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31 15:29:01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篇1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平安上街的战略部署,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豫政〔〕86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安全工作指导意见》(豫政〔〕87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郑政文〔〕85号),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城市社区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大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平安上街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是应对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城市社区经营单位集中,商贸服务活跃,人员流动性强、成分复杂,事故灾害发生频率高。农民工已经占建筑、矿山等行业从业人员的近90%、事故伤亡人员的90%以上,严峻的安全形势,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

(三)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政府各部门要把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纳入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二、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紧密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上街的大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到服务与监管并举、规范与提高并重,全面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努力促进城市社区、农村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指导推动、安委会综合协调、部门服务监管、基层单位自治、居民群众自律、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纳入平安社区(村)建设总体规划,构建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村村民自防自治、城市社区和农村组群防群治、部门联防联治、相关单位协防协治的工作网络,发挥城市社区(农村)自治主体和居(村)民自律主体作用,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依法行政、科学决策,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服务、完善管理,社会动员、居(村)民自治,因地制宜、积极推进的原则。

(三)主要目标。

1、到年底,基本形成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网络,事故预防基础工作全面开展,镇、各街道办事处建成3个以上示范性城市安全社区和示范性安全村,2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2、到年底,在示范性城市安全社区和安全村的带动下,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及农村安全工作,镇、各街道办事处4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3、到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得到规范,群众安全素养明显提高,安全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安全切实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有较大幅度下降,镇、各街道办事处6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4、到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安全素养切实提高,安全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安全全面加强,安全事故发生率大幅度下降,镇、各街道办事处80%以上的社区(村)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5、到2015年底,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建设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安全状况根本好转,职业安全、公共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全区社区和农村基本达到城市社区安全标准和农村安全标准。

三、加强城市社区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成立城市基层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当成立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分析、部署和检查本辖区安全工作。街道办事处应与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各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细化分解。

(二)加强城市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成立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安全管理机构,街道办事处要明确3名以上专职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安全管理工作。社区居民委员会要根据社区安全自治管理的需要,明确1名以上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辖区内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设置安全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三)建立社区应急救援体系。制定适合各种环境及状况的社区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设专群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社区安全与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工作的协调,实现险情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理的整体联动。

(四)建立社区安全信息网络。街道办事处、社区要建立安全信息网络,全面掌握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状况,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将辖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重大安全隐患分布情况制作精确的社区安全管理网络图。

(五)建立社区安全防控体系。积极发挥社区监控平台作用,加强对社区安全的在线监控和巡回检查。大力培育社区安全咨询服务等中介组织,加强社区安全技术指导。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等单位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社区安全提供服务。公布安全举报电话,鼓励居民举报安全生产违法行为、隐患和事故,引导居民自防互助。

(六)建立社区安全标准体系。结合城市社区安全实际,出台城市社区安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社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制度、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社区安全公约、公共安全规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班组安全员制度等,建立城市社区安全工作标准,组织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七)加强城市发展安全规划。街道办事处、社区规划应当符合有关安全要求,严格城市功能分区,严禁在重大危险源和易燃易爆场所安全距离内建设公众聚集场所和居民区,严禁违章占压天然气、煤气等危险物品配送管线。不得在居住区及其周边建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和储存单位。街道和楼院道路建设应当满足消防车辆通过等安全要求,保证安全通道畅通。企业在城市社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加强城中村安全管理,搞好消防安全改造等安全规划,坚决遏制安全领域违法行为,打通消防通道和安全抢险通道,确保城中村安全。

(八)开展全民安全宣传,普及应知应会安全常识。在搞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同时,结合“五五”普法做好安全进企业、安全进校园、安全进村庄、安全进社区、安全进楼院、安全进家庭的“六进”活动。每个社区要有固定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场地,有必要的宣传教育设施和宣传用品。

(九)加强安全培训。加强基层安全管理工作业务培训,开展街道办事处、社区安全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增强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辖区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加安全初训和复训,提高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率。

(十)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生中普及安全常识,动员学生参与学校、社区、楼院和家庭的安全宣传等活动,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群众的作用,确保辖区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受教育率达100%。

(十一)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安全、消防、巡防“三位一体”的安全检查监控机制,根据安全状况的不同对社区生产经营单位实行日常检查、重点检查和有效监控。贯彻落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市人民政府第149号令),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对自身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对社区发生的事故,应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十二)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安全管理。电信、广播电视、燃气、自来水、市政、路政等主管部门或单位应当完善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加强公共设施管理和巡查,及时整改、消除事故隐患。对楼院或者居民自有的设备设施,有关单位应当根据职责及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积极提供便民服务。特种设备的使用、检验、检测均应取得相应许可证,对无证使用单位应进行严肃查处。

(十三)加强房屋安全管理。学校、幼儿园、医院、敬老院、教堂等单位应当加强对危房的排查治理。依法加强对房屋出租的登记管理,防止将房屋出租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从事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销售、仓储的,其周边应当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临街门面房的防火管理,严禁生产经营单位“二合一”、“多合一”。

(十四)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和燃放活动。要全面加强禁放,改限放过程中的烟花爆竹运输、储存、销售、燃放工作。要制定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规范现场安全管理,加强交通管制疏导,确保公众安全。

(十五)规范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对城镇液化气充装站要合理布局、统一充装,严禁私自倒灌充装液化气。高层建筑或者居民楼内的餐饮单位不得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对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要依法管理,防止泄露、中毒等事故发生。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十六)规范大型集会安全管理。举办商贸交易会、大型集会和庆典活动必须按照要求,经过审批和备案。制定安全方案和应急预案,与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企业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周边干道交通管制,控制进场人数总量,严格现场管理,确保安全。

(十七)规范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商场、网吧、影剧院、歌舞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必须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规定,按要求配备应急人员和应急器材,制定安全预案并定期演练。严禁人员密集场所,在营业期间关闭、堵塞安全出口安全通道。

(十八)规范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对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进入城区的管制,严厉查处危险物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和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违章行为。加强机动车辆检修和驾驶人员管理,严肃查处车辆带病上路和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

(十九)加强社区供用电安全管理。规范社区供电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加强社区供、用电设施的安装、维修、试验、进网作业管理,指挥居民加强对自有电器的安全检查,消除供、用电安全隐患。

(二十)加强对社区农民工的安全监管,建设和完善对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把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纳入社区安全管理体系之中。

四、加强农村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农村安全监管工作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完善农村安全工作基本经验,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健全农村安全生产管理网络,推进农村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二)加强农村安全政策调控。运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价格调节等政策,加大政府对农村公共安全设施的投入,督促农村生产经营单位改善安全条件,依法关闭、取缔达不到基本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防止严重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和技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企业在农村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三)建立农村安全标准体系。出台农村安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农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员职责、安全检查制度、村民安全公约、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报告整改制度、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班组安全员制度等,建立农村安全工作标准、农村企业安全工作标准,组织辖区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四)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建立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发挥区安全生产委员会综合协调作用。成立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企业安全生产领导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要逐级明确具备农村安全管理能力的农村安全管理人员。

(五)完善农村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制度。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企业应当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查找、整改事故隐患。贯彻落实《市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发现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消除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村民委员会发现其辖区存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向所在乡镇政府或有关部门报告。对于辖区发生的事故,应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六)加快农村安全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区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农村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指导作用。积极发展安全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安全生产服务,解决农村安全管理专业人员短缺问题。

(七)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应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纳入上级应急救援体系。大力整合社会应急救援资源,扩大现有应急救援队伍的覆盖和服务范围,积极建立乡村义务消防队伍,努力做好农村应急抢险工作。引导、督促镇、各街道办事处、社区(村)、社区居委会(村民小组)和企业配备灭火器等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

(八)加强农村安全文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安全的宣传力度,把“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和“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村延伸,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的作用,普及农村安全常识,开展农村安全和务工安全培训,提高村民和农民工的安全防护技能。镇、各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和村组要明确专人负责统计农民工、村民参加安全培训情况,并逐级上报有关部门。

(九)开展安全进企业、安全进校园、安全进农村、安全进集市、安全进田头、安全进农户的“六进”活动。编印安全手册和宣传资料,送安全法规、安全常识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集市、进田头、进农户,提高广大农民和从业人员的守法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受教育率达到100%。

(十)做好农村发展安全规划工作。镇、各街道办事处应组织开展农村发展安全规划工作,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当借鉴城市规划经验,将生产、生活等功能区分开。小城镇建设应当同步建设消防等公共基础设施不得在山体滑坡(崩塌)易发区等区域内建设公众聚集场所;不得在村民居住区及周边建设危险品生产企业和存储场所。

(十一)加强农村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加强烟花爆竹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燃放等全过程监管。烟花爆竹销售应当统一布点、统一配货。严厉查处农村烟花爆竹燃放,做好儿童等重点人群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教育,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及周边燃放烟花爆竹。

(十二)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安全管理。镇、各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地质灾害防御的安全监管和指导服务。对可能引起地质灾害地区,应制定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灾害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

(十三)规范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合理布局农村液化气充装点、加油点,科学建设农村沼气,指导村民安全用气,严厉查处非法液化气充装点、加油点。加强对农药、鼠药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销售和使用的监督管理,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毒鼠强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物品。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十四)加强农村防火安全管理。发挥公安消防机构的作用,大力发展镇、农民和驻地企业联办等多种形式的农村消防队伍,配备消防设备,落实家庭、企业和森林防火措施,禁止焚烧秸秆。

(十五)加强农村房屋安全管理。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幼儿园、卫生院、诊所、敬老院、教堂等危房的排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提高房屋安全等级。村委会应当加强对农村拆建房的安全管理,与业主签订安全保证书,保证施工安全和房屋质量,防止业主将施工任务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加强对房屋出租的登记管理,严禁生产经营单位“二合一”、“多合一”。镇、各街道办事处要坚决查处辖区出现的各种违法建设行为,联合国土资源、安全监管、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建筑施工现场的巡查力度,发现安全隐患要责令限期整改。

(十六)加强农村集会安全管理。举办商品交易会、集市、庆典等活动,应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安全方案和应急措施,场地选址与公路、易燃易爆企业保持安全距离,加强车辆的管制疏导和销售摊点、进场人员的现场管理,确保安全。

(十七)规范农业机械和农用车辆安全管理。加强农业机械、农村车辆的年检、驾驶人员资格年审和管理,严肃查处无证驾驶、无证车上路和农用车载客等违章行为,查处非法改装车辆行为。

(十八)规范农村用电安全管理。供电单位应当加强农村供电设施安装、维修、调整、试验、进网作业管理,定期组织供电线路安全巡查,指导村民加强自有电器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用电隐患。

(十九)规范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农村道路要建设配套的安全交通设施并保证完整有效。学校附近、人员密集的路段,应当设置警示标志和必要的减速设施,交通干道应当设置必要的人车分流设施,道路、枯井、易滑坡山体、危桥、沟河等事故多发点(段)应当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

五、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提高对做好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平安建设布局,列入政府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将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制定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发动,广泛动员基层单位和群众参与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

(二)加大政府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镇、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应当加大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工作的支持力度,统筹安排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单位要在年度预算中安排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用于重大公共安全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学技术研究、宣传教育、安全奖励工作。

(三)明确职责,强化监管服务。镇、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应当建立社区(农村)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城市社区和农村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城市社区和农村的安全发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城市社区和农村安全的综合监督管理和协调。公安、消防、民政、建设、交通、电力、质量技术监督、教育、文化、市政等部门应当将监管服务职能进一步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延伸,认真履行城市社区、农村安全的归口监管和服务职责,共同推动城市社区、农村安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篇2

关键词: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分析

作者简介:李军刚(1974-),男,吉林农安人,法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王巍(198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11级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公正与农民工权益制度保障研究”(项目编号:11YJC810021),主持人:李军刚;并受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2512413。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6-0042-03

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实施后,推动了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减少了农民工职业病的发病率,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工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和社会的和谐进步,但是也存在着政府部门之间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协调不够、企业安全培训资金不到位、安全教育流于形式等问题,影响了农民工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进一步分析并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

一、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合作,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体系的完整性

国务院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特别是安全教育非常重视,先后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在农民工培训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培训规划、培训机制、资金管理、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绩效评估、组织保证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规定。根据国务院农民工教育培训基本精神,农业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了《2003~2010农民工培训规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并且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资委制定了《关于中央企业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了《关于做好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工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政策文件推动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民工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安全素质,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第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的进程。据统计,我国各有关部门开展的“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星火计划”、“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共培训农民工230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42亿[1]。国务院各部门职能定位、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不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也有所区别,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就地就近农民工就业培训、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教育部门主要负责农村初、高中毕业生通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实现带技能转移培训[2],国家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农民工安全生产标准制定、培训检查、规章制度建设等,部门分工促进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的专业化、精细化,但同时也增加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管理的难度,分散了农民工安全教育资源和力量,以至于目前农民工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环境还存在着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突出问题。据中华全国总工会调查显示,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3%的人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但是用人单位为其采取防护措施的比重偏低,保护条件堪忧,职业病检查、安全培训落实较差[3]。

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安全保护和救助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减少事故伤害,是国务院和各部门制定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和完善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发挥各个部门的资源优势和组织优势,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农业部门要了解和掌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分布,做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信息、政策引导、跟踪服务等工作,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动员和领导水平,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和安全教育创造良好前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组织人员编写农民工职业技能和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大纲、教材,培育、审核并管理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建立健全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及职业安全教育证书制度,指导并管理各培训机构和教育培训部门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工作。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不断提高工业生产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从源头上改善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环境;财政部门做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收支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全国统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经费。国家安全监管部门要制定安全生产标准与条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充实安全生产监管力量,加大对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和安全生产制度的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未经安全教育培训就上岗的违法行为。总之,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加强国务院各部门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整体合力。

二、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规划,增强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规划是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减少安全责任事故、保护农民工身心健康的客观需要,是合理配置安全教育培训资源、突出安全教育培训重点、解决安全教育培训难点的基本前提,是落实国务院各部门安全教育政策、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措施。《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实施后,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力度不断增强,农民工培训的资金投入政策、奖励政策、就业准入政策等得到完善,农民工培训的范围和人数不断扩大,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大幅提升。按照培训规划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组织人员编写了《农民工安全生产指南》、《安全生产普及知识百问百答》、《新工人入厂安全教育读本》、《农民工艾滋病防治教育30问》等一批农民工培训教材,提高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使农民工初步掌握了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和岗位职业技能,提高了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职业素养,并且得到了国务院各部门、农民工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新一轮农民工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要抓好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并且要求新一轮农民工培训规划的制定要遵循我国经济发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布局调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要求,要加强对从事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农民工的安全技术培训,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相关制度。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与农民工外出就业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培训规划结合起来,要在设置和编写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大纲、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教材的同时,增加农民工职业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大纲、教材等内容,使农民工了解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安全设施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个人防险、避灾、自救方法等基本知识,要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分别发证制度。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突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煤矿生产等高危行业全员培训,建立健全高危行业安全培训规章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行业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按照《特种作业范围》、《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特种作业人员行业准入、在岗培训、安全考核、目标管理,要制定《安全生产培训监督检查办法》,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化水平,并把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培训制度与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制度结合起来,强化高危行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规划,要体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突出重点、讲究实效的原则,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办技工学校或职业培训学校,加强对本单位准员工和在岗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培训,鼓励政府部门或社会力量创办农民工安全教育联合培训基地,对缺乏自主培训能力的民营小煤矿、小矿山、小化工等中小企业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鼓励政府有关部门或社会力量通过组建讲师团“送教上门”、开展“安全生产月”和“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制作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专题影像教材等形式,运用网络、广播、电视、电影等多种载体解决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难的问题。

三、明确政府部门和企业责任,保证农民工安全教育政策落到实处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涉及到国务院、各级政府、安全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工会以及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等多个部门和单位,并且不同部门和单位在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和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要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并安排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的中介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服务;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等单位有进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义务,有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4]。尽管法律法规对政府部门、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教育职能和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重视经济发展、忽视农民工身体健康、安全培训监管力量不足,生产经营单位招工难、利润低、不愿承担培训成本,农民工重视眼前经济利益、安全培训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很难落到实处,安全生产事故经常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90%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80%以上发生在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小企业;每年职业伤害、职业病新发病例和死亡人员中,半数以上是农民工[5]。

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落实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政策,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必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安全教育领导责任和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使政府部门和企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形成提高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质量和水平的合力。政府作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一定要把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按照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协调安全监管、劳动保障、工会、农业、教育、科技、建设、财政等部门,统一管理本地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政府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的关系,建立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领导责任制和目标考核制,奖励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处罚农民工安全教育不达标单位和相关责任人;政府部门要健全安全生产三级培训制度,实行安全教育培训与证件考核发放分离,保证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安全员的培训时间,提高安全教育三级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企业作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的责任主体,担负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制度、组织实施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筹集安全生产培训资金的任务,一定要按照《安全生产法》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要求,建立健全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制度,把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积极组织或选送农民工参加有关安全生产培训,并给予适当补贴;一定要把农民工纳入职工安全生产培训计划,确保农民工参加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安全生产培训,并且根据农民工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工岗前培训、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转岗培训。

参考文献:

[1]全国农民工工作办公室主任会议之关注农民工专题[EB/OL].省略/index_lm/2010-03-08/news1 26 8011055d1062868.html2012-1-17.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省略/zwgk/2010-01/25/content _1518915.htm2012-1-17.

[3]全总调查报告: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薪1747元[EB/OL].news.省略/politics/2011-02/21/c_ 12110 2697.htm2012-1-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EB/OL].省略/new/63/73/157/2006/2/wa643983341522600211970-0.htm2012-1-18.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篇3

[关键词] ;“三农”问题;粮食安全;农村改革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1-0065-08

党的十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关于“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为什么要极端重视“三农”问题、怎样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国家安定和改革发展的基础和依靠,“三农”问题在我国治国安邦中始终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指出:“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1] 157全党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不断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三农”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三农”工作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仍然很多。农业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压力加剧,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对农业影响日益增强。农民种粮效益较低,农业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农民就业增收形势严峻等问题依然突出。而且,目前全国还有7000多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人大部分都集中在农村。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及未来发展全局,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表明,“三农”矛盾突出则全局被动,“三农”形势向好则全局主动。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三农”工作,都必须坚持“三农”问题的重要地位,都必须把“三农”工作牢牢抓在手里。要始终把握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的放活方针,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从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同时要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让农业农村成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二、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指出:“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稳定地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重中之重的大事。”[2]并强调,“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1] 158。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粮食安全无忧了。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继续提价和加大补贴遭遇“天花板”,提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压力增大。同时,粮食生产面临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紧箍咒”,推进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压力加大。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我国粮食总需求将继续增加,需求结构不断升级,面临阶段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同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继续强化粮食安全战略意识,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同时,大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要坚定不移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1] 158。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好耕地这个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粮食总产安全、粮食产业安全和粮农生计安全,特别是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二要充分发挥政府保护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加强政策性支持保护和投入力度,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1] 158。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增强粮食主产区发展经济和增加财政收入能力,农业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实现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发展和经济实力增强有机统一、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齐头并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抓好粮食储备调节,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补贴制度及收储制度,善于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1] 158,努力扩大粮食产业发展空间。

三要着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定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大力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依靠科技创新,改善粮食供给结构和质量,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使我国粮食商品具备国际竞争力。

三、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发展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度重视农业的战略基础地位,提出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产业”的战略思想,并对怎样发展现代农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现阶段不是要不要农业的问题,而是在新形势下怎样迎难克艰、继续抓好的问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不能拖后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战略清醒。”[3]并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3]。

一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表现为阶段性的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为此,必须将农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战略调整放在突出位置。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基本底线,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基础上,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效益。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3]。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

二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3]。目前,我国“四化同步”中农业现代化的步子远远落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科技水平仍有很大差距。指出:“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3]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补齐农业现代化这个短板。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组织开展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建设,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3]。加大农技推广投入,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大幅增加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建设一支强大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三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农业是战略性基础产业,同时又是弱质产业,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保护。指出:“要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财政再困难也要优先保证农业支出,开支再压缩也不能减少‘三农’投入,要提高农业补贴的精准性和指向性。”[4]我国农业已进入高成本时期,既要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又要考虑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承受能力。为此,要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继续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增加农业补贴,加大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和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确保农业投入只增不减,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四、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村社会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3]。

一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化解“三农”难题、弥补农村短板的有效方式。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4]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要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干净整洁卫生的农村生活环境,使之不断美化、绿化、净化、亮化。要重视发扬农村的长处,体现农村特点,保护乡土风貌,不搞大拆大建,特别要保护好古村落。要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按照科学发展规律来建设新农村。

二要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坚持从国情及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和二元结构的现实出发,“要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通过建立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1]1 60。当前,我国已具备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物质技术条件,要顺应发展、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推进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一体化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形成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合力,努力让广大农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要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党对农村的正确领导。指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5]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能力和乡村治理能力,加快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优先方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5],着力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及时反映和协调农民各方面利益诉求,处理好政府和群众利益关系,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重视解决农村“三留守”问题、空心村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减少社会矛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守法用法。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落实党的政策、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5]。

二要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指出:“要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3]要按照中央部署,积极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将包括自然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在内的集体资产股份化并确权到户到人,使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享有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权益。要加快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要深化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大幅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增加农民出让土地收益,保障失地农民生存发展需要。要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

三要着力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权益平等。指出:“要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要完善规划体制,通盘考虑城乡发展规划编制,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切实解决规划上城乡脱节、重城市轻农村的问题。”[3]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大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保障其子女享有平等教育权利。要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通城乡居民医保制度通道,保障城乡居民平等就医权益。要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大力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建设,促进社会保障公平。

四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农村改革源自于农民的创造,农村发展根本要依靠亿万农民。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又要充分发挥亿万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要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和制度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农村发展活力[3]。

[参考文献]

[1].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谈“三农”:端牢“饭碗” 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Z].中国经济网,2014-08-13.

[3].的“三农观”[Z].新华网,2015-12-29.

[4].的“三农梦”[Z].学习中国,2015-12-27.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篇4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目标,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三品”认定认证和品牌建设,狠抓市场监管,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多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今年以来,全国先后发生问题豇豆、问题韭菜等事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去年底市人大执法检查的情况来看,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特别是市场准入制度没有真正建立,交易方式落后、检测手段不足,检测项目偏少、覆盖率较低,许多检测点形同虚设,没有发挥把关作用。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产业安全的基础,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事关政府形象和社会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负起责任,明确目标任务,狠抓措施落实,推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一)认真抓好产地环境监测整治工作。各县(市、区)要组织相关部门,加大对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种植和养殖环境的土壤、水域,特别是城市郊区和工业企业周边环境的检测和整治。对重点生产基地的环境要定点检测,每三年对农产品产地进行一次环境普查。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根据农产品品种特性和生产区域环境因素,抓紧开展农产品产地适宜性评价。

(二)突出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市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以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兽药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管为重点,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行为,坚决打击和取缔无证销售农业投入品行为。大力推进植保社会化服务,年底全市植保专业防治队覆盖80%的行政村,专业化服务面积达60%以上。加强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做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全面推进农资连锁经营,为优质农业投入品销售创造良好环境。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优质安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制定步伐,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实施水平。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生产记录制度,鼓励引导其他农产品生产者实行生产记录。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加大对产地农产品的检测力度,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产品,坚决不允许上市销售。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强化农产品品牌意识,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在抓好已认定生产基地与认证农产品复查换证工作的同时,今年全市新增“三品”120个以上。鼓励市场占有率高、质量安全水平过硬、竞争能力强的农产品申报中国和省名牌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强农产品标识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能力。

(四)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全市实行索证索票、入市登记和分类查验检验制度。凡进入我市销售的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必须具备有效的产地(检疫)证明、检测报告或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证书复印件(需加盖获证单位公章)。对票证齐全的实行抽检制度;对票证不全的,实行入市检测制度。现场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市场销售;检测不合格的,禁止销售,并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有关规定处理。对同一产地、同一产品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其产区的相应品种农产品六个月内禁止进入市场销售。同时,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要对进场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等信息进行挂牌公示,尊重和保障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知情权,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引导生产者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广陵区政府要以联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整顿为突破口,督促市场主办单位改进交易方式,添置必要设备,增加检测人员,全面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年底要见成效。

(五)规范市场交易管理。市场经营管理者应依法审查场内经营者的经营资格,督促其依法亮照经营;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帐等制度;与场内经营者订立进场经营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制止场内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并及时向工商、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报告。各级工商、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各类经营农产品的市场主体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的监督检查,对执行不规范、不按要求进行自检、委托检测和建立索证索票制度的市场主体要责令其整改,甚至停业整顿。要加强对市场的日常巡查,依法加大对销售不合格农产品经营者的处罚力度,确保市场准入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六)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整合检测资源,完善检测手段,加强检测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市农产品检测机构要加大投入,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加技术力量,拓展检测项目,做到主要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定量检测基本自检。各县(市、区)要积极向上争取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检测网点,购置监测仪器设备,重点乡镇、农业企业或园区等都要建立产地准出检测点(室),做到一般性检测不出县(市)。要扶持流通市场建立检测站,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市区和县城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要在年上半年完成对检测室升级改造,增加检测批次,切实做到进货必检。食用农产品专卖店和乡镇农贸市场要在年底前设立检测室(点),并做到检测正常化。水产品、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准出工作要在年底前全面启动。要大力缩减生猪屠宰点,年底,各县(市、区)要全部实施“瘦肉精”检测。形成市、县(市、区)监测机构监督抽查与产地和销售市场日常检验检测相互交叉、互为补充的质量检测机制,为依法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各级政府要加快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县级农业部门要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乡镇农技站要尽快明确专(兼)职人员,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确保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顺畅、工作责任到人、工作措施到位。同时,对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和检测人员加强培训,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技术比武、能力验证等多种形式,造就一支责任心强、作风好、业务精的质量安全检测、监管队伍。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各有关执法机构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完善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列入重点执法内容,依法开展高毒剧毒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农产品包装标识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打击生产经营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产品的行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建立惩处机制。各监管部门要建立生产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向全社会予以公布,对有多次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者,要吊销许可证照,以引导和规范生产经营者依法进行生产经营。

三、强化领导,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行政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加强组织领导,增加财政投入,强化督查考核,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详见附件1),认真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工作的落实,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严格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督促其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二)加大财政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要切实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大检测经费投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列入县(市、区)财政正常年度预算,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列入“六五”普法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在报刊、电视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设立专栏,通过规范、权威的信息、专家解读、市民论坛等形式,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促进依法生产经营,引导健康安全消费。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篇5

一、总体目标

(一)安全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绿色生产技术有效推广,禁用农兽药使用和非法添加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杜绝,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完善应急机制、舆情监测及信息报送制度,杜绝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二)监管制度逐步完善。属地管理责任全面落实,投入品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验检测、质量追溯、预警应急、社会监督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健全,生产记录管理、绿色防控等生产过程管控机制完善,全面实现可控可管可追溯。

(三)监管能力显著加强。依法监管、综合执法、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提高,镇级监管机构和村级协管员队伍健全,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执法到位、服务有效。

(四)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水平明显增强,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共治格局基本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投诉数量明显下降,群众满意度达7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

1.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监管。100%落实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禽屠宰企业、收购储运企业、经纪人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建立生产经营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公开生产经营主体违法信息。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种养殖大户的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

2.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制定监测计划,监测范围覆盖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生产基地、种养殖大户和收购储运企业及批发、零售市场。市级全年定性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6000个,全年定量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600个。镇级监管站开展日常监管和速测工作,全年定性检测农产品样品数量不少于4800个。定期或不定期公开本地监督抽查、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信息。

3.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管理。引导和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质量承诺和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督促规模生产主体落实生产记录制度,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督促屠宰企业落实流向登记制度。

4.加强农产品自律检测。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即将上市的农产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验。督促屠宰企业落实进场查验、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检测等制度。督促农产品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进货查验、抽查检测制度。

5.建立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健全病死畜禽及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机制,确保病死畜禽全部无害化处理。

(二)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

6.建立健全投入品监管制度。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信息平台,实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严格执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制购买制度,将养殖环节自配料纳入日常监管,确保实现农业投入品全部纳入平台管理。

7.规范投入品经营。督促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落实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制度。构建放心农业投入品经营和配送网络,确保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的农业投入品比例达到70%以上。兽药生产和经营单位全部实行兽药生产和经营规范。探索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集中处理,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8.强化投入品监测。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定期对区域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指导,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有关规定。

(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9.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收购储运、屠宰及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环节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兽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收购销售屠宰病死动物、注水、私屠滥宰、虚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伪造冒用“两品一标”产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曝光有关案件,营造打假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10.开展常态化监督抽查。抽检范围覆盖生产基地、销售企业、批发、零售市场及主要农产品。强化“检打联动”,依法严厉查处不合格产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

11.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加强农业行政执法、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健全线索发现和通报、案件协查、联合办案、大要案奖励等机制,严惩违法犯罪行为。对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12.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制度,妥善处置突发应急事件,降低负面影响。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

13.加强环境监测。以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相关调查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

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规划。

14.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扬中市主导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汇编,转化成“模式图”“明白纸”等发放给农户。继续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积极开展蔬菜水果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

15.完善质量安全认证。完善认证监管和奖补制度,建立绿色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体系,推进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绿色优质农产品占比达到47%。

(五)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16.提升监管能力。进一步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执法、检验检测工作部门和机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综合执法,执法工作落实到位。配备市镇两级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及交通工具。实施市、镇、村三级监(协)管人员全员培训制度,每名监管人员每年接受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集中专业培训不少于40小时。

17.加强基层队伍。加强镇级农产品质量监管站规范化建设,达到“有职能、有条件、有经费”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巡查检查、信息上报、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等监管制度。建立职责任务明确、考核体系完备的村级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

18.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建成覆盖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体系,有能力承担常规监测任务。

(六)完善创新制度机制

19.健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制度。健全和修订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管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体系。

20.健全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对接制度。建立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与加工、流通领域追溯体系的对接。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收购储运企业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加工企业实施以农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为基础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诚信管理等监管制度。

21.创新工作机制。推行社会共治,完善举报奖励制度,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分散农户的责任落实机制和管理模式。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委员会、社会监督员、信息采集员等工作制度。

三、实施步骤

(一)2019年7月~8月(动员准备阶段)。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动员,确定总体目标任务,明确职责,部署创建工作。各镇(街、区)和相关单位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本部门创建工作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2019年9月~2020年2月(全面推进阶段)。各责任单位根据创建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围绕基本原则和标准,注重方式方法创新,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探索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的新模式。要明确专人负责台账资料,依据《评价标准》做好台账资料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抓住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对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开展集中整治,达到“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体制机制健全完善、监管能力显著加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的目标。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跟踪督导,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创建标准开展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做好创建迎检各项工作。

(三)2020年3月~2020年4月(完善提高阶段)。梳理评估前期创建工作,重点推进进展缓慢和成效不明显工作,完善提高取得一定成果工作,基本完成创建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四)2020年5月~6月(总结验收阶段)。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巩固创建成果,报请省农业农村厅验收。

四、工作职责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创建的综合协调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创建工作方案,组织、指导、督促、协调各部门做好创建工作。

(二)市委宣传部、市融媒体中心负责创建相关宣传工作;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安全信息工作;

协同相关突发安全生产事件的舆情应急处置工作。

(三)市财政局负责统筹安排创建工作专项资金,为创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种养环节及生猪屠宰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五)市市场监管局负责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企业后的质量安全监管,严格食品安全检查、巡查和抽检,建立健全监管体系与制度机制;

协助开展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行为,依法查处无证照经营行为;

负责食品广告监管,查处食品广告违法行为。

(六)市城管局负责做好流动农产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农产品流动摊点的规范管理和整治力度。

(七)市粮食收储中心负责对国有粮食企业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的购销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

(八)市经济发展局负责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

(九)市供销总社负责本系统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经纪人及农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构建放心农资经营与配送网络。

(十)市公安局负责配合行业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联合执法;

组织查处涉嫌犯罪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负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现场的保护、秩序维护;

负责保障参与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人员、物资等车辆的优先通过和安全畅通。

(十一)市卫健委负责对突发农产品安全事件实施紧急医疗救援,并及时向市食安办报告情况;

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工作。

(十二)扬中生态环境局负责加强畜禽养殖粪便污染防治的监督指导,协助建立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分类清单。

(十三)市商业(集团)总公司负责所属屠宰企业管理,加强屠宰场肉类品质检验工作。

(十四)各镇(街、区)按照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和工作职责,负责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各项工作。

(十五)其他相关部门对照各自职责做好创建各项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市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经济发展、财政、供销、粮食收储、公安、卫健、城管等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区)参照成立相应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明确专门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落实,确保创建工作如期完成。

(二)强化绩效考核。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考核,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各镇(街、区)和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

(三)加大财政投入。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各项工作经费列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满足监管工作实际需要。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四位一体”;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6-04-02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当温饱不再是人们对粮食的唯一追求,品质与安全越来越受关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而与此同时,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和监管体制以及消费者保护制度等各方面发展均相对滞后,而又因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持续加快,导致人们对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和食品安全事故频繁曝光之间的矛盾激化,引人担忧。

梅州是广东的农业大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0万hm2,总产120万t,水果、优质粮食、高品质茶叶、高山茶油等产业初具规模,是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然而,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限制,梅州农业生产的物理分割程度较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条件下耕地的条块分割较多,经营主体主要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农户,连片的基地少,生产规模小,生产种类五花八门,农资配套不规范,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程度不高,这种大市场小农户的现象不便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与管理。虽然,近年来我市大宗农(水)产品农(渔)药残留的抽检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随着梅州精致高效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传统农业不断向城郊农业、休闲农业、品牌农业延伸,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农产品和特色旅游产品供应需求增加,而梅州现有的食品安全监控检测技术与监管水平仍然较低,食品安全不能得到有力的保障,不利于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舌尖上的安全”再一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在当前形势下,梅州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因地制宜探索出当地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以适应精致高效农业的发展。

加大食品安全监管,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标之法,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食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建设,通过产业化组织把分散农户带进大市场则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针对梅州的现状,应搭建一个“政府+科研+企业+社会”四位一体资源共享平台,以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新路。

1 政府引导,提供上中下游全程配套服务

保障食品安全需要政府积极作为,正向引导。一是要科学规划优势产业布局,打造“梅州三宝”品牌。通过集中发展梅州金柚、平远慈橙、嘉应茗茶等优势产业,引导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便于统一监督管理,从而稳定生产品质。二是要全程积极引导,提供生产配套服务。通过上游抓种苗、农资监管和配套体系、农业机械化,中游抓产业标准化、病虫害防治体系、技术服务体系,下游抓仓储和初级加工、品牌管理、市场推介等工作,建立起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种+品质+品牌”的三品规范运营体系,促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范化,保障食品生产安全。

2 科技支撑,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监管水平

在现代化进程中,保障食品安全需要依托科技进步,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和监管水平。一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应与相关通信运营商有机融合,共同搭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便利。一是利用移动飞信平台向经营主体提供即时有效的政策、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有助于把握农业产业方向;二是与联通共建溯源体系和智慧物流,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为农产品提供身份证明;三是与电信共建乡土人才远程教育培育平台,以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普通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对外合作,充分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校的科技、人才、平台等优势资源,这样有利于规范梅州农产品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3 企业主导,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破解大市场小农户经营分散的局面。在梅州,应构建“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合作联社”的六位一体金字塔经营主体培育模式,这样能有效促进农户制逐渐向农场制转变。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层层升级,有利于集中生产资料,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也就便于统一监管,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要搭建合作平台,即“组织+技术+培训+市场+流通+支撑”六位一体的“家庭农场”培育和机制探索大平台。由妇联和团委负责人员和、农业局负责良种良法和技术配套,讲师团进行培训和宣传动员,供销社提供市场对接和服务,邮政局负责产品流通,金融局、人民银行和移动、联通提供金融服务和信息支撑。

二是要探索发展模式,即“131”模式。“1”:搭建一个平台―成立土地资金合作社(市场行为),承担区域内闲散土地集中、抵押、融资、流转等功能。“3”:土地3种流向―一是将集约后的土地由家族组织“家庭农场”予以实体运营,集中起来的土地又可以抵押贷款予以融资;二是没有运营能力,且不愿土地流转的家族把土地集中后,交到土地资金合作社入股分红;三是没有运营能力,但愿意把土地进行市场流转的家族,把土地集中后,暂存土地资金合作社待价而沽、寻求流转。“1”:家庭农场培育流程,政府重点扶育以上3种土地去向中的“家庭农场”运行,将采取“组织+技术+培训+市场+流通+支撑”六位一体模式予以支撑和培育。

4 社会共治,积极营造良好食品安全氛围

要提升全民的消费安全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科学理念。一是要积极开展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应根据政府关于“建设市场监管体系”的总体部署,积极探索我市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有效途径和方法,扎实推进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

二是要加强培训宣传,普及食品安全及膳食营养等科学知识。从源头到餐桌实施一条龙配套宣传及培训,引导全民优选食材、优配营养、优固体质,形成平衡膳食、健康养生的好习惯,切实保障身体的健康。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篇7

一、 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一)“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指标完成情况

1、建设乡村流通网点完成25个,占年计划25个的100%,其中:建设便民超市20个,占年计划20个的100%;建设农资连锁经营网点5个,占年计划5个的100%,比去年同期的1个增加4个;

2、培训农产品经纪人109人,占年计划80人的136.25%;

3、发展××农产品信息基层站点2个,占年计划2个的100%,与去年同期的2个持平。

(二)五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1、商品经营总额完成1.12亿元,占年计划1亿元的112%,比上年同期的8004万元增长39.93%;

2、创建“两社一会”29个,占年计划25个的116%,与去年同期的26个增长11.54%;

3、销售各种农用化肥9526吨,占年计划8500吨的112.07%,比去年同期的8580吨增长11.03%;

4、实现利润10.5万元,占年计划10万元的105%,比去年同期的7万元增长50%;

5、人员培训352人,占年计划300人的117.33%,比上年同期的307人增长14.66%。

二、开创“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新局面

(一)为农民办实事,加快便民超市建设步伐

按照“乡村流通工程”建设要求,2009年5月中旬完成地板、吊顶等基础设施改造后,于5月23至24日、6月15至16日、6月28至31日,集中时间和人员,由总支书记、主任亲自挂帅,组织县社机关、生资日杂公司、批发公司干部职工69人/次,调动14辆车/次,放弃双休日,冒着赤热的高温,分别为已确定的迤萨镇勐龙片区、阿扎河、甲寅、宝华、浪堤、大羊街六个乡镇的便民超市商户无偿安装货架,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经过8天的艰苦奋斗,完成了20个便民超市的全部工程,该工程已投入资金198000元。

(二)加强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自XX年以来,以化肥为主的农资市场已全面放开,面临市场竞争给供销社带来“生与死”的考验,州供销社进一步深化农资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实施了以州农资公司为龙头,边疆六县农资公司为依托的农资连锁加盟经营。根据州社的要求,我社结合实际,在原有6个企业参与州农资公司加盟经营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农资连锁经营网点5个的任务,分别是车古、大羊街、石头寨、架车、乐育供销社,逐步构建起我县农资经营的“现代流通体系”,为农业生产的需要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近三年的农资连锁经营实践证明,在化肥货源不足,资金紧缺,储备困难的情况下,农资经营企业通过连锁经营由弱者变为强者,充分发挥群体优势,真正体现政治和经济上的连锁,在市场份额中始终保持供销社化肥经营的主渠道地位,2009年全县共供应化肥9526吨,在保障供应、支援生产、助农增收、稳定市场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组织协调,做好经纪人培训工作

为做好农产品经纪人培训工作,我社与县委组织部,县妇联联合发文《关于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的通知》(红组通〔2009〕33号)和(红组通?2009?49号)文件,分别于2009年5月16日至17日在迤萨镇勐龙村委会举办××州首期村级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54名学员参加名农产品经纪人培训,2009年7月4日至5日选派5名到州供销社参加农产品经纪人学习培训;2009年7月15日至16日在××县阿扎河乡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50名学员参加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全年共培训农产品经纪人109名,并通过考试合格,将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我社投入培训经费36000元。

(四)做好农产品网络信息工作,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信息服务。

为充分发挥农产品信息网站这一现代网络优势,适时将我县大宗农产品的产销信息及时发送到州级农产品信息网络中心,2009年上半年增设宝华乡、迤萨镇勐龙村委会农产品信息网点,目前,我县农产品信息站已有6个,至2009年10月 止发送农产品信息3900多条,通过信息发送和获取外来信息,使农民得以规模化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使我县的农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逐步迈向科学化、合理化,积极推动农民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由于红农网信息的作用,引来了外地客商对我县水果甘蔗市场的关注,并纷纷到水果甘蔗产区与专业合作社等蔗农签定甘蔗订购合同,价格从去年的600—800元/吨,提高到今年的1000—1200元/吨,仅此一项就能为农增收1650多万元。

三、创建“两社一会”,切实助农增收

根据发展“两社一会”推进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2009年创建“两社一会”29个,其中:综合服务社17个,专业合作社10个,专业协会2个,服务农户数为36256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950多万元,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助农增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县迤萨镇土台村委会昆岭果蔬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县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09年8月22日挂牌成立以来,每年种植水果甘蔗150多亩,产值达70多万元,户均增收2万多元。

四、规范烟花爆竹及食盐经营管理,成立配送中心。

为严格执行国家对烟花爆竹及食盐的专营政策,努力促进烟花爆竹及食盐行业的商品流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烟花爆竹及食盐现代流通业务,对全县各乡镇烟花爆竹及食盐合法经营者所需货源进行采购和配送,规范运行,开展商品营销知识交流与合作,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维护市场和经营者的合法权利,做到互利共赢,实现规范、安全、有序的经营和管理。共4页,当前第1页1

自2009年县社为生资日杂公司配置烟花爆竹及食盐配送专用车一辆后,今年又于2009年9月24日成立配送中心。同时,进一步开展烟花爆竹及食盐市场清理工作,在县安监局、公安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支持下,加强对违规经营者的教育和治理工作,2009年出动车辆61辆/次,出动执法人员251人/次,查处违规营运烟花爆竹186件和食盐625公斤,2009年销售烟花爆竹51.3万元,销售食盐近1000吨,开创烟花爆竹及食盐销售业务的新局面,为巩固和发展传统经营业务迈出可喜的一步。

五、严格定点屠宰管理,确保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国务院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条例》,国家对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的制度,在县屠宰办、畜牧、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社从宏观上指导好供销社所属的9个乡屠宰厂的定点屠宰工作,2009年10月23日又新建了车古乡屠宰厂,认真搞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2009年屠宰生猪13534头,通过检疫、检验,查处病害猪106头,使群众吃上了放心肉。

六、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创业作风建设。

全面贯彻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等规定,继续做好商业贿赂的防治和职工思想教育工作,解决企业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以“执政为民”为根本,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教育,自觉维护供销社机关“科学、正派、廉洁、高效”的形象。广大干部职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严谨扎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得以体现,从而树立了供销社良好的社会形象,推动了我县供销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七、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

根据《××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红政发〔2009〕19号)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贯彻执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红政办发〔2009〕73号)文件精神,主要贯彻落实情况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009年5月6日召开由县社机关、生资日杂公司、批发公司、城郊供销社干部职工24人参加的会议,学习贯彻阳光政府四项制度,通过学习,明确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内容是: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建设阳光政府既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打造人民满意政府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县党委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精神,贯彻落实好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对于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实现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执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是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重大举措。

(二)加强组织领导

为继续加强实施阳光政府的深入开展,推进重大决策听证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重点工作通报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的实施,结合我社工作实际,经县联社主任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是:县社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为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制定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并做到有章可循,制定了××县供销社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实施方案,并将实施方案印发下属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四项制度。

八、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的重大举措,在县“学习实践活动”办和第六指导组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我社实际,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的主题和“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认真按照县委的部署和《××县第二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方案》的要求,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组织保证;二是制定××县供销社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实施方案;三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活动。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取得以下主要成效:全体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自觉性有了新的增强,认清了供销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四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活动。取得以下主要成效:找准了突出问题,透彻分析了原因;理清了发展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具体举措;统筹兼顾,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聚集了民心,增强了科学发展的信心。

九、搞好挂钩扶贫工作

为完善基层组织建设,供销社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分别向扶贫挂钩点曼培村困难党员6户和困难农民4户发放帮扶慰问金XX元,为挂钩点曼培村委会解决大门及围前墙修建资金2.2万元,使村委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共4页,当前第2页2

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农村集市改造

为搞活农村集贸市场,改善农民交易市场条件,县社积极组织协调,抓好相关项目上报立项工作,2009年为甲寅供销社立项上报甲寅乡农贸市场改造扩建项目,已争取到上级拨入财政补助资金30万元,并对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新改造,整体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赶集风吹日晒,摊位拥挤等重大问题。

十一、认真抓好安全工作

2009年,在州供销社和县安监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部门的安全业务指导下,我们始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以安促统,以统保安”的原则,按照县社与州社签订的2009年安全统筹目标责任书,县社又与公司、基层供销社签订了2009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层层落实,奖惩分明,据不同时期安全防范的重点,在系统内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黄金周、六月“安全生产月”活动,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进行了重点抽查,确保各项安全制度和隐患整改措施的落实,平安地度过一年。为规范烟花爆竹的安全经营,烟花爆竹仓库需从城区迁出,目前该项目已竣工使用,县社已投入资金55万元。甲寅供销社婚丧宴席餐厅,因该房屋建于60时代,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从安全生产经营的角度考虑投资27万元进行加固改建,其中:县社投资6万元,现已竣工投入使用。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社在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为农村联系城乡市场,助农增收,大力发展我县农业生产和振兴农村经济工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供销社自身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能力素质的提升滞后于农业、农村经济和新时期合作社事业的发展需要。供销社企业改革改制基本结束后,部份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止的思想,对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民做好综合服务、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等工作基础条件差、手段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由于供销社企业在历经几次的改革改制中支付了大量的改革成本,导致目前开展经营的资金严重不足,经营困难重重。

三、培育龙头企业困难。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须与实力雄厚、带动辐射能力强、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紧密对接。但目前全系统所属的龙头企业只有县生资日杂公司,然而该公司与我州系统内的同类企业相比,它资本少、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经营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不快、带动能力不强,没有能力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因此,要培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龙头型企业,扩大对农民的带动和辐射能力,还有较大的困难。

二0一0年工作意见

过去的一年,我社坚持以“三农”服务为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合供销社的实际,在下半年里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省、州供销社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省委政府14号、州委政府31号、县委政府10号文件为动力,扎实开展供销社“二次创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工作中,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州、县三个重要文件,全力推进全县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要紧紧把握全国上下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利时机,认真抓好省委政府14号、州委政府31号、县委政府10号文件的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全面实施以“四进村”“五个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实现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和促进××特色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全面推进“乡村流通工程”建设,不断完善乡村流通服务体系,确保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加快“乡村流通工程”建设步伐,健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确保农民实现增产增收,既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客观需要,也是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和推进“二次创业”的必然要求。为此,要依托我社现有流通型龙头企业和乡村经营服务网络,全面推进“乡村流通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起覆盖面较广带动力较强的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和农村信息服务等五大网络体系,以此同时,培养和造就一支活跃在全县城乡的农产品纪经人队伍。具体讲:一是要认真抓好××农产品信息站点发展工作;二是要突出抓好“××农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及连锁经营网点发展工作;三是要扎实抓好农村便民超市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四是要积极抓好乡村集贸市场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工作;五是要努力抓好再生资源集中交易市场建设工作;六是要大力抓好农产品经纪人领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总之,要通过抓好以上“五大网络体系”建设和培养好一支队伍等工作,推进全县“乡村流通工程”建设,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及农村和谐。

三、巩固和发展“两社一会”,积极推进“四进村、五个有”。

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办发〔XX年〕2号文为契机,按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四进村”,实现“五个有”的要求,在实现供销社“二次创业”中,着力推进我县乡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以此逐步实现便民超市进村、信息服务进村、市场知识培训进村、行业管理服务进村;实现有一个综合服务社、有一个专业合作社、有一个专业协会、有一个集贸市场、有一批农民经纪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共4页,当前第3页3

四、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农资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农资经营网络,认真做好为农服务,切实保证农资供应是供销社确保为农增效,助农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农资经营工作,我们将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供销社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农村逐步发展农资和日用工业品连锁经营,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批示精神,认真开展农资连锁加盟经营,并以店带点,进一步拓展和整合网络资源,把网络延伸到各村委会,通过内联外引,把我县的农资网络做大做强,改进服务,惠民惠农。

五、建设现代信息网络,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

我社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州农产品信息网为载体,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发挥信息对农业生产、经营的指导作用,并通过培训,招聘有产业信息和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技术的人员开展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预测工作,聘请涉农专家为兼职人员,对有关专题开展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将田间地头、集贸市场收集、整理和分析后的农业和农产品信息传输到州网、县政府、有关部门及广大农产品生产和经营人员中,实现利用信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不断提高信息网络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同时,积极探索信息网络建设与发展“两社一会”,实现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努力扩大信息网络服务的覆盖面。并逐步探索开展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工作。

六、继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继续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牢抓实,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坚持民主决策,实行社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开展三观学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进供销社工作制度化,把廉洁自律、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七、加强安全工作

继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以安促统,以统保安”的原则,完善安全目标责任管理,奖惩分明,建立健全安全制度,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强化安全意识,做好烟花爆竹归口经营和管理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供销社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过去的半年里,我社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坚信,全体供销社干部职工将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满怀信心,奋力拼搏,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推进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农业合作社安全生产制度篇8

一、实施产业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重点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健全稳定粮食长效机制、主导产业促进机制、农业多功能开发机制,通过大力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产业联动发展。2010年通过产业提升行动,实现增加农民收入2750万元。

1、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要不断稳定和提升发展粮食生产,着重围绕上级下达的38.1万亩粮食面积和16.1万吨的粮食生产量的指标,认真落实好粮食生产责任制。以北部为重点,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建设,强化农田地力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2万亩标准农田地力提升工程项目,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强化科技进步,扩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应用。继续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深化高产示范竞赛活动,要建立1个县级万亩高产示范方和9个镇(街道)级千亩高产示范方,粮食重点村要建立示范片,并确立一批种粮大户示范户,促进先进技术的示范传导和广泛应用。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粮食、农机、植保等专业合作社,实现统一服务。强化责任管理和政策扶持,健全粮油价格和补贴政策,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助,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同时,要注重优化种植结构,因地制宜扩种杂粮杂豆等作物,充分挖掘各种土地资源促进粮食生产。

2、以“一区一点”为抓手,做强做大主导产业。要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精品农业示范点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要围绕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的现状,今年要着手启动全县2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全县32个精品农业示范点的建设,畜牧业生产要按照“压量提质”的目标,加快推进“入区进场”步伐,加大畜牧小区和规模场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化建设。要按照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继续抓好蔬菜、畜禽、食用菌、花卉、水果、水产等主导产业品质提升,加快培育发展芦笋等新兴产业,大力推广“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模式,壮大农业块状经济,促进生产向规模化转变、布局向区域化转变、产品向优质化转变,培育一批资源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带、产业群。今年要新增大棚菜瓜2000亩,新增食用菌100万平方尺,增加农民收入1500万元,新增水果花卉2000亩,增加收入300万元,年末生猪存栏压减5%,要加快改善品质促增收,2010年畜牧业增加收入500万元。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和品牌农业建设力度,规范生产规程,逐步推行基地准出制度,切实加大对基地、产品、品牌的申报和认证力度。坚持创品牌、树品牌、护品牌相结合,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农产品品牌整合力度,打造更多更好的农业名牌产品。

3、积极开拓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新兴产业开发,继续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扩大休闲观光农业的推荐力度和影响力,力争便全年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稳定增长,休闲旅游收入增加150万元。要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实施外向型农业促进计划,引导企业、合作社、大户向外投资开发经营农业。

二、实施主体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生产经营主体转型升级。

2010年通过主体提升行动,实现增加农民收入750万元。

1、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引导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技人员等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今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家,要着力规范合作社,以完善制度为重点,深化“五化”创建,继续开展示范性合作社申报认定工作,创建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创建市级以上示范性合作社5家,推进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建设,进一步完善合作组织体系。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和管理,提升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作用,拓展功能、扩大效用。

2、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引导激励机制,明确扶持导向,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主体创办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今年计划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家。重点推广采后保鲜和分级包装技术,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深加工程度和产品附加值,重点支持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联建基地、帮助解决销售困难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做大企业规模,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3、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强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要切实加大培训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培训投入、丰富培训形式、确保培训实效,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技术和技能培训,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今年要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人次。对农村实用人才、农村的村官、农民合作社社长以及从事农产品营销的经纪人等,加强适用技术,经营管理知识等培训。加强对农业种、养、销专业大户、合作社骨干和农业龙头企业经营者的培训。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对农村实用人才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他们创业创新提供帮助。

4、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充分发挥好三级土地流服务组织的作用,要在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总结推广各类土地流转模式,加大土地流转步伐,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力争今年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万亩,进一步推进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建立起县级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

三、实施科技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转型升级。

依靠科技促增收,通过强化科技推广应用实现农民增收,使更多的先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2010年要实现增加收入650万元。

1、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农业技术推广、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要求,今年要全面完善县、镇两级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立足各特色产业,以产业为主线,以农产品为单元,不断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新模式,形成“首席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示范推广与转化机制。今年重点要在32个精品农业示范点确立由首席专家领衔的,各相关技术人员配合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落实责任农技推广制度,广泛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提高农技推广绩效。

2、突出农技推广的重点与抓手。广泛开展科技供需对接,支持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创办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研发机构,并与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深化产学研协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快建设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良种引进培育推广体系,以县种子公司为主体,引导相关农技推广部门、企业、基地等参与引种,扶持有条件的优势种子企业和主体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苗供应基地,促进育繁销紧密结合。扎实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严格种子生经营许可管理,严厉打出制售假劣种子和侵权违法行为,保障用种安全。坚持良种与良法组装配套,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覆盖面,提升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3、提升农民吸纳科技的能力。深入实施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技人员能力建设和农民培训,深化农技推广改革,强化镇村两级农技综合服务能力,精心组织实施好各类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推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

四、实施基础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条件的转型升级。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增收,2010年要实现增加收入650万元。

1、扎实推进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要在巩固现有高产稳产吨粮田的同时,今年要全面实施好2万亩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项目,通过改良农田基础设施,积极推行绿肥、增施有机肥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进一步培肥耕地地力,要健全标准农田养护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标准农田数量、地力等级、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系统。

2、继续推进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从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工程入手,不断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档次和效益。扩大全县8米钢管大棚、喷滴灌设施、农产品初级加工点、冷藏保鲜库等农业生产先进装备的建设力度,组织实施好中央和省财政扶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等项目,加快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3、继续加大农机化发展步伐。要从加大农机补贴入手,扩大农机具补贴范围,推动农机化从生产作业环节向产后加工保鲜延伸,从传统粮油生产向设施农业方向延伸,进一步推进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注重农机和农艺的结合,稳步提高粮食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程度,2010年全县稻麦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6%以上。

4、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认真总结生态循环型农业的实践经验,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要广泛运用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切实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肥药减量增效控害工程建设,继续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着力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从治理向资源化利用转变。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5万亩。扩大推广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立体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作生产模式。积极推行生态养殖,已建成畜禽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率90%以上。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工程,推广应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实施服务提升行动,加快推进服务机制转型升级。

力求在优化服务机制上,加大为农服务力度和效率,2010年通过服务提升实现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

1、深入实施农民信箱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民信箱功能,按照“五有”和“八个一”标准,深化完善“万村联网工程”建设和“每日一助”活动,充分发挥好农民信箱营销专场、信息、供求平台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构建采集、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

2、进一步构建营销服务平台。继续举办各类农业展会,重点办好省农博会、农产品上海展销会,鼓励企业到外参展,发展好农业经纪人和营销员队伍,2010年全年要举办宣传推介和展销展示活动10次以上,加大促销力度,扩大农产品销售空间,促进农产品营销和保值升值。

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农业服务组织体系。鼓励各类主体和农民组建植保、农机等专业服务队,引导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向农业服务领域延伸,鼓励开展代耕代管代收、农资经营、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疫病诊疗、产品营销、沼气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全年植保统防统治面积3万亩,水稻机械化插秧2.7万亩。

六、实施管理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管理方式转型升级。

以提高管理绩效为目标,大力实施管理提升行动,2010年通过管理提升行动实现增加收入情入700万元。

1、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以“迎世博、保安全”为主题,以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根本,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强化监管队伍体系建设,健全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人员配备,形成上下对接、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保持打击非法生产、经营、使用违禁药物和伪劣农资的高压态势;二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和有效实施,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完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构建监管长效机制,加快推行农产品生产记录和产地准出制度,强化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产品的监管;三是加大抽检力度,要建立起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全员参与的质量协调配合、风险预警、检查打联动、应急应对等等框架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要按照省里提出的“两不”目标,以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为根本,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制,加快推进动物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力抓好集中免疫、疫情监测、风险评估和检疫监管,确保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进一步推进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体系,严格引进植物产品的检验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侵入。

3、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继续深化“平安农机”创建活动,探索基层农机安全管理模式,加强警农合作和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严防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确保农机死亡人数不突破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

4、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在农民负担监管方面,落实农民负担责任制,加强对涉农收费监管、农民负担动态监测、明查暗访督促检查等。继续抓好源头防范三项创新机制落实贯彻和深化工作,抓好村级报刊订阅监管四项创新制度贯彻,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深入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规范村务、财务公开。切实抓好农村审计,突出村干部经济责任、离任审计、扶持政策到位,扩大审计面。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稳步有序地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工作。

上一篇:机构改革财务整合方案范文 下一篇:城乡水务一体化改革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