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30 16:20:06

传统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的特点篇1

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由一个或几个民族进行的,具有民族特色、历史稳定性的体育形式和体育文化活动。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过,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高校中开展,并且有时会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一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程,但大多以武术等项目为主。由于现代体育运动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遇到了一定的挑战,并且没有得到大力推广,因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展现状并不理想。

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1.传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出现了边缘化趋势,甚至有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由于缺乏足够的宣传和有效的措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推广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增加相应的教学课程,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了解不同民族的体育文化知识,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地方特色和生活习俗,使其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2.丰富高校课程资源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常具有趣味性、竞技性、健身性、休闲性和娱乐性,因而能够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及课程资源。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娱乐、表演、游戏等内容为主,不会受到环境、天气、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而较容易开展,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舞龙舞狮运动,其气氛较为欢快,且具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使传统体育教学中严肃、传统的情况得以转变。另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团结协作精神进行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三、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特色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地域性、民俗性较为突出。因此在实际引入的过程中,高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学校所在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或是其他民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将其融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从而形成高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内容。此外,特色化的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优化师资力量,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落实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而高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和关键。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落实很有必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能满足不同体质、不同性格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教师要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高校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终身锻炼项目和方法,使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实现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统一。

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策略

1.强化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教学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知识的讲解,并实现与体育实践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有更加充分的了解。

2.改进、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具有民俗性、地域性、民族性的特点。因此,要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和普及;要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进和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要与现代体育项目的特点有效融合,使其符合当代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优化、完善民族传统体育教材

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以完整的教材体系作为保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得到真正地融入和发展,应当对相应的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要对教学内容给予高度关注,使其充分展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项目特色。要大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注重对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所选教学内容的比重、课时等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课程编排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积极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

4.合理规划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男生和女生在教学内容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往往采取男女生分班教学的方法,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单独安排。高校男女学生在生理特点、心理特点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应当根据男女学生不同的特点,对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特点,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男生通常对具有对抗性、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较为喜欢,而女生往往愿意参与激烈程度相对不高的运动项目。

六、结语

传统教学的特点篇2

大家好!

我发言的题目是《植传统文化之根,塑学生精神之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凝聚国人心智、培养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将鹿泉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恭请指正。

一、鹿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总体情况

鹿泉市中小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起步于2008年。当初,我们开始在几所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试点,教育局积极鼓励各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并在经费补助、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予以支持。2009年,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信息资源有效应用对策研究》总课题组,将我市确定为全国重点实验区,10所学校被授予“全国国学教育示范学校”。2011年,“二十一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振兴计划启动暨全国课题示范区授牌仪式”在鹿泉举行,标志着我市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按照先试点后普及的原则,并在教育部总课题组的有力指导下,我市的传统文化教育开始进入加速发展期。如今,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在我市多所学校扎实开展,蔚然成风。我市已经有“十一五”、“十二五”期间两批共27所学校,被教育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总课题组命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优秀示范学校”,并初步形成了“台头小学的经典古文诵读”、“实验二小的规范汉字书写和楹联文化”、“三四街小学的君子文化”、“张庄小学的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教育亮点,并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德内涵,努力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原则

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速度与深度不断发展,在经济交流为先行的中西文化的交锋中,比萨店、麦当劳、肯德基压过了各地方小吃与快餐店,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压过了“春节”、“七夕节”、“端午节”、“中秋节”,西方大片、西方流行乐压过了中国本土的影片与音乐。许多学生成为了西方文化忠实的消费者,而有意无意淡忘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法、传统节日、传统工艺、古典音乐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渐渐的被边缘化及至缺失,值得我们深思。而且,伴随社会经济转型而来的教育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倾向严重,人文教育不足现象突出。比如,不少学生理想信仰和道德观念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漠视文化传统。这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长此以往,作为我们民族主心骨的传统文化将会渐渐消逝,整个民族将会在精神上陷于迷失的境地。所以,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本身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

1.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

传统文化教育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传统文化教育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一个人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从小就开始,过了青春期,道德观、世界观就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时候才开始进行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教育就太晚了。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可操作空间比较大,年龄段合适,考试的压力也相对小一些,因此是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时间。

2.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传统文化教育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古典韵味,寓传统文化于极富内涵的校园环境之中,让优美的环境承载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人一走进校园就像打开一部立体、多彩、会说话的教科书,就能感受到学校古朴雅致又主题鲜明的传统文化氛围。

3.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的需要。

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启蒙经典教育是最优质的教育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不二法则。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亲近、认同这个家园,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中,才能使青少年将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里有很多精华,是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他们有利于调整我们日益浮躁的心态,提升个人修养,有利于规范社会秩序,追求社会和谐。

三、鹿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措施及做法

1.精心选编教材。

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合于教育,更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适合于课堂教学。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内容可以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什么样的内容在各个年级或者各个学科如何合理安排才能真正适合学生?为此,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就是注重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内容,就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开展试点初期,我们教育局拨专款为各个试点学校配发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中小学实验教材,几年来,使用效果很好,师生、家长普遍满意。在此套教材基础上,各个学校也开始结合各自的实际和实践,开始进行科学严格的课程设计,通过精编精选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形成适合各个年龄段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体系,凸显了自身的特色。比如:第二实验小学编写了规范汉字书写教材和楹联教材;台头小学编写了适合低中高年级的传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永壁小学建立了诗词诵读过级制度,三四街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分别确定了孝、仁、义、礼、智、信六个主题,大力推行“君子文化”教育。

2.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形式。

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主战场应该在什么地方?我认为让传统文化教育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鹿泉就恰当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有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古诗文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古代文化经典(如很多学校已把《三字经》作为重要的课外读物);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古典音乐欣赏;在写字教学中加强书法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增加国画、篆刻、传统工艺;在体育教学中学习中华武术等。比如我市台头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讲堂就办的有声有色,全校学生每周上一节传统文化教育课,并开展了《感恩文化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研究,旨在深挖传统文化教育经典中的感恩教育素材,形成以《弟子规》、《二十四孝》、《菜根谭》、《朱子家训》为主体,包含有感恩故事、成语、名言在内的感恩文化。

3.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深入搞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保障。鹿泉以特色建设为指向,统筹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提出发展要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聘请专业人员走进来讲课,组织我市教师走出去培训,教师之间开展座谈交流、举办讲座等方式进行专业培训,从各个层面去解读、揭示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搭建了培养高素质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平台。同时,我们还利用子课题申报工作来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从而,努力提升了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的技能,并以点带面,使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4.与学校文化建设渗透融合。

学校文化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影响作用。我们把校园人文环境及文化建设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大课堂,努力使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石一柱都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具体到每一所学校,都各自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营造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例如:我市台头小学建立了传统文化教育讲堂,窗户改成了仿古木棱窗,室内安装了大屏幕投影,布置了古代文学名著和古代孔子的肖像,制作了270套汉服,学生席地而座,身着汉服聆听先生的教诲,同时可以通过投影随时看到古代典故和更多励志劝学的材料,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上庄镇大车行小学的书法教育,学校从环境布置、课程设置、活动安排等方面彰显办学特色,做到了办学理念与校园环境的和谐统一。我市实验二小以楹联文化为基础,加之以书法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已经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和生命,该校已经成为鹿泉市乃至河北省一个重要的楹联文化传播与发扬基地。

5.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载体是传承的物质基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必须依托有效的载体才能取得成功。我们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团、兴趣小组,开展古诗词、书法、国画等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激发青少年发自内心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使之能自觉传承并承担起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比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通过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体味吟诵,使学生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进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开展家长孩子同读一本书活动,“感恩的心”征文活动,传统文化知识大赛活动等,也广泛开展戏曲、楹联、书画、民乐、武术、民间艺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趣。我市获鹿镇实验小学在开展“金色童年”学生课外活动中,特别开办了中国舞、中国画、曲艺、民族乐器、语言表演、武术六个兴趣小组,每周集中开展两次活动。申后小学的京剧学唱也已初具规模,学生们的吹拉弹唱有板有眼,在家长及社会当中产生了良好影响。

6.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国务院已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假日,这是一个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契机。我们鹿泉并没停留在多放一天假的表面,而是利用这些法定传统节假日,以广大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组织青少年参观地方文物古迹、博物馆、展览馆等,促进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把握;同时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注重做到移风易俗,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改造和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民间传统节庆内容、风俗、礼仪,充分发挥传统民族节庆的作用,普及相关知识,引导青少年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风情和传统美德,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比如:我市石井乡张庄小学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线,串联起每学年学校的特色活动,在清明、端午、国庆、中秋等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所取得的成效

在推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中,我市逐渐创建了一批特色鲜明、育人效果明显的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也逐步积累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有价值经验。迄今,我市共有11所学校获得国家、省及石家庄市的传统文化教育荣誉34项,136名师生在石家庄市及以上活动中获得奖项。我市有9所学校被评为“石家庄市规范化汉字书写示范校”,10所学校被并评为“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先进单位”,两所学校在2011年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首届中国当代特色学校”推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教育局荣膺“中国当代特色学校建设卓越领导奖”。2012年6月,我市第二实验小学被教育部语用司认定为“全国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前不久,第二实验小学赵彦卿老师到深圳参加“第三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暨2013年度课题经验交流会”,在活动中,赵彦卿老师所做《声律启蒙・九佳》一课,荣获“第三届全国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我们现在正在积极践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是对狭隘的知识教育所做的重大突破和超越。在前不久刚刚胜利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也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前几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品德好才能行得正,行得正才能走得远。2014年,我市将在全市所有学校中全部推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鹿泉教育人也愿与大家在实践传统文化教育的路途上携手共进,让我们的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他们将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好地做人、做事提供广博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书写美丽的华章。

谢谢大家。

传统教学的特点篇3

摘 要:时代变迁,各种新生事物不断涌现,虽然,人们生活在各种新鲜与外来事物的包围中,却并不能掩盖传统文化和传统元素的光辉。要想更好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需要将其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初中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传授学生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而且也担负着传承、发展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为了能更好地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可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纹样,并通过“再创造”的形式,让其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方法的设计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中国传统纹样;设计;教学方法

追溯中国传统纹样,其历史长达7000年之久,经过不断演变,延续至今的是经过沉淀的精华所在。因此,将传统纹样与初中美术教学相融合并进行再创造,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审美,而且也对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爱国思想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美术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以教材为准,将传统纹样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传统纹样中寻找规律和变化,并将其运用到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当中,让学生可以借助传统元素开展创新的艺术,学习到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美的感受。下面本文就对初中美术教学中中国传统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探讨。

一、点构成的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中融合传统纹样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保留传统纹样自身的年代图形特征,因为,只有通过图形特征才能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发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让学生接受传统纹样,其中,点的构成纹样就是最好的内容之一,不仅易于学生理解,而且也能体现出纹样的精髓。例如,在学习“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外出观察春天盛开的鲜花,并通过拍照的形式将不同的鲜花记录下来,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观察这些花朵的形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传统刺绣和织物上的花卉图形转换成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点,通过多媒体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其与照片上的花朵进行比较,这样便于学生抓住形象的特征。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记住这些特征,可以布置手绘墨稿的课后练习,因为没有色彩的干扰,学生可以更好地抓住简化花卉形状的方法,不仅如此,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变相思维能力。

二、平面构成的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

将中国传统纹样与初中美术教育相结合,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传统纹样基础形状的特征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了解纹样的平面布局,将传统纹样平面构图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通过“再创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例如,传统纹样中较为常见的就是鱼形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将鱼形纹的平面排列方式展现给学生,如单点放射、多点放射、旋转回形和水平构成及十字构成等。当学生进行平面构图的时候,就可以将这些构图形式进行“再创造”,与现代内容相结合,绘制出一幅幅别具特色的作品,这样不仅掌握了传统纹样的构图形式,而且也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色彩构成的纹样“再创造”设计教学方法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再创造”设计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纹样的色彩构成“再创造”,让学生在亲身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提升各项能力。例如,在学习“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这部分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在敦煌壁画、青铜器和青花瓷等艺术作品的图片中任选其一,让小组成员共同搜集这些艺术品的传统纹样图片,一起分析图片中的色彩,之后,将色彩制作成相应的色块,计算出每个颜色的比例,最后将这些色块按照一定的比例填充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再创造”的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各项能力,而且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这些艺术品独具时代特色的艺术色泽。

初中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纹样,可以让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更好地被开发与利用,让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中,运用有效的方法设计教学内容,将中国传统纹样与美术进行再创造,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也在观察、创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在传统艺术之美中获得了祖国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郝琦,李r.中国传统纹样课程教学探索与设计[J].装饰,2015(7).

[2]王楠楠.论传统纹样教学发展与中国本土化设计教育体系的形成[J].艺术工作,2016(2).

注:本文是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

传统教学的特点篇4

    论文摘要:以教学媒体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并分别讨论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煤体的特点。多媒体具备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形象生动,帮助理解等优点,但同时也有容量与节奏难于把握;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时硬件和教师计算机水平要求较高等缺点。所以教师在选用教学媒体的时候应充介考虑课程特点,教学对象等,将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包括在教学过程中为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物信息所使用的存储与传递事物信息的所有媒体。财经专业教学中通常使用的教学媒体,按其发展层次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是由教师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以及黑板、粉笔、挂图、模型、教科书等组成;现代教学媒体是指幻灯、投影、广播、录音、录像、计算机、网络等,以及多种媒体的组合系统—多媒体系统。无论是传统教学媒体还是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教学媒体影响着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1传统教学媒体的特点

    传统教学媒体的优点在于:

    1.1方便灵活。学生使用这类媒体学习时,可自定学习步调,自由选择,并可在材料上做出标记、注释以便日后查阅。同时课程材料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设计,便于学生自学。现在许多教科书都在每页的边缘留出较大的空白,供学生记录学习要点和心得,就体现了传统教学媒体的这一特点。

    1.2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传统教学媒体以语言的形式显示教学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1.3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师生间有感情交流,有利于情感因素的运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对信息传递的容量和强度具有比较强的调控作用,从而使信息传递能够稳定的进行。学生注意力也比较容易集中。

    传统教学媒体的缺点在于:

    a.信息传递量较小。借助于黑板和教科书给学生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教师的板书,擦黑板等都会占用课堂时间,造成知识容量缩小。

    b.直观性和形象性比较差。

    c.新颖性和趣味性比较差。

    这些都不利于非智力因素的发挥。特别是对比较抽象的信息,传递效率更低,表现力更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

    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可以扩大课堂信息容量,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尤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技术更加具备以下优点:

    2.1妙趣横生,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能够将抽象的财经概念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降低了财经知识的认知难度。如在进行会计基本平衡公式的教学中,可用autherwaer软件制作交互按钮,当学生用鼠标点击画面中的天平时,会出现两个金额相同的硅码,让学生动手将两个祛码放在天平上,放人后,天平保持平衡。通过这种简单的操作,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恒等式的意义,直观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2.2形象生动,帮助理解。比如财经专业教学中的操作流程问题,一直是一个枯燥琐碎的知识点。可利用flash软件将整个业务流程制作成动画,演示给学生看,使得原本讲述起来显得杂乱无章的知识,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如同他们亲身感受一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也并非是完美无缺,它的缺点在于:

   a.容量与节奏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写黑板和擦黑板的时间,这样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很多。但是容量太大使学生很难消化,教学效益反而下降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板书,切换的时间很短,节奏很快,使学生来不及思考和消化,也使教师难于把握教学进度。用电脑显示屏幕替代黑板,只有屏幕,没有板书,或者是只有几个序号和内容提纲,看似知识量很大,实则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学生满足于获得老师的课件,而放弃了做课堂笔记,不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和复习。

    b.多媒体形式生动,使一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尤其使用flash加人动画效果的课件更是如此。

    c.一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所以对信息传递没有调控作用,信息传递缺乏稳定性,并且由于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它的优点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d.使用多媒体教学对硬件设施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有较高的要求。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而许多中小学都存在着资金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状况,目前很多学校,还不得不大量使用着传统教学媒体中的黑板,教课书,实物模型等。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还要求教师不仅要懂得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懂得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操作、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已经具备现代教学媒体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教师,如掌握教学设计和电脑、网络使用技能等的教师,其课件有一部分能够自己完成,可是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人需要别人的指导,或者是直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在制作课件的软件选择上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选择用powespoint演示稿.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使用auther-ware和flash制作课件。这就往往使课件不能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3教学媒体的选择

传统教学的特点篇5

(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 厦门 361022)

摘要: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由于种种原因,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逐渐被人们忽视、淡忘,许多手工技艺已濒临失传,技艺传承形势严峻。在重视、传承传统优秀手工技艺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手工技术的提升、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四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中职学校;传承;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148-03

作者简介:高爱民(1970—),女,福建漳州人,硕士,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

长期以来,中华民族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各地品种繁多、形式多样的手工技艺。这些久经历史岁月的考验,经世世代代能工巧匠之手一点点积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已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因其选材独特、构思巧妙、技艺精湛,成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如景泰蓝、四大刺绣、旗袍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手工技艺逐渐式微,被人淡忘,甚至消亡。如何让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得以传承下去,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这些问题值得大家探讨。

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现状令人堪忧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许多传统手工技艺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大部分传统手工艺产品生产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效率不高,手工制作的方法已逐渐被机械化、规范化、标准化所替代,导致许多传统手工艺企业的生存成了问题,手工艺者下岗、转行现象严重。尤其是许多人追求的不再是技术的精湛或作品的独特性,而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沉不下心来学习研究、精雕细刻,而是一味降低成本,导致量多质次,更阻碍了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随着那些担负着传承重任的老艺人年龄的增大,后继乏人,许多绝技都已少人知晓,极有可能“人亡技绝”。一份调查数据显示,1979年以来,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的204人,到2005年仍健在的仅有147位。“大师”减多增少的趋势,使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形势堪忧。如果再不重视这些古老技艺的传承,我们祖祖辈辈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在不远的将来会成为“古董”艺术,后人只能瞻仰而无从继承。

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教育势在必行

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困境已引发职业教育界与行业人士的强烈危机感。经过有志之士的奔走呼告,极力抢救,传统手工技艺渐渐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并在大家的努力下出现了少许的回归。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在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方面已走在沿海各省的前面。现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也开始行动起来,由政府牵头,尝试出台了一些扶持传统手工艺行业的优惠政策,这无疑是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福音,由此必将带动各地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重视。

但是,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无论是社会上的盈利性机构还是非盈利的培训单位,多是采用临时、短期快速培训的方式,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富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或是为了满足特定人群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兴趣与爱好,这些做法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无论哪门手艺,都需要长时间、系统地学习与训练,经过长期不断的摸索与熏陶、继承与发扬,最终才能形成个性鲜明、具有代表性、有一定内涵的手工技艺产品。如福建省福州的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莆田的红木家具,泉州的惠安石雕、影雕、提线木偶,厦门的珠绣、漆线雕,漳州的掌上木偶,闽南地区的宗教、戏曲服饰制作等等,这些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均经过了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各自一套系统而严谨的制作流程与技术要求,绝非经短时间的培训就能掌握的。

职业院校的教育者也意识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艺术传承不能就此淹没在经济大潮中,他们开始行动起来,把研究、学习、传承传统手工技艺当作己任,并开始努力推行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教育。各大专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手工课程,如手工编织、蜡染、扎染、珠绣、堆绣、绢人、糖人、花草纸、彩陶、银饰制作、石雕等等,并逐渐形成本校的特色专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的不足。

2013年初,教育部正式批准了首批100所中、高职院校的申请,在公布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名单》中,有32个省、市、区(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共计100所学校100个示范专业,结束了各大院校各自为政的局面,使民族文化传承正式进入全国职业教育的示范专业建设行列。福建省有5所大、中专院校的5个专业成为示范专业点。

中职学校在传承传统手工技艺中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人才的培养。中职学校在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于大专院校。大专院校重在系统研究传统手工技艺的历史渊源与技艺发展情况,偏重学术研究。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技艺上的继承,即专门学习、掌握某项传统手工技艺,重在实操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在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人才的培养方面更实用、更有效,正好与大专院校起到互补的作用。中职学校开设特色手工课程,可改变传统的“师徒式”一对一的教授方式,使传统手工技艺的教学正规化、规模化,一届毕业生少则二三十人,多则可达近百人,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师徒式”人才培养数量少的局限,为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其次,有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传统的“师徒式”传授方式主要靠口耳相传,很难积累系统的实物、文字、图像等有形可查的资料,工艺技术容易失传。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或课程时,可不断积累有关工艺的各种文字、图像及实物资料,并通过整理历史文献、采集实物、口述资料等形式,对传统手工技艺进行提炼升华,使传统手工技艺从个体化的手艺转化为系统性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传统手工技艺的整体水平。同时,通过资料、教材等形式将这些手工艺知识和技能详细记录下来,可使传统手工技艺得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易于后世学习,也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有利的条件。

再次,有利于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技术提升。传统手工技艺要发展,离不开继承与技术革新。许多传统手工技艺日渐走向没落,一方面,是因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落后、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中职学校为了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设置上要求教学内容丰富多样,这就间接地对教师的技艺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所传授的技艺不仅应是对传统技艺的继承,更要适应当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习实际,并要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做法势必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完善原有的技术,丰富产品的种类,使学生既能掌握传统手工技艺,又能贴近生活,从而促进传统手工技艺的技术革新与提升。

最后,有利于促进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中职学校的任务之一是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学校围绕当地紧缺人才设置专业,所设置的特色专业往往与当地的特色经济密切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很多传统手工业是当地的特色经济、特色行业。正规化、规模化的特色手工专业教学不仅可为当地特色行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也可为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促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

中职学校手工艺课程的教学实施

目前,中职学校开设传统手工课形式多种多样,大部分以兴趣小组、选修课形式出现,除艺术类学校外,其他中职学校的传统的手工艺课无法成为必修课程中的一门。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教学实施上存在很大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确定目标,编制教学计划。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的传统手工艺,选择一、两个传统手工艺项目作为主要学习目标,所选项目要考虑到可操作性强、地方特色明显、适合中职生学习特点等方面。笔者所在的厦门市有几个传统的、濒临技绝的手工艺,与服装专业相关的如珠绣工艺、掌上木偶与宗教用品等小服饰制作。为了让中职生爱学、肯学、好学、学好,经过一番调研,服装专业最后确定以微型服饰制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循序渐进,学习时间为一年,分基本技艺学习、设计与成品制作学习两个阶段。

中职学校在实施教学时先尝试以第二课堂形式引进传统手工艺学习,在教学条件成熟时再把手工艺课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中。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从2010年开始开设服装手工制作(包括堆绣、贴绣、吉祥结编织、布艺等内容)、闽南手工糕点制作(包括月饼、炸枣、麻薯、甜果等)、手工钥匙打磨等手工艺课程,其中,闽南手工糕点制作已正式编入烹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服装专业也开始考虑将珠绣、宗教服装手工制作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服装专业课程体系中,并作为专业特色,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将厦门的传统特色手工技艺发扬光大。

其次,采用小班制的教学模式。传统手工艺课教学因受技术限制,很难以大班形式授课,主要采用小班制形式授课,人数10~15人为宜,地点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配备所需的设备。以服装手工课为例,开始以周六第二课堂形式授课,实行二年后条件成熟,开始尝试以选修课形式进行。课时安排每周4课时连上。一个班15人,配备1~2位手工教师授课,分3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以组长为代表,负责本小组成员学习任务的安排与进度。实训室配备多媒体设备、版桌、烫台、电脑、展示柜及学习必备的专业用具。在实训室里即可完成从设计、打版、制作到成品展示的所有任务。

再次,多途径的师资保障。困扰特色手工艺课程教学实施的问题在于手工艺教师难寻。解决这一问题有几个途径:(1)从民间寻找能工巧匠来校授课。如我校就从社会上找到厦门当地很受欢迎的布艺“手工制作达人”、“面点制作大师”来校兼职,担任手工艺制作课程教师。(2)从行业协会中获取人才资源。如我校从厦门纺织服装行业同业协会聘请到高级版型师来校指导手工打版。(3)借助合作企业的人才优势为学校服务。如聘请企业专业技师和工程师来校授课、进行技术指导或开设讲座。(4)挂靠高校,通过师资培训、开设讲座、来校挂职等形式解决师资缺乏问题。我校服装专业的做法是从社会上聘请能工巧匠做为长期的兼职教师,同时安排本校教师通过外出培训、跟班学习的方式,培养出自己的手工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三年来的努力,我校的手工教师基本上能承担服装手工制作基本技术的教学任务。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职学校的特色专业将会使各地的传统手工技艺重现艺术生命,重新走进文化艺术殿堂,让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再次感受“中国元素”神奇瑰丽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中职传统特色专业情况介绍[EB/OL].(2013-05-24).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13/05/24/019359508.shtml.

[2]邱春林.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N].中国文化报,2013-03-24(8).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办调研组.自治区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J].新疆农村工作,2012(6).

传统教学的特点篇6

【关键词】吉祥图案 创新 美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17-01

一、传统吉祥图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现代形式的美术教学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它作为人类交流自己的思想活动,传递美学思想的工具,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美术教学形式十分的简单,内容也相当的单调,老师只是为学生进行示范,并没有想到把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作为教学授课的内容。我认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美术的形式感和现代性,更应当有意识地去挖掘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努力把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吉祥图案引入现代形式的美术教学当中。从而使美术课堂更加具有中华民族自己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别于西方的美术教学体系,真正的使中国自身的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传播。不幸的是,现代的很多年轻老师,大学教授接触的西方的美术教学方式比较多,以至于他们一味的崇拜西方的美术教学理念,对我国的美术教学理念了解不够,对我国传统吉祥图案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更是没有任何接触。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美术教师利用实际行动,把传统吉祥图案穿插运用在美术教学当中,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我国传统吉祥图案所包含的特点,了解传统图案的精神内涵。通过将传统图案运用在美术教学的这种方式,指导学生发掘出传统吉祥图案与现代美术之间的结合点。

二、传统吉祥图案自身特点决定了它可以很好的运用于美术教学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准备大量的传统吉祥图案和具有现代特色的图案资料。采用多形式的授课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争取让他们自己找出两种不同图案的相同和不同点。然后由老师通过将传统吉祥图案和现代特色的图案进行对比的方法,跟学生一起寻找并总结归纳两者的共通性,传统图案可以很好地运用于美术教学当中。首先,传统吉祥图案比较注重表达形式的完整性和装饰性,这就使得它具有强列的图形感以及形式美感。并且,传统吉祥图案比较讲究节奏和韵律,要求整体统一,局部变化,更加突出对比与调和。传统吉祥图案在组织过程中,更加要求形和形之间的呼应和穿插关系。传统吉祥图案在构图手法上,多采用对称和均衡的手法。对称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常见的方式包括:简单的左右对称,中心对称以及曲线对称等,这种对称形式可以产生连续图案,从而给人一种和谐端庄的视觉和心理效果以及整齐划一的美感。这些仅仅是从传统吉祥图案挖掘出的冰山一角,把这些内容形式当做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来教授是完全可以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兴趣,更能提升他们对美术的理解。其次,传统吉祥图案还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从不同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传统吉祥图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充分的利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最后,传统吉祥图案包含着人们吉祥美好的意愿,具有传承性、普遍性和通俗性。传统吉祥纹图被人们深深喜爱的原因。因此,传统吉祥图案所包涵的吉祥寓意同样适合现代美术的追求形式,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美术教学中。

三、巧妙地把传统吉祥图案应用到美术教学中

由于许多教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特别是对传统吉祥物的应用研究还停留于最初阶段,研究的不完善使得许多教师在把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和美术教学的结合问题中,表现出一味的生搬硬套,并没有让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巧妙地实现传统吉祥图案和现代美术教学的结合是教师教授课程的重难点。这不仅需要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实现对传统吉祥图案精神内涵的认识和了解,而且教师应该通过对传统吉祥图案的逐步开挖和恰当的改造,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对传统吉祥图案进行复制,真正的让传统吉祥图案变成学生们进行学习创新的桥梁,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优秀传承。

巧妙地把传统图案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应该实现对传统吉祥图案的再创造和对其美好含义进行不断延伸。如何将传统吉祥图案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合理地通过现代美术教学讲述清楚,而不是单纯的照搬,更要消除生硬感,就应该着重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教师应该合理的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的传统吉祥图案创造出能适合现代化生活的新图案。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师应当教授一些拆分、切割和构成手段。这些手段包括:把传统图形打散,错位组建,切割变异等手段,使学生能在传统吉祥图案中提取得到新的图案元素,然后,再让学生将这些提取得到的图案元素经过一些处理手段(比如元素置换,提前联想、想象,部分添加等手段)对传统图形进行新的组建。通过对原来传统图案的不断分解、图案元素转变和重新构建所得新图案的现代感,运用到现代美术教学当中。

传统吉祥图案作为美术教学中的一个新的创新点正在被人们广泛摸索应用,而且,传统吉祥图案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它可以在美术教学中被很好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吕中元,彭年生.中国标志创意[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l(2).

[2]陈勤建,尹笑非.中国吉祥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邓嘉珍.对高校美术教学的思考[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2-134.

作者简介:

传统教学的特点篇7

关键词 应用型 民办高校 特色体育课程 意义

一、南宁学院学生特点

南宁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邕江大学,是南宁市人民政府与民革广西区委合作共办的国有民办二本高校,也是教育部确定建设的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之一。目前,应用型民办高校(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一般为本科第二批和第三批入取的学生,南宁学院也不例外。我们能够普遍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且意志力薄弱,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设定;但是他们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喜欢接触新技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且动手能力远超于理论知识学习。

二、“特色体育课程”的涵义和现实依据

(一)涵义

所谓特色体育课程,角度不同,概念也不尽相同。本文所阐述的特色体育课程主要指在教材内容方面,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中以田径项目、体操项目及各项球类项目为主导的西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民族特色体育课程,另一类是新兴特色体育课程。

笔者正在参与的南宁学院2015年校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研究与实践》就是一种以特色民族体育为切入点,即借助民族或地域的优势,将部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程,探索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高校开展特色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它的改革将激活现有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享受其带来的乐趣,有利于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现实依据

三、“特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同时又能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实践教学之初,就将有关理论涉及的问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以灌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上网等查找资料,并在下一次上课之时对有关民族体育项目起源、发展和文化价值进行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增长知识与才干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了本土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有利于加强课程改革和构建多样化教学内容体系

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缺乏自身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民办高校“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一大障碍。国外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内容较早,特别是邻国日本,将传统体育柔道、相扑等运动项目融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且颇受国人喜爱;除此之外,韩国的跆拳道作为其民族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推广,被列为学校运动项目,亦是军训必修项目。因此,对于特色体育课程的研究,使得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喜爱的项目也将增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对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只是简单而枯燥地掌握某项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而特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能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改编多种形式的运动方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诸如丢沙包、竹竿舞、跳绳等大家喜闻乐见的特色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这种特色体育课程的建立,更有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改革与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特色体育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满足应用型民办高校现有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为民办高校乃至整个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带来新的血液,是高等教育真正摆脱传统教学内容模式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传统教学的特点篇8

受到市场经济发展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断降低,尤其体现在初级教育中。许多儿童和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越来越少,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被忽视,许多年轻的一代已经对传统文化失去了认知,这不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因此,我国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大力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过程当中不断向他们渗透我国优秀的思想和传统,使自古以来就滋养我国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并继续发挥其永恒的价值,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一、在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传统文化的教学,小学教育能够具有更加科学明确的目标。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浪潮和现代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国小学教育存在着发展目标不明确,教育适应性不强的问题。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有众多的优秀美德,育人是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核心要求。在小学教育中增强美德教育能够提高学校和社会对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视程度,增强我国教师在教育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尤其对于当前小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来说,传统文化教学能够提供科学的育人目标和培养路线,使小学各方面的教育工作都能够围绕科学的目标来进行,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在小学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能够为课堂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小学生在该年龄阶段具有独特的学习特点,他们求知欲很强,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我国的教育现实往往并不能满足他们探索事物的心理需求。

最后,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的道德和素质的提高。礼仪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的思想,我国自古奉行“知书达理”的教育理念,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他们学习我国传统礼仪,提高人文素养,帮助改善日常行为和习惯。

二、当前小学教育中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问题

小学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他们非常信任教师,在他们心中教师是无可超越的权威,这有利于教师做好组织教学工作,顺利地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然而,有些小学教师自身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太了解,或者关注点并不在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是一些传统文化的糟粕,因此在教学中往往偏离了应有的教学内容和方向,甚至使小学生形成了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认知,这显然不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

三、增强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效果的途径

第一,在小学教育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是启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这一阶段做好经典文化的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一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注重教学方式的选取,避免盲目的灌输式教学。首先,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在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精细的筛选和备课工作,选取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篇,同时通过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步骤使小学生能够迅速掌握其中的基本精神。其次,传统文化的教学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同时可以创新讲授方法,利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能够全身心融入到传统文化教学中。

第二,进行传统文化教学需要利用网络资源来丰富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我国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快捷便利地搜索到海量的学习资源。网络上的传统文化信息十分丰富,既有大量的文本资料,也有丰富的音视频资料,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自主在网络上查找相关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丰富的知识来完善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四、结语

上一篇:运营计划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中交通安全教育范文