASTT700磁盘阵列,磁带库(Ultrium)与一台光纤交换机连接,并配有VERITAS Netbackup备份软件,可根据系统的数据备份要求制定策略进行自动数据在线或离线备份。

3.宁波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宁波电子口岸就是宁波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成功实践。宁波电子口岸平台整合宁波海关公共服务信息网和宁波港EDI中心,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建立各部门统一的口岸信息平台,使政府单位、外贸和物流各相关单位通过一个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通过网上办事、联网资料交换、信息共享、企业信用和政府效能评估等主要功能,减少单证输入和传递的环节,实现电子信息通畅流动,提高大通关速度和效率,为宁波口岸大通关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从而达到以最低的物流总成本向企业提供最大附加值服务的战略目标,以口岸信息化推动口岸的国际化。推进基于电子商务功能的港口信息化建设。

四、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主要切入模式

1.智慧港口建设模式。宁波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和全国物流节点中心,其建设目标是要打造国际港口城市。因此宁波智慧物流建设要紧紧围绕智慧港口建设为中心,以智慧港口建设带动宁波港自身的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推动宁波物流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从而实现智慧港口的感知智慧;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从而实现规整智慧,并使物流在规定的流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实现发现智慧。同时提供优化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线的优化方案及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方案等,实现创新智慧。让港口与企业之间形成供应链,使供应链管理的作用上升,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智慧。

2.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模式。第三方智慧物流不同于传统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它能利用传感器、RFID和智能设备来自动处理货物信息,实现实时数据收集和透明度,准确掌握货物、天气、车辆和仓库等信息;顾客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然后系统将对订单进行标准化,并通过EDI传给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实现系统的感知智慧和规整智慧。然后利用智能的模拟器模型等手段,评估成本、时间、碳排放和其他标准,将商品安全、及时、准确无误地送达客户,从而实现发现智慧和创新智慧。

3.物流园区模式。智慧园区要有良好的通信基础设施,共用信息平台系统,提供行业管理的信息支撑手段来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以实现感知智慧。通过对数据和流程的标准化,实现规整智慧,为建立智慧配送中心奠定基础。并通过发现智慧,发现其中问题,建立预警和协调机制,自动生成优化方案,使用户订货适时、准确, 尽可能不使用户所需的订货断档,保证订货、出货、配送信息畅通无阻。以实现创新智慧。在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中要考虑信息平台的先进性,供应链管理的完整性,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以确保物流园区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快速安全运转,从而实现系统智慧。

4.大型制造企业模式 。大型制造企业模式要求制造企业里的每个物件都能够提供关于自身或者与其相关联的对象的数据,并且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通信。这样一来每一个物件都具备了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以及数据通信能力,从而构建由大量的智慧物件组成的网络,在智慧物件网络基础上,所有的物品信息均可连通,组成物联网,企业就有了感知智慧,能够及时、准确、详细地获取关于库存、生产、市场等的所有相关信息,然后通过规整智慧,发现智慧找出其中的问题、机会和风险,再由创新智慧及时地做出正确的决策,尽快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

五、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基本目标

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构建多层次智慧物流网络体系。智慧物流网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首先需要树立系统化思想,从系统角度出发,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城市物流体系进行科学规划,对物流资源进行整体协调,构建依托于综合性、专业性物流中心的城市物流网络体系,促进物流中心服务区域内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形成以综合性物流节点为核心、其他服务性网络节点为支撑的物流网络化发展格局。

具体来说,要实现:实现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和建设的合理规划;实现物流节点之间的协调运作和有序竞争;实现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打造若干智慧物流园区;引进一大批智慧企业,形成智慧产品生产与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行业应用方案解决中心和智慧软件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

六、宁波市智慧物流建设的主要内容

1.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促进信息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应用新技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体系、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和企业的智慧供应链,推进智慧物流市场主体建设,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智慧物流示范企业,同时将一批优秀示范企业转化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带动同行业其他企业发展,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可以与国外物流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在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引进相关专业人才,使得宁波的物流更加国际化,专业化,并紧密结合国内国际大趋势因时而变做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促使传统运输业和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型,提高整体的供应能力。

2.打造若干智慧园区。将技术创新、行业洞察、客户服务、基础架构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这里,真正地聚集创新智慧,让其释放出更大的能量。建设和运行物流相关的平台和一系列的培训计划,以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为重要载体和基地,集合多方技术力量和资源,结合宁波物流产业优势和市场需求,集聚行业相关企业,打造若干智慧物流的载体和服务平台,努力建设成为智慧物流建设的引领区和示范区,聚集智慧产品生产与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智慧物流应用方案解决中心和智慧软件及技术研发与推广基地、将产业园区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智慧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加大技术研发推广,提升物流业的内涵和功能,对宁波实现全球技术本土集成、全球人才本土创新产生良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3.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加强港口信息化中心平台和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构成电子商务信息化服务的硬件基础平台,实现信息流、商务流和资金流的交换,实现智慧港口的感知智慧。推进港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港口企业应进一步规范各个管理环节、层次和管理流程,统一规范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资源和信息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引入可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人工反复抄写等繁琐性业务,规范统一单证的输入和输出,加速作业单据和报表的生成,使单证处理准确及时,码头的控制管理协调有效。从而实现港口的规整智慧。推进港口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港口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从企业内部到社会物流的货物运输信息、业务洽谈、交易合同、货物运输、跟踪监控和配送服务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系统智慧。

4.完善融合电子商务的第四方物流市场。宁波原有的物流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企业规模小,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只参与物流业单一环节的投资运作,信息化程度低,没有龙头企业,更没有跨区域的大企业来牵头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物流资源。发展和完善信息化的第四方物流,将打破物流资源难以整合的“不利局面”

目前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仍是一个雏形,仍需各部门不断进行理论研究与创新,加强区域联动,制定并申请国家标准,要以整合物流各个环节和从事单一环节物流中小企业为突破口,促进其向现代物流业升级发展,并推动网络市场从信息交换向市场服务交易转变来完善和发展第四方物流市场。

5.建设地区的智慧物流网络体系,在区域内实现多式联运。(1)“江海联运”:长三角是世界上不多见的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于一身的双优区位经济带。“江海联运”己成为国际水运新热点,长江南京以下航段可通行万吨级船舶,随着智慧物流系统的建成,宁波各港口与内河运输紧密结合在一起,实习江海联运。(2)“海铁联运”:通过区域运输信息的共享,实现火车和集装箱运输的无缝衔接,通过国际港口运往国际市场。

6.通过智慧物流建设使物流业与其他行业对接。通过智慧物流的建设能推动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可以针对制造业提升产品开发和经营管理能力、实现企业协作以及促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需求,攻克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关键技术,开发专业应用软件,通过智慧物流跨产业跨行业的功能,增加对智慧物流的市场需求,必将能带动智慧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智能物流系统设计及应用》 闻学伟 汝宜红《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J]2002 年2 月 第2卷第1期

[2]《智能物流及其支撑技术》赵立权 《情报杂志》[J]2005 年第12 期

[3]《现代物流园区的信息系统建设》龚志锋 范守文 李刚《科技进步与对策》[J]5月号2005年

[4]《基于智能物件的制造企业信息系统研究》 臧传真 范玉顺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J]13 卷第1 期

[5]《加快宁波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策略》,宁波市交通局。《宁波通讯》[J]2009年8月15日

[6]《物流信息化对区域物流中心的作用研究》 俞园园《工业控制计算机》[J]2004 年17卷第8期

上一篇:海洋垃圾解决方案范文 下一篇:普法宣传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